旅游文化学:第四章

合集下载

旅游文化学课程讲义

旅游文化学课程讲义

上编旅游文化理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旅游文化课该讲些什么内容?如果课程或教材名为“旅游文化”,通常是介绍跟旅游相关的文化知识。

如果课程或教材名称为“旅游文化学”,通常从纵横两条线展开。

纵向的线索梳理旅游文化的源流;横向的线索沿着旅游的主体、客体、中介体、客源地与目的地社会环境等方面展开。

第二节国内学术界对旅游文化的基本认识一、“旅游文化”的概念“旅游文化是人类文化在旅游中的普遍显现。

”从静态结构看,它包括三个层面:旅游的观念层面、旅游的制度层面、旅游的物质层面。

从动态过程看,它“包括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中介体(旅游制度和企业)、旅游客体(旅游对象)和旅游社会环境四个环节的文化。

”──谢贵安、华国梁《旅游文化学》“旅游文化是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在旅游消费或旅游经营服务过程中所反映、创造出来的观念形态及其外在表现的总和,是旅游客源地社会文化和接待地社会文化通过旅游者这个特殊媒介相互碰撞作用地过程和结果。

”──马波《现代旅游文化学》旅游文化是由旅游活动引发的出发地(久居地)、目的地、旅游主体三者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创造,是一种非定居文化。

与之相对的是定居文化。

──章海荣《旅游文化学》二、“旅游文化学”的界定㈠概念“旅游文化学是有关旅游活动及其文化现象的学科体系。

”(谢贵安)“旅游文化学是关于旅游文化的本质以及旅游文化产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马波)概括:旅游文化学是研究旅游文化的科学。

㈡旅游文化学的相关学科支撑学科:旅游学、文化学、社会学、人类学涉及学科:历史学、地理学、美学、心理学、哲学以及各类文化知识。

结论:旅游文化是一门边缘学科、交叉学科。

三、旅游文化系统、结构及其特征㈠旅游文化系统出发地社会环境文化子系统旅游主体文化子系统旅游文化系统旅游中介体文化子系统旅游客体文化子系统目的地社会环境文化子系统㈡旅游文化结构1、旅游文化物质层指旅游过程中的物质实体,包括旅游设施、旅游商品、旅游吸引物等。

2、旅游文化制度行为层指旅游活动中的各种社会规范和约定俗成的行为方式,包括政策、法规、民俗等。

旅游文化学复习资料

旅游文化学复习资料

旅游文化学复习资料第一篇:旅游文化学复习资料旅游文化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旅游文化:旅游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文化,是一种文明形式所形成的生活方式系统,是旅游者这一旅游主体借助旅游媒介等外部条件,通过对旅游客体的能动的活动,碰撞产生的生活方式文化现象和生活方式文化关系的总和。

2、旅游物质文化:也能称旅游文化的物质层面,指蕴丰富的文化意义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及其附加的必要的游乐设施,以及为旅游者服务的交通工具、饭店、餐馆和其他设施。

3、旅游精神文化:也称旅游文化的精神层面,指旅游活动以及旅游业经营管理中反映出的特定文化心理、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观念形态。

4、旅游制度文化:也称旅游文化的制度层面,指旅游文化主体所处国家的管理部门或有影响的大旅游商所制订的各种法规、制度及相关的企业管理规则等。

5、民族: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6、民俗:民俗,即民间风俗,是一个民族中的广大人民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7、政治型旅游文化:是说旅游文化极其重视伦理道德、政治事功并且形成了主观修养和外在客观政治相结合的旅游文化传统。

8、历史名人级差:是指按历史名人的知名度大小,也即对历史所起的作用大小,把历史名人分成若干个级别。

而所谓历史名人级差效应,则是指利用历史名人的不同级别,获取不同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9、旅游主体文化:旅游主体文化是旅游主体在旅游过程中形成的共有文化现象的综合。

10、旅游消费文化:是指有关旅游消费的消费价值观念、信仰、判断、知识和思维方式,以及物化在旅游消费活动中的消费时尚、习惯和倾向。

11、旅游审美:旅游主体在旅游活动中,除了物质上的需求外,还有一种精神上追求享受的需求,我们称之为审美欲求,或称旅游审美。

12、艺术审美文化:是指旅游者与作为你旅游审美客体的各种艺术品发生“同构”关系而产生的文化形态。

13、旅游客体文化:是指旅游文化系统中以旅游客体自身文化价值为基础,融合旅游客体的未经文化及来自旅游主体的文化审美投射等因素而形成的综合体。

旅游文化学概论复习

旅游文化学概论复习

第一章第一节旅游文化的含义与构成1、文化的定义:1〕文化是社会和人在历史上一定开展水平的标志,它表现为人们进展生活和活动的种种类型和形式,以及人们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联大百科全书“,19732〕文化是一种渊源于历史的生活构造体系,包括语言、传统、习惯和制度,包括有鼓励作用的思想、信仰和价值,以及他们在物质工具和制造场中的表达。

——“大英百科全书“3〕最广泛的共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开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特指精神财富,例如文学、艺术、科学、教育等。

2、旅游文化的定义:西方英语国家对旅游文化的表述是“tourist culture〞,明显偏重于“旅游者的文化〞。

我国的旅游文化的涵十分丰富,外延也很广泛,既涉及历史、地理、民族、饮食效劳、园林建筑与自然景观等旅游客体文化,又涉及旅游者自身文化素质、兴趣爱好、行为方式、思想信仰等主体文化,还涉及旅游业的效劳文化、商品文化、导游文化、政策法规等旅游介质文化。

简单地说,旅游文化就是和旅游相关的各种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3、旅游文化的构成:1)按照旅游要素分类旅游客体文化,包括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建筑文化、旅游文学艺术、旅游自然景观、旅游文化旅游主体文化,包括旅游者思想观念、旅游者心理特征、旅游者行为方式旅游媒介文化,包括旅游管理文化、旅游餐饮文化、旅游商品文化、旅游文化教育、旅游政策与法规等。

2) 按照文化构造层次分类旅游物质文化,旅游者可识别的文化物质实体:如建筑、园林、古人类文化遗址、碑刻雕塑、旅游商品等。

旅游制度行为文化,旅游活动中的各种社会规和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各种法规、制度和约定俗称的规则。

旅游观念文化,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文化心理等第二节旅游文化的功能与特征旅游文化的功能——保存与传承〔认知〕功能旅游文化的功能——教育与启智功能旅游文化的功能——愉悦与审美功能旅游文化的功能——规与凝聚功能旅游文化的功能——交流与经济功能旅游文化的特征地域性:东西方文化差异、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不同的风土人情与生活习俗。

旅游文化学(谭慧存)

旅游文化学(谭慧存)
玉娇) 上海的城镇文化(许玉萍、张秋月
) 澳门的城镇文化(杨劲、松杨伟)
中华旅游特色文化(6个) 中华民居文化( 张晓霞) 中华茶文化(胡长英) 中华酒文化( 刘蓉) 中华食文化( 王波) 中华民族服饰文化( 张议杰) 中华民俗文化( 胡莎)
参考教材及课外阅读:
章海荣《旅游文化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田野考古学所见的中国各地文化面貌有史以来 第一次趋同的时代就是“龙山文化时代”。中 原龙山文化时代就是三皇五帝时代。
三皇五帝之通用说法
三皇为伏羲(太昊)、 神农(炎帝)、轩辕(黄 帝亦称有熊氏)。五帝 为少昊金天氏、颛顼 高阳氏、帝喾高辛氏 、帝尧陶唐氏及帝舜 有虞氏。
神农氏是传说中的 炎帝,中国的太阳 神,三皇五帝之一 。又说他是农业之 神,教民耕种,他 还是医药之神,相 传就是神农尝百草 ,创医学。传说神 农死于试尝的毒草 药。
❖ 文化是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社会和人类 自身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
文化的基 本结构
物质文化
行为文化
精神文化
各种生产工具 生活用具以 及其他各种 物质产品;
行为规范、风 俗习惯、生活 制度等;
思维方式、思想 观点、价值观念 、审美情趣、道 德情操等。
旅游与文化的关系
章海荣:“旅游是一项具有双重结构,即经 济学外壳和文化学内涵的事业,文化是旅游 活动的内涵、实质或目的。”
Ø 沈祖祥《旅游文化学》,福建人民出版社 Ø 谢元鲁《旅游文化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Ø 谢贵安《旅游文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Ø 方志远《旅游文化概论》,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Ø 陈国生,周松秀《旅游文化学概论》,对外经贸大 学出版社 Ø 马波《现代旅游文化学》,青岛出版社 Ø 张启《旅游文化学》,浙江大学出版社 Ø 曹诗图《旅游文化与审美》,武汉大学出版社

《旅游文化学》课程说明书

《旅游文化学》课程说明书
1.2.2旅游文化的特征
思考:对旅游的理解和再认识
第3周
§1.3旅游文化的体系、研究框架和内容
1.3.1旅游文化研究的多位视角
1.3.2从运用需求确定旅游文化研究的方向
1.3.3构建一个旅游文化的理论框架
§1.4旅游文化研究进展回顾
思考:对旅游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第4周
第二章旅游文化的内涵(6学时)
§2.1旅游现象的文化意义
课程性质
专业核心课
学时/学分
48 /3
授课范围
旅游管理专业2009级本科4、5班,专科1、2班
授课时间
和地点
周一5-7节:2-201室;
人数
限制
160
课程简介
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旅游文化的内涵;第三章旅游文化的属性和功能;第四章旅游消费文化;第五章旅游跨文化交流;第六章旅游文化研究的难题及未来发展。
教学进度
(以周为单位)
课堂讲授
实验、实习、作业、课外阅读及参考文献等
教学内容摘要
(章节名称、讲述的内容提要,课堂讨论的题目等)
内容及时间、地点
第1周
第一章绪论(9学时)
§1.1旅游现象的文化学审视
1.1.1对旅游的理解和再认识1.1.2现来自旅游的文化学内涵第2周
§1.2旅游文化的概念、特征和结构
1.2.1旅游文化概念讨论
占总成绩100%,闭卷(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00分)。
题目类型有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等。
考试说明
缺席1/3学时者,取消考试资格,重修;总成绩不及格者,补考;补考不及格者,重修。
备注
1.开学一周内,班长或课代表将其姓名、联络电话、手机以书面形式或以e-mail形式交送给任课老师。

旅游文化学重点知识大纲

旅游文化学重点知识大纲

旅游文化学重点知识大纲第一章 绪论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是旅游活动的本质属性,旅游文化是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的魅力所在。

文化因素社会因素 个人因素 心理因素 购买者传统观念社会流行 年龄 学习 民风民俗参考群体 性别 感觉 民族性格家庭角色 职业 动机 思考方式地位 生活方式 信念 亚文化 阶层 自我观念 态度 购买决策过程(EBK 模式):确认问题 搜集信息 判断选择 购买决策 购后评价 社会心理模式:认识社会的动物,其需求和购买行为一般受到社会文化和亚文化的影响,并遵从所处的社会团体、阶层和家庭等特定的行为规范。

第一节、文化的界定1999年《辞海》将“广义文化”为“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

我们认为文化泛指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形成的语言文字、性格特征、社会心理、传统道德、生活方式、思维模式以及社会生产力水平等物质和精神要素以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和表现。

狭义的文化则是指排除广义文化概念中的物质性的部分,将文化限定在人类精神活动创造及其结果层面。

第二节、旅游文化概述一、旅游的文化属性旅游的文化学角度定义:旅游是一种以体验他乡异域文化风情,丰富阅历、满足精神享受为目的的而暂时离开居住地的特殊生活方式。

旅游的AIEST定义:旅游是指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住而引起的一种现象及关系的总和。

这些人不会永久居住,亦不从事赚钱活动。

1)旅游主体文化属性旅游实际上是一种为满足文化需求的活动,旅游活动对旅游主体而言,既是文化的消费过程又是文化的创造过程,另外,旅游者的进入及其所带来的异形文化或异质文化,对旅游地原有的文化信息系统会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2)旅游客体的文化属性旅游产品实际上是一种文化产品,无论是旅游地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

还是其旅游服务,都应该具有浓厚的文化特色和内涵。

3)旅游介体的文化属性旅游介体是指为旅游活动提供服务和从事旅游经营与管理的部门和企业。

旅游文化 教学第四章 文化与旅游行为PPT课件

旅游文化  教学第四章 文化与旅游行为PPT课件
2,审美鉴别与欣赏能力的提高
审美鉴别能力,是审美欣赏的前提条件。审美欣赏能力是对美进行整体 把握与审美评价的能力,引发着心灵震荡和审美的愉悦。旅游审美活动 范围广泛、类型丰富、层次多样,使旅游者在获得审美享受的同时审美 鉴别和欣赏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3,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
审美创造建立在审美感受、审美鉴别和审美欣赏能力的基础之上。旅游 参与性活动为旅游者的审美创造提供了良好的机会。旅游中的审美创造 是在轻松自由环境中的创造,更有益于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更易于发 现人们内在的潜能。
高 自我实现需求 充分实现潜在能力 级 审美需求 对称、秩序和美 认知需求 求知、理解和探索 ↑ 尊重需求 胜任工作,得到赞许和认可 归属和爱的需求 与人亲近,受到接纳,有所依归 低 安全需求 生活有保障而无危险 级 生理需求 饮食,住房、穿着和性爱等
7
从马斯洛的分析中我们可以认识到,产生 旅游动机的并非是低 层需求,而主要是获得精神享受的高级需求,即文化的需求:
12
(三) 知识与经验的积累,追求真理精神的培育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
也”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 今天,信息产业高速发展,然而,“虚拟世界”并不
能代替对现实世界的亲身体验和观察,人们依然重视 旅游的求真作用,主要在以下三方面: 1,加深对社会历史的认识。 2,获得对社会风情的体验和对其他民族的了解,促进 旅游者对世界的全面认识。 3,获取科学知识。 科学考察旅游和一般旅游中的科学考察内容,以其 巨大的魅力、鲜活的形式培育当代旅游者特别是青少 年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着现代文化人格的塑造和人 的全面发展。
文化因素是旅游消费趋向的发生器和推进器,支配和影响 旅游消费的发展方向。
10

旅游学第四章

旅游学第四章

一.填空题1.根据旅游资源的基本属性,一般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类。

2.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可分为8个主类,31个亚类,3.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人文旅游资源分为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和人文活动等四主类。

4.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自然旅游资源分为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和天象与气候景观等四主类。

5.在旅游研究中按照有关旅游资源可否人工再生的情况,将其划分为可再生性旅游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

6.截至2007年底,我国有35处名胜古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有26个自然保护区被列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有13家地质公园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

7.由于旅游资源的季节性影响旅游活动的季节变化,形成明显的“旺季”、“淡季”和“平季”。

8.旅游资源多样性特点是客观世界的复杂性决定的,更是人们千差万别的旅游需要推动下的产物。

9.大多数旅游资源,特别是历史和天然旅游资源都是有地理上不可移动的特点。

10.旅游资源评价因子概括为四个方面,即市场因子、质量因子、社会经济因子和环境因子。

11.旅游资源与相邻旅游地的关系一般有两种情况:补充关系和替代关系。

12.上海社会科学院黄辉实从旅游资源本身和旅游资源所处环境两个方面对旅游资源进行定性评价。

13.景区内部的交通通常要求做到“进得来、散得开、出得去”。

14.旅游资源开发工作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发挥、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的吸引力,使其成为能够为来访旅游者提供满意经历的旅游对象物,其最终目的则是将其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成为可利用资源。

15.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既对立又统一。

16.造成旅游资源遭受破坏的原因主要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

17.旅游资源在修复中要遵循修旧如旧原则和两保持两保存原则。

18.自然保护区按功能可区分三个区域,即核心区、过渡区、缓冲区二.单项选择题1.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 A 。

14《旅游文化学》考试大纲

14《旅游文化学》考试大纲

《旅游文化学》考试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必修课,是学生毕业后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特别是从事导游工作和旅游规划工作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以考察各种旅游文化现象作为入门的向导,主要研究旅游文化的本质及其产生和发展的规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旅游活动发展的机理,认识旅游业发展的规律,了解旅游活动的社会影响,培养和提高学生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能力。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了解中国旅游历史文化的基本情况,了解旅游与历史的密切关系,学习与旅游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提高旅游层次,更有利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主义教育。

二、教案参考书教材:曹诗图、孙静:《旅游文化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年版。

参考书目:谢春山:《旅游文化学》,高教出版社年版。

三、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第一章旅游主体文化导论教案内容(知识点)第一节文化概述文化概念,文化的结构和类型,文化的不同分类,文化的成因和基本特征,文化的基本功能。

第二节旅游与文化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旅游与文化的关系,旅游与文化二者的相互作用。

第三节旅游文化学的概念、特征与功能旅游文化的概念,旅游文化的特征,旅游文化的功能第四节旅游文化研究研究的内容,研究的方法,研究的意义,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

考核要求.了解文化的概念、结构、类型、成因、特征及功能。

.掌握旅游文化的概念、功能、旅游与文化的关系。

.掌握旅游文化的主体、旅游客体、旅游介体的概念。

.理解并掌握旅游文化的特征,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文化、旅游文化二、简答题.什么是文化?并从要素和结构上予以说明。

.以迪士尼乐园为例,分析文化对旅游的作用。

.简述旅游与文化的关系。

.说明旅游文化的内涵。

.旅游文化具有哪些特点与功能。

.简述旅游文化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三、案例分析:“印象·刘三姐”。

第二章旅游主体的文化分析教案内容第一节旅游主体的文化属性人的本质属性,人在时代变化中的异化,人性的超越与回归。

旅游文化学第四章旅游人文文化

旅游文化学第四章旅游人文文化
鲁菜:咸鲜香滑,源远流长。
胶东:绣球海参、红烧干贝肚、芙蓉干贝、芙蓉蛤仁 济南:奶汤鲫鱼、糖醋黄河鲤鱼、锅烧肘子、油爆双脆
苏菜:清爽鲜嫩,味淡趋甜。
松鼠桂鱼、清蒸鲥鱼、西湖醋鱼、清烩鲈片、水晶肴肉、扬州狮子头
粤菜:生猛海鲜,取材广泛。
烤乳猪、白灼虾、龙虎斗、太爷鸡、香芋扣肉、五彩炒蛇丝、菊花龙虎 凤蛇羹
并非所有的仿制品和重 建物都没有价值。我国 许多古建筑就是靠重修 、重建得以保存下来的 ,但这种重建必须尊重 历史,尽可能保存其历 史风貌。
4历.1史.4古崇迹对尚游历客 史的价值观
的吸引力,在于 它深厚的历史文
化积淀。

今天我们可以创

造新的历史,可
以发现和发掘新
的旅游资源,但
不能改变历史。
4.2.2宫殿、坛庙和陵墓
宫殿
宫殿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也是帝王权力 的象征。我国现在保存最完好、最有代表性的古代宫 殿建筑是北京故宫。
故宫整个建筑群按南北中轴线对称布局,层次分明。其布 局分外朝和内朝两大部分。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 大殿为中心,文华殿、武英殿为两翼。内朝的乾清宫、交泰宫 、坤宁宫是帝后寝宫,比三大殿略小,也依次列于中轴线上, 东西两侧是供嫔妃们居住的东六宫西六宫。
陵墓
厚葬之风始于战国,不仅 垒坟、植树、随葬各种宝 器,甚至在地面建祭祀的 殿堂。
唐宋以后的帝陵多集中于 一个或几个墓区。位于北 京昌平天寿山的明十三陵 是规模巨大、保存完好的 古代帝王陵寝。
十三陵整体平面布局充分 体现了“院落”式、“事 死如事生”的帝陵风格。
长陵
4.2.3宗教建筑
与世界其他民族相比,中国的宗教出现 较晚,而君主集权思想以及“天”、“礼” 、“孝”等观念则很早就被确立,因而,中 国建筑始终是以反映皇权的宫殿建筑为主流 的,“神”只不过是烘托皇权的一个工具而 已。中国的宗教建筑比民用建筑宏伟而瑰丽 ,相比代表皇权的建筑,其只能处于从属地 位。在都城,它没有超过皇宫,在郡县,它 没有超过王府和衙署。

旅游文化学

旅游文化学

旅游文化学第一章绪论1、1977年由被称为旅游业教育先驱者的美国学者罗伯特•麦金托什和夏希肯特•格波特首次提出“旅游文化”概念。

2、国外旅游文化的研究的特点:①比较注重从“人本主义”的角度出发。

②旅游文化研究已超越旅游经济的研究。

③重视应用研究而轻基础理论研究。

④旅游文化研究多以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为着眼点。

3、1984年第一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人文地理卷》分册中,第一次提出了“旅游文化”的概念。

4、旅游文化学理论研究框架:“三要素结构论”(建立在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介体的认知构架上)和主体结构论。

5、旅游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是旅游者、旅游经营者和旅游目的地居民在旅游者旅游活动过程中所营造的一种新型文化形态的内在矛盾及其表现。

6、旅游文化学内容体系(图)21页7、旅游文化学的学科性质属于旅游学和文化学交叉与综合性质的学科8、旅游文化学研究的具体方法:①文献资料法、②调查法、③比较法、④田野工作、⑤模型或模式分析、⑥统计分析第二章旅游文化的本质与特征1、旅游文化本质与相关范畴的认识框架(图)35页2、旅游文化的特征:①一般特征:创造性、自由性、对象性、价值性、时空性、民族性、继承性②基本特征:流动性、开放性3、旅游文化定义:旅游文化是旅游者、旅游从业者和旅游目的地居民在旅游者旅游活动过程中所营造的一种新型文化形态,是旅游者通过旅游活动在旅游过程中以旅游目的地作为最终极的载体相互作用、共创共生的过程和结果,是由旅游活动引致并迸发出来的形式多样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称,其实质是旅游引致的人化过程与结果。

第三章旅游文化的形成、功能与地位1、旅游文化形成机制模型(图)68页2、旅游文化的功能:①改塑自然;②发展文化;③推动社会;④繁荣经济;⑤陶冶人格3、旅游文化功能:从旅游者角度:神话传说、游记文学(游记、旅游诗等)、山水画、旅游摄影和历史遗踪从旅游业角度:神化、史化、名化、附会、创造第四章旅游审美文化1、美的存在形态: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美的表现形态:优美、壮美、悲美、喜美2、审美特征:审美具有直觉性、情感性和愉悦性等特征。

旅游文化(第五版)第四章 旅游人文文化

旅游文化(第五版)第四章 旅游人文文化
张继的《枫桥夜泊》以28个字把寒寂的夜景描绘得诗意盎然,枫桥和寒山寺至今仍吸引着大 批国内外游客;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使得安徽滁县那本不起眼的“醉翁亭”身价陡增;苏 轼的《赤壁赋》竟使假赤壁的名头盖过了真赤壁;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则使夜 游秦淮成了南京的“拳头”旅游项目。我国的古建筑以木结构为主,难以长久保存,但由于 文学作品的魅力,使这些建筑在历代得以重建,从而传承下来,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莫 不如此。清代文人尤桐有句话说得十分精辟:“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若无骚人墨客登放其 间,携掠人句,搔首问青天,则终南、太华等顽石耳。”
4.2 建筑文化
4.2.4 园林和风景建设
1)中国园林的悠久历史
中国最早的园林建筑是周文王时期的灵台、灵沼、灵囿,主要供狩猎、采樵用, 以自然山水为主。公元前3世纪,秦始皇在咸阳修建上林苑。汉武帝时期把上林 苑扩充到周围三百里,苑内豢养各种动物供天子射猎,种植各种异树以标奇丽, 同时又修建章宫,开太液池,池中筑蓬莱、方丈、瀛洲三山以拟仙境。
取向。 特征。 食文化。 知识。 化。
4.1 旅游人文文化价值观
4.1.1 追求艺术的价值观
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艺术家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出的艺术形象,是对生活 创造性地再现。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都远比宗教、社会组织、政治制度 等出现得早。我国数千年悠久的历史留下大量珍贵的艺术遗产,突出地表现在建 筑、园林、书画、雕塑、戏曲、音乐、舞蹈等方面。它们中的一部分已凝固在历 史中,如秦始皇陵兵马俑、佛教造像艺术等;另有一些则依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并不断走向新的辉煌,如书画艺术、戏曲艺术等。这些伟大的艺术创造是重要的 旅游资源,蕴涵着极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4.3 饮食文化
4.3.1 食文化

(必修)旅游文化学

(必修)旅游文化学

旅游文化学主讲:河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张建平副教授引言现代旅游既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经济活动现象,同时更是一种重要的人类社会文化活动现象。

因此,对于现代旅游活动现象及其本质,我们不仅要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角度对之作出科学、深入、理性的思考、分析、研究与实践,同时还应以文化的角度和视野,分析研究探讨旅游活动过程中所蕴涵和折射出来的各种文化现象及其规律。

旅游文化是旅游与文化的一种深层次的结合,是旅游活动中创造的全新专门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是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和新的生长点,是现代旅游的一个重要层面。

旅游文化学是一门分析研究探讨旅游文化活动现象、本质及规律的学科,它对于我们深入认识现代旅游和提高旅游文化素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旅游文化学》课程内容体系第一章旅游文化概论1.1 文化概述1.2 旅游文化的概念、特征和结构1.3 旅游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意义1.4 我国旅游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前瞻第二章旅游主体文化2.1 旅游主体及其文化规定性2.2 文化对旅游消费动机和行为的影响2.3 旅游主体的文化人格与塑造2.4 休闲文化对旅游主体性情的调适第三章旅游客体文化3.1 旅游客体文化的内容层次结构3.2 旅游客体的社会文化功能3.3 文化积淀与自然景观美3.4 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内涵3.5 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特性3.6 作为文化现象的宗教旅游资源3.7 对旅游资源开发的文化学分析第四章旅游介体文化4.1 旅游介体文化概述4.2 旅游介体的品牌文化和管理文化4.3 旅游服务者的文化人格塑造第五章旅游社会环境文化5.1 旅游客源地社会环境文化5.2 旅游接待地社会环境文化及其调适与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专题学习欣赏1.泰山(世界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2.秦始皇陵及兵马俑(世界文化遗产)3.曲阜孔庙、孔府、孔林(世界文化遗产)4.长城(世界文化遗产)5.明清故宫(世界文化遗产)6.北京的皇家祭坛——天坛(世界文化遗产)7.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清东陵和清西陵)(世界文化遗产)8.九寨沟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遗产)9.黄龙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遗产)10.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遗产)11.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区(世界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12.黄山(世界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13.丽江古城(世界文化遗产)14.平遥古城(世界文化遗产)15.皖南古村落——西递和宏村(世界文化遗产)16.苏州古典园林(世界文化遗产)17.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世界文化遗产)18.颐和园(世界文化遗产)19.青城山和都江堰(世界文化遗产)20.武当山古建筑群(世界文化遗产)21.莫高窟(世界文化遗产)22.云岗石窟(世界文化遗产)23.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24.大足石刻(世界文化遗产)25.拉萨布达拉宫、大昭寺及罗布林卡(世界文化遗产)参考文献1.《旅游文化学》.谢贵安,华国梁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2.《现代旅游文化学》.马波编著.青岛出版社,2003年1月第2版3.《旅游文化学导论》.沈祖祥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4.《旅游美学新编》.王柯平著.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5.《世界遗产之中国档案》.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制作.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出版发行6.《世界遗产之中国档案》(上、下).王新建编.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7.《中国的世界遗产》.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出版.(大型画册)8.《中国世界遗产图典》.旅游天地杂志社编.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9.《中国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文化部中华文化信息网,浙江摄影出版社编.浙江摄影出版社, 2002年8月第1版10.《中国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旅游》.柳正恒,林可编著.湖南地图出版社,2002年2月第 1版.(共五辑)11.《世界遗产概论》.刘红婴,王健民著.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12.《世界遗产与年轻人》(中文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上海三联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13.《中国‘世界遗产’的可持续旅游发展研究》.陶伟著.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14.《中华遗产》.中华书局主办,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协办.邮发代号:80—25315.《中国世界遗产年鉴2004》.国家文物局、建设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编.中华书局,2004年7月16.《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唐鸣镝等编著.旅游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17.《旅游文物鉴赏》.顾维舟等编著.旅游教育出版社,1998年18.《中华文明之光》.袁行霈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2版19.《中华文化讲座丛书》.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编,吴同瑞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1月第1版20.《厚重河南》.大河报社编辑室编.河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第1版.(共十辑)21.《经典洛阳》.齐永长等主编.中国文化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共四卷)22.《洛阳春秋》.中央电视台《千秋史话》栏目制作.河南电子音像出版社,2004年23.《旅游》(月刊).北京市旅游局主管,旅游杂志社编辑出版.邮发代号:2—15924.《风景名胜》(月刊).杭州日报报业集团主办,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协办.邮发代号:32—7425.《中国国家地理》.(月刊).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地理学会主办.邮发代号:2—80626.中国世界遗产网(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27.中国旅游网(国家旅游区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8.国家建设部网站(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世界遗产)/city/other/29.世界地质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Chineseindex.html30.中国国家森林公园/31.国家水利风景区http: //. cn/slfjq/3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网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3.国家文物局网站(世界遗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TV—国家地理频道/geography/35.中国风景名胜网/36.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网/37.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38.联合国世界遗产中心/本课程成绩评定方式1.本课程总评成绩由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和平时考核成绩综合评定。

旅游文化学概论

旅游文化学概论

2.3 旅游审美客体的类型
2.3.2 社会类审美客体 社会类审美客体是把社会文化作为旅游和审美
的对象。它包括对风土人情的了解,对政治、经济 生活现象的观察,对文化、艺术和科学的考察,对 历史、考古的研究以及与特定人群的交往等。
2.3 旅游审美客体的类型
2.3.3 艺术类审美客体 艺术是反映当地社会生活,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
主体在实践活动基础上借助于思维形式认识和把 握对象本质的某种手段、途径和思路,并以较为 固定的、习惯的形式表现出来。
2.3 旅游审美客体的类型
2.3.1 自然类审美客体 自然类审美客体是指可供旅游者审美之用,在宇
宙时空中自然形成与客观存在着的地理与生态环境的 物质总和。自然类审美客体主要包括地质地貌景观、 水域风光、天气气象和生物景观等。
3.2旅游消费行为文化
3.2.2 文化对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 文化是旅游消费的统治者,他从根本上制约旅
游者的活动和行为。 1.文化决定个体的旅游消费观念和旅游行为标准 2.文化通过社会风气、参照群体等支配旅游消费需
求满足的发展方向
3.3旅游消费文化的发展趋势
3.3.1 我国旅游主体的消费特征 1.旅游者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 2.旅游需求多样化、细分化,参与意识增强 3.文化动机、回归自然动机的强化 4.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消费在全球范围内得到重视
3.4旅游消费文化建设
3.4.2 运用激励约束机制形成科学的旅游消费文化 1.加强法律监督 2.强化旅游管理机制 3.加强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 4.加强旅游政策的伦理导向
本章小结
本章首先让大家对旅游消费文化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介绍了旅游消费文化的内涵、特点及功能,接着介绍 了旅游消费文化形成的动因,即旅游动机刺激了旅游消 费行为的产生,再次,介绍了旅游消费文化中最直观的 表现形式——旅游消费行为文化,文化对旅游消费行为 有直接的影响。最后讲了旅游消费文化的发展趋势及旅 游消费文化的建设。

旅游文化学:第四章

旅游文化学:第四章

台北故宫文创产品
• 台北故宫与90余家台湾本土以及国际知名厂商合 作,至2013年已推出了近2400种文创商品。台北 故宫从神坛走向民间,将历史文物与社会民间巧 妙结合,不仅创造富有情趣的文创产品,更将大 众拉近台北故宫的殿堂。
台北故宫文创产品赏析
• ‚朕知道了‛胶带 • ‚富春山居图‛餐垫
• 国宝好玩艺公仔
旅游文化学
主讲:韩芳
E-mail: st_hanf@
上节回顾
1 2 3 4 5
6
第一节 旅游文化的政治传统 第二节 旅游文化的与民偕乐传统 第三节 旅游文化的适度传统 第四节 旅游文化的重人传统 第五节 旅游文化的重文传统 第六节 旅游文化的重游传统
第四章 旅游主体文化
目录
– 观点三:旅游主体文化是与旅游者的思想观念、心 理特征和行为方式有关的文化
• • • • • • • 旅游者的所在国(地区)的文化形态 旅游者的思想信仰 旅游者的文化素质 旅游者的职业和经济状况 旅游者的心理、性格、爱好 旅游者的生活方式 旅游者的消费习惯
第一节 旅游主体文化的界定与地位
• 二、旅游主体在旅游文化中的地位
故宫文化创意产品赏析
• 朝珠耳机 • 折扇
• 折扇故事 • 江南平籴(di),雍 正皇帝批田文镜(河 南巡抚)折子: • ‚朕就是这样汉子, 就是这样秉性,就是 这样皇帝。尔等大臣 若不负朕,朕再不负 尔等也,勉之‛
故宫文化创意产品赏析
• 水晶笔:来自施华洛 世奇的灵感 • 防晒伞:根据故宫藻 井设计
– 2.文化身份的构成因素
• • • • • 价值观念或价值体系 语言 家庭体制 生活方式 精神世界
第五节 旅游主体文化人格塑造
• 二、东西南北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 旅游主体休闲文化
• 二、我国休闲文化的发展
– 1.中国古代休闲文化
• 琴、棋、书、画等
– 2.我国现代休闲文化
• • • • • 旅游 打麻将 体育 博彩 宠物
第四节 旅游主体休闲文化
• • • • • 三、旅游休闲文化对旅游主体的功能 1.休闲活动直接关系个人的身心健康 2.休闲与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密切相关 3.休闲活动与社会和谐直接相关 4.休闲文化对旅游主体眼界、心境、个性等要素 具有拓展作用
– 2.审美体现在旅游内容的各方面
• 吃住之中有乾坤 • 游览行程是文章 • 购物娱乐见精神
第三节 旅游主体审美文化
• 二、旅游审美与旅游审美关系
– 1.旅游审美主体 – 旅游审美主体是指旅游审美行为的承担者。具体地 讲,是指有着内在审美需要,具有审美结构和功能 ,并与旅游产品(资源)结成一定审美关系的旅游者 。旅游者审美主体的文化规定性如下:
• 白槐——旅游者需求及需求管理文化 • 卢云亭——旅游者的政治主张、信仰、旅游动机、 居住地文化、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等。 • 杨时进——旅游者的文化心态、价值尺度、对异族 的观念和表现等。 • 王明煊——旅游者的思想观念、心理特征、行为方 式等。
– 3.旅游主体文化研究对象和内容(三种观点)
• 观点一:旅游主体文化要素
第一节 旅游主体文化的界定与地位
• 四、旅游主体文化中的主要特征
– 1.民族性 – 2.层次性
• 个人的教育和知识越高,他们的见解和趣味就越不相同,而他 们赞同某种价值观的可能性就越小。如果我们希望找到具有高 度一致性和相似性的观念,我们必须降格到道德和知识标准比 较低级的地方去,在那里比较原始,‘共同’的本能与趣味占 统治地位 。——哈耶克
• 思考?
– 旅游主体审美修养有哪些缺失? – 如何培养旅游主体的审美修养?
第四节 旅游主体休闲文化
• 一、旅游休闲文化概述
– 1.休闲 – 休闲(1eisure)最早起源于希腊语‚skole‛,意为 教育和闲暇,被认为是休闲主体在一定教育文化修 养基础上获取知识和教益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休闲 主体自身的文化水平密切相关。英语中对于 ‚leisure‛一词的解释主要具有侧重自我发展的 内涵
• 二、旅游审美与旅游审美关系
– 2.旅游审美客体 – 旅游审美客体是指旅游审美行为所及的对象。具体 地说,就是具有审美价值属性、与主体结成一定审 美关系的广义的旅游资源及其产品。特点如下:
• 广泛性 • 协调性 • 制约性
第三节 旅游主体审美文化
• 二、旅游审美与旅游审美关系
– 3.旅游审美关系
• 旅游者旅游消费意识缺乏,旅游消费没有在国内普 及 • 旅游者旅游消费结构不合理 • 旅游消费主体素质不高,存在不文明的消费行为
第二节 旅游主体消费文化
• 三、我国旅游主体消费文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 势
– 2.我国旅游主体消费文化的发展趋势
• 旅游者旅游消费意识增强,旅游消费朝着大众化的 方向发展 • 旅游主体消费需求朝着多样化、细分化的方向发展 • 绿色旅游需求的呼声越来越高,旅游消费朝着可持 续的方向发展
– – – – – – –
旅游者的政治主张、思想和信仰 旅游者的旅游动因; 旅游者的居住地文化形态; 旅游者的文化素质、受教育程度 旅游者的职业 旅游者的心理、性格和爱好 旅游者的生活方式
– 观点二:影响旅游者进行旅游决策的文化因素及旅 游实施后旅行者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文化现象
• 旅游者心理因素——旅游动机、爱好、性格、兴趣 等 • 旅游审美要素及旅游者的审美表现——影响旅游者 审美的因素,旅游者的文化背景、审美类型和审美 方式 • 旅游者消费行为——旅游者的消费价值观、生活方 式、消费方式、消费行为模式 • 旅游者的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时尚、历史认识
– 2.文化身份的构成因素
• • • • • 价值观念或价值体系 语言 家庭体制 生活方式 精神世界
第五节 旅游主体文化人格塑造
• 二、东西南北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1. 2. 3. 4. 5. 北京 上海 广东 四川 中原
第五节 旅游主体文化人格塑造
• 三、旅游主体文化人格塑造
1. 2. 3. 4. 人性发展 个体人格 异质文化品格的融合 审美人格
1 2 3
4
第一节 旅游主体文化的界定与地位 第二节 旅游主体消费文化 第三节 旅游主体审美文化 第四节 旅游主体休闲文化 第五节 旅游主体文化人格塑造
5
第一节 旅游主体文化的界定与地位
• 一、旅游主体与旅游主体文化
– 1.旅游主体
• 旅游者:游览主体、旅游消费的主体、旅游审美的 主体。
– 2.旅游主体文化
• 二、旅游主体消费文化中的特征
– 1.从文化层次看,旅游消费者的需求属于较高层次 的需求 – 2.从文化产品看,个性化旅游产品前景看好 – 3.从文化结构看,物质方面的需求明显下降,情感 体验需求的比重上升
第二节 旅游主体消费文化
• 三、我国旅游主体消费文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 势
– 1.我国旅游主体消费文化存在的问题
– 3.时代性 – 4.生态性 – 5.审美性
第二节 旅游主体消费文化
• 一、文化与旅游主体消费
– 1.旅游主体消费及其特点 – 旅游主体(旅游者)消费是旅游主体为获得一次美好 的旅游体验所进行的一切消费活动的总和,其特征 如下:
• • • • 综合性 地理集中性 季节性 体验性
第二节 旅游主体消费文化
第四节 旅游主体休闲文化
• 一、旅游休闲文化概述
– 2.休闲文化 – 广义的休闲文化包括诸如各种设施、景观、工具等 在内的休闲物质文化,以及诸如休闲习俗、建制、 休闲法规、休闲政策在内的休闲制度文化和包含休 闲理念、休闲精神、知识、道德和价值观在内的休 闲精神文化。狭义的休闲文化主要指休闲精神文化
台北故宫文创产品
• 台北故宫与90余家台湾本土以及国际知名厂商合 作,至2013年已推出了近2400种文创商品。台北 故宫从神坛走向民间,将历史文物与社会民间巧 妙结合,不仅创造富有情趣的文创产品,更将大 众拉近台北故宫的殿堂。
台北故宫文创产品赏析
• ‚朕知道了‛胶带 • ‚富春山居图‛餐垫
• 国宝好玩艺公仔
– 2.旅游商品文化的四要素
旅游商品文化四要素
题材
材料
旅游商品 文化
功能
制作工艺
故宫创意产品:复古、时尚、实用
结合古典与现代 以故宫元素为核心 赋予穿越气息 以电子商务的形式传播故宫文化:北京故宫文化服务中心 开设‚故宫淘宝‛ 官方销售网店 – 截止2013年8月,故宫文化创意产品达5000种,年销 售收入1.5亿元 • 建立故宫微信公众号实时与网友互动 – 网评:‚感觉故宫纪念品设计师在脑洞大开的路上越 走越远……” – 调侃:‚皇上,哀家喜欢那个包‛。 • • • •
• 人与景观的审美关系 • 人与人,特别是旅游者与从业人员的审美关系
第三节 旅游主体审美文化
• 三、旅游主体审美活动及其类型
– 1.自然审美 – 2.社会审美 – 3.艺术审美
第三节 旅游主体审美文化
• 四、旅游主体审美感受的层次
– 1.悦耳悦目的审美体验 – 2.悦心悦意的审美体验 – 3.悦志悦神的审美体验
• 旅游者是精神活动的主体 • 旅游者是情感活动的主体 • 旅游者是自由的生命活动的主体
•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山水之乐, 得于心而寓以酒也。‛ • ——欧阳修 •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焉‛ • ——王安石
第三节 旅游主体审美文化
– 1.从旅游文化活动的发生来看。旅游文化消费动机 源于旅游主体的文化需求 – 2.从旅游文化活动的终极目标来看,它是为使旅游 文化主体获得精神享受和心理满足
第一节 旅游主体文化的界定与地位
• 三、旅游主体文化的成因
– 1.内部原因
• 传统文化的负载 • 旅游主体的学习
– 2.外部原因
• 原有社会规范的影响 • 行业规范的约束 • 接待地文化的影响
故宫文化创意产品赏析
• 朝珠耳机 • 折扇
• 折扇故事 • 江南平籴(di),雍 正皇帝批田文镜(河 南巡抚)折子: • ‚朕就是这样汉子, 就是这样秉性,就是 这样皇帝。尔等大臣 若不负朕,朕再不负 尔等也,勉之‛
故宫文化创意产品赏析
• 水晶笔:来自施华洛 世奇的灵感 • 防晒伞:根据故宫藻 井设计
第二节 旅游主体消费文化
• 四、旅游商品消费文化
– 旅游商品是指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购买的物品 如旅游纪念品、旅游工艺品、旅游服饰、旅游食品 、旅游营养保健品、旅游活动用品及土特产等,也 称旅游购物品 – 1.旅游商品的基本特征
• • • • 民族性与地域性 层次性 艺术性与实用性 纪念性与收藏性
• 国外趣味休闲方式
– – – – – – – 法国——大街上溜旱冰 日本——踏石健身 韩国——饭后百步走 美国——静思想健身美容 西班牙——与海水共休闲 加拿大——学鸭子游泳 澳大利亚——与鸵鸟赛跑
第五节 旅游主体文化人格塑造
• 一、主体的文化身份
– 1.概念:
• 一个个人、一个群体、一个民族在与他人、他群体 、他民族相比较之下所认识到的自我形象。
• 一、文化与旅游主体消费
– 2.社会文化对旅游主体消费产生的影响
• 文化因素制约旅游者的某些心理欲求,禁止和限制 那些本民族和社会不允许或不赞同的旅游消费行为 • 文化因素决定旅游主体的旅游消费观念和行为标准 • 文化因素影响旅游者的消费习惯和具体的旅游消费 行为 • 文化因素通过社会风气、参照群体影响旅游消费行 为的发展方向
– 观点三:旅游主体文化是与旅游者的思想观念、心 理特征和行为方式有关的文化
• • • • • • • 旅游者的所在国(地区)的文化形态 旅游者的思想信仰 旅游者的文化素质 旅游者的职业和经济状况 旅游者的心理、性格、爱好 旅游者的生活方式 旅游者的消费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