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组织培养工厂化生产与农业现化

合集下载

植物组培苗工厂化生产与管理(自制)

植物组培苗工厂化生产与管理(自制)
0~10000r/min 250L
0.5~10µL 5~20µL 20~200µL 100~1000µL 1~5mL 2~10mL 20L/h 360L 220v/(250˚CŦ1˚C) 150L,0˚C~99˚C 50L 双人单面
价格表 数量
2 1 4 1 3 2 3 2套
1 1 2 2 2 8
20 16单价/元 金额/万元
2500
15
3.75
锅炉房
30
800
2.4
仓库
100
800
8
快繁车间主要设施和仪器 价格表
名称
规格
数量
成像显微镜
分辨率2048*1536,具有 314万像素
1
离心机 3000~10000r/min
1
解剖镜 40倍
1
电泳设备
1
酶标定仪 96孔微机控制
1
洗瓶机 1500瓶/h
1
洗衣机
1
干燥架
2
医用手术车
以上各项成本累计,每株组培出瓶幼苗的成本为0.52~0.60元。 目前,组培苗多以移栽后的成苗作为商品苗出售,每瓶苗的有效 苗率为95%,移栽成活率和移栽后成苗商品合格率均为95%,则 100万株瓶苗通过移栽所得合格苗为812250株,实际上每株苗成 本0.85~0.90元。
若以每株定价2.5元出售,年可盈利: 812250*2.5-689684.86=1340940.14元
名称
面积/m²
单价/(元/m²)
金额/万元
洗涤室
30
2500
7.5
药品贮藏室
20
2500
5
药品配制室
20
2500
5

生物技术在现代农业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现代农业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现代农业的应用农业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一直以来都在不断寻求创新和进步的方法。

生物技术作为 21 世纪最具潜力和影响力的科学领域之一,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生物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涵盖了多个方面,从作物改良到病虫害防治,从生物肥料到生物能源,正在深刻地改变着农业的生产方式和未来发展方向。

生物技术在作物改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传统的作物育种方法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而且改良效果有限。

而现代生物技术中的基因工程技术,可以直接对作物的基因进行改造和重组,从而实现更加精准和高效的作物改良。

例如,通过导入抗虫、抗病、耐旱、耐盐等优良基因,可以培育出具有更强抗逆性和适应性的作物品种。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还能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同时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生物技术在病虫害防治方面也有着显著的成效。

生物农药的研发和应用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与传统化学农药相比,生物农药具有低毒、高效、环保等优点。

它们通常是从微生物、植物或动物中提取的天然活性物质,如苏云金芽孢杆菌产生的杀虫蛋白、印楝素等。

这些生物农药能够特异性地作用于害虫或病原菌,对人畜和环境的危害较小。

此外,利用生物技术还可以培育出具有自身抗病虫害能力的作物品种,如转基因抗虫棉、抗病毒番茄等,从根本上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

生物肥料的应用是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传统的化学肥料虽然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但长期大量使用会导致土壤板结、肥力下降、环境污染等问题。

而生物肥料,如微生物菌肥、固氮菌肥等,能够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养分利用率。

这些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物质,释放出植物可吸收的养分,同时还能产生一些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抗生素,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增强植物的免疫力。

在农业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方面,生物技术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通过微生物发酵技术,可以将农业废弃物,如秸秆、畜禽粪便等转化为生物能源,如沼气、生物乙醇等。

组织培养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组织培养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成为生物科学的一个广阔领域,•除了在基础理论的研究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农业生产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一、快速繁殖优良种苗植物离体快速繁殖是目前植物组织培养应用最多、最有效的一个方面。

很多作物都带有病毒,尤其是无性繁殖植物,如马铃薯、甘薯、草莓、大蒜等。

长期的病毒感染并在植物体内的积累,使植物的产量和品质不断下降。

比如我们看到合肥市场供应的草莓越来越小,就是病毒病感染的结果。

White早在1943年就发现植物生长点附近的病毒浓度很低甚至无病毒。

利用组织培养方法,取一定大小的茎尖进行培养,再生的植株有可能不带病毒,从而获得脱病毒苗,再用脱毒苗进行繁殖,种植的作物就不会或极少发生病毒。

目前利用茎尖脱毒技术组织培养在甘蔗、菠萝、香蕉、草莓、甘薯、马铃薯等主要经济作物上已成功应用。

二、无病毒苗(Virus free)的培养几乎所有植物都遭受到病毒病不同程度的危害,•有的种类甚至同时受到数种病毒病的危害,•尤其是很多园艺植物靠无性方法来增殖,若蒙受病毒病,代代相传,越染越重。

自从Morel(1952)发现采用微茎尖培养的方法可得到无病毒苗后,微茎尖培养就成为解决病毒病危害的重要途径之一。

•若再与热处理相结合,则可提高脱毒培养的效果。

•对于木本植物,茎尖培养得到的植株难以发根生长,则可采用茎尖微体嫁接的方法来培育无病毒苗。

组织培养无病毒苗的方法已在很多作物的常规生产上得到应用,•如马铃薯,甘薯,草莓,苹果香石竹,菊花等。

已有不少地区建立了无病毒苗的生产中心,这对于无病毒苗的培养、鉴定、繁殖、保存、•利用和研究,形成了一个规范的系统程序,从而达到了保持园艺植物的优良种性和经济性状的目的。

三、在育种上的应用1、通过花药或花粉培养为单倍体育种,由于单倍体植株往往不能结实,在花药或花粉培养中用秋水仙素处理,可使染色体加倍,成为纯合二倍体植株,它已成为一种崭新的育种手段,具有高速、高效率、基因型一次纯合等优点,目前我国科学家育成烟草、小麦、水稻新品种已大面积种植。

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应用及进展摘要:本文综述了植物组织培养理论的发展,重点论述其再脱毒、快繁、育种与有机化合物工业生产以及种质资源的保存等方面的应用,并对应用的前景作简单的展望。

关键词:植物组织培养;应用;进展中图分类号:Q943.11.理论起源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德国动物学家施旺创立了细胞学说,根据这一学说,如果给细胞提供和生物体内一样的条件,每个细胞都应该能够独立生活。

1902年,德国植物学家哈伯兰特在细胞全能性的理论是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

1958年,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从美国传向世界各地,美国植物学家斯蒂瓦特等人,用胡萝卜韧皮部的细胞进行培养,终于得到了完整植株,并且这一植株能够开花结果,证实了哈伯兰特在五十多年前关于细胞全能的预言。

植物组织培养的简单过程如下:剪接植物器官或组织——经过脱分化(也叫去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经过再分化形成组织或器官——经过培养发育成一颗完整的植株。

植物组织培养的大致过程是:在无菌条件下,将植物器官或组织(如芽、茎尖、根尖或花药)的一部分切下来,用纤维素酶与果胶酶处理用以去掉细胞壁,使之露出原生质体,然后放在适当的人工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这些器官或组织就会进行细胞分裂,形成新的组织。

不过这种组织没有发生分化,只是一团薄壁细胞,叫做愈伤组织。

在适合的光照、温度和一定的营养物质与激素等条件下,愈伤组织便开始分化,产生出植物的各种器官和组织,进而发育成一棵完整的植株。

植物组织培养即植物无菌培养技术,又称离体培养,是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理论,利用植物体离体的器官如根、茎、叶、茎尖、花、果实等)组织(如形成层、表皮、皮层、髓部细胞、胚乳等)或细胞(如大孢子、小孢子、体细胞等)以及原生质体,在无菌和适宜的人工培养基及光照、温度等人工条件下,能诱导出愈伤组织、不定芽、不定根,最后形成完整的植株的学科2.植物组织培养发展简史植物组织培养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一项生物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 310029) 刘永立 浙江省玉环县文旦实验场 ( 317600) 林 19 世纪 30 年代, 德国植物 学家施莱登和动 物学家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该学说的基本内容 是: 一切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 ,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 本功能单位, 细胞只能由细胞分裂而来。德国的 植物生理学家 G H aberlandt根据细胞学说的理论 提出了细胞全能性理论 : 高等植物的器官和组织, 可以不断分割 , 直至单个细胞 , 这种单个细胞是具 有潜在的全能性功能单位, 即植物细胞具有全能 性。为了证实这一理论 , 他将野芝麻、 凤眼兰、 鸭 趾草、 虎眼万年 青等植物 叶片的栅栏组织、 表皮细 胞、 表皮毛等加 入克诺普 ( Knop) 培 养 液中 进行 了 培养 , 并于 1902 年发表了 植物组织培养的第一篇论 文。可是在他的培养中并 没有观察到细胞的分裂 , 其主要原因在于当时人们 并不了解植物细胞培养所 需的基本条件。然而他的 研 究具 有十 分 重要 的 意 义, 他的工作为 人类开辟 了一个崭新的植物组织培 养的研究领域。之后科学 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 作, 其中在 1926 年, 植 物 生理学家 F W W ent首先发现了可以促进子叶鞘 生长 的 物 质, 1930 年 证 实 了 这 种 物 质 是 生 长 素 吲哚乙酸, 这一发现对植物组织培养极其 重要。在 1933 年李继侗和沈同报道了利用添加 有银杏胚乳提取物的培养基, 成功地培养了银杏 的胚 ; 1934年植物生理学家 P R W h ite 利用无机 盐、 酵母提取液和蔗糖组成的培养基, 对番茄根进 行了离体培养 , 建立了第一个能继代增殖的无性 颖 繁殖系。W hite于 1937年发现了 B 族维生素和吲哚 乙酸 ( I AA )对植物根离体生长的作用, 并用 3种已知 化合物吡哆醇 - VB6 、 硫胺素 - VB1及烟酸 - VB5取 代酵母提取液获得成功。 1948 年美国学者 F Skoog 和中国学者崔瀓在烟草茎段培养中发现腺嘌呤有促 进愈伤组织生长, 解除培养基中吲哚乙酸 ( I AA )对芽 形成的抑制作用并能够诱导茎段形成芽。 1956 年 M iller从鲱鱼类精子中分离出细胞分裂素 激动 素, 其生物活性比腺嘌呤高 3 万倍。 1957 年 Skoog 和 M iller 提出植物激素 控制器官形成的概念, 即生长素和细胞分裂 素比率高时促进生根、 低时促进茎芽分化、 相 等时倾向于无结构方 式生长。这一学 说为 植物组织培养中的植 株再生奠定了理论基 础。 1958 年英国 学者 F C Ste w ard 和 J Reinert 在胡 萝卜 根 的韧皮部单细胞悬浮 培养中, 成功地诱导出 胚状体, 并长成完整植 株, 这 一 研 究 证 实 了 H aberlandt的细胞全能 性理论。 由此可见, 科学家们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 , 在细胞全能性理论的指导下 ,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也逐渐走向成熟。所谓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 和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 , 利用适当的培养基, 对 离体的植物器官、 组织、 细胞及原生质体等进行培 养 , 使其再生细胞、 愈伤组织或分化成完整植株的 方法。由于培养的植物材料已脱离了母体 , 又称 新农村 2011. 6

植物组培苗工厂化生产与管理(自制)

植物组培苗工厂化生产与管理(自制)

8.炼苗移栽车间 主要是进行组培苗清洗、整理、炼苗、移栽和培育的地方, 要求清洁,最好配有恒温恒湿控制设备、喷雾器、光照调节 装置等。主要设备有基质灭菌机、基质搅拌机、装盘机、育 苗盘、育苗筒、种植钵等。 9.苗圃 可分为原种圃、品种栽培示范圃、繁殖圃。 原种圃主要是保存引进或选育的优良资源、 品种栽培示范圃主要是展示本工厂生产的各种组培苗的成年 植株,展示其优良的性状和生产习性。 繁殖圃主要繁殖不同规格的商品苗。
3.药品配制车间 主要用于配制各种母液及其他液体,面积应为15~20m2,车 间内应设置1~2个实验台,台面应使用防腐蚀台面,且牢固, 平稳。主要放置磁力搅拌器、电子天平、玻璃器皿柜等。实 验台下方存放称量药品用的药匙、硫酸纸、毛刷、吸水纸、 玻璃棒等物品。在屋内一角安装通风橱,一排放有毒、有害 气体。 4.培养基制作车间 主要用于培养基的配制、灭菌和存放。制作间面积为 80~100m2,空间要宽敞透亮,设备摆放合理。制作室里应有 大型实验台及高压灭菌锅、电热干燥箱、液化煤气炉、电炉、 移液架、培养基罐装器、微量可调移液器、酸度计、蒸馏水 器、恒温培养箱、冷藏柜等设备。
4、组培工厂设计设想
1、试管苗增值率的估算
组培苗增值率计算: y=mXn (y年繁殖数,m瓶内母株苗数,x每个培养周期 增值的倍数,n全年可增殖的周期次数) 蝴蝶兰每一个月为一个繁殖周期,每年繁殖10次,每次 增殖3倍,若年产100万株,则根据公式m=y/xn可得m=17株 所以17株无菌蝴蝶兰苗经过一年繁殖即可得到一百万株。 但实际生产过程中应考虑污染率、不合格苗率以及成活率等 因素。 因此需增加一倍的保险系数,实际生产过程中需要35个 原种无菌苗。
2.试管苗移栽的设施设备 主要有装盘机,育苗盘,育苗筒,电热温床,基质搅拌机,喷药消 毒机,各种肥料,以及活性炭,蛭石和珍珠岩等移栽基质。

植物组织培养与工厂化育苗技术(之三)

植物组织培养与工厂化育苗技术(之三)

扦插 、 压条分株繁殖要快得多。一个芽每年可以数百 万倍 的速 度繁 殖 其 后 代 。最 早 应 用 组 织 培养 法 进 行 快速繁殖的是兰花 , 用一个兰花外植体 , 一年可 以繁 殖4 0 0万个 原球 茎 。又 如 一个 草莓 芽 一 年 内 可繁 殖 1 0 8 个芽 , 一个 苹果 芽 在 8个 月 内可 繁殖 6万 条苹 果 幼茎等等。这对加速繁殖珍稀树种 、 品种、 优系或芽 变株 系极为有用。 目前 已有不少果树 、 蔬菜 、 花卉等 经济作物逐步采用组织培养技术 , 利用具有规模生产 条件 的试 管苗 生 产线进 行 大规模 的工厂化 生 产 。 . 5 遗 传 工程及 其他 研 究应 用 2 ) 生 产无 毒 苗 。组 织 培 养 育 苗对 培养 和生 产 无 2 病毒 苗更 具有 特 殊 意 义 和 应 用 价值 。如 马铃 薯 及 多 目前 遗传 工程 的研 究 内容 可 以分 为 细胞 水 平 和 细 种 花卉 的退化 , 以及 果 树 的早 衰 、 减 产 和 失 去商 品价 分子 水平 的研 究 。细胞水 平 的研究 包括 细胞 杂交 、 值 等常与病 毒 危 害 有 关 。通 过 热 处理 和利 用 微 茎 尖 胞 器 移植 、 染色 体工程 、 突变 系筛选 、 病毒 和微 生物 的 ( 0 . 1 ~0 . 2 m m ) 分 生组 织 培 养 常 可 有 效 地脱 除病 毒 , 吸收等等 ; 分子水平的研究包括带有遗传信息分子 的 获得 “ 无病毒” 母株 , 再通过茎尖组织培养 即可以加速 吸收 , 通过不 同基 因载体( 噬菌体或细菌的质粒等) 把 获 得转 基 因植 物 等 无病毒苗的繁殖 。因此 , 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培育无病 不 同来 源 的基 因引入 植物 细胞 中 , 毒苗在生产上 已广泛地应用 , 取得了良好 的效果 , 这 等。几乎所有的遗传工程 的研究 最终都离不开应用 对尽 快实 现无 病 毒 栽 培起 到 了极 大 的推 动 作用 。当 组织( 细胞) 培养技术和方法 。 应 用组 织培养 方 法 , 在 人工 控制 条件 下更有 利 于 然, 所 谓无 病 毒苗 并 非 绝 对 的无 病 毒 , 现 时 的无 病 毒 器官 、 生 长发 育规 律 , 细 胞 与组织 的 分 苗 只 是指 不带 有本 地 区规 定 检疫 范 围 内 的危 害性 病 研究 植物 组织 、 化, 器官 的形 态建 成 , 生 理 代谢 活动 和生 物 合成 途径 毒( 包 括非 潜 隐性病 毒 、 潜 隐性 病 毒 、 类 病 毒等 ) 。 3 ) 生产人工种子。 目前所谓的组织培养工厂化 等等。组织培养技术 已在生物学 的各个方面得 到了 对 生理 学 、 遗 传学 、 病 理学 和分 子生 物学 育苗多半是利用茎尖组织 培养 , 或通过茎段 、 叶等组 广泛 的应用 , 等各方面的研究都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织再生不定芽( 或无性胚 ) 进行繁殖 。但是 , 随着人工 总之 , 随着 科学技 术 的发展 , 组织 培养 技术 的应 用 种子 研究 的不 断深 入 和发 展 , 不 久 的将来 也有 可能 发 并渗透到农业 、 医药 业 、 食 品工业等 和 展到进行人工种子 的工厂化生产。芹菜 、 胡萝 卜、 莴 范围将 日趋广泛 , 人 民生活 的各个领域中 , 加速推动这些事业 的发展 。 苣、 花 椰菜 、 石 斛等 作 物 都 曾制成 人 工 种 子 , 有些 ( 在 联 系人 : 金绍黑 美国) 已步入商 品化 。目前人工种子生产中存在和亟 单位 : 成 都航 空职业 技术 学 院 待 研究 解 决的 最大 的问题 是要 求存 放 的条 件严格 , 且 成都 金鹰 翔 生物技 术研 究所 不 能存 放太 长 时 间。 地址: 成 都二 环路 南一段 2 0号 2 . 4 植 物 性 药 物 及 生 物 制 品 的 生 产

【2024版】植物组织培养的意义

【2024版】植物组织培养的意义

二 植物组织培养发展简史
与此同时,高特里特(Gautheret) (1934)在研究山毛柳 和黑杨等形成层的组织培养实验中,提出了B族维生素和生 长素对组织培养的重要意义,并于1939年连续培养胡萝卜根 形成层获得首次成功。
同 年 , White 由 烟 草 种 间 杂 种 的 瘤 组 织 , 诺 比 考 特 (Nobecourt)由胡萝卜均建立了与上述类似的连续生长的 组织培养物。
一 植物组织培养的意义 植物组织培养一般过程
















一 植物组织培养的意义
5.初代培养:
芽、茎段、叶片、花 器等外植体在离体培 养条件下诱导愈伤组 织、侧芽或不定芽、 胚状体过程
一 植物组织培养的意义
6.胚状体 (embroid )
对应于种子胚而言。在离体 培养过程中产生一种形似胚 (具有明显的根端和芽端), 功能与胚相同的结构。
分生组织培养
组织培养
薄壁组织培养
输导组织培养
一 植物组织培养的意义
4. 细胞培养(cell culture):是对由愈伤组织等 进行液体振荡培养所得到的能保持较好分散性的 离体单细胞或花粉单细胞或很小的细胞团的培养.
细胞培养
看 平悬 微 护 板浮 室 培 培培 培 养 养养 养
一 植物组织培养的意义
二 植物组织培养发展简史
组织培养技术的蓬勃发展只是近 50年的事,但它的整个历史可以追溯 至19世纪末和上世纪初。
二 植物组织培养发展简史
植物组织培养与细胞培养开始于19世纪
后半叶,当时植物细胞全能性的概念还没有完

植物组织培养 复习题

植物组织培养 复习题

名词解释:植物组织培养:不仅包括在无菌条件下利用人工培养基对植物组织的培养,而且包括对原生质体悬浮细胞核植物器官的培养工厂化育苗:以先进的育苗设施和设备装备种苗生产车间,将现代生物技术,环境调控技术,施肥灌溉技术,信息管理技术贯穿种苗生产过程,以现代化,企业化的模式组织种苗生产和经营以实现种苗的规模化生产愈伤组织:在人工培养基上由外植体长出来的一团无序生长的薄壁细胞脱分化:以分化的细胞在一定因素作用下重新恢复分裂机能并改变原来的发展方向而沿着一条新的途径发育的过程再分化:脱分化的细胞团或组织经重新分化而产生出新的具有特点,结构和功能的组织或器官的一种现象外植体:由活植体上切取下来进行培养的那部分组织或器官植物细胞全能性:任何具有完整的细胞核的植物细胞都拥有形成一个完整植株所必需的全部遗传信息继代培养:由最初的外植体上切下新增的组织,转入新的培养基上继续培养灭菌: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消毒:采用较温和的理化因素,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病原菌,对被消毒的物体基本无害的措施大量元素:植物所需浓度大于0.5mmol/L的元素称大量元素或主要元素微量元素:植物所需浓度小于0.5mmol/L的元素称微量元素或次要元素无性系:由一个个体通过无性繁殖产生的一个群体快速繁殖技术: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将优良植株的器官,组织成细胞进行离体培养,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遗传性较为一致的个体的方法或技术植物种质保存:利用天然或人工创造的适宜环境,使个体中所含的遗传物质保持其遗传完整性,有高的活力,能通过繁殖将其遗传特性传递下去穴盘育苗:以草炭,蛭石,珍珠岩等轻型材料为基质,以不同规格的穴盘为容器,采用机械自助精量播种生产线完成装填,压穴,播种,覆土,镇压和浇水等系列作业,在催芽室和温室等设施内进行有效管理,一次培养成苗的现代化育苗技术水培育苗:利用成型的膨化聚苯乙烯格盘成泡沫为载体,在营养液内培育秧苗扦插育苗:取植物体的部分营养器官插入基质中,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促使其生根,培养成幼苗的育苗方式解答题:1.植物组织培养包括哪些类型?包括愈伤组织培养、悬浮细胞培养、器官培养(胚,花药,子房,根和茎的培养等)、茎尖分生组织培养和原生质体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PPT)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PPT)
2、生长周期短,繁殖率高 由于人为控制培养条件,根据不同植物不同
部位的不同要求而提供不同的培养条件,因此生 长较快。往往20-30d为一个周期。
总体来说成本低廉,且能及时提供规格一致的优质 种苗或脱病毒种苗。
3、管理方便,利于工厂化生产和自动化控制
植物组织培养是在一定的场所和环境下,人 为提供一定的温度、光照、湿度、营养、激 素等条件,极利于高度集约化和高密度工厂 化生产,也利于自动化控制生产。它是未来 农业工厂化育苗的发展方向。它与盆栽、田 间栽培等相比省去了中耕除草、浇水施肥、 防治病虫等一系列繁杂劳动,可以大大节省 人力、物力及田间种植所需要的土地。
用生食蔬菜生产乙肝疫苗正在实验中。
10、用于其它未知科学的研究
植物组织培养也同样具有许多尚未发掘出的潜 力,说不定有一天人们会在三角瓶内种出大南 瓜。
总之,现在的植物组织培养仍然处于发展阶段, 远远没有达到它的高峰期,很多机理人们还没 有搞清楚,它的潜力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相 信在今后的几十年内,组织培养在我国将会有 更大的发展,在农业、制药业、加工业等方面 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5、原生质体培养。
指以除去细胞壁的原生质体为外植体的离体无菌 培养
四、植物组织培养生产药物的优点
1.周年生产,不受地区、季节及有害生物的影响。 2. 占地面积少,便于工厂化生产,可对细胞生长自
动控制和代谢过程合理调节。
3.便于筛选高产细胞株。 4.利于生物转化,寻找新的有效药物成分。植物培
8、用于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 组织学、胚胎学、基因工、生物工程等 要揭开生命活动的秘密,需要多科学、多技 术的相互配合,其中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不 可缺少的,它为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细胞 生物学、生物工程等提供了一种有效、快速 的方法。

我国植物组织培养企业现状

我国植物组织培养企业现状

一、现代植物组织培养的定义和目的植物组织培养(Plant Tissue Culture)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组织(如形成层、花药组织、胚乳、皮层等)、细胞(体细胞和生殖细胞) 以及原生质体,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当的培养条件,使其长成完整的植株统称为植物组织培养。

培养植物体或一部分器官、组织、细胞、细胞器、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使其按照人们意愿去分化或产生人们所需的部分或产物,来满足人们的需要,为人类造福。

当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与现今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相结合即为现代植物组织培养( Modern Plant Tissue Culture)。

二、现代植物组织培养发展简史及当前研究动向(一) 国际植物组织培养发展简史1、萌芽阶段:(二十世纪初至30年代中)在Schleiden和Schwann创立的细胞学基础上,1902年德国植物生理学家Haberlandt提出,人们可以培养植物的体细胞成为人工胚。

当时他培养了小野芝麻、凤眼兰的叶肉组织、万年青属植物的表皮细胞等。

限于当时的技术和水平,培养未能成功。

但它对植物组织培养发展起了先导作用,在技术上也是一个良好开端。

1922年Haberlandt的学生Kotte和美国的Robbins,采用无机盐、葡萄糖和各种氨基酸培养豌豆和玉米的茎尖,结果形成缺绿的叶和根,能进行有限地生长。

1925年Laibach将亚麻种间杂交不能成活的胚取出培养,使杂种胚成熟,继而萌发。

2、奠基阶段: (30年代未到50年代中)1934年美国植物生理学家White培养蕃茄的根, 建立了活跃生长的无性繁殖系,并能进行继代培养,在以后的28年间转接培养1600代仍能生长。

利用根系培养物,研究了光、温、PH、培养基组成对根生长的影响。

1937年他们首先配制成综合培养基,发现了B族维生素对离体根生长的重要性。

同年法国的 Cautheret,Nobecourt 培养块根和树木形成层使其生长。

花卉组织培养的应用及技术要点

花卉组织培养的应用及技术要点

花卉组织培养的应用及技术要点摘要:花卉组织培养是目前的一种工厂化生产技术,是在人工控制的状态下对花卉的培养。

由于该技术具备在任意地区都可以广泛应用的特点,因此,在种苗场、各个地区的花卉生产区域中都较为适用,对于我国目前的花卉繁殖事业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本文对花卉组织培养的技术原理进行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花卉;植物组织;培养引言在当前农业发展中,花卉栽培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伴随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花卉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高质量高品质的花卉品种越来越被人们所追捧。

但在花卉繁育过程中,过去常用的播种方法以及无性繁殖技术存在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与现代高速发展的花卉业很不适应。

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培育花卉方面有着非常独特的优势。

在花卉栽培中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不仅可以对某些优良品种进行快速繁殖,才能达到良好的脱毒效果,技术优势应用明显。

为此加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花卉栽培中的应用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植物组织培养概述植物组织培养是在无菌条件下,把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以及原生质体置于人工培养基上,为其提供良好的培养条件,促进其形成完整的植株。

由于植物组织培养脱离植物母体,培养过程都是在试管中完成,所以又称为试管培养和离体培养。

依照植物取体来源不同以及培养对象不同,又有植物培养和胚培养之分。

器官培养主要是对植物的花器、叶片、根尖、茎段、果实等器官进行培养,一些小的细胞团和分散细胞的培养称之为细胞培养。

2花卉组织培养的应用价值2.1快速繁殖花卉组织培养在一些急需短时间内大量生产,以及繁殖不易的名贵花卉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利用腋芽增生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唐菖蒲、兰花、菊花等花卉进行大量的繁殖。

为了大量的繁殖水仙、非洲紫罗兰等花卉,可通过鳞片、叶片诱导产生不定芽,实现快速繁育的目的。

2.2花卉育种对于鸢尾和百合这些花卉,可以进行远缘杂交,但是因为生理代谢等原因,杂种胚经常会早期败育,从而得不到杂种植物。

植物组织培养工厂化生产

植物组织培养工厂化生产

植物组织培养工厂化生产作为一名专业是农林经济管理的学生,职业最对口的就是就职于农业企业了。

而植物组织培养作为一门应用于农业中的高新科技,具有繁殖速度快、节省工地、能去病毒等优点,未来必然成为农业发展新趋势。

但植物组织培养的主要缺点——成本高,就需要科学的与经济管理结合起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将此项新技术普及推广应用,建设植物组织培养工厂化生产。

植物组织培养工厂化生产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是植物组培技术成果转化为商品化的过程,在技术层面上它是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集成与创新为支撑的新兴产业,在经济层面上它是高度商品化的生产,而商品化生产的核心是追求效益和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必需体现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

1植物组织培养工厂化生产现状及原因分析植物组织培养工厂化生产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的,也是工厂化农业发展过程中科技水平最高的部分。

所谓植物组织培养工厂化生产就是通过植物组培技术建立的“再生植株”体系经复制,按规模经营的要求,继续扩大繁殖直至达到商品要求出售,也就是说这是植物组培技术成果转化为商品化的过程。

就当前及今后植物组织培养发展趋势结合其自身的特点,植物组织培养工厂化生产在“工厂化农业”中主要承担“母机”的作用,其终端产品主要是组培苗,尤其在园艺园林植物、中药材和珍稀植物方面更显其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它的市场对象主要是下游企业或种植者,在种植业经济中已发挥了重要作用,如脱毒马铃薯脱毒薯种、甘蔗组培苗、草莓组培苗、香蕉组培苗、葡萄组培苗、药用石斛组培苗、桉树组培苗以及许多种的花卉组培苗等等。

用“组培企业”或“组培苗”为关键词在“百度”或其它搜索工具搜索,几乎所有组培企业无一例外以出售组培苗为主,成品主要是展示的。

因此,更贴切地说植物组织培养工厂化生产就是“快(微)繁业”或“工厂化育苗”。

所以,植物组织培养工厂化生产在技术层面上它是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集成与创新为支撑的新兴产业,在经济层面上它是高度商品化的生产,而商品化生产的核心是追求效益和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总之必需体现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

组培苗工厂化生产与管理

组培苗工厂化生产与管理

教学目的:掌握组织培养技术在植物组培苗工厂化生产中的应用,了解植物组培苗生产工厂的设计与生产工艺流程,学习生产成本核算、效益分析以及提高经济效益措施,使学生掌握植物组培苗工厂化生产基本技术,熟悉生产各环节的管理措施。

职业技能教学点:具备一定组培工厂管理基础,并有工艺流程设计的基本能力,能够进行基本的成本核算。

教学时间:2学时教学重点:植物组培苗生产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植物组培苗生产工厂成本核算、效益分析。

教学难点:植物组培苗生产工厂成本核算、效益分析。

教学内容:第一节植物组织培养工厂化生产一、商品化生产规模及工艺流程(一)试管苗生产规模的确定商业化生产规模的确定应以市场需求为标准,否则试管苗难以销售,造成经济损失。

外植体的入瓶;器官形成及增殖;试管小植株出瓶等试管苗生产过程均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的,因此,试管苗生产规模是以无菌工作台的数量来衡量的。

一般一个单人无菌工作台可年生产10万~15万株苗,一个1.2m×0.6m×2.0m的6层培养架可年繁殖1.5万~2万株试管苗。

年产100万株的组培苗生产工厂,需8~10个无菌工作台,培养架40~50个。

一个超净工作台的面积一般为7~8m2,两个则为10~12 m2,一个培养架的面积(1.2 m2×0.6 m2×2.0 m2)。

年生产量达100万株的试管苗工厂,接种室面积应为40~50m2,培养室面积则为100~120m2。

培养容器的数量取决于生产规模,一个6层培养架(1.2mX0.6mX2.Om)可放置900个左右三角瓶,还需增加10%~15%的周转用培养容器。

例:矮牵牛扩繁中每天有4人接种,每人每天按接种300瓶计算,则每个工作日需要1200瓶,按一个月为一个增殖周期,按每个月有25个工作日,则存架增殖数为:25×1200=30000瓶。

(二)商业化实验室的设计根据生产规模和组织培养的生产程序,实验室应尽量布局合理,使生产程序能连续、有效地进行。

工厂化组培苗生产的工艺与关键技术

工厂化组培苗生产的工艺与关键技术

工厂化组培苗生产的工艺与关键技术
工厂化组培苗生产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大规模、连续化的生产方式,实现高效、可控的苗木生产过程。

以下是工厂化组培苗生产的工艺与关键技术:
1. 材料准备:选择适合的母本材料,并进行无菌处理,使其成为无菌组织,并制备培养基。

2. 组织培养:将无菌组织接种到培养基上,进行组织培养。

可以利用植物激素,调控其生长、分化和再生。

3. 石膏型介质:将培养的植株转移到特制的石膏型介质上,利用石膏、营养盐和水等,为植株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4. 光照调控:通过合理的光照调控,控制组培苗的生长速度和形态发育。

可以利用人工光源,模拟自然光照条件。

5. 水分与营养供应:确保组培苗在生长过程中获得充足的水分和营养,以促进其正常生长和发育。

6. 病虫害防治:采用工厂化施肥、使用无菌技术等手段,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在必要时,可以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7. 控温调湿:通过控制温度和湿度,为组培苗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可以利用通风、加热、降温等手段,调节温湿度条件。

8. 确定的生产周期与批次:通过科学的生产计划安排,确定组
培苗的生产周期和批次,实现连续供应。

以上是工厂化组培苗生产的主要工艺与关键技术。

通过这些工艺与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苗木的大规模、高效生产,提高苗木的质量和产量。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 学习任务单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 学习任务单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

2、掌握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农业、林业、园艺等领域的应用。

3、分析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

4、培养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

二、学习内容1、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细胞全能性的概念植物细胞脱分化与再分化的过程2、植物组织培养的操作流程外植体的选择与消毒培养基的制备与成分培养条件的控制(温度、光照、湿度等)无菌操作技术3、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快速繁殖优良品种脱毒苗的培育种苗的工厂化生产4、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珍稀树种的快速繁育林木种苗的改良5、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园艺中的应用花卉的快速繁殖与新品种培育果树种苗的培育与无病毒苗生产6、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药用植物种苗的快速繁殖次生代谢产物的生产7、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优势不受季节和环境限制繁殖速度快保持优良性状8、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局限性成本较高技术要求严格存在变异风险三、学习资源1、教材:《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作者,出版社)2、网络课程:课程名称(网址)3、学术论文:论文题目(作者,期刊名称,发表年份)4、实验视频:视频名称(网址)四、学习活动1、阅读教材和相关学术论文,了解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观看网络课程和实验视频,熟悉植物组织培养的操作流程。

3、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

4、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参加实验室实践,亲身体验植物组织培养的操作过程。

五、学习评估1、在线测试:通过在线测试平台完成关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理论知识测试。

2、实验报告:撰写实验报告,记录植物组织培养实验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3、案例分析报告:选择一个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案例,撰写分析报告,包括应用背景、技术流程、效果评估等。

4、小组展示: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某一领域的应用研究成果。

植物组织培养与工厂化育苗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与工厂化育苗技术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果树、蔬菜和花卉等经济作物在农业生产中所占比重也日趋增长,对各类苗木的数量、质量和纯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般常规的苗木繁殖技术已难以保证大规模迅速发展的需求。

于是应用现代高新技术——植物组织培养快速繁育优良品种的无性系苗木和应用生物技术培育新品系、新品种,创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便有了无限广阔的应用前景,既有深远的社会效益,更有直接的经济效益。

二、植物组织培养基本概念利用植物体的器官、组织或细胞乃至原生质体,通过无菌操作后接种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在适宜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进行培养,使之分化、生长、发育的技术统称为植物组织培养。

由于培养物是脱离了植物母体,在试管或其他容器中进行培养,所以也叫离体培养。

(一)植物组织培养常用术语解释1.外植体由植物(母体)上取来用作离体培养的材料被称为外植体。

2.初始培养最初接种在培养基上的外植体的培养为初始培养。

3.继代培养将获得的增殖的培养体(芽、茎段或带愈伤组织的丛芽团块等)移植到新鲜的培养基上再次或反复多次的切割移植培养。

称为继代培养。

4.继代周期前后二次继代培养的间隔时间(天数)称为继代周期。

5.增殖系数后一次培养物(芽或团块)的数量比前一次培养物增加的倍数称为增殖系数。

譬如,一个芽(或小团块)经过一个月培养后长成丛芽,经过切割分离成7个芽(或小团块)转移到新鲜培养基上进行继代培养,那么它的增殖系数即为7,继代周期为一个月(30天)。

脱分化如果初始接种在培养基上的外植体,不是通过芽原基萌发的途径直接生长,而是首先形成愈伤组织,再行分化为不定芽或无性胚时,这种初始培养被称为脱分化,所用的培养基被称为脱分化培养基。

7.分化培养经过脱分化阶段的外植体(形成愈伤组织,或肉眼看不到愈伤组织),转移到另一培养基上分化出芽(或小球茎)或胚时,则称为分化培养,所用的培养基也就称为分化培养基。

8.增殖培养已分化芽、小球茎(芽丛或小球茎团常称为团块)和无性幼胚再继续进行增殖,即为增殖培养,所用的培养基则为增殖培养基。

植物组织培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植物组织培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组培的应用工厂化育苗摘要: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由于种苗在培养瓶中生长,立体摆放,所需要的空间小,节省土地。

生产可按一定的程序严格执行,生产过程可以微型化、精密化,能最大限度发挥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很高的生产效率。

关键词:组织培养工厂化育苗植物的组织培养是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这个理论,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无性繁殖的新技术。

植物的组织培养又叫离体培养,指从植物体分离出符合需要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原生质体等,通过无菌操作,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

也指在培养过程中从各器官上产生愈伤组织的培养,愈伤组织再经过再分化形成再生植物。

植物组织培养的大致过程是:在无菌条件下,将植物器官或组织(如芽、茎尖、花药)的一部分切下来,用纤维素酶与果胶酶处理用以去掉细胞壁,然后放在适当的人工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这些器官或组织就会进行细胞分裂,形成新的组织。

不过这种组织没有发生分化,叫做愈伤组织。

在适合的光照、温度和一定的营养物质与激素等条件下,愈伤组织便开始分化,产生出植物的各种器官和组织,进而发育成一棵完整的植株。

植物组织培养是在一定的场所和环境下,人为提供一定的温度、光照、湿度、营养、激素等条件,极利于高度集约化和高密度工厂化生产,也利于自动化控制生产。

它是未来农业工厂化育苗的发展方向。

它与盆栽、田间栽培等相比省去了中耕除草、浇水施肥、防治病虫等一系列繁杂劳动,可以大大节省人力、物力。

组织培养的特点:1占用空间小,不受地区、季节限制2培养脱毒作物 3培养周期短 4可用组培中的愈伤组织制取特殊的生化制品 5可短时间大量繁殖用于拯救濒危植物6可诱导之分化成需要的器官7解决有些植物产种子少或无的难题,8不存在变异,可保持原母本的一切遗传特征9投资少,经济效益高而组培在时间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是工厂化生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各类苗木的数量、质量和纯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般常规的苗木繁殖技术已难以保证大规模迅速发展的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组织培养工厂化生产与农业现化胡安生1 陈春明2(1,海峡两岸(漳州)农业科技交流中心2,浙江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摘要:植物组织培养工厂化生产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是植物组培技术成果转化为商品化的过程,在技术层面上它是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集成与创新为支撑的新兴产业,在经济层面上它是高度商品化的生产,而商品化生产的核心是追求效益和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必需体现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

经过近40年努力,在技术水平上与国际接近,但是,但也有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如综合技术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足,工程配套能力较差、效益尚未充分发挥、运行能耗大成本高、病害严重、劳动生产率低等等。

总之,距节能减排、高效低耗的要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键词:植物组织培养工厂化生产,现代农业,保护地栽培,设施园艺,工厂化农业植物组织培养工厂化生产(factory production of plant tissue culture)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

“现代农业”(modern agriculture)就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是最新发展阶段的农业。

工厂化农业则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形态,是保护地栽培(protected cultivation)、设施园艺(facility horticulture)、设施农业(facility agriculture)的最高层次。

在概念上,“保护地栽培”主要是指在人工保护条件下进行作物生产的方式,它不仅包括大型设施,也包括风障、阳畦及地膜覆盖等简易设施;“设施园艺”主要是指在各种设施内进行园艺作物生产的方式,日本和韩国称为“施设园艺”,欧美国家称“保护栽培”或“覆盖栽培”(mulching cultivation),美国等国家则提出了“温室产业(greenhouse industry)”的概念。

我国最初称为“保护地栽培”,80年代中期后称为“设施园艺”,也有称其为“工厂化农业”。

“设施农业”主要是指在各种设施内进行农业生产的方式,不仅包括种植业,也包括养殖业。

“工厂化农业”则主要是指在相对可控环境下,采用现代工业的生产方式进行农业生产的方式,它是现代生物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现代环境控制技术和现代新材料、新工艺不断创新和在农业上广泛应用的结果。

“工厂化农业”需要有标准、生产工艺、生产车间,而且是常年不间断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需要有品牌、商标、标准、包装,最关键的是工厂化农业必定与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

但是目前距离工厂化生产还相差甚远,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农业生产的绝大部分仍然不是工厂化生产,实际上重点是设施园艺朝着工厂化生产方向迈进的过程,不可能组织几次科技攻关就能实现的。

因此,“工厂化农业”生产还只是一个目标,需要我们经过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实现。

而“设施园艺”是最接近“工厂化农业”的一种生产方式,就是指在相对可控的环境条件下,采用工业化生产方式,实现集约、高效及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园艺作物的生产,所谓相对可控的环境条件,即借助于大型温室并配置包括加热系统、降温系统、通风系统、遮阳系统、滴灌系统、气体交换等环境主因素的智能控制(计算机)等,形成一个封闭的可控制系统。

目前,日本、荷兰、韩国、法国、以色列、美国等是世界温室应用最广泛的先进国家,最主要的共同点是:规范、标准和量化管理,高技术、高效率、高效益是其共同特征。

具体表现是:设施日趋大型化、规模化、连片产业化生产,大多数国家以塑料大棚为主,结构为大型连栋温室,荷兰以玻璃温室为主。

1座温室覆盖面积最少是1hm2,美国最大的温室1栋达到300hm2,非常壮观,丹麦、挪威等北欧国家冬季气候寒冷,温室生产的面积并不很大,但生产水平很高;计算机智能化温室综合环境控制系统开始普及。

人工智能系统(专家系统)还和气象站、种苗公司、生产资料、病虫害测报等相连接,不仅做到栽培环境全自动控制,而且可综合分析农资市场、气象、种苗、病虫害等情况,进行产量、产值的预测,为生产者提供更为广泛的信息情报和确切的决策依据;管理机械化、自动化、程序化。

机器人的研发应用已被广泛重视,并取得初步成果。

如日本、韩国研发了瓜类、茄果类蔬菜嫁接机器人,日本研制了可行走的耕耘、施肥和可完成多项作业的机器人,如无人行走车、用于组织培养作业的机器人、柑桔、葡萄收获机器人等,作业变得轻松舒适;无土栽培(基质或水培)发展迅速,成为主要栽培方式;高产优质.世界各国设施园艺栽培面积最大的是蔬菜,其次是花卉,果树较少。

蔬菜设施栽培主要以果菜为主,无土栽培(水培)以叶菜为主,产量很高,如荷兰的温室番茄可达40~50kg/m2/年,黄瓜60kg/m2/年,商品率高达90%以上,挪威的温室黄瓜产量为60kg/m2/年,以色列温室玫瑰可收获300支/m2/季,不仅高产而且优质,经济效益可观。

荷兰的温室业,已成为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温室的环境控制日趋完善,几乎可全天候生产。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基于缓解人地关系高度紧张这个基本国情出发,“工厂化农业”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战略部署,其宗旨就是发展工厂化农业需要从农业产业内部解决“三农”问题和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作为发展战略,工厂化农业的发展也必须为国家的远景目标服务,就是在有限的耕地上提高土地产出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改善农业劳动环境,创造更高的效益。

同样,工厂化农业肩负着实现我国“农业竞争性发展战略”的重大使命,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农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参与农业国际化竞争,是中国农业的根本出路,这就要求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从增产型农业向质量效益型农业转变,从依靠传统技术转向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相结合转变,从劳动密集型向劳动密集与资本和技术密集相结合转变,从依靠资源消耗型的增长方式向重视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增长方式转变。

在当前的国际竞争中,低成本的劳动密集型的蔬菜、花卉、水果等园艺产品正是工厂化设施农业生产的主要产品。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1994原国家科委提出建立国家“工厂化高效农业”示范项目并于1996年开始组织实施,国务院2006年又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2006~2020年) 》,明确提出“积极发展工厂化农业,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任务和目标,并将其作为“以高新技术带动常规农业技术升级,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从而有力的促进了我国工厂化农业的迅速发展,初步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具有特色的、以节能减排高效低耗为中心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攻关的成果:研制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适合我国“三北”(指西北、华北、东北地区)地区的新型节能日光温室,适合我国南北不同气候特点的大型连栋温室及其环境控制系统;建立了低成本蔬菜及花卉工厂化穴盘育苗技术体系,制定了相应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提出了温室番茄和黄瓜栽培逆境障碍防止新技术,建立了基于环境与生长发育的黄瓜、番茄生长模拟模型和栽培管理专家系统;通过集成创新构建的温室主要果菜周年高产优质安全生产技术体系,使我国连栋温室结构与环境优化设计及建造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日光温室结构与环境优化设计及园艺作物栽培技术缩小了与设施园艺发达国家的差距,加速了以设施园艺为主体的工厂化农业的进程等等。

这些成果的推广使我国以设施园艺为主体的工厂化农业日新月异,迅速发展。

以塑料拱棚和单屋面温室为主的设施类型,面积已居世界之首;北方地区大力推广节能型日光温室,冬季不加温可在北纬41-43°高寒地区生产喜温果菜,南方大力推广塑料大棚及遮阳网,降温防雨,攻克了蔬菜生产夏淡季的难题;园艺设施的光、温、湿、气环境得以优化,为作物生产高产优质奠定了基础。

如著名的上海孙桥园艺试验场3hm2现代化温室、北京的锦绣大地、朝来农艺园、顺义三易温室蝴蝶兰生产线、小汤山特菜基地、天津已建成的2800 公顷设施农业产业带和几个设施聚集区、山东和海南已成为全国的莱篮子,云南则成了全国的花瓶子……,展示了现代农业的魅力,展现了工厂化农业的美好前景。

但是,工厂化高效农业项目无论是在工程的整体配套设施的完善程度上,还是在生产的稳定性、产业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上,都还只能算是工厂化农业的雏形。

适合设施栽培的优良专用品种(要求耐低温弱光、具备抗病、抗虫能力等)及其配套栽培技术规范化标准;量化的、科学的管理标准;工厂化育苗技术规范和标准、园艺作物尤其是蔬菜无害化生产技术标准、温室生产技术规范和标准;温室生产专家管理系统、作物生长发育模拟模型、工厂化农业智能化、自动化管理,使作物一直处在最佳生育环境,而不是逆境胁迫之中等等,都是提升工厂化农业水平急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尤其在全球气候变暖、异常和环境恶化的情况下,要极大的提升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则是当务之急。

与之相关联的产业如工程设施和结构合理性、抗灾性能的极大优化;高强高抗优质低成本的建材与覆盖材料,是设施环境优化的重要保证,必需使我国温室设计及制造产业化程度得到极大提升。

应认识到目前我国工厂化农业或确切地说设施园艺还远没有完全实现可控环境下生产,总之,从生物、环境、工程三个主要方面都需要以质量为核心,大大提高现有水平,提高工厂化农业逐步实现规范化、科学化、产业化。

同时,“工厂化农业”是高度市场化的农业经营方式,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是一个方面,市场是“工厂化农业”的前提,效益则是“工厂化农业”的终极目标,要实行产、学、研的联合攻关,跨行业的共同协作,以加速实现我国现代工厂化农业的目标。

植物组织培养工厂化生产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是工厂化农业发展过程中科技水平最高的部分,既有共同特征又有所区别。

所谓植物组织培养工厂化生产就是通过植物组培技术建立的“再生植株”体系经复制,按规模经营的要求,继续扩大繁殖直至达到商品要求出售,也就是说这是植物组培技术成果转化为商品化的过程。

就当前及今后植物组织培养发展趋势结合其自身的特点,植物组织培养工厂化生产在“工厂化农业”中主要承担“母机”的作用,其终端产品主要是组培苗,尤其在园艺园林植物、中药材和珍稀植物方面更显其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它的市场对象主要是下游企业或种植者,在种植业经济中已发挥了重要作用,如脱毒马铃薯脱毒薯种、甘蔗组培苗、草莓组培苗、香蕉组培苗、葡萄组培苗、药用石斛组培苗、桉树组培苗以及许多种的花卉组培苗等等。

用“组培企业”或“组培苗”为关键词在“百度”或其它搜索工具搜索,几乎所有组培企业无一例外以出售组培苗为主,成品主要是展示的。

因此,更贴切地说植物组织培养工厂化生产就是“快(微)繁业”或“工厂化育苗”。

所以,植物组织培养工厂化生产在技术层面上它是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集成与创新为支撑的新兴产业,在经济层面上它是高度商品化的生产,而商品化生产的核心是追求效益和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总之必需体现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