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韩愈诗歌的创新
【课外阅读】学杜而得韩——略论陈师道对杜甫、韩愈诗歌的接受及其比较
【课外阅读】学杜而得韩略论陈师道对杜甫、韩愈诗歌的接受及其比较陈师道是江西诗派里除了黄庭坚之外,声望、成就最高的诗人,往往黄、陈并称。
严羽《沧浪诗话》“诗体”部分专门列有“后山体”。
宋元间方回《瀛奎律髓》为江西诗派张目,有“一祖三宗”之论,而陈师道名列“三宗”之一。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四之《后山集》提要详论师道诗歌的渊源、优劣:其五言古诗,出入郊岛之间,意所孤诣,殆不可攀,而生硬之处,则未脱江西之习。
七言古诗,颇学韩愈,亦间似黄庭坚,而颇伤骞直,篇什不多,自知非所长也。
五言律诗,佳处往往逼杜甫,而间失之僻涩。
七言律诗,风骨磊落,而间失之太快太尽。
五七言绝句,纯为杜甫《遣兴》之格,未合中声。
长短句亦自为别调,不甚当行。
大抵词不如诗,诗绝句不如古诗,古诗不如律诗,律诗则七言不如五言。
看来后山诗渊源不止一家,杜甫、韩愈、孟郊、贾岛、黄庭坚等前贤时俊都在陈师道钻研学习之列,显示出师道颇能博采精研,自成一家风格。
不过,这些对陈师道有影响的诗人,于后山体所起的作用并不能等量齐观,其中杜甫、韩愈的沾丐尤其重要。
如果能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加以研究,探讨陈师道是如何接受杜甫和韩愈诗歌的,而接受者对两个被接收者有着怎样不同的接受态度,以及杜、韩对后山诗的形成和艺术特质起多大作用,上述问题的研究非但有助于观照陈师道诗歌的艺术渊源和特征,而且对分析唐宋诗歌转关中关键人物所发生的影响力,乃至体味唐宋两种不同类型诗歌的特质和旨趣,都有不可忽视的诗学意义,耐人寻味,启人思索。
首先,为何不“分而治之”,却要把杜甫、韩愈放在一起,同时研究陈师道对两家诗的接受?笔者主要基于以下考虑:杜甫、韩愈的诗歌本是一脉相承的艺术关系,而两人又对宋诗的定型和艺术特征起了关键作用。
诸多宋人都是既接受杜诗,同时又接受韩诗,杜、韩对宋诗时时有交织互补的作用。
清代田雯云:“今之谈风雅者,率分唐、宋而二之。
不知杜、韩海内俎豆久矣。
(宋)梅、欧、王、苏、黄、陈诸家,亦无不登少陵之堂,入昌黎之室。
扬大古代文学历年考研真题
扬大古代文学历年考研真题2019年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40分)1.天问2.永明体3.公安派4.敦煌曲子词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简述曹植诗歌的艺术特色。
2.简要分析桐城派的散文理论。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90分。
)1.试分析《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2.结合作家作品,分析李白和王昌龄绝句的异同。
3.谈一谈《红楼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文学阅读与评论毕飞宇的短篇小说《哭泣生涯》2018年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40分)1.梅村体2.俗文学3.红学4.太康诗风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简述《三国演义》对“义、勇”人格的赞颂。
2.简析莺莺形象。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90分。
)1.试比较屈原《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手法与《诗经》中的比兴有何异同。
2.结合作家作品,分析先秦说理散文的发展历史及演变特征。
3.为什么说《红楼梦》取得了叙事艺术的最高成就?文学阅读与评论1.阅读刘鹏艳短篇小说《月城春》写一篇文学评论,评论角度不限。
2.评论文章要有正题和副题,题目自拟,字数2000左右。
3.运用一定的批评方法进行评论,论点鲜明,论述充分,语言规范,言之成理。
2017年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40分)1.诗六义2.“韩孟诗派”3.太平广记4.七体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简述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发展历程。
2.简述《楚辞》的艺术特色与成就。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90分。
)1.鲁迅先生认为《聊斋志异》“用传奇法而以志怪”,请对此做出解释并加以分析评价。
2.结合作品论述谢灵运与谢眺山水诗创作的区别。
3.结合作品试论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文学阅读与评论胡也频《子敏先生的功课》2016年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40分)1.四家诗2.“郊寒岛瘦”3.玉茗堂四梦4.桐城派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简述《金瓶梅》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的创新意义。
略论韩愈散文中的“以文为戏”
时的诏书 , 内容 皆谀颂权 臣功德之词。然而在《 鸡九
作者简介 : 王婧 文( 1 9 8 6 一) , 女, 山东泰安人 , 沈阳师范大学古
代 文 学 专 业研 究 生 。
2 01 3 - 0 1 - 2 7 1 2 0 7 . 6
A
1 0 4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ol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略论韩愈散文中的以文为戏王婧文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110034摘要以文为戏的最早渊源可以追溯到先秦的诸子散文之中到了唐代以文为戏的作品大量出现
2O ‘ l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略论韩愈散 文 中的“ 以文为戏’ ’
王 婧 文
沈 阳师 范 大学 ,辽 宁 沈 阳 1 1 0 0 3 4
忌 的效 果 。这对 后世 散文 产生 了 巨大 的影 响 。
慨应官 , 崎岖千里 , 荷囊致餐 , 用捷大勋 , 历世不刊 ,
斯实尔之功也 。” 庄重严肃的颂赞之文变成 了幽默 滑稽 的游戏之文 , 其讽刺之意显而易见 。这部作品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南宋 的叶梦得《 避暑录 话》 卷下云 : “ 韩退之作《 毛颖传 》 , 此本南朝俳谐文 《 驴山公九锡文》 《 鸡九锡文》 之类而小变之耳。” 阮籍在《 大人先生传》 中将蚤虱描写为 : “ 且汝 独 不见 夫 虱 之处 于裨 中 , 逃 乎深 缝 , 匿乎坏 絮 , 自以 为吉宅也 。行不敢离缝际 , 动不敢出裨裆 , 自以为得
除二” , 这三句均说一个“ 五” 字, 是“ 游戏为文” 的一 个重要体现 , 可以视为韩愈对 自己怀才不遇 的 自叹 自怜 。
传, 先写毛颖之 出身 , 再 写其被封受宠的经过 , 最后 写其 “ 上 见其发秃 , 文所 摹画 , 不能称上 意” “ 中书 君, 老 而秃 , 不任吾用” , 写毛颖 “ 赏不酬劳 , 以老 见
从元白和韩孟两大诗派略论中晚唐诗歌的发展
从元白和韩孟两大诗派略论中晚唐诗歌的发展在中晚唐的诗歌世界里,元白和韩孟两大诗派可谓是风头无两。
元白,就是元稹和白居易,两位大咖,一个擅长咏叹,一个善于叙事。
他们的诗啊,真是像那浓烈的咖啡,带着一股子直白和激情,简单易懂,却又字字珠玑。
想想白居易的《琵琶行》,就像是听一个朋友诉说他的心酸往事,那琵琶声里藏着的,不仅是音乐的美,更是情感的共鸣。
他把复杂的情感用最简单的方式表达出来,真是让人一读就明白,恨不得跟着一起流泪。
元稹的诗同样给力,像一把锋利的刀,直击人心,时常带点调侃和讽刺,让人忍不住莞尔。
而韩孟诗派呢,代表人物就是韩愈和孟郊,他们的诗风有点高冷,像那高山上的白雪,清冷而又美丽。
韩愈的诗,简直就是“笔力千钧”,一开口就把人抓住,讲究的是气势和情感的升华。
他的《师说》虽不算是诗,但那股热忱和理智,真是让人心服口服。
而孟郊的诗,更是夹杂着浓厚的个人色彩,像一幅幅情感的油画,让人从中感受到他那种对生活的执着和无奈。
他的《登科后》就像是一个人在追梦路上的呐喊,绝对是心灵深处的共鸣。
大家可能会问,中晚唐的诗歌发展到底有什么变化呢?嘿,简单来说,就是从一开始的豪放,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更细腻的风格。
这时候的诗人们,越来越懂得用简单的语言去表达复杂的情感,像是在烹饪一道美食,把多种调料搭配得恰到好处。
元白的诗,可以说是通俗易懂,老百姓也能听得懂,几乎每个诗句都能引发共鸣,打动人心。
而韩孟则在这基础上,更多地在追求情感的深度,他们用诗歌记录生活、抒发情感,让我们从中看到了生活的真实。
所以说,中晚唐的诗歌就像一场热闹的聚会,元白和韩孟各自带来了不同的菜品。
元白的风格就像一碗热腾腾的汤,暖人心扉,容易下咽;而韩孟的则是一道精致的甜品,细腻而富有层次,吃一口便让人回味无穷。
在这个过程中,两大诗派的互动,也让诗歌的风格更加丰富多彩。
诗人们开始意识到,表达自我并不是一味的高深,而是要让每个人都能听懂,能感受到那些细腻的情感。
略论《二十四诗品》之委曲
略论《二十四诗品》之委曲
《二十四诗品》是唐代诗人韩愈所作的一篇批评诗歌的文章。
其中有一个诗品叫做委曲,这个诗品在文中非常重要,它被韩愈用来表达他对诗歌现状的不满和对诗人的教诲。
委曲的意思是指诗歌中的语言委婉、含蓄,不直接表达,行文间有回旋曲折,从而达
到表达深意的效果。
韩愈认为,诗歌中的委曲应该是有所限制的,不能过度夸张,以至于
读者无法理解。
韩愈在《二十四诗品》中说:“诗中之委曲,所以为人情之所感,而不至
直言伤人也。
”
委曲不应过度,然而,韩愈同时也强调委曲的必要性。
他认为,委曲可以达到表现感
情深度的目的。
在诗歌中,直白的表达往往是无法表达深情的。
而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却可以更好地表现出现实生活和人情世故中的感悟,而不至于“言过其实”。
在《二十四诗品》中,韩愈提到了“南朝诗人”。
“南朝诗人”的诗歌风格是以委曲
为主,这是因为南朝时期政治斗争异常激烈,文学创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诗人只能采用
委曲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韩愈认为,这种委曲的表达方式不能成为诗歌中永
恒的主流,因为现在的时代已经不再像南朝那样充满了权力斗争。
诗人应该善于直白地表
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在韩愈看来,诗歌不应该只是语言艺术,而应该是内容和形式的结合。
不能为了追求
艺术表现而忽略内容的重要性。
一篇好的诗歌既要表达出深入人心的思想,也要注重文学
的风格和艺术。
只有将二者结合得恰到好处,才能具备真正的艺术价值。
中文系论文题目汇集
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题目汇集古代汉语文字1. 汉字起源研究述评2. 论汉字发展演变的规律3. 论汉字的性质4. 古汉字指事字的表义功能5. 半坡刻符的性质及其与文字的关系6. 汉字前途讨论述评7. 汉字形体演变的基本规律8. 原始汉字的认定及其构形特点9. 甲骨文形声字研究10. 形声字起源试论11. 论汉字的音义联系12. 论汉字形体演变的繁简分合13. 汉字考释方法述评14. 汉字析形方法研讨15. 汉字教学方法研究16. 汉字字形的文化信息研究17. 汉字编码研究及方案设计18. 江永“女书”的形体结构研究19. 江永“女书”源流研究20. 《说文解字》“女”部字研究21. 《说文解字》“尸”部字研究22. 《说文解字》“心”部字研究23. 《说文》省声研究24. 许慎六书说论评25. 现代汉字构形特点26. 现代汉字的表记功能27. 论现代汉字中的变体字28. 论现代汉字中的形声字29. 论现代汉字中的会意字30. 论现代汉字中的象形字词汇、词义31. 先秦同义复词研究32. 先秦偏义副词研究33. 先秦变义副词研究34. 词义引申的原则和方法35. 词的多义性和词素的多义性36. 词义演变的深层意义基础37. 音义联系的任意性和命名的理据性38. 《诗经》连绵词研究39. 《诗经》叠音词研究语法、虚词40. 《论语》判断句研究41 .《论语》祈使句研究42. 《论语》疑问句研究43. 《论语》句法研究44. 《左传》“焉”字研究45 .《左传》“之”字研究46 .《左传》中语气词“也”47. 《左传》判断句研究48. 《左传》祈使句研究49. 《左传》疑问句研究50. 《左传》被动句研究51 .《战国策》中的“是”字52. 《孟子》中的“之”字53. 《孟子》中的“其”字54. 《韩非子》中的被动句55•从《韩非子》看先秦的副词56. 从《庄子》看先秦的宾语前置句57. 《荀子》副词研究58. 主谓间“之”字探源59. 指代性“见”字词性再研究60. 主谓间“而”字的形成和发展61. 指代性“见”字词性研究62. 古汉语的后置定语问题63. 主谓间“而”字的形成和发展64.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现象综述65. 秦双宾语句的类型66. 被”字的词义演变67. 所’十动词”的内部结构层次68. “是”的用法及其发展修辞69. 《左传》的外交辞令研究70. 《战国策》外交辞令研究71. 古今修辞方式的比较训诂72. 训诂学与中学语文教学73. 论中学教材文言文的注释现代汉语新词语、新现象1. 网上聊天语言的特殊语境和交际特色2. 网络语言特点探微3. 谈网络流行语的规范问题4. 由“霸” / “吧” / “零”构成的新词语(可选一个)5. 形形色色的“族”(如:啃老族、月光族等)6. 新新人类和他们的流行语7. 谈字母词问题8. 我看校园流行语9. 我看手机短信的特点10. 现代汉语新词语探析11. 网络语言的特点12. 谈谈生造词现象13成语误用分析词汇14. 成语的特点分析15. 惯用语的特点分析16. 歇后语的特点分析17. 成语的类型和特点18. 音译外来词的特点19. 缩略语使用的特点及其规范问题20. 歇后语的构造方式及特点21. 禁忌语与中国文化22. 谈谈汉语亲属称谓23汉语中的色彩词研究汉字24. 汉字的构造方式25. 汉字与中国文化26. 汉字规范点评语用、修辞27. 汉语修辞手法的种类28. 现代汉语的委婉语29. 汉语歌词的特点30. 现代汉语礼貌用语的特点31. 言语幽默效果探讨32. 广告语的修辞方法33. 谈广告中的活用成语现象34. 小议汉语广告语35. 谈谈流行歌曲歌词的语言特色、、- 万言36. 谈小品中的东北方言的艺术情趣37. 谈谈家乡话的方言词汇38. 现代汉语方言分区及特点其他39. 汉英招呼语的差异40. 汉英语法特点比较41.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42. 谈“副+名”结构(如:很中国、很女人等)43. 谈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44. 会话中的肯定性应答研究45. 会话中的否定性应答研究46. 对外汉语教材中的成语应用研究中国古代文学1. 略论《左传》的叙事性特征。
略论韩愈散文的两种笔法
在唐代古文运动中, 韩愈提出 “文以明道” 的主张。他说: “ 君子居其位, 则思死其官; 未得位, 则 思修其辞以明其道: 我将以明道也……” 所谓 “道” , 指的是 儒家 之道。 “文 以明道” , 就 [$] ( H$$! G $$)) 是要求文章必须传载儒家思想。韩愈同样重视文章的艺术形式。他在 《答陈生书》 中表白: “ 愈之志 在古道, 又甚好其言辞……” 可见, 韩愈是主张 “文” 、 “ 道” 统一, “ 文” 、 “ 道” 并重 的。 他的创 [$] ( H$(#) 作努力实践自己的主张, 不但继承前人优秀的散文传统, 而且在散文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法上多有发 展和创新, 形成自己的特点。 , 《 新 唐 书》 本传也说他 “鲠 言 无 所 忌” 。 《旧唐书》 本传称韩愈 “发 言 真 率, 无 所 避 畏” [!] ( HE$ID ) 既 可 以 说 明 韩 愈 耿 介 率 直 的 性 格, 也可以用来概括韩愈散文笔法的一个特 [)] ( HD!DD“ ) 发言真率” 点。韩愈的 “发言真率” 和他积极的政治态度有关。他在 《上宰相书 (后廿九日复上书) 》 中说自己有 , 在 《争 臣 论》 中更表明 “不 敢 独 善 其 身, 而 必 以 兼 济 天 下 也, 孜 孜 矻 矻, 死而 “忧天下之心” [$] ( H$#)) 后已” 的志向。因此, 他写了不少直面现实、 针砭时弊的散文。 [$] ( H$$!) 韩愈的一些散文表现了强烈的反潮流精神, 《 师说》 就是其中之一。 《师说》 写作之由头, 从表面 上看似乎因嘉许李氏子蟠好古文, 能行古道而作, 实 际是 针对 士 大 夫 阶 层 耻 于 相 师 的 不 良 风 习, 加 上韩愈自己因名重一时, 不少人向他请教, 他都当 仁 不 让, 予 以 热 情 指 导, 有 人 因 而 讥 他 好 为 人 师。 韩愈于是作此文, 尖锐地批判流俗, 引起很大反响, 贵族社会更群起而攻之。正如柳宗元 《答韦中立 论师道书》 所说: “ 今之世, 不 闻 有 师; 有 则 哗 笑 之, 以 为 狂 人。 独 韩 愈 奋 不 顾 流 俗, 犯 笑 侮, 收召后 可 学, 做 《师说》 , 因抗颜而为师, 世果群怪聚骂, 指目牵引, 而增与为 言辞, 愈于 是得狂 名。 ” [E] ( HF($ )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目一、文艺理论方向1、文学语言审美论(某作品语言的抒情、含蓄、象征、反讽等方面的专题)2、戏剧冲突(包括喜剧、悲剧、正剧)3、小说创造理论(包括小说的情节、结构、语言等方面专题)4、中国小说传统结构模式的文化探讨5、中国诗歌的意境分析(可对具体作品而言)6、作品分析7、某作家或作品的语言风格研究8、西方现代文论在某作品中的运用及分析(包括:精神分析批评、英美新批评、神话-原型批评、结构主义批评、接受美学批评等批评方法的运用)9、试评方方小说10、试评池莉的小说11、试评先锋派的文学12、当代文学与现实主义13、论新时期文学的现实主义14、浅谈抒情文学的意境15、通俗文学漫谈16、试论情感在文学中的作用17、儒道文学观之比较18、从“诗言志”到“诗缘情而绮靡”的逻辑发展19、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体论概述20、知音的审美赏评方法21、试论韩愈的文体革新理论22、白居易诗论与司空图诗论比较23、明代“真诗在民间”的提出及其影响24、中国古代风格论概述25、说“意境”26、也谈无言之美——从“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说开去27、试谈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28现实主义新论29现代主义新论30、优美的实质与特征31、崇高的实质与特征32、中西悲剧结局的心理效应33、贾宝玉性格的深层心理因素34、“意境”与“典型”的比较研究35、中西悲剧观比较36、中国古典悲剧的“大团圆”结局研究37、影视艺术的美学特征38、文学批评的性质、特征论39、论审美距离40、审美共鸣的心理基础和生理基础研究41、自然主义新探42、简论形式美43、略论当代中国艺术的审美风格44、自然美的欣赏及其美育价值45、审美知觉的特点及其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46、美的规律对现代生活和艺术的启示47、审美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48、简评现代文学中的隐瞒化倾向49、文艺批评的功用价值论50、中西文艺批评方法比较二、语言文字方向1、“说文解字”与汉字规范2、古人用字现象分析(通假、古今、异体、通用字)(可以某一古籍为例)3、古典文献简体转繁体的注意事项4、汉字简化的历程5、成语语义演变析(案例分析,如“水落石出”)6、词语羡余现象研究7、词语考证(如复音词)8、“远上寒山石径斜”之“斜”应该读什么音?(“叶音”与语音演变)9、在语音规范中旧读音应如何处理?10、判断句研究综述11、以“X”为例谈实词虚化的规律(如:被、将)12、元杂剧“得”字补语研究13、近代汉语双音虚词结构分析(介词、连词)14、用典与诗词赏析15、元杂剧的修辞特色(比喻、引用、夸张、对偶)16、影视剧(历史剧)台词字幕错误分析17、新闻标题格律研究18、语文教材、教参文言文注释评析(商榷)19、语文教材文言文注释中的“通假字”辨析20、方言知识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21、某某地方人怎样学习普通话(提示:主要从语音的声、韵、调方面揭示某某地方话与普通话的差异并提出辩正方音的有效方法)22、试论中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提示:一般语文教学存在重写作能力轻口语能力培养的倾向,如何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采取措施改变这一状况,做过哪些尝试,效果及规律)23、语文教学中的语言分析(提示:中学语文教学存在重文学轻语言倾向,语言分析往往孤立进行,如何综合内容及篇章进行语言分析,分析要领及原则是什么?试以具体的课文分析为例,展开具体论述)24、文学语言的规范与变异(提示: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运用往往不合一般语法,这些超出常规现象有些是积极的修辞现象——变异,有些是消极的语病——不规范,如何确立和运用区分变异和语病的标准?请搜集具体语言材料加以分析论述)25、人民日报(或其他报刊)中的语言失误分析(提示:搜集报中字、语、句等语言失误现象并进行分析,也可就其他某一较有影响的报刊搜集材料进行分析)26、广告理论与创造三、古代文学方向(一)1、论《山海经》的生命意识2、论中国原始神话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派3、论中国原始神话的生殖崇拜4、论中国原始神话的审美5、论中国原始神话中的宇宙意识6、论中国原始神话对自然界秩序的认识7、论原始神话中的初期社会矛盾8、论“女娲补天”神话与《红楼梦》补天神话的承传、异同关系9、论原始神话中的男女性别关系10、论中国原始神话与中国地理的关系11、论《诗经》中的个人抒情形象12、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数学意识13、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英雄与美人或才子与佳人关系论14、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群体与个体的关系论15、中国古代文学中某一作家作品的审丑16、中国古代文学中某类作品的处理悬念17、论《诗经》作品的朦胧美18、论《诗经》中作品的悲剧性色彩19、论《诗经》的情爱描写20、《诗经》的艺术表现或语言表达新探21、《楚辞》中《离骚》、《九歌》、《九章》等具体作品的艺术表现22、先秦神话的人神关系论析23、《山海经》神话的艺术幻想24、《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分析25、花木兰形象与中国古诗中的女中豪杰形象的关系26、罗敷是民间女子吗?论罗敷形象的社会意义27、木兰形象与罗敷形象的文学比较28、刘勰《文心雕龙》与亚里士多德《诗学》在意象、想象、篇章结构等某一具体上的比较29、《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具体篇章或某类文章的风格论30、《史记·酷吏列传》论31、《史记》的悲剧美或喜剧性或英雄人物的类型分析32、论项羽的悲剧33、《史记》的个性化语言34、《史记·刺客列传》论35、《战国策》的策士形象论析,或《战国策》的策士说辞的艺术技巧36、《左传》的战争描写论析37、三曹代表诗作风格比较论38、贾谊《过秦论》或李密《陈情表》的艺术表现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39、《世说新语》代表作品论40、《世说新语》中的名士风度论41、李白、杜甫代表诗作艺术风格比较论4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表现的人生意识论或人与自然的关系论43、以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为题的多家诗作比较或承传关系论析44、诗佛王维诗作的佛影45、王维“诗中有画”诗作的绘画构图论或色彩调配论46、论唐代边塞诗人代表作家的群体风格(以代表作为例)与个性差异(以代表作为例)47、唐代“三李”诗作的异同比较48、山水诗作的艺术描写:从汉魏诗作到唐代诗作49、“小李杜”诗风异同论50、李商隐无题诗的朦胧美51、李商隐朦胧诗与现代朦胧诗的比较52、苏东坡、辛弃疾代表诗作艺术特色异同论53、李清照诗词中的豪情与柔情54、陆游诗中的壮志与恋情55、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思及其艺术表现56、白居易诗中的山水描写57、白居易诗中的平民意识58、元散曲某一代表作家的作家流派论析59、《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儒的辩论技巧研究60、《三国演义》中的智慧思维61、李白的诗与酒62、宋诗的议论化或散文化论析63、《水浒传》中英雄人物的“该出手时就出手”64、孙悟空形象的悲剧性(或喜剧性)或猴性与人性65、孙悟空(或猪八戒)形象反映的封建社会的农民意识66、潘金莲:从《水浒传》到《金瓶梅》67、《红楼梦》的各种人物形象分析(择一即可),或某一情节的艺术表现分析68、《红楼梦》中代表女性的内美与外美的联系分析69、女性化的贾宝玉及其社会意义或文学意义70、《聊斋志异》中女性与狐性或野性71、明代唐宋派的诗文成就与文学主张72、元杂剧某一典型人物分析或艺术分析73、论桐城派散文的艺术特色74、论王维与泰戈尔诗作的比较75、论艺术的快感与美感76、论中西文艺批评方法的异同77、古今武侠小说承传关系略谈78、历代题画诗论(或某一问题)79、历代咏史诗论(或某一问题)80、历代怀人诗论(或某一问题)81、历代怀古诗论(或某一问题)82、从四言诗到五言诗到七言诗某一问题论析83、论历代六言诗的代表作家作品84、唐传奇或宋话本的某种、某类作品论析85、宋词的某一作家作品或某一问题的论析86、柳永的慢词论析87、宋代慢词的作家作品比较88、宋词的分格—或豪放或婉约或清空或典雅或清殊或旷达或滑稽的分格论析89、宋词与唐词在写作结构上的异同论90、宋词与唐词特色异同论91、元散曲的某一作家作品论92、文天祥诗文作品论析93、论龚自珍或魏源及其作品94、论曾国藩的诗文95、历代民歌的某一问题论析96、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的某一作家论97、中国美学史的某一美学家的美学思想论98、中国古、近代文学史中的任一作家作品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各类体裁的任一问题)99、中西艺术法度论100、中西艺术想象论101、中西艺术意境论102、中西艺术趣味论103、中西诗画异同论104、中西文学中审度意识比较105、中西文艺批评的主体性论析106、中西文学起源论107、论艺术辩证法:形与神、虚与实、意与境、藏与露、隐与显、情与景等(二)1、恣肆奔放纵横开阖——简论李白诗抒情特色2、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的人生价值与理想追求在诗歌中的表现3、继三百篇余绪创一代新风——论杜甫诗歌议论物法的运用4、大漠空秋奇情逸发——简论高适的边塞诗5、篇篇无空文句句必尽规——论白居易的讽刺诗6、惨痛的亡国之哀深沉的人生体验——李煜词简论7、爱情意识的觉醒与执着追求——温庭筠词中的女性形象8、执着缠绵刻骨铭心——论李义山《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9、美学境界的新开拓——温庭筠词中的女性情感世界10、生命意识的悲歌及对渐变的感悟——读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11、旷达的襟怀深情的慰勉——读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2、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论苏轼对词内容的开拓13、才情个性——苏轼歌咏自然诗歌简论14、新奇警策深刻精彩——论苏轼哲理诗(论苏轼的议论)15、幽迷凄婉微妙含蓄——简论秦观词16、灵魂精华——论永安词中的“愁”17、不践前人旧行迹独惊斯世擅风流——黄庭坚诗歌主张及其实践简论18、简论稼轩词之豪放风格19、稼轩词中的议论和用典20、苏东坡、辛弃疾农村词比较研究21、催刚为柔刚柔相济——论稼轩婉约词22、所有小说、戏剧、传奇等(可作人物形象分析、艺术结构分析等)(三)1、先秦寓言的艺术论2、儒家散文的人生理想3、儒家散文的艺术范式4、庄子散文的人生意义5、道家散文的模糊美6、法家散文的冷峻美7、先秦散文的外交辞令综述8、先秦历史散文的审美特征9、周邦彦词的史性论纲10、辛弃疾词发微(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内容:哲理、宗教、旷达等)11、宋词的“南方色彩”论略12、宋词鉴赏模式论纲13、宗教词初探14、张炎《词源》简论15、李清照《词论》的简论16、王国维《人间词话》窥略17、台州词发微18、唐代古文家传记文学研究19、晚唐传记文学研究20、传记理论研究21、唐代散文研究22、李渔小说研究23、李渔戏剧研究24、李渔美学思想研究(四)1、如何评价唐代边塞诗?2、论唐人七绝的艺术成就3、韩愈柳宗元散文风格比较4、论中晚唐咏史诗的美学特征5、论王维山水诗的美学特征6、试论白居易在文学史上的地位7、李贺诗歌对唐诗风格转变之影响探索8、试谈建安诗歌中的山水景物诗9、陶渊明诗歌中的玄风理趣10、南北朝乐府不同论11、大小谢山水诗不同论12、读元杂剧中水浒戏思想和艺术13、论宋代的爱国诗14、汉代楚歌诗简论15、《史记》与《汉书》的比较研究16、论《史记》史传文的艺术价值17、论晚清宋诗运动18、对“同光体诗”的评价19、论晚清“中晚唐诗派”的诗20、王鹏运诗歌论21、论晚清“诗界革命派”的诗22、论谭嗣同《莽苍苍斋诗》23、元杂剧研究(可在其中定小题)24、论范成大的使金诗25、论辛弃疾词26、试探江西诗派27、论陆游的爱国诗28、谈谈《水浒传》中的招安29、试谈《西游记》主题30、《聊斋志异》中的妇女形象31、《红楼梦》人物论(可任选其中一个人物)32、论《左传》的成书时代33、论司马迁的世界观34、汉赋的艺术价值35、谈《诗经》中的爱国主义诗篇36、论汉乐府民歌中的叙事诗37、论建安诗歌为我国抒情诗发展奠定了情景相生的基本特征38、论建安诗歌由质朴趋向华丽的发展39、曹操诗歌如何描写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40、论曹丕诗歌的语言特色41、论曹植的宴游诗42、论阮籍《咏怀诗》的言、象、意43、论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想象44、论陶渊明的《饮酒》诗45、论陶渊明描写动乱现实诗歌的艺术特色46、论陶渊明散文和辞赋的艺术特色47、论中古诗歌词藻、偶句典故和声律的发展48、论王维山水诗的艺术性49、试论李白与魏晋风度50、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手法51、论杜甫诗的爱国思想及其艺术特色52、《花间集》作者群的心态分析53、论温庭筠、韦庄词风格的异同54、李煜词的抒情特征55、唐传奇中的妇女形象及唐代知识分子的婚姻理想56、苏东坡词抒情艺术探讨57、辛弃疾登临词的思想倾向与艺术特色58、李清照前后期创作风格异同论59、论李清照的深层苦闷60、二晏词比较61、论柳永词的铺叙艺术四、写作方向1、写作的模仿与创造2、论写作模式3、论写作灵感4、论写作想象5、论张抗抗小说的艺术特点6、论文章的开头艺术7、报告文学的艺术想象与虚构的区别8、通讯与报告文学的异同9、散文的纪实性与虚构问题10、黄宗英报告文学研究11、从《论孙超现象》(《文汇》86年第12期)或其他作品看陈祖芬报告文学的语言特色12、试论琼瑶小说《在水一方》的写作特色13、莫言小说的艺术特色14、试论短篇小说的艺术特征15、分析高晓声或王安忆的短篇小说16、浅谈近几年来报告文学的艺术进步17、评《芙蓉镇》18、论陆地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19、长篇小说《劫波》的结构艺术20、论新诗的音乐美21、论诗歌的意象22、论小说的抒情趋向23、论童话的假定性和逻辑性24、论儿歌的艺术特色25、为何短篇不短26、论短篇小说结构技巧27、谈莫泊桑和契诃夫的短篇小说28、论唐传奇与中国短篇小说的关系29、试论微型小说的艺术特征30、试论小说的叙事艺术31、试论报告文学的真实性32、论散文的“散”33、论《唐山大地震》的思想艺术成就34、童话的意境35、论写作的自我意识36、谈文章的结尾艺术37、略论微型小说的创作技巧38、论诗歌的音乐美感39、散文的真实性刍议40、论利用转折关头写人的技巧41、从《笑》看冰心早期散文作品的艺术风格42、鲁迅小说《药》的剪裁艺术43、论文章标题的艺术魅力44、诗歌的音乐美感45、论冰心的散文艺术特点46、论诗歌的象征47、小说的时空艺术58、论小说模式五、现当代文学方向(一)1、一个女性主义者的言说——前期丁玲作品诠释2、现代文学中被放逐的一支——鸳鸯蝴蝶小说艺术品格论3、《故事新编》叙事特征4、一个被遗忘的女子——时评梅论5、穆旦乡土诗歌的主题构成6、鲁彦小说的文化诠释7、陆蠡散文审美品格论8、现代情绪的古典包装——张爱玲小说的叙事策略9、丰子恺散文综论10、中国都市文学现代与当代之比较11、中国乡土文学现代与当代之比较12、海派研究13、俞平伯创作研究(二)1、鲁迅作品研究(既可以是综合研究,也可以是单篇的作品研究,题目自拟,如《鲁迅小说艺术的独创性》、《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等)2、郭沫若作品研究(要求如上)3、茅盾作品研究(要求如上)4、艾芜作品研究(要求如上)5、觉新——一个矛盾交织的形象6、分析《家》中觉慧的形象7、试论祥子与虎妞的形象8、评《骆驼祥子》中虎妞的形象9、评《雷雨》中周朴园对待萍的怀念10、《雷雨》中繁漪形象的分析11、《雷雨》主要戏剧冲突之我见12、朱自清散文中的诗意美13、《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与《暴风骤雨》之异同观14、抗战时夏衍在桂林的戏剧活动和创作15、莎菲女士之我见16、重评丁玲的《我在霞村的时候》17、评《暴风骤雨》中老孙头的形象18、对新时期文学的反思19、论莫言的小说20、论韩少功的“寻根”之作21、对新时期“女性文学”的思考22、论《凯旋在子夜》23、论琼瑶的小说24、论贾平凹散文的美学追求25、论《鸡洼窝人家》26、论《棋王》27、论老舍的戏剧观28、论张贤亮的小说29、论郭小川诗歌的艺术特色30、贺敬之与郭小川诗歌创作比较31、论舒婷的诗歌创作32、论韦其麟的叙事诗创作33、谈莎红的抒情诗34、论秦似的杂文创作35、杨朔与刘白羽的散文创作特色36、玛拉沁夫的小说创作37、李准的小说创作38、秦牧的散文特色39、论蒋子龙的“开拓者家族”40、农村社会建设的领头人——梁生宝、武耕新研究41、闻捷诗歌研究42、郭小川的叙事——《一个与八个》研究43、论《钟鼓楼》44、论《北方的河》45、论王安忆的小说46、论高行健的探索剧47、论新诗潮48、论北岛的诗49、论新时期通俗文学现象50、论王蒙的小说51、港台文学研究52、论新时期的小说艺术53、论黄宗英的报告文学54、论柯岩的创作55、论新时期的知青文学56、论新时期的军事文学57、论刘绍棠的小说58、论刘索拉的小说59、论新时期的改革文学60、周梅森小说论61、方方小说论62、第三代小说家研究(余华小说论、苏童小说论、格菲小说论等)63、新生代诗歌论64、金庸小说论65、席慕蓉现象研究66、论谌容的小说(三)1、现代文学作品品格论(择某一作家的系列作品进行症候式的分析和系统化的认论述)2、现代文学作品的重读(运用文学批评新方法,以新思维和新视角重读某一作品)3、现代文学作家创造论(重在考察、探究某一作家的主体精神结构及创造力)六、外国文学方向(一)1、试论《俄狄浦斯王》的悲剧的艺术成就2、试论莎士比亚悲剧创作的特征3、试论莎士比亚悲剧中的妇女形象(一个或几个均可)4、试论《伪君子》的人物形象或艺术特征5、试论《阴谋与爱情》的政治倾向性6、试论《少年维特之烦恼》的思想意义7、从《巴黎圣母院》看雨果的对照艺术原则8、试论《哈尔德·哈罗尔德游记》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9、试论雪莱长诗中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10、试论巴尔扎克人物描写的个性化11、从《高老头》看巴尔扎克对贵族的态度12、试论易卜生戏剧的主要艺术成就13、试论哈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14、试论《死魂灵》的讽刺艺术15、试论《怎么办》中的“新人”的形象16、俄国文学中的“小人物”形象17、试论契诃夫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18、尼洛夫娜形象的典型意义19、《沙恭达罗》的艺术成就20、试论泰戈尔后期政治抒情诗的思想意义21、莎士比亚戏剧的心理描写手法22、斯丹达尔与意识流23、巴尔扎克的环境描写24、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剧及其意义25、斯丹达尔笔下的贵族女性26、中西作家比较(如论惠特曼与郭沫若的诗作比较等)27、中西作品比较(如果戈里的《狂人日记》与鲁迅的《狂人日记》的比较等)28、中西文学形象或主题等的比较(二)英美文学部分:1、对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探讨2、关于美国的现实主义文学。
韩愈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韩愈是哪个朝代的诗人韩愈是哪个朝代的诗人韩愈的作品非常丰富,现存诗文700余篇,其中散文近400篇。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韩愈是哪个朝代的诗人相关资料,欢迎阅读!韩愈是哪个朝代的诗人唐朝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
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
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
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
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
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
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
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
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著有《韩昌黎集》等。
人物评价曾国藩:韩公如神龙万变,无所不可。
刘熙载:①诗文一源。
昌黎诗有正有奇,正者所谓“约六经之旨而成文”,奇者即所谓“时有感激怨怼奇怪之辞”。
②昌黎诗陈言务去,故有倚天拔地之意。
③昌黎七古出于《招隐士》,当于意思刻画、音节遒劲处求之。
使第谓出于《桕梁》,犹未之尽。
④昌黎诗往往以丑为美,然此但宜施之古体,若用之近体则不受矣。
是以言各有当也。
施补华:①退之五古,横空硬语,妥帖排奡,开张处过于少陵,而变化不及。
中唐以后,渐近薄弱,得退之而中兴。
②韩孟联句,字字生造,为古来所未有,学者不可不穷其变。
③七古盛唐以后,继少陵而霸者,唯有韩公。
韩公七古,殊有雄强奇杰之气,微嫌少变化耳。
④少陵七古,多用对偶;退之七古,多用单行。
李花赠张十一署韩愈唐诗赏析
李花赠张十一署韩愈唐诗赏析《李花赠张十一署(或作李有花)》的作者是韩愈,被选入《全唐诗》的第338卷。
公元806年(唐宪宗元和元年)春,韩愈为江陵府法曹参军,常与功曹参军张署诗酒往还。
在二月底的一个晚上,韩愈往江陵城西看李花,张署因病未能同游,韩愈归作此诗以赠。
此诗写得奇丽精妙,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
诗歌前段着力描摹李花的情状,刻画从黑夜到清晨之间李花的物色变化,写得绚丽多姿,令人魂迷眼乱。
后段借花致慨,百感交集。
全诗情寓物中,物因情见,堪称咏物佳作。
【原文】李花赠张十一署(或作李有花)作者:唐·韩愈江陵城西二月尾,花不见桃惟见李。
风揉雨练雪羞比,波涛翻空杳无涘。
君知此处花何似,白花倒烛天夜明,群鸡惊鸣官吏起。
金乌海底初飞来,朱辉散射青霞开。
迷魂乱眼看不得,照耀万树繁如堆。
念昔少年著游燕,对花岂省曾辞杯。
自从流落忧感集,欲去未到先思回。
只今四十已如此,后日更老谁论哉。
力携一尊独就醉,不忍虚掷委黄埃。
【注释】①李花:全诗校:“或作李有花。
”此诗元和元年春在江陵作②练:通“谏”,冲洗。
雪羞比:指李花洁白,白雪也难与它相比。
③涘:边际。
④倒:反。
烛:照耀。
⑤金乌:太阳。
神话传说谓太阳中有三足乌,故称。
⑥著:犹喜爱。
游燕:即游宴,游乐⑦流落:困顿失意。
指贬谪阳山,徙官江陵。
⑧论理会。
⑨虚掷:白白浪费时光。
委:废弃。
指李花。
【赏析】“江陵”二语,前人多所不解。
如清末诗评家陈衍说:“桃花经日经雨,皆色褪不红,一望成林时,不如李花之鲜白夺目。
”实未领会作者深意。
“二月尾”,已点明是无月之夜。
“花不见桃”,并不是没有桃花,而是在黑夜中红桃反光微弱,看不清楚;“惟见李”,李花素白,反光强烈,在黑暗的背景中特别鲜明可见。
这里以桃花作陪衬,更突出了李花的素洁与繁茂。
王安石《寄蔡氏女子》诗:“积李兮缟夜,崇桃兮炫昼。
”也注意到颜色与光的关系,把桃花和李花在昼夜间给人不同的感觉准确地表达出来。
最能领略韩愈此诗妙处的是南宋诗人杨万里。
韩愈诗以丑为美说
韩愈诗“以丑为美”说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中说:“昌黎诗往往以丑为美。
”此语一出,即被视为韩诗之的评,常被引用。
但管见所及,附笔提到这一问题的论著虽多,但专论尚付阙如,故不揣谫陋,试为一说。
关于韩愈诗的风格特征,历来论述伙矣。
有代表性的如唐末司空图《题柳柳州集后》:韩吏部歌诗数百首,其驱驾气势,若掀雷挟电,撑抉于天地之间,物状奇怪,不得不鼓舞而徇其呼吸也。
宋代张戒《岁寒堂诗话》:退之诗,大抵才气有余,故能擒能纵,颠倒崛奇,无施不可。
放之则如长江大河,澜翻汹涌,滚滚不穷;收之则藏形匿影,乍出乍没。
姿态横生,变怪百出,可喜可愕,可畏可服也。
此后诸家评论,亦不外奇、险、狠、重、硬、崛、狂、怪之类字眼,而使用最频者,乃上引二论共用之一“怪”字。
“怪”者,出人意表、不主故常之谓也。
若从审美角度观照,就是“以丑为美”。
韩诗中丑陋的形象俯拾即是。
辨而析之,可分为“丑物”、“丑行”、“丑语”三类。
丑物。
韩诗多写丑怪之物,魑魅魍魉、怪禽猛兽、阴曹地府等狰狞恐怖的场景层出不穷。
他贬阳山时作诗描写岭南蛮瘴景象,其人则“远地触途异,吏民似猨猴,生狞多忿恨,辞舌纷嘲啁”,其物则“白日屋檐下,双鸣斗鸺鹠。
有蛇类两首,有虫群飞游”(《赴江陵途中寄赠翰林三学士》),其地则“青鲸高磨波山浮,怪魅炫耀堆蛟虬。
山?讙噪猩猩愁,毒气烁体黄膏流”(《刘生》)。
读之直令人毛骨悚然,汗不敢出。
赞友人贾岛诗才,他偏要用“众鬼囚大幽,下觑袭玄窞”(《送无本师归范阳》)的幽囚鬼魊来形容;描写一条手杖,他偏要用“赤龙拔须血淋漓”(《赤藤杖歌》)这样惊心骇目的字眼来比况。
至如《城南联句》中“摆幽尾交榜”,“蔓涎角出缩”,“?肌遭蚝刺”等写蛇虫交尾、吐涎、螫人,《读皇甫湜公安园池诗书其后》“穷年枉智思,掎摭粪壤间。
粪壤多污秽,岂有臧不臧”之写污秽之物,则更使人侧目掩鼻,不忍卒读了。
丑行。
韩愈诗中还好展示血淋淋的暴行场面。
《元和圣德诗》中描写刘辟一家被行刑:解脱挛索,夹以砧斧。
王安石与韩愈的诗探究
王安石与韩愈的诗探究 王安石 的诗学道路重点研习借鉴了韩诗, 其势法度整严, 表现出“新宋诗”的独特 面目, 是宋诗发展历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看看下面的王安石与韩愈的诗探 究吧! 王安石与韩愈的诗探究 内容提要 王安石是北宋诗坛上最有成就、最有个性的诗人之一。
他的诗歌 思深气锐、戛戛独造;而韩愈诗是“王荆公”体的重要艺术渊源。
韩、王二 家诗艺术上息息相通的中心线索是“以文为诗”。
王安石的学韩不仅为自家诗的 独创新意奠定了基础, 而且对宋调面貌特质的彰显有相当影响, 最终助成了宋诗 的自成面目,对北宋一代诗学的发展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王安石 韩愈 宋诗 以文为诗 一 王安石是北宋诗坛上最有成就、 最有个性的诗人之一。
严羽在 《沧浪诗话·诗 体》 中曾标举“王荆公体”, 历代学者多把荆公视为宋诗独特风貌形成过程中之 关键。
明代胡应麟这样评价王安石在宋诗发展中的地位: “六一虽洗削‘西昆’, 然体尚平正,特不甚当行耳。
推毂梅尧臣诗,亦自具眼。
至介甫创撰新奇,唐人 格调始一大变。
苏、黄继起,古法荡然。
”①欧阳修、梅尧臣对于宋诗有发轫之 功,但在他们手上尚未形成典型意义上的宋调。
王安石诗歌的独创新奇,让宋诗 在偏离以风神情韵为主的唐诗 道路上又大大前进了一步, 他的崛起才让宋诗大变唐人格调, 助成了宋诗的 自成面目,足见王诗于宋调形成中之转关作用。
历来论及王安石诗的艺术渊源,多标举唐代的杜甫 、韩愈与李商隐 三人。
王安石最心仪的唐代诗人是杜甫,他编选杜甫、欧阳修、韩愈、李白四家诗,将杜甫置于首席,其《杜诗后集序》云:“予考古之诗,尤爱杜甫 氏作者。
”他不仅赞叹杜甫忧国爱民的仁者之心,还推许杜诗为“光掩前人,而 后来无继”的崇高艺术范式。
②从王安石本人的言论看,他极力推崇老杜,对李 商隐诗也表现出欣赏态度和浓厚兴趣; 但是却没有什么赞誉韩愈诗歌的评价。
一 方面,王诗面目较韩相去有间;另一方面,他又对韩愈学问人品多讥诋之词,给 人造成不喜退之的印象。
从王维到韩愈——略论盛中唐文学思想的传承
( 南省社 会科 学院 , 南 郑 州 40 0 ) 河 河 5 0 2
摘 要 : 维 克 服 了初 唐 各 重 一 面的 缺 失 , 出 了建 安 风 骨 与 江 左 文风 结 合 的 诗 学 观 , 造 了 内容 与 艺 术 有 机 结 王 提 创 合 的 优 秀诗 篇 。 降 及 中唐 , 愈 汲 取 了王 维等 的诗 歌 创 作 经 验 , 用 先 秦 两 汉 文 的散 体 形 式 , 负起 前 辈 在 散 文创 作 韩 利 肩 上 尚 未 完 成 将 内容 与 艺 术 完 美 结 合 的任 务 , 散 文 的写 作 , 上 “ 并 美具 ” 把 推 善 的峰 颠 , 他 的 文友 柳 宗元 等 , 造 了我 国 和 创
石 室 所 藏 , 而 不 朽 。E 代 表 了该 代 朝 野 上 下 、 人 气 飘逸 , 不可 及 ; 才 , 根 于社会 群众 生 活之 中 , 殁 ,l , 3 文 人 地 植
士子对 王维诗 歌成 就 与 地 位 的共 识 , 合 当时 诗 坛 忠 君 爱 国 , 民 如 己 , 群 众 融 为 一 体 , 非 人 人 可 符 忧 与 亦
能琵琶 , 游历 诸贵 之 间 , 为岐 王之所 眷重 。岐 王引 尤 ” 荐 王维 见 某 公 主 , 公 主 顾 之 , 岐 王 日 : 斯 何 人 “ 谓 ‘ 哉 ? 答 日 :知 音者 也 。 即令 独奏新 曲 , ’ ‘ ’ 声调 哀切 , 满 坐动 容 。公 主 自询 日 : 此 曲 何 名? 维 起 日 : 号 《 ‘ ’ ‘ 郁
轮 袍 》 ’ 主 大 奇 之 。 岐 王 日 :此 生 非 止 音 律 , 于 。公 ‘ 至
上 的第 二次 辉煌 , 代 表 是 文 。两 个 时期 代 表 的文 其
韩愈诗歌风格略论
韩愈的诗歌风格略论如下:
1.言辞简练、清新自然:韩愈的文风简练、清新自然,言辞通俗易懂,没有华丽的修辞和繁琐的语
言,让人感到亲切和舒适。
2.情感真挚、表现深刻:韩愈的作品情感真挚,表现深刻,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他在表现人物形
象和情感方面尤为出色,很多作品都表现出强烈的个性特征和深刻的人物性格。
3.思想深邃、富有哲理:韩愈的作品思想深邃,富有哲理,能够引导读者对生活和人生进行深刻的
思考。
他的作品涉及政治、社会、伦理等方面,展现了他深刻的思想和观察力。
4.文风严谨、力求完美:韩愈的文风严谨,力求完美,他非常注重文字的精细和结构的严谨性。
他
的作品语言简洁明了,让人印象深刻,尤其是他善于运用对立和对比手法,使作品更具美感和思想深度。
古代文学史思考与作业
古代文学史思考与作业【思考与作业】1、试述唐代文学繁荣发展的概况。
2、唐诗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诗歌的发展概况如何?1【思考与作业】一、解释题:1、上官体2、初唐四杰3、吴中四士4、沈宋5、文章四友二、问答题:1、简述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对律诗发展的贡献。
2、简述初唐四杰对唐诗发展的贡献(引闻一多之说)。
3、陈子昂诗歌革新理论和创作实践对唐诗发展有何影响?4、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是如何紧扣标题的五个字来写的?2【思考与作业】一、解释题:王孟高岑李杜小李杜诗仙诗圣诗鬼诗史二、问答题:1、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山水诗还是干谒诗?为什么?2、以《山居秋暝》为例,谈谈王维山水诗的艺术特色。
3、元人陈绎曾评说高、岑的边塞诗是“高适诗尚质主理,岑参诗尚巧主景”,试举他们的诗加以比较。
3【思考与作业】:明代王世贞评析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是“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试以李白的乐府歌行为例加以评析。
4【思考与作业】1、“沉郁顿挫”是杜甫诗歌的主要特色,试举杜甫的诗歌为例加以评析。
2、翻译《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思考与作业】5一、解释:1、刘柳2、温李 3、大历十才子,大历诗风4、郊寒岛瘦 5、五言长城6、新乐府,新乐府运动7、讽谕诗,感伤诗8、近体诗,古体诗,古风9、歌行体10、歌,行,吟二、问答:1、举例说明韩愈诗歌险怪深僻的特点。
2、试述刘禹锡诗歌学习民歌的成就。
3、举例说明李贺诗歌冷艳凄婉的艺术特色。
三、刘、柳诗风的比较:刘诗昂扬,柳诗沉重;刘诗外扩,柳诗内敛;刘诗气雄,柳诗骨峭;刘诗风情朗丽,柳诗淡泊简古。
6【思考与作业】一、解释:1、刘柳2、温李3、大历十才子,大历诗风4、郊寒岛瘦 5、五言长城6、新乐府,新乐府运动7、讽谕诗,感伤诗8、近体诗,古体诗,古风9、歌行体10、歌,行,吟二、问答:1、举例说明韩愈诗歌险怪深僻的特点。
2、试述刘禹锡诗歌学习民歌的成就。
3、举例说明李贺诗歌冷艳凄婉的艺术特色。
始于笃学终乎变新——略论欧阳修对韩愈的继承与发展
1996年10月第19卷第4期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 na l of Hebei Norma 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Oct.1996Vol.19No.4始于笃学 终乎变新——略论欧阳修对韩愈的继承与发展崔际银摘 要 欧阳修身为韩愈的晚近之辈深受其影响,但又不为其所囿,而是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大胆开拓创新,具体体现为学韩、似韩、变韩三种形态。
不学韩难以成就欧阳修、不变韩也难以成就欧阳修。
关键词 欧阳修 韩愈 散文古今学者品评唐宋散文大家,多以欧拟韩、韩欧并列,将欧阳修作为韩愈领导的散文革新运动的异代接力者。
欧阳修身为韩愈的晚近之人,确乎受到其多方面的影响,这种影响在某些方面、某些时期甚至具有决定意义。
但是,欧阳修并未为其所囿,而是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大胆开拓创新。
大略而言,欧阳修对韩愈的学习与借鉴,可以分为学韩、似韩、变韩三种形态。
兹分而述之。
一、学韩欧阳修受韩愈影响,有意学韩,是从少年时代开始的。
他在《记旧本韩文后》一文中说:“予少家汉东,汉东僻陋无学者。
吾家贫,无藏书。
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子尧辅颇好学,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
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
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
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
是时天下学者,杨(亿)刘(筠)之作,号为时文。
能者取科第,擅名声,以夸荣当世,未尝有道韩文者。
予亦方举进士,以礼部诗赋为事。
”这段文字回忆了他少年时代艰难求学的情形,他认为最值得重视的是寻得了韩愈的文集。
虽然当时盛行“时文”(西山昆体),科举考试也以“时文”为准的,韩愈之名之文不为人们所言道。
但欧阳修一睹之后,便为其“深厚雄博”、“浩然无涯”而倾倒,尽管限于年龄、识见、学业(习时文以应科举)的缘故未能进深研读,但是,慕韩、学韩之意志已在幼小的欧阳修的心底深深扎根。
到了青年时期,他对韩文有了更新的认识:“年十有七,试于州,为有司所黜。
韩愈湖湘贬谪诗略论
韩愈湖湘贬谪诗略论作者:戴金波来源:《云梦学刊》 2014年第4期戴金波(湖南民族职业学院,湖南岳阳 414006)摘要:韩愈一生多次经过湖湘地区,在多次的湖湘之旅中,首贬阳山及其量移江陵,是其比较特殊的一段经历,这段时间其创作收获颇丰,光是往返湖湘期间就先后创作了三十多首诗歌。
这些湖湘贬谪诗描绘湖湘胜景,抒发含冤受屈的愤懑的怨恨,揭露中唐时代的政治黑暗,一些诗歌成为了韩愈诗作中的精品。
关键词:韩愈;湖湘;贬谪诗中图分类号:I207.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365(2014)04-0104-05收稿日期:2014-05-07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2010年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唐代贬谪湖湘地区诗人研究”(10C0192)。
作者简介:戴金波(1964- ),男,湖南岳阳人,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散文家和重要诗人,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他与柳宗元一起共同倡导古文运动,反对过分追求形式的骈文,提倡散文,强调文章内容的重要性。
在诗歌创作上,韩愈开始突破大历诗人的狭小天地,别开生面,用韵险怪,开创了“说理诗派”的诗风。
他善于用强健而有力的笔触,驱使纵横磅礴的气势,夹杂着恢宏诡谲的情绪,给诗思渲染上一层浓郁瑰丽的色彩,形成了奔雷掣电的壮观之美。
他在诗歌艺术上还追求“以文为诗”,对后代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一、韩愈生平事迹略考韩愈(768-824),字退之,号昌黎,世称韩昌黎。
唐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另有祖籍邓州一说。
韩愈三岁而孤,童年时曾一度随长兄韩会谪居韶州。
兄卒,从嫂郑氏归河阳,并由嫂鞠养。
此后,他发奋苦读,尽通六经百家。
贞元八年(792)举进士及第,后三次应博学宏词科考均未中选。
贞元十二年(796),应宣武军节度使董晋之邀,以秘书省校书郎之名出任宣武军节度使观察推官。
十五年(799)董晋去世,他又应徐泗濠节度使张建封之邀,以太常寺协律郎身份出任节度推官。
韩愈在艺术上的独创之处
韩愈在艺术上的独创之处在中唐,韩愈的诗追求创辟,是诗格的一大变化,对后来宋诗影响极大。
所以苏轼说:“诗之美者莫如韩退之,然诗格之变自退之始。
”苏轼这两句话,前一句从宋人口味出发,未免偏爱过誉,后一句则如实地指出韩诗变创的特点和作用。
韩愈才富学博,以文为诗,驱驾气势,追求奇崛险怪,创大篇,用奇字,押险韵,所以独创一格。
韩愈在艺术上有独创之处。
他的风格多样,但主要特点是深险怪僻,好追求奇特的形象。
正如《调张籍》中所说:“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
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
”具体地说表现以下点:一、题材选择上的不平凡。
韩愈的诗,善于捕捉和表现变态百出的形象,气势雄伟,想象丰富。
喜欢描写自然界的奇景奇物、人世间的奇事奇态,如《调张籍》、《月蚀诗效玉川子作》、《陆浑山火》、《记梦》等。
即使在一般常见的题材中,韩愈喜欢别出心裁,出人意料地挖掘一些别人笔下所未有的东西。
他还喜欢掇拾琐屑情事而大肆铺陈,如《雉带箭》全从动态中把握雉、箭和将军的形象,大笔淋漓,一气呵成。
这种题材选择上的特点,固然是独创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但追求过甚,不免陷于极端。
清人刘熙载云:“昌黎诗往往以丑为美”(《艺概》),就是指这些方面。
《南山》连用五十多个新颖的比喻,把南山写得光怪陆离,表现出惊人的想象力。
二、这种风格表现为构思和想象的奇特新颖。
善于捕捉和表现变态百出的形象,气势雄伟,想象丰富。
如《孟东野失子》一诗,本为劝慰孟郊丧子而作,却以寓言形式入诗,说明“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的道理。
《陆浑山火》的构思更为奇特。
本是一场山林大火,韩愈却描绘成火神宴客,场面极为壮观。
韩诗的想象更是丰富,立喻取譬,务为奇特。
他的《汴泗交流赠张仆射》和《听颖师弹琴》,一写击马毯,一叙弹琴,俱描摹逼真,形象生动。
在《听颖师弹琴》中,作者首先用了一连串的比喻,以描绘音乐的形象:“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战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略论韩愈在辨伪学史上的成就及其影响
韩愈 ( 7 6 8 —8 2 4年 ) , 字退 之 , 唐 河 内河 阳 ( 今 河
南孟县 ) 人, 世 称 韩 昌黎 。唐 代 古 文运 动 的倡 导 者 ,
宋代 苏轼 称他 “ 文起 八代 之 衰” , 后 人 推他为 “ 唐宋 八
伪相 关 的文集 : 一是 韩 愈 在《 诗之序议》 云: “ 子 夏 不
① 本 文 除 文 末参 考 文 献 外 , 还 参 考 了相 关著 作 。其 中 有 韩 愈 著 , 蒋箸超评 注: 《 详 注韩 昌黎 文 集 》 , 上海 : 上 海 会 文 堂新
汇 书局 , 1 9 3 5年 。刘 啕 : 《 旧唐 书》 , 北京 : 中华 书 局 , 1 9 7 5年 。 欧 阳修 、 宋祁 : 《 新 唐 书》 , 北京 : 中 华 书局 , 1 9 7 5年 。路 新 生 : 《 中 国近 三 百 年 疑 古 思 潮 研 究 》 , 上海 : 上 海人 民 出版社 , 2 0 0 1年 。 韩愈 著 , 刘真伦辑校 : 《 昌黎文绿辑 校》 , 武 汉: 华 中科 技 大
学 出版 社 , 2 0 0 2年 。任 崇岳 : 《 文起八 代之 衰 一 韩愈 传》 , 郑 州: 郑 州 大 学 出版 社 , 2 0 0 2年 。 张 清 华 主 编 : 《 韩 愈 大传 》 , 郑
生 以外 , 韩 愈 与李翱 稍有 一点 怀疑 态度 , 此外 恐更 不 《 中国历史 文献 学 》 一 书 中讲到 : “ 唐 代学 者对 于古 书 复 多得 了 。 ” l 2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1 0 ~1 0 作者简 介: 周 勇 军( 1 9 8 8 一) , 男, 浙江淳安人 , 硕士研 究生, 主要 研 究 方 向 为 历 史文 献 学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略论韩愈诗歌的创新xx海中国诗史上有“四大诗人”之说——李、杜、苏、黄,李、杜为唐人,苏、黄为宋人。
这两组人物分别代表了中国诗史上的两种诗风——唐风与宋调。
而宋调之成其来也远矣,叶燮《原诗·内篇》云:韩愈为唐诗之一大变。
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租。
宋之苏、梅、欧、苏、王、黄,皆愈为之发其端,可谓极盛。
在韩愈以前的文坛上,有许多诗人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着诗歌的革新,他们为昌黎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为杜甫所称道的元结,实开元和诗坛元白新乐府之先声。
他们都反映民生疾苦,将诗歌向明白易晓方面发展,主张语言的质朴浅易,其末流未免流于浅俗。
顾况虽同其声气,但其诗颇有纵横奇诡之作,实有昭示后人向上一路之意。
大历十才子有较深的艺术修养,有琢词炼句之偏好,却缺乏诗歌意境的创造,亦存在忽略现实人生之倾向,形成其平淡省净的艺术风格。
韦应物、刘长卿、李益为第三层次的诗人。
韦、刘造意清新,内蕴深厚。
李益边塞诗内容丰富,思绪深沉,豪迈慷慨,既承盛唐余绪,又启中唐诗风。
至德、大历年间的诗坛上存在的这三批诗人,都显示了由盛唐向中唐诗风的转变。
以元结、顾况为代表的一派,他们主要是在诗歌内容上发挥过渡作用的。
他们不再象盛唐诗人那样,强调对理想的追求,而开始着眼于现实人生。
以大历十才子为代表的一派,他们刚是在诗歌的艺术上发挥过渡作用的,以平淡省净的风格代替了盛唐诗歌的雄伟壮丽。
而刘长卿、韦应物等介于这二派之间,无论在艺术上还是在内容上都起到了过渡作用。
而所有这些,都为元和诗人提供了一个借鉴,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才性、嗜好以及对社会的认识与责任感来选择自己的方向,在这个变革的时代力图以显自己的才思。
而由于着眼点的不同,形成了两大派别:以元稹、白居易为首的一派痛切于大历诗人关心民瘼不够,则远绍汉魏乐府民歌,以矫大历诗歌内容之浮,成就巨大,成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派的成就是巨大的,只是元白一派终为唐调,并没有给后人开启出多少新路子。
以韩愈、孟郊为首的一派则主要从风格上来矫大历之浮,以奇崛之辞,发幽忧之思,并非没有反映社会政治的外部世界,而是主要从士人们郁结愤激的内心世界来认识社会人生。
由于这一派诗人(昌黎除外)位卑官小,穷愁流落失偶,从内心去认识反映社会人生,易为险怪之文,成为唐风的别调,开一代风气,影响甚大。
作为韩孟集团主将的韩愈,生子代宗大历三年(768),这是安史之乱平定后的第五年,也就是唐王朝大历中兴梦浮现的时候,朝野均有一种变革的希望。
他一生经历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五朝,于穆宗长庆四年(824)十二月卒于长安,中间经过德宗年间的吐蕃侵扰,河北诸镇的反叛,径原兵变,顺宗的永贞革新,宪宗时的刘辟、王承宗、吴元济、王廷凑等诸镇叛乱许多重大事件,元和中兴也给了他许多幻想。
处于这样一个大动荡的环境中,他以复兴儒学为己任,以孟轲之后的大儒自居,“将复古道,非我而谁”,攘斥佛老,抵排异端,在思想界进行了一场大的革新。
在文学领域,倡导古文运动,“文起八代之衰”,其功甚大。
其诗虽无明确的理论,但受其古文革新理论与“原道”思想的影响是颇为深刻的。
沈德潜《说诗晬语》以为:“昌黎豪杰自命,欲以学间才力跨越李杜之上”,是最能道破其心事的。
赵翼《瓯北诗话》则更详尽地肯定昌黎于李杜之后的独自成家,以为如果李杜之前已有李杜,李杜也会象昌黎一样“群山开道,自成一家”的,指出了昌黎的有心为之。
更为重要的是“文从字顺中自然雄厚博大,不可捉摸……恐昌黎亦不自知”,道出了韩愈文论思想对其诗歌创作的渗透,以及其诗具有其文擅长布局,变幻莫测,气韵深稳而堂庑开阔的特点,因而也肯定了韩愈以为文笔法创作诗歌的成就。
《调张籍》一诗就明确表示出昌黎已参透了李杜诗歌机关处,为自己树立了一个新的诗歌艺术标准。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伊我生其后,举头遥相望,夜梦多见之,昼思反微茫。
”高度评价李杜的成就,批判“蚍蜉撼大树”的谤伤,暗寓遥追李杜而跨越其上的理想。
“想当施手时,巨刃磨天扬,垠崖划崩豁,乾坤摆雷踉。
”对其诗歌大开大阖的气势,浑融无际的意境的总结,也是昌黎自己诗美追求的一个标准,故而后人常用来概括退之的诗歌艺术特色。
在诗的后半部,昌黎明确表示了自己的愿望:“我愿生双翅,捕逐出八荒。
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
刺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
腾身跨汗漫,不著织女襄。
”昌黎驰聘上下,向往超越的并不是曹刘沈宋,而是古今诗坛泰斗李杜,力图创造比“掣鲸碧海”更为壮阔奇瑰的“拔鲸牙”“酌天浆”悸动心魂的雄伟奇崛险怪诗风。
细玩末四句诗意,乃昌黎豪杰自命,欲与李杜角力,树一代高标,携张籍以为同志,故名篇曰《调张籍》。
力与李杜差肩而变革诗歌,在变革中借鉴了前辈诗人之得失,自觉不自觉地改变了大历的卑弱诗风,这可以说是韩愈诗歌改革的个人因素。
韩愈所处的是一个动荡而变革的社会,这给其作品以深刻的影响。
考察当时诗坛便可知此种情况。
闻一多在《唐诗杂论·贾岛》中说:这象是元和长庆间诗坛动态中的三个较为有力的新趋势。
这边老年的孟郊,正哼着他那沙涩而带芒刺感的五古,恶毒的咒骂世道人心,夹在咒骂声中的,是卢仝、刘叉的“插科打浑”和韩愈的宏亮噪音,向佛老挑衅。
那边元稹、张籍、王建等,在白居易改良社会的大蠹下,用律动的乐府调子。
对社会泣诉着他们那各阶层中病态的小悲剧。
同时远远的,在古老的禅房或一个小县的廨署里,贾岛、姚合领着一群青年人做诗,为各人自己的出路,也为着癖好,做一种阴暗情调的五言律诗(阴暗由于癖好,五律为着出路)。
时代的阴霾在诗人们的心田上投下了浓重的阴影;而个人仕途的坎坷曲折,辛酸苦辣,生活上的辗转流离,贫困饥寒,也给他们带来了深深的精神和肉体上的创伤,他们也以一种冷寞的、灰暗的、消沉的眼光看待社会人生,追求各自心目中的得以摆脱和逃避现实的痛苦与烦恼的理想境界。
这就是郊岛之流。
而中兴的希望与儒家“达则兼济”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韩愈、白居易等。
白氏倡新乐府,昌黎则“独尊儒术”来为诗为文以救时弊。
这也就是在外族入侵的中唐时代,儒家出子“内诸夏外夷狄”的立场,又以尊儒排佛来尊王攘夷,故而韩愈不借以“古之为民者四,今之为民者六”的细碎经济帐来陈述排斥佛老的必要性。
这些均反映在其文学主张和创作实践上。
韩愈才大气豪,以古文名家,自继孟轲,攘斥佛老,独尊儒术。
他以为:“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子外之谓德”;“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随之间”②。
因为“佛者夷狄之一法耳”,无佛之时,“天下太平,百姓安乐寿考;有佛以后,“乱亡相继,运祚不长”,“事佛求福,乃更得祸”。
何况佛“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与正统治国安民思想相背离,愚昧百妙,甚而“有断臂臠身,以为供养者。
伤风败俗,传笑四方。
”⑧他深知时代给予他的任务就是掊击佛老,应该“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明先王之道以导之”。
韩愈的具体方法则是:“觝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⑤,这也就是他于儒的功劳。
因为“寻坠绪之茫茫”,所以才提出了“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的养气论,才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⑥的养气功夫。
有了这种扎实的道德修养,才能写出有充实内容的古文,亦即《答尉迟生书》所说的:“夫所谓文者,必有诸其中,是故君子慎其实。
实之美恶,其发也不揜,本深而末茂,形大而声宏,行峻而言厉,心醇而气和,昭晰者无疑,优游者有余。
体不备不可以为成人,辞不足不可以为成文。
”以原则上讲,韩愈文论应与诗歌创作是相通的。
如《荐士》:“周诗三百篇,雅丽理训浩。
曾经圣人手,议论安敢到?”首先肯定雅正之文学。
“气象日雕耗”、“众作等蝉噪”实际上与“文弊道丧”有着共同的原因:背离儒道,气衰文弊。
主张以雄骜之才,能够“冥观洞古今,象外逐幽好”,创造出“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的奇崛雄伟艺术风格,还要注意到“敷柔肆纡余,奋猛卷海潦。
荣华肖天秀,捷疾逾响报”,在大开大阖中又能够舒缓有余,显示出散文创作优游不迫的隽永美。
其为文以养气为先的“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⑦对诗与文都同样适合。
如《山石》,犹如一篇游记,叙述虽按时序,却是笔意轻灵,以不同的角度,融入诗人内心感受,变换色彩、音响、形象,从而交织成多层次的饱满淳美的意境。
陈寅恪以为“既有诗之优美,复具文之流畅,韵散同体,诗文合一。
"”(《论韩愈》)又如《沔之水二首寄子侄老成》其一:“河之水,去悠悠,我不如水东流。
我有孤侄在海浦,三年不见兮,使我心苦。
采蕨子山,缗鱼子渊,我徂京师,不远其还。
”把古文句法引入诗中,屏除骈句,努力造成错落之美,确乎具有“优游者有余”“心醇而气和”的舒展美。
由上述我们可以看出,韩愈虽未曾明确提出过“诗言志”的观点,但其“配道与义”的“养气说”在某种意义上与正统儒家诗言志说是相通的。
因强调“养气”,则将其攘斥佛老、独尊儒术的“明道”说贯之子诗歌创作精神中,使诗歌能够体现儒家正统的“诗言志”的观点。
考之韩诗,则不难发现有许多象《原道》一样充满着卫道精神的诗篇,而这些诗篇也即言儒家之正道,不过语言是形象化的、诗化的。
⑧如《谢自然》诗末句云:“感伤遂成诗,昧者宜书绅。
”顾嗣立评此诗曰:“公排斥佛老,是平生得力处。
此篇全以议论作诗,词严义正,明目张胆,《原道》、《佛骨表》之亚也。
”又《唐宋诗醇》曰:“前叙后断,排斥不遗余力。
人诧其白日飞升,吾独为孤魂冤痛,警世至深切矣。
”王元启曰:“按谢自然事,当日俱奉为神仙,公谓此特为妖魅所惑。
末言人生常理,不但议论宏伟,其一片至诚恻怛之心,尤足令人感悚。
”⑨前人之评,可谓得此诗之神,“《原道》《佛骨表》之亚也”,道出昌黎卫道的精神,诗言志的儒家本旨。
又如《华山女》一诗,钱仲联先生以为作于元和十四年(819),谓正谏迎佛骨时事。
诗先写佛徒讲经,听众狎恰,而道徒词穷,座下廖落。
次叙华山女洗妆拭面,升座演诀,以其白咽红颊,致使观中人满,佛寺人迹扫绝。
末叙华山女姿色惊动宫闺,倾倒豪家少年。
韩愈弘扬儒学,攘斥佛老,诗中或正色斥之,或嘲谑戏之,唯此篇最得讽兴之旨。
朱熹评云:“或怪公排斥佛老,不遗余力,而于《华山女》独假借如此。
非也,此正讥其炫姿首假仙灵以惑众,又讥时君不察,使失行妇人得入宫禁耳。
观其卒章,豪家少年,云窗雾阁,翠慢金屏,青鸟丁宁等语,亵慢甚矣,其真以神仙处之哉?”⑩称其最得讽兴之旨,则是就其形象化、艺术化的语言而言的,其内容则合于儒家之诗言志说,贯注了昌黎坚韧不拔的卫道精神。
对于永贞革新,韩愈颇有微词,及革新失败,作《永贞行》以庆幸之,对于王叔文集团叫嚣怒骂,认为他们是“小人乘时偷国柄”、“狐鸣枭噪争署置,旸睒跳踉相妩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