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粗大运动发育
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课件
保证营养均衡
提供全面均衡的饮食,包括蛋白质、 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 等,以满足婴幼儿生长发育的营养需 求。
定时定量喂养
饮食调整
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生长发育情况,适 当调整饮食结构和食物种类,以促进 孩子的消化吸收和生长发育。
建立规律的喂养时间和量,避免过度 喂养或饥饿,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我 调节能力和良好的饮食习惯。
平衡能力
幼儿在2岁左右开始具备较好的平 衡能力,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运动 如踢球等。
精细动作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精细动作 也逐渐发育,如搭积木、串珠等。
03
粗大运动发育评估方法
观察法
观察婴幼儿的活动能力
通过观察婴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活动表现,如爬行、站立、行走等,评 估其粗大运动发育水平。
记录关键发展里程碑
医生评估
专业医生评估
请专业医生对婴幼儿的粗大运动发育进行评估,医生可以通过观察、检查和询问 等方式,全面了解婴幼儿的粗大运动发育情况。
诊断和建议
医生根据评估结果,可以诊断婴幼儿是否存在粗大运动发育迟缓或其他问题,并 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04
促进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 的策略
合理喂养与饮食调整
步和不足,以便及时调整促进策略。
06
总结与展望
本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的概述
介绍了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的定义、重要性及其 影响因素。
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的训练方法
针对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类型的婴幼儿,提供了具 体的粗大运动训练方法和建议。
ABCD
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的评估方法
详细阐述了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的评估方法,包 括观察法、量表法和仪器法等。
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分析课件
家长可以通过引导和鼓励,帮助宝宝进 行爬行训练,如设置障碍物、引导宝宝 越过障碍等。
爬行训练还可以促进宝宝的大脑发育, 提高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
详细描述
爬行是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的里程碑之 一,有助于提高宝宝的协调性、平衡感 和肌肉力量。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 也可以引导宝宝自己 穿衣服、洗手、使用 餐具等,提高宝宝的 自理能力和精细动作 能力。
THANKS
案例二:宝宝走路摔跤怎么办?
详细描述
宝宝走路摔跤是常见现象,家长 不必过度紧张,应先观察宝宝是 否有受伤迹象。
如果宝宝没有受伤,家长可以鼓 励宝宝自己站起来,给予宝宝安 慰和鼓励。
总结词:宝宝走路摔跤是常见现 象,家长不必过度紧张,应鼓励 宝宝自己站起来并安慰宝宝。
如果宝宝频繁摔跤或出现其他异 常表现,家长应及时咨询医生。
被动运动等,以刺激肌肉和骨骼 的发育。
矫形器应用
根据需要,为婴幼儿配备适当的矫 形器,以帮助其纠正异常姿势和增 加关节稳定性。
药物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针对特定的疾病 或症状,使用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康复训练方法
引导式教育
通过引导和教育的方式,让婴幼 儿进行适当的运动训练,如翻身、
坐立、爬行等,以促进粗大运动 发育。
感觉统合训练
针对感觉统合失调的婴幼儿,进 行感觉统合训练,以提高其对周
围环境的感知和适应能力。
日常生活中的训练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结合婴 幼儿的喜好和需求,进行有针对 性的训练,如游戏、玩具操作等。
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的促 进策略与建 议
营养与饮食
总结词
《婴儿粗大运动发育》课件
婴儿的平衡能力逐渐增强,他们能够进行更稳定 的活动和探索。
精细动作
随着手部肌肉的进一步发育,婴儿能够进行更复 杂的精细动作,例如搭积木、捏取小物体等。
03 促进婴儿粗大运动发育的 方法
婴儿抚触
促进血液循环
通过轻柔的抚触,可以 促进婴儿血液循环,加 速新陈代谢,有助于身
体健康。
增强免疫力
抚触可以刺激婴儿的免 疫系统,提高免疫力,
影响因素
01
02
03
遗传因素
父母的遗传基因对孩子的 粗大运动发展有一定影响 。
环境因素
家庭、学校、社区等环境 因素也会影响孩子的粗大 运动发展,如运动设施、 家长的引导等。
营养因素
合理的饮食和营养摄入对 孩子的身体发育和粗大运 动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评估标准
评估工具
可以采用量表、观察记录 表等工具进行评估。
婴儿天生具有抓握反射,当触碰到婴 儿手掌时,他们会本能地抓住物体。
4-6个月
坐立动作
大部分婴儿在5-6个月时能够依靠 支撑物坐立,这是脊柱发育的重 要里程碑。
手部动作
婴儿开始能够更灵活地使用手部, 例如抓取、摆弄和探索物体。
爬行动作
部分婴儿在5-6个月时开始尝试爬行 ,这是他们探索空间能力增强的表 现。
。
刺激感官发育
婴儿体操结合了视觉、听觉、 触觉等多种感官刺激,有助于
感官的发育。
培养良好性格
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婴儿释放 能量,减少焦虑和烦躁,培养
良好的性格。
亲子游戏
提高认知能力
通过亲子游戏,可以让婴儿接 触到更多的新鲜事物和环境,
提高认知能力。
促进语言发展
在游戏中,家长可以与婴儿交 流和对话,促进婴儿的语言发 展。
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04
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什么是粗大运动发育?粗大运动发育是指儿童通过肌肉和骨骼的调节,完成身体的基本运动技能,如翻身、爬行、行走等,从而逐步掌握身体的协调性和稳定性的过程。
粗大运动发育是儿童智力、情感、社会和运动技能发展的重要基础。
儿童在这一阶段发育顺利与否,将对其整个生长发育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阶段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阶段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0~1个月在这个阶段,宝宝的四肢会出现不自主且无意识的运动,大部分时间宝宝都处于躺着的姿势,肢体活动不多,能抬起头的时间极为有限。
2. 1~4个月宝宝的脖子逐渐变得更加稳定,可以自主抬起头并保持较长时间的姿势。
手臂和腿也开始有规律地运动,宝宝会尝试踢腿和抓东西。
3. 4~8个月宝宝开始有意识地转身,能够从仰卧位到侧卧位,从侧卧位到俯卧位。
手掌的发育使宝宝能够更好地捏取物品、用力将物品放入嘴中。
4. 8~12个月宝宝可以通过爬行向前移动,或是用手扶着物品站立和行走。
手能够完成更加精细的动作,如拍手、形成不同的手势等。
促进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的方法1. 提供安全有趣的游戏空间建立一个安全、有趣的游戏空间,可以让宝宝自由地爬、爬行、跳跃、扔球,促进宝宝的肌肉和骨骼的发育,让宝宝乐在其中。
2. 提供足够的自由时间让宝宝有足够的自由时间玩耍,不要让宝宝始终处于车床或婴儿车里,这会限制宝宝的身体活动和探索能力。
3. 创造互动的机会和宝宝一起玩游戏,例如躺在地上和宝宝玩拍打游戏,或者是做翻身练习等,这些互动的经验对于宝宝的身体运动发育和情感发展都非常有帮助。
4. 注意保暖和安全婴幼儿的身体比较娇嫩,对于环境的变化和温度的变化比较敏感,所以在训练粗大运动发育时,应保持房间的温度适宜,不要使宝宝感到过冷或过热。
另外,父母应该特别注意宝宝的安全,特别是在游戏和练习粗大运动技能的时候,随时保持警惕。
粗大运动发育是婴幼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儿童身体和智力等多方面的发展。
粗大运动发育 ppt课件
后、左、右各方向倾斜。检查时注意不要过分倾斜。 • (3)反应 无论身体如何倾斜,婴儿头部仍能保持立直位置。 • (4)持续时间 4个月~终生
(二)立直反射
• 4. 视性立直反射 • (1)检查体位 俯卧位、仰卧位或垂直位 • (2)刺激方法 双手抱起清醒、睁眼的小儿,放于检查者的膝上,
增高而伸展,头后侧上、下肢因屈肌张力增 高而屈曲。 • (4)持续时间 0~4个月 • 6个月后的婴儿仍不消失就属于病理性的,痉 挛型和手足徐动型婴儿脑瘫患儿可持续存在。
婴幼儿期粗大运动发育规律
• 一、反射发育 • (一)原始反射 • 11. 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临床意义同
ATNR • (1)检查体位 俯悬卧位 • (2)刺激方法 使头前屈或背屈。 • (3)反应 头前屈时,上肢屈曲,下肢
(三)平衡反应
• 1. 倾斜反应 因支持面变化,从而引起身体姿势的相应调整.6个月仍呈阴性者,提示神经反射 发育迟滞。
• (1)检查体位 婴儿于倾斜板上取仰卧位或俯卧位,上下肢伸展。 • (2)刺激方法 倾斜板向一侧倾斜。 • (3)反应 头部挺直的同时,倾斜板抬高一侧的上、下肢外展,伸展,倾斜板下降一侧的上、
• 与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密切相关的反射:包括原始反射、 立直反射和平衡反应。
• 反射发育的特点:具有时间性,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可引起 反射发育时间的延迟或倒退。也存在个体差异性。
一、反射发育
• (一)原始反射 • 原始反射是新生儿与生俱来的非条件反射,也是婴儿特有的一过性反射,
其中枢位于脊髓、延髓和脑桥。原始反射往往不精确、易泛化。 • 伴随中枢神经系统的逐渐发育和成熟,神经兴奋的泛化性逐渐向特异性
粗大运动发育护理课件
社会环境因素也会影响粗大运动发育, 如社区体育设施、公共健身场所等。
学校环境对儿童粗大运动发育也有影 响,如体育课程设置、校园设施等。
营养因素
营养摄入对儿童粗大运动发育 具有重要影响,如蛋白质、维 生素D、钙等营养素的摄入。
合理的膳食搭配和饮食计划有 助于促进儿童粗大运动发育。
不良饮食习惯和营养不均衡可 能影响儿童粗大运动发育,如 过度肥胖或营养不良等。
详细描述
观察法主要依赖于家长的日常观察和记录,包括观察宝宝的 大动作发展(如抬头、翻身、坐、爬、站等)以及活动能力。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需要家长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够 准确判断宝宝的发育状况。
量表评价法
总结词
使用标准化的评估量表对婴幼儿的粗大运动发育进行评估。
详细描述
量表评价法是一种更为专业和准确的评估方法。通过使用标准化的评估量表,可 以对宝宝的粗大运动发育进行定量评估,从而更准确地了解宝宝的发育状况。常 见的评估量表包括贝利婴儿发展量表、格塞尔发育量表等。
游戏。
02 粗大运动发育的影响因 素
遗传因素
遗传基因对粗大运动发育具有重 要影响,如肌肉力量、骨骼结构
等。
家族遗传史对儿童粗大运动发育 有显著影响,如家族成员中有运 动障碍或肌肉疾病史,儿童粗大
运动发育可能受到影响。
基因突变也可能导致粗大运动发 育异常,如肌营养不良症等。
环境因素
家庭环境对儿童粗大运动发育具有重 要影响,如家庭运动氛围、家长引导 等。
家庭护理
定期进行体检
定期带孩子到医院进行体检,评估粗大运动发育情况。
创造良好的运动环境
提供宽敞、安全、适合孩子活动的空间,如软垫、球类等。
鼓励孩子多活动
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护理课件
影响粗大运动发育的因素
遗传因素
孩子的粗大运动发育与遗传因素 有一定的关系,父母的基因可能 会影响孩子的运动能力和发育速
度。
环境因素
环境对孩子的粗大运动发育也有 很大的影响,如提供足够的运动 机会、适宜的玩具和游戏等,可 以促进孩子的运动发展和探索欲
望。
营养因素
孩子的营养状况也会影响粗大运 动发育,保证孩子获得足够的蛋 白质、钙、铁等营养素,有助于
CHAPTER 04
常见问题解答
孩子不愿意运动怎么办?
创造良好的运动环境
提供宽敞、安全、舒适的活动 空间,让孩子自由探索和玩耍。
激发兴趣
选择孩子喜欢的活动和游戏, 让他们在玩耍中享受运动的乐趣。
鼓励与表扬
在孩子尝试运动时给予鼓励和 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积 极性。
逐步引导
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能力,逐步 引导他们尝试不同的运动方式
正确使用家具和设备
婴幼儿在玩耍时,家长应确保他们使 用的家具和设备符合安全标准,并正 确安装和操作。
避免过度压力孩子
尊重孩子的成长节奏
每个孩子的成长速度不同,家长应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不要过 度强调他们的粗大运动发育。
鼓励孩子自主探索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允许孩子自由地探索周围环境,让他们通过 实践来发展粗大运动技能。
鼓励孩子进行攀爬和跳跃
攀爬和跳跃等运动能够锻炼婴幼 儿的肌肉力量、协调性和平衡感。
在安全的环境下,家长可以设置 一些障碍和挑战,鼓励宝宝勇敢
尝试攀爬和跳跃。
对于年龄较小的宝宝,家长可以 引导他们进行一些简单的跳跃和
攀爬动作,逐渐提高难度。
使用健身器材和玩具
健身器材和玩具能够提供多样 化的运动方式,激发宝宝的兴 趣和创造力。
粗大运动的发育规律
粗大运动的发育规律1.引言概述部分的内容如下所示:1.1 概述粗大运动的发育规律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肌肉协调能力和粗大运动技能的发展和变化规律。
粗大运动是指儿童进行身体活动时所涉及的大肌肉群的运动,如跑步、跳跃、爬行、投掷等。
这些运动对孩子的身体健康、神经系统发育以及认知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儿童的早期发育阶段,粗大运动发育规律是由生物学发展、环境刺激和个体差异等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首先,儿童的神经系统和肌肉都需要逐渐发展和成熟,从而确保儿童能够进行各种粗大运动活动。
其次,环境刺激对儿童的粗大运动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家庭环境、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适当的教育和训练都可以促进儿童的粗大运动能力的提高。
最后,每个儿童的发育速度和发展水平都存在差异,部分儿童可能会比同龄儿童更早或更晚发展出一定的粗大运动技能。
了解和研究粗大运动的发育规律对于家长、教育工作者和健康专家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和引导,可以帮助儿童在粗大运动方面发展得更好。
此外,对于有一定发育延迟或异常的儿童,及早发现并进行干预也是十分重要的。
接下来,我们将分析和探讨粗大运动的发育规律的要点,以及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以期提供有益的建议和参考。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概览,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构思和组织。
本篇文章的结构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旨在引入文章主题,并对粗大运动的发育规律进行概述。
通过简要介绍粗大运动的定义、重要性和相关背景知识,引言部分可以帮助读者了解文章的整体背景和意义。
正文部分是整篇文章的核心内容,主要分为两个要点来阐述粗大运动的发育规律。
在每个要点中,将详细介绍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并提供相关的例证和证据来支持这些发育规律的存在和有效性。
每个要点下可以进一步划分小节,以确保逻辑清晰和文章条理性。
粗大运动发育名词解释
粗大运动发育名词解释粗大运动发育是指婴幼儿时期发育的一种类型,主要包括肌肉控制和运动协调等方面的发展。
这些发育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它们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身体和大脑的发展。
在婴幼儿时期,粗大运动发育是逐步形成的过程。
从出生开始,婴儿的肌肉群体不断得到动用和训练,这些动作不仅包括日常生活的必需活动,如吃饭、睡觉、更衣等,也包括主动的游戏和探索活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动作越来越精细和协调,孩子的运动技能也日益成熟。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粗大运动发育名词解释:1. 抬头:这是婴儿最早发展的粗大运动技能之一。
通常在出生后两个月左右的时候,孩子才开始能够抬起头部观察周围环境。
这是因为他们的颈部肌肉力量得到了加强,并且一些积累的经验使他们更加熟练地控制头部的运动。
2. 翻身:婴儿通常在出生后四个月至七个月的时候开始学会翻身。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必须依赖于肌肉力量和协调性,来完成从俯卧位到仰卧位,从仰卧位到俯卧位的转换。
3. 爬行:爬行是婴儿练习自主运动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通常会在六个月至十个月的时候开始。
这种运动需要孩子同时协调控制手、脚和躯干的肌肉群体,以完成轮流移动四肢的动作。
4. 站立:在一岁左右,孩子通常已经有足够的肌肉力量来站立并保持平衡了。
然而,仍然需要经过一些学习和训练来掌握这种技能,并且逐渐进化成为走路和奔跑等更为复杂的运动。
5. 扔球:扔球是一种需要良好的手眼协调性的活动,并且需要处理速度、方向及完美的往返技巧。
这种运动要求孩子掌握多任务处理的技能,能够同时协调视觉、触觉和感觉神经来完成这项任务。
除了以上这些粗大运动技能,婴儿和幼儿还经历着许多其他运动发育方面的重要阶段,如转移重心、跳跃、跑步等。
这些阶段的实现是基于婴幼儿持续接受来自环境的各种刺激,通过亲近的互动体验,发展出更为成熟、精细的粗大运动技能。
总结来说,粗大运动发育是孩子身体和大脑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它为孩子未来的运动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且也为其智力、社交和心理等方面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儿童粗大运动发育规律ppt课件
(六)学龄期
❖ 自入小学前即6~7岁开始至青春期前为学龄期,主要特 征:
❖ ①体格生长速度相对缓慢,除生殖器官外各器官系统外 形均已接近成人;
❖ ②认知功能继续发展,智能发育更加成熟; ❖ ③思维过程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 ④情感的广度、深度和稳定性都较前提高; ❖ ⑤意志方面开始有了一定程度的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
❖ 约4个月反射消失 ❖ 缺失:中枢神经系统受抑制-智力低下 ❖ 持续:感觉运动功能发育不良-脑瘫
.
自动站立和行走反射
❖ 下肢伸直并与接触面垂直,当双足牢固的触 及接触面时,下肢能支撑体重的反射为自动 站立反射阳性;在前者的基础上,将婴儿身 体向前倾,出现自动向前迈步,是为行走反 射
❖ 2个月后消失
.
反射存在的意义
❖ 原始反射是胎儿最早出现的运动形式,并在 婴儿出生后一定时间内扔持续存在(持续到6 个月被整合),是一种避开有害刺激或保持 生存状态的本能反应。
❖ 反射的出现标志着运动发育的开始,提示着 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而运动的发育过程,也 是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成熟的过程。
.
原始反射的类型及临床意义
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 ❖ ⑤随着性的成熟、身材的陡长和第二性征的出现,心理
上发生变化。
.
(八)成人期
❖ 18岁以后为成人期,又分为青年期(18-25岁)、成年期 (25-60岁)和老年期(60岁以后),是人生过程中最为 漫长的时期。主要特征是:
❖ ①青年期的发育基本成熟,功能最强但不够稳定; ❖ ②成年期的生理功能逐渐衰退并出现更年期,心理功能
.
❖ 这一时期的移动方式是四肢位爬行 ❖ 单手支撑 ❖ 上肢伸向前方或侧方的保护性伸展反应 ❖ 俯卧位的侧方转移与四肢爬行的平衡反应 ❖ 骨盆和大腿的支撑 ❖ 下肢的交替运动和上下肢的协调性 ❖ 头和躯干的分离运动
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
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婴幼儿期是儿童生长发育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
在这个阶段,婴幼儿的粗大运动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粗大运动发育包括婴幼儿学习如何翻身、坐起、爬行、站立和行走等活动。
这些发育阶段的达成对婴幼儿的整体发育和身体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的重要性以及促进婴幼儿发育的方法。
婴幼儿期的粗大运动发育是儿童发展的基础。
通过粗大运动练习,婴幼儿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协调性。
这些运动有助于发展他们的平衡能力和空间意识。
此外,粗大运动还对婴幼儿的神经系统和认知功能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技能,婴幼儿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应对他们周围的环境。
促进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的方法有很多。
首先,父母应该给予婴幼儿相应的支持和鼓励。
他们可以提供安全的环境,为婴幼儿提供适当的玩具和器材来刺激他们的运动。
例如,摆放一些柔软的垫子和玩具在地板上,可以刺激婴幼儿爬行和翻滚的兴趣。
此外,婴幼儿的床和摇篮应该设计成适合他们转身和爬行的高度。
其次,婴幼儿需要充足的时间和机会来进行自由活动。
婴幼儿应该有足够的自由空间来探索他们周围的环境。
父母应该尽量减少对婴幼儿活动的限制,让他们有机会自己尝试和发现。
当婴幼儿能够独立行走时,父母应该提供一些合适的玩具和工具来鼓励他们走动。
除了提供适当的支持和环境外,定期进行体育锻炼也是促进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的重要方法。
婴幼儿可以参与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的体育活动,如爬行和跑步。
这些活动能够帮助他们发展肌肉力量和协调性,提高身体的灵活性。
最后,婴幼儿的饮食也对粗大运动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他们需要摄取足够的营养来支持身体的发育和成长。
父母应该确保给婴幼儿提供均衡的饮食,包括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脂肪等营养物质。
这些营养物质对于婴幼儿的骨骼和肌肉的发育非常重要。
总之,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对于他们的整体发展和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适当的支持和环境,婴幼儿可以学习和掌握各种粗大运动技能,促进身体的发育和认知能力的提高。
粗大运动发育的评定内容及方法考题
粗大运动发育的评定内容及方法考题【原创版3篇】目录(篇1)1.粗大运动发育评定的概述2.粗大运动发育评定的内容3.粗大运动发育评定的方法4.粗大运动发育评定的意义5.总结正文(篇1)一、粗大运动发育评定的概述粗大运动发育评定是指对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通过观察和分析其运动能力的发展水平,以了解儿童运动发育的规律和特点。
粗大运动发育评定主要包括姿势与运动发育评定、反射发育评定、平衡能力评定等。
二、粗大运动发育评定的内容1.姿势与运动发育评定:观察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姿势和运动能力,如抬头、翻身、坐、爬、站、走等,以了解儿童运动能力的发展情况。
2.反射发育评定:通过检查儿童的原始反射和引出反射,如拥抱反射、吸吮反射、颈肢反射等,以了解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状况。
3.平衡能力评定:观察儿童在坐、站、走等不同姿势下的平衡能力,如双脚站立、单脚站立、蹦跳等,以了解儿童的平衡能力发展情况。
三、粗大运动发育评定的方法1.观察法:通过对儿童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表现进行观察,了解其运动能力的发展情况。
2.测试法:通过特定的测试项目,如爬行、站立、行走等,评估儿童的运动能力。
3.问卷调查法:通过家长或监护人填写问卷,了解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运动能力发展情况。
四、粗大运动发育评定的意义1.早期发现儿童运动发育的异常,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
2.评估儿童运动能力的发展水平,为制定合理的运动锻炼计划提供依据。
3.了解儿童运动发育的规律和特点,为家长和教师提供科学的指导建议。
4.有助于预防儿童运动损伤和提高儿童运动素质。
总之,粗大运动发育评定对于了解儿童的运动能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录(篇2)1.粗大运动发育评定的概述2.粗大运动发育评定的内容3.粗大运动发育评定的方法4.粗大运动发育评定的意义正文(篇2)一、粗大运动发育评定的概述粗大运动发育评定是指对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通过观察和分析其运动能力的发展水平,判断其运动发育是否正常的一种评估方法。
21粗大运动发育4人体发育学课件
(二)姿势运动发育的特点
4.立位姿势运动发育
10个阶段 阳性支持反射→不能支持体重→短暂支持体 重→足尖支持体重→立位跳跃→扶站→抓站 →独站→牵手走→独走
(二)姿势运动发育的特点
5.步行姿势运动发育婴幼儿特点:
(1)由两脚分开大足距向两脚并拢小足距发展 (2)由上肢上举到上肢下降发展 (3)由无上肢的交替运动到有上肢的交替运动 (4)由肩与骨盆的无分离运动,到有分离运动 (5)由小步跑,步幅不一致,到迈大步、有节律的步态发展 (6)由缺乏骨盆的回旋到加强骨盆的回旋 (7)足尖与足跟接地时间短,主要为脚掌着地 (8)站立位的膝过伸展
二、姿势运动发育
2.2.肌力的作用 (原动、固定、拮抗、协同) 3.肌张力的作用 (静止、姿势、运动) 4.平衡功能
(1)躯体感觉系统的作用 (2)视觉系统的作用 (3)前庭系统的作用
5.运动的协调性 6.运动系统的作用
(一)姿势运动的控制
(三)姿势运动发育的顺序与特点
1. 沿着抬头、翻身、坐、爬、站和行走的方向 2. 先躯干近端发育,后躯干远端发育 3. 从泛化到集中、不协调到协调 4. 先学会抓,后会放下手中的东西 5. 先能从坐位拉着栏杆站起,后会从立位坐下 6. 先学会向前走,后会向后倒退着走
如: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鸭步”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Gower征阳性
(一)姿势运动的控制
3.肌张力
(一)姿势运动的控制
1.身体形态 2.肌力的作用 (原动、固定、拮抗、协同) 3.肌张力的作用 (静止、姿势、运动) 4.平衡功能
(1)躯体感觉系统的作用 (2)视觉系统的作用 (3)前庭系统的作用 5.运动的协调性
婴儿粗大运动发育
2.俯卧位倾斜反应
6个月出现阳性反应,终生存在。6个月后仍 呈阴性者,提示神经发育落后。
(1)检查方法:患儿于倾斜板上取俯卧位,上下 肢伸展,倾斜板向一侧倾斜。
(2)反应:头部挺直的同时,倾斜板抬高一侧的 上、下肢外展,伸展,倾斜板下降一侧的上、下 肢可见保护性伸展和支撑动作。
次。 (2)反应:下肢伸肌肌张力增高,踝关节跖屈,
也可引起膝反张。 (3)消失时间:8个月。
中脑水平的反射
立直反射
又称矫正反射,是身体在空间发生位 置变化时,主动将身体恢复立直状态的反 射,立直反射的中枢在中脑和间脑。其主 要功能是维持头在空间的正常姿势、头颈 和躯干间、躯干与四肢间的协调关系,是 平衡反应功能发展的基础。
①拥抱型:小儿两上肢对称性伸直外展,下肢 伸直、躯干伸直,拇指及示指末节屈曲,呈扇 形张开,然后上肢屈曲内收呈拥抱状态。
②伸展型:又称不完全型,可见小儿双上肢突 然伸直外展,迅速落于床上,小儿有不快感觉, 多见3个月以上的婴儿。
(3)存在时期:拥抱型0~3个月;伸展型4~6 个月。
5.踏步反射
(2)反应:此时小儿迅速伸出双手,稍外展,手指 张开,似防止下跌的保护性支撑动作。脑瘫患儿此 反射也可出现双上肢后伸呈飞机样的特殊姿势,或 上肢呈紧张性屈曲状态。
降落伞反射
大脑皮质水平的反射
平衡反应
神经系统发育的高级阶段,出现皮层水平的 平衡反应。
当身体重心移动或支持面倾斜时,机体为了 适应重心的变化,通过调节肌张力以及躯干与四 肢的代偿性动作,保持正常姿势。
(1)检查方法:小儿呈仰卧位,有5种引出的方法。 ①声法:用力敲打床边附近发出声音; ②落法:抬高小儿头部15cm后下落; ③托法:平托起小儿,令头部向后倾斜10°~ 15°; ④弹足法:用手指轻弹小儿足底; ⑤拉手法:拉小儿双手慢慢抬起,当肩部略微离 开桌面(头并未离开桌面)时,突然将手抽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粗大运动发育第一节粗大运动发育规律粗大运动发育是指抬头、坐、翻身、爬、站、走、跳等运动发育,是人类最基本的姿势和移动能力的发育。
粗大运动发育主要指反射发育及姿势运动发育两方面。
一、反射发育反射(reflex)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的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性应答.(一)原始反射1.觅食反射该反射缺失预示较严重的病理现象,智力低下、脑瘫可持续存在。
(1)检查方法:用手指触摸婴儿的口角或上下唇。
(2)反应:婴儿将头转向刺激侧,出现张口寻找乳头动作。
(3)存在时期:0~4个月。
2.握持反射此反射出生后即出现,逐渐被有意识的握物所替代。
肌张力低下不易引出,脑瘫患儿可持续存在,偏瘫患儿双侧不对称,也可一侧持续存在。
(1)检查方法:将手指或其它物品从婴儿手掌的尺侧放入并按压。
(2)反应:小儿手指屈曲握物。
(3)存在时期:0~4个月。
3.拥抱反射又称惊吓反射。
由于头部和背部位置关系的突然变化,刺激颈深部的本体感受器,引起上肢变化的反射。
亢进时下肢也出现反应。
肌张力低下及严重智力障碍患儿难以引出,早产、低钙、核黄疸、脑瘫等患儿此反射可亢进或延长,偏瘫患儿左右不对称。
(1)检查方法:小儿呈仰卧位,有5种引出的方法。
①声法:用力敲打床边附近发出声音;②落法:抬高小儿头部15cm后下落;③托法:平托起小儿,令头部向后倾斜10°~15°;④弹足法:用手指轻弹小儿足底;⑤拉手法:拉小儿双手慢慢抬起,当肩部略微离开桌面(头并未离开桌面)时,突然将手抽出。
(2)反应:分为两型。
①拥抱型:小儿两上肢对称性伸直外展,下肢伸直、躯干伸直,拇指及示指末节屈曲,呈扇形张开,然后上肢屈曲内收呈拥抱状态。
②伸展型:又称不完全型,可见小儿双上肢突然伸直外展,迅速落于床上,小儿有不快感觉,多见3个月以上的婴儿。
(3)存在时期:拥抱型0~3个月;伸展型4~6个月。
4.放置反射又称跨步反射,偏瘫患儿双侧不对称。
(1)检查方法:扶小儿呈立位,将一侧足背抵于桌面边缘。
(2)反应:可见小儿将足背抵于桌面边缘侧下肢抬到桌面上。
(3)存在时期:0~2个月。
5.踏步反射又称步行反射,臀位分娩的新生儿、肌张低下或屈肌张力较高时该反射减弱;痉挛型脑瘫患儿此反射可亢进并延迟消失。
(1)检查方法:扶持小儿腋下呈直立位,使其一侧足踩在桌面上,并将重心移到此下肢。
(2)反应:可见负重侧下肢屈曲后伸直、抬起,类似迈步动作。
(3)存在时期: 0~3个月。
6.张口反射延迟消失提示脑损伤,脑瘫或智力低下时延迟消失。
(1)检查方法:小儿仰卧位,检查者用双手中指与无名指固定小儿腕部然后以拇指按压小儿两侧手掌。
(2)反应:小儿立即出现张口反应,亢进时一碰小儿双手即出现。
(3)存在时期:0~2个月。
7.侧弯反射又称躯干内弯反射。
肌张力低下难以引出,脑瘫患儿或肌张力增高可持续存在,双侧不对称具有临床意义。
(1)检查方法:婴儿处于俯卧位或俯悬卧位,用手指刺激一侧脊柱旁或腰部。
(2)反应:婴儿出现躯干向刺激侧弯曲。
(3)存在时期:0~6个月。
9.紧张性迷路反射也称前庭脊髓反射,头部在空间位置及重力方向发生变化时,产生躯干四肢肌张力的变化。
该反射持续存在将影响婴儿自主抬头的发育。
(1)检查方法:将婴儿置于仰卧位及俯卧位,观察其运动和姿势变化。
(2)反应:仰卧位时身体呈过度伸展,头后仰;俯卧位时身体以屈曲姿势为主,头部前屈,臀部凸起。
(3)存在时期:0~4个月。
10.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当头部位置变化,颈部肌肉及关节的本体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引起四肢肌紧张的变化。
去大脑强直及锥体外系损伤时亢进,锥体系损伤也可见部分亢进;6个月后残存,是重症脑瘫的常见表现之一。
该反射持续存在将影响小儿头于正中位、对称性运动、手口眼协调等运动发育。
(1)检查方法:小儿仰卧位,检查者将小儿的头转向一侧。
(2)反应:小儿颜面侧上下肢因伸肌张力增高而伸展,后头侧上下肢因屈肌张力增高而屈曲。
(3)存在时期:0~4个月。
11.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STAR法意义同ATNR(1)检查方法:小儿呈俯悬卧位,使头前屈或背屈。
(2)反应:头前屈时,上肢屈曲,下肢伸展;头背屈时,上肢伸展,下肢屈曲。
(3)存在时期:0~4个月。
12.交叉伸展反射此反射胎儿期已经很活跃(1)检查方法:小儿仰卧位,检查者握住小儿一侧膝部使下肢伸直,按压或敲打此侧足底。
(2)反应:可见另一侧下肢先屈曲,然后内收、伸直,似要蹬掉这个刺激。
(3)持续时间:0~2个月。
13.阳性支持反射3个月以后仍呈阳性者,提示神经反射发育迟滞。
(1)检查方法:使患儿保持立位,足底着桌面数次。
(2)反应:下肢伸肌肌张力增高,踝关节跖屈,也可引起膝反张。
(3)持续时间:0~2个月。
(二)立直反射又称矫正反射,是身体在空间发生位置变化时,主动将身体恢复立直状态的反射,立直反射的中枢在中脑和间脑。
其主要功能是维持头在空间的正常姿势、头颈和躯干间、躯干与四肢间的协调关系,是平衡反应功能发展的基础。
1.颈立直反射新生儿期唯一能见到的立直反射,是小儿躯干对头部保持正常关系的反射,以后逐渐被躯干立直反射所取代。
此反射出生后出现,持续6~8周。
检查方法:小儿仰卧位,检查者将小儿头部向一侧转动。
反应:小儿的肩部、躯干、骨盆都随头转动的方向而转动。
2.躯干立直反射(1)检查方法:小儿呈仰卧位,检查者握住小儿两下肢向一侧回旋成侧卧位。
(2)反应:此时小儿头部也随着躯干转动,并有头部上抬的动作。
3.迷路性立直反射当头部位置发生变化时,从中耳发出的信号经过前庭脊髓束,刺激支配颈肌的运动神经元,产生头部位置的调节反应。
此反射3~4个月出现,5~6个月明显。
(1)检查方法:用布蒙住小儿双眼,检查者双手扶住小儿腰部,使小儿身体向前、后、左、右各方向倾斜。
检查时注意不要过分倾斜。
(2)反应:无论身体如何倾斜,小儿头部仍能保持直立位置。
4.视性立直反射是头部位置随着视野的变化保持立直的反射,该反射在人类相当发达,是维持姿势的重要反射。
此反射出生后4个月左右出现,5~6个月明显。
该反射缺如多为视力障碍,延迟出现提示有脑损伤。
(1)检查方法:双手抱起清醒、睁眼的小儿,放于检查者的膝上,然后将小儿身体向前、后、左、右倾斜。
(2)反应:无论身体如何倾斜,小儿头部仍能保持立直位置。
(三)平衡反应神经系统发育的高级阶段,出现皮层水平的平衡反应。
当身体重心移动或支持面倾斜时,机体为了适应重心的变化,通过调节肌张力以及躯干与四肢的代偿性动作,保持正常姿势。
1.仰卧位倾斜反应6个月出现阳性反应,终生存在。
6个月后仍呈阴性者,提示神经发育落后。
(1)检查方法:患儿于倾斜板上取仰卧位,上下肢伸展,倾斜板向一侧倾斜。
(2)反应:头部挺直的同时,倾斜板抬高一侧的上、下肢外展,伸展,倾斜板下降一侧的上、下肢可见保护性支撑样伸展动作。
俯卧位倾斜反应6个月出现阳性反应,终生存在。
6个月后仍呈阴性者,提示神经发育落后。
(1)检查方法:患儿于倾斜板上取俯卧位,上下肢伸展,倾斜板向一侧倾斜。
(2)反应:头部挺直的同时,倾斜板抬高一侧的上、下肢外展,伸展,倾斜板下降一侧的上、下肢可见保护性伸展和支撑动作。
2.坐位反应前方6个月左右出现,侧方7个月左右出现,后方10个月左右出现,终生存在(1)检查方法:小儿于坐位,检查者用手分别向前方、左右方向、后方推动小儿,使其身体倾斜。
(2)反应:小儿为了维持平衡,出现头部和胸部立直反应的同时,分别出现两上肢迅速向前方伸出;倾斜侧上肢立刻向侧方支撑、另一侧上肢有时伸展;两手迅速伸向后方做支撑动作。
通过上述反应,保持身体的平衡。
3.跪位反应出生后约15个月左右出现,维持一生。
15个月以后仍为阴性者,提示神经反射发育迟滞(1)检查方法:小儿取跪立位,检查者牵拉小儿的一侧上肢,使之倾斜。
(2)反应:头部和胸部出现调整,被牵拉的一侧出现保护反应。
对侧上、下肢外展,伸展。
4.立位反应(1)检查方法:小儿于站立位,检查者用手分别向前方、左右方向、后方推动小儿,使其身体倾斜。
(2)反应:小儿为了维持平衡,出现头部和胸部立直反应以及上肢伸展的同时,分别出现腰部向前方、左右方向、后方弯曲以及脚向前方、左右方向、后方迈出一步。
前方12个月左右出现,侧方18个月左右出现,后方24个月左右出现,终生存在5.降落伞反射又称保护性伸展反射。
由于其中枢在中脑,因此该反射的意义等同于立直反射。
检查时注意观察两侧上肢是否对称,如果一侧上肢没有出现支撑动作,提示臂丛神经损伤或偏瘫;如果此反射延迟出现或缺如,提示脑瘫或脑损伤。
(1)检查方法:检查者双手托住小儿胸腹部,呈俯悬卧位状态,然后将小儿头部向前下方俯冲一下。
(2)反应:此时小儿迅速伸出双手,稍外展,手指张开,似防止下跌的保护性支撑动作。
脑瘫患儿此反射也可出现双上肢后伸呈飞机样的特殊姿势,或上肢呈紧张性屈曲状态。
二、姿势运动发育(一)仰卧位姿势运动发育婴幼儿仰卧位姿势运动发育的特点是:①由屈曲向伸展发育。
②从反射活动到随意运动发育。
③手、口、眼的协调发育。
(二).俯卧位姿势运动发育主要特点是:①由屈曲向伸展发育。
②抗重力伸展发育。
③由低爬向高爬的发育。
各年龄段特点:1.新生儿期姿势,瞬间抬头2. 2个月臀头同高,瞬间抬头3. 3个月抬头45度,两肘支撑4. 4个月抬头45~90度,胸离床5. 6个月抬头90度两手支撑6. 8个月腹爬7. 10个月爬8. 11个月高爬(三).坐位姿势运动发育发育顺序主要特点是:①发育顺序是全前倾→半前倾→扶腰坐→拱背坐→直腰坐→扭身坐。
②与平衡反应密切相关。
③是抗重力伸展以及相关肌群发育的过程。
1.新生儿期,全前倾2. 2~3个月半前倾3. 4~5个月扶腰坐4. 6个月拱背坐5. 7个月直腰坐6. 8~9个月扭身坐7.坐位自由玩(四).立位姿势运动发育分为如下十个阶段:阳性支持反射→不能支持体重→短暂支持体重→足尖支持体重→立位跳跃→扶站→抓站→独站→牵手走→独走。
各年龄段特点:新生儿期;2个月;3个月;4个月;5~6个月;7~8个月;9个月;10个月;11个月;12个月。
1.阳性支持反射2.不支持3.短暂支持4.尖足支持5.立位跳跃6.扶站7.抓站8.独站9.牵手走10.独走(五).步行姿势运动发育婴幼儿步行发育的特点:(1)由两脚分开大足距向两脚并拢小足距发展(2)由上肢上举到上肢下降发展(3)由无上肢的交替运动到有上肢的交替运动。
(4)由肩与骨盆的无分离运动,到有分离运动。
(5)由小步跑,步幅不一致,到迈大步、有节律的步态发展。
(6)由缺乏骨盆的回旋到加强骨盆的回旋(7)足尖与足跟接地时间短,主要为脚掌着地(8)站立位的膝过伸展(六)姿势运动发育的顺序与特点①动作是沿着抬头、翻身、坐、爬、站和行走的方向发育;②离躯干近的姿势运动先发育,然后是离躯干远的姿势运动的发育;③由泛化到集中、由不协调到协调发育;④先学会抓握东西,然后才会放下手中的东西;⑤先能从坐位拉着栏杆站起,然后才会从立位时坐下;⑥先学会向前走,然后才会向后倒退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