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案例研究行考作业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案例
案例一:
答案提示:
(1)2004年:
流动资产
=20000+2010000+63000-2500+150000+500800-15024+187050
=2913326
速动资产=2913326-187050=2726276
现金类资产=20000+2010000+63000-2500=2090500
流动负债=480000+982400+35000+54000=1551400
流动比率=2913326/1551400=1.88
速动比率=2726276/1551400=1.76
现金比率=2090500/1551400=1.35
2003年:
流动资产
=26000+1800000+50000-1840+60000+484000-1936+124000
=2540224
速动资产=2540224-124000=2416224
现金类资产=26000+1800000+50000-1840=1874160
流动负债=450000+730000+90000+32000=1302000
流动比率=2540224/1302000=1.95
速动比率=2416224/1302000=1.86
现金比率=1874160/1302000=1.44
行业标准:
流动资产
=24000+2200000+45000-630+84000+160000-10800+134000
=2635570
速动资产=2635570-134000=2501570
现金类资产=24000+2200000+45000-630=2268370
流动负债=290000+643800+140000+80000=1153800
流动比率=2635570/1153800=2.28
速动比率=2501570/1153800=2.17
现金比率=2268370/1153800=1.97
(2)
分析:通过以上比较可以看出,该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其中,速动比率仍维持在1以上,现金比率远远高于理想值,与行业标准相比较,该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较低,但却说明该企业在这两年较好地运用了资产,因此从整体上来说,该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较好,以后可以适当降低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加速速动资产的运用,以获取更大收益。
案例二:
答案提示:
根据所给资料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将提取的应分别计入两种产品成本的生产工人福利费只计入了G产品成本,没有严格遵守成本列支范围;
(2)生产管理部门人员工资和提取的生产管理部门人员福利费,以及本月计提的生产设备折旧属于制造费用内容,应采用分配方法计入两种产品成本,直接或分头计入产品成本的做法是不妥的;
(3)企业管理部门人员工资属于管理费用,不应计入产品生产成本。产品展销发生的展览费支出属于营业费用,也不应计入产品生产成本。混淆了费用与成本的界限;
(4)本月购买产品质量检测设备的支出,形成的是企业的固定资产,应属于资本性支出,不应作为收益性支出全部计入本月产品成本,混淆了支出与成本的界限;
(5)本月实际支出的生产设备大修理费用,由于支出数额较大,应采取预提或待摊的方法计入相应的会计期间,而不应全部计入本月产品成本,违背了权责发生制原则。
二、综合案例
案例一:
1.为什么各种公司对增发A股有如此强烈的兴趣?
上市公司热衷于增发A股,一是因为境内市场发行成本低。以H股为例,在香港的市盈率大概在10倍左右,而沪深证券市场的市盈率达到60倍左右;与市盈率相对应,海外市场的筹资成本大概是A股市场的5~6倍。A股市场无可争辩地成为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绝佳场所。二是因为国内资本市场圈钱要比海外资本市场圈钱容易,中国证券市场包装上市、虚假报表、无产可破的上市公司俯拾皆是,尽管
2001年对造假公司作了大曝光,“水仙”、“粤金曼”两个PT公司被退市,但顶多属于杀几只鸡给1000多只“猴子”看。
2.宏达转让其拥有的12000万股法人股,其市场价格至少可以达到多少?
以每股20元增发7500万股,发行后每股资本公积——溢价会达到3.6元/股。
[17.25亿元]/3.75亿股=4.6(元/股)
每股净资产会达到4.6元/股。
以同样法则转让法人股的价格将达到6.44元/股或以上。
再次转让价总值将达到7.7亿元(6.44元×12000万股=77280万元)
3.宏达公司转让法人股的盈利或亏损是如何形成的?
因大股东不参加增发新股的认购,享受到了由流通股本认股所带来的溢价公积金对每股净资产的贡献。
4.试从本例宏达公司的角度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热衷于再筹资的根源。
我国上市公司再筹资欲望如此强烈,其根源在于股本结构的不同:(1)发行市盈率高,筹资成本低;(2)中国股市流通股与非流通股的分裂,造成有三分之二的股权不流通,控制上市公司决策权的非流通股股东不会也没有必要为流通股东的利益着想,由此导致股权转让时计价方式的不同,在再筹资时财富由流通股股东向非流通股股东转移。
5.你能再举一两个例子说明此类经济现象吗?
(1)上例为增发股票,上市公司配股会造成同样的圈钱和财富转移现象。
(2)在实施增发和配股时,不仅大股东捂紧口袋,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管人员同样纷纷放弃参与本公司的配股和增发,如2001年实施完配股和增发的天歌科技、天大天财、大商股份等上市公司的公告显示,其持有公司股份的董事、监事、高管人员全部或绝大部分放弃了认购,其道理同上。
(3)2001年7月30日,在高价减持国有股和疯狂的圈钱风暴中,中国股市应声而落。在连续下跌5天后再次跳空低开,狂跌108点,一举击穿年线,深市则狂跌233点,为1999年7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沪深两市跌幅超过9%的个股多达65家,加上此前几日,短短十来天时间,大盘下跌了16%,投资者资产整体缩水超过25%。
这次惊心动魄的暴跌按上交所和深交所提供的资料,从2001年7月到2001年9月20日,沪深两市合计损失总市值8741亿元。这是投资人以脚投票回避不合理市场规则的典型例子。
6.探讨对此类现象的治理对策。
健全信息披露,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防止制造信息、控制信息的一方张着口袋搜刮信息弱势人群的财富。
监管部门在上市公司再融资时设立门槛,要求上市公司的大股东、高管人员管理层加
强监管,治理上市公司肆意圈钱的行为,提高造假的成本。
所有权是世界上规范股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整个制度基础。离开了这个所有权控制的基础,无论做多少枝节性的工作,公司治理结构是完善不了的。中国股市由于当初的特殊历史情况和背景,产生了自己的特殊国情,本来并不奇怪,这正需要在发展过程中解决。找到问题根源之所在,一些复杂的(如国有股减持)难题,也能迎刃而解。规范中国股市牵一发动全身的治本之道就是让流通股股东自己当家做主、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
总之,通过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和所有权控制,通过制度建设,转变控股股东的利益立足点。
案例二:
1.安然通过什么方式虚构财务数据?为什么?安然破产对国内企业有什么警示?
创造价值的手段——安然公司不断开发能源商品的期货、期权和其他金融衍生工具,同时通过运用巧妙的会计手段,创造了一套十分复杂的财务结构,用于资本运作。安然以金融工具的创新运用被经济界权威杂志《财富》连续6年评为“最富创新能力”的公司。这一做法是导致安然破产的直接原因。
安然的营运现金流在1998年为16亿美元,1999年为12亿美元,而2000年的头9个月仅为1亿美元。尽管安然的营运现金流在逐步下跌,但它所公告的净利润却在年年上升,这本身就说明,安然的利润不是来自主营业务,而要么来自非经常性收入,要么来自造假。
资本市场扩大了企业的筹融资渠道,活跃了金融市场,促进了资金的有效配置及有效运用,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尤其是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没有资本市场是万万不能的,但资本市场的确也不是万能的。如果一家企业主要依靠财务手段来创造价值,那么这家企业的风险就相当大。作为一个企业,为股东创造财富,不能靠筹资,而是要靠直接投资,不能通过资本运营的手段甚至会计手段来使“一夜暴富”的美梦成真。生产型企业还是要靠生产经营来创造利润,“在其业,谋其事”才是正道。如果上市公司的心态扭转过来,为了生产经营来进行资本运作,不是为圈钱来资本市场淘金,主业有长远的高幅度增长的公司多了,股市健康发展就有了基础。
精心包装的财务黑洞———安然利用“资本运营”圈钱,真是费尽心机。安然公司建立一系列子公司,将其大部分设在免税区,利用资产置换关联交易达到避税目的的同时把不动产置换给子公司,由子公司用资产抵押发债,取得现金注入安然公司。如果资产升值,就收回资产,用现金或优先股偿债,实现利润;而相反,如果资产减值,损失便隐而不报,再建一个子公司,再用资产抵押套现偿还债务,就这样用一种类似“传销”的链条式手段进行着自己的资本运营,创造着虚假的利润。这个时候,安然仿佛已经忘了自己是一家能源公司,而俨然把自己看作是一个真正的资本市场的弄潮儿。这个被精心包装的财务黑洞也就越发深不可测了。而这一切到最后只能是一场空。
复杂的财务合伙账户———根据安然发布的内部调查报告,安然公司设立了大量的财务合伙账户,其中有许多账户是虚构的,有几个账户甚至用的是电影《星球大战》中人物的名字。这些合伙账户除了被用来做假账掩盖债务和亏损、虚报盈余之外,还使公司少数人在几乎没有风险的情况下很快赚钱发财。
在我国公司依靠做假账来制造利润,通过“资产置换”和关联交易包装业绩,用资本运营来处理“垃圾”等手法在近年的资本市场上司空见惯。资产置换,把债务转移到子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母公司可以显示比较好的资产负债率;关联交易,可以把利润显示在母公司的报表上,而亏损放在子公司账上。这些公司的主要精力已不在生产经营上了,而是以“财务为中心”,运用会计手段,将意在“掏空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的破棉絮塞进“重组”这个华丽的外套里,再借着这个“外套”在二级市场通过增发大捞一把,圈钱成为上市公司进行资本运营的最终目的。安然事件对这类“资本运作”的公司不能不说是个前车之鉴。
上下串通转移财产——报告指出,安然公司破产的主要原因是董事会决定错误。1999年,董事会不顾职业道德,听从当时的董事会主席肯尼思·莱和首席执行官杰弗里·斯科林的建议,允许当时的首席财务官安德鲁·法斯特暗地里建立私人合作机构,非法转移公司财产。
董事会和公司高层完全忽视了对安德鲁·法斯特行为的监控,甚至对他的盈利情况根本不闻不问。在此期间,大量的审计报表对此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