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际医疗服务区华丽起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4427924.html,

北京国际医疗服务区华丽起步

作者:

来源:《投资北京》2012年第11期

作为运河历史文化的发源地,通州区潞城镇坐拥着大运河、潮白河和运潮减河三河交汇的生态和区位优势,这块被各界视为即将在文化产业方面爆发巨大能量的土地,近日却因社会资本办医忽然引起了国人普遍的兴趣。事情的起因,是9月17日通州区政府高调对外宣布,潞城镇将利用该区域15平方公里的土地建设北京国际医疗服务区,打造社会资本开发、社会资本建设、可持续发展、可复制推广的国家级社会资本办医先行区、试验区和示范区。

追溯项目的由来,此次政府发力医疗服务产业打造北京国际医疗服务区的设想,不能说是心血来潮。早在1999年,通州区便有在潞城镇规划建设“医疗城”的设想,并与一家与国外资本联合投资的企业前后谈判了七八年时间,这个在现在看来可以让政府获益、投资商获利的投资项目,因过去国家在民资办医方面的政策限制未能实现,但却为潞城镇长期规划预留了1000亩的医疗产业用地。

迁延日久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伴随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发布开始破题,此后《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国办发﹝2010)58号)及北京市《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若干政策》(京

政办发﹝2012)35号)等国家和北京市破题社会资本办医的政策文件相继发布,让潞城镇每

个决策者心中的“医疗城”情结逐步发酵。在此期间,北京市提出构建世界城市,通州区也从最初的“集中力量聚焦通州”建设现代化国际新城,逐步上升为建设成为首都城市副中心,医疗服务等城市功能的增强更趋迫切,多种政策的风云际会,推动着最初的“医疗城”设想迅速演变为北京国际医疗服务区。

长期以来,医疗作为一项具有事业属性的公共服务产品,公立医院是医疗服务的主流,屈指可数的民办医疗机构也多因政策、声誉等等问题举步维艰,而政府探索在医疗服务事业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并不在于为实现集聚而提供足够的土地空间,而在于推动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如何体现政府的引导并让社会资本有效进入。倘若以2010年为时间节点,历经两年多的谋划之后,以先行区、试验区、示范区身份出现的北京国际医疗服务区又会交出一份怎样的答卷?

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事

虽然“医疗城”的项目久拖未决,但潞城镇对社会资本办医的热情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兴趣大增。

和文化、教育等民生类投资一样,政府提供的医疗服务长期存在着投入不足问题,而北京又是全国公认的医疗资源最丰富、医疗技术最先进的城市,再加之这里聚集着全国各地的富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