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在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性形成中的作用

合集下载

IBS-D患者精神心理状况、肠道屏障功能及内脏敏感性分析

IBS-D患者精神心理状况、肠道屏障功能及内脏敏感性分析

IBS-D患者精神心理状况、肠道屏障功能及内脏敏感性分析林永良;阮伟清;林英卓;关家喜;李青云【摘要】目的分析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ewl syndrome,IBS-D)患者的精神心理状况,评估其肠道屏障功能与内脏敏感性,并探讨三者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阳江市人民医院就诊的60例IBS-D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同期于阳江市人民医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60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的精神心理状况,并评估两组对象的内脏敏感性和肠道屏障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BS-D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明显,内脏敏感性更高,肠道屏障功能受损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上述因素与IBS-D病情严重程度呈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精神心理状况异常、肠道屏障功能受损及内脏高敏感性均参与了IBS-D的发生发展,且与IBS-D的严重程度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临床上针对上述因素进行干预可能成为IBS-D治疗的有效策略.【期刊名称】《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年(卷),期】2018(023)003【总页数】4页(P289-292)【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精神心理状况;肠道屏障功能;内脏敏感性【作者】林永良;阮伟清;林英卓;关家喜;李青云【作者单位】529500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阳江市人民医院;510515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健康管理科;529500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阳江市人民医院;529500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阳江市人民医院;529500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阳江市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以腹痛、腹部不适并伴大便性状及排便习惯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1],在我国发病率约为1%~16%[2]。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是一种常见的IBS亚型,占IBS的23.3%~65.0%[3],以反复腹泻、腹痛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抑郁、焦虑等精神心理异常[4-5]。

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临床研究概况

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临床研究概况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年6月第33卷第3期…★吴向东1…吴琼2(1.南昌市新建区人民医院…[摘要]分析近年来肠易激综合征的相关文献资料,脾肾阳虚,多以疏肝健脾、补脾温肾为法辨证论治;种发病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采用解痉药、采取中西结合,开发多维度、立体式、[关键词]中医治疗;西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综述中图分类号:R259……文献标识码:AWU Xiang-dong1, WU Qiong21. Xinjian District of People's Hospital, Nanchang 330100, China;2. Jiangxi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Nanchang 330006, China.[Abstract] The…main…causes…of…Irritable…Bowel…Syndrome…are…internal…emotional…injury…and…weakness…of…the…spleen…and…stomach,the…main…pathogenesis…is…stagnation…of…liver-qi…and…deficiency…of…spleen-yang…and…kidney-yang,soothing…the…liver…and…invigorating…the…spleen,…invigorating…the…spleen…and…warming…the…kidney…are…often…used…for…syndrome…differentiation…and…treatment…i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byanalyzing…the…recent…literature…related…to…irritable…bowel…syndrome.…Western…medicine…believes…that…the…pathogenesis…of…Irritable…Bowel…Syndrome…is…the…result…of…multiple…factors…such…as…mentality,…gastrointestinal…motility,…visceral…hypersensitivity,…infection,…and…multiple…pathogenesis…mechanisms.…Clinically,antispasmodic…drugs,…antidiarrheal…drugs…or…laxatives…and…probiotics…are…used…for…synergistic…treatment. In…order…to…reduce…the…side…effects…and…achieve…the…best…therapeutic…effect,…it…is…the…direction…of…clinical…workers…to…develop…a…multi-dimensional,…three-dimensional,…comprehensive…diagnosis…and…treatment…system…by…combining…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Key words] Traditional…Chinese…M;Western…Medicine;Irritable…Bowel…Syndrome;Overview肠易激综合征(IBS)是胃肠道系统常见的一种非器质性疾病,目前尚无诊断金标准,临床诊断往往采用罗马IV标准[1]。

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和合理用药

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和合理用药

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和合理用药作者:陈光榆李定国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0年第36期肠易激综合征(IBS)属慢性功能性肠病,患病率10%~15%。

IBS是以腹部疼痛和排便习惯异常为特点的一组症候群,但无器质性病变。

罗马Ⅲ标准为目前IBS的主要诊断标准,它对起病时间、发作频率和分型进行了具体界定。

因IBS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所以治疗以控制症状并改善IBS患者生活质量为目标。

IBS主要的治疗措施为药物干预,治疗腹泻的有哌替啶类似物和止泻剂,治疗便秘的有导泻剂和肠道促动力药,治疗腹痛的有解痉剂和5-HT3受体拮抗剂。

其他治疗措施还包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心理治疗、中药治疗及针灸等。

我们近来的一项关于医师对IBS认知度的调查提示,能正确知晓和理解IBS诊断标准和用药的社区医师症状和诊断标准在过去几十年内,随着各国专家对IBS症状研究的深入,诊断标准也因此不断更新,从Manning标准、罗马Ⅰ、罗马Ⅱ到最新的罗马Ⅲ标准。

但总的来说,IBS的诊断均是首先依据患者的病史、系统体格检查和一般实验室检查(不包括结肠镜检查),而后判断症状是否符合诊断标准,以及是否需进一步与器质性疾病相鉴别。

罗马Ⅲ标准这个标准中规定IBS诊断为出现症状至少6个月,且近3个月病情活动,表现为反复发作性腹痛或腹部不适,在最近3个月,>3天/月,排便后疼痛和不适可改善,发作时伴有排便次数和(或)大便性状改变。

因此,医师在询问患者病史时应注意起病时间、发作频率及腹痛与排便的关系,这些特点是否符合罗马Ⅲ标准。

IBS分型罗马Ⅲ标准依据症状将IBS分为4个亚型,包括腹泻型(IBS-C)、便秘型(IBS-D)、混合型(IBS-M)和不定型(IBS-U)。

在未用止泻剂或轻泻药的情况下,IBS-C为≥25%的排便为硬粪或干球粪,且松散(糊状)粪或水样粪报警征象诊断IBS时还应结合报警征象,选择必要的辅助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这一点在诊断IBS时也很重要。

内脏高敏感在功能性胃肠病中的作用

内脏高敏感在功能性胃肠病中的作用
末梢、迷走传入末梢和脊神经传入末梢在神经递 质、药物受体、离子通道、表面结合蛋白等方面存在 不同, 但并无特异性差异。内脏初级感觉神经纤维 不但与 ENS 的各种神经末梢和神经元相互混合, 还 与 Cajal 细胞密切联系, 提示 Cajal 细胞作为胃肠起 搏细胞, 不但调节胃肠运动, 还对胃肠感觉有调节 作用[8]。此外, IPANs 和 EPANs 的神经纤维还与肠内 分泌细胞存在紧密联系, 研究发现释放胆囊收缩素 和血清素的肠内分泌细胞可激活迷走传入神经[9]。
Chin J Gastroenterol, 2006, Vol.11, No.8
敏。5-HT、ATP、辣椒素可直接作用于神经末梢非选 择性阳离子通道。肾上腺素、组胺、PG、肥大细胞所 释放的类胰蛋白酶、凝血酶则可作用于 G 偶联蛋白 受体( 蛋白酶激活受体, PAR) , 使 Ca2+依赖离子通道 活化, 导致感觉神经末梢去极化和致敏。电压门控钠 通道亦在感觉神经激活过程中起重要调节作用[13]。
四、脊髓在内脏高敏感中的作用 脊髓后角是内脏和躯体感觉产生的关键部位, 脊髓后角可因周围组织损伤而发生改变, 后角中原 先静止的伤害感受神经元可被损伤激活, 甚至在损 伤愈合后仍处于活化状态, 即脊髓后角的神经性致 敏[14]。IBS 患者存在结肠对扩张刺激的高敏感性, 如 反复给予患者结肠扩张刺激, 其结肠高敏感性可明 显增强, 这可能与患者脊髓神经致敏有关。研究发 现[15], 一些神经递质如 P 物质、缓激肽 B、一氧化氮 ( NO) 、谷氨酸、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 NMDA- R) 、γ-氨基丁酸 b 等在脊髓感觉调控方面起重要作 用。外周的炎症或伤害性刺激可通过 P 物质和谷氨 酸分别使缓激肽 1( NK1) 受体和 NMDA-R 上调, 致 脊髓致敏。此外, NK1 和 NMDA-R 还有相互上调的 作用, NMDA-R 还可促进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生 成, 释放 NO 致脊髓致敏。脊髓感觉神经元致敏可 被 γ-氨基丁酸 b 和阿片受体抑制, 缓激肽 3 受体激 活化可刺激阿片的释放抑制脊髓致敏。正常情况下 脊髓后角感觉神经元存在活化和抑制的相互平衡, 这一平衡系统即便出现很小波动都会影响脊髓对 痛觉的处理而引起内脏高敏感性。FGIDs 患者神经 致敏主要表现为: ①感觉刺激-反应曲线左移, 即较 小的刺激即产生明显的感觉; ②对刺激的高敏感 性, 即对感觉刺激产生过度反应; ③内脏-躯体牵涉 痛的异常放大。上述研究结果提示, 通过药物控制 脊髓后角感觉神经元的痛觉处理过程可能会减少 脊髓致敏的发生, 为 FGIDs 的治疗提供新方法。 五、中枢在内脏高敏感中的作用 神 经 信 号 从 脊 髓 发 出 经 由 脊 髓 丘 脑 束 、脊 髓 网 状束和后束到达脑干和视神经床, 脑干和视神经床 将这些信号传送至感觉和边缘叶皮质区, 产生对感 觉的辨别和情感上的评价。痛觉的传导有中间途径 和旁路途径。中间途径用于传导痛觉的情绪或情 感。痛觉包括对组织损伤的恐惧和与之伴随的情绪 反应。一般认为中间痛觉通路包括背侧丘脑和扣带 前回。这些都是传导感情的边缘系统的组成部分。 从后角传来的信号激活了丘脑和扣带前回的神经 元, 丘脑将信号传送至扣带前回。扣带前回是大脑

肠易激综合症的研究现状

肠易激综合症的研究现状

肠易激综合症的研究现状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功能性肠道疾病,其临床特点为慢性反复发作的腹痛、腹部不适及排便习惯改变。

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的药物等是研究的热点,也是难点,对IBS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的药物研究不断增多,如胃肠道动力异常、内脏感觉超敏、感染、肠道菌群失调、脑-肠轴异常等合并社会心理、免疫等多重因素组成的复杂的网络系统调节IBS的发生与发展。

治疗方面包括胃肠道动力调节药物、氯离子通道的相关药物、抗抑郁药等,本文通过阅读国内外文献,对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治疗药物等方面做一综述。

标签: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治疗;研究进展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组表现为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诊断为排他性诊断,治疗手段多为经验性治疗。

本文从IBS发病机制和治疗药物等方面大量阅读了相关文献,现归纳了如下。

1 肠易激综合症的发病机制研究1.1肠道动力紊乱腹胀、便秘和腹泻是IBS最常见的临床症状,胃肠道动力是研究重点。

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报道提示IBS患者食管括约肌的张力低于正常,伴有收缩异常,有学者认为IBS患者存在胃排空延迟的现象[1]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只有伴有消化不良的IBS患者才有胃排空延迟的现象[2]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IBS患者存在小肠运动异常,如:大多数研究认为腹泻型IBS患者存在小肠运动加快[3] ,便秘型IBS患者小肠运动减慢[4] ,另外有研究显示腹泻型IBS 患者在消化间期复合移行复合运动有缩短现象存在[5],有研究发现精神因素,特别是一些负面的因素如焦虑、抑郁、暴躁等都可以引起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6],导致IBS患者肠道运动增强,引起一些胃肠道的腺体分泌增加,导致IBS 患者腹痛、腹泻、便秘等症状的加剧。

1.2内脏感觉超敏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有多种,内脏敏感性增高为其中之一。

伴焦虑抑郁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伴焦虑抑郁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伴焦虑抑郁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进展作者:王丹李慧田耀洲潘程宇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22年第07期摘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是消化系統常见疾病之一,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其沉重的经济负担,从而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与疾病本身相互作用,恶性循环。

近年来,中医药干预治疗伴有焦虑抑郁的IBS-D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而IBS-D 作为一种社会-心理关系密切的身心疾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参与IBS-D的发病,IBS-D 的胃肠道症状也可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从而产生情绪的异常,但目前IBS-D与情绪相关的机制仍需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中医通过辨证施治、专方治疗及外治法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具有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等优势,但目前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辨证分型标准尚未统一,存在临床研究的样本量较小,疗效评价患者主观性影响较大等局限性,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进一步完善。

通过对近年的文献学习,对中医药干预的伴焦虑抑郁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诊疗现状进行探讨。

关键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焦虑;抑郁;中医药中图分类号:R256.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22)07-0093-04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with predominant diarrhea,IBS-D)作为肠易激综合征最常见的亚型之一,以腹痛为主要症状,伴排便频率的改变[1]。

近年来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发病率逐渐增高,精神和心理因素的影响在本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明显。

2020年一项针对IBS患病率的meta分析表明,基于罗马IV诊断标准下的全球发病率分别为3.8%[2],其中IBS-D占IBS患病率的35%,另一项全球调查性研究发现,基于互联网及入户调查两种模式,我国IBS发病率分别为2.3%及1.4%,仅25%的患者到医院就诊[3],另一项meta分析显示抑郁和焦虑状态在IBS中的发生率分别为36%和44%。

《肠易激综合征诊治共识意见(2015)》

《肠易激综合征诊治共识意见(2015)》

《肠易激综合征诊治共识意见(2015)》!来自:壹生 作者:王珊 整理自:9月5日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分会场讲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侯晓华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熊理守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左秀丽教授、北京协和医院方秀才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刘劲松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陈胜良教授 !一、定义与流行病学!▶IBS症状主要包括腹痛、腹胀、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缺乏临床常规检查可发现的异常。

▶中国人群IBS总体患病率较高,约为5.0%~6.0%,而大学生及中小学生可分别高达15.7%及20.2%,依地域、调查方法、调查对象和诊断标准不同有较大差异。

▶IBS患病率女性略高于男性;各个年龄阶段均有发病,但以中青年更为常见,在老年人中IBS患病率有所下降。

▶饮食因素可诱发或加重IBS症状;肠道感染是国人IBS的危险因素。

▶IBS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左秀丽教授解读:▶肠道动力异常是IBS的重要发病机制,不同IBS亚型肠道动力改变有所不同。

!左秀丽教授解读:IBS的肠道动力异常包括结肠、胃、小肠、肛门直肠以及胆囊的传输异常。

其中,IBS-C的结肠传输时间延长,结肠对进餐反应减少,表现为进标准餐后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反应减弱,持续时间缩短,高振幅推进收缩减少;IBS-D结肠传输时间缩短,结肠平滑肌基本电节律中低频肌电波明显增加,餐后胃结肠反射亢进。

▶内脏高敏感是IBS核心发病机制之一,在IBS 症状发生及疾病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对肠道刺激的感觉异常及脑-肠轴调节异常可能参与IBS的发生。

左秀丽教授解读:IBS患者的脑功能异常,有荟萃研究表明,给予IBS患者结直肠扩张可激活前扣带皮质、杏仁核和中脑;相似的国内外研究亦不少见。

神经-内分泌介质在IBS患者脑肠轴中起到了搭建连接桥梁和调控功能的作用,5-羟色胺是胃肠道的关键神经递质之一,影响IBS的动力、感觉和分泌功能。

雌激素在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性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雌激素在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性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定 位 。背根 神 经 节 ( osl ot agi , R 是 影 dra ro gnln D G) o 响接 收和处 理痛 觉 信 息 的重要 区域 ,t p雌激 素 O和 受 体 m N 表 达 于 大 鼠脊 髓 背 角 , R A B雌 激 素 受 体 m N R A在 D G广 泛分 布 , R 仪雌激 素受体 m N R A主要 局 限在 小直 径 D G神 经元 (< 0 m) 。Fn等 R 60I J a x (07 进 一 步研 究 发 现 B雌 激 素 受 体 是脑 胚 胎 发 20 )
其 中 ( 女 比例近 似 于 1: ) 男 2 女性 患者 发 病严 重 性
随着月经 周期 波动 , 并且 随着年 龄 的增加 , 女性 IS B
发 病率逐 渐下 降 , 7 左右 , 至 0岁 男女 比例几 乎相 等 , 绝 经 期 后 雌 激 素 替 代 疗 法 又 增 加 了 IS 的 发 病 B 率 … 。C i (06 研 究 发 现 , 性 IS患 者 外 周 u等 20 ) 男 B 血 中睾 酮激 素含 量 下 降 , 性 IS患 者 外周 血 中雌 女 B 激 素含 量下 降 。张 睿 等 (0 8 报 道 在 使 用 阿 洛斯 20 )

脊 髓 中枢 通路
( ) 激 素 受体 分 布 雌 激 素 受 体 分 布 在 影 一 雌 响疼 痛传导 的脑 区 , 如 , 三叉 神经 亚 核尾 端有 例 在 和 B受体 定位 , 介 导 应 激 、 虑 、 痛 的脑 区 , 在 忧 疼 如 下丘脑 、 仁核 、 杏 导水 管周 围灰质 和 中缝 背核 等也 有
关 键词 肠 易激 综合征 ; 内脏 高敏 感性 ; 激 素 雌
R 7 . 5 44 中图分 类号

迷走神经参与肠易激综合征中肠-脑互动紊乱的研究进展

迷走神经参与肠易激综合征中肠-脑互动紊乱的研究进展

迷走神经参与肠易激综合征中肠⁃脑互动紊乱的研究进展陈奇姜亚汤玉蓉姜柳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210029)摘要迷走神经是肠⁃脑轴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调节肠道运动和分泌,人体情绪反应和免疫应答,以及肠易激综合征(IBS )患者的肠⁃脑互动紊乱。

本文就迷走神经及其功能,肠⁃脑轴中迷走神经功能异常与IBS 发病的关系,以及迷走神经在IBS 治疗中的应用等方面作一综述,以期提高对迷走神经功能与IBS 中肠⁃脑互动紊乱关系的认识,了解其潜在治疗方法。

关键词迷走神经;肠⁃脑互动;肠易激综合征;治疗Advances in Study on Role of Vagus Nerve in Gut⁃brain Interaction Disorder i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CHEN Qi,JIANG Ya,TANG Yurong,JIANG Liuqin.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29)Correspondence to:JIANG Liuqin ,Email:*******************AbstractThe vagus nerve serves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gut⁃brain axis,which regulates intestinal movement andsecretion,emotional and immune response,and is involved in gut⁃brain interaction disorder in patients with irritable bowelsyndrome (IBS).This article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vagus nerve functio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agus nervedysfunction in gut⁃brain axis and pathogenesis of IBS,and the application of vagus nerve in IBS treatment,with the aim for helping clinician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vagus nerve and gut ⁃brain interaction disorder,andshedding light on potential treatment in IBS.Key wordsVagus Nerve;Gut⁃Brain Interaction;Irritable Bowel Syndrome;TherapyDOI :10.3969/j.issn.1008⁃7125.2023.05.007*本文通信作者,Email:*******************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 )是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主要特征为反复发作的腹痛、腹胀、腹部不适和排便性状的改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1]。

肠易激综合征大鼠内脏敏感性异常与结肠及中枢神经系统5HT和cfos

肠易激综合征大鼠内脏敏感性异常与结肠及中枢神经系统5HT和cfos

关系 [ 5, 6] , 但 IBS患者 CN S中 5 HT 是否异常及其与内 脏敏感性改变的关系, 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观 察 C IBS大鼠直肠球囊扩张后 ENS和 CNS中 5 H T 及 c fos异常表达, 探讨 5 HT 在脑 肠轴中对内脏敏感性 调节可能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4周龄的雄性 W istar大鼠 20 只, 体质量 120~ 150 g, 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 供。兔
肠易激综合征 ( irritab le bow e l syndrom e, IBS) 是指 腹痛或腹部不适同时伴有排便异常为特征的一种功能
性肠病, 目前 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其中内 脏敏感性异常机制和脑 肠轴异常机制是目前研究热 点 [ 1 4] 。 5 H T 是 肠 神 经 系 统 ( enteric nerves system, ENS) 和中枢神经系统 ( centra l nerves system, CNS) 中 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 对内脏感觉的传递和调节方面 起重要作用; 一些研究显示 IBS与 5 HT 异常有一定的
丛的数目及 OD 值均明显高于 B组 (P < 0. 05); A 组下丘脑及前扣带回 5 HT、c fos阳性 神经组织面积及 OD 值也明显高于 B组。结
论 C IBS大鼠模型存在对直肠球囊扩张的 内脏敏 感性异 常, 肠 神经系 统及中 枢神经系 统 5 HT、c fo s的 异常表 达可 能参与 C IBS
10)。所有大鼠给予直肠 内球 囊 扩 张, 检 测球 囊 扩张 引 起 腹部 收 缩反 射 的 最小 容 量阈 值 及 1. 0 mL 扩 张 容量 时 腹部 收 缩 反射
( AW R )的 次数。结 肠、回盲部肌间神经丛及下丘脑、前扣带回 5 HT 和 c fos表达应用免 疫组织化学 染色及计 算机图像分 析系统半

中国肠易激综合征专家共识意见

中国肠易激综合征专家共识意见

中国肠易激综合征专家共识意见(最全版)IBS是临床常见的一组以腹痛、腹胀、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

23年我国即制订了IBS诊断与治疗共识意见,27 年又进行了修订。

近些年来国内外对于IBS的诊治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我国学者对于IBS的临床实践与研究不断深入,获得了不少国人的资料。

因此,有必要结合我国的研究资料和国际最新的共识意见,对我国IBS共识意见进行更新。

本共识意见分为定义与流行病学、病因与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等4个部分,共28条。

共识意见的修订采用了国际通用的Delphi程序。

首先成立工作小组,工作小组专家在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 图书馆和万方中文期刊数据库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起草共识意见初稿(共33个条目)。

核心专家针对初稿面对面地进行了讨论,确定了30个条目供全国相关领域28位专家网上投票。

经过两轮投票并参照专家建议进行修改,2015年8月15 日组织全国28位专家在上海召开会议,会议上专家们对共识意见稿进行充分讨论,直至达成共识意见;共修改10条,删除3条,增加1条。

共识意见分为6个推荐级别:A +,非常同意;A,同意但有少许保留意见; A -,同意但有较多保留意见;D -,不同意但有较多保留意见;D,不同意但有少许保留意见;D +,完全不同意。

证据分为4个等级:高质量,进一步研究也不可能改变该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中等质量,进一步研究很有可能影响该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且可能改变该评估结果;低质量,进一步研究极有可能影响该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且很可能改变该评估结果;极低质量,任何评估结果都很不确定。

定义与流行病学1- IBS是一种功能性肠病,以腹痛、腹胀或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排便后症状多改善,常伴有排便习惯[频率和或)性状]的改变,缺乏临床常规检查可发现的能解释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病变。

证据等级:高质量7.4%,中等质量88.9%,低质量3.7%。

《2020年中国肠易激综合征专家共识意见》解读

《2020年中国肠易激综合征专家共识意见》解读

㊃指南解读㊃通信作者:张晓岚,E m a i l :x i a o l a n z h @126.c o m‘2020年中国肠易激综合征专家共识意见“解读宋怡然,梁笑楠,李忱阳,张晓岚(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河北石家庄050035) 摘 要:肠易激综合征(i r r i t a b l eb o w e l s yn d r o m e ,I B S )是临床常见慢性病,近年来对其认识不断更新㊂2020下半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功能性疾病协作组号召国内多名专家组织制订了‘2020年中国肠易激综合征专家共识“,该共识意见在2015年共识的基础上对肠易激综合征的定义与病因㊁流行病学㊁发病机制㊁诊断和治疗进行了完善与更新㊂本文对该共识意见进行解读,以求能更好地指导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工作㊂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诊断;治疗;专家共识中图分类号:R 574.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583X (2021)07-0628-04d o i :10.3969/j.i s s n .1004-583X.2021.07.011I n t e r pr e t a t i o no n C h i n e s e E x p e r t C o n s e n s u s o f I r r i t a b l eB o w e l S y n d r o m e i n2020S o n g Y i r a n ,L i a n g X i a o n a n ,L i C h e n y a n g ,Z h a n g Xi a o l a n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 o g y ,t h eS e c o n d H o s p i t a l o fH e b e iM e d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 ,S h i j i a z h u a n g 050035,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Z h a n g Xi a o l a n ,E m a i l :x i a o l a n z h @126.c o m A B S T R A C T :I r r i t a b l e b o w e ls y n d r o m e (I B S ),a s a c o mm o n c h r o n i c d i s e a s ei n c l i n i c ,h a s o b t a i n e d d e e p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c o n s t a n t l y u p d a t e di nr e c e n t y e a r s .I nt h es e c o n dh a l fo f2020,t h eS t u d y G r o u p o fG a s t r o i n t e s t i n a l F u n c t i o n a lD i s o r d e r so fC h i n e s eS o c i e t y o f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 o g y c a l l e do n m a n y d o m e s t i ce x pe r t st of o r m u l a t e C h i n e s e E x p e r tC o n s e n s u s o f I r r i t a b l eB o w e lS y n d r o m ei n 2020.B a s e do n2015c o n s e n s u s ,t h i sc o n s e n s u s i m p r o v e da n d u p d a t e dt h e d e f i n i t i o n s o n e t i o l og y ,e p i d e m i o l o g y ,p a th o g e n e si s ,d i a g n o s e s a n d t r e a t m e n t s o fI B S .T h i s p a pe r i n t e r p r e t e d t h e c o n s e n s u s i no r d e r t ob e t t e r g u i d e t h eb a s i c r e s e a r c ha n d c l i n i c a l d i a gn o s i s a n d t r e a t m e n t o f I B S .K E Y W O R D S :i r r i t a b l eb o w e l s y n d r o m e ;d i a g n o s i s ;t r e a t m e n t ;e x pe r t c o n s e n s u s 肠易激综合征(i r r i t a b l eb o w e l s yn d r o m e ,I B S )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慢性功能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㊂随着2016年罗马Ⅳ标准的颁布及近年来I B S 临床实践和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I B S 的认识不断更新㊂国内专家基于国际共识及新近研究进展,并结合我国国情,在2015年中国I B S 专家共识意见[1]的基础上,分别就I B S的定义与流行病学㊁病因与发病机制㊁诊断和治疗4个方面进行了更新[2],以期更好地指导我国I B S 的临床诊治和基础研究工作㊂为加深对新共识的理解,提高临床医师对I B S 的诊治水平,本文对2020新版共识意见进行如下解读㊂1 I B S 定义及流行病学与2015年共识一致,新共识对于I B S 定义的阐述主要涵盖症状㊁与排便的相关性及是否排除器质性疾病这三方面㊂在症状上,腹痛和腹部不适是I B S 的突出表现,但由于文化背景差异,患者对腹部不适的体验和表述存在差异,鉴于此,罗马Ⅳ诊断标准仅将 腹痛 列为I B S 的主要症状㊂然而,来自亚洲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 腹痛㊁腹胀㊁腹部不适 仍是困扰亚洲人群I B S 患者的前三位因素[1,3]㊂同样,在中国人群中,腹部不适亦是仅次于腹痛的I B S 主要症状[1]㊂因此,新共识结合我国国情,保留了 腹痛㊁腹胀㊁腹部不适 作为诊断I B S 的主要症状标准㊂在症状与排便的关系方面,罗马Ⅳ标准强调I B S 症状与排便相关㊁排便频率或大便性状改变,而未提及排便后症状的改善㊂事实上,在临床实际工作中,部分病人甚至于排便后腹痛加重[3-4],因此,相对于2015年共识,新共识与国际共识保持一致,删除 排便后症状多改善 的描述㊂此外,I B S 为功能性疾病,新共识与2015年共识在其定义部分均强调I B S 通过常规检查未能发现可解释症状的器质性疾病㊂I B S 患病率在全球不同地区差异显著[5],除了地域差异的影响,患病率亦可因调查对象选择㊁调查方法及诊断标准等的不同产生较大差异㊂2015年共识显示我国I B S 总体患病率为6.5%,而近期罗马基金会开展的全球I B S 患病率调查数据显示,中国I B S入户调查的患病率为1.4%[6]㊂另外,我国广东省社区人群调查显示,符合M a n n i n g标准的I B S患病率为11.5%[7]㊂鉴于不同地域㊁人群及诊断标准的差异,我国的I B S患病率数据相差较大㊂从上述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数据来看,目前我国的I B S患病率范围在1.4%~11.5%㊂新共识对此进行了更新,更加客观㊁真实地反映了我国I B S患病率㊂此外,新共识首次指出仅25%的I B S患者到医院就诊,反映出I B S患者就诊率低的事实,从侧面指出I B S的患病率可能被低估㊂同时,新共识参考国内研究数据,认为受教育水平与I B S发病无显著相关性,删除2015年共识中 大学生和中小学生患病率较高 描述㊂新共识依然强调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中青年患者更为常见,而老年人患病率下降㊂I B S危险因素包括饮食㊁肠道感染㊁消极应对㊁心理障碍性疾病等㊂其中,饮食因素是较为公认的可诱发或加重I B S症状的主要危险因素㊂然而,最新研究显示,饮食对于I B S亚型无影响[5]㊂因此,新共识在强调饮食作为危险因素作用的同时首次指出其与I B S亚型无关㊂2病因与发病机制目前I B S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2015年共识指出,脑-肠轴的调节异常和中枢神经系统对肠道刺激的异常感知可能参与I B S的发病㊂随着对I B S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加深,多种因素引起的肠-脑信号的双向互动异常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㊂罗马Ⅳ更是突出强调了I B S肠-脑轴异常的重要地位,因此,新共识与国际共识保持一致,明确指出I B S是多因素共同引起的肠-脑互动异常的结果㊂内脏高敏感㊁胃肠道动力异常㊁肠道感染和免疫因素㊁精神心理因素和肠道微生态等因素刺激中枢神经系统的异常感知及处理,在特定区域表现出大脑活动的改变,唤醒疼痛感㊂首先,内脏高敏感在I B S发病机制中占据核心地位,内脏高敏感的发生机制复杂,刺激发生时,I B S患者的内脏和躯体感觉阈值较正常人群显著下降,更易引起痛觉的唤醒㊂其次,动力异常是I B S的重要发病机制,胃肠动力障碍可因机体对食物或应激刺激的过度反应而起,不同I B S亚型动力改变亦有所不同㊂经研究证实,I B S的消化道动力异常包括胃㊁小肠㊁结肠㊁直肠的传输功能异常[8]㊂因此,不同于2015版的 肠道 动力异常,新共识将动力异常的范围修改为 胃肠道 ㊂第三,肠道感染及免疫因素在I B S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㊂大量证据支持I B S发病机制中存在免疫激活㊁低度炎症和肠道通透性增加,特别是在感染后I B S和I B S-D中㊂新共识更加细化了I B S肠道炎症的性质,指出I B S的低度炎症界于生理性和病理性炎症之间㊂肠黏膜免疫细胞浸润使得炎症因子释放增加,作用于肠道神经和免疫系统,削弱了肠黏膜的屏障作用㊂2015版共识将其粗略概括为 感染及免疫因素 ,而新共识更细致的总结指出肠道低度炎症可通过激活肠道免疫-神经系统起作用㊂第四,精神心理因素的作用同样重要,I B S患者常伴抑郁㊁焦虑等表现,大大促进I B S病程的进展㊂近年来,应激在I B S的发病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证实了应激可诱发或加重I B S症状[9]㊂因此,新共识扩展了2015年共识中关于精神心理因素的概括性条目,加入了应激因素的作用㊂最后, I B S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紊乱,其构成比例和代谢产物活性改变与I B S症状相关㊂新共识更加肯定了肠道微生态失衡在I B 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㊂3I B S诊断I B S的诊断主要基于症状,使用同一准确的诊断标准尤为重要㊂新共识依然致力于解决临床上诊断标准的选择㊁器质性疾病的排除㊁鉴别诊断及疾病的全面评估这四大问题㊂2015年共识认为罗马Ⅲ标准适合国人I B S的诊断及分型,即:反复发作的腹痛㊁腹胀㊁腹部不适,排便后症状多改善,发作时伴排便频率㊁大便性状改变,近3个月发作频率>3d/月,病程ȡ6个月㊂而罗马Ⅳ标准删除了 腹部不适 症状,并且,为保证更多需要治疗的I B S患者的确诊,将发作频率修改为>1d/周㊂我国I B S患者以腹痛㊁腹胀㊁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且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I B S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仅以腹部不适为症状[10-11]㊂因此,新共识联系我国实际,同时参考罗马Ⅲ和罗马Ⅳ,继续保留 腹部不适 作为诊断条件㊂新共识诊断标准为:反复发作的腹痛㊁腹胀㊁腹部不适,且具备症状与排便相关㊁伴排便频率改变㊁伴粪便性状或外观改变这3项特征中的至少2项,近3个月发作频率>1d/周,病程ȡ6个月㊂另外,新共识在肯定症状对I B S诊断的价值的同时,首次明确指出I B S并非排除性诊断,必要时可行针对性辅助检查以尽早明确诊断㊂新共识为更好地进行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在诊断标准部分补充了I B S亚型诊断条目,即基于患者排便异常时的粪便性状(B r i s t o l粪便性状量表)将其分为腹泻型I B S(i r r i t a b l e b o w e ls y n d r o m e w i t h p r e d o m i n a n t d i a r r h e a,I B S-D)㊁便秘型I B S(i r r i t a b l e b o w e ls y n d r o m e w i t h p r e d o m i n a n t c o n s t i p a t i o n, I B S-C)㊁混合型I B S(i r r i t a b l eb o w e l s y n d r o m ew i t h m i x e db o w e l h a b i t s,I B S-M)和未定型I B S(i r r i t a b l e b o w e l s y n d r o m eu n c l a s s i f i e d,I B S-U)4种亚型[4]㊂在报警症状上,新共识在 年龄>40岁㊁便血/粪便隐血阳性㊁贫血㊁腹部包块㊁腹水㊁发热㊁体重减轻㊁结直肠癌家族史 的基础上新增 夜间排便 和 炎症性肠病家族史 ,同时强调非刻意的 体重减轻 的重要性㊂在鉴别诊断上,2015年共识仅强调便秘型I B S 与功能性便秘的异同,而新共识指出I B S可与功能性排便障碍及其他功能性肠病存在重叠㊁转换,强调应基于主要症状做出鉴别㊂另外,I B S常与胃食管反流病㊁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重叠,新共识强调病情评估时应全面了解症状,同时从肠道症状㊁肠道外症状㊁精神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等多角度全面评估疾病严重程度㊂4I B S治疗I B S的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改善症状㊁提高生活质量,新共识强调了采取个体化综合治疗策略的重要性㊂主要治疗手段应包括建立有效的医患沟通㊁避免危险因素及调整生活方式㊁心理治疗及药物治疗㊂首先,新共识重申I B S治疗目标为改善症状及提高生活质量,同时更加强调需采用个体化综合治疗策略㊂其次,强调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是顺利进行I B S 诊疗活动并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基石㊂第三,再次强调避免危险因素及调整生活方式对改善I B S症状的重要性,尤其强调饮食及生活方式调整是I B S疾病管理流程的起点㊂第四,完善治疗方法选择,强调行为学指导与认知治疗同为I B S治疗的必要环节㊂新共识的另一亮点在于I B S治疗药物的更新㊂首先,新增了促分泌剂的相关推荐,促分泌剂是指通过激活肠上皮细胞相关离子通道促进肠上皮细胞分泌从而软化大便㊁改善便秘症状的药物,包括选择性氯离子通道激动剂及鸟苷酸环化酶-C激动剂㊂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及荟萃分析均表明,选择性氯离子通道激动剂鲁比前列酮及鸟苷酸环化酶-C激动剂利那洛肽均可显著缓解I B S-C便秘症状[12],且利那洛肽可同时缓解腹痛及总体症状㊂因此,新共识首次提出促分泌剂可改善I B S-C便秘症状,鸟苷酸环化酶-C激动剂亦对腹痛有明显效果㊂第二,更加认可解痉剂对I B S的症状改善作用㊂I B S患者存在疼痛相关性肠道平滑肌痉挛,解痉剂对I B S的腹痛及大便性状改变有显著的治疗效果[13]㊂多项国际共识均推荐解痉剂为改善I B S腹痛的一线用药㊂新共识补充了解痉剂对I B S-D㊁I B S-C和I B S-M亚型症状缓解的有效证据㊂第三,肯定了止泻剂对I B S腹泻的改善作用,但由于目前的证据来源均为关于基于I B S-D 患者的研究,因此,新共识将止泻剂对改善I B S腹泻调整为改善I B S-D患者的腹泻㊂另外,除传统止泻剂洛哌丁胺外,增加了八面体蒙脱石对I B S-D患者治疗效果的相关研究证据㊂第四,关于抗生素的选择,除利福昔明外,其他抗生素如新霉素㊁诺氟沙星等亦可缓解I B S症状,因此,新共识在抗生素的推荐上将 利福昔明 改为 肠道不吸收抗生素 ㊂第五,新共识对渗透性泻剂对I B S-C的治疗作用进行了肯定,渗透性泻剂可提高患者排便频率㊁改善大便性状㊂最后,心理认知和行为学指导是I B S治疗的重要部分,荟萃分析显示,抗精神心理疗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㊁催眠疗法㊁心理治疗等对I B S有益[14]㊂新共识补充了精神心理治疗的循证依据,并指出对药物治疗无效并发展为难治性I B S的患者可尽早实施心理干预㊂此外,新共识更加肯定了神经递质调节药物可用于I B S患者的治疗,主要包括三环类抗抑郁药(t r i c y c l i ca n t i d e p r e s s a n t,T C A)和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 e l e c t i v es e r o t o n i nr e u p t a k e i n h i b i t o r, S S R I)㊂新共识在定义与流行病学㊁病因与发病机制㊁诊断及治疗上有选择性的延续了部分2015年共识的经典理论㊂同时结合近年来最新研究成果,紧密联系我国实际,更新了I B S的定义及发病率,新增了发病机制中关于肠-脑轴作用机制的阐释,并对治疗药物选择及干预方式进行了补充,增加了促泌剂治疗I B S的推荐㊂新共识对于I B S的管理进行了更为准确的判定,为I B S的诊疗提供了新的更有力的依据㊂参考文献:[1]熊理守,时权,龚晓蓉,等.消化专科门诊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23例的临床特征与就医情况调查[J].中华消化杂志,2015,(7):476-477.[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功能性疾病协作组,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2020年中国肠易激综合征专家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2020,12(40):803-818.[3] G w e eK A,G o n l a c h a n v i t S,G h o s h a lU C,e t a l.S e c o n dA s i a nc o n s e n s u s o n i r r i t a b l e b o w e l s y nd r o m e[J].JN e u r o 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M o t i l,2019,25(3):343-362.[4] M e a r i nF,L a c y B E,C h a n g L,e ta l.B o w e ld i s o r d e r s[J].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 o g y,2016,150(6):1393-1407.[5] B l a c k C J,F o r d A C.G l o b a l b u r d e n o f i r r i t a b l e b o w e ls y n d r o m e:t r e n d s,p r e d i c t i o n sa n dr i s kf a c t o r s[J].N a tR e v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H e p a t o l,2020,17(8):473-486.[6] O k a P,P a r r H,B a r b e r i o B,e ta l.G l o b a l p r e v a l e n c e o fi r r i t a b l e b o w e l s y n d r o m e a c c o r d i n g t oR o m e I I I o r I Vc r i t e r i a:a 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 a n d m e t a-a n a l y s i s[J].L a n c e t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H e p a t o l,2020,5(10):908-917.[7] X i o n g L S,C h e n MH,C h e n H X,e ta l.A p o p u l a t i o n-b a s e de p i d e m i o l o g i cs t u d y o fi r r i t a b l e b o w e l s y n d r o m ei n S o u t hC h i n a:s t r a t i f i e dr a n d o m i z e ds t u d y b y c l u s t e rs a m p l i n g[J].A l i m e n t P h a r m a c o lT h e r,2004,19(11):1217-1224.[8] D u P o n t AW,J i a n g Z D,H a r o l d S A,e t a l.M o t i l i t ya b n o r m a l i t i e si n i r r i t a b l e b o w e ls y n d r o m e[J].D i g e s t i o n,2014,89(2):119-123.[9] Z h a n g J,S o n g L,W a n g Y,e t a l.B e n e f i c i a l e f f e c t o f b u t y r a t e-p r o d u c i n g L a c h n o s p i r a c e a e o n s t r e s s-i n d u c e d v i s c e r a lh y p e r s e n s i t i v i t y i n r a t s[J].J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H e p a t o l,2019,34(8):1368-1376.[10] B a iT,X i a J,J i a n g Y,e t a l.C o m p a r i s o no f t h eR o m eⅣa n dR o m eⅢc r i t e r i af o rI B Sd i a g n o s i s:Ac r o s s-s e c t i o n a l s u r v e y[J].J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H e p a t o l,2017,32(5):1018-1025.[11] W a n g B,Z h a o W,Z h a oC,e ta l.W h a t i m p a c td oR o m eⅣc r i t e r i ah a v eo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I B Si n C h i n a[J].S c a n dJ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2019,54(12):1433-1440.[12] B l a c k C J,B u r r N E,Q u i g l e y E MM,e t a l.E f f i c a c y o fs e c r e t a g o g u e s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i r r i t a b l eb o w e l s y n d r o m e w i t hc o n s t i p a t i o n:S y s t e m a t i cr e v i e w a nd ne t w o r k m e t a-a n a l y s i s[J].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 o g y,2018,155(6):1753-1763. [13] Z h e n g L,L a iY,L u W,e t a l.P i n a v e r i u mr e d u c e s s y m p t o m so fi r r i t a b l e b o w e ls y n d r o m ei n a m u l t i c e n t e r,r a n d o m i z e d,c o n t r o l l ed t r i a l[J].C l i nG a s t r oe n t e r o lH e p a t o l,2015,13(7):1285-1292e1281.[14] B l a c k C J,T h a k u r E R,H o u g h t o n L A,e ta l.E f f i c a c y o f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t h e r a p i e s f o r i r r i t a b l e b o w e l s y n d r o m e: 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a n dn e t w o r km e t a-a n a l y s i s[J].G u t,2020, 69(8):1441-1451.收稿日期:2021-03-01编辑:张卫国。

肠易激综合征大鼠内脏高敏感性与脑肠互动的研究

肠易激综合征大鼠内脏高敏感性与脑肠互动的研究
达参 与大 鼠内脏 高敏感 的异常调节。
[ 关键 词] 肠易激综合征 ; 内脏敏感性 ;' s cf o
[ 中图分类号] R 7 54 [ 文献标志码 ] A [ 文章编号 ] 17 -7 X(0 2 0 -0 10 6 22 1 2 1 ) 1 0 - 0 4
Th n e tg to ft ea i e we n vic r lhy e s nstv t nd br i g nt r — e i v si a i n o he r l ton b t e s e a p r e ii iy a a n- ut i e ac
s n r me M e h d Th a d lo irh a p e o n n rtb e b w ls n rmewa n u e y t e ita ydo . to s e rtmo e fd a e — r d mia t ri l o e y d i a o si d c d b n r ・ h c l n c a mi itain o c t cd T ev s e a e s ii a v u td b e s o eo b o n l t d a l o o i d n s t fa e i a i . h ic rls n i vt w s e a ae y t c r fa d mi a h r wa r o c t y l h wi
组( B组 , 2 , n=1 ) 造模后通过腹部 回撤反应 评分评 价 内脏敏 感性 ; 印度 墨汁肠 道染 色法 观察小 肠蠕 用 动, 以墨汁在小肠 中移行 的距离 占整段小肠 长度 的百分 比来观察小肠推进蠕动 的变化 ; 应用 免疫组织 化
学染色及计算机 图像分 析系统半 定量分析结肠 及 中枢 神经 系统 cf 表 达。结 果 该模 型符合 腹泻 型 —s 0 肠易激综合征特征 , A组腹部 回撤反应评分 、 结肠及 中枢神经 系统 cf 表达 高于 B组 , -s 0 两组差 异有统计 学意义 ( 0 0 ) P< .5 。结论 乙酸灌肠法造 成腹泻 型肠易 激综合 征大 鼠模 型 内脏高敏 感性 ,. s的高表 cf o

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的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的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2 受体异常
2.1 CRF1CRF2受体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orticotropinreleasingfactor,
CRF)是一种由 41个氨基酸组成的神经肽,可以促进垂体分 泌促肾上腺 皮 质激 素 (adrenocorticotropichormone,ACTH), 其主要通过 CRF1和 CRF2来发挥生物学作用 。 [7]
郭等[8]观察内脏高敏感模型大鼠后发现,结肠黏膜上 的 CRF1表达增高、CRF2表达降低,而宋继中 则 [9] 通过检测 IBS患者外周血液中的 CRF1、2mRNA后发现,合并及未合并 抑郁状态的 IBS患者 CRF1、2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张 璐[10]等研究发现,应激会使 CRF释放增加,抑制 5羟色胺(5 hydroxytryptamine,5HT)的 表 达,5HT是 一 种 抑 制 中 枢 系 统 下行性疼痛的主要活性物质,其数量减少可引起内脏痛觉过
作者单位:1210000南京中医药大学; 2210000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
通信作者:杨勤,Email:yangqin69@sina.com
的表达升高,均可表明 ATP门控离子通道对内脏敏感性的调 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2 BKCa离子通道
BKCa是一种存在于 DRG的可调节性的离子通道,可以通 过多方面来调 节 神 经 活 动 的 兴 奋 性。 DRG是 脊 髓 传 入 神 经 元的胞体,在脊髓传入神经通路中起枢纽性作用,下消化道的 传入神经信息通过 DRG的整合上传至脊髓二级神经元。
1 离子通道异常
1.1 三磷酸腺苷门控离子通道 三磷酸腺苷 (adenosinetriphophate,ATP)门 控离 子通 道
是一种多聚离子型受体,广泛分布于外来神经系统及肠神经 系统,主要通过与 ATP相结合来介导肠道蠕动等生理反应以 及传导痛觉信号。目前已证实与 IBS内脏高敏感密切相关的 ATP门控 离 子 通 道 主 要 有 P2X3 受 体、P2X2/3受 体、P2X7 受 体、P2Y1 受体和 P2Y2 受体。袁莉莉等 通 [1] 过对连续给予幼 鼠化学及机械刺激,建立 IBS内脏高敏感模型,并检测 P2X3 受体表达量,发现内脏高敏感组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随着敏感性的增加,P2X3 受体表达量也随之增加。另有研 究发现,在 IBS患者的结肠黏膜组织中,P2Y1、P2Y2 mRNA和 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而黏膜 P2Y2 表达量与患者疼痛水平 相关 。 [2]

肠易激综合征感觉异常研究进展

肠易激综合征感觉异常研究进展
究 给予 4C的冰 水 , 测 冷 应 激状 态 下 直 肠 感 觉 阈 I 检
Jme 于 1 7 a s 9 3年 首 次 报道 I S患 者 在 乙状 结 B
肠气囊 扩张 时存在 结 肠 痛觉 过 敏 , 后 出 现 了大 量 此 关于 I S内脏感 觉 过敏 的报 道 。I S患 者 在气囊 扩 B B 张时感 觉 阈值 降低 , 不 仅 存 在 于 结 肠 和 直肠 , 这 也
维普资讯
国际消化病杂志 2 0 0 7年 6月 第 2 7卷 第 3期 It i i, u e2 , 0 7 .2 , . n DgD s J n 5 2 0 V 1 1 J
・ 6 ・ 1 7
・பைடு நூலகம்
综述 ・
肠 易激综 合 征感 觉异 常研究 进 展
存在 于食管 、 胃和 小肠 , 这些发 现表 明 I S患者 胃肠 B 道 感觉 过 敏是 泛发 性 的 。为 了找 到 一 个 生 物 学 标 记 , rz Met 等在一 组 I S患 者 中评 估 影 响 直 肠 感 觉 B
Ke y wor s I rt bl w e y r m e; Vic r ls n a i d r ia e bo ls nd o s e a e s ton; H y r e stVt pe s n ii iy
肠易 激 综 合 征 (B ) 以腹 痛 和/ 腹 部 不 适 IS 是 或 伴排便 异 常 为 特 征性 症 状 的 一组 肠 功 能 障碍 性 综 合征 , 目前认 为 内脏高 敏感性 参与 了 I S的发 生 , B 可
Abta t Irtbeb we s n r mei ac mmo io d rwhc rs n e t l rd b we a i,a d mia p i n / r sr c ri l o l y d o o a s nds r e ihp e e tdwihat e o l bt b o n l ana d o e h

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性发生机制中相关受体的作用

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性发生机制中相关受体的作用
髓 高兴 奋性 持续存 在 , 即使 刺 激 物 质 消失 仍 存 在 感
觉 过敏 , 故脊 髓 水 平 的异 常改 变 对 VHL形 成 和 维
花 生 四烯酸 和神经 生 长 因子 等 , 些 因 子可 以进 一 这
步 导致 伤 害感 受器 的敏感化 。
研究 表 明 , 内源 性 大 麻 样 物质 ( C) N一 生 E 如 花 四烯酸 氨基 乙 醇 ( n n a n ) 2花 生 四烯 酸 甘 a a d mie 和 一
酸( AA) 和关 闭 5HT受体 耦联 的离 子通道 。 一 C 2受体 主 要 表 达 于外 周 的 肥 大 细 胞 和 免 疫 B
细胞 , 是 G 蛋 白耦联 受体 , 有 活 化 MAP 和抑 也 具 K 制 AC的活性 , 致 环磷 酸 腺 苷 (AMP 生 成减 少 , 导 c )
持 有重 要 的 作 用 。( ) 3 中枢 伤 害 性 神 经 元 敏 感 化 : N一 甲基一) 【 天冬 氨酸 ( _ NMD 受 体 的激 活是 中枢 伤 A)
过 A C与 AD型 K 通道耦 联 , 且能 够激 活花 生 四烯
由肠 壁 初 级 传 人 神 经 将 内 脏 感 觉 信 息 传 人 中枢 。
研究 表 明 , S患者肠 道 中肥大 细胞 ( ) 目明显 I B MC 数 高 于正 常对 照 组 , 可 表 达 多 种 受 体 , 5羟 色胺 其 如 一 受体 ( 一 5HT受体 ) 蛋 白酶活化 受体 2 P 一 ) 、 ( AR 2 和辣 椒 素受体 1 VR 1 等 , ( 一) 体外 动 物 实 验亦 表 明运 用 特 异性 受体 拮抗 剂可 使 动 物 对 伤 害性 刺 激 反应 减弱 。 ( 感 觉神 经 传人 异 常 : 2) 信号 经 致 敏 的初 级 传 人 神

胃肠神经肽与肠易激综合征研究综述

胃肠神经肽与肠易激综合征研究综述

胃肠神经肽与肠易激综合征研究综述作者:颜淑红伊冬梅马效霞来源:《中外医疗》2012年第25期[摘要]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消化系统最常见功能性疾病,腹痛、腹胀及排便习惯的改变等是其最主要的症状。

目前尚不完全清楚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中枢神经系统对肠神经系统的调节失常,胃肠激素的变化可引起肠道运动功能紊乱,从而引发IBS诸多症状。

该文就IBS患者与胃肠激素水平的关系综述如下。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胆囊收缩素;胃动素;血管活性肠肽[中图分类号] R57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2)09(a)-0186-02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肠功能紊乱性疾病,其主要症状表现为腹痛和排便习惯的改变。

目前其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与精神因素、饮食、遗传素质及自主神经肠神经系统的异常有关。

胃肠激素通过干扰胃肠道动力与分泌吸收功能而对IBS产生一定的影响。

影响胃肠运动的主要原因有两种:①肠神经系统的支配;②体液因素。

调节胃肠运动的重要因素是胃肠激素。

1 5-HT与肠易激综合征5-HT是调节胃肠道运动和分泌吸收功能的极其重要神经递质,它的来源有两种:①其中人体95 %的5-HT来源于肠道,主要由黏膜层的肠嗜铬细胞(EC)合成和分泌。

②还有少数5-HT是由肠神经元分泌。

5-HT可由肠腔内压力升高时EC细胞分泌而成。

5-HT调节肠道分泌吸收功能是通过作用于黏膜下传入神经神经元上的5-HT受体,激发蠕动反射来调节的。

分布于胃肠道的受体主要有5-HT1、5-HT2、5-HT3、5-HT4和 5-HT7。

5-HT发挥生物效应的途径均是通过与效应组织或细胞上的不同受体结合。

5-HT信号系统异常可导致胃肠道动力及分泌吸收功能异常、内脏高敏感性,从而可能导致功能性便秘、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腹泻及功能性消化不良等胃肠道功能性疾病的发生。

Houghton[1]等发现IBS患者空腹和餐后去血小板血浆的5-HT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乙状结肠运动也显著强于对照组,鉴于5-HT浓度与结肠运动指数显著相关,表明5-HT浓度升高可能导致IBS患者结肠运动增强。

IBS

IBS

饮食治疗(2)
IBS患者宜避免:
①过度饮食。 ②大量饮酒。
③咖啡因。
④高脂饮食。
⑤某些具有“产气”作用的蔬菜、豆类等。 ⑥精加工食粮和人工食品(便秘者)。
⑦不耐受的食物(因不同个体而异)。
增加膳食纤维主要用于便秘为主的IBS患者
增加纤维摄入量的方法应个体化。
药物治疗 (1)
解痉剂

抗胆碱能药如阿托品、普鲁苯辛、崀菪碱 等能改善腹痛等症状,但应注意不良反应。 选择性肠道平滑肌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如匹 维溴铵、奥替溴铵等,或离子通道调节剂
IBS混合型(IBS-M)[与IBS交替型 (IBS-A)在某种程度上属同意词] IBS不定型(IBS-U)。

Bristol大便分型
1型 2型 分散的干球粪,如坚果,很难排出 腊肠状,多块的
3型
4型
腊肠样,表面有裂缝
腊肠样或蛇状,光滑而柔软
5型
6型
柔软团块,边缘清楚(容易排出)
软片状,边缘毛糙,或糊状粪
7型
水样粪,无固形成分
*1,2型=便秘; 6,7型=腹泻
分型
诊断注意事项


诊断应建立在排除器质性疾病的基础上。
IBS的肠道症状具有一定的特点,如腹痛 或腹部不适与排便的关系,这组症状有别 于其他的功能性肠病(如功能性便秘、功 能性腹泻、功能性腹痛)。 IBS常与其他功能性胃肠病共存。

腹痛腹部不适伴排便后缓解/排便性状/频率改变
谢谢!
上,根据主要症状类型进行对症治疗 和根据症状严重程度进行分级治疗。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安慰和建立良
好的医患关系是有效、经济的治疗方
法,也是所有治疗方法得以有效实施

精神心理因素在肠易激综合征中的作用

精神心理因素在肠易激综合征中的作用
Abstr act Abnormal psychological factors are involv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 but its mechanism is still not completely clear. Many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IBS patients are accompanied by different grades and types of psychological disturbances, experience more negative life events, and show some abnormal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however, some differences have been found in the conclusions of various studies. Current researches focus mostly on how abnormal psychological factors change the function of brain-gut axis, thereby participate in the development of IBS. Psychotropic drugs and psychotherapy do have some effects on the treatment of IBS, but not the determinant one, and more evidences on the basis of the evidence-based medicine are needed to prove it.

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模拟439

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模拟439

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模拟439一、A型题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男性,58岁。

因原发性肝癌行左半肝切除术后,定期随访时,可预测肿瘤复发的检查是___(江南博哥)___A.肝脏B超B.肝脏CTC.定期复查AFPD.选择性肝动脉造影正确答案:C[解析] AFP是诊断肝细胞癌特异性的标志物,现已广泛用于肝癌的普查、诊断、判断疗效、预测复发,是常用的监测复发的指标。

故本题选C。

男性,25岁。

腰背部疼痛8年,晨起明显,活动后减轻。

近1个月腰痛加重,活动受限。

查体:腰椎前屈、后伸受限,Schober试验(+),双侧“4”字试验(+)。

2. 最可能的诊断是______A.类风湿关节炎B.痛风关节炎C.风湿性关节炎D.强直性脊柱炎正确答案:D3. 对确诊最有价值的检查是______A.血沉B.骶髂关节X线片C.血常规D.HLA-27正确答案:B4. 血浆清蛋白功能不包括______A.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B.运输作用C.免疫作用D.营养作用正确答案:C[解析] 免疫作用是血浆球蛋白的主要功能,其余三项均为清蛋白的功能,其中最主要的为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故本题选C。

5. 能增加尿中酮体排出量的氨基酸是______A.亮氨酸B.丙氨酸C.丝氨酸D.组氨酸正确答案:A[解析] 能转变成酮体的氨基酸称为生酮氨基酸,包括亮氨酸和赖氨酸,它们均能使尿中酮体的排出增加。

故本题选A。

6. 动脉粥样硬化最易合并动脉瘤形成的部位是______A.大脑中动脉B.肾动脉C.腹主动脉D.心冠状动脉正确答案:C[解析] 动脉瘤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继发性病变之一。

严重的粥样斑块底部的中膜平滑肌可发生不同程度的萎缩和弹性下降,在血管内压力的作用下,动脉壁局限性扩张,形成动脉瘤;腹主动脉由于其位置关系,受到的血管冲击力比较大,所以容易合并动脉瘤。

故本题选C。

7. 体内最重要的甲基直接供应体是______A.甲硫氨酸B.一碳单位C.S-腺苷甲硫氨酸D.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正确答案:C[解析] 甲基供体是甲硫氨酸;甲基受体是同型半胱氨酸;甲基直接供应体是S-腺苷甲硫氨酸;甲基间接供应体是N5-CH3-FH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肠病学2006年第11卷第3期
the rat.J Neurophysiol,1996,75:2344-2353. 2 Gaudrean GA,Plourde V.Involvement of N.methyl.d.as.
partate(NMDA)receptors in a rat model of visceral hy—
内脏各种刺激通过作用于外周感受器后,经三级神经元 传递至中枢。初级神经元(I级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背根神 经节,其一轴突投射至外周组织,接受感受器传来的信号, 另一轴突投射至脊髓背角的灰质,将信号传至脊髓背角神 经元(Ⅱ级神经元),脊髓背角神经元的轴突交叉至对侧脊 索.经脊髓丘脑束、脊髓网状束和脊髓中脑束上行至丘脑、 网状结构和中脑.丘脑和网状结构中的Ⅲ级神经元再投射 至躯体感觉皮质、前扣带回皮质(ACC)和岛叶等结构,编码 内脏感觉的性质、定位、强度和相关情绪。同时,大脑又通过 延髓下行抑制系统作用于脊髓背角,影响内脏感觉信号的 传人。
究进一步证实NMDA受体在中枢致敏中的作用。Gaudreau 等闭以反复结直肠扩张(colorectal distension)建立内脏高敏 的大鼠模型,经髓鞘注入菲竞争性NMDA受体拮抗剂MK一 801,观察其对结直肠扩张后腹肌收缩的影响。结果发现, NMDA受体拮抗剂可完全消除非伤害性(30 mm Hg,l mm Hg= 0。133 kPa)和伤害性(50 mm Hg)结直肠刺激的内脏高敏.提 示反复结直肠扩张导致了.NMDA受体活化,使其同时参与 非伤害性和伤害性感觉的传人。此外.NMDA受体拮抗剂对 未致敏大鼠的痛阈并无影响.表明NMDA受体在内脏痛觉 过敏中起特异性作用。
内脏高敏感性的发生机制非常复杂,脑肠轴的各个水平 均可参与其中,近年相关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为 IBS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方向。但也应认识到其机制仍不完全 明确,尚需进一步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Kolhekar R,Gebhaa GF.Modulation of spinal visceral nociceptive transmission by NMDA receptor activation in
CRF受体包括两种G蛋白藕联的CRF.1和CRF.2受 体,其中CRF与CRF.1受体的亲和力更强。大量研究证实, CRF和CRF.1受体系统在IBS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Tach6等171的研究表明中枢CRF.1受体的活化与应激相 关的IBS症状密切相关。在另一些研究中。侧脑室注入CRF 可刺激大鼠的结肠运动加快和对结肠扩张的腹痛症状加 剧,其作用部位为特异性下丘脑核团.室旁核或可引起CRF 相关焦虑和抑郁症状的脑桥蓝斑:脑室或外周给予选择性 CRF一1受体拮抗剂(CP.154,526、CRA.1000、NBI.35965或 NBI.27914)可缓解应激引起的内脏高敏、焦虑行为以及结肠 的分泌和运动【¨ol。有研究【“】发现,结直肠扩张可通过CRF和 CRF.1受体通路激活蓝斑.心理或内脏来源的应激引起蓝斑 神经元放电增加,导致前脑涉及唤醒和注意部位的去甲肾 上腺素能投射广泛地被激活。这些机制表明CRF和CRF一1 受体参与调节应激诱导的内脏高敏感性。
1.N一甲基一D一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 体:广泛分布于脑、脊髓和外周神经系统,是配体依赖性的 离子通道.可与兴奋性神经递质——符氨酸结合,参与中枢 神经系统兴奋性突触的传递。但NMDA受体不参与正常的 突触传递,因为在静息膜电位下该受体被M92+阻断,此时即 使与谷氨酸结合也不能引起通道开放,只有当神经膜去极
2.速激肽:是中枢或末梢神经系统的小分子肽,包括P 物质(SP)和神经激肽(NK)A、B。速激肽的多种作用是由3 个已知受体NK一1、NK一2和NK.3介导.这些受体属于G.蛋 白耦合超家族,为7次跨膜受体。SP对NK.1的亲和力最高。 而NKA和NKB则分别优先与NK一2和NK一3结合。最近的研 究提示,速激肽与IBS中神经兴奋性和感觉过程的调节有关。
万方数据
Chin J Gastroenterol,2006,V01.1 1,No.3
质)以及接受内脏传入信号皮质投射的皮质下区域(下丘 脑、杏仁核和背侧脑桥)的兴奋性更高。这些发现部分与IBS 患者对应激的过分评估、焦虑和对胃肠感觉过敏的表述相 一致。多项研究【til4J发现,与对照组相比,IBS患者常有前扣 带回皮质背侧亚区的活化。该区与感觉传人的认识过程有 关,包括注意力和反应的选择。且该区的激活表明与内脏和 躯体痛的主观不愉快相关联。但国内的一些相关研究【-5.1q则 发现,在直肠扩张时,IBS患者右侧脑岛皮质、额前皮质和右 侧丘脑的激活面积和磁共振信号强度变化较正常人显著增 大,但前扣带回皮质区却未发现显著的改变。
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orticotrophin releasing factor.CRF)及其受体系统:来自肠道刺激或精神心理的应 激可激活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皮质(HPA)轴,下丘脑中位于 室旁核和杏r核的神经元细胞通过节律性分泌CRF控制整
万方数据
个系统的节律。各种原因,包括遗传或后天因素,导致HPA. CRF反应性改变,可影响对内脏刺激的感知。早期的研究翰 发现CRF可促进外周5.羟色胺(HT)的释放,而5.HT参与 结肠运动和内脏感觉的调节。
此外,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胆囊收缩素、内啡肽 和5一HT等神经递质在IBS内脏高敏的中枢机制中也起重 要作用。
二、脊髓背角神经元兴奋性增高 脊髓背角是内脏和躯体感觉产生的关键部位。研究14,·目 发现,内脏高敏的大鼠模型中脊髓背角神经元Fos表达增 加,提示其兴奋性增高。原因可能是炎症、化学物质的刺激 和内脏感受器的激活,不但使外周信号致敏放大.而且导致 从肠道传人脊髓的伤害性信号增多,通过释放谷氨酸、SP、 CGRP和神经生长因子等神经递质作用于并上调相应的受 体,如NMDA受体、非NMDA受体和NK一1受体等,致使脊 髓背角神经元兴奋性呈活性依赖性升高.发生神经可塑性 的改变。结果显示脊髓背角细胞对现存传人冲动和原来的 阈下传入冲动反应性升高,导致对正常刺激的反应增强、接 受区域扩大和新近传人冲动激活阈值降低等变化。这种变 化对外周刺激消除后高兴奋性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 三、脑痛觉功能区域兴奋性的改变 既往对IBS患者内脏刺激感知改变的评估依赖于患者 的主观评估。近年来,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术(PET)和功能 性磁共振成像(蹦RI)等功能性脑显像技术的应用可更直 接、客观地研究特异性的中枢网络在正常和异常处理内脏 和躯体传人信号中的作用。 健康个体内脏和躯体的痛觉中枢组成部分大致相同。是 痛觉中枢的主要区域,包括中/前脑岛、前扣带回皮质、额前 皮质和丘脑,还有背侧脑桥、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等 脑桥区域。Naliboff等[13】发现,与对照组相比,结直肠扩张后 IBS患者的与注意力和反应选择有关的区域(背侧前扣带回 皮质和前中扣带回皮质)、与刺激情绪和自发反应相关的皮 质(腹内侧额前皮质,膝下前扣带回皮质和膝周前扣带回皮
前扣带回皮质是边缘系统的一部分,属于内侧痛觉系 统,接受丘脑中线核和板内核的纤维投射,板内核传递的伤 害性信号来自脊髓背角的伤害感受神经元.前扣带回皮质 主要参与痛情绪的编码。此外,除内侧和外侧痛觉系统外, 两者问还存在皮质一边缘系统通路,该通路终止于边缘系统. 与内侧痛觉系统在前扣带回皮质汇集。因此,前扣带回皮质 在痛觉的形成中处于枢纽的位置,痛感觉和情绪在此整合 而形成完整的痛觉体验。基于前扣带回皮质在内脏痛觉形 成中的重要作用,近年已有学者对其在IBS内脏高敏感性发 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研究。Gao等口叫的研究结果表明.内脏 高敏大鼠模型的前扣带回皮质内脏伤害感觉神经元的基础 自发性放电增加,刺激前扣带回皮质神经元兴奋的结直肠 扩张压力阈值下降,且前扣带回皮质反应幅度增加:联合切 断内脏和盆腔神经可消除致敏大鼠前扣带回皮质对结直肠 扩张的反应,提示从结直肠至前扣带回皮质的传入神经通 路独立于迷走神经,但切断神经并不能使前扣带回皮质自 发性放电减少,表明内脏高敏大鼠的前扣带回皮质高水平 兴奋性的维持并不需要脊髓以下外周部位的持续兴奋。该 研究首次为前扣带回皮质在内脏高敏大鼠中的致敏提供了 直接的电生理证据。
王巍峰等H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IBS)大鼠模型SP 能神经通路的研究发现.SP在肠道肌层、脊髓后角、下丘脑 和扣带回的表达均增强.进一步相关分析显示c—fos表达与 SP表达密切相关,而c—fos基因是一种即刻早基因.表达产 物Fos被认为是伤害性感受神经元兴奋的标志物,提示肠道 肌间神经丛一脊髓后角一边缘系统可能存在一条SP能神经传 导通路。SP在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均为兴奋性神经递质,且 常与其他兴奋性神经递质共存,提示上述SP能神经传导通 路可能为一种兴奋性神经传导通路。目前已知SP既参与内 脏痛觉信号传导,也参与胃肠动力的调节,这些功能可能是 通过此通路实现的。Ikeda等旧则发现SP可与脊髓背角的 NK一1受体结合发挥中枢作用,导致肠道对痛觉过敏的发生。
由此可见.内脏感觉中枢传导通路和大脑高级中枢的异 常.包括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的表达和各功能区的活性,均可 影响对内脏刺激的感知。随着神经生理技术和功能性脑显 像技术在IBS研究中的应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在其发病 机制中的作用有了进一步认识。、
一、中枢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的异常表达 神经递质的合成、贮存、释放或降解的异常以及受体数 量或亲和性的改变均能影响神经传导,引起疾病。研究发现多 种神经递质及其受体在IBS发病的中枢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化达到一定水平,去除Mg“的阻断作用才能使通道开放。多 项研究发现.NMDA受体的活化和调整在IBS中枢致敏机制 中起关键性作用。
在早期的研究中,Kolhekar等…发现,脊髓NMDA受 体对伤害性刺激引起的内脏运动具有剂量依赖性的易化 作用.此作用可被NMDAnovaleric acid)部分阻断。而近年的研
Gaudreau等例以结直肠扩张建立内脏高敏的大鼠模型. 经鞘内给予3种速激肽受体拮抗剂。未用药的内脏高敏大 鼠对结直肠扩张的痛阈明显下降,丽鞘内给予NK—l受体拮 抗剂RP一67.580和NK一3受体拮抗剂R.820可完全阻断结直 肠扩张引起的对非伤害性和伤害性刺激的内脏痛觉过敏. NK一2受体拮抗剂则无效。NK—l和NK一3受体拈抗剂均对未 致敏大鼠的痛阈无影响。研究结果证实,速激肽通过作用于 中枢神经的相应受体参与非炎症性内脏高敏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