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基础技术管理制度
设备技术基础管理制度
设备密封管理制度为加强密封管理,减少跑冒滴漏,提高效益,降低消耗,消除污染,实现安全文明生产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密封点分类和统计范围一、密封:各种机电设备(包括机床)连续运动(旋转和往复)的两个耦合件之间的密封,属于动密封。
如压缩机轴、泵轴、各种釜类旋转轴等的密封均属动密封。
二、静密封:设备(包括机床和厂内采暖设备)及其附属管线和附件,在运行过程中,两个没有相对运动的耦合件之间的密封属于静密封。
如设备管线上的法兰、各种阀门、丝堵、活接头、机泵设备上的油标、附属管线、电气设备的变压器、油开关、电缆头、仪表孔板、调节阀、附属引线以及其它设备的结合部位,均属静密封。
第二条密封点计算方法一、动密封点的计算方法:一对连续运动(旋转或往复)的两个耦合件之间的密封算一个动密封点。
二、静密封点的计算方法:一个静密封接合处,算一个静密封点。
如:一对法兰,不论其规格大小,均算一个密封点;一个阀门一般算四个密封点,如阀门后有丝堵或阀门后紧接放空,则应各多算一点;一个丝扣活接头,算三个密封点,特别部位,如连接法兰的螺栓孔与设备内部是连通的,除了接合面算一个密封点外,有几个螺栓孔应加几密封点。
三、泄漏点的计算方法有一处泄漏,就算一个泄漏点,不论是密封点或因焊缝裂纹、砂眼、腐蚀以及其它原因造成的泄漏均作泄漏点统计。
四、泄漏率计算公式:静(动)密封点泄漏率‰=静(动)密封点泄漏点数/静(动)密封点数×1000‰第三条静密封检验标准一、设备及管线的接合部位用肉眼观察,不结焦、不冒烟、无漏痕、无渗迹、无污垢。
二、仪表设备及风引线、焊接及其它连接部位用肥皂水试漏,无气泡(真空部位用吸薄纸条的方法)。
三、电气设备、变压器、油开关、油浸纸绝缘电缆头等接合部位,用肉眼观察,无渗漏。
四、乙炔气、煤气、乙烯、氨、氯等易燃易爆或有毒气体系统,用肥皂水试漏,无气泡,或用精密试纸试漏,不变色。
五、氧气、氮气、空气系统,用10毫米宽、100毫米长薄纸试漏,无吹动现象或用肥皂水检查无气泡。
设备技术基础管理制度
设备技术基础管理制度设备技术基础管理制度,是一套旨在规范设备技术管理,提高设备技术质量的制度体系。
该制度对设备技术的选型、采购、安装、试运行、维护,以及技术档案的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以确保设备技术的高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一、设备技术选型和采购管理1.制定设备技术选型和采购计划,明确需求和目标。
2.对设备供应商进行评估和选择,严格把关设备质量和性能。
3.编制设备技术规范和采购合同,在合同中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
4.审核设备技术文件和申购单据,确保设备的合法性和符合要求。
二、设备技术安装和试运行管理1.制定设备技术安装和试运行计划,明确工作任务和时间节点。
2.对设备技术安装进行全程监督和验收,确保安装过程符合规范和标准。
3.进行设备技术试运行,并进行必要的测试和调整,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4.完善设备技术档案,包括设备安装验收记录、试运行报告等。
三、设备技术维护和保养管理1.制定设备技术维护和保养计划,明确维护和保养的内容和频率。
2.建立设备技术维护档案,记录设备维护过程和维护记录。
3.组织定期设备技术巡检和保养,发现问题及时修复和处理。
4.做好设备技术维护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维护人员的技术水平。
四、设备技术管理与改进1.成立设备技术管理团队,负责设备技术管理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2.建立设备技术管理制度标准,明确各项管理要求和流程。
3.定期开展设备技术管理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优化。
4.推进设备技术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效率和准确性。
五、设备技术事故应急管理1.制定设备技术事故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和处置流程。
2.组织设备技术事故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3.做好设备技术事故的调查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再次发生。
4.完善设备技术事故记录和报告,做好后续处理和追溯工作。
总之,设备技术基础管理制度是企业设备技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设备技术质量、降低设备运行风险、保障企业正常生产运营具有重要作用。
设备技术基础管理制度
设备技术基础管理制度一、制度概述为推进企业设备技术基础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加强设备安全生产管理,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所有设备管理工作,包括设备验收、设备装备、设备维修及保养、设备保险、设备处置等。
三、设备分类1.机械设备:包括能源设备、输送设备、储存设备、加工设备等。
2.仪器仪表设备:包括各种分析仪器、检测仪器、计量仪表等。
3.电器设备:包括控制设备、变压器、电机、照明设备等。
4.电子设备:包括通信设备、计算机设备、仪表监控系统等。
四、设备购置1.对于设备的购置,应按照企业的实际业务需求、财务状况和设备技术维护保障能力等条件进行分析、评估和确定。
2.应按照相关技术标准、质量标准及国家规定进行设备的选型、验收和保险投保等工作。
五、设备验收1.设备验收应按照设备购买时签订的采购合同、技术规格书和验收标准等要求进行。
2.对于验收不合格的设备,应及时向供应商提出整改要求并进行复验。
六、设备维修和保养1.设备维修和保养应按照设备说明书及相关工艺文件要求进行,并记录相关数据。
2.对于计划外的设备损坏或故障,应及时进行维修,严禁随意拆卸设备。
七、设备保险1.企业应按照设备价值和风险情况进行保险投保。
2.在设备在运输、安装、使用和维修过程中,务必遵守保险合同中的条款要求,充分保障设备损失的赔付。
八、设备处置1.设备报废或闲置后,应按照企业相关规定进行处置,不得擅自拆卸或私自出售。
2.对于设备的回收和处置,应注意环保要求,做好废弃物的分类和处理工作。
九、设备质量跟踪1.应对设备质量进行跟踪,发现问题及时向供应商反馈并进行处理。
2.对设备的使用寿命、维修和保养情况进行分析,对质量不合格的设备进行整改或处置。
十、设备考核与统计1.企业应按照设备管理指标进行考核和评价,对设备管理工作进行定期和分析。
2.应对设备进行统计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十一、制度修订本制度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管理需要进行定期评估和修订,更好的为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
化学工业企业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管理制度范本(3篇)
化学工业企业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和依据1. 目的本管理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化学工业企业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确保设备技术基础的准确性、可靠性和稳定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依据本管理制度制定依据以下法律、法规和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设备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企业相关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化学工业企业的设备技术基础工作。
三、主要内容1. 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管理职责1.1 确保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的规范性和稳定性。
1.2 组织制定设备技术基础工作规程和操作规范。
1.3 定期组织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的培训与考核。
1.4 推动设备技术基础的创新和改进。
1.5 定期对设备技术基础工作进行评估和审查。
1.6 负责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的数据统计和分析。
2. 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的规程和操作规范2.1 制定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的规程和操作规范,明确各项工作的流程和要求。
2.2 规定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的记录与报表要求,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3 确保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的标准化和信息化。
3. 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的培训与考核3.1 组织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的培训,包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
3.2 设定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的考核标准,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考核。
3.3 针对考核结果制定改进措施和个人培训计划。
4. 设备技术基础的创新与改进4.1 推动设备技术基础的创新,引进新技术和新设备,提高工艺流程和产品质量。
4.2 进行定期的设备技术基础改进项目,提高设备的能效和自动化程度。
5. 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的评估与审查5.1 定期对设备技术基础工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5.2 组织对设备技术基础工作进行内部和外部审查,确保符合法律法规和企业要求。
6. 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的数据统计与分析6.1 统计设备技术基础相关数据,包括设备运行情况、维修记录、事故情况等。
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管理制度
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管理制度1目的为加强设备技术基础管理,为设备管理提供管理资料、技术信息和考核依据,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生产部各岗位。
3职责3.1生产部负责所有设备技术基础工作。
3.2机动科负责全公司设备技术基础工作。
4程序4.1本制度的设备技术基础管理主要包括设备标准化、设备管理定额、设备技术档案、设备技术台帐和图纸资料等工作。
4.2 各装置应制定出设备安全操作规程,上报生产管理部批准实施,并归档。
4.3设备技术档案档案室要有全公司主要设备的技术档案,内容要求齐全、整洁、规格化。
内容包括:4.3.1自制设备①全套设计图纸;②设备安装和检测报告;③质量证明书;④重大设备事故分析及处理报告;⑤大修计划、记录、修改通知单;⑥设备报废鉴定书、申请报废报告、批复和处理结果。
4.3.2外购设备(国内)①申请外购报告、批复;②外购合同、协议;③随机图样及文字资料;④设备开箱验收记录;⑤安装调试、试车记录、总结、竣工图样,检测验收报告等;⑥设备运行记录及重大事故分析处理单;⑦大修计划、记录、修改通知单;⑧设备报废鉴定书、申请报废报告、批复和处理结果。
4.3.3引进设备(国外)①申请引进设备报告、批复;②技术经济调查报告;③与外商谈判、洽谈记录,总结经验,竣工图样,检测验收报告;④随机全套图样及文字资料(原文和译文);⑤设备安装调试、试车记录、总结、竣工图样,检测验收报告等;⑥技术、质量上的异议和处理结果材料;⑦设备运行记录及重要事故分析处理报告;⑧大修计划、记录、修改通知单;⑨设备报废鉴定书、申请报废报告、批复和处理结果。
4.3.4设备技术台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设备技术状况汇总表(设备完好率、泄漏率和主要设备缺陷等)。
②主要设备运转状况汇总表;③设备检修状况汇总表;④设备事故汇总表;⑤备品配件、材料消耗汇总表;⑥主要设备技术革新汇总表。
生产管理部负责保管、复制和供应公司设备图纸,备品配件的图纸,并能及时归档。
化学工业企业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管理制度
化学工业企业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管理制度概述
化学工业企业设备技术基础工作是保证企业生产经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为
了更好地管理生产设备,提高生产效率,保障生产安全,制定本管理制度。
规定
设备管理
1.对于新投产的生产设备,应按照国家及公司有关规定的要求进行安装、
调试和验收。
2.生产设备应按照规定检修、保养,避免因设备问题导致的生产事故。
3.对于老旧设备,应定期检查,及时更换,保证设备运行的安全可靠。
设备维修
1.凡设备发生故障,生产线停产或困难维护时,由维修班进行检查、修
理。
2.维修班应定期进行设备检修、保养。
行检查记录。
3.对于故障频繁发生的设备,维修班应加强对设备的日常管理,同级别
设备备品足够。
安全管理
1.严禁在生产设备未停机正常情况下进行检修和保养。
2.在设备操作和检修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操作和注意事项,确
保人身、设备安全。
3.在特殊情况下,设备工作人员必须在现场设立安全警告牌,进行安全
防范意识教育。
记录管理
1.对于生产设备的安装、调试、检修、保养等工作,必须做好详细记录,
并建立资料档案。
2.具体包括设备资料、设备使用情况、检修记录等。
3.对于设备运行中出现的问题,需及时建立问题档案,分析原因,对症
下药,防止再度出现。
总结
此管理制度不仅是对于企业设备及技术基础工作的规范,更重要的是提醒企业
对于生产设备的管理与维护最基础的要求,确保生产的安全与稳定进行。
设备技术基础管理制度
设备技术基础管理制度第一节内容与适用范围本制度规定了XXXX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的管理内容及要求。
本制度适用于XXXX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对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的管理。
公司设备部依照分级管理的原则,督促检查各车间贯彻执行本制度。
第二节管理内容第一条设备标准1.设备标准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企业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标准和专业标准。
2.设备技术标准各部室根据设备用、管、修造的需要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
安全生产部负责制定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规程,设备部负责制定设备维护保养规程、设备检修规程。
3.设备管理标准设备部根据管理工作内容制定工作程序,并根据各级责任制制定相应的工作标准。
第二条设备技术档案1.设备部建立健全公司主要设备档案和密封档案,各车间要建立全部设备档案和密封档案。
2.技术档案必须齐全、整洁、规范化,及时整理填写,设备迁移调拨时,其档案随同迁移调拨,设备报废后档案应转公司综合部档案室存查。
第三条设备台帐1.设备部建立健全公司的设备台帐,各车间应建立健全本部门的设备台帐。
2.设备部应设专人负责设备台帐的汇总工作,并按规定定期编制《机动月报》。
第四条图纸资料保管1.公司档案室负责保管全公司设备图纸。
2.设备报废后图纸资料交公司综合部档案室。
3.技改技措项目设备投产后,基建竣工图纸由(包括图纸、安装试车记录、说明书、检验证、隐蔽工程验收报告、试验记录等技术文件等)设备部审查后交公司综合部档案室两套保管,设备部留存一套。
4. 需用备品配件及检修用图纸时,由提出部门申报设备部及有关设计部门,并报公司主管经理或总工程师批准后供应,任何部门和个人均不得私自借给外单位使用,违者要追究责任。
5.存档的设备技术档案资料均应妥善保管,不得销毁转移、匿藏或当废纸变卖处理,违者要追究责任。
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管理制度
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管理制度1. 简述设备技术是企业生产过程中重要的技术工作,涉及的范围广泛,需要针对性的制定管理制度,确保设备技术工作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档就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管理制度进行详述,包括管理制度的制定、实施、监督和改进等内容,旨在推动企业设备技术工作不断提升,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 制度制定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管理制度的制定需要遵循以下步骤:1.明确制度制定的背景和目的企业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关的安全、环保规定,制定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管理制度旨在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安全生产和环保要求的达标,提升设备技术水平,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和社会效益。
2.制订制度的原则和规范在制定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应遵循如下原则和规范:•确保制度条文的简明明了,避免模糊和歧义;•确认分工和职责,定义管理层、操作人员各自的职责和权限;•确保设备技术管理制度与实际情况相符合,不断更新完善。
3.明确制度的内容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管理制度的内容应涵盖设备购置、使用、维护、保养、检修、安全生产、环保等方面,应确保程序简单、明确、合理。
4.征求利益相关者反馈在制定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管理制度过程中,应征求与该制度相关的利益相关者的反馈,确保制度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
5.内部审批和公示完成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管理制度的制定后,应经有关领导审批后公示,在整个企业内部进行宣传和培训。
3. 制度实施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管理制度的实施需要遵循以下步骤:1.制定实施计划制定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管理制度的实施计划,包括实施时间、实施部门和责任人等内容。
2.运用培训及教育方法在制度实施过程中,应通过会议、培训等方法宣传制度的内容和目的,确保所有操作人员都能够理解和掌握制度的要求和实施规程。
3.建立监督机制建立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管理制度的监督机制,明确监督的对象和监督的方式,例如:学习掌握、遵守执行签字制度,确保制度得以贯彻实施。
4. 制度监督和改进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管理制度的监督和改进需要遵循以下步骤:1.制定监督计划制定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管理制度的监督计划,包括监督的频次、监督的部门、责任人等。
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管理制度
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管理制度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管理制度11、每周对每个计算机终端进行一次病毒检测和清除。
2、每天对数据库进行清理,将前一天的数据转入历史帐再转入历史库。
并将数据库中的剩余数据删除。
3、每月对各个终端内部的灰尘清扫一次,保证其正常运行。
4、每周检查打印机,针打打印机检查打印头,激光打印机和喷墨打印机,检查内部磁鼓和墨盒,电子秤热敏打印头,需每周定期清洗。
5、每月检查网线、配线柜的.接线是否松动,并清除积尘。
6、每月检查服务器操作系统工作是否正常,检查每个终端的运行情况,及主服务器、备份服务器、交换机之间网线的连接情况。
7、每周检查磁盘空间、计算机运行速度及外设的连接情况。
8、每次维护完成后要认真做好记录。
9、每半年度对所辖内设备进行清查,并将设备清单和设备运行情形报表交至信息部。
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管理制度21范围1.1本制度规定了设备检修质量的检查、验收管理、职责、管理内容与方法,监督检查与奖惩考核。
1.2本制度适用于安全生产部、检修公司及其他部门的设备检修质量检验管理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全部的修改单(不包含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舞依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国家经贸委颁发《发电企业设备检修导则》(20xx年)国家电力公司颁发的《安全工作规程》(20xx年)国家电力公司颁发的《安全工作管理规定》(20xx年)3管理机构与职贯3.1设备检修,应依据需要成立相应的"设备检修质量检验监督小组",其成员依据不同设备,由一至三级检验收人员构成。
3.2设备检修质量的检查,检验与验收实行厂部、车间、班组三级机构的检验与验收工作。
3.3设备质量检验三级机构:一级检验小组:由班(组)长、工程技术人员、工作负责人、现场值班人员构成;二级检验小组:由车间正、副主任、技术专责人及一级验收人员构成;三级验收小组:由生产副厂长、总工程师、安全生产部正、副经理、副总工程师、安全生产工程师、设备大修理监理人员、厂技术专责人、车间正、副主任、班(组)长构成。
设备基础管理制度
设备基础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为了规范设备基础管理工作,提高设备基础的利用率和管理水平,确保设备基础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保障工程建设、生产经营和人员生活的需求,便于设备维修和保养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的设备基础管理工作。
三、管理原则1. 依法合规: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按照相关管理规定执行。
2. 安全第一:安全是第一要务,任何管理决策都应以安全为前提。
3. 全面预防:坚持预防为主,检修养护及时,杜绝设备基础事故发生。
4. 严格管理:严格执行制度和标准,实行科学合理的管理。
5. 改革创新:积极引进先进管理模式,开展设备基础管理的改革创新。
四、设备基础管理责任主体1. 公司领导:对设备基础管理工作负总责,确定管理的政策方针,并贯彻执行。
2. 设备基础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设备基础管理工作,保障设备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营。
3. 相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能,配合设备基础管理部门,开展设备基础管理工作。
五、设备基础管理内容1. 设备基础设施的利用与维护管理1.1 设备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设备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确保设施的合理布局和建设质量。
1.2 设备基础设施的利用:设备基础设施的利用要符合其设计用途,不得擅自改变其用途。
严禁将设备基础用于非法经营和生活等活动。
1.3 设备基础设施的养护与维修:设备基础设施的养护与维修由设备基础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确保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
1.4 设备基础设施的保洁与清理:对设备基础设施进行定期保洁和清理,保持设施的整洁和干净。
2. 设备基础设施的安全管理2.1 设备基础设施的安全检查与评估:定期对设备基础设施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2.2 设备基础设施的安全防护措施:设备基础设施应建立完善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设施的安全使用。
2.3 设备基础设施的应急预案:对设备基础设施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确保设施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处置。
设备的基础管理制度
设备的基础管理制度设备的基础管理制度是指对企业或组织内部使用的各类设备进行管理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
其目的是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效率,并保障安全生产。
本文将从设备采购、使用、维护和报废等方面来探讨设备的基础管理制度。
一、设备采购管理设备采购是设备管理的起点,如何高效地采购设备是企业管理的基石。
企业应根据生产经营需求,制定设备采购计划,并从多个渠道获取设备信息,进行比较和分析,选择性价比较高的设备供应商。
采购过程应符合公司的采购程序,包括招投标、评审、合同签订等流程,并做好相关记录和归档。
二、设备使用管理设备使用管理是设备管理的核心环节。
首先,设备管理部门应制定设备使用规程和操作流程,明确设备的使用范围、操作规定和安全注意事项,确保设备正确使用。
其次,设备领用和操作人员应接受相应的培训,熟悉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确保设备操作人员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
此外,设备的使用过程中还应定期进行巡检和保养,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问题,避免设备故障引发生产事故。
三、设备维护管理设备维护管理是保障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
企业应制定设备维护计划,明确维护周期和方式,并建立设备维护记录。
设备维护应包括预防性维护和故障维修。
预防性维护包括设备定期检查、清洁、润滑和更换易损零部件等,以预防设备故障的发生。
故障维修则是在设备出现故障时,及时调查故障原因,并进行维修、更换或升级等措施。
企业还可以引入设备维护外包服务,由专业维修公司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提高设备维护的专业性和效率。
四、设备报废管理设备报废管理是设备管理的结束阶段。
设备管理部门应制定设备报废标准和程序,并进行评估和决策。
一般而言,设备报废标准包括设备技术状况、设备寿命、设备维修费用等因素。
企业应定期对设备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报废设备。
报废后,设备管理部门应按照相关法规和规定,进行设备处置和报废记录,并做好设备登记注销手续。
总之,设备的基础管理制度是企业对设备进行全面管理的重要手段。
设备基础技术管理制度
设备基础技术管理制度第一篇:设备基础技术管理制度设备基础技术管理制度加强设备技术管理,为设备管理提供管理资料、技术信息和考核依据,特制定本制度。
一、本设备的技术基础管理主要包括设备标准化、设备管理定额、设备技术档案、设备技术台帐图纸资料等工作。
二、设备标准1.设备标准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
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护、检修和报废等环节,我厂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2.设备技术管理标准,应根据设备用、管、修、造的需要,制定出设备操作规程、设备维护保养规程设备检修规程、设备制造工艺规程以及相应的安全技术等规程。
设备管理标准,应根据设备管理工作内容制定工作程序,并根据各级责任制,制定相应的工作标准。
我厂制定标准时,应该认真总结我厂工人,技术人员的实践与吸收国内先进经验相结合,经过充分讨论,最后交厂部批准颁发实施。
三设备管理定额1.设备管理定额主要有设备设备检修周期定额、检修工期定额、检修工时定额、维修费用定额,流动资金定额和备品配件、材料的消耗、贮备定额。
我厂应保持定额的严肃性,定额的制定和修改需严格执行有关审批程序。
2.我厂应建设执行定额和严格考核定额标准制度。
对执行结果应有记载并定期进行综合分析。
四设备技术档案1.设备技术动力科要有全厂主要设备的技术的档案,车间要有本车间全部的设备技术档案。
设备技术档案内容包括:(1)目录(2)安装使用说明书。
设备制造合格证及压力容器质量证明书、设备调试记录等。
(3)设备履历卡片。
设备编号、名称、主要规格、安装地点、投产日期、附属设备的名称与规格、操作运行条件、设备变动记录等。
(4)设备结构及易损件图纸。
(5)设备运行时间累计。
(6)设备检修、试验与鉴定记录。
(7)历年设备缺陷及设备事故记录。
(8)设备评级记录。
(9)设备润滑记录。
2.基础建设、技术措施、安全措施等项目投产后,安装试车记录、说明书、检验证、试验记录等技术文件应归入设备技术档案。
3.技术档案必须齐全、整洁、规格化,及时整理填写。
化学工业企业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管理制度
化学工业企业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规范化学工业企业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的开展,提高设备技术维护和保养的水平,确保设备安全、可靠运行,提高生产效率,本管理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技术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订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司全部涉及化学工业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的部门、岗位和人员。
第三条重要内容本制度重要包含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的管理标准、考核标准。
第二章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管理标准第四条工作职责1.设备技术部门负责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2.设备技术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关技术知识和经验,负责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的引导和监督。
3.设备技术人员应依照《设备使用和维护手册》,进行设备维护和保养,并及时记录和报告设备情形。
第五条设备技术基础工作流程1.设备技术部门定期订立设备维护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实施。
2.设备维护和修理隐患发现后,设备技术人员应立刻停机检修,并填写设备维护和修理记录。
3.设备技术人员应及时清洁设备、更换易损件和进行润滑维护,确保设备良好的工作状态。
第六条设备现场管理1.设备技术人员应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及时处理设备故障,确保生产线稳定运行。
2.设备操作人员应接受设备技术培训,熟识设备操作规程,确保正确操作设备。
3.设备技术人员应每天进行设备巡检,检查设备运行情形,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处理。
第七条设备技术档案管理1.设备技术部门应建立设备技术档案,包含设备参数、维护保养记录、维护和修理记录等内容。
2.设备技术人员应记录设备维护保养情况和维护和修理记录,档案齐全并及时更新。
3.设备技术档案应存档备查,并定期进行档案整理和盘点。
第三章设备技术基础工作考核标准第八条考核指标1.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的考核指标包含设备维护保养情况、设备故障处理本领、设备技术档案管理等。
2.考核指标应与实在岗位工作职责相匹配,合理量化并具有可操作性。
第九条考核方法1.定期组织设备技术人员参加设备技术基础工作考核,考核内容包含理论知识测试和实际操作。
化学工业企业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管理制度
化学工业企业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管理制度包括了企业设备技术的基础工作管理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以下为该制度的主要内容:
1. 目的和范围:
- 该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企业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的管理,确保设备技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适用范围包括企业所有设备技术基础工作,包括设备技术文件的管理、设备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及设备技术的维护管理等。
2. 设备技术文件管理:
- 设备技术文件应按照文件编号、文件名称、文件版本和文件存放位置进行管理。
- 设备技术文件应定期进行更新和校对,确保文件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 设备技术文件的借阅和归还应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并且要做好相关记录。
3. 设备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
- 对于企业设备技术资料的收集,应设立专门的档案库,并建立相应的分类和整理标准。
- 设备技术资料的收集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的技术部门、相关行业协会和技术研究机构等途径获得。
- 收集到的设备技术资料应及时整理和归档,确保资料的安全性和易查找性。
4. 设备技术的维护管理:
- 设备技术的维护管理包括设备定期检查、设备故障处理和设备改进计划等方面。
- 设备定期检查和故障处理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并要做好相关的记录和报告。
- 设备改进计划应由专门负责设备技术管理的部门提出,并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核和批准。
- 设备改进计划的实施应有明确的目标和时间节点,并要确保改进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以上是化学工业企业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通过实施该制度,可以有效提升企业设备技术管理水平,确保设备技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化学工业企业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管理制度
化学工业企业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管理制度一、总则本制度旨在规范化学工业企业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的管理,提高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化学工业企业的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管理。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确保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提高设备的运行稳定性,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 原则:科学、规范、安全、高效。
三、组织机构1. 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管理委员会:由企业领导任命,负责制定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的相关政策和管理制度,并监督其执行情况。
2. 设备技术部:负责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四、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的规划与实施1. 设备技术基础工作计划:每年底由设备技术部组织编制,包括设备维护计划、设备改进计划等。
2. 设备维护计划:根据设备的运行情况和维护需求,制定设备定期维护、预防性维护和故障维修计划。
3. 设备改进计划: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和设备的改进要求,制定设备改进计划,包括设备设施升级、新技术引进等。
4. 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的实施:设备技术部按照计划组织实施,并及时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和成果。
五、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的管理1. 设备档案管理:设备技术部负责建立设备档案,记录设备的基本信息、维护记录、故障情况等,确保档案的完整和准确。
2. 设备验收管理:设备技术部负责设备的验收工作,包括设备设施的检查和试运行,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3. 设备维修管理:设备技术部负责设备的维修工作,包括维修队伍的组建和培训、维修工作的组织和安排等,确保设备维修及时、有效。
4. 设备预防性维护管理:设备技术部负责制定设备的预防性维护方案,并监督执行情况,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运行稳定性。
5. 设备改进管理:设备技术部负责设备改进工作的组织和监督,包括改进项目的评估、技术方案的制定、改进工作的实施等。
6. 设备技术培训管理:设备技术部负责设备技术培训的组织和实施,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
设备基础工作管理制度
设备基础工作管理制度背景设备基础工作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设备管理工作,提高设备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保障生产流畅和项目顺利进行而制定的。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的设备的基础管理工作。
包括但不限于工业生产设备、办公用品、计算机等各类设备。
责任主体1.财务部门:对设备的采购进行审核、记录和管理,编制设备管理台帐;2.技术部门:制定设备运行标准和维护计划,并进行设备维护,及时发现及解决设备问题;3.保安部门:负责设备区域的安全防范,避免设备受到损失;4.相应责任人:对设备管理进度负责。
管理方式设备采购设备采购需经过财务部门审批,并在设备管理台帐中记录设备的品牌、型号、规格、数量、购置时间和地点、供货商等信息,台帐由财务部门进行管理。
设备使用和保管1.设备使用时,应按照制定好的标准使用;2.每个设备应贴有使用说明,设置使用规则和注意事项;3.严禁擅自拆卸、改装设备;4.每天使用结束后,应按规定进行清洗、保养设备;5.设备日报、周报、月报等各类报表应有专人进行填报,及时反映设备的运行情况;6.相关人员应每天检查设备有无损坏、故障,并及时报告维修人员进行维修。
设备保养1.设备应定期进行保养,维修人员应严格按照设备的维修计划进行维护;2.维修人员日报应当清晰记录设备问题及解决措施,并附上维修图片,上报责任人和技术部门;3.设备保养应按照设备运行标准和常见故障计划进行。
记录与备份1.设备管理关键信息应备份,以防止因各种原因造成的数据丢失;2.重要的设备运行日志和维修记录应就地备份并进行电子存储;3.所有设备信息应更新,确保设备管理台帐准确无误;4.所遗失的设备应当及时报告失物部门,以确保公司的财产安全。
其它1.本制度如有疑问,请洽技术部门;2.违反此制度的行为将严厉打击,涉及的责任人应承担相应的责任;3.对本制度有重要意见的,可以向技术部门进行反馈,以予以改进。
总结设备基础工作管理制度是企业中十分关键的一部分,它为设备管理提供了规范,明确了责任主体,设定了管理方式,提高了公司设备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进而保障了生产和项目的顺利进行。
化学工业企业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管理制度(三篇)
化学工业企业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管理制度是指针对化学工业企业中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的管理规定和制度。
1. 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管理目标- 确保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 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和设备可靠性;- 减少设备故障和停机时间,保证生产正常进行;- 提高设备维修效率和质量,降低维修成本;- 提升设备技术人员的能力和水平。
2. 工作职责和权限- 制定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确保工作按制度进行;- 组织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的培训和培养;- 确定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的目标和指标,并进行监督和考核;- 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和沟通,解决设备技术基础工作中的问题;- 提出设备改进和技术升级的建议,推动设备管理水平的提高。
3. 设备技术基础工作内容- 设备台账管理:建立设备的基本信息台账,并对设备进行分类、编码和编号,确保设备信息的准确、完整和可查询;- 设备维护计划管理:制定设备的维护计划,包括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寿命;- 设备故障处理管理:建立设备故障处理流程,并进行故障排查和分析,快速解决设备故障,减少停机时间;- 设备备件管理:建立备件库存管理制度,确保设备备件的及时供应和合理管理;- 设备技术资料管理:建立设备技术资料的管理制度,包括设备参数、操作手册、维修记录等,确保技术资料的准确、完整和可查询;- 设备技术培训管理:组织设备技术培训和技能考核,提高设备技术人员的能力和水平。
4. 监督和考核- 建立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的考核制度,对设备技术基础工作进行定期考核和评价;- 建立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的监督机制,对工作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根据考核结果对设备技术基础工作进行奖惩和激励,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以上就是化学工业企业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管理制度的基本要点,具体制度的内容和实施可以根据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化学工业企业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管理制度(二)是针对化学工业企业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的一套管理规定和流程,旨在规范化学工业企业设备技术基础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确保企业设备技术基础的稳定运行。
设备基础工作管理制度
设备基础工作管理制度1.引言设备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恰当的设备管理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并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
为此,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是企业和员工共同的义务。
本文旨在介绍设备基础工作管理制度的内容和实施步骤,以帮助企业建立、完善设备管理制度,确保设备和工作环境的安全。
2.背景设备管理工作对于企业生产非常重要,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类型的设备损坏和故障。
为了更好地维护设备,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规范设备的使用,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同时,规范设备的使用,也保障了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了企业的形象和信誉。
3.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内所有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修理和清洗等管理工作。
4.管理原则1.安全第一:设备管理的首要原则是确保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2.预防为主:强调预防保养,避免仅在设备出现故障后才进行维护和修理。
3.管理要实: 确保设备管理制度的解释、执行和反馈要及时、准确、完整。
4.承担责任:各部门要对设备管理进行责任划分,明确各自责任范围,并保证任务完成。
5.持续改进:设备管理制度要不断的优化和完善,适应生产环境的变化和新要求。
5. 管理内容1.设备台账管理:将企业内设备进行规划化,记录设备信息、投资详情、使用时间与频率、日常维护保养等数据,以便管理部门及时发现问题并作出改善。
2.设备维修及其预防措施的管理:为了避免设备出现问题,对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是必要的。
预防性维护包括设备保养和检验、设备更新、设备更换等,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设备故障管理:对设备故障需要及时了解、报告、排查和解决。
那些已修复的故障应进行记录与分析,在以后的维护中得到改进和提高。
4.设备清洁大修管理:设备前排除安全隐患,对设备进行灰尘清洗、部件更换、润滑润滑保养等,以延长设备寿命的保养工作。
5.费用管理:设备管理费用包括日常维护费用、更新费用、故障修复费用等。
设备技术基础管理制度
设备技术基础管理制度一、前言设备技术基础管理制度是企业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设备的日常运行、维护提供了制度化的规范,为企业的高效运营提供了有力支撑。
设备技术基础管理制度是企业科学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旨在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设备技术基础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以期为企业技术管理人员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二、设备管理制度的总体要求(一)加强设备管理的目的和意义设备管理制度中最主要的部分是明确设备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设备管理的目的是保障设备正常运行,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寿命,并避免由于设备故障导致的经济损失。
设备管理的意义在于提高企业运作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成本,同时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二)设备管理的组织机构设备管理制度要明确设备管理的组织机构和职责,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企业设备管理团队的组织机构应该包括:主管领导、设备管理负责人、设备管理人员和设备维护人员等。
设备管理人员的职责在于日常维护和管理设备,设备维护人员的职责在于对设备进行故障排查和处理,设备管理负责人的职责在于监督设备管理人员和设备维护人员的工作,并制定设备管理计划和预算。
(三)设备资产的管理与维护设备资产的管理与维护是设备管理制度中最主要的内容之一。
企业应该建立设备资产清单,明确设备的位置、规格、品牌、型号、数量、保修期限和经济喜好指数等信息。
同时要制定设备维护计划,并加强设备维护监督和提高服务质量,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四)设备运行维护标准设备运行维护标准要求企业建立设备运行和维护标准手册,明确设备工作流程和设备维护流程。
同时要注重设备维修管理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确保设备的运行状态和维修情况的及时掌握。
(五)设备定期检测、测试与验收设备定期检测、测试与验收是保障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
企业应该建立定期设备巡视、测试和验收制度,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和稳定运行。
化学工业企业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管理制度
化学工业企业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管理制度1. 前言为了确保化学工业企业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的质量和安全,制定本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化学工业企业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的管理。
2. 责任和义务2.1. 领导责任化学工业企业领导应确保本制度的有效执行,并承担制度实施的主要责任。
2.2. 技术人员责任技术人员应确保工作符合企业标准和技术规范,维护设备,确保日常运行一切顺利。
3. 基础工作分类3.1. 设备维护设备维护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工作。
这方面的基础工作包括设备的定期检测、组建、拆卸、安装、维修和更换。
3.2. 资源安全资源安全是指确保资源的安全使用和防止资源的浪费。
资源包括原材料、燃料、能源和水。
3.3.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指保护环境和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环境保护包括严格执行企业排放标准和加强废水、废气、废渣的处理。
4. 基础工作流程4.1. 设备维护流程•检测设备问题•制定维护计划•组建、拆卸、安装、维修和更换设备4.2. 资源安全流程•确定资源的需求•管理和控制资源的使用•监督资源的消耗和减少资源的浪费4.3. 环境保护流程•加强企业的排放标准•严格执行废水、废气、废渣的处理和排放标准•定期进行环境监测5. 工作标准为确保基础工作的质量和安全,应制定相应的工作标准,包括设备维护标准、资源使用标准和环境保护标准。
6. 工作文件管理为了使基础管理工作规范化和文件化,应建立相应的工作文件管理制度,包括设备操作记录、设备维护记录、资源使用记录、环境监测记录等。
7. 培训管理为了提高技术人员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应建立一套完整的培训管理制度,包括培训计划、培训组织、培训内容和培训评估等。
8. 总结与改进为了不断提高基础工作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应当不断总结经验,及时做好工作改进。
定期进行工作评估和调整。
9. 结论通过制定和执行本工作管理制度,可以保证化学工业企业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的质量和安全,并提高工作效率,达到企业持续发展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备基础技术管理制度加强设备技术管理,为设备管理提供管理资料、技术信息和考核依据,特制定本制度。
一、本设备的技术基础管理主要包括设备标准化、设备管理定额、设备技术档案、设备技术台帐图纸资料等工作。
二、设备标准1.设备标准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
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护、检修和报废等环节,我厂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2.设备技术管理标准,应根据设备用、管、修、造的需要,制定出设备操作规程、设备维护保养规程设备检修规程、设备制造工艺规程以及相应的安全技术等规程。
设备管理标准,应根据设备管理工作内容制定工作程序,并根据各级责任制,制定相应的工作标准。
我厂制定标准时,应该认真总结我厂工人,技术人员的实践与吸收国内先进经验相结合,经过充分讨论,最后交厂部批准颁发实施。
三设备管理定额1.设备管理定额主要有设备设备检修周期定额、检修工期定额、检修工时定额、维修费用定额,流动资金定额和备品配件、材料的消耗、贮备定额。
我厂应保持定额的严肃性,定额的制定和修改需严格执行有关审批程序。
2.我厂应建设执行定额和严格考核定额标准制度。
对执行结果应有记载并定期进行综合分析。
四设备技术档案1.设备技术动力科要有全厂主要设备的技术的档案,车间要有本车间全部的设备技术档案。
设备技术档案内容包括:(1)目录(2)安装使用说明书。
设备制造合格证及压力容器质量证明书、设备调试记录等。
(3)设备履历卡片。
设备编号、名称、主要规格、安装地点、投产日期、附属设备的名称与规格、操作运行条件、设备变动记录等。
(4)设备结构及易损件图纸。
(5)设备运行时间累计。
(6)设备检修、试验与鉴定记录。
(7)历年设备缺陷及设备事故记录。
(8)设备评级记录。
(9)设备润滑记录。
2.基础建设、技术措施、安全措施等项目投产后,安装试车记录、说明书、检验证、试验记录等技术文件应归入设备技术档案。
3.技术档案必须齐全、整洁、规格化,及时整理填写。
五设备技术台帐设备维修车间应健全全厂设备技术台帐。
设备技术台帐是全厂设备的综合技术资料,主要包括以下技术内容:(1)设备主要技术状况汇总表(设备完好率,泄漏率和主要设备缺陷)。
(2)主要设备运转状况汇总表(设备运转时间、停机时间<计划检修停机、事故停机、备用停机、停机待料>)。
(3)设备检修状况汇总表(大修项目、实际完成项目、计划外项目、计划检修工时、维修费用支出等)。
(4)设备事故汇总表(事故次数、停机累计时间、停机损失等)。
(5)备品配件、材料消耗汇总表。
(6)主要设备技术革新成果汇总表。
2.设备维修车间应设专人负责设备技术台帐的汇总工作,并负责按国家有关规定填报设备动力工作季报。
(六)图纸资料保管1.厂生产部负责保管和供应全厂设备的图纸。
2.维修车间负责保管复制和供应全厂设备备品配件的图纸。
3.设备迁移,调拨时,其档案均应随设备调出,设备报废后档案致于厂生产部存查。
4.基础建设、技术措施、安全措施项目的设备投产后,其竣工图纸交厂生产部保管。
安装试车记录、说明书检验证、屏蔽工程、试验记录等技术文件由维修车间或设备所在车间保管。
5.维修车间还应复制锅炉、压力容器的有关图纸、建立定期检验记录。
设备检修管理制度一、设备修理的原则生产设备是企业固定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生产能力的基础,设备修理必须坚持先维修、后生产的原则,以预防为主、维护保养和计划检修并重的方针,使设备更好地为生产服务。
二、设备年度技术状况的普查鉴定1. 每年第三季度由设备管理部门提出全公司设备普查工作的计划安排及要求,报设备生产技术部门、总工程师、同意后,在全厂安排进行设备普查工作,具体工作由设备管理部门组织。
2.各车间的普查工作,由各工段主任负责组织有设备技术员、班组长、维修员参加的车间普查小组查清设备存在的问题和使用情况。
由设备技术员填写“设备技术普查表”,提出下年度需要修理的设备申请项目,同普查表一起报生产技术部。
3.设备主管人员负责组织成立设备普查鉴定小组,由设备管理员、技术员、修理工、机工、电工会同各工段设备技术人员和维修人员对设备普查提出大中修的设备逐台进行技术鉴定。
初步确定大、中修项目,并由设备管理部门普查鉴定小组技术人员填写普查表内的有关部分。
三、计划的编制1.为了保证修前生产技术准备工作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年度检修计划最迟应于年前两个月编制完成。
2. 年度检修计划应包括:年度大修计划(包括精、大、生产主要设备的局部大修)中修、保养、预防性试验计划等部分。
四、检修计划的审批及下达1.年度设备大、中修计划编制后,中修报生产技术部、总工审批,大修需转报厂长批准,计划批准后,由设备管理部门发送各有关部门(生产、计划、财务等)和设备维修单位以及各有关工段执行。
2.车间维修,有能力承担中修及二级保养的,则计划下达到车间,如车间维修只能承担二级保养而无能力承担中修的,则中修任务由机修车间承担,由生产车间和机修车间合作完成的中修项目,计划分别下达到生产车间和机修车间。
3.预防性试验计划有设备管理部门下达到动力检修和设备维修单位执行。
五、设备修理的技术准备1.预检:在大修前三月左右进行,也可结合大修前一次的二级保养同时进行,由设备科编入计划。
主修技术员、大修钳工及工段设备技术员预检内容有:⑴.设备主要精度及性能的检查。
⑵.查清设备存在故障的原因,以便确定修理项目。
⑶.电气部分检修。
⑷.根据设备磨损情况和资料分析,拆卸分解必要的部件,了解内部情况,确定更换或修复零件,以便编制缺损明细表。
⑸.测绘必要的图纸,核对已有修理图册和有关资料。
⑹.研究关键零件部件的修理方案和制造工艺。
2.复检:在大修拆机时进行,由主修技术员、修理单位工艺员、维修钳工及使用工段设备技术员参加,对预检做核对和补充。
3.编制修理技术准备书在预检测绘后,由主修技术人员编制“修理技术准备书”,其主要依据是设备的历史情况(指历次大、中修、事故损坏和改装情况等),修前的设备技术状况的各种预检记录以及修理组织措施方案。
修理技术准备书一式三份,经汇签后分别交使用车间,承修车间和设备管理员存档。
六、验收及移交1.设备大、中修、保养后由设备管理部门组织设备主修技术员、工段设备负责人、检验员、主修钳工、操作工参加验收,验收后,由主修技术员填写设备修理完工验收单,一式四份,送生产设备管理部门、设备使用工段、财务部、企业管理规划与基建部各一份。
2.验收后由计划员将有关的修理资料(包括设备送修移交单、大修技术准备书、缺损件明细表、精度检修记录、技术性能试验记录、设备修理完工验收通知单等),收集整理交设备管理员和公司档案室存档。
3.验收运转三个月内,由于修理质量造成故障,由原承修人负责返修,并承担相应责任。
4.设备修理的移交:安排机修车间大修的设备验收结束后,由送修车间设备员填写“设备移交单”(一式三份),设备主管部门、机修车间、送修车间各一份。
七、检查与考核本制度由设备主管部门负责管理执行检查,生产技术部考核,企业管理规划与基建部、财务部监督。
设备巡回点检管理制度一、总则本制度规定了设备巡回点检的管理组织及工作内容等;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工艺线上的生产设备管理;二、管理组织1.根据本公司设备巡回点检的实际需要,建立以岗位人员为基础,工段技术人员为关键,设备管理部门巡回点检为督促检查的三级管理网络。
2.生产设备由岗位操作人员负责,工段应建立健全定人定机制度。
岗位操作人员坚持不离设备,设备有人管理,做到手勤、眼勤、耳灵,把本岗位的设备维护好,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或报告相关人员及时排除。
3.工段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要掌握好本工段设备的运行情况,检查各岗位工人对设备的点检及维护情况,随时掌握设备的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处理。
4.设备管理部门有关人员对全生产工艺线上的在线设备进行巡回点检,不定期对主机设备进行巡回点检,以便掌握全线设备的运行情况,指导和监督工段,班组的设备巡回点检工作,以达到生产设备安全、高效运转。
并做好巡回点检记录及问题处理记载,巡回记录要保存齐全。
三、点检的工作内容1.设备管理部门⑴由设备主管组织,各工段设备段长或技术人员参加。
⑵点检周期:每月一次,对生产主机设备定期点检。
⑶点检内容:a.检查各单位贯彻执行有关设备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b.检查日常点检和巡回点检记录。
c.检查主要设备的运行情况和技术状态。
d.对异常情况的设备组织监测和提出解决措施。
2.工段级点检:⑴由工段设备段长主持,技术人员班组长参加。
⑵点检周期:每周一次。
⑶点检内容:a.按点检标准书规定的项目进行,监督并复核岗位与维修班组的日常点检记录。
b.检查主要设备和重要设备的运行情况和技术状态,发现设备异常,损坏和磨损情况应做好记录以便确定修理部位,更换零件,修理的种类和时间,以此安排维修计划。
c.检修设备测试、维护情况和设备环境卫生。
⑷检查方法:除人的感官外,对重要的设备定期用检查工具和仪器进行检查、测定,做好记录,便于准确掌握设备的技术状态。
3.班组岗位点检:⑴岗位点检由岗位操作人员进行。
⑵点检周期:岗位工按照各工段制定的“岗位点检标准”规定的周期进行,负责点检分管范围的全部设备。
⑶点检内容:a.设备运行中的异音、震动。
b.润滑系统工作情况(油温、油压、油位、冷却水等)。
c.运转件是否移位、窜位等。
d.目测部件是否开裂、变形、开焊。
e.设备地脚螺栓、紧固螺栓是否松动。
f.检查设备零部件是否齐全、可靠。
g.检查安全保护装置。
h.检查设备跑、冒、滴、漏等现象。
i.变电站及各电气控制等专业电气设备按设备规定内容进行。
⑷点检方法:运用眼看、手摸、耳听、鼻嗅等方法,结合设备的仪表和信号标志。
四、考核1.结合工段经济考核责任制,纳入工段考核。
2.对点检工作不负责而造成不该发生的设备事故,要追究其责任人的责任,并按事故大小酌情处理。
附则:1.各级点检工作记录,应记载在点检标准书上,并存档备查(填写时一式两份,工段留一份,上交设备管理部门一份)。
2.运行中岗位点检也应使用点检标准书,并签名,对于运行中不能处理的问题应做详细记录。
3.对于点检中不能查看的零部件可安排在停机后进行定查。
4.制定点检考核细则。
设备维护管理制度一、设备维护基本原则1. 设备维护工作应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把设备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为生产提供最佳状态的生产设备。
2. 操作人员在设备日常维护工作中要做到“三好”(管好、用好、维护好),“四会”(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
二、设备维护的要点1.操作工作实行设备维护保养负责制:⑴.每台设备都要制订和悬挂维护保养责任牌,正面是责任者姓名,反面是维护保养者姓名。
⑵.严格按设备使用规程的规定,正确使用操作设备。
⑶.开车前要仔细检查设备的必检部位,如螺栓、油位、各种仪表等,然后空负荷试车,发现问题和异常现象,要停车检查,并及时报告检修责任者,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