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1.3 物质性质的探究》教学设计粤教版
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1.4《物质性质的探究》电子教案
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1.4 物质性质的探究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含义,能通过物质的变化判断是化学性质还是物理性质。
2.识别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会用化学语言描述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3.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能说出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归纳学习物质的性质,通过实验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1.如何探究物质的性质。
2.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
1.识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判断性质与变化的区别。
什么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它们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同学们,刚才我们研究了物质的不同变化,当我们知道了物质在某种条件下能够发生某种变化时,我们就可以很好地利用物质了。
【提问】为什么我们用钨丝作为灯丝而不用其他金属呢?为什么蜡烛可用来照明?为什么用澄清的石灰水来鉴别二氧化碳?为什么二氧化碳气体可以用来灭火?【讲解】金属钨:钢灰色或银白色,硬度高,熔点高,常温下不受空气侵蚀。
蜡烛:熔点低,易燃烧。
二氧化碳气体:可以与澄清的石灰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上述对物质的性质描述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需要通过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蜡烛燃烧、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能灭火,还有一类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金属钨做灯丝。
我们就把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易,能;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沸点、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提问】刚刚我们学了4个概念,分别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科学,那么我们为什么要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呢?【提问】同学们都知道乙醇能作为汽油,铅笔的笔芯是石墨,二氧化碳可以作灭火器的填充剂等,这体现了物质的什么性质呢?1.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体现。
九年级化学上册《1.3物质性质的探究》教学设计粤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1.3物质性质的探究》教学设计粤教版第一篇:九年级化学上册《1.3 物质性质的探究》教学设计粤教版粤教九上《1.3 物质性质的探究》教学设计教学目的通过铜片加热变黑的主题探究,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科学探究既是我们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是我们的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金属铜化学性质的探究教学难点金属铜化学性质的探究教学用具铜片试管、橡皮塞、酒精灯、坩埚钳、火柴教学过程[复习提问]什么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它们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引入新課]镁、汽油等在氧气中都能燃烧,这种性质必须在化学变化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
[板书]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要通过化学实验去观察和确定)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物质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可直接观察或用物理方法去测定)如:颜色、状态、气味或味道、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讨论交流]课本14页[板书]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区别: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探究活动]金属铜化学性质的探究观察与问题【实验1-10】将一小块光亮的铜片,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铜片的颜色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假设与预测1.预测:1-a 如果铜片上附着的黑色物质是烟灰,则很容易抹去;1-b 如果把铜片加热,而火焰没有与铜片接触,则金属将不会变黑。
2.假设:铜片变黑是因为它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预测2 若把铜片放在没有空气或没有氧气的试管里加热,铜片的颜色将不变。
实验与事实【实验1-11】验证假设与预测1-a的实验:用洁净干布擦一擦已冷却的铜片黑色部分。
现象:黑色不能被擦掉结论:预测1-a错误【实验1-12】验证假设与预测1-b的实验:铜片在敞口试管中加热(火焰不与铜片接触)现象:铜片变黑结论:预测1-b错误【实验1-13】验证假设与预测2的实验:用酒精灯对着放在有塞试管内的铜片左端加热,变黑后逐渐向右移动,直至铜片不再变黑。
第一课时九年级化学科粤版上册1.4.物质性质的探究说课稿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1.让学生自我总结:要求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2.相互评价:组织学生相互评价,发现他人的优点和自己的不足,促进相互学习。
第一课时九年级化学科粤版上册1.4.物质性质的探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为九年级化学科粤版上册1.4节“物质性质的探究”。这一章节在初中化学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既是前面章节关于物质组成、分类的延续,又是后续学习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等内容的基石。本节课主要围绕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展开,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理解物质的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问题驱动法:通过设置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这种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4.课后任务:布置小组合作任务,要求学生课后查阅资料、开展调查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展示一个与物质性质相关的日常生活场景,如燃烧的蜡烛、生锈的铁器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2.提出问题: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为什么蜡烛可以燃烧?”“为什么铁器会生锈?”
2.课后访谈,了解学生的感受和建议。
初中化学教学课例《物质性质的探究》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验来证明。
提出环节三:“实验与事实”师生完成实验,记录
现象。思考。
提出环节四:“解释与结论”,要求学生合作讨论
解释,提出自己不懂之处,得出正确结论。
提出环节五:“反思与评价”,如何证明铜在空气
加热得到是氧化铜?
提出环节六:“表达与交流”学生书写铜在空气中
加热的文字表达式。
【学生分组实验】4 名学生一组,设立一名组长,
学生亲身体验整个探究过程。
教学重点:如何探究物质的性质,科学探究的基本 教材分析
环节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假设,进而设计实验予以判
断。
2、保证课本实验的成功。
3、学习如何根据实验现象进行逻辑推断,得到结
论。
1、初步体验科学探究是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
教学目标
2、认识如何探究物质的性质。 3、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述
有困难,而自己在动手做实验的过程中,也没有一定的
思路,常常是不知道做什么,此外小组合作进行的也不
好,这些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对于第一次进行这样的
实验,学生有什么样的问题都是正常的,需要经过一定 的锻炼来强化。
当然,从课堂气氛来看很活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 积极性。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演示实验都很成功,突破 了本节教学的重难点。本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 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实验探 究,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等得到了培养提高。
4、感受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应用。
在第一章前几节已经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实验基
本操作,学习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
性质,了解了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本节课是学生第一 学生学习能
次接触“科学探究”,本节以探究金属铜化学性质为载 力分析
1.4物质性质的探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科粤版上册
《物质性质的探究》教学设计一、三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物质的基本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等物理性质。
了解物质变化的分类,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物质性质的变化。
2. 过程与方法:学会使用观察、实验、比较等方法探究物质性质。
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发展分析、归纳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强化学生科学探究中的责任心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物质性质的分类及特征。
通过实验观察和描述物质性质的变化。
难点: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理解物质性质变化的原因和本质。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但对化学这一新学科的认知尚浅。
他们对实验充满好奇,但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实验,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对物质性质变化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实验器材:试管、烧杯、酒精灯、镊子、药匙、各种化学物质(如水、氢氧化钠、硫酸铜等)。
实验材料:实验记录本、笔、实验安全须知。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实验步骤和物质性质变化的图片或视频。
五、新课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物质变化现象,如铁生锈、食物腐烂等,引发学生对物质性质变化的兴趣,并提出问题:“这些现象背后发生了什么变化?物质性质又是如何改变的?”从而导入新课。
六、新课讲授1.物质的基本性质:物质的基本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等,这些性质是物质固有的特征,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描述。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物质的颜色来区分不同的物质,如红色和蓝色的墨水;通过观察物质的状态,如固态、液态和气态,来判断物质的性质,如冰和水;通过闻取物质的气味,如香水和醋,来辨别物质的气味。
这些基本性质为我们理解和识别物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2.物质变化的分类:物质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形态、位置、状态等方面的变化,如冰融化成水、水蒸发等。
九年级化学上册1.3物质的变化教案(新版)粤教版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实际案例引入物质变化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标准,结合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 组织课堂活动:安排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实例中的变化类型。
-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和指导,确保学生理解正确。
3. 增强实践能力: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变化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
4.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使其能够在探究过程中积极发言,主动参与。
5. 提升环保意识:通过学习物质变化,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环保责任感和使命感。
2. 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3. 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
4. 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5. 铜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和氧气。
答案:
1. 点燃:2H2 + O2 = 2H2O
2. 点燃:C + O2 = CO2
3. 加热:Fe + H2SO4 = FeSO4 + H2↑
4. 反应:Zn + H2SO4 = ZnSO4 + H2↑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学生专注听讲,对物质变化的概念和判别标准进行思考。
-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在小组中积极参与讨论,分析实例中的变化。
- 提问与讨论:学生针对不懂的问题提出疑问,与小组成员共同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掌握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
- 实践活动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
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1.4《物质性质的探究》
《物质性质的研究》本节课是在新课程标准中谓语一级主题科学研究的子主题增进对科学研究的理解。
本节课教材剖析分为两部分内容:物质的性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
物质的性质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认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为后续深入学习某一详细物质的性质以及从分子、原子层面认识物质性质确立基础。
【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含义,能经过物质的变化判断是化学性质仍是物理性质。
2.辨别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会用化学语言描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过对照概括学习物质的性质,经过实验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
【感情态度价值观目标】经过实验察看初步体验化学是一门奇特、风趣的学科。
【教课要点】金属铜化学性质的研究。
【教课难点】金属铜化学性质的研究。
◆ 课前准备铜片、试管、橡皮塞、酒精灯、坩埚钳、火【复习】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什么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它们的实质差别是什么?【导入】上节课我们做了一个镁条在空气中焚烧的小实验,镁条在空气中焚烧发生了化学变化,那镁条在空气中能焚烧这能否是镁条的一个性质呢?我们这节课就一同来学习一下物质性质的研究。
【教师解说】一、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定义:不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或滋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挥发性、延展性等。
物理性质可直接察看或用物理方法去测定。
2.化学性质定义: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如:腐化性、可燃性、易生锈等。
化学性质则要经过化学实验去察看和确立。
【议论与沟通】判断以下哪些属于物理变化?哪些属于化学变化?察看其发生的现象,你能推知有关物质有哪些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教师解说】物理变化:酒精挥发、糖溶于水、海水晒盐、沥青凝结、樟脑球变小。
化学变化:焰火、炸药爆炸、纸片焚烧。
糖拥有溶解性(物理性质),海水拥有挥发性(物理性质),酒精拥有挥发性(物理性质)。
粤教九年级上册化学《物质性质的探究》精品教案
课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的含义2、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过程与方法1、体验到科学探究是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2、认识如何探究物质的性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教学难点金属铜化学性质的探究教学方法讲解、讨论、演示、练习教具铜片试管、橡皮塞、酒精灯、坩埚钳、火柴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复案与调整复习提问什么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它们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学生答复, 教师评价新课导入镁、汽油等在氧气中都能燃烧, 这种性质必须在化学变化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直接讲述导入新课教学1.4 物质性质的探究一、物质的性质1、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复原性、酸性、碱性……2、物理性质: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物质性质叫做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或味道、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讨论交流]课本14页教师讲解, 学生倾听强调:化学性质要通过化学实验去观察和确定物理性质可直接观察或用物理方法去测定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点拨二、探究铜的化学性质 [探究活动]教材21页 1、 观察与问题 2、 假设与预测 3、 实验与事实 4、 解释与结论 5、 表达与交流 6、 拓展与迁移铜片加热反响的文字表达式铜+ 氧气 −−→−加热氧化铜 Cu O 2 CuO教师演示, 引领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引导分析完成探究过程 学生倾听, 答复, 参与讨论, 思考引导学生对探究物质的性质, 形成一种思维模式. 教师总结:科学探究的根本环节稳固练 习 《打好根底》本节随堂作业 学生练习, 教师个别指导课堂小 结1、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物质的属性, 往往在描述中带有能、会、可以等词语, 也可直接描述为…性.2、 科学探究的中心环节是:实验与事实 教师讲述, 学生倾听布置作 业教材25页习题1.4《打好根底》本节课后作业板 书 设 计1.4 物质性质的探究一、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三、科学探究的过程二、探究铜的化学性质铜 +氧气 −−→−加热氧化铜 Cu O 2 CuO附件1:律师事务所反盗版维权声明附件2:独家资源交换签约学校名录〔放大查看〕学校名录参见::// zx xk /wxt/list.as px? ClassID=3060第五单元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思路】1、让学生参与策划教学进程。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物质性质的探究》教案及教学反思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物质性质的探究》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2.能力目标:能够熟练使用化学实验仪器进行实验,并能够对实验结果作出正确的结论。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和判断能力。
2.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教学难点:理解化学反应的概念,能够通过实验观察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视频展示和问题引导,探究学生对于物质性质的了解和认知。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同样的物质在不同条件下会产生不同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理论讲解1.介绍物质的物理性质,包括密度、熔点、沸点等。
2.介绍物质的化学性质,包括化学变化、化学反应等。
3.介绍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化学方程式等。
3)实验操作1.对物质的物理性质进行实验操作,如密度实验、熔点和沸点的测定等。
2.对物质的化学性质进行实验观察,如还原反应、酸碱反应等。
4)学生复习引导学生回顾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总结,从而掌握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4.教学评价1.考查学生对于物质性质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2.考查学生对于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的掌握程度。
3.考查学生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反思本次化学课的教学反思如下:1.教师角色作为化学老师,我尽量在教学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课程中,我注重学生的探究精神,注重实验操作技巧的训练。
同时,我还推崇问题式授课,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掌握知识,达到自我发现和自我学习的效果。
2.教学方法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召集到实验室里,让学生亲手操作实验,观察实验结果。
通过看、听、说、做的多种方式,让学生深入学习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同时,我注重了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实践性操作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
科粤版化学九(上)1.4《物质性质的探究》教案
物质性质的探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的含义。
(2)体验到科学探究是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
(3)认识如何探究物质的性质。
(4)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
(5)感受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和方法: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1.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
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方法。
3.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教学准备】化学实验仪器【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酒精灯的使用;固体加热的方法;加入物质的方法等二、教学情景导入将一小块光亮的铜片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铜片颜色有什么变化?你想知道原因吗?你想自己来验证吗?三、知识回顾:什么是物理性质?什么是化学性质?各自表现为哪些方面?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实例: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性、碱性等。
区别:这种性质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思考:你知道如何探究一种物质的性质吗?探究物质的性质,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探究物质的性质的主要步骤是:观察与问题→假设与预测→实验与事实→解释与结论→表达与交流→拓展与迁移,其中化学实验是中心环节,假设与预测需要实验去证实,结论来自实验事实。
四、金属铜的化学性质的探究过程如下:1.将一小块光亮的铜片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铜片颜色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实验名称:铜片加热仪器试剂:酒精灯、坩埚钳、铜片、火柴实验操作:用坩埚钳夹住铜片,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实验现象:铜片由紫红色变成黑色注意事项:加热铜片或用试管加热物质时要使用坩埚钳或试管夹,以免烫伤手实验结论:铜片上的黑色物质可能是烟灰也可能是新物质假设与预测:(1)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假设:铜片变黑是火焰中的烟灰附着在铜片上预测1:如果铜片上附着的黑色物质是烟灰,则很容易抹去预测2:如果把铜片加热,而火焰没有与铜片接触,则铜片不会变黑(2)联想到镁条燃烧实验并进行假设:铜片变黑是它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预测3:若把铜片放在没有空气或氧气的试管里加热,铜片颜色不变实验与事实2.探究实验1实验名称:验证预测1实验操作:用洁净干布或洁净湿布擦一擦已冷却的铜片的黑色部分实验现象:黑色物质抹不去实验结论:预测1是错误的,即铜片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后变黑,黑色物质不是烟灰3.探究实验2实验名称:验证预测2实验操作:把铜片放在敞口试管中加热(火焰不与铜片接触)实验现象:铜片表面变黑实验结论:预测2是错误的。
物质性质的探究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第四节《物质性质的探究》,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第一个方面)一、教材分析(它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是初中化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单元所学知识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其中“物质性质的探究”就是我们要仔细学习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是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科学探究步骤,在此之前,我们学习了身边的化学、化学实验室之旅、物质的变化,为本节课的学习垫定了一定的基础,后面我们还要学习空气、物质的构成,可见本节课在教材中起着衔接、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第二)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分析,我制定的三维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要求)1)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能够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以及)2)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
(2)过程与方法(要求)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以及)2)通过对书本知识的学习,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1)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以及)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动手做实验的能力和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3,(第三)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具的准备(针对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重难点制定如下)(1)教学重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及区别。
(2)教学难点:认识如何探究物质的性质。
4,(第四)学生情况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课,学习热情很高,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简单的化学思维,虽然本节课的内容针对整本教材来说不是最困难的,但是他们对于课程内容整体把握以及对于实验的观察描述,判断总结还存在一定的欠缺,所以本节课的学习,要注重加强学生在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第二课时九年级化学科粤版上册1.4.物质性质的探究教学设计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在小组讨论和课堂练习中的收获和感悟。
3.教师强调物质性质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责任感。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新课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1.基础知识巩固:结合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布置以下作业:
b.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以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为主线,如火烧纸张、铁生锈等,引发学生对物质性质变化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提问方式: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纸烧完后会变成灰烬?铁为什么会生锈?”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精神。
2.通过对物质性质的探究,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激发他们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而努力学习化学的信念。
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引发学生对物质性质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a.完成课后练习题1-5题,巩固物质性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b.列举生活中的三个实例,分别说明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简要分析。
c.总结实验中观察到的物质性质变化,用文字描述并解释其原因。
2.实践操作能力提升:设计以下实验探究作业:
a.选择一种常见物质,如醋、碱面等,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其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质变化。
2.新课内容:
(1)物理性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物质的颜色、状态、密度、熔点、沸点等物理性质。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科粤版《物质性质的探究》学案
1.4 物质性质的探究【学习目标】1.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含义,认识如何探究物质的性质;2.通过铜片加热变黑的探究活动,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体验科学探究是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3.感受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旧知回顾】1.物理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知学习】1.通过阅读、讨论、交流填写下表:2.讨论:物质性质与物质变化有什么关系?(1)区别:性质是物质固有的一种属性,它决定了在一定条件下,物质能否发生某种变化;而物质的变化是物质的运动形式,是一个过程,是物质性质的具体表现。
(2)联系:性质决定了变化,变化反映性质。
3总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自我检测】1.镁条能在空气中燃烧,属于镁条的()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物理性质D化学性质2.下列四种做法,利用了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用海水晒盐B用干冰冷藏食品C用燃烧的蜡烛照明D分离空气制氧气3.下列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____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____。
A、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B、物质的熔点、沸点C、物质的硬度、密度D、物质易溶解于水E、导电导热性F、延展性G、可燃性H、氧化性I、还原性J、稳定性k、酸碱性L、金属活动性。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1.4《物质性质的探究》教案(3)(粤教版九年级下)
初三化学1.4 物质性质的探究粤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1.4 物质性质的探究1. 知道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及它们的区别2. 会简单描述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二. 重点、难点:重点:是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概念的建立难点:是物质的性质和物质的变化的区别三. 教学程序:复习: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你观察到哪些现象?这种变化是何种类型的变化?为什么?(观察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观察提示:观察要有目的观察要有步骤观察要有顺序实验现象的记录:实验结果的分析或结论:目的:观察镁条燃烧的现象步骤:变化前、中、后顺序:下到上、左到右现象记录: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热,有白烟生成,同时生成白色固体。
结论:白色物质是不同于原物质的新物质,所以该变化为化学变化。
(一)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像颜色、状态、密度、硬度等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理性质可直接观察或用物理方法去测定。
化学性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腐蚀性、可燃性、易生锈等。
化学性质则要通过化学实验去观察和确定。
描述物质的性质,通常用“易”“能”“会”“可以”等关键词。
(二)科学探究<一>观察并提出问题:铜片上的黑色物质是什么?<二>假设与预测:铜片上的物质是①烟灰;②铜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的生成物。
<三>实验与事实:<四>解释与结论:<五>表达与交流铜 + 氧气 −−→−加热氧化铜 Cu O 2 CuO<六>拓展与迁移用其它方法验证本实验的结论(三) 液态氧的性质【典型例题】在下列短文中的括号里用序号填上:A. 物理变化B. 化学变化C. 物理性质D. 化学性质硫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把块状的硫粉碎(),将燃烧匙内的硫粉加热,硫粉熔化(),继续加热,硫的蒸气被点燃,发出淡蓝色的火焰,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这说明硫具有可燃性()。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物质性质的探究》学案1【推荐】.doc
1.4 物质性质的探究【学习目标】1.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含义,认识如何探究物质的性质;2.通过铜片加热变黑的探究活动,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体验科学探究是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3.感受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新知预习】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可燃性、氧化性、酸性、碱性等。
(2)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和溶解性等。
2.如何探究物质的性质(1)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物质性质的探究要用科学探究的方法。
一般科学探究分六步进行。
观察与问题→假设与预测→实验与事实→解释与结论→表达与交流→拓展与迁移(2)探究活动:对金属铜化学性质的探究【实验1】将一小块光亮的铜片,直接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
观察现象。
观察与问题观察到铜片变成黑色。
铜片上的颜色为什么会变成黑色?假设与预测铜片变黑,我的预测是:①燃烧产生的少量烟灰附着在铜片上②铜与其他物质发生了反应由此可进一步预测: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可以假设:铜片会变黑,是因为火焰中有烟灰附在铜片上。
由此可以做出两种猜测:a.如果铜片上附着的黑色物质是烟灰,则很容易抹去;b.如果把铜片加热,而火焰没有与铜片接触,则金属将不会变黑。
联想镁燃烧实验,并结合生活中的经验——许多物质都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还可以做出假设:c.铜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若此假设正确,可以预测:d.如果把铜片放在没有空气或没有氧气的试管中加热,铜片的颜色将不变。
【实验2】验证假设与预测a的实验:用洁净干布或湿布擦一擦铜片黑色部分,观察现象。
现象黑色不能被擦掉结论假设与预测a错误【实验3】验证假设与预测b的实验: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观察现象。
现象铜片变黑结论假设与预测b错误【实验4】验证假设与预测c的实验:在下述实验中选取一项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粤教九上《1.3 物质性质的探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通过铜片加热变黑的主题探究,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科学探究
既是我们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是我们的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
金属铜化学性质的探究
教学难点
金属铜化学性质的探究
教学用具
铜片试管、橡皮塞、酒精灯、坩埚钳、火柴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什么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它们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引入新課]镁、汽油等在氧气中都能燃烧,这种性质必须在化学变化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
[板书]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要通过化学实验去观察和确定)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
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物质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可直接观察或用物理方法去测定)
如:颜色、状态、气味或味道、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挥发性、
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
[讨论交流]课本14页
[板书]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区别: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探究活动]金属铜化学性质的探究
观察与问题
【实验1-10】将一小块光亮的铜片,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铜片的颜色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假设与预测
1.预测:1-a 如果铜片上附着的黑色物质是烟灰,则很容易抹去;
1-b 如果把铜片加热,而火焰没有与铜片接触,则金属将不会变黑。
2.假设:铜片变黑是因为它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预测2 若把铜片放在没有空气或没有氧气的试管里加热,铜片的颜色将不变。
实验与事实
【实验1-11】验证假设与预测1-a的实验:用洁净干布擦一擦已冷却的铜片黑色部分。
现象:黑色不能被擦掉
结论:预测1-a错误
【实验1-12】验证假设与预测1-b的实验:铜片在敞口试管中加热(火焰不与铜片接触)
现象:铜片变黑
结论:预测1-b错误
【实验1-13】验证假设与预测2的实验:用酒精灯对着放在有塞试管内的铜片左端加热,变黑后
逐渐向右移动,直至铜片不再变黑。
此时,将火焰移至铜片最右端继续加热一段时间。
现象:铜片左端变黑,右端不变黑。
结论:预测2正确。
解释与结论
阅读课本23页“解释与结论”
表达与交流
铜 + 氧气氧化铜
加热
Cu O2 CuO
拓展与迁移
进行另一个验证预测2的实验:用真空泵(也可用其他抽气装置,如吸尘器或大号注射器)抽去
装有铜片的试管内的空气,然后加热,观察铜片有什么变化。
随后,趁热打开试管的胶塞,你估
计试管内铜片的红色部分会有什么变化?说明理由。
[阅读]课本24页“长话短说”。
[布置作业] 抄写概念各两遍。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