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化学复习题

表面活性剂化学复习题
表面活性剂化学复习题

表面活性剂化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表面活性:因溶质在表面发生吸附(正吸附)而使溶液表面张力降低的性质。

2.界面:当任意两相接触时, 两相之间决非是一个没有厚度的纯几何面,而是一个具有相

3.

4.

子所处的能量状态和受力情况等方面均有差别,由此而产生的各种物理和化学现象称之为表面(界面)现象。

5.表面张力:垂直通过液面上任一单位长度、与液面相切的收缩表面的力,简称为表面

张力,其单位为mN/m。

6.表面活性剂:在浓度极低时就能明显地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

7.胶束:表面活性剂溶于水中,当其浓度较低时呈单分子分散或被吸附在溶液的表面上

而降低表面张力。当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增加至溶液表面已经饱和而不能再吸附时,表面活性剂的分子即开始转入溶液内部,由于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疏水部分与水的亲和力较小,而疏水部分之间的吸引力较大,当达到一定浓度时,许多表面活性剂分子(一般50~150个)的疏水部分便相互吸引,缔合在一起,形成缔合体,这种缔合体称为胶团或胶束。

8.吸附:水溶液中的表面活性剂分子由于其疏水作用,能自发地从溶液内部迁移至表面,

采取亲水基伸向水中、疏水基伸向空气的排列状态。这种从水内部迁至表面,在表面富集的过程叫吸附。

9.表面过剩:其意义是若自1cm2的溶液表面和内部各取一部分,其中溶剂的数目一样多,

则表面部分的组分i比内部所多的摩尔数,记为Γi 。

10.双水相体系:是指某些物质的水溶液在一定条件下自发分离形成的两个互不相溶的水

相。

11.低表面能固体:表面能小于100mJ/m2的固体称为低表面能固体,聚合物和固态有机物。

12.高表面能固体:无机固体和金属的表面能多大于100mJ/m2,称为高表面能固体。

13.临界胶束浓度: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开始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

14.亲水—亲油平衡值HBL:亲水基和疏水基之间在大小和力量上的平衡程度的量度。

15.克拉夫特点(krafft):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存在明显的转折点,即在较低的一段温

度范围内溶解度随温度上升非常缓慢,当温度上升到某一定值时溶解度随温度上升而迅速增大,把该温度称为克拉夫特点(又称临界溶解温度)。

16.增溶作用:指水溶液中表面活性剂的存在能使不溶或微溶于水的有机化合物的溶解度

显著增加的现象,这种作用只有在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超过临界胶束浓度后才显现出来。

17.乳化作用:指将一种液体的细小颗粒分散于另一种不相溶的液体中,所得到的分散体

系被成为乳液。

18.润湿过程:滴在固体表面上的少许液体,取代了部分固-气界面,产生了新的液-固

界面。这一过程称之为润湿过程。

19.洗涤作用:洗涤是从被洗涤对象中除去不需要的成分并达到某种目的的过程.通常意

义是指从载体表面去污除垢的过程。

20.相转变温度(PIT):转型温度为表面活性剂亲水亲油性质达适当平衡的温度,称为相

转变温度。

21.浊点: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表面活性剂就会从溶液中析出,使原来透明的溶液变

浑浊,这是的温度成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浊点。

22.分散相:乳状液中以液珠形式存在的相称为分散相(或称内相、不连续相)。

23.分散介质:分散介质是由物质分散成微小的粒子(液滴或气泡)而分布在另一种物质

中所组成的物系。分散相不是分散介质。

24.絮凝作用:在体系中加入有机高分子絮凝剂(通常也是表面活性剂),有机高分子絮

凝剂通过自身的极性基或离子基团与质点形成氢键或粒子对,加上范德华力而吸附在

质点表面,在质点间进行桥联,形成体积庞大的絮状沉淀而与水溶液分离。

25.增溶量:向100mL已标定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由滴定管滴加被增溶物,当达到饱

和时被增溶物析出,溶液变浑浊,此时已滴入溶液中的被增溶物的物质的量即为增溶

量。

26.正的加和增效作用:当复配体系水溶液形成混合胶束时,临界胶束浓度c径低于其中

任何一种单一组分的临界胶束浓度(c l M和c2M)时,即称为产生正加和增效作用。

27.负的加和增效作用:当复配体系水溶液形成混合胶束时,如果混合物的临界胶束浓度

比任何一种单一组分的高,则称产生负加和增效作用。

一.问答题

表面活性剂是指在较低浓度时,即能显著降低液体表面张力,改变体系界面状态,从而产生润湿、乳化、起泡、增溶等作用的物质。分类方法:1)2)按亲水基的结构分类:羧酸盐型、磺酸盐型、硫酸酯盐型、磷酸酯盐型、胺盐型、季铵盐、鎓盐型(鏻、鉮、硫、碘鎓化合物)、多羟基型、聚氧乙烯型。3)按疏水基种类分类:直链、支链烷基(碳原子数为8~20)、烷基苯基、萘基(烷基碳原子数为8~16)、松香衍生物、高分子量聚环氧丙烯基、长链全氟(或高氟代)烷基、聚硅氧烷基、全氟聚环氧丙烷基(低分子量)。4)按表面活性剂的特殊性分类:碳氟表面活性剂、含硅表面活性剂、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生物表面活性剂、冠醚型表面活性剂。

1.表面活性剂按离子类型分类可分为几类,并举例说明。

按照离子类型分类:分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其中离子型表面

活性剂又可以分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型: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阳离子型:苄基三甲基氯化铵

两性型: 十二烷基甜菜碱

2.表面活性剂按亲水基的结构分类可分为哪几类,并举例说明。

按亲水基的结构分类:羧酸盐型、磺酸盐型、硫酸酯盐型、磷酸酯盐型、胺盐型、季铵盐、鎓盐型(鏻、鉮、硫、碘鎓化合物)、多羟基型、聚氧乙烯型。

3.叙述我国表面活性剂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我国表面活性剂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1958年中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开发

成功我国第一个表面活性剂蓖麻油聚氧乙烯醚,标志着我国表面活性剂工业的形成。

2)“七五”和“八五”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三氧化硫连续磺化装置、乙氧基化装置、油脂水解装置、以及脂肪醇、脂肪胺和烷基酚的生产装置,使我国多种表面活性剂基本原料的生产能力达到世界水平,解决了原料问题。

3)九十年代后品种的数量增长较快,从1990年的290种增加至现在的2000多种。

4.叙述我国表面活性剂工业与发达国家的主要差别。

(1)表面活性剂的品种少,产量低,不能满足国内需求

(2)人均消费水平低,美国13.9Kg 日本9.7Kg 中国0.5Kg

(3)产品结构不合理,高档产品少,低档产品多

(4)工业应用比例偏低

(5)基础理论研究比较薄弱,缺乏复配和深加工技术的理论指导,生产工艺落后

5.简述影响表面张力的几种因素。

1)分子间吸引力:液体分子间吸引力愈大,表面张力愈大。

2)相界面性质:表面张力的大小与其共存的另以相的物质的性质有关。

3)温度:温度升高,界面张力下降。当温度接近临界温度时,表面张力趋近于消失

4)压力:压力升高,表面张力减小。可能与气体密度的增加和气体在液体中的吸附有关。

6.简述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

(1)双亲性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具有不对称的极性的特点,分子中同时含有亲水性的极性基团和亲油性的非极性基团——亲水基和亲油基,因此,表面活性剂具有既亲水又亲油的双亲性。

(2)溶解性表面活性剂至少应溶于液相中的某一相。

(3)表面吸附表面活性剂的溶解,使溶液表面自由能降低,产生表面吸附,在达到平衡时,表面活性剂在界面上的浓度大于溶液整体中的浓度。

(4)界面定向吸附在界面上的表面活性剂分子,定向排列成分子膜,覆盖于界面上。

(5)形成胶束当表面活性剂在溶剂中的浓度达到一定值时,其分子会产生聚集生成胶束,这一浓度的极限值称为临界胶束浓度(简称CMC)。

(6)多功能性表面活性剂在其溶液中显示多种复合功能。如清洗、发泡、润湿、乳化、增溶、分散等。

7.叙述表面活性剂的基本功能。

表面活性剂最基本的功能有两个,其一是在表(界)面上吸附,形成吸附膜(通常是单分子膜);其二是在溶液内部自聚,形成多种类型的分子有序组合体。从这两个功能出发,衍生出表面活性剂的其他多种应用功能,概括起来主要功能有起泡、消泡、乳化、破

乳、分散、絮凝、润湿、铺展、渗透、润滑、抗静电、杀菌等。

8.叙述表面活性剂的分子在气—液界面吸附的吸附层结构。

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浓度较低时零散地分布在液体表面,随着浓度的不断增加,分子疏

松的定向排列在表面,当浓度接近cmc时,表面活性剂分子紧密地定向排列在液体表

面形成一层致密的单分子界面膜,并在内部开始形成胶束。

9.叙述影响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气—液界面吸附的物理化学因素。

a.表面活性剂亲水基:亲水基小者,分子横截面积小,饱和吸附量大。

b.疏水基:疏水基小者,分子横截面积小,饱和吸附量大。

c.同系物:一般规律是随碳链增长,饱和吸附量有所增加,但疏水链过长往往得到

相反的效果。

d.温度:饱和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减少。但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低浓度时吸附

剂量往往随温度上升而增加。

e.无机电解质:对离子表面活性剂,加入无机电解质对吸附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10.叙述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界面吸附的吸附层结构。

油水界面上极限吸附的表面活性剂分子疏水链采取伸展的构象,近于直立地存在于界

面上,表面活性剂吸附层的结构如图3.13所示。吸附层由疏水基在油相、亲水基在

水相、直立定向的表面活性剂分子和油分子、水分子组成。吸附的表面活性剂分子疏

水基之间插入油分子,它的亲水基间则存在水分子。根据吸附分子平均占有面积和Ao

数据可知,在吸附层中油分子数多于吸附分子数。

11.简述固体表面的特点。

固体表面分子(原子)移动困难固体表面不像液体那样易于缩小和变形,固体表面难以收缩,所以只能靠降低界面张力的办法来降低表面能,这也是固体表面能产生吸附作用的根

本原因。

固体表面不均匀固体表面看上去是平滑的.但经过放大后即使磨光的表面也会有10-5~

10-3cm左右的不规整性,即表面是粗糙的。这是因为在实际的表面上总是有台阶、裂缝、

沟槽、位错等现象。

固体表面层与体相内部组成不同由于加工方式或固体形成环境的不同,固体表面层由

表向里往往呈现m多层次结构。

12.叙述表面活性剂在固体—液界面吸附的吸附等温线有哪几种类型,并说明各类吸附等

温线的特点。

吸附等温线大部分可以分为五类,即最早由Brunauer,Deming,Deming和Teller提出的(简称BDDT)五种类型。现在人们已经普遍将它们称为第I类吸附等温线、第Ⅱ类吸附等温线……第V类吸附等温线。

I型吸附等温线限于单层或准单层,2.5nm以下微孔吸附剂上的吸附等温线属于这种类型。Ⅱ型吸附等温线常称为S型等温线,吸附剂孔径大小不一,发生多分子层吸附,在后半段,由于发生了毛细孔凝聚,吸附量急剧增加,吸附等温线急剧上翘。在无孔粉末颗粒或在大

孔中的吸附常是这种类型的等温线。Ⅲ型吸附等温线较少见,当吸附剂与吸附质相互作用

很弱时会出现这种等温线,Ⅳ型吸附等温线是Ⅱ型吸附等温线的变种,多孔吸附剂发生多

分子层吸附时会有这种等温线,V型吸附等温线是Ⅲ型吸附等温线的变种,发生多分子层

吸附,有毛细凝聚现象。

13.表面活性剂在固体上吸附的影响因素。

a.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如果是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亲水基带有电荷,易于与其带电符号相

反的固体表面吸附;其它表面活性剂,随着表面活性剂碳原子量的增加,吸附量增加,若为聚氧乙烯基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基数目越大吸附量越小。

b..介质pH值的影响:当介质 pH值大于等电点时固体表面上带负电荷;,易于吸附带正

电的物质;当介质 pH值小于等电点时表面正电;,易于吸附带负电的物质;介质pH值与

等电点差别越大,固体表面电荷密度越大,越易吸附。

c.固体表面的性质:带电固体表面总是易于吸附带反号电荷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d.温度的影响:随温度的升高,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吸附量增大,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吸附

量减小。

e.无机电解质的影响:无机电解质的加入常能增加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吸附量,对非离子

型表面活性剂影响不大。

14.表面活性剂在固体表面发生吸附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a.增加固体物质在分散介质中的分散稳定性固体从溶液中吸附表面活性剂后,表

面性质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b.改变表面的润湿性离子表面活性剂以离子交换或离子对形成的方式吸附于固体表面后,表面活性剂的亲油基会朝向水中,获得憎水表面。

c.表面活性剂在固体表面的吸附与洗涤作用密切相关

d.匀染作用与表面活性剂在固体表面吸附有关

15.叙述表面活性剂在固体表面发生吸附的吸附机制有哪些?

吸附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1)表面活性剂浓度小于cmc,则形成单分子吸附层;表面活性剂浓度大于cmc时形成双分子吸附剂层,这将导致吸附量急剧增加。

(2)吸附的一般机制

a.离子交换吸附在低浓度时,固体表面的反离子被同电荷符号的表面活性剂离子

取代而引起的吸附。

b.离子配对吸附固体表面未被反离子占据的部位与表面活性剂离子因电性作用而

引起的吸附。

c.形成氢键面引起的吸附固体表面和表面活性剂的某些基团间形成氢键而导致的

吸附。

d.电子极化引起的吸附剂表面活性剂分子中富电子芳环与固体表面强正电位间的

作用而引起吸附。

e.色散力引起的吸附固体表面与表面活性剂间因为van der Waals 色散力而引起

的吸附。

f.疏水作用引起的吸附表面活性剂的疏水基间相互作用使它们逃离水的趋势,使

得达到一定浓度后它们相互缔合而吸附。

16.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方法有哪些?

(1)表面上张力法以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γ对浓度的对数lgc作图得到γ-lgc

曲线,曲线转折点所对应的浓度即为临界胶束浓度。

(2)电导法作表面活性剂溶液的电导率或摩尔电导率对浓度或浓度平方根的关系曲线,曲线转折点所对应的浓度即为临界胶束浓度。

(3)增溶法当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浓度超过一定值时,烃类或不溶性染料在该溶液中的溶解度急剧增加,这一浓度即为临界胶束浓度。

(4)染料法配制浓度高于临界胶束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溶液,并向其中加入很少量的染料,呈现出增溶于胶束的颜色。然后用水稀释此溶液直至溶液颜色发生显著的变化,此时表面

活性剂的浓度即为临界胶束浓度。一般要求染料离子与表面活性剂离子的电荷相反。

(5)光散射法表面活性剂缔合成胶束时,溶液的散射光强度增加。作表面活性剂溶液

的散射光强度对浓度的关系图,突变点处所对应的浓度即为临界胶束浓度。

17.叙述影响临界胶束浓度的因素有哪些?

(1)碳氢链接的长度一般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临界脐束浓度随碳原子数增加而降低。

(2)碳氢链的分支通常情况下,疏水基团碳氢链带有分支的表面活性剂,比相同碳原子(CH2)数的直链化合物的临界胶束浓度大得多。

(3)极性基团的位置极性基团赿靠近碳氢链的中间位置,临界胶束浓度赿大。

(4)碳氢链中其他取代基的影响随碳氢链中极性基团数量的增加,亲水性的提高,cmc

增大。

(5)疏水链的性质疏水基团的疏水性越强,cmc越低。

(6)亲水基的种类在水溶液中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远比非离子型的大。

(7)温度对胶束形成的的影响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Krafft点以上,胶束易于形成;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要在浊点以下使用。

(8)外加无机电解质使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cmc降低,对非离子型影响不大。

18.叙述胶束的主要作用。

(1)乳化作用所谓乳化是指将一种液体的细小颗粒分散于另一种不相溶的液体中,所得到的分散体系称为乳液。

(2)泡沫作用泡沫实际是气体分散于液体中的分散体系,泡沫的形成涉及起泡和稳泡两个因素。

(3)分散作用固体粒子在溶液中的分散也同样存在分散和分散稳定性问题。

(4)增溶作用指水溶液中表面活性剂的存在能使不溶或微溶于水的有机化合物的溶解度显著增加的现象,这种作用只有在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超过临界胶束浓度后才显现出来。

(5)催化作用表面活性剂胶束的直径通常为3~5nm,其大小、结构和性质与含酶球

状蛋白相似,因此具有与酶类似的催化作用,合理选择表面活性剂可以使化学反应速率显

著提高。

19.叙述增溶作用的特点。

(1)增溶现象是胶束对亲油物质的溶解过程,是表面活性剂胶束的一种特殊作用。

(2)增溶过程不同于通过使用混合溶剂来增大有机物溶解度的情况。

(3)增溶作用的被增溶物进入了胶束中,而不是提高了增溶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因此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溶解。

(4)增溶作用不同于乳化作用。

(5)增溶作用是自发过程。

(6)增溶作用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达到。

20.叙述影响增溶作用的主要因素。

1)表面活性剂的化学结构:具有同样疏水基的表面活性剂,其增溶量有如下次序:非离子型>阳离子型>阴离子型;胶束越大,对于增溶到胶束内部的物质增溶量越大;

亲油基部分带有分支结构的表面活性剂增溶作用较直链的小;带有不饱和结构的表面活性剂,或在活性剂分子上引入第二极性基团时,对烃类的增溶作用减小,而对长链极性物

增溶作用增加。 2)被增溶物质的化学结构:脂肪烃与烷基芳烃被增溶的程度随其链长的

增加而减小,随不饱和度及环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大;带支链的饱和化合物与相应的直链异

构体增溶量大致相同。 3)温度的影响:多数情况下,温度越高,增溶作用越大。 4)添加无机电解质的影响: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加入无机电解质,可增加烃类化合物的增溶程度,但使极性有机物的增溶程度减少。 5)有机物添加剂的影响:向表面活性剂中加烃类等非极性化合物,会使其增溶于表面活性剂胶束内部,使胶束胀大,有利于极性有机物插入胶束的“栅栏”中,即提高了极性有机物的增溶程度。反之,添加极性有机物后,增溶于胶束的“栅栏”中,使非极性碳氢化合物增溶的空间变大,增溶量增加。

21.叙述影响乳状液类型的主要因素。

(1)相体积若油的相体积分数大于74.02%,乳液只能形成w/o型,若油的相体积分数少于25.98%时,就只能形成0/w型,若油的相体积分数在25.98%"--74。o2%时,则可能形成0/W型或W/0型中的一种。

(2)乳化剂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一价的金属盐极性头的横截面积大于非极性碳氢链的横截面积,则易生成 O/W型乳状液,而以二价盐作为乳化剂时易生成W/O型乳状液。油水两相中对乳化剂溶解度较大的一相将成为外相,即分散介质。

(3)乳化器的材质器壁的亲水性强容易得到O/W型乳状液,而亲油性强的易得到W/O型乳状液。

(4)两相的聚结速度在乳化剂、油、水一起摇荡时,油相与水相都破裂成液滴,最终成为何种乳液取决于两类液滴的聚结速度。

22.叙述影响乳状液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

1)表面张力乳状液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低油-水表面张力有助于体系的稳定。

2)界面膜的性质乳化剂吸附于油-水界面上形成结实的界面膜而阻止了液滴间聚结。

3)界面电荷液滴表面的电荷密度越大,乳状液的稳定性越高。

4)乳状液分散介质的黏度分散介质的黏度越大,液滴布朗运动的速度赿慢,越有利于乳状液的稳定性。

5)固体粉末的加入聚集于油水界面的固体粉末增加了界面膜的机械强度,而且,固体粉末排列的赿紧密,乳状液趋稳定。

23.叙述起泡剂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1)起泡剂分子防止气泡的兼并。(2)起泡剂降低气泡上升运动速度。 (3)起泡剂影响气泡的大小及分散状态。增大气泡机械强度,提高气泡的稳定性。

24.叙述影响泡沫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①表面张力低的表面张力有利于泡沫的形成

②界面膜的强度界面膜的强度是决定泡沫稳定性的关键因素,而界面膜的强度取决于液膜的表面黏度、液膜弹性和膜内液体的黏度。高的表面黏度、高黏度和高弹性的凝聚膜及较大的膜内液体的黏度都有利于泡沫的稳定。

③表面张力的修复作用液膜的自修复作用能够较大的提升泡沫的稳定性。

④表面电荷泡沫液膜的表面带有相同符号的电荷时,当液膜要变薄时,两个表面将会产生静电斥力作用,以阻止继续减薄,延缓液膜变薄,提高泡沫稳定性。

⑤泡内气体的扩散液膜黏度赿高,表面吸附的的分子排列赿紧密,气体的相对透过率赿低,气泡排气赿慢,泡沫赿稳定。

25.叙述表面表面活性剂的消泡机理。

1)使液膜局部表面张力降低:将消泡剂加入的到泡沫体系中后,消泡剂微滴浸入气泡液膜,顶替了原来液膜表面上的表面活性剂分子,使此处的表面张力降低得比原来液膜其

他处的表面张力更低。由于泡沫周围液膜的表面张力高,将产生收缩力,从而使得表面张

力处的液膜被强烈的向四周牵引,延伸而伸长,变薄,最后破裂使气泡消除。2)破坏界面膜弹性使液膜失去自修复作用:界面膜的弹性是保证泡沫稳定性的因素,弹性越大,液膜

具有越强的自修复能力,泡沫越稳定,在泡沫体系中加入聚氧乙烯、聚硅氧烷等表面张力

极低的消泡剂,消泡剂进入泡沫液膜后,会使此处的液膜的表面张力降低至极低而失去弹性,当此处的液膜收到外界的扰动或冲击拉长,液膜面积增加,消泡剂的浓度减低,引起

也跑到呃表面张力上升时,液膜不能产生有效的弹性收缩力来使自身的表面张力和厚度恢复,从而因失去修复作用而被破坏。3)降低液膜黏度:泡沫液膜的表面黏度越高,其强度也越高,排液速度越慢,同时液膜的透气性越低,更能阻止泡内气体的扩散作用,从而达

到延长泡沫寿命,提高泡沫稳定性的作用。4)固体颗粒的消泡作用:疏水性固体颗粒具有一定的消泡作用,当表面疏水的固体颗粒加入到泡沫体系中时,原吸附于泡沫液膜表面的

表面活性剂分子以其疏水基吸附于固体颗粒的表面。其亲水基深入到液相,使固体颗粒表

面转变为亲水性表面。于是,原泡沫液膜中的表面活性剂被固体颗粒携带进入液膜的水相,使液膜的表面活性浓度、表面黏度以及自修复能力降低,从而降低了泡沫的稳定性,缩短

了泡沫的寿命。

26.叙述作为一种好的洗涤剂必须具有哪些条件?

(1)针对性强众所周知,纤维的质料不同,其上沾染的污垢、污渍种类不同,为去除织物上污渍、污垢的洗涤材料肯定不能千篇一律。为此,根据不同需要设计针对性强的洗涤剂

产品,当属最基本的原则。

(2)去污效果好同一洗涤剂产品在不同洗涤条件下,其洗涤效果可能存在差异。故此,织物用洗涤剂的去污效果,应是设计洗涤剂配方时首先考虑的重要原则。

(3)价格低廉在洗涤条件相同、去污效果无明显差异的前提下,价格便成了应用过程中首先考虑的问题。

(4)环保、安全随着物质文明及精神文明的发展,环境保护日益受到各行业的普遍关注。因此,设计洗涤剂配方时,应尽可能不用或少用引起水体过肥或生物降解性差的材料,以

减少洗涤废水、废液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5)材料易得织物用洗涤剂配方中,需要各种表面活性剂、助剂以及多种功能性材料。在保证使用效果的前提下,所用品种数量应尽可能少,以便就地取材;原材料供应应稳定、

可靠。

27.叙述影响洗涤作用的因素。

1)表面或表面张力在洗涤过程中使洗涤液具有较低的表面张力,从而使洗涤液能够有效的产生润湿作用,还有利于液体油污的乳化分散,防止油污再沉积。

2)表面活性剂在界面上的吸附状态表面活性剂在油水和固-水界面吸附,能降低表面张力,改变界面各种性质,利于污垢去除;在固固界面的吸附,能够降低污垢在固体表面的

黏附程度,从而利于固体污垢去除。

3)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洗涤效果随疏水链长度的增加,洗涤效果增加。

4)乳化与起泡作用乳化作用可以使油污乳化并稳定分散悬浮于洗涤液中,有效阻止了油污再沉积。而起泡作用对洗涤效果有一定的影响,但二者并没有直接相应关系。

5)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

6)黏附强度固体表面与洗涤剂间的黏附作用越强,越有利于污垢从固体表面去除。

28.叙述表面活性剂在分散过程中的主要作用。

1)降低液体介质的表面张力、固液界面张力和液体在固体上的接触角,提高其润湿性质和降低体系的界面能;同时可提高液体向固体粒子孔隙中的渗透速度,以利于表面活性剂在固体界面的吸附,并产生其他利于固体粒子聚集体粉碎、分散的作用。2)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某些固体粒子上的吸附可增加粒子表面电势,提高粒子间的静电排斥作用,利于分散体系的稳定。3)在固体粒子表面上亲液基团朝向液相的表面活性剂中,定向吸附层的形成有利于提高疏液分散体系粒子的亲液性,有时也可以形成吸附溶剂化层。4)长链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大分子在粒子表面吸附形成厚吸附层,起到空间稳定作用。5)表面活性剂在固体表面结构缺陷上的吸附不仅可以降低界面能,而且能在表面上形成机械屏障,有利于固体研磨分散。

29.叙述乳状液的类型及鉴别方法。

乳状液分为以下几类:(1)水包油型:以O/W表示,内相为油,外相为水,如牛奶等。(2)油包水型:以W/O表示,内相为水,外相为油,如原油等。(3)多重乳状液:以

W/O/W 或 O/W/O 表示。乳状液的鉴别方法:1.稀释法:若乳状液很易为水稀释则该乳状液为O/W型,相反不易相混则为W/O型乳状液。 2.滤纸润湿法:一般滤纸能被水润湿而不为油润湿,因此往上滴加少量乳状液,若液体很快展开并留下散落细小油滴,则此乳状液为O/W型乳状液,否则为W/O型乳状液。3.电导法:电导法的原理基于这样的事实,即一般情况下水比油的电导值高得多。4.染色法:染料有油溶性和水溶性之分,前者能溶于油使之染色,后者能溶于水使之染色。

30.简述破乳剂的基本原理。

(1)物理机械法:①超声②加热③过滤④电沉降⑤离心分离

(2)化学法:加入一定化学物质来改变乳状液的类型和界面膜的性质,目的是降低界面膜强度,或破坏界面膜。

3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性、及用途。

(1)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存在明显的转折点。

(2)一般情况下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配伍性差,容易生成沉淀或浑浊。

(3)抗硬水性能差

应用:

(1)常用来知趣液体皂,也可用做硬表面洗涤剂的组分。

(2)可用作乳化剂和润湿剂。

(3)可用做于干燥润滑剂、防水剂、纤维偶色剂,也可用于涂料、油墨和聚氧乙烯的颜料悬浮分散剂,还可作润滑脂的稠化剂。

(4)有良好的去污能力,可用作去污剂。

32.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性、及用途。

(1)溶解性一般具有较好的水溶性,但随烷基碳链长度的增加,水溶性呈下降趋势(2)Krafft温度点 Krafft点越高,溶解性越差

(3)表面活性随着烷基碳链长度的增加,表面张力下降,且在一定范围内,表面张力随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升高而降低,降到一定数值后又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加

(4)临界胶束浓度随着烷基碳链的增长,cmc降低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应用:用作消毒杀菌剂、腈纶匀染剂、抗静电剂、矿物浮选剂、相转移

催化剂和织物柔软剂。

33.两性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性、及用途。

(1)具有等电点,所以两性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既能给出质子,又能接受质子

(2)临界胶束浓度与pH的关系一般两性表面活性剂的cmc随着溶液pH的增加而增大

(3)pH值对表面活性剂溶解度和发泡性的影响

A在等电点时,其溶解度及泡沫量均最低b高于等电点时,发泡快,泡沫丰富且松大,溶

解度迅速增加c低于等电点时,泡沫量及溶解度也较高

(4)在基质上的吸附量及杀菌性与pH的关系在低于等电点的溶液中,在羊毛和毛发上

的吸附量大,亲和力强,杀菌力也较强

(5)对于甜菜碱性两性表面活性剂,随着烷基链碳数的增加,cmc明显降低

(6)溶解度和Krafft点加入电解质使溶解度提高,Krafft点降低

(7)表面活性剂结构对钙皂分散力的影响a表面活性剂烷基的碳链增长,活性剂的钙皂分散力有所提高b引入酰氨基或将羧酸转换成磺酸或硫酸酯基时,钙皂分散力大大改善

(8)在含12-16个碳原子时去污效果最佳

具有良好的抗静电能力和很好的生物降解性。

34.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性、及用途。

(1)HLB值根据不同的要求调节环氧乙烷的加成数,可改变HLB值,从而达到较好的应

用性能

(2)浊点和亲水性浊点越高,表面活性剂越不易自水中析出,亲水性越好。

(3)临界胶束浓度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cmc一般较低

(4)表面张力能够有效的降低表面或表面张力

(5)润湿性疏水基碳链增长,润湿性降低;环氧乙烷加成数越多,亲水性↑润湿性↓

(6)起泡性和洗涤性聚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起泡性通常比离子型低,对硬水不敏感,且低温洗涤性较好

(7)生物降解性和毒性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皮肤刺激性小,毒性低,而生物降解性直链烷基好,烷基酚较差;EO

加成数越多,生物降解性越差

35.影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浊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疏水基的种类疏水基的亲油性越大,亲水性越低,浊点越低

(2)疏水基碳链长度同族化合物中疏水基越长,碳数越多,疏水性越强,亲水性越低,浊点越低

(3)亲水基的影响疏水基相同时,随环氧乙烷(EO)加成分子数的增加,其亲水性提高,浊点上升。

(4)添加剂的影响通常向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溶液中添加非极性物质,浊点会升高;添加芳香族化合物或极性化合物,浊点会下降

36.叙述破乳剂的选择原则。

(1)要有良好的表面活性,且能极剧降低表面张力

(2)乳化剂分子能与其他分子在界面上形成致密界面膜

(3)乳化剂的乳化性能与其水相油相的亲和能力

(4)适当的外相黏度,减小液滴聚集速度

(5)特殊情况下要求无毒

(6)用最小的量达到最好的乳化效果

37.叙述碳氟便面活性剂的应用选择原则是什么?

(1)考虑需要碳氟表面活性剂的那些性能、性质

(2)考虑碳氟表面活性剂的物理化学性质是否适合所要使用的体系,以及在使用中是否会伴随出现一些不利作用

(3)了解成本是否可行,使用效果是否显著

(4)所使用的碳氟表面活性剂是否容易得到或者合成方法较为简单

38.叙述硅表面活性剂的特点。

(1)具有较低的表面张力和较好的表面活性,仅次于碳氟表面活性剂

(2)在水和非水体系中都有较好的表面活性

(3)对低能表面有优异的润湿能力

(4)具有优异的消泡能力

(5)无毒,不会刺激皮肤,适用于药物和化妆品

(6)具有良好的耐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

(7)有不同的化学方式制备可产生不同的分子结构

(8)生物降解性差

(9)价格较高

39.叙述氟硅氧烷表面活性剂的特点。

(1)具有良好的耐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

(2)具有较低的表面张力和较好的表面活性

(3)合成方法与普通硅氧烷相似,比较简单

(4)可用于织物的防水、防污和防油整理,制造“三防”材料,而硅氧烷则不具有防油的

能力

(5)具有良好的消泡作用,可用作消泡剂

应用:在塑料、橡胶、纺织、涂料、医药、食品、、化妆品、石油、化工等部门得到广泛应用。

40.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特点及应用。

(1)表面活性较弱,表面张力不易恒定

(2)具有较好的乳化能力,可用作稳泡剂,起泡力较低

(3)不具备在水溶液中形成胶束的性质

(4)具有较好的分散性、凝聚性和增溶性

(5)能够用作增稠剂

(6)渗透性较差,去污力较低,毒性较小

(完整版)表面活性剂复习题答案

表面活性剂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造纸中表面活性剂用作蒸煮剂、施胶剂、柔软剂和[ D ] A.助悬剂 B.染色剂 C.润湿剂D .消泡剂 2.没有外力的影响液体总是趋向于成为[ A ] A.球体 B.正方体 C. 长方体 D. 四面体 3.对于表面活性剂溶液,临界胶束浓度越小,达到表面吸附饱和所需浓度[ A ] A.越低 B.越高 C.不能定性判断 D.可以定量判断 4.亲油基相同,聚氧乙烯链越长,其亲水性[ B ] A.越弱 B.越强 C.不变 D.无法预测 5.表面活性剂浓度越大,形成的胶束[ B ] A.越少 B.越多 C.越大 D.越小 6.乳状液的类型包括水包油型,油包水型和[ C ] A.园圈型 B.哑铃型 C.复合型 D.套圈型 7. 润湿过程主要分为三类,沾湿,浸湿和[D ] A.浸润 B.涂布 C. 扩展 D. 铺展 8. 天然稳泡剂主要有明胶和[ C ] A.蛋白胶 B.凝胶 C.皂素 D.硅胶 9. 粉状洗涤剂可分为民用洗涤剂和[ C ] A.商用洗涤剂 B.军用洗涤剂 C.工业洗涤剂 D.农业洗涤剂 10.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胶束聚集度大,导致增容作用强,并具有良好的乳化和[ A ] A.润湿能力 B.吸附能力 C.稳定能力 D.去稳定能力 11. 在医药行业中表面活性剂用作杀菌剂、助悬剂和[ C ] A.蒸煮剂 B.施胶剂 C. 增溶剂 D. 柔软剂 12.因溶质在表面发生吸附(正吸附)而使溶液表面张力降低,这类物质被称为[ B ] 1A. 非表面活性物质B.表面活性物质C. 活性溶剂D.非活性溶剂 13.只适用于测定离子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的方法是[B ] A.表面张力法 B.电导法 C.染料法 D.光散射法 14.亲水基相同,亲油基的链越长,亲油性[A ] A.越大 B.越小 C.不发生变 D.发生突变 15.增溶作用属于[ C ] A.非热力学稳定体系 B.动力学稳定体系 C.热力学稳定体系 D.化学变化 16. 破乳的方法有机械法,物理法和[ D ] A. 实践法 B.生物法 C.理论法 D. 化学法 17.通常人们习惯将润湿角大于90度的叫做[ B ] A.浸湿 B.润湿 C.乳化 D.不润湿 18.泡沫是分散体系,气体是[A ] A.分散相 B.连续相 C.分散介质 D.均相 19.用于工业生产过程和设备保养、维护过程中使用的洗涤剂属于[ A ] A.工业洗涤剂 B.设备洗涤剂 C.配方洗涤剂 D.民用洗涤剂 20.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中[ D ]

表面活性剂化学期末考试题

(2011—2012)学年08C班第Ⅰ学期表面活性剂期末考试题A 姓名:班级:学号:成绩: 1. 表面活性剂 2. 临界胶束浓度 3. 浊点 4. 两性表面活性剂 二、选择题. (15×3分) A.非离子型的毒性大于离子型,两性型毒性最小 值越小,亲水性越强 C.做乳化剂使用时,浓度应大于CMC D.做O/W型乳化剂使用,HLB值应大于8 2. 对表面活性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根据经验,表面活性剂的HLB值范围限定在0-20之间 B.表面活性剂不能混合使用 C.聚氧乙烯基团的比值增加,亲水性降低 D.杀精避孕套中起杀精作用的主成分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可作洗涤剂 3.等量的Span -80与吐温-80混合后的HLB值是() A.4.3 4.表面活性剂性质不包括() A.亲水亲油平衡值值 C. 适宜的粘稠度 D. Krafft点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krafft点越低,该表面活性剂低温水溶性越好 B.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应该在浊点以上使用 C.疏水基为直链的比带支链的难于降解 D.含有芳香基的表面活性剂比仅含有脂肪基的表面活性剂易于降解,故洗衣粉中主成分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胶束越大,对于增溶到胶束内部的物质增溶量越大 B.乳状液类型通常有O/W,W/O,套圈型三种。 C.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不能做破乳剂 D. 玻璃器皿中易得到O/W型乳状液 7.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聚乙烯醇,聚丙烯酰胺为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B.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性能都优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C.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存在Krafft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浊点 D.一般分子量较大的表面活性剂洗涤、分散、乳化性能好,分子量小的润湿、渗透性能好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液体油污的去除主要是靠表面活性剂的增容作用而实现的 B.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不宜用于洗涤天然棉纤维 C.烷基苯磺酰二乙醇胺可做稳泡剂 D.纯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是很好的起泡剂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餐具洗涤剂可以用来洗涤瓜、果、蔬菜、肉 B.洗发香波的主要成分为十八烷基苯磺酸钠及烷基酰醇胺 C.重垢液体洗涤剂表面活性剂含量一般在80%以上 D.粉状洗涤剂和液体洗涤剂中表面活性剂主成分完全不同 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表面活性剂作业答案

表面活性剂作业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及分类方法。 答: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包括长链疏水基团和亲水性离子基团或极性基团两个部分。 由于它的分子中既有亲油基又有亲水基,所以,也称双亲化合物 表面活性剂一般按离子的类型分类,即表面活性剂溶于水时,凡能离解成离子的叫做离 子型表面活性剂,凡不能离解成离子的叫做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而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按其 在水中生成的表面活性离子种类,又可分为阴离子、阳离子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三大类。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如元素表面活性剂、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和生物表面活 性剂等。 2.请解释表面张力、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浊点、Krafft点等概念。 表面张力是指垂直通过液体表面上任一单位长度、与液体面相切的,收缩表面的力。 表面活性剂是指在加入很少量时就能显著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改变体系界面状态,从 而产生润湿、乳化、起泡、增溶等一系列作用,以达到实际应用要求的物质。 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形成胶团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团浓度或临界胶束 浓度。 浊点(C. P值):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溶液由澄清变混浊时 的温度即浊点。 临界溶解温度(krafft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当温度 增加到一定值时,溶液突然由浑浊变澄清,此时所对应的温度成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临界 溶解温度。 3.表面活性剂有哪些基本作用?请分别作出解释。 1)润湿作用:表面活性剂能够降低气-液和固-液界面张力,使接触角变小,增大液体对固体表面的润湿的这种作用。 2)乳化作用:表面活性剂能使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形成具有一定稳定性的乳状液的这种作用。 3)分散作用:表面活性剂能使固体粒子分割成极细的微粒而分散悬浮在溶液中的这种作用,叫作分散作用。 4)起泡作用:含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在搅拌时会产生许多气泡,由于气体比液体的密 度小,液体中的气泡会很快上升到液面,形成气泡聚集物(即泡沫),而纯水不会产生 此种现象,表面活性剂的这种作用叫发泡作用。 5)增溶作用: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形成胶束后,能使不溶或微溶于水的有机化合物溶 解度显著增加的这种作用称作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 6)洗涤去污作用:洗涤去污作用实际上是由于表面活性剂能够吸附在固液界面上,降 低表面张力并在水溶液中形成胶团,从而产生的润湿、渗透、乳化、分散等各种作用的 综合效果。

表面活性剂化学复习资料

表面活性剂化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表面张力:指垂直通过液面上任一单位长度、与液面相切的收缩表面的力 (N/m) 并且产生表面活性剂:是指在某液体中加入少量某物质时就能使液体表面张力急剧降低, 一系列应用功能的物质。 临界胶束浓度: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随着活性剂浓度的增加而急剧地降低,但是 当浓度增加到一定值后,表面张力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变化不大,此时表面活性剂从分子或 离子分散状态缔合成稳定的胶束,从而引起溶液的高频电导、渗透压、电导率等各种性能发 生明显的突变,这个开始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CMC)。 亲水亲油平衡值:是表面活性剂中亲水和亲油基团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合力,是用来表示 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性强弱的数值。 高能固体表面:与一般液体接触后,体系表面能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应为一般液体 润湿的表面,称为高能表面。 低能固体表面:物体的表面能与液体不相上下,其表面被称作低能表面。 胶束:两亲分子溶解在水中达一定浓度时,其非极性部分会互相吸引,从而使得分子自发 形成有序的聚集体,使憎水基向里、亲水基向外,减小了憎水基与水分子的接触,使体系能 量下降,这种多分子有序聚集体称为胶束 反胶束:表面活性剂在有机溶剂中形成极性头向内,非极性头尾朝外的含有水分子内核 的聚集体,称为反胶束。 表面过剩:若自1cm2的溶液表面和内部各取一部分,其中溶剂的数目一样多,则表面 部分的溶质比内部所多的摩尔数。 相转变温度:是指在某一种特定的体系中,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性质达到平衡时的温 度。

固体表面未被反离子占据的部位与表面活性剂离子因电性作用而引起的离子对位吸附: 吸附。 离子交换吸附:在低浓度时,固体表面的反离子被同电荷符号的表面活性剂离子取代 而引起的吸附。 吸附量:单位表面上表面相超过体相的溶质量,有时也叫表面浓度或吸附 量。 增溶量:向100ml 已标定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由滴定管滴加被增溶物,当达到饱和 时被增溶物析出,溶液变浑浊,此时已滴入溶液中的被增溶物的物质的量(mol)即为增溶 量。 克拉夫反应点:它是指1%的表面活性剂溶液在加热时由浑浊忽然变澄清时相变的温度。 浊点:是指一定浓度的非离子表面活性活性剂溶液在加热过程中突然析出使溶液变浑浊的温 度点。 聚集作用:分散剂粒子以任意方式或受任何因素的作用而结合在一起,形成有结构或无 特定结构的集团的作用。 分散作用:一般是指把一种物质分散剂于另一种物质中以形成分散剂体系的作用。 增溶作用:是指由于表面活性剂胶束的存在,使得在溶剂中难溶乃至不溶的物质溶解度 显著增加的作用。 润湿作用:指加入表面活性剂后,由于表面活性剂的双亲结构,可在界面处发生定向吸 附,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从而改变体系润湿性质的作用。 絮凝作用:在体系中加入一定的电解质可能中和微粒表面的电荷,降低液体表面的扩散 双电子层的厚度,降低表面电贺荷的电量,使微粒间的斥力下降,从而使微粒的物理稳定性 下降,出现絮凝状态,形成疏松的纤维状结构,但振摇又重新分散均匀的作用叫絮凝作用。 乳化作用:是在一定条件下使互不混溶和两种液体形成有一定稳定性的液液分散体系的 作用。 加和增效作用:把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人为地混合后,得到的混合物其性能比原来单 一组分的性能更加优良,也就是通常所说的“1+1>2”的效果。 负的加和增效作用:把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人为地混合后,得到的混合物其性能比

表面活性剂复习题一

1、简述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特征,在水溶液中行为特征。 2、什么是表面活性剂的cmc?影响临界胶团浓度的因素有哪些?若极性基相同,疏水基链 长不同,随碳链的增长,cmc是增大,还是减小? 3、什么是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Krafft点?Krafft点以下是否能形成胶团?简要说明理由。 4、什么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浊点?是否所有的非离表面活性都有浊点?在洗涤过程中, 若以一具有浊点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洗涤剂,则洗涤温度应高于还是低于浊点? 5、EO(环氧乙烷)和浊点的关系是怎样的?碳链长度和浊点的关系是怎样的?非离子表面 活性剂在印染中有较广泛的应用,为了使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耐高温,则要怎样改变其分子结构,才能使之适应高温条件? 6、简述润湿的本质,润湿有几种类型?举例说明之。 7、乳化的定义是什么?乳液的类型有哪些?乳化的基本原理是什么?乳液稳定的机理有 哪些?可以通过哪些手段来提高乳液的稳定性?Span是(油溶or水溶)的乳化剂,Tween是(油溶or水溶)的乳化剂。 8、什么是增溶作用?增溶与乳化的区别在哪些方面? 9、胶团的结构是怎样的?加溶物的极性不同,其加溶的位置有哪些类型?长碳链的脂肪醇 和脂肪胺其加溶的位置是怎样的? 10、有人说体系中加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可提高氧乙烯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浊点,真 的吗?为什么? 11、请简述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和主要类型,并适当举例说明?阳离子型表 面活性剂在应用上的特点是什么?若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相比,它们的毒性的顺序是什么? 12、试述N-十二烷基-β-氨基丙酸的溶解度和泡沫量随pH值得变化规律。

《表面活性剂》名词解释优质资料

表面活性剂化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1. 表面:物质和它产生的蒸汽或者真空接触的面。(液体或固体和气体的接触面) 2. 界面:任意两种物质接触的两相面。(液体与液体,固体与固体或液体的接触面) 3.表面张力:指垂直通过液面上任一单位长度、与液面相切的收缩表面的力(N/m)。 4. 表面自由能:单位表面上的分子比体相内部同分子量所具有的自由能过剩值,称为表面自由能(J/m2)。 5. 表面活性:在液体中加入某种物质使液体表面张力降低的性质叫表面活性。 6. 表面活性剂:是指在某液体中加入少量某物质时就能使液体表面张力急剧降低,并且产生一系列应用功能的物质。 7. 吸附:表面上活性剂这种从水内部迁至表面,在表面富集的过程叫吸附。 8. 低表面能固体:表面活性剂的表面能<100mJ/m2的物质 9. 高表面能固体:表面活性剂的表面能>100mJ/m2的物质。 10. 胶束:两亲分子溶解在水中达一定浓度时,其非极性部分会互相吸引,从而使得分子自发形成有序的聚集体,使憎水基向里、亲水 基向外,减小了憎水基与水分子的接触,使体系能量下降,这种多分子有序聚集体称为胶束。 11. 反胶束:表面活性剂在有机溶剂中形成极性头向内,非极性头尾朝外的含有水分子内核的聚集体,称为反胶团。 12. 临界胶束浓度: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随着活性剂浓度的增加而急剧地降低,但是当浓度增加到一定值后,表面张力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变化不大,此时表面活性剂从分子或离子分散状态缔合成稳定的胶束,从而引起溶液的高频电导、渗透压、电导率等各种性能发生明显的突变,这个开始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CMC)。 13. 亲水-亲油平衡值(HLB):是表面活性剂中亲水和亲油基团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合力,是用来表示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性强弱的数值。 14. Krafft点:它是指1%的表面活性剂溶液在加热时由浑浊忽然变澄清时相变的温度。 15. 浊点:是指一定浓度的非离子表面活性活性剂溶液在加热过程中突然析出使溶液变浑浊的温度点。 16. 增溶作用:是指由于表面活性剂胶束的存在,使得在溶剂中难溶乃至不溶的物质溶解度显著增加的作用。 17. 增溶量:向100ml已标定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由滴定管滴加被增溶物,当达到饱和时被增溶物析出,溶液变浑浊,此时已滴入溶液中的被增溶物的物质的量(mol)即为增溶量。 18. 胶团催化:反应速度对环境极为敏感,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形成胶团使介质的性能发生变化,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速度的明显的影响,这种现象称为胶团催化。 19. 多重乳状液:在乳状液分散相液滴中若有另一种分散相液体分布其中,这样形成的体系称为多重乳状液。 20. 乳化作用:是在一定条件下使互不混溶和两种液体形成有一定稳定性的液液分散体系的作用。 21. 相转变温度(PIT):是指在某一种特定的体系中,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性质达到平衡时的温度。 22. 润湿作用:指加入表面活性剂后,由于表面活性剂的双亲结构,可在界面处发生定向吸附,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从而改变体系润湿性质的作用。 23. 沾湿:指液-气界面和固-气界面上的气体被液体取代的过程。 24. 浸湿:指固体浸入液体的过程。 25. 铺展:液体取代固体表面上的气体,将固-气界面用固-液界面代替的同时,液体表面能够扩展的现象即为铺展。 26. 自憎液体:不能在自己的吸附膜自发展开的液体称为自憎液体。 27. 临界表面张力:以接触角θ的余弦 cosθ对液体的表面张力γL作图,可得一直线,将此直线延长到cosθ=1处,其对应的液体表面张力值即为此固体的临界表面张力。 28. 起泡性:是指表面活性剂在外界作用下产生泡沫的难易程度。 29. 稳泡性:是指在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产生泡沫之后,泡沫的持久性或泡沫“寿命”的长短。 30. 分散:将固体以微小粒子形式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体系的过程 31. 分散作用:一般是指把一种物质分散剂于另一种物质中以形成分散剂体系的作用。 32. 聚集:悬浮液中微细粒子相互粘附团聚。 33. 聚集作用:分散剂粒子以任意方式或受任何因素的作用而结合在一起,形成有结构或无特定结构的集团的作用。 34. 絮凝:乳化剂中分散相的乳滴发生可逆的聚集现象。 35. 絮凝作用:在体系中加入一定的电解质可能中和微粒表面的电荷,降低液体表面的扩散双电子层的厚度,降低表面电贺荷的电量,使微粒间的斥力下降,从而使微粒的物理稳定性下降,出现絮凝状态,形成疏松的纤维状结构,但振摇又重新分散均匀的作用叫絮凝作用。 36. 絮凝剂:用于使固体微粒从分散体系中聚集或絮凝的分散剂。 37.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是指具有阴离子亲水基团的表面活性剂。 38.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是其分子溶于水发生电离后,与亲油基相连的亲水基是带阳电荷的面活性剂。 39. 两性表面活性剂:指在分子中,同时具有阴离子、阳离子亲水基团的表面活性剂。 40.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在水溶液中不电离出任何形式的离子,亲水基主要由具有一定数量的含氧基团(一般为醚基或羟基)构成亲水性,靠与水形成氢键实现溶解的表面活性剂。 41. 碳氟表面活性剂:指碳氢链疏水基上的氢完全被氟原子所取代了的表面活性剂。 42. 硅表面活性剂:含有硅原子的表面活性剂。 43. 氟硅氧表面活性剂:是指普通硅氧烷表面活性剂中的部分氢原子被氟取代后得到的品种。 44.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指相对分子量在数千以上并具有表面活性的物质。

表面活性剂与洗涤剂试题(整理)[仅限参考]

28、羧酸盐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不宜在酸性条件下使用。( √ ) 29、根据亲水基的结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类型主要有 羧酸盐型 、 磺酸盐型 、 硫酸酯盐型 、 磷酸酯盐型 等几种类型。 30、羧酸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俗称为 皂类 。31、在几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中,抗硬水能力有下面顺序: B 。 a .硫酸盐> 磺酸盐>磷酸盐>羧酸盐;b .磺酸盐>硫酸盐>磷酸盐>羧酸盐。c .磺酸盐>磷酸盐> 硫酸盐>羧酸盐;d .硫酸盐>羧酸盐>磷酸盐>磺酸盐。 32、脂肪酸皂根据反离子的不同有钠皂、钾皂、镁皂、钙皂、胺皂等,其中 钾皂 质地比较柔软, 纳皂 较硬, 胺皂 最软, 钙皂,镁皂 在水中产生沉淀。 33、肥皂制备的传统工艺是用 天然油脂 与氢氧化钠等碱类通过 皂化 反应制得。 34、十二烷基硫酸钠的抗硬水能力比十二烷基聚氧乙烯(10)醚硫酸钠强。( × ) 35、硫酸酯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耐酸、耐碱性较差,热稳定性好( × ) 、高级醇硫酸酯盐是由 高级醇 与硫酸化试剂经过硫酸化反应再经碱中和得到的产物。 37、磺酸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简式为: R-SO 3M ,直链烷基苯磺酸盐简写为 LAS 。 38、 烷基苯磺酸盐 是目前生产和销售量最大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占到整个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产量的90%左右。 、磷酸酯盐有 高级醇磷酸酯盐 、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盐 和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盐 几种类型,其中 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盐 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40、目前工业化生产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大都是含 氮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主要有 铵盐 和 季铵盐 两大类,其中最重要的又是 季铵盐 类。 42、下面是几种表面活性剂的结构通式,其中 d 是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b 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c 是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a 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43、简述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应用性能特点。 a.PH 适应范围宽,在相当宽的PH 值范围内都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 b.复配性好,可以同所有其他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复配。 c. 对眼睛和皮肤的刺激性低。 d.具有极好的耐硬水性和耐高浓度电解质性,甚至在海水中也可有效使用; e.对织物具有良好的柔软平滑性和抗静电性; f.具有良好的去污、乳化、起泡、润湿能力; g.具有一定的杀菌性。 44、两性表面活性剂中最重要是 氨基酸 型和 甜菜碱 型两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许多应用性能都与其 阳离子吸附性 有关。 46、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主要应用性能包括 杀菌 、 柔软 、 抗静电 等。 47、简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应用特点。 (1)稳定性高,不受酸、碱、盐影响,耐硬水性好。 (2)与其他表面活性剂及添加剂的相容性好。 (3)具有浊点现象。(4)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其水溶液的表面张力低,临界胶束浓度小,胶团聚集数大,增溶作用强,具有良好的乳化、去污能力。 (5)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相比,其起泡能力较差。 (6)毒性低,对皮肤刺激性小。 CH 3 CH CH CH 3 CH 3CH 3 SO 3Na b. c. a. C 12H 25 CH 3 N CH 2 CH 3 Cl d.

材料表面与界面复习题

第一章 1.试述表面张力(表面能)产生的原因。怎样测试液体的表面张力? (1)原因 液体表面层的分子所受的力不均匀而产生的。液体表面层即气液界面中的分子受到指向液体内部的液体分子的吸引力,也受到指向气相的气体分子的吸引力,由于气相吸引力太小,这样,气液界面的分子净受到指向液体内部并垂直于表面的引力作用,即为表面张力。这里的分子间作用力为范德华力。 (2)测试 ①毛细管上升法 测定原理 将一支毛细管插入液体中, 液体将沿毛细管上升, 升到一定高度后, 毛细管内外液体将达到平衡状态, 液体就不再上升了。此时, 液面对液体所施加的向上的拉力与液体总向下的力相等。则γ=1 /2(ρl-ρg)ghrcosθ(1) (1)式中γ为表面张力, r为毛细管的半径, h为毛细管中液面上升的高度,ρl为测量液体的密度,ρg为气体的密度( 空气和蒸气) , g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θ为液体与管壁的接触角。若毛细管管径很小, 而且θ=0 时, 则上式(1)可简化为γ=1/2ρghr (2) ②Wilhelmy 盘法 测定原理 用铂片、云母片或显微镜盖玻片挂在扭力天平或链式天平上, 测定当片的底边平行面刚好接触液面时的压力, 由此得表面张力, 公式为: W总-W片=2γlcosφ 式中,W总为薄片与液面拉脱时的最大拉力,W片为薄片的重力, l为薄片的宽度, 薄片与液体的接触的周长近似为2l, φ为薄片与液体的接触角。 ③悬滴法 测定原理 悬滴法是根据在水平面上自然形成的液滴形状计算表面张力。在一定平面上, 液滴形状与液体表面张力和密度有直接关系。由Laplace 公式, 描述在任意的一点P 曲面内外压差为 式中R1, R2 为液滴的主曲率半径; z 为以液滴顶点O为原点, 液滴表面上P 的垂直坐标; P0 为顶点O处的静压力。 定义S= ds/de式中de为悬滴的最大直径, ds为离顶点距离为de处悬滴截面的直径再定义H=β(de/b)2 则得γ= (ρl-ρg)gde2/H 式中b为液滴顶点O处的曲率半径。若相对应与悬滴的S值得到的1/H为已知, 即可求出表(界) 面张力。即可算出作为S的函数的1/H值。因为可采用定期摄影或测量ds/de 数值随时间的变化, 悬滴法可方便地用于测定表(界)面张力。 ④滴体积法 测定原理 当一滴液体从毛细管滴头滴下时, 液滴的重力与液滴的表面张力以及滴头的大小有关。表示液滴重力(mg) 的简单关系式:mg=2πrγ实验结果表明, 实际体积小得多。因此就引入了校正因子f(r/V1/3), 则更精确的表面张力可以表示为:γ= mg/{2πrf(r/v1/3)}其中m为液滴的质量, V 为液滴体积, f 为校正因子。只要测出数滴液体的体积, 就可计算出该液体的表面张力。 ⑤最大气泡压力法 测定原理

精细化学品化学复习题..

第一章概论 1. 精细化学品的特点有哪些? 生产量不大;制造技术高;应用需要专门的知识;产品的市场寿命短、更新快;附加值高。 2. 精细化工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1)具有特定的功能和实用性特征。 (2)技术密集程度高。 (3)小批量,多品种。 (4)生产流程复杂,设备投资大,对资金需求量大。 (5)实用性、商品性强,市场竞争激烈,销售利润高,附加值高的特点。 (6)产品周期短,更新换代快,多采用间歇式生产工艺。 3. 精细化学品的定义:能增进或赋予一种产品以特定功能,或本身拥有特定功能的小批量、高纯度的化学品 4. 精细化工产品的门类:日本:30类;美国:38类;我国:11类 1.农药; 2.染料;3.涂料(包括油漆和油墨);4.颜料;5.试剂和高纯品;6.信息用化学品(包括感光材料、磁性材料等);7.食品和饲料添加剂;8.黏合剂;9.催化剂和各种助剂;10.化学原料药和日用化学品;11.功能高分子材料 5. 助剂又分为: 印染助剂、塑料助剂、橡胶助剂、水处理剂、纤维抽丝用油剂、有机抽提剂、高分子聚合物添加剂、表面活性剂、农药用助剂、混凝土添加剂、机械及冶金用助剂、油品添加剂、炭黑(橡胶制品的补强剂)、吸附剂、电子用化学品、造纸用化学品及其他助剂等19个门类。 第二章基础理论 6. 物质间的溶解与共混规律有哪些? 一、极性相似相溶 聚合物与溶剂的化学结构和极性相似时,两者是相互溶解的。 二、溶解度参数相等相溶 内聚能,内聚能密度,溶解度参数。非(弱)极性高分子材料,它与某一溶剂的溶解度参数相差不超过1.5时便相溶。 三、溶剂化原则 溶剂-溶质间作用力大于溶质间作用力时,溶质将发生溶解,含亲电基团的高分子易和含亲核基的溶剂相互作用而溶解。 四、混合溶剂原则 混合溶剂具有协同作用和综合效果。 7. 表面活性剂的定义:加入很少量即能显著降低溶剂(一般为水)的表面张力,改变体系界面状态、从而产生润湿、乳化、起泡、增溶等一系列作用(或其反作用),以达到实际应用要求的一类物质。 8. 表面活性剂的特点有哪些? 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具有双亲性结构的有机化合物。亲水基:易溶于水,具有亲水性质。亲油基:易溶于油,具有亲油性质 9. 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有哪些?可以起乳化、分散、增溶、润湿、发泡、消泡、保湿、润滑、洗涤、杀菌、柔软、拒水、抗静电、防腐蚀等一系列作用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复习题及答案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复习试题 (亚甲蓝分光光度法) 单位: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 1、洗涤剂污染会造成水面,并消耗水中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合成洗涤剂工业二级标准值为。 2、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是的主要成份,使用最广泛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是。亚甲蓝分光光度法采用作为标准物质。我国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标准分析方法是。 3、亚甲蓝分光光度法适用于测定、、、中的浓度,亦即阴离子表面活性物质。 4.用亚甲蓝分光光度法测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实验条件下,主要被测物是、和,但可能存在一些的和的干扰。 5.用亚甲蓝分光光度法测定含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水样时,取样和保存样品应使用,并事先经。短期保存应,如保存期超过24小时,则应采取。 6.亚甲蓝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测定前,应将水样预先经过滤,以去除,吸附在上的不计在内。 7.用亚甲蓝分光光度法测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时,如水相中的变淡或消失,说明水样中浓度超过了预计量,以致加入的全部被掉,应试样,较少量的试样。 8.测定含量低的饮用水及地面水,可将萃取用的总量降至。三次萃取量分别为、、ml,再用3-4ml 萃取,此时检出下限可达mg/L。 9.每测定一批样品,要做一次及一种的完全。 10、用亚甲蓝分光光度法测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时,应按规定进行,用 代替试样。在实验条件下,每10mm光程长的吸光度不应超过,否则应仔细检查仪器和试剂是否有污染。 11.一般存在于未经处理或一级处理的污水中的,能与亚甲蓝反应,生成的而消耗亚甲蓝试剂。可将试样调至,滴加适量的,避免其干扰。 12.在测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水样中,存在化合物等物质和时,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其作用,生成稳定的,而不与亚甲蓝反应,使测定结果。 13.对经水溶液反洗仍未除去的非表面活性物质引起的,可借气提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从转移到而加以消除。

《日用化学品制造原理与技术》第一章思考题

《日用化学品制造原理与技术》第一章思考题 1.什么是表面活性物质?什么是表面活性剂? 答:表面活性物质:具有能使溶剂表面张力降低的性质的物质。 表面活性剂:凡是能够使体系的表面状态发生明显变化的物质都称为表面活性剂。 2.什么是表面张力?它的单位如何表示?液体的表面张力是怎样产生的? 答:表面张力是指作用于液体表面单位长度上使表面收缩的力。 单位:mN/m 产生原因:由于液体分子之间的引力大于液体分子与表面外分子的引力,而造成的分子聚拢效应。 3.什么是cmc?为什么说cmc是表面活性剂的一个重要特性值? 答:Cmc:临界胶束浓度是表面活性剂的一个重要参数,它是指表面活性剂分子或离子在溶液中开始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 达到cmc后即有胶束形成,胶束中的表面活性剂分子可随时补充表面分子膜中分子的损失,从而使表面活性得以充分发挥。 4.什么是Krafft点? 答:在较低温度下,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升高缓慢,但到某一温度后,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上升而迅速上升。该溶解度突变所对应的温度称为Krafft点。 5.增溶的方式有哪几种?有机物在表面活性剂中的增溶与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有什么区别? 答:增溶是由于胶束的存在而使物质溶解度增加的现象,这些物质或溶入胶束的亲油基中间,或插于胶束的分子之间,或黏附于胶束的亲水基上,从而使溶解度大增。 表面活性剂增溶是利用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达到其cmc点(临界胶束浓度)后增加对于溶质的溶解度完成的。与溶剂溶解溶质的理论不一样,有机溶剂对于溶质的溶解只受到温度的影响。 6.什么叫做接触角?接触角的大小与洗涤之间有什么关系?

表面活性剂化学知识点

表面活性剂化学 第一讲 表面活性剂概述 1、降低表面张力为正吸附,溶质在溶液表面的浓度大于其在溶液本体中的浓度,此溶质为表面活性物质。增加表面张力为负吸附,溶质在溶液表面的浓度小于其在溶液本体中的浓度,此溶质为表面惰性物质。 2、表面张力γ :作用于单位边界线上的这种力称为表面张力,用 γ表示,单位是N·m -1。 影响纯物质的γ的因素 (1) 物质本身的性质(极性液体比非极性液体大,固体比液体大) (2) 与另一相物质有关。纯液体的表面张力是指与饱和了其本身蒸汽的空气之间的界面张力。 (3)与温度有关:一般随温度升高而下降. (4)受压力影响较小. 3、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特点 “双亲结构” 亲油基:一般是由长链烃基构成,以碳氢基团为主 亲水基:一般为带电的离子基团和不带电的极性基团 疏水基的疏水性大小:脂肪烷基>脂肪烯基>脂肪烃-芳基>芳基>带有弱亲水基的烃基。 相同的脂肪烃疏水性强弱顺序:烷烃>环烷烃>烯烃>芳香烃。 从HLB 值考虑,亲水基亲水性的大小排序: -SO4Na 、-SO3Na 、-OPO3Na 、-COONa 、—OH 、—O - 4、离子表面活性剂 (一)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起表面活性作用的部分是阴离子。 1)高级脂肪酸盐: ①通式:(RCOO)n-Mn+脂肪酸盐 ②分类:一价金属皂(钾、钠皂);二价或多价皂(铅、钙、铝皂);有机胺皂(三乙醇胺皂) ③性质:具有良好的乳化能力,易被酸及多价盐破坏,电解质使之盐析。 ④应用: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只供外用。 2)硫酸化物: ①通式:R-OSO3-M+ ②分类:硫酸化油(硫酸化蓖麻油称土耳其红油);高级脂肪醇硫酸脂(十二烷基硫酸钠) 。 ③性质:可与水混溶,为无刺激的去污剂和润湿剂;乳化性很强,稳定、耐酸、钙,易与一些高分子阳离子药物发生沉淀。 ④应用:代替肥皂洗涤皮肤;有一定刺激性,主要用于外用软膏的乳化剂。有时也用于片剂等固体制剂的润湿剂或增溶剂。 3)磺酸化物: ①通式:R·SO3-M+ ②分类:脂肪族磺酸化物,如二辛玻珀酸脂磺酸钠;烷基芳基磺酸化物,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常用洗涤剂;烷基苯磺酸化物;胆酸盐,如牛磺胆酸钠。 ③性质:水溶性, 耐酸、钙、镁盐性比硫酸化物差, 不易水解。 ④应用: 用作胃肠脂肪的乳化剂和单脂肪酸甘油酸的增溶剂;较好的洗涤剂。 (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起作用的是阳离子,亦称阳性皂。 1)结构:含有一个五价氮原子。 2)特点:水溶性大,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较稳定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和杀菌作用 3)应用:杀菌;防腐;皮肤、粘膜手术器械的消毒。 4)常用药物:①苯扎氯铵(洁尔灭);②苯扎溴铵 (新洁尔灭) (三)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分子结构上同时具有正负电荷基团的表面活性剂,随介质的pH 可成阳或阴离子型。 极性头 8-18C 长链烷基等非极性基团

胶体及表面活性剂问答题题库1

1. 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结构特点及亲水亲油基的组成? 答:表面活性剂由两部分构成:a.疏水基团,由疏水亲油的非极性碳氢链、硅烷基、硅氧烷 基、或碳氟链构成; b.亲水基团,由亲水疏油的极性基团构成。 2. 表面活性剂按离子类型分类,常见类型有哪些? 答:表面活性剂按离子分类有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和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其中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又分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如苄基三甲基氯化铵)及两性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甜菜碱)。 3. 表面活性剂在气-液界面上的吸附结构? 答: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浓度较低时零散地分布在液体表面,随着浓度的不断增加,分子疏松 的定向排列在表面,当浓度接近cmc时,表面活性剂分子紧密地定向排列在液体表面形成 一层致密的单分子界面膜,并在内部开始形成胶束。 4. 影响表面活性剂吸附界面的物理化学因素? 答:(1)表面活性剂亲水基:亲水基小者,分子横截面积小,饱和吸附量大。 (2)疏水基:疏水基小者,分子横截面积小,饱和吸附量大。 (3)同系物:一般规律是随碳链增长,饱和吸附量有所增加,但疏水链过长往往得到相反 的效果。 (4)温度:饱和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减少。但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低浓度时吸附剂量 往往随温度上升而增加。 (5)无机电解质:对离子表面活性剂,加入无机电解质对吸附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5. 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吸附的功能? 答: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吸附主要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是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使增加气液 界面的过程容易进行;二是形成表面活性剂分子或离子紧密定向排列的表面吸附层。 6. 影响表面活性剂在稀溶液吸附的因素? 答:A.吸附质影响(吸附质分子结构与性质将影响它们分子间及其与溶剂、吸附剂间的相互 作用,从而影响吸附性质) (1)吸附质为同系物若为极性分子,随有机物碳原子数增加吸附量增加;非极性的物质 在水中易吸附非极性的或极性小的。 (2)异构体的影响直链易被吸附,异构体易于溶解。 (3)取代基的影响如果取代基为极性基,碳在水中的吸附力减少;如果是非极性基,则吸 附增加。 B.溶剂的影响(1)溶剂与吸附质相互作用强,随着作用力的增加,吸附量减少。 (2)溶剂与吸附剂相互作用越强,吸附量越低。 (3)吸附质与吸附剂相互作用增加,吸附量也增加。 C.吸附剂的影响(1)非极性吸附剂易吸附非极性吸附质,极性吸附剂易吸附极性吸附质。 (2)吸附剂的表面结构如果为多孔结构则易于吸附 (3)是否有丰富的吸附基团 (4)吸附后是否易于再生 D.温度影响温度升高不易于吸附

表面活性剂化学练习题

表面活性剂试题 一、名词解释. 1. 表面活性剂 2. 临界胶束浓度 3. Krafft点 4. 浊点 5. 两性表面活性剂 6. 增溶力 7. 分散剂 8.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二、选择题.1.D 2.D 3.E 4.D 5.C 6.A 7.C 8.B 9.A 10.A 11.A 12.A 13.ABCD 14.C 15.ABC 16.B 17.A 18.A 1.对表面活性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非离子型的毒性大于离子型,两性型毒性最小 B.HLB值越小,亲水性越强 C.做乳化剂使用时,浓度应大于CMC D.做O/W型乳化剂使用,HLB值应大于8 2. 对表面活性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根据经验,表面活性剂的HLB值范围限定在0-20之间 B.表面活性剂不能混合使用 C.聚氧乙烯基团的比值增加,亲水性降低 D.杀精避孕套中起杀精作用的主成分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可作洗涤剂 3.40%的Span -80(HLB 4.3)与60%吐温-80(HLB1 5.0)混合后的HLB值是( E ) A.4.3 B.6.42 C.8.56 D.9.65 E.10.72 4.等量的Span -80(HLB4.3)与吐温-80(HLB1 5.0)混合后的HLB值是( D ) A.4.3 B.6.42 C.8.56 D.9.65 E.10.83 5.表面活性剂性质不包括( C ) A.亲水亲油平衡值 B.CMC值 C. 适宜的粘稠度 D. Krafft点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krafft点越低,该表面活性剂低温水溶性越好 B.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应该在浊点以上使用 C.疏水基为直链的比带支链的难于降解 D.含有芳香基的表面活性剂比仅含有脂肪基的表面活性剂易于降解,故洗衣粉中主成分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表面活性剂化学期末考试题B卷(2011

(2011—2012)学年 08C 第Ⅰ学期表面活性剂期末考试题(B ) 姓名: 班级: 学号: 成绩: 一、名词解释. (6×2分) 二、选择题. (3×13分) 1.对表面活性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温度对胶束的形成没有影响 B.HLB 值越小,亲水性越强 C.做乳化剂使用时,浓度应大于CMC D.做O/W 型乳化剂使用,HLB 值应大于8 2. 对表面活性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根据经验,表面活性剂的HLB 值范围限定在0-40之间 B.表面活性剂不能混合使用 C.聚氧乙烯基团的比值增加,亲水性降低 D.杀精避孕套中起杀精作用的主成分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3.40%的Span -80(HLB4.3)与60%吐温-80(HLB15.0)混合后的HLB 值是 ( ) A.4.3 B.6.42 C.8.56 D.9.65 E.10.72 4.表面活性剂性质不包括 ( ) A.亲水亲油平衡值 B.CMC 值 C.Krafft 点 D.生理作用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聚乙烯醇,聚丙烯酰胺为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B.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性质优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C.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存在Krafft 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浊点

D.一般分子量较大的表面活性剂洗涤、润湿、渗透性能好,分子量小的分散、乳化性能好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krafft点越低,该表面活性剂低温水溶性越好 B.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应该在浊点以上使用 C.疏水基为直链的比带支链的难于降解 D.含有芳香基的表面活性剂比仅含有脂肪基的表面活性剂易于降解,故洗衣粉中主成分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胶束越大,对于增溶到胶束内部的物质增溶量越大 B.乳状液类型通常有O/W,W/O,套圈型三种。 C.玻璃器皿中易得到W/O型乳状液 D.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不能做破乳剂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体油污的去除主要是靠表面活性剂的增容作用而实现的 B.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不宜用于洗涤天然棉纤维 C.烷基苯磺酰二乙醇胺可做稳泡剂 D.纯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不是很好的起泡剂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餐具洗涤剂不可以用来洗涤瓜、果、蔬菜、肉 B.洗发香波的主要成分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及烷基酰醇胺 C.重垢液体洗涤剂表面活性剂含量一般在80%以上 D.粉状洗涤剂和液体洗涤剂中表面活性剂主成分完全不同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杀菌消毒作用 B.分子结构中含有苄基的季胺盐具有较强的杀菌性

表面活性剂化学期末考试题完整版

表面活性剂化学期末考 试题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2011—2012)学年08C班第Ⅰ学期表面活性剂期末考试题A 姓名:班级:学号:成绩: 1. 表面活性剂 2. 临界胶束浓度 3. 浊点 4. 两性表面活性剂 二、选择题. (15×3分) A.非离子型的毒性大于离子型,两性型毒性最小 值越小,亲水性越强 C.做乳化剂使用时,浓度应大于CMC D.做O/W型乳化剂使用,HLB值应大于8 2. 对表面活性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根据经验,表面活性剂的HLB值范围限定在0-20之间 B.表面活性剂不能混合使用 C.聚氧乙烯基团的比值增加,亲水性降低 D.杀精避孕套中起杀精作用的主成分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可作洗涤剂 3.等量的Span -80与吐温-80混合后的HLB值是() A.4.3 4.表面活性剂性质不包括() A.亲水亲油平衡值值 C. 适宜的粘稠度 D. Krafft点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krafft点越低,该表面活性剂低温水溶性越好

B.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应该在浊点以上使用 C.疏水基为直链的比带支链的难于降解 D.含有芳香基的表面活性剂比仅含有脂肪基的表面活性剂易于降解,故洗衣粉中主成分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胶束越大,对于增溶到胶束内部的物质增溶量越大 B.乳状液类型通常有O/W,W/O,套圈型三种。 C.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不能做破乳剂 D. 玻璃器皿中易得到O/W型乳状液 7.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聚乙烯醇,聚丙烯酰胺为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B.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性能都优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C.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存在Krafft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浊点 D.一般分子量较大的表面活性剂洗涤、分散、乳化性能好,分子量小的润湿、渗透性能好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液体油污的去除主要是靠表面活性剂的增容作用而实现的 B.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不宜用于洗涤天然棉纤维 C.烷基苯磺酰二乙醇胺可做稳泡剂 D.纯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是很好的起泡剂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餐具洗涤剂可以用来洗涤瓜、果、蔬菜、肉 B.洗发香波的主要成分为十八烷基苯磺酸钠及烷基酰醇胺 C.重垢液体洗涤剂表面活性剂含量一般在80%以上 D.粉状洗涤剂和液体洗涤剂中表面活性剂主成分完全不同 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只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杀菌消毒作用

宋启煌主编-精细化工工艺学第一章习题及答案(精藏)

第三章表面活性剂 1、表面张力是一种能引起液体表面自动收缩的力,它的单位为mN/m。 垂直作用于液体表面单位长度与液面相切,使表面收缩的力。 3、表面张力是液体本身所具有的基本性质,温度升高,表面张力不变。( × ) 表面张力反映了物质分子间作用力强弱,作用力越大,表面张力也就越大。(√) 5、在常温常压下,乙醇、水银、水几种液体其表面张力大小排序为:水银>水>乙醇。 6、具有表面活性的物质都是表面活性剂。( × ) 表面活性剂是这样一类物质,它能吸附在表(界)面上,在加入很少时即可显著改变表(界)面的物理化学性质(包括表面张力),从而产生一系列应用功能(如润湿、乳化、破乳、起泡、消泡、分散、絮凝、增溶等)。 8、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表现为具有双亲性的结构。 、表面活性剂按照亲水基团在水中能否解离分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型表明活性剂。 10、根据表面活性剂解离后所带电荷类型分为:阳离子、阴离子、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11、简述表面活性剂降低水表面张力的原理。 把表面活性剂加入到水中以后,由于它具有亲水亲油结构,它就会吸附于水的表面产生一定程度的定向排列:亲油基朝向疏水的空气,亲水基朝向水中,使原来的水/气界面变成了表面活性剂/气界面,从而降低表面张力。 12、描述胶束的结构。 胶束是表面活性剂在水中形成的一种自聚体结构。这种结构表现为:表面活性剂的亲油基朝内聚居在一起形成一个疏水的内核,亲水基朝外形成一个亲水的外壳。表面活性剂的这种结构使得表面活性剂能够稳定的存在于水中。 13、列举出表面活性剂的6种应用性能。 乳化,发泡,消泡,分散,增溶,润湿,洗涤,渗透,柔顺,抗静电,防水,缓蚀,杀菌。 当表面活性剂在水中达到一定浓度时,表面活性剂的两亲性结构会使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溶液内部发生自聚:疏水基团向里靠在一起形成内核,亲水基朝外与水接触以达到稳定存在状态。表面活性剂在水中形成的这种自聚体结构就叫做胶束。 把表面活性剂开始大量形成胶束时的最低浓度也就是达到饱和吸附时的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叫做临界胶束浓度。 、胶束的大小可以用胶束量来表示,胶束量=表面活性剂的分子量×缔合度。 16、名词解释: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是指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基与亲油基之间在大小和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