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的风格特点
论述杜甫诗歌的风格
论述杜甫诗歌的风格杜甫(712年-770年),唐代后期著名的诗人之一,被誉为“诗史之大家”。
他的诗歌风格具有独特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首先是杜甫诗歌的写实风格。
杜甫关注社会大事,他的诗作中常常揭示出朝廷的腐败、战乱和社会的不公,对于民生疾苦表达深切的关切和同情。
他的诗歌中描绘了大量的人物形象和事件,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景象。
他善于通过纪实的描写和生动的语言,展示出社会现实的丑陋和悲剧,使读者能够直观地了解那个时代的苦难和痛苦。
其次是杜甫诗歌的抒情性。
杜甫的诗中常常表达出自己对人生、世态、友情等方面的感慨和思考,他用激情和深沉的抒发,表达出自己对于时世的失望和无奈,以及对人生的思索和追求。
他在描绘社会的同时,也展示了自己作为一个个体的心灵世界,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内心的痛苦和迷惘,以及对理想和真理的追求。
第三是杜甫诗歌的豪放与激昂。
杜甫的诗作中常常融入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和宏大的历史背景,他用雄浑的笔触和豪放的情感表达了对山河大地的深情和对时代的感慨。
他的诗歌中常常充满了慷慨激昂的语言和辞藻,透露出他对于人间沧桑的豁达和真挚。
最后是杜甫诗歌的深沉与含蓄。
杜甫的诗歌思想深刻,语言简练而充满内涵。
他善于运用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将复杂的思想和情感融入诗歌之中,通过简而有力的语言表达出来。
他的诗作通常富有哲理和智慧,读者在阅读时往往需要耐心和细致地品味。
综上所述,杜甫的诗歌风格可概括为写实、抒情、豪放、激昂、深沉与含蓄。
他以独特的视角观察世界,用深情的笔触描绘苍凉的时代和自己内心的挣扎,使他的诗作成为了唐代的文学经典,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作品特点
杜甫作品特点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被称为“诗史”。
他的作品风格多样,但以沉郁顿挫为主。
杜甫的诗歌语言质朴厚重,内涵深刻,多写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
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
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
杜甫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的创作手法
杜甫的创作手法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创作手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写实主义:杜甫的诗歌多以社会现实为题材,描写人民的疾苦、社会的不公和战争的残酷,具有很强的写实性。
2. 情感真挚:杜甫的诗歌充满了真挚的情感,他善于表达自己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
3. 对仗工整:杜甫的诗歌在形式上对仗工整,韵律优美,语言简练而精确,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4. 形象生动:杜甫善于运用生动的形象和具体的细节来描绘事物,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他所要表达的内容。
5. 沉郁顿挫:杜甫的诗歌风格沉郁顿挫,表达感情时含蓄蕴藉,给人以深沉、凝重的感觉。
杜甫的创作手法以写实主义、情感真挚、对仗工整、形象生动和沉郁顿挫为主要特点,这些特点使他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是什么
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是什么大家知道“诗圣“杜甫所写的诗歌都有哪些风格么?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一)杜诗的主要风格沉郁顿挫杜诗风格的另一面:萧散自然杜诗风格与杜甫处境心境的关系杜诗的主要风格特征是沉郁顿挫,沉郁顿挫风格的感情基调是悲慨。
杜甫是一位系念国家安危和生民疾苦的诗人。
动乱的时代,个人的坎坷遭遇,一有感触,则悲慨满怀。
他的诗有一种深沉的忧思,无论是写生民疾苦、怀友思乡,还是写自己的穷愁潦倒,感情都是深沉阔大的。
他的诗,蕴含着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每欲喷薄而出时,他的仁者之心、他的儒家涵养所形成的中和处世的心态,便把这喷薄欲出的悲怆抑制住了,使它变得缓慢、深沉,变得低回起伏。
长篇如此,短章也如此。
例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先叙抱负之落空,仕既不成,隐又不遂,中间四句一转,感情起伏,待到郁勃不平之气要爆发出来,却又撇开个人的不平,转入对骊山的描写。
由骊山上的奢靡生活,写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不平愤懑之情似乎又是要喷薄而出了,但是没有,感情回旋,变成了“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的深沉叹息。
“入门闻号洮,幼子饿已卒。
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
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悲痛欲绝的感情看来似乎要难以自制了,但又没有喷薄而出,“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
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
个人的悲痛变成了对于百姓苦难的深沉忧思,留下了无穷韵味。
《梦李白二首》也是这种回环反复表达感情的很好例子,梦中见其来,又疑其真来;分明他已真来,又疑其何以能逃出牢笼,定非真来;说他并非真来,又分明见其月色下憔悴颜色。
真真幻幻,表现的是浓到如酒的情谊,深沉低回,波浪起伏。
《北征》、《洗兵马》、《壮游》、《同谷七歌》、《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还有前面提到的《秋兴八首》都是这样的例子。
沉郁顿挫,是杜诗的主要风格。
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杜甫的诗歌风格是什么
杜甫的诗歌风格是什么是我国著名诗人,还被世人称为“诗圣”,他的诗歌风格主要是什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杜甫的诗歌风格,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杜甫的诗歌风格(一)诗歌风格沉郁顿挫杜甫的诗歌在语言上,普遍认为具有“沉郁”的特点,“沉郁”一词最早见于南朝,“体沉郁之幽思,文丽日月”,后来杜甫写更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作品的语言,“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
对杜诗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其诗歌风格的形成,与其恪守的儒家思想有着密切关系。
同时,杜甫处于盛世末期,少时有雄心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国运衰微,加之仕途不济命途多舛,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也使杜诗诗风大有转变,趋近现实主义。
而杜诗对意象选择的个性化,是杜诗语言的基础。
常在杜诗中出现的意象,例如古塞、秋云、猿啸、残炬、急峡、危城、孤舟、落花、落日等自然景观,以及织女、老妇、老农、嫠妇等普通百姓,还有官吏、将军、恶少等权贵势力,都表现了杜甫对“中兴济世的热切,对淆乱乾坤的指斥,对横行霸道的愤慨,对漂泊流离的悲伤,对生灵涂炭的悲悯,对物力衰竭的惋惜,对博施济众的赞美”,而正是这些沉重情感的表达,使得杜诗的语言趋于“沉郁顿挫”。
吴沆《环溪诗话》评杜甫晚期诗句“恣肆变化、阳开阴合”又云:“惟其意远,举上句,即人不能知下句”。
吴沆又说:“凡人作诗,一句只说得一件事物,多说得两件。
杜诗一句能说得三件、四件、五件事物;常人作诗,但说得眼前,远不过数十里内,杜诗一句能说数百里,能说两军州,能说满天下,此其所为妙”。
兼容并蓄杜甫的诗歌在风格上,是兼备多种风格的,这样评价杜甫:“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
”秦观也有类似的看法:“于是杜子美者,穷高妙之格,极豪逸之气,包冲淡之趣,兼俊洁之姿,备藻丽之态,而诸家之所不及焉。
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
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一、简介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是唐代著名的诗人。
他的诗作广泛,涵盖了政治、社会、自然等各个方面的题材,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的诗歌艺术风格独特,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二、感人至深的现实主义倾向杜甫的诗歌题材多涉及社会民生、战争和政治混乱等实际问题。
他以饱含深情的文字表现社会的痛苦和人民的苦难,如《江南逢李龟年》中写到“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表达了对人民疾苦的关切。
三、咏史抒怀的宏大气势杜甫的诗歌中常常展现出宏大的历史背景和气势。
他通过对古代名人和历史事件的赞颂或抒发自己对历史的思考,展现了自己的宏伟情怀。
例如,《登高》中写到“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以此来表达自己的超然情怀。
四、对自然的独特感受杜甫的诗歌中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感受。
他以独特的视角和鲜明的笔墨描绘出自然风光和情感,如《春夜喜雨》中写到“好看极了,山水相映清且深。
”展现了对美好自然的赞美和享受。
五、倾诉个人情感的直白真实杜甫的诗歌表达方式直白真实,常常倾诉个人的情感和心态。
他通过抒发自己的苦痛、愤怒和失落,展示了个人的真实内心世界。
例如,“病起萧萧两鬓华,年来欢乐远欢嗟。
”表达了对病痛和时光流逝的无奈之情。
附件:1.《江南逢李龟年》全文2.《登高》全文3.《春夜喜雨》全文法律名词及注释:1.现实主义:一种以描写生活为主的文学艺术思潮。
2.宏大气势:具有宏伟壮丽的气势和格调。
3.直白真实:表达方式简练直白、真实直切。
杜甫的诗的特点风格
杜甫的诗的特点风格
1、杜甫善于对现实生活作高度的艺术概括。
这种概括主要通过两种艺术手段进行操作。
其一是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事物,通过客观的描写,把复杂的社会现象集中在一两句诗里,从而揭示它的本质。
其二是通过人物的对话,对某些事件作概括的介绍。
2、雄浑壮阔的艺术境界和细致入微的表现手法。
艺术境界是雄浑壮阔的,但是表现手法却是细致入微的。
由于杜甫具有爱国爱民的胸襟,博大精深的知识,以及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他的诗歌境界是雄浑壮阔的。
可是这种雄浑壮阔的境界往往是通过刻画眼前具体细致的景物和表现内心情感的细微波动来达到的。
3、杜甫的诗歌众体兼长。
从诗歌的体裁方面来看,杜甫是众体兼长的一个诗人,五言、七言、古体、律诗、绝句,他都能够运用自如,尤其是古体和律体,杜甫写得非常好。
他常常运用这种体裁将叙事、抒情、议论三者融合在一起。
4、杜甫的诗善于描写当时历史实况,反映唐代由盛转衰的现况,故有“诗史”之称。
关于谈杜甫的诗歌特点
关于谈杜甫的诗歌特点
杜甫(712年-770年),唐代著名诗人之一,被誉为“诗史之
杜甫”。
他的诗歌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抒情性强
杜甫的诗歌往往表达了他深刻的感情和对现实世界的关注。
他
的诗歌内容广泛,涵盖了社会生活、历史和文化等方方面面。
他通
过自然、风景、人物等元素表达自己的情感,如《春夜喜雨》中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以及《三别》中“明月不可曾照愁,白云相思只自由”的表达,用细腻诗情呈现出人生的苦闷与深刻的
思考。
2. 多元格调
杜甫的诗歌表现出多元化的情感和格调。
他的诗歌时而悲怆,
时而豪放,时而感慨,时而幽默。
例如,《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中
的豪放激昂和《登高》中的沉静微妙,都是他诗歌中多元化格调的
表现。
3. 反映社会现实
杜甫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他在诗歌中反映了当时的社
会现实,如官场腐败、战争流离、贫民困苦等。
他的诗歌展现出真
实的社会情况,这些内容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共鸣。
4. 结构严谨
杜甫的诗歌结构严谨,讲究韵律和韵脚的搭配。
他的每首诗歌
都有独特的格律和节奏,使诗歌具有优美的音韵和韵律。
5. 清新自然
杜甫的诗歌语言清新自然,不做刻意的修饰或华丽的描述。
他的诗句流畅、生动,往往通过对自然、人物和事件的描写,向读者传达出真实的感受和情感。
综上所述,杜甫的诗歌表现出抒情性强、多元化格调、反映社会现实、结构严谨和清新自然的特点。
他的诗歌思想深邃、感情真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在中国文学史上居于重要的地位。
杜甫诗歌特点
杜甫诗歌特点
杜甫的诗歌主要特点有:
1、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
杜甫的诗多集中体现了他内心深处的抑郁情绪和孤独感,其中十分浓郁的是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向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思考,如《江畔独步寻花》、《蜀道难》、《春望》、《宣州谢脁北行》等等;
2、语言简洁而深刻。
杜甫的诗中常用三言两语就能把一种思想表达出来,语言简练、深刻、意境深远,使诗歌充满了深厚的文学气息。
如《茅山吟》、《端午节》、《芙蓉楼送辛渐》、《江南逢李龟年》等等;
3、具有鲜明的社会意义。
杜甫的诗歌中不仅体现了他深厚的哲理思想,也表达了他对时代社会的深刻观察,充满了强烈的社会意义,如《江畔独步寻花》、《蜀道难》、《敕勒歌》、《八月十五夜月》等等。
杜甫诗的风格
杜甫诗的风格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其诗歌风格充满了深刻而广阔的思想内涵,表现了丰富的感情和鲜明的形象,给后世留下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杜甫诗的风格。
一、深刻思想和广泛内涵杜甫的诗歌风格充分体现了其深刻的思想和广泛的文化内涵。
他关注社会状况,反映人们的苦难和不幸,表达了对人性的思考和追求。
例如《春望》批判当时社会的乱象,“千里共婵娟”揭示了当时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现实;《丽人行》表现了诗人对于历史的追溯和思考,表达了对于深层次人性的关注。
二、纯正的情感表达杜甫的诗歌风格也因为其纯正的情感表达而著名。
他无论是赞美生命的壮美还是揭示人性的苦涩,都是从自己深处发出的真实情感。
例如《春夜喜雨》里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把细腻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令人感到深刻而动容。
三、深入生活杜甫的诗歌不仅仅关注社会、人性、历史,更着重关注生活本身。
他在诗歌中反映了种种生活场景和生活状态,关注了人们的生存状况和心理状态。
例如《赤壁》表现了苏、曹两军在赤壁之战后的战后状态,“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样儿枰几许”描绘了当时两军的疲惫和落寞。
四、多变的表现手法杜甫的诗歌风格多变,表现手法多样。
他的诗歌中采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艺术手法,从而表现出多元的思考和表达方式。
例如《春夜喜雨》以抒情的方式表现出对雨夜的开心,营造出一种静谧宁静的氛围;而《将进酒》则以豪放的形式展现出诗人的壮志豪情,诗句千古流传。
总之,杜甫的诗歌风格深刻而广泛,具有丰富的思想、情感和文化内涵,以此为基础,他又采用多样的表现手法,形成了属于他独特的风格,不管在当时还是在之后的文学史上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后人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杜甫的诗歌风格是什么
杜甫的诗歌风格是什么杜甫是我国著名诗人,还被世人称为“诗圣”,他的诗歌风格主要是什么呢?下面是由为大家整理的杜甫的诗歌风格,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杜甫的诗歌风格(一)诗歌风格沉郁顿挫杜甫的诗歌在语言上,普遍认为具有“沉郁”的特点,“沉郁”一词最早见于南朝,“体沉郁之幽思,文丽日月”,后来杜甫写更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作品的语言,“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
对杜诗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其诗歌风格的形成,与其恪守的儒家思想有着密切关系。
同时,杜甫处于盛世末期,少时有雄心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国运衰微,加之仕途不济命途多舛,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也使杜诗诗风大有转变,趋近现实主义。
而杜诗对意象选择的个性化,是杜诗语言的基础。
常在杜诗中出现的意象,例如古塞、秋云、猿啸、残炬、急峡、危城、孤舟、落花、落日等自然景观,以及织女、老妇、老农、嫠妇等普通百姓,还有官吏、将军、恶少等权贵势力,都表现了杜甫对“中兴济世的热切,对淆乱乾坤的指斥,对横行霸道的愤慨,对漂泊流离的悲伤,对生灵涂炭的悲悯,对物力衰竭的惋惜,对博施济众的赞美”,而正是这些沉重情感的表达,使得杜诗的语言趋于“沉郁顿挫”。
吴沆《环溪诗话》评杜甫晚期诗句“恣肆变化、阳开阴合”又云:“惟其意远,举上句,即人不能知下句”。
吴沆又说:“凡人作诗,一句只说得一件事物,多说得两件。
杜诗一句能说得三件、四件、五件事物;常人作诗,但说得眼前,远不过数十里内,杜诗一句能说数百里,能说两军州,能说满天下,此其所为妙”。
兼容并蓄杜甫的诗歌在风格上,是兼备多种风格的,元稹这样评价杜甫:“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
”秦观也有类似的看法:“于是杜子美者,穷高妙之格,极豪逸之气,包冲淡之趣,兼俊洁之姿,备藻丽之态,而诸家之所不及焉。
杜甫的简介和诗歌风格特点概括
杜甫的简介和诗歌风格特点概括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
他出生于
河南巩县一个贫困农民家庭,自幼聪颖好学。
早年曾在长安担任官员,但因为反对安禄山叛乱而远流峡江,穷困潦倒。
在写诗方面,杜甫一生留下了超过1500首的诗歌作品,被誉为唐
代诗坛中最杰出的诗人之一。
杜甫的诗歌风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写实主义、悲壮主义和社会批判。
首先,杜甫诗歌的风格体现了写实主义的特点。
他在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时,注重描绘真实情形,剥析事实本质。
例如《登高》一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描述了登高远望,景象壮观,举世独立,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其次,杜甫的诗歌风格也体现了悲壮主义的特点。
他常常用悲壮的笔调,抒发自己的疾苦、孤苦伶仃、民生如草的感慨。
如《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失落和家国的离散之情,感人至深。
最后,杜甫的诗歌风格也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色彩。
他对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败进行强烈的批判和揭露,具有很强的进步性。
例如《三吏》中“岂无公诉人,忽起三署狱。
有夜投
明发,无人问自苦。
”表现了三个官员独霸一方,欺压百姓,令人愤慨。
总的来说,杜甫是唐代诗坛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诗歌风格体现了写实主义、悲壮主义和社会批判的特点,具有很高的价值和意义。
他的写作风格深深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学的发展和演变,同时也成为了后世许多文人墨客的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杜甫诗歌写作特点
杜甫诗歌写作特点
杜甫诗歌的写作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沉郁顿挫:杜甫的诗歌风格通常以沉郁顿挫为主,他的诗歌情感真挚,格律严谨,穷绝工巧,描写深刻,细腻感人,形象鲜明。
2.叙事和议论风格:杜甫的诗歌在叙事和议论方面有着独特的风格。
有学者认为,他的叙事风格和议论风格受到了《诗经·小雅》的影响,而其悲歌慷慨的格调又与《离骚》相近。
3.仁政思想和司马迁的实录精神:杜甫的诗歌具有仁政思想的传统精神,以及司马迁的实录精神。
4.人道主义精神:有观点认为,杜甫的诗作具有“人道主义精神”。
总体来说,杜甫的诗歌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冷酷和人民的疾苦,又体现了他的高尚情操和精炼的艺术技巧。
唐代诗人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沉郁顿挫、兼容并蓄、炼字对仗,内容深远。
他的诗歌多表现对人们的深刻同情,揭露社会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尖锐对立。
具体来说,杜甫善于描写社会现实、抒发民生疾苦,他的许多作品是对社会和时代的艰难状况的关切与反映。
如《丽人行》、《三吏》等。
他的部分作品内敛深邃,如《客至》、《旅夜书怀》等,反映出作者的沉静与深邃。
他的诗歌常常通过客观描述和浓厚的现实气息,展现自己的知识广博和见闻深刻的特点,如《春夜喜雨》、《登岳阳楼》等。
除此之外,杜甫还有一些作品的风格比较豪放不羁、清新自然、豁达开朗。
比如他的《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作品。
总的来说,杜甫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不羁、清新自然的一面,也有沉郁顿挫、炼字对仗、内容深远的一面。
这些特点使得他的诗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杜甫诗风格
杜甫诗风格
杜甫的诗歌充满着思想内容,辩证性强,思想主题反映国家大义。
从
语言艺术表现上来看,诗歌层次分明,节奏平缓,贴近语言日常应用,使用了一些成语及民间美谈,注重声、调、韵,整体诗句比较简短,
构思结构合理,而且能够把普通的思路,简单的句式拼凑出动人的情
感与意境。
节引紧凑,节奏自然,形象生动,思想深刻,传神把精神
的象征和抒情融为一个整体,使其具有一种极强的感染力和内在的一
致性。
杜甫的诗歌也有着独特的风格,他的诗歌常常有着深刻的批判意味,
对社会现实给予了尖锐的抨击,把政治现实、历史背景和自然形象巧
妙地结合在一起,让诗歌洋溢着强烈的思想色彩,在意象中多体现怀
疑主义和悲剧色彩;他的诗歌注重形式,把“四言”、“五言”等不
同结构的诗体悬殊搭配,变化出丰富的形式,影响了很多后代诗人;
他的诗歌对民众的情感的表达,对苦难挫折的感受,也充满着深情与
慰藉,诗歌中的情感表达渴求着振兴,希望能够缓解民众的苦难,给
予他们力量。
杜甫的创作风格
杜甫的创作风格
杜诗主要风格是沉郁顿挫,气魄阔大雄伟,诗歌意象鲜明强烈。
风格多样,丰富多姿,或雄浑奔放,或清新细腻,或沉郁悲凉、或辞藻富丽、或平易质朴、或通俗自然。
杜诗融冶吸收前人艺术技巧,发展成一种独特的新风格。
取材方面,杜甫是社会派诗人,趋向现实主义,内容广泛,富时代性,取材于政治兴亡,社会动乱,战事徭役,饥饿贫穷和贫富悬殊。
杜诗善于描写当时历史实况,反映唐代由盛转衰的现况,故有“诗史”之称。
从安史之乱至入蜀之前,杜甫经历了大时代的动乱,写下大量的实录式写实名篇。
其名篇中,特多写实之作,如名作《丽人行》,反映上层社会的奢淫。
融情入景,情景交融,创造出深刻动人之意境。
杜甫诗歌的特点
杜甫诗歌的特点
杜甫诗歌的特点是广博、深刻、真实、哲理性强。
1. 广博:杜甫的诗歌体现出他对历史、政治、社会、宗教等议题的深刻思考,融入了当时各个领域的最新发展,使得他的诗歌充满独特的时代气息。
2. 深刻:杜甫的诗歌充满着深刻的意蕴,他能够从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抽取出最有价值的内容,以一种独特的语言表达出来。
3. 真实:杜甫的诗歌描述的场景都是他自己所经历或者所见过的,他能够把最真实的细节融入到他的诗句中,使得诗歌更加精彩、生动。
4. 哲理性强:杜甫的诗歌不仅描绘着内心深处的情感,也包含了深刻的哲理性,让人在感受诗歌的情感的同时,也能够从中获得深刻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诗的风格特点
————————————————————————————————作者:————————————————————————————————日期:
杜甫诗的风格特点
杜甫诗的风格多种多样,但无论杜甫自己评论家,都公认杜甫诗的主要风格是“沉郁顿挫”。
何谓“沉郁顿挫”?“沉郁”是就诗的思想内容来说的。
“沉”即“深”,“郁”即“积”,指诗歌内容的深刻、深厚、凝重。
“顿挫”则是就艺术形式而言,讲的是诗歌遣词用句的停顿转折,即有情感的千回百折,又有节奏音调的抑扬顿挫。
词评家陈廷焯说:“沉郁之中,运以顿挫,方是词中上乘。
”不独是词,诗也如此。
杜甫诗歌思想内容的“沉郁”通过“顿挫”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了解杜诗“沉郁”的思想内容,必须了解杜甫的经历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的思想倾向。
另外体会他诗歌“顿挫”的艺术特点,还应了解一点诗歌格律常识。
杜诗无处不在的忧国忧民的现实内容和诗人不惜牺牲自我的思想情情怀构成了他“沉郁”的诗歌风格,并表现出厚实的思想内蕴和凝重的历史意识。
他的风格特点是由现实主义内容所决定的。
首先,杜诗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对人民百姓的关注和同情。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赴奉先咏怀》)不仅充分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的深刻同情,还一针见血地指出百姓受剥削凌辱的现实。
他还在一些诗歌里为人民代言:“县官虑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活随百草。
”(《兵车行》)他甚至对统治者提出抗议:“君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前出客》)在人民的痛苦生活前,他不惜牺牲自己。
屋漏天寒,稚子不嗳,彻夜难眠之时,他还发出这样的慨叹:“君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其次,杜诗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诗人的喜怒哀乐是和祖国命运的盛衰紧密相连的。
安史之乱危及国家前途时,面对破败的山河,他“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时他又“涕泪满耶裳”,在漫长的期待和奔走中他甚至“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苏联停浊酒杯。
”
杜诗对百姓的同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不安,人与的颠涕流离,作者的诗情寄托其中,郁结深度而寄寓深广。
杜甫“顿挫”的风格主要体现在五、七言近体诗中,杜甫的叙事诗大多采用五、七言的古体诗,而抒情诗多用五、七言近体诗。
他们近体诗讲究结构的回环照应,音节旋律的铿锵顿挫,对仗的工稳,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理解杜诗风格特点,应了解风格形成的原因,即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倾向,及诗歌特点。
杜甫35岁之前,主要是学习游历。
那时社会富足安定,是其创作的准备期,同时在思想上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确立了“致君克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
45-48岁,社会正处在安史之乱的动荡中,诗人曾陷敌阵,曾逃难于危急,也曾积极抗敌。
国家命运危险、人民灾难深重,使他感到彻骨的国破家亡之痛。
49岁开始,经历了长达十一年的西南漂泊生活,虽然他生活困窘,甚至常常挨饿,但他却定下了一千首诗,反映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向来忧国泪,寂寞洒衣襟。
”然而时时关注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的诗人最后竟死在长沙至岳阳的一条破船上。
儒家思想“民为贵”“治国”“平天下”的意识,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的生活经历都是形成杜甫诗风格的主要因素。
杜甫以五、七言近体诗写生活及现实,反映民生疾苦和国家大事,发挥了近体诗的功能。
杜诗特别讲究音律,对仗的和谐之稳,形成独特的音律美。
创作中,他还特别注重诗歌结构上
的回环照应,起承转折,令人体味其中的审美趣味。
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前人早有论述,我们以杜甫的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登高》为例详细讲解,加深认识。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潜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今诗的前四句绘景,勾勒出一幅登高远眺的壮阔图景。
“天高”“沙白”“猿啸”“鸟飞”都是三峡秋季的典型景物,境界雄浑高远;天高风急才闻落木“萧萧”,才见波涛“滚滚”。
在萧索荒凉的景象中,饱含诗人无穷的情思,仿佛读到一个兀立高台的穷儒无尽的“悲秋”之情,只是这难以言尽的情绪不是直接点明的,而是渗透在画面之中。
五、六两句中上文自然过渡,抒写自身疾病缠身漂泊不定的苦难生活及触景生悲的内心感受。
“万里”“百年”包容时空,尽写诗人孤独悲苦的心境,秋风萧瑟,暮年多病、登台远眺这层层递进的顿挫笔法,强烈地表达出蕴于诗人内心的沉郁悲抑的情感。
而尾联“艰难者恨”田字,不仅包含着郁积难舒的爱国情怀和难以排遣的羁旅愁思,写出个人身世的飘零,处境的困窘,也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不安,人民的颠沛流离。
这些都使他“繁霜鬓”,这一切都需酒来排遣,
但又因生活困窘,年老多病不得不暂停饮酒,那么这郁积又从何抒解呢?
诗歌曲折顿挫的笔法,使作者的情感更深刻,凝重。
从艺术形式上看,《登高》前三联对仗工稳。
诗句多用双声叠字,旋律优美,音节和谐。
其中“艰难者恨”恰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读时一字一顿,四声之美令人赞叹,“繁霜鬓”“浊酒杯”平仄相对,平仄交错,节奏分明,在全诗曲折顿挫、抑扬有致中,表现出诗人颠沛流离的痛苦。
“沉郁顿挫”是杜诗唯一的风格特点吗?
当然不是。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在论杜诗风格时说:“杜陵之诗,包括万有,空诸依傍,纵横博大,千变之中,却极沉郁顿挫,忠厚和平。
”这个评价是历来所认可的。
但这“沉郁顿挫”是其主要风格,并不是唯一风格。
杜诗风格可以说是多样性的。
既有沉郁顿挫的,也有淡泊闲静的,或清新自然的,或奔放率真的。
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八行诗洋溢着诗人无限欢喜之情,它从思想感情到语言的气势节奏都是那样的激越直率。
杜甫诗歌的“顿挫”能否说仔细一些,以便我们理解。
好。
诗歌在唐代近体诗发展状大。
由于它极讲究字句的平仄,对仗,形式结构的照应,于声律抑扬顿挫中,尽量审美意趣。
绝句、律诗讲究用字平仄交错,古诗的平声与现代汉语的一声,二声大体相当,仄声与三声、四声大体相当。
近体诗还必须押韵,偶数句必须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今诗都必须押平声韵,不换韵。
近体诗中的律诗第二、三联要对偶。
这种节奏、声韵,对仗的严格要求令诗歌产生音乐之美。
近体诗的创作上,作者很注重结构的安排,以杜甫的《蜀相》为例: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此诗前四句写事,后四句写人。
首联以“何处寻”发问,表赞颂研究室情,寻觅之急;而二联以“自”“空”写环境的寂寥冷落,开成情绪的反差,急转直下。
三联荡开笔势写武侯的千秋功业,又是一转,最后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非满襟”点题,作者的情感就在起承转合中起伏回旋,一波三折,这正是杜甫诗歌运笔顿挫的妙处。
杜甫诗歌风格的形成是受他的思想主张、主要经历、创作方式共同影响。
不同时期的经历,社会状况的变化,创作方法的不断成熟决定了他作品风格的多样化。
有些人把杜甫“沉郁顿挫”的主要风格当作他作品的唯一标准,就难以全面领略杜甫诗歌的艺术魅力。
看下面这首诗:
《清江》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来自去堂前燕,相亲相爱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多病所须惟药物,微躯此处更何求。
此诗显然就不属“沉郁”之列。
诗歌格调清新明快。
从内容上看,盛夏之时,临江小村依然平静清幽,鸥燕飞翔,“自来自去”“相亲相爱”是多么迷人,令人陶醉。
老妻,稚子,“画棋间”“作钓钩”纯朴自然的举动,反映江村生活的闲适悠然,也反映诗人内心的平静,经历无尽动荡后的片刻安宁。
从形式上看,二、三联对仗工整,音韵和谐,节奏轻快。
此诗属清新明快自然一格。
从这个意义上说,读杜诗还须认真体味其不同的风格物点,不能一概而论。
[楼主]来自: | 发帖时间: 2005/03/16 2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