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八首(杜甫)
杜甫秋兴八首全部八首
杜甫秋兴八首全部八首一、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秋思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
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白兔赤乌皆得路。
惟我彷徨扰乾坤。
2、赠卫八处士·其三比年闻有使,相期邈云霄。
乘兴为君去,冀爱语不拘。
长风吹秋树,独夜月明砧。
何处行人度,孤舟只自搜。
3、秋兴八首·其一朔云初起日沉阁,梧叶又落风前殿。
夕阳殷勤树向西,恨似韩王过后断。
4、秋兴八首·其二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身被五弦琴上声,五十年前谢客船。
5、秋兴八首·其三闲门向山深,静室如花存。
兴退随风渐,闲眠亦自温。
男儿事长往,老将心先勳。
昔日战场今何在?平沙落雁渡河津。
6、秋兴八首·其四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7、秋兴八首·其五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莫作乐天夸望前程。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8、秋兴八首·其六青青陵上柏,几许依依语。
刚戍太行时,还世咸阳路。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槐高柳咽新蝉,嘶转苍鹰何夜眠?不教胡马渡阴山,越峤绝人伤独旅。
秋兴八首
秋兴八首·其一作者: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zhēn)。
解析:星期一下午4点到A304开会1.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诗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
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
凋伤:草木在秋风中凋落。
2.巫山巫峡:即指夔州(今奉节)一带的长江和峡谷。
萧森:萧瑟阴森。
3.兼天涌:波浪滔天。
4.塞上:指巫山。
接地阴:风云盖地。
"接地"又作"匝地"。
5.丛菊两开:杜甫去年秋天在云安,今年秋天在夔州,从离开成都算起,已历两秋,故云"两开"。
"开"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泪眼开。
他日:往日,指多年来的艰难岁月。
6.故园,此处当指长安。
7.催刀尺:指赶裁冬衣。
"处处催",见得家家如此。
8.白帝城,即今奉节城,在瞿塘峡上口北岸的山上,与夔门隔岸相对。
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
砧:捣衣石。
9.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
砧,捣衣石。
译文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
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赏析一、大历元年(766),杜甫在云安养病半年,然后迁到夔州,即今四川奉节。
他在夔州仍经常卧病在床,这《秋兴八首》就是在这时写的一组七律。
这八首诗,是完整的组诗,因景寄情,既抒发了诗人漂泊之感、故国之思,也深深地寄托着对李唐王朝盛衰的感叹与悲哀。
这首诗的第一联,描绘了巫山、巫峡一带萧瑟、阴森的秋景,以此来衬托情思。
唐代-杜甫《秋兴八首》原文、译文及注释
唐代-杜甫《秋兴八首》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秋杜甫在夔州时所作的一组七言律诗,因秋而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杜甫自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弃官,至当时已历七载,战乱频仍,国无宁日,人无定所,当此秋风萧飒之时,不免触景生情。
因写下这组诗。
原文:秋兴八首唐代-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墙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翻译: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寒露凋伤了枫树林,巫山巫峡的气象萧瑟阴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江间的波浪连天涌起,塞上的风云接地阴沉。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丛菊两度开放忆往昔感伤落泪,孤舟系在江岸像系在我思念故园之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赶制寒衣家家在动用刀尺,白帝城高处听到夜晚捣衣的砧音。
杜甫秋兴八首全篇原文
《杜甫秋兴八首全篇原文》
朋友们,今天咱们一起来领略杜甫《秋兴八首》的魅力。
这《秋兴八首》啊,那可是杜甫的经典之作。
开篇“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一下子就把那种秋的萧瑟和凝重给勾勒出来了,仿佛能看到满目的霜露,凋零的枫林,让人心里不由得一紧。
再看“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这菊花开了又谢,那漂泊的孤舟系着的是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真是情真意切,让人感动。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这一句更是把那种秋的紧迫和生活的忙碌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八首诗,每一首都饱含着杜甫的深情和感慨,就像一幅幅生动的画卷,把他的忧愁、思念、对国家命运的关切都一一呈现出来。
朋友们,好好品读这《秋兴八首》,定能让咱们感受到杜甫那颗忧国忧民的炽热之心。
《杜甫秋兴八首全篇原文》
朋友们,咱们来聊聊杜甫的《秋兴八首》全篇原文。
这一组诗啊,那真是杜甫的心血之作。
你瞧“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落日余晖中的孤城,诗人抬头望着北斗,心心念念着京城,那股子思念之情跃然纸上。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听到猿啼都忍不住落泪,想有所作为却如同那八月的浮槎,空有希望。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这宁静的山郭,每日坐在江楼看那翠微,看似悠闲,实则满心忧愁。
这八首诗,句句含情,字字含泪,把杜甫的复杂心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就像俗话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秋兴八首》就是这样的佳作。
朋友们,多诵读几遍,定能有所感悟!。
古诗绝句杜甫秋兴八首
古诗绝句杜甫秋兴八首引言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以纵情抒怀、感人肺腑而著称。
其中《秋兴八首》是他在秋天这个季节所写的八首绝句,表达了他对自然变化的观察和对人生的思考。
本文将对杜甫的这八首绝句进行全面、详细、完整、深入的探讨。
第一首:早秋喜雨夜行金陵怀古 // 甲子曙色初谯烟,梅子黄时暮雨天。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衣试画钱。
杜甫的情感表达这首绝句描绘了杜甫在金陵早秋的一次夜行,他欣赏到了金陵的美景,尤其是暮雨洗尽了尘嚣,给人以宁静、清新的感受。
杜甫通过写景来表达他对秋天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杜甫在这首绝句中观察到早秋的天色,曙色初现,天空中弥漫着谯烟。
这种景象使得整个金陵都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给人一种神秘、寂静的感觉。
同时,他也注意到梅子已经变黄了,暮雨洒在梅树上,给他一种宿雨过后的清新感。
通过观察自然的变化,杜甫不仅赞美了自然之美,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第二首:对雪 // 倚杖候云,乍晴还雪随风转。
其中饮冰,成泥何须尔。
创造力与想象力这首绝句是杜甫对雪的描写,通过对雪的形象化描绘,杜甫表达了对雪的喜爱及其对人生的理解。
他用倚杖候云来形容自己恭候雪的到来,乍晴还雪随风转则展现了雪花的轻盈飘逸。
杜甫通过对雪的形象描绘展示了他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使读者感受到雪的美丽与自由。
对人生的思考杜甫在这首绝句中通过描绘雪的变化来思考人生的无常与转变。
他用饮冰成泥来形容雪的变化,意味着凡事皆有迁移,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形成的。
这种对人生变化的思考使得这首绝句更加深入人心,引发读者对生命的思考。
第三首:九日对暮霞 // 玉宇琼楼剪烛西,微冷青阳武陵溪。
玉盘珠箔金钗头,身是寂寥闲处眠。
金波玉浪空山灿,欹枕圭璋夜不安。
南望玉京南陌上,佳人杳杳在天涯。
美景的描绘这首绝句中,杜甫描述了九日的暮霞,描绘了金波玉浪空山灿的美景。
他通过玉宇琼楼剪烛西、微冷青阳武陵溪等细节描写,使得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那绚丽多彩的景象。
秋兴八首杜甫
秋兴八首杜甫秋兴八首杜甫一、秋思银杏树下立秋风,萧瑟黄叶正无穷。
天高云淡秋气凉,北风吹来如刀锋。
才子归家思绪乱,万念俱灰倦眼红。
故国山河今不见,心情如叶渐凋零。
二、秋夜夜半寒雨淅沥沥,秋夜寂寥泪难追。
月光如水洒疏簷,灯影摇曳生闲情。
无助乡愁爱为累,堪愁千万恨难平。
此夜长期多宿客,谁知归梦在何方?三、登高秋光如许满山川,登高远望心欢颜。
黄叶漫飞空中舞,白云落在青山间。
天地万象尽入目,山河壮丽引人魂。
何处寻觅吾之乐,唯有登高天地宽。
四、秋风黄叶飘飘秋风瑟,凉风阵阵人情寒。
故国河山如梦想,天涯孤鸿自南返。
江水东流念旧游,回首乡愁心久久。
秋风吹尽离别苦,落叶散落成黄埃。
五、秋怀银霜漫满枕头寒,故国天涯心如炭。
朝朝暮暮思乡泪,中原故国遥相伴。
战火纷飞神州乱,人民践踏如苍蝉。
愿有人民安居乐,不再留连故乡怀。
六、秋梦梦醒秋梦墨染心,回首往事如昨今。
乱世沧桑逐人老,风霜岁月真不情。
故乡在远心难寐,家国之忧怅无尽。
今夕夜深梦未醒,乡愁何处续情分?七、秋雨秋雨如织洒江山,滴滴谷雀啄窗间。
窗外孤灯照寒夜,人间思念断肠绵。
故乡在远心不定,水涸石烂梦未醒。
把酒临江寄归思,秋雨淅淅如泪痕。
八、秋色秋色浓浓染山川,天高云淡情不凡。
故国山河皆记忆,久别人间心难舍。
黄叶飘然舞红尘,雁声荡过故园真。
故园已成留连梦,山河之色入诗篇。
以上八首《秋兴八首》系杜甫创作的诗作,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秋天的景色和人情。
杜甫以其独特的感受和深邃的思考,描绘了秋天带给人们的种种情感,抒发了对故乡的思恋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秋兴八首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精湛的诗词技巧,成为杜甫文学的一大代表作品,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杜甫秋兴八首原文
杜甫秋兴八首原文杜甫是唐朝时期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作品具有深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其中,“秋兴八首”是他创作的一组诗歌,以描绘秋季的景色和抒发他对时代的忧虑和痛苦之情。
以下是这八首诗的原文及相关参考内容。
第一首《铜雀台》铜雀昨宵金鸡啼,咽泪金壶应不迷。
——本诗以描绘农历八月十五的月夜为引子,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和忧伤。
参考内容可以包括唐朝宫廷建筑的布局、铜雀台的历史背景以及金鸡的象征意义等。
第二首《戍鼓断人行》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本诗以戍鼓声和雁声作背景,展示了边疆军民的艰苦生活和思乡之情。
参考内容可以包括唐朝边疆的军事防御体系、士兵生活条件以及边疆战事的背景等。
第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割据还乡不能得。
——本诗借助官军收复河南和河北的事件,表达了诗人对战乱和割据现象的忧虑和痛苦。
参考内容可以包括安史之乱的历史背景、割据政权的形成和影响、普通民众的生活状况等。
第四首《白日依山尽》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本诗通过描绘黄河的壮丽景色,抒发了诗人对天下繁华的追求和对江山社稷的关注。
参考内容可以包括黄河的地理特征、其对中原文明的影响以及当时国家政治形势的变化等。
第五首《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本诗以描绘登高时的景色为主线,通过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时代动荡不安的忧虑。
参考内容可以包括登高的文化意义、长江的地理背景以及诗中动物与自然景色的象征意义等。
第六首《八月十五夜》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红酒绿添香。
——本诗以描绘中秋节夜晚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家国之争的耿耿之情。
参考内容可以包括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中秋节与家族团聚的关系以及诗中的画屏、红酒、绿香等象征意义等。
第七首《秋兴八首》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本诗以商女唱歌的情景为引子,借以表达对国家沦亡的懊悔和对君主的期望。
杜甫秋兴八首赏析
杜甫《秋兴八首》赏析杜甫《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译文: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巫峡里面波浪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
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赏析:题解:《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秋杜甫滞留夔州时惨淡经营的一组七言律诗。
杜甫时年五十五岁。
当时蜀地战乱不息,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郁。
当此秋风萧飒之时,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这八首诗是一个完整的乐章,命意蝉联而又各首自别,时代苦难,羁旅之感,故园之思,君国之慨,杂然其中,历来被公认为杜甫抒情诗中沉实高华的艺术精品。
清代黄生《杜诗说》就说:“杜公七律,当以《秋兴》为裘领,乃公一生心神结聚之所作也。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也说:“怀乡恋阙,吊古伤今,杜老生平俱于见此。
其才气之大,笔才之高,天风海涛,金钟大镛,莫能拟其所到。
”这里所选的第一首,是领起的序曲。
诗人用铺天盖地的秋色将渭原秦川与巴山蜀水联结起来,寄托自己的故国之思;又用滔滔不尽的大江把今昔异代联系起来,寄寓自己抚今追昔之感。
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的时光如流,人世的生命不永。
句解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白露凋伤了漫山遍野的枫林,秋色已经很深,巫山巫峡呈现出一片萧森景象。
首联开门见山,点明时节、地点,描绘出具有浓重感伤色彩的秋色、秋气,奠起全篇萧飒哀残之基。
秋兴八首
杜甫墓
返回
返回
背景简介
大历二年(767),即杜甫漂泊到四 川夔府的第二年,他住在瀼西的一所草堂 里。草堂前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个寡妇 常来打枣,杜甫从不干涉。后来,杜甫把 草堂让给一位姓吴的亲戚(即诗中吴郎), 自己搬到离草堂十几里路远的东屯去。不 料这姓吴的一来就在草堂插上篱笆,禁止 打枣,杜甫便写此诗去劝告吴郎。以前杜 甫写过一首《简吴郎司法》,所以此诗题 作《又呈吴郎》。
作,显得非常浅显直白, 此联描写的重点乃是“香稻”与“碧梧”, 故应放在句首醒目之处,以起到强调的作用。 极写香稻之丰和碧梧之美。
上一联是喜物产之丰美,此联则是乐人事之
和融。春到渼陂,芳郊绿遍,桃红柳绿,莺 歌燕舞,到处是一派烂漫的春光。而在这幅 春光融融的背景上,出现了一幅佳人拾翠的 美丽画面。这里则用来形容诗人与岑氏兄弟 乘舟泛游时的风度潇洒,神情飘逸,以及彼 此间的深情厚谊。
教 学 目 的
教 学 重 点
作 者 简 介
背 景 简 介
内 容 述 评
艺 术 赏 析
思 考 练 习
朗 读 欣 赏
资 料 链 接 退出
注释
[1]秋兴:因秋而感兴。《秋兴八首》是杜甫作于大历元年(766)的一组七言律 诗。诗共八首,以身居巫峡、心念长安为线索,抒写遭逢兵乱、滞留他乡的悲慨, 八首之间脉络贯通,首尾呼应,组织严密。本篇是其中的第一首。 [2]玉露:白露,指霜。凋:凋落。 [3]巫山:在今重庆巫山县东南,大江流经其中,成为巫峡。巫峡:长江三峡之 一。萧森:萧瑟阴森。 [4]兼天涌:形容波浪滔天。 [5]塞上:形势险要之地,这里指巫峡两岸之山。阴:指天色昏暗。以上二句极 写景物晦暗萧瑟,喻指国家风云变幻,局势不明。 [6]两开:杜甫从前一年五月离开成都,至作此诗之时,已在外飘荡了两年,故 云“两开”。他日:前日,过去。 [7]一系:乍系。故园心:指思乡之情。此二句感叹自己身世飘零,因见菊花之 开,引出伤心之泪,心系故园,叹不能归。 [8]刀尺:制衣所用的工具。催刀尺,指催促裁衣。 [9]白帝城:在夔州城东南的白帝山上。急暮砧:傍晚的捣衣声一阵紧似一阵。 砧,捣衣的垫石。所谓“捣衣”,不同于今天的洗衣服,而是在秋季浆洗新织的 布帛,赶制寒衣。
秋兴八首
寒 衣 处 处 催 刀 尺 ,
孤 舟 一 系 故 园 心 。
丛 菊 两 开 他 日 泪 ,
塞 上 风 云 接 地 阴 。
江 间 波 浪 兼 天 涌 ,
巫 山 巫 峡 气 萧 森 。
玉 其 露 一 凋 伤 枫 树 林 ,
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白露凋伤了漫山遍野的枫林,秋色已经很深,巫山
巫峡呈现出一片萧森。
景予以抒发。 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 快乐、悲伤等感情。中国古典诗歌中,借景抒情诗是最为广 泛的一类。因为在崇尚天人合一的中国文化传统中,天地山 川、草木鸟兽无不是有情之物。所以,自古以来,文人骚客
偶有兴寄,都喜欢借眼前之景传达内心之情。
六、 课 文 讲 解
白 帝 城 高 急 暮 砧 。
杜 甫 简 介
沉郁顿挫
• 沉郁:思想内容。
“沉”即“深”——深刻、深广、深厚 “郁”即“积”——真实、凝重、含蓄
• 顿挫:艺术形式。
字面上指遣词用句的停顿转折。 情感的千回百折、 节奏的徐疾相间、 音调的抑扬顿挫、
旋律的跌宕起落
(一)读书和壮游时期
(二)长安十年时期
(三)战乱流离时期 (四)漂泊西南时期
秋兴八首
• 秋兴者,遇秋而遣兴也,感秋生情之意 (借秋天之景,抒发内心的情感)
• 八首之中,第一首总起,统帅后面七篇。
• 首章总写巫山巫峡的秋声秋色,是全组诗 的序曲。抒羁旅之愁,悲家国之事。
借景抒情手把自
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中,通过描写此
•
《秋兴八首(其一)》通过对巫山巫峡的 秋色秋声的形象描绘,烘托出萧瑟阴森、动 荡不安的气氛,令人感到秋色秋声扑面惊心, 同时也抒发了诗人的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 感。
【诗词歌赋】杜甫《秋兴八首》
【诗词歌赋】杜甫《秋兴八首》《秋兴八首》- 诗词原文——杜甫《秋兴八首》书法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涛兼天涌,塞上风去接地阴。
丛菊两开改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到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夔府孤城夕阳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平时,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贵爵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当年。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
鱼龙孤独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读杜甫《秋兴》八首步其韵而作——长亭接短亭其一枫叶殷红烧满林,练江浪息最清森。
密云破隙明蟾出,微雨经天半野阴。
静极难眠身是客,羁留有待月为心。
遥思先祖伐谋地,且近汀湾辨碛砧。
其二取道渔村一径斜,柴门延客远浮华。
野蔬香气入清骨,老酒朱颜泛钓槎。
雾失群凫观泻露,风吹丛荻听吟笳。
书坊久困研思钝,自约陶公就菊花。
其三银河芒角敛清晖,春夜模糊隐翠微。
灼灼桃红宜远齅,幽幽青鸟倦还飞。
翻看往事应无憾,敲定新词恨有违。
冷暖随心人做主,一身峻骨不争肥。
其四闲逸从今懒斗棋,本来败绩不须悲。
荣枯惯看合三昧,进退裕如非一时。
我欲逃禅诚不决,谁堪论道罢争驰?陶潜虽有闲情赋,甘苦无常劝尔思。
杜甫秋兴八首全篇一至第八首
杜甫秋兴八首全篇一至第八首杜甫秋兴八首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八首诗歌,于唐咸宁五年(810年)所作,全篇构思严谨,笔力雄健,描写了秋天的风景和社会现实。
它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也是人们领略秋日美丽风光、思考人生意义的好诗。
第一首《北征》,通过描绘北方的战争场面,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深深忧虑和对身处危难处境的感触,语言犀利,扣人心弦。
第二首《江雪》以诗意盎然的笔触,抒发了作者对雪景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界变幻无常的深刻感悟。
第三首《赋得古原草送别》以草原为背景,将草原的美景与人生离别并置,展现了作者对离别的深深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悟。
第四首《宿府》直面现实社会问题,描绘了庐山夜景下贫困人民苦难的生存处境,使人感悟到生活在当下,面对的问题和困难。
第五首《秋兴六首》以秋为背景,借“六”之数展开想象,通过对秋天六种景象的刻画,表达了作者对健康长寿、和谐社会、教育等方面的期许和思考。
第六首《绝句·秋思》以小诗大美的形式,全面诠释了秋天既美丽又神秘的一面,同时展现了知识分子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深思念。
第七首《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以洞庭湖为背景,运用壮词如波涛、云锦、天铁,营造出壮阔的自然景观,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未来安
宁的美好祈愿。
第八首《饮中八仙歌》结合形象的八仙,描绘了饮酒欢乐的场景,寄托了作者对生活多彩、美好的向往,同时表达了对真诚友谊和豁达
胸怀的理解。
杜甫秋兴八首全篇内容生动、全面、有指导意义,通过对秋天的
形象描绘和社会现实的反映,唤醒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问题的
关注,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秋兴八首
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题解《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秋杜甫滞留夔州时惨淡经营的一组七言律诗。
杜甫时年五十五岁。
当时蜀地战乱不息,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郁。
当此秋风萧飒之时,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这八首诗是一个完整的乐章,命意蝉联而又各首自别,时代苦难,羁旅之感,故园之思,君国之慨,杂然其中,历来被公认为杜甫抒情诗中沉实高华的艺术精品。
清代黄生《杜诗说》就说:“杜公七律,当以《秋兴》为裘领,乃公一生心神结聚之所作也。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也说:“怀乡恋阙,吊古伤今,杜老生平俱于见此。
其才气之大,笔才之高,天风海涛,金钟大镛,莫能拟其所到。
”这里所选的第一首,是领起的序曲。
诗人用铺天盖地的秋色将渭原秦川与巴山蜀水联结起来,寄托自己的故国之思;又用滔滔不尽的大江把今昔异代联系起来,寄寓自己抚今追昔之感。
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的时光如流,人世的生命不永。
句解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白露凋伤了漫山遍野的枫林,秋色已经很深,巫山巫峡呈现出一片萧森景象。
首联开门见山,点明时节、地点,描绘出具有浓重感伤色彩的秋色、秋气,奠起全篇萧飒哀残之基。
《集千家注分类杜工部诗》引刘辰翁评语说:“露曰玉露,树曰枫林,凋伤之中仍有富丽之致,自是大方家数。
”叶嘉莹《杜甫秋兴八首集说》评价这一联:“气象足以笼罩,而复有开拓之余地,是绝好开端。
”“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
“凋伤”,草木在秋风中凋落。
“巫山”,在今重庆市巫山县。
“萧森”,萧瑟阴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峡中的江水波涛汹涌,波浪滔天;塞上的风云阴沉密布,仿佛和地面贴近。
清代杨伦《杜诗镜铨》评论说:“波浪在地而曰兼天,风云在天而曰接地,极言阴晦萧森之状。
《杜甫诗选秋兴八首》(杜甫)全文翻译鉴赏
《杜甫诗选秋兴八首》(杜甫)全文翻译鉴赏杜甫诗选秋兴八首杜甫系列:杜甫诗选|杜甫诗集杜甫诗选秋兴八首其一【原文】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1。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2。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3。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4。
【注释】1玉露:即白露。
凋伤:衰败零落。
巫山:在今重庆市巫山县东,长江流经的山下称为巫峡。
气萧森:气象萧瑟阴森。
2江间:指巫峡。
塞上:边关,指夔州一带的山,因其险峻而称塞上。
兼天:连天。
波浪连天,因此说「兼天」;风云盖地,因此说「接地阴」。
这两句极写萧森阴晦的景象,内含一种勃郁不平之气。
3这两句落到自身,感叹身世之萧条。
丛菊两开,诗人去年秋天离开成都,到此时已经过了两个秋天了。
4催刀尺:催人裁剪新衣。
白帝城:在今天的重庆市奉节县东白帝山上。
急暮砧:指傍晚的捣衣声显得更加急促。
【译文】白露使枫树林凋零衰败了,巫山巫峡气象萧瑟阴森。
巫峡波浪滔天,巫山阴云密布。
我已是第二次看到菊花盛开,往日流过的眼泪又忍不住流了下来,我的一叶孤舟系在了夔州,我急于归乡的心也被紧紧地系住了。
天气寒冷催人裁剪寒衣,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从白帝城高处传来。
【赏析】本诗是组诗《秋兴八首》中的第一首,作于大历元年(766)秋,杜甫寓居夔州期间。
当时安史之乱已基本平息,但国家局势并没有就此安定下来。
内有藩镇割据,战乱不断;外有吐蕃、回纥虎视眈眈,骚扰进犯,就连偏远的蜀地也暗藏着战乱的危机。
成都尹严武奉召回京后,杜甫失去了依靠,于是顺江东下,漂泊到夔州,那年他已五十五岁了。
体弱多病,加上壮志难酬、内心孤寂,使诗人在秋风萧瑟的季节倍感凄凉,故触景生情,写下了八首七言律诗,题名《秋兴八首》。
《秋兴八首》既描写了夔州萧条凄清的秋色,又抒写了诗人晚年生活的困苦和悲愁,以及他在年迈多病之时依然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情怀。
整组诗情调悲凉,意境深幽。
此诗为组诗的第一首。
诗人通过描写悲凉萧瑟的秋景,将自己思念故土、期盼早日归乡的心情表达了出来。
杜甫秋兴八首原文
杜甫秋兴八首原文
杜甫秋兴八首之一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野雨中行役。
杜甫秋兴八首之二
红叶舞衣轻,长亭送别情。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杜甫秋兴八首之三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杜甫秋兴八首之四
初闻征雁,纷至沓来,碧空万里,长风几时到?
非北非南,天涯何处?边草连天,远雁无际,雁来高举手中书,雁去高飞人共去。
杜甫秋兴八首之五
无客云泉石,空留明月枝。
伤心别鹤怨,悲泪度秋池。
萍散菊残枝,寂寥东风悲。
卧看层峦尽,夜祷请高斋。
杜甫秋兴八首之六
天空荒凉惨澹秋,
残菊易挽狂人酒,
风过寒更思不休。
杜甫秋兴八首之七
白露侵寒早,黄叶落惊秋。
轻衣怜素马,独宿倚寒楼。
银汉肃朝宗,北斗挂前头。
今宵浩荡领,何处梦萧梧。
杜甫秋兴八首之八
秋风瑟瑟,
霜华满地,
家国多难,
忧来不可遏。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思悠悠,
恨悠悠,
不及黄泉雁。
秋兴八首赏析
• 听说长安政局变化很大(指长安先破于安史, 后陷于土蕃,而反思国家和个人所经历的动 乱与流亡,有说不尽的悲哀。王侯第宅都换 了新主人,文武官职也和往朝大不一样了。 • 关山的战鼓震天,征讨吐的军书飞驰不停。 秋江里玉石雕刻的鱼龙寂寞地静卧,回想起 故国长安的如烟往事,我思绪翩翩,难以入 眠。
• 第四首以安史之乱为中心,写长安近况,是 八首的枢纽。首联因听说长安政局变化很大 (指长安先破于安史,后陷于土蕃,而反思 国家和个人所经历的动乱与流亡,有说不尽 的悲哀。中四句承首联,皆“闻道”之事, 具体写“似弈甫寓居四川 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时创作的以遥望长 安为主题的组诗,是杜诗七律的代表作。
• 1.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 【秋兴八首(其一)】 故以玉喻之。凋伤:使草木凋 落衰败。 • 玉露凋伤枫树林, • 2.巫山巫峡:即指夔州(今奉 巫山巫峡气萧森。 节)一带的长江和峡谷。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 萧瑟阴森。 塞上风云接地阴。 • 3.兼天涌:波浪滔天。 丛菊两开他日泪, • 4.塞上:指巫山。接地阴:风 孤舟一系故园心。 云盖地。“接地”又作“匝 寒衣处处催刀尺, 地”。 白帝城高急暮砧.
• 【注】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 (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 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诗人 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 这首诗的首联,描绘 了巫山、巫峡一带萧瑟、阴森的秋景,以此来衬托情 思。颔联写江上波浪很大,关塞上的风云连接大地, 周围一片阴晦。这两句所写的自然现象,是社会动荡 不安,自感没有出路的象征。
• “汛汛”、“飞飞”连用表示动作重复; “还”、“故”,流露诗人烦恼的心情。颈 联连用典故,自比匡、刘,深感命运蹇厄, 事与愿违。尾联用同学多不贱反衬自己的落 拓,不得志。“五陵此处代指长安;轻衣肥 马代指权贵。这联感怀身世,悲愤沉郁,如 诉如泣。引出第四首。
杜甫秋兴八首全文阅读
杜甫秋兴八首全文阅读一、绝句。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二、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三、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四、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五、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沙暖睡莺。
日暮聊为乐,焚膏坐消愁。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六、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七、绝句。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八、江留疾杂诗。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赏析杜甫的《秋兴八首》
赏析杜甫的《秋兴⼋⾸》赏析杜甫的《秋兴⼋⾸》(2009-05-30 08:54:00)转载▼标签:夏京春⽼师⼤学语⽂分类:⼤学语⽂作品赏析杜甫⽂化赏析杜甫的《秋兴⼋⾸》其⼀ ⽟露凋伤枫树林1,巫⼭巫峡⽓萧森2。
江间波浪兼天涌3,塞上风去接地阴4。
丛菊两开他⽇泪5,孤⾈⼀系故园⼼6。
寒⾐处处催⼑尺7,⽩帝城⾼急暮砧8。
【注释】1. ⽟露:指霜。
2. 巫⼭巫峡:这两处均在今四川省巫⼭县。
萧森:萧瑟阴森。
此时已⾄深秋,所以峡中显得幽深⽽阴暗。
3. 江间:指巫峡。
兼:连。
兼天涌:波浪滔天。
4. 塞上:即巫⼭。
接地阴:风云笼罩,尤其阴暗。
5. 两开:两次开放。
杜甫于永泰元年(765年)夏离开成都,秋居云安,次年秋⼜停留在夔州,从乘船离开成都到现在已经过了两个秋天,所以说“丛菊两开”。
他⽇:往⽇。
6. ⼀系:长系。
故园⼼:指思念长安的⼼情。
7. ⼑尺:指作⾐裳的⼯具。
8. ⽩帝城:在今四川省奉节县。
砧:捣⾐⽯。
其⼆ 夔府孤城落⽇斜1,每依北⽃望京华2。
听猿实下三声泪3,奉使虚随⼋⽉槎4。
画省⾹炉违伏枕5,⼭楼粉堞隐悲笳6。
请看⽯上藤萝⽉7,已映洲前芦荻花。
【注释】1. 夔府:即夔州。
唐太宗贞观⼗四年(640)夔州曾设都督府,所以也称夔府。
2. 京华:京城,指长安。
3. 听猿句:即“听猿三声实下泪”的倒⽂。
《⽔经注·江⽔》:“故渔者歌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4. 奉使:指杜甫以检校尚书⼯部员外郎的朝官⾝份作严武的参谋。
虚随:严武永泰元年(765)死于成都,杜甫“归秦”的梦想落空,所以说虚随。
槎(chá):⽊筏。
⼋⽉槎:实为“博望槎”,因张骞封博望侯。
5. 画省:古尚书省⽤胡粉涂壁,画古贤⼈像,故称“画省”。
杜甫任的⼯部员外郎是尚书省的郎官。
违伏枕:因伏枕卧病⽽远离朝廷。
6. ⼭楼:指夔府。
粉堞(dié):城上涂⽩⾊的矮墙。
隐悲笳:悲笳之声城楼之间隐约可闻。
古诗文经典赏析之秋兴八首
《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两联分别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意蕴?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 分析。
参考答案: (1)落木——无边,萧萧下——生命之短暂;长江——不尽, 滚滚来——时间之永恒。面对无边落木,诗人感到人生的短暂和无奈;而看到 眼前滚滚不尽的长江,诗人又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
独畏廉将军哉
独留青冢向黄昏 3.向秋天漠漠向昏黑
向吾不为斯役
三、词类活用 玉露凋.伤.枫树林(使动用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句积累 1.________________,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2.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3.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4.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5.群山万壑赴荆门,________________。[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2.沉郁顿挫,含蓄深沉 “沉郁”主要指情感的深厚、浓郁、忧愤、蕴藉,像这首诗将诗人万里漂 泊、身体多病、客居他乡、孤独无依的悲伤心情一起倾泻出来;“顿挫”则包括 语言的刚健遒劲、音调的铿锵有力和章法的曲折变化等。
咏怀古迹 (其三) 1.对比反衬,刻画人物 本诗运用对比和反衬的手法来写王昭君的悲剧。这里有去和留的对比:离 开了不该离开的故国,留在了不该留下的荒漠;生与死的对比:生时可“以识” 却没能“识”,死了不能归却魂魄归来。通过这些对比,反衬出昭君出塞的悲 惨命运。
课文探究
《秋兴八首(其一)》是一篇随物兴感、即景寄怀之作。诗人通过对巫山、 巫峡深秋景象的描绘,渲染了阴沉萧森、动乱不安的环境气氛,抒写了自己因 离乱而常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中原的悲哀和对干戈不息、前途未卜的国家的 担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作背景《秋兴八首》是唐大历元年(766)秋杜甫在夔州时所作的一组七言律诗,因秋而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杜甫自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弃官,至当时已历七载,战乱频仍,国无宁日,人无定所,当此秋风萧飒之时,不免触景生情。
因写下这组诗。
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至广德元年(763)始告结束,而吐蕃、回纥乘虚而入,藩镇拥兵割据,战乱时起,唐王朝难以复兴了。
此时,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生活失去凭依,遂沿江东下,滞留夔州。
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郁。
作品鉴赏整体赏析《秋兴八首》这组诗,融铸了夔州萧条的秋色,清凄的秋声,暮年多病的苦况,关心国家命运的深情,悲壮苍凉,意境深闳。
它是八首蝉联、结构严密、抒情深挚的一组七言律诗,体现了诗人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
"秋兴"这个题目,意思是说因感秋而寄兴。
这兴也就是过去汉儒说《诗经》的所谓"赋比兴"的"兴"(在四声应读去声)。
晋代的潘岳有《秋兴赋》,也是一篇感秋寄兴之作。
但《秋兴赋》的体裁是属于辞赋类。
而杜甫的《秋兴八首》则是律诗,是唐代新兴的一种诗体。
若论它们创作的成就和对后世发生的影响,杜甫的《秋兴八首》当然不是潘岳的《秋兴赋》所可比拟。
《秋兴八首》的结构,从全诗来说,可分两部,而以第四首为过渡。
前三首详夔州而略长安,后五首详长安而略夔州;前三首由夔州而思及长安,后五首则由思长安而归结到夔州;前三首由现实引发回忆,后五首则由回忆回到现实。
至于各首之间,则亦首尾相衔,有一定次第,不能移易,八首只如一首。
八首诗,章法缜密严整,脉络分明,不宜拆开,亦不可颠倒。
从整体看,从诗人身在的夔州,联想到长安;由暮年飘零,羁旅江上,面对满目萧条景色而引起国家盛衰及个人身世的感叹;以对长安盛世胜事的追忆而归结到诗人现实的孤寂处境、今昔对比的哀愁。
这种忧思不能看作是杜甫一时一地的偶然触发,而是自经丧乱以来,他忧国伤时感情的集中表现。
目睹国家残破,而不能有所作为,其中曲折,诗人不忍明言,也不能尽言。
这就是他所以望长安,写长安,婉转低回,反复慨叹的道理。
为理解这组诗的结构,须对其内容先略作说明。
第一首是组诗的序曲,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令人感到秋色秋声扑面惊心,抒发了诗人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
这一首开门见山,抒情写景,波澜壮阔,感情强烈。
诗意落实在"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两句上,下启第二、三首。
第二首写诗人身在孤城,从落日的黄昏坐到深宵,翘首北望,长夜不寐,上应第一首。
最后两句,侧重写自己已近暮年,兵戈不息,卧病秋江的寂寞,以及身在剑南,心怀渭北,"每依北斗望京华",表现出对长安的强烈怀念。
第三首写晨曦中的夔府,是第二首的延伸。
诗人日日独坐江楼,秋气清明,江色宁静,而这种宁静给作者带来的却是烦扰不安。
面临种种矛盾,深深感叹自己一生的事与愿违。
第四首是组诗的前后过渡。
前三首诗的忧郁不安步步紧逼,至此才揭示它们的中心内容,接触到"每依北斗望京华"的核心:长安象"弈棋"一样彼争此夺,反复不定。
人事的更变,纲纪的崩坏,以及回纥、吐蕃的连年进犯,这一切使诗人深感国运大非昔比。
对杜甫说来,长安不是个抽象的地理概念,他在这唐代的政治中心住过整整十年,深深印在心上的有依恋,有爱慕,有欢笑,也有到处"潜悲辛"的苦闷。
当此国家残破、秋江清冷、个人孤独之际,所熟悉的长安景象,一一浮现眼前。
"故国平居有所思"一句挑出以下四首。
第五首,描绘长安宫殿的巍峨壮丽,早朝场面的庄严肃穆,以及自己曾得"识圣颜"至今引为欣慰的回忆。
值此沧江病卧,岁晚秋深,更加触动他的忧国之情。
第六首怀想昔日帝王歌舞游宴之地曲江的繁华。
帝王佚乐游宴引来了无穷的"边愁",清歌曼舞,断送了"自古帝王州",在无限惋惜之中,隐含斥责之意。
第七首忆及长安的昆明池,展示唐朝当年国力昌盛、景物壮丽和物产富饶的盛景。
第八首表现了诗人当年在昆吾、御宿、渼陂春日郊游的诗意豪情。
"彩笔昔曾干气象",更是深刻难忘的印象。
八首诗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正如一个大型抒情乐曲有八个乐章一样。
这个抒情曲以忧念国家兴衰的爱国思想为主题,以夔府的秋日萧瑟,诗人的暮年多病、身世飘零,特别是关切祖国安危的沉重心情作为基调。
其间穿插有轻快欢乐的抒情,如"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有壮丽飞动、充满豪情的描绘,如对长安宫阙、昆明池水的追述;有表现慷慨悲愤情绪的,如"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有极为沉郁低回的咏叹,如"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白头吟望苦低垂"等。
就以表现诗人孤独和不安的情绪而言,其色调也不尽相同。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以豪迈、宏阔写哀愁;"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以清丽、宁静写"剪不断、理还乱"的不平静的心绪。
总之,八首中的每一首都以自己独特的表现手法,从不同的角度表现基调的思想情绪。
它们每一首在八首中又是互相支撑,构成了整体。
这样不仅使整个抒情曲错综、丰富,而且抑扬顿挫,有开有阖,突出地表现了主题。
《秋兴八首》中,杜甫除采用强烈的对比手法外,反复运用了循环往复的抒情方式,把读者引入诗的境界中去。
组诗的纲目是由夔府望长安──"每依北斗望京华"。
组诗的枢纽是"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从瞿塘峡口到曲江头,相去遥远,诗中以"接"字,把客蜀望京,抚今追昔,忧邦国安危……种种复杂感情交织成一个深厚壮阔的艺术境界。
第一首从眼前丛菊的开放联系到"故园"。
追忆"故园"的沉思又被白帝城黄昏的四处砧声所打断。
这中间有从夔府到长安,又从长安回到夔府的往复。
第二首,由夔府孤城按着北斗星的方位遥望长安,听峡中猿啼,想到"画省香炉"。
这是两次往复。
联翩的回忆,又被夔府古城的悲笳所唤醒。
这是第三次往复。
第三首虽然主要在抒发悒郁不平,但诗中有"五陵衣马自轻肥",仍然有夔府到长安的往复。
第四、五首,一写长安十数年来的动乱,一写长安宫阙之盛况,都是先从对长安的回忆开始,在最后两句回到夔府。
第六首,从瞿塘峡口到曲江头,从目前的万里风烟,想到过去的歌舞繁华。
第七首怀想昆明池水盛唐武功,回到目前"关塞极天惟鸟道"的冷落。
第八首,从长安的"昆吾……"回到"白头吟望"的现实,都是往复。
循环往复是《秋兴八首》的基本表现方式,也是它的特色。
不论从夔府写到长安,还是从追忆长安而归结到夔府,从不同的角度,层层加深,不仅毫无重复之感,还起了加深感情,增强艺术感染力的作用,真可以说是"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赠郑谏议十韵》)了。
情景的和谐统一,是抒情诗里一个异常重要的方面。
《秋兴八首》可说是一个极好的范例。
如"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波浪汹涌,仿佛天也翻动;巫山风云,下及于地,似与地下阴气相接。
前一句由下及上,后一句由上接下。
波浪滔天,风云匝地,秋天萧森之气充塞于巫山巫峡之中。
我们感到这两句形象有力,内容丰富,意境开阔。
诗人不是简单地再现他的眼见耳闻,也不是简单地描摹江流湍急、塞上风云、三峡秋深的外貌特征,诗人捕捉到它们内在的精神,而赋予江水、风云某种性格。
这就是天上地下、江间关塞,到处是惊风骇浪,动荡不安;萧条阴晦,不见天日。
这就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极度不安,翻腾起伏的忧思和胸中的郁勃不平,也象征了国家局势的变易无常和臲硊不安的前途。
两句诗把峡谷的深秋,诗人个人身世以及国家丧乱都包括在里面。
这种既掌握景物的特点,又把自己人生经验中最深刻的感情融会进去,用最生动、最有概括力的语言表现出来,这样景物就有了生命,而作者企图表现的感情也就有所附丽。
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深。
语简而意繁,心情苦闷而意境开阔(意指不局促,不狭窄)。
苏东坡曾说:"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确实是有见识、有经验之谈。
杜甫住在成都时,在《江村》里说"自去自来堂上燕",从栖居草堂的燕子的自去自来,表现诗人所在的江村长夏环境的幽静,显示了诗人漂泊后,初获暂时安定生活时自在舒展的心情。
在《秋兴八首》第三首里,同样是燕飞,诗人却说:"清秋燕子故飞飞。
"诗人日日江楼独坐,百无聊赖中看着燕子的上下翩翩,燕之辞归,好像故意奚落诗人的不能归,所以说它故意飞来绕去。
一个"故"字,表现出诗人心烦意乱下的着恼之情。
又如"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瞿塘峡在夔府东,临近诗人所在之地,曲江在长安东南,是所思之地。
黄生《杜诗说》:"二句分明在此地思彼地耳,却只写景。
杜诗至化处,景即情也",不失为精到语。
至如"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的意在言外;"鱼龙寂寞秋江冷"的写秋景兼自喻;"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的纯是写景,情也在其中。
这种情景交融的例子,八首中处处皆是。
前面所说的情景交融,是指情景一致,有力地揭示诗人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此外,杜甫善于运用壮丽、华美的字和词表现深沉的忧伤。
《秋兴八首》里,把长安昔日的繁华昌盛描绘得那么气象万千,充满了豪情,诗人早年的欢愉说起来那么快慰、兴奋。
对长安的一些描写,不仅与回忆中的心情相适应,也与诗人现实的苍凉感情成为统一不可分割、互相衬托的整体。
这更有助读者体会到诗人在国家残破、个人暮年漂泊时极大的忧伤和抑郁。
诗人愈是以满腔热情歌唱往昔,愈使人感受到诗人虽老衰而忧国之情弥深,其"无力正乾坤"的痛苦也越重。
《秋兴八首》中,交织着深秋的冷落荒凉、心情的寂寞凄楚和国家的衰败残破。
按通常的写法,总要多用一些清、凄、残、苦等字眼。
然而杜甫在这组诗里,反而更多地使用了绚烂、华丽的字和词来写秋天的哀愁。
乍看起来似和诗的意境截然不同,但它们在诗人巧妙的驱遣下,却更有力地烘托出深秋景物的萧条和心情的苍凉。
如"蓬莱宫阙"、"瑶池"、"紫气"、"云移雉尾"、"日绕龙鳞"、"珠帘绣柱"、"锦缆牙樯"、"武帝旌旗"、"织女机丝"、"佳人拾翠"、"仙侣同舟"……都能引起美丽的联想,透过字句,泛出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