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看富士康跳楼事件
管理学富士康跳楼事件分析

富士康针对跳楼事件所做的 “ 努力”
请高僧做法事
鸿海精密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因跳楼频发事件,委托 富士康副总裁何友成请来五台山高僧做法事,祈求 公司平静下来。
真是无所不用 其极!
思考小故事?
历史上第一个十万人级别的工厂,是福特的胭 脂河工厂(River Rouge Plant)。
1935年的《时代》杂志封面故事讲了这么一个 段子,“在胭脂河厂区,闲坐是不受欢迎的。 有一次,主管Sorensen看到一个工人蹲坐在 一个箱子上摆弄一根电线。Sorensen大步跨 向前,一脚踢飞了箱子。等那工人站起身来,
•富士康在人力资源管理上:
粗放 冷漠
缺乏以人为本
一名曾经在富士康工作过的员工说:最让他受不了 的是,工厂不允许他在工作时与同事交谈;此外, 同组的员工不能住在同一栋宿舍里,这影响了同事 之间建立友谊的机会
人情冷漠,员工没有倾诉对象
据说富士康有的员工聚会:问谁能喊出房间室友的 名字,没有人能喊出。
•
2019年1月23日,19岁的员工马向前在富士康华南培训处的宿舍死亡 2019年3月11日晚9时30分,富士康龙华基地一名20多岁的员工宿舍楼5楼坠亡 2019年3月17日上午8时,富士康龙华园区一名田姓女子从宿舍楼跳下摔伤 2019年3月29日凌晨3时,富士康龙华园区一名从湘潭大学毕业的23岁男工坠落身亡 2019年4月6日下午3时许,富士康一名未满19岁的江西籍饶姓女工从宿舍楼7楼坠楼 2019年4月7日下 午5时30分许,富士康一名18岁宁姓女工从厂外宿舍楼坠亡 2019年5月6日凌晨4时30分,富士康再现 跳楼悲剧 2019年5月11日晚上7时许, 一名员工坠楼死亡。 2019年5月14日,晚间富士康一名梁姓员工坠楼身亡 2019年5月21日4时50分 富士康发生今年“第10跳”,死者为21岁男性员工 2019年5月25日凌晨,富士康科技集团观澜园区华南培训中心一名员工坠楼死亡 2019年5月26日晚11点富士康深圳龙华厂区大润发商场前发生第12起员工跳楼事件 2019年5月27日凌晨又有一位员工自杀 2019年11月5日,富士康已发生14起跳楼事件
富士康的连续跳楼给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

富士康的连续跳楼给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土木工程学院建0802班徐伟诚富士康的连续跳楼给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2010年,广东富士康公司发生连续跳楼事件,是什么原因造成连续跳楼,在此我仅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分析思考。
探究富士康跳楼事件的原因我们发现,这其中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因果关系,而是社会、企业和个人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大环境来看,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企业的硬件设施和技术在不断更新,但是企业管理的软实力却没有跟上硬件设施发展的步伐。
经济正在实现跳跃式发展,人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个人却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去面对应接不暇的社会变迁,由此产生的心理落差难以排解。
内陆偏远地方人口向发达城市流动,形成了像深圳这样外来人口占大多数的奇特现象。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深圳市总人口700.9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24.9万,外来人口577.0万,外来人口比例高达82.1%。
这些打工者背井离乡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必须学会适应新环境,同时还要依靠自己的双手闯出一片天,而且必须承受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具有很大的心理负担。
同时他们还必须抵御社会上的很多诱惑,以免误入歧途。
在强调经济增长的社会大环境下,人们对于资本的崇拜也更加凸显。
金钱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很多人把追求金钱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相信金钱可以达到一切目的。
特别是在深圳这样由陌生人组成的社会环境中,人际交往多是以利益和金钱为纽带的。
而作为新进入该社会的打工者来说,他们往往处于人际交往的边缘,很难建立自己的朋友圈,从而遭受社会的孤立和冷遇。
更可惜的一点是,我国现在的应试教育只注重课本知识,而忽略了对学生心智的培养,使其面对困境时手足无措,特别是刚毕业踏上社会的年轻人。
除了社会因素以外,企业也为该类事件发生设定了特定的情境。
中国很多企业一直以来依靠加工出口来实现增长,而这种模式所依赖的是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借此成长起来的加工型企业也将劳动力作为其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来源,富士康能够快速成长为全球最大的EMS(Electronics Manufacturing Services)厂商也与其“总成本领先”战略密切相关,而这其中最主要的成本是人工成本。
富士康跳楼门——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富士康跳楼门——人力资源管理角度分析自2010年1月开始以来第一起案件,到3月至11月的噩梦似的十三连跳,为什么这样的流血悲剧反复出现?下面我们就站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分析富士康跳楼事件的原因与相关对策。
员工心理脆弱:原因:一是年轻员工抗压能力差、心理脆弱。
80、90后是现代大城市中新生打工族,这代人多是独生子女,抗压能力、吃苦能力比较差,进入现实工作后,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让这些心理尚未成熟的打工者难以适从。
他们会觉得怀才不遇,受到了不公正待遇,逐渐对学习和生活丧失兴趣,产生厌世感。
加上工作难以适应、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影响,一些人还会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二是密集型工作磨损心理。
企业员工出现自杀事件多发生在劳动强度较大、工作简单机械的行业,如电子制造、IT等。
这类行业的员工入职后一般只接受简单的培训,但要求比较高,年轻员工身心难以适应。
而每天重复性的工作也会磨损人的心理,如果再休息不好、缺乏情感交流,就会加重挫折感和孤独感,对生活丧失信心。
三是统一管理缺乏心灵关怀。
据报道,富士康一个厂区有40万名员工,员工生活在集体管理之中,缺乏个人生活空间。
打工者又远离家乡和亲人,一旦出现不良情绪,找不到宣泄途径,缺少亲情抚慰和自我救助的条件。
久而久之,不良情绪累积起来,造成了极端行为。
另外,根据心理学上的说法,自杀是会心理传染的,当有一个人选择自杀时,其他人很可能会效仿。
对策:1、严把招聘关,招聘中不仅仅看人员的专业技能技术,还需增加员工心理心态的考察,比如员工在面试过程中是不是很沉默寡言;是不是不合群;是不是有不符合常人的常规动作等;另外进行简单的抗压性面试,比如”面对面”等;2、新进员工一个礼拜、一个月由管理部联合其它部门开展新工座谈会,帮助新进员工解决工作生活上的问题;3、各部门各级主管不仅肩负起工作上的老师的职责,还要定期了解员工的心理状况,建立员工的安全和各部门主管绩效直接挂钩机制;4、公司设立福利基金,并成立福利基金委员会,通过公司解决员工生活上的困难;5、工厂管理除兼顾生产任务外,还需在加班时间、生活上兼顾员工情感6、公司每月举行简单的员工生日PARTY7、公司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文体活动,比如:歌咏比赛、体育项目比赛等高压管理:半军事化管理富士康是权威型文化的典型代表,实行半军事化管理,等级分明,管理方式简单粗暴,强调员工的服从和忠诚,信息以自上而下的传递为主,自下而上的反馈通路不畅,基层员工的声音无法上传;富士康以商业机密为由将保密制度不断泛化,对厂区信息实现最大化控制,制约了员工沟通的顺利开展对策: 1、借鉴欧美公司的机制,例如建立董事长信箱或者沟通专区、建立一个独立的反馈渠道、引导员工参与公司具体工作、强化公司工会、人力资源部或相关的员工工作部门的内部协调的作用2、建议定期举办针对中低级管理者的管理技巧培训,提高管理者的素质,缓和矛盾。
富士康跳楼门——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制定员工工作与家庭(或者生活)平衡计划,帮助员工处理好
工作与家庭、生活的矛盾。
改变管理体制
企业需要采取一些柔性的措施,关注员工
的心理感受和需要,在企业高度竞争的压 力下,也关心员工的生活,适当地缓解他
们的心理压力。
现在社会的心理服务系统还不够完善,在 个人的成长、学习、就业中,缺乏心理健
康知识的普及,情商教育缺乏,个人的抗
工作设计的多样化。自泰勒的科学管理开始,我们就逐渐把分工的
专业化发挥到了极致,在极大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分工越来越细,每 个工人都不断的重复着简单的动作,其疲劳和枯燥程度可以想象。
提供多次择业(择工种)或多通道的发展机会。
如何将员工的兴趣爱好或者理想与企业的需要对接起来,是我们人力资 源管理应该考虑的问题,比如,提供员工择工种的机会、提供多通道的 职业发展通道等。
压能力、抗挫折能力还不够。企业如果有
完善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就可以为员
工提供多渠道的心理支持。
富士康应改善企业文化或者说弥补原企业 文化的不足,及时对处于高压下的员工进 行心理辅导与心理援助。
摆脱抑郁,心理健康最重要
“社会问题”其实都源于尊严的缺失
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人认为在社会上没有得到足 够的尊严。这说明一个问题,虽然社会发展很快,但 不是每个人都享受到了发展的成果。尊严是相互的,
如果社会上只有一部分人觉得有尊严,其他人都觉得
没尊严,这就说明社会存在着问题。现在有钱人不少, 但农民工、困难群众更多。什么时候底层的人得到尊 严了,我们才能说这是一个有尊严的社会。
反思: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我们不难知道,当员工 生活在一个得不到安全感、得不到爱的需求、得不到足 够尊重的环境下时,或许一开始为了满足生理需求而留 在这个环境下,而一旦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他们就会选 择另外一个环境。每一个人都是活生生的个体而不是机 器。“科学管理”的理念确实曾经发挥非常大的作用,
辩议劳动分工理论在人事管理中的应用——以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为例

辩议劳动分工理论在人事管理中的应用——以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为例摘要:2010年连续发生的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本文基于劳动分工理论对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进行原因分析,最后提出针对性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关键词:劳动分工;富士康公司;以人为本一、问题由来富士康科技集团是专业从事电脑、通讯、消费电子、数位内容、汽车零组件、通路等6C产业的高新科技企业,连续9年雄居大陆出口200强榜首,2011年跃居《财富》全球企业500强第60位。
就是在这样一个跻身全球500强的企业,自2010年1月23日至2010年11月5日,富士康已发生14起跳楼事件,成为社会各方关注、热议的焦点。
二、基于分工理论的原因分析本文基于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对富士康员工屡屡跳楼事件进行分析。
首先对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进行综述,其次在综述的基础上进行原因分析。
(一)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亚当•斯密1776年发表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以下简称《国富论》)中提出了劳动分工理论,认为组织和社会将从劳动分工中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斯密所说的劳动分工是指将工作分解成一些单一的和重复性的作业。
亚当•斯密论述了分工带来的优势。
分工之所以能提高生产效率,因为分工提高员工的熟练程度,节省了工作转换的时间,但是分工理论也会带来弊端。
斯密在《国富论》下卷中谈到:分工进步,依靠劳动为生者的大部分的职业,也就是大多数人民的职业,就局限于少数极单纯的操作,往往单纯到只有一两种操作,他永远不会碰到困难,这样一来,他自然要失掉努力的习惯,而变成最愚钝最无知的人。
(二)富士康跳楼事件原因分析基于上述分工理论的综述,可以得出富士康跳楼事件是由于不恰当的分工理论引致的,具体来说,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1、过细的劳动分工导致利益分配不足在利益分配方面,富士康存在明显不足,低工资、超时加班、管理方式粗暴等问题,从2008年起,富士康廊坊开发区的最低工资标准仍是750元。
管理学概论报告——富士康跳楼事件的管理学分析

富士康跳楼门的管理学分析一、背景资料富士康科技集团创立于1974 年,是专业从事电脑、通讯、消费电子、数位内容、汽车零组件、通路等6C 产业的高新科技企业。
然而这个著名的企业,在2010 年,有一个事件是我们不得不关注的,那便是如同“多米诺骨牌”般触目惊心的富士康“十四连跳”事件。
自2010 年1 月23 日富士康员工第一跳起至2010 年11 月5 日,富士康已发生14 起跳楼事件,引起社会各界乃至全球的关注。
并且,于2011 年7 月18 日凌晨3 时,又有一名员工跳楼,年仅21 岁;2012年1 月1 日上午,富士康科技集团(烟台)工业园发生一名男性员工坠楼事故。
二、跳楼门事件的管理学分析富士康屡屡发生员工坠楼事件让人警觉和深思。
坠楼事件所涉员工均为“80后”、“90 后”,大多进职时间不长,面临工作和生活的较大压力,在适应社会、处理情感问题方面缺少经验,这属于社会问题。
但仅从社会或是心理方面分析是不够的,还要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上找原因,坠楼事件的连续发生,暴露富士康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理念、方式等方面存在漏洞和不足。
(一)简单粗暴的管理和毫无人文关怀的等级分化富士康的基层组织结构是操作人员——生产线线长——班组长——课长——经理——厂长的模式,这些管理人员都是从一线工人提拔而来,提拔后又缺少相关管理方法与技巧的培训,这一举措无疑降低了富士康一线的管理成本,但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悲剧的发生。
其管理人员管理方式一般可概括为四个字“简单粗暴”,仅仅注重最终结果,而不考虑其过程以及为员工提供支持性环境。
作为一线管理者的生产线线长所负责的只有最终的结果,只寻求最终绩效,而省去了指挥与监督过程,且将自我利益置于他人利益之上:一线员工及时完成工作任务时,奖赏往往被线长一人独占,而一旦任务未能及时完成,则线长往往会找各种理由推脱到一线生产工人身上。
虽然企业没有明文规定的末位淘汰制度,但线长打压那些未能及时完成指标者,逼迫其自离,从而将其剔除出厂。
从富士康跳楼事件看员工压力管理

从富士康跳楼事件看员工压力管理一、案例背景富士康集团创立于1974年,是专业从事通讯、消费电子、数位内容、汽车零组件、通路等6C产业的高新科技企业。
1988年在深圳地区建厂以来,富士康发展迅速,拥有60余万员工及全球顶尖IT客户群,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业专业制造商,为苹果、惠普等知名IT企业提供代工。
2009年富士康跃居《财富》全球企业500强第109位。
自2010年1月23日富士康员工第一跳起至2010年11月5日,富士康已发生14起跳楼事件,引起社会各界乃至全球的关注。
2011年7月18日凌晨3时,又有一名员工跳楼,年仅21岁。
富士康的跳楼事件最早要追溯到07年:2007年6月18日富士康一名侯姓女工在厕所上吊自杀2007年9月1日富士康员工21岁的刘兵辞工两小时后突然死亡2008年3月16日富士康烟台工业园28岁员工李某猝死在出租屋内2009年7月15日富士康25岁员工孙丹勇跳楼自杀2009年8月20日富士康23岁员工郑鑫崧在游泳池溺水身亡自此之后就是我们所看到的“连环跳”。
二、富士康主要存在的问题1、富士康强势的管理风格和极度强调执行力的企业文化使员工产生巨大的压力2、过分集中于制造(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提高的系统性风险)的业务构成也是富士康存在的问题之一3、富士康严格的层级管理容易让集体中的个人产生疏离感和巨大压力,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冷漠;过分强调长官意志,决策过于依赖长官个人的能力;微观管理欠缺,即决策者本人没有足够时间用于细节观察;沟通能力不足,不能以人为本地解决问题;在现实生产中,基层员工往往比领导者掌握更多的信息,却缺少足够的话语权。
4、泰勒制的模式管理仅解决了个别具体工作的作业效率问题,而没有解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如何经营和管理的问题。
三、富士康事件产生的原因分析1. 富士康管理制度不够人性化,没有倡导以人为本的智慧管理。
他们仅仅把管理者当成简单的经济人对待,即只求劳动报酬,忽略了对劳动者人格的尊重。
从“富士康跳楼事件”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真正成为企业 竞争力的源泉 , 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 成 [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 ; 人本 管理 ; 企业文化 ; 激励
[ 中图分类号]1 3 2 9
[ 文献标识 码]A
[ 文章编号 ]10- 4 5 (0 1 0 —0 7 —o 0 8. 0 3 2 1 )5 o0 3 - -
社会各界对企业工人生存 状况的强烈关注。“ 富士康跳楼 事件” 的主要原 因在 于其传统 落后 的人 力资 源管理模式。 实际上 。 富士康现 象在 我 国并非个案 , 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状况 并不乐观 , 力资源 管理 并没有发挥其应 有的作 用, 我 人 企业也未从
利 用 和 开发 人 力 资 源 中获 得 最 大 的收 益 。现 代 企 业 如 何 适 应新 时代 变化 , 实体 现 “ 切 以人 为 本 ” 人 力 资 源 管理 , 人 力资 源 的 使
一
天 ) 工 作 制 度 , 工 1 时 “ 班倒 ” 的 员 2小 两 。理 论 上 8小 时 为
正 常 工 作 时 间 、 时 加 班 时 间 、 1 时 的 午 饭 和 晚 饭 时 2小 各 小
而人力 资源管理 , 就是将 组织内的所有 人力资源作适 当
的 获取 、 养 、 置 、 培 配 激励 以及 活 用 与 发 展 , 分 挖 掘 组 织 成 充 员 的劳动潜 能, 动其 积极性 、 调 自觉 性 、 造 性 、 创 以实 现 组 织 目标 的 全 部 管 理 过 程 与 活 动 。 换 言 之 , 力 资 源 管 理 就 是 要 人
陆年度 出口额最大 的企业 ; 等等。然 而就是这样 一家业绩突 出的“ 巨无 霸” 企业 , 今年却 接连发生 了十多起员 工 “ 楼事 跳
富士康跳楼门--人力资源管理分析共15页

Evaluation only.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4.0 Client Profile 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4.0 Client Profile 17.
17.1. Copyright 2004-2017Aspose Pty Ltd. Copyright 2004-2017Aspose Pty Ltd.
Evaluation only.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4.0 Client Profile 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4.0 Client Profile 17.
17.1. Copyright 2004-2017Aspose Pty Ltd. Copyright 2004-2017Aspose Pty Ltd.
Evaluation only.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4.0 Client Profile 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4.0 Client Profile 17.
17.1. Copyright 2004-2017Aspose Pty Ltd. Copyright 2004-2017Aspose Pty Ltd.
Evaluation only.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4.0 Client Profile 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4.0 Client Profile 17.
富士康人力资源评说

富士康跳楼事件——人力资源管理的反思2010年对于富士康是不平凡的一年,作为一个从事电脑、通讯、消费电子、汽车零组件等6C产业的高新科技企业,富士康在这十几年间发展迅猛,已经拥有60余万员工及全球顶尖的IT客户群,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业专业制造商。
但在获得这些成就的同时,一些隐藏在公司管理中的问题也暴露了出来。
从2010年1月到11月接连有14名富士康的员工因各种原因跳楼自杀。
这一现象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不只是企业管理者,各种学者和观察家们也从各方面分析和评价了这一问题。
在这里,我也将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根据所查阅的资料谈谈我对这个事件的看法。
在短短不到一年时间里,这么频繁的跳楼事件竟发生在同一家公司里,并且自杀者的年龄大多集中在18—23岁之间。
为什么这样的流血事件会被“允许”一次次出现?为什么正值花样年华的人们会选择用这样狭隘的方式结束自己的宝贵生命?我们应该有所思考。
观察这些人的特性,不难发现其中有很多相似之处,这也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事件频频发生的原因。
首先,目前富士康的员工大多是16-24岁的新一代的农民工,年龄较小,心理承受能力较低。
平常枯燥、乏味的机械劳动与他们之前的设想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有一定差距,这使得他们的尊重需求及自我实现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但我认为,这并不是促使他们跳楼的主要原因。
据了解,富士康的基层管理者通常对员工实行简单命令的管理方式,管理者的这种不恰当行为方式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年轻员工的心理负面情绪的累积。
作为管理者,是否也应该正确的认识和管理人力资本,这是第二点。
第三,企业内部人员之间往往缺乏交流,员工与员工之间没有闲暇空余的时间活动,这就使得他们基本的社交需求也无法得到满足。
第四,当一个公司里自杀的人数渐渐增加,相同的事件不断累积便可能形成群体效应,这也进一步加大了工人们自杀的几率。
简单分析了它的原因,我也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思考了一些解决的措施:1.在调查的12种最感紧张的工作中,工人位居榜首,这让我们也不难想象到他们工作的枯燥程度,因此,富士康这种代工企业的人力资本的心理引导是极为重要的。
由郑州富士康跳楼事件探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由郑州富士康跳楼事件探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朱登帅〔河南省睢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河南省睢县,476900〕摘要:本文介绍了郑州富士康跳楼案的根本背景以及郑州富士康对于根底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谋求一种既能最大限度觉察基层员工工作自觉能动性,又能挽回和提升富士康外界声誉的双赢管理模式。
关键词:郑州富士康传统文化管理模式引言继深圳富士康跳楼案之后,2021年4月下旬郑州富士康再次出现员工“二连跳〞案。
虽跳楼原因还未查明,但有人透露他们的自杀原因与郑州富士康4月初推行的“静音模式〞有关,值得肯定的是,不管跳楼案是否与“静音模式〞有无关系,纵观富士康从2021年以来发生的数十起员工跳楼案,不可能每次跳楼案都是巧合。
一、富士康基层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问题〔一〕、缺乏人性化的管理模式。
郑州富士康于2021年4月份在工作车间推行的“静音模式〞已经被证实确实存在。
所谓的“静音模式〞就是郑州富士康员工从进入车间的那一刻开始,不允许说任何与工作无关的话,否那么有可能被开除。
而规定内部稽核人员每天必须稽核20个问题点,如果发现不了20个问题,就取消其加班资格,被稽查到的员工四点半下班后要参加公司内部的教育培训,时长两小时,这两个小时不计入加班时间,之后会根据员工的违纪情况取消其一个星期到一个月的加班。
与此同时,一线工人要完成一定数量的工作定额。
假设公司在订单较多的情况下,工人会经常加班以完成工作任务。
人本来具有社会属性,需要与外界沟通交流,排除心中烦恼,学习别人长处,包括为人处世和工作心得。
只有与人沟通才能化解心中的烦恼,将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最正确状态。
〔二〕、工会组织的不完善工会组织是代表工人利益的组织部门,它可以向资方提出任何不合理的雇佣规定,提升工人工资和福利等,帮助雇员解决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举办丰富员工业余生活或者提高工作技能的各项活动。
富士康集团表示,2021年在大陆地区15个园区都组建了工会组织,员工入会率达86.3%;工会代表职工方利益,签订了2021年集团集体协商合同。
富士康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

一、概论管理的核心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做好人力资源的计划,招募与录用、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以及劳动关系管理这六方面的要求,才能使人力资源管理有效和高效的运转。
作为500强的富士康也不例外,在追逐利益的同时,应该注重对员工的管理,然而,2010年初以来,富士康屡屡发生员工坠楼事件让人警觉和深思,多起员工坠楼事件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二、原因分析坠楼事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来社会方面的原因,也有来自富士康公司的内部管理方面的原因。
1•社会原因坠楼事件所涉员工均为“ 80后” “90后”大多入职时间不长,他们对社会缺乏必要的实践经验,所以在繁重的工作面前显得力不从心,压力也随之加重。
在适应社会、处理情感问题方面缺乏正确的判断和抉择,甚至走上完全错误的人生道路。
然而,单从这个角度分析富士康员工坠楼的原因是不够的。
更重要的原因是来自于企业自身的管理,坠楼事件连续发生,暴露的是富士康在管理制度、管理理念、管理方式方面存在的漏洞和不足。
2•富士康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原因2.1薪酬激励不足薪酬是指员工获得的一切形式的报酬。
薪酬制度是否合理,给予员工的报酬是否让员工满意,不仅关系到员工个人的利益,也将直接影响企业人力资源效率和劳动生产率,从而影响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分析富士康员工的薪酬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富士康在这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表现如下:2.1.1工资偏低富士康的普通员工出去每月的社保,只有800多块钱。
偏低的工资给员工带来的是生活上的压力,也由此产生对公司的消极和不良情绪。
较低的工资对员工起不到激励的作用,也让员工对自身的价值产生怀疑。
2.1.2加班薪酬少、克扣奖金富士康员工每月加班60至100小时,早晨6点起床,6点半出门,到夜里11点左右才能结束一天的紧张工作回到住处。
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工作、工作、工作,没有娱乐,没有周末,极少休息。
即使加班拿到1700至1800元,在高消费的深圳也只能基本满足温饱。
从富士康员工自杀事件看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人文关怀

经管视线一、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文关怀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人文关怀是指公司在管理员工的时候,“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我国公司企业制度也不断完善,制度的完善,伴随的是人文情调的冷落。
在很多事件的处理中,公司采取的是制度和法律处理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忽视企业管理者对员工精神生活的关怀。
2010年,我国富士康员工连续自杀事件中,专家分析其根本原因是精神压力太重,而缺乏一定的缓解方式,员工之间关系冷漠等等原因。
这一系列的原因,源于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者在督促员工不断为公司创造高效益的同时,忽视了对员工自身的人文关注,很多员工因为精神生活的缺失,导致了对生命的轻视。
因此,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文关怀是非常重要的。
二、人力资源管理中,人文关怀的必要性中共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由此可见,人文关怀被日益提上日程。
人文关怀有其必要性。
(一)是整个时代环境的趋势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是核心思想,其主要内容是指:社会价值取向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注重强调维护人性尊严,提倡宽容,反对暴力,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体现的一种哲学思潮与世界观。
这是当时整个时代的内容。
而在当今社会形势之下,人文关怀也是现时代的主要特征。
大到整个国际社会倡导和谐有序的发展方向,小至一个企业,一个家庭,都对人文关怀有着强烈的需求。
它也是整个时代的发展趋势。
(二)是和谐社会的发展需要中共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重要目标提出。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于此可知,和谐是现在时代的主题。
和谐社会,是人的和谐,只有人和谐了,整个社会才可以在和谐的环境中发展,因为社会就是由人组成的,要想人的和谐,就必须对人这个社会的个体和主体予以关怀,从而致使其和谐发展。
因此,人文关怀是和谐社会的发展需要。
浅析富士康跳楼浅事件原因及对策

毕业论文题目浅析富士康跳楼浅事件原因及对策──基于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层面系部工商管理年级二〇 * * 级专业人力资源管理学生姓名 * * *学号 1004053225指导老师 *** 职称讲师二 O 一 * 年六月目录一、引言 (4)(一)以人为本管理的概念和发展 (5)1、以人为本管理的概念 (5)2、以人为本管理的发展 (5)(二)、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5)1、研究背景 (5)2、研究目的和意义 (6)二、富士康跳楼事件概述 (6)(一)富士康跳楼事件原因分析 (7)1.企业缺乏人性化的管理 (7)2.管理制度 (7)3.企业工作制度和企业文化存在的缺失 (8)4.员工个人因素和社会转型带来的压力 (8)5.缺位是富士康的社会成因 (9)(二)富士康跳楼事件的影响 (10)三、富士康跳楼事件对策 (11)(一)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11)(二)加强与员工之间的沟通、激励 (12)1、加强与员工之间的沟通 (12)2、加强员工激励 (13)3、加强工作应激能力 (13)(三)填补工会、政府和法律的缺位 (13)1、工会方面。
(13)2、政府方面 (14)3、劳动法律方面 (15)(1)加强劳动执法监督机制建设 (15)(2)全面完善劳动标准 (15)(3)正确履行劳动法律的相关事项 (16)参考文献 (17)致谢 (18)浅析富士康跳楼浅事件原因及对策──基于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层面【摘要】社会的迅猛发展,使企业的管理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这样的一个大时代下企业管理员工要更加的人性化,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为基础,营造一个良好的组织环境。
在劳动者日益年轻化的形势下,以富士康为代表的企业应如何管理协调和员工之间的矛盾以及相处之道,企业在人本管理方面的管理制度的建立,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认识到人本管理方面的缺点并不断改进,建立人性化的管理制度。
21世纪是人才战略的时代,如何从社会整体的角度规范以人为本的管理,工会以及政府的职能,需要在战略上提出合理性对策建议。
分组讨论案例

以下案例来源于台湾学者陈雅婷撰写的《从富士康事件看大型企业员工压力的宣泄》。
请同学们按5~6人/组的方式分组,阅读案例,收集资料,完成以下讨论内容。
一、富士康企业里这些年轻生命所承受的压力,实际上是经济社会付出的一种代价,帮助他们卸掉这些负担是企业不容推卸的责任。
讨论分析富士富跳楼事情频发的原因。
(从理论角度分析自杀的原因、再从企业管理环境和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入手分析富士康跳楼事件)
二、富士康应该从哪些角度入手来减少和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
作业要求:各组分组讨论、回答所提问题,有兴趣可做延伸性讨论。
讨论报告(纸制)5月12日提交。
分组交学习委员,学习委员汇总交任课老师。
各组需在作业中注明组员名单,以免漏登成绩。
请学习委员将讨论报告交到2304办公室。
报告内容包括对讨论问题形成的观点汇总;组员的代表性观点和论据;延伸性讨论内容的汇总。
(必须立足专业基础,利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避免不痛不痒地漫天乱谈)。
从富士康事件看人力资源风险管理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从富士康事件看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管理专业工商管理班级07级一班学生于本成指导教师魏光兴重庆交通大学2011 年2011届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摘要通过分析,由于富士康内薪酬的低下,管理制度的严厉,忽视新一代农民工的心理需求变化以及以及公司内部管理存在的不足,富士康存在着严重的的人力资源风险主要表现为员工自杀风险、员工流失风险、员工职业道德风险及员工健康风险及等几个方面。
针对这些人力资源风险,主要从五个方面加强防范工作,一是完善公司的薪酬机制,提高员工的工资。
二是建设健康积极的企业文化,建立人企合一的企业文化,培养员工文化认同感。
三是帮助员工缓解压力,包括给予员工人文关怀,改善员工工作环境,加强员工内部沟通。
四是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提高员工社会化水平。
五是转变富士康管理模式,实施科学管理思想。
通过这些防范措施的落实,从而更有效的降低员工由压力产生的自杀风险,提高员工的满意度,从根本上解决富士康跳楼事件,避免类似的事件再发生以及对企业的发展具有现实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富士康,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管理,低薪酬I于本成:从富士康事件看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管理ABSTRACTAfter a nalysis, because of the low salary, the strict management system, ignore the new generation of peasant workers' psychological demand and and the insufficiency of the company's internal management。
the human resource risks Foxconn face include: the risk of suiciding,employee's liquidity risk,employee's occupationalm orale risk and employee's health risk.In order to cope with all these human resource risks,now this article have conducted the prevention workfrom five aspects: first, to perfect company compensation mechanism, improve employees' wages. Secondly,The enterprise culture construction of healthy and active,developing employees cultural identity.Thirdly, help the employees to relieve pressure, includes,improving their working environment.Fourthly, to consummate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improveing staff socialization level. Fifthly, to change foxconn’s management mode,the implementation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thoughts. Through theimplementation of these precautionary measures, to improve employee satisfaction, solving foxconn jump events fundamentally, avoiding similar events happened again and it’s good to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KEY WORDS: Knowledged-kind Enterprise,Human Resource, Risk ManagementII2011届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第1章绪论1.1 研究背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大量的知识型企业应运而生。
“富士康跳楼事件”中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2019年文档

“富士康跳楼事件”中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简介(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亦成为“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
该理论将需求分为五种,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该理论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了企业关于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是管理理论的重大跨越。
(二)社交需求理论社交需求,也称为归属和情感的需要。
包括社会交往,和同事、上司、朋友、家属等保持良好的关系:自己有所归属,从属于某个组织或是某一个团体,并在其中发挥作用,得到他人的承认:在社会生活中受到别人的注意、关心、接纳、支持:在感情上有所归属,希望同伴之间保持友谊和融洽的关系。
希望得到亲友的爱、避免孤独等。
当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一定满足后,社交的需要就会占主导地位。
二、富士康案例中社交需要分析(一)关于社会需求中归属需求的分析1、富士康只强调员工作为廉价生产要素的“物性”,忽视了员工的“人性”。
在富士康,员工每天面临的是单调的流水线作业、紧张的工作节奏、过重的工作负荷与难以承受的工作压力,所有这些将活生生的人异化为流水线上的零件或工具。
2、富上康的保安多达千名以上,这样一个庞大的组织没有得到公安机关的报批,根据《深圳市保安服务管理条例》规定保安上岗前要经过培训并通过市级公安机关考试,将指纹等人体生物信息录入信息库,才能发给保安员证。
富士康的保安大部分没有保安证,他们却有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搜查他人身体的权利。
富士康这种半军事化管理文化导致员工处于一种压抑状态,使得底层员工对管理层有着较大的仇恨和怨气。
3、大多数员工处于“被工作”状态,缺乏荣誉感与归属感。
富士康设有游泳池、健身房、运动场、咖啡厅、网吧等许多娱乐设施,但大多数员工根本无暇享用。
管理学原理第四章案例:富士康跳楼门——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一把带血匕首,死者身上有四处刀伤。
【10】2010年5月21日早晨5时许,深圳龙华富士康员工宿舍一名男 子坠楼身亡。该员工21岁,姓南,广东工业大学一位已签约富士康
的大四男学生。
【11】2010年5月25日早上6.20在华南富士康观兰
分厂,观兰镇樟坑径村一男子坠楼,当场死亡,据 悉死者叫李海,精加厂员工。
“跳楼门”与富士康 的企业文化
富士康简介
富士康科技集团创立于1974年,是专业从事电脑、通
讯、消费电子、数位内容、汽车零组件、通路等6C产
业的高新科技企业。凭借扎根科技、专业制造和前瞻决 性,自1974年在台湾肇基,特别是1988年在深圳地区
建厂以来,富士康迅速发展壮大,拥有80余万员工及全
球顶尖IT客户群,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业专业制造商。 2008年富士康依然保持强劲发展、逆势成长,出口总
抢救无效死亡。
【7】2010年5月6日,龙华厂区男工卢新从阳台纵身跳下身亡24岁。
【8】2010年5月11日,24岁的河南许昌姑娘祝晨明在宝安区龙华街 道水斗富豪新村11巷某栋住宅楼9楼楼顶跳楼自杀身亡。
【9】2010年5月14日,在深圳富士康龙华厂区北大门附近的福华宿 舍,晚间富士康一名梁姓员工坠楼身亡,安徽籍,21岁。现场发现
着 太累”。
【4】2010年3月29日,龙华厂区,一男性员工从宿舍楼
上坠下,当场死亡,23岁。
【5】 2010年4月6日,观澜C8栋宿舍饶姓女工坠楼,仍 在医院治疗,18岁。
【6】2010年4月7日,观澜厂区外宿舍,宁姓女员工坠楼 身亡,18岁。同时当天租住在观澜樟阁村的一位22岁湖 北籍富士康男员工被和他一起住的父母发现不省人事,后
富士康跳楼事件背后的人力资源管理反思

富士康跳楼事件背后的人力资源管理反思摘要:随着2010年的逐渐过去,富士康12连跳事件也在逐渐淡去,然而,11月5日凌晨,富士康科技集团深圳厂区一名员工坠楼身亡,富士康再次尴尬地被公众定位为“血汗工厂”。
究其悲剧发生的原因,有一点可以肯定,富士康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迫切需要变革,改变富士康管理中的机械性,军事性,麻木性,创造更人性化,更活力的富士康,为广大的中国劳动密集型企业创立一个模板。
关键字:富士康人力资源管理人性化一、问题由来自2010年1月开始第一起案件,到3月至5月噩梦式的12连跳,最新的11月5日凌晨的坠楼事件再一次引起社会的关注,为什么这样的流血悲剧反复的出现,而我们之前的补救措施是否产生效果?二、原因分析富士康跳楼事件负责任的说不仅仅是富士康的错误,它是劳动者权益以及心理健康、中国的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管理制度等种种问题纠结在一起,拧成一个死结,可是说,这种极端自杀行为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
从社会层面来讲,中国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弱势群体越来越被边缘化,尤其是大量的二代农民工,一方面,高企的房价、微薄的收入、缺乏市民待遇等等,使他们难于融入城市,另一方面,由于从小生活在城市或者失去土地等多方面原因,又使得他们不愿返回农村或者不能返回农村,因此进退无路,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
而富士康的员工大多是80后,90后,年纪较轻,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而在这种压力下,难免有少数人产生极端行为,比如自杀和报复社会。
但是,作为一家企业,我们对于社会层面或者宏观层面的东西是难以改变的,我们更多的应该反思我们企业的行为。
下面我们就站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分析富士康跳楼事件背后存在的问题。
1、新一代农民工不能接受军事化的高压管理。
军人出身的郭台铭,对富士康一直实行严格的军事化管理。
在这个工厂里,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下级必须服从上级。
有极度强调执行力的“目标管理”,对员工有严格的奖惩机制。
同时,这种高强度的压力自上而下地传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看富士康跳楼事件
一、事件回顾
(一)富士康跳楼事件
富士康科技集团成立于创立于1974年,是专业从事电脑、通讯、消费电子、数位内容、汽车零组件、通路等6C产业的高新科技企业。
富士康在台湾省被称为鸿海集团,自1974年在台湾肇基,特别是1988年在深圳地区建厂以来,富士康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业专业制造商。
连续9年雄居大陆出口200强榜首,拥有120余万员工及顶尖的IT 客户群,但是却频频发生员工跳楼事件:
第一跳:2010年1月23日,凌晨4时许,富士康19岁员工马向前“高坠死亡;
第二跳:2010年3月17日,富士康龙华园区,新进女员工田玉从3楼宿舍跳下受伤;
第三跳:2010年3月29日,龙华厂区,一男性员工从宿舍楼上坠下,当场死亡,23岁;
第四跳:2010年4月6日,观澜C8栋宿舍女工饶淑琴坠第一跳 2010年1月23日,马向前高坠死亡,19岁;
第五跳:2010年4月7日,观澜厂区外宿舍,宁姓女员工坠楼身亡,18岁;
第六跳:2010年4月7日,观澜章阁村,富士康男员工身亡,23岁;
第七跳:2010年5月6日,龙华厂区男工卢新从阳台纵身跳下身亡,24岁;
第八跳:2010年5月11日,龙华厂区女工祝晨明从9楼出租屋跳楼身亡,24岁;
第九跳:2010年5月14日 21岁的岳西小伙梁超在深圳富士康龙华厂区宿舍楼七楼楼顶坠地;
第十跳:2010年5月21日凌晨4时许,富士康一名21岁的男员工从宿舍跳楼,伤重不治身亡;
第十一跳:2010年5月26日晚11点富士康深圳龙华厂区大润发商场前C2宿舍一名男性坠楼身亡;
第十二跳:2010年5月27日,位于富士康宿舍E楼楼顶门口处,一名25岁男子割脉自杀,经医院抢救脱离生命危险;
第十三跳:2013年4月23日--27郑州富士康一新应聘24岁男工及一入职半年23岁女工在公寓楼相继跳楼身亡。
(二)富士康管理现状
富士康的竞争优势依赖于“制造技术”和中国较低的劳动力成本。
随着《劳动法》的实施以及监管力度的加强,富士康的用工成本不断上升,核心能力受到威胁。
高压式的准军事化管理体制虽然服从于公司的整体战略,但是与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体系不相符合。
如“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等一系列认证,都要求把社会责任作为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富士康的中层雇员起到重大的压力传导作用,由于他们的压力过大等一些问题,员工跳槽不断增加,对企业的整体发展颇为不利。
在富士康的底层员工中,也存在着很大的不满情绪。
郭台铭对于富士康的强势管理模式也存在一定风险。
郭台铭的领导力难以渗透至底层.造成底层员工与中层之间的冲突,进而影响企业的社会形象。
郭台铭强势的管理方式使其下属承受很大的压力,但是高级管理人员的压力可在一定程度上藉由优厚的回报和对于郭台铭的忠诚得到缓解。
而对于中低级管理人员,其承受的压力则只有通过采取高压手段继续向下传导,这可能会造成底层员工对中低级管理人员的不满。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富士康底层员工的不满情绪很容易通过网络、媒体为外界所知。
并对富士康的企业形象产生负面影响。
新一代员工并不能够适应富士康这种严苛管理、缺乏尊重和个体关怀的工作环境。
这样导致的后果是,中层员工跳槽不断增加,底层员工中会存在很大的不满情绪。
二、事件分析
虽然富士康在媒体面前一再强调跳楼只是个体事件,与富士康本身及其管理无关,但自杀事件的发生和企业自身管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将从富士康的人力资源管理出发分析发生这一系列自杀事件的原因。
(一)人力资源规划
富士康跳楼事件频发,肯定与它的管理有着很大的联系,这这些跳楼事件的背后,反映出来的是一个企业的管理问题。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人力资源规划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
人力资源规划为企业战略的制定提供信息,是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有效保障。
人力资源规划能帮助企业合理利用人力资源。
富士康首先应该进行人力资源的规划,根据组织的发展战略及总体规划,通过诊断组织现有的人力资源状况,对未来的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情况进行分析及预测,对职务编制、人员配置、教育培训、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招聘和选择等内容进行职能规划。
如果这些工作都做好了,也许就能避免跳楼悲剧的发生了。
(二)招聘管理
员工招聘是企业入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是企业成败的关键。
对新成立的企业来说,如果招募不到合乎企业需要的员工,企业的物质、资金、时间上的投入就会成为浪费,完不成企业最初的员工的配备,企业就无法进行运营。
首先,富士康招聘人才时主要凭招聘者个人的经验判断,而招聘主管没有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或用人部门专业知识,难以对聘入人员的素质和技能进行全面评价,找到合格人才的可能性比较小,很难保证质量。
甚至,在跳楼事件发生后,记着发现在招聘地点赫然写着“无需任何学历”的提醒。
其次,招聘缺乏计划性,招聘是一种应急行为。
其招聘往往呈现出“现用现招”的特点,结果往往是招聘者多次重复性地到人才市场上去寻求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这样既费时又费力,也造成了招聘成本过高。
总之,招聘制度不完善,招聘工作随意性强,人员的引进常凭个人好恶与私人关系决定,招聘中存在照顾关系户的现象,导致人力资本质量降低。
(三)绩效管理
绩效评估工作是人力资源管理链条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缺乏有效的考核基础,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将失去真实性和有效性。
富士康员工尤其是中下层员工对内部的绩效管理满意度非常低。
究其原因,富士康技校管理机制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之处:
在考核指标方面,对员工的绩效考评由于缺乏较为完备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和操作规程,而且考核指标主观性强,不能被量化,不能全面、真实地衡量考评者的业绩、能力和态度,考核的结果有失客观、公正。
例如员工进入富士康首先就要签一份“自愿加班协议书”,即保证每个员工都“自愿”加班。
而员工的底薪一般很低,如果要拿高薪,必须靠不断加班来获得。
但这种“自愿加班”实质上并不是自愿的,因为协议上已经写明,如果选择加班,必须整个月都加班;如果选择不加班,那么整个月都没有机会加班。
同时,线长等对员工的绩效考核起着决定性作用,对待员工的方式也非常粗暴。
(四)薪酬管理
薪酬制度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通过建立合理的薪酬,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内在潜力和工作积极性,最终达到员工的个人目标和企业组织目标的实现。
在富士康中,员工不管在什么岗位,不管业绩有多少,工资基本是固定的。
要想多拿工资只有长时间的加班,明显不能起到激励的效果;此外,长时间加班、工资低、缺乏保障以及福利制度不完善及缺少整体规划,使员工感觉缺少安全感,长期利益没有保障,使员工
没有归属感。
富士康员工薪酬收入和个人的业绩表现不能有效衔接,经常有大锅饭的现象存在,所以员工感觉不公平,薪酬制度执行后,达不到预期效果,有时还适得其反。
从而导致员工对收入缺乏良好的预期,积极性不高,人员流动性大,不稳定。
(五)员工培训与发展
员工的培训队企业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培训能够促进企业的变革与发展,稳定与激活员工队伍,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
在富士康中,员工入职后一般只接受简单的培训,但要求比较高,年轻员工身心难以适应。
而每天重复性的工作也会磨损人的心理,如果再休息不好、缺乏情感交流,就会加重挫折感和孤独感,对生活丧失信心。
在员工入职前,应该选择合适的培训方法让员工充分了解企业的发展战略与目标以及自己的岗位职责等,其次还要在入职后给予相应的心理辅导等。
让员工有归属感和安全感。
三、启示
从富士康跳楼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首先,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一个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要优化人力资源选拔和配置,创建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推行公平、富于激励的薪酬体系,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责任心和主观能动性,让员工有安全感和归属感。
其次,要实行人性化管理,充分尊重和关心员工。
注重员工的内心世界,从人性的角度来激发每个员工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和谐的,具有亲和力的“家庭式”氛围,使他们能在心情舒畅的感受中不遗余力的为公司开拓新的业绩。
第三、创造更加人性化的企业文化,重视员工的人格培训。
在机械化的生产中给予员工人性化的关怀,尤其是基层管理人员更是要重视这一点。
在创造人性化的企业文化中,要重视员工的人格培训。
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形成团结友爱、温暖的氛围。
第四、企业在实现经济实力增长的同时也要注重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在经历了跳楼事件以后,富士康在许多人眼里已经成为了“血汗工厂”,如何做好危机公关,重塑企业形象是重中之重。
因此,危机公关对一个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