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孔子的教育思想论文
孔子的教育思想 毕业论文
孔子的教育思想毕业论文笔者认为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我们将历史上优秀的人物当成自己的榜样。
其中孔子是个德才兼备的人,无论是在学问方面还是在品德方面都是中国人最佳的榜样。
因此我以论语为参考文献阐述孔子这一儒学大家的教育思想。
孔子之为人:为了能更好的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一是查阅文献中孔子自己言行的描述,另一种是别人对孔子的描述。
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9-16)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9-4)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9-6)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2-13)孔子的天生品德:孔子到曹国去,路过宋国,与弟子们在大树下练习礼仪。
宋司马桓魋想要害孔子,先令人伐掉大树。
弟子们劝孔子快走,于是孔子说了“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7-23)这句话即“老天爷使我有了这样的品德,桓魋能把我怎么样,”简易而知足常乐的生活:子欲居九夷。
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9-14) 【译文】:孔子想住到夷人地区去。
有人说道:“那儿粗陋,怎么行呢,孔子说:“君子住在那儿有什么粗陋的呢,”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入不可求,从吾所好。
(7-12) 【译文】:孔子说:“财富如果是可以追求到的话,即使是拿着鞭子守门,开路的事,我也去做。
如果不能求得,则还是干我自己喜欢的事。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16)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在这里头了。
不行道义而得到的富贵,对我来说向天上的浮云一样。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7-4)谦逊不骄傲:子曰:“奢则不逊,俭则固。
与其不逊,宁固。
”(7-36)【译文】:孔子说:“奢侈了就会骄傲不谦逊,节俭了则显得寒酸(寒碜),与其骄傲,宁可寒酸。
孔子教育思想探究论文【最新版】
注:尊敬的各位读者,本文是笔者论文范文系列文章的一篇,由于时间关系,如有相关问题,望各位雅正。
希望本文能对有需要的朋友有所帮助。
如果您需要其它类型的论文范文,可以关注笔者其他系列文章。
由于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部分内容侵权请联系笔者。
孔子教育思想探究论文一、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孔子非常重视学习和思考的结合,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就是告诫学生在学习时把“学”与“思”紧密结合。
同时他还强调在老师的教学中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就是说,学生不到苦思冥想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时候,老师不要去开导他;学生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老师不要去启发他。
从另外一个侧面告诉了我们思考的重要性,老师不要包办代替搞一言堂,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发言的机会。
现在我们经常倡导的“精思博学”、“先学后教”等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都体现了孔子的这一教育思想。
二、学习和笃行相结合孔子反对那种表里不一的人,批评那种光说不做的人,讨厌那种口是心非的人。
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即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求,听到了义不能去做,有了过错不能改正,这都是我所忧虑的。
他对学生不仅听其言而且观其行,他要求学生要言行一致,说到做到,多做少说,先做后说,“言必行,行必果,”“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他对弟子颜回粗衣淡食,刻苦好学,少说多做,一再给予表扬,孔子的言行告诉了我们学习和笃行相结合的重要性。
现在我们提倡教育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知行相统一的原则,并重视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动手能力,和孔子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所谓因材施教,是指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孔子说:“口欲味,心欲佚,教之以仁;心欲安,身欲劳,教之以恭;好辩论而畏惧,教之以勇;目好色,耳好声,教之以义。
”即对嘴里垂涎美味、心里想着安逸的人,要用仁德进行教育;对心里想着安闲身体却忙得不止的人,要用恭敬进行教育;对于喜欢与人辩论但遇事畏惧的人,要用勇敢进行教育;对眼睛看重女色、耳朵好听音乐的人,要用正义进行教育。
孔子教育思想学习心得范文(二篇)
孔子教育思想学习心得范文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学习孔子的教育思想,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的目的与方法,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关于教育的重要启示。
首先,孔子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德才。
他认为人的德性是教育的基础,而才能是德性的发挥。
这种德才兼备的人才是对社会有用的。
孔子的这一观点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启示,使我认识到,我们的教育不能只注重学生的智力发展,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
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才能真正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其次,孔子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他认为,人文素养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的基础。
他强调学生应该学习礼仪、音乐、春秋等人文经典,通过阅读和学习这些经典来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
这一观点使我深刻意识到,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只有具备人文素养的人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孔子还强调学生应该尊重师长,学习恭敬之道。
他认为学生应该谦虚谨慎,虚心接受师长的教诲,在学习上要有恭敬之心,不断进取。
这一观点使我认识到学生应该具备的学习态度和行为规范。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勤奋钻研,不断进取。
只有具备恭敬之心的人才能真正获取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另外,孔子提倡“学以致用”。
他认为,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这一观点使我认识到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他人做出贡献。
只有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
最后,通过学习孔子的教育思想,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是与时俱进问题。
孔子的教育思想虽然具有很高的普遍性,但是我们也要注意与时俱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们的教育理念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社会的需要。
其次是应试教育问题。
孔子的教育思想强调培养学生的德才,但是现实中我们的教育却往往注重考试成绩。
这种应试教育使得学生仅仅追求分数,忽视了德育的培养。
论孔子的教育思想论文
论孔子的教育思想论文篇一:孔子的教育思想(毕业论文)孔子的教育思想[摘要]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是古代文化的象征,他的思想遍及世界,今天他是世界公认的大教育家。
他将自己的毕生经历贡献给教育事业,他的教育思想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孔子教育目的教育对象因材施教温故知新(一)孔子的生平和教育活动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生于鲁国。
孔子出身贫寒,没有资格进贵族学校接受教育,它完全依靠刻苦自学而成为知识渊博的学者.虽然生活贫苦,但15岁就“志于学”。
他善于取法他人,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他学无常师,好学不厌,不耻下问。
为了求学足迹遍布鲁、卫、周等国。
它不仅向师襄、郯子、苌弘、老子等人学习,还向社会底层的人物学习。
因此乡人赞他“博学”。
孔子自30岁起就奔走于齐鲁之间,希望通过从政来实现他的理想,但没有被统治者重用,于是,他就开始招收徒弟讲学,55岁时率弟子周游列国,一面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一面讲学,68岁回国鲁国,专门从事教育工作。
孔子在教育上取得了卓著的成绩,先是创办私学,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他不断广收弟子,随时随地讲学,先后从事教育工作达40余年。
他一生以?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的精神从事教育工作,这是他获得教育成功的根本条件。
孔子收集整理了《诗》《书》《礼》《乐》等古代文献作为教材,对古代文化的传播起了重大的作用。
他还通过教学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等方面做了系统的论述,对后世教育影响深远。
孔子的思想学说和事迹,他的弟子们都有记录,被编成《论语》,成为研究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文献。
(二)教育对象比较广泛提倡“有教无类”所谓“有教则无类”,就是说,人,原本是“有类”的。
比如有的智,有的愚;有的贤,有的不肖。
但通过教育,却可以消除这些差别。
这就叫“有教则无类”,简称“有教无类”。
可见“有教无类”是教育的结果,通过教育来消除差别,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构想。
关于孔子的教育思想论文
关于孔子的教育思想论文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哲学家和政治家,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孔子的教育目标、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法等方面来探讨孔子的教育思想。
一、孔子的教育目标孔子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君子”。
他认为“君子”应具备道德修养、良好的人格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孔子强调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倡导推崇“仁”的道德观念。
他认为“仁者爱人”,只有具备仁爱之心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
二、孔子的教育理念孔子的教育理念主张以“教育天下”为宗旨,认为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责任。
他提倡普及教育,主张教育的普遍性和公平性。
孔子认为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基石,只有通过教育,人们才能获得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知识,提升个人素质,为社会作出贡献。
三、孔子的教育方法孔子提出了“学以致用”的教育方法,他认为学习应该与实践相结合。
他主张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教育学生,以身作则地影响他们。
孔子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他强调学生应具备自律、勤奋和坚持不懈的品质。
此外,孔子主张以“礼”为基础的教育,他认为学生应学习和尊重传统的礼仪规范,使他们在社会中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行为准则。
四、孔子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孔子的教育思想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首先,孔子的教育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育,这对于传承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积极的意义。
其次,孔子的教育思想强调教育的普及和公平,这对于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最后,孔子的教育思想提倡以德育为先,这对于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总结孔子的教育思想强调培养“君子”,倡导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观念,注重教育的普及和公平性,强调“学以致用”的教育方法。
他的教育思想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应该学习和传承孔子的教育思想,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贡献。
有关孔子教育思想的论文(2)
有关孔子教育思想的论文(2)有关孔子教育思想的论文篇二《孔子教育思想研究》摘要: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以约驭博、寓教于乐等,分析其教育思想对当今教学方法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孔子;教育思想;当代教育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一生非常重视教育,创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所私学,毕生从事教育事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含有丰富的唯物辩证法因素,因此至今仍有不朽的生命力,它对今天的教育仍然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从中我们可以获得极大的教益和启示。
1 倡导“有教无类”,主张“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与全面教育相结合孔子,作为我国第一所私学的开创者,主张“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提倡在教育面前人人平等,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力。
孔子在招收弟子时,不重身份,不看财产多少,也正因为如此,孔子的弟子很多,各个社会、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还有父子二人同学于孔子的,如颜回、曾参等。
孔子的这种思想观点,奠定了后世教育大众化的理论基础,开历史之先河,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教学中不能没有统一要求,但不从学生实际出发,忽视学生在资质、性格、才能、兴趣等方面的差异就无法达到统一要实现的目标。
孔子将因材施教与全面教育巧妙地结合起来,解决了教学过程中的这一矛盾。
在《论语》中,有不少生动的事例表明,同一个问题,孔子对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教法,例如,在(《论语•颜渊》)篇中记载,樊迟、司马牛、仲弓和颜渊均曾向孔子问仁,孔子做出了四种不同的回答: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仞。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樊迟的资质较鲁纯,孔子对他就只讲“仁”的最基本概念――“爱人”;司马牛因“多言而躁”,孔子就告诫他:做一个仁人要说话谨慎,不要急于表态;仲弓对人不够谦恭,不能体谅别人,孔子就教他忠恕之道,要能将心比心推已及人;颜渊是孔门第一大弟子,已有很高的德行,所以孔子就用仁的最高标准来要求他――视、听、言、行、一举一动都要合乎礼的规范。
浅谈孔子的教育思想的论文
浅谈孔子的教育思想的论文孔子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他创办私学,把文化知识传播到民间,为中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孔子的教育思想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浅谈孔子的教育思想的论文篇一《浅谈孔子的教育思想》【摘要】孔子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其主要言行由其弟子整理编纂成《论语》一书,其真实详细地记录了孔子的教育思想。
《论语》一书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其对我国的传统教育以及教育思想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两千多年过去了,孔子所倡导的许多教育思想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孔子《论语》教育思想孔子,名丘,字仲尼,出生在鲁国昌平乡陬邑,是我国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孔子之所以能成为“万世之师表”,和其童年的成长经历分不开。
据《史记》记载,孔子幼年时便失去了一个完整的家,其父在孔子仅三岁时便离他而去。
孔母颜徵在为更好地教育孔子便移居曲阜阙里。
孔母的心血没有白费,孔子幼年时就极为聪明好学,其自云“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在学习之余,孔子常将祭祀用的礼器(俎豆)摆设起来,练习行礼演礼,作为一种游戏。
待孔子刚步入成人阶段时,其母颜氏也撒手人寰。
父母的离世使幼年的孔子过早饱尝了生活的艰辛,生活的磨砺也使孔子很快地成长起来;孔子在二十岁的时候,学识就已经非常渊博了,被当时人称赞为“博学好礼”,孔子自云:“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纵观孔子一生,其十七岁开馆办学至七十三岁去世,教学实践长达半个世纪;其教育成果也相当丰富,取得了“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的伟大教育成果。
一、孔子对教育的态度和看法孔子对待教育的态度是严谨、认真的,同时他也认为学思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首先,孔子肯定了学习的重要价值,他认为学是教育的基础。
他在《礼记・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意思是说:“经过学习才知道自己知识的不足”;其又云“不学礼,无以立”。
论孔子的教育思想研究论文
论孔子的教育思想研究论文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被后世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他将毕生精力贡献于后一代的教育工作,他的教育思想也被后人沿用。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孔子的教育思想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孔子的教育思想论文篇1:《浅谈孔子教育思想对现代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与传统课堂相比,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与推广,现代高校课堂增添了不少信息化技术手段,可以说教师授课更为便利,学生学习也更直观。
然而,目前高校课堂教学仍然缺乏吸引力,导致学生出勤率不高。
据全国10所高校1 000份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有20%专业课学生的出勤率不到80%;30%专业选修课出勤率不足75%;近50%的通识课程出勤率不足70%,很多学生根本不愿意去上课。
扭转高校课堂教学的尴尬局面,也成为不少人关注的话题。
尽管不少学者试图从古今中外的教学资源中获得灵感,也取得一些成就,但实际效果却并不明显。
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教育课堂的资源,尤其是孔子的教学思想,或许能为当前课堂教学改革提供重要的参照。
本文试从教师、学生、师生和知行等四方面进行简要论述,不当之处敬请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一、“学而不厌”思想对当代高校教师观的启示教师仍是当前高校课堂教学的主导,教师的知识储备、学识水平及课程意识等自然决定一节课的成败。
然而,由于授课教师的知识更新过慢、照本宣科现象严重及课程意识淡薄等因素,导致课堂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
以课程设计意识为例,有学者说:“教师的课程设计意识还存在着许多欠缺,包括缺乏对教学目标的深度解读和具体化步骤,盲目罗列知识点;在内容选择上对广度和深度的把握失衡;教学方式采用一成不变的讲授式教学,照本宣科;对教学效果的巩固和检测缺乏创新,失之简单,流于形式;实际课堂与教师的预设存在很大不同,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等。
”[1]如要彻底改变这一现状,首先应从增强教师的学习意识开始。
孔子的“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论语?述而》)思想对此或许有某种启示作用。
孔子因材施教论文5篇
孔子因材施教论文5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孔子因材施教论文的资料5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第一篇从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说开来【摘要】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
他在世界上第一次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观念,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仍有重大意义。
那么如何贯彻落实,笔者提出几点建议和体会,与大家分享。
【关键词】孔子因材施教教学建议【中图分类号】g5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1(b )-0208-01孔子不仅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也是伟大的教育家。
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大家几乎耳熟能详,而在记录他言行的《论语》中也比比皆是。
《论语为政第二》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 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上列数章,均孔子回答“如何是孝”的提问,但答复都不同。
孔子总是根据不同的人、事、境遇,不同的需要、缺点、问题,给予第二篇孔子因材施教原文: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译文:子路问孔子:‚听到鼓励的话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你有父亲兄长在,你怎么能听到这些道理就去实行呢!‛冉有也来问:‚听到鼓励的话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应该听到后就去实行。
‛公西华问道:‚子路问是否闻而后行,先生说有父兄在。
冉有问是否闻而后行,先生说应该闻而即行。
孔子的教育思想2篇
孔子的教育思想2篇第一篇:孔子的教育思想-以仁为核心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被后人称为“仁爱教育”。
仁爱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也是他对教育的最高追求。
在孔子看来,仁爱是一种人格的品质,同时也是一种道德的准则,是人们应该遵循的价值观。
孔子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德性和品德,使人成为有道德修养、有责任感和有良好行为的人。
他认为,一个人只有具备了仁爱之心,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成为他人学习的榜样。
孔子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和人际关系。
他曾说过:“教育不传道,何以传宗接代。
”这句话强调了教育的深远影响和传承性质。
孔子认为,教育应该从小开始,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教育,让他们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
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也非常重要。
孔子主张以“言传身教”为主要方式,通过言教和身教相结合,来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他认为,言教可以给予学生知识,而身教则可以让学生从师长的榜样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
在实施教育中,孔子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他认为,教育应该是一种启发和引导过程,而不是简单的灌输。
他主张“学而时习之”,即学习知识后要经常复习和巩固。
同时,他也提倡学生要善于思考和探索,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来获得真知。
总的来说,孔子的教育思想以仁爱为核心,注重品德培养和人际关系的发展。
他强调言传身教的教育方式和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中国的教育领域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后来的教育家和学者都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第二篇:孔子的教育思想-以“实践”为基础孔子是中国古代的伟大教育家和思想家,其教育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实践是一个重要的基础。
他认为,实践是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关键途径,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首先,孔子注重实践的目的和意义。
他认为,学生通过实践可以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从论语看孔子的教育思想教学论文
从论语看孔子的教育思想(教学论文) 从论语看孔子的教育思想(教学论文)「篇一」一、孔子的身世、所处的时代背景与“仁”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他所处的社会,是动荡的社会;所处的时代,是变革的时代”,诸侯间争战频繁,秩序混乱,礼坏乐崩,用孔子的话说就是“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颜渊》)。
在春秋社会动乱中,鲁国诚然也出现了礼坏乐崩,但由于礼乐传统深厚,周礼得以保存下来,当时就有人发出了“周礼仅在鲁矣”(《左传昭公二年》)的感叹。
虽然孔子是没落的殷商苗裔,身份卑微,是“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自己也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子罕》),但由于他自童年起就受到了礼乐文化的熏陶,青年时勤奋地学习礼乐知识和技艺,成年后又做过多年以相礼治丧为谋生手段的儒。
所以孔子非常有教养,精通礼乐:“夏礼,吾能言之殷礼,吾能言之”(《八佾》),“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述而》)。
鉴于当时社会的黑暗动乱,又凭着他对周礼的向往,孔子立志要救世,恢复周礼。
他之所以有这样的志向抱负,“正在于他一落地就与贫贱为伍,与艰辛做伴。
他以极平常的心感悟无常的人生”。
[5]他遭受过许多苦难,所以更渴望安定一统的社会。
这在《宪问》中有所体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如其仁,如其人”,“管仲相环拱,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
可见孔子所赞同的是一匡天下,重视的是稳定的社会秩序。
因此他要恢复周礼,主张礼治。
如何才能恢复周礼?孔子将其诉诸人的内心,渴望唤起人们内心的自觉性,这就是“仁”。
孔子力图使人们通过内心“仁”的修养而达到“礼”,实现其政治理想。
孔子曾说过:“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所以唯有这种内心的修养――仁是全方位的,才有可能建立起完整的人格,才能担当得起恢复周礼的重任。
二、《论语》中“仁”的具体内涵首先,“仁”是一种自觉性。
孔子说:“求仁而得仁。
孔子教育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孔子教育论文范文精选3篇1孔子体育教育思想的教学应用分析第一,孔子提出了“成人观”,也注重德、智、勇、力等方面的教育。
而所谓成人,就是崇尚礼数,有道德,有智慧与勇气,还会精通六艺的人,几乎趋向完美。
孔子的成人观在其重要教育思想之一。
孔子认为,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应该将“成人”标准落实到每一处,从而培养更多趋向完美的人才。
由此可见,孔子在其教学实践活动中已经培养了很多全面进展的人才,为社会作出了很大贡献。
目前,市场经济进展很快,学生们都会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而无法全面进展。
因此,必须将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身体练习的重要手段,从而增进学生的健康。
而学校可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进展的人才,也是实施素养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孔子思想应用于现代体育教学实践的体现。
第二,就是孔子思想中的“武备”思想与“尚礼”观念。
孔子认为,在战乱不断、兼并剧烈与弱肉强食的社会背景下,人们想积极参与到政事中去,还要保国为政,则应该对武备和军事武艺等训练进行强化。
在孔子看来,战乱不断的时代会尚武强兵,但是应该和仁政与德治相互促进,才能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下为人们提供丰衣足食与安居乐业的生活,并且有利于子民听从政令,安心进展生产等。
孔子的武备和尚礼等思想观应用于射与御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具有积极意义。
孔子非常注重培养文武双全的人才,对射箭和驭车等课业的传授给予很高的重视,意在提高学生的军事体育知识、体育技术以及技能。
因此,在孔子的体育教育思想中,武备观念非常明确,不赞同人们还没有对军事技术进行掌握就参与到战争中去,否则不但自身性命难保,GJ也面临着灭亡的风险。
因此,孔子将武备思想贯彻到整个教学实践活动中。
第三,就是孔子的养生保健观念在体育教学中的实践。
孔子提出了具有积极意义的养生保健知识以及保健方法,在古代体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因此,孔子在进行教学实践活动时,都会传授给学生关于养生保健知识与保健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不但如此,孔子还会身体力行。
孔子认为,人们应该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来实现健康长寿的目的,比如按时休息、劳逸结合和对饮食进行克制等等。
有关孔子的论文1000字
有关孔子的论文1000字孔子,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下面小编收集了有关孔子的论文,供大家欣赏。
篇一:我心中的孔子对周礼的信心,源于对夏礼,商礼更深层的了解。
“克己复礼,立大丈夫志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都是孔子的至理格言。
“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那么,什么是“为仁”呢?孔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朝于斯,夕于斯,孔子尽可以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但是,珍馐罗前,何以下咽?的确,根植于心的性情只仁,是需要锻炼的,犹如一块璞玉,即使蕴涵上好的玉质,未经开发之前,还不能说是纯善纯美的艺术品。
孔子以为,“为仁者,齐家治国平天下”,即要统治者施行仁政,道德之治。
德治和法治,前者唯上,暴行虐施,只能“毁家灭国乱天下”。
再说“君子”,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孔子以为“刚毅,木讷,近仁”是核定君子品行的准则。
君子,就要文质彬彬,尽善尽美。
人是一根苇草,脆弱的草,但是一根有思想的草。
文人迂腐而可爱,灵魂的孔子成了国宝,昭示着文化的不朽。
进则从政,兼及天下;退则归隐,独善其身。
孔子也曾试图从政,情系苍生。
然而,他流离辗转,总也“报国无门”。
晚年的孔子私人办学,撰写术书,其著作也使瀚海书林,梅香千古!孔子思想,恩惠千古,泽被后世,被称为“万事师表”。
古语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汉朝以来历朝历代都把儒学作为治世经传,极为推崇。
伏尔泰,西方文艺复兴的大师,如此的崇拜孔子,以至二十年如一日的始终悬挂孔子的画像。
他认为,孔子训导的儒生讲求气节、尊严、坐怀不乱,道德永比巴黎人来得清爽。
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说:孔子不仅是中国的,他是世界的。
从全球意义上来说,孔子的价值观念超越国界,超越时代;属于过去,也鉴照今天和未来。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北齐书·文苑传序》:“圣达立言!化成天下,人文也。
” 几天前,北大教授张颐武说“一个姚明,一个章子怡,比一万本孔子都有效果”。
我以为,章子怡只不过是现代流行的一个符号,至多百年而已,而孔子则是永不过时的“万事师表”。
孔子思想的优秀议论文
孔子思想的优秀议论文孔子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对中国乃至世界思想文化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下面一起来看看孔子思想的议论文作文吧。
孔子思想的议论文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着作,虽是孔子弟子及其后人记录的言论,但孔老夫子思想的精髓却在其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有幸一读,也得到了一些感悟,虽然年龄尚小,对许多语言的理解还不很到位,但还是愿意将自己的感悟,用文字记录下来。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的意思,温习旧的知识而从中获得新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在这里,孔子教给我:对旧的知识要及时复习,而不能弃之不顾。
的确,这句话很有道理,高中阶段,几乎每天都要接受大量的新知识,时间有限,很多人都选择学习新的,而把旧的放在一边,可是你有了时间再拿起所谓的旧知识,却又成为新的了。
其实,温习旧知识,绝非是浪费时间,而是对知识的一种整合,酿酒愈久愈弥香,书品愈久愈有味,知识也是如此,温习的次数越多,就愈是饱和,你从中悟出的东西也就越多,而这些知识,将会是你宝贵的财富。
还记得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是孔子在告诉我:只是学习不思考就会迷茫,只思考不学习就会感到愚昧。
这句话同时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的重要性,学习和思考是一对好朋友,永远都是结伴而行的。
在学习过程中,要兼顾思考,在思考过程中也要学习。
荀子在《劝学》中也曾说过: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这也是在强调学习对于思考的重要性啊!而陆游有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时要躬行。
虽然是在强调实践对于理论的重要性,但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是不是也可以引申一下,理解为思考实践对于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呢!总之,思考和学习一起,才能发挥出其无穷无尽的力量。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这是在教给我们,要乐于学习,以学习为乐。
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是在教给我们:做学问要诚实,知道就是知道。
孔子思想论文
孔子思想论文孔子,是我们的教育家,思想的指导者。
孔子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在这崭新的世纪里,和平成为了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核心。
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孔子思想论文,仅供大家参考。
篇一:浅谈孔子的思想[摘要]孔子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伟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孔子所开创的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也是东方文化的代表。
他的“仁者爱人”及“以民为本”的人本思想,“和而不同”的胸襟、中庸之道的哲学智慧、“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早己超越了国界和时空的界限,成为人类的共同精神资源。
中华民族则在儒家文化的长期熏陶下,形成了特有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培养了中华民族以人为本、以和为贵,尊民爱物、尊老敬贤、重信义、保气节、宽厚中正的道德品质和艰苦自立、积极入世的精神风貌。
[关键词]孔子生平、孔子的仁、孔子的礼、孔子的中庸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的地位及影响、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孔子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伟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孔子所开创的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也是东方文化的代表。
孔子的思想超越了国界和时空,成为人类的共同精神资源。
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日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公认,其注重人格、注重利他,注重和谐的东方品格和释放着和平信息的人文关怀精神,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世界和平等将提供重要的思想启示。
孔子不仅属于中国,亦属于全人类。
一、孔子的生平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鲁襄公二十二年),死于公元前479年(鲁哀公十六年)。
孔子的先世是殷商的王族。
周灭商,殷人受封到宋,转成为诸侯。
后在宋国内部变乱中又转为公卿之家。
到孔子的曾祖孔防叔时,因宋国内动乱,避居鲁国。
从此失去卿位,从贵族下降为士族家庭。
孔子即生于鲁国的陬邑(今山东曲阜)。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做过陬邑的长官,在孔子出生后不久便去世。
孔子幼时家境已经降到一般平民的境地。
孔子自称“吾少也贱”,他做过管仓库的“委吏”和管放牧的“乘田”,都是地位低下的小吏。
论孔子的教育思想论文
论孔子的教育思想论文一、引言本文旨在探讨孔子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和影响。
通过对孔子的思想进行深入的解析和对比研究,以期为当代教育实践提供借鉴和指导。
二、孔子教育思想的内涵1.孔子的教育理念–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教育的对象和方式2.孔子的教育原则三、孔子的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的对比研究1.教育目标比较–孔子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现代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2.教育方式对比–孔子注重德育为先,注重师生关系–现代教育倡导多元化教学方法和互动式教学四、孔子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1.培养学生的德行和人文素养2.重视师生关系,注重个性化教育3.倡导德行教育与学术教育并重五、结论孔子的教育思想不仅在古代有着深远影响,也对现代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
在当代教育实践中,应当借鉴孔子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责任感,推动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特殊应用场合场合一:教育学术研究在进行教育学术研究时,可以针对孔子的教育思想展开深入分析和探讨,以期为教育理论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针对场合一的条款增加•增加对孔子教育思想的历史背景和传承的分析•增加对孔子思想在古代教育实践中的具体运用的研究相关问题及注意事项•问题:如何确保研究不偏离原著,同时又能结合现代教育实践进行深入分析?–解决办法:严格遵循孔子的经典著作,结合专业教育学术理论,确保研究的有效性和客观性。
•问题:如何深入挖掘孔子教育思想在当代教育中的实际应用价值?–解决办法:进行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当代学校和教育机构对孔子教育思想的传承和应用情况,从中总结实际应用的启示。
场合二:教育政策制定在制定教育政策时,可以参考孔子的教育思想,结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制定更符合教育实际的政策措施。
针对场合二的条款增加•探讨孔子教育思想在教育政策制定中的应用案例和经验•研究如何借鉴孔子教育思想推动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的政策措施相关问题及注意事项•问题:如何确保教育政策制定时能够充分融入孔子教育思想,同时又符合当代教育实际?–解决办法:结合教育实践案例,进行前瞻性的政策分析和评估,确保政策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孔子的主要思想及其核论文
孔子的主要思想及其核论文第一篇:孔子的主要思想及其核论文孔子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其中包含了许多伟大的精神,其中“仁”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占据着中心的统治地位,以下是“孔子的主要思想及其核论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孔子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是中国思想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者。
孔子的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
孔子的思想影响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它也历来是人们研究中国文化时必不可少的部分,其思想及思想核心也一直为人们所探讨和争论。
文章也将浅要地谈谈孔子的思想及其核心。
一、孔子思想中的“礼”与“乐”孔子思想形成的具体来源相当复杂,主要是从历史文献和当时社会现实中逐渐形成的。
从他所处的战争频繁和“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可以知道“礼”在当时是一个相当严峻的话题。
“礼”是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是维护宗法与等级制度的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
殷周重“礼”,其礼仪往往形成一种严格的上下等级威仪和社会的差别意识。
其实在夏、殷时代就已经有“礼”的存在了,但是直到周公时代的周礼,才形成比较完善的礼乐制度,所以人们一般把周礼作为研究“礼”的一个典型时期。
由于孔子对“礼”的推崇,许多学者也因此认为“礼”是孔子的思想核心。
孔子一生都以诗书礼乐教弟子,非常注重从理论上说明礼的重要性,他指出立身治国都非有礼不可。
在当时的社会状况下“礼”是起过积极作用的,但是到了后来,“礼”逐渐被人们理解为盲目保守、因循守旧的思想,并且成为束缚人们思想自由、婚姻自由的锁链,所以产生了“吃人的礼教”的说法。
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就否定孔子的思想,我们应该辨证地去认识和理解“礼”的思想。
还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孔子认为治人之“礼”要深入人心,必须同“乐”结合,也就是后来我们所说的礼乐相结合的“礼乐制度”。
礼乐制度是以“乐”从属“礼”的思想制度,是一种颇为完备的典章制度。
“乐”作为音乐制度,它包括乐县、舞列、用乐等都有其森严的规定,孔子思想认为,礼是道德行为的规范,而乐能调和性情、移风易俗。
孔子哲学思想教育发展综述论文(共3篇)
孔子哲学思想教育发展综述论文(共3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孔子的哲学思想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启示进入了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时代的中国,人们在思想上处于东西方思想交流、碰撞的时期,价值理念工具理性的倾向性明显,多元化的思想理念常常让人无所适从,特别是对青年大学生,不知如何鉴别和选择,容易造成思想混乱、是非不分。
而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大”、“空”的多,言必称西方,关注西方理念的多,有实效、能触动学生心灵的少,忽略了传统文化和思想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作用。
这种情况还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存在。
但是,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在灵魂深处有着深深的烙印的,则仍然是我们的传统理念和文化。
我们不能简单的否定传统文化和思想,不能认为传统思想腐朽堕落,在现今社会一无是处。
相反,把我们灵魂内在的传统文化和思想中的好的精髓提炼出来,加以思想引导,我认为,更能真正为青年大学生所接受,更能触动大学生的灵魂。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所创立的儒家学派是中国历史上跨度最长、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最深的思想派别。
谈及传统文化和思想,就不能绕过孔子的哲学思想。
几千年的重儒理念、儒家文化的传播和研究已深入国人心中,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孔子哲学思想理念已跨越千年,但是它里面好的思想精髓和教育理念仍然对当代大学生的成人成才、学习实践及思想教育有着深刻的教育和引导意义,更能引起我们大学思想教育者的深思和大学生的共鸣:孔子强调对待人的管理应该是以教育引导为主,思想引导是教育和管理治本的方法,用法制和刑法只能使被管理者因为害怕受惩而不去犯罪,他提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就是在强调这一点,强调提升被管理者的思想和道德觉悟是应该放在第一位的。
1“仁”的思想意义孔子的哲学思想的核心是“仁”,简单的说,就是“爱人”。
浅析孔子教育思想的论文
浅析孔子教育思想的论文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以约驭博、寓教于乐等,分析其教育思想对当今教学方法有重要启示。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浅析孔子教育思想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浅析孔子教育思想的论文篇一《浅析孔子教育思想》作者简介:王雪(1991-),女,汉族,四川渠县人,大学本科,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研究方向:数学与应用数学。
摘要:在东方的教育发展史上,孔子是不可不提及到的人物,他的教育思想至今对我们产生影响。
解读他的教育思想,对当今社会教育具有启发和教育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孔子;《论语》;因材施教仁;教学思想;启示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0000-01孔子(约公元前551-前479年)是我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和“礼”,提倡“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强调忠孝和仁爱。
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主张“有教无类”,重视因材施教,这些思想在《论语》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孔子的教育思想从多方位的分析和总结,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育思想,了解他的思想,对于教育的发展意义重大。
一、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据记载,孔子门生三千,而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教育沿袭着“学在官府”的传统,教育被贵族子弟垄断,平民子弟是没有机会接受教育的。
之所以有这么多学生,是因为孔子首次提出“由教无类”认为世界上一切人都有享受教育的权利。
无论贫贱之人,还是富贵之人,都有接受的权利。
孔子说:“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
“束修”是一条腊肉干,是当时贽见老师的礼物,只要有愿行束修之礼的,也就是愿意在孔子门下接受教育的,孔子是不会拒绝的。
这并非孔子受他的礼,而愿意教他学习,只是“束修”是当时人们都能承担的,任何人均可到他们下接受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孔子的教育思想论
文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孔子的教育思想论文:试论孔子的教育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
摘要:孔子的教育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主要表现在:“有教无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引导一切大学生的和谐发展:“德才并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材施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大学生的培养形式。
关键词:孔子教育思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启示
孔丘,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几乎以毕生的精力从事教育事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教育的对象、内容、方法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总结,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育思想,对后世的教育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孔子的教育思想
(一)“有教无类”的教育对象。
子曰:“有教无类。
”(《卫灵公》第39章注:本文所引《论语》均在参考文献(1)里,以下不再叙述。
)[1]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私人办学的教育家。
在教育对象上,孔子奉行“有教无类”的原则,打破了官府对教育事业的垄断,扩大了受教育对象的范围,让那些有意向学习又有物质保证的人都可享受到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悔焉。
”(《述而》第7章)孔子指出,凡是能送上微薄的见面礼的人,他都收做了学生,这是孔子“有教无类”原则的一个具体体现。
基于“有教无类”的原则,孔子招收学生,有八个不分:一是不分贵贱;二是不分贫富;三是不分智愚;四是不分勤惰;五是不分恩怨;六是不分老少;七
是不分国籍;八是不分美丑。
这“八不分”说明孔子对各种类型的学生都是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的。
孔子对教育对象“有教无类”的思想,适应当时新兴地主阶级政治上的需要,使教育成为一种独立的活动,顺应了时代潮流,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
(二)“德才并重”的教育内容。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述而》第6章)孔子指出,要学好修身治国的学问,必须先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他在教学中采取品德修养与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并重的原则。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述而》第25章)。
孔子以四项内容教育学生:礼乐和文献、人、忠、信。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
”“居,吾语女。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心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阳货》第8章)孔子又指出,一个人只讲究品德修养而不喜欢学习礼仪,就是叫狂过正,只有将这两种并重才能成为完善的人。
孔子在他四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注重传播古代文化遗产,加强教材建设。
他把所收集到的文化材料、精神加以整理,编着成教学用书,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他向学生讲授“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传授“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教育学生怎么做人,这在今天的教育中也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2]。
(三)“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也。
”(《雍也》第21章)孔子指出,在教学上要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的智力水平,教授难度不同的教学内容。
这充分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原则。
人的才智高下有别,如何才能更
好地扬长避短,完善学生的德业修养,以更好地达到教育目的,根据这一原则,孔子深入了解弟子们的不同的兴趣、智力和能力,掌握每个人的特点,施以不同的教育。
如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先进》第22章)同时孔子不仅要求学生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第15章),而且要求学生:“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述而》第8章)孔子阐述了自己启发诱导式的教学方法和原则,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里孔子还强调了“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这些对提高学生独立分析文体和解决文体无疑是有效和科学的。
这种因材施教和启发式的教育方法,对中国教育的影响十分深远。
而这两种教育方法的提出,又触及了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对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3]。
二、孔子的教育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
(一)“有教无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引导一切大学生的和谐发展。
孔子所招收的学生,从地域上讲,有来自鲁国的,也有来自卫国、宋国、吴国、楚国、秦国;从出身来说,有贵族出身的,但更多的是平民出身;从智力上讲,有头脑比较聪明的,也有头脑比较迟钝,等等。
这点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启示就是要平等地对待一切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的一切是体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公正的一个重要体现。
如果只有公正的培养目标,而没有公正的培养过程,就不会有真正的公正和平等。
培养过程中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一视同仁、爱无有差好坏之分。
在对待学生个体方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注意以公正的态度对待男生和女生,警惕性别歧视,以公正的态度对待成绩好与成绩差的学生、家庭背景不一致的学生,杜绝偏爱现象的发生;
二是办事公道、赏罚分明。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学生心目中很多时候是充当着法官的角色,当然这种权威是依靠公证树立的,如果赏罚不分明,就会使学生无所适从、思想混乱、行动无据,既妨碍优良学生集体的形成,又严重伤害学生个体的自尊心,还必然损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权威。
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仅仅要一视同仁对待学生,更要平等对待学生,在崇高的育人事业中展示高尚的伦理境界。
(二)“德才并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孔子的教育内容是德才并重,加强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
孔子最基本的教育内容是德育,即加强弟子的道德修养。
君子除了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之外,还应该有出众的才能,因此,知识教育也是孔子教育的重要内容。
这点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启示就是不能只是简单地从一方面看待一个学生,不能只注重学生单方面的发展,我们要全面看待学生、培养学生。
全面培养每一个学生,这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只有全面培养每一个学生,才能培养出国家真正需要的人才。
21世纪是社会全面进步、个人全面发展的世纪,关注人的发展将成为世界的潮流,社会竞争也将转变为人的全面素质的竞争。
大学生要想从容应对激烈的竞争,必须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把“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指导思想。
这一思想把“全面发展”作为目标,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不能把“学生的全面发展”狭溢化,不能把学生能力培养与素质的发展等同于学习、学术研究、技术发明等能力的提高。
事实上,学生的全面发展,
除了在专业知识方面不断提高外,更缺不了个人思想素质、社会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培养与提高。
因此,发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作用成为应有之义。
专业课教师教授的重点是某一专业领域的知识及能力,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主要职责在于教会学生如何自己解决学习、生活、心理、社会活动中遇到的一系列文体,真正做到孔子所提倡的寓德育与智育之中,真正做好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工作。
(三)“因材施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大学生的培养形式。
孔子的教育方法不论是因材施教、启发式教育,还是举一反三,都说明孔子在对待学生的教育方式是因人而异的,不拘泥于一种简单的形式,也不束缚在普通的说教过程中。
这点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启示就是我们在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同时,也要根据每一个学生不同的特点来制定不同的工作与培养方案。
因材施教要强化。
因材施教就是针对不同学生个体进行“精雕细琢式”的教育、管理、服务和指导,避免“粗放式”的教育管理模式。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贯彻因材施教的前提是充分而全面地了解学生基础、行为习惯、品德意志、求学目标、职业规划等,并为每个学生建立全面的情况档案,以此为依据实行分类分级管理,推行个性化教育,实施针对性较强的服务,真正贯彻因材施教原则。
既要从培养可靠接班人的角度,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情操和行为规范,又要从培养合格建设者的角度,着眼于社会的发展及学生未来的职业要求,为学生的素质拓展、技能提高提供强有力的知道,为学生的择业、创业及心理健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通过学习孔子的教育思想,我们可以从中找到很多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想通的地方,也有很多可以借鉴和采纳的地方,所以说孔子的教育思想仍然对我们这个时代的教育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