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 有趣的茶叶
有趣的茶叶中班科学教案
有趣的茶叶中班科学教案班级:中班科目:科学主题:茶叶引言:在中班的课堂上,我们经常通过有趣和互动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帮助他们学习新的知识。
茶叶是一种常见的饮品,孩子们很可能已经尝过或见过茶叶。
通过本次科学教案,我们将以茶叶为主题,向孩子们介绍茶叶的来源、制作过程以及茶叶的组成成分。
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茶叶的来源以及不同类型的茶叶。
2. 帮助孩子们掌握茶叶的制作过程,了解茶叶的养分和成分。
教学准备:1. 茶叶样本(可以准备普洱茶、绿茶和红茶等不同类型的茶叶)。
2. 幻灯片或图片展示茶叶的来源和制作过程。
3. 一些简单的茶具,如茶杯、茶匙等。
4. 水壶和热水。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茶叶的主题1. 启发性问题: "你有没有喝过茶?茶是怎么来的呢?"2. 让孩子们分享他们的经验和了解茶叶的讨论。
3. 介绍本次课的主题:茶叶。
4. 引导孩子们思考问题: "你们知道茶叶是怎么制作的吗?"步骤二:茶叶的来源1. 展示茶叶样本,可以让孩子们观察和闻茶叶的香味。
2. 展示图片或幻灯片,介绍茶叶的来源,如茶树、茶叶的生长环境等。
3. 扩展讨论: "茶树需要什么条件才能生长?"4. 引导孩子们思考并分享:他们觉得制作茶叶的过程可能是怎样的。
步骤三:茶叶的制作过程1. 展示茶叶制作的图片或幻灯片,简要介绍茶叶的制作过程。
2. 解释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和烘干等制作过程的含义。
3. 展示茶叶样本,让孩子们观察茶叶的外观特征,如颜色和形状。
4. 分小组讨论: "你们觉得茶叶的制作过程对茶叶的颜色和味道有什么影响?"步骤四:茶叶的组成成分1. 解释茶叶的组成成分,如咖啡因、茶多酚等。
2. 讲解茶叶的养分和健康益处,如抗氧化和提神醒脑。
3. 游戏环节:根据孩子们记忆,列举茶叶的养分和益处。
步骤五:品尝茶叶1. 为孩子们准备好一些茶杯、茶匙和热水壶。
2024年有趣的茶叶中班科学教案(教学资料
2024年有趣的茶叶中班科学教案(教学资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手册》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有趣的茶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茶叶的来源、种类、功效等基本知识,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茶叶的来源、种类及功效,知道茶叶是我国传统的农产品。
2. 通过观察、品尝、动手操作等环节,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珍惜资源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茶叶种类的识别及其功效的了解。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品尝,让幼儿了解茶叶的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茶叶样品、茶具、热水壶、投影仪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彩笔、品尝杯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茶叶样品,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2)请幼儿分享自己家里喝过的茶叶种类,讨论茶叶的用途。
2. 例题讲解(1)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茶叶的图片,讲解茶叶的来源、种类及功效。
(2)教师示范泡茶过程,让幼儿观察茶叶在水中变化的奇妙现象。
3. 随堂练习(1)发放观察记录表,让幼儿记录茶叶的种类、颜色、形状等特点。
(2)组织幼儿品尝不同种类的茶叶,并描述其味道。
(2)让幼儿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茶叶2. 板书内容:(1)茶叶的来源:茶树(2)茶叶的种类: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等(3)茶叶的功效:提神、抗氧化、降低血压等(4)泡茶过程:取茶、泡茶、品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家里的茶叶,记录其种类、颜色、形状等特点。
(2)与家长共同泡茶,描述茶叶在水中变化的奇妙现象。
2. 答案:(1)种类:绿茶、红茶、乌龙茶等颜色:绿色、红色、黄色等形状:条形、卷曲、针形等(2)茶叶在水中变化的奇妙现象:茶叶慢慢展开,颜色逐渐变深,茶水逐渐变色。
有趣的茶叶中班科学教案
有趣的茶叶中班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探索》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有趣的茶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将了解茶叶的来源、种类、功效以及泡茶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茶叶的来源、种类和功效,提高他们对生活中科学现象的认识。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表达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茶叶的来源、种类、功效及泡茶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表达茶叶的特点,以及培养他们合作、分享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茶叶样品、泡茶器具、茶叶图片、教学PPT。
学具:记录表、画笔、彩泥。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参观茶园,观察茶叶的生长情况,让幼儿亲自采摘茶叶。
2. 讲解茶叶知识(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讲解茶叶的来源、种类、功效等,引导幼儿观察、表达茶叶的特点。
3. 泡茶示范与操作(10分钟)教师现场泡茶,展示泡茶的基本方法,并让幼儿分组操作,体验泡茶的乐趣。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记录表,让幼儿记录茶叶的种类、功效及泡茶方法。
5. 小组讨论与分享(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到的茶叶知识,培养合作、分享的品质。
6. 茶叶创意画(1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用彩泥、画笔等材料,创作茶叶创意画,展示他们对茶叶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1. 茶叶的来源、种类、功效2. 泡茶的基本方法3. 茶叶创意画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的茶叶观察日记内容:请幼儿用绘画或文字的形式,记录一周内观察到的茶叶生长变化。
答案示例:星期一:茶叶是绿色的,叶子小小的。
星期二:茶叶开始慢慢长大,颜色变得更绿。
星期三:茶叶长出了新的叶子,形状像小勺子。
星期四:茶叶变得越来越大,颜色变得更深。
星期五:茶叶已经长得很茂盛了,可以采摘了。
2. 拓展延伸:让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作业,并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成果。
有趣的茶叶中班科学精品教案(教学资料
有趣的茶叶中班科学精品教案(教学资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活动手册》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有趣的茶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孩子们了解茶叶的来源、种类、功效以及泡茶的基本方法,培养孩子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道茶叶的来源、种类和功效,了解茶文化在我国的历史地位。
2. 学会观察、描述茶叶的特点,提高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动手泡茶,培养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茶叶的种类和功效,泡茶的方法。
教学重点:观察、描述茶叶的特点,学会泡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茶叶样品、茶具、多媒体设备。
学具:记录表、彩笔、小茶杯、茶叶。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茶园的图片,让孩子们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这里种的是什么植物?”2. 新课导入(10分钟)介绍茶叶的来源、种类和功效,让孩子们观察茶叶样品,描述其特点。
通过展示泡茶过程,让孩子们了解泡茶的基本方法。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小明要泡一壶红茶,他应该选择哪种茶叶?”引导孩子们观察茶叶样品,找出红茶,并解释原因。
4. 随堂练习(5分钟)让孩子们分组,每组选择一种茶叶,观察其特点并记录在记录表上。
5. 动手操作(10分钟)每组根据所记录的茶叶特点,选择合适的泡茶方法,动手泡一壶茶。
7. 课堂小结(5分钟)强调茶叶的种类、功效和泡茶方法,鼓励孩子们回家后与家人分享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茶叶的来源、种类和功效2. 茶叶的特点3. 泡茶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孩子们回家后,向家人介绍本节课所学的茶叶知识,并动手为家人泡一壶茶。
答案:根据所学知识,介绍茶叶的种类、功效和泡茶方法。
2. 拓展延伸:调查家人喜欢的茶叶种类,了解其喜好原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孩子们了解了茶叶的来源、种类、功效和泡茶方法。
有趣的茶叶中班科学教案:如何品评好茶
有趣的茶叶中班科学教案:如何品评好茶作为茶文化源远流长的国度,中国的茶叶文化已经深入人心,茶香四溢的气息让许多人着迷。
但即便在中国,能够正确认识、品评好茶的人仍然不多。
今天我们来聊一下有趣的茶叶中班科学教案:如何品评好茶。
一、茶叶的基本概念茶叶,顾名思义,是从茶树上采摘下来并经过加工处理后的饮品原料。
茶树品种上主要可分为大叶种和小叶种,而茶叶的产地、加工方法、采茶季节等等都对茶叶的味道与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
茶树上的新芽和嫩叶是茶叶的主要原材料,而且这些茶叶要在正确的时机、以适当的方式采摘。
为了达到最好的品质,茶叶在采摘后需要马上进行加工,以确保味道和营养成分的最大保留。
茶叶的加工过程有很多种,其中比较普遍的有绿茶、红茶、黑茶、白茶、黄茶等等。
二、茶叶的品评标准那么,如何品评好茶呢?茶叶的品评标准有很多,从外观、香气、鲜度、滋味等多个方面考虑。
在茶叶品评的过程中,就需要认真分析这些特征因素。
1.茶叶的外观茶叶外观精致者应该具备茶叶的基本特点,例如颜色统一、形态规整、大小一致等等。
茶叶的外观不仅仅是好看,也是反映茶叶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2.茶叶的香气茶叶的香气对于品尝者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直接影响到品茶者对这种茶叶的喜好程度。
茶叶的香气应该是清新自然并持久的,如果有异味则说明茶叶的原材料或生产过程有失偏颇。
3.茶叶的鲜度鲜度指的是茶叶制作后新鲜口感的程度。
好的茶叶在口感上应该有新鲜的感觉,而且在品尝过程中应该有不断的味道转变。
如果茶叶的鲜度不够,就会显得比较沉稠和枯燥。
4.茶叶的滋味滋味是品评茶叶的重要指标之一。
茶叶的滋味好与否取决于它的收获季节、产地和品种等多方面因素。
优质茶叶的滋味应该是鲜爽、浓郁、纯正和持久的。
三、如何品尝好茶那么,如何品尝好茶呢?在品尝茶叶时可以参考如下步骤:1.鉴赏茶叶的外观,了解茶叶的变化、颜色、焙度等等。
2.用鼻子优先感受茶叶的香气,找出其中不同的味道。
3.品尝茶叶,依次体验其不同的味道。
有趣的茶叶中班科学教案如何品评好茶
有趣的茶叶中班科学教案如何品评好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有趣的茶叶——如何品评好茶”。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让幼儿了解茶叶的基本知识,学习品评茶叶的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茶叶的种类,了解茶叶的生长过程和制作工艺,掌握品评茶叶的基本方法。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茶文化的兴趣,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品评茶叶的方法。
教学重点:茶叶的种类、生长过程和制作工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茶叶样品、茶具、茶叶生长过程图、茶叶制作工艺视频。
学具:观察盒、放大镜、白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茶叶样品,让幼儿观察并说出茶叶的名称。
(2)教师邀请幼儿品尝不同种类的茶叶,让幼儿说出自己喜欢哪种茶叶。
2. 茶叶知识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茶叶生长过程图,讲解茶叶的生长过程。
(2)播放茶叶制作工艺视频,让幼儿了解茶叶的制作过程。
3. 品评茶叶方法学习(5分钟)(1)教师展示品评茶叶的方法,并现场演示。
(2)幼儿跟随教师一起学习品评茶叶的方法。
4. 例题讲解(5分钟)(1)教师给出一个茶叶样品,让幼儿运用所学方法品评茶叶。
(2)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品评结果,并解释原因。
5. 随堂练习(5分钟)(1)教师给出几个茶叶样品,让幼儿独立品评。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1)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品评茶叶的心得。
(2)教师引导幼儿了解茶文化,激发幼儿对茶文化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茶叶种类2. 茶叶生长过程3. 茶叶制作工艺4. 品评茶叶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家长协助幼儿品评家中茶叶,并记录品评结果。
答案:根据品评结果,描述茶叶的特点和喜好程度。
2. 作业题目:绘画一幅自己喜欢的茶叶。
有趣的茶叶中班科学教案:茶叶与天气的关系
有趣的茶叶中班科学教案:茶叶与天气的关系茶叶与天气的关系是中班科学教案中的一个有趣的话题,让孩子们可以通过实践活动,观察茶叶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了解到茶叶和天气之间的密切联系。
本文将会深入探讨茶叶与天气的关系,带领大家一起了解茶叶的生长过程和如何利用天气条件来改善茶叶的生长。
茶叶是一种敏感的植物,它的生长需要适宜的自然环境和合适的土壤条件。
其中,天气状况是茶叶生长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它的产量和品质都受到气候的严重影响。
茶叶喜欢温和湿的气候条件,特别是在生长期间,茶叶需要充足的雨水和一定的日照时间。
因此,如果天气条件不好,茶叶的生长和发育将会受到严重威胁。
例如,如果降雨不足,茶叶的叶片会变得干苦,产量也会大幅降低;如果气温过低,茶叶的叶片会变得茎秆纤维较多、叶色较浅,口感也会变得枯涩。
因此,在生长季节里,茶农需要根据天气情况来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护茶树并提高茶叶品质。
关于天气对茶叶生长的影响,我们需要根据季节和地理位置来进行分类。
各个地区的气候条件不同,茶叶的生长情况也有所不同。
例如,南方的高温多雨,适宜茶树的生长,茶叶的品质也相对高;而北方气候寒冷干燥,茶叶生长期很短,对茶叶生长有一定的影响。
同时,在不同的季节里,茶叶的生长也会受到天气因素的不同影响。
例如,春季的茶叶会因为温暖的气候,生长比较旺盛,茶叶的新梢茁壮成长,因此春季的茶叶产量和品质都比较高。
而夏季的茶叶由于天气炎热,采收后品质往往不如春茶。
除了了解天气对茶叶生长的影响外,通过实践活动,中班的孩子们也可以亲身参与到茶叶的种植和收获中,从而更好地了解茶叶的生长过程和天气的影响。
在实践活动中,我们可以将茶叶的生长和季节的气候状况联系起来,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式来学习茶叶和天气之间的关系。
比如可以通过模拟不同季节的气候,观察不同气候条件下茶树生长的变化情况,再通过调整气候条件,来观察茶叶的品质变化等。
茶叶与天气的关系不仅对中班的孩子们有价值,在成人茶叶产业中也非常关键。
有趣的茶叶中班科学教案如何品评好茶
有趣的茶叶中班科学教案如何品评好茶教案:《有趣的茶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幼儿园科学教育系列的第五章《生活中的科学》,具体涉及到茶叶的种类、泡茶的方法以及品茶的方式。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茶叶的种类和特点,知道不同的茶叶有不同的功效。
2. 学会泡茶的基本方法,培养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3. 通过品茶活动,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嗅觉和味觉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茶叶的种类和特点,学会泡茶的基本方法。
难点:如何通过品茶活动,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嗅觉和味觉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茶叶样品、茶具、热水、糖、柠檬等。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个茶杯、一个茶匙、一张记录卡。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向孩子们展示茶叶样品,引导孩子们观察茶叶的颜色、形状、气味等特征,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
2. 讲解茶叶知识:教师向孩子们讲解茶叶的种类、特点和功效,让孩子们了解茶叶的基本知识。
3. 泡茶实践:教师演示如何泡茶,然后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泡茶,培养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4. 品茶体验:教师引导孩子们通过观察、嗅觉和味觉来品茶,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嗅觉和味觉能力。
5. 记录分享:孩子们将自己的品茶体验记录在卡片上,然后分享给其他同学。
六、板书设计茶叶的种类绿茶:提神、减肥红茶:养胃、暖身乌龙茶:美容、抗氧化普洱茶:降脂、助消化七、作业设计1. 让孩子们回家后,和父母一起尝试泡一杯茶,并记录下泡茶的过程和品茶的体验。
2. 让孩子们研究一下自己喜欢的茶叶,了解它的特点和功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茶叶的引入,让孩子们了解了茶叶的基本知识,学会了泡茶的基本方法,并通过品茶活动,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力、嗅觉和味觉能力。
课堂上,孩子们积极参与,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但在品茶环节,由于时间有限,部分孩子没有足够的机会进行品茶体验,这是今后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拓展延伸:茶叶是我国的传统饮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有趣的茶叶中班科学教案(教学资料
有趣的茶叶中班科学教案(教学资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指导手册》第四单元“生活中的科学”,具体章节为“有趣的茶叶”。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了解茶叶的来源、种类及功效;通过观察、品尝、动手操作等方式,让幼儿对茶叶有更直观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茶叶的来源、种类及功效,提高他们对生活中科学现象的兴趣。
2. 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分享成果的良好品质,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茶叶的种类及功效的认知。
教学重点:观察、品尝、动手操作的过程,以及对茶叶的初步认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茶叶样品、茶具、投影仪、电脑、PPT等。
学具:观察记录表、彩笔、品尝杯、小盘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小茶仙子的故事》,引起幼儿对茶叶的兴趣。
2. 讲解:介绍茶叶的来源、种类及功效,让幼儿对茶叶有初步的认识。
3. 观察:分发茶叶样品,让幼儿观察茶叶的形状、颜色、气味等,并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4. 品尝:让幼儿品尝不同种类的茶叶,感受茶叶的味道,并说出自己喜欢的茶叶。
5. 动手操作:分组进行泡茶活动,让幼儿亲自动手泡茶,观察茶叶在水中的变化。
7. 游戏:组织“茶叶分类”游戏,让幼儿将茶叶样品按照种类分类,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8. 交流分享:让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和收获,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有趣的茶叶2. 内容:(1)茶叶的来源(2)茶叶的种类(3)茶叶的功效(4)观察、品尝、动手操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喜欢的茶叶,并简单描述其特点。
2. 答案示例:我喜欢绿茶,它的颜色是绿色的,形状像小叶子,味道清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针对他们的兴趣和问题,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家长活动,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参与茶叶的采摘、制作过程,进一步了解茶叶的知识。
2024年《幼儿教育》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茶叶
2024年《幼儿教育》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茶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教育》中班教材,第三章“生活中的科学”,第三节“有趣的茶叶”。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茶叶的来源、种类及作用;通过观察、品尝,让幼儿认识茶叶,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学习泡茶的基本步骤,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茶叶的来源、种类和作用,培养幼儿对自然事物的认知能力。
2. 通过观察、品尝,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3. 学习泡茶的基本步骤,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茶叶的种类和作用,泡茶的基本步骤。
2. 教学重点:观察、品尝茶叶,了解茶叶的特点;学会泡茶的基本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茶叶样品、茶具、热水壶、计时器、PPT课件。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茶杯、小茶壶。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引导幼儿讨论茶叶的特点和作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PPT课件,介绍茶叶的来源、种类和作用。
结合实物,展示泡茶的基本步骤,讲解注意事项。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观察茶叶、品尝茶水的活动,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茶叶的特点。
指导幼儿按照泡茶的步骤,尝试自己泡一杯茶。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有趣的茶叶2. 内容:茶叶的来源、种类和作用观察茶叶的特点泡茶的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为家人泡杯茶描述你泡的茶叶种类和特点。
绘制泡茶的过程,注意步骤的顺序和细节。
家长评价,给予鼓励。
2. 答案示例:茶叶种类:绿茶特点:叶子呈绿色,味道清香,有助于提神醒脑。
泡茶过程:热水倒入茶壶,加入绿茶,静置3分钟,倒入茶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幼儿的兴趣和掌握程度,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开展“亲子泡茶”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有趣的茶叶中班科学教案:让孩子探究茶叶的神秘世界
有趣的茶叶中班科学教案:让孩子探究茶叶的神秘世界茶叶是一种优秀的饮品,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历史和科学知识。
通过一些有趣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孩子们更加了解茶叶的神秘世界,提高他们对科学知识的认知和学习兴趣。
本文将从茶的起源、茶的种类和制作、茶的成分和营养以及茶的医疗保健作为入手点,为家长和老师提供一些有趣的茶叶中班科学教案。
一、茶的起源为了让孩子们更加了解茶的起源,可以设计一些教学活动,例如播放一段有关茶的历史视频或者展示一些与茶相关的文物。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简单地介绍茶的传说故事、茶的发明历史和传播等相关知识。
同时,可以让孩子们寻找家中的茶叶盒或茶巾,了解古代人们用茶叶的方式以及茶叶的传统饮用方式,这样可以让孩子们了解到茶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文化传统中的重要地位。
二、茶的种类和制作让孩子们探究茶的种类和制作过程,可以通过实地考察茶叶的生长环境、采摘方法、加工工艺等方面来实现。
如果可以到茶园考察的话,可以带着孩子们探索茶叶的种植环境,采摘茶叶,了解茶叶的发酵过程等等,通过实地体验,孩子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茶叶的制作过程,也可以提高他们的生活经验。
三、茶的成分和营养让孩子们了解茶的成分和营养,可以通过在教学班中制作茶席,展示茶叶和茶饮制作过程。
通过制作茶席,孩子们可以了解到茶叶的基本成分和营养。
同时也可以让孩子们按照一定的比例自己制作茶饮,了解茶的制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通过这些活动,还可以让孩子们了解一些茶叶的相关知识,例如不同种类的茶叶具有不同的味道、色泽以及功效等等。
四、茶的医疗保健茶叶是一种优秀的医疗饮品,拥有很多保健作用。
让孩子们了解茶的医疗保健作用,可以通过展示一些茶叶的文献资料和相关研究报告,让孩子们了解茶叶的功效和安全性。
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让孩子们试着品尝一些具有不同功效的茶叶,例如降压、调节情绪、美容等等,通过这些体验,能够让孩子们了解到茶的保健作用,并促进他们对茶饮的认知。
让孩子们学习茶的知识,不仅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到生命的神秘和多样性,还能使他们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茶饮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有趣的茶叶中班科学教案:茶点搭配的奥秘
有趣的茶叶中班科学教案:茶点搭配的奥秘在生活中,喝茶既是一件文化,也是一件趣事。
茶不仅有利于人体健康,而且还有很多种搭配的茶点,让喝茶变得更加美味可口。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趣的茶叶中班的科学教案,探究茶点搭配的奥秘。
第一节课:了解茶的品种茶有多种品种,不同品种的茶饮口感、香气、营养价值也都有所不同。
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将了解茶叶的品种及其不同之处。
先说铁观音,它以其浓郁的花果香气和爽滑丰富的口感深受人们的喜爱。
西湖龙井则以其呈黄绿色、汤色清澈、味道鲜爽,而且低咖啡因,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具有清心解渴,提神醒脑的功效。
近年来,台湾阿里山的高山茶、茶菁香烤品等也成为茶叶爱好者所追捧的佳选。
当然,标准的红茶和普洱茶也有着自己独特的香气和口感,全方面了解茶叶的品种,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科学地进行茶点搭配。
第二节课:茶点搭配的奥秘茶点搭配是一门深奥的学问,需要探究茶和点心各自的特点,找到它们之间互相搭配的默契。
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将分析茶点搭配的奥秘。
较重口味的点心需搭配口感细腻的绿茶水仙,这样茶和点心不会互相干扰,能够让人感受到茶的清新,点心的香甜。
酥皮类的点心可以搭配红茶或桂花香茶,这样能够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让茶和点心更好地结合。
甜品可以搭配花果茶类,让人在品茶的同时能够感受到一丝丝的果香,带来更好的口感体验。
第三节课:怎么样冲泡开水冲泡茶叶时,水的温度和冲泡时间非常重要。
水温过高会使茶的营养成分被破坏,影响口感,而温度过低则无法完全释放茶叶中的营养成分。
为了保证茶叶的口感和营养成分,我们需要冲泡时掌握好水温。
绿茶需要用80℃的温水冲泡,黑茶和红茶则需要用100℃的温水冲泡,而花果茶类则需要用95℃的温水冲泡。
此外,不同茶叶的冲泡时间也不相同。
一般来说,绿茶的冲泡时间为2-3分钟,红茶和黑茶为3-5分钟,花果茶则为5-7分钟。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茶叶的变化和与茶点的契合度,进一步体会并探究茶点搭配的奥秘。
《幼儿教育》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茶叶
《幼儿教育》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茶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教育》中班科学领域,详细内容涉及教材第三章《生活中的科学》,第三节“有趣的植物”。
通过本节课,让幼儿了解茶叶的来源、种类及其特点,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植物的认知能力和观察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茶叶的来源、种类,知道茶叶的生长过程。
2. 通过观察、品尝、体验,培养幼儿的感官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生活中科学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茶叶的种类及特点。
教学重点:了解茶叶的生长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茶叶实物、茶叶标本、茶叶生长过程的图片、泡茶工具等。
学具:观察盒、放大镜、白纸、彩笔、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幼儿参观茶园,观察茶叶的生长情况,让幼儿初步了解茶叶的来源。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茶叶实物和标本,讲解茶叶的种类、特点及其生长过程。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观察茶叶标本,用放大镜观察茶叶的细节,记录在观察表中。
4. 互动环节(5分钟)教师泡茶,让幼儿观察泡茶过程,品尝不同种类的茶叶,讨论各自的味道。
5. 动手操作(10分钟)幼儿用白纸、彩笔绘制茶叶生长过程图,加深对茶叶生长过程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茶叶》2. 内容:茶叶的来源:茶园茶叶种类:绿茶、红茶、乌龙茶等茶叶生长过程:发芽、长叶、采摘、制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与家长共同完成“茶叶观察记录表”,记录茶叶的形状、颜色、味道等特点。
2. 答案:观察记录表,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观察、品尝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对茶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幼儿的感官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拓展延伸:建议家长带领幼儿参观茶园,了解茶叶的制作过程,拓展幼儿对茶叶的认知。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茶叶的种类及特点。
2024年有趣的茶叶中班科学教案
2024年有趣的茶叶中班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探索活动手册》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有趣的茶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将了解茶叶的来源、种类及泡茶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茶叶的来源、种类,培养幼儿对自然界的认知。
2. 培养幼儿的观察、描述、交流能力,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3. 通过泡茶活动,培养幼儿的生活技能,增强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茶叶的种类及泡茶方法。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茶叶的来源,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茶叶样品、茶具、热水壶、计时器等。
学具:记录本、画笔、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参观茶园,观察茶叶的生长情况,让幼儿对茶叶产生兴趣。
2. 讲解茶叶的来源和种类(5分钟)教师展示茶叶样品,讲解茶叶的来源、种类及特点,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茶叶的形态。
3. 泡茶演示(5分钟)教师现场泡茶,讲解泡茶的基本方法,让幼儿观看并了解泡茶过程。
4.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茶叶在泡的过程中为什么会变色?”引导幼儿思考,并进行解答。
5.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用茶具泡一壶茶,观察茶叶在泡的过程中的变化,并用记录本记录下来。
6. 小组交流(5分钟)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分享本组的观察结果,其他组员进行补充。
六、板书设计1. 茶叶的来源:茶园2. 茶叶的种类:绿茶、红茶、乌龙茶等3. 泡茶方法:热水冲泡、观察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回家后,向家人介绍今天学到的茶叶知识,并尝试为家人泡一壶茶。
2. 答案:茶叶来源、种类及泡茶方法的介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进行反思,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茶叶加工厂,让幼儿了解茶叶的制作过程,进一步拓展幼儿的知识面。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茶叶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茶叶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茶叶导语:茶叶是一种大家早已熟悉的饮料,但你知道吗?茶叶背后蕴含着许多有趣的科学知识。
通过引入中班科学教案中的有趣茶叶主题,我们可以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
本文将为您呈现一份精心设计的中班科学教案,旨在帮助幼儿了解茶叶的起源、制作过程以及茶叶的变化。
教案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幼儿将了解茶叶的起源和制作过程。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培养他们观察和描述茶叶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通过参与实践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制作茶叶的过程。
4.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让他们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共同完成任务。
教案准备:1. 茶叶样本(不同种类的茶叶,如绿茶、红茶、乌龙茶等)。
2. 茶叶制作工具(例如:茶袋,茶杯,茶壶等)。
3. 幼儿专用安全剪刀、胶棒、颜料等。
4. 制作茶叶的原料(例如:茶叶、糖、水、牛奶等)。
5. 图画故事书《茶叶的故事》。
6. 盲品茶叶所用的布袋或纸袋。
7. 音乐播放器和适合茶叶理念的音乐。
教案流程:一、导入(10分钟)1. 引导幼儿观察与茶叶相关的物品(杯子、茶盘、茶壶等),激发他们对茶叶的兴趣。
2. 展示茶叶样本,让幼儿观察并描述茶叶的形状、颜色和气味。
二、探究茶叶(15分钟)1. 向幼儿介绍茶叶的起源和历史,给予简单的茶叶知识。
2. 阅读图画故事书《茶叶的故事》,引导幼儿了解茶叶的发现和传播。
3. 分组进行探究活动:将茶叶放入布袋或纸袋内,让幼儿用嗅觉、手触感和视觉进行盲品,尝试猜测茶叶的种类。
三、制作茶叶(25分钟)1. 引导幼儿了解茶叶的制作过程,从茶叶的采摘、加工到最终饮用。
2. 分组进行茶叶制作活动:幼儿将茶叶装入茶袋中,添加适量的糖和水,摇晃茶袋,让茶叶沉淀。
3. 引导幼儿观察、描述茶叶随着时间的变化,和水的颜色是否发生改变。
四、茶艺表演(20分钟)1. 引导幼儿欣赏茶艺表演视频或实地观看老师的示范,教给幼儿如何品味和饮用茶叶。
有趣的茶叶中班科学教案:茶叶的营养价值及健康功效
有趣的茶叶中班科学教案:茶叶的营养价值及健康功效茶叶是中国传统的名茶制品,不仅具有浓郁的文化底蕴,也是一种既健康又美味的饮品。
但是,许多人对茶叶的了解仅限于口感和种类上,对其营养价值以及健康功效缺乏虚心探究。
本教案的目的是通过茶叶的科学剖析,深入了解茶叶的营养成分和养生功效,达到科普常识和促进大家养生的目的。
一、学习目标本教案的学习目标为:1. 了解茶叶的基本种类和生长环境。
2. 知晓茶叶中主要的营养成分和代表性功效。
3. 掌握合理的茶叶饮用方法和搭配。
4. 培养科学饮茶的习惯,积极参与到健康生活中。
二、教学重点茶叶的重点在于其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奥内涵和学问。
相较于其他食品,茶叶营养价值较为综合,不仅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还有多方面的养生功效。
因此,我们在探讨茶叶营养与养生的时候,要将茶叶的文化传承和科技营养剖析有机结合,坚持知识深度和趣味性的统一,做到既使学生认识到茶的悠久历史和文化价值,又能够对身体健康的维护起到积极作用。
三、教学过程第一节:茶叶的基本种类茶叶是指一种即“摘枝叶,经过加工可饮用”的植物。
按照其生长环境以及加工方法等参数,一般分为以下几类:1. 非发酵类茶叶,这类茶保留了茶叶的鲜味和原味,不会发生化学变化。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绿茶。
绿茶含有丰富的儿茶素、咖啡因、氨基酸等成份,有助于提神醒脑、减肥降压等功效;2. 半发酵类茶叶,如乌龙茶、合欢花茶、水仙花茶等。
相较于绿茶,这类茶在加工过程中适当地发生了酵化,味道更显甘香;3. 发酵类茶叶,例如红茶、普度、黑茶、姑娘茶等,茶色深浓,口感丰富,饮之具有养生的效果。
第二节:茶叶的营养成分和功效1. 茶多酚茶多酚是茶叶中最为重要的营养成分,其占茶叶总重量的25-30%。
茶多酚具有抗氧化、降低血压、解毒清肝等诸多功效。
其中,西方学者研究证实饮茶可预防心血管病,这是由于茶多酚的存在调节了高血压、降低了胆固醇。
2. 咖啡因茶中含有很少的咖啡因,而且相较于咖啡茶叶中的咖啡因是被茶多酚和其他养分包裹着的,所以饮茶不会引起神经系统的过度兴奋,达到了有助于保护神经系统的效果。
2024年有趣的茶叶中班科学教案如何品评好茶
2024年有趣的茶叶中班科学教案如何品评好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材》第五单元“生活中的科学”,具体内容为第三章“有趣的茶叶”。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茶叶的基本知识,掌握品评好茶的方法,通过观察、品尝、比较,识别不同茶叶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茶叶的种类、生长环境及制作过程,认识品评好茶的标准。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品尝、比较和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茶文化的兴趣,激发幼儿对生活科学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茶叶的种类、生长环境及制作过程的认识;品评好茶的方法。
教学重点:观察、品尝、比较不同茶叶的特点,掌握品评好茶的标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茶叶样品、茶具、投影仪、图片等。
学具:观察记录表、品尝记录表、画笔、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一位茶艺师寻找好茶的过程,引导幼儿关注茶叶的特点。
2. 茶叶知识讲解(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讲解茶叶的种类、生长环境及制作过程。
3. 观察茶叶(10分钟)幼儿分组观察茶叶样品,记录茶叶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
4. 品尝茶叶(10分钟)教师演示泡茶过程,幼儿品尝不同茶叶,记录口感、香气等特点。
5.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通过例题讲解如何品评好茶,幼儿根据所学知识,进行随堂练习。
7. 板书设计1. 茶叶的基本知识:种类、生长环境、制作过程。
2. 品评好茶的方法:观察、品尝、比较。
3. 不同茶叶的特点。
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好茶。
答案:请家长协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好茶,记录茶叶的特点和品评感受。
2. 拓展延伸教师鼓励幼儿将所学知识分享给家人,与家人一起品尝茶叶,感受茶文化的魅力。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观察、品尝、比较等多种形式,让幼儿了解了茶叶的基本知识,掌握了品评好茶的方法。
有趣的茶叶中班科学教案
有趣的茶叶中班科学教案一、引言茶叶是一种受人们喜爱的饮品,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还有许多有趣的科学知识。
本教案旨在通过有趣的茶叶实验,让中班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习茶叶的科学知识。
二、实验准备1.实验材料:–不同种类的茶叶(例如绿茶、红茶、花茶等)–热水–透明玻璃杯–勺子–记录表格2.实验步骤:1.准备不同种类的茶叶和玻璃杯。
2.将热水倒入玻璃杯中,注意不要倒满。
3.将不同种类的茶叶放入玻璃杯中。
4.用勺子轻轻搅拌茶叶,观察茶叶的变化。
5.记录实验结果。
三、茶叶的成分茶叶是由茶树的嫩叶经过加工制成的。
茶叶中含有丰富的成分,包括咖啡因、茶多酚、氨基酸、维生素等。
这些成分赋予了茶叶独特的香味和口感。
四、茶叶的溶解性茶叶在热水中具有一定的溶解性。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茶叶在热水中的变化。
4.1 绿茶的溶解性实验1.将透明玻璃杯中倒入热水。
2.取一小勺绿茶放入玻璃杯中。
3.用勺子轻轻搅拌茶叶。
4.观察茶叶的变化。
4.2 红茶的溶解性实验1.将透明玻璃杯中倒入热水。
2.取一小勺红茶放入玻璃杯中。
3.用勺子轻轻搅拌茶叶。
4.观察茶叶的变化。
4.3 花茶的溶解性实验1.将透明玻璃杯中倒入热水。
2.取一小勺花茶放入玻璃杯中。
3.用勺子轻轻搅拌茶叶。
4.观察茶叶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种类的茶叶在热水中的溶解性是不同的。
1.绿茶的溶解性:绿茶在热水中溶解较快,茶叶的颜色也较为浓绿。
2.红茶的溶解性:红茶在热水中溶解较慢,茶叶的颜色较为深红。
3.花茶的溶解性:花茶在热水中溶解较慢,茶叶中的花瓣会展开,茶水呈现出花香。
茶叶的溶解性与茶叶中的成分有关。
不同种类的茶叶中的成分不同,因此其溶解性也不同。
这也是为什么不同种类的茶叶具有不同的口感和香味的原因。
六、实验总结通过这个有趣的茶叶实验,中班幼儿可以亲自参与实验,观察茶叶在热水中的溶解情况,了解茶叶的成分和溶解性。
同时,通过实验的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茶叶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茶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活动指导手册》第五单元“生活中的科学”,主要围绕“茶叶”展开。
教学内容包括:第一章“认识茶叶”,详细内容为茶叶的来源、种类及其特点;第二章“茶叶的加工”,详细内容为茶叶的制作过程及影响茶叶品质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茶叶的来源、种类及其特点,提高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认知能力。
2. 让学生掌握茶叶的加工过程,培养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亲近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茶叶的加工过程及影响茶叶品质的因素。
教学重点:茶叶的来源、种类及其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茶叶样品、茶叶图片、茶叶加工视频、泡茶工具等。
学生准备:记录本、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茶叶样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作用?”2. 讲解茶叶的来源、种类及其特点(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茶叶图片,讲解茶叶的来源、种类及其特点,引导学生了解茶叶的基本知识。
3. 茶叶加工过程演示(10分钟)教师播放茶叶加工视频,引导学生观察茶叶从采摘到成品的过程,讲解影响茶叶品质的因素。
4.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同一品种的茶叶,有的好喝,有的不好喝?”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
5.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分发茶叶样品,让学生观察、品尝,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
6. 泡茶体验(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泡茶体验,讲解泡茶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六、板书设计1. 茶叶的来源、种类及其特点2. 茶叶加工过程3. 影响茶叶品质的因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以“我喜欢的茶叶”为主题,画一幅画,并简单介绍你所画的茶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讲解、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茶叶的相关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茶叶
设计简解:
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日常生活中,中班幼儿对“茶”并不陌生,经常能看到、接触到茶,对茶叶的认识更多的感觉就是苦涩。
中班上学期幼儿思维还处在表象思维阶段,对动植物、自然现象等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陈鹤琴的“社会乃大学堂”的教学理念指引着我们,让幼儿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我们中一班开展了“有趣的茶”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利用幼儿身边熟悉的物质资源,通过幼儿的观察、搜集、了解、使用,从而对茶叶有更深的认识。
科学活动---“有趣的茶”是系列主题活动之一,帮助幼儿树立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在活动中能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目标预设:
1、运用各种感官初步感知茶叶的特征,乐于运用语言进行表述。
2、能仔细观察、记录茶叶在泡水前后的变化。
3、初步尝试泡茶、知道泡茶要注意用水量和安全。
活动重点:
1、能大胆地用语言、身体动作表述自己的想法。
2、自己尝试泡茶。
活动准备:
4个茶叶罐装好适量的茶叶、小勺4个、透明杯子每人1个、保温杯16个、集体记录单1张、录像《认识茶叶》、音乐、抹布等。
活动过程:
1、出示装好茶叶的茶叶罐,激发幼儿探究兴趣。
请幼儿从听、闻、摸等多种感官来猜想罐子里装的是什么。
(以游戏猜猜的情景引出茶叶,激发幼儿主动探究的意识。
)
2、引导幼儿观察干茶叶的特征
引导幼儿从茶叶的颜色、形状、硬度、味道等方面进行观察。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形象记录。
原有记录总结过程:(观察、记录)
从视觉、触觉、味觉等来感知干茶叶的特征,鼓励幼儿大胆表述对干茶叶的理解,并对干茶叶特征进行总节并记录。
3、引导幼儿观察泡水后茶叶的变化幼儿自己泡茶,知道泡茶用开水、杯子、并注意安全等。
观察茶叶在杯中的变化,互相交流。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形象记录。
看了那么多的茶叶,老师想到了一个故事,故事的题目是《茶叶的聚会》。
故事后提问:
1、故事中哪些东西是跟茶叶有关的?
2、我们生活中哪些东西跟茶叶有关?
猜想与验证过程。
(猜想、实验、记录)
1、集体进行猜想。
提醒并鼓励幼儿大胆进行尝试,尊重事实。
2、幼儿猜想、验证后,师进行集体记录,此时注意观察幼儿猜想与验证是否一致,会用自己的身体和语言展现自己实验前后茶叶的变化。
3、自己尝试泡茶、知道泡茶的水量。
4、带着问题观看录像,逐步感知茶叶的生产过程。
茶叶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的?是所有的茶叶都能摘吗?茶叶是怎么变干的?等一系列这都是孩子的问题,在此环节中幼儿观看了茶的现场录像,也感受到茶农的艰辛。
5、听音乐做律动,让幼儿在愉快的律动中结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