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器由感受器及其副器组成讲解
感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PPT课件
![感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5d3722cda38376bae1fae91.png)
4.4 双眼视觉
• 双眼视觉(binocular vision)是双眼同时看一个物体时产生的视觉。 • 双眼视同一物体虽然在两侧视网膜上各形成一个完整的物像,但循各自传导路到中枢后,主观上感觉只是
一个物体。其前提条件是由物体同一部分来的光线应成像在两侧视网膜的对称点上。 • 双眼视物可产生更精确的立体感,也可扩大视野。
盲部 视部 右眼底
虹膜部
睫状体部 如图:A、
视神经盘 B
黄斑:中央凹。 为视轴正对的视觉 最敏感部位
第10页/共53页
眼内腔及眼内容物
眼内腔:前房、后房、晶状体腔。 眼内容物(折光介质):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如图
房水回流:
睫状体 后房 前房 前房角 巩膜静脉窦 眼静脉
房水产生和回流障碍疾病:青光眼 晶状体疾病:白内障 玻璃体疾病:玻璃体炎
第29页/共53页
4.2 视野
• 视野(visual field):是单眼固定注视前方一点不动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 视轴是注视点到眼底黄斑的连线。视野的大小是能看到的空间最大界限与视轴的夹角来表示。 • 不同颜色目标物的视野不同。大小依次为:白色、黄蓝色、红色、绿色。 • 视网膜和特定视觉传导路的病变都会影响特定视野的缺损。
第7页/共53页
1 眼的结构
1.1 眼球
眼球壁 1.2 眼副器
眼内容物
眼睑 结膜 泪器 眼外肌
1.3 眼血管
第8页/共53页
眼球壁
如图
纤维膜 血管膜
角膜:前
1巩/膜6 :后
5/6
瞳孔(中央)
虹膜 瞳孔括约肌(环行)
瞳孔开大肌(轮辐状)
调节视力
睫状体 产生房水
感觉器是由感受器及其辅助装置共同组成的
![感觉器是由感受器及其辅助装置共同组成的](https://img.taocdn.com/s3/m/e3c85c0c04a1b0717ed5dd13.png)
感觉器是由感受器及其辅助装置共同组成的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续页)第页第七章感觉器感觉器是由感受器及其辅助装置共同组成的,又称感官。
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未稍的特殊结构,它能接受机体内、外环境各种特定的刺激并把刺激的能量转化为神经冲动,经感觉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达到大脑皮质的感觉中枢,从而产生各种感觉。
根据感受器所在部位和接受刺激的来源分为三类:1(外感受器分布在皮肤、粘膜、眼和耳内,接受来自外界环境的刺激、如触压、温、光、声等刺激。
2(内感受器分布在内脏和血管壁等处,接受刺激于这些器官的物理和化学因素,如压力、温度、渗透压、离子及化合物浓度等。
3(本体感受器分布于肌、肌腱、关节和内耳等处,接受躯体运动,肌张力和头部位置改变等刺激。
感觉器的构造繁简不一,有的感受器结构很简单,如皮肤内感受痛觉的仅为感觉神经的游离神经未稍;有的则较复杂,在感觉神经未稍外,包有数层结缔组织的被囊,形成有被囊的神经未稍,如接受触、压等刺激的触觉小体,环层小体;有的则更为复杂,除神经未稍外还具有各种对感受器起保护和使感受器的功能充分发挥的辅助装置。
例如,视觉器官就不单指光感受器,还包括折光系统等其它眼内结构。
人体的感觉器主要有视器、前庭蜗器、嗅器、味器等。
本章只叙述视器和前庭蜗器。
1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续页)第页第一节眼视器能够感受可见光波的刺激,由眼球和眼副器两部分组成。
一、眼球眼球为视器的主要部分,近似球形,位于眶内,后方借视神经连于间脑。
眼球前面的正中点称前极,后面的正中点称后极,前后极的连线称眼轴。
通过瞳孔的中央到视网膜中央凹的连线称视轴。
视轴与眼轴成锐角交叉。
凭借眼轴的中点在眼球表面做一环形的线称中纬线(或赤道)。
眼球由周围的眼球壁和内部的折光装置构成。
(一)眼球壁眼球壁分外膜、中膜和内膜三层1(外膜(又称纤维膜) 外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厚而坚韧,具有维持眼球形态和保护眼球内部结构的作用。
可分为角膜和巩膜两部分。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https://img.taocdn.com/s3/m/388ae733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a0.png)
骨,有咽鼓管通口腔。 听小骨:依次是锤骨、砧骨、镫骨,外连骨膜
内接内耳,传递振动。 半规管 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化的感受器,经 内耳 前庭 反射作用维持身体平衡。 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与位听神经相连。
二、小学生感官的结构和生理特点
2.感光系统:由视网膜及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 (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组成 1)视杆细胞含感光物质视紫红质(视黄醛+ 视蛋白) 2)视杆细胞能感受弱光刺激(在昏暗的光 线下工作,看见黑色、白色、灰色的阴影。) 3)维生素A是合成视紫红质的原料,缺乏维 生素A患夜盲症。
视杆细胞
视锥细胞
• 色觉产生的三原色学说(与3种视锥细胞含的感光 色素有关)
• 清光眼:眼内压异常升高或房水循环受 阻压迫视神经
• 白内障:晶状体失去透明度(创伤、有 毒物质、感染、老化引起晶状体蛋白质 浑浊,置换一个人工晶状体。)
• 散光:角膜受损或晶状体不规则的弯曲 度从而使光线折射变形,视野中出现模 糊的区域,配戴特殊的球镜。
• 色盲:与遗传有关
• 色弱:与营养、健康有关
• (一)眼
• 眼球的前后轴短,生理性远视的特点。晶 状体的弹性大,调节能力强。
• (二)耳
• 咽鼓管是沟通鼻咽部和鼓室的一个短管, 儿童的咽鼓管比成人短、宽,且鼓口和咽 口在一个水平面上。口腔有炎症时容易引 发中耳炎。
• 儿童不要滥用抗生素,以免造成听力障碍 甚至耳聋。(链霉素、奎宁、卡那霉素、 新霉素、庆大霉素等)
chui zhen
Deng
听骨链
听觉的形成
• 声源传出的声波经耳廓收集进入耳撞击 骨膜,骨膜的振动传递到中耳引起三块 听小骨锤骨、砧骨、镫骨的依次振动。 镫骨的振动传到了内耳的液体,刺激了 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通过听神经发送 到大脑的听觉中枢,经大脑分析重组后 形成了能听到的声音。
感觉器
![感觉器](https://img.taocdn.com/s3/m/181c93d73186bceb19e8bbdf.png)
感觉器概述(一)概念1.感受器能接受机体内、外环境的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冲动的结构,称感受器。
2.感觉器由感受器及其附属结构组成,有独立的形态结构,如视器、前庭蜗器等。
(二)分类1.外感受器分布于皮肤、粘膜、视器和前庭蜗器等处,接受外环境的物理性和化学性刺激,如触觉小体和螺旋器等。
2.内感受器分布于内脏器官和心血管等处,接受来自内环境的物理性和化学性刺激,如颈动脉窦、颈动脉小球等。
3.本体感受器分布于肌、腱、关节和内耳等处,接受机体运动等刺激,如壶腹嵴和肌梭等。
本章讲述视器和前庭蜗器。
皮肤是人体重要的被覆结构,因有重要的感觉功能,故也在本章一并讲述。
第一节视器视器又称眼,由眼球和眼副器两部分组成。
一、眼球眼球位于眼眶内,其后面借视神经与脑相连。
它略呈球形,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构成。
(一)眼球壁眼球壁包括纤维膜、血管膜和视网膜。
1.纤维膜(外膜)(1)构成: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厚而坚韧。
(2)功能:具有维持眼球形状和保护眼球内容物的功能。
(3)分部:分为角膜和巩膜两部分。
l)角膜:位于前1/6,略向前凸,无色透明,无血管,有折光作用。
它具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故感觉灵敏。
2)巩膜:位于后5/6,呈乳白色,不透明。
眼的组成简表角膜纤维膜巩膜虹膜眼球壁血管膜睫状体脉络膜眼球视网膜房水眼内容物晶状体玻璃体眼睑眼副器结膜泪器眼球外肌巩膜静脉窦:位于巩膜与角膜交界处的深部,为一环形小管,是房水循环的通道。
2.血管膜(中膜)(1)构成:由丰富的血管和色素细胞构成。
(2)分部:由前向后分为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三部分。
1)虹膜:位于角膜的后方,呈圆盘状。
其中央有瞳孔,瞳孔的周围有环形和放射状排列的平滑肌,即瞳孔括约肌和瞳孔开大肌。
虹膜角膜角(前房角):为虹膜和角膜所形成的夹角(环形裂隙)。
房水由此渗入巩膜静脉窦。
2)睫状体:位于虹膜的外后方,巩膜与角膜移行部的内面,是血管膜的环形增厚部分。
其内有平滑肌,称睫状肌。
14感觉器
![14感觉器](https://img.taocdn.com/s3/m/0ab50bdc5fbfc77da269b172.png)
第八章感觉器第一节概述一、感觉器的组成1、感觉器是机体接受内外环境各种刺激的结构。
2、感觉器是由感受器及其附属器组成二、感受器的主要功能接受刺激,并将刺激转为神经冲动。
该冲动经过感觉神经中枢神经系的传导通路,传导至大脑皮质,从而产生相应的感觉。
三、感受器的分类1、外感受器:存在于皮肤、嗅粘膜、味蕾、视器、前庭蜗器内;2、内感受器:存在于内脏、血管内;3、本体感觉器:存在于肌肉、肌腱、关节、前庭器内。
第二节视器一、眼球(一)眼球壁1、纤维膜(外膜)角膜:前1/6 无色透明;无血管,有大量的感觉神经末梢。
巩膜:后5/6,白色,不透明,厚,坚韧保护巩膜静脉窦。
2、血管膜(中膜)(1)虹膜:圆盘形中央有孔(瞳孔),棕色(有种族差异)瞳孔括约:环形,缩小瞳孔(副交感神经支配)瞳孔开大肌:放射状,开大瞳孔(交感神经支配)虹膜角膜角隙(前房角):在眼前房内,虹膜与角膜交界处。
(2)睫状体①巩膜角膜移行处内面;睫状肌构成;②睫状突—睫状小带→晶状体;③可产生房水,参与调节视力。
(3)脉络膜①中膜后2/3;②富有色素细胞和血管。
3.视网膜(内膜)⑴分部:虹膜部视网膜盲部睫状体部视网膜视部:有感光作用,“眼底”⑵眼底形态结构视神经盘(视神经乳头)——生理盲点黄斑:视神经盘外侧3.5mm处中央凹:感光最敏锐(二)眼球内容物屈光系统: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角膜)1、房水:无色透明水样液体⑴产生:由睫状体产生;⑵位置:角膜与晶状体、睫状体之间的间隙,被虹膜分隔为前房和后房(二者借瞳孔交通)⑶功能:○1营养角膜和晶状体;○2维持正常眼内压;③折光作用⑷房水循环:睫状体产生→后房→瞳孔→前房→虹膜角膜角隙→巩膜静脉窦→渗入眼静脉。
2、晶状体⑴位置:虹膜后方,晶状体囊内,借睫状小带连于睫状突。
⑵形状:双凸透镜形(前面曲度小,后面曲度大),无色透明,不含血管和神经,富有弹性;⑶功能:调节光线⑷临床意义:①近视眼②远视眼③白内障3、玻璃体:无色透明的胶状物质;有支撑视网膜作用。
第四章感觉器
![第四章感觉器](https://img.taocdn.com/s3/m/7320bfa2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be.png)
(四)眼的折光异常
散光(astigmatism)
第四章 感觉器
二、前庭蜗器(耳)
❖ 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第四章 感觉器
二、前庭蜗器(耳—外耳)
耳郭
外耳 外耳道
鼓膜
第四章 感觉器
二、前庭蜗器(耳—中耳)
鼓室 中耳 咽鼓管
乳突窦和乳突小房
鼓室内的三块听小骨的连结:
作用: 可以使双眼看近物时,物像成像于视网 膜 的相称点上,产生单一视觉和防复视的产生
(四)眼的折光能力异常
正视眼 非正视眼
近视 远视 散光
眼的折光异常和调节能力异常
近视
远视
散光
老视
原因 眼球前后径过长 眼球前后径过短 角膜不呈 晶状体
折光力过强
折光力过弱
正球面 弹性减弱
成像 远物成像于视 成像于视网膜后方 光线不能全部
第四章 感觉器
一、视器(眼—副器 )
(二)结膜 是一层薄而透明的粘膜,分为:
睑结膜、球结膜(在巩膜的前部)
第四章 感觉器
一、视器(眼—副器 )
(三)泪器 泪腺:位于眼眶的外上方 泪道:包括泪点、上、下泪小
管、泪囊、鼻泪管。 (四)眼球外肌
共有7条,和眼球的运动及眨眼 有关。
视觉器官的功能
一.概述 二.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 三.眼的感光功能 四.视网膜的信息处理 五.与视觉有关的其它现象
鼓膜脐→锤骨→砧骨→镫骨→前庭窗。
第四章 感觉器
二、前庭蜗器(耳—内耳)
前庭 骨迷路 (骨性隧道) 骨半规管
耳蜗 椭圆囊和球囊—感受直线变速运动 膜迷路 (膜性囊管) 膜半规管--感受头部旋转变速运动 蜗管—螺旋器,感受声波刺激
《系统解剖学》教学课件:10感觉器sensory organ
![《系统解剖学》教学课件:10感觉器sensory organ](https://img.taocdn.com/s3/m/364980b0650e52ea551898b2.png)
systematic anatomy
温州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感觉器
Sensory organ
总论
感觉器包括眼、耳、鼻、舌、身(皮肤)。感 觉器(sensor organs)由感受器(receptor)及 其附属装置构成。感受器是神经末梢装置,它 能感受刺激,并将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传到神 经中枢。感受器分为: 1、外感受器:皮肤,视、听器等 2、内感受器: 内脏、心血管等 3、本体感受器:肌、肌腱、关节
紧张部
一、中耳鼓室 (一)鼓室壁 1.上壁:鼓室盖 2.下壁:颈静脉壁 3.前壁:颈动脉壁
第二节 中耳
鼓室盖
颈静脉壁
(内侧)
矢状面
颈动脉壁
4.后壁:乳突壁, 上部有乳突窦入口 →乳突小房
5.内 侧 壁 : 迷 路 壁 , 中部隆凸称鼓岬,岬 后上方有前庭窗,后 下方为蜗窗,在前庭 窗的上有面神经管凸
从前向后分为: 1、虹膜部 2、睫状体部 3、脉络部 虹膜部和睫状 体因无感光作 用—盲部,脉 络部有感光作 用—视部
二、眼球内容物
(一)房水
房水 Er\ 睫状体
后房
眼静脉
瞳孔
巩膜V窦 前房
(二)晶状体: 位于虹膜与玻璃体之间, 呈双凸透镜状、无色透 明且富弹性,由晶体囊、 晶体纤维和晶体核构成。 晶状体借睫状小带与睫 状体相连,通过睫状肌 对其屈光度的调节,以 确保在视网膜上清晰成 像
6.外侧壁: 鼓膜壁
(二)鼓室内的结构 1.听小骨 (1)锤骨 (2)砧骨 (3)镫骨
紧张部
2.运动听小骨的肌 (1)鼓膜张肌 (2)镫骨肌
二、咽鼓管 连接鼻咽部与鼓室(3.5~4cm),功能是平衡鼓膜内外气压 分部:骨部(后外1/3)、软骨部(前内2/3) 小儿咽鼓管特点:短、宽、平 三、乳突窦和乳突小房
眼
![眼](https://img.taocdn.com/s3/m/9ce602efaeaad1f346933f33.png)
16.有关鼓室,错误的是: A.位于颞骨岩部内 B.蜗窗被蹬骨底封闭 C.外侧壁大部分由鼓膜构成 D.和咽部相通 17. 膜迷路感受器,正确的是: A.椭圆囊斑和球囊斑感受旋转运动 B.3个壶腹蜻感受直线运动 C.前庭器就是椭圆囊斑和球囊斑 D.螺旋器是听觉感受器 18.有关内耳,错误的是: A.位于鼓室与内耳道底之间 B.分为骨迷路和膜迷路 C.骨迷路套在膜迷路内 D.内、外淋巴互不相通
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 球结膜下水肿和结膜下出血 沙眼和结膜炎
(三)泪器lacrimal apparatus 泪器 1、泪腺:泪液清洁、湿润、抑菌 、泪腺: 2、泪道: 、泪道:
泪腺分泌泪液→泪腺的排泄小管 泪腺分泌泪液 泪腺的排泄小管→ 泪腺的排泄小管 结膜上穹→泪点 泪点→上泪小管和下泪 结膜上穹 泪点 上泪小管和下泪 小管→泪囊 鼻泪管→下鼻道 泪囊→鼻泪管 下鼻道。 小管 泪囊 鼻泪管 下鼻道。
二、感受器的功能
感受器的功能是接受不同类型的刺激,并将相应的刺激转变为神 经冲动,上传至中枢,使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产生相应的反应。 1、外感觉器:分布于皮肤、嗅粘膜、味蕾、视器、前庭蜗器等。接 外感觉器: 受来外界环境的刺激,如触、压、痛、温度、光、声、嗅、味等刺激 2、内感受器:分布于内脏、血管等处,接受内脏和血管的刺激。如 内感受器: 压力、渗透压、温度变化和化合物浓度的变化。 3、本体感受器:分布在肌肉、肌腱、关节和前庭器等处。 本体感受器:
13.视神经纤维起自: 14.感光最敏感处是: A.视神经盘 B.视锥细胞 C.视神经节细胞 D.双极细胞 E.中央凹 15.生理性盲点位于: 16.感光细胞是: A.上直肌 B.下直肌 C.内直肌 D.下斜肌 E.上睑提肌 17.使瞳孔转向下内的是: 18.使瞳孔转向上外的是: A.前庭窗 B.乳突窦 C.鼓膜 D.咽鼓管 E.蜗窗 19.蹬骨底封闭的是: 20.外耳与中耳的分界处是:
第四篇感觉器
![第四篇感觉器](https://img.taocdn.com/s3/m/13f93bde4a7302768e9939e4.png)
上睑提肌 上斜肌 上直肌
内肌
视神经 下直肌 下斜肌
外直肌
14
第三节 眼的血管和神经
视网膜颞侧 上小动脉
视网膜鼻侧 上小动脉
视
网
膜
视
鼻
网
侧
膜
下
中
小
央 动
眼动脉
动 脉
脉
颈内动脉
视网膜颞侧下小动脉 16
4
第三章 前庭窝器
组 前庭器 成
听器
分 外耳 部
中耳
内耳
传导声波 接受声波和位觉刺激
第一节 外耳
组 成
(一)鼓室壁
鼓室
上壁 鼓室盖壁 下壁 颈静脉壁 前壁 颈动脉壁 后壁 乳突壁 外侧壁 鼓膜壁 内侧壁 迷路壁
19
听小骨
内耳
耳廓
耳垂
软骨部
骨部
鼓膜
18
锤骨后襞 锤纹 鼓膜脐
松弛部 锤骨前襞
紧张部 光锥
20
5
鼓室盖
乳突
外耳门
内耳门
(2)运动听小骨的肌 二、咽鼓管 三、乳突窦和乳突小房
镫骨肌
鼓膜张肌 镫骨肌
眼球筋膜 眶脂体
分 睑结膜 部 球结膜
结膜穹隆 结膜囊
结膜上穹
睑结膜
结膜囊
泪点
眼睑
结膜下穹 球结膜
12
3
三、泪器
组 泪腺
成
泪点
泪道
泪小管 泪囊
鼻泪管
泪腺 上泪小管 泪囊
泪点
下泪小管 鼻泪管
13
上斜肌(向外下)
内直肌(向内) 下直肌(向内下)
上直肌(向内上) 外直肌(向外)
下斜肌(向外上)
第八章感觉器
![第八章感觉器](https://img.taocdn.com/s3/m/1faed8afe53a580216fcfee7.png)
二、眼副器
(一)眼睑 (二)结膜 (三)泪器 (四)眼球外肌 (五)眶筋膜和眶脂体
(一)眼睑 分为上、下睑,有内、外眦,睑裂,泪湖,泪阜,
泪点等。在睑缘有一排睫毛,睫毛根部有睫毛腺。睫毛腺 的急性炎症→麦粒肿。
眼睑自外向内分为五层
①皮肤,薄而柔软; ②皮下组织,为薄层结缔组织; ③肌层,为骨路肌,包括眼轮匝肌和上睑提肌; ④睑板: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内有与睑缘成
第八章 感觉器
王庭家
概述
感觉器简称感官,由感受器及其辅属装置构成。
感 定义:机体接受内、外环境各种刺激的结构。 受 功能:为接受刺激,并将刺激转为神经冲动。 器 分类:根据感受器的部位和接受刺激的来源,
把感受器分为三类:
外感受器 内感受器 本体感受器
位 置 分布于体表 皮肤和粘膜
分布于内脏、 分布于肌、肌 心血管和腺体 腱、骨和关节
巩膜静脉窦:在巩膜与角膜交界处深面的环行结
构,是房水循环的通道。
2、眼球血管膜
虹 膜:瞳孔、瞳孔括约、开大肌,
眼房,眼前、后房、虹膜角膜角(前房角)
睫状体:睫状突,睫状小带,睫状肌。 脉络膜:占眼球血管膜的后2/3,含丰富的血管和色素。
3、视网膜
虹膜部 睫状体部 视部
视网膜 盲部
眼 底:视网膜的后部
视锥细胞:内含红、绿、蓝等
视色素。
视杆细胞:含感光物质视紫红质
(二)眼球内容物
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不含血管,无色透明,有屈光作用。
眼屈光系统:角膜、房水、玻璃体和晶状体。
1、房 水
无色透明,充满眼房
房水的产生及循环途径:睫状体分泌→眼球后房 →瞳孔→眼球前房→虹膜角膜角隙→巩膜静脉窦 →眼静脉。
8-感觉器官(视器)
![8-感觉器官(视器)](https://img.taocdn.com/s3/m/46b3108fd4d8d15abe234ec4.png)
青光眼:房水循环受阻,眼内压增高所致。
(二)晶状体 无色透明,富有弹性,不含血管和神经。位 于虹膜与玻璃体之间,呈双凸透镜状,前面曲度较 小,后面曲度较大。 晶状体外包有晶状体囊,实质的周围部为皮质, 中央部为晶状体核。白内障。
第二节 眼副器
包括眼睑、结膜、泪器、眼外肌、眶脂体和眶 筋膜等结构。有保护、运动和支持眼球的作用。
上睑
外眦
泪点
下睑
一、眼睑的构造: 由浅入深可分为五层:皮肤、皮下组织、肌层、睑板 和睑结膜。睑板:为一半月形致密结缔组织板,上、 下各一,内外两端借韧带与眶缘相连结。 睑板腺:睑板内许多呈麦穗状分支的睑板腺,与睑缘 垂直,开口于睑后缘,分泌油样物质。若睑板腺导管 阻塞,称霰粒肿。如感染位于睫毛囊或其附属腺体, 称麦粒肿。 上睑板
睑板腺 睑内侧韧带
点击放大
睑外侧韧带 下睑板
眼副器——(一)眼睑 上、下眼睑/睑裂/内、外眦/睑缘/睫毛(腺)
▲“麦粒肿”——睫毛腺的急性炎症,发生在睑缘 毛囊皮脂腺者叫外麦粒肿,发生在睑板腺者叫内麦 粒肿。
眼副器——(一)眼睑
眼睑由皮肤、浅筋膜、肌层、睑板、睑结膜组成。 ■皮肤细薄 ■浅筋膜疏松 ■肌层包括眼轮匝 肌和上睑提肌 ■睑板致密,内有 许多与睑缘垂直 并开口于此的睑 板腺 ■睑结膜衬覆于上 下眼睑内面
上直肌 下直肌 内直肌 外直肌 上斜肌 下斜肌 上睑提肌
四块直肌——起于视神经孔前方,围绕总腱环,沿眼球
壁前行,止于上下内外。 上直肌——上内 下直肌——下内 外直肌——外侧 内直肌——内侧
感觉器官ppt课件(共62张PPT)
![感觉器官ppt课件(共6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7860d2f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e7.png)
视锥细胞集中在视网膜的中央凹——明视; 近似球形,位于眶内,前----睑裂与外界相通;
(2〕睫状体:切面上呈三角形,整体呈环形,分睫状突 特殊感受器----位于头面部,感受声、光、嗅、味觉,他们还有非神经性的附属结构。
视紫红质在光照时迅速分解为视蛋白和视黄醛,与此同时,可看到视杆细胞出现感受器电位,再引起其他视网膜细胞的活动。
紧贴 在色素细胞层的内面。有感觉物质,光刺激
时, 引起化学变化和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
双极细胞层:双极神经元,连接视细胞和节细胞。 将感光细胞的神经冲动传导至最内层的神经节 细胞。
节细胞层:多极神经元,节细胞轴突汇合为视神 经,汇合处为视神经盘,又称盲点,在盲点颞 侧3.5mm处呈黄色为黄斑,其中央有一凹陷, 为中央凹,是视觉最敏锐的部位。
3、内膜〔视网膜) 视网膜盲部:贴附于虹膜和睫状体内 面——无感光机能
视网膜视部:贴脉络膜的内面,可见视 神经盘和黄斑〔如图)。
视网膜
色素上皮层
视觉细胞层
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
神经细胞层 双极细胞层
节细 胞层
色素上皮层 由单层细胞组成,内含色素颗粒,细胞
的突起能伸入到视觉细胞的周围。 神经细胞层 视觉细胞层:由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组成,
辨别某种颜色能力较弱称色弱。 分别对三原色的光刺激产生光化学反应,细胞兴奋,或使某一种细胞占优势兴奋,将光信息转变为神经冲动,传入视觉中枢引起不同的颜色
感由觉睫。 状体(分泌3产〕生→脉后房络→瞳孔膜→前:房→后虹膜2角/膜3角,→巩膜由静脉血窦 管+色素C,具有营养和遮光 的作用。 但能辨别颜色,且对物体表面的细节和境界都能看得清楚,有很高的分辨力。
第八章-感觉器ppt课件
![第八章-感觉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742c02f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ec.png)
骨锤
包括锤骨、砧骨、和镫骨,它们组成一 个杠杆系统,将鼓膜的振动传到内耳。
镫骨肌
鼓膜张肌
砧 骨 镫 骨
咽鼓管 软骨部
咽鼓管骨部
(二)咽鼓管Auditory Tube
是连接鼓室和鼻咽部的管道
软骨部—前内侧2/3 骨 部—后外侧1/3 咽鼓管咽口开口于鼻咽部的 侧壁;咽鼓管鼓室口开口于 鼓室的前壁。
眼球 内容物
房水 晶状体 玻璃体
(一)眼球壁
1.眼球纤维膜 位于眼球最外层。
虹膜 虹膜角膜角 睫状体
(1) 角膜Cornea
位于眼球正前方,占纤 维膜的前1/6,无色透明, 有屈光作用。
角膜感觉敏锐。
角膜 眼前房 眼后房
脉络膜
视 网 膜 巩膜
虹膜 瞳孔
视网膜 锯齿缘
睫状环 睫状突 睫状小带
(一)眼球壁
视神经盘
眼 黄斑 底
中央凹
虹膜 虹膜角膜角 睫状体
角膜
眼前房
眼后房
脉络膜
视 网 膜 巩膜
视神经盘
中央凹 黄斑
( 盲 点 )
视 神 经 盘
(
视
神
经
乳
头
)
内层 外层
(二)眼球的内容物
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它们和角膜一样无血管分布而透明, 共同构成了眼的屈光系统。
1.眼房Chambers of Eyeball和 房水Aqueous Humor
前庭蜗器又称耳ear。
外耳 分 中耳 部 内耳
收集和传导声波 接受声波和位觉刺激
前庭器
组 成
听器
接受位觉刺激 接受声波刺激
一、 外耳 External Ear
感觉器是感受器及其副器(辅助装置)的总称(如眼
![感觉器是感受器及其副器(辅助装置)的总称(如眼](https://img.taocdn.com/s3/m/5fd190d6482fb4daa48d4b85.png)
在椭圆囊内的底和前壁上有椭圆囊斑,在球囊的前壁上有球囊斑,它们是位觉感受器,能感受直线加速或减速运动的刺激。
视部 巩膜筛板、巩膜静脉窦
(1)角膜: 前1/6部分,无色透明。
螺旋器
蜗管内淋巴
3、掌握声波传导的途径。
虹膜部 感受器:是机体接受内、外界环境各种刺激的结构。
一、眼睑:包括上睑和下睑。
盲部 (1)角膜: 前1/6部分,无色透明。
20
三、泪器
泪腺
组 成
泪点
泪道 泪小管
泪囊
鼻泪管
21
四、眼球外肌
总腱环
上睑提肌 上斜肌 上直肌
内直肌
下直肌 下斜肌
外直肌
22
眼外肌的作用:
23
五、眶脂体和眶筋膜
1、眶脂体 2、眶筋膜 (1)眶骨膜 (2)眼球筋膜鞘 (3)眼肌筋膜鞘 (4)眶隔
24
第三节 视器的血管和神经
一、眼的动脉
视网膜颞侧 视网膜鼻侧 上小动脉 上小动脉
鼓阶 45
二、膜迷路 (一)膜半规管 膜壶腹的壁上有隆起的壶腹嵴,是位觉 感受器,能感受旋转运动的刺激。
壶腹嵴
46
(二)椭圆囊和球囊 在椭圆囊内的底和前壁上有椭圆囊 斑,在球囊的前壁上有球囊斑,它们是 位觉感受器,能感受直线加速或减速运 动的刺激。
椭圆囊斑
47
(三)蜗管 蜗管的下壁的基底膜上有螺旋器(Corti 器),是听觉感受器。
1、内感受器 分布于内脏和心血管等处,接受压力、化学、温度和渗透压等刺激(如颈动脉窦、颈动脉小球、温觉器)。
第一节 眼 球
3、掌握眼前房、眼后房的位置及房水的产生及
(睫状体产生)房水→眼后房→瞳孔→眼前房→虹膜角膜角→巩膜静脉窦→睫前静脉→眼静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光:角膜表面曲度改变。 3.玻璃体 无色透明的胶状体,位 于晶状体与视网膜之间,有屈光和支撑 视网膜作用。 支撑减弱,可致视网膜剥离症
(二) 眼球内容物 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角 膜--屈光系统 1.房水 无色液体,由睫状 体产生。 眼房:前房、后房 虹膜角膜角:又称前房角。 房水循环:睫状体 → 后房 → 瞳孔 → 前房 → 虹膜角膜角隙 → 巩膜V窦→眼V。 作用:营养角膜、晶状体, 维持眼内压。 青光眼
2.晶状体 呈双凸透镜状,无色, 有弹性。 当视近物时,睫状肌收缩,睫状小 带松弛,晶状体借自身的弹性变厚,屈 光能力增强,使物像清晰地落在视网膜 上。视远物时,则与此相反。
岬 前庭窗--镫骨底 迷路壁 窝窗--第二鼓膜 面神经管凸--面神经
2.鼓室的内容物 由外侧向内侧:锤骨、砧骨、镫骨-听骨链 作用:传递和放大声波(杠杆) 记忆:铁锤、铁砧、马镫
(二) 咽鼓管 位置:鼓室与鼻咽部之间的管道。 分部 骨部:后外侧1/3,开口鼓室 软骨部:前内侧2/3,开口鼻咽部 两口 咽鼓管鼓室口:鼓室的前壁 咽鼓管咽口:鼻咽部的侧壁(下鼻甲后方1cm) 作用:维持鼓膜内、外的压力平衡。 幼儿易患中耳炎
二、中耳 (一) 鼓室 位置:颞骨岩部内含气的不规则小腔, 位于鼓膜与内耳外侧壁之间。 借鼓膜与外耳道分隔 交通 通过前庭窗、蜗窗与内耳相连 经咽鼓管通鼻咽部 经乳突窦与乳突小房相通
1.鼓室的壁 上壁:为盖壁 下壁:为颈V壁 六 前壁:为颈A壁 壁 后壁:为乳突壁 外侧壁:为鼓膜壁 内侧壁:为迷路壁
(二) 外耳道 形态:自外耳门至鼓膜之间的弯曲管道,长2.5cm。 分部 软骨部:外1/3 骨性部:内2/3 外耳道炎症时常肿痛剧烈 鼓膜检查(将耳郭拉向后上方) 耵聍腺
(三) 鼓膜 位置:外耳道底与鼓室之间,呈向前外 倾斜位。 形态:椭圆形半透明的薄膜,形似漏斗, 中央有鼓膜脐,前下方有光锥。 分部 松弛部:上1/8-1/6,薄而松驰 紧张部:下7/8-5/6,坚实而紧张 鼓膜肥厚(老年) 破裂(突然大声) 穿孔(中耳炎)
(三) 泪器 泪腺:眼眶外上方,分泌泪液 泪点 泪道 泪小管 泪囊 鼻泪管:开口于下鼻道 流泪症(泪道堵塞)
(四) 眼球外肌 运动眼睑的肌:上睑提肌 运动眼球的肌:4条直肌和 2条斜肌 上直肌:上内 下直肌:下内 内直肌:内 外直肌:外 上斜肌:下外 下斜肌:上外
三、眼的血管 (一) 眼A 发自颈内A,经视神经管入 眶,其重要分支为视网球膜中央 A--鼻侧上、下小 A ,颞侧上、 下小A。 眼底镜检查:点扩瞳药水, 观察眼底视网膜中央A的4个分支 形态--硬化、曲张、水肿(高 血压、糖尿病) 眼底出血 (二) 眼V 有眼上、下V,向前经内眦 V与面V吻合;向后经眶上裂入 颅内注入海绵窦。
营养眼球内组织、吸收眼内分散光线作用。
3.视网膜 虹膜部 睫状体部 盲部:无感光作用 视部:有感光作用 视神经盘(视神经乳头) 黄斑:视神经盘颞侧约3.5mm处,有 一黄色小区,称为黄斑,黄斑的中央凹陷 处,称中央凹,是感光最敏锐的地方。
视网膜视部的组织结构: 外层:色素上皮层 感光细胞层:视锥、视杆细胞 内层 双极细胞层 神经节细胞层 夜盲症(VitA)
第三节
结构:前庭蜗器
功能:位听器
前庭蜗器
前庭器:感受位觉刺激的感受器 蜗器:感受声波刺激的感受器 位器——位觉感受器 听器——听觉感受器
部位:耳
外耳 中耳 声波传导部分 内耳:为前庭器、部两侧,弹性软骨。 结构:外耳门、耳垂、耳轮、 耳轮脚、对耳轮、对耳轮上脚、 对耳轮下脚、三角窝、耳甲 ( 耳 甲艇、耳甲腔) 、耳屏、对耳屏、 屏上切迹、屏间切迹、屏轮切迹。 耳穴、采血化验、耳垂穿孔
第二节
视
器
一、眼球 (一) 眼球壁 1.纤维膜 (1) 角膜:前 1/6 ,有屈光 作用。无血管,无色透明,神经 末梢丰富。 角膜炎、翳、角膜移植。 (2) 巩膜:后 5/6 ,白色, 不透明。 巩膜V窦
2.血管膜(血管、色素) (1) 虹膜:圆盘状,中有瞳孔。 瞳孔括约肌--副交感神经 瞳孔开大肌--交感神经支配 交大附小 (2) 睫状体 睫状肌--副交感神经 发出睫状小带与晶状体相连 功能--调节晶状体曲度、产生房水 (3) 脉络膜 后2/3
第八章 感觉器
第一节 概 述
一、组成 感觉器:由感受器及其副器组成。 感受器:机体接受内、外环境各种刺激的结构。 结构简单的感受器:颈A窦(压力感受器)、颈A小球(化学感受器) 、 游离神经末梢(痛觉感受器)、触觉小体(触觉感受器)和环层小体(压觉 感受器) 。 结构复杂的感受器(即感觉器):视器、前庭蜗器。 感受器分类: 1.外感受器 分布在皮肤、视器、蜗器、味蕾、嗅粘膜等处,接受外界 环境刺激,如痛、温、触、压、声、光、味、嗅等刺激。 2.内感受器 分布在内脏、血管等处,接受内环境刺激,如压力、渗透 压、离子和化合物变化等刺激。 3.本体感受器 分布在肌、肌腱、关节、前庭器,感受运动和平衡变化 时产生的刺激。 二、功能 接受刺激,将其转化为神经冲动,通过感觉传导路,传至大脑,产生感 觉。
(三) 乳突窦和乳突小房 乳突窦:为鼓室后上方的较大腔隙,向前与鼓室相通,向后与乳突 小房相通。 乳突小房:颞骨乳突部内的许多含气小腔隙。 乳突炎(乳突有压痛)
三、内耳 位置:颞骨岩部骨质内,鼓室与内耳道底之间 迷路:内耳由构造复杂的管腔组成 骨迷路:骨性隧道 膜迷路:膜性囊管 内淋巴、外淋巴
二、眼副器 (一) 眼睑 分上、下睑,睑裂,内眦、外眦, 睫毛、睫毛腺(急性炎症即为麦粒肿)。 自外向内:由皮肤、皮下组织、 肌层(眼轮匝肌、上睑提肌)、睑板 (睑板腺阻塞即为霰粒肿)和(睑)结膜 构成。 (二) 结膜 睑结膜:上、下眼睑内面 球结膜:覆盖在巩膜的前部 结膜穹隆:介于睑结膜与球结膜 之间 沙眼、结膜炎、红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