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
产生不同的色觉是由于三种视锥细胞兴
奋程度的比例不同:
0:0:97 蓝色感觉
99:42:0 红色感觉
31:67:36 1:1:1
绿色感觉 白色感觉
四 、与视觉有关的几种生理现象 (一)视力(视敏度)
概念:眼分辨细小结构的能力。 衡量标准:以人能看清最小视网膜像为标准
视力表制定: 人眼在5米处看清:第10行E字时,视角为1’,视力
(1)色素细胞层:保护作用,防止强光刺激。输送 营养物质。 (2)感光细胞层 (3)双极细胞层 (4)神经细胞层
2.感光细胞及其特曾
视杆细胞、视锥细胞在视网膜分布 很不均匀 黄斑:视网膜中心,视锥细胞多 中央凹:只有视锥细胞,无视杆细胞
周边部视杆细胞多,视锥细胞少 盲点:无感光细胞 视杆细胞、视锥细胞所含的感光色素不同 视杆细胞只有视紫红质,视锥细胞有三种
分布密度和对触、压觉的敏感程度: 鼻、口唇、指尖高 胸、腹部次之 手腕、足最低
2.触觉域和两点辨别阈:将两个点状刺激同 事或相继触及皮肤,人体能分辨出这两个刺 激点的最小距离。成为亮点辨别域。
逐渐增高 手指 口唇 脚趾 足背 腹 胸 背
(二)温度觉
冷觉和温觉合称温度觉,它们各自独立。 温度超过30-46C0热点,皮肤感觉热,温度在升高, 只有痛觉,温度低于30C0,冷觉。
传导纤维
躯体传入纤维 (快痛Aδ,慢痛C)
自主N传入纤维
2 牵涉痛
①概念:内脏疾病引起体表某部位的疼痛或痛觉
过敏现象。 常见内脏疾病牵涉痛的部位
患病器官 心
胃、胰 肝、胆 肾脏 兰尾
体表疼痛 心前区 左上腹 右肩胛 腹股 上腹部
部 位 左臂尺侧 肩胛间
沟区 或脐区
第九章感觉器官
视觉的产生过程: 可见光
眼的折光系统 折射成像
视网膜的感光系统 换能作用
感受器电位→视N AP
视觉中枢→视觉
第九章感觉器官
(一)眼的折光系统和成像
1.折光系统: 眼内折光系统的折射率和曲率半径
空气 角膜 房水 晶状体 玻璃体
折射率 1.000 1.336 1.336 1.437 1.336
曲率半径
眼的调节:眼折光能力的改变,主要是晶状体 包括晶状体调第九节章感、觉器瞳官 孔调节和眼球会聚。
1.晶状体调节:过程
物像落在视网膜后
调节前后晶状体的变化
视物模糊 皮层-中脑束
中脑正中核
动眼神经副交感核 睫状短N
睫状肌收缩
悬韧带松弛
持续高度紧张→睫状肌痉挛→近视
晶状体前后凸
弹性↓→老花眼
折光能力↑
物像落在视网膜上
❖ 触觉阈:引起触-压觉的最小压陷深度.
❖ 感受器:游离神经末梢、毛囊感受器、环层小体、麦斯纳 小体、鲁菲尼小体和梅克尔盘。
第九章感觉器官
三、温度觉
❖ 热感受器:游离神经末梢,当皮肤温度达到32-45℃, 感受器激活,温度越高放电增加,产生热觉,超过45℃ 则产生热痛觉.
❖ 冷感受器:游离神经末梢,当皮肤温度低于30℃,感 受器激活温度越低放电增加,产生冷觉.
7.8(前) 6.8(后)
10.0(前) -6.0(后)
∵整体眼折光能 力最强的是:空气-角 膜界面。
∴当不戴潜水镜 潜水时,水中视物模糊 的原因是空气-角膜界 面的折射率↓所致。
第九章感觉器官
2.简化眼: 与正常眼有相同的折光效果,更简单的等效光学
系统。
设眼球为单球面折光体:前后径为20mm,折射率为1.333, 曲率半径为5mm,节点(n,光心)在角膜后方5mm处,前主焦点在 角膜前15mm处,后主焦点在节点后15mm处。
感官功能
(四)眼的折光异常
正常眼(正视眼) 通过调节,可以分 别看清远、近不同 的物体。
若眼的折光能 力异常,或眼球的 形态异常,平行光 线不能在视网膜上 清晰成像,称为屈 光不正(非正视眼)。
常见的有远视、 近视和散光。
1.近视眼:多数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角膜
和晶状体曲率半径过小,折光能力过强,近视眼的 远点比正视眼的近,远视力差,近视力正常。
由伤害性刺激引起,常伴有情绪活动和防卫反应,感觉 混杂的主观感觉。
致痛物质
伤害性感受器
传入神经纤维
性质与特点
(1)机械伤害性 高阈值 强刺激
Aδ传入神经纤维(5-
30 m/s) C类传入神经纤(0.5-
2 m/s) 脊髓丘脑侧束
快痛 慢痛
内源性K+、H+、5HT、缓激肽、PG、 P物质
(2) 机械、温度伤害性 中等阈值 中等强度刺激 40-51℃温度起反应
两个点状刺激同时或相继触及皮肤时, 在分辨出两个刺激点的最小距离称为两点辨 别阈。
触觉阈:引起触压觉最小压陷深度,称为触 觉阈。
感受器:游离的神经末梢
过程:
触-压刺激
感觉神经末梢变形
机械门控Na+通道开放
Na+内流
感受器电位
阈电位(TP)
动作电位(AP)
大脑皮质感觉区
产生触-压觉
三、温度觉
1. 温度感受器的特点
的集音与传音装置)。根据感受器的分布和功能特点,可分
为两大类:
1.外感受器---位于体表感受外环境的变化.如眼、耳、鼻、 舌、身(皮肤)、痛、温、触、压。
2.内感受器---位于体内各脏器组织中感受机体内部的变化. 如化学感受器、渗透压感受器、肌腱中的本体感受器、内耳 的前庭器官等。
生理学--感觉器官
部位:内、外;性质:机械、化学、电磁;…….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一)感受器适宜刺激:一种感受器通常只对某种特定形式 的能量变化最敏感,这种形式的刺激就称为称为该感受器的 适宜刺激(adequate stimulus)。适宜刺激对感受器来说最敏 感、感觉阈值最低。适宜刺激作用于感受器,必须达到一定 的刺激强度和作用时间,才能引起某种相应的感觉。
Outer segment—discs
House the discs that contain the lightabsorbing photopigment
Inner segment
Nucleus
dendrites
生理 盲点
(二)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
视杆系统(晚光觉或暗视觉系统):由视杆
不同性质感觉的引起,不但决定于刺激的性质和被刺激的感受器 种类,还决定于传入冲动所到达的大脑皮层的特定部位。
而刺激强度不仅可通过单一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频率高低来编 码,还可通过参与电信息传输的神经纤维数目的多少来编码。
(四)感受器的适应现象:当某一恒定强度的刺激作用于一个 感受器时,感觉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频率会逐渐降低,这一 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adaptation)。
辨认光的强弱、物体或符号的大小和形状、 辨认空间位置、物体的颜色。
视觉系统:视觉器官(折光系统,感光系 统)、视神经、视觉中枢。
人眼的适宜刺激是波长为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
(一)眼的折光系统的光学特征
眼的折光系统包括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4种折光系数不同的传光介质;4个曲率不同的折射 面;主界面为角膜与空气。
如果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小于5微米,一般 不能产生清晰的视觉。人眼所能看清楚的最 小视网膜像的大小,大致相当于视网膜中央 凹处一个视锥细胞的平均直径。
【生理学】第九章 感觉器官
(二)视敏度
❖ 视敏度(visual acuity)又称视力,是指眼能分辨物体两 点之间最小距离的能力,也就是眼分辨物体细微结构的最 大能力。通常以视角的大小作为衡量标准,所谓视角是物 体两点光线投射入眼时,通过节点相交叉时所形成的夹角 。
❖ 同一距离视角越小表明视力越好。
▪ 在良好光照条件下,人眼能看清5米远处视力表上第10行E字形符号 的缺口方向时,此时视角为1分角(1/60度)。说明该眼具有正常 视力,按国际标准视力表表示为1.0,按对数视力表表示为5.0。若 在相同条件下,只能看清视力表上第1行E字形符号时,其视力仅为 正常眼的1/10,以0.1表示。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
❖ (一)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 (二)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 (三)感受器的编码作用 ❖ (四)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第二节 视觉器官
一、眼的折光功能
(一)眼的折光系统与成像 ❖眼的折光系统由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四种折光体组成。其折光能力与折射面的曲率 半径有关。曲率半径越大,折光能力越小;反 之折光能力越大。由于晶状体的曲率半径可随 视物距离而改变,所以它在眼折光系统中起着 重要的作用。
❖ 瞳孔的大小还可随光线的强弱而改变。强光下瞳孔缩小, 弱光下瞳孔散大,称为瞳孔对光反射(pupillary light reflex)。
❖ 瞳孔对光反射的意义在于调节进入眼的光量,使视网膜不 至因为光亮过强而受到损害;弱光下瞳孔扩大可增加进入 眼的光量,以产生清晰的视觉。瞳孔对光反射的效应是双 侧性的,光照一侧眼时,两侧瞳孔同时缩小,这种现象称 为互感性对光反射。
❖ 感受器(receptor)是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专门感受机 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
❖ 根据感受器分布的部位和功能不同,可将其分为两类:
感觉器官
人眼的适宜刺激:
波长370 ~ 740nm的可见光波。
一、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 dioptric system and accommodation
(一)光的折射和眼内物像的形成
物
像
简约眼(简化眼)reduced eye 简约眼是根据眼的实际光学特性 设计的简单的等效光学系统。
单一球面折光体系
明适应(light adaptation): 当人从暗处突然进入强光下, 起初感到一片耀眼光亮,看不清物 体,1分钟左右,视觉恢复正常。 此现象称为明适应。
视杆细胞在暗处合成且大量积聚的视紫红质
强光 迅速大量分解
瞬间眼前出现光耀夺目而 看不清实物
1分钟后 视锥细胞感光色素在亮光环境中感光
(三)视野(visual field) 单眼固定地注视正前方一点不动, 此时该眼所能看到的外界范围。
适应:恒定强度的刺激持续作用于感受 器, 而传入神经上冲动频率下降的现象。
注意:感受器的适应并非疲劳
肌梭 触觉 刺激
时间(s)
快适应(rapid adaptation) : 皮肤触觉感受器有利于感受器 再接受新的刺激 出现 快慢 慢适应(slow adaptation ): 肌梭、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 有 利于机体对姿势、血压等机能进 行持久的调节
3.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
无 光 照
光
照
视紫红质分解变构 变视紫红质Ⅱ(中介物) 激活盘膜上的传递蛋白(G蛋白) 激活磷酸二酯酶
cGMP含量高 cGMP依赖性Na+通道开放 外段膜Na+持续内流 (内段膜Na+泵泵出Na+) 静息电位 (-30~-40mv)
分解cGMP→cGMP↓ cGMP依赖性Na+通道关闭 外段膜Na+内流↓(内段膜Na+泵继续) 感受器电位(超极化型) 电紧张方式扩布 终 足
七年级生物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感受器能够将外界刺激转化为神 经信号,传递给神经系统,进而 引发相应的生理反应。
感受器的分类
01
02
03
04
化学感受器
能够感受化学刺激,如气味、 味道等,常见于口腔、鼻腔等 部位。
机械感受器
能够感受机械刺激,如压力、 振动等,常见于皮肤、关节等 部位。
温度感受器
能够感受温度刺激,如冷、热 等,常见于皮肤、口腔等部位 。
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的信息传递
01
02
03
信息传递方式
感受器接收到的信息通过 神经系统的传递,最终到 达大脑进行处理。
传递速度
信息传递的速度快慢直接 影响到生物体对外界刺激 的反应速度。
信息整合
大脑对来自不同感受器的 感觉信息进行整合,形成 完整的感知印象。
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的适应性
适应外界环境
感受器与感觉器官能够随 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逐渐 适应,维持生物体的正常 生理功能。
为反应。
生态平衡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在维持生态平 衡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动物通过 感知天敌的存在来避免被捕食。
物种交流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也是生物之间 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方式,如视
觉、听觉和化学信号等。
06
实验:观察和探究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的功能
实验目的与实验材料准备
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和探究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的 功能,了解生物体如何接收外界刺激 并作出反应。
嗅觉感受器和嗅觉器官
总结词
嗅觉感受器能够检测和传递外界的气体或挥发性物质刺激,嗅觉器官则负责接收 这些刺激并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进行处理。
详细描述
嗅觉感受器是位于鼻腔内的嗅细胞,它们能够检测到气体的浓度和特征,并将其 转化为神经信号。嗅觉器官还包括鼻腔内的其他结构,如鼻甲和鼻腔粘膜等,它 们共同作用将气体的刺激传递到嗅细胞,进而传递到大脑进行处理。
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1感受器与感觉器官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官
2
2
1. 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
2. 眼的视觉功能
3. 耳的听觉功能
4. 前庭器官的平衡感觉功能官
3
3
1. 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
1.1 感受器与感觉器官
感觉的产生: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感受刺激 传导通路的信息传入
4
中枢的整合分析
4
1. 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
1.1.1 感 受 器:分布在体表或机体内部专门感受各
成像于视网膜上。
9
2. 眼的视觉功能
2.1.3 眼的折光异常
种类 原因 成像 临床表现 矫正
近视 眼球前后径过长; 成像于视 折光系统能力过强 网膜前
视远物不清
凹透镜
远视 眼球前后径过短; 成像于视 视远、近物都 凸透镜 折光系统能力过弱 网膜后 不清,易疲劳
10 散光 角膜表面不同方向 物像扭曲 的曲率半径不等 变形
视物模糊
柱面镜
10
2. 眼的视觉功能
2.2 视网膜的感光换能功能 2.2.1 视网膜的两套感光换能系统
组成 视杆系统 视锥系统 视杆细胞、双极细胞、 视锥细胞、双极细胞、 神经节细胞会聚式联系 神经节细胞单线式联系
分布范围 特点
功能
视网膜周边部 中央凹 对光的敏感度高,没有 对光的敏感度低,有色 11 色觉,视物精确度低 觉,视物精确度高
声波频率越低,最大振幅靠近蜗顶,感受低频声波。
16
16
4. 前庭器官的平衡感觉功能
4.1 前庭器官的感受细胞和适宜刺激 椭圆囊和球囊:感受头部空间位置和直线变速运动 半 规 管:感受旋转变速运动 4.2 前庭反应 4.2.1 前庭姿势反射 4.2.2 前庭自主神经反应 4.2.3 眼震颤
感官功能
1.近视眼:多数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角膜
和晶状体曲率半径过小,折光能力过强,近视眼的 远点比正视眼的近,远视力差,近视力正常。 矫正:配戴适宜凹透镜。
2.远视眼:多数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折光系
统的折光能力过弱,远视眼的近点比正视眼的远,看 远物、看近物都需要调节,故易发生调节疲劳。 矫正:配戴适宜凸透镜。
2.简化眼:设眼球为单球面折光体:前后径为20mm,折
射率为1.333,曲率半径为5nm,节点(n,光心)在角膜后方5mm处, 前主焦点在角膜前15mm处,后主焦点在节点后15mm处。 当平行光线(6m以外)进入简化眼,被一次聚焦于视网膜 上,形成一个缩小倒立的实像。 简化眼中的AnB和anb是对顶相似三角形。如果物 距和物体大小为已知,可算出物像及视角大小。
⑵瞳孔对光反射:
瞳孔的大小还随光照强度而变化,强光下瞳孔缩 小,弱光下瞳孔扩大,称为瞳孔对光反射。 • 意义:①调节入眼的光量 ②减少球面像差和色像差; ③协助诊断 过程:强光→视网膜感光细胞→视N→中脑的顶 盖前区(双侧)→动眼N副交感核(双侧)→睫状N节→ 瞳孔括约肌→瞳孔缩小。
3.眼球会聚
调节前后晶状体的变化
持续高度紧张→睫状肌痉挛→近视
弹性↓→老花眼
晶状体调节的能力有一定的限度。这个限度用 近点(能看清物体的最近的距离)表示。
近点越近,说明晶状体的弹性越好。
不同年龄的调节能力
2.瞳孔调节
正常人的瞳孔直径变动在1.5~8.0mm之间。 ⑴瞳孔近反射: 当视近物时,• 发生晶状体的调节外,还反射性 除 的引起双侧瞳孔缩小。其反射通路与晶状体调节的 反射通路相似,不同之处为效应器(瞳孔括约肌收缩, 瞳孔缩小)。 意义:瞳孔缩小 后,可减少折光系统 的球面像差和色像 差 ,• 视 网 膜 成 像 更 使 为清晰。
生理学 第九章感官
(五)单眼视觉和双眼视觉 双眼视觉的优点: 弥补盲区、扩大视野、产生立 体视觉 产生立体视觉的原因: 两眼视觉差异, 生活经验
38
第四节 耳的听觉功能
• 人耳的听阈和听域
• 传音系统的功能
• 感音系统的功能
39
40
●
听 觉 的 产 生 过 程 声波振动→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 听小骨→卵圆窗)→内耳(耳蜗的内淋巴液→螺旋器 →声-电转换)→神经冲动→听觉中枢→听觉。 41
(三)视杆细胞 1.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
视 紫 红 质 视黄醛异构酶
(暗处,需能)
光
视蛋白+11-顺视黄醛
全反型视黄醛+视蛋白 醇脱氢酶
视黄醛还原酶
11-顺视黄醇(VitA) 异构酶
全反型视黄醇(VitA) 11-顺视黄醇→
注:①贮存在色素细胞中的全反型视黄醇→
视杆细胞→11-顺视黄醛。 ②分解与合成速度取决于光强:暗处分解<合成,亮处 分解>合成,强光处于分解状态。 ③分解与合成过程中要消耗一部分视黄醛,需血液循环 28 中的VitA补充,**缺乏VitA→夜盲症。
不同年龄的调节能力
15
16
2.瞳孔调节
正常人的瞳孔直径变动在1.5~ 8.0mm之间。
瞳孔近反射:
*当视近物时,• 射性的引起双侧瞳孔缩小。 反
瞳孔近反射意义:瞳孔缩小后,可减少入眼光量,保 护视网膜;减少折光系统的球面像差和色像差,• 视 使 网膜成像更为清晰。
17
瞳孔对光反射:瞳孔的大小由于入射光的 强弱而变化。 弱光瞳孔扩大 (保证清晰像) 强光瞳孔缩小 (保护视网膜) *中枢:中脑 临床意义: 麻醉深度和病情危重的判断指标
感觉器官
(三) 眼的折光异常
1.近视:
原因: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折光过强.远处物体
成像:在视网膜的前。
矫正:凹透镜 2.远视: 原因: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折光力过弱. 成像:在视网膜的后。 矫正:凸透镜。
3.散光: 原因:角膜经纬线曲率不一。 成像:在视网膜的前和后。
矫正:圆柱形透镜。
三、眼的感光功能
盲点的测试: 1.将白纸贴在墙上,受试者立于纸前50cm处,用遮 板遮住一眼,在白纸上与另一眼相平的地方用铅笔 划一“+”字记号。令受试者注视“+”字。实验者将 视标由“+”字中心向被测眼颞侧缓缓移动。此时, 受试者被测眼直视前方,不能随视标的移动而移动。 当受试者恰好看不见视标时,在白纸上标记视标位 置。然后将视标继续向颞侧缓缓移动,直至又看见 视标时记下其位置。由所记两点连线之中心点起, 沿着各个方向向外移动视标,找出并记录各方向视 标刚能被看见的各点,将其依次相连,即得一个椭 圆形的盲点投射区。 2.根据相似三角形各对应边成正比定理,可计算出 盲点与中央凹的距离及盲点直径。
(3) 编码作用 Coding
感受器在把外界刺激转换成神经动作电位时,把刺激所包涵的 环境变化的信息转移到了新的电信号系统。
*质量编码: 大脑皮层特定部位、特定的传导通路、特定的感
受器、适宜刺激
*强度编码:刺激强度越大,被激活的感受器数量越多, 每一个感受器产生的感受器电位也越大,导致传入神经产 生的冲动频率越高。冲动频率反应刺激强度。
一、眼的折光功能
(一) 眼的折光系统与成像
光线
折光系统
折射(空气─角膜折射最强)
折光与成像原理: 类似凸透镜.常用简约眼解释。
利用简约眼计算眼前10m处30m高的物体,视网膜成 像0.45mm.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PPT
的最后考验。对于不屈不挠的人来说,没有失败这回事。一次失败,只是证明我们成功的决心还够坚强。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
是你是否失败了,而是你对失败能否无怨什么叫做失败?失败是到达较佳境地的第一步。没有人事先了解自己到底有多大的力量,直到他试过以后才知
的人来说,没有失败这回事。要成功不需要什么特别的才能,只要把你能做间的节约。时间就是能力等等发展的地盘。时间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土壤。时间给空想者痛苦,给创造者幸福。时间是伟大的导师。时间是一个伟
每个人写出完美的结局来。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是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忘掉今天的人将被明天忘掉。辛勤
的悲哀。在所有的批评中,最伟大、最正确、最天才的是时间。从不浪费时间的人,没有工夫抱怨时间不够。时间是我的财产,我的田亩是时间。集腋
镜头 底片 暗箱的壁 光圈
瞳孔 视网膜 晶状体 脉络膜
视觉的形成
1.视觉的形成原理
光 线
眼球折光系统
成像于视网膜
感光细胞接 受刺激产生 神经冲动
视神经 大脑皮层
产生视觉
想一想
1.为什么无论较近还是较远的物 体,正常人都能看清? 2.当一个人从低头看书到抬头望向远方时,他的晶状体 曲度如何变化? 3.看近处物体时,眼球处于疲劳状态还是放松状态?
1.(2011·菏泽学业考)某同学不注意用眼卫生,沉迷
于电子游戏,不但会影响学习,还会因近距离注视屏幕
导致眼球中某个结构凸度增加而形成近视。这一结构是
(A )
A.晶状体
B.视网膜
C.睫状体
D.玻璃体
2.(2011·苏州学业考)视觉形成过程中,外界物体 产生的光线,形成物像、最终产生视觉的场所依次为
第九章 感觉器官
骨
迷
路
膜
迷
路
4、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气传导:(主要途径) 声波经外耳道引起鼓膜振动,经听骨链和卵 圆窗进入耳蜗 骨传导:(次要途径) 声波直接引起颅骨振动,进而引起耳蜗内淋 巴的振动 可以判断听觉异常产生部位及原因
声波在耳内传导的主要途径
声波
耳廓(收集) 锤骨 砧骨
外耳道 镫骨
鼓膜 前庭窗
光线
折光系统
折射(空气─角膜折射最强)
折光与成像原理: 类似凸透镜.常用简约眼解释。 利用简约眼计算眼前10m处30m高的物体,视网 膜成 像0.45mm. 简约眼折光率约1.33
简约眼
(二) 眼的调节
正常人眼在安静状态下看6m以外的远物 时,由于物体发出的光线摄入眼内时近 似平行光线,经折射后正好成像在视网 膜上,所以不需要调节即可看清物体。 通常把眼在静息状态下所能看清物体的 最远距离称为远点
概念: 370~740nm 类型: 一般生理特性: 16~20 000Hz 适宜刺激(视网膜——一定波长的电磁波; 耳蜗毛细胞——一定频率的机械振动) 换能作用(各种形式的刺激能量转换为传入 神经的动作电位) 适应现象(某一恒定强度的刺激持续作用于 感受器时,动作电位的频率会逐渐下降) 编码功能(把刺激包含的信息同时转移到动 作电位序列中,起转移信息的作用)
位置改变或变速运动使内淋巴振动,引起 毛细胞兴奋,传入中枢,产生头部位置和变速 运动感觉,并引起姿势反射,维持身体平衡
(二)骨半规管
为3个相互垂直排列的“C”形的弯曲小管,按 其位置分前骨半规管、后骨半规管和外骨半规管。 每个骨半规管有两个骨脚,一个有膨大部的骨脚 称壶腹骨脚(壶腹嵴),另一个无膨大部的骨脚称单 骨脚。 壶腹嵴是旋转变速运动的感受器 旋转变速运动时,相应半规管内淋巴液与半规管 运动不同步,刺激毛细胞兴奋,传入中枢,产生旋转 感觉,并引起姿势反射,维持身体平衡
感觉器官的功能
二、外耳和中耳 (一)外耳
1.耳廓:
①利于集音; ②判断声源:依据声波到 达两耳的强弱和时间差判断 声源。 2.外耳道: ①传音的通路; ②增加声强:与4倍于外耳 道长的声波长(正常语言交流 的波长)发生共振,从而增加 声强。
(二)中耳的功能
组成:鼓膜、听小骨(锤骨、砧骨、镫骨)、鼓室和咽鼓管 主要功能:传递声波,平衡中耳内气压
(二)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
两种感光细胞的结构、功能比较
项目 结分 布 构 联系方式 特 征 感光色素
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
视网膜黄斑部 (中央凹为主) 视锥-双极-节细胞
(呈单线式) 有红、绿、蓝色素
视网膜周边部 (向外周递减) 视杆-双极-节细胞 (呈聚合式) 只有视紫红质
适宜刺激
功 光敏感度 能 分辨力 作 用 专司视觉
概念:当耳蜗受到声音刺激时,在耳蜗及其附近结构可 记录到一种和声波振动频率与幅度一致的交流性质的电 位变化,称耳蜗微音器电位。
特点:无真正的阈值,潜伏期极短,没有不应期,对缺 氧和深麻醉相对不敏感。
生理意义:是引起听神经上爆发动作电位的过渡性电位。
(三)听神经动作电位
第四节 前 庭 器 官
一、前庭器官的感受装置和适宜刺激
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一节 概 述
一、感受器、感觉器官
感受器: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专门 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 感觉器官:指感受器和与之相连的非神经性 附属结构所构成的感受装置。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一)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概念:指感受器最敏感、最容易接受的刺激形式。 意义:对内外环境中有意义的变化进行灵敏和精确的分析。
瞳孔调节反射:视近物时,可反射性地引起双侧瞳孔缩小,即瞳孔 近反射。调节入眼光线量。 (2)瞳孔对光反射:瞳孔大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反射。 调节入眼光线量
第二节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声音 耳 听觉感受器 听觉
人 气味 鼻 嗅觉感受器 嗅觉
体 光线 的 感 味道
眼 视觉感受器 舌 味觉感受器
视觉 味觉
觉 触摸和挤压 皮肤 触觉感受器 触觉
温度
皮肤
冷/热觉 感受器
冷/热觉
刺激
感官 感受器 感觉6
牢记: 1、感受刺激的部位在感受器; 2、产生感觉的部位在大脑皮层, 不在感觉器官和感受器。
16
17
18
19
20Biblioteka 视远视21近视眼
来自远处物 体的光线
光线在视网膜 前聚焦
物像模糊
患有近視的人不能清楚看见 远处的物体,因為物体通过 晶状体等折射所形成的物像 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22
近视眼
近視是由眼球的前后径 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 所引致的。
佩戴凹透镜可 矫正近視。
23
近视眼
来自远处物 体的光线
3
声音耳 听觉感受器
气味鼻 嗅觉感受器
光线 眼 视觉感受器
冷热 皮肤
冷觉、热觉、 触觉、痛觉 感受器
食物 舌 味道
味觉感受器
图中的人感觉到了什么?
4
人类有各种不同的感觉器官和 感受器,能感受各种刺激(如声音、 气味、温度、颜色、味道等),进 而将由这些刺激产生的兴奋传入神 经中枢(大脑),最终产生不同的 感觉。
31
听觉的形成过程
声波 耳廓 外耳道 鼓膜 听小骨
内耳 (耳蜗) 听神经
(听觉感受器)
接受刺激,产生冲动
大脑皮层 (产生听觉) 听觉中枢
32
耳廓收集的_声__波_ 通过_外__耳__道,引起_鼓_膜___ 的振动,这种振动能带动听__小__骨_的振动并把声 音放大后传到内耳,内耳中的_耳__蜗_上的听觉 感受器产生兴奋,并由_听__神__经_传到 __大_脑__皮__层__,形成听觉,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感觉器官和感受器有什么不同
手背上热敏感的神经未梢比较丰富。
皮肤的感觉功能
触觉 ——指尖 冷觉 热觉 ——手背 痛觉 ——感受对身体损伤 性的刺激有保护作用
2.左右手分别摸书本和铁制铅笔盒。
有什么感觉? 原因:皮肤具有散热和吸热功能,散热和吸热
速率随环境的变化可以变化,冷觉和热觉的形成 是散热或吸热的结果。
茶和咖啡
糖和盐 金属块和木块 红色花和黄色花
3、图中的小孩在嗅柠檬的同时吃苹 果,会产生怎样的味道? 答:D A苹果味;B柠檬味;C无味;D苹果 和柠檬混合的味道。
3.下列感受器中不能称为感觉器官的是( D)
A眼
B耳
C鼻
D 感觉神经神经末梢
4.在成语“瞎子摸象”这个故事里,瞎子是用 触觉 来感知象的形状,形成的部位是在 _________ 大脑皮层 。 _________
刺激 气味 鼻腔 嗅觉神经末梢 产生 (分子)
嗅觉
大脑
传入
嗅神经
兴奋
嗅觉的特点:
1、适应性 “入芝兰之室,久 而不闻其香”
嗅觉———鼻 味觉——舌 触觉———皮肤
皮肤分哪几层?有什么功能? 反应痛感的 神经末梢
表皮
感受触 摸的触 觉小体
真皮
皮下组织
反应冷感的冷敏小体
反应热感的热敏小体
这人在干什么? 此图告诉了你皮肤 有什么功能? 他为什么用手指去 触摸盲文?
1.请你用最简单的方法,测试你同桌 同学体温是否正常。
图中的人感觉到了什么? 分别用人的哪一部分结构或器官来感觉? 如果图中的人是你,你会有什么相应的反应?
人体能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或感受器去感 觉外界的的各种刺激,并能作出相应的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第2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第1课时眼与视觉一、教学目标 1.概述感觉和感觉器官的含义;描述眼球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说出视觉的形成过程及近视、远视的成因和矫正方法,知道近视眼的预防方法。
2.尝试观察瞳孔的大小变化情况,并做出解释;练习观察和测量的技巧。
3.体会眼睛对于认识世界的重要性,自觉培养用眼卫生习惯,保护视力、预防近视;同时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
二、设计思路本节教学采用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以猜物游戏引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体验、表演、动手操作等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自主获取知识,在做科学中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和观察判断、实践创新等多种能力。
同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使抽象知识直观化,形象化、生动化,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更多更广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眼球的结构与功能;视觉的形成与近视、远视的矫正原理。
2.教学难点:视觉的形成及近视的成因。
四、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激趣引题1. 猜物游戏:出示一个用布遮盖的小纸箱,里面放一个苹果形状的厨房用计时器。
邀请三位同学分别通过手摸、耳听和眼看来判断箱子里的东西。
问题:(1)三个同学分别通过哪种感觉认识这个物体?(2)当我们看到一桌热腾腾的饭菜时,我们还会用到哪些感觉? 2.引言:人体有很多的感觉器官可以感受外界的刺激,那么,通过刚才的游戏可知,能够最快、最准确感知事物的感觉是视觉。
眼睛是人的视觉器官。
据统计,人体从外界获取的信息有80%以上来自眼睛。
因此,眼睛对于人体来说非常重要。
我们每位同学都有一双美丽的眼睛,但是,你知道这双美丽的眼睛内部是什么样的?你又是怎样通过眼睛观察到外界事物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今天的学习。
三个同学通过触、听、看,将判断结果写在纸上,展示给全班同学。
分析答出:触觉、听觉、视觉。
嗅觉、味觉、温度感觉兴奋,倾听,跃跃欲试创设情景,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眼睛的重要性,从而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二)指导探究 1.眼球的结构和功能(1)观察同学的眼睛,找出眼睛的特点眼睑、睫毛、泪器、眼肌等结构都是眼睛的一些附属结构,眼睛的最主要部分是眼球。
那么眼球由哪几部分结构构成,每一部分又具有什么样的功能呢?(2)探究眼球的结构和功能①观察眼球的结构模型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由外向内,由前向后,由上向下。
观察时注意结合书中的插图,并参考课本P80方法步骤逐步完成。
②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82前五自然段,了解眼球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③播放眼球的结构和功能视频④反馈点拨对照眼球课件,检测学生自主探究效果,并引导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点。
(3)出示眼球、照相机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比较、思考:眼球和装有胶卷的照相机在结构上有哪些相似的地方?你知道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什么吗? 2.视觉的形成相机成像的原理和眼球成像的原理是一样的。
那么眼球到底是怎样形成物像的?视觉又是如何形成的呢?(1)指导学生对照眼球的结构模型,思考光线进入眼球的路径。
提问:我们的视觉最终是在哪里形成的?在视网膜上吗?《还珠格格》中的紫薇是怎样失明的?说明了什么?(2)引导学生观察动画课件,总结视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角膜→房水→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成像→视神经→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请学生哑剧表演:进出电影院出示猫的瞳孔调节图片:猫能通过调节瞳孔的大小使自己在明处和暗处都能看清物体思考:人的瞳孔也能这样吗?瞳孔的调节由眼的哪一部分控制?引导探究:拉住窗帘,利用手电筒,在明、暗两种不同环境下观察同桌瞳孔的变化。
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讨论:1.为什么无论较近还是较远的物体,正常人都能看清? 2.当一个人从低头看书到抬头望向远方时,他的晶状体曲度如何变化? 3.看近处物体时,眼球处于疲劳状态还是放松状态? 3.近视和远视请患近视和远视的同学谈看物体的特点、感受。
那么近视眼和远视眼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如何进行矫治呢?演示动画课件,引导学生分析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4.预防近视引导学生谈怎样预防近视?强调预防为主,课间适当休息自己的眼睛,认真做好眼保健操,让我们每一人都能拥有一双美丽明亮的眼睛。
讨论:凯伦曾经渴望上帝给她三天光明,我们该如何对待盲人?生活中你是否向盲人献过爱心?同桌相互观察,得出眼睛有眼睑、睫毛,眼球,肌肉等。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观察模型,拆卸组装;阅读课本,讨论交流,观察思考,理解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思考,得出: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视网膜相当于胶卷。
观察、思考、分析,得出光线进入眼球的路径,理解视觉的形成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表演,观察同桌的瞳孔变化;思考,讨论,得出瞳孔变化的原因。
讨论、思考,得出结论谈近视给自己生活和学习带来的不便。
观察课件掌握近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谈要做到“三要”、“四不看”。
讨论,回答。
使学生亲身体验,激发探究欲望。
使学生自己获得感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动手、观察、阅读等多种能力。
和发散思维能力。
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突破教学的第一个难点。
走进生活,亲身体验,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启发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使学生认识到保护视力的重要性,激发学习近视成因的兴趣,顺利突破教学的第二个难点。
进一步体会眼睛对于认识世界的重要性,感受盲人的痛苦,培养学生爱护盲人的情感。
(三)总结深化 1.引导学生归纳整理知识。
2.布置课下探究,任选一内容(1)完成一篇调查报告:我班或我校同学的近视情况与对策。
(2)设计一个活动方案:为盲人献爱心(3)读一本好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结合自己的认识与体会,写一篇读后感。
(4)通过网络、报刊杂志、电视等各种途径,调查眼科学的发展现状,结合自己的思考,写一篇小论文。
思考,归纳,总结。
倾听,思考使零散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同时深化知识,使探究活动由课堂延伸到课外。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教师展示一个用的布遮盖的塑料箱,里面放着一个苹果形状的厨房用计时器。
教师:下面我们邀请三位同学来检验一下箱子里是什么东西?――请第一位同学用手伸进布下面摸一摸,第二位同学用耳朵凑近听一听,第三位同学偷偷看上一眼。
然后将你们的判断写在纸上。
(箱子里也可以放一只小动物,但要注意安全;也可以换成一朵花,要求同学闻一闻……)用手摸的同学:是一个假的苹果;用耳听的同学:是一个闹钟(是一块表);用眼看的同学:是一个苹果形状的计时器。
教师:这些同学分别通过那种感觉认识这个物体?学生:触觉、听觉、视觉。
教师:也许在认识这个物体中我们没有用到,但当我们感知其他外界事物的时候,我们还会用到哪些感觉?学生:嗅觉、味觉、温度感觉(可能需要老师举例提示)教师:同学们也看到了,刚才辨别计时器时,最快和最正确的同学应用了自己的视觉。
视觉是我们感知外界信息最重要的手段。
所以眼睛对我们来说就非常重要。
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下眼睛的结构和功能。
我们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眼睛的窗户在哪里呢?(出示猫的瞳孔变化图)请同学们观察这两幅图画的区别,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学生:中午光照强,猫的瞳孔就眯成一条线;晚上光照弱,猫的瞳孔就变成圆的了。
教师:我们的眼睛有没有类似的变化?让我们先拉上窗帘,对着镜子观察一下自己的瞳孔;然后打开窗帘和灯,再次观察一下。
学生:我们的瞳孔也在光线暗的时候变大,光线亮的时候变小。
教师:瞳孔是眼睛的窗户,它通过调节改变自己的大小,调节进入眼球的光线的强度。
光线进入眼睛后,又怎样形成了视觉呢?(出示眼的结构示意图)这里有一个凸出的结构,哪位同学认识它的名字?学生:晶状体教师:这是晶状体的侧面图,它的形状和我们熟悉的放大镜很相象。
(示放大镜)我们都玩过用放大镜汇聚光线的游戏,现在我们请一个同学用物理学的实验仪器再重复一下这个现象。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安装并调整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仪器。
教师:我们看到:蜡烛的光线通过凸透镜的折射,汇聚到屏幕上呈现了清晰的影像。
在我们的眼球里,也发生着同样的现象――物体反射出的光线通过晶状体等结构的折射,在视网膜上呈现了清晰的物象。
但是,在我们的眼球中,在光线到达视网膜之前,不仅经过了晶状体。
请同学们观察课本89页的图,寻找出光线在到达视网膜前经过的结构,再想一想,其他结构有形成视觉中有什么作用?学生:在教师帮助下总结: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虹膜保证了光线只能从瞳孔进入眼球;巩膜保护了眼球;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接受光的刺激。
教师:我们在电视上有时会看到这样的故事情节:两个人在争执的过程中,其中一个人摔倒,撞伤了后脑勺,结果就失明了。
这个人的眼球一点都没有受伤,为什么丧失了视觉呢?学生:大脑受伤了,压迫神经了…… 教师:由此可见,仅仅在视网膜上呈现了清晰的图像还不够,还必须将图像的信息通过视神经传递给大脑的一定区域,才能形成视觉。
教师:通过提问复习视觉的形成过程。
教师:在视觉的形成过程中,折射光线能力最大的是哪个结构?学生:晶状体。
教师:我们都知道,晶状体的形状和放大镜是一样的,现在有两个放大镜,同学们检查一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学生:一个厚,一个薄教师:那么,我们实验一下哪一个放大镜能更快地将光线汇聚起来?学生:(实验)厚的折光能力强。
教师:让我们再实验一下,用厚放大镜汇聚什么距离的光线成像最清晰,是远距离的?还是近距离的?学生:(安装并调整凸透镜成像装置,将蜡烛从远处移到近处)近距离的成像更清晰。
教师:现在换成薄的放大镜实验一下学生:用薄放大镜的时候,远距离的光源成像更清晰。
教师:我们的晶状体能灵敏地自动调节厚薄。
当我们看近处的物体的时候(比如看书的时候)我们的晶状体就自动调节到比较凸起的样子。
(用成像装置演示,将蜡烛移近,并换用厚凸透镜)但如果晶状体调节的负担过重,不能恢复原状,我们看远处物体的时候就会看不清楚(演示:将蜡烛移动到远端)。
这就是同学们中间很常见的一种眼的折光异常现象。
学生:近视眼。
教师:这种晶状体调节紧张引发的近视眼叫假性近视,如果这时注意保护视力,消除使晶状体过度紧张的因素,做一些按摩放松自己,视力可以好转和恢复到正常。
但如果进一步发展到眼球前后径过长,也就是说晶状体和视网膜中间的距离加长(演示:将屏幕向后移动)这时无论你怎么调节自己的晶状体,远处射来的光线经过折射都只能在视网膜前面成像,我们在视网膜上只能获得模糊的影像。
这就是真性近视。
对于近视我们有什么矫正的办法吗?学生:戴眼镜。
教师:戴什么样的眼镜呢?哪位同学愿意描述一下自己配的近视镜。
学生:中间薄,四周厚。
教师:这种镜子正好和放大镜相反,我们叫它“凹透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