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优势及实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优势理论
实例分析
“君子同而不和,小人和而不同”
目录——比较优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模型 二、概念 三、贸易利益
角度:由概念入手 思想:机会成本 逻辑:存在即合理
一、模型
基本假设: 1.只有两个国家——美国和中国 2.生产两种商品——计算机和鞋 3.生产的商品品质一样,只是成本不同 4.竞争性市场
二、概念:比较优势
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其 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机会成本,那么这个国 家在该种产品上就具有比较优势,相应的,在 另一种产品上则处于比较劣势。
简言之:“两优取其重,两劣择其轻”
运用机会成本来解释比较优势
中国:生产一台计算机 3000元=生产7.5双鞋的 成本(3000/400=7.5)
也就是说,生产一台计 算机的机会成本是放弃 7.5双鞋。
美国:生产一台计算机 4000元=生产5双鞋的成 本(4000/800=5)
也就是说, 生产一台计 算机的机会成本是放弃5 双鞋。
三、贸易利益
各国按照比较优势专业化分工生产所导致的总 产量的增量。
商品
计算机
鞋
国家
美国
+1
-5
中国
-1
+7.5
合计
0
+2.5
李嘉图继承发展了斯密的理论
斯密——绝对优势 AB
李嘉图——比较优势 AB
X 劣优 Y 优劣
X 优劣 Y 优劣
向斯密致敬~
据模型知,美国&中国从未改变,仅仅是分工 专业化,就使世界总产量增加了2.5个单位。
起源于斯密的著作《国富论》:劳动分工专业 化生产。
斯密不愧为经济学之父。
商品 国家
美国
计算机 500美元
中国
3000元
鞋 100美元 400元
注:1美元=8元
商品 国家
美国
计算机 4000元
中国
3000元
鞋 800元 400元
注:1美元=8元
1.3倍
2倍
两国比较
中国——绝对优势 美国——绝对劣势
但是,两国强弱程度不一样。
中国——计算机:3000/4000=0.75;鞋:400/800=0.5。 美国——计算机:4000/3000=1.3倍;鞋:800/400=2倍。
谢谢各位~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 “仰不愧为天,俯不怍于地,二乐也;”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 《孟子·尽心上》
详细交流&资料
请百度
实例分析
“君子同而不和,小人和而不同”
目录——比较优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模型 二、概念 三、贸易利益
角度:由概念入手 思想:机会成本 逻辑:存在即合理
一、模型
基本假设: 1.只有两个国家——美国和中国 2.生产两种商品——计算机和鞋 3.生产的商品品质一样,只是成本不同 4.竞争性市场
二、概念:比较优势
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其 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机会成本,那么这个国 家在该种产品上就具有比较优势,相应的,在 另一种产品上则处于比较劣势。
简言之:“两优取其重,两劣择其轻”
运用机会成本来解释比较优势
中国:生产一台计算机 3000元=生产7.5双鞋的 成本(3000/400=7.5)
也就是说,生产一台计 算机的机会成本是放弃 7.5双鞋。
美国:生产一台计算机 4000元=生产5双鞋的成 本(4000/800=5)
也就是说, 生产一台计 算机的机会成本是放弃5 双鞋。
三、贸易利益
各国按照比较优势专业化分工生产所导致的总 产量的增量。
商品
计算机
鞋
国家
美国
+1
-5
中国
-1
+7.5
合计
0
+2.5
李嘉图继承发展了斯密的理论
斯密——绝对优势 AB
李嘉图——比较优势 AB
X 劣优 Y 优劣
X 优劣 Y 优劣
向斯密致敬~
据模型知,美国&中国从未改变,仅仅是分工 专业化,就使世界总产量增加了2.5个单位。
起源于斯密的著作《国富论》:劳动分工专业 化生产。
斯密不愧为经济学之父。
商品 国家
美国
计算机 500美元
中国
3000元
鞋 100美元 400元
注:1美元=8元
商品 国家
美国
计算机 4000元
中国
3000元
鞋 800元 400元
注:1美元=8元
1.3倍
2倍
两国比较
中国——绝对优势 美国——绝对劣势
但是,两国强弱程度不一样。
中国——计算机:3000/4000=0.75;鞋:400/800=0.5。 美国——计算机:4000/3000=1.3倍;鞋:800/400=2倍。
谢谢各位~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 “仰不愧为天,俯不怍于地,二乐也;”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 《孟子·尽心上》
详细交流&资料
请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