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优势与发展优势理论(格兰仕案例分析)(DOC)

合集下载

基于价值链的格兰仕优劣势分析

基于价值链的格兰仕优劣势分析

基于价值链的格兰仕优劣势分析——第二小组案例报告本篇论文基于对格兰仕集团的价值链分析,总结其优劣势,以及这些优劣势对其未来的战略影响。

我们主要对格兰仕价值链中供应链管理,生产制造,分销,营销,研发这五个环节进行了介绍,并根据这五个环节中格兰仕的具体做法对其进行了优劣势分析。

我们认为格兰仕的优势集中在两方面:能力优势,即成本控制能力;资源优势,即格兰仕的品牌文化。

最后我们对格兰仕未来战略进行了简要介绍。

一、格兰仕价值链介绍格兰仕的价值链活动主要包括供应链管理,生产制造,分销,营销,研发等等。

下面我们分别展开介绍。

供应链管理——我们从六个方面看格兰仕的供应链管理,分别是格兰仕采购人员在议价时的价格分析能力;在库存方面实施零库存策略;专注于主业----生产制造,将其他不擅长的外包;对供应商的选择与合作;对采购人员纪律的严格规定。

生产制造方面——格兰仕起初为国外知名品牌代工,同时利用外国先进的生产线,创造自己的品牌,并且逐步扩大自己品牌的比例,在早期抢占了微波炉市场,形成了强烈的名牌效应。

分销——格兰仕主要通过区域经销商和大中型零售商来销售产品,近来也开拓自己的品牌专卖店和淘宝旗舰店,官网商城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要。

营销——在早期,格兰仕通过科普营销,向广大消费者普及微波炉知识,无形中格兰仕成了微波炉的代名词。

继而通过全国营销渠道和低价策略,不断地推出新产品扩大和巩固市场。

可见其在营销方面是非常成功的。

研发——格兰仕不满足于只做一家加工厂,近年来,他投入了大量的研发费用,雇佣了高技术人才,可见其已经意识到要在家电行业中长久发展还需要掌握核心的技术和创新。

二、格兰仕优势分析经过对格兰仕价值链分析,我们认为格兰仕的优势集中在两方面:能力优势,格兰仕能够在各个环节控制成本,做到成本领先,这也是格兰仕的核心竞争能力;资源优势,格兰仕拥有多年沉积的品牌信誉,以及品牌背后的文化、营销网络等。

(一)能力优势——成本控制不可否认,格兰仕拥有同行业中最强大的成本领先优势。

格兰仕公司案例分析[1]

格兰仕公司案例分析[1]

格兰仕公司案例分析1.请描述格兰仕公司的订单赢得要素, 订单资格要素 (3分)订单赢得要素: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胜过其竞争对手,从而赢得订单。

1.一个公司或者它的产品必须具有一些竞争对手没有的特点和特征从而被顾客选择为供应商;2.从市场/消费者的角度,公司需要靠“价格”、“可靠的交货”、“交货速度”、“质量”、“产品种类”、“对顾客的变更做出迅速反应”、“售前服务”、“售后服务”几大要素。

订单资格要素: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有资格参与竞争,进入市场。

1.一个公司的产品或它的的产品必须达到的最低要求或者标准从而被顾客选择为供应商;2.竞争者已达到的水平或市场/消费者认为必须达到的标准。

订单赢得要素和订单资格要素会随着时间发生改变。

如下图所示:2. 评价格兰仕公司所强调的六个运营目标(成本,质量,交货, 灵活性,创新,及服务)的重要性。

随着时间的变化,这些目标的重要性有哪些改变?(3分)格兰仕公司所强调的六个运营目标的分析如下:1. 成本(Cost):在可能的最低成本下生产,销售及运送产品/服务.衡量标准:生产制造成本、原料成本、劳力成本、能源成本、机器成本、管理费用、物流费用、存货及缺货费用.重要性:成本管理是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一项中心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起着重要作用.企业的成本水平不仅决定着企业生产经营效益的高低,还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竞争能力、抵抗内外压力、求得生存和发展的能力.2. 质量(品质)(Quality): 什么是质量? 一致性: 产品达到客户具体要求的程度?表现性: 产品/服务的功能怎么样? 可靠性: 产品的功能是否可靠?耐用性: 产品可以用多久? 特殊的功能、顾客用起来感觉舒服、名牌、满足顾客的期望、顾客觉得值衡量标准:内部不合格成本(返工, 次品率)、外部不合格成本、产品在使用发生故障的频率,保修成本,对顾客以及社会的危、害产品故障平均间隔的时间、产品的特殊功能、产品性能的技术指标、顾客满意度重要性:产品质量没做好,企业产品就会滞销,企业就会倒闭,所以,质量好坏关系企业生死存亡,是企业的生命。

格兰仕的成本领先战略案例分析

格兰仕的成本领先战略案例分析

格兰仕微波炉的成本领先战略浅析任何关注中国企业战略的人,都不可能避开格兰仕。

这有三大缘由:一是格兰仕具有明确的战略目标:以规模和成本优势整合家电行业;二是它有明确的实现手段:以价格战作为基本利器,将对手淘汰出局;三是它有明确的企业定位:全球名牌家电生产制造中心。

格兰仕可以称得上是有中国特色的企业之一,其特色有几个方面,即一是它成功战胜了洋品牌,成为中国少数几个拥有行业控制能力的企业之一;二是它通过将国外生产线搬进国内,通过成本优势做“世界制造中心”的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模式;三是它在进入微波炉行业以来,自始至终地采用了低成本扩张经营战略。

格兰仕的成长与业绩,与其制定的富有个性化的战略,并坚持不懈地实施其战略密切相关,或者说,格兰仕的成功主要是其企业战略的有效运作。

因此,有必要对格兰仕的成本领先战略形成、主要内容及变化进行较为全面的探讨。

一、格兰仕微波炉成本领先战略实施的成功因素格兰仕的成本领先战略是以价格战为外在表现形式、以规模经济为基础的竞争战略。

那么最早以纺织业为主业的格兰仕为什么选择微波炉行业作为切入点?它的成本领先战略具备什么样的外在环境和实施条件,它为什么获得了成功?又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和风险呢?1.格兰仕正确选择了切入微波炉行业的时机。

20世纪90年代初,在格兰仕介入微波炉行业的时候,微波炉在中国和许多其它行业一样,基本属于空白产业,需要引导培育,市场潜力巨大。

随着世界家电制造业向中国的战略转移,格兰仕所在的珠江三角地区因劳动力成本低、配套产业齐全、优惠政策多而具有明显的比较竞争优势。

另一方面微波炉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只有规华等少数几个企业生产,全国的产销量也只有20万台左右,而且价格高达三、四千元。

可以说,当时的微波炉市场尚未充分发育,主要竞争对手也很弱,只要形成规模优势,单台成本会随之低于竞争对手。

正是当时微波炉行业所具有的产业吸引力,才使格兰仕决心放弃年收益上千万元的纺织业而进入该领域。

格兰仕成本领先战略的应用案例分析

格兰仕成本领先战略的应用案例分析
二.格兰仕的成本领先战略 ——cost leadership strategy
电焊工的工资:美国——14美元/天墨西哥—4.7美元/天中国——0.98美元/天
他们不打的原因就在于:这里已经没有什么利润了,不值得打了。所以,我们就可以在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发挥比较优势,进入发达国家准备放弃的、薄利的、欧美无法消化劳动成本的行业。
格兰仕的企业理念
—Corporation Conception
成本领先战略 就是指企业通过在内部加强成本控制,在研究开发、生产销售、服务广告等领域把成本降到最低限度,成为产业中的成本领先者的战略。 这一战略首先是美国著名的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 这里所说的成本领先优势是一个“可持续成本领先”的概念。是指企业通过低成本的地位以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
如果以与竞争对手相同的价格销售产品,
成本领先企业将获得更高的利润率,
将成本优势转化为财务优势。
如果以低于竞争对手的价格销售产品,
将可以以低价冲击市场,渗透市场,
获得更高的市场占有率,
进而促进生产规模的扩张,
也可构成进入障碍。
二.格兰仕的成本领先战略 ——cost leadership strategy
有些跨国公司说:我们就是不和你们打,若要动起真格的来,我们把你们的产品、你们的企业全买下来,然后都扔到太平洋里去,就可以占有你们的市场。
二.格兰仕的成本领先战略 ——cost leadership strategy
成本领先要真正转化为竞争优势的前提: 就是差异化创造的价值必须与竞争者相同或接近。如果成本领先,采用低价,但质量低于竞争者,消费者从低价中得到的利益不足以弥补其在质量上的损失的价值,则竞争优势就无法建立。
电风扇:800万台

格兰仕经营成功案例分析_格兰仕公司案例分析

格兰仕经营成功案例分析_格兰仕公司案例分析

格兰仕经营成功案例分析_格兰仕公司案例分析格兰仕发展经历了从羽绒到微波炉的转型,从微波炉的新进入者到全国微波炉冠军,从国内到国外, 从单一化到多元化。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格兰仕经营成功案例分析,欢迎阅读!格兰仕经营成功案例分析篇1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企业的高速成长轨迹、基于比较优势的低成本竞争战略、严密的现场管理、市场导向的激励机制等方面对格兰仕进行了深入的案例研究。

文章研究并认为,格兰仕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实行成本**战略,而该战略得以在格兰仕成功实施的主要原因是:后发优势与模仿的创新、基于比较优势的低成本一价格一市场一资源整合的一体化策略、管理方式的学习与革新。

一、问题提出与分析视角广东格兰仕企业(集团)公司(英文Galnz,以下简称格兰仕)是世界最大的微波炉制造商。

2002年格兰仕的微波炉产量为1400万台,是松下电器微波炉产量的7-8倍。

从1995至2002年,格兰仕在中国微波炉市场上连续8年蝉联第一。

2002年格兰仕在中国高达70%,全球为30%。

微波炉是有美国科学家斯本塞(PercyLe Baron Spencer)于1945年发明的。

当年,美国雷声(RAY-THEN)公司开始着手研究,1947年,雷声公司推出了第一台家用微波炉。

1954年以“雷达波”炉位商品名称的微波炉最早开始在市场上销售。

1955年西欧制成家用微波炉,1961年日本也成功地制作出家用微波炉。

由于当时产品成本太高,寿命太短,从而影响了微波炉的推广。

1965年,乔治•福斯特对微波炉进行大胆改造,与斯本塞一起设计了一种耐用和价格较低的微波炉。

1967年,微波炉新闻发布会兼展销会在芝加哥举行,获得了巨大成功。

从此,微波炉逐渐走人了千家万户。

到90年代初,微波炉还是由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公司才能生产的高档家电,其中著名生产厂商如日本松下电气、东芝,美国惠尔普,价格昂贵,仍非发展中国家的一般家庭所能消费。

到1990年,世界产量已经达到2254万台。

案例2格兰仕集团的战略体系

案例2格兰仕集团的战略体系

案例2格兰仕集团的战略体系格兰仕,英文名Galanz,在希腊文里有“富丽堂皇”的意思。

如今格兰仕几乎成了微波炉的代名词(占据中国微波炉市场七成多、世界微波炉市场三成多的份额使其名至实归。

格兰仕公司前身是一家生产羽绒制品的厂家。

93年开始投产微波炉(在短短四五年的时间内,使成为中国微波炉行业的龙头企业,从93年的试产一万台到98年的近450万台,再到99年产销规模600万台,格兰仕的企业规模不断壮大,而目前还在筹建l200万台的微波炉生产基地,即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微波炉生产企业。

格兰仕已连续数年蝉联全国微波炉市场销售及占有率第一,市场份额节节上升,98年市场占有率最高时达到73.5,,创行业最高纪录。

经国家权威机构评估,格兰仕的无形资产高达38.1亿元。

格兰仕在行业中绝对领先的地位使其逐渐垄断了整个市场,格兰仕惊人的发展轨迹被经济学家称之为“格兰仕现象”。

2.1 成功的战略转移1992年以前,格兰仕是一家以生产羽绒制品为主的乡镇企业,在当时国内羽绒制品市场还比较好的时候,厂长梁庆德毅然决定寻找新的突破口。

格兰仕所在地广东顺德及周围地区已是中国最大的家电基地。

如当时最大的冰箱厂(容声)、空调厂(华宝)、电扇厂(美的)、电饭锅厂(爱德)、热水器厂(万家乐)等,这些企业产品都是当时的热销产品。

然而梁庆德经过考察(毅然决定选择相对不被人重视的微波炉作为其主攻方向;并且将从事羽绒生产十几年的积累全部投入微波炉项目。

就当时的情况来看,这的确要冒相当的风险(因为当时松下、夏普、三菱、日立等都在国内建立了微波炉合资企业,每家生产能力都达100万台,国内也有不少企业上了微波炉项目,但在1992年国内的市场容量还不到100万台。

格兰仕引进当时最先进的东芝微波炉生产线,在半年内建成投产。

1993年试产1万台。

1994年集中生产市场上畅销的几个型号的产品,以降低成本,产销累达10万台;1995年达到22万台,市场占有率达25,,成为市场的领导者。

案例:“格兰仕”的竞争优势

案例:“格兰仕”的竞争优势

案例:“格兰仕”的竞争优势
格兰仕可以称得上是有中国特色的企业之一,这种特色充分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它成功地战胜了洋品牌,成为中国少数几个拥有行业控制能力的企业之一;第二,它通过将国外生产线搬进来,做“世界制造中心”的OEM模式。

OEM的同时也做自己的产品,格兰仕获得了生产规模的优势,因此,连续几次大降价,争得了微波炉的霸主地位,同时也加速了微波炉这一产业的价格下降趋势。

通过降价,格兰仕成功地为这个行业竖起了一道价格门槛:如果想介入,就必须投巨资去获得规模,但如果投巨资做不过格兰仕的盈利水平,就要承担巨额亏损,即使做过格兰仕的盈利水平,产业的微利和饱和也使对手无利可图。

凭此,格兰仕成功地使微波炉变成了鸡肋产业,并成功地使不少竞争对手退出了竞争,使很多想进入的企业望而却步。

试分析:
1.格兰仕的竞争优势何在?
答:格兰仕的竞争优势是一种外部市场竞争优势,即产品的成本优势(价格优势)。

2.格兰仕采取的是哪种竞争战略?这种战略有几种方式?
答:格兰仕采取的是低成本战略,是所有战略中最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它的目标就是使小企业成为市场中成本最低的生产者,让小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在市场中以成本的优势与他人竞争。

它有三种方式:同样的质量较低的价格,同样的价格更好的质量,更好的质量较低的价格。

格兰仕的案例研究

格兰仕的案例研究

中国家电企业的竞争优势——格兰仕的案例研究(一)作者:佚名文章来源:不详点击数: 250 更新时间:2005-4-5摘要: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企业的高速成长轨迹、基于比较优势的低成本竞争战略、严密的现场管理、市场导向的激励机制等方面对格兰仕进行了深入的案例研究。

文章研究并认为,格兰仕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实行成本领先战略,而该战略得以在格兰仕成功实施的主要原因是:后发优势与模仿的创新、基于比较优势的低成本一价格一市场一资源整合的一体化策略、管理方式的学习与革新。

关键词:格兰仕成本领先激励机制后发优势一、问题提出与分析视角广东格兰仕企业(集团)公司(英文Galnz,以下简称格兰仕)是世界最大的微波炉制造商。

2002年格兰仕的微波炉产量为1400万台,是松下电器微波炉产量的7-8倍。

从1995至2002年,格兰仕在中国微波炉市场上连续8年蝉联第一。

2002年格兰仕在中国市场占有率高达70%,全球市场占有率为30%。

微波炉是有美国科学家斯本塞(PercyLe Baron Spencer)于1945年发明的。

当年,美国雷声(RAY-THEN)公司开始着手研究,1947年,雷声公司推出了第一台家用微波炉。

1954年以“雷达波”炉位商品名称的微波炉最早开始在市场上销售。

1955年西欧制成家用微波炉,1961年日本也成功地制作出家用微波炉。

由于当时产品成本太高,寿命太短,从而影响了微波炉的推广。

1965年,乔治·福斯特对微波炉进行大胆改造,与斯本塞一起设计了一种耐用和价格较低的微波炉。

1967年,微波炉新闻发布会兼展销会在芝加哥举行,获得了巨大成功。

从此,微波炉逐渐走人了千家万户。

到90年代初,微波炉还是由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公司才能生产的高档家电,其中著名生产厂商如日本松下电气、东芝,美国惠尔普,价格昂贵,仍非发展中国家的一般家庭所能消费。

到1990年,世界产量已经达到2254万台。

格兰仕从1992年开始进入微波炉行业,至今不过10余年,但在产品制造与开发方面,已形成强大的国际竞争力。

国际贸易理论案例分析

国际贸易理论案例分析

国际贸易理论案例分析一、引言国际贸易是各国之间进行商品和服务交换的重要方式,它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国家福利和加强国际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贸易理论则是对国际贸易现象进行解释和分析的理论体系。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实际的国际贸易案例,探讨国际贸易理论的应用和实践。

二、案例背景假设某国A生产大豆和小麦,某国B生产大豆和石油。

两国之间存在贸易壁垒,包括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国家A的大豆生产效率高于国家B,而国家B的石油生产效率高于国家A。

双方决定进行贸易,并通过比较优势实现互利互惠。

三、国际贸易理论分析1. 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由亚当·斯密和大卫·里卡多提出的,它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在生产某种商品或者服务上的相对成本差异。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国家A应该专注于生产大豆,而国家B应该专注于生产石油。

这样,双方都能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

2. 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关税是一种常见的贸易壁垒形式,它是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费。

国家A和国家B之间存在关税壁垒,这导致了贸易成本的增加。

非关税壁垒包括配额限制、技术壁垒和补贴等形式,它们也对贸易产生了限制和影响。

3. 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是亚当·斯密提出的,它认为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或者服务上的绝对成本优势决定了贸易的方向。

根据绝对优势理论,国家A应该专注于生产大豆,而国家B应该专注于生产石油。

这样,双方都能够在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领域实现生产效率的最大化。

四、案例分析在国家A专注于大豆生产,国家B专注于石油生产的情况下,双方通过贸易可以实现以下效果:1.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国家A将资源集中用于大豆生产,国家B将资源集中用于石油生产,双方都能够通过专业化和分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2. 扩大市场规模通过贸易,国家A的大豆可以进入国家B的市场,国家B的石油可以进入国家A的市场,双方都能够扩大自己的市场规模,提高销售量和利润。

格兰仕成本领先战略案例分析

格兰仕成本领先战略案例分析

生产运作管理
格兰仕为何能够较快的从一个不 知名的羽绒生产企业发展成为中 国乃至全世界的“微波炉大王”?
生产运作管理
(二)格兰仕的企业战略即成本领先战略
格兰仕的总体战略
格兰仕的竞争战略 格兰仕的职能策略
格兰仕的国际化战略
生产运作管理
格兰仕的总体战略
格兰仕的总体战略是专业化战略,同时格兰仕 集团在这方面的表现也是非常突出的,主要包 括: 1.在总成本不变或降低的前提下,不断开发新 产品和专有技术。 2.利用总成本领先的优势,向市场推出质好的 价廉的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 3.在上述基础上,利用自己的技术力量开发关 键元器件,并投入生产,进一步降低总制造成 本。
生产运作管理
C.财务战略 聘请全世界著名的咨询公司—安达信公司为财 务顾问,具体制定和实施格兰仕的财务战略 D.人才战略 引进全球视野范围内的优秀人才 E.研究与开发策略 引进、消化吸收为重点、合作开发、自主开发
生产的国际化战略采用“三步走”的策略 一.利用比较优势,在国内形成规模优势,形成高 水准的微波炉制造能力。 二.走出国门,进一步扩大规模优势,建立全球第 一的微波炉制造能力。 三.积聚实力,逐步建立全方位竞争力,成为真正 的国际品牌。 经过多年的努力证明,格兰仕这种循序渐进的策略, 是一种既积极又稳妥的策略。
生产运作管 理
格兰仕成本领先战略
——案例分析
2014年11月
生产运作管理
格兰仕的宗旨:努力 让顾客感动 格兰仕的目标:从优秀到卓越 格兰仕的理念:人是第一资本 格兰仕的哲学:伟大 在于创造 格兰仕的定位:全球名牌家电生 产制造中心 格兰仕的精神:团结,拼搏,求 实,创新 格兰仕的口号:为格兰仕卓越而 战 格兰仕的管理:用数字说话 格兰仕的模式:合适就是最好的 格兰仕的支柱:勤奋

比较优势与发展优势理论(格兰仕案例分析)

比较优势与发展优势理论(格兰仕案例分析)

比较优势与发展优势理论首先,文章结构由以下四部分组成,一、比较优势理论二、先发优势理论三、后发优势理论四、格兰仕的案例分析。

一.比较优势理论作为经济学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比较优势理论揭示了贸易模式的产生原因以及贸易利益的来源。

称为“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

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接下来介绍一下比较优势理论的定义定义比较优势可以表述为:在两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产品上都是相等的。

对于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应集中生产优势较大的商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应集中生产劣势较小的产品(即“良莠相权取其重,两劣相衡取其轻”),然后通过国际贸易,互相交换商品,彼此都节省了劳动力,都得到了好处。

当然,该理论是有前提条件的理论前提条件(1)两个国家,两种产品或两种要素;(2)国家之间存在某种特征差异;(3)自由贸易是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进行的,以物物交换的形式;(4)生产要素在一国国内可以自由流动,在两国间则不能流动;(5)不存在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经济发展;(6)分工前后生产成本不变。

(7)不考虑交易费用和运输费用,没有关税或影响国际贸易自由进行的其他壁垒。

但是,在贸易存在的条件下,当两国的相对商品价格完全相等时,两国的生产分工才会停止。

如果存在运输成本和关税,当两国的相对价格差小于每单位贸易商品的关税和运输成本时,两国的生产分工才会停止。

(8)价值规律在市场上得到完全贯彻,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9)假定国际经济处于静态之中,不发生其他影响分工和经济变化。

(10)两国资源都得到了充分利用,均不存在未被利用的资源和要素。

(11)两国的贸易是平衡的,即总的进口额等于总的出口额。

比较优势理论具有普遍的适用性普遍适用性比较优势理论,尽管自李嘉图提出至今已近二百年,但仍不失为指导一般贸易实践的基本原则。

(完整版)比较优势理论实例

(完整版)比较优势理论实例

比较优势理论实例分工前分工后呢绒酒呢绒酒英国的劳动投入100 120 220葡萄牙的劳动投入90 80 170总产量 2 2 ( 220/100)( 170/80)假设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英国和葡萄牙,只有两种产品:呢绒和酒,生产一单位的呢绒英国需要投入 100 单位劳动,葡萄牙则需要90 单位,生产一单位酒,英国需投入120 单位劳动,葡萄牙需要投入 80 单位劳动。

投入不变情况下共生产出 2 单位呢绒和 2 单位酒。

英国在生产酒和呢绒上劳动投入都比葡萄牙多,但生产呢绒所投入的劳动是葡萄牙的1.1 倍(100/90 ),酒却是 1.5 倍( 120/80 ),表明英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都处于绝对劣势,但是在呢绒上的效率比酒要高,也就是说应该在呢绒上具有比较优势。

从机会成本角度看,生产一单位的呢绒的产量需要放弃 100/120 的酒,生产 1 单位酒需要放弃 120/100 单位的呢绒,生产呢绒机会成本小,而葡萄牙生产一单位呢绒需要放弃90/80 的酒, 90/80 大于 100/120,因而英国在生产呢绒上具有比较优势。

从葡萄牙的角度,生产呢绒的投入是英国的90%( 90/100),在酒上67%( 80/120 ),说明葡萄牙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但是在就的生产上具有更大的优势,也就是葡萄牙在酒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从机会成本角度看,葡萄牙生产一单位的酒的产量需要放弃80/90 的呢绒,生产 1 单位呢绒需要放弃90/80 单位的酒,生产酒机会成本小,而英国生产一单位酒需要放弃120/100 的呢绒, 80/90 大于 120/100,因而葡萄牙在生产酒上具有比较优势。

现在让英国和葡萄牙进行分工,各自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英国生产呢绒而葡萄牙生产酒,英国可以生产出的 2.2 单位的( 220/100)呢绒,葡萄牙可以生产2.125 单位( 170/80)的酒。

这样分工生产的结果是两种产品产量都高于分工前。

格兰仕成本领先战略案例

格兰仕成本领先战略案例

格兰仕成本领先战略案例市场竞争战略的成功典范格兰仕,素有“价格屠夫”之称,它在微波炉市场上频频以“价格武器”清理门户,令不少竞争者望而却步,从而牢牢占据了国内近70%的市场份额,全球35%的市场。

2002年,即中国加入WTO的第一年,格兰仕又率先在国内发起空调价格战,其近20款主打机型全面降价,欲将空调生产发展成为继微波炉之后的第二个世界级生产制造中心。

格兰仕通过自身努力,用自己的比较优势整合了全球制造资源,在全球大生产、大流通、大配套的产业链中,将自己定位于大生产制造环节之中,使其成为微波炉、空调的世界工厂。

众多世界名牌微波炉、空调等家电产品均产自格兰仕。

惊人的发展轨迹被经济专家称为“格兰仕现象”或“格兰仕模式”。

一、公司背景广东格兰仕企业(集团)公司是一家以微波炉、空调为主导产业,以小家电为辅助产业的全球化家电生产企业,其前身是广东顺德桂洲羽绒厂,创始人是梁庆德。

在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后,格兰仕在全球家电市场取得了辉煌业绩。

1991年,格兰仕最高决策层认为,羽绒服装及其他制品的出口前景不佳,从而达成共识:从现行业转到一个成长性更好的行业。

经过市场调查,他们最后确定微波炉为进入小家电行业的主导产品。

当时,国内微波炉市场刚开始发育,生产企业只有4家,其市场几乎被外国产品垄断。

1992年9月,中外合资的格兰仕电器有限公司开始试产,第一台以“格兰仕”为品牌的微波炉正式诞生。

到1995年格兰仕以销量20万台,一跃成为市场的龙头企业。

格兰仕并不满足于国内市场的成功,其在国际市场上也是频频告捷。

1999年1—9月,出口创汇突破7000万美元;10月进入出口高峰期,出口微波炉日发货突破5万台。

同年格兰仕出口创汇超1亿美元,列家电行业第二。

在短短几年内就迅速覆盖到欧洲、美洲、亚洲、非洲、大洋洲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范围内的声誉日高。

日前,仕微波炉已占欧洲市场的40%,南美市场的60%,非洲市70%,东南亚市场的60%,全球市场占有率已突破35%。

格兰仕案例分析

格兰仕案例分析

二、发展之路
格兰仕的技术战略经历了引进、消化吸收、合作开发、 自主开发这些阶段。在1997年以前,格兰仕集团主要 是引进、消化吸收为重点,从1992年引进东芝公司的 生产线和技术,到1996年引进全球范围内最先进的微 波炉生产设备和技术,并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集 成。1997年,格兰仕集团设立研究与开发部门,1998 年又在美国设立技术开发机构,开始走向合作和自主 开发的新阶段。同时,格兰仕加入全球产业链,全面 产业升级。并随着企业产业升级,格兰仕打入了全球 制造业价值链,把经营模式由低价格、低附加值的 “中国制造”延伸到高价格、高附加值得“全球制造” 的战略中。
2.同时采取后向一体化战略, 收购或兼并若干原材料供应商,同 时在收购或兼并其他企业中, 可以 采用海尔 / 激活休克鱼的办法, 利用格兰仕的品牌优势、核心技术 和企业文化来管理和经营其他企业。
3.通过收购国外其他企业, 进驻国 外市场。同时建立பைடு நூலகம்际研究合作机构, 共同研发和交流先进技术。在国外建 厂生产, 或组装或 代工生产 , 使整个价 值链转移于效应更好或成本更低的国 家和地区, 从而增强其核心技术及以此 为基础的核心竞争力, 成为国内国际上 的著名企业。
1、通过OEM协议转移生产线
在90年代,格兰仕没有能力提供自己的生产线,没有能 力生产自己的产品。为了实现低成本,格兰仕通过和OEM (原始设备生产商)客户签订生产线免费转移协议,创造性 地实现了零成本的产能扩张。在这一策略下,格兰仕利用 OEM客户过剩的生产线生产自己的产品。由于当时中国工厂 的生产维持成本都比国外工厂低很多,因此客户能够以比他 们的生产成本低得多的价格获得产品,同时避免了管理生产 的所有麻烦,而格兰仕得到免费的额外产能。由于格兰仕基 本没有在生产设备上做投资, 因次大大降低了生产的固定成 本,但公司努力改善生产流程,提高质量和生产效率,因此 格兰仕具有独特的低成本优势。这种独特的低成本优势使得 格兰仕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实施低成本战略。

比较优势与发展优势理论(格兰仕案例分析)

比较优势与发展优势理论(格兰仕案例分析)

4、 "小猪"抢食——后发优势 故事介绍
笼子里有两只猪,一只比较大,一只比较小,他们每天要为吃食问题奔忙着。因 特的笼子,笼子很长,一头有一个按钮,另一头是饲料的出口和食槽,要想好好吃顿 就得从笼子的一头跑到另一头。 按一下按钮,将有相当于10个单位的猪食进槽,但是按按钮以后跑到食槽所需要 劳动’加起来要消耗相当于2个单位的猪食。现在的问题是按钮和食槽分置笼子的两端 按钮的猪付出劳动跑到食槽的时候,坐享其成的另一头猪早已吃了不少。
浙江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3.
普遍适用性
比较优势理论,尽管自李嘉图提出至 今已近二百年,但仍不失为指导一般贸 易实践的基本原则。不仅如此,比较优 势理论的原理除了可以用于对国际贸易 问题的分析以外,存在着理论上的“硬伤”,或者说,存在理 论分析上的“死角”。这是因为,在李嘉图的理论分析中,比较优 势所以能够成立,全然取决于两国间两种商品生产成本对比上“度” 的差异。 但是,如果只是考察经过高度抽象的“2×2贸易模型”,势必存 在着这样一种情况,即两国间在两种商品生产成本对比上不存在 “度”的差异。 一旦出现 等优势或等劣势的情况,即便具有相当的普遍适用 性,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及其基本原则“两优择其甚,两劣权其 轻”就不再灵光了。人们惊异地看到,李嘉图陷入了“此优为彼优, 无甚可择!”或“彼劣即此劣,何以权轻?”的尴尬境地。
4、 "小猪"抢食——后发优势

在“智者博弈”中,小猪的优势策略就是坐等大 猪去按按钮,然后从中受益。换句话说,小猪在这 个博弈中具有后发优势,大猪按不按钮,小猪的损 失都不如大猪的多。大猪不按,双方都没有吃;大 猪按按钮,小猪可以多吃。 这样的后发优势在历史上也是屡见不鲜的,朱 元璋接受谋士朱升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 策略就属于一种后发制人的策略,也是"智者博弈" 的生动再现。

利用比较优势打造竞争优势

利用比较优势打造竞争优势

规模经济是格兰仕掌握核心技术战略设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格兰仕认为,规模经济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拥有劳动的比较优势到拥有技术的比较优势的必要阶段。因为只有大企业才有能力承受高昂的研究费用,才有可能承受投资风险。格兰仕的降价策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都是为了维持企业的规模经营,最终使竞争者看不到利润回报而放弃研发投入,格兰仕则通过技术合作等方式逐步接近微波炉的核心技术。目前,格兰仕已在美国等地设立了研究院,聘任一批世界顶尖的专业技术人员。
一、格兰仕成功的经验
1.利用比较优势确定自己的产业定位
格兰仕最初是以生产羽绒制品为主的企业,当格兰仕决定转产生产微波炉时,我国市场的微波面都具有绝对的优势。如何在市场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即“企业如何定位”是格兰仕进入微波炉市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表4 劳动生产率比较 (元/人年)
格兰仕
松下电器
三星电子
LG电子
通用电气
西门子
惠而浦
国内同类
劳动生产率
相对劳动生产率
资料来源:同表1。
3.重视国际与国内两个市场
我国对外开放、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的根本目的是要发展我国自己的产业,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福利。然而市场竞争的法则是优胜劣汰,如果我国的产业没有国际竞争力就可能被淘汰出局或者被吞并。为了在国际竞争中保持和发展自己,格兰仕在以OEM方式出口大量产品的同时,还保持自己的产品品牌,并与国内外同类企业展开直接的竞争。
资料来源:本文有关格兰仕的数据资料由格兰仕提供,国外企业的数据来源于《国际统计年鉴》(1999),中国统计出版社。国内企业的数据来源《中国工业统计年报》(1998),中国统计出版社。
表2 劳动报酬占销售额的比重 (%)

格兰仕战略案例分析

格兰仕战略案例分析

案例:格兰仕战略案例 公司各阶段战略的抉择
格兰仕的战略:
在涉足的领域中, 迅猛做大、 做强、做精、做透,构筑世界一 流企业。
22
案例:格兰仕战略案例 公司各阶段战略的抉择
法国: 格兰仕曾经到法国一家公司购买用于生产微波炉的核心部件,价格是 38美元/个。俞尧昌对法国人说:把技术、设备搬到格兰仕,我给你生产, 5美元/个卖给你。法国人非常吃惊,因为他们的生产成本是20美元/个。 马上签合同。就这样,1亿多美元的生产线,再加上全部的生产技术,格 兰仕只用几百万美元就买回来了。
案例:格兰仕战略案例
20
案例:格兰仕战略案例 格兰仕的发展历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978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2年 2002年至今 梁庆德带领十几个人开始创业。从做鸡毛掸子起家,后搞纺织。 改名为格兰仕,从日本东芝引进生产线,转产微波炉。 第一台格兰仕微波炉诞生,当年产量一万台。 在遭遇特大洪水的情况下,年产量为十万台。 国内市场占有率为25.1%,梁庆德决定放弃毛纺厂,生产微波炉。 格兰仕选择了市场最大化,成功地占领了中国市场的半壁江山。 在美国建立世界一流的电器研究中心。 微波炉年产销规模达到450万台,达到全球最大。 第一个海外分公司格兰仕北美分公司成立。 微波炉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4%,投资4亿元用于技术开发。 生产总量为1500多万台。其中2/3销往欧美。 公司实行家电行业相关多元化战略。
1998年
2000年
时间
案例:格兰仕战略案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案例分析 思考问题
1』你认为格兰仕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比较优势与发展优势理论(格兰仕案例分析)..共25页文档

比较优势与发展优势理论(格兰仕案例分析)..共25页文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比较优势与发展优势理论(格兰仕案例分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优势与发展优势理论首先,文章结构由以下四部分组成,一、比较优势理论二、先发优势理论三、后发优势理论四、格兰仕的案例分析。

一.比较优势理论作为经济学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比较优势理论揭示了贸易模式的产生原因以及贸易利益的来源。

称为“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

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接下来介绍一下比较优势理论的定义定义比较优势可以表述为:在两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产品上都是相等的。

对于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应集中生产优势较大的商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应集中生产劣势较小的产品(即“良莠相权取其重,两劣相衡取其轻”),然后通过国际贸易,互相交换商品,彼此都节省了劳动力,都得到了好处。

当然,该理论是有前提条件的理论前提条件(1)两个国家,两种产品或两种要素;(2)国家之间存在某种特征差异;(3)自由贸易是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进行的,以物物交换的形式;(4)生产要素在一国国内可以自由流动,在两国间则不能流动;(5)不存在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经济发展;(6)分工前后生产成本不变。

(7)不考虑交易费用和运输费用,没有关税或影响国际贸易自由进行的其他壁垒。

但是,在贸易存在的条件下,当两国的相对商品价格完全相等时,两国的生产分工才会停止。

如果存在运输成本和关税,当两国的相对价格差小于每单位贸易商品的关税和运输成本时,两国的生产分工才会停止。

(8)价值规律在市场上得到完全贯彻,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9)假定国际经济处于静态之中,不发生其他影响分工和经济变化。

(10)两国资源都得到了充分利用,均不存在未被利用的资源和要素。

(11)两国的贸易是平衡的,即总的进口额等于总的出口额。

比较优势理论具有普遍的适用性普遍适用性比较优势理论,尽管自李嘉图提出至今已近二百年,但仍不失为指导一般贸易实践的基本原则。

不仅如此,比较优势理论的原理除了可以用于对国际贸易问题的分析以外,还有较为广泛的一般适用性。

举个例子:如大学教授一般都要聘请助教,专门负责对学生的日常辅导,负责批阅学生的作业,同时还要帮助教授做好讲授课程的有关准备工作。

但我们知道,一位学术造诣高深的教授,完全可以在承担教学和科研工作任务的同时,兼顾这些工作,而且教授直接对学生进行辅导,学生们的收益一定会更大、更多。

又如经验丰富的外科大夫除了能够给病人动手术以外,肯定还完全能够胜任对病人的护理,完全能够亲自为一个外科手术作各方面准备。

但外科大夫往往都要专门聘请护士小姐。

再如企业的高级资深管理人员,除了可以全面打理公司业务外,还能非常熟练地处理公司的日常业务档案,至于文件的打印,资料的分类、整理、归档等等,公司经理们更应是行家里手。

但他们同样还是要专门聘请秘书和打字员。

凡此种种,还可以举出很多其他例子。

究其原因,无非是因为社会的在劳动分工中,普遍存在着绝对优势或绝对劣势中的比较优势。

教授、外科大夫、公司经理同助教、护士小姐、总经理秘书相比,前者尽管在各方面都享有绝对优势,但他们更大的优势或曰比较优势分别在教学和科研、主刀动手术和企业的经营管理方面。

后者虽然处在全面劣势地位,但他们在辅导学生的学业和批阅学生作业、对病员进行常规护理和处理公司的一般文件打印归档的日常事务上的劣势相对较小,或者说他们在这些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可见“两优择其甚,两劣权其轻”不仅仅是指导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则,在社会生活的其他诸多方面,都应该成为进行合理社会分工,以取得最大社会福利与劳动效率的原则。

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多。

田忌赛马的故事也反映了这一比较优势理论。

田忌所代表的一方的上、中、下三批马,每个层次的质量都劣于齐王的马。

但是,田忌用完全没有优势的下等马对齐王完全优势的上等马,再用拥有相对比较优势的上、中等马对付齐王的中、下等马,结果稳赢。

当然许多理论都存在缺陷,比较优势理论也不例外。

缺陷比较优势理论也存在着理论上的“硬伤”,或者说,存在理论分析上的“死角”。

这是因为,在李嘉图的理论分析中,比较优势所以能够成立,全然取决于两国间两种商品生产成本对比上“度”的差异。

但是,如果只是考察经过高度抽象的“2×2贸易模型”,势必存在着这样一种情况,即两国间在两种商品生产成本对比上不存在“度”的差异。

一旦出现等优势或等劣势的情况,即便具有相当的普遍适用性,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及其基本原则“两优择其甚,两劣权其轻”就不再灵光了。

人们惊异地看到,李嘉图陷入了“此优为彼优,无甚可择!”或“彼劣即此劣,何以权轻?”的尴尬境地。

二.先发优势理论在高技术产业中,企业往往会为了成为第一个开发出革命性新产品而竞争,亦即竞争成为先行者。

从定义上讲,先行者对于革命性的产品居垄断地位。

如果新的产品满足了顾客未能满足的需求并且需求很大,则先行者可以获得极大的收入和利润。

所谓先发优势即是领先技术和产品带来的持久的竞争优势。

先发者获得的优势主要来自5个方面:第一,先行者有机会探索网络效应和正反馈回路,封杀竞争对手的技术。

第二,先行者可以建立重要的品牌忠诚度,后来者很难打破。

第三,先行者可能有机会限于竞争对手实现销售,通过规模经济和学习效应实现成本优势。

第四,先行者为使用它的顾客创造了转换成本,后来者很难从先行者手中夺取。

第五,先行者可能积累起关于顾客需求、分销渠道、产品技术、工艺技术等等的有价值的知识。

先发者也面临先发劣势和风险。

首先,先行者需要承担重大的“领先成本”,而后来者则不必。

其次,类似地,先行者更容易犯错误,因为新市场面临着许多不确定性。

后来者可以从先行者的错误中学习,对产品进行改善,向市场上投放品质更佳的产品,夺取先行者的市场份额。

再次,先行者可能冒错误配置资源和能力的风险,因为他们面对的顾客并不具备大众市场的特性。

最后,先行者可能错误地投资于二流的或落伍的技术。

三.后发优势理论一、什么是后发优势?后发优势(late-mover advantage;Second-mover advantage;又称为次动优势、后动优势、先动劣势)是指相对于行业的先进入企业,后进入者由于较晚进入行业而获得的较先动企业不具有的竞争优势,通过观察先动者的行动及效果来减少自身面临的不确定性而采取相应行动,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例如:研发成本优势、行业风险把握优势等。

在经济领域中,存在着市场进入次序优势,包括先动优势和后发优势。

其中先动优势是指企业比竞争对手抢先一步进入市场就可以获得较多的市场份额或竞争优势。

二、后发优势存在于三个方面后发优势主要存在于三个方面:(1)后动者的“免费搭乘”效应:后动者可能会在产品和工艺研究与开发、顾客教育、员工培训、政府审批、基础投资等很多方面比先动者节省大量的投资,却可以从中获益。

(2)先动者锁定了错误的技术或营销战略:由于市场初期,技术和顾客需求的不确定性和“非连续性”(discontinuities)往往导致先动者的错误决策,而后动者可以从先动者的错误中吸取这些教训,不再犯先动者曾经犯过的错误。

(3)在位者惯性:由于沉没成本的存在,组织僵化,企业不愿引进新产品或改进产品,不愿改革,而后动者作为一个追赶者,时刻都想抓住机遇从而取代先动者的地位,因而对企业的组织结构、技术、产品等都进行大量的革新,从而在与先动者的竞争中占有优势。

三、后发优势的来源汤姆森等人也对后发优势进行了研究分析,他们把后发优势的来源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1)具有开拓性的先动者地位比后动者地位所要付出的成本和代价要大得多,而且先动者几乎没有获得什么经验曲线效应。

(2)由于技术变革速度很快,早期投资的设备和技术会很快过时,而后动者可以采用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3)由于顾客对先动者的忠诚度很弱,后动者很容易就能打开市场。

(4)先动者付出巨大代价获得的技术和经验可能轻易地被模仿甚至超过。

对于后发优势,举个通俗的例子四、"小猪"抢食——后发优势故事介绍笼子里有两只猪,一只比较大,一只比较小,他们每天要为吃食问题奔忙着。

因为这是个奇特的笼子,笼子很长,一头有一个按钮,另一头是饲料的出口和食槽,要想好好吃顿饱饭,就得从笼子的一头跑到另一头。

按一下按钮,将有相当于10个单位的猪食进槽,但是按按钮以后跑到食槽所需要付出的‘劳动’加起来要消耗相当于2个单位的猪食。

现在的问题是按钮和食槽分置笼子的两端,按按钮的猪付出劳动跑到食槽的时候,坐享其成的另一头猪早已吃了不少。

如果大猪先到(即小猪按按钮),有可能大猪已经吃到9个单位,小猪只能吃到1个单位;如果同时到达(即同时按按钮),大猪吃到7个单位,小猪吃到3个单位;如果小猪先到(即大猪按按钮),小猪可以吃到4个单位,大猪可以吃到6个单位。

如果两只猪同时按按钮,同时跑向食槽,大猪吃进7个单位,付出两个单位,得益5个单位,而小猪吃进3个单位,付出2个单位,实得1个单位;(大猪5大于小猪1)如果大猪按按钮,小猪先吃,大猪吃进6个单位,付出2个单位,得益4个单位,实得4个单位,而小猪吃进4个单位,实得4个单位;(大猪4 等于小猪4)如果大猪等待,小猪按按钮,大猪先吃,吃进9个单位,得益9个单位,小猪吃进1个单位,但是付出2个单位的体力劳动,实得-1个单位;(大猪9大于小猪-1)如果双方都懒得动,所得都是0.(大猪0等于小猪0)可以得到无论采取什么策略,大猪吃进的食物量总是大于或者等于小猪。

在"智者博弈"中,小猪的优势策略就是坐等大猪去按按钮,然后从中受益。

换句话说,小猪在这个博弈中具有后发优势,大猪按不按钮,小猪的损失都不如大猪的多。

大猪不按,双方都没有吃;大猪按按钮,小猪可以多吃。

这样的后发优势在历史上也是屡见不鲜的,朱元璋接受谋士朱升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就属于一种后发制人的策略,也是"智者博弈"的生动再现。

接下来简单介绍一下其相关概念——后发劣势英文名称“Curse To The Late Comer”,就是“对后来者的诅咒”。

由经济学家沃森提出,华人经济学第一人杨小凯北京演讲时提出这一中文概念意思是说,落后国家由于发展比较迟,所以有很多东西可以模仿发达国家。

模仿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模仿制度,另一种是模仿技术和工业化的模式。

由于是后发国家,所以可以在没有在基础制度的情况下通过技术模仿实现快速发展。

为什么说“诅咒”呢?就是说落后国家由于模仿的空间很大,所以可以在没有好的制度的条件下,通过对发达国家技术和管理模式的模仿,取得发达国家必须在一定的制度下才能取得的成就。

特别是落后国家模仿技术比较容易,模仿制度比较困难,因为要改革制度会触犯一些既得利益,因此落后国家会倾向于技术模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