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优势与发展优势理论(格兰仕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定义
比较优势可以表述为:在两国之间,劳动生产率 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产品上都是相等的。 对于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应集中生产优势较大的 商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应集中生产劣势较小的产品 (即“良莠相权取其重,两劣相衡取其轻”),然后通 过国际贸易,互相交换商品,彼此都节省了劳动力,都 得到了好处。
2.
理论前提条件
(1)两个国家,两种产品或两种要素; (2)国家之间存在某种特征差异; (3)自由贸易是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进行的,以物物交换的形式; (4)生产要素在一国 国内可以自由流动,在两国间则不能流动; (5)不存在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经济发展; (6)分工前后生产成本不变。 (7)不考虑交易费用和运输费用,没有关税或影响国际贸易自由进行的其 他壁垒。但是,在贸易存在的条件下,当两国的相对商品价格完全相等时, 两国的生产分工才会停止。如果存在运输成本和关税,当两国的相对价格差 小于每单位贸易商品的关税和运输成本时,两国的生产分工才会停止。 (8)价值规律在市场上得到完全贯彻,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9)假定国际经济处于静态之中,不发生其他影响分工和经济变化。 (10)两国资源都得到了充分利用,均不存在未被利用的资源和要素。 (11)两国的贸易是平衡的,即总的进口额等于总的出口额。
第二节 先发优势理论
1、 定义
在高技术产业中,企业往往会为了成为第 1、不要式合同 一个开发出革命性新产品而竞争,亦即竞争 成为先行者。 从定义上讲,先行者对于革命性的产品居 垄断地位。如果新的产品满足了顾客未能满 足的需求并且需求很大,则先行者可以获得 极大的收入和利润。所谓先发优势即是领先 技术和产品带来的持久的竞争优势。
比较优势与发展优势 理论
主讲人 lily
浙江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简介
一、比较优势理论
二、先发优势理论
三、后发优势理论
四、格兰仕的案例研究分析
第一节 比较优势理论
作为经济学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比较优势理论揭示了 贸易模式的产生原因以及贸易利益的来源。 大卫·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 理》中提出了比较成本贸易理论(后人称为“比较优 势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 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 成本的差别。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 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 “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 品。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 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大大发展了绝对优势贸易理 论。
2
3
4
51
第五,先行者可能积累起关于顾客需求、 分销渠道、产品技术、工艺技术等等的有价 值的知识。
3、 先发者的劣势
(1)先行者需要承担重大的“领先成本”,而后来者则不 必。 (2)类似地,先行者更容易犯错误,因为新市场面临着许 多不确定性。后来者可以从先行者的错误中学习,对产品进 行改善,向市场上投放品质更佳的产品,夺取先行者的市场 份额(3)先行者可能冒错误配置资源和能力的风险,因为他 们面对的顾客并不具备大众市场的特性(4)先行者可能错误 地投资于二流的或落伍的技术。
2、 先发优势的源泉
1
第一,先行者有机会探索网络效应和正反 馈回路,封杀竞争对手Baidu Nhomakorabea技术。 第二,先行者可以建立重要的品牌忠诚度, 后来者很难打破。 第三,先行者可能有机会限于竞争对手实现 销售,通过规模经济和学习效应实现成本优势。 第四,先行者为使用它的顾客创造了转换 成本,后来者很难从先行者手中夺取。
3.
普遍适用性
比较优势理论,尽管自李嘉图提出至 今已近二百年,但仍不失为指导一般贸 易实践的基本原则。不仅如此,比较优 势理论的原理除了可以用于对国际贸易 问题的分析以外,还有较为广泛的一般 适用性。
4.
缺陷
比较优势理论也存在着理论上的“硬伤”,或者说,存在理 论分析上的“死角”。这是因为,在李嘉图的理论分析中,比较优 势所以能够成立,全然取决于两国间两种商品生产成本对比上“度” 的差异。 但是,如果只是考察经过高度抽象的“2×2贸易模型”,势必存 在着这样一种情况,即两国间在两种商品生产成本对比上不存在 “度”的差异。 一旦出现 等优势或等劣势的情况,即便具有相当的普遍适用 性,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及其基本原则“两优择其甚,两劣权其 轻”就不再灵光了。人们惊异地看到,李嘉图陷入了“此优为彼优, 无甚可择!”或“彼劣即此劣,何以权轻?”的尴尬境地。
3、 后发优势的来源
(1)具有开拓性的先动者地位比后动者地位所要付出的成 本和代价要大得多,而且先动者几乎没有获得什么经验曲线 效应。 (2)由于技术变革速度很快,早期投资的设备和技术会很 快过时,而后动者可以采用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3)由于顾客对先动者的忠诚度很弱,后动者很容易就能 打开市场。 (4)先动者付出巨大代价获得的技术和经验可能轻易地被 模仿甚至超过。
第三节 后发优势理论
1、 定义 后发优势:(又称为次动优势、后动优势、先 动劣势),是指相对于行业的先进入企业,后进入 1、不要式合同 者由于较晚进入行业而获得的较先动企业不具有的 竞争优势,通过观察先动者的行动及效果来减少自 身面临的不确定性而采取相应行动,获得更多的市 场份额。 例如:研发成本优势、行业风险把握优势等。 在 经济领域中,存在着市场进入次序优势,包 括先动优势和后发优势。 其中先动优势是指企业比竞争对手抢先一步进 入市场就可以获得较多的市场份额或竞争优势。
2、 后发优势存在于三个方面
(1) 后动者的“免费搭乘”效应:后动者可能会在产品和 工艺研究与开发、顾客教育、员工培训、政府审批、基础投 1、不要式合同 资等很多方面比先动者节省大量的投资,却可以从中获益。 (2)先动者锁定了错误的技术或营销战略:由于市场初 期,技术和顾客需求的不确定性和“非连续性”往往导致 先动者的错误决策,而后动者可以从先动者的错误中吸取 这些教训,不再犯先动者曾经犯过的错误。 (3)在位者惯性:由于沉没成本的存在,组织僵化,企 业不愿引进新产品或改进产品,不愿改革,而后动者作为 一个追赶者,时刻都想抓住机遇从而取代先动者的地位, 因而对企业的组织结构、技术、产品等都进行大量的革新, 从而在与先动者的竞争中占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