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优势教案

合集下载

经济教案认识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

经济教案认识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

经济教案认识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经济教案: 认识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一、引言在当代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国际贸易成为促进各国经济发展和合作的重要手段。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以及其对全球经济的意义和影响。

二、基本概念1. 国际贸易的定义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通过跨国界的买卖、进出口和贸易往来,国际贸易实现了各国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互补发展。

2. 贸易主体国际贸易的主体包括货物和服务的买方和卖方,即出口商和进口商。

他们通过签订合同,以货币支付方式进行交易。

三、国际贸易的原理1. 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的基础理论之一。

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该理论认为各国应专注于生产和出口其相对比较优势的商品和服务。

通过国际贸易,各国可以获得更高的效益和收益。

2. 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指出某国在生产某种商品或服务上比其他国家具有绝对的优势。

根据这一理论,各国应该专注于自身具备绝对优势的领域,从而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3. 相对成本理论相对成本理论是国际贸易的另一重要原理。

它认为,各国应专注于生产相对成本较低的商品和服务。

通过国际贸易,各国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四、国际贸易的意义和影响1. 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国际贸易使各国能够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优势,进行专业化和规模化生产,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 扩大市场规模国际贸易打破了国内市场的限制,使得各国可以进入全球市场,从而扩大了企业的销售规模和市场份额,提升了生产效率和利润。

3. 促进技术进步国际贸易促进了技术和经验的交流与分享,各国可以通过引进和吸收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水平和竞争力。

4. 实现互利共赢国际贸易可以实现各国在资源、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互补和合作,促进多边贸易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五、案例分析以中国对外贸易为例,说明国际贸易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第二讲 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

第二讲 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
2
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 要素禀赋学说
国际贸易理论的四个中心问题 1. 国际贸易的原因 2. 国际贸易的条件 3. 国际贸易的格局 4. 国际贸易的利益
3
2.1 绝对优势理论
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他在《 亚当 斯密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他在《国民财富的性 斯密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 质和原因的研究》(1776年),简称《国富论》一书中提出了绝对 质和原因的研究》 年),简称《国富论》 简称 优势理论。(具体介绍见附录 ) 优势理论。(具体介绍见附录1) 。(具体介绍见附录
17
亚当斯密 亚当 斯密 大卫李嘉图 大卫 李嘉图 ADAM SMITH (1723-1790) DAVID RICARDO (1772) 1823) )
18
7
2.2.2 比较优势理论的内容
大卫李嘉图在他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大卫 李嘉图在他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书中提出了比较优势理 李嘉图在他的 。(具体介绍见附录2) 具体介绍见附录 论。(具体介绍见附录 )
一国不仅在本国商品相对于别国同种商品处于绝对 优势时可以生产和出口该种商品,在本国商品相对 优势时可以生产和出口该种商品, 于别国同种商品处于绝对劣势时可以进口该种商品, 于别国同种商品处于绝对劣势时可以进口该种商品, 而且即使一个国家在生产上没有任何绝对优势, 而且即使一个国家在生产上没有任何绝对优势,只 要它与其他国家相比,生产各种商品的相对成本不 要它与其他国家相比, 仍可以通过生产相对成本较低的产品并出口, 同,仍可以通过生产相对成本较低的产品并出口, 来换取自己生产中相对成本较高的产品, 来换取自己生产中相对成本较高的产品,从而获得 利益。 利益。 简单地讲就是“两优取重,两劣取轻” 简单地讲就是“两优取重,两劣取轻”。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二章:第1节 绝对优势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二章:第1节 绝对优势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理实一体)教案1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教学方法作业评析复习提问新课导入任务探究前次作业评析1、对外贸易额的概念?2、贸易量的具体算法是什么?3、贸易差额的含义?4、TOT>1,贸易条件好转的涵义是什么?5、通常我们将国际贸易的商品分成哪两大类?6、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含义?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第一节绝对优势理论案例导入假设案例P22表2.1 简单贸易模型农民和牧牛人各自生产一种产品并进行交换,怎么使两人都过得好呢?以上故事说明了说明?任务一:绝对优势理论的产生背景问题1:亚当·斯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问题2:当时国际贸易面临的问题有哪些?(历史背景)任务二:认识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观点问题1: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当两国都拥有各自的绝对劳动生产率优势时,这种互利贸易就产生了。

➢贸易模式是两国各自专业化生产并出口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

➢贸易得利来源于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提高了的劳动生产率。

☐即:每个国家都应生产其具有绝对优势(绝对成本引导评析提问评析读一读引导学习任务驱动引导学习读一读归纳2课堂练习探究任务探究低)的产品,然后进行交换,对双方都有利。

问题2:对绝对优势理论可从哪三方面来理解?(三个观点)1.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方式?➢原因?➢实现途径?➢研读名家观点。

2.绝对优势是对外贸易的基础➢如何理解这句话?➢案例认知3.绝对优势来源于有利的自然禀赋或获得性优势➢绝对优势的可能来源?➢思考:对这两种可能来源说说你的理解?任务三:认识绝对优势理论的数学说明表2.2 分工前两国的生产情况表2.3 分工后两国的生产情况交换后两国的财富情况◆比较发现两国通过贸易获得的利益。

任务四:对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问题1.绝对优势理论的贡献☐(1)第一次从生产领域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部分原因问一问引导学习投影引导学习引导对比引导认知任务驱动3。

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

小麦(吨)
布(匹)
美国 英国
劳动日数 产量
100日 50吨 150日 50吨
劳动日数 产量
100日 20匹 50日 20匹
表2.2 美国和英国的劳动生产率
αLj = Qj / L
小麦(日产量)
布(日产量)
美国 0.5=50吨/100日 √ 0.2 =20匹/10日
英国 0.3 =50吨/150日 0.4=20匹/50日 √

产 品 生 命 周 期 理 论
偏 好 相 似 理 论
产 业 内 贸 易 理 论
国 家 竞 争 力 理 论
理解国际贸易理论的四个问题
1.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2.国际贸易的结构 3.国际贸易利益的来源 4.国际贸易利益的分配
第一节 绝对优势(成本)理论
(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
国际贸易形成的条件范围
5:2
美国国内比价

美国不参 加贸易的

范围
国际比价
3:4
英国国内比价
英国不参 加贸易的 范围
0

表2.4 美英两国分工后的贸易利益 (200日) 假设:按1:1
小麦

美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0吨
(二)绝对优势理论(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 )学说
重 点每个国家都应该生产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去交换本 国必需的但自己生产又处于绝对不利地位的产品, 从而使本国的土地、劳动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 用,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社会财富。
各国取最优,各国均得利。
例:加拿大种植小麦,厄瓜多尔种植香蕉。
三、背 景
英国正处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完成、以机器生 产逐步代替手工业生产为标志的第一次产业革 命时代。

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理论ppt课件

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理论ppt课件
在某一种类商品的生 产上,一个国家在劳动生 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 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 绝对低于另一国家,若两 国家都从事自己占有超过 它国绝对优势商品的生产, 继而进行换,那么双方都 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的 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 以获得分工的好处。
3
分工前
分工后
小麦

小麦

法国的劳动投入
100
5
主要内容: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 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劳动 生产率的绝对差异。即便一 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的生产方 面都具有绝对优势,另一个 国家在两种产品的生产方面 都具有绝对劣势,只要两国 之间存在着劳动生产率的相 对差异,就会出现生产成本 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异,从 而使两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 有比较优势,使互利的国际 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
单位布。两国分工的结果是,用相同的劳动投入,比分工前多生产
了2单位布。这2单位布通过交换,在两国间进行分配,对两国都有
利。
4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ory
——David Ricardo
亚当·斯密的绝对 优势理论没有解释这样 一个问题,即如果其中 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 上都处于绝对劣势,另 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 · 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优势, 双方是否还会进行国际 分工、产生国际贸易并 能分享国际贸易利益。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回答了这一问题。
100

100+100=200
英国的劳动投入
150
50
50+150=200
总产量
2单位
2单位
2单位
4单位
法国在小麦的生产方面比英国有绝对优势,英国在布的生产方
面比法国有绝对优势。如果两国按照绝对优势分工,法国将原来生

第二节 绝对优势理论(修改稿)

第二节  绝对优势理论(修改稿)
请问:比较优势理论是不是仅只能运用于国家之间 呢?那在哪些领域还可以适用?
请问:运用比较优势理论进行国际贸易是不是一定能 给各个国家带来利益呢?如果不能,那该如何优化呢?
请问:国际贸易中哪些利用比较优势理论成功的案例, 请列举。
亚洲四小龙的崛起
拉美式道路
日韩式道路
请问:比较优势理论是不是仅只能运用于国家之间 呢?那在哪些领域还可以适用?
——局限性 假设太多,忽视国别利益的研究。
选择题:
本国生产A、B、C、D 四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1、 2、4、15,外国生产这四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 12、18、24、30,根据李嘉图模型,本国在哪种产品上 拥有最大比较优势?在哪种产品上拥有最大比较劣势?
(1)D、A (2) C、B (3) A、D (4) B、C
B、贸易利益——正和博弈
封闭经济条件下,假设共有60小时的劳动时间,英国和葡萄 牙生产同量的两种产品。
60/(1+4)=12 60/(3+2)=12
封闭60小时
布的产量 酒的产量
英国
12 12
葡萄牙
12 12
合计
24 24
在开放条件下,实行专业化分工后。
60/1=60
60/2=30
开放5小时 布的产量 酒的产量

英国增加了7200个小时的总收益
3、比较优势的来源:
自然禀赋的差异; 企业家精神; 劳动者的技能; 组织能力;
4、国际贸易的效应
充分利用闲置资源(亚当·斯密): 实现专业化分工(大卫·李嘉图)
吸收外国的技术;改变需求结构;激励企业家精 神;鼓励发明创造;(约翰·斯图亚特·穆勒)
请问:国际贸易中哪些利用比较优势理论成功的案例, 请列举。

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
一、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假设三、数学分析(一)绝对优势理论的简单数(见书15页)绝对优势理论的福利效应分析
三、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概念
•所谓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是指,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相反,劳动生产率低的产品,就不具有绝对优势,即具有绝对劣势。

•绝对优势可间接地由生产成本来衡量:如果一国生产某种产品所需的单位劳动比别国生产同样产品所需的单位劳动要少,该国就具有生产这种产品的绝对优势,反之则具有劣势。

三、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
(二)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观点
■优势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

“各国应当专业化生产并出口那些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同时进口那些其贸易伙伴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


■国际贸易的利益是“非零和”。

“参加贸易的各国都会从中获利。


五、基本评价
1.绝对优势理论的贡献。

(1)揭示了两国之间贸易产生的原因在于两国之间存在绝对成本差异;
(2)反映了按绝对优势分工,参与者都获得更多利益这样的规律。

第二章 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

第二章 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

如果一个国家某种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高于其他国家同样产 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反之, 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反之, 则只有比较劣势。 则只有比较劣势。
来衡量。 (2)用相对成本来衡量。所谓“相对成本”,指的是一个产 ) 相对成本来衡量 所谓“相对成本” 品的单位要素投入与另一产品单位要素投入的比率。 品的单位要素投入与另一产品单位要素投入的比率。用公 式表示: 式表示:
绝对利益(成本、优势) 绝对利益(成本、优势)
假定A、B两个国家生产X、Y两种产品, A生产X的成本低于B,B生产Y的成本低于A, 则A在X产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在Y产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劣势。
论证过程 • 我们假设两个国家是英国和葡萄牙,他们 我们假设两个国家是英国和葡萄牙, 都生产葡萄酒和毛呢两种产品, 都生产葡萄酒和毛呢两种产品,设单位产 品两国所需投入的劳动量如下。 品两国所需投入的劳动量如下。
贸易产生的基础
技术差别 ⇒劳动生产率差别 ⇒生 产成本差别⇒ 商品价格的差别 ⇒ 国际贸易 生产技术的绝对差别导致劳动生产 率的差别,从而导致生产成本以至 商品价格的不同。这就是贸易产生 的基础。
国际贸易形成的条件范围
国际比价在两国 国内交换比价之间
绝对优势理论是如何回答四问题的?
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
第二节 比较优势理论
一、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说 亚当 斯密的绝对优势说 (一)产生背景 • 亚当 斯密(Adam Smith):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 亚当·斯密 斯密( Smith):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 始人。代表作:1776年出版的 年出版的《 始人。代表作: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 的研究》 的研究》(Inquiry into the Nature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简称《国富论》) 简称《国富论》 • 在《国富论》中,亚当 斯密通过对国家和家庭进行对 国富论》 亚当•斯密通过对国家和家庭进行对 比来描述国际贸易的必要性。他认为, 比来描述国际贸易的必要性。他认为,既然每个家庭都 认为只生产一部分它自己需要的产品而用那些它能出售 的产品来购买其他产品是合算的, 的产品来购买其他产品是合算的,同样的道理应该适用 于每个国家。 于每个国家。 • 时代: 18世纪,英国正处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 时代: 18世纪 世纪, 过渡时期

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概念,意义和案例什么是绝对优势绝对优势是个人、公司、地区或国家相对于他的竞争者,能够以相同数量的资源和时间投入生产更多的产出,或者能够在单位时间里用更少的投入生产相同的产出的能力绝对优势可以通过更低的绝对单位成本或者更高效的方式生产产品或服务来实现。

要点●绝对优势是相对于其竞争对,生产者能够以相同的成本或以较低的成本提供更多数量的商品或服务时。

●是亚当·斯密提出的一个概念,绝对优势可以成为具有不同绝对优势的不同商品生产者之间贸易获得巨大收益的基础。

●通过专业化、分工和贸易,具有不同绝对优势的生产者总能比独立地生产和消费获得更多的收益。

●绝对优势可以与比较优势形成对比,比较优势是以较低的机会成本生产商品和服务的能力。

如何理解绝对优势?绝对优势的概念是由18世纪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他的《国富论》一书中提出的,旨在说明各国如何通过专门生产和出口比其他国家更有效地生产的商品来从贸易中获益。

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可以决定专门生产和销售特定商品或服务,并利用产生的资金从其他国家购买商品和服务。

史密斯认为,专注于他们各自拥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然后交易这些产品可以使所有国家变得更好,只要他们每个人都至少有一种产品比其他国家拥有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解释了为什么个人、企业和国家相互贸易是有意义的。

由于每个实体在生产某些商品和服务方面都具有优势,因此两个实体都可以从交换中受益。

这种从贸易中获得的互惠互利构成了亚当·斯密论点的基础,即专业化、劳动分工和随后的贸易导致繁荣的整体增长,所有人都可以从中受益。

亚当·斯密认为这就是其著作名为“国富论”的根源。

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绝对优势可以与比较优势形成对比,比较优势是指一个生产者生产商品或服务的机会成本低于另一个生产者。

机会成本是个人、投资者或企业在选择一种替代方案时放弃的潜在利益。

绝对优势只有在每个生产者在生产某种商品方面具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才能从专业化和贸易中获得明确的收益。

第2讲绝对优势理论

第2讲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 论的实践指
导意义
■ 斯密关于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参加国 际分工、开展国际贸易对所有参加国都有有利 的见解,至今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 绝对优势理论只能说明生产成本有绝对优势 地位的国家参加分工和国际贸易才能获得利益, 只能说明国际贸易实践中的一种特殊情形,因 而并不具有普遍意义。事实上,一些发展中国 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一切生产部门的 成本都高于发达国家,但这些国家前都在积 极参与国际分工,并没有因此被排除在国际分 工体系之外。
挪威是他们的森林,莱茵河两岸是他们的葡萄园,爱尔兰是他 们的牧场,普鲁士、波兰是他们的谷仓,印度和阿拉伯是他们 的果园。
如何通过参与国 际分工形成自身 的市场优势
占领国际市场的基础
绝对优势理论
亚当·斯密
□ 1723年~1790年, 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 1723年亚当·斯密出生在苏格兰法夫郡(County Fife)的寇克卡迪(Kirkcaldy)。 □ 1776年,斯密在其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 原因的研究》(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简称 《国富论》)一书 中运用分工理论对自由贸易的合理性进行了论证, 指出只要两个国家各自出口生产成本绝对低的产 品,进口生产成本绝对高的产品,贸易就可以使 两个国家都获利。所以各国政府都应该鼓励自由 贸易,充分发展国际分工。
商业帝国的 确立
在17世纪初的北海上,有大约500余艘被称为“鲱 鱼公交车”的荷兰大型专业捕鱼船四处游弋,每 个捕鱼季节能够收获大约3.3万吨鲱鱼。鲱鱼因此 成了荷兰崛起的“第一桶金”。捕鱼业对各类船 只的需求推动了造船业的兴起。这个只有数万平 方公里,土壤贫瘠、地势低洼的小国通过海上贸 易开始铸就一个伟大的商业帝国。 这个前无古人 的庞大商业帝国就借着小小鲱鱼走进了辉煌灿烂 的黄金年代,源源不断地从世界各地吸取着财富。

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介绍课件

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介绍课件

小麦

劳动投入 产出量 相对生产 劳动投入 产出量 相对生产
量L1
Q1
成本
量L2
Q2
成本
美国
10
20
0.25
10
100
0.5
中国
40
120
4
20
100
2
25
从表中可看出,中国无论在布和小麦上 都处于绝对劣势,但是在布上劣势稍微 小些,美国在小麦的生产上相对于布具 有更大的比较优势。在这种情况下,两 国的分工就是中国生产布,美国生产小 麦。
劳动力投入L2 产出量Q2
英国
15
120
5
100
美国
5
120
15
100
合计
20
240
20
200
9
从表可以看出生产120单位的小麦和100 单位的布,英国和美国投入的劳动力量 不同,即两国的劳动生产率是不同的。 从图中可看出英国生产布有绝对优势, 美国生产小麦有绝对优势。根据绝对优 势理论,英国应当将20单位的劳动力投 入到布的生产中,美国应当投入到小麦 的生产中。
39
10
分工后的劳动力投入和产出
? 表2
小麦

劳动力投入
产出量
劳动力投入
产出量
英国
0020源自400美国20480
0
0
11
从表二可以看出国际分工后,两种产品 总产量都增加了,说明分工使两国资源 得到更有效的使用。假定英国用200单位 的布与美国240单位的小麦进行交换,交 换的结果如表三。
12
表3
小麦的消费量 布的消费量
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理论介绍
1

itt02比较优势理论教材课程

itt02比较优势理论教材课程

相对劳动 生产率 表示
主要思想
2020/9/14
机会成本 表示
itt02
几何分析 2
学习目标
本章主要介绍绝对优势、相对优势(比较 优势)等基本概念,以及国际贸易理论中 最基础的理论即比较优势理论(李嘉图模 型)。
通过学习,能够掌握如何使用比较优势理 论去解析贸易分工和收益。
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
2020/9/14
itt02
12
中美案例(5):相对优势/比较优势
使用相对概念计算美国的单位产出劳动投入 (以中国为标准)
美国生产CPU的相对单位产出劳动投入为 0.5=100/200
美国生产衣服的相对单位产出劳动投入为 2=20/10
前者小于后者
美国在CPU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2020/9/14
使用相对劳动生产率表示
LA X P BV. SLA YP B
相对劳动生产率大者具有比较优势
使用相对成本(相对单位产出劳动投入系数) 表示
C A X BV. SC A Y B
相对成本小者具有比较优势
2020/9/14
itt02
17
成本与生产率标准的等价
在判断绝对优势时
单位要素投入系数标准和劳动生产率标 准是等价的
绝对优势判断 标准
绝对优势判断 结果
比较优势判断 标准
比较优势判断 结果
2020/9/14
<
A LX
B LX
A在X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使用LP来表示劳动生产率。
2产出劳动投入
单位产出劳动投入(unit labor requirement) 指生产一个单位产品所需要耗费劳动的数量。
经常使用单位产出劳动投入系数,或者更进一步以 单位劳动投入系数来称呼。

第二章 绝对优势理论

第二章 绝对优势理论

❖ 斯密写到“扣针制造业是极微小的了,但它的分工往往唤 起人们的注意。所以,我把它引来作为例子。一个劳动者 ,如果对于这职业(分工的结果,使扣针的制造成为一种 专门职业)没有受过相当训练,又不知怎样使用这职业上 的机械,即使竭力工作,也许一天也制造不出一枚扣针, 要做二十枚,当然是决不可能了。但按照现在经营的方法 ,不但这种作业全部已经成为专门职业,而且这种职业分 成若干部门,其中有大多数也同样成为专门职业。一个人 抽铁线,一个人拉直,一个人切截,一个人削尖线的一端 ,一个人磨另一端,以便装上圆头。要做圆头,就需要有 二三种不同的操作。装圆头,涂白色,乃至包装,都是专 门的职业。这样,扣针的制造分为十八种操作。
国际贸易理论的三个基本问题:
第二个:国际贸易的模式
即贸易理论解释了哪一种贸易现象,或者说一个国家应 该专业化生产并出口什么产品,而进口什么产品?
第三个:国际贸易的结果
即国际贸易的发生有没有好处?如果有, 对谁有?
第二章 绝对优势理论
1
历史背景及学者生平
2 绝对优势理论的三个基本问题
3
绝对优势理论的推导
三、绝对优势理论的推导:
基于绝对优势的贸易结果
基于绝对优势进行分工后的生产状况如下:
分工带来的好处:在社会总投入没有增加的情况下, 社会总财富得到增加。
基于绝对优势的贸易结果
进行国际贸易后的消费状况如下: 假如两国间的交换比例是1比1,即中国用1个单位的
丝绸去交换美国1个单位的小麦。
❖ 古典学派提出了“自由放任”的口号,在理论上为资本主义的自 由发展铺平了道路。
❖ 古典学派的最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
学者生平
亚当〮斯密 (Adam Smith,1723~1790年)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立者, “经济 学鼻祖”。

课件-绝对优势理论

课件-绝对优势理论
斯密的贸易理论为自由贸易思想提供了理论根据,有力地抨击了传统重 商主义的谬误,结束了后者对于贸易学说的长期统治,其贡献和意义十 分重大。
但是,亚当·斯密的贸易理论所主张的互惠贸易前提条件(要求各国都 必须有自己的在生产成本上占据绝对优势的产业部门)过于苛刻,尚不 具有一般性,只能解释现实中的部分国际贸易现象,而不能解释现实中 还存在的,当一个国家在所有生产部门都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是否 还可以开展互惠贸易的情况。
表2-1 绝对优势
A国
B国
小麦(蒲式耳/劳动小时)
6
1
布匹(码/劳动小时)
4
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
绝对优势理论
假定A、B两国各有2劳动小时,可分别生产6蒲式耳小麦、 4码布和1蒲式耳小麦、5码布,世界总产出为7蒲式耳小麦 和9码布。
现在A、B两国开展专业分工,A国可生产12蒲式耳小麦,B 国可生产10码布。
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
1
绝对优势理论
第一个论证国际贸易是“正和游戏”而非“零和游戏”的是亚当·斯 密。他提出自愿开展贸易的两个国家都可以从中获益的重要结论。
亚当·斯密在其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中,对重商主义的经济哲学 进行了深刻批判。他指出,衡量一国财富的标志不是其所拥有的贵重 金属的多少,而是这些贵重金属所能购买的商品数量。一国拥有的贵 重金属再多,但如果可供消费的商品的数量和种类少得可怜,那么该 国的实际生活水平就不会高。可供消费的商品增加,才意味着一国财 富的增加。
2
绝对优势理论
亚当·斯密用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概念来解 释国际贸易的基础。
绝对优势理论——当一国相对另一国在某种产品的生产 上有绝对优势,但在另一种产品生产上有绝对劣势,那 么两国就可以通过专门生产自己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 用其中一部分来交换其有绝对劣势的产品。

优势教案设计模板

优势教案设计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学科: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个人和集体优势的含义,认识到优势对个人和集体发展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现、挖掘和利用自身优势的能力,以及运用优势促进集体发展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自信、乐观、团结合作的品质。

教学重点:1. 个人和集体优势的含义。

2. 发现、挖掘和利用自身优势的方法。

3. 运用优势促进集体发展的策略。

教学难点:1. 如何在集体中发挥个人优势。

2. 如何将个人优势与集体优势相结合。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是优势?为什么优势对个人和集体很重要?2.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

二、新课讲授1. 讲解个人优势的含义:个人优势是指个人在某一领域或方面具有独特的、超越他人的能力或特点。

2. 讲解集体优势的含义:集体优势是指集体成员在某一领域或方面具有共同的、超越个体的能力或特点。

3. 分析个人和集体优势的重要性:a. 个人层面:优势有助于提高个人竞争力,实现个人价值。

b. 集体层面:优势有助于提高集体凝聚力,实现集体目标。

三、活动环节1. 小组讨论:结合自身实际,谈谈自己在某一领域或方面的优势。

2. 小组分享:每组推荐一位成员分享自己的优势,其他成员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总结1. 强调优势对个人和集体发展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积极发现、挖掘和利用自身优势,为个人和集体发展贡献力量。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个人和集体优势吗?2. 学生回答。

二、新课讲授1. 讲解如何发现和挖掘自身优势:a. 自我观察:关注自己在学习、生活、兴趣爱好等方面的表现。

b. 咨询他人:向亲朋好友、老师等了解自己在他人眼中的优势。

c. 专业测评:参加一些专业测评,了解自己在不同领域的优势。

2. 讲解如何利用自身优势:a. 发挥优势:将优势应用于学习和生活,提高自身能力。

国际经济学(黄卫平第2章绝对优势)

国际经济学(黄卫平第2章绝对优势)

贸易条件下美国的生产
小麦 (吨 )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电脑(台) 100 200 300 400 500
生产3400吨小麦需要34, 000个劳动小时
剩下的16,000个劳动 小时可以生产160台电 脑
经济学十大原理
贸易条件下日本的生产
小麦 (吨 ) 2,000
国家
X产品
Y产品
国家 (分工和贸 易后)
X产品
Y产品
(分工和贸 易前)
A国 3小时劳动 1单位/1小 时劳动 生产1单位 消费1单位 B国 3小时劳动 1单位/2小 时劳动 1单位/2小 时劳动 生产1单位 消费1单位 1单位/1小 时劳动
A国 3小时劳动
1单位/1小 时劳动 生产3单位 消费1单位
关键假设
1.劳动是唯一的要素投入 2.固定的产品边际成本 3.商品和要素市场完全竞争 4.规模报酬不变(无规模经 济) 5.不考虑需求 1.两种或两种以上要素投入 2.边际成本递增 3.商品和要素市场完全竞争 4.固定规模报酬(无规模经 济)
贸易及模式成因
生产技术绝对优势 劳动生产率绝对优势 (商品的两国比较) 生产技术相对优势 劳动生产率相对优势 (一国两种商品比) 资源/要素禀赋比较优 势(一国要素间相比) 决定要素价格差异— —同种产品的绝对优 势/不同产品比较优 势——国际贸易
小麦 (吨 )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电脑(台) 生产 + 进口 – 出口 = 消费总 量 电脑 160 200 0 360 (250) 小麦 3400 0 900 2500
100
200 300 400
500
经济学十大原理

贸易经济学教案

贸易经济学教案

贸易经济学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贸易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贸易经济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贸易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比较优势原理的概念和作用- 贸易壁垒和自由贸易的影响2. 国际贸易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 关税和非关税壁垒3. 国际贸易政策- 进口限制措施- 出口补贴政策- 汇率政策的影响4. 贸易与经济发展-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贸易对就业和收入分配的影响- 贸易对环境的影响三、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 通过授课方式介绍贸易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与应用知识。

2. 讨论与案例分析- 设计案例,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析,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贸易经济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模拟实验- 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验,模拟国际贸易的情况,帮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贸易经济学的运作机制。

四、教学过程1. 引入自然资源和技术水平的不均衡是国际贸易的原因之一,全球化时代对贸易经济学的需求越来越大。

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贸易经济学呢?(引导学生思考,以激发学生对贸易经济学的兴趣)2. 介绍贸易经济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贸易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国际贸易和国际商务问题的学科,主要关注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流动及其影响。

(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贸易经济学的核心内容)3. 解释比较优势原理的概念和作用比较优势原理是贸易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指出不同国家生产某种商品的相对效率差异导致国际贸易的发生。

(引导学生理解比较优势原理,并通过实际案例解释其作用)4. 探讨贸易壁垒和自由贸易的影响贸易壁垒是指各种限制贸易自由流通的措施,包括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自由贸易则是指不设限制的贸易形式。

(讨论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和国家经济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自由贸易的利弊)5. 讲解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是由亚当·斯密提出的,认为国家应该专门生产其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古典贸易理论的产生背景、基本假设和分析方法,理解这些理论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掌握古典贸易理论的主要观点。

【教学时数】4 课时【教学重点】绝对优势论;比较优势论的主要观点及评价【教学内容】国际贸易理论的知识结构(教学设计):历史背景:理论背景,实践背景,作者背景理论假设:前提条件主要观点:概念及推导过程理论评价:贡献及缺陷理论应用:实证分析第一节绝对优势理论一、产生的历史背景1、理论背景:重商主义和重农学派。

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是从商品流通的角度看财富,认为流通是财富的唯一源泉,他们没有从生产的角度来看财富。

奖出限入、高关税是重商主义贸易政策的主要特征。

重商主义主要观点:金银财富论和贸易顺差论。

“重商主义提出的富国两大手段,虽是奖励输出和阻抑输入,但对于某些特定商品,则所奉行的政策又似与此相反,即奖励输入和阻抑输出。

但据称,其最后目标总是相同,即通过有利的贸易差额,使国家致富。

”——《国富论》重农学派。

重视农业,反对重商主义;主张自由经济。

“据我所知,把土地生产物看作各国收入及财富的唯一来源或主要来源的学说,从来未被任何国家所采用;现在它只在法国少数博学多能的学者的理论中存在着。

”——《国富论》2、实践背景:重商主义束缚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在反封建斗争中要求从理论上证明自由贸易的优越性。

18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在西欧各国获得了空前的发展,随之而来的便是产业革命。

机械生产逐渐取代手工业劳动,工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和生产规模迅速扩大,从而使工业资本家取代商业资本家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主要力量。

产业资产阶级为了扩大海外市场,并从国外进口廉价的工业原料,他们迫切需要摆脱重商主义(Mecantilism)国际贸易理论的束缚,反对政府对国际贸易的干预,反对金银外流的禁令。

他们对金银货币本身已经不太感兴趣,而是对具体的物质财富(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更加重视。

为了适应产业资产阶级的历史需要,以 Adam Smith为代表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潮开始盛行。

3、作者背景:亚当·斯密和《国富论》。

1776年 Adam Smith出版了《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Wealth of Nations》(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一书,批评重商主义,反对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创立了自由放任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古典学派自由贸易理论。

在国际贸易方面,他强调国际专业化分工的好处,强调自由贸易的必要性,强调国际贸易的双方互利性,从而提出自己的国际贸易理论即绝对成本说(The Theory of Absolute Cost or The 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

绝对成本说是适应历史时代的需要,代表产业资产阶级的利益提出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斯密所处的时期是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时期。

英国的产业革命激起了新兴产业资产阶级在国民经济各领域迅速发展的强烈愿望。

亚当·斯密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在《国富论》中猛烈抨击了重商主义,首次提出了主张自由贸易的绝对优势论。

《国富论》主要内容第一篇论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第二篇论资产的性质、积蓄及用途第三篇论各国财富的不同发展。

第四篇论政治经济学体系◆第一章商业主义或重商主义的原理第二章论限制从外国输入国内能生产的货物(提出了第一个自由贸易理论:绝对优势理论)第五篇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

《国富论》对中国的影响:《原富》(1901)。

严复(1853~1921)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

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后世的翻译工作产生深远影响。

在西学东渐浪潮中,西方经济学一直到19世纪末才逐渐传入中国。

《道德情操论》(1759):道德人:人的利他性《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

内容:第一篇论行为的合宜性第二篇论功劳与过失,即论奖赏与惩罚的对象第四篇论效用对赞许感的影响第五篇论社会习惯与时尚对道德赞许与谴责等情感的影响第六篇论好品格第七篇论道德哲学体系《道德情操论》影响:2009年02月03日,温家宝总理接受英国《金融时报》专访时说:这本书(《道德情操论》)很长一段时间不引人注意,我觉得它的意义不亚于《国富论》。

他只有两次在《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里提到看不见的手,一只看不见的手是市场,一只看不见的手是道德。

斯密问题:人的自利性与利他性之间是冲突的二、理论假设▲供给方面:2×2×1模型,投入的边际产量是固定的,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需求方面:收入预算约束,消费受制于收入,不能借钱借债消费;▲贸易方面:没有运输成本和其它交易费用,进出口贸易值相等,即贸易是平衡的,生产要素在一国内是自由流动的,但国际间不能自由流动;▲市场结构:自由竞争。

为了简化理论分析,这是一个非常理想化的抽象,是一个理想模型。

三、基本理论观点:1、基本概念绝对优势:一国商品的生产成本绝对地低于他国。

绝对优势的来源:自然优势(Natural Advantage)、获得性优势(Acquired Advantage)自然优势:自然地理、气候条件等方面的优越性,普通人力无法控制。

如美国、法国、波兰的大平原上,土壤条件好,粮食生产效率高,单位粮食产品所消耗的绝对劳动时间就少,其小麦生产就具有绝对成本优势。

相反,地处非洲的情况就不一样了。

获得性优势:某国掌握的特殊商品的生产技术和技能。

技术熟练、技术水平高,生产效率就高,单位产品生产的绝对劳动时间消耗就少。

如英国工业革命先进的纺织技术和冶炼技术。

绝对优势的判定标准:劳动生产率、生产成本、价格。

绝对成本说的基本逻辑:自然和获得性优势不同→同种商品生产效率不同→单位产品绝对劳动成本不同→单位产品的价格国际差别→跨国商品套利交易→产业结构和相对价格结构优化调整→两国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各种产品产量增加→各国消费水平提高(贸易双方都获利)。

2、主要论点①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天然倾向――交换。

例如分工对制针业的生产率提高。

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三点理由:提高生产者熟练程度;节省与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劳动时间;有利工具的改进和发明创造。

②分工的原则是绝对优势③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一句话表述:在自由贸易的条件下,如果每个国家都按照自己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分工,以绝对低于他国生产成本的商品进行交换,可以享受分工带来的利益,这样会大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并使物质财富不断增加,并使各国从贸易中获益。

原著表述:“有时,在某些特定商品的生产上,某一国占有那么大的自然优势,以致全世界都认为,跟这种优势做斗争是枉然的。

”“至于一国比另一国优越的地位,是固有的,或是后来获得的,在这方面,无关重要。

只要甲国有此优势,乙国无此优势,乙国向甲国购买,总是比自己制造有利。

”(《国富论》第四篇论限制从外国输入国内能生产的货物)绝对优势案例:微软操作系统、intel芯片四、观点的论证过程:(1)斯密的论证“通过嵌玻璃、设温床、建温壁,苏格兰也能栽种极好的葡萄,并酿造极好的葡萄酒,其费用大约三十倍于能由外国购买的至少是同样好品质的葡萄酒。

单单为了要奖励苏格兰酿造波尔多和布冈迪红葡萄酒,便以法律禁止一切外国葡萄酒输入,这难道是合理的吗?但是,如果苏格兰不向外国购买它所需要的一定数量的葡萄酒,而竟使用比购买所需的多三十倍的资本和劳动来自己制造,显然是不合理的,那末所使用的资本与劳动,仅多三十分之一,甚或仅多三百分之一,也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程度虽没有那么惊人,但却完全是同样不合理。

”(2)举例说明假设:如果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美国和英国,都生产小麦和布两种产品,都只使用劳动这一种生产要素。

即所谓2×2×1模型图表说明:分工后,总产量增加:小麦: 240→480↑;布:200→400↑国内消费增加:小麦:英120→240↑;布:100→200↑专业化分工产生规模效益.四、观点的论证过程:现代经济学方法(3)几何曲线证明:A:分工前 B:分工后分工前和分工后的市场均衡四、观点的论证过程:现代经济学方法分工后:英国的消费无差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效用增加,福利改善。

☐分工前和分工后的市场均衡A:分工前 B:分工后分工后:美国的消费无差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效用增加,福利改善。

实例分析和几何曲线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绝对优势理论可以说明:①专业化分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并节约社会劳动;②自由贸易完全可以有可能是双方互惠互利的;③互惠的贸易条件必须处于两国封闭经济中的国内相对价格之间。

绝对优势理论无法说明:①具体的国际均衡价格如何决定;②专业化分工的起点如何决定;③贸易收益的分配是否一定对等。

五、评价1、绝对成本说的积极意义⑴第一次用劳动价值论说明国际贸易的利益和基础,为科学的双方互惠互利的国际贸易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⑵反对重商主义的锐利武器,加速近代工业的发展。

⑶最大贡献在于说明国际贸易并不一定是“零和游戏”。

(双赢)2、绝对成本说的不足之处适用范围有限。

必要条件是每个国家必须有一种绝对劳动成本低于其他国家的同类产品,否则他就无法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

要考虑绝对成本说失效。

仅考虑了劳动这个生产要素。

单一的成本优势只是影响国际贸易格局的众多因素之一。

其他局限。

如未考虑需求、市场结构等因素。

无法说明均衡价格如何确定,因而就无法解释国际贸易的收益分配问题,即谁获利多少。

六、应用举例:“绝对优势论”新的抬头.(张果,吴耀友.江苏企业管理,2006年5期)一、现代国际贸易新形势分析1、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

2、贸易投资便利化。

3、对外直接投资主流化4、贸易主体扩大化。

5、文化差异化与管理复杂化。

二、并购重组浪潮尽显“绝对优势论”新的抬头20世纪中期以前,在“比较优势论”的指导下,企业主要采取所谓的“差别化”战略,总是基于自身资源去寻找一个能够发挥自身专长的领域,以便集中优势来与别人竞争。

然而,在现代国际贸易新形势下,“比较优势论”已不再灵验,“绝对优势论”正逐渐抬头。

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乔治·斯蒂格勒所言:通过兼并成为巨型公司是现代经济史上的突出现象。

无论哪个行业,全球化竞争的结果就是被吃的消失,吃别人的壮大,最后形成少数几个大企业对整个市场的联合垄断。

1、规模经济与纵向并购。

2、范围经济与横向并购3、多元化与混合并购【思考题】1、简述绝对成本优势理论的主要逻辑观点。

2、Adam Smith的绝对成本优势理论在什么情况下失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