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与绝对优势理论

关于比较优势理论与绝对优势理论的研究关键词:生产要素、国际分工、生产率。
正文:比较优势理论,是大卫·李嘉图在其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的,继承与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的以自由贸易为前提的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的提出是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体系建立的标志,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为科学的国际贸易理论建立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如果说比较优势理论是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里程碑,那绝对优势理论就是它的前身,不可忽视其重要性。
在介绍比较优势理论之前,不得不先略提及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是亚当·斯密在其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提及的思想,就是著名的《国富论》。
绝对优势理论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首次论证了贸易双方都可以从国际分工与交换中获取贸易利益的思想。
而比较优势理论与绝对优势理论之间,也有着明显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共同点是:首先,无论是绝对优势理论还是比较优势理论都属于技术差异论的范畴。
技术差异论,是指各国在生产同一产品时劳动生产率不同所造成的国际分工。
而比较优势理论与绝对优势理论都采用了比较的方法来阐述原因。
这使得两者从科学的研究方法层面来说出于同源。
其次,比较优势理论和绝对优势理论都建立在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上,劳动生产率的引进使国际贸易的原因从自然要素领域转到了生产领域,如果没有差异,则没有比较,因此差异是比较优势理论和绝对优势理论成立的基础。
最后,比较优势理论与绝对优势理论作为一个科学的定义,它们研究的问题都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看问题的角度有一定的偏差使其自身存在局限性,并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与之相反,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的历史背景不同,提出的学者不同,切入角度的不同使两者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第一,支撑比较优势理论和绝对优势理论的假定条件不同:绝对差异论的假定条件是全世界只有两国,都能生产两种产品,一国在一样产品上的生产率高于另一国,另一国在另一产品上的生产率高于此国;而比较优势理论则是一国两件产品的劳动生产率都高于另一国,在此基础上两种理论对国际分工进行解释,这样的却别使比较优势理论和绝对优势理论在对国际分工的理解和阐述上出现了分歧;再者,比较优势理论和绝对优势理论采取的比较内容与方法不同:简明的概括来说,绝对优势理论比较是直接在二者中选出谁好谁劣,而比较优势理论则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
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

3、理论的主要内容:
3.1贸易的分析基础 生产技术上的相对差异 →相对劳动生产率不同→相 对生产成本和相对价格不同→贸易可能发生 比较优势具体而言,某种商品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可 以用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生产成本、相对价格、机 会成本四种方法来确定。
设甲国在A产品上的产量为Q1,所要求的劳动投入为L1;
CIC1
小麦 240 贸易后的均衡状态(E2) 150单位布,120单位小麦 150单位布,120单位小麦 进口120单位小麦 出口150单位布 CIC2
O
120
180
贸易前的均衡状态(E1) 生产组合 消费组合 贸易 福利水平 100单位布,120单位小麦 100单位布,120单位小麦 没有 CIC1
6.2理论局限性
①李嘉图把比较优势思想建立在一系列较为简单的假设前提上。 他简单地把动态的经济世界抽象成静止的世界,因而得出的参加 贸易各国所获得的利益都是短期利益,没有说明这种利益是否符 合一国的长远利益。 ②比较优势思想并未完全揭示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它认为国 际贸易中比较利益产生的原因在于国内、国际 市场中有着不同的交换比率,这个观点并非错误的,但试图用这 一观点来完全解释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却是不妥的。 ③比较优势思想无法解释国际贸易的一些实际情况。按照其思想, 比较利益越大则发生贸易的可能性越大,即国际贸易最有可能出 现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而实际上国际贸易主要在发达 国家之间展开。 ④它只注意到了国际贸易能够使贸易国的整体福利水平得以提高, 却忽视了国际贸易对国内收入分配的影响。事实上国际贸易会造 成一些人获利,而另一些人受损。这也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原因。
美国分工前和分工交换后的市场均衡
CIC1
O
小麦
120 贸易前的均衡状态 240 贸易后的均衡状态 150单位布,120单位小麦 150单位布,120单位小麦 进口150单位布 出口120单位小麦 CIC2
举例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

举例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篇一:举例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 )理论是一个旨在阐明一个国家如何在国际贸易中获利的理论。
这种贸易通常是出口其在成本上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而进口其在成本上有绝对劣势的产品。
绝对优势对于个别国家来说是有益的,能够形成绝对的贸易顺差;但就长远来说是不利的,会增加国家间的贸易矛盾,造成贸易阻塞。
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也可以说,当某一个生产者以比另一个生产者以更低的机会成本来生产产品时,我们称这个生产者在这种产品和服务上具有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较绝对优势更灵活些,能够有效地促进国际间贸易的进行;但此理论的缺点是两国间在两种商品生产成本对比上不存在“度”的差异,则无法进行下去。
本回答专业性由科学教育分类达人张雪认证【篇二:举例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比如: a 一小时写100 个软件或擦200 块玻璃, b 一小时写50 个软件或擦20 块玻璃。
绝对优势: a 每一项都比 b 强比较优势:相对来说 b 在写软件上更有优势,因为擦玻璃效率更糟糕。
【篇三:举例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2.解释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有什么不同。
答: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的不同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比较的标准不同。
绝对优势比较的是生产率,比较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投入量,即每个生产者生产的实际成本;而比较优势比较的是每个生产者生产的机会成本。
绝对优势反映了生产率的高低,比较优势反映了相对机会成本的高低。
(2)两种理论所主张的国际专业化分工不同。
绝对优势理论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比较优势理论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
(3)专业化和贸易产生的好处是根据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
同一生产者可能同时在两种物品上都具有绝对优势,但是不可能在生产两种物品中都有比较优势,除非两个人有相同的机会成本,因为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是另外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的倒数。
浅析比较优势与绝对优势

浅析比较优势与绝对优势作为国际贸易理论总体系建立的标志,相对比较优势理论明确提出国与国之间进行贸易的根本原动力是比较优势,而非绝对优势。
本文以李嘉图的单一要素模型为落脚点,来分析比较优势的来源、作用及影响。
一、比较优势所谓比较优势,是指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较低,则在这种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如果每个国家专门生产并出口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这样的国际贸易可以使世界产出增长,并使各个国家都受益。
由李嘉图模型可知,我们假设经济中只有两个国家(本国和外国)两种产品(奶酪C和葡萄酒W)。
在此经济中,还假定:(1)劳动力是唯一的生产要素。
(2)劳动力供应在两国是固定的。
(3)生产每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是固定的。
(4)市场结构是完全竞争的。
(5)要素在国际之间不能流动。
(用aLW表示生产酒的单位劳动投入,用aLC表示生产奶酪的单位劳动投入,PC表示奶酪的价格,PW表示葡萄酒的价格,经济中的总资源用L表示,即总劳动供给。
表示国外时,用与本国相同但带有星号的符号)。
假设aLC*/aLW*>aLC/aLW。
在没有贸易的情况下,本国会生产两种商品。
因此,PC/PW=aLC/aLW。
经济开放后,各国实现专业化生产,则aLC*/aLW*>PC/PW >aLC/aLW为题中之意,利用间接生产法可知,本国能从贸易中获利的充要条件是(1/aLC(PC/PW)>1/aLW。
这正与国际贸易后的世界相对价格体系PC/PW>aLC/aLW不谋而合。
国外的分析亦然,由此可以看出,建立在比较优势之上的国际贸易使贸易国获利是必然之势。
二、绝对优势所谓绝对优势,是指如果一个国家相比另一个国家在产品生产上有较低的单位劳动投入,则认为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
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这部巨著中,亚当·斯密阐释了各国在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上的绝对差异是国际分工和贸易基础的重要思想。
经济学概念解析: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

经济学概念解析: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和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一、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一)什么是绝对优势?绝对优势是个人、公司、地区或国家在单位时间内以相同数量的投入生产更多商品或服务的能力,或每单位时间生产相同数量的商品或服务的能力。
与竞争对手相比,投入更少的时间。
绝对优势可以通过使用更少的投入以更低的每单位绝对成本或通过更有效的流程来创造商品或服务来实现。
(二)绝对优势的关键知识点关于绝对优势,有以下几个关键知识点:(1)绝对优势是生产商可以以相同的成本提供更多数量的商品或服务,或者以更低的成本提供相同数量的商品或服务。
(2)亚当·斯密提出的一个概念,绝对优势可以是具有不同绝对优势的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进行贸易获得巨大收益的基础。
(3)通过专业化、分工和贸易,具有不同绝对优势的生产者总能获得比孤立生产和消费更多的收益。
(4)绝对优势可以与比较优势形成对比,比较优势是以较低的机会成本生产商品和服务的能力。
(三)亚当.斯密对绝对优势的理解绝对优势的概念是18 世纪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他的《国富论》一书中提出的,旨在展示各国如何通过专门生产和出口比其他国家更有效地生产的商品从贸易中获益。
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可以决定专门生产和销售特定的商品或服务,并使用产生的资金从其他国家购买商品和服务。
史密斯认为,专注于各自拥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然后交易这些产品,可以让所有国家变得更好,只要它们各自至少拥有一种产品,它们相对于其他国家拥有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解释了为什么个人、企业和国家相互贸易是有意义的。
由于每个实体在生产某些商品和服务方面都具有优势,因此两个实体都可以从交换中受益。
这种贸易中的互惠互利构成了斯密的论点的基础,即专业化、劳动分工和随后的贸易导致繁荣的全面增长,所有人都可以从中受益。
史密斯认为,这就是同名《国富论》的根源。
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

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在经济学中,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是两个重要的概念,用来描述一个国家或个体在生产某种商品或提供某种服务时的竞争优势。
这两个概念起源于英国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并在后来的经济理论中得到了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
首先,绝对优势是指某个国家或个体在生产某种商品或提供某种服务时所具有的相对于其他国家或个体的绝对的优势。
换句话说,某个国家或个体在生产某种商品时耗费的资源或时间比其他国家或个体少。
例如,如果国家A生产一件商品所需要的时间比国家B少,那么国家A在这个产业中拥有绝对优势。
比较优势则是指某个国家或个体在生产某种商品或提供某种服务时的相对优势。
与绝对优势不同,比较优势是通过比较两个国家或个体的机会成本来确定的。
机会成本是指某个国家或个体生产某种商品或提供某种服务所放弃的其他可行选择的成本。
如果某个国家或个体在生产一种商品时的机会成本比其他国家或个体低,那么它在这个产业中就有比较优势。
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的概念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解释。
假设国家A和国家B分别生产苹果和橙子。
如果国家A在生产苹果和橙子上都比国家B快,那么国家A在这两个产业中都有绝对优势。
然而,国家A可能更有效率地生产苹果,而国家B可能更有效率地生产橙子。
这就意味着国家A具有比较优势在苹果生产上,而国家B具有比较优势在橙子生产上。
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国家A和国家B 可以通过互相贸易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对国际贸易和全球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
根据斯密的理论,不同国家或地区在不同产业中具有不同的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因此通过贸易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这意味着每个国家或个体都可以专门从事其拥有绝对或比较优势的产业,并通过贸易获取其他所需的产品和服务。
这不仅使得每个国家或个体都能够通过特化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也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全球经济的繁荣。
然而,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并不是唯一影响国际贸易的因素。
其他因素如市场规模、技术能力、成本优势等也会对贸易产生影响。
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介绍

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介绍绝对优势理论是由亚当·斯密在18世纪提出的。
根据这一理论,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是由于不同国家在一些商品或服务的生产方面具有绝对优势。
亚当·斯密认为,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上都有优势,它也应该专门生产那些它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以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比较优势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里卡多在19世纪提出的。
按照这一理论,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是由于不同国家在一些商品或服务上具有相对比较优势。
相对比较优势是指一个国家相对于其他国家的生产成本更低,因此可以以更低的价格生产其中一种商品或服务。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一个国家应该专门生产并出口那些它在相对成本上有比较优势的商品或服务,从而获取最大的利益。
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基础假设。
绝对优势理论假设一个国家在所有商品或服务上都有优势,而比较优势理论假设不同国家在一些商品或服务上具有相对成本优势。
同时,绝对优势理论强调的是单个国家的生产优势,而比较优势理论强调的是国家之间的相对成本优势。
比较优势理论在国际贸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影响。
它解释了为什么国家会选择专门从事特定领域的生产,并通过贸易来获取其他商品或服务。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专业化和贸易使得不同国家的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从而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然而,绝对优势理论的应用相对较少。
由于它假设一个国家在所有商品或服务上都有优势,这在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现实中,国家之间的优势是相对的,基于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
此外,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并不考虑其他因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例如,国际贸易中的保护主义措施、政府政策和市场结构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贸易模式的变化。
因此,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来全面理解国际贸易的复杂性。
综上所述,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提供了解释国际贸易现象的两种重要的理论框架。
虽然绝对优势理论的应用较少,但比较优势理论在国际贸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影响。
补充:比较优势与绝对优势

国际贸易理论四大定理: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orem; Hetcher-Ohlin Theorem; Stolper-Samuelson Theorem; Rybczinski Theorem。
绝对优势出自亚当斯密《国富论》,用以解 释国际分工产生的原因及其结果,亦即贸易 的模式(pattern of trade)。绝对优势表 明本国应出口比外国更少成本的产品。
主流国际贸易理论认为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 只是李嘉图比较优势的特例。
当然,杨小凯并不这样认为。
依绝对优势理论,A国专业化生产布匹,B国专业 化生产红酒,两国皆能得到好处:
假设布匹与红酒的国际交换比例为1。A国用4单位 劳动力就能得到1单位红酒,而这原本需要用8单位 劳动力才能生产出的;而B国用3单位劳动力就能换 得1单位布匹,而这原本需要6单位劳动力才能得到。
布匹
单位成本(劳动力)
A国
B国
生产各自比较优势的商品进行国际交换,则贸易双 方同样能从交换中获得利益。
按比较优势理论,A国专业化生产布匹,B 国专业化生产红酒。
只要布匹对红酒的国际价格(交换比例)介 于0.5~0.6间,则两国就能进行贸易。假设 国际价格为0.55。
在A国中1单位布匹只能换得0.5单位的红酒, 但在国际市场上却能换得0.55单位的红酒; 同样地,在B国中1单位布匹需耗费0.6单位 的红酒,但在国际市场上仅耗费0.55单位。 因此双方都受益。
4
6
红酒
8
3
布匹
单位成本(劳动力)
A国
B国
4
6
红酒Βιβλιοθήκη 810Robert Torrens在1815年的《论对外谷物贸易》 中首先提出比较优势的概念;李嘉图在1817年的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完善了比较优势的理 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主要内容: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 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劳动 生产率的绝对差异。即便一 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的生产方 面都具有绝对优势,另一个 国家在两种产品的生产方面 都具有绝对劣势,只要两国 之间存在着劳动生产率的相 对差异,就会出现生产成本 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异,从 而使两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 有比较优势,使互利的国际 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
分工前
分工后
小麦
布
小麦
布
法国的劳动投入
100
100
100+100=200
英国的劳动投入
150
50
50+150=200
总产量
2单位
2单位
2单位
4单位
法国在小麦的生产方面比英国有绝对优势,英国在布的生产方 面比法国有绝对优势。如果两国按照绝对优势分工,法国将原来生 产布的100单位劳动转移到小麦的生产上,共可生产2单位小麦;英 国将原来生产的小麦的150单位劳动转移到布的生产上,共可生产4 单位布。两国分工的结果是,用相同的劳动投入,比分工前多生产 了2单位布。这2单位布通过交换,在两国间进行分配,对两国都有 利。
分工前
分工后
呢绒
酒
呢绒
酒
英国的劳动投入 葡萄牙的劳动投 入 总产量
10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20
100+120=220
90
80
80+90=170
2单位
2单位
2.2单位
2.125单位
虽然英国生产两种产品的投入都高于葡萄牙(都处 于绝对劣势),但其生产呢绒的效率相对高一些。也可 以说,英国在生产呢绒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葡萄牙在生 产酒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让英国和葡萄牙进行分工,分 工生产的结果是两种产品的产量都高于分工以前。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ory ——David Ricardo 亚当· 斯密的绝对 优势理论没有解释这样 一个问题,即如果其中 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 上都处于绝对劣势,另 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 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优势, 双方是否还会进行国际 分工、产生国际贸易并 能分享国际贸易利益。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回答了这一问题。
Absolute/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ory
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理论
Absolute Advantage Theory ——Adam Smith
绝对优势理论,又 称绝对成本说,是最早 的主张自由贸易的理论。 英国古典经济学派主要 代表人物亚当· 斯密创立。
基本内容: 在某一种类商品的生 产上,一个国家在劳动生 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 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 绝对低于另一国家,若两 国家都从事自己占有超过 它国绝对优势商品的生产, 继而进行换,那么双方都 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的 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 以获得分工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