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 案例分析
《国际经济学》教案
《国际经济学》教案一、引言国际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全球范围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的学科。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国际经济政策,并培养他们的分析和应用能力,以应对全球化时代面临的经济挑战。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1. 使学生了解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包括贸易、汇率、国际投资等;2. 培养学生分析国际经济现象和问题的能力;3. 启发学生关注国际经济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4. 帮助学生认识到全球化的挑战和机遇,并提高其应对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的内容将包括以下主题:1.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比较优势与绝对优势理论- 国际贸易的机会成本与相对价格- 贸易限制与保护主义政策- 自由贸易与区域贸易协定2. 汇率与国际金融市场- 汇率的决定与浮动- 汇率制度与外汇市场- 汇率政策与汇率风险管理- 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3. 国际投资与跨国公司- 直接外国投资与外国直接投资- 国际投资的动因和影响因素- 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战略与运营- 跨国公司对国家和全球经济的影响4. 全球化与发展经济体系- 全球化的定义、动力和影响- 发展经济体系的问题与挑战- 国际合作与全球经济治理-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一带一路倡议四、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标,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授课与讲解:通过课堂授课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掌握理论框架和基本概念。
2. 学生讨论与互动:组织学生讨论和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视频和多媒体资源:借助多媒体资源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复杂的国际经济现象。
4. 实践案例分析:通过真实的案例分析,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并进行经济政策分析。
五、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对国际经济学的理解和能力发展,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 课堂小测验:通过课堂小测验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2. 个人或小组项目:要求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项目,包括实证研究、政策分析等,评估其分析和应用能力。
案例教学法在《国际经济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在《 国际经济学》 中的应用
胡 帮 勇
( 重庆 三峡 学 院 经 济与 管理 学 院 , 重庆 4 0 4 1 2 0 )
摘要 : 《 国际 经济 学》 是 经 济类 专 业的核 心课 程 , 其 特 点在 于理 论 性 强 、 知识 点 多和教 学难度 大。 本文 以笔者 多年 的教 学 经验 为基 础 , 探 讨 案例 教 学在 《 国际 经济 学》 中的 应 用 , 以期提 高学 生分析 问题 和 解 决 问题 的 实际能 力 。 关 键词 : 案 例教 学法 ; 国 际经 济学 ; 改革 中图分 类号 : G 6 4 2 . 4
一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 号 : 1 6 7 4 — 9 3 2 4 ( 2 0 1 3 ) 3 5 — 0 0 9 3 — 0 2
、
国际经 济 学的 教学 目的及 学 习难度
‘
在世 界 经济 一体 化 和经 济全球 化 的今 天 ,越来 越多 的 人关 注 国际 经济 问题 。能 够用 所 学理论 解 释纷 繁复 杂 的 国
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同时通 过案例 讨论 提 高学 生 的语 言表 达力 和逻 辑 思维 能力 。在 国 际经济 学 中实施 案 例教 学法 , 主要 能起 到 以下 几点 作用 : 首 先, 减 少 课程 的枯 燥性 和 提升 学生 的学 习 兴趣 。 国际 经济 学 知 识点 繁 多 、综 合性 很 强 ,需要 用 到微 观和宏 观 的 分析 方 法, 对数学、 函数 及 图形 要求 较 高 。如果 按照 纯理 论 的教学 方式 , 很 多 知 识 晦涩 难 懂 , 学生 也 只是 热 衷 于 记结 论 , 知其 然不知其所 以然 。 而案例教学 , 让晦涩的知识变得更有立体 感, 有利 于降低课程难度 , 丰富教学方式 , 调动学生 的主动 参 与意识 。其次 , 案例 教学 有益 于 学生 的 “ 学” , 提 升教 学质 量。 案 例教 学不 同于传 统 的教学 方式 , 教师 不再 是 填鸭 式教 学 的主体 , 而是 根据 国际经 济 中的热 点或 特殊 的现象 , 创 建 现实 经济 生 活情境 ,用 贴 近生 活 的经济 现 象来 引导 学 生 自 动融 入积 极讨 论 的课程 教 学 中 。 在这 一过 程 中 , 教 师不再 仅 仅是知识传播者 , 简单地告诉学生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 而 是 让 学 生 自己去 讨论 、 分析 、 总 结和 思 考 , 以得 出开 放式 的 结论。事实上 , 很多国际经济现象并没有唯一 的解释方式 , 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 同一个经济现象,让各种 解 释相 互竞 争 ,不要 简 单地 下结 论 ,授 人予 鱼不 如 授人 予 渔, 重要 的不 仅仅 是学 生 学到 了什 么 , 更 重要 的是 让 学生 如 何 学 习 。总之 , 案 例教 学在 国际经 济学 中的应用 , 可 以提 高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提升学生查询资料 和整理资料 的能力 ,增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和协调 组织能力, 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 的全面培养 。最后 , 案例教 学有 益 于教 师 的“ 教” , 提升 教师 教 学水 平 。在案 例教 学 中 , 虽然 教 师起 的是 引导 作用 ,但 是 如何 引导 好学 生对 国际经 济现象的探讨并非容易。 传统教学中, 教师只知道可能理论 就够 了 , 但 是在 案 例 教学 中 , 教 师必 须 提前 准备 案 例 , 对 国 际经济的热点和特殊现象要有高度的灵敏感。教师需要关 注学 术前 沿 , 不 断完 善 和更新 知专 业 学生必 须 掌握 的基 本 能力 之一 。 传统 的教 学模 式 重理 论轻 实践 , 教 学效 果 差 , 因此 对 国 际经 济学 的教 学改 革 势在 必行 。 国际经 济学 是 以 国际经 济关 系 为研 究对 象 的学科 , 主要 由两 部分 内容 构 成 : 第一 部 分是 国 际贸 易理 论及 政策 ,主要探 讨各 国之 间的商 品 贸易 和服 务 贸易产 生 的原 因 、 利益 分 配 以及 由此诞 生 的 国际贸 易政 策 。 第 二部 分是 国际金 融部 分 ,主要 探讨 由于贸 易而 导致 的 国 际资本 的 流动 、 国际投 资 、 汇 率 以及 国际 收支 等 。该 门课 程 的知识 点众 多 , 需 要 良好 的微 观和宏 观 经济 学基 础 , 这 就 降 低 了教 学 的趣 味性 和学 生学 习 的积极 性 。学 生缺 乏将 理论 知识 用 于实 践 的能力 。案 例 教学 法在 很多 课程 的 教学 中起 到 了 良好 的效果 , 因此 , 如 何将 案 例教 学法 应用 于 国际经 济 学 的教学 当中是 本文 探讨 的 重点 。 二、 案 例教 学 法在 国 际经济 学 中的 意义 案 例 教 学 法 由美 国 的 科 普 兰 博 士 ( C o p e l a n d , D . ) 于 1 9 1 0 年 率先 在 哈佛 大 学商 学 院 中应 用 于实践 , 最 早 的案 例 教学 法应 用 于工 商管 理专 业 。科 普 兰博 士邀 请 了很 多优 秀 工商 管理 的从 业人 员走 进课 堂 ,向学生 展示 在管 理过 程 中 遇到 的各 种实 际 问题 ,科普 兰博 士要 求 学生 利用 管理 学 的 理论知识结合实际问题 ,写出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各种 可 能方 案 。案 例教 学法 取得 了 良好 的效果 ,该教 学方 法 由 于其 良好的效果很快在其他学科开始推广。根据哈佛大学 商 学 院的定 义 , 案 例 教学法 是 指学 生和 教师 互动 , 共 同参 与 对 某学 科 的案 例或 疑难 问题 进行 探讨 的教 学方 法 。在 案例 教 学法 中 , 学 生不 再是 被动 地接 受知 识 , 老 师也 不仅 仅 是现 有 知识 的传 播 者 , 教师 与学 生成 为平 等 的主 体 , 共 同参 与课 堂 的教 与学 。案 例教 学法 着 眼于 学生 的创 造力 和解 决 实际
国际经济学课程中案例教学应用探析
、
必 须 考 虑 学生 的适 应 性 及接 受 能力 ,因 此 必须 要 在 课 堂 讲 授与 案 例 教 学 间 有所 平衡 。如 何 将 有 限 的课 时 合 理地 分配 在 课 堂 讲授 、 讲 解 与 案 例教 学实 施 所 需 的 讨论 、辩 论 、 交流 上 ,将 两 者 组 织成 个有 机 整体 ,这 是 我们 必须 面对 的问题 。
活运用,重视总结与反 思,更大限度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促进教学 目的达成。 【 关键词 】国际经济学;案例教学;应用
国 际 经 济 学 是 教 育 部 认 定 的 高 等 院校 经 济 类 核 心 课 程 ,其 主 要 内容 可 分 为 微 观 与 宏观 两部 分 ,前 者 主 要 讨 论 贸 易 的起 因、 利 益 及 贸 易政 策 的 制 定 ,后 者主 要 说 明 国际 经 济 活 动在 各 国 国 民 收入 决 定 中 的作 用 , 以及 国 内 经济 活 动 对 国际 经 济 关 系 的影 响 。 通 过学 习 国 际经 济 学 ,能 够 掌握 关于 国际 经 济 的 基 本 知 识 ,把 握 经 济 学 思维 方 式 和 研 究 范 式 ,这 对 于 应 对 全 球 化 竞 争 ,培 养 应 用 性 、国 际化 人才 至 关重 要 。 国际 经济 学课 程理 论 体系 庞大 ,有 一 定 的学 习难度 。在教 学 中 只依 靠传 统 教 学模 式 ,易形 成 老师 为主 、 学生 被动 的局 面 。学 生主 体 地 位 、 自我 意识 、 自主 能力得 不 到肯 定 ,最 终其 理解 多 停 留在肤 浅 的层面 ,不 能形 成独 立分 析 并解 决经 济 学 问题 的能力 。因此 ,应 该在 教 学实 践 中探索 引进 多种 教 学模 式 ,案例 教学 即 是其 中之 一 。 案例 教学 及其 特 点 所 谓 案 例 教 学 ,主 要 指 教 师 根 据 课 堂 教 学 目的 和 要 求 ,通 过 组织 学生 对 案 例 的 调 查 、 阅 读 、 思考 、分 析 、讨 论 和 交流 等 活 动 ,加 深 学 生 对 基 本 概 念 和 原 理 的理 解 和 运 用 ,进 而 提 高学 生 分 析 问题 和 解 决 问 题 的 能 力 的 教 学 方 法 。 案 例 教 学 由 美 国 哈 佛 法 学 院 前 院 长 克 里 斯 托 弗 ・哥 伦 布 ・朗 代 尔 ( C . c . L a n g d e l 1 )1 8 7 0 年 首 创 , 较早 主 要 在 法 学 、 工 商 管 理课 程 教 学 中运 用 ,而 后扩 展 运 用 于 其 他 学 科 。 作 为 一 种 力 图将 实 践 与 理 论 有 效 结 合 的 教 学 模 式 ,案 例 教学 主要题 设 计 出 合 适 的 案 例 是 教 学 成 败 的 关 键 。好 的 案 例 应 当 有 现 实 的 背 景 , 能够 让学 生 在 设 置 的情 境 中描 绘 、反 映相 关 的 经 济 问题 及 其 产 生 原 因 、存 在 背 景 和解 决方 案 。同 时它 们 难 易度 要 适 当又 能 凝 练 教 学 主 题 , 过 于 简 单 则 学 生 难 以 产 生 兴 趣 : 过 于 复 杂 , 则 工 作 量 大 易 给 学 生 造 成 挫 折 感 , 同 时 无 法 及 时 完 成 。 对 于 教 师 而
外汇与汇率 案例
(外汇与汇率)案例案例一: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国家对美元汇率的两次联合干预1973年美国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到20世纪70年代后半叶,由于美国经济处于高通货膨胀、高失业率和低经济增长率的处境,卡特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决定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外汇市场因此开始不断抛售美元,使美元的汇价一路下跌。
面对美元跌势,卡特政策决定干预外汇市场。
1978年10月底,卡特政府宣布了一项反通货膨胀计划,但对美国未来的货币政策并没有明确的表示,因此,美元反而在外汇市场上狂泻。
面临马克和日元升值的巨大压力,德国和日本两国的中央银行被迫进行不改变自己政策为前提的大规模干预,买美元抛本国货币,但收效甚微。
1978年11月1日,卡特总统宣布美国财政部和中央银行将直接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稳定美元汇率。
由于前一星期的反通货膨胀、计划使外汇市场大失所望,卡特这次宣布的干预包含两项重要的政策转变。
第一,货币政策将紧缩。
第二,美国中央银行将调用300亿美元干预外汇市场,平衡美元的外汇价格。
计划宣布后,外汇市场果然受到震动,对其货币紧缩政策更是十分警觉。
在11月1日上午9:13,美元对马克的汇价立刻从前一天的最低点上升37.25%,达到1.83马克;几分钟后,随着中央银行抛出6900万马克、1900万瑞士法郎后,美元对马克的汇价又上升1%,对瑞士法郎的汇价也上升到1.567瑞士法郎。
在针对日元动用了500万美元之后,美元对日元的汇价也升至187.5日元。
在这一天外汇市场收市时,美元对主要外汇的汇价平均上升了7%—15%。
在以后的两个星期内,外汇市场仍有抛美元风,以试探美国等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决心,但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联合德国、日本和瑞士中央银行,一次又一次地在市场上干预。
到11月底,美国干预市场的总额达350亿美元,使美元明显回升。
但是,在12月初,外汇市场开始怀疑美国是否真正采取倾向紧缩性政策,又开始抛美元,使美元再度下跌。
案例教学法在《国际经济学》课程中的应用探讨
是 国际 贸易理 论 与政策 ;二是 国际金 融 理论
和开 放经 济下 的宏观 经济 理论 ;三是 国 际间 的
要素流动 。可以说 , 国际经济学是建立在西方 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基础之上 , 研究各国经济活
动之 间关 系的经 济学科 分支 。 通过 本课 程 的学 习 , 求学 生 能 够 比较 系 要
济 社会 生 活 中的 一 些热 点 问题 和 现 实经 济 生 活 中 的一 些现 象来 展 开讨论 , 一般 来说 能 够将 复杂 的理 论 以一种 轻松 活 泼 的方 式展 示 出来 , 降 低 了理 论 课 程 的难 度 从 而 激 发 学 生学 习 积 极性 。这 样有 助 于学 生加 深对 基 础概 念 、 基本 理论 的掌握 与理解 。 其次 , 过案 例教 学, 以培 养 和锻炼 学 生 通 可 分析 问题与解 决 问题 的能力 。案例教 学是一 种 培养 分 析 问题 、 决 问题 能力 和提 高全 面 素质 解 的有 效方法 。学 生可 以在某个专业 知识 点 的学 习结 束后 , 对案 例所 提 出 的各种 问题 查 阅 大 针 量 的 资料 , 进行 归 纳 总结 , 得 解 决 案 例所 提 获
案例 教学 (aetd ) 在学 生掌 握 了有关 css y是 u 基本 知识 和 分 析技 术 的基 础 上 , 据教 学 目的 根 和教 学 内容 的要求 , 在教 师 的精 心 策 划 和指 导 下 , 学生 带人 典 型 案例 的特定 事 件 中进 行 案 将 例分 析 ,通 过 学 生 的独立 思 考 或集 体 协作 , 进
作者 简 介 : 涛( 9 3 , , 士 , 西 财 经 学 院 国 贸 系教 师 , 究方 向 为 国 际 贸 易 、 谢 18 一) 男 硕 广 研 区域 经 济 。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案例分析案例1:喜为人母的“猪孩”“猪孩”王显凤当妈妈了!十余年前,这个曾和世界各地的“猴孩”、“狼孩”等“兽孩”一样引起世人关注的在猪圈里被发现的东北女孩子,如今又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猪孩”的发现大概是十几年前的事。
据其家人介绍,1974年12月23日,王显凤出生在辽宁省台安县高力房镇锅柽子村一个特殊的家庭中。
她的母亲因早年患大脑炎而导致痴呆,属中度残疾;她的父亲是聋哑人。
小显凤出生后,父亲忙于每天的生活,根本没有时间照顾她,小显凤整天饥一顿饱一顿的,经常饿得哇哇大哭。
当王显凤会爬以后,为了能够填饱肚子,便开始摸摸索索地四处找东西吃。
有一天她从炕上摔下来,不分东南西北的小显凤不知不觉爬进一窝刚出生不久的猪崽儿中间,她本能地与小猪崽儿一起拱在母猪肚皮下吃起奶来。
老母猪似乎并不讨厌这个外来的“孩子”。
小显凤吃饱喝足后,和小猪崽儿一起,偎在母猪的怀抱中睡着了。
晚上,劳累了一天的父亲在猪身边发现了小显凤。
他扒拉开猪崽儿,将小显凤抱回了炕上。
谁知,第二天小显凤又回到了母猪身边……就这样,王显凤正式开始了她与猪为伴的生活。
她终日与猪为伍,看到的是猪的形象,听到的是猪的声音,自然模仿的也是猪的行为。
1982年,王显风的母亲改嫁了,王显风跟随母亲来到同村农民王文乾家。
王文乾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庄稼人,心地善良。
继父无数次地试图让她回到人的生活中,却因显凤积习难改,一直未能成功。
1984年夏,王显凤的一位在村小学教书的本家叔叔偶然来她家办事,谈话间,他忽然听到厨房里有异样的哼哼声。
当晚,小学教师怀着复杂的心情写了一篇《锅柽子村发现猪孩》的文章,寄给了当地的媒体,希望能得到社会的帮助,为王显凤寻一条出路。
此事一经报道,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猪孩”王显凤实在是一个太特殊的孩子。
11年关键的生长发育期都是在与猪为伴的极为特殊的环境里度过,造成了她心理的严重畸形。
当时,对她进行的一系列科学检验和心理测量的结论令人沮丧。
浅谈《国际经济学》案例教学
坝 代 教 胄
浅谈 《 国际经济学 》案例教学
李 淑 艳 ( 州大 学松 田学 院 广 东 增城 广 5 17 1 3 0)
摘 要 :针 对 《 际经 济 学 》教 学效 果 不理 想 的现 象 ,本 文提 出 国 际经 济 学案 例 教 学 的 方法 。文 章从 运 用 案 例教 学的 必要 性 入 手 ,介 国 绍 三 种 适 合 国际 经 济 学 案 例 教 学 的 方 法 ,最后 提 出在 实 施 案 例教 学 中应 该 注 意 的 问题 。 关键 词 :国 际经济 学 案例 教 学 ‘ 。
一
、
二 、《 际经 济 学 》案 例 教 学 的 方 法 国 案 例 教 学法 改变 了传 统教 学 方 法 教 学 内容 死 板 、教 学 方 式 单 和 教 学效 果 不 佳 的缺 点 ,从 对学 生 进 行 素质 教 育 和 培养 创 造 能 力 的角 度 ,弥补 了传 统 教学 方法 的不 足[ 案 例教 学 内容丰 富 ,应 2 ] 。
一
相 互关 联 的几 章 讲授 后 ,可 以 安排 综 合 性 案 例 ,并 组 织 学生 讨论 分 析 。例 如 学 习 国际 收 支 、汇 率 、货 币危 机 理 论 和货 币金融 体 系等 理论 后 ,向学 生 介 绍有 关 东南 亚金 融 危机 的 资料 :19 9 7年 7月 2 日从 泰 铢 贬值 开 始 ,历 时 两 年 之 久 ,危 机 重 心从 东 南 亚 的 泰 国转 移 到 台 湾 ,再 转 移 到韩 国 ,最 后 又重 新 回到 东 南 亚 的印度 尼 西 亚 ,经 历 四波 。仅 19 97年 7 到 19 年 1 月 98 月半 年 时间 ,东南 亚 绝 大 多 数 国 家 和 地 区 的 货 币贬 值 达 3 % ~ 0 ,股 市 跌 幅达 0 5% 3 % 0 0 6 %。接着 ,学 生 围绕 任课 教 师提 出 的问题 展 开热 烈 的讨 论 , 背 景 做 出 特 殊 的要 求 ,但 把 教 学 本 身 看作 一 项 实 践 活动 ,强 调专 业 实 训 在 其 中 的重 要 作 用 ,要 求 教 师 首 先要 参 加 一个 由 国际 劳工 组 织 和 中 华青 年 联 合 会认 可 的师 资 培训 课 程 并 获得 合格 证 书 ,以 提 高 教 师在 实施 创新 教 学 方 法的 能力 。然后 完 成 至少 两 次 K B的 A 教 学 任 务 后 ,提 交 课 程报 告 ,并 被 评估 合 格 后 颁 发 资格 证书 。这 些 都值 得 我 们 的学科 教 育 去认 真 借鉴 ,加 快 中 国教 育 变革 的进 程 。 『 论 文得 到 天 津 工 业 大学 高等 教 育教 学 改革 研 究 项 目的 资 本
《国际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国际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国际经济学的相关知识,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等领域的概念、原理和政策。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国际经济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3. 德育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际经济观念,增强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国际经济现象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国际经济学的相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基础知识:教师详细介绍国际经济学的相关概念、原理和政策,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让学生能够理解国际经济现象背后的规律和机制。
3.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国际经济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开展小组讨论或辩论,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5. 知识拓展:介绍国际经济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德育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际经济观念。
7.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一个具体的国际经济问题,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讨论积极性、表达能力等,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3. 测验:进行一次小测验,检验学生对国际经济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4. 教学反思:根据测验结果和学生的反馈,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四、思政元素融入方法1.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际经济观念: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际经济观念,增强爱国主义精神。
2. 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通过案例分析、课堂互动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经济发展情况,培养其跨文化交流能力。
《国际经济学》课程分析
《国际经济学》课程分析课程名称:国际经济学标准学时:72课程类型:理论课《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主要研究对象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投资理论、开放的宏观经济均衡等。
它是国家教育部财经类和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与其关系较大的学科和课程有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
本课程标准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制订,具体反映了本课程每一章节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贯彻了教学互动教学法,体现出能力与知识并重,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
一、课程定位与性质《国际经济学》以国际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它主要探讨各国之间商品、服务的交换和国际间资本、劳动力的流动的动因和影响,以及各种国际交易活动所引起的国际收支问题。
在内容体系上,国际经济学包括微观部分和宏观部分,这两大部分在名称上通常又分别被称为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金融理论。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国际经济学的整体体系有一个明确的把握,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特别是对那些日后将从事对外经济活动的学生,希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能不同程度地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为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服务。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将对国际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观点有比较全面的认识,掌握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理论,对国际经济运行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分析现实经济现象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课程和专业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1.知识目标了解并掌握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理论、汇率决定理论、国际收支调整理论;需要掌握的基本政策主要有对外贸易政策及其福利效应和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内外平衡政策等。
国际经济学 珍藏版
Chapter 7 The Instruments of Trade Policy案例7-1案例名称:羊肉关税损害了美国消费者案例适用:进口关税的成本与收益案例来源:罗伯特·J·凯伯(Robert J. Carbaugh)著原毅军陈艳莹等译《国际经济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年9月第1版第117~118页。
在编辑过程中做了适当修改。
案例内容:美国的养羊生产商长期依靠政府。
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们一直接受羊毛补贴,直到1995年国会颁布农场政策改革,补贴才被取消。
由于失去了援助,成本高昂,效率低下,又面对鸡肉、牛肉和猪肉的竞争,羊肉生产商提出了减少进口避免国外竞争者的请求。
在美国,几乎所有的羊肉进口都来自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两个国家在农业上拥有绝对优势。
美国羊肉产业联盟非但不采取措施与这些国家竞争,反而在1974年的贸易法案中写入了一条“逃离条款”,为受到进口冲击的产业提供暂时的喘息空间。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确定进口是否给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如果是这样,可以提请救援措施,该措施的采纳、修改或者否定由总统全权负责。
在1999年2月份,ITC并没有发觉国内产业受到严重损害,但却接受了处于劣势的国内生产者提出的进口是损害根源的说法。
ITC没有取消进口计划,只是建议对超出上年的进口征收20%(在4年内逐步递减)的关税。
然而政府实施的贸易限制措施比ITC的建议更加严格。
在现有关税基础上,第一年对所有的进口都征收9%的关税(2~3年降至6%,然后到3%),超过去年的进口征收40%的关税(2~3年降至32%和24%)。
美国羊肉产业联盟主席高兴地宣布,这一变化会给市场带来稳定。
征收羊肉进口关税的决定虽然在国内没有引起多少注意,但却被其他国家纷纷仿效。
这一决定拆穿了美国政府对自由贸易地花言巧语,使其在让其他国家开放市场上所做的努力前功尽弃。
减少进口的预期达到了,但保护羊肉产业的目的却并没有最终实现。
国际经济学案例分析
国际经济学案例分析Chapter 1 Introduction案例1-1案例名称:甚至IBM公司的个人电脑也不全是美国生产的案例适用:国际经济间的相互依赖性案例来源:萨尔瓦多著朱宝宪吴洪等译《国际经济学:第五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年9月第1版第1页。
在编辑过程中做了适当修改。
案例内容:市场销售的IBM公司个人电脑,许多零部件其实是国外生产的,表1表明:生产成本总计860美元,其中625美元用于海外生产零部件的成本(其中230美元花费在美国自己在海外开设的工厂上)。
如果所有的海外生产都在国内进行,可能会花费更多的成本从而提高个人电脑价格。
实际上,IBM公司1992年的新型PS/55laptop完全是在日本生产的。
表 1 IBM公司个人电脑生产成本在美国及国外的分配(单位:美元)总生产成本:860 电源(日本)60 海外生产成本 625 图形打印机(日本)160 美国自己工厂部分230 软驱(新加坡)165 外国工厂部分 395 驱动器组装(美国)25 键盘(日本)50 单色显示器(韩国)85 外壳及最后组装(美国)105 半导体(日本)105 总生产成本 860 (美国)105 案例评析: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在经济隔绝的状态下生存。
一国经济的各个方面,诸如工业、服务部门、收入和就业水平等等,都与其贸易伙伴的经济紧密相连。
国家间经济的相互依赖性达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高度。
本案例中,IBM的个人电脑是美国、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各个国家进行国际分工的产物,在美国国内只能完成构成其最终产品的一部分,在总成本860美元中,美国自己工厂所占的部分仅为230美元。
因此,其不仅是属于美国的,更确切的说,应是属于世界的。
这仅仅是一个例子。
这种国际分工合作的产品在当今世界是普遍存在的,已经没有多少产品可以只依靠国内资源来获取生产的竞争优势。
当然,这也仅是国家间经济相互依赖的一种简单表现。
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一个复杂问题,在不同国家之间以及一个特定国家中的不同部门之间经常会产生强烈而不均衡的影响。
国际经济学冯德连第四版案例分析
国际经济学冯德连第四版案例分析案例1—1 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的变化【基本案情】萨卡尔(P.Sarkar)和辛格(W.Singer)对于联合国统计办公室从1970年开始发布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制成品贸易条件进行了研究。
研究显示,1970-1987年发展中国家的制成品出口单位价值相对于发达国家每年下降1%左右,18年间累计下降20%左右,但出口结构的调整未能改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不利地位。
对包括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体和拉美半工业化国家的29个国家或地区1965-1985年制成品贸易条件的研究显示,相对于美国,没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制成品贸易条件呈显著的上升趋势。
世界银行《1995年世界发展报告》对1970-1993年发展中国家制成品贸易条件的类似研究显示36个国家或地区中有23个贸易条件恶化。
在对66例最不发达国家所做的1990-2000年数据观察显示,有51例出现了贸易增长,但其中模糊贸易效应和恶性贸易效应占60%以上[Henry Veltmeyer (2004)]。
在全球贸易规模增长的背后,除了极少数的后起工业国家之外,发达国家与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不发达国家间的贸易利益分配不公问题日益突出,呈现出“富国越来越富,穷国越来越穷”的马太效应。
【国际经济问题】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贸易利益分配不公的原因?【案例分析】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贸易利益分配不公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1)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地位决定贸易的规模经济收益主要流向发达国家。
(2)技术差异使得发展中国家处于国际分工体系的下端。
(3)市场经济体制和多边贸易体制在全球的发展,使得发展中国家谋求贸易利益的政策实施空间有限。
教材中贸易利益和贸易条件的分析假定(如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假设条件)过于严苛,导致国际贸易使两国互利的观点与现实不符。
【知识点】贸易条件与贸易利益、生产可能性曲线。
2023年国际经济学案例
2023年国际经济学案例
2023年国际经济学案例分析如下:
1. 甲国A公司和乙国B公司签订了进口100吨白糖的协议,选用了《2023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FOB术语,并约定付款方式为托收。
A公司
与承运人C公司签订了海上货品运送协议,并向D保险公司投保了平安险。
承运人的“希望”号轮准时到达乙国装货,B公司提供了符合协议规定的货品。
在“希望”号轮驶向甲国目的港的途中,因遇台风使部分白糖受损。
B
公司委托银行向A公司收取款项,A公司却以货品已经发生损失为由拒绝付款。
2. 美国A公司与我国B公司签订了购买一批月饼的协议,交货期为当年中
秋前一星期,以便卖给在美国的华人过中秋节之用。
但是,由于我国当年中秋节月饼市场火爆,B公司货源紧张,中秋节已过了一个星期尚未交货。
而美国的实际情况是由于中秋节已过,月饼难以销售。
A公司于是告知B公司宣告协议无效。
以上案例仅供参考,如需更多案例,建议查阅相关资料或咨询国际经济学家。
国际经济学分析日本豪华轿车案例
国际经济学分析日本豪华轿车案例直到1980年代中后期,“日本豪华车”还被认为是最具争议的一个词汇。
今天,日本豪华车却在美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这段历史背后的故事,成为目前踊跃进入高端汽车市场的中国汽车制造商们的最好教材发生在1970年代的石油危机给日本车一个到美国寻找立足之处的绝佳机会。
能源价格的上涨,使那时的人们对便宜、省油的小型车的需求不断增加,而美国和欧洲的生产商们都无法提供那样的商品。
日本车的春天来到了,它们的形象也随之确立:廉价、省油。
但也仅限于此,日本车在低端市场游刃有余,却没机会突破。
石油危机之后,美国很快迎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伴随着经济的好转,浮现出一代年轻的富有的中产阶层,他们被称为“雅皮士”。
这些人对汽车的要求不同于以往。
他们注重豪华和性能,而表面上奢华的大型轿车和经济性已经被他们摒弃。
在那个年代,宝马3系已经成为了典型的“雅皮士车”。
实际的销量也证明了这一点。
奔驰、宝马、奥迪等最能迎合雅皮士要求的高性能豪华车销量一路飙升。
看着欧洲车在美国高歌猛进,已经在美国市场取得一席之地的日本汽车制造商也跃跃欲试,试图开发出新的豪华车型来抓住这个新兴的消费群体。
但没过多久,他们就发现以廉价小型车起家的日本品牌根本无法和美、欧老牌豪华厂商竞争。
美国人把日本车讥讽为袖珍火箭,意思是速度够快,但安全性不强。
这个称号在日本车身上代代相传,从丰田到本田,然后铃木接手。
日本车被严格地排除在高级车行列之外。
但不服输的日本人选择了另一条路:开辟新的品牌。
而且,这些新的豪华品牌都拥有自己独立的产品线和销售渠道。
本田第一个试水,推出了讴歌(Acura),随后丰田创造了雷克萨斯(Lexus),紧接着日产也开始把英非尼迪(Infiniti)的牌子挂到自己的车上。
顽强的日本人很快赢得了市场的尊重。
从前汽车评论家们对来自日本的豪华车的嘲笑随着新的豪华品牌的推出而偃旗息鼓。
“日本豪华车”不容置疑地登上了大雅之堂。
讴歌(Acura):日本豪华车的开路先锋2006年春,Acura在上海的“上赛道”开展媒体试驾活动。
国际经济学案例分析绝对珍藏版
Chapter 6 Economies of Scale, ImperfectCompetition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案例6-1案例名称:1964年北美汽车贸易协定案例适用:产业内贸易案例来源: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著海闻蔡荣等译《国际经济学》 2002年4月第1版第133~134页。
在编辑过程中做了适当修改。
案例内容:1965年以前.加拿大和美国的关税保护使加拿大成为一个汽车基本自给自足的国家,进口不多出口也少得可怜。
加拿大的汽车工业被美国汽车工业的几个大厂商所控制。
这些厂商发现,在加拿大大量建立分散的生产体系比支付关税要划算。
因此,加拿大的汽车工业实质上是美国汽车工的缩版,大约为其规模的1/10。
但是,这些美国厂商在加拿大的子公司也发现小规模带来的种种不利。
一部分原因是在加拿大的分厂比其在美国的分厂要小;但重要的原因可能是美国的工厂更加‘专一”——集中精力生产单一型号的汽车或配件。
而加拿大的工厂则不得不生产各种各样不同的产品,以至于工厂不得不经常停产以实现从一个产品项目向另一个的转换,不得不保持较多的库存,不得不少采用专业化的机器设备等等。
这样加拿大汽车工业的劳动生产率比美国的要低大约30%。
为了消除这些问题,美国和加拿大政府通过努力在1964年同意建立一个汽车自由贸易区(附有一些限制条件)。
这一举措使汽车厂商得以重组生产:这些厂商在加拿大各子公司大力削减其产品种类。
但是加拿大的总体生产及就业水平并没改变。
加拿大一方面从美国进口自己不再生产的汽车型号,另一方面向美国出口加拿大仍生产的型号。
在自由贸易前的l962年,加拿大出口了价值1600万美元的汽车产品然而却进口了5.19亿美元的汽车产品,但是到1968年,这两个数字已分别成为24亿美元和29亿美元。
换而言之,加拿大的进口和出口均大幅度增长。
贸易所得是惊人的。
到20世纪70年代初,加拿大汽车工业的生产效率已可与美国的同行相媲美。
增长与新的经济大国的崛起国际经济学案例分析
增长与新的经济大国的崛起国际经济学案例分析芝加哥大学教授汉斯●摩根索(HansMorgenthau)是西方国际关
系理论“奠基之父”,也是“经典现实主义之父”。他在其著作《国家间政治一为权利与和平而斗争》(1948)中精确地定义了国际关系范畴,宣告了美国二战后外交思想范式转型的开始。在国际社会中,国家的
行为是由对权利的追求驱使的,国家利益只有通过权利才能得以实现。国际政治的动因就是对权利的追求。因此,权利之争是“世界政治的核心内容”。
随着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和格局的变化,现实主义理论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20世纪70年代,正值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和新兴国家的逐步崛起,演绎出新现实主义学派。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肯尼思●华
尔兹(KennethN.Waltz)是新现实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于1979年
出版的《国际政治理论》被认为是新现实主义的巅峰之作。华尔兹认为,国家追求的最终目标是安全。国家不应谋求权力的最大化,而应寻求权力的平衡。均势理论的实质是主要大国间实力平衡的分配。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先驱者查尔斯●金德尔伯格在《萧条中的世界,1929一1939》(1971)一书中率先提出了稳定论,后来由罗伯特●吉尔平加以系统完善提出“霸权稳定”论,认为霸权国可以利用自己的影响建立国际制度、提供世界经济的稳定器、提供公共物品等从而
实现均势,从而保持国际局势稳定;而新兴大国的崛起会挑战美国的
霸权,引起不稳定。米尔斯海默认为,如果中国成为一个经济增长中心,
它必然会把经济实力转化为军事能力并主宰东北亚。当中国不断增加权力时,中国的邻国和美国都不会袖手旁观,而会采取行动遏制中国,很可能通过组建一个均势联盟的方式达到此目的。结果是中国与其对手进行激烈的安全竞争,大国战争的危险常常环绕在它们头上。因此,当中国的权力增长后,美国与中国势必成为对手。。
货币供给案例分析
第九章货币供给案例分析中国货币流动性过剩之谜自2006年初以来直到目前,流动性过剩始终是一个热门话题,不仅因为央行在最近几年虽然不断奋战过剩的货币流动性,却出现了越战越多的结果,也因为巨大的过剩货币正在强劲地推动中国的资产价格上涨,从而开始酝酿出日益扩大的资产泡沫风险。
为了防范这个风险,政府一方面在加强回收过剩流动性的力度,一方面在努力打压地产和股市的泡沫,这些做法无疑都是对的,但要“治本”还得从消除产生过剩货币流动性的根源入手。
我不是研究金融和货币问题的学者,但也希望搞明白流动性过剩产生的原因,可是我在经过一番研究努力后,对流动性产生的原因不是更明白了,而是更糊涂了,因为围绕流动性产生的原因,有太多的谜团。
说出来请教大家,特别是从事金融货币理论研究的学者。
谜题之一:货币乘数之谜从货币流动性过剩产生的源头看,可能是货币乘数的上升,即每单位基础货币所派生形成的广义货币倍数上升了,因此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始终是各国央行消减货币流动性的重要工具。
为了抑制中国货币流动性的增长,近几年央行除了不断扩大对冲操作业务,也在不断提高存款准备率金,从2003年到2007年初,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已经从6%提升到9.5%,连续提高了7次,但是根据央行的报表计算,中国的货币乘数却从2003年末的4.23上升到了2006年末的5.3,为什么在央行大幅度提升存款准备金率的条件下,货币乘数会不降反升呢?根据货币乘数公式,货币乘数不仅与存款准备金率有关,也与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和现金对存款的比率有关,而且这两者也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一样,和货币乘数成反比关系。
所以,如果当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升而超额准备金率或现金比率下降的时候,就会抵消提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部分作用,甚至导致货币乘数上升。
从2003年以来的实际情况看,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和现金比率的确有下降的情况。
2006年末与2003年末相比,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在抵消掉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与现金比率的下降后,仍然实际提升了1.1个百分点,按照这个结果,根据货币乘数公式计算,本应使货币乘数下降6.1%,但实际结果却是到2006年末,货币乘数反而上升了25.3%,这个结果,当然会导致货币过剩流动性的急剧增长。
国际经济学案例分析 绝对珍藏版
Chapter 7 The Instruments of Trade Policy案例7-1案例名称:羊肉关税损害了美国消费者案例适用:进口关税的成本与收益案例来源:罗伯特·J·凯伯(Robert J. Carbaugh)著原毅军陈艳莹等译《国际经济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年9月第1版第117~118页。
在编辑过程中做了适当修改。
案例内容:美国的养羊生产商长期依靠政府。
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们一直接受羊毛补贴,直到1995年国会颁布农场政策改革,补贴才被取消。
由于失去了援助,成本高昂,效率低下,又面对鸡肉、牛肉和猪肉的竞争,羊肉生产商提出了减少进口避免国外竞争者的请求。
在美国,几乎所有的羊肉进口都来自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两个国家在农业上拥有绝对优势。
美国羊肉产业联盟非但不采取措施与这些国家竞争,反而在1974年的贸易法案中写入了一条“逃离条款”,为受到进口冲击的产业提供暂时的喘息空间。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确定进口是否给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如果是这样,可以提请救援措施,该措施的采纳、修改或者否定由总统全权负责。
在1999年2月份,ITC并没有发觉国内产业受到严重损害,但却接受了处于劣势的国内生产者提出的进口是损害根源的说法。
ITC没有取消进口计划,只是建议对超出上年的进口征收20%(在4年内逐步递减)的关税。
然而政府实施的贸易限制措施比ITC的建议更加严格。
在现有关税基础上,第一年对所有的进口都征收9%的关税(2~3年降至6%,然后到3%),超过去年的进口征收40%的关税(2~3年降至32%和24%)。
美国羊肉产业联盟主席高兴地宣布,这一变化会给市场带来稳定。
征收羊肉进口关税的决定虽然在国内没有引起多少注意,但却被其他国家纷纷仿效。
这一决定拆穿了美国政府对自由贸易地花言巧语,使其在让其他国家开放市场上所做的努力前功尽弃。
减少进口的预期达到了,但保护羊肉产业的目的却并没有最终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
1.1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在欧洲掀起的经济思想,重商主义主张货币金银是一个国家财富的证明,货币金银及贵重金属,所以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贵重金属的流入可以增强国家的国力,流出则是国家的损失,主张对贵重金属的流动进行经济干预以增加贵重金属存量。
重商主义前期,重商主义这较为注重限制贵重金属的流出,而在重商主义流行的后期,重商主义更加注重重金属的顺差,此时的重商主义也被称为是贸易差额理论。
1.2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对于国际贸易的看法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劳动生产率的差别,从而产生国际分工,导致国与国之间的商品交换,从而产生了国际贸易。
上图表示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分别所需的时间,及他们生产两种产品的劳动生产率为时间的倒数,分析出英国在生产棉布上有绝对优势,葡萄牙在生产酒上具有绝对优势,在此情况下,如果两国在生产上进行分工,分别生产其生产率较高生产成本较低的产品,同时向对方国家进口比国内原来生产的产品更为便宜的同类产品,这样两国的综合生产率就得以提高,同时资源也得到的更加合理的配置利用,两国的福利水平也得到了改善。
然而这样的绝对优势在实际的国际贸易中并不是普遍存在的,如果一个国家的两种产品相对于另外一个国家的产品都具有绝对优势的话,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它对于重商主义的否定,提出绝对优势理论,划下了历史新的一页,重商主义的没落,世界走向了自由贸易的时代。
1.3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绝对优势的局限性,解释了在一个国家两种产品都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的国际贸易。
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
(1)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
(2)在一国范围内生产要素可以再各个部门之间自由流动,但是在国与国之间不能自由流动。
(3)商品在两个国家内可以自由流动,不存在人为障碍
(4)假定没有运输成本
(5)两个国家都只生产两种产品
(6)产品的夹着仅由其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劳动数量决定
(7)两国的劳动数量是给定的,而且是被充分利用的,既不存在资源的闲置和剩余(8)当劳动力在两个部门之间相互转换时不存在机会成本
(9)一个国家在生产两种产品时相对于另外一个国家都具有比较优势
Bastiat(1801—1851年),通过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压倒了保护主义者。
巴斯底持在1845年虚构的法国蜡烛工人请愿的故事中,最成功地打击了贸易保护主义。
现摘录如下:我们正在经受着无法容忍的外来竞争,他看来有一个比我们优越得多的生产条件来生产光线,因此可以用一个荒谬的低价位占领我们整个国内市场。
我们的顾客全都涌向了他,当他出现时,我们的贸易不再与我们有关,许多有无数分支机构的国内工业一下子停滞不前了。
这个竞争对手不是别人,就是太阳。
我们所请求的是,请你们通过一条法令,命令关上所有窗户、天窃、屋顶宙、帘子、百叶宙和船上的舷窗;一句话,所有使光线进入房屋的开口、边沿、裂缝和缝隙,都应当为了受损害的工厂而关掉。
这些值得称赞的工厂使我们以为已使我们的国家满意了,作为感激,我们的国家不应当将我们置于一个如此不平等的竞争之中……仅仅因为或部分因为进口的煤、钢铁、奶酪和外国的制成品的价格接近于零,你们对这些商品的进口就设置了很多限制,但为什么,当太阳光的价格整天都处于零时,你们却不加任何限制,任它蔓延? 如果你们尽可能减少自然光,从而创造对人造光的需求,哪个法国制造商会不欢欣鼓舞?如果我们制造更多的蜡烛,那就需要更多的动物脂,这样就会有更多的牛羊,相应,我们会见到更多人造草场,肉、毛、皮和作为植物生产基础的肥料。
案例评价:比较优势原理指一国可以专门生产、出口它的绝对劣势相对小一些的商品(这是其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相对大的商品(这是其有比较劣势的商品)。
通过专业化分工,各国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和较高生产率的产品,提高了有限资源的利用率,使世界福利增大。
通过贸易使得各国获利。
案例中当时盛行贸易保护主义,认为进口产品会威胁本国产业,进口限制可以保护国家利益。
因此政府应当鼓励出口,不主张甚至限制商品的进口。
而比较优势理论有力的压倒了贸易保护主义者。
巴斯底持在1845年虚构的法国蜡烛工人的故事更有力的打击了贸易保护主义。
太阳可以看作是能高效生产太阳光的厂商,生产成本为0。
由于有了这个“厂商”使得国内“太阳光”厂商失去了国内市场,倘若没有太阳,国内会生产并出口人造光。
根据贸易保护主义,太阳光威胁到了国内人造光市场,应该禁止使用太阳光。
但事实上没有一个国家会禁止使用太阳光,而自己进行生产。
原因就在于根据比较优势理论,该国应该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太阳光。
一国的资源是有限的,该国停止生产“太阳光”会节约资源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其他商品。
从而提高整个国家的福利。
二、要素禀赋理论
2.1 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指的是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这是相对概念,而不是指生产要素的绝对数量。
2.2 赫克歇尔-俄林定理
A、B两国在贸易前由于要素禀赋的不同,导致供给能力的差异,进而引起商品相对价格的不同。
根据比较优势,一国出口改过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
H-O定理人为各国的相对要素丰裕度即要素禀赋是国际贸易中各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基本原因和决定因素。
案例:中美贸易
赫克谢尔—俄林理论:中美贸易
上表为中美1990年的贸易数据,这些数据来自于一项旨在验证赫克谢尔—俄林理论的研究。
研究者根据技术密集度将131个样本产业分为10组。
第一组中的产业技术含量最高,而第十组的产业技术含量最低。
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集中在高技术产业;第1组至第3组占美国对中国出口的77.8%。
相反,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集中在低技术产业,中国对美国出口的40.7%集中在第9组和第10组。
根据劳动力的熟练程度,可以分为熟练劳动力和非熟练劳动力,美国的熟练劳动力较为丰裕,非熟练劳动力稀缺,中国恰恰相反。
所以根据要素禀赋理论,美国应当向中国出口熟练劳动力产品,
2.3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该定理表述为:即便生产要素不具备国际流动的条件,只要商品自由贸易得到充分的发展,那么各国同质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会趋于相等。
要素价格均等化可以用诶奇渥斯盒状图来证明。
2.4 斯托帕-萨缪尔森定理
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生产该商品所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生产其他商品所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下降。
也就是说,一个国家丰裕要素的所有者从贸易中获利,而稀缺要素的所有者则因贸易而受损。
案例:美国的农业生产者以及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的生产者分别拥有土地,技术和资本这三种要素,而对于劳动者来说这几类生产要素即为稀缺要素,而对于中国来说,这几类要素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所以由斯托帕萨缪尔森定理可以分析出,在开放条件下,美国的资本技术土地这些生产要素的所有者的实际收入将会提高,而在中国制造业部门的实际收入会增加,所以不同丰裕度要素的所有者对于贸易的态度是不一样的。
2.4罗伯津斯基定理
当一种要素数量增加时,密集使用该中生产要素的产品的产量将大幅度提高,而其他产品的产量将会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