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标准化建设的常见问题分析

合集下载

危化品企业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危化品企业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2 安 全 生产 标 准化 达 标 的标 志
门、 人员 , 容易 现相 关环节 衔接 不 畅等 问题 , 没有 实 现全 员 、 全过 程 、 方位 、 天候 的管理模 式 。 全 全
b 安 全管 理 台账 、 ) 档案 不 规 范 。 现在 《 表 通用
规范》 规定 应 该 建 立 的 台账 、 案 , 档 而实 际很 多 没
有 建 立 ; 的 即使 建 立 了台 账 、 案 , 业 也 没 有 有 档 企 对 其 格 式 内容 作 统 一 要 求 , 花 八 门 , 自为政 ; 五 各
台账 、档 案 内容 填 写不 规 范 ,有 的甚 至 出现一 些 低 级错 误 。 c 企 业 自评 不 认 真 , 在 走 过 场 , 付 考 评 ) 存 应
b 重 视 程度 不 足 。外 部评 审 前 突 击 对标 , ) 外 评 结束 后 疏 于管 理 ,绩 效 考 核不 严 格 ,P C 动 “ D A” 态 管理 模 式运 行 不 到位 。 c ) 规 章制 度 培训 教 育 不 足 。员 工对 企业 规 章 制度 的 内容不 是 十分 了解 ,尤 其 是 针对 新颁 布 的 AQ 0 1等 作 业 安 全 规 范 ,企 业 重 新 修 订 管 理 制 32 度 后 , 有 对从 业 人 员进 行 培 训教 育 , 业 人员 对 没 从
制 ,规 范 现 场 作 业 管 理 都 起 到 了积 极 的 促 进 作 用 , 业 的安全 管 理水 平 有 了一 定 提高 。但 是 , 企 在
实施 过程 中也发 现 了一 些 问 题 ,这 些 问题 制 约着
安 全 标 准 化 的发 展 ,如果 不 能得 到 有效 解 决 , 安 全 标 准 化 体 系不 可 能正 常 运 行 , 持续 改进 ” “ 的安 全 标 准化 宗 旨将 难 以实 现 。 1 安 全标 准 化 实施 过程 中存在 的主 要 问题 不 同行 业 、不 同规模 的危 化 品企 业在 安 全 标 准 化 实 施 过 程 中存 在 的 问题 不 尽 相 同 ,总 的 来 看 , 模 比较 大 、 理 比较 规 范 的 企 业 , 全标 准 规 管 安 化体 系 运行 的 相对 较好 ,存 在 的安 全 问题 或 隐 患 就 比较少 。从 近几 年 的运 行 情况 看 ,很 多企 业 普

浅谈化工企业QHSE管理体系的常见问题及其对策

浅谈化工企业QHSE管理体系的常见问题及其对策

浅谈化工企业QHSE管理体系的常见问题及其对策QHSE管理体系是化工企业的核心管理体系,涉及到企业的质量、健康、安全和环保方面,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在QHSE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往往会存在一些常见的问题,影响着化工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

本文将对QHSE管理体系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缺乏高效的标准化机制标准化是保证化工企业 QHSE管理体系的关键环节之一,它能够提高组织的效率、减少变异性、标准化流程和规程,以及提高组织的内部效益。

然而,很多化工企业在标准化机制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缺乏高效的标准化机制,缺乏标准化管理的体系和标准化的战略。

对策:化工企业应该开展标准化管理工作,建立规范的体系,推动企业内部工作标准化、流程标准化、标准化管理战略的实施,并通过对标、评比等途径持续推进标准化工作的实施和改进。

二、QHSE管理机制不完善QHSE管理机制不完善是导致化工企业无法解决QHSE问题的重要原因,体现在人员、设施、技术、管理等方面,QHSE管理机制不完善导致化工企业容易发生重大事故,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益。

对策:化工企业应该建立完整的QHSE管理机制,形成专业化、标准化的管理机制,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各类管理机制需要不停调整和优化,让科学的QHSE管理体系成为企业生产运营的红线。

三、管理监督机制不到位QHSE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需要相关部门对管理进行持续监督,但许多化工企业面对实际工作中,没有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存在不合规行为的风险。

对策:化工企业应该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加强对监督机制的建设和稳定化,形成长效的管理监督机制,保证对企业QHSE管理的全方位、整体化监督和管理。

四、企业内部培训机制不全QHSE管理的关键要素在于有专业化、标准化的管理团队,需要企业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学习。

但是很多化工企业在内部培训机制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对员工的培训和学习缺乏有效的规范和标准。

对策:化工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内部培训机制,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对QHSE管理的认识和理解,以达到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设备和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常见与罕见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问题及解决方法

常见与罕见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问题及解决方法

常见与罕见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问题及解决方法企业安全生产是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重要环节,标准化是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

然而,无论是常见的还是罕见的企业安全生产问题,都需要得到有效的解决。

本文将探讨常见与罕见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常见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问题1. 安全培训不到位:许多企业在安全培训方面存在问题,员工缺乏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这会增加事故发生的概率,并且一旦事故发生,员工无法有效应对。

解决方法: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培训课程、模拟演练等方式,让员工熟悉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理流程。

2. 安全设施不完善:一些企业在安全设施建设方面存在缺陷,如消防设备不齐全、安全通道堵塞等。

这会增加事故发生后的损失和伤亡。

解决方法:加强安全设施建设,确保消防设备齐全、安全通道畅通。

企业应定期检查和维护安全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

3. 安全管理不规范:一些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如缺乏有效的安全制度和管理流程。

这会导致安全隐患无法及时发现和处理,增加事故发生的风险。

解决方法: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明确责任分工和安全管理要求。

企业应加强对安全管理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其有效执行。

二、罕见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问题1. 新技术应用带来的安全隐患:随着科技的进步,新技术在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新技术的应用也带来了一些罕见的安全隐患,如高压设备的电磁辐射、自动化生产线的故障等。

解决方法:在引入新技术之前,企业应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估,识别潜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同时,加强对新技术的培训,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2. 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安全挑战:企业的安全生产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如自然灾害、恶劣天气等。

这些罕见的安全挑战可能导致设备损坏、生产中断等问题。

解决方法: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针对不同的外部环境变化,制定相应的安全应对措施。

国企党支部标准化建设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优化建议

国企党支部标准化建设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优化建议

CULTURE 国企党支部标准化建设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优化建议王秋莎 陕西省煤炭运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摘 要 国企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可以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和影响,促进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但是就现阶段来看,国有企业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工作在落实的过程当中仍旧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和不足,需要做出进一步的优化和调整。

文章主要深入分析了国有企业党支部标准化建设面临的困境,讨论了如何推进国有企业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希望可以为国有企业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提供更多的帮助和保障。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党支部 标准化建设 落实路径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23)21-093-04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让现阶段国有企业在市场运行的过程当中面临着更大的运营风险和运营压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和影响,推动国有企业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让国有企业迎接挑战、抓住机遇,促进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战略发展目标。

一、国有企业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的现存问题就现阶段来看,国有企业在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的过程当中仍旧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和不足,具体体现为以下几点。

(一)创新意识不足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始终代表着中国最先进的思想理念,而国有企业党支部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当中想要发挥其引领作用,更好地推动国有企业实现战略发展目标,就需要贯彻这一原则,不断地创新方法和思路,在维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基础之上推动国有企业的顺利发展,让国有企业更好地适应时代和市场的变化。

然而就现阶段来看,国有企业党支部建设过程当中所采用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仍旧较为传统,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缺乏创新,党支部组织的活动也较为传统,活动内容较为单一。

这就导致了在党支部工作落实的过程当中往往缺乏吸引力,党员对其给予的关注、重视以及参与的兴趣是相对偏低的,进而影响了党支部建设和党支部工作落实的最终效益。

除此之外,党支部工作在落实的过程当中,既需要立足现在分析国有企业的现存问题、发展困境,同时也需要面向未来,做好国有企业发展趋势的判断和预测。

标准化试点建设常见问题及对策思考——以浙江为例

标准化试点建设常见问题及对策思考——以浙江为例

标准实践标准化试点建设常见问题及对策思考——以浙江为例■ 冯曹冲 陈勇锦 王 毅 张 磊(杭州方信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摘 要:标准化试点建设作为各级政府的一项法定职责和义务,在全国蓬勃展开,涌现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案例。

随着社会对标准化试点的认知度越来越高,为更好地推进标准化试点工作,试点承担单位的标准化意识需要进一步提升。

本文通过对浙江省标准化试点建设过程中常见问题的分析,结合笔者在浙江省开展的国家级、省级标准化试点培训和验收评价工作,提出了标准化试点开展的建设性思考。

关键词:标准化,试点建设,数字化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3.12.015Common Problems and Measures in Standardization Pilot Construction —Taking Zhejia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FENG Caochong CHEN Yongjin WANG Yi ZHANG Lei(Hangzhou Fangxin Enterprise Management Co., Ltd.)Abstract: The standardization pilot construction, as a statutory responsibility and obligation of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has flourished throughout the country, with a number of emerging replicable and promotable cases. With the increasing awareness of standardization pilot projects in society, 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 standardization pilot work, the standardization awareness of pilot undertaking units needs to be further enhanced. This article analyzes common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standardization pilot projects in Zhejiang province, combines the national and provincial standardization pilot training and acceptance evaluation work in Zhejiang province, and proposes constructive thought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standardization pilot projects.Keywords: standardization, pilot construction, digitalization《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第31条指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支持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和宣传工作,传播标准化理念,推广标准化经验,推动全社会运用标准化方式组织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发挥标准对促进转型升级、引领创新驱动的支撑作用。

从事故案例中分析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不足之处

从事故案例中分析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不足之处

朋友对比英文作文Sure, here is an English essay comparing two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solving environmental issues:---。

In the modern era, environmental issues have become a pressing concern globally. Governments and organizations worldwide are striving to address these challenges through various approaches. In this essay, I will compare and contrast two prominent strategies for tackling environmental problems: regulation and incentivization.Regulation, as the name suggests, involv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laws and policies to control and mitigate environmental damage. This approach relies on strict enforcement mechanisms and penalties for non-compliance. For example, governments may impose limits on carbon emissions from industries or enforce regulations on waste disposal practices. The aim is to hold businesses andindividuals accountable for their environmental impact and compel them to adopt cleaner practices.On the other hand, incentivization focuses on encouraging positive environmental behavior through rewards and benefits. Instead of relying solely on punitive measures, this approach seeks to motivate stakeholders to adopt eco-friendly practices voluntarily. For instance, governments may offer tax incentives or subsidies to businesses that invest in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or adopt sustainable production methods. By providing tangible benefits, incentivization aims to create a more conducive environment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One key difference between regulation and incentivization lies in their underlying principles. Regulation operates on the basis of command and control, where authorities dictate what actions are permissible or prohibited. In contrast, incentivization operates on the principles of choice and reward, allowing individuals and businesses to decide whether to participate based on the perceived benefits.Furthermor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se approaches depends on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enforcement capabilities, public awareness, and economic feasibility. Regulation may be more effective in cases where there is widespread non-compliance or when the environmental damage is severe and immediate. In contrast, incentivization may be moresuitable for promoting long-term behavioral change and innovation in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technologies.Another important consideration is the potential drawbacks of each approach. Regulation can be costly to implement and enforce, and it may face opposition from industries or political interests. Moreover, overlystringent regulations could stifle economic growth and innovation if not carefully designed. On the other hand, incentivization may be less effective if the incentives offered are not attractive enough to outweigh the costs of compliance. Additionally, there is a risk of free-riding, where some individuals or businesses may take advantage of the incentives without genuinely adopting sustainable practices.In conclusion, both regulation and incentivization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addressing environmental issues, but they represent different approaches with their own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While regulation provides a clear framework for compliance and enforcement, incentivization offers flexibility and encourages voluntary participation. Ultimately, the most effective strategy may involve a combination of both approaches tailored to the specific context and challenges of each environmental issue.---。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的典型问题有哪些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的典型问题有哪些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的典型问题有哪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举措。

然而,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往往会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以下将详细探讨其中的一些典型问题。

一、认识不足与重视不够部分企业管理层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将其视为一种负担或形式主义,未能真正理解其对于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水平、降低事故风险的关键作用。

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在资源投入、工作推进等方面缺乏积极主动性。

同时,员工层面也存在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不够重视的情况。

他们可能认为这只是管理层的工作,与自身日常操作关系不大,从而在执行相关标准和流程时不够认真严格。

二、制度不完善与执行不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需要完善的制度体系作为支撑,但一些企业的制度存在漏洞和缺陷。

例如,安全操作规程不够详细具体,无法有效指导实际工作;应急预案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突发情况下难以发挥作用。

即使有了完善的制度,执行不力也是一个常见问题。

部分企业对制度的执行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机制,导致员工不遵守制度的情况时有发生。

一些员工对制度内容不熟悉,或者为了追求工作效率而忽视制度要求。

三、培训教育不到位有效的培训教育是确保员工了解和掌握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培训教育往往存在以下问题: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与员工的实际工作需求脱节。

只是简单地讲解法律法规和理论知识,而没有结合具体的操作场景进行案例分析和实际演练。

培训方式单一,多采用集中授课的形式,缺乏互动性和参与性,难以引起员工的兴趣和重视。

培训时间安排不合理,过于紧凑或分散,影响培训效果。

而且,对培训效果的评估和反馈不足,无法及时发现员工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不足,也无法对培训内容和方式进行改进。

四、设备设施管理不善设备设施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物质基础,其安全状况直接关系到安全生产。

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设备设施管理方面存在的典型问题包括:设备选型不合理,未充分考虑安全性能和可靠性,导致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故障和事故。

企业标准化建设常见问题及几点思考

企业标准化建设常见问题及几点思考
程 中 ,依 然存 在 着 一 些制 约标 准 化 管 理 运 行 的 问 题 ,针 对 这 些 问 题 提 出有 效 的改 进 措 施 ,可 使
企 业 进 一 步 获 得 最 佳 的 生 产 经 营 秩 序 ,进 一 步
提升 企 业 管 理 水 平 ,降 低 企 业 的 生 产 成 本 ,提 高 技 术 水 平 和产 品质 量 ,创 造 良好 的业 绩 和 经 济 效 益 ;使 企 业 在 全 球 经 济 一 体 化 和 国 内 深 化 改 革 的 环 境 下 , 能 够 从 容 应 对 来 自世 界 范 围 内 的 竞 争和挑战 ; 使 企 业 科 学 发 展 ,立 于 不 败 之 地 。
项 目开发 、应 用 和课题 研究 , 能组 建 、领 导企 业标

3 9.
准化 整体建 设 、实 施 、应用 和推广 的高层次 技术经 营 复合型 管理 人才 。与发 达 国家相 比 , 我 国技术标 准化 工作 水平 不高 , 参 与技术 标准 竞争 的能 力仍处
于 “ 弱势 ”地位 。
状态 。在企业标 准化 建设过 程 中缺 乏管理 组织机构 或流于形式未能发挥企业标准化管理的组织功能。
缺乏 标准化 创新 意识包 括缺乏 观念创 新 、标准 创新 、模式创新 。
2 . 2 缺 乏 标 准 化 人 才
器 。 而 企 业 在 推 行 、实 施 和 贯 彻 标 准 化 管 理 的过
的作 用 ,提高管 理体 系科 学 性和 有效 性 , 是摆 在企
业 管理者面前 的一个重要课 题 。 企 业 标 准 化 管 理 是 针 对 以往 经 验 管 理 的一 次 质 的 飞跃 ,是 企 业 挣 脱 粗 放 式 模 糊 管 理 模 式 的利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的常见问题有哪些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的常见问题有哪些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的常见问题有哪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企业提高安全生产水平、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然而,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的常见问题。

一、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认识不足部分企业管理者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认识不够深刻,将其视为一种形式主义,仅仅是为了应付检查而做表面功夫。

这种错误的认识导致企业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投入不足,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一些员工也认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自己的工作关系不大,参与度不高。

他们没有意识到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为了规范工作流程、减少事故隐患,从而保障每个人的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

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但一些企业的制度存在漏洞和缺陷。

例如,制度内容不全面,缺乏对某些关键环节和风险点的明确规定;制度更新不及时,无法适应新的法律法规和生产工艺的变化;制度执行不到位,存在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的现象。

此外,一些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不明确,各部门和岗位之间的职责划分不清,导致在出现问题时相互推诿,无法及时有效地解决。

三、安全培训和教育工作不到位安全培训和教育是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的重要手段,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培训方式单一、培训效果不佳等问题。

有些企业只是简单地宣读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没有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导致员工对培训内容理解不深,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工作中。

还有些企业的培训流于形式,没有对员工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和评估,无法保证培训质量。

四、安全投入不足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包括安全设施设备的购置、维护和更新,安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以及员工的安全培训和奖励等。

然而,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减少了在安全方面的投入,导致安全设施设备老化、落后,无法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

五、风险识别和评估不全面风险识别和评估是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核心环节,但一些企业在这方面存在不足。

开展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常见问题与措施建议

开展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常见问题与措施建议

开展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常见问题与措施建议建筑安全生产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公共利益,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在实际工作中,开展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还存在一些常见问题,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加以改进和解决。

一、常见问题1. 标准不统一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着标准不统一的问题,部分地区和企业制定的标准不够完善,缺乏可操作性,导致标准执行效果打折扣。

2. 缺乏有效监管一些地区和企业对于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监管力度不够,缺乏专业的人员和技术手段,导致监管效果打折扣。

3. 企业自律意识不强部分建筑企业对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重视不够,自觉性和主动性较低,常常因为成本考虑而忽视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4. 人员素质不高建筑安全生产需要一支高素质的队伍,但是目前一些地区和企业的安全生产人员素质普遍较低,员工缺乏相关安全知识和技能,安全意识薄弱。

5. 技术装备不足一些地区和企业在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方面的技术装备和设施不足,无法满足标准化工作的需要,影响安全生产的质量和效率。

二、措施建议政府部门应当加强统一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力度,建立行业权威的标准体系,制定合理有效的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推动标准的统一和完善。

2. 加大监管力度政府部门应当加大监管力度,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加强对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全程监管,发挥监管的作用,确保标准的严格执行和落实。

建筑企业应当提升自律意识,加强对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重视和执行力度,制定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提升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

建筑企业应当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建立健全的技能培训体系,保证员工具备完成安全生产工作所需的技能。

政府部门应当加大对建筑安全生产的技术装备和设施的投入,鼓励各类企业加强技术改造,提高技术装备的水平,满足标准化工作的需要。

开展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是当前建筑行业的一项紧迫任务,需要政府部门和建筑企业共同努力,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现有的常见问题,保障建筑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的常见问题有哪些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的常见问题有哪些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的常见问题有哪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举措。

然而,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以下将详细探讨一些常见的问题。

一、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认识不足部分企业管理层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认识不够深刻,将其视为一种形式主义,只为了应付检查,而没有真正将其融入到企业的日常管理和生产经营活动中。

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企业在资源投入、人员培训和制度执行等方面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一些员工也认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自己的工作关系不大,缺乏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

这使得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在企业内部难以形成良好的氛围和合力。

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完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但一些企业的制度存在漏洞和缺陷。

例如,安全责任制度不明确,导致在出现安全问题时相互推诿;安全操作规程不具体,员工在操作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指导;安全检查制度执行不力,无法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此外,部分制度与企业的实际情况脱节,缺乏可操作性和针对性,无法有效指导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

三、安全投入不足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在安全生产方面投入不足。

这表现为安全设施设备陈旧、老化,缺乏必要的维护和更新;安全防护用品配备不足,无法满足员工的安全需求;安全培训和教育经费缺乏,导致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安全投入不足不仅增加了事故发生的风险,也制约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推进。

四、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企业员工的安全素质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至关重要。

然而,部分员工文化程度较低,安全知识和技能欠缺,对安全规章制度的理解和执行能力不足。

同时,一些安全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无法有效地组织和开展安全生产工作。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质量和效果。

五、风险管理不到位风险管理是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但一些企业在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方面存在不足。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常见问题解析与应对策略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常见问题解析与应对策略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常见问题解析与应对策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环节,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安全至关重要。

然而,在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常见问题,需要我们进行解析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缺乏安全意识缺乏安全意识是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一个普遍问题。

许多员工对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容易忽视安全规定和操作流程。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应该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可以通过组织安全知识培训、开展安全演练等方式,让员工深刻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二、安全设备不完善有些企业在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过程中,安全设备不完善,无法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

这给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因此,企业应该进行全面的安全设备检查,确保设备的完好性和有效性。

同时,要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更新,确保设备能够及时响应和处理各种安全事故。

三、安全管理不规范安全管理不规范是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另一个常见问题。

有些企业缺乏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导致安全事故频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权限,建立安全责任制,确保安全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同时,要加强对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能力。

四、应急预案不完善在安全生产中,应急预案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然而,有些企业的应急预案不完善,无法应对突发事件。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应该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明确各种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和责任人,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反应能力。

同时,要与相关部门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及时获取最新的应急信息和技术支持。

五、安全培训不到位安全培训是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重要环节。

然而,有些企业在安全培训方面存在不到位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应该制定全面的安全培训计划,根据员工的不同岗位和职责,开展相应的培训。

培训内容应包括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知识、应急处理等方面,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开展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常见问题与措施建议

开展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常见问题与措施建议

开展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常见问题与措施建议
建筑安全生产是关乎千家万户的重要问题,近年来,为了加强建筑施工管理,提高建筑施工质量,规范建筑安全管理工作,建设部门不断完善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常见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本文将就开展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常见问题以及相应的措施进行探讨,以期能够更好地推进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一、常见问题
1. 缺乏标准化意识
在建筑施工中,一些施工单位和从业人员对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缺乏足够的重视和认识,缺乏标准化意识,致使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难以推进。

2. 标准化制度不健全
一些施工单位和工地缺乏完善的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制度,缺乏规范的操作流程和标准,给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3. 资金和技术支持不足
一些中小型施工单位和工地由于资金和技术上的限制,难以进行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改造,导致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难以落实。

4. 安全意识差
一些施工单位和从业人员对安全意识薄弱,容易出现安全隐患和事故,需要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

5. 监管不到位
一些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监管不到位,没有形成有效监督机制,导致标准化工作无法得到有效推进。

二、措施建议
开展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需要建设部门、施工单位、从业人员以及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不断加强标准化意识,健全标准化制度,加大资金和技术支持,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加强监管和督导等措施,才能够推动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不断向前发展,确保建筑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相信随着各方的共同努力,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效。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的常见问题有哪些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的常见问题有哪些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的常见问题有哪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企业提升安全生产水平、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举措。

然而,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建设的效果和进度。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一、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认识不足部分企业管理层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的重要性和意义认识不够深刻,将其视为一种形式主义的任务,而非从本质上理解其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作用。

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在建设过程中缺乏积极主动性,投入的资源和精力不足。

一些员工也认为安全生产标准化只是增加了工作的繁琐度,没有意识到它是为了保障自身的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

这种消极的态度会影响到标准化建设的全员参与度,使得各项措施难以真正落实到位。

二、缺乏有效的组织和领导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需要企业内部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和领导体系。

但在一些企业中,缺乏明确的责任分工,各个部门之间协作不畅,导致工作推进缓慢。

有些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或者领导小组的职责不明确,无法有效地协调资源、解决问题和监督工作进展。

这使得建设工作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指导,容易出现混乱和重复劳动。

三、制度不完善与执行不力虽然企业制定了一系列的安全生产标准和制度,但存在制度内容不完善、不符合实际情况或者与法律法规要求脱节的问题。

例如,某些制度缺乏可操作性,规定过于笼统,无法为员工提供明确的行为准则。

即使有了完善的制度,执行不力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部分员工不遵守制度,违规操作现象时有发生。

而企业对于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机制,导致制度形同虚设。

四、培训教育不到位员工是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主体,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建设的成效。

然而,一些企业在培训教育方面存在不足。

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没有根据不同岗位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

培训方式单一,往往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缺乏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导致员工难以真正理解和掌握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

此外,培训的频率和时长不足,无法满足员工不断更新知识和提升能力的需求,使得员工在实际工作中无法有效地运用所学内容。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的常见问题有哪些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的常见问题有哪些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的常见问题有哪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企业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举措。

然而,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建设的效果和进度。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一、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认识不足部分企业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视为一项应付检查的任务,而没有真正理解其对于企业长远发展和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意义。

这种短视的看法导致企业在建设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投入的资源不足,无法真正实现标准化管理。

还有一些企业认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只是制定一些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忽视了其与企业实际生产经营活动的紧密结合。

这样的错误认识使得标准化建设流于形式,无法有效发挥作用。

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完善虽然企业可能制定了一系列的安全生产制度,但往往存在制度不健全、内容不合理或者与实际操作脱节的情况。

例如,有些制度缺乏具体的操作指南和流程说明,导致员工在执行时无所适从;有些制度没有及时更新,无法适应新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要求。

此外,制度的执行和监督机制也存在问题。

一些企业虽然有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严格执行,对违反制度的行为也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处罚,使得制度成为一纸空文。

三、人员素质和培训不足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直接影响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效果。

一些员工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对标准化建设的要求不了解,无法按照标准进行操作。

同时,企业在培训方面也存在不足。

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形式单一,无法满足员工的实际需求。

而且,培训效果的评估和跟踪机制不完善,无法确保员工真正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四、安全设施和设备管理不善部分企业在安全设施和设备的投入上不足,导致一些关键的防护设备缺失或者老化损坏,无法有效发挥作用。

例如,消防设施不完备、电气设备老化、防护栏杆损坏等。

在设备管理方面,存在设备维护保养不及时、台账记录不完整、特种设备未定期检验等问题。

这些都给安全生产带来了隐患。

安全生产标准化存在问题

安全生产标准化存在问题

安全生产标准化存在问题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也是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健康的重要举措。

然而,当前安全生产标准化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和解决。

首先,安全生产标准化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

许多企业只注重表面的安全措施,而忽视了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安全生产标准化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技术措施等方面,而不仅仅是简单地进行表面工作。

其次,安全生产标准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着不严格、不规范的现象。

一些企业在执行安全生产标准化时,往往只是形式上的执行,而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漏洞和疏忽。

这种情况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企业和员工造成严重的伤害和损失。

另外,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宣传和培训不到位。

一些企业在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宣传和培训方面投入不足,导致员工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这对于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执行和落实造成了阻碍。

此外,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监督和检查不够严格。

一些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在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监督和检查方面存在着不严格、不及时的情况,容易造成一些企业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漠视和忽视。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管理和执行。

首先,企业应该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建设,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技术措施。

其次,企业要加强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执行,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操作,做到规范化、标准化。

另外,企业要加强对员工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知识的培训和宣传,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最后,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生产标准化存在的问题,确保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总之,安全生产标准化存在问题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现象,只有通过加强管理和执行,才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各相关方能够共同努力,共同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改善和提升。

安全生产标准化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安全生产标准化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安全生产标准化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在现代社会中,安全生产是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

为了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安全生产标准化成为企业必须遵循的重要规范。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常见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确保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呢?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问题一:缺乏安全意识和培训安全意识的缺乏是导致许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些员工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带来安全隐患,忽略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此外,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能可能不足,缺乏相关的安全培训和教育。

解决方法:1.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可以通过举办安全知识讲座、安全演习等活动,使员工了解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养成安全的工作习惯。

2.组织定期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

可以邀请专业的培训师进行培训,使员工了解各种安全操作规程和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

问题二:设备设施老化和维护不及时企业的设备和设施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容易出现老化和故障,如果维护不及时,可能会对安全生产产生重大影响。

1.建立完善的设备维护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

可以制定维护计划,明确维护责任人和维护周期,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故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重视设备的更新换代,及时淘汰老化设备并购买新设备。

新设备通常具有更好的安全性能和较高的效率,可以有效地减少安全风险。

问题三:安全管理不规范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不规范,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另外,缺乏安全管理的监督和评估也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解决方法:1.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可以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标准,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各项工作内容和责任分工。

同时,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2.加强对安全管理的监督和评估。

可以定期进行安全巡查和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和问题及时纠正并进行整改。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已成为保障企业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常见问题。

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标准制定不合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制定应该符合实际情况,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

然而,有些企业在制定标准时,过于理论化,忽略了实际操作,导致标准无法得到有效执行。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制定标准时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与相关部门进行充分沟通,听取各方意见,确保标准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二、员工安全意识不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执行需要员工的积极参与和合作。

然而,有些员工对安全意识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对标准的执行不够认真,从而影响了企业的安全生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可以通过加强员工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此外,还可以通过设立奖惩机制,激励员工主动参与安全生产。

三、设备维护不到位设备是企业生产的重要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对于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然而,有些企业在设备维护方面存在问题,导致设备故障频发,给企业的安全生产带来了隐患。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企业应建立健全设备维护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和排除潜在故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四、应急预案不完善在企业生产中,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应急预案的完善对于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然而,有些企业在应急预案制定方面存在问题,预案不完善,无法应对突发事件,导致事故的发生和扩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应该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包括应急演练、应急救援措施等,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对。

五、监督检查不到位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执行需要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然而,有些企业在监督检查方面存在问题,监督力度不够,导致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督检查,确保企业按照标准进行生产,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营造安全生产的良好环境。

标准化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标准化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标准化工作在各个行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然而,在标准化工作推进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标准制定不够及时、标准实施不到位、标准执行不够严格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提出一些建议,以期能够更好地推进标准化工作,促进各行业的发展。

标准制定不够及时是当前标准化工作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面对技术更新换代和市场需求变化的情况,现有的标准可能已经不能满足实际生产和需求,需要及时修订或者制定新的标准。

建议相关部门建立健全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加强对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及时发现标准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进行修订和制定新标准。

标准实施不到位也是当前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之一。

在实际生产中,一些企业对标准的理解和执行不够到位,甚至存在敷衍了事、应付差事的现象。

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标准的宣传和培训工作,提高企业和从业人员对标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同时建立和完善标准执行的监督检查机制,对违反标准的企业和个人进行严肃处理,提高标准的执行力度。

再次,标准执行不够严格也是当前标准化工作中的一个问题。

一些企业和从业人员对标准执行的认识不够深刻,存在灰色地带和漏洞的现象。

一些地方对标准执行监管不够到位,导致一些企业和个人可以将标准当做“挡箭牌”来逃避监管。

建议相关部门建立健全标准执行的激励和惩罚机制,引导企业和个人自觉遵守标准,加大对违反标准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标准执行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标准体系不够完善也是当前标准化工作中的一个问题。

在一些行业领域,标准体系还不够完备,一些基础标准和行业标准还没有建立起来,或者存在重复、矛盾的情况。

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标准体系的规划和建设,制定统一的标准体系架构,明确各个层级标准之间的关系和衔接,加强对基础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补充和修订工作,完善各类标准之间的协调和统一。

标准化工作在推进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是也有一些可行的建议和措施可以采取,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引起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推进标准化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标准化建设的常见问题分析
发表时间:2018-03-26T11:06:48.610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33期作者:陈仟睿
[导读] 在日常运营过程中,部分企业没有站在客观的角度,全方位正确认识标准化建设。

大唐长春第三热电厂吉林省长春市 130103
摘要:标准化是推动社会生产发展的手段,对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提高科学管理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

标准化是企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是企业科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标准化工作涉及面广,内容丰富。

企业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和有效实施,可以使企业内部的各种管理事项达到规范,并可以促进企业内部管理体系和外部法规要求相互协调、相互统一。

关键词:企业;标准化建设;常见问题;分析
一、企业标准化建设的常见问题
(一)企业缺乏正确的认识,标准化意识淡薄
在日常运营过程中,部分企业没有站在客观的角度,全方位正确认识标准化建设,没有将其作为日常一项重要工作,导致标准化建设形式化,标准化建设水平不高。

同时,在标准化建设中,部分企业标准化意识淡薄,尤其体现在缺乏标准化创新意识,进而影响企业日常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手段等优化创新。

部分企业过分注重自身经济效益的提高,而在标准化建设方面投入力度不够,尤其是技术方面。

这种错误的意识使企业标准化建设处于“消极、被动、落后”状态,一系列标准化建设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二)企业缺乏健全的标准化体系和人才队伍
企业的标准化建设是以健全的标准化体系为基础,现实情况是部分企业虽然致力于标准化建设,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并未建立合理、健全的标准化体系,导致标准化工作缺乏系统性与关联性,无法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流程制定完善的标准。

各个孤立的、缺乏系统性的标准,会导致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各个环节之间出现权责盲区,这也在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管理压力,使得企业的资金、人力资源被浪费。

导致企业缺乏健全的标准化体系的关键,在于标准化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不足。

不少企业认为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就是生产经营和销售环节,会将大量人力资源投入其中,而对于企业标准化建设的人力资源投入却非常小,尤其是在人员招聘过程中,更是存在严重忽视标准化管理人才的引入,这样就会导致企业人才结构失衡,让企业陷入单一的“唯技术、轻标准化管理的”陈旧套路之中,不利于企业的现代化和科学化发展。

此外,部分企业在相关人员培训方面就做得不足,企业管理阶层对于标准化建设的培训力度不够,没有根据企业的标准化建设需求对企业内部开展分层级的培训。

二、企业标准化建设常见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建立健全的标准化体系与标准
在标准化建设过程中,企业要全方位准确把握出现的各类问题,客观分析企业标准和其他管理制度的异同点,围绕标准化建设具体要求,根据自身开展的一系列业务活动,相关法律法规、制度标准等,科学构建标准化管理体系。

同时,企业要优化完善已构建的绩效考核制度、经济责任制考核制度等,使其符合标准化建设需要,有效满足企业所开展的标准化建设工作。

对于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的制定,要根据标准化建设内容与重难点,制定合理化的责任制,层层划分,明确不同岗位工作人员在标准化建设方面的职责,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科学的处理标准化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的关系,也是企业标准化建设需要关注的一点,企业标准体系既要保持独立性,又要和其他管理体系处于统一的网络结构体系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充分发挥多样化作用。

企业要以标准化管理体系为切入点,优化完善已构建的成本管理、绩效管理、质量管理等体系,在有效整合的基础上,构建全新的管理体系框架,促使各方面管理都符合新时期标准化建设具体要求,科学规范日常开展的各项管理工作。

企业要准确把握标准化管理体系和其他管理体系交叉部分,科学调整日常管理内容,科学开展标准化建设工作,有效防止出现重叠现象,提高标准化建设工作效率与质量。

(二)规范企业标准制修订、发布流程
为体现企业标准的规范性和严肃性,促进标准的实施。

企业可以参照国家标准的制修订程序,编制如《企业标准化管理标准》、《企业标准编写规则》、《企业标准体系》等企业标准,明确标准制修订流程和基本的格式要求。

标准的制修订要经相关方会议评审或会签进行确认,有严格的校对、审核、会签、批准及发布程序,一旦批准,应严格执行。

企业标准体系表既能方便产品设计、工艺等人员快速的了解有关标准信息,又能反映企业各项标准的现状,为企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提供指导和依据,是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

标准化建设工作中,应结合实际业务,定期梳理企业标准体系表分类,并最终评审、发布。

同时还应进行企业标准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着手标准化的信息化管理,信息管理系统至少应实现标准信息的在线查阅,企业标准的制修订、发布。

此外,信息管理系统还应设定专人负责定期维护更新。

(三)正确认识,增强标准化意识
在新形势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日渐激烈,在标准化建设的日常管理过程中,必须全面、客观认识标准化工作,高度重视标准化建设。

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目标、发展方向,以发展现状为基点,确定企业标准化方针,制定标准化三年规划。

企业领导者要运用发展的眼光,正确看待标准化建设,不断增强自身标准化意识,采用多样化途径,借助网络、运行平台等,大力宣传标准化建设,确保内部不同岗位人员正确认识标准化建设,积极、主动参与到标准化建设工作中,逐渐增强全员的标准化意识。

在此过程中,企业要根据标准化建设特点、具体内容、重点与难点,科学转变自身运营理念,制定科学的标准化战略,将其融入到自身各阶段发展战略中,以工作岗位为基点,定期开展以全体员工为中心的标准化活动。

同时,企业还应重视对于标准化管理人才的引进与专兼职标准化人员的培训工作,确保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不脱节,为科学的开展标准化建设工作提供人才保障,并以此来不断提高企业标准化建设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企业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企业标准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化、复杂化工作,极易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难度较大。

在日常运行过程中,企业必须全方位正确认识标准化建设,客观分析标准化建设问题,科学转变管理理念,不断强化自身标准化意识,构建全新的标准化管理制度与体系,注重标准化人才培养与引进等,以此确保一系列标准化建设工作有序开展。

企业标准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可以有效促进运行成本的降低,不断提高运营效益,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企业走上长远发展的道
路,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雯,向平,吴传友.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标准化需求分析[J].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2014,10:48-51+54.
[2]张武林.以标准化建设提升企业的效率和市场竞争力[J].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2013,06:51-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