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安全法解读(2013.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相关内容解读.doc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相关内容解读.doc](https://img.taocdn.com/s3/m/98cf198819e8b8f67c1cb9a8.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次会议于2013年6月29日通过,2013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号公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分总则,生产、经营、使用,检验、检测,监督管理,事故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法律责任,附则7章101条,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预防特种设备事故,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特种设备的生产(包括设计、制造、安装、改造、修理)、经营、使用、检验、检测和特种设备安全的监督管理,适用本法。
本法所称特种设备,是指对人身和财产安全有较大危险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适用本法的其他特种设备。
第七条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应当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和节能责任制度,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和节能管理,确保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安全,符合节能要求。
第八条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检验、检测应当遵守有关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及相关标准。
第十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和有关部门举报涉及特种设备安全的违法行为,接到举报的部门应当及时处理。
第二章-生产、经营、使用第一节一般规定第十三条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对其生产、经营、使用的特种设备安全负责。
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检测人员和作业人员,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
第十四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检测人员和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资格,方可从事相关工作。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检测人员和作业人员应当严格执行安全技术规范和管理制度,保证特种设备安全。
解读《特种设备安全法》
![解读《特种设备安全法》](https://img.taocdn.com/s3/m/475d3c0469eae009581bec90.png)
《特种设备安全法》总体构架
3、《特种设备安全法》总体构架。
在章节条款上,共七章、101条;在内容上,按照能细 则细的原则,增强了可操作性。考虑到特种设备的特别危险 性,在单位、人员资格、许可方面,提出了原则规定。有的 还明确由行政机关实施,但是没有明确具体的审批、核准等 机关,其本意是国家总局不要承担具体的微观审批工作;有 的没有明确由谁实施,为审批制度改革留下了空间,设想逐 步交给中介组织实施。
第一节 一般规定 五条,规定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共有的义务、人 员要求等。
第二节 生产 九条,规定生产单位义务。 第三节 经营 五条,规定经营单位义务。 第四节 使用 十八条,规定使用单位义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主要结构
第三章 检验、检测 七条,规定检验、检测机构作用、义务和 职责。
第四章 监督管理 十二条,规定了监督管理部门的职权和执法 工作的职责。
❖ 安全技术规范泛指经过规定的立项、编制、审定程序,由质 检总局领导签署或授权签署、以质检总局名义公布的管理性 和技术性安全技术规范(如规程,规则等)。
安全技术规范号
TSG Z6001-2013 TSG Z0006-2009 TSG Q7016-2008 TSG Q5001-2009 TSG Q7015-2008 TSGZ0004-2007 TSGZ0005-2007 国质检锅[2003]174号 国质检锅[2003]251号
《特种设备安全法》安全技术体系
4、《特种设备安全法》安全技术体系。
总体思路:建立“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安全技术规范 为主要内容、以技术标准为基础”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法规 标准体系。
法律
法规 部门规章 安全技术规范 相关标准
实际效果:形成了“法 律--行政法规--部门规 章--安全技术规范—相 关标准”五个层次的法 规体系结构。
特种设备安全法解读
![特种设备安全法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a37ec0105727a5e9856a6167.png)
一、立法背景介绍
• (一)立法过程 • 2.立法的艰辛历程 • ——《特种设备安全法(草案)》征求部 门、地方意见后,无实质性进展。 • ——《特种设备安全法(草案)》二审后, 修改量内容多,有三审不通过的风险。
一、立法背景介绍
• • • • (二)立法必要性 1. 特种设备安全形势与挑战 (1)安全形势 ——国内:2012年,特种设备事故228起, 死亡292人,受伤354人,万台设备起数 0.41,万台死亡人数0.517。(官方数据) 排在工矿商贸领域前面。 • ——国外:我国特种设备事故率仍然很高。 罗马尼亚,2012年,36万台,共发生事故
• 对政府监管部门、安全相关的企业以外的 第三方进行约束,或对三方之间的关系进 行明确。
一、立法背景介绍
• (三)立法的重要意义 • 1. 加大了企业的违法成本。 • 经济处罚金额普遍翻了一番。最低5千,最 高200万,企业严重违法罚款达50万。 • ——法的第八十四条与“理性经济人”假设理 论的关系。
二、重点内容解析
• ——特种设备数量增长
•
2003年-2012年特种设备数量
二、重点内容解析
• (三)企业主体责任 • • 与《条例》相比,法进一步强化了生产、 使用单位的责任,增加了经营单位的监管 措施,明确了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应 用的要求及途径,建立了缺陷特种设备产 品召回制度,提出了报废处理的要求。
二、重点内容生产单位 • ——关于电梯改造、修理 • “电梯制造单位”,一般是指原电梯制 造单位;对于在用电梯的改造、修理,如 原制造单位已经不存在,或者原制造单位 不再具有相应资格,没有能力进行改造、 修理的,电梯产权单位可以选择取得相应 资格的单位进行该电梯的改造、修理。 • 对于改造的,应当按照相关安全技术规
特种设备安全法释义
![特种设备安全法释义](https://img.taocdn.com/s3/m/595cefd56f1aff00bed51e59.png)
特种设备安全法释义第一章总则第一章总则共十二条。
明确了本法的立法宗旨、适用范围、特种设备定义及其目录的制定,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原则和基本方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体制,各级政府在特种设备安全工作中的职责,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义务,安全技术规范的制定部门,行业协会的作用,国家支持鼓励先进技术、先进管理方法的研究和推广应用,特种设备安全的举报和处理。
第一条为了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预防特种设备事故,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制定本法。
【释义】本条是关于特种设备安全法立法宗旨的规定2013年6月29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并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
这标志着我国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向科学化、法制化方向又迈进了一大步。
一、立法的必要性特种设备是一个国家经济水平的代表,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装备。
我国现有特种设备生产企业5万多家,已经形成从设计、制造、检测到安装、改造、修理等完整的产业链,年产值达1.3万亿元。
特种设备具有在高温、高压、高空、高速条件下运行的特点,是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具有潜在危险的设备,有的在高温高压下工作,有的盛装易燃、易爆、有毒介质,有的在高空、高速下运行,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严重人身伤亡及重大财产损失。
对此,世界各国政府十分重视其安全,不断探索,寻找解决办法,对这类设备、设施均实行特殊监管,以保障安全。
我国政府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十分重视。
1955年,在原劳动部设立锅炉安全检查总局,开展了对锅炉、压力容器、起重机械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对安全监管体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982年国务院颁布《锅炉压力容器暂行条例》为我国建立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制度提供了法规依据。
2003年,由国务院颁布《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并且于2009年进行了修改。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对特种设备的安全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各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在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督管理,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防范各类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特种设备安全法释义
![特种设备安全法释义](https://img.taocdn.com/s3/m/89d1d15b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7c.png)
特种设备安全法释义1. 引言特种设备是指用于特定领域或特定场所的设备,涵盖了多个行业和领域,如电力、化工、矿山、建筑等。
特种设备的安全性对于保障人身安全、维护公共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监督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中国政府于2013年制定了《特种设备安全法》,该法律对特种设备的监督、检测、维护和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
本文将对《特种设备安全法》进行解释,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法律。
2. 特种设备的定义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第二条的规定,特种设备是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危险性的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等设备。
特种设备具有普通设备不具备的特点,一旦发生事故,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因此,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管至关重要。
3. 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机构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第三条的规定,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机构是指由地方政府设立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负责特种设备的监察、检测、维护和安全管理等工作。
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机构的职责是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防止事故的发生,并及时采取措施处理特种设备安全事故。
4. 特种设备的分类与管理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第四条的规定,特种设备根据其危险性可分为一般特种设备和重大特种设备。
一般特种设备是指对人身安全和公共利益有一定影响的设备,如锅炉、压力容器等;重大特种设备是指对人身安全和公共利益有严重影响的设备,如起重机械、电梯等。
不同分类的特种设备在管理上有一些差异,重大特种设备的管理更为严格。
特种设备的管理包括许可证制度、监督检查制度、安全技术规范制度等。
特种设备必须取得相应的许可证才能正常运行,未经许可证的特种设备将被查处并追究相关责任。
另外,特种设备的安全检查也是特种设备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定期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加以解决。
5. 特种设备的安全责任和安全管理人员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第五条和第六条的规定,特种设备的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责任制度,并明确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人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700fd027cfc789eb172dc818.png)
步 明确 《 特种设备安全 监察条例 》
规 定 的生产 责任 外 .该 法还 增 加 了 缺 陷特种 设 备 召回制 度 ,这 实 际 上
随着 特 种设 备数 量 的增 加 ,特 别 是人 民群 众对生 活 质量要 求 的提
高 ,电梯 、客运 索 道 、大型 游 乐设
有 关 部 门的建 议 ,以及 我 国特种 设 备 安 伞一 r 作 现状 ,经 伞 国人大 常委
重点 内容
调 整 范 围
《 中华人 民共和国特种设 备安全
法 》除 对特 种 设备 的调整 范 同作 了
F …W S 如 L 圈匾脚
修 理 价值 ,或 者达 到安 全 技 术规 范
明确 规 定 外 ,又 给 予 了一 定 包 容 。
国人 大常 委会第 三 次会议 表 决通过
织 特种 没备安 全法 草案的起草T作 。
2 0 0 6年 1 2月 ,第 十 届 全 国 人 大 财
该 法除 包括 《 特 种设 备安 全监 察 条 例 》所述 的锅 炉 、 力 容器 、压 力
l l I I 2 ; i I 囤
F 。 。 。 。 。 W。 S 。 L 。
2 0 1 3年 6月 2 9日.十二
届 全 国人 大常委会 第三次 会议 表决通 过 《中华 人民 共和国特 种设 备安 全 法 》 ,这 标 志 着我 国 特 种 设 备 安 全 工 作 进 入 了一
规 定 的其 他报 废 条 例的 ,特 种设 备
影 响
《中华 人民共和 国特 种设 备安伞 法 》的颁 布 ,必将 进 一步提 高 全 民
特种 设 备安 全 意识 ,企业 则会从 中
特种设备安全法解读
![特种设备安全法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8ead0a96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90.png)
特种设备安全法解读引言特种设备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使用的,具有一定危险性的设备。
为了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维护公共安全,特种设备安全法于20XX年XX月XX日正式实施。
本文将对特种设备安全法进行详细解读,以便各界人士更好地理解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第一章特种设备安全法的背景和意义特种设备安全法是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基础法律,其颁布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特种设备安全法的实施旨在维护特种设备的正常运行,降低事故风险,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
该法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生产、使用和监督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各类特种设备的合规运行提供了法律依据。
第二章特种设备的定义和分类特种设备指的是在一定条件下使用,具有一定危险性的设备。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的规定,特种设备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 锅炉锅炉是一种通过燃烧燃料产生热能,并将水转化为蒸汽的设备。
锅炉主要用于工业生产和供热领域。
2. 压力容器压力容器是一种能够承受内部压力,用于储存和输送气体、液体等物质的设备。
常见的压力容器包括气瓶、储罐等。
3. 电梯电梯是一种用于垂直或斜坡运输人员和货物的设备。
电梯广泛应用于住宅、商业建筑和公共场所等。
4. 起重机械起重机械是一种用于提升、吊装和运输重物的设备。
起重机械包括塔式起重机、桥式起重机、吊车等。
5. 压力管道压力管道是一种用于输送气体、液体等介质,在管道内存在一定压力的设备。
常见的压力管道包括石油、天然气、化工等行业的管道。
第三章特种设备安全生产许可特种设备安全生产许可是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的规定,特种设备的生产、销售、使用等环节必须获得特种设备安全生产许可。
1. 安全生产许可的申请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或特种设备生产单位需要向相关部门提交特种设备安全生产许可申请。
申请材料包括特种设备的基本情况、安全管理措施等。
2. 审核和核发许可证相关部门对特种设备安全生产许可申请进行审核,对特种设备的制造、采购、投入使用等环节进行检查。
特种设备安全法全文及释义
![特种设备安全法全文及释义](https://img.taocdn.com/s3/m/b28dc9d4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bf.png)
特种设备安全法全文及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2013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2013年6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生产、经营、使用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生产第三节经营第四节使用第三章检验、检测第四章监督管理第五章事故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预防特种设备事故,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特种设备的生产(包括设计、制造、安装、改造、修理)、经营、使用、检验、检测和特种设备安全的监督管理,适用本法。
本法所称特种设备,是指对人身和财产安全有较大危险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适用本法的其他特种设备。
国家对特种设备实行目录管理。
特种设备目录由国务院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第三条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应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节能环保、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四条国家对特种设备的生产、经营、使用,实施分类的、全过程的安全监督管理。
第五条国务院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对全国特种设备安全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特种设备安全实施监督管理。
第六条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领导,督促各有关部门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协调机制,及时协调、解决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七条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应当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和节能责任制度,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和节能管理,确保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安全,符合节能要求。
第八条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检验、检测应当遵守有关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及相关标准。
1.特种设备安全法解读
![1.特种设备安全法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1bacd72eaaea998fcc220e79.png)
特种设备安全法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由第12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次会议于2013年6月29日通过,同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号公布,将于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一、《特种设备安全法》立法的必要性《特种设备安全法》所称的特种设备,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八大类设备,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设备。
特种设备具有在高温、高压、高空、高速条件下运行的特点,是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具有潜在危险的设备,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密不可分。
世界各国政府十分重视其安全,不断探索,寻找解决办法,对这类设备、设施均实行特殊监管,以保障安全。
我国早在1950年代,劳动部门就开始了对锅炉、压力容器的特殊监管。
1982年国务院颁布《锅炉压力容器暂行条例》。
2003年,国务院颁布《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2009年又对该《条例》进行了修改。
总体上看,《条例》确立的法律制度是可行的,特种设备的监管是有效的。
2005年,全国的特种设备数量大约有300多万台,到2012年,达到了820多万台,其中,电梯保有量达250多万台,居世界第一。
在特种设备数量激增而监管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万台特种设备死亡人数从2006年0.94人下降到2012年的0.6人。
但是,当前,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虽然万台特种设备死亡人数大幅度下降,但仍高出发达国家4—6倍,与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平安生活的需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十一五”期间,全国共发生较大以上事故1538起,死亡1601人,受伤1744人。
2013年5月,国内在一周时间里连发7起电梯事故,甚至有人称之为“电梯事故周”。
事故频发所产生的恐慌情绪不言而喻。
在特种设备数量激增而监管资源并不能同步增长的情况下,非常有必要通过制定法律,建立更为有效的安全制度。
《特种设备安全法》创新了监管工作模式,加大了对公共场所特种设备的监管力度,强化了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企业主体责任,建立了特种设备报废、可追溯和缺陷召回制度,并加重了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特种设备安全法释义
![特种设备安全法释义](https://img.taocdn.com/s3/m/d9419b5b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47.png)
特种设备安全法释义1. 引言特种设备安全法是我国针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法律法规,其主要目的是确保特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特种设备安全法,有必要对其中的相关概念和条款进行解读和释义。
本文将对特种设备安全法的主要内容进行具体阐述,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特种设备安全法的内涵和实施要求。
2. 特种设备的定义特种设备是指由国家特殊部门审批在特定场所、条件下使用的具有危险性的设备,包括压力容器、锅炉、电梯、起重机械等。
特种设备的特点在于其工作环境较为极端或使用条件比较特殊,如果使用不当或管理不善,很容易引发事故,带来严重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因此,特种设备被归类为需要严格监管和管理的设备。
3. 特种设备安全的原则和目标特种设备安全法明确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安全第一原则:特种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最重要的,要把人民群众的安全置于首位,确保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使用、维修和报废过程中的安全。
•风险防范原则:特种设备的管理要从风险预防和控制的角度出发,避免事故的发生,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降低风险。
•法律法规原则:特种设备的管理必须依据法律法规进行,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规定。
特种设备安全的目标是确保特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发生事故,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提高特种设备的使用效率和质量。
4. 特种设备的分类和管理要求特种设备按照其使用性质和场所划分为多个类别,不同类别的特种设备在安全管理上有着不同的要求。
•压力容器:压力容器是一类特种设备,主要用于贮存或运输气体、液体或液化气体的容器。
压力容器的安全管理要求涉及到容器的设计、制造、安装和验收等环节,同时还包括容器的定期检验和维修保养等方面。
•锅炉:锅炉是一类特种设备,主要用于产生蒸汽或热水的设备。
锅炉的安全管理要求包括对锅炉炉膛和烟管的清洁与维护、锅炉水质的控制和处理、燃料的选用和燃烧过程的监测等方面的要求。
特种设备安全法释义
![特种设备安全法释义](https://img.taocdn.com/s3/m/73ffa91c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99.png)
特种设备安全法释义特种设备安全法释义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特种设备已经成为了现代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由于特种设备的建造繁琐、操作复杂、安全风险高等特点,其安全管理问题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为了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我国于2014年12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了《特种设备安全法》,根据该法,各类特种设备的管理、制造、销售、使用等方面的相关规定被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为了更好地理解《特种设备安全法》,下面对其重要条款进行解析和阐述。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津贴设备安全法的设立宗旨在于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推进特种设备安全和事故预防,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特种设备安全法的核心是安全和预防。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特种设备安全法要求各方面必须对特种设备进行全面、系统、高效的管理,以确保特种设备能够安全地运行。
第二条特种设备安全法所称特种设备是指具有特殊技术设计、制造、安装、使用和检验要求,有一定危险性的压力容器、电梯、锅炉、起重机械、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压力管道和其他类型设备。
特种设备安全法将特种设备定义为一类具备特殊技术设计、制造、安装、使用和检验要求的设备,如压力容器、电梯、锅炉、起重机械、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压力管道等。
这些设备一旦发生事故,可能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危害。
第二章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保养、使用、检验和监察第六条特种设备制造单位应当依法取得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制造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安全。
特种设备安全法从特种设备的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保养、使用、检验和监察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定,其中第六条要求各特种设备制造单位必须依法取得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并建立起健全的特种设备制造质量管理体系,以确保每一件特种设备都能够符合国家及企业质量安全标准。
第十三条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制造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标准及相关技术规范进行制造,制造完成后应当进行鉴定。
《特种设备安全法》解读及特种设备监督管理(95页)
![《特种设备安全法》解读及特种设备监督管理(95页)](https://img.taocdn.com/s3/m/453854698762caaedc33d4a5.png)
(二)重要意义
第一,是维护生命财产安全的迫切需要。 第二,是促进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 第三,是推动节能环保的有力举措。 第四,是推进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
5
(三)立法过程
这部法律的特别之处在于:立法计划的申报、起草调研、 草案的提出都是由全国人大直接进行的。历时十几年,经 历了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跨界工作衔接,到第十二 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人大代表的作用) 酝酿过程 起草过程 审议过程
9
(一)主要结构及特点
特点: 1、体现了安全性与经济性的统一。保障安全,促进发展 2、坚持并发展了安全生产方针。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应当坚 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节能环保、综合治理的原则。 3、实施分类的、全过程的安全监督管理,链条更加完整。 4、体现了齐抓共管、多元共治工作格局的指导思想。 5、确立了安全技术规范的法律地位(第八条特种设备生产 、经营、使用、检验、检测应当遵守有关特种设备安全技 术规范及相关标准。特种设备安全法中,共有39处出现安 全技术规范。体现了特种设备安全法所有技术要求)。
种
4.电梯
设 备
机
5.起重机械
电 6.客运索道
类 7.大型游乐设施
8.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词义特点
事故后果
对人身和财产 安全有较大危 险性
造成群体伤害 造成他人伤害
集合名词
产生较大影响
15 15
湖北荆州“7.26”自动扶梯事故
2015年7月26日9时57分,湖 北荆州一百货商场发生一起自动 扶梯安全事故,一名30岁的女子 被搅入手扶电梯身亡。现场监控 视频显示,一女顾客带着儿子乘 自动扶梯上楼,在最上端,电梯 与楼面之间的盖板在该女士踏上 后,忽然出现翻转,该女士被卷 入缝隙之中。危急时刻,她奋力 将儿子托举出,孩子并未受伤, 该女士死亡。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07783eb0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ce.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解读一、主题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是我国国家在特种设备领域的法律基础。
特种设备是指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具有特殊技术性质和较高危险性的设备,如锅炉、压力容器、电梯等。
特种设备的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国家和社会关注,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于2014年1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以规范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监督管理和安全监督等活动,保障人民裙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下面,我们将对这部重要法律进行解读,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其中的内容。
二、法律要求的深度解读1. 特种设备的定义及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明确了什么是特种设备,以及其范围。
特种设备是指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由于其结构、性能和用途等特点,可能对人身和财产造成危害的设备,如锅炉、压力容器、起重机械、电梯等。
法律对特种设备的范围和种类进行了具体划分和详细说明,以便有关单位和个人能清晰地理解特种设备的范围和类型,从而做好相关的安全管理工作。
2. 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督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督管理做出了详细规定,包括了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和报废等环节,要求相关单位和个人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管理和操作。
对于特种设备的检测、检验、监督检查等方面也做出了严格要求,以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和使用。
3. 特种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法律规定了特种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要求,要求使用单位和个人严格按照特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和维护要求进行操作和维护,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
对于特种设备的定期检测、维修和报废等方面也作出了具体规定,以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和使用。
4. 特种设备的责任和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对违反法律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做出了明确的责任和处罚,包括对使用单位和个人的责任、对特种设备制造单位和经营单位的责任,以及对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检查等方面都做出了具体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fda643d3d15abe23482f4d34.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以下简称《特安法》)于2013年6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四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一、特种设备基本情况特种设备是现代生产生活的重要基础装备。
特种设备数量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在一定程度上,特种设备的拥有量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
2012年,全国特种设备总量为821.67万台,另有气瓶13880.84万只,压力管道85.13万公里。
江苏、广东、浙江、山东、上海五省市的特种设备数量位列前5位,分别为115.5万、100.9万、80万、57.1万、46.5万,占全国特种设备总量的48.7%.福建省特种设备数量为26.8万台,另有626万只气瓶和5546多公里压力管道。
我国的电梯保有量、年产量、年增长量均列世界第一位,上海、北京电梯数量超过纽约、东京,已经是全世界拥有电梯最多的两个城市。
我省特种设备数量在全国的排位与我省GDP的排位基本相当,特种设备与现代化、工业化密切相关,从2003年《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施行十年来,我省特种设备从10万多台增至28多万台,平均增速18%。
全国从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人员约1.2万人,人均监管设备688台,我省已高达1:2000台,个别县区高达上万台。
二、监管工作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1、人手不够,能力不济。
从全国去年底的数据看,全国设备总量为821.67万台,安全监察人员11936人,人均监管设备688台;而我省人均监管设备目前已达2000台,有的县区达到1万多台,十年来,我省监察干部几乎没有增加。
同时,由于近年来问责中“乱扣帽子”的现象时有发生,基层许多同志不愿干、不敢干,队伍不稳定,新手管安全,青黄不接,能力不济。
这双重因素叠加,造成了全省特安工作水平下滑。
2、机制不善,执行困难。
现行体制机制存在不够科学有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立法背景介绍
• (一)立法过程
• 2.立法的艰辛历程 • ——《特种设备安全法(草案)》征求部门、地 方意见后,无实质性进展。 • ——《特种设备安全法(草案)》二审后,修改 量内容多,有三审不通过的风险。
一、立法背景介绍
• (二)立法必要性
• 1. 特种设备安全形势与挑战 • (1)安全形势
二、重点内容解析
• (三)企业主体责任
• • • 1.总体要求 ——关于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应用 这是总则中第十条“鼓励先进技术”的具体 体现。何为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目前只有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中有明确 规定。 • 安全技术咨询机构是指总局的安全技术委员 会,相关专业技术机构一般是指标委会。
二、重点内容解析
• (二)适用范围 • 4.关于特种设备目录 • 本法强调了国家对特种设备实行目录管理,即 纳入目录内的特种设备,政府才实施监管,这比 《条例》更进了一步。是否纳入对应目录的名称, 用标准进行判断,必要时,由全国标准化委员会 进行评定。
• 山东海湾大型设备吊装有限公司诉我局不作为案例。
《特种设备安全法》解读
目
录
• 一、立法背景介绍 • 二、重要内容解析 • 三、贯彻实施意见
一、立法背景介绍
• (一)立法过程
• • • • • • 1. 立法的五个阶段 酝酿阶段(2001年-2006年) 准备阶段(2006年-2008年) 起草阶段(2009年-2011年) 立项阶段(2011年11月-2012年7月) 审议阶段(2012年8月-2013年6月)
二、重点内容解析
• (二)适用范围
• • 4.关于特种设备目录 本法强调了国家对特种设备实行目录管理,即 纳入目录内的特种设备,政府才实施监管,这比 《条例》更进了一步。 • 总局正在拟定《特种设备目录》,已经征求各 省意见,正在征求相关部委意见,目录中将对特 种设备的定义、种类、品种范围进行明确,下个 月报国务院批准后,以总局名义发布。 • 总体思路是减少,只要地方提出减少的,都减;提出
二、重点内容解析
• (三)企业主体责任
• • 2.生产单位 生产单位是特种设备本质安全保障的基础、 核心,是整个监管环节中的重中之重。实行市场 准入制度。 • 市场准入的多种形式:政府许可、产品检验、 资料审查、行业组织或技术机构资质认证、企业 合格供货方评定等。 • 特种设备:单位许可、型式试验、设计文件 鉴定、监督检验。
一、立法背景介绍
• (二)立法必要性
• • • • 2. 法的执行力高于条例。 法律与条例的作用。 关于法的第二十二条的实施。 3.法可以调节民事关系。
• 对政府监管部门、安全相关的企业以外的第三方 进行约束,或对三方之间的关系进行明确。 • 关于法的第七十三条、第四十三的规定。
一、立法背景介绍
• 改革创新与制度变迁理论、机械设备改造维修的 关系。
一、立法背景介绍
• (三)立法的重要意义
• 6.特种设备法规标准体系正式建立。
法 条例 部门规章 安全技术规范 相关技术标准
一、立法背景介绍
• (三)立法的重要意义 • ——关于安全技术规范及相关标准。(共26处) • 立法过程中,质检总局内部争论的焦点。
•
《条例》第一百条,关于压力管道的设计、安装、使 用的安全监督管理另行规定的条款没有了。 • 2003年、2009年《条例》没协调下来,法的颁布没 协调,直接同意,关键是环境发生变化了。
二、重点内容解析
• • (二)适用范围 3.房屋建筑工地、市政工程工地用起重机械和 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的安装、使用的监督管 理。 • 正在跟住建部门协调,将检验、事故调查处 理作为安装、使用的附属环节一并交由住建部门 监管。质检部门管设计、制造。 • 检验没问题,但事故有难度。
二、重点内容解析
• (一)基本原则
• • 3.节能环保 体现了安全发展与节约发展、绿色发展的融 合,体现了安全性与经济性的统一,关键是进一 步确定了安全监察与节能监管的制度。 • 法中关于节能的具体规定有第七条、第十九 条。为我们将现有《条例》修改为《安全监察与 节能监管条例》,扩展节能内容,提供了有力依 据。
一、立法背景介绍
• (三)立法的重要意义
• 4.完善了全过程监管的制度。
• 建立了经营环节的监管制度,提出了报废的相关 要求。 • 从“生”到“死”,9个环节的全生命周期监管。
一、立法背景介绍
• (三)立法的重要意义
• 5.体现了改革创新的理念。
• 没有规定行政许可实施部门的级别,为特种设备 行政许可的下放留下了空间。
二、重点内容解析
• ——特种设备数量增长
2003年-2012年特种设备数量
二、重点内容解析
• (三)企业主体责任
• •
与《条例》相比,法进一步强化了生产、使 用单位的责任,增加了经营单位的监管措施,明 确了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应用的要求及途径, 建立了缺陷特种设备产品召回制度,提出了报废 处理的要求。
二、重点内容解析
• (三)企业主体责任
• • 2.生产单位 电梯、起重机械:制造、安装单位许可+型式 试验+制造、安装监督检验 • 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制造单位许可+型 式试验+制造、改造监督检验 • 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设计文件鉴定+制 造、安装单位许可+制造、安装监督检验 • 世界上最严厉的政府或其下属单位实施的市场 准入行为。
• •
•
2.生产单位 ——关于国家产业政策明令淘汰的特种设备。
比如, 2011年6月1日实施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 录(2011年本)》(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9号),将TQ60、 TQ80塔式起重机和QT16、QT20、QT25井架简易塔式起重机 以及固定炉排燃煤锅炉(双层固定炉排燃煤锅炉除外)等 特种设备列入淘汰类产品目录。 • 在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检验检测等环节将严格进 行审查,确保责任
• • 2.生产单位 ——许可条件:专业技术人员,设备、设施和 工作场所,质量安全保障制度。 • 严标准、低要求。注重人员数量和资格、设备 和设施的数量、工作场所的大小、质量保证体系 的文字,而忽略了人员的能力、设备的性能和实 际管理的效果。
二、重点内容解析
二、重点内容解析
• (三)企业主体责任
• • 2.生产单位 锅炉:设计文件鉴定+制造、安装单位许可+ 制造、安装监督检验 • 压力容器(不含气瓶、氧舱):设计、制造、 安装单位许可+制造监督检验 • 气瓶(不含车用气瓶)、氧舱:设计文件鉴定 +制造单位许可+型式试验+制造监督检验 • 压力管道:设计、制造、安装单位许可+制造、 安装监督检验
数量 48.29
1.67
二、重点内容解析
• ——特种设备地区分布 • 2012年,江苏、广东、浙江、山东、上海 五省市的特种设备数量位列前5位,分别为 115.5万、100.9万、80万、57.1万、46.5 万,占全国特种设备总量的48.7%;江苏、 广东、浙江、山东、上海五省市的GDP总 量在全国排名分列2、1、3、4、11位,占 全国GDP总量的41.6%。
二、重点内容解析
• ——特种设备数量
设备 总量 种类 (万台) 数量 821.67 锅炉 (万台) 63.53 压力容 起重机 电梯 器 械 (万台) (万台) (万台) 271.82 245.33 190.94
设备 场车 大型游乐设施 种类 (万辆) (万台套)
客运索 压力管道 气瓶 道 (条) (万公里) (亿只) 845 85.13 1.3
二、重点内容解析
• (三)企业主体责任
• 1.总体要求 • ——鼓励投保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保险 • 保险是提高事故责任单位善后赔偿能力,使 事故受害人能够迅速及时得到救助和赔偿,减轻 政府负担、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措施。同时,通 过差异化的保费,可以促进企业提高特种设备安 全管理水平。 • 强制与鼓励。机动车强制保险。客运索道保 险和广东电梯改革。
• (三)企业主体责任
• • 2.生产单位 ——单位许可:2012年统计,设计单位2906 个,制造单位15544个,安装单位18956个。 • ——两个实际问题: • 一是非检验机构从事设计文件鉴定,将其列入 检验机构核准项目 • 二是型式试验是形式试验,非破坏性试验。
二、重点内容解析
• (三)企业主体责任
一、立法背景介绍
2006年-2012全国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
一、立法背景介绍
• (二)立法必要性
• (2)面临的挑战 • ——阶段性特征
• —— 安全水平可接受程度
• 1999年10月3日,贵州兴义市马岭河客运索道坠落, 造成死亡14人、受伤22人。 2012年,万台电梯事故起数 为0.15起,万台电梯死亡人数为0.11人,均小于特种设备 平均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电梯安全水平基本相当。
• 技术规范。政府强制,是基本安全要求。一般为规范 性文件,特种设备、计量特殊。 • 技术标准。国家、行业、地方,强制与推荐。其目的 是促进技术进步。强制标准也是技术规范。 • 技术规范与技术标准的关系。技术规范是强制性要求, 是政府的意志体现;技术标准是非强制性要求,具有市场 属性。
二、重点内容解析
二、重点内容解析
• (一)基本原则
• • 4.综合治理 特种设备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政府、 企业、技术机构、社会公众等诸多主体,需要运 用法律、经济、性质、科技等综合监管手段,甚 至要发挥道德的作用。 • 行政手段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