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阅读教学方法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阅读教学方法谈
要培养适合时代需要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语文教师必须转变思想观念,课堂教学要由”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为主体”转变。不应把学生看成贮存知识的”容器”,应把学生视为亟待被点燃的”火把”。学习不应是”学答”,而应是”学问”,要让学生不只是学会,而且要会学,要彻底把”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资源的选择与组合,都应以学生为中心,围绕着学生更主动、更多样、更有效地学习来进行,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方法上要不断创新,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平等地参与到教学中去,从而变单纯的知识教育过程为综合能力教育过程,让学生在轻松的教育环境中获得发展。
众所周知,职业中专要培育学生的职业能力,而要培育职业能力,首先得强化职业意识;而要强化职业意识,首先得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能充分地认识自我,开发自己的潜能,提高自我意识,强化职业意识。为此,笔者在阅读教学中,针对学生起点低,基础差,兴趣淡,努力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具体做法是:
一、自主阅读,依托课堂,优化教学过程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是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关键所在。优化教学过程的根本是引导学生真正成为学习
的主体,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是优化教学过程的主旨。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发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让他们亲自经历学习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社会活动能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此,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彻底摒弃生硬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要冲破以往重教法,轻学法;重书本,轻实践;重讲解,轻参与;重结论,轻过程;重知识积累,轻能力发展的樊篱。在教学中坚持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必须做到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如在课前,精心布置预习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完成;在课始,鼓励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对重、难点深思质疑;课尾,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作反思,问得失。教师作为”导演”,应针对提问相机诱导,及时做出评价,对闪现智慧火花的问题加以肯定;并引导全体学生在书上打问号,使学生学会提问;针对问题指点思路,让学生学会思考;对问题进行归类,筛选,明确思考的重点,促使学生在”问”与”答”之中,主动发展思维和语言,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教师的精讲是必要的,但学生主动表达自己认识及感想的交流更重要。教师要多提供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机会,例如:组织小组讨论(分层次分组),指一名回答问题,创设争论情景等等。总之,让学生独立观察,让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
动口表达,发现问题,质疑问难,引导学生标新立异,培养创造性思维,要贯穿于预习,导课,新授,巩固,总结等全部教学环节中,使学生完整地经历学习知识的全过程,从而变”容器式”的被动接受现成的结论为主动地获取知识,并会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二、自主阅读,培养能力,教会阅读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应让学生逐步掌握一些阅读方法,不断提高学生自己的阅读能力,以适应将来走上社会的需要,真正实现自主学习的目的。每届中专生开设语文课的时间是两年,我依时间顺序,在这两年里,逐步引导学生掌握下面的阅读方法,使他们结业前有了一定的语文阅读能力,并形成自学习惯。
1、认识性阅读。就是从字词入手,扫清阅读中的障碍,着重字词能力训练,是阅读的积累和感性联合体,是整个阅读的基础,也是阅读中应当首先培养的基本能力,缺乏这种能力,阅读就不能进行。其实这种阅读方法,是初中就应该掌握的,但职业中专的学生大多数初中基础薄弱,读起课文结结巴巴,认识性阅读显得非常必要和重要。所以,每学一篇课文,我都会让学生课前预习,课上提问:通过预习,你掌握了哪些生字生词?有哪些理解不了的字词句?请写在黑板上。为了激励学生用心预习,可把发言情况与学生的平时记分联系起来。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就把这一环节当成了习惯。
2、求解性阅读。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提出若干带启发性的问题,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循文求义,从课文中找答案,写下要求,以便
在课堂讨论中发表自己的意见。求解性阅读,需要思维能力的参与,因为理解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思维过程。既是对阅读文章内容理解消化的过程,也是思维活动的整体表现。这是由认识字词的感性阶段到理解内容理性阶段的深化。比如在讲《离太阳最近的树》一课时我设计这样的问题: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红柳的?描写的重点是什么?类似的问题引领学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质疑性阅读。质疑性阅读的目的在于通过学生自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小从字词的确切解释用法,大至思想观点,篇章结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都可以提出疑问,然后通过讨论解冻。质疑性阅读与求解性阅读相辅相成。求解是正确把握文章表达的内容;质疑是理解基础上对各方面进行区别是非,鉴别真伪,探隐索微,质疑问难,使认识达到理智上的领悟,是理解进一步的深化。
4、比较性阅读。题材相同而主题不同的文章,主题相同而体裁不同的文章,同一体裁而主旨不同的文章,大到立意构思,小到谴词造句,可对比阅读,求同存异,让学生了解其不同特点,不仅满足于”这个问题原来是这样的”,而且要想”这个问题为什么不可以那样的”。如果我那样解决,会出现什么结果等等。通过比较阅读,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获得规律性的认识。
5、巩固评论性阅读。为了牢固掌握已经学过的知识或领会的东西,都要进行巩固评论性阅读。这是对文章进行正确评论,提出自己的思想的阅读。既可以评价作者的思想,作品内容,也可评价作品的形式和技巧,还可以总结写作的经验教训等。这种阅读常常配合相
适应的练习,或简评,仿写,续写等。巩固评论性阅读课,也就是通过再阅读,练习,实践这一番转化强化功夫,把知识转达为能力。总之,以学生为主体,培养自主阅读行为,是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策略,而实施这一策略的具体做法可能很多。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该以科学的策略为导向,探索最优化的教学方法,以实现教育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