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是什么-天涯问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是什么?-天涯问答聚焦论坛微博博客来吧问答游戏品牌购物街更多
相册
音乐
分类信息
掌中天涯社区服务
社区商店
天涯客服
新手上路
社区帮助
天涯实验场
上诉申诉
议事广场注册消息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搜索问答 我要提问 帮助


首页 > 提问列表 > 提问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 收藏 转发至天涯微博
悬赏点数 0 该提问已被关闭 5个回答
lsj74 2009-11-03 16:02:57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最佳答案 cyifan 2009-11-08 20:08:23
答: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车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其他回答XMY152828 2009-11-03 16:19:47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央果断地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这些措施已经开始见到成效。由于中央财政投资在带动银行贷款、带动社会投资、带动居民消费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去年下半年以来经济增速持续下滑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但是,形势依然严峻。近年来,我国出口总额已接近国内市场消费品零售总额。在这种情况下,出口由前几年的年均增长20%左右转为大幅下降,对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造成了很大困难。预计年内发达国家经济难以复苏,我国全年出口将下降5%—10%。因此,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除了稳定出口,关键还在于扩大内需的力度能否弥补出口下降的影响。而扩大内需政策能否在近期和长远都发挥作用,财力支持和政策效能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则取决于能否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也就是说,只有扩大内需政策在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我们才能从根本上战胜国际金融危机,真正实现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不仅在今年而且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把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保持下去。

调整需求结构,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转变发展方式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战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举措。转变发展方式中的第一个转变,就是调整需求结构,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

变。这是针对我国经济结构中消费与投资、内需与外需比例严重失衡的局面提出来的。面对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出口大幅下降的局面,实现这一转变具有很强的紧迫性。

居民消费率过低、投资率过高,是我国经济重大比例关系不协调的突出表现。2007年,我国居民消费率为35.4%,与历史最高水平1985年的52%相比,下降近17个百分点;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差30个百分点左右。与低消费率相对应,2003年—2007年,投资率年均达到42.4%,是历史上最高的时期。特别是钢铁、水泥、电解铝、房地产等行业投资增长过快,出现了生产能力过剩的局面。如果消费市场不能相应扩大,由此形成的无效投资和银行呆坏账必然增加,将直接影响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出口连年大幅增长带来的贸易摩擦增加、顺差扩大、国际收支不平衡等,也影响着宏观经济稳定。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消费的贡献率偏低,大量生产能力闲置,已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

提高居民消费率,降低投资率,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当前宏观调控的一项重大任务。一是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着力提高中低收入者特别是农民的收入。二是扩大消费领域,促进消费由生存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满足多层次的消费需求。三是扩大消费信贷,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个人消费信贷征信体系,优化消费信贷市场环境。加快推进教育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减轻居民教育、医疗负担。扩大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的覆盖面,尽快解决农民工保险账户转移接续问题。四是围绕消费结构升级的要求调整投资结构,改善消费环境。加快建设以铁路为重点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加强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新一代互联网建设,促进互联网、通信网、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大力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完善农村电网,加快乡村道路建设,扩大“家电下乡”财政补贴品种。五是把促进房市、车市、股市联动发展作为扩大消费的战略重点。房市、车市在一定程度上受股市影响。为保持股市稳定健康发展,应在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的同时,改善对股市供求总量的调控,避免大起大落。同时,通过资本市场的稳定和繁荣支撑房市、车市的持续繁荣,使房地产业和汽车产业成为拉动国民经济长期增长的支柱产业。如果通过采取多种措施,用3年左右的时间将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和居民消费率分别提高10个和15个百分点,达到55%和50%,接近改革开放以来最高水平1985年的56%和52%,就意味着每年将有5万亿

元以上的商品由用于投资和出口转变为居民消费,不仅经济结构将得到改善,而且人民生活水平将有较大提高。这也是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和根本目的。

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发展方式的第二个转变,就是改变经济增长过度依赖第二产业的状况,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使一、二、三次产业结构相协调。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是产业结构中的突出问题。200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40.1%,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仅为33.2%,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第三产业落后,造成就业矛盾突出,制约经济发展。

在第三产业中,严重落后的有三个方面:一是研发、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在发达国家,围绕科技研发形成了包括知识产权市场、人才市场、信息市场、风险投资市场、技术培训市场的技术进步服务体系,为企业技术研发提供全方位服务。我国技术市场尽管发展较快,但远远满足不了企业需要,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相距甚远。同时,物流业发展落后,专业化、社会化水平低,造成物流成本较高。发达国家的流通成本一般占GDP10%以下,我国则高达18%。把相同的货物从成都运到上海,比从德国汉堡运到上海的成本还要高。扶持、壮大物流业,建立跨国、跨地域的现代物流体系,建立一批物流中心,发展一批物流企业,已成为当务之急。二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在发达国家,会计、审计、法律、咨询、监理、征信、认证、价格评估、招标投标等市场中介服务组织比较完善,从业人员众多,在许多方面代替了政府的一些职能,对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加剧美国金融危机的重大事件,信用等级被评为A+的雷曼兄弟公司瞬间倒闭,正是监管缺失、信用评级机构丧失职业道德的结果。我们应以此为反面教材,打破对国外市场中介机构的迷信,加快建立现代市场中介服务体系,为国内外客户提供高质量服务。三是社区服务业发展滞后。在发达国家,社区服务是吸纳劳动力就业的重要领域。社区服务的内容很广,包括教育、医疗、家政、体育、健身、心理咨询等。我国社区服务业刚刚起步,居民的许多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大量劳动力就业困难,这个矛盾可以通过发展社区服务业来解决。目前,不少城市已有一些办得很好的社区,并涌现出一批优秀社区工作者,在构建和谐社会、解决就业矛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优化要素结构,以自主创新带动产业升级


发展方式的第三个转变,就是实现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一些地区和企业却能逆势而上,奥秘就在于它们注重技术研发投入,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商品,提高了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比如,深圳市在全国经济增速下降的情况下发展势头强劲,主要原因就在于通过多年来的努力,形成了鼓励技术研发的政策环境,培育起一批高技术企业,成功实现了由外资企业为主向内资高技术企业为主、由加工贸易为主向一般贸易为主的转变,走出了一条以自主创新带动产业升级的道路。又如,深圳华为公司每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10%,全公司近一半人员搞研发,去年申请国际专利数量在全球企业中跃居首位,合同销售额增长40%以上。我国不少城市的科技资源要优于深圳,许多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的科技资源要优于华为,只要能像深圳和华为那样建立技术进步机制,把广大技术人员的创造智慧充分激发出来,就能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推动自主创新,需要高度重视管理和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管理与技术是驱动经济发展的两个车轮。应根据开展国际化经营和全球竞争的需要,努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学校应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企业应建立和培养技术创新队伍,并为科技人员开展发明创造搭建良好平台。

创造出口需求,千方百计遏制出口下滑

在发达国家经济衰退、进口需求减少的情况下,我们应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多种途径稳定和扩大出口需求,尽快扭转出口下降趋势,缓解经济增长和就业压力。

当前,应利用我国外汇储备充足、生产能力过剩的有利条件,通过资本输出创造出口需求。一是通过扩大海外能源、资源投资,带动设备和劳务出口。鼓励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走出去”,到海外取得较多的能源、资源勘探权、开发权。通过增加海外投资,带动地质勘探设备、资源开发设备和技术劳务出口。这也有利于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对能源、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二是通过扩大政府对外援助贷款,带动相关物资和劳务出口。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洲、非洲、拉美一些国家基础设施落后、能源供给不足,如能适当增加对这些国家的贷款援助,扩大货币互换规模,对扩大出口将起到重要的拉动作用。三是通过鼓励企业到海外发展加工贸易,带动国内零部件和原材料出口。我国制造业特别是轻纺工业、汽车工业等领域,已经具备在

海外投资设厂的能力。通过海外投资,像当年外商在我国发展“三来一补”那样发展加工贸易,将能有效地拉动出口。四是通过提供人民币贷款,扩大海外经销商对我国商品的进口。国际金融危机使国外金融机构受到沉重打击,许多经营中国商品的经销商因缺乏流动资金而减少了进口。鼓励我国银行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对海外中国商品进口商提供人民币贷款,可对我国商品出口起到支持作用。五是通过增加买方信贷,扩大电力设备、工程机械、机床、船舶、轻纺设备等机电产品出口。我国机电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和明显的比较优势,机电工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产能过剩压力,企业有扩大出口的动力。通过买方信贷支持机电产品扩大出口,有助于缓解出口下滑趋势。

(作者为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屠杀北海道 2009-11-03 16:43:13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新进展。报告明确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这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怎样理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呢。

一、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的基本涵义


经济发展方针,是指由政党和国家规定的一定历史时期内,指导经济工作的指导原则和基本要求。它是经济路线的贯彻落实,是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经济发展战略,是指对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关键性的指导策略、指导原则和指导方针.有时战略和方针也可以连在一起使用,称其为战略方针。方针与路线、政策相联结,战略和策略相对应。


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经历了恢复性发展、创业性发展、模仿性发展、曲折性发展、快速发展和又好又快发展这样一个长期、艰难和顺序的发展过程。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充分体现着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的重要作用,经济发展的方

针和战略,指导、调整和制约着经济的发展。方针和战略正确,经济就顺利、健康发展,方针和战略错误,经济发展就遭受损失、停滞或走弯路。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必须符合基本国情,必须顺应民意,必须与时俱进。同时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还必须具有时代性、发展性、可操作性和简洁性。


二、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和重大战略的理解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反映,是对我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历史必然性的深刻把握。


就世界历史来说,在各国的工业化进程中,发展初期技术水平低,主要依靠资源投入来提高产量。当工业化进入一定阶段、经济总量达到一定规模、明显受到资源供给约束时,就必然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是一种客观规律。所以,在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增长方式,在本质上蕴涵了人与自然对立的理念。近代欧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革命的推进、货币向资本的转化,追求经济增长的观念日益凸显。这一时期,西方学术界和公众认同的一个基本观点是,社会发展离不开人对自然的统治和奴役。有工业主义精神之父之称的圣西门曾明确指出,工业革命的本质在于“把人力作用于物”。由此,在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判断社会的进步主要依据经济指标的量度,它意味着向自然界索取的多少,机器转动次数的多少,烟囱冒烟有多长,产品的利润有多高。这种单一的、片面的增长方式,直接导致了大规模投资、大规模生产和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和利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贫富悬殊、社会不稳定、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严重后果开始逐渐显现。而平民教育、社会福利、医疗保健、环境改善、社会公平等进步因素,则被当作经济增长的代价而牺牲掉了。显然,这种经济增长方式,长远看来不利于人类自身文明的进步和生存条件的改善,需要引起检讨和反思。


我国经济发展也如世界工业化国家一样,经历了一个对经济发展规律从自然遵循到自觉遵循的长期过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思想、路线、国策、方针指导下,蕴藏在人民群众和产业结构中的巨大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在百废待兴,几乎走上崩溃边缘,与发达国家差距巨大的基础上,刚刚复苏的中国经济,必然强调快发展大发展,必然强调国民生产总值。正是由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变,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的伴行,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突飞猛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

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发展状况也有了很大改观,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有效改善,社会公平得到有效保障和体现。这是我们引以为豪的。但是,与此同时,还存在着问题的另一方面,我国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特点具有明显的先天脆弱性;人口数量压力巨大,活动频繁,规模庞大;资源和生存空间相对紧张;人均淡水、耕地、森林、草地资源和重要的矿产资源不到世界平均的一半。此外,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主要工业污染物的排放量继续增加,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在继续,并逐渐向农村蔓延。尤其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一些企业或单位片面追求GDP数量的增长,只注重经济效益,极力推行掠夺性消耗自然资源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从总体上看,以往我国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增加物质资本和劳动投入,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0%,加之我国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平、产业结构层次都比较低,经济体制不合理,导致地区间低水平重复建设等原因,造成经济增长投入大、消耗高、效益差,对环境污染加剧。据统计,我国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3、8倍,美国的4.3倍,日本的11.3倍,工业劳动生产率只有美国的5%.因此,这样的快速增长持续的时间越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越大,我们必须转变发展方式


这些情况表明,传统的以消耗能源和污染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改变。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不能再仅仅靠GDP数量的增长,而应当纳入到社会这一大系统中去统筹兼顾,要有更为全面、更为辩证的要求,要更深刻、更自觉地把握经济发展规律,下更大的决心、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出,反映了党中央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标志着我们党对世界经济发展和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性认识进一步走向深化、理智和清醒。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对经济发展指导原则的新发展新跨越。


我们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已经认识到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作用,特别是强调了从粗放式经济向集约式经济的转变,为此,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要求。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对新的世纪经济运行特点的认识的深化,十七大提出经济发展方式的理念。这是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新发展,新跨越。现代发展经济学的观点认为,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经济增长指的是GDP或人均GDP的增加,强调

的是更多的产出,是量的增加。经济发展不仅仅包括更多的产出和量的增加,更注重质的提高,是质和量的统一,包括经济增长、结构改善、人民群众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的改善等等。经济发展方式是指经济发展的方法、路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把粗放式经济增长转变为集约式经济增长;把盲目地单纯追求GDP量的扩张转变到更加注重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质量上来;把见物不见人的陈旧理念转变到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让广大人民群众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切实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新的发展理念上来。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辨证的联系。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增长就谈不上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目标,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带来经济发展。对我国来说,一方面,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要积极地扩大经济总量,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没有一定的增长速度,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如就业问题、贫困问题、城乡以及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等等都难以解决;没有一定的增长速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会落空;没有一定的增长速度,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难以充分体现。但同时,另一方面,我们所要实现的增长速度是在显著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讲求效益前提下的增长速度,是扎实的没有水分的速度,是有过硬的发展后劲的速度。就是说,我们要实现的是速度和效益的统一,我们要走的是一条既有较高发展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国民经济发展路子。


从转变发展方式这个意义上来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精神总体是一致的,都要求从粗放型经济发展向集约型经济发展转化。但是,具体来说二者还是有递进性、发展性的区别的。首先,经济发展方式包含经济增长的内容,但不是简单的等同于经济增长概念。发展是积极的推动,更强调经济发展对社会的正向作用和影响,而经济增长方式更多地强调数字的量度,它对社会既可以产生正向作用又可以产生负向作用。所以,经济发展方式的表述较之经济增长方式的表述,正向作用更清晰更准确。其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较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角度更高、范围更广,更注重经济质量意识,更注重经济发展的安全度与和谐度。最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注重经济社会综合协调发展的内涵,更全面更直接地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体现了发展的偶合性、关联性、价值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为此

,我们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本质上就是要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合理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促进经济的发展。是保持合理适度的人口增长;维护社会秩序,为人民提供安全、公平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身体和文化素质;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地体现在改善民生上,这样的发展实际上就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具体内容。这样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新发展,新跨越。

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是对新时期经济发展的全景式覆盖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也有很多,比如,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方针性指导作用的主要有;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扩大内需、环境保护、耕地保护、引进来走出去等等,在这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所以成为我国经济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和战略。是因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相对经济全局而言的,是关乎整体经济发展大局的,对各项具体工作方针起指导作用的总方针,所以是重要方针。是影响经济发展方向的,关乎我国经济大局长远和未来走向的,对各项经济方针政策起统领作用的总战略,所以称为重要战略。同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又体现在各项具体经济发展任务之中。


其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工业化和信息化并举的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能充分发挥的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的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高效合理配置的道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更为注重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来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通过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其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城乡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还是西部地区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与城市相比,农村发展相对滞后;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因此,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就需要坚持

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坚持不懈地实施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的方针和政策,在继续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扎扎实实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在鼓励东部地区率先现代化的同时,促进中部崛起、西部开发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


其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进一步扩大内需。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以及水、电、气等公共设施的投入。从提高居民的收入,完善社会保障,加快城市化步伐,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着手提高消费率,扩大消费需求。要努力调整投资消费关系,把增加居民消费特别是农民消费作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不断拓宽消费领域和改善消费环境。


其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结构调整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在向工业化中后期转型的阶段,科学发展需要各部门、各个产业的协调发展,产生整体效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需要调整增长要素的投入比例,降低一般的资金、资源、人力的投入,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的因素实现增长。而经济发展从整体上不仅需要调整要素投入比例,还需要农业、工业与第三产业之间协调发展;工业内部的冶金、石化、机械、电子等行业的协调发展;制造业中传统加工业与精细加工、高新技术产业的协调发展,以便推动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其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通过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科学发展需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加强生态建设。要从一次性和单一性利用资源转向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资源,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转向以环境优化增长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资源明显不足。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警戒线。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矿产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进口依赖程度已经超过40%。而在降低单位产值的能耗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与此同时,我国在减少污染物排放方面任务十分艰巨,因污染物高排放引起的重大环境事件,危及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所以,节能减排不仅是节省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问题,更关系到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等科学发展的全局。

三、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的理解


在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只是一个提法变化的问题,而是历史发展中的必然性问题,是破解世界性难题问题。根据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

,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新的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在推进经济发展时,我们强调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在推进经济发展的长期过程里,在经历了快速增长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过程后,历史性的必然要求推进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从这个意义上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战略的提出,为我国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和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使我们党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体系更加完备,意义更为重大和深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个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过程更丰富更艰难的系统工程,需要采取综合措施,有计划的快速推进。


首先,要更新发展理念,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前提,有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经济增长方式,要摈弃片面追求GDP产出而不计资源环境成本投入、只重视物质财富积累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只考虑当代人不顾及后代人的发展理念,坚持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


其次,要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放在“四位一体”的新发展模式中去把握,赋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新的涵义。从新世纪新阶段开始,发展将是一个“四位一体”的现代发展体系:一是经济发展,包括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资源配置、技术创新等;二是社会发展,包括社会事业的发展(如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科研等),以及社会组织和和谐社会的建设;三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包括人口、资源、环境等;四是人自身的全面发展,包括人自身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自身素质以及对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参与等。我们应把握发展的崭新内涵,突破传统的狭隘的发展思维,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放在

“四位一体”的新发展模式中去把握,赋予经济发展以新的涵义。

最后,要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变成全党全社会的自觉行动,使其融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各个方面,贯穿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和过程。


yzwaidfwl 2009-11-08 20:22:27
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含义是什么?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指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外延增长向内涵增长转变.


二,怎样才能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

(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调整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途径和重要内容。
(2)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推进科技进步。一方面,科技进步既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标示了方向,同时也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手段。
(3)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加快体制创新。经济增长方式难以实现根本性转变,关键在于导致增长方式不合理的体制和机制还没有实现根本性转变。
(4)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强化企业管理。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微观基础。
(5)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国民素质。
(6)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归根到底要靠人。


fauphsqam 2009-11-08 20:33:51
B 发展生产力,社会的基本矛盾就会得到缓和,但不会根除。当经济发展停止或者倒退,社会矛盾就会凹陷出来。这是我的观


百度推广
科达TrueSens企业视频..提供业内第一套专为企业设计的视频会议 最具性价比的互联网..
女人为什么都喜欢又粗又大基因改变你,女人更喜欢你! 货到付款,保密送货!
大乳房的女性为什么受男人青睐让乳房二次发育,28天由A到D罩 乳房又大又美又挺 男人..
男人为什么喜欢大乳房的女性乳房二次发育,28天从A罩到D罩。 乳房又大又美又挺,男..
易周国际--传承百年易经精髓易周国际,提供权威生辰八字起名策划 生辰八字起名测算,信.. google提供的广告
您还在为论文而发愁吗? 快来360论文网,让论文不在让你烦恼!
FT中文网 商业财经网站 访全球商界政界领袖,评全球财经新闻
看期指,学方法—期指培训班 /TEL:400-886-3322
400-886-3322免费送期指学习材料
在职硕士博士 硕士博士双证班
招聘求职找工作 上智联招聘 最新高薪位置 免费注册等你申请!

您可能会感兴趣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 1个回答
我国实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 3个回答
我国主要采用那些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发展 - 1个回答
如何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 1个回答
药品销售年增长7% 全球医药经济发展迅猛 - 1个回答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政治经济发展呈现出哪些特点 - 1个回答
简述法国经济缓慢发展的原因 - 1个回答 等您来

回答
如何理解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 4个回答
物业公司如何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 - 0个回答
我国应该怎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2个回答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正确的理解是什么? - 4个回答
如何理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区域发展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意义 - 2个回答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属不属于宏观经济的问题 - 1个回答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运经济生活的原理说明怎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2个回答
如何以经济结构调整为着力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 1个回答


关于天涯 | 广告服务 | 天涯客服 | 隐私和版权 | 联系我们 | 加入天涯 | 手机版
? 1999 - 2011 天涯社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