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边观荷

小湖边的荷花,开的炫目,美的惊艳。倚立水中,如翩翩仙子,惊鸿一瞥,魂牵梦绕。

白的素雅清淡,红的艳而不俗,粉的娇而不媚,如此之美,美的彻心彻骨,美的娇艳欲滴,站在湖边,看着风吹荷动,香气袭人,瞬时赏心悦目,心旷神怡。想这莲必是天生高洁之物。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天生君子之德,贵族之气,集天地之灵气于一身,在一湖之内,展露风姿,非合万物之美不能及也。

然而,我观湖中之荷,出于学府之中。每天早上,莘莘学子临湖而诵。水中之荷聆之听之,耳濡目染,日有书卷之气。你看水中之荷,安静时,如大家闺秀,端庄秀丽,举手投足,尽显优雅气质。喧闹时,如聪灵舞女,体态轻盈,步伐微移,尽展曼妙舞姿。在看哪似开未开之荷,好似初嫁的女郎,满脸娇羞,半遮半掩,却仍遮掩不了,哪眼角眉稍的一抹笑意。如此之荷又非俗世之荷不能比也。

古今中外,不乏清廉之士以荷为志。我今天观看湖中之荷,深思古今之志,以此勉励自己,人生于俗世,好似荷出于污泥,能于喧嚣之中保持安宁清静之心,便是高雅清廉之人。

关于菊花的记忆

作者:杜崇斌

当原野上又是一片金黄,当飒爽秋风送来野菊花的清香,关于菊花的记忆便不可阻挡地从文学中、从儿时的趣事中纷至沓来:

关于菊花的诗歌,最早的大概要算屈原的“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了。这位千古第一诗人,在被放逐途中,为表达自己高贵的爱国情操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品质,餐秋菊之落英,吟出了不朽的杰作《离骚》。

东篱下悠然采菊的陶渊明,以田园诗人和隐逸者的姿态,赋予菊花独特的超脱的风格,菊花从此便有了灵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道出了多少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人生真谛!

一改菊花隐逸者形象的,当然要数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了。“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在其带有明显寓意和倾向性的诗作里,菊花成了饱经沧桑的勇敢坚强的斗士,为民请命,替天行道。

“槛菊愁烟兰泣露”以写小令见长的北宋富贵词人晏殊赋予菊花悲凉的风格。无独有偶,元代大剧作家王实甫的《西厢记》中也有这样的句子:“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满地凋零的菊花为剧中主人公的离情别绪做了衬托和渲染,菊花成了伤感意境中的代表景物。

菊花,在千古第一女词人李清照的笔下往往成了寄托情思的对象。有思念远方丈夫,顾影自怜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有哀叹个人命运,抒写国破家亡的深悲剧痛的“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代表着中国古代小说艺术最高成就的长篇巨著《红楼梦》,更是对菊花有着细致的描写。清高孤傲、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所作的《问菊》、《菊梦》等诗篇,赞美了菊花的高洁品质,和菊花进行着心灵上和情感上的交流。如《问菊》中的“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圃露庭霜何寂寞?雁归蛩病可相思?”在这些诗句中,菊花为塑造林黛玉的形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正当我从文学史中搜寻菊花踪迹的时候,阳台上的那盆菊花静静地绽放了,娇嫩的洁白的花瓣舒展着,淡淡的幽香沁人心脾。看着这盆菊花,我的思绪又回到了色彩斑斓的童年:童年的故事总与菊花有关。

我家后面不远处有一道山梁,每到秋风送爽的季节,放眼望去,那真是一个金黄的野菊花的世界。

那时候,无忧无虑的我和小伙伴们在漫山遍野的菊花丛中嬉戏、奔跑,在蓝天白云下尽情挥洒自己的豪情,是我儿时记忆中最值得回味的趣事了。采一把金黄的野菊花,嗅一嗅,然后抛向空中,童年的我便陶醉在浓浓的秋意之中。

看菊花残,风情依旧

我喜欢菊花,虽没有陶渊明对菊花的独爱之心,但有对它的欣赏之意,仅此一点,我甘愿为它辩解。

秋风吹过的地方,到处一片枯黄。风吹散菊瓣的那一刻,我心底暗生怜惜,花瓣虽落,风情依旧在。曾经,有一片花圃,里面种满了许多我喜欢的花。逢春的时候,里面草长莺飞。夏临时,蜂拥蝶舞。冬天雪地里,便毫无生机。最是那秋,菊花满地。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各色的花瓣上,透着露的晶莹,加上淡淡的芳香,别有一番风情。

每年这个时节,我会漫步郊外野地,去欣赏这个季节独有的菊花。我多时会选择在大风天里去,看菊花残,那不是生命在凋亡,是下一轮的重生,我们不能安排它开放的时间,但可以选择观赏它花开的时间。清晨,经过一夜的饥寒与无奈,它向人们默默的诉说内心的悲苦,一滴滴泪水划过阳光照过的路迹。菊花残,人为它断肠、痛苦、泛黄了笑容。花谢了,只有我一个人,还在回忆它还未凋谢时的风情。

在我看来,那花落是一个不能说的秘密,冷冷的散落一地的咖啡色,和着地上的泥,在不久的将来融为一体,变成他皮肤最美丽的颜色,这是一种最纯洁的消亡。

有些人,最怕看到落花,尤其是在这个接近冰冷的季节,或许他们经历了许多次离别的痛苦。习惯了拥有,他们便开始害怕失去。其实,我们应该多关注一下菊花盛开时的情节,它有着闹事一样的繁荣;也应该关注一下含苞时的情节,它有着新生的希望;更应该关注残花时的情节,它奉献了自己的一生,继承了前辈们的传统,为后辈们的发展开辟了先河。

菊花像人,花的秋天有意,人的秋天有情。

风情依旧在每个秋天残花时……

空谷幽兰

虽说还是春寒料峭,可我分明闻到了空气中散逸着几丝淡淡的兰花的馨香。

喜欢在早春时节,踏入家乡那个幽寂的山谷深处,那里除却鸟儿清脆的鸣声,山泉梦呓般的低吟,松涛如潮的轰鸣,似乎找不出别的声响。是呀,这些哪里是什么杂音,分明是大自然的天籁。在如此幽静的空谷中呆上一段时光,绝对是一种享受,更何况这里有芬芳无偶的幽兰为伴。

那个空谷的石缝里,悬崖顶上,随处都是兰花的安身之所,有的甚至把自己的家安在大树顶上,长叶飘飘,一派潇洒临风之势,让人惊羡不已。静静地面对飘逸的兰叶,呼吸着清雅的兰香,灵魂自然而然有了返璞归真之感,这也许就是空谷幽兰赋予我的好处吧。

兰花并非都长在空谷之中,江南大地上,凡是有山的地方,大概都不乏兰花的身影,但我却对生于幽谷长于幽谷的兰花情有独钟。无数次低吟孔子“芝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的名句,无数次品读伟大诗人屈原赋予幽兰高尚人格的佳作,不禁被历代文化大儒借幽兰以寄托抱负,贻养人格,最终求得人性的善化和自由的情操所感染。

关于兰的记忆,最早要追溯到童年的春日。在物质条件极端匮乏的年代,养花被人们看作是不务正业的行为,青砖碧瓦的山村四合院给人总是灰色的感觉。偶尔有爱美的姑娘们砍柴归来,发髻上、耳鬓边插着的几朵兰花,给孩子们带来了春的气息,我们沉醉在兰花的芬芳里,围着姑娘们赞个不停,她们便大方地每人分一朵。只是这些兰花不久便会枯萎,留下的是无限惋惜。稍大些,我们就自己上山采兰。只记得那时山上的柴禾不那么茂密,找几株有花苞的兰花并不难。没有花盆,我们就找一个破甑、破罐之类的器皿,把挖来的兰花栽在里边,随意地放在窗口的瓦楞上。春光里,兰花总是如期开放,古朴的四合院里因此增添了几许葱绿,几丝馨香。茶余饭后,大家总要谈论一番,我也因此懂得了一些兰花的习性以及生长环境,知道了家乡的那个空谷最适合兰花生长,是兰花最多的地方。

开花后,大家便疏于管理,兰花逐渐凋谢,兰叶渐渐干枯。个把月后,院墙外就会增添一堆枯死的兰株。

近年来,兰花的生长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般的山上,由于柴禾长得越来越茂盛,几乎没有了兰花生长的空间。那一个山谷里的兰花也真正退居到了深谷里的巨岩边。幸亏有高大的树木、茂密的柴禾挡住了采兰的人们,幽兰才获得了片刻的宁静。尽管山外面的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尽管一些同类已经被请进了温室,人们对之礼待有加,可她们始终心如止水,坚定地恪守着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幽寂,与清风明月松涛相濡以沫,坦然接受山泉岚雾腐叶的滋养。

当儿时采兰的经历渐渐淡出我的记忆时,愈来愈火的兰花市场开始占据了我的视野。郑燮当年就认为把兰花挑上街头卖大伤风雅,有诗为证:“如何烂贱从人卖,十字街头论担挑。”可是兰花展厅旁,交易可谓火暴,满筐刚出深山的兰花带着无奈走入了千家万户。虽说在买兰花的人群中也不乏高雅之士,他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