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病人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危重病例管理制度和报告制度

危重病例管理制度和报告制度

危重病例管理制度和报告制度一、引言危重病例是指病情危急,危及生命的病情,需要紧急救治和关注的病例。

对于危重病例的管理和报告制度,是医疗机构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和抢救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制度旨在规范危重病例的管理和报告流程,加强资源调配,提高救治效果,确保病人的安全和权益。

二、管理制度(一)收治和初步评估1. 患者报到时,接诊医生应按照一诊三查的程序进行初步评估,明确病情危重程度,并决定是否入院留观或立即转诊至危重病房。

2. 危重病房医生应及时接收转入病人,并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处理,确定是否需要重症监护,并及时安排相关检查和治疗。

(二)重症监护与团队合作1. 危重病房应配备足够的重症监护设备,并组建由主治医师、护士长、药剂师、临床检验医师、影像科医师等组成的危重病房治疗团队。

2. 治疗团队应按照工作流程进行分工和配合,确保病人得到全面的诊疗服务。

(三)危重病例会诊和病例讨论1. 危重病例会诊制度:对于复杂危重病例,应及时组织会诊,包括内科、外科、心内科、呼吸内科等相关专科的专家。

2. 病例讨论制度:危重病案例应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病例讨论,以提高治疗水平和医疗质量。

三、报告制度(一)临床报告1. 危重病例应及时向上级医疗管理部门报告,包括病人基本情况、治疗措施和效果等。

2. 报告内容应如实、全面、客观,注明病人的诊断、治疗和转归情况。

(二)医疗质量报告1. 定期报告:医疗机构应制定定期的医疗质量报告制度,对危重病例的救治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2. 遗留问题报告:对于救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应及时向医疗管理部门反馈,提出改进措施。

(三)不良事件报告1. 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发生的对病人造成伤害或可能造成伤害的不良结果。

医疗机构应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对危重病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报告和分析,并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2. 报告内容应包括事件的起因、发生过程、结果以及防范措施等。

急诊危重患者管理制度

急诊危重患者管理制度

危重患者管理制度加强危重患者管理是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的关键。

建立危重患者管理体系,对危重患者进行全方位的、科学的、系统的管理,是对危重患者的关键环节进行管理。

将循环管理模式应用于危重患者的管理中,确保医疗质量管理循环往复,促进各个科室之间工作的紧密配合,医疗工作质量持续改进。

一.急诊管理1.急诊医师接诊危重病人时,应立即接待和处置病人。

从患者进院到开始处置时间≤5分钟,急诊抢救患者立即处置。

急诊输血时间≤30分钟;急诊死亡病历讨论时间≤1周、尸检病历≤2周。

院前急救出车时间≤3分钟;急诊危重患者会诊到达时间≤20分钟。

2.急诊医师在处置病人时,如遇有疑难急诊患者应立即请上级医师或相关专科医师会诊,办公时间应20分钟内(晚上1小时内)到场参加会诊,以免造成误诊、误治。

严格落实针对急诊患者的各种会诊制度。

特别是针对多系统疾病和复合伤及需要多学科协同抢救治疗的患者,各相关科室必须严格按规定参加会诊,不得互相推诿。

收治患者有不同意见时,由医务科或总值班决定收治至适当科室,相关科室应无条件服从,不得互相推诿。

3.重大抢救、突发医疗事件及特殊事件必须立即报告科主任、急诊科主任必须到场。

并报告医务科,以便协调全院进行抢救。

每例危重病人抢救结束后均要进行总结,分析评估本次抢救的效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和经验教训,以利提高抢救危重病人的能力。

4.加强急诊科技术质量的管理。

急诊科应加强包括“三基”在内的各种急救技术培训,使每一位急诊科医生都能熟练处理急诊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并能熟练掌握气管插管、除颤、以及外伤的止血、包扎、固定和转运以及监护仪、呼吸机的使用等。

医务科每年一次定期组织医务人员急诊知识、急诊技术操作和急诊科应急能力的培训和检查。

二.住院管理1.住院时急诊医师应与病区医师进行面对面交接班。

2.患者到达病区的处置时间主要有以下规定:危重患者立即处置;急诊输血时间≤30分钟;急诊手术当日实施、抢救手术≤1小时实施;危重抢救患者会诊到达时间≤20分钟。

危重患者的护理管理制度

危重患者的护理管理制度

危重患者的护理管理制度一、危重患者护理管理制度1、危重患者入院∕转入前,护士了解患者病情、自理能力及配合程度,做好接受患者的准备工作,并及时填写佩戴“腕带”。

2、根据患者的病情,遵医嘱入监护室或床旁进行心电监护,做好班班床旁交接。

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意识、生命体征、氧饱和度等,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各种置管的通畅在位,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4、紧急抢救危重症的特殊情况下,对医生下达的口头临时医嘱,护士向医生重复背述,并经两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保留所有安瓿,事后应及时准确记录,并做好急救后药品补充和物品处理的工作。

5、及时正确执行医嘱,认真落实各项治疗护理的工作。

6、进行入院护理评估、防压疮、防跌倒、防导管滑脱高危监控评估,落实相关防范措施。

7、制定危重患者护理计划并落实,按要求记录《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详细记录病情变化及护理措施。

8、按分级护理要求做好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

9、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并与患者∕家属交流、沟通。

10、危重患者如需入院、转院、检查、手术等,应严密执行“危重患者入科交接流程”及“危重患者转运交接程序及记录”,“手术患者转运交接程序及记录”。

11、护士长根据患者病情做好护理人力配合,确保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

二、危重患者护理常规1、患者宜安排于抢救室、监护室或床旁进行监护,做好床边交接班。

2、制定护理计划,遵医嘱按时观察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瞳孔大小、对光反应、经常呼吸患者了解意识情况,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配合医生进行抢救与治疗,并记录《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

3、根据病情摆放合适体位,严密在血压不稳定情况下随意搬动病人。

及时正确执行医嘱,认真落实各项治疗措施,采用两种识别患者的方法进行核对。

4、预防意外损伤:躁动不安者,加用床栏或约束带,以防坠床。

牙关紧闭、抽搐者,应用牙垫垫于上下磨牙之间,以防舌咬伤;如有活动假牙取下,以防误入气管。

经常修剪指甲以免抓伤,室内光线宜暗,动作宜轻,避免外界刺激。

重点病人管理制度

重点病人管理制度

重点病人管理制度(一)重点病人范围A类(疑难危重病人):危重、疑难、效果不佳、入院后发生严重并发症、手术后病情尚未稳定及应用新技术、新疗法的病人。

B类(投诉纠纷病人):有医疗纠纷或医疗缺陷造成不良后果的病人,涉及司法案件的病人。

C类(干部著名人士):正局级以上干部、省级劳模、外宾、知名人士等病人。

D类(突发成批病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甲类、SARS,禽流感,AIDS等)病人。

(二)管理要求1.各临床科室应将重点病人按上述分类,于每日上午上班后2小时内在网上上报,出现重危抢救病人或严重并发症时应及时报告医务处。

报告时间从确定为重点病人之日始至该病人部署重点病人范围止。

2.科主任、护士长应掌握重点病人的诊疗护理方案及效果,督促、检查各级医务人员对重点病人诊疗护理措施的落实,及时调整和加强诊疗护理方案及措施。

3.有关职能处事应每日了解全院各科重点病人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与所在科室沟通、处理。

4.夜间、双休或节假日期间,总值班应了解重点病人的主要情况,主动帮助科室解决矛盾和困难,对抢救工作进行组织、协调、指挥,并及时向有关领导通报情况。

5.经管医师除常规查房外,对A类病人上,下午至少各增加一次巡视;值班医师对A类病人应作重点巡视与观察,发现重要的或处理棘手的问题应立即向经管医师及护理组通报,并同时报告科主任.对重点病人应做好床边交接,晨会应报告重点病人情况。

6.入院3天内未确诊的应在入院五天内完成科内讨论和专科会诊,若仍不能确诊的在入院一周内完成院级会诊;危重病情难以控制的应及时开展科内讨论、专科会诊和院级会诊。

7.遇本科处理有难度或需他科协同诊疗的病人,应尽早邀请会诊;拟转科转院的应在有关科室会诊的基础上找患方谈话后转科转院。

8. 经管医师应根据病情提出合理的护理级别和要求,对生命体征不稳定或病情难以控制的应尽早考虑监护。

9. 医务人员应及时掌握重点病人及其家属的思想状况和需求,在符合医疗原则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

医院重点病人诊疗管理制度

医院重点病人诊疗管理制度

医院重点病人诊疗管理制度第一条重点病人的范围1.危重病人,主要指心、肺、脑、肾、肝等人体生命器官出现功能衰竭者,其中最常见的为心功能衰竭、呼吸衰竭,也可见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以及各种休克(最常见的为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心源性休克、过敏性休克)、昏迷(脑性和代谢性昏迷等);2.手术后病人,尤其是心脑手术、神经外科手术、移植手术后病人;3.新生儿病人,其高危险程度比较明显;4.疾病晚期的临终病人,是需要进行特别照料的人群;5.急诊病人,尤其是成批交通事故或工伤事故的外伤病人,或成批中毒病人,对社会影响较大;6.社会上有影响有地位的人物;7.与医疗纠纷或司法案例有关的病人等。

第二条“四三“管理责任制度1. 门诊、急诊、病房负责制(1)对急诊病人和危重病人,门诊要及时发现和处理;(2)急诊要24小时应诊,作好一切抢救的准备;(3)病房要做门急诊的后盾,及时全力支持医务人员的抢救并收治必须住院的病人。

2.住院医师(包括进修医师)、主治医师、主任医师负责制,各负其责,各在其位,加强请示报告和督促检查制度;3.临床、医技、行政工勤人员负责制重点病人诊疗不只是医师护士之事,要靠各医技部门的支持配合,要靠行政后勤部门的服务,任何环节的失误都会招致不良后果;4.院长(业务院长)、医务科、临床科室负责制(1)各临床科室要高度重视重点病人的诊疗工作,并及时请示报告;(2)医务科能经常深入病房、门急诊了解情况,参加讨论,征求意见,进行协调;(3)院领导能重点掌握全院重点病人诊疗情况,重点巡视重点病人,参加甚至组织指挥全院性的重点抢救、病例讨论会或大会诊,解决管理中的重点问题。

第三条重点病人日报制度医院要制定本院重点病人的管理标准,建立日报制度,病房和门急诊要填写重点病人情况表,对病重通知或病危通知的病人情况要及时向医务科或院领导汇报,使全院上下对本院重点病人诊疗情况清楚明了并管理有力。

第四条危重病人抢救管理制度1.建立健全医院各级抢救组织,并做到思想、组织、技术、人员、药品器械、后勤保障落实;2.及时填写危重病人通知单,上报院医务科,并通知病人家属;3.强调医务人员坚守岗位,做好交接班;4.强调严格执行各种抢救危重病人的技术操作规程;5.强调一切抢救药品、器械、敷料等定位、标记和管理措施;6.强调必须认真做好各项记录工作;7.强调重大抢救必须立即报请医务科或院领导亲临参加指挥;8.强调在危重病人抢救过程中各部门的支持配合,并制定对影响抢救工作或造成不良后果者的惩处制度。

重点病人管理制度

重点病人管理制度

1、重点病人是指:疑难以及极危重的病人、行重大手术及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病人、一月内再入院病人、住院超过30 日病人、有医疗纠纷或有医疗纠纷倾向的病人,以及患病的政府重要领导、外宾和著名公众人物等。

2、纳入重点病人管理者,经管医生必须立即向上级医生及科主任汇报,每日查房不得少于3 次,上级医生每日至少查 1 次,入院后24 小时内科主任必须有查房。

3、经管医生应及时向医务科报告患者的病情变化及重大治疗、
转科等情况。

4、危重病人必须按危重病人交接班制度进行交接班.
5、对于重点病人,各级医生、护士应注重并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一旦发现有矛盾或纠纷倾向应及时协调解决,防止矛盾激化,同时应及时向医务科或总值班报告。

6、医务科对重点病人实施:
(1)疑难危重病人讨论制度:疑难危重病人由科室及时报告医
务科,医务科应及时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讨论;
(2)重症病人的访视制度:医务科及时到科室了解三级查房和科室管理及诊治情况;
(3)纠纷住院病人的监控制度:协调医患关系,保证医疗工作的正常进行,督促规范行医,确保医疗工作的必要性、安全性、有效性;
(4)重大疑难手术和危重疑难病例的行政谈话制度:在科室医
疗组谈话的基础上,必要时医务科派人参加与患者及近亲属进行有关诊治方案、风险、预后的沟通,督促知情同意制度的落实。

7、纳入重点病人管理者,除有医疗纠纷或有医疗纠纷倾向的病人、重大疑难手术病人、非计划再次手术病人按相关规定进行报告和审批外,其余重点病人均须填写《重点病人监控记录表》并上报医务科。

危重患者管理制度

危重患者管理制度

危重患者管理制度一、危重患者的识别与评估1、危重患者的定义:危重患者是指病情严重,可能随时出现生命危险的患者。

这类患者需要立即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2、危重患者的识别:医护人员应具备对危重患者的识别能力,密切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判断为危重患者:a.意识障碍或昏迷;b.呼吸、心跳骤停;c.严重创伤或大出血;d.严重感染或器官功能衰竭;e.其他可能随时出现生命危险的病情。

3、危重患者的评估:对于疑似危重患者,应立即进行评估,包括生命体征的监测、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等。

评估结果应迅速反馈给主治医生,以便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二、危重患者的治疗与护理1、治疗措施: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评估结果,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生理状况、病因、并发症等因素,以最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的预后。

2、护理措施:护理工作是保障危重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环节。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好基础护理工作,如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

同时,根据患者的需要,提供专科护理服务,如呼吸机辅助呼吸、心电监护等。

3、心理护理:危重患者往往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应患者的心理状况,提供心理支持。

通过与患者的沟通,帮助他们建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三、危重患者的转运与交接1、危重患者的转运:对于需要转运的危重患者,应提前通知接收部门,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全程陪同,确保患者的安全。

2、危重患者的交接:到达接收部门后,应将患者的情况详细交接给新的医护人员。

交接内容包括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用药情况等。

确保患者治疗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四、危重患者的家属管理1、通知家属:在处理危重患者的过程中,应及时通知患者家属。

通知方式应迅速、准确,如、短信等。

同时,应告知家属患者的基本情况和治疗方案。

2、家属探视:为保障患者和家属的权益,应合理安排家属的探视时间。

探视过程中,应确保家属不干扰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工作。

重点人员排查管理制度以及措施

重点人员排查管理制度以及措施

一、制度概述为了维护社会治安稳定,预防和减少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安工作要求,特制定本重点人员排查管理制度及措施。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辖区内所有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重点人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七类:1. 涉恐人员;2. 涉稳人员;3. 涉毒人员;4. 在逃人员;5. 重大刑事犯罪前科人员;6. 肇事精神病人;7. 重点上访人员。

三、管理措施1. 动态查控,摸排把准信息(1)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彻底排查清除各类风险隐患;(2)摸清重点人员日常交往对象、经济来源、行踪轨迹等情况;(3)派出所适时进行复查,对辖区所有重点人员进行全面排查;(4)对排查出的重点人员及时纳入管控视线,逐人登记造册;(5)按照风险评估、分色预警进行撤管和列管,确保重点人员信息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

2. 压实责任,严格责任倒查(1)层层签订重点人员管控责任书,将责任逐一落实到人;(2)负责日常见面、管控、动态更新等工作,确保重点人员不漏管、不失控、不滋事。

3. 齐抓共管,紧密群众力量(1)充分依靠基层组织、治安积极分子、重点人员亲朋及邻居等力量;(2)实时掌握重点人员状况,共同做好重点人员的帮教和转化工作。

4. 健全制度,实现长效管控(1)以专人专档为基础,将重点人员档案资料实行统一管理、长期保存、长效管理;(2)切实增强重点人员管理服务实战效能。

四、具体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成立重点人员排查管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组织实施和督促检查。

2. 强化部门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做好重点人员排查管控工作。

3. 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实现数据互通。

建立重点人员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数据互通,确保信息准确、及时、完整。

4. 开展宣传教育,提高群众意识。

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对重点人员排查管控工作的认识和支持。

5. 严格考核问责,确保工作实效。

重症医学科患者转入、转出管理制度

重症医学科患者转入、转出管理制度

重症医学科患者转入、转出管理制度一、ICU转入程序:1. ICU转入的患者包括从急诊收入、其它临床专科转入和手术麻醉科转入。

1.除手术后麻醉复苏的患者外,急诊和其它临床专科的患者转入(收入)ICU前,一般需有ICU专科医师会诊,经确认符合收治ICU标准的,方可收入。

2.对轻症外伤、无经济能力以及不能从ICU到监护治疗中获益的终末期患者,首诊医师不应建议入ICU。

需急诊手术的重症患者,应先由手术科室收住入院,手术后视病情再转入ICU。

3.确定转入(收入)ICU救治的患者,急诊患者由ICU会诊医师向患者或其家属实施入住前告知并开具住院单,临床专科转入ICU的患者须经ICU医师会诊并实施转入前告知后,方可转入ICU。

4.患者转送ICU前,原就诊科室经管医师必须确认患者的循环相对稳定,并有必要的呼吸支持和监护设施。

转送前应先电话通知ICU,做好接收患者的准备。

转送途中由原就诊科室医师或(和)护士护送。

5.ICU医师和护士在接到患者转入的通知后,应在ICU入口缓冲区等候,接收患者后,应对患者病情进行快速评估并采取必要的抢救和护理措施,然后护送到床位后继续抢救。

6.患者转入后,ICU医师和护士要认真做好与相关科室医护人员的交接工作。

二、ICU重症病人的管理:1. ICU患者的病历书写按医院“病历书写管理制度”执行。

急诊入住ICU 的患者由ICU医师具体负责管理并开具医嘱、书写病历。

急诊手术后转入ICU 的患者由急诊手术医师负责开具手术前医嘱、书写入院录和首次病程录,手术后由手术医师按规定时限书写手术记录、手术后病程录。

手术后48小时内,由主刀医师和ICU主治及以上医师共同对患者进行查房、分析病情、协商患者的进一步处理,由ICU医师记录,并由相关主刀医师审核签名。

2. 外伤和专业性很强的病人,经管的专科医师每天到ICU查房,与ICU 医师共同商讨处理意见,相互配合,处理好患者的专科问题。

其他临床专科转入ICU的患者,按医院有关转科管理制度执行。

住院重点手术管理制度

住院重点手术管理制度

住院重点手术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和管理住院病人的重点手术行为,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特制订此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需要进行重点手术治疗的住院患者。

三、手术需求评估1. 住院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结合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对患者的手术治疗需求进行评估。

2. 对于需要进行重点手术的患者,应当进行全面的术前准备工作,包括手术前检查、术前用药和预防感染等。

3. 住院医生应及时将手术治疗需求评估结果报告给主治医生,并参与方案制订和术前准备工作。

四、手术安排和预约1. 主治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需求,制定手术安排和预约计划。

2. 手术安排应遵循医院的相关规定,确保手术室和医疗器械的合理利用。

3. 手术预约应提前进行,避免因手术时间冲突而延误患者的治疗计划。

五、手术操作流程1. 手术前:患者应在手术前进行全面的准备工作,包括术前检查、体征监测和用药等。

2. 手术中:手术过程中应保持手术室内的安静和整洁,避免感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3. 手术后:患者应在手术后进行严密的观察和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六、术后管理及随访1. 术后病情观察:患者应在术后进行密切观察和护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2. 术后指导:医护人员应对术后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和护理,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3. 术后随访:患者应定期进行术后随访,确保手术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七、不良事件处理1. 对于术中和术后发生的不良事件,医院应及时报告,开展事故调查和处理。

2. 对于患者因手术治疗而发生的不良后果,医院应根据相关规定进行赔偿和协商处理。

以上内容为住院重点手术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希望医院能够严格执行,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危重患者护理管理制度

危重患者护理管理制度

危重患者护理管理制度1. 前言本医院特订立本制度,旨在规范和优化危重患者的护理管理工作,确保患者获得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全部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

2. 定义2.1 危重患者:指生命体征不稳定、病情紧急、需要紧密监测和全面护理的患者。

3. 护理管理职责3.1 医院管理层负责订立和调整危重患者护理管理制度,并进行监督和评估。

3.2 护理部门负责订立和实施危重患者护理操作规程和护理引导方针,并供应相关培训。

3.3 医护人员应认真履行危重患者护理职责,确保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

3.4 护理部门负责建立和维护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和报告系统。

3.5 护理部门应与其他相关部门紧密合作,协调资源,供应全面的护理服务。

4. 护理评估与监测4.1 危重患者入院后,护士应立刻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包含生命体征、病情变动、疼痛评估等。

4.2 护士应定期记录和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含血压、心率、体温、呼吸等,并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4.3 护士应依据患者情形订立相应的护理干涉方案,并连续监测疗效和患者反应。

4.4 护士应及时评估和记录危重患者的意识状态、心理状态以及营养和排泄情况。

5. 护理操作与处理5.1 护士应依照医嘱和护理计划执行各项护理操作,如给药、静脉输液、导尿、伤口处理等。

5.2 护士应紧密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动和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护理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5.3 护士应随时准备好急救设备和药物,并参加紧急时刻的紧急抢救工作。

5.4 护士应合理布置和优化办公用品、药品和设备的管理,确保及时可靠地供应。

6. 传染病掌控6.1 护士应严格遵守医院传染病防掌控度,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并进行规范的手卫生和消毒操作。

6.2 护士应加强危重患者的隔离管理,确保传染病的有效掌控和防止交叉感染。

6.3 护士应定期参加传染病防控培训,并随时供应相关建议和支持。

7. 文书记录与报告7.1 护士应依照规定要求准确记录危重患者的护理过程和护理效果,并及时上报相关信息。

重点岗位、重点环节、重点人员预警管理制度(2篇)

重点岗位、重点环节、重点人员预警管理制度(2篇)

重点岗位、重点环节、重点人员预警管理制度一、为及时、高效、有序地开展医疗风险预警工作,从总体上降低医疗风险,加强医疗服务安全,针对性对重要岗位、重点项目、重点人员进行预警,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二、本制度所称的重要岗位是急诊、手术室、重症病房、内镜室、产房、新生儿病房、供应室等。

重要环节是指危重病人管理、围手术期管理、输血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创诊疗操作、新开展的业务技术管理等环节。

重点人员是指住院医师,见习期医师、进修生、____等无独立执业资格的人员。

三、本制度包括预警信息报告、分析、处理等程序。

四、预警信息包括重点科室预警信息、重点环节预警信息和重点人员预警信息。

五、重点科室预警信息包括以下内容:(一)科室发生三级以上医疗事故;(二)每年出现____份以上丙级病历或____份以上乙级病历;(三)有两次以上严重差错;(四)完不成医院分配的指令性任务;(五)推诿病人或私自介绍病人在外治疗;(六)私自外出会诊、教学严重不负责任、违反医保规定等造成不良后果等。

六、重点环节预警信息包括以下内容:(一)严重违反相应环节的管理制度;(二)不执行相应环节的质量标准或执行有严重缺陷;七、重点人员预警信息包括以下内容:(一)医务人员超范围执业;(二)严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三)连续三个月出现乙级病历;(四)在诊疗过程中发生医疗事故、医疗纠纷或争议。

八、当出现以上预警信息时,相关人员应及时上报科室负责人,负责人应立即上报医务科。

医务科在检查病历等医疗质量控制过程中,应及时将发现的问题予以纠正整改,对情节严重或屡教不改者上报分管院领导。

九、医务科在收到预警信息后,应对信息进行调查、核实,并根据情况做出初步处理意见。

对于情节较轻的,科室内部可以解决的问题,由科室负责人____科内人员讨论,拿出解决方案或整改意见;对于科室无法解决的问题,由医务科联系相关人员联合办公,共同解决问题;对于医疗事故、医疗纠纷或争议,按有关程序办理;对于情节严重,造成重大后果者,立即上报分管院领导,由院领导主持解决。

ICU(重症监护病房)管理制度

ICU(重症监护病房)管理制度

ICU(重症监护病房)管理制度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简称ICU)是医院内用于治疗和监护病情危重的患者的特殊部门。

为了确保ICU的高效运作和病人的安全,建立一个科学规范的ICU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来讨论ICU管理制度并提供一些重要的指导方针。

一、入院与出院管理1. 入院管理:患者进入ICU前,医疗团队应及时评估患者的病情和危险因素,并对患者进行适当的预处理。

同时,患者的家属应得到明确的告知与安抚。

2. 出院管理:患者的出院必须依据严格的标准和程序进行。

医疗团队应经过充分讨论和评估患者的病情,确保患者达到出院的条件,并提供必要的康复与护理指导。

二、医疗护理管理1. 护理质量控制:ICU护理工作应严格按照医院相关规章制度执行,由专业护理团队负责日常护理工作。

病人的护理记录应详细完整,包括病情观察、护理操作和用药等信息。

2. 营养支持: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至关重要。

医疗团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营养计划,并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及时调整。

3. 感染预防与控制:ICU是感染传播的高风险区域,因此需要严格控制感染,并采取预防措施,如消毒、手卫生、使用一次性器械等。

医疗团队应定期进行感染监测,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三、设施与设备管理1. 设备维护:ICU的医疗设备需要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转和精确度。

医疗团队应制定相关的设备维护计划,并保证设备的及时更新和替换。

2. 空气和水质监测:ICU的清洁空气和饮用水质量对病人的健康至关重要。

医疗团队应定期进行空气过滤器更换、通风系统维护和水质检测等工作,确保环境的卫生安全。

4. 灾害与安全管理:ICU应建立应急预案,包括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案。

同时,医疗团队应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提高火灾防范和急救处理能力。

四、医疗质量管理1. 质量考核:IC各项医疗服务的质量应定期进行考核评估,包括医疗技术、住院费用等。

医疗团队应根据考核结果进行改进和优化,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提升。

危重患者管理制度(精选10篇)

危重患者管理制度(精选10篇)

危重患者管理制度一、编写规章制度的目的和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危重患者的管理,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护理,减轻患者和家属的负担,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

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内危重患者的管理。

二、制度制定程序1.明确制度的制定目的和范围;2.调研现有的管理制度,吸取经验,总结不足;3.制定预备草案,邀请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意见;4.敲定草案,经过审核、批准后发布;5.实施后进行检查、考核,不断完善和更新。

三、法律法规及公司内部政策规定的收集和整理根据危重患者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政策规定,需要收集和整理以下文件:1.《卫生部危重病诊治管理办法》;2.《国家工伤保险条例》;3.《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4.《行政管理法》;5.《劳动合同法》;6.《劳动法》;7.《劳动保障监察条例》;8.《企业管理制度》;9.《医疗服务行为规范》;10.《医疗机构安全管理规定》。

四、各项制度的名称、范围、目的、内容、责任主体、执行程序、责任追究等方面的内容1.危重患者管理制度名称:《危重患者管理制度》;2.范围:本企业内危重患者的管理;3.目的:规范危重患者的管理,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护理,减轻患者和家属的负担,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4.内容:危重患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的指导原则,包括急救措施、手术操作、药品选择和使用、病房环境、心理护理等内容;5.责任主体:医院管理部门、医疗团队、护理人员、患者及家属等;6.执行程序:医疗团队根据危重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计划进行治疗和护理,上级主管部门对医疗团队的治疗和护理进行监督;7.责任追究:对不遵守危重患者管理制度的行为进行纪律处分。

以上制度设计的范围、目的、内容、执行程序等都要充分考虑符合中国法律要求。

危重患者管理制度一、目的该制度旨在规范危重患者的管理,保障危重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二、范围适用于本企业内所有医务人员和危重患者。

危重症病人安全管理制度

危重症病人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危重症病人的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与管理1.成立危重症病人安全管理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本制度的执行。

2.各科室设立危重症病人安全管理员,负责本科室危重症病人的安全管理。

三、危重症病人的识别与报告1.危重症病人是指病情危重、生命体征不稳定、可能危及生命,需要紧急救治的病人。

2.各科室应严格按照《危重症病人识别标准》对病人进行评估,确定是否为危重症病人。

3.危重症病人一经识别,应立即报告科室负责人和安全管理员,并通知相关科室会诊。

4.危重症病人转科时,应由原科室护士电话通知接收科室,并护送病人至病房。

接收科室护士接到电话后,应立即通知医生、准备好病床及抢救用物。

四、危重症病人的救治1.危重症病人救治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诊疗规范和操作流程进行,确保救治质量。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抢救制度,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3.对危重症病人积极抢治的同时,随时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根据病情需要,及时下达重病通知,认真填写重病通知书。

4.医师下班前除做好病历记录外,必须将危重患者病情及治疗、观察重点记录在交班本上,向值班医师以书面及床头两种形式交班。

5.危重患者的主管医师必须向上级医师汇报,上级医师必须查看患者,并由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记录在病历中。

五、危重症病人的护理1.护理工作要责任落实到人,对特级护理或一级护理的患者,护理工作要责任护士签名。

2.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地做好危重患者的护理记录。

3.加强床旁巡视,观察患者病情,发现病情变化应及时通知医生并给予相应处理。

4.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抢救制度,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5.保持患者皮肤清洁、无异味,无血、痰、便污染及胶布痕迹,保持患者卧位舒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病人管理制度
1、重点病人是指:疑难以及极危重的病人、行重大手术及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病人、一月内再入院病人、住院超过30日病人、有医疗纠纷或有医疗纠纷倾向的病人,以及患病的政府重要领导、外宾和著名公众人物等。

2、纳入重点病人管理者,经管医生必须立即向上级医生及科主任汇报,每日查房不得少于3次,上级医生每日至少查1次,入院后24小时内科主任必须有查房。

3、经管医生应及时向医务科报告患者的病情变化及重大治疗、转科等情况。

4、危重病人必须按危重病人交接班制度进行交接班。

5、对于重点病人,各级医生、护士应注重并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一旦发现有矛盾或纠纷倾向应及时协调解决,防止矛盾激化,同时应及时向医务科或总值班报告。

6、医务科对重点病人实施:
(1)疑难危重病人讨论制度:疑难危重病人由科室及时报告医务科,医务科应及时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讨论;
(2)重症病人的访视制度:医务科及时到科室了解三级查房和科室管理及诊治情况;
(3)纠纷住院病人的监控制度:协调医患关系,保证医疗工作的正常进行,督促规范行医,确保医疗工作的必要性、安全性、有效性;
(4)重大疑难手术和危重疑难病例的行政谈话制度:在科室医疗组谈话的基础上,必要时医务科派人参加与患者及近亲属进行有关诊治方案、风险、预后的沟通,督促知情同意制度的落实。

7、纳入重点病人管理者,除有医疗纠纷或有医疗纠纷倾向的病人、重大疑难手术病人、非计划再次手术病人按相关规定进行报告和审批外,其余重点病人均须填写《重点病人监控记录表》并上报医务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