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的劳动观念与现代人的生命意义
论马克思的劳动观念与现代人的生命意义
论 马克思 的劳动观念 与现 代人 的生命 意义
周 娟
西北 师 范 大学 马克 思主 义学 院, 甘肃 兰州 I 7 3 0 0 7 0
摘 要 :在 马克思的诸多理论 当中,劳动理论 已经超 出了传统模式 中的定义,并且在 他的阐述 中我们可 以体会到一种关于 劳动 的深刻性 。不仅如 此。这种深刻性会帮助 我们 重新 评价 劳动与人 类的生命 意义,特别是对于处在现代境况下的人 类而言,我 们 的生命意 义将通 过对于劳动本 身的感 受而融合在 我们的人性之 中,从 而使得 我们 对于现代社会 中的人 类存在做 出更深刻地 评 价 .并 且 对 于现 代 人 权 以 及人 的 自由发 展 都 将 发挥 出其 重 要 作 用 。 关 键 词 : 劳动 ;现 代 社 会 ;人 性 ; 自由与 权 利 中图分类号 :A 8 1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1 6 7 1 — 5 8 6 1 ( 2 0 1 5 ) 5 — 0 1 5 4 — 0 2 对于劳动概念 ,马克思给出的意见似乎更能有效地证 明 这 样一个客观 事实 ,即人类创造 了 自身 。从这 一层面来看 , 马克 思关于 他 的理论 的 出发点也 从未离 开过对 于这 个现 实 状 况的肯定 ,不过正是通过对这个基 点的把握 ,使得马 克思 的理 论很顺 利地 过渡 到 了对 人类 社会 的深刻 分析 与批判之 中:他基于人在 社会 中的实际状况而做 出了一个更 为合 理的 对人 自身 的理解 ,特别是对于那些贫苦人 的生存现状 引发的 诸多社会 问题不仅在他所处 的时代令人困惑,而且这 也是诸 多国家长期所遭受 的一种不 幸,因此 ,贫 困状况是任何 一个 国家在其历史上都无法 回避 的现 实问题 。然而 ,这种状况始 终都影射在 人类 的社会 劳动之 中,即劳动 既可 以创造财 富 , 但也可 以产生贫 困,而这个贫 困不仅 单一指向物质生活 ,这 里还包括 了人 的精神贫 困。这看似矛盾 的关系 实际上也向我 们说 明 了劳动进 入人 类社 会生产 关系 中就基 本脱 离 了一种 纯粹 的状态 ;不仅如此 ,我们必然 也会担 心社会制度、私有 财产的归属 以及贫 富差距等 社会 问题 ,这是人类进入社会 历 史中必须要面对 的一种尴尬 ,并且使得人 自身在异化 绝非 是代表着 一种 简单 的见解 。劳动是制造财 富的前提 条件 ,而且 也是保 证人 自身 提升生活质量 的关键 因素 。不仅 如此,正是这 种对 于劳动与 财富 的获取关 系上所彰显的这种普遍性 ,使得 劳动在现代社 会的地位大 幅度 上升,因此 ,我们并 不排斥称 其为 现代社会 的一种主流意识 ,这是现代社会 的一种意识,而 马克思的理 论又 在很 大程度 上为 我们 重新评 估劳 动 以及 它 的地位 给 出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及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及当代价值摘要:“劳动”不仅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范畴,还在其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马克思、恩格斯站在劳动人民的立场实现了对前人劳动观的批判性继承与发展,通过对劳动的分析,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劳动是人的本质活动,也揭秘了可以认知整个人类历史存在和发展的秘钥。
习总书记自十八大以来多次强调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劳动光荣,强调加强劳动教育,并将其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培育高素质劳动者,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习总书记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内涵的继承和发扬,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以劳动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
所以,目前社会各界十分重视“劳动”问题,劳动也成为各方关注的热门话题。
论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在继承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从内容整体上梳理并概括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形成、发展、内容,并理论联系实际,探究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当代价值,为当代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发展劳动、解决劳动问题敬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劳动观;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逻辑架构生产劳动论主要论述马克思、恩格斯在立足于人类社会历史形成和发展这一高度的基础上,揭示了人类历史的第一个活动是“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即物质生产劳动,因为人们首先必须通过劳动满足自身吃喝住穿的需求,才能在此基础上创造丰富多彩的人类社会历史,所以可以说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就是一部劳动史。
劳动本质论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的本质的规定,人类创造历史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劳动改造对象世界的过程,而“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的过程中,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
”由是可知,正是由于劳动才能使人之所以为人,劳动是人的本质活动。
而且,马克思还对“劳动”的本质也作了规定:“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性”。
显然,作为人本质的劳动应该是自由自觉的活动。
同时,也因为劳动改造着对象世界,创造着人类财富,人们还基于劳动不断地赋予历史新的变化,比如劳动推动了人类社会形态的更迭和演进,当人类社会形态演进到资本主义社会时,大部分人的劳动在此特殊社会背景下成为被迫的强制劳动。
马克思“劳动”概念的本体意蕴及当代价值
马克思“劳动”概念的本体意蕴及当代价值作者:周梅玲来源:《文化软实力》2020年第04期[提要]“劳动”是马克思哲学中的一个基础和核心概念,它贯穿于马克思哲学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是人存在和生成的根基,确立了人在现实世界的安身立命之本;劳动是人全部存在方式的展现,人的一切现实存在都离不开劳动;劳动是人价值实现的依托,人的一切价值都展现在劳动中;劳动是人实现自由与发展的根本途径,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在本体论层面把握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就是要认识到劳动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一切权利的根源在于“劳动”,劳动人权就是由此产生的“劳动”赋予人们保障生存尊严、享有平等自由、获得自我实现的权利。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通过保障劳动者的主体地位、确保劳动成果共享、开展劳动教育、倡导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促使谋生劳动转变为体面劳动,要最大程度保证劳动人权的实现。
[关键词]马克思;劳动;本体论;劳动人权[作者简介]周梅玲: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人学。
马克思哲学的全部实现是立足于“实践”之上的,实践的提出是马克思哲学超越传统哲学的重要标志。
马克思曾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可以说,实践本体论超越了物质本体论和意识本体论,是马克思坚持的基本立场。
那么,“劳动”作为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又是何以可能的呢?实质上,劳动本体论是对于实践本体论的进一步深化。
实践活动指的是人的一切感性活动形式,而人的实践活动种类丰富、形式多样,包含的内容广泛,而“在马克思的语境中,人的实践活动的最基本、最普遍的表现形式是劳动”。
相对于实践来说,一方面,劳动更具基础性,它是人们改造世界最为基础的实践形式,没有劳动,人就无法获得生存,现实世界也因丧失了存在根基而无法生存;另一方面,劳动更加具体和显现,相对于劳动来说,实践是对人类感性活动的一个更加抽象的归纳,它本身包含多种具体的实践活动形式,而劳动是实践最为具体的呈现。
马克思劳动本体论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劳动本体论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一、本文概述《马克思劳动本体论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一文旨在深入探讨马克思劳动本体论思想的内涵及其在当今社会的价值。
马克思作为19世纪的伟大思想家,其理论体系对于理解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具有深远影响。
劳动本体论作为马克思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理解劳动在人类历史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本文首先将对马克思劳动本体论思想进行概述,包括其理论来源、基本内涵和核心观点。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分析劳动本体论思想在当代社会的重要价值,包括对于理解现代社会经济现象、指导社会实践以及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马克思劳动本体论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劳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以及劳动与人的全面发展、社会进步之间的紧密联系。
这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下认识和处理劳动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探讨马克思劳动本体论思想的当代价值,也有助于我们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和运用,推动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创新发展。
二、马克思劳动本体论思想的核心内容马克思的劳动本体论思想在其整个哲学体系中占据了核心地位,这一思想深刻地揭示了劳动在人类历史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决定性作用。
在马克思看来,劳动不仅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手段,更是人类历史进步的源泉和动力。
马克思强调了劳动的创造性。
他认为,劳动是人类通过改造自然、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也创造了人类社会的历史。
在劳动过程中,人类不仅改变了自然界,也改变了自己,实现了自我超越。
马克思揭示了劳动的阶级性。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被剥夺了其应有的尊严和价值,成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手段。
工人通过劳动创造了财富,但却无法享受到这些财富的成果。
这种劳动的异化现象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矛盾。
马克思提出了劳动解放的思想。
他认为,只有实现劳动的解放,才能使人类从剥削和压迫中解放出来,实现真正的自由和平等。
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及当代价值
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及当代价值【摘要】本文探讨了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及当代价值。
首先分析了马克思对劳动的理解,指出其认为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接着探讨了劳动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指出劳动实践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繁荣的动力。
然后重点讨论了当代社会中劳动实践的重要性,强调了劳动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
还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劳动实践观在当代的借鉴意义,指出其对于解决当代社会问题具有重要启示。
最后总结指出,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及当代价值的重要性,强调了劳动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整体来看,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不仅具有理论深度,还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对于当代社会具有重要启示和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劳动实践观、当代价值、社会发展、重要性、借鉴意义、个人与社会的价值、引言、正文、结论1. 引言1.1 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及当代价值马克思作为19世纪著名的哲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对劳动的理解深刻而独特。
他认为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与自然界进行有目的的活动的过程。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类与自然界的直接联系,是人类通过劳动改造自己和社会的过程。
在马克思的理论中,劳动不仅仅是一种经济活动,更是一种社会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强调劳动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认为劳动实践是实现社会变革和进步的重要手段。
劳动实践不仅能够改变生产关系,还能够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推动社会向更加公平、和谐的方向发展。
在当代社会中,劳动实践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劳动不仅是创造财富的工具,更是实现个人自我实现和社会进步的途径。
当代社会对劳动者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劳动者需要具备更加全面和复杂的能力和素质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马克思主义劳动实践观在当代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劳动的本质和作用,指导我们正确看待劳动、尊重劳动、重视劳动。
劳动实践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在当代社会中得到充分体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及当代价值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马克思劳动观及其当代意义
马克思劳动观及其当代意义马克思劳动观及其当代意义马克思劳动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的理论观点,它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劳动观认为,劳动是人类生产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本质活动,是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中介。
它关注劳动的属性、分工、价值和社会地位等方面的问题,并将劳动的规模、节奏和方式等与生产力及社会关系相结合。
马克思劳动观首先表述了劳动的两个基本属性。
一方面,劳动是人类凭借自身的智慧和力量改变自然界的活动,是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一种互动。
通过劳动,人类能够获取生活所需的物质财富,并实现人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
另一方面,劳动是一种社会行为,是人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活动。
劳动的社会性是人类劳动活动得以展开的前提和基础,人们通过劳动相互合作、相互交往,实现劳动分工,构建社会共同体。
马克思劳动观其次强调了劳动分工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劳动分工指的是社会中不同劳动任务的分配和组织,是劳动力的特定任务和活动在社会中的职能分配。
马克思认为,劳动分工是社会分工的基础,它通过不同个体或群体的专业职能和技能来组织劳动,实现了劳动活动的高度专业化和生产力的提高。
一方面,劳动分工是充分利用个体的特长和技能,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手段;另一方面,劳动分工也会引发劳动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合作,促进社会的团结和进步。
马克思劳动观还着重阐述了劳动价值的本质和决定因素。
劳动价值是商品价值形成的基础,它是劳动时间的量化表现。
马克思认为,劳动价值是由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劳动时间的长短是衡量劳动价值的主要标准。
劳动价值在商品社会中发生着重要的作用,它对商品的交换关系和再分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同时,劳动价值也受到生产力的影响,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劳动时间的缩短,商品的劳动价值也会减少。
马克思劳动观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劳动观提醒我们劳动的社会性和价值,呼吁人们关注劳动者的权益和尊严。
在当代社会,劳动者的待遇和权益问题仍然存在,劳动观提供了一种可以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框架。
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及当代价值
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及当代价值马克思是19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许多思想如今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他的劳动实践观对于理解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文将围绕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展开讨论,以及这一观点在当代社会的价值所在。
我们需要了解马克思对劳动实践的理解。
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和动力。
劳动不仅仅是为了维持生存,更重要的是通过劳动实践来改变和塑造人类的社会和自然环境。
马克思认为,劳动实践是人类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的核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在这个过程中,人类通过劳动改造自然,创造出新的价值,同时也改造自己,培养智慧和才能。
劳动不仅仅是一种生存手段,更是一种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过程。
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在当代社会,劳动依然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无论是实体经济还是虚拟经济,都离不开劳动。
劳动者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勤奋创造价值,推动着整个社会的进步。
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也提醒我们,劳动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物质利益,更重要的是通过劳动实践来实现自我和社会的价值。
在当代社会,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劳动的价值,关注劳动者的尊严和权益,不断提高劳动的社会地位和价值认同。
我们也应该注重劳动过程中的人文关怀和精神富裕,让劳动成为实现个人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过程。
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代社会的一些现象和问题。
在当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劳动形式和劳动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传统的劳动模式逐渐被新的劳动模式所取代,劳动者的权益和保障面临新的挑战。
此时,我们可以通过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来思考,劳动者在变革中如何保持自己的主体性和尊严,劳动关系如何重新建立平衡和公正,劳动的社会地位如何得到提升等问题。
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论的视角和方法论去分析和解决当代社会中的一些复杂问题。
马克思劳动本体论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劳动本体论思想及其当代价值马克思劳动本体论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一、引言马克思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在他广泛的学术贡献中,劳动本体论思想无疑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马克思的劳动本体论思想不仅对他的当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文将首先解释马克思的劳动本体论思想是什么,然后探讨其当代价值。
二、马克思的劳动本体论思想1.劳动的本质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
在他看来,劳动是人与自然界之间的介入和转化过程,通过劳动人类能够获得自然界的物质财富。
同时,劳动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推动力。
马克思强调了劳动的有目的性和创造性,他认为劳动是人类自由发展的基础。
2.劳动的属性马克思将劳动分为两种属性:实践劳动和精神劳动。
实践劳动指的是直接对物质世界进行操作和改造的劳动,例如农业、工业生产等。
精神劳动则是指对知识、文化、艺术等进行创造和传播的劳动。
马克思认为,实践劳动和精神劳动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二者共同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劳动体系。
3.劳动的社会关系马克思指出,劳动是一种社会行为,人们通过劳动来满足自己的生存和发展需求。
同时,劳动也是一种社会关系的构建过程,通过劳动人们产生了彼此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合作关系。
马克思强调了劳动的社会性,他认为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真正平等和自由。
三、马克思劳动本体论思想的当代价值1.对当代劳动问题的启示马克思的劳动本体论思想能够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当代劳动问题。
例如,面对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带来的劳动力市场的剧烈变化,我们可以通过马克思的思想来思考如何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如何实现劳动的公平分配。
此外,劳动的社会性和合作性也提醒我们重视劳动组织和劳动关系的建设,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2.对当代发展模式的反思马克思的劳动本体论思想对当代发展模式的反思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社会,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带来了诸多问题,例如资源的过度消耗、环境的恶化、贫富差距的扩大等。
马克思劳动观及其当代意义
马克思劳动观及其当代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观是以劳动和劳动创造价值为核心的政治经济
学理论。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劳动者从外部世界提取物质财产的过程。
因此,要想在生产方面有所进步,就必须倾注更多的关注和资源在这
一过程中。
马克思把这种过程称之为"生产",包括基本资源的采集、
工具的制造和与自然相互作用等。
马克思认为劳动不仅仅是生产过程,它还是一种社会性质的活动,理解不同阶级社会间劳动运动,就是建立社会关系的基础。
马克思主
义的劳动观强调了劳动价值的关系,即生产者使用资料而创造物质价值,通过劳动来获得社会权利,进而存在着普遍的劳动价值。
从劳动
的角度看,改善社会关系的基础仍在于增加劳动者的劳动力量和劳动
能力,从而开发更多的资源。
当今,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观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劳动者们正面临着大量的安全和经济挑战,加之资本主义制度,
企业家们频繁调整劳动力,使得劳动者们这些比较弱势的群体面临着
更多的威胁。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观呼吁所有人加强团结,维护
自身权益,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以应对日益改变的劳动市场环境,
从而发展劳动力,改善工作环境,造福社会。
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及当代价值
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及当代价值马克思是19世纪著名的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哲学家,他对世界历史和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
在其著作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他的劳动实践观。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类社会的本质活动和基本特征。
他指出,劳动不仅仅是一种生产经济活动,更是人类生存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手段。
在当代,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于我们深刻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解决当下社会问题有着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让我们认识到劳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石。
马克思指出,劳动是人类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基础,是人类通过劳动改造自然和社会,满足社会物质文化需求的根本手段。
没有劳动,就没有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
劳动是社会存在的前提,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从人类最早的母系氏族社会到今天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一直贯穿推动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正是因为有了劳动,才有了社会的分工合作和劳动价值的创造,才有了社会的生产和交换,才使得社会的各种关系有了紧密的联系和深刻的变化。
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让我们认识到,劳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石,是任何社会和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强调劳动的本质属性和人类自我实现的重要手段。
马克思认为,劳动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生产活动,更是人类自我实现和价值创造的基本手段。
在劳动过程中,人类不仅仅改造和利用自然,还能够发展和完善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实现自己的价值和尊严。
马克思指出,劳动是人类与自然界相互作用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方式,是人类通过劳动改造世界和实现自己的自由和幸福。
在当代,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劳动不仅仅是简单的体力和脑力劳动,更是需要创造性和创新性的劳动,需要发展人类的智慧和能力,需要实现个体的自我价值和社会的共同利益。
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强调劳动的本质属性和人类自我实现的重要手段,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有着重要的启示。
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及当代价值
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及当代价值马克思是19世纪欧洲最重要的经济学家和哲学家之一,他的劳动实践观对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影响。
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包含了人类劳动的本质、劳动者的解放和劳动的社会化等几个重要方面。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类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基本方式,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条件。
通过劳动,人类可以改变和利用自然资源,满足自身的生活需求。
马克思将劳动视为人类与自然界的一种活动和交往方式,通过劳动,人们与自然界相互合作,实现自身价值的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马克思关注劳动者的解放问题。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被迫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只能通过出售劳动力来获取生计。
马克思认为这种劳动关系导致了劳动者的剥削和压迫,剥夺了他们的自由和尊严。
马克思主张劳动者应当解放自己,摆脱对资本家的依赖,实现劳动者对劳动的自主控制。
只有当劳动者本身能够决定自己的劳动内容和工作方式,才能真正实现劳动的自由和解放。
马克思强调劳动的社会化。
他认为,劳动不仅仅是个体的行为,更是社会的行为。
在社会化的劳动中,劳动者通过合作和协调,实现了一定的社会分工和专业化。
马克思认为,社会化的劳动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劳动生产力,为社会的繁荣和进步提供了基础。
马克思主张劳动应当是社会化的,而不是孤立的个体行为。
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深远的影响和价值。
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提示我们,劳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无论在何种社会和历史条件下,劳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在当今社会,虽然技术的发展和工业化的进程使劳动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劳动本身的意义并没有被改变。
劳动依然是人类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方式,是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进步的基础。
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提醒我们要关注劳动者的权益和解放问题。
虽然现代社会有了各种各样的劳动法律和规定,保障了劳动者的基本权益,但在一些情况下,劳动者仍然面临着不公平待遇和剥削。
我们需要继续推动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和解放,让劳动者能够自主决定自己的劳动内容和工作方式。
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及当代价值
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及当代价值1. 引言1.1 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及当代价值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是通篇他的学说的核心。
他认为,劳动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最根本特征,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马克思认为,劳动不仅是一种生产手段,更是一种实践活动,通过劳动,人们不断地改造自然和社会,同时也改变着自己。
在当代社会,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劳动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劳动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并未改变。
劳动实践在当代社会中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社会进步的基石。
劳动实践不仅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也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当更加重视和尊重劳动,认识到劳动实践的重要性,努力营造一个尊重劳动、重视劳动的社会氛围,从而促进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2. 正文2.1 马克思对劳动的理解马克思对劳动的理解可以追溯到他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批判和思考。
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他认为,劳动是人类与自然和社会互动的过程,通过劳动人类能够改造自然资源、满足自身需求,实现自己的自由和独立。
马克思强调劳动的创造性和社会性,他认为劳动不仅仅是为了谋生,更是人类创造和发展的过程。
他指出,劳动是人类与自然和社会互动的媒介,通过劳动人类可以实现自身的价值和尊严。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马克思指出劳动被剥削和异化,劳动者丧失了对自己劳动成果的控制权,导致劳动者失去了对待劳动的热情和动力。
马克思强调劳动的本质是人类自身的活动和创造,劳动不仅仅是谋生手段,更是人类实现自己价值和自由的方式。
他呼吁人们应当重视和尊重劳动,为劳动者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和待遇,使劳动者能够获得应有的权利和尊严。
只有这样,人类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和独立,劳动才能成为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2.2 劳动实践在当代的意义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对当代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社会,劳动实践不仅是人们获取生活资源的途径,更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马克思劳动观及其当代意义
马克思劳动观及其当代意义标题:马克思劳动观及其当代意义马克思劳动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他的经济学、社会学和哲学思想之中。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活动,是人类与自然界和社会的关系中最基本的一环。
马克思的劳动观包括对劳动的本质、劳动与资本的关系以及劳动对人类自身的意义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对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首先,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类与自然界和社会之间的中介。
在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中,劳动是人类通过改造自然界来满足自己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活动。
在人类与社会的关系中,劳动则是人类通过参与社会生产来实现社会存在的活动。
马克思指出,劳动是人类与自然界和社会之间不可或缺的纽带,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其次,马克思对劳动与资本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分析。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劳动是被剥削的劳动,劳动者被剥夺了劳动的产品和劳动的价值。
资本家通过占有生产资料和剥削劳动者来获取利润,导致劳动者陷入贫困和剥削的境地。
马克思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剥削和压迫,呼吁实现劳动者的解放和自由。
最后,马克思强调了劳动对人类自身的意义。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类实现自我价值和自我实现的重要途径。
通过劳动,人类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智慧,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马克思强调了劳动对人类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呼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
综上所述,马克思劳动观对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马克思的劳动观帮助我们深刻理解劳动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导我们实现劳动者的解放和自由,推动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马克思的劳动观对当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思考。
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及当代价值
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及当代价值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是指劳动活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本质活动,并具有独立的意义和价值。
劳动不仅是创造财富、生产商品的过程,更是人类自我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认识的过程。
马克思认为,通过劳动,人们能够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技能和知识水平,实现自我完善。
在当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断发生变化,劳动的形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然而,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首先,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强调了劳动和人类自我实现的内在联系,这是当代社会中尤为需要的。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种种压力,如工作压力、学业压力、经济压力等。
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提醒我们,劳动并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物质需求,更是为了实现自我和发现自我。
因此,在工作、学习中,我们应该重视劳动的实践意义,通过劳动体验自我价值和人生意义,同时也实现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其次,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强调了对工作内容的重视。
在当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不喜欢的工作,而为了生计而不得不忍受不满。
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提醒我们,不论工作是什么,我们都要对其负责,认真对待。
只有这样,才能够体验到劳动的文化价值、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并在工作中发现意义。
最后,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强调了对劳动的尊重。
在当代社会中,获得薪水的人常常被视为劳动者,而无薪水的人却容易被忽视。
而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告诉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受到尊重和重视,不论是有华丽头衔,还是行为在无名,所有人的劳动都属于同一劳动范畴中。
总之,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它提醒我们,劳动不是单纯的为了谋生,而是可以通过劳动实现自我,挖掘生命的真谛。
而这种价值,可以引导我们在自己的事业中走得更远、更有意义。
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及当代价值
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及当代价值马克思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社会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对当代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劳动实践观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将从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出发,探讨其在当代的价值和意义。
马克思主张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活动,劳动本身具有自身的价值和意义。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提出了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这些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
这一理论揭示了劳动在商品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揭示了劳动者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剥削和压迫。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为我们认识和理解当代社会的劳动现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强调劳动应当是自由、创造性的活动,劳动者应当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力。
在当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变迁,越来越多的劳动者陷入了机械重复性劳动的境地,他们的劳动成为了资本家的工具,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价值。
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对当代社会提出了重要的批判和警示,提醒我们关注劳动者的权益和人的尊严,呼吁重视劳动的自由和创造性,推动建立人本主义的劳动关系。
马克思认为劳动应当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而进行的活动,劳动应当服务于人的生存和发展。
在当代社会,随着资本主义对劳动的控制和剥削,劳动往往成为了资本家获取利润的手段,劳动者的需要和利益往往被忽视和压制。
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引导我们思考劳动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关系,提醒我们关注劳动者的生活品质和福祉。
在当代社会,我们需要倡导劳动与人的生活需要和社会发展目标相一致,推动建立和谐、平等、尊重劳动者权益的劳动关系,从而实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马克思还强调劳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驱动力,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变革的重要力量。
他认为,劳动者通过工作改造和创造世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关系的变革。
在当代社会,随着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发展,劳动的国际化和智能化越来越突出,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劳动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和意义。
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提醒我们,劳动应当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类共同利益,劳动者应当参与和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推动建立全球化劳动合作和共享的新秩序。
马克思劳动观及其当代意义
马克思劳动观及其当代意义马克思劳动观及其当代意义马克思劳动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对劳动的本质、劳动过程和劳动价值的深刻理解。
马克思劳动观的核心思想是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劳动者应当享受到其创造的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
这一劳动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当代意义。
首先,马克思劳动观揭示了劳动的本质。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类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过程,通过劳动人类能够改造自然并满足物质需求。
劳动是人类创造社会财富的活动,同时也是一种自我实现和人格发展的方式。
马克思强调劳动者的自由和创造性,反对劳动被奴役和剥削。
其次,马克思劳动观揭示了劳动价值的形成过程。
马克思认为,劳动价值是通过劳动过程中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衡量的。
劳动价值体现了劳动者的付出和创造,并被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私有制剥削所掩盖。
马克思通过对价值的思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剥削和不平等的本质,同时也提出了实现劳动价值公平分配的社会主义理想。
此外,马克思劳动观还具有重要的当代意义。
首先,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自动化的普及,劳动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
马克思的劳动观提醒我们应关注劳动者对于科技进步的适应能力和保障其权益的问题。
其次,马克思的劳动观为我们提供了思考劳动价值分配问题的重要思路。
在当今资本主义社会中,贫富差距的扩大和劳动者权益的削弱成为严重问题。
马克思的劳动观呼吁重新审视劳动者的价值和劳动成果的公平分配。
最后,马克思劳动观还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劳动保护和劳动权益的思考。
在当代社会中,劳动者的权益保护仍然不完善,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的改善需要不断努力。
总而言之,马克思劳动观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其对劳动的本质、劳动价值的形成和劳动者权益的保护等问题的思考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当代社会中,我们需要不断借鉴和发展马克思劳动观的理论,推动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和劳动价值的公平分配,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及当代价值
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及当代价值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及当代价值马克思是19世纪著名的社会学家、哲学家和经济学家,他对劳动实践的观点对当代社会依然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马克思的理论体系中,劳动实践是一个核心概念,他认为劳动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的根本。
本文将从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入手,探讨其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及意义。
马克思将劳动实践看作一种人类基本活动,是人们与自然界物质内容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提出了“生产者与自然界的直接物质交换”这一概念,强调了劳动者通过劳动改变自然界的过程。
劳动实践不仅仅是满足人类生存所需的手段,更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途径。
在这个过程中,劳动者不断地改造自己和社会,也同时被社会和生产所塑造。
马克思认为,劳动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也是社会变革和进步的动力。
马克思把劳动实践看作是人类社会分工和生产关系的基础。
在他看来,劳动实践将人类社会划分为生产者和占有者两个基本阶级。
通过劳动实践,生产者不仅仅创造了物质财富,也创造了社会关系和分工形式。
而占有者则通过占有生产资料获取了对劳动者的控制权。
马克思对生产关系的分析揭示了劳动实践在社会结构中的重要地位,也为后来的阶级斗争理论奠定了基础。
在当代社会,虽然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但马克思对劳动实践的分析依然对我们认识和理解当代社会的生产关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对当代社会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和价值。
随着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当代社会的劳动实践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虽然生产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但劳动实践作为人类基本活动的本质并没有改变。
劳动者依然是社会的创造者,劳动实践依然是社会存在的根本。
我们需要从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中汲取启示,关注劳动者的权益和社会的公平,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观,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当代社会的生产关系、劳动关系和社会变革。
马克思劳动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劳动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马克思劳动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引言劳动教育作为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被赋予重要的意义。
在马克思的劳动教育思想中,他强调劳动的根本意义并提出了劳动教育的价值所在。
本文将重点探讨马克思劳动教育思想以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
一、马克思劳动教育思想的内涵马克思劳动教育思想的核心观点是劳动的历史地位和教育的重要性。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过程。
通过劳动,人类可以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同时也可以实现自身的自由和完善。
马克思主张劳动应当是人类自由发展的手段和途径,是人的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的必经之路。
马克思的劳动教育思想还强调了劳动在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他认为劳动教育既要培养人们的智力和技能,也要塑造人们的品质和个性。
劳动是一种对自己的充实和提升,通过劳动,人们不仅可以获取实践经验,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因此,马克思劳动教育思想将劳动视为培养人的全面能力和素质的重要途径。
二、马克思劳动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1. 劳动教育有助于发展创新能力当今社会正面临着科技创新和经济转型的挑战,高级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
而劳动教育作为全面培养人才的途径,可以提供实践和创新的机会,培养人们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劳动,人们可以接触到实际问题,并通过实践和思考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2. 劳动教育有助于培养实践能力在当代社会中,对于人才的需求已经从单一的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变。
劳动教育强调实践与理论的结合,通过实际工作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人们能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使其更具操作性和实用性。
3. 劳动教育有助于培养社会责任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社会对于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马克思的劳动教育思想中强调了劳动与社会的关系,提倡人们对社会负责,并关注社会公共利益。
马克思劳动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劳动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马克思劳动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引言马克思是19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他提出的许多理论对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中,马克思的劳动教育思想对当代社会仍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文将系统探讨马克思的劳动教育思想,并分析其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和启示。
一、劳动教育的内涵马克思主张通过劳动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
他认为,劳动是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劳动不仅能满足人们物质上的需求,还能培养人们的能力和精神品质。
马克思的劳动教育思想包含以下三个要点:1. 劳动是人的自由表现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类的天性和自由表现。
通过劳动,人们能够积极地改造自然界,创造出物质财富,并实现自己的价值。
马克思注意到,资本主义社会下的劳动往往被剥夺了自由和尊严,资本家剥削工人丧失了劳动的自由性。
他提倡建立一种新的社会形式,将劳动从剥削的环境中解放出来,实现人们真正的自由。
2. 劳动是人的创造活动马克思强调,劳动不仅是一种生产和经济活动,更是人类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体现。
通过劳动,人们可以培养创造力、想象力和实践能力。
劳动教育使人们意识到自己的力量,了解社会的运行规律,培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马克思主张将劳动教育融入整个教育过程中,使人们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来学习知识和技能。
3. 劳动是实现个体自我完善的途径马克思认为,劳动不仅能满足人们物质上的需求,还能够实现个体的全面自我完善。
通过劳动,人们可以培养自我管理、团队合作、问题解决等一系列的实际技能。
同时,劳动也是个人实现自我认同和自我实现的重要途径。
通过在劳动中实现个体的理想和追求,人们可以提升自己的自尊心和尊严感,进一步发展自己的潜力。
二、马克思劳动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马克思的劳动教育思想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价值。
1. 提升劳动者尊严和自由在当代社会中,劳动者往往面临着剥削和压迫的现实。
马克思的劳动教育思想提醒我们,劳动不应该是被剥夺的,而是人们自由实现自己价值的手段。
马克思劳动观及其时代价值
马克思劳动观及其时代价值马克思劳动观,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大门。
咱就说这劳动啊,在马克思眼里,那可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呢。
动物那是靠着本能找吃的、搭窝啥的,可咱人类的劳动,那是有目的、有意识的。
就好比蜜蜂建蜂巢,看着挺精巧,可那是本能驱使。
但人盖房子,从设计图纸到挑选材料,每一步都是经过大脑思考的。
这劳动,就像是人类给自己戴上的一枚智慧勋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劳动创造价值,这可不是一句空话。
就拿咱日常生活来说,你吃的粮食,那是农民伯伯在地里辛辛苦苦劳动种出来的;你穿的衣服,是纺织工人和制衣工人一道道工序做出来的;你住的房子,是建筑工人一块砖一块瓦盖起来的。
没有劳动,咱就只能像原始人一样,披个树叶、住个山洞了。
这就像搭积木,一块一块的积木就像是劳动成果,没有一块块的积累,就搭不成那宏伟的建筑,也就是咱现在的社会。
马克思还告诉咱,劳动具有社会性。
这啥意思呢?就说你在工厂里生产一个零件,你一个人能把这个零件变成商品卖到全世界去吗?肯定不行啊。
得有运输的人把它运出去,有销售人员把它卖出去,还有很多背后的人为这个零件的生产提供各种保障。
这就像一场大合唱,你一个人唱得再好听也不是合唱。
每个人的劳动就像是一个音符,组合在一起才是美妙的旋律,这个旋律就是咱的社会经济运行。
再说说这劳动和人的发展。
劳动不仅仅是为了赚钱养家,更是自我提升的过程。
就像一个厨师,一开始可能只会做几道菜,可在厨房这个劳动的舞台上,他不断尝试新的菜谱,改进烹饪技巧,慢慢地就能做出满汉全席了。
劳动就像是一个大熔炉,把人放进去不断锤炼,让人变得更有能力、更有智慧。
在当今这个时代,马克思劳动观的时代价值可太大了。
现在科技发展得快,很多人觉得机器都能干活了,人是不是就不用劳动了?这就大错特错了。
机器是能干活,可机器是谁发明创造的?还不是人。
而且机器的运行、维护,哪一样不需要人的劳动?这就好比汽车跑得再快,也得有人加油、有人维修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马克思的劳动观念与现代人的生命意义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周娟甘肃730070 摘要:在马克思的诸多理论当中,劳动理论已经超出了传统模式中的定义,并且在他的阐述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一种关于劳动的深刻性。
不仅如此,这种深刻性会帮助我们重新评价劳动与人类的生命意义,特别是对于处在现代境况下的人类而言,我们的生命意义将通过对于劳动本身的感受而融合在我们的人性之中,从而使得我们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人类存在做出更深刻地评价,并且对于现代人权以及人的自由发展都将发挥出其重要作用。
关键词:劳动;现代社会;人性;自由与权利对于劳动概念,马克思给出的意见似乎更能有效地证明这样一个客观事实,即人类创造了自身。
从这一层面来看,马克思关于他的理论的出发点也从未离开过对于这个现实状况的肯定,不过正是通过对这个基点的把握,使得马克思的理论很顺利地过渡到了对人类社会的深刻分析与批判之中:他基于人在社会中的实际状况而做出了一个更为合理的对人自身的理解,特别是对于那些贫苦人的生存现状引发的诸多社会问题不仅在他所处的时代令人困惑,而且这也是诸多国家长期所遭受的一种不幸,因此,贫困状况是任何一个国家在其历史上都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然而,这种状况始终都影射在人类的社会劳动之中,即劳动既可以创造财富,但也可以产生贫困,而这个贫困不仅单一指向物质生活,这里还包括了人的精神贫困。
这看似矛盾的关系实际上也向我们说明了劳动进入人类社会生产关系中就基本脱离了一种纯粹的状态;不仅如此,我们必然也会担心社会制度、私有财产的归属以及贫富差距等社会问题,这是人类进入社会历史中必须要面对的一种尴尬,并且使得人自身在异化中保持这种尴尬性。
但是,对于人类劳动而言,它又绝非是代表着一种简单的见解。
劳动是制造财富的前提条件,而且也是保证人自身提升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
不仅如此,正是这种对于劳动与财富的获取关系上所彰显的这种普遍性,使得劳动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大幅度上升,因此,我们并不排斥称其为现代社会的一种主流意识,这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意识,而马克思的理论又在很大程度上为我们重新评估劳动以及它的地位给出了很重要的意见。
一、劳动与现代社会中的人性关系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的精神世界给予了我们许多有意义的思想,但是我们是否注意到了这样一个矛盾点,就是人本有的缺陷与人类所需要的那种真善美的精神世界一直是冲突不断。
所有对立的事物之间必定有对比性存在,而且这种差异更多的来自人自身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同样,这种对立性也可以放置于劳动与劳动意义的区别中,在这里,劳动与劳动的意义俨然已经不属于同一个概念层面,也就是说劳动不再是单一性的概念,它本身被划分为两个部分,即一部分属于人在自然状态中的需求,另一部分被划入人类精神世界讨论着。
而我们有理由确信,凡是在哲学范畴中讨论的人类劳动,其实都在很大程度上是探求一些更为高级的理念,即使是马克思对于劳动的那些具体阐述,他也是带着一种对于解决人类社会自身问题的关注而去关注的,因此,马克思关于人类劳动过程的分析实际上是一种关于人类劳动意义的另一种解读。
所以,当劳动的意义被放归于人类精神层面的时候,它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人类运动了,这种精神层面使得我们有必要考虑人类劳动所创造的人的生命价值何在。
然而,当我们结合马克思的理论来看,人依然是社会的人,而社会也是人的社会,这种现象致使我们每个人都无法脱离人与社会的这种实际关系。
但是,人的存在并不是出自同一模板,在这多元化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同样也影响到了不同阶层的劳动状况。
这是现代社会劳动的一个特征,它不同于古典时期的那种劳作,但是在这不同之处仍然存在着一个相同的问题,就是无论在什么时期,只要是人们没有意识到劳动与人类自身自由发展的一些联系,而只是将其简单理解为一种维持生计的手段,那么这样的人始终都把自己划归在了一种类似劳动工具的状态,从而也会将自身的人性异化。
被异化的人性首先是不自由的,虽然许多人在现代社会中寻找出了一些替代物来代替失去的人性,例如他们擅于用纯粹的金钱收入来认可自身的价值,或许在某种程度上而言,这也是一种衡量人的价值尺度。
但是,他们此时的价值也就等同于商品的价值,那么可想而知,这样甘于将人性等同于商品属性的人会有何等的自由观念?在此,让我们想起了马克思对于私有财产的深刻分析的确很适合人们在现实之中的经济关系,即“私有财产的关系是劳动、资本以及二者的关系”①,并且资本与劳动之间有着复杂的联系,即“统一”与“对立”是这种关系的表现,而且这“二者各自同自身对立……资本分解为自身和自己的利息,而利息又分解为利息和利润……劳动是资本的要素,是资本的费用。
因而,工资是资本的牺牲”②,最终在劳动与人的关系中衍生出了一种现实性,也就是“劳动分解为自身和工资。
工人本身是资本、商品”③。
的确,这样的劳动是属于人类社会的现实状况的,因为私有关系介入了人类社会,这个影响是整体性的,特别是当我们的社会工业急速前进时,私有财产成为了劳动力出售者以及劳动力购买者都向往的一个最终利益,因为现代社会中人类的经济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构建起了某种新的人生观,而且这样的价值观念具有普遍性。
但是,这绝不意味着一种新的异化思想再次威胁着人性的发展,即人的生命意义不是依靠纯粹的财产来做出根本的价值判定的。
生存意识其实更代表了人的一种本能行为,但是人的自由解放绝不是依靠单一的形式来寻求它的普遍性的,很多时候不仅劳动自身被异化,而且人性也随着劳动的异化而异化,这样的结果就是人们辛苦赚钱,最后以消费的形式来确定人的存在与价值。
现代社会的经济现状是发达的,与其匹配的消费状况也是发达的,这是劳动为这个时代所创造的财富象征。
但是人们很容易将自身变成消费的附庸,也就是人的存在是为消费提供金钱储备的。
在这种状况下,人的目的就只能是消费。
当然了,我们不要以为储蓄金钱就不等于消费,那就出错了,其实储蓄金钱就是储蓄消费,而其本身是推动人们金钱欲望的催化剂,在对大量蓄积的金钱产生热情之后,人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7页。
就逼迫自身为了储蓄大量金钱而去劳动。
因此,劳动创造财富就逐渐形成了一种现实的信仰,而且这样的人容易将自身转变为赚钱的机器,因此,人们就无法将劳动与金钱之间的关系划归到一个正常的生命现象中,当这个平衡点打破的时候,人性自然会扭曲,甚至我们会抵制人性的正常状态。
二、劳动意义下人的自由与权利问题马克思意识到了人类与劳动的复杂关系,那就是人类既离不开劳动,但是却遭受着异化劳动的不良后果的影响。
这看似矛盾的关系确实也是对人类所处的生存状况的真实写照。
我们不可否认自身与异化劳动的关系是多么的尴尬,也不得不质疑为什么人类的社会生产关系可以给人自身带来可怕的人性扭曲。
人是劳动的主体,但是却始终不能得到应有的快乐,那就是人的自由。
但是,每一种现有的制度或者是某一种特有的限制都是人类历史的结果,也就是说它本身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这就突出了人为因素的可变性,即一切不合理现象都是可以改变的。
因此,就人的自由问题而言,只要是达到了某种社会需要,那么对于一些陈旧的制度也将随即淘汰,这是新生事物所带来的合理性。
因此,我们也认同马克思对于人类将从劳动中解放的构想有其合理性,例如在劳动与社会生产关系的一种现象来看,会出现这种表征,即“劳动越是不能给人以乐趣,越是令人生厌,竞争也就越激烈,工资也就越减少”①。
虽然劳动来自于人的生存行为,但是劳动在社会环境中俨然失去了本有的纯粹性,它附加在人自身之中的负担将是异化人性的一种方式,以至于人们为了生存而付诸所有的行动,而所有的行动最终也只不过是为了他们的生存服务的。
那么这些不自由的人最终是被动的,他们的一生充其量也就是在利益的驱动下劳动而已,他们一边使用着人的这种自然本能,一边又将他们的生命全部耗费在对金钱的算计之中,除了物质生活作为他们的生命动力外,就别无需求了。
因此,这些不自由的人无法理解什么是自由,而他们更容易成为被异化的对象以及最容易使人自身步入某些极端主义的范畴中。
另一方面,马克思强调劳动的重要性是有其伦理倾向的,因为所有的人类社会劳动的主体是人自身。
劳动是人的生产力的体现,而人也应该从中广泛受益。
当然了,马克思的理论目标是将我们尽可能导向一种不被劳动所束缚的自由生产状态,在某种程度上而言,人们可以通过革命的手段将人从束缚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也就是说,在人的行为中,不再将劳动看做一种负担,而是按照自身的能力来营造个人的全面发展。
因此,这样的人比起那些在异化劳动下挣扎的人要自由许多,而且在正常状况下自由发展的人总会趋于人性的良好发展阶段,而不会产生过多的缺失性。
劳动虽然总是与它所产生的结果紧密联系着,但是马克思却从未随波逐流,他并没有将自己的思维空间缩小到一个狭窄的范围,即人们普遍只注重他们在劳动中的结果,通过他自身的劳动可以获得多少工钱。
因此,他们的生命活动不属于人性自由的范畴,而是只能依靠出售自身的劳动力来维持生计,并且他们的行为长期以来都只是拼凑了一幅悲惨的画面:他们自己沉闷不乐,但是对于自身糟糕的处境却无法改变,而这也无形中变成了他们的宿命论。
他们活的没有自己的价值,只是给他人充当了一种价值产品,他们用出售劳动力换来了商品般的价值,那是一个人与商品互换价值的时代,马克思对这种现象的分析也就在他的批判之中为我们有所描述,例如,“劳动者所出卖的,是他的劳动力。
当他的劳动在现实上开始时,那已经不是属于他的所有物。
从而,也不复能再为他所出卖。
劳动是价值的实体,是价值内在的尺度,但它自身没有价值”①。
在这种状况下,劳动没有了整体功能,它的唯一功能就被人为的规定成一种赚钱的手段,仅此而已。
人这种劳动主体此时也就被自然而然地异化了,即人自身在劳动过程中被划归为与生产工具配合的劳动力,而他们也只能这么界定自己的意义,也就是没有什么意义可言,只是按部就班地进行这种劳动就可以了。
因此,人的尊严在这种单一的交换过程中就会逐渐淡化。
我们从马克思的理论中可以看出,对于人类劳动而言,马克思是给予了一种力量性的肯定,因为只有肯定了人类劳动,才能将人的尊严与价值提升到人的范畴中,这也是避免我们在精神与肉体方面受到双重异化的摧残。
另一方面,他也通过对于劳动的肯定从而向我们说明了人与自身权利的关系是怎样的:人自身创造了属于个人的价值,以及发挥了人自己的生命意义,而这一切必须依靠人与现实环境发生关系才得以实现。
因此,人权同样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才能被关注。
劳动对现代人权的确立在其基础性理论的构建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从而使得我们意识到了人的现状,即劳动对于人自身而言,“意味着不是神,是劳动创造了人”①,并且“人类,只要是人类,就自己创造了自己,意味着人性是人类自身活动的结果”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