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教案 (31)(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
第19课《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积累“轩榭、丘壑、嶙峋、镂空” 等词语,掌握其读音和含义。
(2)了解说明文的文体知识,包括说明对象、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概括苏州园林的总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提炼关键语句,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的语言,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3)分析本文的写作手法,如作比较、举例子等,学习如何形象地说明事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领略苏州园林的建筑美,激发对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概括苏州园林的总特征。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说明方法的运用。
(3)赏析本文的语言,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2.教学难点(1)理解本文说明方法的运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严谨准确。
(2)感受苏州园林的艺术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去过苏州园林吗?(展示苏州园林的图片或视频)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它以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美的园林景观闻名于世。
今天,我们就跟随叶圣陶先生的脚步,一起走进《苏州园林》,领略它的独特魅力。
(二)检查预习1.请学生朗读下列词语,教师正音。
轩榭(xuān xiè)丘壑(hè)嶙峋(lín xún)镂空(lòu)蔷薇(qiáng wēi)斟酌(zhēn zhuó)重峦叠嶂(zhàng)因地制宜(yí)2.提问:谁能说说“因地制宜” 这个词语的意思?明确: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措施。
(三)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是什么?明确: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这一特征的?明确:作者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园林角落的图画美、门窗雕镂的图案美、建筑颜色的色彩美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说明。
第19课《苏州园林》教案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课名八上《苏州园林》教师姓名学科(版本)语文(部编版)章节第五单元第19课课时 1 年级八一、设计思想本单元的课文都与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有关,旨在通过课文的学习,开阔学生眼界,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从知识能力要求方面,学会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我的教学过程基本上是按照导入——检查预习——欣赏美——概括美——探究美——交流美——书写美,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步骤安排的。
在各个环节之间我又设置了一些过渡的语句,这样会使整堂课显得紧凑。
二、课标要求依据课程标准和单元教学要求,精心设置课堂教学三维目标。
在知识和能力维度上紧扣说明文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等知识能力目标安排教学,做到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训练到位。
在过程与方法维度上,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适时引导,减化教学环节,让学生活动充分,思维得到锻炼。
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上,关注学生学习,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的园林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情感。
三、教材分析《苏州园林》是人教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十八课,本单元为说明文单元,主要是联系生活培养学生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苏州园林》这一课,说明思路清晰、说明顺序明显、说明方法多样,是一篇非常典型的说明文,更是一篇指导学生学习说明文,培养学生阅读说明文能力的佳作。
四、学生分析八年级学生所学的说明性文章较为简单,对有关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和要求有大致的了解,但知识可能比较零散,需要教师引导着重新梳理形成知识网。
所以应让学生学会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掌握常见说明方法及作用,体会说明语言的特点。
但是在具体运用中容易存在眼高手低,表述不清,答题不规范等问题,需要教师规范答题格式,引导学生重视说明文。
五、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积累“轩榭、雷同、因地制宜、自出心裁”等词语,掌握读音和词义。
能力目标1、感知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第19课《苏州园林》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9 苏州园林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写作顺序。
2.把握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的表达方式。
4.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把握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1.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的表达方式。
2.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思想感情。
一、新课导入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
苏州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
今天我们就追随着叶圣陶先生的脚步,一起游赏一下美丽的《苏州园林》。
二、背景知识1、了解作者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2、创作背景1979年初,香港有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约叶老写一篇序文。
叶老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于是应邀为一本苏州园林图片册写下了这篇序言。
3、文体知识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
说明事物特点和阐明事理是说明文的两种类型。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等。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语言的先决条件。
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三、基础知识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对称.chèn 似.shì的宽敞.chǎng阶砌. qì玲珑líng lóng 鲤. lǐ鱼..lín xún 镂.lòu空蔓.màn延嶙峋..斟酌zhēn zhuó轩榭.xuān xiè池沼.zhǎo..丘壑.hè模.样mú相间.jiàndiézhànɡ庸.俗yōnɡ蔷.薇qiánɡ重峦叠嶂..阑.干lán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第19课《苏州园林》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9 苏州园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整体梳理,逐段研读,把握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
2.学习课文对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读,把握文章的说明对象及层次结构、说明顺序;通过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理解园林之美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会苏州园林的美,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体会苏州园林的美,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2)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文章说明的顺序。
2.教学难点:学习课文对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
【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作者叶圣陶、本文的写作背景及苏州园林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苏州园林》。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1)字词清单轩榭(xuān xiè)池沼(zhǎo)丘壑(hè)模样(mú)相间(jiàn)嶙峋(lín xún)庸俗(yōnɡ)镂空(lòu)蔷薇(qiánɡ)斟酌(zhēn zhuó)重峦叠嶂(zhànɡ)(2)重点词语嶙峋:枯瘦的样子。
镂空:在物体上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文中指考虑光和影等是否恰当。
明艳:鲜明艳丽,明丽。
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
峦,连绵的山。
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自出心裁:心中的设计、构思。
指诗文、技艺等的独特构思。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3)配乐朗读,欣赏园林美景,整体感知文意要求:①朗读时要求学生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生字词。
②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设问1:苏州园林留给作者的印象是什么?(在文中画出关键句)预设:“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在这里是样本的意思,是指苏州园林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第19课《苏州园林》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反思今天的教学,我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加以改进:
1.加强课堂互动,鼓励更多同学参与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苏州园林的基本概念。苏州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以其精致、典雅、富有诗意而著称。它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体现了古代园林设计师的智慧和审美。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课文《苏州园林》中对园林的描述。这个案例展示了苏州园林在设计上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如何营造出和谐自然的园林环境。
-学习并仿写文章中的优美句子,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举例解释:
-在讲解“务必求真”时,可通过举例说明园林中如何通过假山、水池等手法营造出真实的山水意境。
-在学习“镂空”一词时,可通过展示园林中镂空窗户的图片,让学生直观理解词语的含义。
2.教学难点
-理解并分析文章结构,对八年级学生来说,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和逻辑关系可能存在困难。
2.针对难点内容,设计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帮助同学们克服困难。
3.注重个体差异,关注每位同学的学习进度,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
4.课后及时跟进,了解同学们的疑问,并提供相应的解答和帮助。
其次,在实践活动环节,我发现同学们在分组讨论时,有些小组的讨论并没有围绕主题展开,导致讨论效果不佳。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下次课堂中加强引导,确保讨论能够更加聚焦主题,提高讨论效果。
此外,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虽然大部分同学都能积极参与,但仍有部分同学表现较为沉默。为了激发这部分同学的积极性,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多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让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19课《苏州园林》教学设计语文八年级上册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梳理文章写作思路,感知说明文的条理性。
2、掌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3、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辉煌成就,培养民族自豪和爱国情。
教学重难点:1、梳理文章写作思路,感知说明文的条理性。
2、掌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导入:图片导入:这些图片美不美?同学们想去游览一番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跟随叶圣陶先生去苏州园林游览一番吧。
请同学们约上同桌自读一遍课文,整体感知一下苏州园林之美。
初读感知:1、这篇说明文的对象是什么?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明确:苏州园林,逻辑顺序(主——次)2、全文用了怎样的写作顺序?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明确:“总说——分说——小结”第一部分:1-2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地位价值和总体特征。
第二部分:分类具体的说明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第三部分:留有余地,引人回味。
3、苏州园林具有怎样的总体特征?明确:(全文中心句)第二段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4、文章是怎么来说明苏州园林的这个特征的?明确:四个讲究: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三个注意:注意角落,注意门和窗,注意色彩搭配。
分别对应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第3段),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第4段),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第5段),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第6段)。
注意角落(第7段),注意门和窗(第8段),注意色彩搭配(第9段)。
合作探究:文章说明方法的应用作者在描绘苏州园林的美时具体采用了哪写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探究,多找几处体会一下。
明确:1、引用:例句: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图画中”的。
作用:引用游客的话来证实作者的评价,证实苏州园林总体特点像在图画中一样,侧面烘托其之美,使说明更具真实性和趣味性。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体会苏州园林的美,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2.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3.学习课文对多种方法的运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学习叶圣陶的《苏州园林》。
1.阅读文章前,让我们先学习本文的字词。
读准字音、知道词语的意思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
2.七年级时,大家学过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本文的作者就是叶圣陶先生,我们一起先回一下作者的简介:设计说明:勾连已学内容,唤起学生记忆。
二、整体感知1. 阅读标题可知本文的说明对象是苏州园林。
本节课我们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本文的说明中心是什么?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要依次考虑以下问题:1.1-2段作者说明了苏州园林什么特点?2.3-9段作者说明了哪些内容?3.这些内容之间有怎样的联系?设计说明:以问题链的形式让学生有了思考问题的一般顺序,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三、细读品析1. 我们先思考第一个问题:1-2段作者说明了苏州园林什么特点?提示:可以抓段落中的关键句、关键词。
(1)第一段明确:来看第一段,这段总共四句话,第三句是这一段的重点句,作者提出了自己对苏州园林总印象: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追问1:什么是标本?为什么用标本这个词语?明确:标本是指在同一类事物中可以做为代表的事物,标本这个词体现了苏州园林在中国园林中的地位高、影响大,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追问2:那你为什么能找到这一句?明确:根据“因此”可知:第四句是在第三句基础上做的推论:“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这句话再次凸显苏州园林的地位高、影响大,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作者凭什么说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里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呢?可以看第一、第二句,这两句交代了苏州园林的数量及作者参观苏州园林和其他各地园林的情况,正是因为作者参观过这么多苏州园林而且也看过一些其他地方的园林,所以作者才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做出这样判断。
第19课《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说明的顺序。
2.品味语言,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3.体会苏州园林的美,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寻找关键句段,获取主要信息,体会叶圣陶语言的准确、精美。
难点:了解鉴赏苏州园林的角度,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情感。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圈点勾画批注法、朗读品味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州被誉为“人间天堂”,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请同学们欣赏。
这种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建筑形式独具中国特色,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
请同学们观察下面图片,你认为哪几幅图片是苏州园林?请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你选择的理由。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跟随叶圣陶先生一起去游览《苏州园林》吧!二、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分享一下大家是怎么做到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快速找到这些理由的呢?2.同学们刚刚找的这些都是苏州园林的特点,文中有没有哪个词语或者句子最能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明确:“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三、画思维导图,梳理结构美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苏州园林的布局,请快速浏览文章,根据课文结构层次,绘制一张思维导图作为苏州园林的结构分布图。
要求:1.以思维导图的形式绘制;2.绘制时,关注每段的关键词或关键句。
生画思维导图并投屏讲解分享。
四、品味语言,感受图画美1.接下来,让我们跟随叶圣陶先生的介绍深入《苏州园林》之中,读一读3-9段,细细品味园林的“图画美”。
在这幅“画”中都有哪些美景呢?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你们喜欢的一个画面合作完成。
以第3段为例出示:用以下句式分享:我选取的画面是:_______ 。
选取的句子或词语是:______ O选这句话的理由是: _____ 。
(说明方法或关键词语+选景理由)教师预设:1.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理由:写出了俯下的高树枝和仰起的低树枝高低错落有致,微风吹起,好像在窃窃私语,摇摆着优美的姿态互相呼应。
第19课《苏州园林》教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在学习修辞手法时,可以选取课文中的“轩榭临水,仿佛是仙人居住的地方”为例,分析其中的比喻手法,并让学生尝试运用比喻手法进行创作。
-在引导学生感悟课文意境时,可以通过对比现实生活中的苏州园林照片和课文描绘的内容,让学生体会作者如何将园林景色描绘得如诗如画。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园林设计草图绘制。这个操作将演示苏州园林的布局原则和美学效果。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设计草图。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苏州园林的美学价值和现代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其意义和用法,如“轩榭”、“曲径通幽”等。
4.了解苏州园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认识我国古典园林的独特魅力。
5.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人文景观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通过对《苏州园林》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我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美,培养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感知与评价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描述苏州园林的美学特点:重点讲解课文中对苏州园林的布局、建筑、山水等方面的描绘,如“曲径通幽”、“借景生情”等,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苏州园林的美学特征。
-分析课文运用的修辞手法:强调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这些手法增强语言表达效果。
-识记生字词及其用法:重点学习生字词,如“轩榭”、“藻荇”等,确保学生能够正确书写并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苏州园林》教案
19苏州园林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领会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2.了解说明文常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
3.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4.揣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5.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1.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
2.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人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苏州园林,名闻全国,誉满世界。
距今约二千四百年的夫差的馆娃宫,便是苏州第一座园林。
现存的园林近则四五百年,远则上千年,可谓源远流长。
苏州园林究竟有几处,尚无确切的统计,现存园林尚近二百处,无怪乎人们称苏州为“园林城市”。
让我们随着叶圣陶老先生去观赏那富有诗情画意的园林吧。
(板书课题)二、展示目标课件出示。
三、课前检测1.作者及相关资料介绍(学生介绍,老师补充)叶圣陶(1894~1988),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
名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
二三十年代的创作很多,短篇小说集有《隔膜》《火灾》等六本,散文集有《脚步集》,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长篇小说有《倪焕之》。
1925年“五卅”运动后,创作了《夜》《多收了三五斗》等小说。
他创作态度严谨,语言洗练优美,风格朴素自然,有“优美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2.苏州园林(学生介绍,老师补充。
老师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园林图片。
)拙政园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典名园。
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沧浪亭沧浪亭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并列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是现存苏州园林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园林。
《苏州园林》教案 (36)(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
《苏州园林》教案教学设计思路:以本篇课文为载体,紧扣图画美和自然美,感受中国园林建筑文化的特征、魅力和影响,同时学会欣赏建筑,描绘说明建筑,达到审美教育和语文能力素养培养的和谐统一。
教学要求:1、感受苏州园林的自然美,体会它的魅力和影响;2、学习本课说明顺序、方法、语言;3、欣赏并描绘说明世界著名建筑。
教学重点:学习本课说明方法教学难点:感受中国园林的魅力和影响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1、建筑承载着历史,承载着文化,它是无言的诗,是无字的画,无声的歌……它的美难以言表却奇妙无比!2、欣赏四幅图片:东方明珠、金字塔、故宫、凡尔赛宫访句:东方明珠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长江之滨,它给人的是珠光宝气的美。
3、苏州园林给我们的又是一种什么美?二、采访设计者:1、学习1、2段,抓住苏州园林的地位、价值、特征①朗读1、2段,思考概括课文写了什么?②什么是标本?为什么说它是标本?③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共同特征)是什么?(背诵并通过变换为“不管是站在山上还是山下……”句式和抓住“败笔”理解中心句,)④为了落实这样的设计理念,造园者采用了什么手法?(背诵并用换词和换顺序的方法来理解)⑤欣赏五幅图片2、学习与“四个讲究”呼应的段落①“四个讲究”顺序能不能调换?它与哪些段落照应?②朗读3-6段,体会如何讲究。
③欣赏课件中四幅体现四个讲究的图片。
④理清一二部分的总分关系三、参观书画院:1、阅读全文,找找课文中有那些画,你能展开想象哪些画?你能给他起个好听的名字吗?(播放课件中有关图片)2、你能说明中外园林的不同吗?(讨论后老师小结: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虽由人作,宛自天成”,讲究自然天成,不留人工斧凿的痕迹。
讲究建筑与山水风景融为一体,体现的是崇尚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而外国园林建筑是让建筑服从于园林,体现的是征服自然。
)四、走进探究园:阅读两组材料,请你从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究,然后交流一下探究的结果。
第19课《苏州园林》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苏州园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苏州园林的历史背景和描写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古今园林的差异和举例说明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苏州园林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园林的设计理念、建筑特点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绘画活动,模仿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创作一幅园林美景。
5.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6.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鼓励对园林艺术及其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探讨,形成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掌握课文《苏州园林》的生字词、成语及修辞手法,如:斑驳、依偎、雕梁画栋等。
-理解苏州园林的历史、特点及其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
-领悟作者对苏州园林的赞美之情,学习作者的观察和描绘景物的表达方法。
另外,我也注意到课堂时间的分配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意控制每个环节的时间,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1.加强对苏州园林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讲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创设更多贴近生活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难点知识。
3.引入多样化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4.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第19课《苏州园林》教学设计语文八年级上册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体化”设计
任务四:任务五:
学习活动:
1.带领学生复习小学学过的说明方法。
2.品读全文,自主找出体现说明方法的语句。
3.学生小组内对照评价标准互评,学生自主修改提升,最后教师找学生展示。
评价任务4(针对目标4):
品读重点语句,可以通过教师对句子的删减、替换词语,来说出句子前后的变化,以此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性。
1.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分析“标本”一词的表达效果)
答题锦囊:①标本的含义②在句中的意思③说明效果
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艺术”和“技术”位置可不可以互换)
答题锦囊:①艺术的含义、技术的含义②两词同中有异③表达情感
3.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大多能否去掉?)
答题锦囊:
不能去掉
①大多:大多数,所占比例比较大
②原句强调:,删掉后句意发生改变。
③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归纳明确:
标本——词语的使用精准反映说明对象的特点。
艺术,技术——作者注意以近义词语互相比较,可以辨析其中微殊之处,增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大多,极少——限定性词语的使用,很有分寸,尊重事实,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
学习活动:
自主思考导学案上问题。
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在导学案上写下自己的答案。
2.学生借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成果,并做具体阐述,必要时老师做补充引导,全班共同点评。
评价任务5(针对目标5):
教师带领学生观看纪录片《苏园六纪》相关片段,引导学生体会苏州园林。
第19课《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课题《苏州园林》目标确立依据教材分析《苏州园林》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
从文体来看,本单元主要是以说明文文体为主,这一单元的几篇课文主要介绍中国的建筑、园林和绘画艺术,学习本单元的要求是“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了解文章是如何使用恰当的方法来说明的”“体会说明文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增强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苏州园林》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准确把握了事物特征的优美说明文,原是为摄影集写的序。
叶老另辟蹊径,异中求同,牢牢把握住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这一特征,从总体上介绍,顺畅自然,通俗易懂,不仅展现了深厚纯熟的文字功力,更显示了不同凡响的思维水平。
非常适合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沿着作者的思路,去领略说明文的魅力,把握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过一些说明文,因此学生对于说明文的文体有一定的了解,掌握了一定的说明文文体知识。
八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简单品析语言能力,但是相较于之前接触过的说明文,本篇文章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品析文章语言特点,让学生能够感受在语言中表现出的色彩之美。
教学目标1.通过整体梳理,逐段研读,把握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
2.结合具体语句,体会说明方法的作用和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3.体会苏州园林的美,增强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体会说明方法的作用和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教学难点感受苏州园林的美,在对苏州园林在世界园林史上重要地位的认识中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合作探究法教学时长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导入新课,明确说明对象比较校园景观与苏州园林的差异,初步认识苏州园林的美感。
借助ppt依次出示教师拍摄于校园一角的景观图和拍摄于苏州留园的照片,请学生从感性认识上谈谈二者的不同。
过渡,引出本文学习:人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第19课《苏州园林》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准确把握苏州园林的特点,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
2.学习本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的特点,品味准确、严谨的说明语言。
3.领略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激发学生对中国园林文化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
(2)学习本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的特点。
2.教学难点(1)理解本文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2)体会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投影出示苏州园林的图片,让学生欣赏。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美丽的园林在哪里吗?(苏州)3.讲述: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它们以独特的艺术风格闻名于世。
今天,我们就跟随叶圣陶先生的脚步,一起走进《苏州园林》,去领略它们的魅力。
(二)作者简介1.投影出示作者叶圣陶的相关信息:叶圣陶(1894 - 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
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被誉为“优秀的语言艺术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潘先生在难中》,童话集《稻草人》等。
2.让学生齐读,了解作者。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
投影出示生字词:轩榭(xuān xiè)丘壑(hè)嶙峋(lín xún)镂空(lòu)蔷薇(qiáng wēi)重峦叠嶂(zhàng)斟酌(zhēn zhuó)相间(jiàn)池沼(zhǎo)2.提问: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苏州园林)3.再问: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4.接着问: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这一特征的?(先从四个主要方面说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还注意了角落的修饰、门窗的图案、色调的处理等细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园林》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 、了解学习常用的说明方法3 、学习本文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先总后分,由整体到局部条理清晰的说明事物的写作方法4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教学重点:1、要准确抓住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2、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理清说明顺序教学难点:恰当地安排文章结构,逐层说明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杭之美,山清水秀,人杰地灵。
而苏杭美景之最,还在于园林艺术之美。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苏州园林,处处呈现诗情画意,充满人文思想,置身其中,足以陶冶性情,自得其乐。
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写的说明文——《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现存近一百多处,它们有悠久的历史,现存园林远则上千年,近则四五百年。
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把根据自己的艺术趣味和审美理想,将大自然的景物概括、提炼,创造了一个个富有诗情画意的艺术世界。
拙政园——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典名园。
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沧浪亭——沧浪亭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并列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是现存苏州园林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园林。
全国景色简洁古朴,落落大方,不以工巧取胜,而以自然为美。
狮子林——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享誉盛名,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
留园——留园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
园中分四个风景区,以建筑空间处理得当而居苏州园林之冠。
网师园——网师园占地不及拙政园的六分之一,但小中见大,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又富于变化,园内有园,景外有景,精巧幽深之至。
建筑虽多,却不见拥塞,山池虽小,却不觉局促,因此被认为是苏州古典园林中以少胜多的典范。
怡园——怡园是苏州园林中建筑最晚的园林,因而得以博采众长,形成其集锦式的特点。
(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狮子林和环秀山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叶圣陶先生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基本艺术特征,作了具体而生动的说明。
二、复习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1、常见的说明顺序有哪些?2、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哪些?3、说明文语言有哪些特点?4、你认为阅读说明文体应从哪些方面人手?明确:1、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2、说明方法很多,常见的有: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列图表等。
3、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简练、平实、生动等。
4、阅读说明文应从下列几个方面人手: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理清说明的顺序;找出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
三、作者介绍叶圣陶(1894~1988),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
名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
二三十年代的创作很多,短篇小说集有《隔膜》《火灾》等六本,散文集有《脚步集》,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长篇小说有《倪ní焕之》。
1925年“五卅”运动后,创作了《夜》《多收了三五斗》等小说。
他创作态度严谨,语言洗练优美,风格朴素自然,有“优美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作者叶圣陶是苏州人,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
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我们把它作为一篇说明文来学习。
它不仅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而且文字生动、优美,从写作构思到语言运用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
四、读准字音。
轩榭(xuān xiè)池沼(zhǎo)丘壑(hè)模(mú)样重峦叠嶂(zhàng)相间(jiàn)嶙峋(lín xún)庸俗(yōng)镂(lòu)空蔷薇(qiáng wēi)五、理解词语。
标本:文中指在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仪表的实物样本,即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典范阅历:文中指由经历得来的知识。
斟酌:考虑事情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鉴赏jiàn shǎng:对艺术品或文物的欣赏和评价。
因地制宜:因:依据;制:制定;宜:适当的措施。
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自出心裁:出于自心的创造和裁断。
池沼(zhǎo):天然的水池子。
轩榭xuān xiè:轩,有窗户的廊子或小屋。
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
败笔:写字中写的不好的一笔或绘画中画的不好的部分。
对称(chèn):指图形或物体两对的两边的各部分,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重峦叠嶂luán zhàng:重重叠叠的山峰。
峦:连着的山。
嶂:形势高险像屏障一样的山峰。
丘壑hè:山丘和水沟。
比喻心中构思好的腹稿或设计样式。
模(mú)样:表示约略的情况雷同:指不该相同而相同。
俯仰生姿:有高有矮,形成各种美好的姿态。
相间(jiàn):一个隔着一个。
嶙峋:lín xún枯瘦的样子。
镂lòu空: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
蔓延:形容像蔓草一样延伸扩展。
蔷薇(qiáng wēi)又称野蔷薇,是一种蔓藤爬篱笆的小花,耐寒,有野生的,可以药用。
图案:有装饰意味的花纹或图形,以结构整齐、匀称、调和为特点。
庸俗(yōng):平庸粗俗。
别具匠心: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匠心:匠师之心,指巧妙的设计。
广漆:天然漆的一种。
由熟漆或生漆和桐油调制而成。
六、新课讲授(一)欣赏领略1、欣赏苏州园林的图片,激起学生学习这一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看完图片说说个人的感受。
欣赏完图片后,如果让你用一个比喻句形容苏州园林:你觉得——苏州园林就像……(一幅幅完美的图画)(二)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考: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2、抓住了苏州园林建筑上的什么特征(共同特征)来写的?3、这些特征从整体上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说明的?局部又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说明的?明确:⑴苏州园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⑵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⑶整体:四个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局部:每一个角落的图画美,门和窗的图案美,园内建筑的色彩美。
(分别通过图片对比,突出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一幅完美的图画。
加深学生对苏州园林的认识。
)提问:从上述看,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明确:说明顺序:逻辑顺序(概括——具体、整体——局部、主要——次要)提问:四个“讲究”之间能不能调换顺序?明确:不能,因为它们是按照从大到小、从主到次的说明顺序安排的。
提问:这是一篇写建筑物的说明文。
本文为什么采用逻辑顺序,而不采用空间顺序?明确:因为本文所介绍的不是苏州园林某个园林的情况,而是苏州所有园林的共同特色。
因此它不像一般介绍某个地方的说明文那样,按照游览的路线来进行叙述,而是在高度概括的基础上从全局到局部、从大的显眼的事物到小的不显眼的事物,分项地进行叙述。
进而采用了逻辑顺序。
根据以上问题请给课文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2)概括说明苏州园林地位及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总亭台轩榭布局的自然美。
大处假山池沼的艺术美。
第二部分(3-9)分类具花草树木的映衬美。
体说明苏州园林的艺术美。
花墙廊子的层次美。
分讲究每个角落的构图美。
细处门窗的图案美。
园内建筑的色彩美。
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
总七、内容探讨1、第一段:哪个词最能说明苏州园林的重要地位?明确:“标本”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明确:这里有典范、代表的意思。
(这个词形象地表明它继承了古代园林艺术传统,浓缩了中国园林艺术精华,具有典范性。
这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地位。
)2、下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看看这一节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课文最后一节说“不止这些”却又“不再多写了”,为什么?开头总领全文。
结尾留有余地,给人回味。
3、那么苏州园林有什么独特之外,可成为各地园林的“标本”?我们学过说明一个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请同学们集体朗读第二节,找出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务必使……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板书: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说明这个特点从哪向个方面说明:(四个“讲究”)。
板书: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映衬近景远景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
这样力求完美,目的是什么?愿游览者“如在图画中”。
4、请同学们速读3-6节,看看依次写了什么?和我们刚学的内容有什么关系?3-6节依次照应第2节中的四个“讲究”。
5、仅从大处讲究能称得上是“完美”的图画吗?不能,还要从小处注意处处体现画的完美。
速读7-9节看看要注意什么?7节:图画美 8节:图案美 9节:色彩美(板书)6、从3-9节4个“讲究”、3个“注意”我们可以看出课文的主体部分采用哪种结构形式?总说--分说八、精读4、5两节:1、根据图片看课文是怎样表现出苏州园林的特点,(4-5节为主)。
(1)这一节说明了什么?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2)哪一句是中心句?哪几句写假山,哪几句写池沼?这是哪种结构形式?1句、2-3句、4-11句,总分式。
(3)写池沼除了写水还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还写了桥、石岸、花草、鱼。
处处写“画”。
(4)“雷同”能否用相同“相同”替换,为什么?(不能替换,感情色彩不同。
)小结:总分式结构(中心句—支撑句),说明语言的严密性(板书在教学目标上)2、自读第五节回答问题(不讨论,根据第四节为例做)(1)结构形式?(怎么找出来的?)总分式(第一句中心句,下面分说了栽种和修剪两部分)。
(2)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描写、议论、说明。
这些体现了说明语言生动性。
九、说出下列句画横线的词的作用(1)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2)谁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3)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4)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5)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6)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艺术”和“技术”有什么区别?)明确:(1)“据说”是留有余地的说法,很有分寸。
(2)“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而“欣赏”指对艺术品的领略和玩赏,在句中用“鉴赏”词最恰当。
(3)“务必”“无论”“总是”强调了图画美。
(4)“绝大部分”是从范围上作出限制。
(5)“极少”则从数量上加以限制。
(6)“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十、探讨说明方法:(1).打比方:如第 3 段“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形象地突出了苏州园林布局的特点——自然之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