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 专题5.5 .
【课堂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 5.3.2 染色体变异(Ⅱ) 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2
![【课堂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 5.3.2 染色体变异(Ⅱ) 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ae1c9991b9d528ea81c77969.png)
3.其他实例 异源八倍体小黑麦的培育过程(A、B、D、R 均代表染色体 组)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归纳提炼】 多倍体育种的方法 比较项目 依据原理 常用方法 优点 缺点 多倍体育种 染色体变异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器官大,提高产量和营养成分 结实率低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活学活用】 2.如图表示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
(2)原理:当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时,能够抑制
纺锤体 形成,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
目加倍。 (3)过程 秋水仙素 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分裂 间 期细胞染色体 (2n) 正常 复制,分裂 前 期不能形成纺锤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 (4n)—→多倍体植株。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aabb、AAbb、aaBB ,基因组成均为纯合的,自交后代不会
发生 性状分离 。 (3)由此可见,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短时间内获得 纯合 体, 明显缩短了 育种年限 。
3.孤雌生殖:孤雌生殖是雌雄配子 未经融合 ,而由 雌配子单
性发育成种子的一种无融合生殖。孤雌生殖可以自发产生,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答案 C
探究点三 单倍体及单倍体育种 1.单倍体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 染色体的数目也可以成倍地减少, 试结 合相关材料,分析单倍体的知识。 (1)概念 材料 蜜蜂的生殖过程如图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由材料可知: 蜜蜂的蜂王和工蜂都是二倍体, 它们的体细胞中 有 32 条染色体, 而雄蜂的体细胞中只有 16 条染色体。 像雄蜂 这样, 体细胞中具有 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 的个体, 叫做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金牌学案】人教版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一同步教学资料课件 3.2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金牌学案】人教版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一同步教学资料课件 3.2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https://img.taocdn.com/s3/m/ba6b3c3c647d27284b7351f3.png)
等物质,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9)中心体见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的细胞,由两个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及周 围物质组成,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自主预习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三
合作探究
易错突破
3.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观察对象 叶绿体 选取材料 新鲜的藓类的叶 染色 分布 形态 不需染色 叶肉细胞 扁平的椭球形、球形 线粒体 人口腔上皮细胞 用健那绿染液染成蓝绿色 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 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
自主预习
一 二 三 知识精要
合作探究
典题例解
易错突破
迁移应用
1.相关细胞结构的膜面积变化情况 (1)蛋白质在内质网中加工完成后,内质网的膜会形成囊泡包裹着蛋白质运送至高 尔基体,此时,内质网的膜面积减小,高尔基体的膜面积增加。
(2)蛋白质在高尔基体加工完成后,高尔基体的膜会形成囊泡包裹着蛋白质运送至
自主预习
一 二 三 知识精要
合作探究
典题例解
易错突破
迁移应用
【例2】 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因为藓类的叶片大,在高倍显微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直接使用高倍镜观察 B.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
水的目的是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
C.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较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 D.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 审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以及生理盐水和健那绿的作用。要先逐项分析,判断正 误后作答。使用高倍显微镜时,要先用低倍镜找到要观察的物像后,再换高倍镜。
自主预习
一 二 三 知识精要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2册同步精品讲义 5.2 染色体变异(教师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2册同步精品讲义 5.2 染色体变异(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ee3906b8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6c.png)
5.2 染色体变异1.通过比较正常个体与某些变异个体的染色体组成,列举染色体变异的类型;运用结构与功能观,说明染色体变异可能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甚至死亡。
2.通过分析讨论马铃薯的染色体组成及诱导染色体变异实验的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观察和统计,概括染色体组的特点、概述染色体组的概念。
3.通过对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的发育起点分析及体细胞染色体组数目的分析、比较,阐明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的概念。
知识点01 染色体数目变异1.染色体变异的概念及种类:生物体的体细胞或生殖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的变化,称为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变异分为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和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两类。
2.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一套完整的非同源染色体为基数成倍地增加或成套地减少。
如下图所示:知识精讲目标导航3.在大多数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都是两两成对的,也就是说含有两套非同源染色体,其中每套非同源染色体称为一个染色体组。
特别提醒:②从形态、大小和功能看,一个染色体组中所含的染色体各不相同。
③从所含的基因看,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控制本物种生物性状的一整套基因,但不能重复。
知识点02 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1.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作二倍体。
在自然界中,几乎全部动物和过半数的高等植物都是二倍体。
2.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称为多倍体。
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多倍体植株常常是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也存在结实率低,晚熟等缺点。
3.单倍体是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相同的个体,如蜜蜂中的雄蜂。
与正常植株相比,单倍体植株长得弱小,而且高度不育。
4.单倍体育种常用的方法是采用花药(或花粉)离体培养的方法来获得单倍体植株,然后人工诱导这些植株的染色体数目加倍,恢复到正常植株的染色体数目。
【金牌学案】人教版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一同步教学资料课件 2.1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金牌学案】人教版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一同步教学资料课件 2.1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https://img.taocdn.com/s3/m/61acbc0d964bcf84b9d57bf3.png)
(1)唯一需要加热——还原糖检测,且必须水浴加热,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
若不加热,则无砖红色沉淀出现。 (2)混合后加入——斐林试剂;分别加入——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后加B液,且B 液不能过量)。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易错突破
【例题】 下图1是细胞中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图2是有活性的细胞中元素含量 的柱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鉴定黄豆组织中存在蛋白质时,向组织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摇匀,再向样 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摇匀。其中双缩脲试剂B液的量只有4滴,而不能过量,这 是因为 。 ,即将甲液和乙
(4)本实验的注意事项:①斐林试剂极不稳定,使用时需 液临时混合均匀后再用于实验。②双缩脲试剂的使用,应先加 溶液,造成碱性环境,再加 液浓度不能
合作探究
典题例解
易错突破
迁移应用
【例1】 下列有关组成生体内含量很少,所以人体不存在微量元素缺乏症
B.每种大量元素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的含量都是相同的 C.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D.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在细胞鲜重中含量总是最多的 审题:从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特点进行分析:微量元素是生物体的必需元素, 每种大量元素在不同的生物体中含量不一定相同;最基本的元素在细胞鲜重中的 含量并不是最多的。
自主预习
一 二 知识精要
合作探究
典题例解
易错突破
迁移应用
【例2】 根据“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鉴定成熟苹果果肉中是否存在还原糖所使用的试剂是 胞内还原糖发生作用,形成 ,该试剂与细
沉淀,因此,也可用该试剂检验糖尿病病人尿液
中的
。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 1 2 内环境的稳态(课件)生物学同步精品课堂(共27张)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 1 2 内环境的稳态(课件)生物学同步精品课堂(共27张)](https://img.taocdn.com/s3/m/43cff800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ab.png)
(1)血浆生化指标指的是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 量,其中包括机体多种代谢产物的含量。健康机体的 生化指标一般都处于正常范围内。当机体某项生理功 能出现障碍时,势必影响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因此血 浆的生化指标可以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并可以作为 诊断疾病的依据。
(2)①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 范围内波动,内环境的稳定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 ②不同个体存在一定差异。
2 引入概念2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1、实例 ①正常的血糖_含___量__和血液中的含氧量,能为细胞代谢提供
充足的反应物和能量。
②适宜的温度和pH等能保证_酶___正常地发挥催化作用。
2、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_正__常__生__命__活__动___的必要条件。
2 引入概念2
四、稳态概念的发展 稳态已成为生命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
答案:A
2、下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等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C.内环境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D.细胞不仅仅依赖于内环境,还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答案:C
3、取甲、乙两个试管,向甲试管内加入血浆,乙试管内加入等量的蒸 馏水,用pH试纸检测;然后,向甲、乙试管内各滴入等量的几滴盐酸 或NaOH溶液,摇匀后,再用pH试纸检测。下列关于此实验的过程和 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等量”是对照实验中对无关变量的要求,在这种条件下,实验结 果才可靠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酸性物质
酸性或碱性物质
发生偏移
(1)概念:
缓冲物质
【金牌学案】人教版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一同步教学资料课件 2.4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金牌学案】人教版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一同步教学资料课件 2.4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https://img.taocdn.com/s3/m/b878f323a32d7375a417806b.png)
D.④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常见错误】 错选B项或C项。
【错因分析】 对哪些糖是还原糖不清楚,认为纤维素也是储能物质。
【正确解答】 选D。据图分析,①、②、③、④、⑤依次代表单糖、二糖、多 糖、纤维素、肌糖原,其中单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属于还原糖的是葡萄糖、果糖
和麦芽糖等,蔗糖不是还原糖,所以并不是所有的二糖都是还原糖;纤维素不能储
氧化有关。
一
二
知识精要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1.并非所有的糖都是能源物质,如核糖、纤维素不提供能量。 2.并非所有的糖都可以用斐林试剂鉴定,如蔗糖、淀粉均为非还原糖。 3.脂肪是主要的储能物质,但不构成膜结构,磷脂和胆固醇均参与膜结构的组成。
4.细胞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都含有大量的化学能,都可以氧化分解为生命
活动供能,产物中都有CO2、H2O。在氧化分解中,由于三大有机物的C/H不同,需 氧量也不同。同质量的糖类和脂肪比较,糖类需氧少;脂肪需氧多,产生的能量也
多。
【例题】 下图表示糖类的化学组成和种类,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依次代表单糖、二糖、多糖,它们均可继续水解
B.①、②均属还原糖,在加热条件下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将产生砖红色沉淀 C.④、⑤分别为纤维素、肌糖原,二者均储存能量,可作为储能物质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三
二、细胞中的脂质
1.元素组成 主要是C、H、O,有些脂质还含有P和N。 2.化学性质 脂质分子结构差异很大,通常不溶于水,而溶于脂溶性有机溶剂。
3.分类和功能
分类 脂肪 磷脂 固 胆固醇 醇 性激素 类 维生素 D 生理功能 (1)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2)很好的绝热体,有隔热、保温作用 (3)能缓冲和减压,可以保护内脏器官 构成细胞膜、细胞器膜等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1)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2)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 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 Ca、P 的吸收
【金牌学案】人教版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一同步教学资料课件 1.2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金牌学案】人教版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一同步教学资料课件 1.2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https://img.taocdn.com/s3/m/66582c170740be1e650e9a6b.png)
举例: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易错突破
2.常见的原核生物及易与之混淆的真核生物
常见的原核生物 易与之混淆的真核生物 细菌:细菌常带有“ 杆、 球、 螺旋” 酵母菌、霉菌(如青霉菌、根霉、曲霉、 或“ 弧”字 毛霉等) 放线菌:如链霉菌等 蓝藻:念珠藻、发菜、鱼腥藻 衣原体、支原体(无细胞壁)、立 克次氏体 衣藻、轮藻、黑藻、水绵等 原生动物:草履虫、变形虫、疟原虫等
自主预习
一 二 知识精要
合作探究
典题例解
易错突破
迁移应用
3.高倍镜与低倍镜的比较
物像 大小 大 小 看到细 胞数目 少 多 视野 亮度 暗 亮 物镜与 玻片距离 近 远 视野 范围 小 大
高倍镜 低倍镜
4.使用高倍显微镜进行观察的要领 (1)观察时应先使用低倍镜,然后换用高倍镜。 (2)换用高倍镜前,应先把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 (3)换用高倍镜时,可直接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即可。 (4)换用高倍镜后,直接调节细准焦螺旋即可,不要调节粗准焦螺旋。
及“弧”字(霍乱弧菌)的一般都是细菌类,此类生物属于原核生物。
(2)蓝藻类:颤藻、蓝球藻、念珠藻、发菜等,属于原核生物。 (3)带“菌”字的不一定是原核生物,如酵母菌、霉菌都是真核生物。 带“藻”字的也不一定是原核生物,如绿藻、褐藻、红藻都是真核生物。
自主预习
一 二 知识精要
合作探究
典题例解
易错突破
自主预习
一 二 知识精要
合作探究
典题例解
易错突破
迁移应用
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差异性和相似性分析 (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之间的差异性,体现了细胞的多样性。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结构上的相似性,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说明了生物之间存 在着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为达尔文的进化论提供了理论基础。 2.据名巧辨原核生物 (1)细菌类:凡“菌”字前有“杆”字(结核杆菌)、“球”字(链球菌)、“螺旋”(幽门螺旋菌)
专题3.5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练)-2015-2016学年七年级生物同步精品课堂(上册)(原卷版)
![专题3.5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练)-2015-2016学年七年级生物同步精品课堂(上册)(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090fb44fb7360b4c2f3f644f.png)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1.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较稳定,主要是由于什么作用?()A.植物的光合作用B.植物的呼吸作用C.大气的自身调节D.各种物质相互转化2.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B表示分解者B.①表示呼吸作用C.二氧化碳是碳参与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D.③过程中碳的流动形式是含碳有机物3.在生态系统中,能够使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生物是()A.绿色植物 B.微生物 C.食草动物 D.食肉动物4.关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B.绿色植物是生产者C.绿色植物维持大气中的碳一氧平衡D.包括以上三者5.若人类一味发展工业,向大气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又大量砍伐森林,造成的后果是A、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植物光合作用增强B、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影响,无法进行C、生物圈中的氧与二氧化碳失去平衡,影响人类生活D、工业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6.低碳生活成为人类共同的选择。
根据下图所示的碳循环部分过程,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碳在无机环境和各种生物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B.参与①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C.②过程增强后,①过程随之增强,故不能通过②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D.人类减少对③的依赖是当前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7.氧气是绝大多数生物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植物的能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8.碳循环和氮循环是生物圈物质循环的重要内容,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绿色植物在碳循环和氮循环中都是必不可少的B.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在碳循环和氮循环中作用不大C.根瘤菌在氮循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D.腐生微生物对于维持生物圈碳、氮循环至关重要9.不属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是()A.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的平衡B.直接或间接的为地球上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C.通过呼吸作用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D.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发挥重要的作用10.以下哪些气体分别在日间和夜间经由植物叶片的气孔离开的?()1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在生态系统中,二氧化碳是碳循环的重要物质B.当动物以植物为食后,植物体内的能量就全部流入到动物体内,供动物生长的需要C.没有绿色植物,自然界的碳、氧相对平衡难以维持D.其他物质如氮、磷、硫等也和碳一样,在生态系统中反复循环12.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减轻温室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
【金牌学案】人教版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一同步教学资料课件 章末整合提升5
![【金牌学案】人教版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一同步教学资料课件 章末整合提升5](https://img.taocdn.com/s3/m/d60b15719b6648d7c1c746f5.png)
知识网络建构
1 2
专题知识突破
光合作用 实质
有氧呼吸
联系
意义
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同时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产生 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 ATP 中 光合作用的产物为细胞呼吸提供了物质基础——有机物和氧气都 可被细胞呼吸所利用。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可被光合作用所 利用 ①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是人类 ①为植物各项生命活动提供 和动物的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 直接能源物质——ATP ②使大气中 CO2 和 O2 的含量基本保 ②细胞呼吸过程中的中间产 持稳定,而且净化空气 物,提供了合成新物质的原 ③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为生物的生 料 命活动提供能源
知识网络建构
1 2
专题知识突破
解析:图甲中色素分子吸收光可将H2O光解产生[H]和O2,表明该生物膜为叶绿
体类囊体薄膜,由图乙中[H]+O2形成H2O表明图乙为线粒体内膜,图乙中的[H]主要
来自丙酮酸与H2O。 答案:B
知识网络建构
1 2
专题知识突破
专题 2
过程 光合 作用 [H] 有氧 呼吸 光合 作用 ATP 有氧 呼吸
作用,真核生物在叶绿体中进行,原核生物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有氧呼吸产生的
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中;光合作用所产生的糖类中的 氧来自CO2;过程①和②都能产生[H],前者主要与氧结合产生水并释放大量能量, 后者主要用于C3还原。 答案:D
知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络建构
1 2
专题知识突破
【例2】 下图是细胞中糖类合成与分解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只在线粒体中进行,过程②只在叶绿体中进行 B.过程①产生的能量全部储存在ATP中 C.过程②产生的(CH2O)中的氧全部来自H2O D.过程①和②中均能产生[H],二者还原的物质不同 解析:过程①为有氧呼吸过程,反应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过程②为光合
【金牌学案】人教版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一同步教学资料课件 1.1 从生物圈到细胞
![【金牌学案】人教版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一同步教学资料课件 1.1 从生物圈到细胞](https://img.taocdn.com/s3/m/9b9a22375901020207409c6b.png)
【常见错误】 错选D项。
【错因分析】 错选D项的主要原因是: 对教材中“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理解不透彻和识记不准确。 错误地认为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对该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的参与下完成的”。 【正确解答】 选B。细胞是生命活动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一切生命活动都必须 依赖于活细胞,但并非所有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如病毒。因为病毒不能独立完成 生命活动,因此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自主预习
一 二 知识精要
合作探究
典题例解
易错突破
迁移应用
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既层层相依,又有各自的组成、
结构、功能。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分子都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B.每种生物都具有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 C.池塘中的水、阳光等也是生命系统的一部分 D.草原上的羊属于种群结构层次 答案:C 解析:原子、分子等不属于生命系统。植物无系统,细菌等原核生物无组织、器 官、系统等层次。草原上的羊并不是一个物种,因此不属于种群结构层次。池塘 中的水和阳光等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无机环境部分。 )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易错突破
第 1 章走近细胞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易错突破
第 1 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自主预习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合作探究
易错突破
1.举例说明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说出植物、动物、单细胞生物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认同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自主预习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自主预习
一 二 知识精要
合作探究
典题例解
易错突破
迁移应用
多彩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 第5章 基因突变及其.
![多彩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 第5章 基因突变及其.](https://img.taocdn.com/s3/m/16c62e4731b765ce04081410.png)
女性患者少了一条X染色 体,外观表现为女性, 但性腺发育不良,没有 生育能力。
(二)染色体组
(1)雌、雄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有何异同? (2) 果蝇的体细胞中有几条染色体?几对常染色体?
几对性染色体? (3)雄果蝇体细胞中有哪几对同源染色体?
Ⅱ和Ⅱ、Ⅲ和Ⅲ、Ⅳ和Ⅳ、X和Y (4) 图中的染色体哪些是非同源染色体?
单倍体: 雄蜂
32条
16条
32条
(三)多倍体 1、多倍体的特点
优点:植株、果实、种子等粗大,营养物质含量高 缺点:生长发育延迟,结实(种子)率低
染色体数目加倍 后的草莓(上)
野生状态下的草莓
(下)
2、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及原理
方法
一是低温处理
二是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最常用最有效)
原理:抑制纺锤体形成,从而使细胞内的染色体 数目加倍
Ⅱ、Ⅲ、Ⅳ、X或Ⅱ、 Ⅲ、Ⅳ、 Y
1、染色体组的概念
细胞中的一组__非__同__源__染色体,它们在_形__态__和 _功__能___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调,共同控制生物 的_生__长__、_发__育___、__遗__传___和__变__异__,这样的一组 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2、染色体组数目的判断
豌豆 14
7
2
1 二倍体
普通小 麦
42
21 6
3 六倍体
小黑麦 56
28
8
4 八倍体
染色体变异
染 结构变异 :缺失、增加、颠倒、移接
色
体
个别增减
变 异 数目
变异
染色体组
概念 特征
成倍
增减
二倍体
【南方新课堂 金牌学案】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 第5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过关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
![【南方新课堂 金牌学案】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 第5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过关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cb022c4bf18583d049645995.png)
第5章过关检测(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育种专家在稻田中发现一株十分罕见的“一秆双穗”植株,经鉴定该变异性状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这种现象是由显性基因突变成隐性基因引起的B.该变异株自交可产生这种变异性状的纯合个体C.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D.将该株水稻的花粉离体培养后即可获得稳定遗传的高产品系答案:B2.下图表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的几个基因,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观察图示可知,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图示各基因转录时,只以一条链作为模板C.如果含红宝石眼基因的片段缺失,则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D.基因中有一个碱基对的替换,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答案:C3.基因的随机重组和配子形成过程中的基因突变分别发生在( )①分裂间期DNA复制过程②有丝分裂形成子细胞的过程③减数第一次分裂④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⑤配子受精形成合子的过程A.④①B.②⑤C.③④D.③①解析: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Ⅰ时期,包括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和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配子形成过程中的基因突变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NA的复制过程中。
答案:D4.如果一个基因的中部缺失了一个碱基对,不可能的后果是( )A.没有蛋白质产物B.翻译为蛋白质时在缺失位置终止C.所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减少多个氨基酸D.翻译的蛋白质中,缺失部位以后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解析:基因的中部若编码区缺少一个碱基对,该基因仍然能表达,但是表达产物(蛋白质)的结构发生变化,有可能出现下列三种情况:翻译为蛋白质时在缺失位置终止、所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减少或者增加多个氨基酸、缺失部位以后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
答案:A5.为解决二倍体普通牡蛎在夏季因产卵而出现肉质下降的问题,人们培育出三倍体牡蛎。
利用普通牡蛎培育三倍体牡蛎合理的方法是( )A.利用水压抑制受精卵的第一次卵裂,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B.用被γ射线破坏了细胞核的精子刺激卵细胞,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C.将早期胚胎细胞的细胞核植入去核卵细胞中,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D.用化学试剂阻止受精后的次级卵母细胞释放极体,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答案:D6.田间种植的三倍体香蕉某一性状发生了变异,其变异不可能来自( )A.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C.染色体变异D.环境变化答案:A7.下列属于单倍体的是( )A.玉米种子发育成的幼苗B.由蛙的受精卵发育成的蝌蚪C.由花粉离体培育成的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长成的小麦植株D.由三个染色体组的花粉直接发育成的试管幼苗解析:由配子直接发育成的个体属于单倍体。
2015-2016学年高二生物中图版选修一课件1.2 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ppt
![2015-2016学年高二生物中图版选修一课件1.2 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ppt](https://img.taocdn.com/s3/m/257c8a91d0d233d4b04e6904.png)
J 基础知识 Z 重点难点
ICHU ZHISHI
HONGDIAN NANDIAN
S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2.配制培养基的原则 (1)目的要明确。要根据培养的微生物的种类、 培养的目的等选 择原料。 如自养微生物可以用无机物作碳源、 氮源,而且不需要生长 因子。 (2)营养要协调。配制培养基时,必须注意各种营养物质的浓度 和比例。 如蔗糖是多种微生物的主要营养物质,但高浓度的蔗糖会抑 制微生物的生长。另外,碳氮比非常重要。例如:碳氮比为 4∶ 1 时,谷 氨酸棒状杆菌大量繁殖而产生谷氨酸少;碳氮比为 3∶ 1 时,菌体繁殖 受抑制而谷氨酸合成量大增。 (3)pH 要适宜。因为各种微生物适宜生长的 pH 范围不同。
-7-
第二节 培养基对微生物的 选择作用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首 页
J 基础知识 Z 重点难点
ICHU ZHISHI
HONGDIAN NANDIAN
S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提示: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是 C、H、O、N。组成生物体的 化学元素归根结底是从无机自然界获取的。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在非生物界都能找到,这体现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
-15-
第二节 培养基对微生物的 选择作用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首 页
J 基础知识 Z 重点难点
ICHU ZHISHI
HONGDIAN NANDIAN
S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选择培养基
●问题导引● 观察图中的桦尺蠖,体色为黑色的桦尺蠖适于生活在浅色的树 干上还是深色的树干上?
依据这个思路,要找到耐高温或耐低温的微生物,要到什么环境 中去找?要找到能利用尿素的微生物呢?
第05章 章末复习测试(练)-2016-2017学年高一生物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必修2)(原卷版)
![第05章 章末复习测试(练)-2016-2017学年高一生物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必修2)(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e60aae3b4b35eefdc8d333fc.png)
1.下列有关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生物的变异不一定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和生物进化B. 后代中出现亲代没有的性状可能是基因重组的结果C. 易位不一定会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种类和数量D. 单倍体植物高度不育的原因是细胞内无同源染色体2.下列关于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一般来说常染色体遗传病在男性和女性中发病率相同B. 血友病属于单基因遗传病C. 猫叫综合症属于人体染色体数目变异引发的遗传病D. 多基因遗传病是指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3.下列有关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 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片段互换属于染色体变异B. 染色体缺失有利于隐性基因表达,可提高个体的生存能力C. 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变异,观察不到染色体结构变异和基因突变D.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均可出现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4.白化病是一种较常见的皮肤及其附属器官黑色素缺乏所引起的疾病,由于先天性缺乏酪氨酸酶,黑色素合成发生障碍所导致的遗传性疾病。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人体的神经细胞中含有控制酪氨酸酶合成的基因B. 白化病说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C. 正常夫妇后代出现白化病患者,体现了基因的自由组合D. 通过性别检测可检测出白化病患儿5.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 特纳氏综合征患者的染色体核型为(45,X0)B. 每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都很低C. 遗传咨询可以为遗传病患者及其家属做出诊断D. 葛莱弗得氏综合征为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6. 下列变异中,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A. 果蝇第Ⅱ号染色体上的片段与Ⅲ号染色体上的片段发生交换B. 染色体中DNA的一个碱基缺失C. 将人类胰岛素基因转入大肠杆菌D.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7.下图为某哺乳动物某个DNA分子中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其中I、II为非基因序列。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若某DNA分子中b、c基因位置互换,则发生了染色体易位B. 提高基因突变频率的因素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等C. 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a、b之间可发生互换D. a、b、c中任意一个基因发生突变,都会影响其他两个基因的表达8.囊性纤维化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
2019-2020年高一生物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必修2)(讲)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一生物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必修2)(讲)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6c5ab2010a6f524ccbf856d.png)
2019-2020年高一生物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必修2)(讲) Word版含解析一、受精作用和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知识点讲解】1.受精作用(1)受精作用概念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2)受精作用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卵细胞细胞膜外面出现了一层特殊的膜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遇→二者的染色体会合。
(3)受精作用结果受精卵的染色体数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父方精子,另一半来自母方卵细胞。
(4)受精作用意义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2.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1)一个含n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类型有2种。
(2)一个含n对同源染色体的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类型有1种。
(3)体细胞含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生物个体,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类型有2n种。
【典型例题】如图是基因型为AaBb的某雄性动物进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A. 正常情况下该细胞形成两种类型的四个精子B. 两个B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C. 形成此细胞过程中可能发生了染色体的交叉互换D. 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子细胞是精细胞【答案】A【变式训练】含有三对同源染色体的生物,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同时含有三个父方(或母方)染色体的配子占()A.1/2 B.1/4 C.1/8 D.1/16【答案】C【解析】根据体细胞含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生物个体,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类型有2n种,可知该生物最多可产生8种类型的配子,而同时含有三个父方(或母方)染色体的配子是其中的一种,即为1/8。
二、减数分裂常见考点考点1 减数分裂过程理解【典型例题】(2013·江苏,8)右图为某生物一个细胞的分裂图像,着丝点均在染色体端部,图中1、2、3、4各表示一条染色体。
(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 专题2.3 .
![(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 专题2.3 .](https://img.taocdn.com/s3/m/2bfbbe5852ea551811a68739.png)
代谢终 产物
CO2、H2O、尿素和磷酸盐等
HC2OO素和2、尿
【课堂思考】
构成下列生物的核酸的核苷酸、碱基分别有几种? 核酸种类 核苷酸种类 碱基种类
人
2
8
5
蓝藻
2
8
5
SARS病毒
1
4
4
小结:核酸有2种:DNA和RNA,其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和 核糖核苷酸各有4种;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的种类共有 8种,核酸的碱基的种类共有5种。
ATCG
AUCG
结构 主要存在部位
双链双螺旋结构 细胞核
单链结构 细胞质
2.DNA、RNA、蛋白质的水解产物和代谢终产物的比较
项目
DNA
RNA
蛋白质
基本单 位
脱氧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氨基酸
初步水 解产物
4种脱氧核苷酸
4种核糖核苷酸
多肽
彻底水 解产物
脱氧核糖、含 氮碱基和磷酸
核糖、含氮碱 基和磷酸
氨基酸
【典型例题】
下列关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A.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B.甲基绿和吡罗红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实验中应分别加入甲 基绿和吡罗红染色 C.盐酸有利于染色质中DNA与蛋白质分开,不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D.该实验用口腔上皮细胞而不用叶肉细胞,是因为叶肉细胞不含 RNA
点拨:染色用到是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 盐酸水解后还要蒸馏水冲洗,避免多余盐酸影响染色。
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有利观察染色结果。 低倍镜找到观察目标后,要将目标移到视野中央再换高倍镜。
【实验常见考点】
1.实验中的试剂及其作用: (1)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必须混合使用,现配现用。 (2)0.9%NaCl溶液:保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 (3)蒸馏水:配制染色剂;冲洗载玻片上的盐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绿素绿光吸收最少,反射多,所以叶片呈现绿色。
三、光合作用的探索历程(连一连)
①-A-b ②-C-a ③-E-e
同位素标记法
④-D-c
⑤-B-d
自身对照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中的几个重要实验 分析
1.萨克斯的实验 ⑴实验过程及现象 黑暗中饥饿处理的绿叶一半曝光用碘蒸气处理变蓝,另一半遮光 用碘蒸气处理不变蓝。 ⑵实验分析 ①设置了自身对照,自变量为照光和遮光,因变量是颜色变化( 有无淀粉生成)。 ②实验的关键是饥饿处理,以使叶片中的营养物质消耗掉,增强 了实验的说服力。为了使实验结果更明显,在用碘处理之前应用 热酒精对叶片进行脱绿处理。 ③本实验除证明了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外,还证明了光是光合 作用的必要条件。
必修1第5章第5节
第一课时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及探究历程
一、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 1.原理:提取:无水乙醇 和分离 分离:纸层析法
2.步骤:(1)提取色素: 取5g鲜叶 → 研磨:SiO2(研磨充分)
CaCO3(保护色素)→ 过滤:获取绿色滤液(试管口加棉花防挥发) (2)准备滤纸条 画滤液细线: (3)分离色素: 培养皿加盖防挥发 (细、直,重复2 ~3遍) 滤液细线 胡萝卜素 叶黄素 叶绿素a 叶绿素b
【课堂小结】
叶绿素 光 合 作 用 的 色 素 (吸收红光和 蓝紫光) 含量约占3/4 类胡萝卜素 (吸收蓝紫光) 含量约占1/4 叶绿素b(黄绿色) 胡萝卜素(橙黄色) 叶绿素a(蓝绿色)
叶黄素(黄色)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它内部的巨大膜表面上,不仅分布着 许多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子,还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
1.(2013海南卷) 10.某植物叶片不同部位的颜色不同,将该植 物在黑暗中放置48h后,用锡箔纸遮蔽叶片两面,如图所示。 在日光下照光一段时间,去除锡箔纸,用碘染色法处理叶片, 观察到叶片有的部位出现蓝色,有的没有出现蓝色。其中,没 有出现蓝色的部位是( B ) A.a、b和d B.a、c和e C.c、d和e D.b、c和e 点拨:黄白色区域a和e不含 叶绿体,c处含有叶绿体,不 能接受光照,都不能进行光 合作用产生淀粉,加碘液不 会变蓝。
二、叶绿体中的色素
1.色素的种类与功能
叶绿素a(蓝绿色) 叶绿素 (含量约占总 量的3/4) 主要吸收 蓝紫光和 叶绿素b(黄绿色) 红光
叶绿体中的 色素
胡萝卜素(橙黄色)
类胡萝卜素 (含量约占总 量的1/4)
叶黄素(黄色)
主要吸收 蓝紫光
2.影响叶绿素合成的因素
⑴光照:光是影响叶绿素合成的主要条件,一 般植物在黑暗中不 能合成叶绿素,因而叶片发黄。 ⑵温度:温度可影响与叶绿素合成有关的酶的活性,进而影响叶
绿素的合成。低温时,叶绿素分子易被破坏,而使叶子变黄。
⑶必需元素:叶绿素中含N、Mg等必需元素,缺乏N、Mg将导致叶 绿素无法合成,叶变黄。另外, Fe是叶绿素合成过程中某些酶 的辅助成分,缺Fe也将导致叶绿素合成受阻,叶变黄。
3.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
外膜 内膜 色素分布:类囊体薄膜上 酶分布:类囊体薄膜和基质
【典型例题】
2.为证实叶绿体有放氧功能,可利用含有水绵与好氧细菌的临时装 片进行实验,装片需要给予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是( B ) A.光照、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 B.光照、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 NaHCO3稀溶液 C.黑暗、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 NaHCO3稀溶液 D.黑暗、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 NaHCO3稀溶液 点拨:水绵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照和 CO2,NaHCO3可为水绵提供CO2 。选用没有空气的环境,是为了排除实验前环境中氧的影响,确 保实验的准确性。先选用极细光束,用好氧细菌检测,能准确判 断水绵细胞中释放氧的部位;而后用完全曝光的水绵与之做对照 ,从而证明了实验结果完全是由光照引起的,氧是由叶绿体释放 出来的。
层析液不能没 及滤液线
⑴选材:应选取鲜嫩、颜色深绿的叶片,以保证含有较多的色素。 ⑵提取色素:研磨要迅速、充分,且加入各物质的量要成比例,以 保证提取较多的色素和色素浓度适宜。 ⑶画滤液细线:用力要均匀,快慢要适中 。滤液细线要细、直, 且干燥后重复画一两次,使滤液细线既有较多的色素,又使各色 素扩散的起点相同。 ⑷色素分离:滤液细线不要触及层析液,否则滤液细线中的色素分 子将溶解到层析液中,滤纸条上得不到色素带。
3.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4.色素提取液呈淡黄绿色的原因分析
⑴研磨不充分,色素未能充分提取出来。 ⑵称取绿叶过少或加入无水乙醇过多,色素溶液浓度小。 ⑶未加碳酸钙或加入过少,色素分子部分被破坏。
【典型例题】
(2015上海卷.21)从新鲜的菠菜叶片提取叶绿体色素,发现提 取液明显偏黄绿色,最可能的原因是( B ) A.加入的石英砂太多 B.没有加入碳酸钙 C.用脱脂棉过滤不彻底 D.一次加入过多无水乙醇 点拨:研磨速度慢会影响色素的提取,加入石英石目的是 使研磨充分,有利用色素的提取。不加碳酸钙研磨过程中 叶绿素被破坏,导致提取液颜色偏黄绿色。脱脂棉过滤不 彻底会出现浑浊现象,主要影响的不是提取液的颜色。一 次加入无水乙醇过多到时提取的滤液中色素含量少,整体 颜色变浅。
2.鲁宾和卡门的实验 ⑴实验过程及结论 H218O+CO2→植物→18O2;H2O+C18O2→植物→O2。光合作用释放 的O2全部来自水。 ⑵实验分析 设置了对照实验,自变量是标记物质(H218O和C18O2),因变量 是O2的放射性。 3.恩格尔曼的实验 (1)选择水绵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是:水绵有带状叶绿体,螺 旋分布在细胞中,便于观察和分析。 (2)将临时装片放在黑暗和无空气的环境中是为了排除环境中 光线和O2的影响。 (3)设置细光。
功能:光合作用场所
基粒 基质 类囊体
【典型例题】
(2013·课标Ⅱ,2)关于叶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D A.叶绿素a和叶绿素b都含有镁元素 B.被叶绿素吸收的光可用于光合作用 C.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不同 D.植物呈现绿色是由于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绿光 点拨:叶绿素的中心元素是镁元素。 色素的作用是吸收、传递、转化光能,进行光合作用。 叶绿素a比叶绿素b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