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崇诗选

合集下载

《金谷园》原文赏析

《金谷园》原文赏析

《金谷园》原文赏析《金谷园》原文赏析《金谷园》原文赏析1原文: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诗词赏析:金谷园故址在今河南洛阳西北,是西晋富豪石崇的别墅,繁荣华丽,极一时之盛。

唐时园已荒废,成为供人凭吊的古迹。

据《晋书。

石崇传》记载:石崇有妓曰绿珠,美而艳。

孙秀使人求之,不得,矫诏收崇。

崇正宴于楼上,谓绿珠曰:“我今为尔得罪。

”绿珠泣曰:“当效死于君前。

”因自投于楼下而死。

杜牧过金谷园,即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咏春吊古之作。

面对荒园,首先浮现在诗人脑海的是,金谷园繁华的往事,随着芳香的尘屑消散无踪。

“繁华事散逐香尘”这一句蕴藏了多少感慨。

王嘉《拾遗记》谓:“石季伦(崇)屑沉水之香如尘末,布象床上,使所爱者践之,无迹者赐以真珠。

”此即石崇当年奢靡生活之一斑。

“香尘”细微飘忽,去之迅速而无影无踪。

金谷园的繁华,石崇的豪富,绿珠的香消玉殒,亦如香尘飘去,云烟过眼,不过一时而已。

正如苏东坡诗云:“事如春梦了无痕”。

可叹乎?亦可悲乎?还是观赏废园中的景色吧:“流水无情草自春”。

“流水”指东南流经金谷园的金水。

不管人世间的沧桑,流水照样潺湲,春草依然碧绿,它们对人事的种种变迁,似乎毫无感触。

这是写景,更是写情,尤其是“草自春”的“自”字,与杜甫《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的“自”字用法相似。

傍晚,正当诗人对着流水和春草遐想的时候,忽然东风送来鸟儿的叫声。

春日鸟鸣,本是令人心旷神怡的赏心乐事。

但是此时—红日西斜,夜色将临;此地—荒芜的名园,再加上傍晚时分略带凉意的春风,在沉溺于吊古之情的诗人耳中,鸟鸣就显得凄哀悲切,如怨如慕,仿佛在表露今昔之感。

日暮、东风、啼鸟,本是春天的一般景象,着一“怨”字,就蒙上了一层凄凉感伤的色彩。

此时此刻,一片片惹人感伤的落花又映入诗人的眼帘。

诗人把特定地点(金谷园)落花飘然下坠的形象,与曾在此处发生过的绿珠坠楼而死联想到一起,寄寓了无限情思。

一个“犹”字渗透着诗人多少追念、怜惜之情!绿珠,作为权贵们的玩物,她为石崇而死是毫无价值的,但她的不能自主的命运不是同落花一样令人可怜么?诗人的这一联想,不仅是“坠楼”与“落花”外观上有可比之处,而且揭示了绿珠这个人和“花”在命运上有相通之处。

石崇《金谷诗序》和《石崇传(节选)》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

石崇《金谷诗序》和《石崇传(节选)》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

石崇《金谷诗序》和《石崇传(节选)》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金谷诗序石崇余以元康六年,从太仆卿出为使持节监青、徐诸军事、征虏将军。

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莫不毕备。

又有水碓、鱼池、土窟,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

时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当还长安,余与众贤共送往涧中,昼夜游宴,屡迁其坐,或登高临下,或列坐水滨.时琴、瑟、笙、筑,合载车中,道路并作;及住,令与鼓吹递奏。

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

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故具列时人官号、姓名、年纪,又写诗著后。

后之好事者,其览之哉!(二)石崇传(节选)崇字季伦,少敏惠,勇而有谋。

苞(西晋开国元勋石苞,石崇父)临终,分财物与诸子,独不及崇。

其母为言,苞曰:“此儿虽小,后自能得。

”年二十余,为修武令,有能名。

崇颖悟有才气,而任侠无行检。

在荆州,劫远使商客,致富不赀。

征为大司农,以征书未至擅去官免。

顷之,拜太仆,出为征虏将军,假节、监徐州诸军事,镇下邳。

崇有别馆在河阳之金谷,一名梓泽,送者倾都,帐饮于此焉。

至镇,与徐州刺史高诞争酒相侮,为军司所奏,免官。

复拜卫尉,与潘岳谄事贾谧。

谧与之亲善,号曰“二十四友”。

广城君(晋贾充妻郭槐,司马衷即位后,封为“广城君”)每出,崇降车路左,望尘而拜,其卑佞如此。

及贾谥诛,崇以党与免官。

时赵王伦专权,崇甥欧阳建与伦有隙。

崇有妓曰绿珠,美而艳,善吹笛。

孙秀使人求之。

崇时在金谷别馆,方登凉台,临清流,妇人侍侧。

使者以告。

崇尽出其婢妾数十人以示之,皆蕴兰麝,被罗觳,曰:“在所择。

”使者曰:“君侯服御丽则丽矣,然本受命指索绿珠,不识孰是?”崇勃然曰:“绿珠吾所爱,不可得也。

”使者曰:“君侯博古通今,察远照迩,愿加三思。

”崇曰:“不然。

”使者出而又反,崇竟不许。

秀怒,乃劝伦诛崇、建。

崇、建亦潜知其计,乃与黄门郎潘岳阴劝淮南王允、齐王囧以图伦、秀。

石崇斗富文言文翻译

石崇斗富文言文翻译

石崇在荆州任上,搜刮民脂民膏,积累巨富。

卸任后,洛阳城内,奢靡成风,斗富之风盛行。

石崇与王恺,以奢靡相尚,争奇斗艳,欲压倒对方。

一日,王恺设宴款待宾客,饭后用糖水洗锅,以炫耀其豪奢。

石崇闻之,不以为然,遂用蜡烛当柴烧,以示豪富。

王恺见状,心中不悦,暗自思量对策。

又一日,王恺以四十里紫丝布为步障,以示其富。

石崇得知后,心生一计,便以五十里锦步障相抗。

王恺见状,心中更加恼怒,欲与石崇一较高下。

晋武帝闻之,暗中帮助王恺,赐其一株高二尺许的珊瑚树,枝条繁茂,世上罕见。

王恺将珊瑚树拿给石崇看,石崇观后,挥起铁如意,将珊瑚树击得粉碎。

王恺痛惜不已,责问石崇是否嫉妒。

石崇一笑置之,曰:“一株珊瑚树何足道哉?吾家珊瑚树多矣。

”遂命仆人将家中珊瑚树全部搬出,供王恺挑选。

王恺见状,不禁失色,只得认输。

石崇斗富,胜过王恺,名声大噪。

然而,石崇性格残忍,每有来客,便让美妾敬酒。

若客人饮酒不尽,石崇便责怪美妾劝酒不力,随手将其斩杀。

一时之间,石崇家中美妾,尸横遍野。

王恺知石崇残忍,心生畏惧,遂以金钱贿赂石崇家仆,探听其所以。

家仆曰:“主人石崇,性格残忍,嗜杀成性。

若不慎得罪,恐难逃此劫。

”王恺闻言,心中恐惧,遂不敢与石崇斗富。

然而,石崇却不知收敛,继续斗富。

一日,石崇宴请宾客,命美妾绿珠敬酒。

宾客饮酒不尽,石崇遂将绿珠斩杀。

绿珠死前,痛哭流涕,哀求石崇放过自己。

石崇斗富,声名狼藉。

然其残忍行径,却鲜有人知。

一日,赵王司马伦的宠臣孙秀,垂涎石崇爱妾绿珠,欲夺之。

石崇拒绝孙秀,孙秀怀恨在心。

司马伦发动政变,孙秀权倾朝野。

孙秀遂假称惠帝诏命,逮捕石崇。

石崇被押送至东市,方知孙秀图谋其家产。

石崇叹息道:“吾为家财所累,致有今日之祸。

”石崇被斩,家产被抄。

一代富豪,终因斗富而丧命。

世人皆叹,石崇斗富,实乃愚蠢之举。

若能以德行和学识为重,何惧贫寒?正如孔子弟子颜回,虽家贫,却安贫乐道,敏而好学,实为世人楷模。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

牖,子贡却富有。)
十一 彭城王司马权有一头行走得极快的牛,非常 宝贵。有一次和太尉王夷甫(王衍。王戎的堂弟)赌 射箭,把牛输给了王。彭城王说:‚如果您 想自己用来驾车,可以不提;如果要吃的话, 我可用二十条肥牛交换。让您既可有吃的, 而我又可保全所喜爱的。如何。‛王夷甫竟 命令把牛杀来吃。 十二 王羲之年轻时,在周顗(yǐ)那里作客,坐在最 末的位置上。周割牛心给他吃,座上客从此 对他改观。
【注释】《汉书· 外戚· 卫皇后子夫传》:‘帝 起更衣,子夫侍尚衣。’更衣即厕所,有美 人列侍,帝戚平阳主家始有之。石崇仿之, 所以为侈。
3 武帝尝降王武子(指王济)家,武子供馔 (zhuàn ),并用琉璃器。婢子百余人,皆绫罗 绔(kù同‚裤‛)羅(luó,女人上衣),以手擎饮食。蒸 豘(蒸小猪)肥美,异于常味。帝怪而问之。答曰: “以人乳饮豘。”帝甚不平(愤慨,不满),食未 毕,便去。王、石所未知作(王恺、石崇不知也)。 4 王君夫(王恺)以饴(通‚饴‛,米浆)糒(bèi干粮,亦指米 浆)澳(ào,荡涤,洗锅)釜(锅),石季伦用蜡烛作炊。 君夫作紫丝巾步障(给出行的贵族遮蔽路两旁尘土,在道路两 旁设置的障落)碧绫裹四十里,石崇作锦步障五十 里以敌之。石以椒为泥,王以赤石脂泥壁。
11 彭城王有快牛,至爱惜之。王太尉与 射,赌得之。彭城王曰: “君欲自乘,则 不论;若欲啖者,当以二十代之。既不废 啖,又存所爱。”王遂杀啖。 12 王右军少时,在周侯末坐(座次的末位), 割牛心啖之,于此改观(改变本来的看法、观感)。
参考译文
石崇每次请客举行宴会,常常用美女劝酒。 客人喝酒不尽量的,就命令管理婢女的仆 役轮番把美女处死。有一次丞相王导和大 将军王敦同去拜访石崇,丞相平日不能喝 酒,这天强迫自己喝,以致喝得大醉,每 次轮到大将军喝,王敦故意不喝,借此观 察将发生什么变故。结果已杀掉三个美人 了。大将军面色依然如故,还是坚持不喝。 丞相责备他,他说:“他自己杀他家里的 人,与你有什么相干?”

《石崇王恺》

《石崇王恺》
《石崇王恺》 石崇王恺》 石崇与王恺争豪, 并穷绮丽以饰舆服。 石崇与王恺争豪 , 并穷绮丽以饰舆服 。 武帝, 恺之甥也。 每助恺。 武帝 , 恺之甥也 。 每助恺 。 尝以一珊瑚树 高二尺许赐恺, 枝柯扶疎, 世罕其比。 高二尺许赐恺 , 枝柯扶疎 , 世罕其比 。 恺 以示崇, 崇视讫, 以铁如意击之, 以示崇 , 崇视讫 , 以铁如意击之 , 应手而 恺既慨惜, 又以为疾己之宝, 碎 。 恺既慨惜 , 又以为疾己之宝 , 声色甚 崇曰: 不足恨, 今还卿。 厉 。 崇曰 : “ 不足恨 , 今还卿 。 ” 乃命左 右悉取珊瑚树, 有三尺、 四尺, 条干绝世、 右悉取珊瑚树 , 有三尺 、 四尺 , 条干绝世 、 光彩溢目者六七枚, 如恺许比甚众。 光彩溢目者六七枚 , 如恺许比甚众 。 恺怅 然自失。 了 该文通过石崇与王恺争豪斗富, 统治阶层骄纵豪奢的生活及骇人听闻的奢靡。 统治阶层骄纵豪奢的生活及骇人听闻的奢靡。 结合他常于邀客燕集间令美人行酒, 结合他常于邀客燕集间令美人行酒,而客饮 酒不尽时便使侍者斩美人的故事, 酒不尽时便使侍者斩美人的故事,更能看出 石崇所代表的门阀世族的腐朽与丑恶本性。 石崇所代表的门阀世族的腐朽与丑恶本性。

“昭君自有千秋在 胡汉和亲识见高”

“昭君自有千秋在 胡汉和亲识见高”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一一兼谈《明妃曲》为昭君翻新意关于王昭君的事迹,历史记载比较简单,根据《汉书》和《后汉书》的记载:昭君姓王,名嫱,字昭君,南郡人。

汉元帝时,以良家子被选入宫。

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稽侯珊来长安朝汉并表示愿与汉和亲。

昭君自请求行,汉元帝因以她赐予单于。

她随呼韩邪单于出塞至匈奴,被封为宁胡阏氏,生一子。

两年后,呼韩邪单于死,其前阏氏子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立,复妻昭君,生二女。

就在这样简略的历史记载基础上,经过千百年来人们口耳相传,派衍出了许多美丽的传说:野史编出了许多不同情节的故事,画家描绘了许多画卷,音乐家谱写了许多乐章,剧作家创作了许多戏曲,诗人吟咏了许多诗篇。

晋代的石崇最早作《王昭君》,咏唱昭君远嫁的故事。

石崇以后,历代题咏不断,据统计,仅诗歌就有六百多首。

连她死后的遗迹,也成了人们值得纪念和珍藏的东西:如在她家乡兴山有她生长的故里“昭君村”,有她出生的家宅“昭君宅”,有她临流梳妆浣洗过的香溪,以及其他的旧迹。

在她终老的内蒙古地区,传说她埋骨的坟墓就有好多座。

各个时代的诗人都从他们所处的时代,从他们各自的立场、际遇出发来理解王昭君的故事,塑造王昭君的形象。

或叹其红颜薄命,或写其凄苦无告,或谴责毛延寿丑化真容,或寄托民族屈辱之愤。

大多数诗中的王昭君都是留恋君恩,诗中流露的感情多是怨而不怒。

最普遍的主题是描写昭君的“悲怨”,是对昭君离汉出塞、远嫁匈奴所作的哀怜。

这大概也是人们最早对昭君故事所表现的主题。

据《旧唐书•音乐志》所记,就有称作《明君》的“中朝旧曲”,说是“汉人怜其远嫁,为作此歌”。

这个说法不一定可靠,但“怜其远嫁”这点确实是歌咏昭君诗篇中最早的主题。

如南北朝时鲍照的《王昭君》、陈后主的《昭君怨》、庾信的《昭君辞应诏》,李白的《王昭君》、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之三)》等等。

这些诗歌,所写内容,大体是昭君出塞道路风霜之苦,远嫁身世之悲,异地的乡国之思,当然也寄寓着对幽闭汉宫的怨恨。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兼谈《明妃曲》为昭君翻新意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兼谈《明妃曲》为昭君翻新意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兼谈《明妃曲》为昭君翻新意关于王昭君的事迹,历史记载比较简单,根据《汉书》和《后汉书》的记载:昭君姓王,名嫱,字昭君,南郡人。

汉元帝时,以良家子被选入宫。

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稽侯珊来长安朝汉并表示愿与汉和亲。

昭君自请求行,汉元帝因以她赐予单于。

她随呼韩邪单于出塞至匈奴,被封为宁胡阏氏,生一子。

两年后,呼韩邪单于死,其前阏氏子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立,复妻昭君,生二女。

就在这样简略的历史记载基础上,经过千百年来人们口耳相传,派衍出了许多美丽的传说:野史编出了许多不同情节的故事,画家描绘了许多画卷,音乐家谱写了许多乐章,剧作家创作了许多戏曲,诗人吟咏了许多诗篇。

晋代的石崇最早作《王昭君》,咏唱昭君远嫁的故事。

石崇以后,历代题咏不断,据统计,仅诗歌就有六百多首。

连她死后的遗迹,也成了人们值得纪念和珍藏的东西:如在她家乡兴山有她生长的故里“昭君村”,有她出生的家宅“昭君宅”,有她临流梳妆浣洗过的香溪,以及其他的旧迹。

在她终老的内蒙古地区,传说她埋骨的坟墓就有好多座。

各个时代的诗人都从他们所处的时代,从他们各自的立场、际遇出发来理解王昭君的故事,塑造王昭君的形象。

或叹其红颜薄命,或写其凄苦无告,或谴责毛延寿丑化真容,或寄托民族屈辱之愤。

大多数诗中的王昭君都是留恋君恩,诗中流露的感情多是怨而不怒。

最普遍的主题是描写昭君的“悲怨”,是对昭君离汉出塞、远嫁匈奴所作的哀怜。

这大概也是人们最早对昭君故事所表现的主题。

据《旧唐书・音乐志》所记,就有称作《明君》的“中朝旧曲”,说是“汉人怜其远嫁,为作此歌”。

这个说法不一定可靠,但“怜其远嫁”这点确实是歌咏昭君诗篇中最早的主题。

如南北朝时鲍照的《王昭君》、陈后主的《昭君怨》、庾信的《昭君辞应诏》,李白的《王昭君》、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之三)》等等。

这些诗歌,所写内容,大体是昭君出塞道路风霜之苦,远嫁身世之悲,异地的乡国之思,当然也寄寓着对幽闭汉宫的怨恨。

石崇《王昭君辞》原文译文赏析

石崇《王昭君辞》原文译文赏析

石崇《王昭君辞》原文|译文|赏析《王昭君辞》是西晋诗人石崇创作的一首五言诗。

这首诗写王昭君远嫁匈奴的故事,全诗以代言体形式,叙议之中,唏嘘感叹,颇有动人之处。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王昭君辞》原文魏晋:石崇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辞决未及终,前驱已抗旌。

仆御涕流离,辕马悲且鸣。

哀郁伤五内,泣泪沾朱缨。

行行日已远,遂造匈奴城。

延我于穹庐,加我阏氏名。

殊类非所安,虽贵非所荣。

父子见陵辱,对之惭且惊。

杀身良不易,默默以苟生。

苟生亦何聊,积思常愤盈。

愿假飞鸿翼,弃之以遐征。

飞鸿不我顾,伫立以屏营。

昔为匣中玉,今为粪上英。

朝华不足欢,甘与秋草并。

传语后世人,远嫁难为情。

译文及注释译文我本是汉人,却要去匈奴单于的漠北之地。

和相送者道别还没有结束,前面开道的人已经举起旗帜要出发了。

车前的仆人也都伤心得落下了眼泪,驾车的马也为之悲鸣。

我内心十分痛苦,眼泪沾湿了我的衣带。

已经越行越远,匈奴地快到了。

他们在帐篷中宴请了我,并且加给我阏氏的名号。

但是自己不能安于和不同种族的人共居,因此不以阏氏的尊号为荣。

父子都来凌辱自己,对此我感到羞惭惊惧。

自己下不了杀身的决心,所以只能沉默苟求生存。

但偷生也并非我所希望的,常常心里积郁着悲愤。

我想借助鸟的翅膀,乘着它远飞。

但是飞鸟根本就不懂我的心情,它在我面前只是惶恐地长久伫立。

昔日我是宝匣中的美玉,今日却是粪土上的败花。

昔日在汉朝荣华已经过去,情愿像秋草一样枯死。

不禁想对后世人说:远嫁异乡使人感情上难以承受。

注释适:去往。

单于庭:是单于会见各部首领及祭祀之处。

单于,匈奴君主的名号。

抗旌:举起旗帜。

五内:五脏。

朱缨:红色的系冠带子。

穹庐:游牧民族所住的帐篷。

阏氏:匈奴君主的妻子叫阏氏。

父子见陵辱:匈奴的习俗是父亲死后儿子以后母为妻。

所以这里说父子都来凌辱自己。

遐征:往远方去。

这是昭君幻想自己乘着鸟远飞。

屏营:惶恐。

赏析全篇以代言体形式,叙议之中,唏嘘感叹,颇有动人之处。

郑振铎认为,“崇在当时,以富豪雄长于侪辈,俨然为一时文士的中心,其家金谷园每为诗人集合之所,崇自己也善于诗,其《王明君辞》尤有声于世”(《插图本中国文学史》)。

石崇《金谷诗序(节选)》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石崇《金谷诗序(节选)》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石崇《金谷诗序(节选)》原文,注释,译文,赏析石崇《金谷诗序(节选)》原文,解释,译文,赏析石崇:金谷诗序(节选)石崇余以元康六年,从太仆卿出为使,持节监青徐诸军事、征虏将军。

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去城十里,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金田十顷,羊二百口,鸡、猪、鹅、鸭之类,莫不毕备。

又有水碓、鱼池、土窟,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

时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当还长安,余与众贤共送往涧中,昼夜游宴,屡迁其坐,或登高临下,或列坐水滨。

时琴瑟笙筑,合载车中,道路并作,及住,令与鼓吹递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

或不能者,罚酒三斗。

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故具列时人官号、姓名、年纪,又写诗著后,后之好事者,其览之哉!石崇是西晋有名的巨富,贵戚王恺曾依仗晋武帝的支持与他斗富争豪,终未能胜。

在洛阳西北谷水流经的金谷涧,石崇特意营建了一座专供自己游宴享乐的豪华别墅,世称金谷园。

晋惠帝元康六年(296),石崇因谄事贾谧,被罢免了太仆的官职,出为征虏将军,假节监青、徐诸军事,镇下邳(今江苏睢宁县西北)。

赴任之前,偶遇征西大将军赵王伦的祭酒王诩(字季胤,山东琅邪人)将从京城洛阳返回长安去,他便邀集一伙友人前往送行,一直送到金谷涧,就地留宴几天,遂极游乐之盛,这便是与后来”兰亭会”齐名的“金谷会”。

参加这次盛会的有欧阳健(石崇甥)、潘岳、陆机、陆云、左思、刘琨等“二十四友”以及苏绍(石崇妻兄)等人,共足三十之数。

在这次宴游中,他们各自赋诗寄兴,最后合而成集。

石崇作为东道主,专为此集写下一篇序文,题为《金谷诗序》。

随着时间的流逝,《金谷诗集》早已散佚,现在唯潘岳一首《金谷集作诗》及其他少许残句保存下来,而石崇这篇序也只是散见于《世说新语·品藻注》、《文选·别赋注》、《水经·谷水注》以及《艺文类聚·水部下·涧》等,严可均编《全晋文》时即参照上述诸书辑而成篇,但仍非完璧。

寄生草 闲评( 无名氏 ) 中学生必背元曲原文 注释 译文及点评

寄生草 闲评( 无名氏  )  中学生必背元曲原文 注释 译文及点评

寄生草中学生必背宋词原文注释译文点评
闲评
无名氏
问甚么虚名利,管甚么闲是非。

想着他击珊瑚列锦帐石崇势,则不如卸罗裥纳象简张良退,学取他枕清风铺明月陈抟睡。

看了那吴山青似越山青,不如今朝醉了明朝醉。

◆注释
①“想着他击珊瑚”句:此指石崇斗富故事。

石崇,西晋贵族,以豪奢著称。

他与晋武帝的舅舅王恺竞比豪奢。

一次,王恺将武帝送他的一个珊瑚树拿出来炫耀,石崇将其击碎,随即拿出六七个绝世的珊瑚树来。

②“则不如卸罗”句:意谓不如像张良那样功成身退。

◆译文
问什么虚假的名和利,管什么无聊的是和非,想着当年石崇打碎珊瑚铺列锦帐的威势,不如像张良功成卸官服交象笏及时隐退,学那陈抟枕青风铺明月在山林酣睡。

看了那吴山青越山青,不如今朝喝醉明日再喝醉。

◆点评
这首小令题名“闲评”,也是宣扬避世隐逸的人生哲学。

不求名利,不管是非,像张良那样功成身退,像陈抟那样安然沉睡,踏遍青山绿水,朝朝沉醉。

这和上面那首曲子一样,也是对社会现实不满,感到苦闷无奈后的牢骚之语。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诗人无以济天下,只得向世外退隐独善一身了。

石崇斩美人劝酒的译文

石崇斩美人劝酒的译文

石崇斩美人劝酒的译文
一、原文
石崇每要客燕集,常令美人行酒;客饮酒不尽者,使黄门交斩美人。

王丞相与大将军尝共诣崇。

丞相素不能饮,辄自勉强,至于沉醉。

每至大将军,固不饮以观其变,已斩三人,颜色如故,尚不肯饮。

丞相让之,大将军曰:“自杀伊家人,何预卿事!”
二、注释
1. 石崇:西晋时期的官僚、富豪。

2. 要(yāo):通“邀”,邀请。

3. 燕集:宴会聚会。

燕,通“宴”。

4. 行酒:依次敬酒。

5. 黄门:宦官、太监。

6. 交:交替,轮流。

7. 王丞相:王导。

8. 大将军:王敦。

9. 诣(yì):到……去,拜访。

10. 让:责备。

三、译文
石崇每次邀请客人举行宴会聚会,常常让美人依次敬酒;如果客人喝酒不干杯的话,就命令宦官轮流斩杀美人。

丞相王导和大将军王敦曾经一起去拜访石崇。

王丞相向来不善饮酒,但总是自己勉强喝下去,直到大醉。

每当轮到王大将军(喝酒)时,他坚决不喝,来观察石崇(会有)怎样的变化,(石崇)已经斩杀了三个美人,(他)脸色还是像原来一样,仍然不肯饮酒。

王丞相责备他,大将军说:“(石崇)自己杀他自家的人,关你什么事!”。

运用石崇富贵典故的诗句

运用石崇富贵典故的诗句

运用石崇富贵典故的诗句1、野狐宋·释心道石崇富贵篯铿寿,潘岳容仪子建才。

但愿东风齐著力,一时吹入我门来。

2、送入我门来唐·胡浩然荼垒安扉,灵馗挂户,神傩烈竹轰雷。

动念流光,四序式周回。

须知今岁今宵尽,似顿觉明年明日催。

向今夕,是处迎春送腊,罗绮筵开。

今古偏同此夜,贤愚共添一岁,贵贱仍偕。

互祝遐龄,山海固难摧。

石崇富贵篯铿寿,更潘岳仪容子建才。

仗东风尽力,一齐吹送,入此门来。

3、沁园春元·佚名古往今来,一刹那间,又早百年。

任石崇富贵,陈平贫贱,颜回短命,盗蹠长年。

南陌新阡,北邙旧冢,尽是许多愚共贤。

全不见,金钗十二,珠履三千。

只因不炼还丹。

个个道凡夫无宿缘。

庭前顽石,尚能听法,城南老树,犹解成仙。

斗酒篇诗,张琴只剑,且结人间欢喜缘。

人问我,如何是道,笑指青天。

4、满庭芳金·马钰心狂意乱,歌迷酒惑。

损伤三魂七魄。

不顾危亡,一向贪恋财色。

追陪花朋酒友,便联镳、夸衒玉勒。

宴赏处,向笙歌丛里,卖弄俊格。

纵有石崇富贵,这朱颜绿鬓,怎生留得。

止是行尸走骨,呆老九伯。

时间荣华虽好,奈无常之事怎测。

如省觉,做修持,非凡宾客。

5、桃源忆故人赠亭川众道友金·马钰尘中个个贪名利。

要赛石崇富贵。

争奈前程不讳。

莫也难逃避。

悟来诈做飍飍地。

便是脱家奇计。

炼气全神圆备。

得赴蓬莱位。

6、胜胜慢宋·李商英笙簧缭绕,书鼓声喧,佳人对舞绣帘前。

高卷铺衬,广列华筵。

人人献香祝寿,捧流霞,永庆高年。

名香爇,睹重重华盖,金兽喷烟。

一愿皇恩频降,松柏对龟鹤,彭祖齐肩。

二愿子子孙孙,尽贡三元,石崇富贵也休夸,陆地神仙。

更三愿,愿年年佳庆,永保团圆。

石崇和范丹的一首诗

石崇和范丹的一首诗

评石崇和范丹的一首诗——《偶吟》
石崇是西晋文学家、官员,曾家财万贯、富可敌国,最后却死无葬身之地。

范丹是他的儿女亲家,因一句“保佑千人千富贵,愿我范丹一人穷”而闻名天下,他人穷志不穷的生活态度更为后世所褒扬。

历史上评价二人的诗作不少,其中明末清初著名学者于成龙的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偶吟》)最为经典,既是对二人的中肯评述,也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乐安天命的人生态度。

下边整理分享这首诗的原文、译文和作者简介。

偶吟
清·于成龙
石崇豪贵范丹贫,生后生前定有因。

传语世间名利客,不如安命是高人。

【译文】
石崇家财万贯,堪称豪富;范丹家徒四壁,一贫如洗。

人啊,生前死后的一切都是有原因的。

告诫人世间还在追名逐利的匆匆过客们,与其绞尽脑汁勾心斗角,还不如乐安天命享受一种平淡的生活。

【作者简介】
于成龙(1617—1684)明末清初山西永宁人,字北溟,号于山。

明崇祯十二年副贡。

清顺治十八年授广西罗城知县,在官招流亡,宽徭役,建学宫。

康熙时官至两江总督。

所至以清廉闻,康熙帝称为“天下第一清官”。

卒谥清端。

有《于山奏牍政书》
第1页(共1页)。

石崇晏客文言文翻译

石崇晏客文言文翻译

石崇晏客,尝于洛阳城中筑一豪园,园中亭台楼阁,曲径通幽,花木扶疏,极尽奢华之能事。

每当宴会之际,石崇必盛情款待,宾客盈门,车马喧阗。

一日,石崇设宴于园中,邀请当时名流文人共计百余人。

席间,丝竹之声悠扬,佳肴美酒满席,石崇亲自举杯,与众宾欢饮。

宾客之中,有者名士,有者学子,各抒己见,谈笑风生。

宴至半酣,石崇命家乐献舞。

舞者身着绫罗绸缎,步履轻盈,姿态曼妙,令人目不暇接。

舞罢,石崇命歌女歌咏。

歌女声如黄鹂,婉转动听,歌词多自石崇所作,词藻华丽,意境深远。

酒酣耳热之际,石崇命众宾赋诗。

一时间,诗赋如泉涌,佳作迭出。

石崇亲自评点,赏赐金币,以示嘉奖。

宾客们互相谦让,不肯独占风头,皆言:“今日有幸得与石公宴饮,已足生平之愿。

”宴毕,石崇又命人取来名马,与宾客们纵情驰骋。

马蹄声声,卷起一阵尘土,犹如天马行空,令人心旷神怡。

石崇大笑,曰:“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石崇晏客,其豪举亦有其弊端。

传闻石崇性好斗,每有宴客,必设斗鸡、斗狗之戏。

有客不堪其扰,遂拂袖而去。

石崇闻之,大笑曰:“此等人,岂知石公之乐哉!”石崇晏客,虽好奢侈,然其豪情壮志,亦为世人所敬佩。

时人有云:“石崇之宴,天下第一。

”其宴客之盛况,流传千古,成为后世传颂之佳话。

译文:石崇,古时候的豪杰。

他性格豪放不拘,才华横溢,擅长诗文,精通书法,一时间名士们争相追随他。

然而石崇喜欢奢侈浪费,不吝啬金钱,以宴请宾客为乐,因此世人称他为“晏客”。

石崇晏客,曾在洛阳城中建造了一座豪华的园林,园中有亭台楼阁,曲折的小径通向幽静之处,花木繁茂,极尽奢华之能事。

每当宴会的时候,石崇必定热情款待,宾客络绎不绝,车马喧嚣。

有一天,石崇在园中设宴,邀请了当时的一百多位名流文人。

宴会上,丝竹乐声悠扬,美食美酒摆满桌席,石崇亲自举杯,与众宾客共饮。

宾客中有名士,有学子,各自发表见解,谈笑风生。

宴会进行到一半,石崇命令家中的乐队表演。

舞者身着华丽的丝绸,舞姿轻盈,姿态优美,令人目不暇接。

石崇《金谷詩序》

石崇《金谷詩序》

石崇《金谷詩序》金谷诗序石崇余以元康六年(1),从太仆卿出为使持节监青、徐诸军事、征虏将军(2)。

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3),去城十里,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莫不毕备。

又有水碓、鱼池、土窟(4),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

时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当还长安,余与众贤共送往涧中,昼夜游宴,屡迁其坐,或登高临下,或列坐水滨。

时琴、瑟、笙、筑,合载车中,道路并作(5);及住,令与鼓吹递奏(6)。

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

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故具列时人官号、姓名、年纪,又写诗著后。

后之好事者,其览之哉!凡三十人(7),吴王师、议郎关中侯、始平武功苏绍(8),字世嗣,年五十,为首。

注释:(1)元康六年:晋惠帝元康六年,公元296年。

(2)太仆:官名。

始于春秋时。

秦汉沿置,为九卿之一。

掌皇帝的舆马和马政。

使持节: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往往加使持节的称号,给以诛杀中级以下官吏之权。

次一等的称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

再次称假节,得杀犯军令的人。

(3)别庐:本宅以外另建的住所。

犹别墅。

金谷涧:又称金谷,在今河南洛阳西北。

(4)水碓:利用水力可以日夜加工粮食的机械。

又称机碓、水捣碓、翻车碓、斗碓或碓水碓,是脚踏碓的机械化。

土窟:地下室,或在半山间削石崖为室。

(5)道路并作:众人同时演奏。

道路:指路上的人。

众人。

这里当指路上演奏琴、瑟、笙、筑的众乐人。

并:同时进行之义。

作:发出音响;演奏。

(6)递奏:轮流顺次演奏。

(7)凡三十人:石崇、苏绍以及金谷二十四友等三十人,皆当时名流。

二十四友是:刘琨、陆机、陆云、欧阳建、石崇、潘岳、左思、郭彰、杜斌、王萃、邹捷、崔基、刘瓌、周恢、陈眕、刘讷、缪徽、挚虞、诸葛诠、和郁、牵秀、刘猛、刘舆、杜育等。

(8’苏绍:《世说新语·品藻》:“谢公云:'金谷中苏绍最胜。

’绍是石崇姐夫,苏则孙,愉子也。

”谢安谓金谷游宴众贤中苏绍最优秀。

石崇金谷诗序

石崇金谷诗序

石崇金谷诗序
石崇金谷诗序是一篇关于诗歌创作的序言,由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石崇所写。

这篇序言是石崇在金谷山游玩时所撰写,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观的感受,对诗歌创作的思考和对诗歌艺术的追求。

石崇金谷诗序中,石崇描绘了金谷山的优美景色,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诗歌创作的认识与追求。

他认为,诗歌应当具有自然真实、情感真挚、表现深刻、意境优美的特点,才能真正传达文学的力量。

他还谈到诗歌创作的技巧和方法,指出写诗要贯彻“心有所感,笔有所得”的原则。

石崇金谷诗序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它是南北朝时期诗歌理论的代表作之一,对后世文学创作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此外,金谷山作为一个著名的文学胜地,也成为了后人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之一。

总之,石崇金谷诗序是一篇经典的文学理论著作,它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对于后世诗歌创作的启示和指导,不仅仅是一种理论上的思考,更是一种实践上的指导,为我们创作优秀的诗歌作品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崇诗选
石崇(249~300),西晋文学家,字季伦,祖籍渤海南皮(今属河北),生于青州,故小名齐奴。

石崇是西晋文学团体“金谷二十四友”巨子、著名富豪。

石崇年少敏慧,勇而有谋。

20余岁任修武县令。

元康初年,石崇出任南中郎将、荆州刺史。

在荆州劫掠客商,遂致巨富,生活奢豪。

石崇诗选目录
大雅吟
楚妃叹
王昭君辞
思归引
思归叹
答曹嘉诗
赠枣腆诗
答枣腆诗
赠欧阳建诗
大雅吟
堂堂太祖。

渊弘其量。

仁格宇宙。

义风遐畅。

启土万里。

志在翼亮。

三分有二。

周文是尚。

于穆武王。

奕世载聪。

钦明冲默。

文思允恭。

武则不猛。

化则时雍。

庭有仪凤。

郊有游龙。

启路千里。

万国率从。

荡清吴会。

六合乃同。

百姓仰德。

良史书功。

超越三代。

唐虞比踪。

楚妃叹
荡荡大楚。

跨土万里。

北据方城。

南接交趾。

西抚巴汉。

东被海涘。

五侯九伯。

是疆是理。

矫矫庄王。

渊渟岳峙。

冕旒垂精。

充纩塞耳。

韬光戢曜。

潜默恭己。

内委樊姬。

外任孙子。

猗猗樊姬。

体道履信。

既绌虞丘。

九女是进。

杜绝邪佞。

广启令胤。

割欢抑宠。

居之不吝。

不吝实难。

可谓知几。

化自近始。

着于闺闱。

光佐霸业。

迈德扬威。

羣后列辟。

式瞻洪规。

譬彼江海。

百川咸归。

万邦作歌。

身没名飞。

王昭君辞
我本汉家子。

将适单于庭。

辞决未及终。

前驱已抗旌。

仆御涕流离。

辕马为悲鸣。

哀郁伤五内。

泣泪沾朱缨。

行行日已远。

乃造匈奴城。

延我于穹庐。

加我阏氏名。

殊类非所安。

虽贵非所荣。

父子见凌辱。

对之惭且惊。

杀身良未易。

默默以茍生。

茍生亦何聊。

积思常愤盈。

愿假飞鸿翼。

弃之以遐征。

飞鸿不我顾。

伫立以屏营。

昔为匣中玉。

今为粪土英。

朝华不足欢。

甘为秋草幷。

传语后世人。

远嫁难为情。

思归引
小序
余少有大志。

夸迈流俗。

弱冠登朝。

历位二十五。

年五十以事去官。

晚节更乐放逸。

笃好林薮。

遂肥遁于河阳别业。

其制宅也。

却阻长堤。

前临清渠。

柏木几于万株。

江水周于舍下。

有观阁池沼。

多养
鱼鸟。

家素习技。

颇有秦赵之声。

出则以游目弋钓为事。

入则有琴
书之娱。

又好服食咽气。

志在不朽。

傲然有凌云之操。

歘复见牵羁。

婆娑于九列。

困于人间烦黩。

常思归而永叹。

寻览乐篇有思归引。

傥古人之心有同于今。

故制此曲。

此曲有弦无歌。

今为作歌辞以述
余怀。

恨时无知音者。

令造新声而播于丝竹也。

思归引。

归河阳。

假余翼鸿鹤高飞翔。

经芒阜。

济河梁。

望我旧馆
心悦康。

清渠激。

鱼彷徨。

鴈惊泝波羣相将。

终日周览乐无方。


云阁。

列姬姜。

拊丝竹。

叩宫商。

宴华池。

酌玉觞。

思归叹
登城隅兮临长江。

极望无涯兮思填胸。

鱼瀺灂兮鸟缤翻。

泽雉游凫
兮戏中园。

秋风厉兮鸿鴈征。

蟋蟀嘈嘈兮晨夜鸣。

落叶飘兮枯枝竦。

百草零落兮覆畦垄。

时光逝兮年易尽。

感彼岁暮兮怅自愍。

廓羁旅
兮滞野都。

愿御北风兮忽归徂。

惟金石兮幽且清。

林郁茂兮芳卉盈。

玄泉流兮萦丘阜。

阁馆萧寥兮荫丛柳。

吹长笛兮弹五弦。

高歌凌云
兮乐余年。

舒篇卷兮与圣谈。

释冕投绂兮希聃。

超逍遥兮绝尘埃。

福亦不至兮祸不来。

答曹嘉诗
昔常接羽仪。

俱游青云中。

敦道训胄子。

儒化涣以融。

同声无异响。

故使恩爱隆。

岂惟敦初好。

欵分在令终。

孔不陋九夷。

老氏适西戎。

逍遥沧海隅。

可以保王躬。

世事非所务。

周公不足梦。

玄寂令神王。

是以守至冲。

赠枣腆诗
久官无成绩。

栖迟于徐方。

寂寂守空城。

悠悠思故乡。

恂恂二三贤。

身远屈龙光。

携手沂泗间。

遂登舞雩堂。

文藻譬春华。

谈话犹兰芳。

消忧以觞醴。

娱耳以名娼。

博弈逞妙思。

弓矢威边疆。

答枣腆诗
言念将别。

睹物伤情。

赠尔话言。

要在遗名。

惟此遗名。

可以全生。

赠欧阳建诗
文藻譬春华。

飘飖若鸿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