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医病情描述用语
中医治疗用语大全
中医治疗用语大全
以下是一些中医治疗用语的示例:
1. 针灸(zhēn jiǔ)- 针灸疗法,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刺入细针
来调节和平衡人体的气血运行,以治疗疾病。
2. 拔罐(bá guàn)- 拔罐疗法,通过在患者的皮肤上施加负压,促进血液循环,调整体内的气血运行。
3. 推拿(tuī ná)- 推拿疗法,通过按摩和揉捏患者的肌肉和穴
位来促进体内的气血运行,以缓解疼痛和促进健康。
4. 中药(zhōng yào)- 指以植物、动物和矿物等天然药材制成
的药物,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平衡来治疗疾病。
5. 艾灸(ài jiǔ)- 艾灸疗法,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燃烧艾条,
使热量渗透进入皮肤,调节体内的气血运行。
6. 中医诊断(zhōng yī zhěn duàn)- 中医医生通过问诊、望诊、闻诊和切诊等方法对患者的脉搏和舌苔等进行观察和评估,以确定疾病的原因和病情。
7. 气血不调(qì xuè bù tiáo)- 中医诊断中,指身体的气血运
行失调,可能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8. 湿热(shī rè)- 中医诊断中,指体内湿气和热气的郁积,可
能导致炎症、感染和消化不良等疾病。
9. 血瘀(xuèyū)- 中医诊断中,指血液循环不畅,导致血液凝结和淤积,可能导致疼痛、肿胀和肌肤颜色变化等症状。
10. 脾虚(pí xū)- 中医诊断中,指脾脏功能不正常,导致消化功能减弱、食欲不振和体力衰弱等症状。
请注意,以上仅为中医治疗用语的一些示例,实际使用可能因医生和患者的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中医诊断术语大全
中医诊断术语大全中医诊断术语大全中医诊断术语是指中医学中用于描述疾病的名称、症状、病因等的专业术语。
这些术语的出现是为了方便医生和患者进行交流,并准确描述疾病的情况。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中医诊断术语。
一、中医疾病分类术语:1. 病症综合症:也叫综合症,是指一组有相同基本病理改变的临床表现。
2. 内伤类疾病:指由心脏、肝脏、肾脏等脏腑的功能紊乱引起的疾病,如内伤风、内伤寒等。
3. 外感类疾病:指由外界六淫风、寒、暑、湿、燥引起的疾病。
4. 气血病:指由气机运行不畅、气血亏虚引起的疾病。
5. 湿病:指由湿邪困脾而引起的疾病,如湿热病、湿寒病。
6. 痛类疾病:指由气滞、血瘀等引起的疼痛疾病,如气滞胸痛、血瘀痛等。
7. 寒热病:指由寒或热邪引起的疾病。
8. 虚病:指由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导致的身体疾病,如气虚病、血虚病。
9. 实病:指由气实、血实、阳实、阴实等导致的身体疾病,如气实病、血实病。
10. 癥瘕:指由邪气或瘀血停滞在经络中而引起的疾病。
11. 畏寒发热病:指患者感觉畏寒的同时又发热的疾病。
12. 经络病:指由经络不通畅引起的各种病。
13. 神经病:指由精神异常引起的各种病。
14. 变态反应性疾病:指机体对某些特殊因素引起的过敏反应。
二、中医症状术语:1. 然火:指内脏病变时,患者面色潮红、眼目炯炯有神,口唇红赤等症状。
2. 云厥:指因气血亏虚或气机不畅引起的头目眩晕、意识丧失的症状。
3. うよめかみ:指因风寒入侵引起的头痛。
4. 畏光:指患者对光线敏感,眼睛容易疼痛。
5. 鼻塞:指鼻腔受寒邪阻塞而引起的症状。
6. 咳嗽:指喉咙部位因寒邪或热邪引起的症状。
7. 呃逆:指因胃部功能紊乱引起的打嗝等症状。
8. 诸舌:指舌头状况异常,如舌苔、舌质发生变化。
9. 听力减退:指因耳部受寒邪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听力下降。
10. 便秘:指大便干燥、不畅通的症状。
11. 腰痛:指腰部出现疼痛或不适感。
12. 下肢痿软:指下肢失去力量,不能正常行走的症状。
中医常用术语30个
中医常用术语30个1、五心烦热:指两手两足心发热,并自觉心胸烦热。
2、流注:是毒邪流走不定,注无定处而发生于较深部组织的一类化脓性病症。
多发于肌肉深处,结成或漫肿,单发或多发,日久成脓。
多患于气血虚弱者。
3、肺金:传统中医学中的五行学说,用五行的属性分别脏腑器官的特性,称肺属金。
4、中风:指脑血管意外等疾患。
病可因阴精亏损,或暴怒伤肝,使肝阳偏亢,肝风内动;“类中风”是指类似于中风的症状。
5、痰火:指无形之火与有形之痰煎熬胶结贮积于肺的病症。
6、君主之官:君主,指心在脏腑中居首要地位的意思。
7、虚喘:是肺肾之虚,尤以肾不纳气为主。
8、厥:即厥症。
泛指突然晕倒。
9、荣、已:营气、卫气。
10、肝痿:又称筋痿。
11、气逆:指气上逆而不顺。
12、三焦:分上焦,中焦和下焦。
上焦一般指胸膈以上部位,包括心,肺在内,中焦指膈下,脐部的上部位,包括脾,胃等脏腑;下焦指脐以下的部位,包括肾膀胱,小肠,大肠,从生理角度上讲,还包括肝,故下焦往往肝肾并提。
13、真火:指肾阳。
14、血为营,气为已:营指营气,是血中之气,卫指卫气,起卫外作用,固表作用。
15、龙雷之火:指肾火,肝火。
心肾之火。
龙火,指肾火;雷火,指心火。
16、相火:和“君火”(心火)相对而言,一般指肝肾的相火。
17、神:神气,传统中医有心藏神的说法。
18、肝气:指肝脏的精气。
19、肝血:指肝脏所藏的血。
肝血与肝阴不能截然分开。
20、肾火:肾是阴脏,内藏水火(即真阴,真阳),水火必须保持相对平衡。
21、心火:广义泛指心的功能活动,狭义指心脏推动血液循环的功能。
22、肾气:肾精化生之气,指肾脏的功能活动,如生长,发育及性机能的活动。
23、肾水:指肾脏的阴液也称肾阴。
24、先天:人身生命,发育生殖的本源,与后天相对而言。
25、后天;指脾胃。
人体的出生后的生长,发育,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要靠脾胃之气吸收水谷精微以滋养供给。
26、肝为肾之子:按五行学说,肝属木,肾属水,水生木,所以肝为肾之子,而肾为肝之母。
中医详细病情记录
中医详细病情记录
患者信息
- 姓名:[患者姓名]
- 年龄:[患者年龄]
- 性别:[患者性别]
- 职业:[患者职业]
- 住址:[患者住址]
- 联系[患者电话]
病情描述
[在此详细描述患者的病情,包括以下方面内容:]
- 疾病发生的时间、持续时间以及发展过程。
- 主要病症和体征。
例如,患者是否出现发热、咳嗽、呕吐、腹痛等症状,描述每个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
- 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
- 患者的饮食惯和大小便情况。
- 其他与病情相关的信息。
既往病史和家族病史
[在此记录患者的既往病史和家族病史,包括以下内容:]
- 患者过去是否患有其他疾病,例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
- 患者家族中是否有类似的疾病。
相关检查结果
[在此汇总患者已经进行的医学检查,并列出相关的检查结果。
例如,血液检查、尿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
中医诊断
[在此根据患者的症状和检查结果,给出中医的诊断。
例如,
湿热内蕴、气滞血瘀等。
]
中医治疗建议
[在此提出中医方面的治疗建议。
例如,中药处方、针灸、推
拿按摩等。
]
注意事项
[在此列出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例如,饮食调整、避免寒冷刺激等。
]
随访计划
[在此制定出患者的随访计划,包括随访日期和内容。
例如,每周随访一次,观察病情变化等。
]
以上为中医详细病情记录的内容,如有需要,请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改。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是指在中医诊治中根据患者病情表现出现的一些特殊症状和体征,从中找出患者的具体证候所属及辨证依据,进而确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的介绍。
1.脉证:中医诊断中,脉象可以反映出人体的脏腑功能状况,脉证指的是通过触诊患者脉搏的方式,分析患者脉搏的变化来判断病情。
例如,脉细弱代表气血虚弱,脉浮代表表面病变,脉滑代表湿热病变等。
2.舌证:通过观察患者舌头的颜色、形态等特征,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治。
舌证主要包括舌色、舌苔、舌体形态等多个方面。
例如,舌红代表热证,舌淡白代表气血虚弱等。
3.面色证:中医诊断中,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特征来判断病情。
面色变化可以反映出人体阳气阴气的盛衰及气血运行的情况。
例如,面色红代表热证,面色苍白代表气血不足等。
4.声音证:通过听患者的言语、呼吸或咳嗽等声音来获取信息,判断疾病的证候和轻重。
例如,声音低沉代表气虚,声音嘶哑代表肺热等。
5.气候证:中医认为气候变化可以影响人体的健康状况,根据患者对气候的敏感程度来辨识证候。
例如,寒湿病变在湿冷天气中容易加重,气候干燥病变在干燥天气中表现更明显。
6.病程证:中医诊断中,观察病情的变化和演变过程来判断证候。
病程可以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等不同阶段,根据患者的病程情况来确定治疗方案。
7.自觉症状证:指患者主观上感受到的症状,例如头痛、发热、咳嗽等。
根据患者的自觉症状来辨识证候,从而找到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8.体格检查证:通过检查患者身体的一些特殊部位,如皮肤、舌苔、脉搏等,来判断病情。
通过体格检查可以观察到患者是否营养不良、水肿等状况,以及是否具有特殊部位的异常表现。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的介绍,进行中医诊疗时需要综合分析各个方面的信息,全面判断患者的证候,并找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具备扎实的中医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准确地辨识证候,从而提供有效的治疗措施。
中医诊疗术语
中医诊疗术语中医是中国传统的药物治疗和诊断技巧,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而中医诊疗术语是指中医学中用于描述疾病、病因、症状等的专业术语。
这些术语在中医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交流和理解疾病与治疗方案。
1. 病因学术语中医病因学术语从五行理论出发,认为疾病是人体在环境中处于不平衡状态下的反应。
术语如下:- 阴阳失衡:中医认为,人体的阴阳平衡是健康的基础。
阴阳失衡指的是阴阳力量的失调,导致疾病的发生。
- 气血不足:气血是中医认为维持人体正常功能的重要元素。
如果气血不足,人体的机能就会受到影响,容易出现疾病。
- 湿热内蕴:湿热内蕴是中医常见的一种疾病表现,常见于炎热湿润的环境中。
症状包括口苦、尿黄等。
2. 诊断学术语中医诊断学术语主要用于描述疾病的辨证与诊断,有助于医生准确判定病情并制定治疗方案。
- 辨证施治:辨证施治是中医特有的诊断方法,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舌苔、脉象等,确定疾病的特点,然后做出相应的治疗。
- 症状分类:中医对病症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如寒热、虚实、上下、表里等病症分类,帮助医生准确理解患者的病情。
- 脉诊舌诊:中医诊疗中重要的手段之一,通过观察患者的舌苔和脉搏来判断病情。
脉诊舌诊对于辨证施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方剂学术语中草药在中医诊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方剂学术语是描述中草药的组方和用法的专业术语。
- 基础药物:基础药物是组方中起到主要疗效的药物,又称骨架药,如黄芪、当归等。
- 辅助药物:辅助药物是基础药物的补充,能够增强疗效或减轻不良反应,如白术、炙甘草等。
- 引导药物:引导药物是用于引导药物到达疾病部位的药物,常用于改善生命体征、疏通经络等,如川芎、香附等。
4. 治疗学术语中医治疗学术语用于描述中医的治疗方法和技巧,旨在恢复人体的平衡状态。
- 针灸疗法:中医针灸疗法是利用针刺或灸烧等手段刺激人体特定穴位,调整阴阳、气血,达到治疗目的。
- 艾灸疗法:艾灸是利用燃烧的艾草离子通过穴位渗透皮肤,起到温通经络、驱散寒湿等作用。
常用中医病情描述用语
中医病情描述术语一、神态:1、意识状态:神志不清,昏迷不醒,神昏谵语,精神萎靡,烦躁不安,手足躁动,循衣摸床,手撤尿遗,牙关紧闭,角弓反张,虚脱,嗜睡等。
2、面容表情:痛苦面容,急性面容,眉间紧皱,身重嗜卧,倦怠无力,神情呆滞,神情淡漠,面色潮红,面色晦暗,面色苍白,面色晄白,面红目赤,面唇青紫,两颧潮红等。
二、寒热:恶寒发热,寒热往来,形寒肢冷,手足欠温,手足冰冷,四肢厥冷,四肢厥逆,肢寒,四肢清冷,手足心热,烦热,五心烦热,午后潮热,畏寒,恶风,低热,壮热,身热等。
三、皮肤黏膜:1、汗:自汗,盗汗,冷汗,汗出如油,汗出如珠,动则汗出,虚汗,战汗,大汗淋漓等。
2、颜色:苍白,晄白,发红,发绀,黄如橘色,黄如烟熏等。
3、水肿:目胞浮肿,头面浮肿,遍身浮肿,腰以下浮肿,腰以下肿,按之没指,按之如泥等。
四、疼痛:1、头痛:头痛项强,头痛如裹,头痛绵绵,头目昏胀,头胀痛,头痛且重,偏头痛,巅顶痛,眉棱骨痛,前额痛,太阳穴痛,项背强痛等。
2、胸胁痛:胸部闷痛,痛彻肩背,胸部隐痛,胸部刺痛,胁痛如锥,两胁胀痛,胸脘痞闷等。
3、脘腹痛:脘腹满闷,脘腹灼热,腹痛喜按,腹痛拒按,痛得冷止,得热则舒,时痛时止,痛无定处,绕脐而痛,小腹胀痛,腹部板硬,嗳气,呃逆,嗳腐吞酸,嘈杂不安等。
4、腰背痛:腰背酸痛,腰酸腿软,腰痛酸重,腰冷痛,腰膝酸软无力。
5、关节痛: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手足拘挛,关节痛,得热则缓。
五、呼吸:呼吸气粗,呼吸衰微,呼吸浅速,呼吸急促,张口抬肩,少气,短气,哮喘,动则气短。
六、咳嗽与痰:呛咳,顿咳,干咳,喘咳,咳声重浊,痰黄黏稠,痰少难出,痰白清稀,痰中带血,痰清多泡,喉中痰鸣,漉漉有声,痰涎壅盛,痰壅气喘,鼻塞声重,浊涕,清涕等。
七、二便:大便秘结,便下如羊屎,大便溏泄,下利清谷,完谷不化,下利赤白,便带脓血,便溏,五更泻,小便赤涩,点滴不爽,淋漓不尽,小便黄赤,小便清长,尿频,尿急,尿痛,癃闭,尿失禁,尿潴留等。
中医专业操作术语
中医专业操作术语1. 望诊:这就像是中医的“千里眼”。
我瞅着病人的面色、舌苔啥的,就能发现不少问题呢。
比如说吧,有一回我看到一个大叔,脸色蜡黄蜡黄的,舌头也厚厚的,还有齿痕。
我就寻思着,这人脾胃肯定不太好,就像地里的庄稼缺了水和肥一样,能长得好才怪呢。
2. 闻诊:嘿,可别小瞧这闻气味的功夫。
就像警犬能闻出危险一样,我能闻出病气。
有个患者来的时候,身上有股子浓浓的酸臭味儿,我就猜他体内湿气太重啦,就跟那潮湿的地下室似的,到处都发霉发臭。
3. 问诊:这就像是一场深入的聊天。
我得像个侦探一样,问个底儿朝天。
“您吃啥啦?睡得咋样啊?”我问一位大姐。
她告诉我老是失眠,还心烦。
我就想啊,这就好比车没油了还一个劲儿跑,人不休息好能不出问题吗?4. 切诊:摸脉可是个技术活儿。
我手指往病人手腕上一搭,就像接通了电话线一样。
有个小伙子,脉象跳得特别快,还很有力。
我就想,这小子是不是火气太大了,就像锅里的水一直在沸腾,得降降火才行。
5. 针灸:针灸啊,就像是给身体里的道路疏通交通。
我拿着细细的针,找准穴位就扎下去。
有个老奶奶,膝盖疼得走不了路。
我在她膝盖周围的穴位扎了几针,嘿,就像给堵塞的道路开了个口子,过了几天她就能慢慢走动了,你说神奇不神奇?6. 推拿:这推拿就如同给身体做一场舒服的按摩派对。
我双手在病人身上又揉又按的。
有个上班族,老是脖子疼。
我给他推拿的时候,就像在揉一块硬邦邦的面团,想把那些紧张的肌肉都给揉松了。
揉着揉着,他就说感觉轻松多了,这可比吃止痛药强多了吧?7. 拔罐:拔罐就像是把身体里的坏东西吸出来。
我把火罐往背上一扣,那感觉就像吸尘器在吸灰尘一样。
有个大哥,老是觉得后背凉飕飕的。
拔完罐后,背上起了好多紫印子,就像把藏在身体里的寒湿都给揪出来了,他自己都觉得后背暖和多了呢。
8. 艾灸:艾灸就像是给身体里的小太阳充电。
我拿着艾条,对着穴位熏烤。
有个阿姨,宫寒,老是肚子疼。
我给她艾灸肚子上的穴位,就像在寒冷的冬天给她肚子里放了个小火炉,慢慢地她肚子疼的毛病就减轻了不少,这是不是很厉害?9.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就像是给药材来一场华丽变身。
中医病历病案标准化术语
中医病案病历标准化术语一、问现在症常用术语(一)寒热l.恶寒微恶寒,背恶寒,寒战,恶风,微恶风寒,畏冷(寒),腹部冷,下肢冷,四肢凉,四肢厥冷,关节冷,(某局部)冷。
2。
寒热恶寒发热,恶寒重发热轻,发热重恶寒轻;寒热往来,寒热往来无定时,寒热往来有定时。
3。
发热潮热,微热,长期低热,壮热,烦热,午后潮热,身热夜甚,夜热早凉,骨蒸发热,身热不扬,手足心热,五心烦热,烦躁觉热,劳累发热,头面烘热,(某局部)灼热.(二)出汗无汗,少汗,微有汗出,大汗淋漓,喜汗出,自汗,盗汗,左/右/上/下半身无汗,但头汗出,汗出不彻,手足心出汗,(某局部)出汗,汗出如油,汗出粘手,汗质(液)清冷。
(三)疼痛1.疼痛部位头痛,头顶痛,偏头痛,前额痛,后头痛,眉棱痛;目痛,鼻痛,牙齿痛,咽喉痛,口腔痛,舌痛;头项强痛,身痛,肢体痛,背痛,肩痛,腰痛,腰脊痛,腰痛连足,骨节痛,足跟痛;胸痛,虚里疼痛,乳房疼痛,胁痛,腹痛,脘腹痛,左上腹痛,右上腹痛,脐痛,脐腹痛,小腹痛,少腹痛;阴器痛,肛门痛;(某局部、器官)疼痛。
2。
疼痛性质冷痛,灼痛,胀痛,刺痛,窜痛,绞痛,挛痛,牵掣痛,游走痛,酸痛,重痛,闷痛,空痛;隐痛,剧痛;阵发痛,持续痛;痛处固定;痛无定处。
疼痛喜按,疼痛拒按,疼痛喜冷,疼痛喜温,得食痛减,得气行(暖气、矢气、肠鸣等)痛减,活动痛缓;夜间痛甚.(四)饮食口味1。
不欲食久不欲食,食少,食欲不振,纳谷不馨,纳呆,厌食,厌食油腻,恶闻食臭,进食无味,饥不欲食,拒食.2.多食多食易饥,消谷善饥。
3.偏食饮食偏嗜,喜食异物,嗜食生冷,嗜食肥甘,嗜食辛辣,喜食香操,嗜酒。
4.口渴口不渴,口干,口微渴,口大渴,口渴引饮,渴不欲饮,渴喜冷饮,渴欲饮热,但欲漱水不欲咽;口不渴。
5。
口味口淡,口苦,口酸,口甜,口咸,口腻,口粘.6。
呕吐食后呕吐,纳药呕吐,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呕吐急迫,干呕,呕吐酸水,呕吐苦水,水入即吐。
(五)二便1.便秘大便秘结。
中医常用名词术语大全
中医常用名词术语大全
1. 气血:指人体内的生命能量和血液循环系统。
2. 阴阳:是中医理论中的基本概念,阴阳是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的两种对立物质。
阴指寒凉、潮湿、内敛、静止、向内;阳指温热、干燥、外露、运动、向外。
3. 气虚:一种常见的中医证候,指人体内气血不足引起的身体虚弱、疲倦的症状。
4. 血瘀:指血液循环不畅,堆积在一处,形成血块的状态。
血瘀会导致疼痛、瘀血、肿痛等症状。
5. 湿热:是湿气和热气交融所形成的一种病症,表现为发热、口渴、尿黄等症状。
6. 气滞:指人体内气血循环出现阻滞的现象,会出现胀痛等不适症状。
7. 脾虚:指脾脏功能失调,影响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营养的摄取。
8. 肝郁:指肝脏饱受压力和抑郁情绪的影响,导致情绪消极、疲乏无力、失眠等症状的状态。
9. 消食:一种中医术语,指食道、胃和小肠中的食物被消化为精华,供给身体需要。
10. 散寒:一种中医防治手段,通过各种方法使身体内部的寒气被驱散,达到治疗和预防寒病的效果。
11. 化湿:一种中医防治手段,主要是通过良好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帮助身体去除湿气,恢复健康状态。
12. 补虚:一种中医防治手段,通过适当的药物和饮食来帮助人体强健身体,达到预防疾病的效果。
13. 通络:一种中医防治手段,通过适当的针灸和按摩来刺激人体经络系统,达到调节身体机能的目的。
14. 调理:一种中医防治手段,通过综合处理人体内外环境,达到保持健康的效果。
中医疾病术语解释大全
中医疾病术语解释大全
中医疾病术语解释大全
中医是指中国传统医学,自古以来一直是中华民族传承至今的宝贵文化遗产之一。
而中医疾病术语是中医学中常见的词语,下面将会对中医疾病术语进行一一解释,供大家参考学习。
一、气虚
指机体内气血处于一种虚弱状态,出现体虚、气短、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
二、血瘀
指机体内血液流通不畅,不能及时送到全身各处,出现经络疼痛、皮肤黄褐色、瘀斑等症状。
三、湿热
指机体内湿气与热气共同作用,病情出现口干、口臭、皮肤瘙痒、脾虚等症状。
四、气滞
指机体内气血不畅,不能运行畅顺,出现症状包括胸闷、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
五、痰湿
指机体内产生的痰湿积累在人体内,出现咳嗽、痰多、胸闷等症状。
六、阳虚
指机体内阳气不足,出现神疲乏力、手脚发冷、腰膝酸软等症状。
七、阴虚
指机体内阴液不足,出现口干、手足心热、夜间盗汗等症状。
八、肝火旺盛
指机体内肝气过旺,出现症状包括口苦、目赤、情绪不稳等。
九、脾虚
指机体内脾气虚弱,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便溏等症状。
十、肾虚
指机体内肾功能不佳,出现腰膝酸软、性功能下降、失眠等症状。
总结:
以上就是十种常见的中医疾病术语解释,对于理解中医学术语的意义相信对于我们中医爱好者有不小的帮助。
同时也应该重视中医学知识的学习,了解中医文化,并应用到生活中,以达到身体健康、心理平衡的效果。
常用中医病情描述用语
中医病情描述术语一、神态:1、意识状态:神志不清,昏迷不醒,神昏谵语,精神萎靡,烦躁不安,手足躁动,循衣摸床,手撤尿遗,牙关紧闭,角弓反张,虚脱,嗜睡等。
2、面容表情:痛苦面容,急性面容,眉间紧皱,身重嗜卧,倦怠无力,神情呆滞,神情淡漠,面色潮红,面色晦暗,面色苍白,面色晄白,面红目赤,面唇青紫,两颧潮红等。
二、寒热:恶寒发热,寒热往来,形寒肢冷,手足欠温,手足冰冷,四肢厥冷,四肢厥逆,肢寒,四肢清冷,手足心热,烦热,五心烦热,午后潮热,畏寒,恶风,低热,壮热,身热等。
三、皮肤黏膜:1、汗:自汗,盗汗,冷汗,汗出如油,汗出如珠,动则汗出,虚汗,战汗,大汗淋漓等。
2、颜色:苍白,晄白,发红,发绀,黄如橘色,黄如烟熏等。
3、水肿:目胞浮肿,头面浮肿,遍身浮肿,腰以下浮肿,腰以下肿,按之没指,按之如泥等。
四、疼痛:1、头痛:头痛项强,头痛如裹,头痛绵绵,头目昏胀,头胀痛,头痛且重,偏头痛,巅顶痛,眉棱骨痛,前额痛,太阳穴痛,项背强痛等。
2、胸胁痛:胸部闷痛,痛彻肩背,胸部隐痛,胸部刺痛,胁痛如锥,两胁胀痛,胸脘痞闷等。
3、脘腹痛:脘腹满闷,脘腹灼热,腹痛喜按,腹痛拒按,痛得冷止,得热则舒,时痛时止,痛无定处,绕脐而痛,小腹胀痛,腹部板硬,嗳气,呃逆,嗳腐吞酸,嘈杂不安等。
4、腰背痛:腰背酸痛,腰酸腿软,腰痛酸重,腰冷痛,腰膝酸软无力。
5、关节痛: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手足拘挛,关节痛,得热则缓。
五、呼吸:呼吸气粗,呼吸衰微,呼吸浅速,呼吸急促,张口抬肩,少气,短气,哮喘,动则气短。
六、咳嗽与痰:呛咳,顿咳,干咳,喘咳,咳声重浊,痰黄黏稠,痰少难出,痰白清稀,痰中带血,痰清多泡,喉中痰鸣,漉漉有声,痰涎壅盛,痰壅气喘,鼻塞声重,浊涕,清涕等。
七、二便:大便秘结,便下如羊屎,大便溏泄,下利清谷,完谷不化,下利赤白,便带脓血,便溏,五更泻,小便赤涩,点滴不爽,淋漓不尽,小便黄赤,小便清长,尿频,尿急,尿痛,癃闭,尿失禁,尿潴留等。
中医临床诊断术语
中医临床诊断术语中医临床诊断术语是中医学中对于疾病的名称和描述的一种约定和规范。
这些术语通常是中医医生在临床诊断中使用的一种统一的表达方式,可以准确地描述疾病的特点和表现。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临床诊断术语及其相关参考内容:1. 证候:中医学中将疾病的整体表现和特点称为“证候”,包括主要症状、体征、病机等。
例如,“气滞血瘀”、“肾虚湿盛”。
2. 五脏六腑疾病:中医学将疾病归类到五脏(心、肺、肝、脾、肾)和六腑(胃、小肠、大肠、膀胱、胆、三焦)进行诊断。
例如,“心火上炎”、“肝郁脾虚”。
3. 病机:中医学将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称为“病机”,包括阴阳失调、气血运行不畅、湿热积聚等。
例如,“阳虚阴盛”、“气滞血瘀”。
4. 脉象:中医通过触诊患者的脉搏来判断疾病的情况,将不同的脉搏特点归纳为不同的脉象,如“脉细弦”、“脉沉迟”。
5. 病机转化:中医认为疾病是在一定的病机基础上发生变化和演变的,称为病机转化。
例如,“寒邪入里”、“湿热互结”。
6. 辨证施治:中医诊断的核心思想是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例如,“辨证论治”、“辨证施治”。
7. 同病异治:中医认为不同患者即使患有相同的疾病,也可能因为体质、年龄、病程等因素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治疗方法。
例如,“因人而异”、“个体化治疗”。
8. 针灸治疗术语:中医针灸治疗中使用的术语,如“经络”,“穴位”等。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中医临床诊断术语及其相关参考内容。
中医临床诊断术语的理解和应用对于中医医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疾病的准确描述和分析,中医医生可以更好地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辨证术语大全
中医辨证术语大全
1. 表证:指外感病邪侵犯人体,病位在肤表所表现出一系列症状。
如头痛、恶寒发热、苔白脉浮等。
2. 里证:指病邪在内,病位深在脏腑经络等所表现出的一系列症状。
如心悸、胸痛、腹满等。
3. 寒证:指因寒邪所致的症状,如畏寒肢冷、腹痛喜温等。
4. 热证:指因热邪所致的症状,如发热恶热、口渴喜冷等。
5. 虚证:指正气虚弱所表现出的症状,如气短乏力、食欲不振等。
6. 实证:指邪气亢盛所表现出的症状,如腹胀满痛、大便秘结等。
7. 阴证:指症状表现为阴性的一类证候,如面色苍白、手足厥冷等。
8. 阳证:指症状表现为阳性的一类证候,如面红目赤、口干咽燥等。
9. 心悸:指因心失所养或心阳不振所致的心动不安、心悸不宁等症状。
10. 胸痹:指因心脉痹阻所致的胸部疼痛等症状。
11. 咳嗽:指因肺失宣肃所致的咳嗽、咳痰等症状。
12. 胃痛:指因胃气阻滞所致的胃脘疼痛等症状。
14. 不寐:指因心火亢盛或心脾两虚所致的失眠等症状。
15. 胁痛:指因肝气郁结或肝胆湿热所致的胁肋疼痛等症状。
16. 眩晕:指因肝阳上亢或气血亏虚所致的头晕目眩等症状。
17. 风寒感冒:指因风寒之邪侵袭所致的恶寒发热、头痛身痛等症状。
18. 风热感冒:指因风热之邪侵袭所致的发热微恶风寒、咽痛等症状。
19. 暑湿感冒:指夏季感冒,因暑湿之邪侵袭所致的发热恶寒、头痛
身重等症状。
20. 风湿痹症:指因风湿之邪侵袭所致的关节疼痛、肌肉酸楚等症状。
中医话术100词
中医话术
中医话术是指在中医诊疗过程中,医生与患者沟通时所使用的一种特殊的话语体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话术,供参考:
1. 气血:气血是中医理论中的基本概念,指的是体内的气血运行状态。
医生可能会询问患者关于气血的感觉,如气血是否畅通、是否有疼痛感等。
2. 体质:中医认为体质是决定疾病发展和转归的重要因素。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体质进行辨证论治,如阴虚体质、阳虚体质等。
3. 病因:中医话术中会询问患者疾病的病因,如外感风寒、饮食不节、情志内伤等。
4. 症状:医生会询问患者的具体症状,如疼痛部位、疼痛性质、头晕、乏力等。
5. 舌象:中医通过观察患者的舌象来判断疾病情况,如舌质、舌苔、舌色等。
6. 脉象:脉象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医生会询问患者的脉象情况,如脉搏的速率、力度、节律等。
7. 治疗方案: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病因等综合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如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治疗等。
8. 调养建议:中医强调疾病的预防和调养,医生会给出一些调养建议,如饮食调养、情志调养、运动锻炼等。
以上仅为一些常见的中医话术,实际诊疗过程中,医生的话术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1。
中医诊断术语大全
中医诊断术语丰富多样,涵盖了对疾病、症状、脉象、舌诊等方面的描述。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诊断术语,以及它们的简要解释:1. 证候(Zhèng Hòu):- 描述疾病的整体病理变化和表现的术语。
常见的证候有风寒感冒、湿热黄疸等。
2. 脉诊(Mài Zhěn):- 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以判断体内气血运行、阴阳盛衰等状况。
3. 舌诊(Shé Zhěn):- 通过观察患者的舌头,包括舌质、舌苔、舌体等来判断体内病理状况。
4. 气滞(Qì Zhì):- 形容气血运行不畅通,导致疼痛、胀满等症状。
5. 血瘀(Xiě Yū):- 形容血液循环不畅,导致瘀滞、疼痛等症状。
6. 湿邪(Shī Xié):- 指湿气侵袭体内,引起湿热、湿寒等症状。
7. 寒邪(Hán Xié):- 指寒冷气候或寒邪侵袭体内,导致寒凝、寒滞等症状。
8. 热邪(Rè Xié):- 指热气侵袭体内,引起热盛、热毒等症状。
9. 气虚(Qì Xū):- 描述气血不足,导致疲乏、无力等症状。
10. 血虚(Xiě Xū):- 描述血液不足,引起面色苍白、头晕、月经不调等症状。
11. 阴虚(Yīn Xū):- 描述阴性能量不足,导致口干、咽喉干燥、热感等症状。
12. 阳虚(Yáng Xū):- 描述阳性能量不足,引起畏寒、肢体冰冷等症状。
这仅是一小部分中医诊断术语,中医学术体系庞大而复杂,因此诊断术语非常丰富。
在中医诊断中,医生通常会结合多种信息,包括患者的症状、脉象、舌诊等,进行全面的辨证施治。
请注意,对于确切的中医诊断,最好咨询经验丰富的中医医生。
中医常见病典条文改为中医常见病症案例典范文
中医常见病典条文改为中医常见病症案例典范文中医常见病症案例典范文案例一:感冒病情描述患者男性,35岁。
主诉发热、咳嗽、流鼻涕、喉咙痛已两天。
体温38.5°C,咳嗽有痰,鼻涕黏稠黄色,咽喉红肿疼痛。
诊断1.中医诊断:风寒感冒2.西医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方案1.配方:麻黄汤2.中药组成:麻黄9g桂枝9g杏仁9g石膏30g3.每日2剂,水煎服。
疗效评估1.患者症状改善明显,体温下降至正常。
2.咳嗽、流鼻涕明显减少,咽喉痛感明显减轻。
3.继续治疗3天。
案例二:失眠病情描述患者女性,40岁。
主诉入睡困难、夜间易醒、睡眠质量差已半个月。
表现为入睡前烦躁不安,夜间易醒后难以再次入睡,睡眠时间不足。
诊断1.中医诊断:心不安定型失眠2.西医诊断:失眠症治疗方案1.配方:安神补心汤2.中药组成:酸枣仁10g酸棗仁10g___12g玉竹10g青龙虱6g3.每日1剂,水煎服。
疗效评估1.患者情绪逐渐平稳,入睡困难明显减少。
2.夜间易醒的次数明显减少,能够更好地维持夜间睡眠。
3.继续治疗2周。
案例三:胃痛病情描述患者男性,50岁。
主诉腹痛已两天。
疼痛部位位于胃中上部,呈胀痛感,经常饭后加重,伴有反酸和恶心的症状。
诊断1.中医诊断:胃气郁结证2.西医诊断:功能性胃病治疗方案1.配方:平胃散2.中药组成:苍术10g白术10g炒糯米10g芦根10g___3.每日3剂,水煎服。
疗效评估1.患者腹痛明显减轻,无反酸和恶心症状。
2.继续治疗1周。
以上仅为典型病例,具体的治疗方案和用药剂量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定制。
常用中医病情描述用语
常用中医病情描述用语
1.神志:意识模糊、昏迷不醒、精神恍惚、失眠多梦、神志清
醒、神昏谵语、精神萎靡、嗜睡。
2.形态:烦躁不安、手足躁动、循医摸床、撮空理线、手撒尿
遗、牙关紧闭、角弓反张、身重嗜睡、蜷卧、倦怠无力。
3.面容表情:痛苦面容、表情呆滞、表情淡漠、面色潮红、面
色晦暗、面色萎黄、面色苍白、面红耳赤、口唇青紫、两颧潮红。
4.寒热:恶寒、畏寒、恶风、发热、恶寒发热、寒热往来、形
寒肢冷、手足欠温、四肢厥冷、手足心热、五心烦热、午后潮热、低热、壮热。
5.出汗:自汗、盗汗、冷汗、汗出如油、汗出如珠、动辄汗
出、大汉淋漓、虚汗、无汗。
6.皮肤颜色:苍白、发红、发绀、黄如橘色、黄如烟熏、萎
黄、黛黑。
7.水肿:眼睑浮肿、头面浮肿、遍身浮肿、下肢浮肿、腰以上
肿、腰以下肿。
8.头痛:头痛绵绵、头重如囊、巅顶痛、偏头痛、眉棱骨痛、
前额痛、颈项强痛。
9.胸胁:胸闷、胸部隐痛、胸部刺痛、胸痛彻背、背痛胸
痛、疼如锥刺、胸胁胀痛、胸脘痞闷。
10.脘腹:脘腹胀满、脘腹胀痛、脘腹灼热、腹痛喜按、小腹胀痛、嗳气呃逆、嗳腐吞酸、糟杂不已。
11.腰背:腰酸背痛、腰脊痛、腰痛酸重、腰膝酸软。
12.肢体:关节疼痛、曲伸不利、四肢不收、四肢不用、四肢不举、手足拘挛。
13.呼吸:呼吸气粗、呼吸衰微、呼吸喘促、呼吸困难、鼻翼煽动、张口抬肩、少气、短气、动辄气喘、鼻塞声重、鼻流浊涕。
中医推拿传承用语大全
中医推拿传承用语大全
中医推拿传承用语大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描述身体状况的用语:
- 体虚:指体内阳气不足,气血不足等症状。
- 气滞:指体内气血循环不畅,气血运行受阻等症状。
- 血瘀:指体内血液循环不畅,气血凝滞等症状。
- 寒湿:指体内寒气和湿气过多,导致寒痛,湿重等症状。
2. 描述疼痛的用语:
- 阵痛:指周期性的疼痛感。
- 隐痛:指隐隐作痛而不明显的疼痛感。
- 刺痛:指突然而剧烈的刺痛感。
- 酸痛:指疼痛伴有酸麻感。
3. 描述体质的用语:
- 平和质:指阴阳平衡,气血充足的体质。
- 阴虚质:指阴气不足,阴阳失衡的体质。
- 阳虚质:指阳气不足,阴阳失衡的体质。
- 气虚质:指气血不足,气虚症状较重的体质。
4. 描述推拿手法的用语:
- 捏:用手指和拇指轻柔地捏住肌肉或穴位。
- 推:用手掌或指腹按压和推动肌肉或穴位。
- 揉:用手掌或指腹均匀地旋转揉动肌肉或穴位。
- 捣:用拳头或掌根重击或震动肌肉或穴位。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中医推拿传承用语,用来描述不同情况下的身体状况、疼痛感、体质和推拿手法等相关内容。
实际使用时,根据具体情况还可以进一步补充和细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中医病情描述用语
1.神志:意识模糊、昏迷不醒、精神恍惚、失眠多梦、神志清
醒、神昏谵语、精神萎靡、嗜睡。
2.形态:烦躁不安、手足躁动、循医摸床、撮空理线、手撒尿
遗、牙关紧闭、角弓反张、身重嗜睡、蜷卧、倦怠无力。
3.面容表情:痛苦面容、表情呆滞、表情淡漠、面色潮红、面
色晦暗、面色萎黄、面色苍白、面红耳赤、口唇青紫、两颧潮红。
4.寒热:恶寒、畏寒、恶风、发热、恶寒发热、寒热往来、形
寒肢冷、手足欠温、四肢厥冷、手足心热、五心烦热、午后潮热、低热、壮热。
5.出汗:自汗、盗汗、冷汗、汗出如油、汗出如珠、动辄汗
出、大汉淋漓、虚汗、无汗。
6.皮肤颜色:苍白、发红、发绀、黄如橘色、黄如烟熏、萎
黄、黛黑。
7.水肿:眼睑浮肿、头面浮肿、遍身浮肿、下肢浮肿、腰以上
肿、腰以下肿。
8.头痛:头痛绵绵、头重如囊、巅顶痛、偏头痛、眉棱骨痛、
前额痛、颈项强痛。
9.胸胁:胸闷、胸部隐痛、胸部刺痛、胸痛彻背、背痛胸
痛、疼如锥刺、胸胁胀痛、胸脘痞闷。
10.脘腹:脘腹胀满、脘腹胀痛、脘腹灼热、腹痛喜按、小腹胀痛、嗳气呃逆、嗳腐吞酸、糟杂不已。
11.腰背:腰酸背痛、腰脊痛、腰痛酸重、腰膝酸软。
12.肢体:关节疼痛、曲伸不利、四肢不收、四肢不用、四肢不举、手足拘挛。
13.呼吸:呼吸气粗、呼吸衰微、呼吸喘促、呼吸困难、鼻翼煽动、张口抬肩、少气、短气、动辄气喘、鼻塞声重、鼻流浊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