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和“忽然”语义对比及对外汉语教学-最新文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突然”和“忽然”语义对比及对外汉语教学

一、“突然”“忽然”概述

(一)突然忽然字典定义

《现代汉语虚词词典》中,对“突然”“忽然”的释义为:

突然:表示情况在短促时间里发生,使人出乎意外,用在句子开头时后面有停顿,后面加个逗号。

忽然:表示情况迅速发生,出乎意料。

《现代汉语八百词》中也对突然忽然作了解释:

突然:表示情况发生的急促而出人意料。修饰动词形容词前后要有其他成分,有时可以用地。

忽然:表示情况发生的迅速而又出人意料

同时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吕叔湘先生也曾在语义和句法层面对两个词进行过简单对比。

1.忽然同副词突然一般可以换用,但突然一般比忽然更强调情况发生的迅速而出人意料。

2.忽然很少用在主语前。

由此我们知道,在字典释义中,“突然”和“忽然”都可以表示事情发生的很快而且出乎意料。

(二)“突然”“忽然”词性分析

关于“突然”和“忽然”的词性,学术界虽然略有争议,但是大家的观点还是比较一致的。即“突然”作为形容词,“忽然”作为副

词。“突然”可以后面加名词如“突然情况”“突然事故”“突然变化”。“突然”可以作谓语,前面常常有“很”“不”修饰。后面可以用“极了”“得很”做补语。“突然”还可以作少数动词的宾语“不算突然”。“突然”还具有副词功能,可以用在主语前面,后面有停顿,“突然电话响了”,“不+动词”“没有+名词”前面可以用“突然”,比如“突然不响了”“突然没有响了”“没有+动词”前面不能用。“突然”有时候具有副词的功能但是我们还是将其词性归为形容词。而且就突然自身来说,无论其作状语、谓语,它的意义是完全相同的。

“忽然”的词性很固定,是副词。如“忽然刮起了大风”。

二者有的时候可以通用。“突然”和“忽然”都用在没想到,出乎意料的情况下。例如:

1.我正要出去,忽然(突然)下起了一阵大雨。

2.我的自行车刚才还在这儿,怎么忽然(突然)不见了。

3.忽然(突然)停电了。

二、突然忽然语义区别辨析

“突然”和“忽然”是我们中国人在平时写作时也会出错的一组词,在对外汉语教材中一般都是放在高级阶段的汉语教材中进行讲解的,因此区别起来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在学术界关于“突然”和“忽然”的论文主要是从词性上进行辨析解释,而在语义上研究者都认为不好区分。这里笔者主要探讨“突然”和“忽然”在语义上的区别。

(一)时间范围不同

“突然”表示一件事情突如其来,它不具有时间延展性,表示事

情发生在那一个点上面,事情来的很快你心里没有做好准备。比如我们经常说。“突然,天下起了雨”它更强调的是发生事情的那个点。再比如我们说“突然不响了”,就是强调在这个点上声音没有了。我们常说“地震发生的很突然”也是表明事情发生的很出乎意料,在某一个点上,我们没有做好准备,而我们不能说“地震发生的很忽然”。

“忽然”往往带有一定的连贯性,表示一小段时间,而不是一个时间点。例如:“我忽然产生某种想法”,如果说“我突然产生某种想法”就会显得生硬。因为,虽然想法是一个闪念,从酝酿到形成意识捕捉到它,也还是需要经过一小段时间的。所以“忽然”表示的是一个时间段。再比如“我忽然意识到我每次去外面玩都回去那家店”这里用“忽然”而不用“突然”。

(二)主体和结果不同

突然的主体是指被我们观察的客观对象,忽然的主体是指作为主体的人的内在感受。比如说“他忽然醒悟过来”与“他突然醒悟过来”这两句话。

“他突然醒悟过来”一句中的“他”不是主体,而是被写作者观察的对象,相对于作为观察者的“我”,他只是一个外在,或者说客体,因此不必深究醒悟作为心理活动发生的过程,而只须在某个时间点上被观察到,因此“他突然醒悟过来”只是强调他醒悟过来的这个动作,这件事情。所以我们通常将“突然”用在一些客观的事情的描述上,比如会说“地震突然发生了”,而不会说“地震忽然发生了。”“事故发生的那么突然”“她的病来的那么突然”

“他忽然醒悟过来”中的“他”是陈述的主体,是作者把自己的主观感受赋予第三人称的他,例如那些以第三人称作主人公的小说。我们通常能体会到他的内心行为,知道他的感受。所以用“忽然”。比如我们经常说“忽然想起你了”也是强调心里想你这种感觉。如果说“突然想起你了”,我们经常是指我突然间想起你的确切的一件事情。因此二者主体是不一样的。所以“忽然”的主体更侧重描写人的内心感受。

所以这两个词表达的结果也是不同的。“突然”是观察的结果,而“忽然”则是体验的结果,是心理或者生理上的反应。我们常说“外面突然下起雨来,我忽然感到一股凉意”。“突然”后面跟的结果是下雨,是一种客观存在,是观察到的发生的结果。“忽然”后面跟的结果是感到了一股凉意,是我心里的内在感受,是一种主观的东西,别人无法洞悉。

(三)经常性和偶然性的不同

“突然”是表示情况在很短的时间里发生,突如其来,令人觉得很意外,一时无法应付,这个意外程度比“忽然”重。比如“大家还没有上车,他突然把车开走了,原来是去加油了。”“大家玩的正高兴,他突然把灯灭了”。这种突然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控制的,就是以前也会发生,有一定的经常性。就是发生这件事情时,由于生活中出现的频率挺高的,我们会联想起以前发生的情况。比如“在转弯的地方突然冲出一只狗来,把我吓了一跳”。我们知道狗经常会突然出来,把人吓一跳的。由于“突然”可以用在表示经常性的语义环境中,

所以可以和“常常”“经常”等词语一起使用。如“她经常突然去他的办公室找他。”

“忽然”表示情况无意识的、不能自由支配的变化或者属性的突发性,通常只能感觉到,但是具有不可控制性,也不是经常发生的动作。比如“我忽然觉得头晕目眩,赶紧靠在树上休息”“她平时很马虎,有一次去买衣服,到了商店才忽然想起没有带钱。”这些情况自己都无法控制,而且具有偶然性,不是经常发生的,所以忽然不能和表示经常性的动作放在一起用,如“常常”“经常”。

三、突然忽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我们通常在进行汉语本体研究时,会在语法上将突然和忽然加以区别,就像前面提到过的那样。但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果我们单纯在词性语法上对突然和忽然进行区别,学生掌握着两个词语会觉得抽象难以理解,在应用时还是会出错。如我们单纯的对学生进行语法讲解,突然后面可以加“得很”“极了”这些,会让学生觉得汉语真难,一个词的用法规则就这么多。

我们可以先从语义上对突然忽然进行区别,这样学生在遇到具体例子时可以对这个意义进行仔细体会,会更能体会词语的内涵意义。我们可以将语义特征归纳为简单几点,在每一个讲解时都要准备足够的例子。同时这些例子必须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常用的,而不是一些小说里某些作家特有的用法。同时这些例子必须经过我们的精挑细选,尽量用那些留学生已经学过掌握的词语进行造句。这样在熟悉的语义环境中可以方便他们理解“突然”“忽然”的意义,也可以加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