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团结民族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课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导学案2(无答案)苏教版

合集下载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团结民族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8课 多一些宽容导学案2(无答案) 苏教版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团结民族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8课 多一些宽容导学案2(无答案) 苏教版

第8课多一些宽容(2)第一标设置目标【课堂目标】1.学习以讲道理为主的论证方法。

2.品析课文严谨的思路,紧凑的结构。

3.感受伟人的高尚人格。

第二标我的任务【任务1】自主导学1.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豁达大度容纳 B.壁立千纫心怀坦荡C.淡泊名利心底无私 D.斤斤计较和睦2.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大千世界:原为佛教用语,后来用来指纷繁复杂、不平静的世界。

B.迁就:将就别人。

C.千差万别:指差别很大。

D.姑息放纵:过分宽容,不加约束。

【任务2】合作探究宽容是美德看到这个题目,不禁想起了周恩来的一个故事:一次,理发师给周总理刮脸,总理咳嗽了一声,刀子把脸刮破了,理发师十分紧张,不知所措。

周总理和蔼地说:“这不能怪你,我咳嗽前没有向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动呢?”这桩小事,使我们看到了总理身上的美德——宽容。

宽容是一种美德。

留心一下,不难发现在人际交往中,凡能做到宽以待人者,一般都深受众人的欢迎。

象周恩来这样的好总理,待人宽容,平易近人,当然得到全国人民的爱戴与尊敬。

人与人交往,难免会有些小摩擦。

只要是无恶意的,就应该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像周总理那样主动承担责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由于各种主观原因所致,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过错,如果在日常的相处中,对别人的过错能以宽容对待,就等于给对方提供改过的机会。

在中国历史上,李世民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依靠这一点得到众臣鼎力相助的,从而开创了唐代盛世。

在唐朝王室争权中,魏征曾鼓励太子李建成杀掉李世民,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夺取帝位后,不计旧恶,量才重用,使魏征觉得“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为唐朝盛世的开创立下了汗马功劳。

再说秦王嬴政,若不是听取了李斯“海河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的谏喻,收回逐客令,实行不计前怨,广纳贤才的政策,恐怕就会失去李斯等一大批客臣的支持,难以顺利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

纵观历史与今天,如果没有“海纳百川”的宽宏气度,不具备宽容的美德,开创一方事业只能是一句空话。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导学案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导学案 苏教版

十二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一、目标导学1.学会运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2.培养谦虚好学的好品质。

二、自主预学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完成下列问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臆.断()饶.有兴味()迥.然不同()毋.宁()翌.日()愕.然()窒.息()笃.信()(2)解释下列词语。

夸夸其谈:优柔寡断:人迹罕至:2.二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和有关参考资料填空。

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家、家。

主张研究自然界必须进行系统的观察和实验,是近代实验科学与机械唯物主义的奠基者之一。

他被认为是先驱。

也是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人。

3.三读课文,回答问题,并提出你的疑问。

(1)文章用了一个事实论据,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吗?(2)读完课文后,产生的疑问。

三、互动探究(一)交流讨论“自主预学”中的内容。

(二)文本感知:在预习的基础上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三)合作探究。

1.第二自然段与第三自然段的语言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它们都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2.分析事实论据。

①本段中写了哪些乐音?讲到了哪些发声原理?②文中的“这个人”知道的发声方法越多,他对声音的认识高度就越高,但他为什么遇见新问题时,会感到前所未有的无知和愕然?③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发声方法?④本文运用这个事例有什么好处?(四)课堂小结。

1.本文以人类对为据,说明了,勉励人们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揭开事物愈来愈多的隐秘。

2.读了本文后,你认为伽利略是一个怎样的人?他身上有哪些优点是值得你学习的?四、课堂练习(一)同步反馈训练。

1.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颖.慧(yǐn)惊诧.(chà)门枢.(shū)B.牛犊.(dú)一幢.(tóng)匣.子(xiá)C.惊愕.(è)嗣.后(sì)窒.息(zhì)D.折.断(zhé)厚薄.(bǎo)笃.信(dú)2.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导学案2(无答案)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导学案2(无答案) 苏教版

第12课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2)第一标设置目标【课堂目标】1、思考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2、阅读课文找出表达文章中心意义的关键词语。

3、结合实际情况,举例证明“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第二标我的任务【任务1】自主导学1、加着重号的字,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啁.啾(zhōu)喈.(jié)B、翌.日(yì)臆度.(dù)C、迥.然(jiǒng)一幢.(zhuàng)D、铰.链(jiǎo)宽宥.(yǒu)2、下列各词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夸夸其谈优柔寡断B、随新所欲臆断C、笃信阐释D、颤动窒息3、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颖彗:聪明。

臆断:凭臆测来断定。

B、迥然:形容差别很大。

信步:随意走动。

C、茫昧:模糊不清。

嗣后:以前。

D、徒然:仅仅,白白地。

阐释:阐述并解释。

【任务2】合作探究阅读下列语段,完成4-8题。

①一粒种子能长成参天的大树,一颗鱼卵能变成千斤的大鱼。

它们的体积增大了千万倍,需要很多的有机物质来a。

一切生物,只要活着就要消耗能量。

一个成年人,即使一点1400大卡的能量。

这些有机物质从哪里来?能量从哪里来?②粉、纤维素)、蛋白质、脂肪等等,它们既能构成躯体,又能在呼吸时被氧化而放出能量。

水和矿物质盐类,虽然也是生物体所b的,而且也参与躯体的组成,但是它们不能供应能量,跟一般食物不同。

③一切生物都离不开食物。

如何获得食物?这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

④一种叫自养。

绿色植物都属于一类。

它们自己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的食物,满足生长的需要。

……⑤另一种叫异养。

所有的动物和大部分微生物都是这一类。

它们自己不能制造食物,靠植物来生活。

1、选择恰当的词填入下列各题的括号中(只填序号)。

(1)文中a处应填入的词是()A、构成B、组成C、合成D、组合(2)文中b处应填入的词是()A、必须 C、必需 D必要5、文中应填入的句子是()A、原来,一切生物都需要食物。

B、一切活的生物都离不开食物。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团结民族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导学案1(无答案)苏教版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团结民族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导学案1(无答案)苏教版

第12课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1)第一标设置目标【课堂目标】1、了解作者。

2、识记生字字形,字音。

3、阅读课文,找出关键词语句子,了解这些词句对表达文章中心意思的作用。

第二标我的任务【任务1】自主导学1、填空。

伽利略,()国伟大()学家和()学家。

他是革命的先驱,后人尊称其为“近代科学之父”。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啁啾()喈()人迹罕至()惊诧()铰链()一幢()3、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y i()断ji ng ()然不同y i()日zh i()息ch m ()释m )补宽y Ou ()4、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知识愈浅薄的人,愈欲夸夸其谈.;相反,学识丰富倒使人在判断某些新事物时,变得甚为优柔寡断。

夸夸其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优柔寡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务2】合作探究阅读下列语段,完成5-8题。

从前有一人,生在一个________ 的地方,但他天资颖慧,生性好奇。

他喂养了许多鸟雀,_______ 欣赏其啁啾,聊以自娱。

他极为惊异地发现,那些鸟儿运用巧妙之技,借助呼吸之气,能_______ 地叫出各种声音,皆好听极了。

一日晚间,他在家听到附近传来一种声音,十分悠扬,遂臆断为一只小鸟,出去捕之。

路上,遇见一位牧童,正在吹着一根木管,同时手指在上面按动着,忽而按住某些孔眼,忽而放开,使木管发出了那种响声,宛然喈喈鸟语,不过发音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他惊诧不已,并在好奇心驱使下,送给牧童一头牛犊,换取了那支笛子。

……我还可以试举另外许多例子,来阐释大自然在生成其事物中的丰富性,其方式在感觉与经验尚未向我们启示之时,都是我们无法设想的,即便经验有时仍不足以弥补我们的无能。

故此,倘若我不能准确地断定彗星的形成之因,那么我是应当受到宽宥的,况且我从未声言能够做以这一点,因为我懂得它会以某种不同于我们任何____ 的方式形成。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团结民族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海燕导学案2(无答案)苏教版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团结民族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海燕导学案2(无答案)苏教版

第1课海燕(2)第一标设置目标【课堂目标】1、品析语境中词语意义。

2、品味散文诗优美的语言。

3、领悟象征手法的运用。

第二标我的任务1、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蜿蜒(w a n y an 胆怯(q i e) B 号h do叫掠过(lu?)C 呻吟(sh?n y i n)翡翠(f ?i )D、蠢笨(ch u n)敏感(mi n)2、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悬涯摔碎B、熄灭飞窜C、蜿蜒翡翠D、恐惧胆怯3、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翡翠:一种名贵的半透明的翠绿色的硬玉。

这里用来比喻海浪。

胆怯:胆小害怕。

B蜿蜒:弯弯曲曲地延伸。

深渊:很深的水。

C苍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

掩藏:隐藏。

D海燕像个精灵:指民间传说中的恶「魔鬼怪。

海燕在高傲.地飞翔:骄傲自大、傲慢、蔑视一切。

【任务2】合作探究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后面问题。

致大雁「赵丽宏在澄澈如洗的清空里,你们___________ 地飞翔着……在乌云密布的天幕上,你们____________ 地向前....在风雨交加的征途中,你们___________ 地歌唱……秋天---- 向南;春天 --- 向北....仰起头,凝视你神奇的雁阵,我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有许多奇妙的联想,有一些难以解答的疑问……大雁呵,南来北去的大雁,你们愿意在我的窗前小作停留,和我谈谈么?有人说你们怯懦一一是为了逃避严冬,你们才赶在第一片雪花飘落之前,迎着深秋的风,匆匆地离开北国,飞向南国……是为了躲开酷暑,你们才赶在夏日的炎阳烤焦大地之前,浴着暮春的雨,急急地离开南方,飞向北国……是怯懦么?为了这一份“怯「懦”,你们将飞入漫长而又曲折的征途,等待你们的,是「峻峭的高山,是茫茫的森林,是湍急的江河,是暴风骤雨,是惊雷闪电,是无数难以预料的艰难险阻……然而你们起程了,没有半点迟疑,没有一丝畏缩,昂起头颅,展开翅膀,高高地飞上天空,满怀信心地遥望着前方……是什么力量,驱使你们顽强地作着这样长途的飞行?是什么原因,使你们年年南来北往,从不误期?是曾经有过的山盟海誓的约会么?是为了寻找稀世珍宝么?告诉我,大雁,告诉我....4、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教案(新版)苏教版(共五篇)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教案(新版)苏教版(共五篇)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教案(新版)苏教版(共五篇)第一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教案 (新版)苏教版《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教学目标1.学习运用典型事例生动说明事理的方法和叙说生动形象的语言特色。

2.层层设疑,安排巧妙。

3.理解文章中心,明白人类的知识是有限的,勉励人们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揭开事物愈来愈多的隐秘,培养谦虚好学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1.学习运用典型事例生动说明事理的方法和叙说生动形象的语言特色。

2.层层设疑,安排巧妙。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心,明白人类的知识是有限的,勉励人们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揭开事物愈来愈多的隐秘,培养谦虚好学的好品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初一我们曾学过《斜塔上的实验》,知道说的是哪位科学家的事迹?(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俐略)(播放视频)再结合《斜》谈谈伽利略对科学的贡献,在他身上有哪些可贵的科学精神?(不畏权威,勤于思考、不断实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勇于创新、善于探索,不怕权威)这样一位世界级的科学家说出了一句具有吸引力、说服力和震撼力的话——“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

(板书课题、作者)二、检查预习1.字词正音:颖慧yǐng 啁啾zhōu jiū 臆度yì duï 喈喈jiē 阐释chǎn 翌日yì匣子xiá门枢shū弥补mí笃信dǔ 嗣后sì窒息zhì宽宥yîu毋宁wú nìng优柔寡断guǎ 饶有兴味ráo 迥然不同jiǒng 2.字词释义:臆度:臆测,主观地推测。

阐释:阐述并解释。

臆断:凭主观推测来断定。

迥然:形容差别很大。

嗣后:〈书〉以后。

愕然:形容吃惊。

宽宥:宽恕,饶恕。

茫昧:模糊不清。

天资颖慧:形容人生性聪明聊以自娱:姑且用来自寻娱乐。

夸夸其谈: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导学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导学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1.积累文中的字词,学习运用典型事例生动说明事物的方法。

2.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分析,理解“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这一主题。

3.对照伟人,激励自己不断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重点:掌握文中生动有趣的自然科学知识,弄清故事层次间的过渡及其由浅入深的逻辑推理过程。

1.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知识卡片,请你帮着补充完整。

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他成功地改变了科学的进程,使物理学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他支持用实验来检验科学理论,用数学的办法来验证成果的观点,他是第一个用望远镜来观测夜空的人,在行星和恒星方面他也有很多发现。

2.给加点字注音。

颖.慧(yǐng) 臆.断( yì ) 惊诧.( chà ) 牛犊.( dú )翌.日( yì) 嗣.后( sì ) 窒.息(zhì ) 一幢.(zhuàng)门枢.( shū ) 毋.宁( wú ) 笃.信 (dǔ ) 宽宥.( yòu )迥.然不同(jiǒng) 啁啾..(zhōu)( jiū)*拓展:辨析下列形近字并注音组词。

啁(zhōu)啁啾倜(tì)倜傥幢(zhuàng)一幢僮(tóng)僮仆撞(zhuàng)撞击喈(jiē)喈鸣声偕(xié)偕同谐(xié)和谐3.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笃信:忠实地相信。

夸夸其谈: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

天资颖慧:形容人生性聪明。

饶有兴味:形容人的兴致很高。

宽宥:宽恕,饶恕。

优柔寡断:办事迟疑,没有决断。

人迹罕至:形容人很少到达的地方。

迥然不同:差异很大,完全不一样。

4.自读课文,根据下面图示填空:未知知识问题一: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1.本文把人类千百年来的认识史浓缩为一个人的故事片,集中紧凑,生动形象,富于趣味,请同学们理清思路,找出文章中关键性词语并复述故事。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说课教案 (参考教案)_语文说课稿.doc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说课教案 (参考教案)_语文说课稿.doc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说课教案(参考教案)_语文说课稿教材分析《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是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体裁是说明文,作者是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

现就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四方面加以说明。

1、教材分析本教材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本课定为略读课,要求用一课时学完本文。

2、单元教学思路:这一单元是事理说明文单元,内容涉及到地理、社会、天文、生物、人文、自然等领域,作者涉及到古今中外。

教学中注意两方面的情况,一是培养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二是引导学生掌握说明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3、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是一篇事理说明文,全文通过一个人对声音和乐音的成因的认识一步步深化发展而又越来越感到困惑的事实为据,说明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这个事理。

这个事例故事性很强,符合初二学生的阅读心理。

是一篇陶冶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的好文章。

4、设计理念《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出: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很明显,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与强调学生自身特有的情感体验是教学的两个重要原则。

本设计力图让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掌握阅读的方法与技巧,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怎样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浓浓的情感氛围?尤其是在说明文教学中,如何挖掘出丰富的情感资源感染学生,触动学生的灵魂深处,潜移默化为一种高尚的行动,本堂课在这些方面也做了一些探索。

5、学生状况分析初二学生已经学习过说明文,对这种文体并不陌生。

对于事理说明文接触的不多,本单元集中学习这种类型的说明文,要让学生深入领会其写作特点。

[4] [5] [6]本课故事性很强,对学生有更多的吸引力,课堂教学要让学生一展风采,真正的做学习的主人。

6、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明白人类的知识是有限的,激励自己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

2、能力目标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培养独立阅读说明文的能力;掌握一些写作说明文的方法。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导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导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十二《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生动有趣的自然科学知识及其由浅入深的逻辑推理过程.2.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学习运用典型事例生动说明事物的方法。

3.理解文章的主题:探索不应该有终止之时,培养自我不断探索的精神。

【学生展示】一、基础知识1、阅读课文,把你不认识或读不准确的字和读音写在下面。

2、你向同学们推荐应注意哪个词的读音或写法,推荐的理由是什么?3、本文作者,出生于意大利西北部比萨,意大利的、和,他的著作有和。

4、写出关于知识的名言两句(2分)①②二、理解课文内容5.文章把千百年的认识史浓缩为一个人的故事片,集中紧凑,生动形象,富于趣味,请同学们理清思路,抓关键性词语复述故事。

6.自读课文,用心体会找出文章中介绍的自然界中的几种产生声音和乐音的方法。

7.行文中作者并未让“笛”或“软笛”从人物的嘴里说出,而是描绘“笛”或“软笛”在这个人眼里的形象:“正在吹着一根木管,同时手指在上面按动着,忽而捂住某些孔眼,忽而放开,使木管发出了那种响声……“作者为什么这样来写?有何作用文中还有没有类似的写法?8.本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举出两种并举例说说它们的作用.9.说明要有顺序,主体部分事例的编排顺序能否调换?10.“基于长期的经验,我似乎发现,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处于这种境地;知识愈浅薄的人,愈想夸夸其谈;相反知识丰富倒使人在判断某些事物时,变得非常优柔寡断。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12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word教案 (1)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12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word教案 (1)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教学目标:1、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要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

2、学习文章用例典型,叙说生动形象的说明特色。

3、学习文章层层设疑,巧妙安排的文章结构。

教学重点、难点:1、激励学生不断去探索世界的奥秘。

2、用典型的事例说明事理。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还记得《斜塔上的实验》吗?文中的主人公是谁?——伽利略。

这篇文章中伽利略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挑战权威、追求真理、勇于探索这是一位伟大的人,但就是这位伟大的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却说——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PPT展示课题)(1分钟)二、研习文章1、为什么说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呢?从前有一个人,我们也不知道他是男还是女,他在探知声音的问题上就碰到了一些情况。

看完他的故事,我们就会找到刚才问题的答案。

究竟是什么情况呢?我们一起去看个究竟。

通过预习你知道这是文章的哪个部分吗?(第二小节)请你大声朗读这部分并思考下面的问题:他找到了哪些声音?这些声音又是怎么发出来的?(PPT展示问题)读的过程中请你在书上做圈点勾画,把相关信息标出来。

(6分钟)2、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他找到了哪些声音?”请你依次把这些声音找出来(2分钟)鸟儿的叫声牧童的笛声小提琴演奏声门枢和铰链的摩擦声指尖敲击杯口的声音黄蜂、蚊子、苍蝇等靠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各种风琴、喇叭、笛子、弦乐器的声音蝉发出的声音3、这些声音都是怎么发出来的?(1分钟)靠气息发音靠翅膀的振动发音以口腔为共鸣体,以气息作为声音媒介物发音4、其实除了这个人在文章中找到的声音,生活中的声音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捕捉,你会发现很多的声音,你捕捉到了吗?(学生回答、表演)(2分钟)5、无论是书本上的声音,还是我们刚刚举的例子,都是“气息发音、翅膀振动发音、或者以口腔为共鸣体、以气息作为声音媒介的奇特方式”,我们知道了这么多的发音方式,知识又增加了,你对此感到满意吗?觉得开心吗?文章中的这个人,他对声音的知识知道得越来越多了,他开心吗?(2分钟)不开心6、他为什么感到不开心呢,请你跳读文章,找一找他在探求声音的过程中,做了什么,他的情绪又有了怎样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2)
第一标设置目标
【课堂目标】
1、思考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2、阅读课文找出表达文章中心意义的关键词语。

3、结合实际情况,举例证明“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第二标我的任务
【任务1】自主导学
1、加着重号的字,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啁啾(zhe)喈(ji e)B 、翌日(y i )臆度(d u)
C、迥然(ji r dng)一幢(zhu m g) D 铰链(ji d o)宽宥(ySu)
2、下列各词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夸夸其谈优柔寡断
B、随新所欲臆断
C、笃信阐释
D、颤动窒息
3、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颖彗:聪明。

臆断:凭臆测来断定。

B、迥然:形容差别很大。

信步:随意走动。

C、茫昧:模糊不清。

嗣后:以前。

D徒然:仅仅,白白地。

阐释:阐述并解释。

【任务2】合作探究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4-8题。

①一粒种子能长成参天的大树,一颗鱼卵能变成千斤的大鱼。

它们的体积增大
了千万倍,需要很多的有机物质来a。

一切生物,只要活着就要消耗能量。

一个成年人,即使一点工作也不做,一天也要消耗1400大卡的能量。

这些有机物质从哪里来?能量从哪里来?
②匚食物就是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例如碳水化合物(包括糖、淀
粉、纤维素)、蛋白质、脂肪等等,它们既能构成躯体,又能在呼吸时被氧化而放出能量。

水和矿物质盐类,虽然也是生物体所b的,而且也参与躯体的组成, 但是它们不能供应能量,跟一般食物不同。

③一切生物都离不开食物。

如何获得食物?这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

④一种叫自养。

绿色植物都属于一类。

它们自己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的食物,满足生长的需要。

……
⑤另一种叫异养。

所有的动物和大部分微生物都是这一类。

它们自己不能制造食物,靠植物来生活。

1、选择恰当的词填入下列各题的括号中(只填序号)。

(1)文中a处应填入的词是()
A、构成
B、组成
C、合成
D、组合
(2)文中b处应填入的词是()
A、必须
B、需要
C、必需D 必要
5、文中^31 应填入的句子是()
A、原来,一切生物都需要食物。

B、一切活的生物都离不开食物。

C、很多生物都离不开食物。

D绝大多数活的生物都需要食物。

6、概括①②自然段的内容。

①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A食物就是一种物质
B生物和食物的关系
C食物和食物的来源
D食物的重要性
&下列词语按词义范围从大到小排列,它们的顺序应该是()
(1)碳水化合物②食物③糖④物质
A④①②③ B、②④①③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
创新实践
声音是怎么发生的?这个问题,似乎早已不再是我们要探究的了,可是看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觉?请用简洁的话写出。

(60 字以内)
第三标反馈目标
【自我检测】
福建省中考试题:
古代诗歌中抒写思念故乡,眷恋亲友的诗句很多,请你写出三句(其中一句是课外的)
①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