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田园诗农民形象的缺憾及其形成的历史原因【开题报告】
陶渊明田园诗农民形象的缺憾及其形成的历史原因【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汉语言文学陶渊明田园诗农民形象的缺憾及其形成的历史原因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大量诗歌创作的陶渊明,其所创作的田园诗派一直被我国历代诗人推崇备至的,由于陶渊明在田园诗创作上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和地位,因此也产生了一大批研究田园诗的文人,也取得了许多引人瞩目的成果。
解放后,陶渊明田园诗的研究大概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1950年—1977年,为研究的第一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关注陶渊明田园诗诗歌内容所反映的人民性与现实性的论述。
如:罗根泽《陶渊明诗的人民性和艺术性》、黄天冀《陶渊明作品的人民性特征》、刘禹昌《陶渊明作品的现实性和人民性》等。
林庚的《中国文学简史》在论及陶渊明诗歌时,也认为陶渊明的田园诗能够从亲身体验中歌唱出农家生活的喜悦和艰苦,“虽然仍不免染上放浪形骸的名士气氛,它仍然是现实的,富于反抗性的”。
但此阶段的研究由于受到左“的思潮影响,曾引发了两次全国性的关于陶渊明的大讨论。
第一次从1954年延续到1957年,第二次从1958年至1960年,两次讨论均涉及到对陶渊明田园诗的评价问题(尤其是第二次讨论),第二次讨论的主要文章集中刊发在《光明日报·文学遗产》专栏上。
对陶渊明田园诗持否定意见的以北京师大中文系的一篇《陶渊明基本上是反现实主义的诗人》为代表,该文认为陶渊明的田园诗“都是反映没落的地主阶级生活”,“没能反映出时代的面貌,而大多数的作品是无意义的,甚至粉饰了现实”。
第二,1978年至1989年,是陶渊明田园诗研究的第二阶段。
这一阶段对陶渊明田园诗的研究也进入繁荣期,其突出特点是在传统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开始尝试运用新的观点和方法,对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等作了开拓性的研究。
像孙静《真、纯、朴—陶渊明的美学观与艺术风格》、叶幼民《人的自觉和纯真美的追求:论陶渊明的归隐及其田园诗》都是在这研究方面的成果。
论陶渊明创作的田园诗
论陶渊明创作的田园诗诗人陶渊明田园诗内容情、景、事、理的浑融,描写景物并不追求物象的形似,叙事也不追求情节的曲折,而是通过人人可见之物,普普通通之事,表达高天世人之情,写出他人未必能够悟出之理。
一、.田园诗的渊源、形成与发展1、田园诗的渊源最早的田园诗,可以上溯到古代农事歌谣的产生。
如《帝王世纪》里就完整地保存着上古的农事歌谣《击壤歌》。
后来,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也出现了一些反映当时农事生活的诗篇。
诸如《周南•芣苢》、《豳风•七月》、《魏风•伐檀》等等。
它们反映了奴隶制社会奴隶们从事农业劳动和艰苦生活的情况,并辛辣讽刺了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也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些诗作大都出于社会下层人民之口,他们用原始的声音,咏唱着拙朴的歌谣,这些田园歌咏是田园诗的朦胧阶段。
2、田园诗的形成从《诗经》到陶渊明田园诗出现的千余年间,反映农事的诗篇却极为罕见。
文人开始独立创作以后,也很少有人触及这类题材。
当时文人用心创作的,是枯燥的拟古诗,隐晦的游仙诗,轻绮的抒情诗,苍白的玄言诗以及雕镂的山水诗等。
出现这种中断现象其中有着复杂的原因,但主要的原因还在诗作者本身。
《诗经》中的《国风》基本上是民歌,作者大多数是无名的劳苦大众,他们直接地从事农事生产,“劳者歌其事”,因此产生了一些农事诗篇。
后来,由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促使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进一步分工,从事专业创作的文人多起来了。
然而中国文人士大夫们虽然秉承“天人合一”的文化传统,但长期受“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思想的影响,更多着力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精神,一般都鄙视农事、鄙视劳动者。
故田园的审美价值历经数千年,才逐渐被发现,过程是漫长的,直至晋宋之际的陶渊明才结束了这历时久长的痛苦寻觅,完成了现实而理想的最后建构,开创了田园诗派。
陶渊明田园诗的出现和形成,不仅是诗歌题材的扩大和创新,更是思想上的突破和解放[1]。
从农事诗到田园诗,陶渊明处在一个上承“三百篇”、下启唐宋的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
浅谈陶渊明的隐居及其田园诗
浅谈陶渊明的隐居及其田园诗浅谈陶渊明的隐居及其田园诗汉语言文学 19 吴卫华目录一、陶渊明为何而隐居、1、家庭因素的影响2、文化教育因素的影响3、经济因素的影响4、性格与思想因素的影响5、社会因素的影响二、陶渊明的隐居以及对他作品的影响三、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四、简评陶渊明【摘要】:陶渊明生活的东晋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战争连绵不断,人民游离失所,朝不保夕。
统治阶级赋税徭役十分沉重。
百姓为了逃避战乱和剥削,逃往山林,以此保身。
部分读书人,他们厌恶官场生活,不愿与庸俗官僚为伍,也过起了归隐自耕的生活,享受着田园生活的宁静自然。
当然最具典型性的人物是陶渊明,他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隐了。
他在归隐后写了很多杰出的诗歌和散文,赞美了田园生活的宁静和自然的优美。
他安贫乐道,不追求荣华富贵,过着恬静闲适的隐居生活,充分表现了他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愿望。
他在当时追名逐利的时风下,能够洁身自好,不慕荣利的这种品质的确难能可贵,陶渊明就是这些文人土大夫的杰出代表。
关键词:陶渊明弃官归隐不慕荣利隐居田园诗东晋时期涌现了许多诗人,他们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借写诗或抒情,或言志,而最具有特色,最吸引人的就是我国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隐士之一。
他的人格操守,修养品质,历来受到许多文人士子们追捧、倾心仰慕。
在古代高贤雅士的眼里,隐逸是一种最高尚、最自然、最值得推崇的人生。
陶渊明算得上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隐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陶渊明的重要性,陶渊明为何有这样大的影响?本文试从陶渊明的隐居背景、陶渊明的隐居以及他作品的影响、陶渊明的田园诗、简要评价陶渊明这四个方面进行探讨,从而揭示陶渊明为何有这样大的人格魅力。
一、陶渊明为何而隐居1.家庭因素的影响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名潜,渊明是他的字,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
大约生活在晋宋之际,浔阳柴桑人。
论文(1)陶渊明的田园诗的审美解读
陶渊明的田园诗审美解读摘要: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诗人,他出身于一个地主家庭,年少时生活在农村,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川一水,对他的思想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辞官回归田园后,陶渊明用他的笔描绘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享受。
他的诗以描绘农村的田园生活和风光为主,巧妙地将看到的景物、自己的感情与社会现状、自己的理想结合起来,抒发自己对社会现状的感慨并表达对田园生活的追求和满足。
诗风清新自然,给人一种舒适自在的感觉,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和社会价值,在中国诗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中国田园诗的典范。
他继承了古代诗的传统,并在思想上有所创新,是田园诗派诗人的典范,为诗歌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所以,本篇文章就是对陶渊明的田园诗的创作、内容以及艺术风格方面进行浅析,解开陶渊明诗美之谜。
关键字:陶渊明;田园诗;审美解读;和谐前言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也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他生活在动乱频繁的魏晋时代。
据文学史记载,魏晋时期的文人大多数因对社会失望过着对酒放歌,临刑辉琴,麈尾清谈,兰亭流觞的生活,而陶渊明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
也许正是这样的环境让陶渊明受前人的影响,过上了躬亲耕种的田园生活。
在这期间,他创作了大量的田园诗,诗中歌颂劳动,向往自由,赞美淳朴恬静的田园牧歌式生活。
他的诗风更是平淡自然,朴实率真,洗净铅华,真情溢荡,开创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新境界。
在他的诗中,成功地将自然生活中的事物提炼成一种美的意境,将平常的事物更加的率真自然的展现给后人,在文学的世界中,他为自己创建了一个自足的世界,寄托了自己的生活理想以及自己渴望自由的意志,希望能够摆脱现实生活的束缚永恒追求。
陶渊明的诗已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更是中国的文化符号。
其意义随着时代的更替更加的亘古长新。
同时陶渊明也成为了享誉盛名的田园诗人,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所谓的陶渊明的“田园诗”泛指陶渊明所撰写自己在农村田园的生活以及自己对生活的切实感受的诗。
浅谈陶渊明的田园诗
浅谈陶渊明的⽥园诗2019-10-11东晋建⽴后⼀百年间,诗坛⼏乎被⽞⾔诗占据着。
从建安、正始、太康以来诗歌艺术正常发展的脉络中断了,⽞⾔成分的过度膨胀,使诗歌偏离了艺术,变成⽼庄思想的枯燥注疏。
在这样的时代,陶渊明异军突起,在诗歌,散⽂,辞赋创作上增添了许多新的充满⽣机的因素,以其突出的创作成就给沉闷的⽂坛带来了清新⽓息,他成功地将“⾃然”提升为⼀种美的⾄境;将⽞⾔诗注疏⽼庄所表达的⽞理,改为⽇常⽣活中的哲理;使诗歌与⽇常⽣活相结合,特别是开创了反映乡村风光和农村⽣活的⽥园诗这种新的题材,对后世⽂学产⽣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陶渊明⽣活的时代及其思想发展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名潜,号五柳先⽣,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
他是中国东晋时代最杰出的诗⼈。
陶渊明⽣活在晋宋易代之际,是⼀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政治环境⼗分复杂。
陶渊明少年时代由于家庭和儒经的影响,对统治阶级抱着幻想,有“⼤济苍⽣”的壮志。
但他的家世出⾝和所处的时代却是对他⼗分不利的。
这种客观现实对陶渊明的⽣活道路以及思想变化有着深刻的影响。
为了实现⾃⼰的理想,也为了摆脱贫困的⽣活处境,陶渊明⼀⽣曾五次出仕,终因“岂能为五⽃⽶,折腰向乡⾥⼩⼉”,辞官回乡,彻底⾛上了⼆⼗多年漫⾧的归隐的道路。
陶渊明在历经了官场的龌龊和束缚之后,终于迷途知返,植杖耘耜,清流赋诗覆成⾃⼰的“天命”,从⼼灵的深处释解了政治上的失落感,“乘化归尽”,找到了⽣命的归宿。
在性格⽅⾯,陶渊明率真刚直,不合于官场,官事繁忙劳顿,也不合他⾃由娴静的习性。
还有⼀⽅⾯,他本⾝深受⽼庄思想的影响,“⼼为物役”是他最⼤的精神瘸苦,他要摆脱⾃⾝躯壳及物质的役使,获得⼼灵的⾃由。
陶渊明⼀⽣儒道两家思想冲突很激烈,表现在他⽣活中就是屡仕屡隐。
总之陶渊明既受时代风尚的影响,同时也根据⾃⼰的⽣活体验吸收继承了多种思想观念,从⽽融合成了独具⼀格的陶渊明的风格。
⼆、陶渊明⽥园诗的分类陶渊明的创作以诗为主,兼擅辞赋和散⽂。
浅谈陶渊明的田园诗
3 . 天然本色 、精练传神的语言。陶渊明的诗歌 不 尚藻饰 ,不事雕琢 ,而是惯用朴素 自 然的语言和 疏淡的笔法精练地勾勒出生动的形象 , 传达出深厚 的意蕴 , 达到了写意传神的艺术效果。他善于提炼 日常 生活 口语 人诗 ,沾染 着浓 厚 的生活 气息 ,也 常 用 比喻 、 象征 、寄托等手法 ,即使使用典故也是俗
一
交 绝游 ,开 始 了真正 的 隐士生 活 ,写 下 了大量 的 田 园诗 。这些 田园诗反 映 的生活 内容 丰 富多彩 。初 归 田园后 ,陶渊 明用 他 的笔描 绘 了他对 田园生活 的喜
、
一
玄学风气极盛 ,加上广泛传播的佛教 , 儒家经学暂 时 没落 。 当时 的士族 文人 往 往生 活糜 烂 , 意 志颓废 , 精神 上 纷纷 向 “ 玄 之又 玄 ”的老 庄道 学寻 求 寄托 , 有 的纵 情 山水 ,以 隐居 逃 避现 实 ,所 以文 学 领域 玄 言诗 、山水诗盛行一时。与此相反 ,一部分不满现 实的文人士大夫 ,深感仕途黑暗 ,于是弃官归隐 , 躬耕 自 食, 去探索人生 的真谛 ,寻求个人安身立命 的场 所 ,渐渐 与统 治集 团有 了距 离 ,因而 更接 近 于 广大 劳苦 大众 。陶渊 明就是 这些 文人 士大 夫 中 的杰 出代表。 二 、陶 渊 明 田园诗所 反 映的 生活 内容 陶 渊明三 十 岁左 右进 入仕 途 ,或 出或 入 ,终 因 不愿为 “ 五斗米”折腰 ,解绶去职 ,归隐田园 , 息
浅 谈 陶渊 明 的 田园诗
孙 亚 娟
( 成都 武警警官学院
四川成都
6 1 0 2 1 3 )
田园诗艺术风格及成因
田园诗艺术风格及成因摘要:东晋诗人陶渊明作为我国田园诗派的开创者,他的田园诗可以称为中国田园诗创作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对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陶渊明田园诗艺术风格及这一风格形成的原因的解析认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诗歌意象自然寻常、诗歌语言朴实无华、诗歌意境优美淡远;其田园诗的成因主要体现在独特的个性与心境以及儒家、道家思想对陶渊明的影响。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艺术风格;成因田园诗以书写田园景物与农民、渔人等于其中的活动为主,要歌咏的便是人在田园中的劳动与生活。
作为唐代诸多诗歌流派之一,田园诗的代表诗人主要有王维、孟浩然。
陶渊明虽写下大量田园诗,但是他在诗文上的贡献和成就,则是在他去世很久之后才逐渐为人重视。
也是从那时开始,陶渊明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中国文学史》的编纂者袁行霈曾经说过“东晋同时也是整个魏晋南北朝最杰出的文学家是陶渊明”[1]。
陶渊明一生写下许多诗,尤为值得一提的便是他的田园诗,风格自然平淡,景色自然寻常,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淡然优美,最为后人尊崇。
陶渊明把归隐生活中接触的美丽的田园风光作为描绘对象,做诗歌颂着自己与农民朋友一起躬耕饮酒、欣赏大自然美景的生活,这些愉悦的情绪在陶渊明的诗中比比皆是,与当时的玄言诗相比,陶渊明的田园诗像是一股清流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一个崭新的领域,从此田园诗成为诗歌的一个派别,与此同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2]。
一、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一)景色自然寻常众所周知,陶渊明的田园诗给人的感受是很平淡和亲切的,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陶渊明在写诗的时候,所选的题材都是非常平常的景物以及很寻常的人和事。
陶渊明厌倦了官场的尔虞我诈与社会的黑暗,无比向往隐居田园的躬耕生活,只有在田园生活的淳朴之中,他才能忘记尘世间的种种烦恼,置身于大自然当中,欣赏着田园优美的景色,享受惬意的风光,陶渊明内心感到非常满足。
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日月风霜、桃李杂草、鸡犬飞鸟等非常平常的景物,陶渊明将这些自然寻常的景物写入诗中,让人感觉到妙趣横生[3]。
【思想】专题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
【关键字】思想重庆市高教自考本科毕业论文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姓名:***准考证号:**********指导教师姓名:**** 职称:****考生单位:*******邮编:****** 电话:************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提交日期:答辩日期:主考单位:*******2009年月日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 汉语言文学******级***指导老师***摘要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
他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田园诗人”之称,也是田园诗派的鼻祖。
本文探讨了陶渊明的田园诗产生的思想基础、反映的思想内容,从诗歌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艺术魅力以及文学成就。
关键词田园诗思想艺术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
陶诗今存125首,计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
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田园诗的数量最多,成就最高。
田园诗在中国诗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是中国田园诗的奠基之作。
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休息的认识和对休息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一、陶渊明的田园诗创作,具有其独特的个人生活经历和思想基础。
仔细地研读过陶诗和了解诗人生平的人,都会知道陶渊明是个外表恬淡静穆,而内心热情济世无神论者。
他少年时曾胸怀大志,接受儒家思想,希望建功立业。
但在出仕了一个时期以后,现实使他感到失望,他不愿与当政的人同流合污,便选择了一条退隐归耕的道路。
他出身于一个没落士族地主家庭,少年生活在农村环境,家乡故园的风光,这些都对他的思想和创作提供了充足的养料。
仕宦归来他的后半生更是长期活动在百里之内的农村,接触的多是田野村夫,议论的多是稻麦桑麻,过着粗衣淡食的贫士生活。
长期的农村生活实践,为他的田园诗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生活源泉。
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
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姓名:李洁报名号:1152【内容摘要】陶渊明有“田园诗人”之称,田园生活是他创作诗歌的主要题材,论文结合陶渊明的诗歌创作对其田园诗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和对后世的影响三个方面作了一些分析,认为他的诗感情真挚,语言朴素自然,内容以平淡的田园风光和日常的农村生活为主,反映的是他归隐后恬淡的心境与情趣。
他的艺术风格冲淡自然,在平淡的描写中蕴含着诗人对自然的热爱,表现出他美好的人格和崇高的理想。
在诗歌的形象中融入深刻的哲理,使平凡的素材表现出不平凡的意境,因此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从而对后世文学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思想内容艺术风格影响陶渊明是东晋末年著名诗人,他流传至今的作品有诗120多首,另有文、赋等10余篇,田园生活是他创作的重要题材。
在他所创作的作品中,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
陶诗以质朴自然的语言、高远超凡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一片崭新的天地。
他也因此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
一.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所谓“田园诗”就是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是以田园风光、农村生活为题材,抒写隐居乡里生活和恬淡心境的诗歌。
陶渊明生活的年代,诗坛上正是形式主义风气盛行之时,诗歌创作大多以谈禅悟道、模山范水为主。
陶渊明却有与一般诗人未曾有过的农耕生活经历,是生活给予他崭新的创作灵感,并别开生面地开创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一个重要流派——田园诗派,给当时沉闷的诗坛吹进了一股清新的春风。
陶诗是诗人农村生活的真实反映,他的田园诗的思想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赞美田园风光陶渊明的田园诗重点是通过对田园生活的客观描绘来表现现实生活中的情趣,他把那些最能够引起自己思想共鸣的事物引入诗中加以表现,从而营造出一种自然的意境,使人深感亲切。
诗人很善于捕捉那些极具特征的事物来描写朴素的田园风光,那些看似平淡的事物一经诗人引用,便充满了无限的情趣。
从《归园田居》其一中表现得尤其明显。
《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及其成因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及其成因一、本文概述陶渊明,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杰出诗人,以其独特的田园诗风格,成为了中国诗歌史上的一座丰碑。
他的田园诗不仅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更深入地反映了他的生活哲学和人生理想。
本文旨在探讨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及其成因,通过对陶渊明田园诗的分析,揭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并进一步探讨其风格形成的背后原因。
我们将从陶渊明的生活背景、哲学思想、时代环境等多个方面入手,全面解析其田园诗的艺术风格及其成因,以期对陶渊明的诗歌创作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二、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陶渊明的田园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他的诗歌,深沉而醇厚,清新而自然,展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深深热爱和对人性的深入洞察。
陶渊明的田园诗充满了自然之美。
他善于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通过细腻的描绘,将自然景物和田园风光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他笔下的山水、花鸟、草木,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和敬畏。
他的诗歌,就像一幅幅生动的田园画卷,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宁静而美好的世界。
陶渊明的田园诗充满了人文关怀。
他不仅仅是在描绘自然,更是在借自然之景,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农民生活的关心,对人性善恶的探索,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他的诗歌,不仅仅是对田园生活的赞美,更是对人性的深入洞察和对社会的深刻反思。
陶渊明的田园诗还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这些情感都通过他独特的诗歌语言,得以淋漓尽致地表达。
他的诗歌,不仅仅是对田园生活的描绘,更是他自己情感的宣泄和释放。
这种自然之美、人文关怀和抒情色彩的结合,构成了陶渊明田园诗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种风格,既体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深深热爱,也体现了他对人性的深入洞察和对社会的深刻反思。
这种风格,使他的诗歌具有了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也使他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位杰出诗人。
浅谈陶渊明的田园诗论文样稿
成人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浅谈陶渊明的田园诗浅谈陶渊明的田园诗摘要:陶渊明的田园诗,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表现方式,这是他对中国文学的一大贡献。
本文将从陶渊明田园诗的成因、特点及评价加以阐述。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平常中见真情,自然中显生动,乐观中知意境。
描写农村生活和自然景色,语言质朴精练,真实感人,具有独特的田园诗风格,开创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领域。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艺术特色意义目录一、陶渊明田园诗风格的成因...........................................1二、陶渊明田园诗风格的特点...........................................2 (一)平常中现真情.....................................................2 (二)自然中显生动......................................................3 (三)乐观中知意境......................................................4 三、对陶渊明田园诗的评价.................................................4 结论....................................................................6 致谢....................................................................7 参考文献................................................................8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
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
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不慕荣利”的高尚人格,在他生活的时代就为人所知,因此受到时人的推重与赞许。
他在诗文上的贡献和成就,则自唐宋以降,逐渐为人重视,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乃至于今日有《中国文学史》编纂者声称“东晋同时也是整个魏晋南北朝最杰出的文学家是陶渊明”①。
尤其是他的田园诗,风格冲淡,语言质朴凝练,情感真切,意境优美,最为后人所尊崇。
陶渊明的田园诗,一洗当时所盛行的玄言诗的枯燥乏味,更与同时代谢灵运山水诗的雕章琢句及其后齐梁永明体诗歌的讲求语言华丽截然不同,凸显出其清新真切的风格,更为打动人心。
学生不揆梼昧,草此小文,对陶渊明的田园诗试作简单的分析,浅尝辄止,恳请方家指正。
一、陶渊明人生经历对田园诗创作的影响陶渊明的人生经历在他的诗文中留下了鲜明的烙印。
他崇尚自然、躬耕田园的思想萌芽于他深受儒道濡染的青少年教育时期,形成于他时仕时隐的壮年时期,最终在归隐田园的晚年得以践行。
陶渊明整个青少年时代,是在乡村田园度过的。
因此,萦绕陶渊明一生的田园情结,大概和他早期的生活环境不无关系。
那时的陶家,尽管不是豪门大族,但毕竟与普通百姓不同,尚有一定家产可资生活②,所以青年时代的陶渊明虽然生活在乡村,却并未真正从事农业生产。
这一点,在他的诗歌中有所透露。
他三十九岁时所作的《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诗里说:“在昔闻南亩,当年竟未践。
”③可见年轻时确实未曾躬耕南亩。
由于没有切身体会农耕之勤苦,整日徜徉在诗书中的陶渊明,对乡村田园自然有着美好的感观。
不为衣食所羁、从事纯粹精神活动的人,对自然景观总是特别敏感。
江南秀丽的山水、优美的田园,给了年轻的陶渊明深刻的印象。
这种建立在人生早期的印象,根深蒂固,伴其一生。
当他不堪污浊的官场时,乡村田园就成了他的精神依托,成了他精神上的最终家园。
青年时代的陶渊明,一直是在诵读诗书中度过的。
他在《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途中诗》中说:“闲居三十载④,遂与尘事冥。
【汉语言文学开题报告: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意蕴2800字】
(一)理论意义
本文以陶渊明田园诗作为研究对象,这样不仅能帮助我们更深入把握陶渊明田园诗的实质和特征,而且对于后世田园诗研宄是一个有益借鉴,也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弘扬和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陶渊明的田园诗所蕴含的生态智慧是我们建设生态文明的宝贵资源,在面临解决当代生态危机的状况中提供有用的思想资源,重新建立我们的精神家园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陶渊明的田园诗,从形式和内容上都拓宽了美学的界域,大量的田园诗为我们描绘了人与自然相互交融的关系,具有生态意味。他的田园诗是一个蕴含丰富生态韵味的诗意世界。因此,研究陶渊明的田园诗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开题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
汉语言文学
题目
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意蕴
1、选题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背景
(一)研究背景
如今所生活的世界是现代高度机械化的结果,使得悠然自得的生活成为过去。每个人只是社会里随波逐流的浮萍。现在的都市文明的生活,使人远离了美好的大自然,田园生活那种优美而富于情调的生活方式已被毁坏,官僚化的教条压抑人民奋励的情绪,精神世界空虚,迷茫。一方面物质愈来愈丰富,一方面人的精神世界被分裂,人的本质受到摧残,人成为工具的一部分,逐渐被异化,失去了精神家园和赖以生存的自然家园。总之,现代人面临着两大悲剧,一是内心的失衡,一是人与自然的失衡。人与自然田园的共容,和谐相处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反映的淋漓尽致,美好的生态田园风光在他的诗歌中被勾勒出,让人心旷神怡、心向往之。正是由于在现实生态环境的恶化和人的精神家园的迷失的社会背景,文章展开了对陶渊明田园诗美学价值的研究。
2、选题研究的方法与主要内容。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大量查阅和搜集一些相关的文献、期刊等资料,从而更加全面、清晰地了解陶渊明诗歌对乡土文化的重塑及建构,探析其美学价值研究的意义,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加工整合,并从中借鉴其有价值的相关信息。
浅析陶渊明田园诗艺术风格的成因及影响
浅析陶渊明田园诗艺术风格的成因及影响摘要:陶渊明将田园生活题材成功地引入诗歌创作当中,成为中国田园诗派的开创者。
陶渊明田园诗独特的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其个人经历、时代背景有着密切关系。
其田园诗开辟了一种新的审美艺术表达方式,具有深远影响。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艺术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依靠深厚的艺术底蕴和非凡的文学功力,将田园生活题材成功地引入诗歌创作当中,成为中国田园诗派的开创者。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后半生一直隐居在浔阳,田园为伴,亦耕亦读,怡情养志。
对于陶渊明来说,乡土田园并非暂时的居所,而是真实而可靠的生存空间,是精神和肉体永久的归宿。
陶渊明将自己的耕种和文学创作看作田园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其田园诗所反映的不仅是田园生活,更有内心情怀的升华。
与此同时,陶渊明的田园诗不仅是对田园生活的真实写照,更是寄托了陶渊明的人生理想和对命运的感叹。
田园被陶渊明用文学手段纯化了、美化了,变成了痛苦世界中的一座精神避难所,这也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学表达手段,为后来的中国落魄文人所纷纷效仿。
一、陶渊明田园诗艺术风格的成因(一)独特的生活经历以及个人志向。
陶渊明独特的个人生活经历为其田园诗创作奠定了思想基础。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其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而陶渊明的外祖父孟嘉也是东晋名士。
陶渊明年幼时,其家庭开始衰落,特别是在父亲去世后,陶渊明与母妹三人度日,孤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家里生活。
家乡故园的风光和外祖父孟嘉的名士风度影响着少年时期的陶渊明,这对他将来的思想形成和文学创作提供了充足的养料。
成年后的陶渊明曾做了几年的小官,但终因不得志而弃官归隐,仕宦归来的陶渊明“未尝有所造诣,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晋书?隐逸传》)。
陶渊明的后半生更是长期活动在百里之内的乡村,接触的多是田野村夫,议论的多是稻麦桑麻,过着粗茶淡饭的贫士生活。
长期的农村生活实践,为他的田园诗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
陶渊明的田园诗论文
陶渊明的田园诗论文陶渊明的田园诗论文陶渊明的田园诗论文一内容提要:中国诗坛,人才辈出,其中“五柳先生”就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出身在东晋,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他的田园诗不多,却在中国诗歌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他厌恶污浊的官场,绝然躬耕田园,矢志不改。
在田园生活中,他领略了田园的美好,民风的淳朴,也尝尽了生活的艰辛。
他还将当时士大夫所不耻的田园风光、劳动生活带入到诗歌领域,开创了中国诗歌史上田园诗创作的先河。
他的田园诗风格自然质朴,体现了自然质朴的创新美、自然淡永的抒情美、意境盎然的形象美、质朴无华的语言美,对后世文学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自然”的风格至今都可称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几乎无人能超越其艺术的高峰。
关键词:创新、抒情、形象、语言学校(院系):*****班级:*****学号:*****中国诗正文:坛,人才辈出。
其中“五柳先生”就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出身在东晋,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
他就是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创立了我国古典诗歌田园诗派的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末年著名诗人,田园诗派的开创者,别号“五柳先生”。
这是作者晚年,时适战乱频繁,社会*暗,作者为了洁身自好,归隐田园,过上自食其力的生活,于是托名“五托先生”,写《五柳先生传》来表现他的志趣。
陶渊明的田园诗不多,却在中国诗歌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他厌恶污浊的官场,绝然躬耕田园,矢志不改。
在田园生活中,他领略了田园的美好,民风的淳朴,也尝尽了生活的艰辛。
虽他饱受困顿之苦,却不返官场半步。
这种高洁的德操常人难以企及,也震撼着人心。
他还将当时士大夫所不耻的田园风光、劳动生活带入到诗歌领域,开创了中国诗歌史上田园诗创作的先河。
提起陶渊明,人们便会谈起他的隐逸和他的田园诗。
他的归隐,绝不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仙踪难寻,而是真真切切的不愿做官,实实在在的躬耕田园。
浅论陶渊明的田园诗
通通之事 深入浅出 表达高于世人的情感 写出常人未必 院学报 2002 4
24 能悟出之理 彰显深厚功力 陶氏之诗重在写心 写那种与
外在景物融为一体的 对人生了悟明彻的心境 他不在意模
何 骏 安徽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 安徽师范大学
2007.08
万方数据
浅论陶渊明的田园诗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浅论陶渊明的田园诗
何 骏
摘 要 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相当重要 的代表性作家 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他为人爽直 安贫乐道 他的作品淳美平淡 物我相融 他和它 给后人以无穷的力量和启迪 本文力图以陶渊明创 作的田园诗为切入点 探究其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 和主要成就 关键词 陶渊明 田园诗 艺术特色 平淡
意识的 但在无奈之中 他们又透露出强烈的自信 清谈这 注释
一生存方式对于他们来说 是在无奈环境下的一种学术交流
罗宗强著 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M] 浙江人民出版社
式的自信 称魏晋文人为内团体 是因为他们生存与创作的 1991
共通性 但是这其中又渗透着极大的不同 即内团体也有着
[美]班杜拉著 自我效能 控制的实施[M] 华东师范大
士人向外发现了自然 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智慧和深情 清谈 的结合体 是魏晋士人集体政治效能知觉上的无奈和个人人
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审美性游戏 它是魏晋 格独立自信的结合体 正是由于他们这种透射在无奈之中的
风度绝好体现的方面之一
自信 让后人着迷甚多 历久弥新
笔者一再强调魏晋士人这一内团体是有一种强烈的无奈
自我实现的需要 东晋士人则更注意山水怡情之美 清谈 达 桀骜不驯 洒脱自信的气度和胸怀一直让后人着迷
的地点大都是名士家室或者是一些山水优美之地 这本身就
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
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绪论翻看中国的文学史,其中不乏写田园诗歌的著名诗人,但陶渊明是这众多田园诗人的第一人,是第一个将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作为诗歌的题材。
在陶渊明的笔下,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对农村自然美景和愉悦的劳作生活的赞美,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欣喜之情。
在陶渊明一生中,儒家入世和道家出仕这两种思想对他影响颇深,前者强调对有序社会理想的建设和个人人格情操的坚守,后者则追求个人自由。
综合这两者,他创造出了清新淡然的田园诗。
诗人将菊花、鸟、酒等作为自己写作的对象,寄托了诗人无限高尚的情操,是诗人追求美好的人生理想,也是反对社会黑暗的重要创作之举。
陶渊明田园诗的创作,有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是后代诗人不断学习和借鉴的源泉。
也为当今田园诗的创新提供方向。
第一章陶渊明田园诗的渊源及形成第一节《诗经》中的农事诗《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诗歌总集,记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数百年流传下来的各种类型的诗歌。
其中对田园的赞美就有不少篇章。
经相关资料了解,农事诗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广义上的农事诗是农业社会的产物,这些诗歌带有农业社会的性质,反映了农业社会生活的不同侧面。
[1]狭义上的农事诗是指那些直接描述农业生产生活的以及与农事直接相关的政治、宗教活动的诗歌。
[2]我们一般研究《诗经》的农事诗是狭义上的。
《诗经》中的《齐风•甫田》《小雅•大田》等诗歌大多反映的是大规模奴隶劳动的情景,基本是对现实的再现和反映,田园景物很少在诗中出现,但是诗中偶尔也会有写景的句子,如《桃夭》的“桃之天天,灼灼其华”,《蒹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薇》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些农事诗都有田园诗的性质,虽然诗中所写景物并不是诗歌的主要题材,但都写的非常出色,用了很多的修辞手法,如比兴、渲染、衬托。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论陶渊明及其田园诗
论陶渊明及其田园诗摘要本文试图用传统的社会学方法为主,以心理学方法和文化研究方法为辅,探讨陶渊明田园诗的贫民化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陶渊明长期在农村与农民为伍,这使他对农村有更多的了解,对农民有更多的同情,因而他的思想和行为就少了一份士大夫的文雅与风流,而多了一份田园的质朴与清新。
志不得伸的痛苦,志性自然的个性,又促使陶渊明接受了道家回归自然、向往自由的思想,平心静气地把田园和田园生活作为自己的生活氛围和理想归宿,把自我融入田园中。
他的灵魂与田园密不可分,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因而他能用清新朴素的语言描述淳朴自然的生活与心情。
其诗歌结构浑融一体,描写景物,神与物会而少夸张铺饰。
选词造句看似信手拈来,却用心良苦。
关键词:生平,思想,诗情诗境,形式技巧AbstractT he thesis tries to search the character of Tao’s idyll that is close to common people by using the sociologs method mainly and the psychology method and research method secondrily.Yuanming-Tao spent more of his time in living with peasants. It made he known more about peasant. It made him know more about the countlyside. It made he place more pity on peasant. So Tao’s thought and activity approach nature,and with little nobility. Mean while,not realizing his idea lead him to taoist school and pursuit of freedom. He considered contryside as empire and addicted himself into it. There is no space between himself and countryside,so he can describe the nature countryside and emotions in simple words,which seems at his ease, but in fact he gave a lot of care on it. The structure of Tao's poetry is cynical.Keywords:experience and idea, farm and art, emotion and scene, myself目录前言 (1)一、陶渊明的生平思想介绍 (2)(一)、穷途多厄 (2)(二)、内道外儒的思想 (3)二、陶渊明的诗情与诗境 (5)(一)平心静气 (5)(二)有我之境 (6)三、田园诗的形式与技巧 (7)(一)融合性结构 (7)(二)描写技巧传神会意 (8)(三)描写景色清新自然 (9)(四)语言清水芙蓉 (10)结束语 (12)注释 (13)参考文献 (13)前言陶渊明出身于官宦家庭,陶渊明出生时,他的家庭己衰落,加上他12岁丧父,以至一生下来就过着贫穷的生活,日常生活中也雇不起仆人,生计也成了问题,不仅如此,陶渊明在仕途上不得志,生活中也很不顺心,陶几次徘徊于仕隐之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汉语言文学
陶渊明田园诗农民形象的缺憾及其形成的历史原因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
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大量诗歌创作的陶渊明,其所创作的田园诗派一直被我国历代诗人推崇备至的,由于陶渊明在田园诗创作上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和地位,因此也产生了一大批研究田园诗的文人,也取得了许多引人瞩目的成果。
解放后,陶渊明田园诗的研究大概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1950年—1977年,为研究的第一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关注陶渊明田园诗诗歌内容所反映的人民性与现实性的论述。
如:罗根泽《陶渊明诗的人民性和艺术性》、黄天冀《陶渊明作品的人民性特征》、刘禹昌《陶渊明作品的现实性和人民性》等。
林庚的《中国文学简史》在论及陶渊明诗歌时,也认为陶渊明的田园诗能够从亲身体验中歌唱出农家生活的喜悦和艰苦,“虽然仍不免染上放浪形骸的名士气氛,它仍然是现实的,富于反抗性的”。
但此阶段的研究由于受到左“的思潮影响,曾引发了两次全国性的关于陶渊明的大讨论。
第一次从1954年延续到1957年,第二次从1958年至1960年,两次讨论均涉及到对陶渊明田园诗的评价问题(尤其是第二次讨论),第二次讨论的主要文章集中刊发在《光明日报·文学遗产》专栏上。
对陶渊明田园诗持否定意见的以北京师大中文系的一篇《陶渊明基本上是反现实主义的诗人》为代表,该文认为陶渊明的田园诗“都是反映没落的地主阶级生活”,“没能反映出时代的面貌,而大多数的作品是无意义的,甚至粉饰了现实”。
第二,1978年至1989年,是陶渊明田园诗研究的第二阶段。
这一阶段对陶渊明田园诗的研究也进入繁荣期,其突出特点是在传统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开始尝试运用新的观点和方法,对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等作了开拓性的研究。
像孙静《真、纯、朴—陶渊明的美学观与艺术风格》、叶幼民《人的自觉和纯真美的追求:论陶渊明的归隐及其田园诗》都是在这研究方面的成果。
第三,1990年以后是陶渊明田园诗研究的第三阶段,在该阶段所研究的成果就有100多篇,因此毫不夸张地说,此阶段是近五十年来陶渊明田园诗研究最为繁盛的一个时期。
此阶段还产生了两部相关专著:葛晓音的《山水田园诗派研究》和曹治邦《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史》,还有新出版的多种文学史及相关专著也都不同程度或从不同角度对陶渊明的田园诗的进行了论析。
(二)本课题的选题依据和意义
本课题的选题依据:
诗歌是一种阐述人的心灵的文学体裁,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趣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纵观陶渊明田园诗,几乎都是他归隐后对自己高远的理想与志趣、劳动生活内容的反映、自己田园贫困状况和自身的社会思想这些方面的描写。
作为反映农村生活的田园诗,却没有正面描写或直接反映农民的真实生活和精神状况。
这不能不说是陶渊明田园诗内容上的一个缺憾。
本文以此作为研究的切入点,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和探讨陶渊明田园诗农民形象的缺憾及其形成的历史原因。
东晋是我国古代极其动乱的一个时代。
分析农民形象缺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当时东晋玄学繁盛,而对事实上的国家残破,山河分崩,两都毁弃,异族入主中原,东晋士大夫无论如何通达夷泰,亦难摆脱精神上的困扰和失落。
而玄学正好给士大夫们提供了精神解脱的良方。
而玄学主要提倡的是超脱世俗,根本不关心动乱的社会现实,因此,陶渊明在诗歌创作上受此影响,大多写的是关于田园中的山水风光和田园劳作生活以及从中得到的喜悦之情和体验,而很少写动乱不堪的社会现实和农民的贫苦生活,他写的大多数内容是与社会现实脱节的。
而另一方面,陶渊明生活在农村,那么与他交往的应该是生活在农村中的农民,而他却不是,他交往的是那些知识分子、江州僚佐,这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因此在他的田园诗中没有出现农民的形象,即使出现了,也是“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者是“但道桑麻长”之类的交往。
第三:受家族遗风影响。
陶渊明没落官宦的家族背景对他“清”“傲”的人格的影响,使他与真正的农民始终有一定的距离,具体表现在不同生活方式及爱好方面的差异,说到底,即受到当时一般知识分子世界观、人生观的制约。
本课题的选题意义:
通过全面阅读与分析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及其所抒发的情志,发现研究“陶渊明田园诗农民形象及其形成的历史原因”这一课题,可以更好地把握陶渊明所处的特殊的历史时代以及处于该时代的陶渊明的独特的精神世界,可窥见时代对文人创作的影响。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陶渊明田园诗的内容、思想。
2、陶渊明田园诗农民形象的缺憾。
3、陶渊明田园诗农民形象缺憾的历史原因。
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研究步骤:
1.搜集资料,了解有关陶渊明田园诗创作的社会背景。
2.通读资料,找出有关描写田园诗内容的事件和篇章。
3.详读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并列出提纲。
研究方法:事例论证结合分析说明,适当引用他人的评论。
研究措施:
1.制定研究方案,搜集相关书面资料。
2.进行文献检索补充,列出大致提纲。
3.反复比较、研究资料,修改提纲。
4.根据提纲完成论文初稿。
5.与指导老师交流沟通,认真校对论文并最终完成毕业论文
四、参考文献
[1] 陶渊明资料汇编。
上编,北京:中华书局,1962 15
[2] 洪山.“归田”实无奈“猛志”难释怀——对陶渊明“归隐”的在思索.巢湖学院学报,2005,04 [3]龚斌,陶渊明传论,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
[4]徐公持,魏晋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5] 钟优民:《陶渊明论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6]陆侃如,牟世金,文心雕龙译注,齐鲁书社,1981
[7] 罗宗强《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7月第1版
[8]谓卿,陶渊明诗选,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
[9]龚斌.陶渊明集校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10] 4袁行霈,陶渊明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