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_失乐园_看弥尔顿的清教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想

合集下载

失乐园读后感

失乐园读后感

失乐园读后感《失乐园》是英国文学家约翰·弥尔顿于1667年创作的一部史诗诗剧。

它以神话和圣经中的故事作为背景,描绘了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中的生活和被赶出伊甸园后的遭遇。

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有关人类起源和堕落的叙事,更是对权力、自由意志和恶的本质进行深入探讨的艺术作品。

《失乐园》读后感是对这部作品的个人思考和感受的表达,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来阐述我的观点。

首先,我对《失乐园》这部作品的主题和意义有深刻的理解。

整个故事围绕着人类的创造、背叛和救赎展开。

弥尔顿通过亚当和夏娃的故事,让我们思考人类的自由意志和道德选择。

他揭示了人类与神的关系,以及人类面临的诱惑和恶的本性。

通过讲述巴力亚,撒旦和其他堕落天使的叙事,他进一步探讨了权力的腐败和欺骗的本质。

这些主题在今天的社会中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引发了我对人类行为和道德问题的思考。

其次,我对作品的文学价值有着极高的评价。

《失乐园》是一部史诗诗剧,具有复杂的结构和丰富的语言表达。

弥尔顿运用了韵律和押韵的手法,使作品具有韵律感和音乐性。

他的文字饱含着古典文学的风采,充满着对神秘和宏伟的描绘。

他的详细描写和生动的场景描绘使读者可以将自己沉浸在故事中,感受其中的喜怒哀乐。

《失乐园》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思想的宝库,是对人类命运和价值观的思考。

最后,我对《失乐园》对我的影响有着深刻的认识。

这部作品让我反思人类的堕落和道德选择。

它提醒我要珍惜自由意志,遵循正义和道德的准则。

作为一名读者,我也开始思考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并努力追求真理和智慧。

《失乐园》教给我关于人类起源和命运的重要课程,激励我在面对困难和诱惑时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

总而言之,我对《失乐园》这部作品有着非常深刻的读后感。

它深入探讨了人类的道德选择、权力腐败和恶的本质等重要议题。

作品的文学价值得到了广泛认可,引发了人们对伦理和人类命运的思考。

它对我个人来说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追求真理和智慧。

《人间失乐园:《失乐园》的深度解读》

《人间失乐园:《失乐园》的深度解读》

人间失乐园:《失乐园》的深度解读概述《失乐园》是英国著名诗人约翰·弥尔顿创作于17世纪的史诗,被誉为西方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本文将对《失乐园》进行深度解读,探讨其主题、情节和意义等方面。

弥尔顿简介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约翰·弥尔顿。

他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也是一位政治家和思想家。

他以其对自由主义、宗教信仰和人类理性的追求而闻名于世。

《失乐园》概览《失乐园》被认为是圣经中伊甸园故事与亚当与夏娃原罪的改编。

故事从天堂中亚当和夏娃被驱逐开始,在地球上度过了他们的漫长旅程,在那里他们经历了各种苦难和挣扎。

主题分析1.自由与奴役:《失乐园》通过展现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生活的自由与他们后来被驱逐到困境中的奴役,探讨了人类自由意志与命运之间的相互关系。

2.知识与无知:作为禁果象征的知识给予了亚当和夏娃启蒙,但也带来了原罪和对真理的痛苦追寻。

这使得小说可以探讨知识和无知之间复杂的关系。

3.苦难与拯救:《失乐园》描绘了人类历史中的苦难和挣扎,并呼吁人们通过信仰和坚韧不拔来寻求拯救。

情节解读1.伊甸园中的幸福生活:《失乐园》刻画了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过着无忧无虑、幸福美好的生活,强调了失去此种生活状态所带来的痛苦。

2.受诱惑和女性角色:夏娃被草蛇所引诱并诱使亚当吃下了禁果。

这一情节揭示出女性在《失乐园》中所扮演的复杂角色,同时也探讨了诱惑和罪恶的本质。

3.亚当与夏娃的堕落与后果:亚当和夏娃用离开伊甸园为他们所做的选择付出了很高的代价,这一情节展现了人性弱点和失去天堂幸福后所面临的艰难抉择。

意义与影响《失乐园》被广泛视为对自由、历史、道德和信仰等重要主题的独特探索。

它对后来的许多作家、思想家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鼓励人们反思人类存在的意义及其与神秘力量之间的关系。

结论通过对《失乐园》主题、情节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深度意义进行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部伟大作品,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约翰·弥尔顿在《失乐园》中呈现了一个复杂而深入思考人性和命运问题的文学世界,使读者能够思考和审视自己的存在。

《失乐园》读后感

《失乐园》读后感

《失乐园》读后感《失乐园》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独特艺术魅力的史诗巨著,它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的复杂、欲望的力量以及道德和信仰的冲突。

从内容上看,弥尔顿以《圣经》中亚当和夏娃的故事为蓝本,进行了深入而富有创造性的拓展。

在伊甸园中,亚当和夏娃原本过着纯真、幸福的生活,与上帝亲密无间,没有罪恶、痛苦和死亡。

然而,撒旦的诱惑打破了这种宁静。

撒旦作为一个反抗上帝权威的角色,其复杂的性格值得玩味。

他因骄傲和野心而堕落,却又有着不屈的意志,他对亚当和夏娃的诱惑,是出于对上帝的报复,想让人类也陷入和他一样的悲惨境地。

亚当和夏娃在面对诱惑时的心理变化和抉择过程是作品的核心部分。

夏娃首先被撒旦化作的蛇所欺骗,她的好奇心和对知识的渴望被利用,在吃下禁果后,她又劝说亚当也吃下。

亚当在得知夏娃犯下的错误后,虽有短暂的犹豫,但出于对夏娃的爱,最终也选择了违背上帝的禁令。

这一系列情节展现了人性中的弱点,如好奇心、欲望和情感对理智的影响。

他们的堕落不仅是个体的行为,更象征着人类整体的原罪,从此人类被逐出伊甸园,要面对艰难困苦的生活和死亡的命运。

从艺术特色来看,《失乐园》的语言优美而庄重,充满了古典韵味。

弥尔顿运用了丰富的词汇和复杂的句式,使诗歌具有了一种高雅的气质。

他对伊甸园的描写如同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美好的仙境之中。

而对撒旦及其党羽在地狱中的场景描写,则充满了阴森恐怖的氛围,通过生动的笔触展现出黑暗与邪恶的力量。

在人物塑造方面,弥尔顿将亚当、夏娃和撒旦都刻画得栩栩如生。

亚当有着强壮的体魄和高尚的品德,但在爱情面前也有脆弱的一面;夏娃美丽、温柔且充满了求知欲,但这种求知欲却成为了被利用的弱点;撒旦的形象最为复杂,他既是一个堕落的天使,有着邪恶的目的,同时又有着令人钦佩的反抗精神和领导能力,这种矛盾的性格使他成为了文学史上一个经典的反派形象。

《失乐园》对人性、道德和宗教的思考是深刻而多元的。

它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的善恶交织,欲望可能带来的毁灭,以及违背道德和信仰所付出的代价。

失乐园弥尔顿的史诗与宗教思考

失乐园弥尔顿的史诗与宗教思考

失乐园弥尔顿的史诗与宗教思考失乐园:弥尔顿的史诗与宗教思考弥尔顿(John Milton)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被誉为“英国圣诗之父”,他的史诗作品《失乐园》(Paradise Lost)被广泛认为是英国文学最重要、最复杂的作品之一。

而《失乐园》中强烈的宗教思考更是这部作品的核心所在。

本文将探讨《失乐园》中弥尔顿展现的史诗手法以及其中体现的宗教思考。

一、叙述方式《失乐园》以宏大的史诗风格展开,它以十二卷共一万多行的形式来讲述了亚当和夏娃的堕落及失乐园的故事。

弥尔顿采用了押韵的英标诗形式,表现出他对诗歌语言的精湛掌握。

在叙述上,弥尔顿遵循着传统的史诗结构,以巨大的篇幅来展示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人类的原罪和堕落。

他以史诗的形式,描绘了夏娃受诱惑、亚当和夏娃吃下禁果、受到上帝惩罚并被赶出乐园等经典场景。

二、弥尔顿的宗教思考《失乐园》是一部富有宗教意义的作品,弥尔顿通过叙述堕落故事,探讨了上帝的意旨、人类的自由意志以及罪与赎的主题。

首先,弥尔顿对上帝的描绘显示了他对上帝的崇敬和敬畏。

他将上帝塑造成至高无上的存在,行事全能且智慧无穷。

通过描绘上帝的形象,弥尔顿试图向读者展示他内心对上帝至高地位的理解和信仰。

其次,弥尔顿关注了人类内外的斗争,表达了对人类自由意志的思考。

在《失乐园》中,亚当和夏娃面临着选择。

他们可以遵守上帝的旨意,也可以追求禁果的诱惑。

弥尔顿通过描写亚当和夏娃做出的选择,表达了对人类自由意志的认可和尊重。

他认为,只有在自由的基础上,人类才能实现真正的幸福和成长。

最后,弥尔顿关注了堕落后的罪与赎。

在故事中,亚当和夏娃食用了禁果,从而背叛了上帝。

他们被赶出乐园,带来了罪恶和痛苦。

然而,弥尔顿也表达了对救赎的信念。

他认为,只有通过对上帝的忠诚和悔改,人类才能获得救赎和重新回到上帝的怀抱。

三、《失乐园》的影响和意义《失乐园》被广泛认为是世界文学的巅峰之作,它不仅在文学界影响深远,也对人类思考和信仰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弥尔顿《失乐园》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

弥尔顿《失乐园》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

弥尔顿《失乐园》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弥尔顿《失乐园》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导语】:《失乐园》外国文学作品简析作者:[英]弥尔顿类型:史诗背景搜索本书成书于1667年左右,作者约翰弥尔顿(16081674)是17世纪英国杰出的诗人和政论家,出生于富有的公证人家庭,先后毕业于《失乐园》外国文学作品简析作者:[英]弥尔顿类型:史诗背景搜索本书成书于1667年左右,作者约翰·弥尔顿(1608—1674)是17世纪英国杰出的诗人和政论家,出生于富有的公证人家庭,先后毕业于英国著名的圣保罗学校和剑桥大学,之后曾游历意大利。

总结失乐园的主要思想

总结失乐园的主要思想

总结失乐园的主要思想《失乐园》是英国著名文学家约翰·弥尔顿创作的一部史诗诗剧,以格奥尔盾战争为背景,主要讲述了撒旦在与上帝争夺权力的过程中,从天堂被驱逐,最终落入地狱的故事。

该作品不仅在文学艺术上具备高度的创作成就,同时其所蕴含的深沉的思想内涵也引起了无数学者和读者的关注。

以下将简要总结《失乐园》的主要思想。

首先,《失乐园》最重要的思想之一是关于自由意志与命运的辩证关系。

作品中,人物们的命运受到一定的强制和引导,但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决定力量。

在上帝驱逐撒旦及其追随者之前,上帝已经赋予他们了思想的自由,他们可以自由选择是否继续与上帝和谐共处。

在接下来的战争和撒旦试图引诱人类堕落的过程中,作品中的人物们展示了他们自由的意志和选择的权力。

弥尔顿通过这些角色的抉择,表达了自由意志的重要性并强调了人类应该对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责。

其次,《失乐园》关于权力与正义的思想也深深刻画了现实社会中权力滥用和人们对于正义的追求。

在作品中,上帝被描绘为至高无上的权力,但撒旦对于权力的渴望和不满却使他背叛上帝。

而在地狱中,撒旦成为一种独裁者,试图建立自己的统治体系。

然而,地狱中的统治并不是真正的正义。

作品通过撒旦、上帝和人类等角色的对话和行动,探讨了权力与正义的关系。

弥尔顿认为权力离开了正义就变得邪恶,正义无视权力也就变得虚弱。

这一思想提示着人们要警惕权力的滥用,追求正义与公平。

第三,《失乐园》关于知识与堕落的思想是其另一重要主题。

作品中,撒旦贪图知识的力量,试图获得与上帝平等的地位。

撒旦的堕落及其引诱人类堕落的过程中,知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弥尔顿将知识与堕落联系在一起,暗示了知识的危险性与复杂性。

虽然撒旦失去了上帝的恩典,但他仍然保持着傲慢和自尊,试图通过知识满足他的野心。

而人类也是受到他的诱惑,通过吃禁果来获得智慧和知识。

弥尔顿警示人们,对于知识的追求必须谨慎,过度的追求知识可能会导致人类的堕落和灭亡。

弥尔顿的人生体验对创作《力士参孙》和《失乐园》的影响

弥尔顿的人生体验对创作《力士参孙》和《失乐园》的影响

弥尔顿(1608-1674)是英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的清教主义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想突出体现在他的重要著作中。

本论文试从文艺创作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以弥尔顿的两部重要作品《失乐园》和《力士参孙》为研究蓝本,阐释弥尔顿的人生体验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文艺创作心理学理论认为文学表现艺术家的体验时(童庆炳《文艺心理学教程》2001:248),不仅指作品内容表现艺术家的体验,作品形式也表现艺术家的体验。

同样的题材,以不同的形式去加以塑造,其所反映的生活,所写的感情是完全不同的。

文艺创作心理学理论同时认为崇高体验是艺术家经由自然或社会的某种外在刺激所唤醒的压抑于内心的带有痛楚和狂喜成分的激情体验(童庆炳《文艺心理学教程》2001:104)。

崇高体验是遭受挫折后的异常体验,即会出现不同于实际经历、感受的对整个人生、社会的更为深刻的体验。

在这篇论文中,笔者试以弥尔顿的两部著作《力士参孙》和《失乐园》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文艺创作心理学理论来阐释弥尔顿虔诚的宗教信仰对其创作这两部作品的影响。

通过分析弥尔顿的个人生活不幸,找到诗人创作《力士参孙》的动机和目的。

本论文从弥尔顿的宗教背景入手,从弥尔顿和其塑造的参孙的相似处中发现此经历对其创作《力士参孙》的影响:最后分析弥尔顿创作的英雄般的撒旦和魔鬼般的撒旦,结合诗人虔诚的宗教信仰及其崇高的革命经历对其创作《失乐园》的影响。

论文共分三章:第一章:简述弥尔顿生平、弥尔顿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论点、研究方法以及贡献。

节:弥尔顿的宗教信仰对其创作《力士参孙》、《失乐园》的影响。

弥尔顿的三部杰出诗作《失乐园》、《复乐园》和《力士参孙》都是以《圣经》为背景的,经他创作的故事与人物都赋予了新的意义,目的是要人们尊崇上帝,劝告人们服从权威,如不服从,就要受到惩罚。

弥尔顿从小就生活在基督教的文化氛围中,受到宗教传统的熏陶,《圣经》在他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圣经》是他丰富的创作源泉,并已成为他生活和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失乐园:约翰·弥尔顿对宗教与人性的思考》

《失乐园:约翰·弥尔顿对宗教与人性的思考》

失乐园:约翰·弥尔顿对宗教与人性的思考引言《失乐园》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被广泛认为是最重要、最复杂和最具影响力的史诗巨著。

它由17世纪英国文学家约翰·弥尔顿创作,描绘了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中生活,并探索了人类堕落与原罪的主题。

这部作品充满了对宗教与人性的深度思考,成为后世文学、哲学与宗教领域的重要参照。

弥尔顿对宗教的思考1. 宗教自由弥尔顿是一个支持宗教自由的激进思想家。

他以《劝告君士坦丁堡牧师》等政治论著呼吁废除国教制度,主张建立一个个体信仰自由、无论派别或信仰背景都能平等相处的社会。

他在《失乐园》中也体现了这一观点,通过亚当和夏娃的剧情展示了个人选择、责任与道德决定的重要性。

2. 对神秘主义的质疑弥尔顿对传统的神秘主义观点提出了质疑。

《失乐园》中的撒旦代表了一个混乱与反抗的力量,他通过诱使亚当和夏娃违抗上帝的禁令来展现人类自由意志的盛衰与人性本能中隐藏的邪恶。

这种对纯粹理性和明晰思维的断言,体现了弥尔顿对信仰体系进行透彻思考并保持怀疑态度。

3. 宗教与政治弥尔顿认为宗教和政治是紧密关联的领域。

他在《失乐园》中探讨了权力与统治、自由与奴役、正义与不平等等议题,并使用天使战争与人类内斗来反映当前政治局势。

作品中展示了政治权谋、背叛以及个人价值观对社会秩序及个体命运产生巨大影响。

弥尔顿对人性的思考1. 人类堕落《失乐园》中最核心而又复杂的议题之一是人类堕落与原罪。

弥尔顿将亚当和夏娃作为人类始祖,通过描述他们受到撒旦的欺骗而背叛上帝,并从伊甸园被驱逐出去。

同时,他也描绘了这一堕落对整个人类历史和人性的深远影响,思考了自由意志、道德选择与后果承担的问题。

2. 对教育的重视在《失乐园》中,弥尔顿呼吁为实现人类救赎和心灵解放而进行教育改革。

他提倡培养自主、独立思考的个体,并批判统治者对知识的垄断和控制。

通过亚当与拉斯佩金娜的对话,他表达了教育在培养理性反思和推动社会进步中的至关重要性。

结论约翰·弥尔顿以其巨著《失乐园》深刻地思考了宗教与人性之间复杂的关系。

失乐园弥尔顿的宗教自由与堕落的史诗

失乐园弥尔顿的宗教自由与堕落的史诗

失乐园弥尔顿的宗教自由与堕落的史诗失乐园:弥尔顿的宗教自由与堕落的史诗在文学的世界里,失乐园是一座神秘而迷人的宇宙,其存在引起了无尽的探索与思考。

而弥尔顿,作为大英帝国重要的文学巨匠之一,以他所创造的《失乐园》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深邃。

他以独特的观点,生动有趣的内容,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关于宗教自由与堕落的史诗,带我们进入了一个思考人类自由意志与信仰的迷人世界。

《失乐园》讲述了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中被上帝创造和放置的故事。

在这个绿草如茵、花香四溢的乐园中,亚当和夏娃可以尽情享受上帝给予他们的美好与幸福。

然而,他们却被禁止去触碰生命之树的果实,这颗禁果成为了他们心中最深的诱惑。

亚当和夏娃在诱惑面前难以抵挡,他们放弃了上帝的教诲,品尝了禁果。

这一行为意味着他们堕落了,从此失去了原本完美的状态,被驱逐出失乐园。

他们失去了与上帝亲密的关系,失去了在伊甸园中的宁静和安逸,成为了堕落的人类。

弥尔顿通过《失乐园》中的故事,深刻地探讨了宗教自由的概念。

亚当和夏娃的堕落是基于他们对自由的追求。

他们相信,只有通过去尝试新事物,去探索禁区,才能真正体验到自由的快乐。

然而,弥尔顿在这里提出了一个启示:自由并不意味着追求无限,也不意味着摒弃规则和道德。

弥尔顿通过亚当和夏娃的故事,呼吁人们在追求自由时要有所节制。

他在作品中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自由需要承担责任。

只有通过遵守规则、尊重上帝的旨意,才能践行真正的宗教自由。

此外,《失乐园》还通过描绘上帝和撒旦之间的斗争,探讨了堕落的性质。

撒旦代表着人类内心的欲望和堕落的本性,他试图引诱亚当和夏娃去违背上帝的教导。

然而,弥尔顿在描写中并未完全将撒旦视为邪恶的象征,而是让读者感受到了他的悲壮和自由意志的重要性。

弥尔顿思考了堕落的起因,他认为,人类的堕落是来自人类自由意志的表现。

正因为我们拥有自由的选择权,才可能自甘堕落。

而与之相对,宗教教义试图限制人们的自由,使其受束缚。

然而,弥尔顿还是通过亚当和夏娃的故事,呼吁人们要冷静思考自由的真正含义,不要因为自由而堕落。

从《失乐园》看弥尔顿的清教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想

从《失乐园》看弥尔顿的清教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想
收稿 日期 :0 9— 4— 5 2 0 0 2 作者简介 : 蒙颖 (9 0一) 女 ( 17 , 水族 ) 贵 州都 匀人 , 州师范大 学大学外语教 学部讲 师 , 士研 究生 , 究方向 : 美 , 贵 硕 研 英 文学。

1 ・ 5
2o o 9年 第 4
16 60年 , 资产 阶级 革命 失 败 , 朝 复 辟 , 辟 者 对 革命 者进 行 了疯 狂 的镇 压 。弥 尔顿 虽 然 幸 免一 王 复
约翰 ・ 弥尔顿(6 8 17 ) 10 — 64 生于伦敦一个富裕的清教徒家庭 , 从小受到宗教传统的熏 陶。在剑桥
大学求 学 时和毕业 后一 个 时期 , 钻研 古代 和文 艺复 兴 时期 文学 , 受 人文 主义 思 想 熏 陶 , 张思 想 和艺 深 主
术 的 自由。 弥 尔顿早 年 的创作 主要 是短 诗 , 含有 浓厚 的清教 徒宗 教色 彩 , 中较为 著 名 的有 《 乐 的人 》 《 其 快 和 幽
事 画的 门窗 , 还有 那高 耸 的 圆柱 和 坚实 的屋梁 。那 里 有高 声诵 读 的功 课 , 明净 的圣歌 。响亮 的乐器 , 伴
着悠扬 的合 唱 , 袅飘人 , 英国革命形势紧张 , 弥尔顿回国参加反对 国王和国教 的斗争 , 14 —14 在 6 1 65年问发表过
思 的人 》 13 ) (6 2年 。这两 首 诗描 写诗 人 的轻松 愉快 心情 和 沉思 的乐趣 , 现 了人 文 主 义 者对 生 活享 受 体
的追求。《 快乐 的人》 洋溢着生活 的欢欣 :在一个风和 E 的假期 , “ t 丽 老的、 的也 同来游戏 , 少 直到大家消 遣 了长 昼 , 才共 赏加 料 的栗色 啤酒 。 … “ ” 然后 就到 最好 的剧 院 , 看琼 生渊 博 的喜 剧 在 上演 ; 或莎 士 比亚 ,

人间失乐园:对《失乐园》的思考

人间失乐园:对《失乐园》的思考

人间失乐园:对《失乐园》的思考1. 简介《失乐园》是英国诗人约翰·弥尔顿于1667年出版的一部史诗,它被认为是西方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该作品探讨了人类堕落、自由意志和信仰等复杂而深刻的主题,不仅具有深远影响力,也为后世文学作家提供了无尽的灵感。

2. 内容概述《失乐园》以人类原始神话中亚当和夏娃堕落出Eden(乐园)为起点,描述了撒旦与上帝之间的斗争,以及人类从天堂赶出到现实世界中面对种种挑战和试炼的历程。

作品通过叙事和对话展示了人性与道德、忠诚与背叛等观念之间的冲突,并提出了关于自由、责任和救赎的重要问题。

3. 主题分析a. 人类堕落《失乐园》关注人类在选择自由意志时所面临的后果。

亚当和夏娃对禁果的追求导致了他们被赶出Eden,丧失了无忧无虑的生活。

这种堕落形象正是人类在面对诱惑时所经历的冲突,同时也是作者试图表达对人性真实本质的思考。

b. 自由意志弥尔顿在《失乐园》中探讨了自由意志的概念。

撒旦拥有自由意志,并选择背叛上帝,带领其他天使投入反叛之中。

然而,作品也揭示了自由意志与责任之间的紧密关系,因为自由的选择可能会导致悲剧性后果。

c. 信仰和救赎《失乐园》涉及到宗教、信仰和救赎等主题。

作品通过描绘亚当和夏娃经历肉体欲望、内心挣扎和最终获得上帝宽恕的过程,以探索人类寻求救赎和恢复与神圣之间联系的道路。

4. 影响与启示《失乐园》深刻地影响着文学界以及社会思想。

它塑造了一个新的艺术风格和情感体验,激发了无数文学作品的创作。

此外,它对人性、道德以及自由意志的探讨也为人们提供了深思熟虑和启示。

5. 结论《失乐园》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力的文学作品,通过对人类堕落、自由意志和信仰等主题的思考,探讨了人类存在的本质和意义。

它激发了读者对于人生、道德与责任等问题的思考,并成为西方史诗文学中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作。

失乐园弥尔顿读书笔记

失乐园弥尔顿读书笔记

失乐园弥尔顿读书笔记
《失乐园》是美国著名作家弥尔顿的代表作。

这本书描写了一群思想清晰、沉稳、正直、坚定不移的受过良好教育的英国印度士兵,在奴役下逐渐失去活力、束缚了生命中最本真的感情,最终死去的悲惨遭遇。

更重要的是,这本书传达的信息超越了时代和跨越思想的界限,令人深思不已,发人深省。

《失乐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深刻的哲理性和象征性。

弥尔顿在书中刻画出了一群深受奴役压迫的士兵,他们因为对自由、尊严和梦想的渴望而受折磨,逐渐失去活力、精神,最终堕入深渊。

弥尔顿把失乐园这个概念用来指代他们的虚无感和悲哀,他通过一系列比喻和引用来表达他们内心的崩溃,描述了他们的困境,以及经历过的无尽的痛苦和折磨。

此外,《失乐园》也探讨了人性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弥尔顿通过刻画士兵的苦楚,展示了他们遭受的尊严和权利的侵害,指出如果社会未能建立一种公平的、公正的社会结构,那么人性就会受到侵犯,拥有自由的心灵就会遭受凌辱,精神生活也会失去其最基本的意义。

在《失乐园》中,弥尔顿也探讨了主观意识和客观存在之间的矛盾,以及人性本身的拆磨。

他通过士兵们在奴役下逐渐麻木和失去活力,表达了人在被外界环境所支配时,本能的反抗力量也会衰弱。

他还在书中引用了大量悲伤的诗句,展示了士兵的孤独和无助,以及对自由的渴望与痛楚,充分刻画出精神的变化与折磨。

总之,通过《失乐园》,弥尔顿以非凡的笔触,刻画了士兵们遭
受压迫、伤害,并以及当自己完全被外界环境所支配时,精神的折磨与变化,探讨了社会、人性以及客观存在之间的关系,把弥尔顿的思想传达给世人,充满了哲理性和象征性,对今天的读者也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失乐园的读后感

失乐园的读后感

失乐园的读后感《失乐园》是英国诗人约翰·弥尔顿于1667年创作的一部史诗作品。

这部史诗以豪尔根和撒旦的争斗为背景,描述了人类从天堂到地狱的堕落和艰辛的历程。

我在读完《失乐园》后,被其深刻的哲学思考所吸引,同时也对弥尔顿对道德、自由和真理等重要主题的思考方式给予了高度赞赏。

首先,弥尔顿通过《失乐园》深刻地探讨了人类的自由意志。

在这部史诗中,弥尔顿通过描述亚当和夏娃的堕落以及后来的救赎,展示了人类自由意志面临的选择和后果。

亚当和夏娃由于追求禁果而被驱逐出了伊甸园,但他们选择了自由的道路,成为了拥有自由意志的人类。

《失乐园》强调了人类自由的重要性,并警示人们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其次,弥尔顿关注了权力对于人类的腐败。

在《失乐园》中,弥尔顿通过描绘撒旦对于天使和人类的腐蚀,展示了权力的危险性。

撒旦为了追求自己的权力和统治地位,不惜一切手段来诱使和引诱其他人,甚至是上帝的天使。

这种权力腐败的描述使我深思人类社会中的权力问题,以及权力对于个体和群体的影响。

此外,弥尔顿还对真理和道德等重要议题进行了探索。

在这部史诗中,真理和道德被描绘为与上帝紧密相关的概念,被人类自由意志所决定。

亚当和夏娃失去了伊甸园的乐园,但他们通过接受对真理和道德的思考和承诺,获得了内心的自由和救赎。

弥尔顿通过揭示这一思想传达出真理和道德对人类的重要性,以及通过思考和行动寻求真理和道德的重要性。

另外,我还深受《失乐园》中的叙事结构和诗歌语言的影响。

弥尔顿以史诗的形式来叙述这个宏大的故事,选用了美丽而优雅的诗歌语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叙事结构流畅自然,通过描绘人物的内心和情感,使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故事的内涵。

总的来说,读完《失乐园》后,我对弥尔顿的思想和他对自由意志、权力、真理和道德等问题的深入思考感到震撼。

弥尔顿通过具体的形象和深邃的哲学思考,揭示了人类的自由和道德责任,同时也警示人们权力的腐败以及追求真理的重要性。

《失乐园》是一部不仅令人着迷的史诗,也是一部对人类存在和价值的深刻思考。

简析约翰·弥尔顿的清教革命思想与《失乐园》

简析约翰·弥尔顿的清教革命思想与《失乐园》

[ 关键词] 弥尔顿 ; 清教革命 ; 失乐园》 《 [ 中图分类号]I0 . [ 162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4 5 (00)2 1 l 3 0 8- 0 3 2 1 l—04 —O - -
权 , 向 旧 王朝 , 法 国 迎 回查 理 二 世 。英 国开 始 了 斯 图 亚 转 从
21 00年第 1 2期
(第 1 第 l 2卷 2期 )
辽 宁 行 政 学 院 学 报
Ju , o io ig A m ns o e
No 2 , 01 .I 2 0
( o. 2 N . 2 V 11 . o1 )
: ‘ :‘ , ;, ・
・‘ : ‘


简析约翰 ・ 弥尔顿 的清教革命思想与《 失乐园》
孙 树 彪 孙 丽华 李 洪梅
( 1吉林师范大学 , 吉林 四平 16 0 2 t 3 00; E城师范学院 , 吉林 白城 17 0 ; 30 0 3伊犁师范学院 , 新疆 伊犁 8 50 ) 30 0
特 王 朝 复 辟 时 代 , 朝 复 辟 后 恢 复 封 建 专 制 与 国教 , 害 清 王 迫 教徒。 查理 二 世 的 复 辟 王 朝 推 行 的 对 外 依 靠 法 国 , 内 复 辟 封 对 建统治的反动政策 , 威胁着 在英 国革命 中崛起 的资产阶级和 新 贵族 的 利 益 。 同 时 也 损 害 了人 民利 益 , 对 斯 图亚 特 王 朝 面 复辟 的黑 暗 现 实 , 民群 众 迫 切 要 求 改 变 现 状 。从 弥 尔 顿 的 人 《 乐园》 能感 受 到资产 阶级 反对 封建 专制 的战 斗意 识。 失 中 1 纪英 国 资 产 阶 级 革 命 期 间 进 步 文 学 的 主 流 是 资 产 阶 级 7世 革 命 文 学 ( 教 文 学 ) 诗 人 约 翰 ・弥 尔 顿 是 资 产 阶 级 革 命 清 。 文 学 最 为 杰 出 的代 表 , 英 国资 产 阶级 共 和 国的 成 立 作 出 了 对 重 大 贡献 。 王朝 复辟 后 , 以悲 愤 的 心 情 从 《 经 》 取 材 , 他 圣 中 写成 《 乐 园 》 生 动 地记 录 了 英 国 资 产 阶 级 革命 过 程 。 显 示 失 ,

《人间失乐园》: 对《失乐园》主题的解读

《人间失乐园》: 对《失乐园》主题的解读

《人间失乐园》: 对《失乐园》主题的解读简介《失乐园》是英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一部作品,由约翰·弥尔顿(John Milton)于17世纪中期创作完成。

该诗篇以12卷长诗的形式叙述了亚当和夏娃堕落后被驱逐出伊甸园的故事。

然而,《失乐园》不仅仅是对圣经中创世纪故事的再现,更深入地探讨了人性、自由意志、道德与诱惑等主题。

主题1: 人性的复杂性在《失乐园》中,作者通过描述亚当和夏娃这两个原始人物的心理变化,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

起初他们生活在无忧无虑的伊甸园里,但随着他们违背了神明的禁令,被迫面对堕落和罪责。

这展现了人类内心善与恶、理智与冲动之间持续斗争的复杂性。

主题2: 自由意志与责任约翰·弥尔顿用《失乐园》探讨了人类的自由意志与责任之间的关系。

亚当和夏娃选择违背神明的禁忌,他们的行为没有被迫或强制,而是出于自己的选择。

尽管他们受到惩罚,但《失乐园》中传达的信息是人类应该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并且通过错误和失败来学习成长。

主题3: 道德与诱惑在《失乐园》中,作者以形象化、拟人化的方式描绘了撒旦(Satan)这个角色。

撒旦通过诱骗和欺骗来引诱亚当和夏娃墮落,并试图打破他们与上帝之间的联系。

这一情节不仅展现了撒旦邪恶本性、狡猾手段,也体现了对人性所具有的诱惑力和道德挑战。

结论《失乐园》作为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通过对亚当和夏娃堕落、面对挣扎的描绘,深刻地探讨了人性复杂性、自由意志与责任以及道德与诱惑等主题。

这些主题不仅在17世纪的英国社会背景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也于今天仍然具有普遍的人类关注与思考价值。

通过阅读《失乐园》,我们能够深入理解这些主题,并从中汲取对我们自己生活和决策的启示。

《失乐园》读书有感

《失乐园》读书有感

《失乐园》读书有感《失乐园》是英国诗人弥尔顿的代表作品,全诗以史诗的磅礴气势讲述了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因偷吃禁果而被逐出乐园的故事。

这部作品不仅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更是对人性、道德、宗教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在《失乐园》中,弥尔顿强调了要用理性控制情绪,意欲表现人文主义对生活的肯定和清教徒式的道德观之间的相互协调。

这种观点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强调了人类的理性和道德对生活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性的关注和追求。

然而,当我读完这本书后,我却产生了一些疑问。

渡边淳一的《失乐园》和《复乐园》是否在告诉我们要冲破理性、道德的牢笼,回归人类的自然天性呢?在这两部作品中,渡边淳一描绘了一对中年男女为了真爱而抛弃无爱的家庭,最终殉情的故事;同时,他也展现了一群老年人在乌托邦内随心所欲地生活的场景。

这些情节似乎在告诉我们,人类应该冲破理性和道德的束缚,回归自然天性,追求真正的自我。

然而,这种观点是否真的正确呢?福柯在《性史》中提出,“被压抑的性”这个概念本身就属于某一权力话语体系。

同样,关于性倒错的各种名词流传,我们之所以熟悉的一些性倒错词,比如“同性恋者”,只是流传了下来,但这并不代表其他类型的性并不存在。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性是被压抑的,而应该从更广泛的角度去理解性和性倒错的存在。

后现代社会的特点是人们的观念世界被分割成无数平行宇宙,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世界中自得其乐。

然而,这种现象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人们之间的价值观差异越来越大,强迫人们顺从同一价值观的现象仍然存在。

对于年轻人来说,爱情似乎变得更加困难,因为他们需要在追求真爱的同时,还要面对上一辈的强迫认同。

我想探讨一下《失乐园》和《复乐园》对我们的启示。

从“礼”和“仁”的角度来看,儒学强调的是一种合理化了的服从,它将人的情感心理引导到日常生活的伦理-心理系统中,避免了宗教禁欲主义和悲观主义的产生。

《了凡四训》则通过将个人秩序与社会秩序、宇宙秩序相联,规范了人们的行为,使其符合儒学的要求。

简析约翰·弥尔顿的清教革命思想与《失乐园》

简析约翰·弥尔顿的清教革命思想与《失乐园》

作者: 孙树彪[1];孙丽华[2];李洪梅[3]
作者机构: [1]吉林师范大学,吉林四平136000;[2]白城师范学院,吉林白城137000;[3]伊犁师范学院,新疆伊犁835000
出版物刊名: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页码: 141-142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12期
主题词: 弥尔顿;清教革命;《失乐园》
摘要:英国十七世纪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代表着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清教主义思想兴起,约翰·弥尔顿等人的作品突出地表现了清教思想、反映了时代精神,开拓了启蒙运动的先河。

《失乐园》充分体现了当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状况,突出了革命的进步意义和人性内涵。

它所蕴含的价值观对西方世界的影响还在持续。

弥尔顿的思想也是革命的清教思想的反映,力图揭示人类潜在和超越现实的意志力量。

《失乐园》体现了弥尔顿的革命性、清教思想和人文主义。

弥尔顿的教育思想是什么

弥尔顿的教育思想是什么

弥尔顿的教育思想是什么约翰·弥尔顿(John Milton,1608年12月9日~1674年11月8日)英国诗人、政论家,民主斗士,英国文学史上伟大的六大诗人之一。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弥尔顿的教育思想是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弥尔顿的教育思想简介弥尔顿,1608年出生于英国伦敦,从小在他父亲的影响,十分喜欢读书,后来也成为了英国著名的诗人和政论家,也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六大诗人之一。

他杰出的代表作《失乐园》采用了宗教讽喻的形式,显示了作者的思想观点,并且他的基本思想让人一目了然,揭露当时的反革命力量,表达对自由的强烈呼吁。

另一方面弥尔顿的教育思想方面也很有成就。

弥尔顿是英国一位现实主义教育的重要人物代表。

他生活在17世纪,是当时资产阶级革命在文学界具有重要地位的杰出诗人和出色的辩护人。

他的教育观点主要体现在1644年《论教育》这篇著名的论文之中。

弥尔顿在《论教育》一文中较为严厉的批评了当时英国学校的各类教育。

指出学校“违反常规地强迫头脑中空无所有的孩子去写作、写诗,和写各种演说词”,还用很长的时间来学习日常中很少用到的希腊语和拉丁语等多种语言,即浪费了青少年的时间,也浪费了青少年宝贵的青春。

到了大学之后,经院主义的逻辑学和形而上学又成为了学生的主要课程,这些都无法获得对学生来说有用的知识,因此学生极其容易成为唯利是图、愚昧无知、野心勃勃的小人。

所以这样的教育已经到了非改革不可的程度,这是关系到民族存亡的大事。

以上就是弥尔顿所主张的教育思想。

弥尔顿的政治思想介绍弥尔顿是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独立派的政治家,也是英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和杰出的诗人。

弥尔顿毕生都在从事战斗性的写作,直到到双目失明都毅然在坚持用笔杆战斗。

,弥尔顿的政治思想在当时以及对后代都是相当有影响的,在政治学说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那么弥尔顿的政治思想是怎样的呢?史学界又是如何来评价弥尔顿的政治思想的呢?苏联剀切江和费尔金主编的《政治学说史》中,对弥尔顿的思想只用了一句话:“弥尔顿所写的保卫思想自由和宗教自由的著作也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文献 : [ 1] 王培光 . 语感与语言能力 [M ]. 北京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05. [ 2] 章熊等 . 中学生言语能力发展的轨迹 [ J]. 中学语文教学 , 2002( 6). [ 3] 夸美纽斯著 , 傅任敢译 . 大 教学论 [M ]. 北京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1984 . [ 4] 戴昭铭 . 语文教学诵读法原理探析 [ M ] / /胡盛仑 . 语言学和汉语 教学 . 北京 :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 1990. [ 5] 邰瑞珍等译 . 布鲁纳教育论著选 [ M ]. 北京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1989. [ 6] 蔡伟 , 张先亮 . 语法教学与 语感培养 [ J]. 语言文字运用 , 2005 .
约翰
弥尔顿 ( 1608- 1674)生于伦敦一个富裕的清教徒家庭 , 从小受到宗教传统的熏陶。在剑桥
大学求学时和毕业后一个时期 , 钻研古代和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 深受人文主义思想熏陶 , 主张思想和艺 术的自由。 弥尔顿早年的创作主要是短诗, 含有浓厚的清教徒宗教色彩, 其中较为著名的有 快乐的人 和 幽 思的人 ( 1632年 ) 。这两首诗描写诗人的轻松愉快心情和沉思的乐趣, 体现了人文主义者对生活享受 的追求。 快乐的人 洋溢着生活的欢欣: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假期 , 老的、 少的也同来游戏 , 直到大家消 遣了长昼, 才共赏加料的栗色啤酒。 然后就到最好的剧院, 看琼生渊博的喜剧在上演 ; 或莎士比亚, [ 2] 清新而美妙 , 在歌唱村野自然的曲调。 对于弥尔顿来说, 宗教不是严厉的苦难, 而是庄严的欢乐; 清 教徒同时也可以是热爱生活的艺术家 , 并不必然反对世俗的欢乐。 幽思的人 让人想起弥尔顿在音乐 方面受到父亲的训导 : 在苦修庵的庭院, 我徘徊、 缱卷。沐浴在那幽暗的微光里 , 品味着那些装饰着故 事画的门窗 , 还有那高耸的圆柱和坚实的屋梁。那里有高声诵读的功课, 明净的圣歌。响亮的乐器, 伴 着悠扬的合唱, 袅袅飘入我的耳膜。 1639年 , 英国革命形势紧张, 弥尔顿回国参加反对国王和国教的斗争, 在 1641- 1645 年间发表过 许多政论小册子。 1649年共和国成立后 , 新政府任命他为拉丁文秘书 , 他写了不少文章捍卫共和国, 参 加宗教和政治论战。他站在清教徒立场, 主张取消国教的主教制度 , 并在政治问题上给王党以有力打 击。他的 论出版自由 ( 1644年 )主张言论自由, 反对当权的长老派的跋扈。 论国王与官吏的职权 ( 1649 年 )从 圣经 和古希腊、 罗马的政治学说中找出论据, 说明人民有权废除和杀死暴君 , 以坚定人 民的革命信心。弥尔顿为共和事业鞠躬尽瘁, 终因积劳过度 , 双目失明 , 但仍坚持斗争。
参考文献 : [ 1] 金发燊译 . 弥尔顿抒情诗选 [ M ]. 湖南 : 湖南文艺出版社 , 1996. [ 2] 陆佩弦 . 弥尔顿诗歌全集详注 [ C]. 北京 : 商务印书馆 , 1996 . [ 3] 威廉 布莱克 . 天堂与地狱的婚配 [ M ]. 伦敦 : 麦克米兰出版社 , 1994. [ 4] 胡光 . 弥尔顿心中的上帝 [M ].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 2002( 1). [ 5] 殷宝书 . 弥尔顿评论集 [ C]. 上海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1992 . [ 6] 杨周翰 . 十七世纪英国文学 [ M ]. 北京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1985.
[ 6] [ 5]
这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可磨灭的记录, 是
卓越的艺术成就。而诗中的上帝却显得冷酷无情, 缺乏生气。 弥尔顿继承了十六世纪的人文主义思想, 接受了十七世纪新科学的成就 , 同时对它们采取批判的态 度。他肯定人生 , 但否定无限制的享乐。他肯定人的进取心、 自豪感, 但否定由此演变出来的野心和骄 傲。他肯定科学 , 但认为科学并不是一切 , 有科学而没有正义和理想 , 人类不会得到和平与幸福。弥尔 顿的这种思想也就是革命的清教思想的反映, 他所代表的是十七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即清教革 命的阶段, 他的诗作是资产阶级革命精神和清教道德理想的产物。由于革命精神的激荡, 他诗中缺乏古 典主义的温柔敦厚; 虽然富含清教徒的严肃, 但他却违背宗教思想而赞颂了撒旦。后世的浪漫派诗人威 廉 布莱克在其散文 天堂与地狱的婚配 中评论说 : 弥尔顿在写天使与上帝时好像戴着镣铐, 但写撒 旦时却显得自由自在 , 因为他是真正的诗人, 是不自觉地属于撒旦一党的。 弥尔顿一方面表现了撒旦 的叛逆精神 , 另一方面又批判了撒旦的野心。 因此弥尔顿笔下的上帝是一个矛盾体 , 这是因为弥尔顿自身的矛盾而致。他是一个虔诚的清教徒, 又是一个革命者。这要求弥尔顿站在撒旦的一边反对权威, 但其虔诚的宗教信仰要求他尊重上帝、 服从 权威。十七世纪的英国革命在历史上被称为清教徒革命, 它有两个目标 : 在政治上推翻封建的君主专 16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学报 2009年 第 4 期
制 , 在宗教上清除教会的腐败。弥尔顿是革命阵营里的大思想家, 他的宗教神学思想和革命思想不能不 产生矛盾。胡光在 弥尔顿心中的上帝 中说: 在神学上 , 上帝是公平、 仁慈的 , 是他的精神领袖 ; 但他 的革命热情、 他的革命信仰、 他对现实生活的观察、 以及他的斗争经历和生活遭遇却使他笔下的上帝时 而成为一个镇压革命的封建统治者, 时而成为一个狠心、 残忍的剥削者 , 时而又是一个心胸狭隘的小人, 时而又还原为万灵之尊, 反映出他对上帝矛盾的心情: 敬畏、 热爱、愤慨、 怨恨而又依赖。 弥尔顿相信 他的事业的正义性, 并不害怕给予魔鬼以应有的地位, 因为他既虔诚 , 又热爱造反。诗人借撒旦这一形 象表达了自己对当时封建统治者查里二世的蔑视与愤慨, 和他对革命斗争胜利的坚定信心。所以我们 说 , 弥尔顿是一个上帝忠实信徒的同时, 又是一个上帝的叛逆者。在当时的大革命时代背景下 , 弥尔顿 的革命经历、 革命实践使他由一个清教诗人, 变成一个民主革命诗人, 他的宗教哲学和他的文学作品都 是为民主斗争服务的。
On M ilton s Ideas of Puritan and D e m ocratic R evolu tion through Paradise Lost M ENG Y ing (T he Dep t. of C ollege E nglish T each ing, Guizhou N or m al University, Guiy ang 550000 , Ch in a)
Abstract : The thesis in trodu ces Parad ise Lost and in terprets th e poet s revolu tionary f igh t in th e great revolu t ionary age sp irit , along w ith how he becam e a dem ocrat ic revolut ion ary poet from a Puritan poet . K ey w ords : : Parad ise Lost; M ilton; thought of dem ocrat ic revo lut ion
[ 4]
责任编校


( 上接第 6页 ) 在语言训练中, 有的教师不能及时察觉 , 或解释清楚学生的错误 , 经常以 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 这句话表意不当 , 有语病 为辞 , 淡化学生错误。这样的做法 , 会使学生的语言问题越积越多 , 书面表 达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在一对多的教学环境里, 教师不能及时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或不能体察个别性错误是在所难免的。 从学生的角度说 , 他学的是语言本身 , 并不是在学理论知识。而作为一个仅能够说地道的汉语却没有理 论知识的语文教师, 面对学生犯的各种各样语言错误, 仅能指出错误加以纠正而不能说出原因 , 不能给 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 , 那只能说他不是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因此 , 教师应当加强汉语语言理论知识的 学习, 加强民族语言理论的学习 , 善于发现学生表达中的语言问题并给学生以针对性的指导。这样, 学 生才能逐渐掌握语言的表达规律。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学报 2009年 第 4 期
从 失乐园 看弥尔顿的清教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想
蒙 颖
)
(贵州师范大学 大学外语教学部, 贵州 贵阳

要 : 失乐园 这一部杰作 , 反映了诗人在 当时大 革命时代 背景下 不屈的 革命斗 志以及 他如何由 一名清 教诗人
转变为一名民主革命 诗人 。 关键词 : 失乐园 ; 弥尔顿 ; 民主革命思想 中图分类号 : I561. 074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编号 : 1674- 2389( 2009) 04- 0015- 03
收稿日期 : 2009- 04- 25 作者简介 : 蒙颖 ( 1970- ), 女 ( 水族 ), 贵州都匀人 , 贵州师范大学大学外 语教学部讲 师 , 硕士 研究生 , 研究方向 : 英美 文学 。
[ 3年 第 4 期
1660年 , 资产阶级革命失败, 王朝复辟, 复辟者对革命者进行了疯狂的镇压。弥尔顿虽然幸免一 死 , 但也被捕入狱 , 财产被没收, 书籍被烧毁, 此时的弥儿顿双目失明、 年老体衰、 生活贫困、 政治失望, 但受排斥、 被漠视都不足以扰乱他的平静与超然的心境 , 其他的文人都纷纷改变风向 , 只有弥尔顿巍然 不动, 用他的笔继续斗争, 完成了三部杰作 : 失乐园 、 复乐园 和 力士参孙 。 失乐园 是弥尔顿以圣经故事为素材 , 充分发挥了他那奇特伟大的想象力 , 融入他自己的思想, 塑 造出了一个与传统故事不同的叛逆形象撒旦 英雄的撒旦、 魔鬼的撒旦, 也塑造了一个独裁、 残忍的 上帝。十七世纪英国革命的挫败使弥尔顿的 志 受到压抑, 只能通过间接的文学形式得以补偿, 他在 描绘撒旦时的精彩投入使自己也陷了进去 , 而他本人也正是依靠他自己所创造的撒旦精神 , 与命运做不 屈不挠的抗争。在 失乐园 中, 撒旦形象高大英俊 , 并且足智多谋、 不畏强暴、 不甘失败。尽管革命失 败了, 革命者遭到血腥的镇压, 弥尔顿的革命斗志丝毫未减, 他的革命斗志与斗争信念 , 通过这部史诗充 分地表现了出来。为了表达这一主题 , 上帝的虔诚信徒弥尔顿不惜把上帝描写成一个残暴的封建统治 者 , 一个心胸狭隘的暴君, 以影射当时查里二世对清教徒的残酷镇压; 把上帝最大的敌人、 最邪恶的魔鬼 撒旦塑造成一个智勇双全、 坚强不屈的革命领袖, 以歌颂革命者。 失乐园 通过富含寓意的艺术形象 的遭遇 , 暗示长诗在关于撒旦的描写中倾注了诗人饱满的政治激情和革命思想, 尤其第一部在地狱烈火 中他向同伙发的那段慷慨激昂的号召, 气势磅礴, 充分显示了一个受迫害的革命者不屈不挠的豪迈气 概 , 同时也悟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亦因骄奢失道而败北的道理。撒旦在地狱里建造了 万魔宫 另立王 [ 4] 国 , 公然与上帝的天国抗衡 : 与其在天堂里做奴隶, 倒不如在地狱里称王 ! 他宁可在地狱为王 , 也不 愿在天堂称臣, 表现出撒旦对神、 对权威、 对最高统治者的蔑视与傲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诗人写 这首诗的目的在于说明人类不幸的根源: 他认为人类由于理性不强, 意志薄弱, 经不起外界的影响和引 诱 , 因而感情冲动 , 走错道路, 丧失了乐园。夏娃的堕落是由于盲目求知 , 妄想成神。亚当的堕落是由于 溺爱妻子, 感情用事。撒旦的堕落是由于野心勃勃 , 骄傲自满。诗人通过他们的遭遇 , 暗示英国资产阶 级革命也由于道德堕落、 骄奢淫逸而惨遭失败。 弥尔顿在思想上要批判骄矜的撒旦, 感情上却同情他所处的地位 , 因为撒旦受上帝惩罚, 很像资产 阶级受封建贵族的压迫。在描绘地狱一场时, 弥尔顿虽然口口声声说撒旦骄傲、 野心勃勃 , 但在对话里, 在形象上, 撒旦又完全是一个受迫害的革命者。这个形象十分雄伟, 在凶险的地狱背景衬托下 , 他的战 斗决心表现得更鲜明。撒旦说 : 战场上虽然失利, 怕什么 ? 这不可征服的意志, 报复的决心, 切齿的仇 恨 , 和一种永不屈膝, 永不投降的意志 却都未丧失。 同时通过和撒旦一起被贬入地狱的天使们 的形象 , 诗人描绘了当年愤怒的革命战士: 对最高的掌权者 , 他们发出了怒吼 , 并用手中的枪, 在他们 盾牌上 , 敲出猛烈的声响, 愤愤然向头上的天穹挑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