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系统三大层次人居环境资料

合集下载

五大系统-三大层次-人居环境资料

五大系统-三大层次-人居环境资料
2 国家和区域
综合研究区域发展各方面的问题,包括自然环境,人居环 境等,力图找出总体的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2 人居环境的五大层次
3 城市 城市问题最为集中,必须抓住整体性。
4 社区(邻里) 城市与建筑之间的中间层。
5 建筑 为“遮风雨”而建造的庇护所。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五个统筹”的核心就是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 续发展,就是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储金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五个统筹”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内涵。
“五个统筹”是指导中国经济社会社会发展的 总方针,也是指导中国人居环境建设的最高指 导原则。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1 人居环境的五大系统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2 人居环境的五大层次
我们借鉴道氏理论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存 在的实际问题和人居环境研究的实际情况,初 步将人居环境科学范围简化为五大层次:
——全球 ——国家和区域 ——城市 ——社区(邻里) ——建筑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2 人居环境的五大层次
1 全球
研究人居环境过程中,必须着眼于全球的环境与发展,特 别要把眼光放在直接影响全球的共同重大问题上。如考虑 人类共同面临的全球气候变暖,能源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抓住重点问题,寻求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4 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框架与学科体系
2.4科体系
2.4.1 人居环境科学的学科体系
“建筑——地景——城市规划”三位一体,通过城市
设计整合起来,作为人居环境科学的核心。
三者有共同的研究对象:及共同研究如科学地进
行土地利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场地规划,共同
2.4.1 人居环境科学的学科体系

人居环境考试重点(终版)

人居环境考试重点(终版)

人居环境考试重点1.盖迪斯(1)城市——活的有机体(2)强调将“自然区域”作为规划的基本框架,将城市与乡村的规划纳入同一体系中,提出区域规划理论(3)把人文地理学与城市规划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创造“生态优托邦”。

2.芒德福(1)以人为中心,强调以人的尺度为基准进行城市规划;关心新技术及“新技术群”(2)强调规划的整体性,即“区域观念”,大中小城市、城乡、人工与自然环境相结合(3)自然观,保护绿地及自然环境,为人类休闲活动提供场所3.道萨迪亚斯(重点掌握5种力量)道萨迪亚斯,希腊建筑规划学家,人类聚居学的创立者。

人类聚居学创立于迅速的城市化及其带来的环境危机的现实背景下,最终目标是建立“使居民能够幸福安全的生活”的聚居乡村、城镇、城市等在内的所有人类住区作为一个整体。

协调城市、社会、政治、技术、文化五种力量建设理想的“安托邦”。

4.可持续发展定义、及其对人居环境的新要求(1)内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对人居环境的新要求①向所有人提供适当住房②改善人类住区管理③促进综合提供环境基础设施和加强对水、卫生、排石和固废的管理④促进人类住区可持续能源与运输系统⑤促进灾害易发地区的人类住区规划与管理⑥促进可持续的建筑业活动⑦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和能力建设以促进人类住区发展5.中国人居环境建设理念(1)“天人合一”;(2)区域规划理念;(3)土地利用;(4)城市规划;(5)城市设计;(6)园林与风景区经营;(7)可持续发展理念6.人居环境及人居环境科学概念(1)人居环境是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人与自然发生联系的中介,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

其内容十分复杂,是在特定自然环境中按照特有的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建设的聚居场所。

(2)人居环境科学围绕地区的开发,城乡发展及其诸多问题进行研究的学科群,它是连贯一切与人类居住环境的形成与发展有关的,包括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新的学科体系,其涉及领域广泛,是多学科的综合,它的研究对象是人居环境。

人居环境的特点

人居环境的特点

5.1 应用四新 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 5.2 转化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是保证住宅的适用性、安全 性、耐久性、环境性和经济性的重要支 撑,要尽快的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 力,提高科技贡献率。
5.3 推进智能化技术。 智能化成套集成技术主要反映于:安全 防范子系统,包括出入口管理及周边防越报警 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对讲防盗门系统、 住户报警系统、保安巡更管理系统;信息管理 子系统,包括水电气热等表具远程抄收计量、 供电设备公共照明电梯供水等主要设备监控管 理、车辆出入和停车管理系统、紧急广播与背 景音乐、物业计算机管理系统等;信息网络子 系统,主要为实现上述功能进行科学合理布 线,可采用电话、闭路电视或高速宽带数据网 或宽带光纤接入网。应当注意,在推进智能化 技术时要实事求是,密切与开发项目的经济性 接轨,达到实用、先进、经济、综合的效果。
2.2 居住空间的可变性 住宅随人们生活的发展而改造或重 建呈螺旋式不断向前发展。因此,除了 多品种多档次可供选择以外,还必须通 过结构的灵活可变性、可改性和扩展面 积的可能性,“纳入一个动态的、生生不 息的循环体系之中”
3.居住建设的经济性 居住建设的经济性主要反映在节约自 然资源。我国是人口多、资源少、土地 紧张的国家,要着重强调资源节约型经 济和资源节约型消费,并努力使资源利 用形成再生循环系统。在住宅建设中主 要应大力节约土地和资源。
第1讲 人居环境与人体健康
中文名称:人居环境 英文名称:human settlement 定义:指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 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包括自然、人 群、社会、居住、支撑五大系统。
2012-12-20
Prof. Ph.D. Li Nianping
2

背景

五大系统,三大层次,人居环境

五大系统,三大层次,人居环境

——人居环境的核心是“人”
——人居环境是人类与自然之间发生联系和作用 的中介
——人居环境内容复杂
——人创造人居环境,人居环境又对人的行为产 生影响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2.1.3 可持续发展与“五个统筹”
1 可持续发展
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环境为 主题的会议。
居 : 一种涵盖广泛的人的行为,因而与人的关系最为密切
环境 :“市围绕某种物体,并对这个物体的行为产生某些影响 的外界事物”
狭义:地理环境(物质环境 physical environments) 广义:地理环境 人文环境与心理环境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2.1.1 人居环境“人来自环境”中,“环境”是平台,“居”是 行为,“人”是主体。因此,人居环境研究是 通过“人”和“居”去研究“环境”,或通过 “人”和“环境”去研究“居”。
4 居住系统
建筑:只为人类及其功能和活动提供庇护的所有构筑物 居住系统主要指住宅 社区设施 城市中心等,人类系统、社 会系统等需要利用的居住物质环境及艺术特征。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1 人居环境的五大系统
5 支撑系统
支撑网络:指所有人工或自然的联系系统,其服务 于聚落并将聚落连为整体,如道路供水系统通讯设 备以及经济法律教育和行政体系等。 支撑系统主要指人类住区的基础设施,包括公共服 务设施系统交通系统通讯系统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物 质环境规划等。
道氏还将15个单元化分为三大层次:
——从个人到邻里为第一层次,是小规模的人类聚居 ——从城镇到大城市为第二层次,是中等规模的人类聚居 ——后五个单元为第三层次,是大规模的人类聚居
2 人类系统
人类:指作为个体的聚居者 人类系统侧重于对物质的需求与人的心理生理行为等有关机 制及原理理论的分析。

人居环境

人居环境

人居环境学人居环境释义人居环境,顾名思义,是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它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

按照对人类生存活动的功能作用和影响程度的高低,在空间上,人居环境可再分为生态绿地系统与人工建筑系统两大部分。

人居环境科学是一个开放的学科体系,是围绕地区的开发、城乡发展及其诸多问题进行研究的学科群,它是联贯一切与人类居住环境的形成与发展有关的,包括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新的学科体系,其涉及领域广泛,是多学科的结合,研究对象是人居环境。

人居环境科学研究最基本前提:——人居环境的核心是“人”,研究以满足“人类居住”需要为目的;——大自然是人居环境的基础,人的生产生活以及具体的人居环境建设活动都离不开更为广阔的自然背景;——人居环境是人类与自然之间发生联系和作用的中介,人居环境建设本身就是人与自然相联系和作用的一种形式,理想的人居环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或如古语所云“天人合一”。

——人居环境内容复杂。

人在人居环境中结成社会,进行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努力创造宜人的居住地(建筑),并进一步形成更大规模、更为复杂的支撑网络;——人创造人居环境,人居环境又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

人居环境的构成(一)人居环境系统构成内容借鉴道氏“人类聚居学”i,用系统观念,从分解开始,将人居环境从内容上划分为五大系统,分别是自然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居住系统、支撑系统人居环境学系统构成人居环境学以人与自然的协调为中心的人居环境系统在五大系统中,人类系统和自然系统是两个基本系统,居住系统与支撑系统则是人工创造与建设的结果。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和谐与矛盾共生,人类必须面对现实,与自然和平共处,保护和利用自然,妥善地解决矛盾,即必须可持续发展。

(二)人居环境系统级别在道氏的人类聚居学中,层次的观念很突出。

根据人类聚居的人口规模和土地面积的对数比例,将整个人类聚居系统划分成15个单元,从最小单元——单位人体开始,到整个人类聚居系统以至普世城结束。

人居

人居

人居环境英文名称:human settlement定义:指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

包括自然、人群、社会、居住、支撑五大系统。

所属学科:生态学(一级学科);城市生态学、生态工程学和产业生态学(二级学科)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目录编辑本段圈相联系,加以研究的科学和艺术。

是对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景观建筑学的综合,其研究领域是大容量、多层次、多学科的综合系统。

随着人们的居住环境在人口迅速增长所造成的压力下不断恶化,人居问题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人居领域都面临着一些同样的问题:拥挤、提供基本服务的经费不足、缺少适当的住房、基础设施每况愈下等等;全世界有40%至50%的城市居民居住在贫民窟中;整个人类住区(城镇和乡村)有十多亿人缺少住房或居住条件十分恶劣,至少有1亿人无家可归,有6亿人生活在各种危害健康和生命的环境中———历年世界人居日主题为了唤起各国政府和全社会对解决人居问题的重视,号召全世界为人居发展作出努力,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十七日,第四十届联大一致通过决议,确定每年十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为世界人居日︵世界住房日︶,并每年确定一个主题。

联合国人居奖简介联合国人居中心从1989年开始创立“联合国人居奖”,这是全球人居领域最高规格的奖励。

“联合国人居奖”自创立以来,一直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

每年,联合国人居中心都要收到大量各国政府推荐的参加人居奖评选的项目材料,被推荐的候选者可以是政府机构/组织、个人或项目,内容可涉及人类住区的各个方面,如住房、基础设施、旧城改造、可持续人类住区发展、灾后重建、住房解困等。

为了确保人居奖的权威性,人居中心聘请了一批资深的官员和专家组成评委会,对所有候选者的申报材料进行严格的评审和筛选,最后选出获奖者。

每年的获奖数量由人居中心视情况而定,一般在10个以下。

历年的获奖者均为在国际、地区或国家一级的人居领域内成就突出并有广泛影响的机构/组织、个人或项目。

人居环境ppt课件

人居环境ppt课件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要点一
环境保护
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维护生 态平衡。
要点二
可持续发展
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
05
人居环境改善的实践案 例
绿色建筑案例
总结词
绿色建筑在人居环境改善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
详细描述
城市规划
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布局,优化城市交通和公 共设施配置,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公共设施建设
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如公园、图书馆、体育 馆等,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社区文化建设与居民参与
社区文化建设
培育社区文化,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
居民参与
鼓励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和治理,提高居民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人居环境的历史与发展
总结词
人居环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起源,它经历了从原始的穴居、村落到现代的都市的发展历程 。
详细描述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人居环境的建设和发展始终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进步, 人居环境也不断地得到改善和发展。未来,人居环境的发展将更加注重生态、环保、智能化等方面, 以满足人们更高的生活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03
人居环境的质量指标
空气质量
空气质量指数(AQI)
用于评估空气质量状况,包括PM2.5 、PM10、二氧化氮等污染物的浓度 水平。
健康影响
改善措施
推广清洁能源、加强工业废气治理、 提高车辆排放标准等。
空气质量差可能导致呼吸道疾病、心 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
水质
01
02
03

第二章 人居环境科学基本框架

第二章 人居环境科学基本框架

2.3 人居环境建设的五大原则
1 正视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意识,积极贯彻可持续发展 战略——生态观 生态观 推动更为广泛的生态教育,提高对问题的危机意识,在规划中 增加生态问题研究的分量,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规划质 量。 要求做到: 要求做到: ——以生态发展为基础,加强社会经济环境与文化整体协调 ——加强区域城乡发展整体协调,维持区域范围内的生态完整 性 ——促进土地利用综合规划,形成土地利用的空间体系 ——建立区域空间协调发展的规划机制与管理机制 ——提倡生态建筑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1 人居环境的五大系统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1 人居环境的五大系统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2 人居环境的五大层次
人居环境的层次观是人居环境科学的一个重大问题, 不同层次的人居环境单元不仅在于居民量的不同,还带 来了内容与质的变化。 道氏提出人类聚居的分类框架,根据人类聚居的人 口规模和土地面积的对数比例,将整个人类聚居分为15 个单元: 人体——房间——住所——住宅组团——小型邻 里——邻里——小城镇——城市——中等城市——大城 市——小型城市连绵区——城市连绵区——小型城市 洲——城市洲——普世城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2.1.1 人居环境
“人居环境”中,“环境”是平台,“居”是 行为,“人”是主体。因此,人居环境研究是 通过“人”和“居”去研究“环境”,或通过 “人”和“环境”去研究“居”。 可以看到,“环境”和“居”是落脚点,“人” 是研究的出发点和着眼点。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2.3 人居环境建设的五大原则
2 人居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经济观 经济观 当今,人居环境建设已成为重大的经济活动。 要求做到: 要求做到: ——决策科学化,按客观规律办事 ——确定建设经济时空观 ——节约资源,减少浪费

环境卫生学 资料

环境卫生学 资料

环境卫生学填空:1、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人与环境在物质上的统一性、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双重性。

2、全球性环境问题:①全球气候变暖;②臭氧层破坏;③酸雨;④水污染与淡水资源危机3、人类自然环境的组成: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生物圈4、《生活饮用水卫生指标》中常用指标分为:微生物学指标、毒理学指标、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放射性指标。

微生物学指标包括:1、总大肠菌群(total coliforms)2、耐热大肠菌群(thermo tolerant coliforms )3、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 , E. Coli)4、菌落总数5、评价居室空气清洁度常用指标:1、二氧化碳 2、微生物和悬浮颗粒 3、一氧化碳 4、二氧化硫 5、其他评价参数6、室内空气污染引起的三种疾病:(一)不良建筑物综合征(SBS)(二)建筑物相关疾病(BRI)(三)化学物质过敏症(MCS)7、人居环境五大系统:1、自然系统2、人类系统3、社会系统4、居住系统5、支撑系统8、化妆品的种类:1、一般用途化妆品:护肤类化妆品、益发类化妆品、美容修饰类化妆品、芳香类化妆品、口腔卫生化妆品 2、特殊用途化妆品名解:1、持续性有机污染物(POPS):是指能够在各种环境介质(大气、水、生物体、土壤和沉积物等)中长期存在,并能通过环境介质(特别是大气、水、生物体)远距离迁移以及通过食物链、网富集,进而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危害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

2、二次污染物(secondary pollutant):通常把在环境中发生各种反应而转化形成的与原来的污染物理化性状不同的新生污染物称为二次污染物。

或者(课件)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与其他化学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或在太阳辐射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形成的新的污染物,如SO3、H2SO4、NO2、HNO3、醛、酮、过氧乙酰硝酸酯(PANs)等。

人居环境的内涵及外延PPT精选文档

人居环境的内涵及外延PPT精选文档
按照对人类生存活动的功能作用和影响程度的高低,在空间上,人居环境 又可以再分为生态绿地系统与人工建筑系统两大部分。
人居环境不仅指一栋住宅、一座城市或一个乡村的形体,还指人类活动过 程,包括工作、生活条件、生态环境和文化娱乐等以及为维护这些而进行的建 设工程。人居环境作为人类及其社会生活的容器是以自然为依托的,以自然界 的材料来建造,以自然界的能源维持运作,其形态随自然界不同影响因素的变 化而变化,人居环境是人类有组织、有计划建设的产物,人类希望通过它来满 足自己的需求,实现自身的理想。
人居环境的内涵及外延
1
目录
一、人居环境的内涵及外延 二、人居环境的特性 三、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的基本框架 四、人居环境理论与实践演变分析
2
人居环境的内涵
人居是指发生有组织人类活动的地方,环境是相对于一定主体而言的,一 般是围绕某个中心事物的外部客观存在的总和。 人居环境,顾名思义,是人类 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它是人类在大自然 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
4、多样适应性:应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用不断调整变化的动态人 居环境系统来同步适应对总体环境的变化。
5
5、人文品质:体现对社会生活的人本关怀,个性美能赋予居民亲 切感、认同感、自豪感、归属感,并为生活增添丰富的色彩和趣味。
6、科学性:功能合理,设计逻辑性完整,材料要持久性、历史性、 安全性,因地制宜,应时而建。
8
就内容而言,人居环境包括五大系统:自然系统、人类系统、社会 系统、居住系统、支撑系统。
1)自然系统。自然系统侧重于人居环境有关的自然系统的机制、运 行原理及理论和实践分析。
2)人类系统。主要指作为个体的聚居者,侧重于对物质的需求与人 的生理、心理、行为等有关的机制及原理、理论的分析。

人居环境

人居环境

中国人居环境发展趋势摘要:人居环境建设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现今城市设计和规划管理中热议的焦点。

文章系统地回顾了人居环境学科的发展历程, 同时描述了外国人居环境实践发展概况,以及人居环境发展的演化规律,并从我国人居环境发展变迁中展望了国内人居环境发展趋势。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对我国人居环境发展一些启示。

关键词:人居环境;规律;发展趋势;启示Abstract: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is the premise and basis of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it is also the focus of the hot debate in today’s urban design and planning. This essay systematically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the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meanwhile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and evolution law of it. What’s more , predicate the development trend from our living environment changes. On the basis of this, put forward some inspirations for China’s residential environment.Key words:Residential environment; law ; development tendency; inspiration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经济的不适当发展策略造成了资源日益枯竭、环境日益恶化、水资源污染等问题,威胁着人的健康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五大系统,三大层次,人居环境汇总资料

五大系统,三大层次,人居环境汇总资料

口规模和土地面积的对数比例,将整个人类聚居分为15
个单元:
人体——房间——住所——住宅组团——小型邻
里——邻里——小城镇——城市——中等城市——大城
市——小型城市连绵区——城市连绵区——小型城市
洲——城市洲——普世城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2 人居环境的五大层次
在15各聚居单元中,除规模较小的几个单元外,其他各单 元无论在人口规模上,还是土地面积上。大致都呈 1:7 的 比例关系,与中心地理论相一致。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2.1.3 可持续发展与“五个统筹”
2 “五个统筹”
2003年,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五 个统筹”: ——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2.1.3 可持续发展与“五个统筹”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2.1.1 人居环境
1 人居环境的概念
人居环境-----是人类生活聚居的地方 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 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 是人类利用自然与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2.1.1 人居环境
2 人-- 居 --环境
人 : 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研究对象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2.1.2 人居环境科学
(The Sciences of Human Settlements)
人居环境科学着重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
联系,并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社会
经济文化和工程技术等方面进行综合系统的研究。
所以人居环境科学研究以以下几方面作为最

农村人居环境的系统论文完成

农村人居环境的系统论文完成

农村人居环境的系统组成农村人居环境,是农业人口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农业人口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它是农民从事生产生活的基地,是农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

就内容而言,农村人居环境包括下列五大系统:1.自然系统自然指气候、水土地、植物、动物、地理、地形、环境分析、资源、土地利用等。

整体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是聚居产生并发挥其功能的基础,是人类安身立命之所。

自然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自然环境变化具有不可逆性和不可弥补性。

2.人类系统人是自然界的改造者,又是人类社会的创造者。

人类系统主要指作为个体的聚居者,侧重于对物质的需求与人的生理、心理、行为等有关的机制及原理、理论的分析。

人类本身具有五大基本需要,即:①生理需要②安全需求③情感需要④尊重需要⑤个人价值需要。

3.社会系统农村人居环境是“人”与“人”共处的生活居住环境,是农业人口聚居、生产、活动的场所。

农村人居环境的社会系统主要是指农村公共管理和法律、社会关系、人口规模、文化特征、社会分化、经济发展、健康和福利等。

涉及由人群组成的农村社会团体的交往体系 包括由不同地域、不同阶层的人群组成的系统及有关的机制、原理、理论和分析。

农村人居环境设计应重视人的价值的实现和社会的公平。

农村人居环境的设计,必须关心农村居民的需求,这是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4.居住系统农村居住系统主要包括农村住宅、基础设施、人类社会系统所依托的居住物质环境及其艺术特征等。

当前农村住房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亟须解决的难题之一。

农村住房不仅仅是一种实用的商品,更是一个促进农村发展的强有力的工具。

拥有住房及相应的服务设施是一项基本人权,通过指导性的自助方案和社区行动为社会底层的人们提供直接帮助,从而实现人人有房可住,这是政府的一项基本义务。

5.支撑系统支撑系统主要是指农村村庄的基础设施,包括公共服务设施系统一一自来水、能源和污水处理 交通系统一一道路,以及通讯系统、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物质环境规划等。

人居环境考点

人居环境考点

1.人居环境:是人类的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它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

2.人居环境的五大系统:自然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居住系统、支撑系统。

3.人居环境包括五大层次:全球、国家与区域、城市、社区、建筑。

4.人居环境建设的五大原则:生态观、经济观、科技观、社会观、文化观(也是发展中国家人居环境科学的五项原则)。

5.人居环境科学学科体系的构成:(1)以建筑、地景、城市规划三位一体,构成人居环境科学的大系统中的“主导专业”。

(2)外围多学科群随时代而发展。

(3)开放的人居环境体系第三章:1.范式:某种重大科学成就形成科学发展中的某些模式,继而形成一定的观点和方法的框架。

2.科学共同体:是由一些共有一个范式的、志同道合者结成的科学集团。

第四章:1.传统规划设计的不合时宜的原因:技术、经济、社会、生态。

2.人居环境规划设计时空观:汇“时间-空间-人间”为一体。

(1)人居环境在时间上是延绵的。

(2)人居环境在空间上是相互联系的。

(3)知晓规划设计对象的来龙去脉。

(4)建立发展的、动态的人居环境规划设计时空观。

3.人居环境规划设计的三项指导原则:(1)每一个具体地段的规划与设计(无论面积大小),要在上一层次即更大空间范围内,选择某些关键的因素,作为前提,予以认真考虑。

(2)每一个具体地段的规划与设计,要在同级即相邻的城镇之间、建筑群之间或建筑之间研究相互的关系,新的规划设计要重视已存在的条件,择其利而运用并发展之,见其有悖而避之。

(3)每一个具体地段的规划与设计,在有可能的条件下要为下一个层次乃至今后的发展留有余地,,在可能的条件下甚至提出对未来的设想或建议。

4.人居环境形象创造的三项指导原则:(1)不同空间层次(区域的、城市的、社区的)都存在城市设计的广阔天地,设计者要“外得造化,中得心源”;(2)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美妙结合、巧为因借、相得益彰;(3)基本原则的一致性与形象世界的多样性,“一法得道,变化万千”。

人居环境

人居环境

选择填空1、五大系统:居住系统人类系统自然系统社会系统支撑系统2、人类聚居的分类框架:人类聚居的人口规模和土地面积的对数比例,将整个人类聚居系统划分成15个单元3、在借鉴道氏理论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存在的实际问题和人居环境研究的实际情况,初步将人居环境科学范围简化为全球,区域,城市,社区(村镇),建筑等五大层次。

4、传统规划设计的不合时宜的原因:1、技术的因素2、经济的因素3、社会的因素4、生态的因素5、人居环境规划设计的理性分析三阶段:概念阶段模式阶段方案阶段6、林奇在《城市意象》中提出五个设计要素:边缘区域节点标志道路7、人类聚居的属性:1人类聚居是一些独特的、复杂的生物个体2人类聚居是动态发展的有机体3人类聚居是协同现象8、聚居是由自然、人、社会、建筑、支撑网络这五项元素组成9、道氏认为,任何一个复合的人类聚居实体空间可以细分为四个部分——本体、中心、循环系统、特殊部分10、静态城市和动态城市的界定:1、若城市每年的人口增长率和经济增长率之和大于1.2﹪,就属于动态城市。

2、凡超过十万人口的城市都是动态城市。

11、人居环境科学学科体系的构成:1以建筑、地景、城市规划三位一体,构成人居环境科学的大系统中的“主导专业”2外围多学科群随时代而发展;3、开放的人居环境学科体系。

12根据人类聚居的人口规模和土地面积的对数比例,将整个人类聚居系统划分成15个单元。

13、现代世界的聚居系统大致可以归结为两种类型1、六边形模式聚居系统;2、动态聚居系统。

14、聚居进入动态发展阶段后,形成聚居系统的“力“也发生很大变化,新的动态聚居系统和动态区域主要受到三种吸引力的作用:1、主要聚居中心(即大城市)的吸引力2、现代交通干线的吸引力3、具有良好的景观的地区吸引力名词解释人居环境:是人类的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

系统:由若干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组成部分结合而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或者简称为“具有特定功能的综合体”。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025503课程名称:人居环境科学导论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Sciences of Human Settlements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48学分:3适用对象: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无二、课程简介人居环境科学导论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

通过学习人居环境科学发展的缘由与过程,阐述人居环境科学的涵义、基本框架及其研究方法论。

空间上由区域到城市到居所,时间上由古代而至现代,思想方法上从道萨迪亚斯的“人类聚居学”到吴良镛的“人居环境科学到”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和择居风水文化,系统地学习人与环境的相生相融与制约关系,初步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论认识与知识基础。

Introduction to Science of Human Settlements is one of the major courses for students of Humanistic geography and urban-rural planning.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reasons and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n Science of Human Settlement, we can expound the meaning, basic framework and research methods of it. Space from region to city to residence, time from ancient to modern, thinking method from the “Ekistics” of C.A.Doxiadis to the Chinese tradition of“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and the culture of Feng Shui, systematic learning the symbiosis and constraints relationship and initially establish a knowledge base of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nature.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人居环境科学导论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居环境科学与人类聚居学区分开来,是基于中 国的实际情况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2.1.2 人居环境科学
(The Sciences of Human Settlements)
为此,我们这样定义人居环境科学:
人居环境科学是围绕地区的开发,城乡发展 及其诸多问题进行研究的学科群,它是连贯一切 与人类居住环境的形成与发展有关的,包括自然 科学,技术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新的学科体系,其 涉及领域广泛,是多学科的结合,他的研究对象 是人居环境。
“五个统筹”的核心就是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 续发展,就是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储金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五个统筹”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内涵。
“五个统筹”是指导中国经济社会社会发展的 总方针,也是指导中国人居环境建设的最高指 导原则。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1 人居环境的五大系统
——人居环境的核心是“人”
——人居环境是人类与自然之间发生联系和作用 的中介
——人居环境内容复杂
——人创造人居环境,人居环境又对人的行为产 生影响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2.1.3 可持续发展与“五个统筹”
1 可持续发展
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环境为 主题的会议。
道氏还将15个单元化分为三大层次: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1 人居环境的五大系统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1 人居环境的五大系统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2 人居环境的五大层次

人居环境的层次观是人居环境科学的一个重大问题,
不同层次的人居环境单元不仅在于居民量的不同,还带
来了内容与质的变化。

道氏提出人类聚居的分类框架,根据人类聚居的人
1987年,《我们的共同未来》报告第一次提出“可持续发 展”的观念。
1992年,《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报告,“可持续发展” 被明确为全人类共同发展目标。
2003年,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 协调 可持续的发展观”。
2007年,中共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居 : 一种涵盖广泛的人的行为,因而与人的关系最为密切
环境 :“市围绕某种物体,并对这个物体的行为产生某些影响 的外界事物”
狭义:地理环境(物质环境 physical environments) 广义:地理环境 人文环境与心理环境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2.1.1 人居环境
“人居环境”中,“环境”是平台,“居”是 行为,“人”是主体。因此,人居环境研究是 通过“人”和“居”去研究“环境”,或通过 “人”和“环境”去研究“居”。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2.1.2 人 Human Settlements)

人居环境科学着重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
联系,并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社会
经济文化和工程技术等方面进行综合系统的研究。

所以人居环境科学研究以以下几方面作为最
基本的前提:
2 人类系统
人类:指作为个体的聚居者 人类系统侧重于对物质的需求与人的心理生理行为等有关机 制及原理理论的分析。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1 人居环境的五大系统
3 社会系统
社会:指人类相互交往的体系 社会系统主要指公共管理和法律 社会关系 人口趋势 文化特 征、社会分化、经济发展、健康和福利等。
口规模和土地面积的对数比例,将整个人类聚居分为15
个单元:

人体——房间——住所——住宅组团——小型邻
里——邻里——小城镇——城市——中等城市——大城
市——小型城市连绵区——城市连绵区——小型城市
洲——城市洲——普世城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2 人居环境的五大层次
在15各聚居单元中,除规模较小的几个单元外,其他各单 元无论在人口规模上,还是土地面积上。大致都呈 1:7 的 比例关系,与中心地理论相一致。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2.1.1 人居环境
1 人居环境的概念
人居环境-----是人类生活聚居的地方 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 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 是人类利用自然与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2.1.1 人居环境
2 人-- 居 --环境
人 : 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研究对象
可以看到,“环境”和“居”是落脚点,“人” 是研究的出发点和着眼点。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2.1.2 人居环境科学
(The Sciences of Human Settlements)
从字面上说,是涉及人居环境的有关科学
Sciences,用复数形式,体现了人居环境科学是 涉及人居环境有关多学科交叉的学科组群
4 居住系统
建筑:只为人类及其功能和活动提供庇护的所有构筑物 居住系统主要指住宅 社区设施 城市中心等,人类系统、社 会系统等需要利用的居住物质环境及艺术特征。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1 人居环境的五大系统
5 支撑系统
支撑网络:指所有人工或自然的联系系统,其服务 于聚落并将聚落连为整体,如道路供水系统通讯设 备以及经济法律教育和行政体系等。 支撑系统主要指人类住区的基础设施,包括公共服 务设施系统交通系统通讯系统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物 质环境规划等。
借鉴道氏“人类聚居学”,用系统的观念,从分 解开始,对人居环境从内容上划分为五大系统:
——自然系统 ——人类系统 ——社会系统 ——居住系统 ——支撑系统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1 人居环境的五大系统
1 自然系统
自然:指整体自然环境,是聚居产生并发挥其功能的基础 自然系统侧重于与人居环境有关的自然系统的机制,运行原 理及理论和实践分析。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2.1.3 可持续发展与“五个统筹”
2 “五个统筹”
2003年,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五 个统筹”: ——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2.1.3 可持续发展与“五个统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