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二轮专题复习——太阳辐射
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太阳辐射类问题答题技巧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太阳辐射类问题答题技巧一、专题讲解1.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2.全球太阳辐射的时空分布(1)空间分布(2)时间分布:一般来说,夏季太阳辐射强于冬季,旱季大于雨季。
3.太阳辐射类问题答题技巧二、同步训练太阳辐射强度是指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多少。
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主要有太阳高度、日照时间、天气状况和海拔高低。
下图为我国北京、上海、成都和昆明四地太阳辐射强度年变化图。
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表示成都太阳辐射强度年变化的曲线是A.曲线① B.曲线② C.曲线③ D.曲线④2.四地的太阳辐射强度年变化与全球年变化规律差异最大的城市是A.城市① B.城市② C.城市③ D.城市④3.城市③7、8月太阳辐射强度最大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低,太阳高度大 B.受高压控制,晴天多C.纬度高,日照时间长 D.海拔高,大气削弱作用弱下面分别为“我国台湾省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和“我国台湾省地形图”。
据图完成4—6题。
4.影响台湾省年太阳辐射总量南北差异的主要因素为A.纬度位置 B.天气状况 C.海陆位置 D.地形5.影响台湾省年太阳辐射总量东西差异的主要因素为A.纬度位置 B.天气状况 C.海陆位置 D.地形6.导致甲地附近的等值线向南突出的根本原因是A.纬度位置 B.天气状况 C.海陆位置 D.地形我国最早以冬至日不少于两小时的日照标准对住宅建筑间距进行了规范,但有些地区达到要求难度较大,后来修订使用了冬至日和大寒日(1月20日前后)两级标准,部分城市也改成了以大寒日为标准规划住宅间距。
也有学者提出可结合不同地区住宅的垂直墙面获得的太阳辐射量作为住宅规划的参考依据。
下表为我国部分城市大寒日南墙面直接辐射最大2小时辐射量。
据此回答7—9题。
7.关于我国一些地区住宅区规划改用大寒日为标准的说法正确的是A.加大了住宅区楼房间距 B.提高了土地利用率C.较适用于低纬度地区 D.降低了住宅建筑密度8.影响表中广州到哈尔滨大寒日南墙直接辐射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太阳高度角 B.云量 C.日照时间D.地形9.表中拉萨大寒日南墙直接辐射最高的主要原因是A.天气晴朗 B.太阳高度角大 C.大气透明度高 D.墙体颜色深下图表示一年中大气上界单位面积水平面上每日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单位为MJ/m2,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没有太阳辐射。
山师附中高2021届微主题知识整合与训练4——太阳辐射

高2021届地理微主题知识整合与训练4——太阳辐射【知识整合】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分析:太阳辐射强度是指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强弱。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散射作用,大大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但尚有诸多因素影响太阳辐射的强弱,使到达不同地区的太阳辐射的多少不同。
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因素。
1.纬度位置: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多;反之,则少。
这是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的主要原因。
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
如赤道地区被赤道低压带控制,多对流雨,而副热带地区被副高控制,多晴朗天气,所以赤道地区的太阳辐射要弱于副热带地区。
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
如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主要就是这个原因。
如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主要就是这个原因。
4.日照长短: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
如我国夏季南北普遍高温,温差不大,是因为纬度越高的地区,白昼时间长,弥补了因太阳高度角低损失的能量。
【典例剖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运动的主要能量源泉,也是地球光热能的主要来源。
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到达不同地区的太阳辐射的多少各有不同。
辽宁省是我国太阳辐射能开发利用较早的省份之一,近年来,辽宁省许多大型企业加大对太阳能资源开发和光伏发电的投资力度,并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下图为辽宁省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图。
(1)分别指出辽宁省东部和西部地区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特点。
(2)说明甲地区太阳辐射总量较低的主要原因。
(3)分析乙地区发展太阳能光伏电站的有利条件。
【参考答案】(l)东部地区:太阳辐射总量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增加;西部地区:太阳辐射总量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加。
2021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等太阳辐射

2021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等太阳辐射1.光温潜在产量是指在一定的光、温条件下,作物单产理论上所能达到的最高值。
通过分析农作物生长季》10℃活动积温及地面太阳总辐射的时空分布,可确定其光温潜在产量差异及变化。
下图为华北平原1961-2015年每年夏玉米生长季内平均积温及地面太阳总辐射的空间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题。
(1)图中四地,地面太阳总辐射量最高的是( )A.甲B.乙C.丙D.丁(2)研究发现1961-2015年华北平原夏玉米光温潜在产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夏玉米实际单产却呈增加趋势,其原因最可能是( )A.农业技术进步B.活动积温上升C.种植面积扩大D.辐射总量增加2.从太阳能获得电力,需通过太阳电池光电变换来实现。
要使太阳能发电真正达到实用水平,就要提高太阳能光电变换效率。
下图示意江苏省多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兆焦耳/平方米·年)空间分布图及太阳能光伏板排列情况。
据此完成下题。
(1)影响该省多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南北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类型B.气候特点C.海陆位置D.纬度位置(2)为取得最大效益,太阳能光伏板阵图中不同城市中的β和L值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A.三城市中β值和L值最大的都是徐州市B.徐州市β值大于淮安市,L值小于淮安市C.淮安市β值大于南京市,L值小于南京市D.南京市β值大于徐州市,L值小于徐州市3.下图为海南岛某地理要素等值线(等值线的数值①>②>③>④)、等高线和年太阳辐射量线分布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虚线可能是( )A.等日照线B.等温线C.等降水量线D.等潜水位线(2)影响Q地附近的等值线(虚线)向南凸出的因素是( )A.地形B.洋流C.植被覆盖率D.海陆位置(3)影响M、P两地太阳辐射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洋流B.海陆位置C.纬度位置D.天气4.读我国某省级行政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单位:兆焦/米2)分布图和该省级行政区某地理要素的分布示意图。
二轮复习微专题、太阳辐射

六、与太阳辐射有关的等值线图判读
5.会迁移
(1)描述太阳辐 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如家禽。 射时间分配规律的角度。
作者用“苍山负雪,明烛夕照”写出从曲折的山径并在冰雪与迷雾之中初至山头时刹那的感受。然后远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水如画”
从 时 间 上一 般 描 述其 冬 、 夏季 的 季 节差 异 ; 其原 因 ,俯视“半山居雾若带然”。作者视野由远及近,由上而下,既层次分明,又照应前文。写山、水、雪、雾、日光、城郭,这么多的内容
五、太阳辐射的分布
(2)世界太阳年辐射总体分布特征
受上述因素影响,世界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不均衡。总体分布
特征如下:
不同纬度分布: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相同纬度分布:由沿海向内陆递增;
①空间分布
地势高处太阳辐射强,地势低处
太阳辐射弱
②时间分布:夏季太阳辐射强于冬季。
五、太阳辐射的分布
(3)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 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从总体上看是从东部沿海向西部 内陆逐渐增强。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具体 分布如图所示:
结
论
,
城
市
的
太
阳
辐
射
量
往
往
低
于
(二)写作要求:
郊区, 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
分) 城市的雨岛效应,多雾;大气尘埃多,对太 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五、太阳辐射的分布-世界
(4)A、B的纬度值约为37 N,A的太阳辐射强度季节 变化较大的原因是什么?(2分) A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太阳高度角大,白昼时间 长,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炎热干燥,对太阳辐射 削弱少;冬季太阳高度角小,白昼短,受西风带影 响,多阴雨天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多。
《太阳辐射》课件

使用太阳辐射监测设备,如太 阳辐射计和紫外线指数计,可 以实时监测太阳辐射的强度。
气象预报
气象部门会发布紫外线指数预 报,提醒公众当天的太阳辐射 强度和防护建议。
网络查询
通过查询网络上的紫外线指数 查询系统,可以了解当前和未 来一段时间内的紫外线强度。
个人感受
根据个人感受和皮肤反应,也 可以大致判断太阳辐射的强度
吸收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的量取决于地 面的性质,如土壤、草地、水面 的吸收能力各不相同。
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分布
纬度分布
随着纬度的升高,太阳辐射的强 度逐渐减弱。
经度与海拔分布
同一纬度上,太阳辐射的分布还受 到经度和海拔的影响。
时间分布
一天中,太阳辐射的强度在中午时 分达到最大,早晚较小。一年中, 夏季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较多,冬季 较少。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是地球气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力,通过影响地球的温度和气候系统,对人类 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有助于杀菌、预防佝偻病等,但过量的紫外线会导致皮肤癌等 疾病。
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有助于维持地球的温度,但过量的红外线会导致温室效应等环 境问题。
02
太阳辐射的传输
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传
演化也具有重要意义。
03
技术创新
太阳辐射研究促进了太阳能利用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推动了新能源产业
的发展,有助于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为应对全
球气候变化做出贡献。
THANK YOU
感谢观看
太阳辐射的波长范围覆盖了从紫外、 可见光、红外线直到微波的所有波段 。
太阳辐射的来源与组成
太阳辐射主要来源于太阳内部的 核聚变反应,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太阳辐射复习

量多; 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太阳辐射强。
思而有疑
思考:青藏高原地区太阳辐射丰富而热量不丰富呢?
• 空气稀薄,晴天多,二氧化碳和水汽少,大气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很少且 保温作用也很弱;
阳高度大,获得 晴天多到达地面的 的太阳辐射强度大
太阳辐射多
太阳辐射多
太阳高度小 经过的大气路程长,大 气削弱多;照射面积大, 强度小
大 气 上 界
太阳高度大
经过的大气路程 短, 大气削弱少;照 射面 积小,强度大
问: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的原因
• 藏族小女孩
问题:说明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的原因(8分)
【练习】
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利用的能源中,根本上属于太阳 辐射能的是:
A.太阳能热水器
B.用煤,石油发电
C.用潮汐能发电
D.秦山核电站的核电
二、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一、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纬度+地势+天气 纬度低,太阳辐射强;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 太阳辐射的削弱少;多晴朗天气,日照时间长。
(3)太阳辐
射波长范围
紫外线(7﹪):0.15—0.4微米
可见光(50 ﹪):0.4----0.76微米(红橙黄绿青蓝紫)
红外线(43 ﹪):0.76---4微米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直接提供的光、热(维持生物的生长); •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 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煤、石油等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 累下来的太阳能; •是生活和生产中多种能源的来源。 •影响地理环境。
高三地理总复习课件 太阳辐射

天文辐射是指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下表是
例题 “地球不同纬度地区在二分二至日所受到的天文
辐射日总量(卡/平方厘米)变化情况表”。
日期 3月21日
90° N
0
70°N
50° N
316 593
30° N
799
0° 30°S 50°S 70°S 90°S 923 799 593 316 0
6月22日 1110 1043 1020 1005 814 450 170 0
日期
3月21日 6月22日 9月23日 12月22日
90° N
70°N
50° N
0 316 593
1110 1043 1020
0 312 586
0
0 181
30° N 799
1005 789 480
0° 30°S 50°S 70°S 90°S
923 799 593 316 0
814 450 170 0
0
9月23日 0 312 586 789 912 789 586 312 0
12月22日 0
0 181 480 869 1073 1089 1114 1185
⑶北极与南极天文辐射量最大值不同,出现这一差异的原因主要是
A. 极昼期长短不同
B. 极地冷高压强度不同
C. 正午太阳高度不同
D. 日地距离不同
0
9月23日 0 312 586 789 912 789 586 312 0
12月22日 0
0 181 480 869 1073 1089 1114 1185
⑵ 50°N天文辐射量最小值出现在12月22日,原因是
A. 该地处于极夜期
B. 受极地冷高压的影响
郑州一中高2021届微主题知识整合与训练4——太阳辐射

高2021届地理微主题知识整合与训练4——太阳辐射【知识整合】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分析:太阳辐射强度是指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强弱。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散射作用,大大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但尚有诸多因素影响太阳辐射的强弱,使到达不同地区的太阳辐射的多少不同。
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因素。
1.纬度位置: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多;反之,则少。
这是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的主要原因。
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
如赤道地区被赤道低压带控制,多对流雨,而副热带地区被副高控制,多晴朗天气,所以赤道地区的太阳辐射要弱于副热带地区。
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
如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主要就是这个原因。
如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主要就是这个原因。
4.日照长短: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
如我国夏季南北普遍高温,温差不大,是因为纬度越高的地区,白昼时间长,弥补了因太阳高度角低损失的能量。
【典例剖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运动的主要能量源泉,也是地球光热能的主要来源。
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到达不同地区的太阳辐射的多少各有不同。
辽宁省是我国太阳辐射能开发利用较早的省份之一,近年来,辽宁省许多大型企业加大对太阳能资源开发和光伏发电的投资力度,并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下图为辽宁省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图。
(1)分别指出辽宁省东部和西部地区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特点。
(2)说明甲地区太阳辐射总量较低的主要原因。
(3)分析乙地区发展太阳能光伏电站的有利条件。
【参考答案】(l)东部地区:太阳辐射总量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增加;西部地区:太阳辐射总量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加。
高中地理 高微主题知识整合与训练4——太阳辐射

高2021届地理微主题知识整合与训练4——太阳辐射【知识整合】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分析:太阳辐射强度是指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强弱。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散射作用,大大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但尚有诸多因素影响太阳辐射的强弱,使到达不同地区的太阳辐射的多少不同。
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因素。
1.纬度位置: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多;反之,则少。
这是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的主要原因。
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
如赤道地区被赤道低压带控制,多对流雨,而副热带地区被副高控制,多晴朗天气,所以赤道地区的太阳辐射要弱于副热带地区。
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
如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主要就是这个原因。
如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主要就是这个原因。
4.日照长短: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
如我国夏季南北普遍高温,温差不大,是因为纬度越高的地区,白昼时间长,弥补了因太阳高度角低损失的能量。
【典例剖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运动的主要能量源泉,也是地球光热能的主要来源。
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到达不同地区的太阳辐射的多少各有不同。
辽宁省是我国太阳辐射能开发利用较早的省份之一,近年来,辽宁省许多大型企业加大对太阳能资源开发和光伏发电的投资力度,并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下图为辽宁省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图。
(1)分别指出辽宁省东部和西部地区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特点。
(2)说明甲地区太阳辐射总量较低的主要原因。
(3)分析乙地区发展太阳能光伏电站的有利条件。
【参考答案】(l)东部地区:太阳辐射总量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增加;西部地区:太阳辐射总量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加。
2021届新高考物理二轮微专题复习限时强化练:普朗克黑体辐射理论(解析版)

2021届新高考物理二轮微专题复习限时强化练普朗克黑体辐射理论一、选择题1、对黑体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黑体不仅能吸收电磁波,也能反射电磁波B.黑体是黑色的且其自身辐射电磁波C.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除了与温度有关,还与材料的种类及其表面状况有关D.黑体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物体没有绝对黑体2、下列描绘两种温度下黑体辐射强度与波长关系的图中,符合黑体辐射实验规律的是( )3、(多选)关于对普朗克能量子假说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振动着的带电微粒的能量只能是某一能量值εB.带电微粒辐射或吸收的能量只能是某一最小能量值的整数倍C.能量子与电磁波的频率成正比D.这一假说与现实世界相矛盾,因而是错误的4、人眼对绿光较为敏感,正常人的眼睛接收到波长为530 nm的绿光时,只要每秒钟有6个绿光的光子(能量子)射入瞳孔,眼睛就能察觉.普朗克常量为6.63×10-34J·s,光速为3×108 m/s,则人眼能察觉到绿光时所接收到的最小功率约是( )A.2.3×10-18 WB.3.8×10-19 WC.7.0×10-10 WD.1.2×10-18 W5、(多选)下列有关黑体和黑体辐射的说法正确的是( )A.黑体能够吸收照射到它上面的全部辐射而无反射B.黑体的温度升高时可以辐射出任何频率的电磁波(包括可见光和不可见光)C.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可以利用经典物理学的理论来解释D.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无法用经典物理学的理论解释6.两束能量相同的色光,都垂直地照射到同一物体表面,第一束光在某段时间内打在物体表面的光子数与第二束光在相同时间内打到物体表面的光子数之比为5∶4,则这两束光的光子能量之比和波长之比分别为( )A.4∶54∶5B.5∶44∶5C.5∶45∶4D.4∶55∶47.一盏电灯的发光功率为100 W,假设它发出的光向四周均匀辐射,光的平均波长为λ=6.0×10-7 m,普朗克常量为6.63×10-34J·s,光速为3×108m/s,在距电灯10 m远处,以电灯为球心的球面上,1 m2的面积每秒通过的光子(能量子)数约为( )A.2.4×1017个B.2.4×1016个C.2.4×1015个D.2.4×1010个8、(多选)以下关于辐射强度与波长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在某一温度下只能辐射某一固定波长的电磁波B .当铁块呈现黑色时,说明它的温度不太高C .当铁块的温度较高时会呈现赤红色,说明此时辐射的电磁波中该颜色的光强度最强D .早、晚时分太阳呈现红色,而中午时分呈现白色,说明中午时分太阳温度最高9、某激光器能发射波长为λ的激光,发射功率为P ,c 表示光速,h 表示普朗克常量,则激光器每秒发射的能量子数为( )A .Pc hλB .hc λC .λP hcD .λc hP10、如图所示,当用一束紫外线照射在与不带电的验电器相连的锌板上时,将发生的现象是( )A.验电器金属箔带负电B.有正离子从锌板上飞出来C.有电子从锌板上飞出来D.锌板吸收空气中的正离子11、(多选)如图所示就是黑体的辐射强度与其辐射光波长的关系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T2B.T1<T2C.随着温度的升高,黑体的辐射强度都有所降低D.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12、(多选)关于对黑体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黑体只吸收电磁波,不反射电磁波,看上去是黑的B.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材料的种类及表面状况有关C.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温度有关,与材料的种类及表面状况无关D.如果在一个空腔壁上开一个很小的孔,射入小孔的电磁波在空腔内表面经多次反射和吸收,最终不能从空腔射出,这个带小孔的空腔就近似为一个黑体13、一些金属材料的逸出功如表所示:现用波长为400 nm的单色光照射上述材料,能产生光电效应的材料最多有(普朗克常量h=6.6×10-34 J·s,光速c=3.0×108 m/s)( ) A.2种 B.3种C.4种D.5种14、人眼对绿光最为敏感.正常人的眼睛接收到波长为530 nm 的绿光时,只要每秒有6个绿光的光子射入瞳孔,眼睛就能察觉.普朗克常量为6.63×10-34J·s,光速为3.0×108 m/s,则人眼能察觉到绿光时所接收到的最小功率是( )A.2.3×10-18 WB.3.8×10-19 WC.7.0×10-10 WD.1.2×10-18 W15、对一束太阳光进行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光是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复合光B.在组成太阳光的各单色光中,其能量子最大的光为红光C.在组成太阳光的各单色光中,其能量子最大的光为紫光D.组成太阳光的各单色光,其能量子都相同16、能正确解释黑体辐射实验规律的是( )A.能量的连续经典理论B.普朗克提出的能量量子化理论C.以上两种理论体系任何一种都能解释D.牛顿提出的能量微粒说17、(多选)某半导体激光器发射波长为1.5×10-6m,功率为5.0×10-3 W的连续激光.已知可见光波长的数量级为10-7 m,普朗克常量h =6.63×10-34J·s,该激光器发出的( )A.是紫外线B.是红外线C.光子能量约为1.3×10-18 JD.光子数约为每秒3.8×1016个18、(多选)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在研究黑体辐射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即能量子假说,下列说法属于能量子假说内容的是( )A.物质发射(或吸收)能量时,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进行的B.能量子假说中将每一份能量单位,称为“能量子”C.能量子假说中的能量子的能量ε=hν,ν为带电微粒的振动频率,h为普朗克常量D.能量子假说认为能量是连续的,是不可分割的二、非选择题19.某广播电台的发射功率为10 kW,该电台发射的电磁波在空气中的波长为187.5 m.(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1)该电台每秒从天线发射多少个光子?(2)若四面八方发射的光子视为均匀的,求在离天线2.5 km处,直径为2 m的环状天线每秒接收的光子个数以及接收功率.20、小明用阴极为金属铷的光电管,观测光电效应现象,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甲所示。
【202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整体性与差异性(1)含答案

202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整体性与差异性(1)青藏高原分布有两种类型的冰川,海洋性冰川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东南部,大陆性冰川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内陆。
下图示意冰缘水文站监测的两类冰川夏季连续 5日无降水情况下的径流水位过程线。
据此完成1-2题。
1.雪线是山地常年积雪带的下界,雪线的高低受气温、降水量和地貌条件等影响。
青藏高原两类冰川雪线高低及其成因是A. 海洋性冰川雪线高,气温高B. 大陆性冰川雪线高,气温低C. 海洋性冰川雪线低,降水多D. 大陆性冰川雪线低,降水少2.海洋性冰川日融水径流峰值滞后的原因是A. 分布海拔较高B. 冰面、冰内均有消融C. 日均消融量大D. 植被涵养水源能力强我国西部山地内某小流域面积23.1km2,海拔2960~4800m,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495mm,主要集中在7~9月,并随高程增大而增加。
流域内景观类型多样,山地自然带垂直分异明显。
如图为“某小流域景观类型图”。
据此完成3-5题。
3.该小流域内的A. 高寒草原是其所在山地的基带B. 冰川分布的下限高度基本相同C. 稀疏林地可出现于各自然带内D. 降水变化特点决定了带谱结构4.高寒草甸与高山寒漠分属不同山地自然带,导致两者发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A. 气温B. 降水量C. 风速大小D. 太阳辐射量5.高寒草甸与高寒灌丛同属一个山地自然带,导致两者发生分异的主导因子是A. 土壤肥力B. 空气湿度C. 日照长短D. 地表水分林线指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
如图是将广东省甲山(24.5°N,113.1°E)、乙山(24.6°N,112.9°E)、丙山(24.9°N,113.2°E)林线高度与坡向分级图叠加,得到的林线高度随坡向的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6-7题。
6.由图可以推测出A. 甲山南坡林线高于乙山B. 丙山北坡林线高于广东省平均林线C. 纬度高的阳坡林线较高D. 经度数值小的阴坡林线最高7.乙山处在南岭山脉的南麓,冬季其阴坡为迎风坡而阳坡为背风坡。
2021年高考地理二轮高频考点精练(7)

2021年高考地理二轮高频考点精练(7)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优点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强光效和防除病虫害等几个方面。
结合下图,完成下面两题。
1.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提高地温,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原理主要是A.减弱地面辐射的损失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C.增强了太阳辐射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2.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作用是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C.反射太阳辐射,增强光效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非洲的纳马夸兰地区盛产宝石,也是地球上最不平常的沙漠之一,这里大部分时间是干燥和荒芜的,直到8月和9月,这个地区又魔术般地变成花的海洋。
这里是野生多肉“王国”,生长着1000多种肉质植物,大部分为当地特有品种。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纳马夸兰地区的说法不正确是①8、9月受西南风的影响大,降水多②沿岸洋流带来充足水汽,有利于多肉植物的生长③当地开花季节气压带风带偏北④该地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差异大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③4.大西洋飘来的雾气是多肉植物获取水源的途径之一,该区域多雾的原因是A.沿岸沙漠提供凝结核B.沿岸寒流增温增湿C.昼夜温差大,露水较多D.沿岸空气与寒流相遇雪幡是一种特殊的气象学现象,是雪晶在下降过程中不断升华、消失,而在云底形成的白色丝缕状悬垂物。
它随云飘荡,形似旗幡,因此得名。
下图为某摄影爱好者于当地时间10时在拉萨(91°E)拍摄到的雪幡照片。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有利于雪晶在下降过程中升华、消失的气象条件是A.风力强劲B.空气干燥C.温度降低D.湿度增大6.该地发生雪幡时A.雪幡附近常有冷空气下沉B.飞机接近雪幡时非常安全C.雪幡阻碍臭氧吸收紫外线D.无风时悬垂物出现弯曲状下左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某种辐射;右图为上海市郊区一个蔬菜大棚的照片。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精选1 太阳辐射

微专题1 太阳辐射【知识归纳】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典题精练】日照时数指太阳在某地实际照射的时间。
图们江是中国与朝鲜的界河。
图3为图们江流域日照时数年内变化柱状图。
完成1~2题。
1.该流域日照时数在7月出现低谷的影响因素是()A.云量B.海拔C.下垫面D.正午太阳高度2.日照百分率为一个时间段内某地日照时数与理论上最大日照时数的比值(%)。
该流域三月份日照百分比率约为()A.53%B.62%C.70%D.78%地表有效辐射是指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的差值,其通常用地表有效辐射通量密度表示,通量密度越大,地表有效辐射越大。
下图示意我国三个地区地表有效辐射通量密度的不同月份变化,据此回答3~4题。
3.图中a、b、c二地分别是()A.腾冲、乌鲁木齐和哈尔滨B.乌鲁木齐、腾冲和哈尔滨C.哈尔滨、乌鲁木齐和腾冲D.腾冲、哈尔滨和乌鲁木齐4.导致图中三地1月和7月地表有效辐射差异的主导因素分别是()A.太阳辐射、植被状况B.大气成份、海陆分布C.纬度差异、天气状况D.地势高低、大气环流下图我国某城市太阳日总辐射量多年平均分布略图。
读图回答5~6题。
5.据图分析,该城市应为下列城市中的()A.拉萨B.杭州C.乌鲁木齐D.北京6.造成1月至5月太阳日辐射量总体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①正午太阳高度②海拔③昼夜长短④大气密度⑤风向A.①③B.②④ C.③④ D.①④7.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甘肃省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省区之一,但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率偏低,目前该省正在加大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力度。
材料二下图为甘肃省太阳辐射[单位:kW.h/(m2.a)]分布示意图。
(1)分析甘肃省太阳能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率较低的原因。
(2)说明甘肃省加大太阳能资源开发力度对该地产生的积极影响。
【答案详解】1.A2.B 【解析】1.同一地区影响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天气。
7月份,雨带移动到华北、东北地区,图门江是雨季,天空云量较多,日照时数少,A对。
微专题太阳辐射-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精讲课件

【太阳辐射概述】
(4)对地理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①维持地表温度。 ②为生物生存提供光照。 ③大气运动、水循环、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④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能源。 直接能源:太阳能.太阳灶等;农业大棚、地膜。 间接能源:化石燃料;生物能等。 拓展:三种能源的能量不来源于太阳辐射 潮汐能:能量来源于日、月的引力。 地热:能量来源于地球内能。 核能:能量来源于发生核变的原子核。
A. 冷锋过境日
B. 低压控制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 暖锋过境日
D. 高压控制期
【7题】根据题干,“增加屋顶太阳辐射反射率可以减小建筑物增温幅度,降低城市气温,缓解城市热 岛效应”,屋顶面积越大,反射率越高,与文教区、低密度居住区和工业区相比,高密度居住区住房多, 安装高反射率屋顶能最大限度减小建筑物增温幅度,降低城市气温,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热环境 影响最大。BCD错误,A正确。故选A。 【8题】根据题意,安装高反射率屋顶对降低城市气温最明显的时间是气温最高、反射率最强的时候, 冷锋、暖锋和低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气温较低,反射率较低,高压控制期,天气晴朗,气温较高, 反射率高,对城市气温降低最明显,ABC错误,D正确。故选D。
[方法技巧] 分析判断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 (1)纬度不同的区域比较,先确定纬度因素。 (2)同纬度区域比较,先确定地形与天气因素。 (3)针对某一区域分析,则首先抓住区域环境特征,从区域的纬度位置、地形特 征、天气与气候特征等方面综合分析。
【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
[归纳总结]
分析不同因素在不同时间尺度对同一地区太阳辐射量产生的影响
以安装高反射率屋顶为背景,考查地表物 质反射率对太阳辐射的影响 以墨西哥可再生能源分布为背景,考查世 界太阳辐射能分布情况 以该地顺坡垄种植葡萄和利用光照的优势 为背景,考查太阳辐射量的影响因素
高考专题复习——太阳辐射(1)讲义

(2)若坡度从10°增大到15°,则a点的数值将 ( A ) A.增大 B.减小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据图可知,地形坡度为10°时,a点数值大于1,说明在一定条件下a点数值与地 形坡度呈正相关,故地形坡度增大到15°时,a点数值将增大。
(3)该地在下列坡度中,a 点的数值达到最大的是( C ) A. 10° B. 30° C. 50° D. 70°
2. 我国广州某校地理小组,在不同时间对当地各朝向楼房外墙面接受太阳辐射热
量情况进行测定。据此回答(1)~(2)题。 (1).下表数据为1月份各朝向外墙面太阳辐射热日总量值,根据表中数据分析, 表示朝南墙面的数码是
进
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
影响因素 纬度 地势 天气
日照 时数
极圈以内地区有极 一般地势高的高 昼极夜现象,极圈 原日照时数多于 以外地区夏季日照 地势低的盆地 时数多于冬季
多阴雨天气的地 区,日照时数少, 多晴朗天气的地 区,日照时数多
年太阳辐 射总量
地势高,大气稀 纬度低,正午太阳 薄,透明度高, 高度角大,获得太 固体杂质、水汽 阳辐射多 少
B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四幅图是该地理小组根据实测数值,经计算后绘制出的太阳辐射热日 总量变化图(数值单位:KJ/m2· 日),能正确表示7月份各朝向墙面日总量变化 情况的是( A )
五、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
1.大气上界上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例:读到达地球太阳辐射量的分布图,图中曲线分别表示地表吸收 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云层 反射太阳辐射量。回答10-12题。
2021年高考地理主干知识梳理: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021高考地理主干知识梳理: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主干知识梳理1.太阳辐射2.太阳活动(1)太阳大气层及主要太阳活动①太阳大气层的结构: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
②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A层的黑子,B层的耀斑,其周期约为11年,它们都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扰动地球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②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③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产生“极光”现象。
④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跟踪练习一、选择题美国国家科学院曾预言:在2023年的某一天,美国南部的一些城市,在五彩斑斓的极光光幕过后,灯光在瞬时明亮后将会熄灭,一分半钟之后,这个大停电现象将会遍及美国整个东部地区,甚至整个欧洲以及中国、日本等区域也会同样经历这样的灾难,而这场灾难仅仅源于太阳打了一个强烈的“喷嚏”。
据此完成1~2题。
1.材料中所述的太阳打了强烈的“喷嚏”极有可能是( )A.太阳耀斑爆发 B.太阳爆炸C.太阳辐射增强 D.太阳辐射减弱2.该“喷嚏”还可能产生的明显影响不包括( )A.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 B.信鸽迷失方向C.指南针失灵 D.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答案:1.A 2.D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中发生的现象判断该“喷嚏”应当是一次强烈太阳活动,耀斑和黑子是太阳活动的表现形式。
第2题,太阳耀斑爆发会产生强烈的高能带电粒子,这些高能带电粒子闯入地球,会干扰地球高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扰动磁场,产生磁暴,使信鸽迷失方向,指南针失灵;地球公转速度的快慢与太阳活动无关。
太阳辐射强度受地形地势、气象气候、纬度、大气透明度、太阳活动强度等因素影响。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的太阳辐射强度日变化。
据此完成3~5题。
3.该地可能位于( )A.长白山区 B.天山山区 C.太行山区 D.横断山区4.当天的日期和天气状况可能是( )A.2月1日、晴天B.7月1日、阴天C.3月1日、多云D.12月1日、多云5.当地日落时刻的太阳辐射强度,理论与实测数值均大于日出时刻,最有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A.纬度 B.气候 C.地形 D.海拔答案:3.B 4.C 5.C解析:第3题,从图中看出,该地太阳辐射强度日变化理论数值在北京时间14时时最大,当地地方时为12时,与120°E地方时相差2小时,据此可知该地在90°E附近。
2021年高考地理考点练习:太阳活动与太阳辐射【有答案】

2021年高考地理考点练习:太阳活动与太阳辐射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科学家表示,太阳活动将进入活跃期,届时将会发生最强烈的太阳风暴,可能对地球产生巨大的危害。
读下图,回答1~2题。
1. 太阳风暴产生的带电粒子流来源于图中A. A处B. B处C. C处D. 都有可能2. 太阳风暴袭击地球时,可能造成的影响有①地球各地出现极光现象②地球上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③GPS定位系统受到干扰④我国北方出现极昼现象A. ③④B. ①③C. ①②D. ②③【答案】1. C 2. D【解析】1. 太阳风是日冕层的主要太阳活动类型。
这次到达地球的太阳风暴来自图中的C处,日冕层,C对。
A处是光球层,主要活动是黑子,A错。
B处是色球层,主要活动类型是耀斑,B错,D错。
故答案选C项。
2. 此次剧烈太阳活动是太阳风,产生的太阳风暴吹袭地球,是高能带电粒子流冲向地球,可能引起地球磁场的扰动,使指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卫星导航失效,GPS定位系统受到干扰,②③对。
极光发生在较高纬度地区,①错误。
太阳活动不影响极昼极夜的出现,④错。
故答案选D项。
2017年8月21日,北美洲境内出现了日全食现象。
下图为此次日全食过程的部分照片。
据此完3~5题。
3.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A. 黑子和太阳风B. 黑子和耀斑C. 太阳风和日珥D. 耀斑和太阳风4. 日全食发生时被月球遮挡的太阳大气层及该层的太阳活动是A. 光球层、耀斑B. 日冕层、耀斑C. 色球层、太阳风D. 光球层、黑子5. 太阳大气剧烈活动时产生的影响可能是A. 航行中轮船上的指南针突然失灵B. 使我国北方地区的交通运输拥堵C. 为地球提供光和热D. 两极地区冰川融化加速【答案】3. B 4. D 5. A【解析】本题组以日全食现象为背景,设置三道试题,涉及太阳活动标志、太阳大气层、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太阳活动多种现象中,黑子和耀斑变化时,其它太阳活动也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选项B符合题意。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系列1 太阳辐射 Word版

姓名,年级:时间:微专题1 太阳辐射【思维导图】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典题精练】日照时数指太阳在某地实际照射的时间.图们江是中国与朝鲜的界河。
图3为图们江流域日照时数年内变化柱状图。
完成1~2题。
1。
该流域日照时数在7月出现低谷的影响因素是()A.云量B.海拔 C。
下垫面 D。
正午太阳高度2.日照百分率为一个时间段内某地日照时数与理论上最大日照时数的比值(%).该流域三月份日照百分比率约为( )A.53%B.62% C。
70% D.78%地表有效辐射是指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的差值,其通常用地表有效辐射通量密度表示,通量密度越大,地表有效辐射越大.下图示意我国三个地区地表有效辐射通量密度的不同月份变化,据此回答3~4题。
3.图中a、b、c二地分别是( )A。
腾冲、乌鲁木齐和哈尔滨 B.乌鲁木齐、腾冲和哈尔滨C.哈尔滨、乌鲁木齐和腾冲D.腾冲、哈尔滨和乌鲁木齐4.导致图中三地1月和7月地表有效辐射差异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A。
太阳辐射、植被状况 B.大气成份、海陆分布C。
纬度差异、天气状况D。
地势高低、大气环流下图我国某城市太阳日总辐射量多年平均分布略图。
读图回答5~6题.5.据图分析,该城市应为下列城市中的()A.拉萨B.杭州C.乌鲁木齐 D。
北京6.造成1月至5月太阳日辐射量总体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①正午太阳高度②海拔③昼夜长短④大气密度⑤风向A.①③B.②④ C.③④ D.①④7.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甘肃省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省区之一,但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率偏低,目前该省正在加大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力度。
材料二下图为甘肃省太阳辐射[单位:kW。
h/(m2.a)]分布示意图.(1)分析甘肃省太阳能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率较低的原因.(2)说明甘肃省加大太阳能资源开发力度对该地产生的积极影响。
微专题1太阳辐射参考答案1。
A 2.B 3.A 4。
C 5.B 6。
A7.(1)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该省位于中纬度地区,夏季太阳高度较大,白昼时间长;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气象要素(太阳辐射)
一、单选题
下图是近地面(虚线)和大气上界(实线)太阳辐射波长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温室效应”会使()
A.A部分增大B.B部分缩小
C.C部分缩小D.C部分增大
2.人类大量使用氯氟烃,并向大气排放,则会使()
A.B部分增大B.A部分增大
C.A部分缩小D.C部分缩小
下图表示我国某地某日观测记录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日变化。
完成
下题。
3 该日日期及天气状况可能是:
A.3月12日晴朗B.6月20日多云
C.3月22日多云D.6月5日晴朗
下图为西北大西洋冬季浮冰(漂浮的冰块)南界分布图和格陵兰岛
冰川上广泛出现的因深色尘埃而形成的圆形孔洞图。
完成下题。
4.不是造成冬季浮冰南界西段位置偏南的主
要原因是()
A.寒流势力强盛
B.圣劳伦斯河大量浮冰注入
C.暖流位置偏东
D.冬季风势力强盛
5.冰川上圆形孔洞的出现是因为深色尘埃
()
A.增强太阳辐射的吸收B.减弱太阳辐射的吸收
C.减弱地面辐射的强度D.增强太阳辐射的反射
地表单位面积接受到的太阳辐射量随坡度不同而不同。
读“某山地坡面七月份
太阳辐射量图”,回答下列题。
6.关于该山地坡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阳坡②阴坡③迎风坡④背风坡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该山地可能位于我国的( )
A.南方地区B.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
某日,小小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好友刚发的一张在我国某地拍摄的景观照片及留言:从机场到目的地120千米,坐在向西行的大巴车上,沿途风景比较单调,平坦的地里长着大片绿油油的麦苗,田埂上一排排落叶凋零的树。
读图,完成下面的题。
8.该照片拍摄的景观,最可能出现在我国
A.江汉平原B.四川盆地
C.海河平原D.太湖平原
9.该照片拍摄的当地时间可能是
A.1月16日5时
B.8月5日8时
C.6月23日18时
D.11月23日9时
下图表示“27°N某地坡向(坡度为10°)对地表获得太阳辐射的影响”,纵坐标表示该地坡面与地平面获得太阳辐射量的比值(仅考虑地球运动和地形因素)。
完成下列各题。
10.该地坡向对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影响最大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11.若坡度从10°增大到15°,则a点的数值将
A.增大B.减小
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减少
根据某地区多年对各朝向建筑墙面上接受太阳
辐射热量的实测值,计算出最冷月(一月)和最
热月(七月)日总量,并绘出太阳辐射量日总量
变化图(如下)。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2.该地区一月和七月建筑墙面上接受太阳辐
射量的日总量小于4 186千焦/(平方米·日)的
墙面朝向是( )
A.分别朝北、朝东B.分别朝南、朝西
C.分别朝西、朝南D.均朝北
13.经研究发现该地区一天中日出、日落时墙面接受的太阳辐射量最小,其原
因是( )
①太阳高度最小②气温最低③经过大气层的路径最长④反射作用最强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①④
14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年太阳辐射等值线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兰州、上海、台北、北京四城市中,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丰富的是,分析原因。
2)分析海口与北京的太阳辐射量相当的原因。
专题二——大气专题之热量(气温)
(20年2卷)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
下图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
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观测时段内
A.正午绿洲和沙漠长波辐射差值最大
B.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大于沙漠
C.凌晨绿洲和沙漠降温速率接近
D.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强于沙漠
2.导致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是绿洲
①白天温度低②蒸发(腾)多
③空气湿度大④大气逆辐射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
A.1~2月
B.4~5月
C.7~8月
D.10~11月(19年2卷)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
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
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
据此完成4~5题。
4.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
A.寒温带针叶林地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
D.热带雨林地带
5.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
A.日出前后
B.正午
C.日落前后
D.午夜(18年1卷)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图3所示。
据此完成第6题。
6.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
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
庆低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大气环流
(17年1卷)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
图3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据此完成第7~8题。
7.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
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8.该地寒冷期
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山峰分别经历了1次冰期(末次冰期)、2次冰期和3次冰期,如图所示.据此完成第9题。
9.点苍山无现代冰川发育,是因为与末次冰期时相比,
点苍山现在
A.日照更长
B.气温更高
C.植被更密
D.海拔更低
(19年2卷)37.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
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
1994年“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
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
(2)说明地形对宾川县
河谷地区干热气候特征
形成的影响。
(15年1卷)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我国的多年冻土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度地区和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土南界的年平均气温在﹣1°~1℃,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年平均气温约为﹣3.5°~﹣2℃.
由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成功穿越了约550千米的连续多年冻土区,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地区的最长铁路.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青藏铁路建设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主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的新思路,采用了热棒新技术等措施.图a示意青藏铁路格拉段及沿线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其中西大滩至安多为连续多年冻土分布区.图b为青藏铁路路基两侧的热棒照片及其散热工作原理示意图.热棒地上部分为冷凝段,地下部分为蒸发段,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发段液
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却
成液态,回到蒸发段,循环反复.
(1)分析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
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度地区
低的原因。
(3)根据热棒的工作原理,判断
热棒散热的工作季节(冬季或夏
季),简述判断依据;分析热棒倾
斜设置(图b)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