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
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
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药剂学是指探讨药物的制剂与配制方法、药物剂量的计算、药
物的存储与保存等方面的学科。
本课程主要介绍药剂学的基本知识、理论和实践,为学生提供制剂与配制药物的基本能力培养。
二、教学目标
1.掌握药剂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熟悉药物的存储与保存。
3.了解药物配制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4.掌握药剂学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5.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
1.药剂学概述
1.1 药剂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1.2 药剂学的分类与研究对象
2.药物的质量与贮存
2.1 药物质量标准与检验方法
2.2 药物保存的原则与方法
3.药物剂型与给药途径
3.1 固体制剂的制备与应用
3.2 液体制剂的制备与应用
3.3 半固体制剂的制备与应用
3.4 气雾剂和喷雾剂的制备与应用
3.5 给药途径的选择与药物的转运
4.药物配制技术
4.1 药物测量与计算
4.2 药剂学配方计算
4.3 药物配制工艺与设备
4.4 质量控制与药物检验。
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
3.药物的传递系统(DDS)
第四节辅料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第五节药典与药品标准简介
1.药典
2.药品标准
3.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第六节GMP、GLP与GCP
1.GMP
2.GLP、GCP
第七节药剂学的沿革和发展
1.国外药剂学的发展
2.国内药剂学的发展
第二章液体药剂
第一节概述
1.液体制剂的特点和质量要求
2.液体制剂的分类
第四节喷雾剂
1.概述
2.喷雾装置
3.喷雾剂的质量评价
第五节吸入粉雾剂
1.概述
2.粉末雾化器
第八章浸出技术与中药制剂
第一节概述
1.浸出技术及中药制剂的概念
2.中药制剂的进展
3.浸出制剂的种类及特点
4.中药剂型的改革
第二节浸出操作与设备
1.药材的预处理
2.浸出过程
3.影响浸出的因素
4.浸出方法及设备
5.浸出液的蒸发与干燥
1. 概述
2.常用乳化剂与助乳化剂
3.纳米乳的制备
4.亚纳米乳的制备
5.质量评价
第四节微囊与微球的制备技术
1.概述
2.囊心物与囊材
3.微囊的制备
4.微球的制备
5.影响粒径的因素
6.微囊与微球中药物的释放及体内转运
7.微囊、微球的质量评价
第五节纳米囊与纳米球的制备技术
药剂学教学大纲(理论课)
药剂学教学大纲(理论课)◆课程英文名称:pharmaceutics◆课程类型:必修◆适用年级专业(学科类):药学专业三年级◆先修课程:物理化学、药物化学、药理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总学分: 4◆总学时:68一、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一)课程简介药剂学是研究药物配制理论、生产技术以及质量控制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常用剂型的调配技术、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 新剂型和与剂型有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等。
其总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等综合性应用技术。
根据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基本教育方针以及药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结合我校具体情况和特点,特制订药学专业的药剂学的教学大纲。
(二)教学目标掌握药剂学中的各种基本概念, 是药剂学的重要内容。
掌握概念要准确,应用要灵活。
掌握药剂学中各剂型的特点、质量要求、制备工艺、制剂理论。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制剂处方设计和应用。
熟悉主要药物剂型及其制剂的质量评价方法。
熟悉重要辅料的性能、特点、用途和常用量,以及掌握对制剂质量的影响。
了解制剂生产中常用设备的基本原理、性能、使用及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了解药剂学的新成就、新发展,新动向。
二、教学方式与方法课堂集中授课,多媒体教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药剂学中的基本理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具体处方分析。
(二)教学难点药剂学的基本计算;药剂学的新剂型与新技术。
四、学时分配计划章内容概要学时1 绪论 22 液体制剂 43 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 64 固体制剂-1(散剂、颗粒剂、片剂、片剂的包衣) 65 固体制剂-2(胶囊剂、滴丸和膜剂) 26 半固体制剂 47 气雾剂、粉雾剂与粉雾剂 48 浸出技术与中药制剂 49 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 410 表面活性剂 411 药物微粒分散系的基础理论 212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413 粉体学基础 214 流变学基础 215 药物制剂的设计 616 制剂新技术 617 缓释、控释制剂 418 经皮吸收制剂 2 合计68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教材《药剂学》第7版崔福德,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年11月(二)教学参考书1.《药剂学》(第四版),毕殿洲,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药剂学》屠锡德、张钧寿、朱家壁,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3.《现代药剂学》,平其能,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4.《工业药剂学》,张汝华,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5.《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陆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6.《药用高分子材料学》,郑俊民,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六、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考核类型】考试【考核方式】闭卷(Close-Book)【成绩评定】期末成绩×70%+平时成绩×30%。
药剂学教学大纲
药剂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药剂学是一门系统性、综合性的学科,是研究药物制剂的研制、生产、稳定性、质量控制、药理学和药代动力学等相关问题的科学。
本课程旨在通过药物学基础知识、药物制剂学的基本原理、药物配制与质量控制、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以及药物的毒性和不良反应等知识,培养学生掌握制剂的生产、分析、质量控制和合理用药相关知识与技能。
二、课程内容1.药物学基础知识(1)药理学基础(2)药物代谢与排泄(3)药物的吸收、分布以及体内反应(4)药物毒性与不良反应2.药物制剂学基本原理(1)药物制剂的种类及制剂形式(2)药物质量控制和质量标准(3)药物配制方法及工艺流程(4)药物制剂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3.药物配制与质量控制(1)药物配制方法及其控制(2)制剂的外观、色泽、气味、味道等质量控制(3)制剂的稳定性和贮存(4)药物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4.药物在体内的代谢(1)药物的代谢途径及代谢产物(2)药物代谢与环境因素的关系(3)药物代谢与药效的相关性5.药物的毒性和不良反应(1)药物的毒性及毒性评估方法(2)药物不良反应的种类及其体现(3)药物毒性和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三、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出勤、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占20%2.期中考试占30%3.期末考试占50%4.实验及报告(如有)占10%四、教学重点1.掌握药剂学基础知识、药物制剂的基本原理及药物质量控制。
2.了解药物配制、质量控制以及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和不良反应。
3.熟悉和掌握药物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
五、教学建议1.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利用讨论和小组活动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2.鼓励学生提问,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3.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六、参考教材1.《药剂学》(第六版),邓宁主编。
2.《药物制剂学教程》(第三版),赵国华主编。
3. 《药剂学实验指导书》(第二版),李金生主编。
4. 《药剂学教程》(第二版),王晓波主编。
药剂学教学大纲(药剂专业)
药剂学教学大纲药物制剂专业课程代码《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药剂学是药剂学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是研究药物剂型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及合理用药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药物剂型及制剂的设计、制备和生产、质量控制及合理用药的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为从事药物制剂的设计研究、开发、生产及合理用药奠定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本课程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彻,能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习和工作中熟练、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药物制剂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各种药物剂型的特点和质量要求;药物制剂的基本实验方法与技能。
熟悉各种剂型所需的辅料,各种剂型的基本制备方法、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
了解各个剂型制备的单元操作。
为从事药物制剂的剂型设计开发、生产及管理等打下基础。
药剂学教学总时数为14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为76学时,实验学时为68学时),教学课程共分19章。
本课程大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一章到八章,主要内容为药物剂型概论;第二部分从九章到十五章,主要内容为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第三部分从十六章到十九章,主要内容为药物制剂的新技术与新剂型。
考试内容中“掌握”的内容约占70%,“熟悉、了解”的内容约占25%,超纲的内容占5% 。
本大纲的配套使用教材是普通高等学校“十五”规划教材《药剂学》第五版(崔福德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三、课程基本内容、学时分配第一篇药物剂型概论(34学时)第一章绪论(3学时)一、课程内容掌握:1、药剂学的定义及宗旨2、药剂学的相关术语(制剂、剂型、制剂学和调剂学)3、药物剂型的重要性4、药剂剂型的分类5、中国药典的概况、特点、沿革及其他药品标准6、GMP、GLP与GCP的概念熟悉:1、药剂学的任务2、药剂学的分支学科(工业药剂学、物理药剂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和生物药剂学)3、熟悉生物药剂学剂学、药物动力学、临床药剂学的概念、研究范围及与药剂学之间的关系。
药剂学 教学大纲
药剂学教学大纲第一章:引言
- 本章目的及概述
- 药剂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第二章:药物物理化学基础
- 药物溶解度与离子化
- 药物的晶体结构
- 药物的物理性质及影响因素
第三章:药物吸收、分布与排泄
- 药物的吸收途径
- 药物的分布与血浆蛋白结合
- 药物的消除与排泄
第四章:药物代谢与药物代谢酶
- 药物的代谢途径
- 药物代谢酶系统及其分类
- 药物代谢与遗传因素的关系
第五章:药物治疗与剂量
- 药物治疗的原则与方法
- 药物剂量的确定与调整
- 药物剂量与个体差异的关系第六章:药物毒理学
- 药物毒性的分类与表达
- 药物的致死剂量与毒剂量比- 药物的毒性评价与监测
第七章:药物相互作用
- 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
- 药物相互作用的分类
- 药物相互作用的评价与管理第八章:药剂学实验技术
- 药剂制剂的制备方法
- 药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
- 药剂实验室安全与操作规范第九章:药剂学实践
- 药物处方与药学评估
- 药物给药途径与药物交付系统
- 药剂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第十章:新药开发与药剂创新
- 新药开发的流程与要求
- 药剂创新与现代技术应用
- 伦理、法规与药物安全性评价
结语
- 本大纲的总结与回顾
- 药剂学的发展前景与重要性
注意:以上仅为一个示例,具体教学大纲内容可能因学校或机构的要求而有所不同。
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药剂学 教学大纲
药剂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药剂学是药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药物剂型、制剂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药物剂型的种类和特点,掌握各种制剂的制备方法与质量控制标准,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质量控制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药剂学概述1.1 药剂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1.2 药剂学的基本原理及其与药理学与药物化学的关系2. 药物剂型分类与特点2.1 固体剂型2.1.1 片剂2.1.2 胶囊剂2.1.3 颗粒剂2.2 半固体剂型2.2.1 软膏剂2.2.2 凝胶剂2.2.3 糊剂2.3 液体剂型2.3.1 口服液2.3.2 注射剂2.3.3 外用溶液3. 药物制剂工艺3.1 药物制剂的基本操作技术3.2 药物加工与制剂设计3.3 药物的缓释技术4. 药物质量控制4.1 药物质量检验方法与仪器设备4.2 药物稳定性与保存4.3 药物剂量控制与给药安全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案例分析。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授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制剂工艺等知识。
实验教学通过安排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质量控制意识。
案例分析通过讲解真实的药物制剂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四、教材及参考书目1. 主教材:《药剂学教程》2. 参考书目:- 《药剂学基础与应用》- 《制药学》- 《药物化学与药物制剂学》五、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实验报告、考试等。
其中,平时成绩占50%,实验报告占30%,考试占20%。
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讨论参与度和作业完成情况等综合评定。
六、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一共分为16周,具体教学进度安排如下: - 第1-2周:药剂学概述- 第3-4周:固体剂型- 第5-6周:半固体剂型- 第7-8周:液体剂型- 第9-10周:药物制剂工艺- 第11-12周:药物质量控制- 第13-14周:实验操作与实践应用- 第15-16周:复习与考试七、教学资源本课程所需的教学资源如下:1. 实验室设备:计量仪器、制剂设备等2. 实验试剂:各种药物原料、溶剂等3. 课件与文献:教师将提供相应的课件和相关文献资料,供学生学习参考。
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
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药剂学是药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主要涉及药物的制剂、质量控制、药物相容性等方面的知识。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药物特性及其制剂过程的理解,提高其制剂能力和药物品质控制的技术水平。
二、课程目标1. 使学生熟悉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2. 培养学生在药物制剂中的操作技能;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4. 培养学生对药物质量控制、药剂配制等方面的专业能力;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药剂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包括药剂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分类、药剂学原理等;2. 药物制剂的类型和特性:包括固体制剂、液体制剂、半固体制剂、气体制剂等的特点和制备方法;3. 药物质量控制:包括药物质量标准、质量评价方法、质量控制的原则和方法等;4. 药物的相容性和稳定性:包括药物的相互作用、不良反应、药物的稳定性评价以及在药物配方中的应用等;5. 药品的制剂工艺:包括药物配方设计、制剂工艺流程、关键操作的规范等;6. 药品剂型选择与使用:包括剂型选择的原则、剂型优化、药物配方的优化等。
教学方法:1.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临床实例讲解;2. 进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 开展实验实践,进行药物制剂的实操训练;4. 组织学生进行药剂学相关的文献检索和综述;5. 定期进行考试和讨论,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检验。
四、考核与评价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操作、作业等)占总评成绩的30%;2. 课程论文或实验报告占总评成绩的30%;3. 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40%。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教材:1. 《药剂学导论》2. 《药剂学基础》3. 《药司临床制剂学》参考书目:1. 《现代制剂学》2. 《现代药剂学与制剂学》3. 《药剂学实验指导》六、其他事项1. 学生须按时参加课程实验和考试,缺勤和迟到将影响成绩;2. 禁止抄袭、剽窃他人作品,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3. 课程中禁止使用未经授权的软件和设备;4. 学生对教师提供给予的指导和帮助要保持感恩之心。
药剂学教学大纲(两篇)2024
引言概述:药剂学作为医药专业的重要学科,主要涉及药物的制剂、分析、质量控制和药物配方等内容。
在医药专业教学中,药剂学的教学大纲起着指导作用,能够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相关知识。
本文将对药剂学教学大纲进行全面阐述,包括大纲的编写目的、组成结构以及各部分的详细内容。
正文内容:一、教学大纲的编写目的1. 药剂学教学的重要性:介绍药剂学在医药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为什么需要编写相应的教学大纲。
2. 教学大纲的指导作用:阐述教学大纲对教师和学生的指导作用,如统一教学内容、明确学习目标等。
3. 适应教学需求:说明编写教学大纲的目的是为了适应不同学校和教学环境的需求,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教学大纲的组成结构1. 教学大纲的基本信息:包括课程名称、学时安排、学分、课程性质等基本信息,是大纲的基本框架。
2. 教学大纲的总体目标:明确该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培养目标,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方向和目标。
3. 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详细列出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并按照模块或章节的方式进行组织,以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把握教学进度。
4. 教学大纲的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说明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让教师和学生了解如何进行教学和学习。
5. 教学大纲的参考教材与参考资料:列出该课程的参考教材和资料,供教师和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和查阅。
三、教学大纲的详细内容1. 药剂学概述:介绍药剂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发展历程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等。
2. 药剂学基本理论:详细介绍药物的分类、药物的性质与行为、药剂学原理以及制剂的基本知识等。
3. 药物配方学:阐述药物的配方设计原则、药物的剂型与配伍、处方的撰写与解读等内容。
4. 药物制剂学:介绍各种制剂的制备方法、工艺流程以及质量控制要点等。
5. 药物分析学:详细说明药物的质量分析方法、仪器设备的运用以及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等。
四、教学大纲的小点详细阐述1. 药物的分类:介绍药物的按来源、药理学作用、化学结构及用途等多种分类方式,并举例说明。
药剂学教学大纲
药剂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药剂学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课程学分:_____课程总学时:_____先修课程: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用分析化学等适用专业:药学二、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它是药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之一,是联系药学基础学科与临床应用的桥梁学科。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包括药物制剂的稳定性、药物的传递系统、制剂新技术等。
熟悉各类药物剂型的特点、处方组成、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
了解药剂学的发展动态和前沿技术。
2、能力目标能够进行常见药物剂型的处方设计和制备,并能对制剂质量进行初步评价。
具备运用药剂学知识解决实际生产和临床用药问题的能力。
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能够跟踪药剂学科的发展前沿。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一)绪论1、教学内容药剂学的概念、任务和发展。
药物剂型的重要性和分类。
药典与药品标准简介。
GMP、GLP 与 GCP 简介。
2、教学要求了解药剂学的研究内容和发展方向。
掌握药物剂型的分类方法和选择原则。
熟悉药典、药品标准以及相关规范的作用和意义。
(二)液体制剂1、教学内容液体制剂的特点、分类和质量要求。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特性及其在药剂中的应用。
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溶液剂、混悬剂、乳剂的制备、质量评价和稳定性。
2、教学要求掌握液体制剂的常用溶剂和附加剂。
理解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机制和应用。
能够制备常见的液体制剂,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和控制。
(三)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1、教学内容灭菌与无菌的概念及相关技术。
注射剂的特点、分类、处方组成、制备工艺和质量检查。
输液剂的质量要求和制备方法。
粉针剂的制备和质量控制。
《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
《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简介任何一种药物在临床使用时都必须制成适合于患者使用的安全、有效、稳定的给药形式,即剂型。
药剂学(Pharmaceutics)是以剂型为中心研究其配制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学科。
药剂学在药物研究和新药成果转化中起着关键作用,对新药成果快速转化、促进药物基础研究至关重要,已成为药物基础研究和工业化生产之间的联系人和指导者,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药剂学的学习对学生掌握药学基本知识与技能起到主导作用,通过药剂学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全面了解药学学科,掌握药物合理应用于人体的方式(剂型),成为合格的药学专门人才。
因此,药剂学课程是药学、药物分析等药学类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在各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随着药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特征以及药物的作用机制有了深入的认识,从而为制备安全、有效的制剂和选择合理的给药途径提供了理论依据。
新剂型与新技术的发展使现代制剂具有了许多特殊功能,如缓控释制剂、靶向制剂等,并出现了大量的药物传递系统(Drug Delivery System, DDS)。
不断涌现的新型药用辅料及药物载体,如脂质体、环糊精、微球、微囊、固体分散体等,也为DDS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药剂学已从简单调剂学与制剂学发展成工业药剂学、物理药剂学、生物药剂学、药物动力学、高分子材料学以及临床药剂学等多个分支学科的学科群。
因此,现代药剂学已成为将药物化学、药理学、物理药学、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工业药剂学、机械、计算机以及临床药学和医学新技术联系在一起的综合性学科。
《药剂学》课程是药学、药物分析专业本科生必修的重要专业课之一,是其专业人才整体知识结构及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据重要地位。
通过本课程的教与学,使药剂理论与制剂实践相结合,不仅使学生掌握药剂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严谨的科学作风。
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
《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基本内容《药剂学》是中央电大药学专业(专科)的一门必修专业课。
它是研究药物剂型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二、课程的基本任务使学员掌握剂型、制剂设计、制备及质量控制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从事药物制剂的调剂、制剂的生产以及新剂型的研究开发工作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用分析化学三、课程的基本教学要求药剂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必须注重培养学员实际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独立工作能力。
本课程教学要求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四、媒体的选择与配合为适应远距离开放教育学习的需要,本课程采用多种媒体教材进行学习,在多种媒体一体化整体设计的基础上,以文字教材为基础,以音像教材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等为辅助媒体,构建多层次、立体式药剂学教学支持体系,为学员提供自主选择学习媒体的方便。
五、课内学时分配本课程7学分,课内学时126,其中电视课27学时,实验54学时,其它自学,开设两学期。
大纲本文第一章绪论(2学时)教学内容一、药剂学的定义与常用术语二、药剂学的任务三、药物剂型的分类四、药剂学的分支学科五、药剂学的发展六、药典与处方七、新制剂与新药审批办法八、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与药品安全试验规范教学要求1、掌握药剂学的定义、重要性、研究内容与任务2、掌握剂型、制剂、制剂学、调剂学等名词的意义3、掌握原料药必须制成制剂才能应用于临床的原因4、熟悉药剂学的主要分支科学5、熟悉中国药典与国外药典概况、发展以及在药品生产、质量控制、管理、使用中的法律效力6、熟悉新药制剂的研究与申报资料要求7、了解药品的药典外标准及“国家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与“药品安全试验规范”8、了解药剂学的发展第二章液体药剂(1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液体制剂的含义、分类、特点第二节液体制剂的溶剂:极性溶剂、非极性溶剂第三节表面活性剂:分类、基本特征、应用第四节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第五节液体药剂的防腐与矫味一、防腐措施二、常用防腐剂三、矫味与着色第六节溶液型液体制剂一、溶液剂二、芳香水剂三、糖浆剂第七节胶体溶液型液体制剂:一、溶胶剂1、溶胶剂的性质2、溶胶剂的制备二、高分子溶液剂1、高分子溶液的性质2、高分子溶液的制备第八节混悬剂一、混悬剂的定义与特点二、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1、混悬粒子的沉降速度2、微粒的荷电与水化3、絮凝与反絮凝4、结晶增长与转型5、分散相的浓度与温度三、混悬剂中的稳定剂1、润湿剂2、助悬剂3、絮凝与反絮凝剂四、混悬剂的制备五、混悬剂的质量评定第九节乳剂一、乳剂的定义、分类、特点、鉴别二、乳剂形成的理论三、乳化剂1、乳化剂的种类2、乳化剂的选用要点四、乳剂的稳定性1、分层2、絮凝3、转相4、破裂5、酸败五、乳剂的制备六、乳剂的质量评定七、复合型乳剂教学要求1、掌握液体制剂的含义、分类、应用特点及分散度与疗效的关系2、掌握表面活性剂的基本特性与应用3、掌握增加药物溶解度的药剂学方法4、掌握常用的防腐剂5、掌握高分子溶液的性质及制备方法6、掌握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稳定剂,制备方法与质量评定7、掌握乳化剂的种类,选用要点及常用乳化剂,乳剂的类型与稳定性,制备与质量评定8、熟悉液体药剂的溶剂与附加剂9、熟悉溶胶剂的概念与特性10、熟悉合剂、洗剂、搽剂、滴耳剂、滴鼻剂11、了解乳剂的形成理论,复乳的制备与应用第三章药物制剂的稳定性(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药物制剂稳定性研究的意义和范围第二节化学动力学基础与制剂中药物化学降解途径第三节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一、处方因素对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影响及解决方法1、 pH的影响2、广义酸碱的催化3、溶剂的影响4、离子强度的影响5、表面活性剂的影响6、处方中基质或赋形剂的影响二、外界因素对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影响及解决方法1、温度的影响2、光线的影响3、空气(氧)的影响4、金属离子的影响5、温度和水分的影响6、包装材料的影响第四节原料及其制剂的稳定性实验方法一、影响因素实验二、加速实验三、长期实验教学要求1、掌握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各种因素与解决药物制剂稳定化的各种方法2、掌握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实验方法特别是加速实验法与有效期制定的依据3、熟悉制剂中药物化学降解途径与某些稳定性的实验方法第四章灭菌法(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物理灭菌法一、干热灭菌法二、湿热灭菌法1、热压灭菌法2、流通蒸气灭菌法3、煮沸灭菌法4、低温间歇灭菌法三、射线灭菌法1、辐射灭菌法2、紫外线灭菌法3、微波灭菌法四、过滤除菌法第二节 F与F0值在灭菌法的意义与应用第三节化学灭菌法第四节无菌操作法第五节无菌检查法教学要求1、掌握各种湿热灭菌法,特别是热压灭菌法及其安全操作2、掌握无菌操作法与无菌检查法3、熟悉干热灭菌法、紫外线灭菌法、过滤除菌法4、了解F0的定义、数学表达式、计算方法及其在灭菌中的意义5、了解辐射灭菌法、微波灭菌法与化学灭菌法第五章注射剂(10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注射剂的定义、分类、特点、给药途径、质量要求第二节注射剂的溶剂与附加剂一、注射用水1、注射用水的质量要求2、热原3、原水的处理4、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5、反渗透法制备注射用水6、综合法制备注射用水二、注射用油三、其他注射用溶剂四、注射剂的附加剂第三节注射剂的制备一、注射剂车间的设计与管理1、空气洁净技术与洁净室的标准2、注射剂车间的设计要求3、洁净室的分类与设计4、注射剂车间的生产管理二、注射剂容器的处理方法1、注射剂容器的种类与式样2、注射剂容器的洗涤、干燥或灭菌三、注射剂的配制与滤过1、注射剂的配制2、注射剂的滤过四、注射剂的灌封五、注射剂的灭菌和检漏六、注射剂的质量检查七、注射剂的举例第四节输液一、输液的种类、质量要求二、输液的生产工艺1、输液车间的一般要求2、输液的配制、滤过、灌封、灭菌、质量检查和包装三、输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1、染菌2、热原反应3、澄明度与微粒的问题四、输液举例五、营养输液六、血浆代用品第五节注射用无菌粉末一、注射用无菌分装制品二、注射用冷冻干燥制品三、注射用无菌粉末的举例第六节注射剂的包装与贮存教学要求1、掌握注射剂的定义、质量要求、制备工艺及质量检查方法2、掌握注射用水的质量要求和制备注射用水的原理和方法3、掌握注射剂的附加剂4、掌握输液剂,注射用无菌粉末的特点及其生产工艺5、熟悉注射剂生产车间的设计要求,常规洁净室与层流洁净室的特点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6、熟悉注射用油的要求7、熟悉渗透压的调节与计算方法8、了解其他注射用溶媒的性质与应用范围第六章滴眼剂(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滴眼剂的定义、质量要求第二节眼用药物吸收途径及影响吸收的因素第三节滴眼剂的处方设计与附加剂的选择一、 pH值的调整二、渗透压的调整三、无菌度的保持四、黏度的调整五、稳定剂、增溶剂、助溶剂等的添加第四节滴眼剂的生产工艺一、容器的处理二、药液的配制、过滤、灌装三、质检与包装第五节滴眼剂的处方举例教学要求1、掌握滴眼剂的概念、特点、质量要求2、掌握滴眼剂的常用的附加剂3、掌握滴眼剂的制备工艺4、熟悉影响眼用药物吸收的因素第七章散剂、颗粒剂、胶囊剂、丸剂(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散剂一、概述二、散剂的制备(一)粉碎(二)过筛(三)混合(四)分剂量(五)散剂的质量检查三、散剂的吸湿、包装与贮存第二节颗粒剂一、定义和特点二、制备三、质量检查四、包装与贮存第三节胶囊剂一、胶囊剂的定义、分类、特点二、胶囊剂的制备(一)硬胶囊剂的制备(二)软胶囊剂的制备(三)肠溶胶囊剂三、胶囊剂的质量检查四、胶囊剂的包装与贮存第四节丸剂一、中药丸剂二、滴丸剂教学要求1、掌握粉碎、过筛、混合的方法、器械与影响因素2、掌握各类剂型的特点、制备和质量要求3、熟悉散剂的吸湿及包装、贮藏第八章片剂(8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片剂的定义、特点、分类、质量要求第二节片剂的辅料一、填充剂二、崩解剂三、粘合剂四、润滑剂第三节片剂的制备一、湿法制粒压片1、原、辅料的处理2、制颗粒3、压片二、干法制粒压片1、滚压法2、重压法三、直接压片法1、结晶药物直接压片2、粉末直接压片第四节片剂的包衣一、包衣的目的、质量要求二、包衣的方法与设备三、包衣材料及包衣过程1、糖衣2、薄膜衣3、肠溶衣第五节压片及包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一、压片过程二、包衣过程第六节片剂的质量评价一、外观二、片重差异三、含量均匀度四、溶出度五、崩解度六、硬度与脆碎度七、卫生标准第七节片剂的包装与贮存第八节片剂处方举例教学要求1、掌握片剂的一般组成和质量要求2、掌握辅料的分类、作用特点及常用辅料3、掌握湿法制粒压片的方法4、掌握压片及包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5、掌握片剂的质量评定办法6、熟悉片剂包薄膜衣、糖衣的一般过程及薄膜衣、肠溶衣材料的要求7、熟悉粉末直接压片等其他制片法的工艺特点第九章软膏剂、凝胶剂、膜剂(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软膏剂一、软膏剂的定义、特点、质量要求二、常用基质1、油脂性基质2、乳剂型基质3、水溶性基质三、软膏剂的制备及举例(一)制备方法1、研和法2、熔和法3、乳化法(二)药物加入的一般方法(三)举例四、软膏剂的评定及包装五、眼膏剂(一)概述(二)基质、制备用具及包装材料等的灭菌(三)眼膏剂的制备及举例(四)眼膏剂的质量检查第二节凝胶剂一、凝胶剂的定义、特点、质量要求二、水性凝胶基质三、水性凝胶剂的制备及处方例第三节膜剂一、膜剂的定义与特点二、成膜材料与制备工艺1、常用的成膜材料2、膜剂的制备工艺三、举例教学要求1、掌握软膏剂的概念、特点、质量要求2、掌握软膏剂的常用基质3、掌握软膏剂的制备方法4、掌握眼膏剂和凝胶剂的概念、特点、质量要求及制备方法5、熟悉膜剂概念、特点、常用成膜材料和制备方法第十章栓剂(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栓剂的定义与特点第二节栓剂基质一、油脂性基质二、水溶性基质第三节栓剂的处方设计一、全身作用的栓剂二、局部作用的栓剂三、稳定性和刺激性试验第四节栓剂的制备一、冷压法二、热熔法第五节栓剂的质量评价与包装贮藏一、质量评价二、包装与贮藏教学要求1、掌握栓剂的概念、特点、质量要求2、掌握栓剂的常用基质、制备方法、置换价和质量评价3、熟悉栓剂的包装与贮存第十一章气雾剂、喷雾剂、粉雾剂(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气雾剂的定义、特点、分类第二节气雾剂的组成一、抛射剂二、药物与附加剂三、耐压容器四、阀门系统第三节气雾剂的制备一、气雾剂的处方设计(一)溶液型气雾剂(二)混悬型气雾剂(三)乳剂型气雾剂二、气雾剂的制备工艺(一)容器与阀门系统(二)药物处方配制和分装(三)抛射剂的填充三、气雾剂的举例第四节气雾剂的质量评价一、安全、漏气检查二、装量与异物检查三、喷射试验和喷出总量检查四、喷射总次与喷射剂量检查五、喷雾的药物粒度和雾滴大小的测定六、有效部位的药物沉积量(体外)和药效(体内)的评价第五节喷雾剂、粉雾剂一、喷雾剂二、粉雾剂教学要求1、掌握气雾剂的概念、特点、吸收2、掌握气雾剂的组成、制备方法和质量评价3、熟悉喷雾剂、吸入粉雾剂的特点第十二章生物药剂学(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生物药剂学的含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第二节药物的吸收一、吸收的定义二、吸收的机理三、影响吸收的因素第三节药物的分布、代谢、排泄教学要求1、掌握生物药剂学的概念、重要性2、掌握药物胃肠道吸收及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因素3、熟悉药物其他部位的吸收4、了解药物分布、代谢与排泄第十三章药物动力学(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药物动力学的定义与发展过程二、药物动力学研究的内容三、药物动力学的几个基本概念第二节单室模型一、静脉注射血药浓度二、静脉输注血药浓度三、单室模型非血管外给药第三节重复给药一、多剂量函数二、多剂量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三、稳态血药浓度第四节药物动力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第五节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一、生物利用度二、生物等效性三、评价生物利用度的方法四、生物利用度(生物等效性)的实验设计五、影响生物利用度的因素教学要求1、掌握药物动力学的概念、重要性2、掌握单室模型药物动力学及隔室判别3、掌握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的评价方法4、熟悉多剂量给药5、了解药物动力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第十四章缓释控释制剂(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缓释和控释制剂的定义和特点第二节缓释和控释制剂的辅料第三节缓释控释制剂的释药原理和方法一、溶出原理二、扩散原理三、溶蚀扩散原理四、渗透泵原理五、离子交换原理第四节缓释、控释制剂的设计一、设计原理1、药物选择2、设计要求3、剂量的计算二、影响设计的因素1、理化因素2、生物因素第五节缓释、控释制剂的处方和制备一、骨架型二、膜控型三、渗透泵型四、植入型五、经皮吸收制剂第六节缓释与控释制剂的体内外评价一、体外释放试验二、体内生物利用度三、体内外相关性评价教学要求1、掌握缓控释制剂的概念、特点及对药物的要求2、掌握制剂的处方与工艺3、熟悉缓控释制剂的释药原理及方法4、熟悉缓控释制剂的常用辅料5、了解口服缓控释固体制剂的体内外试验方法6、了解经皮吸收制剂的特点第十五章制剂新技术(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包合技术一、包合技术的含义、形成与类型二、包合材料三、包合物的制备1、饱和水溶液法2、研磨法3、冷冻干燥法4、溶液-搅拌法四、包合物的验证五、包合技术在药剂学中的应用第二节固体分散技术一、固体分散体的定义、特点二、载体三、制备方法1、熔融法2、溶剂法3、溶剂-熔融法4、研磨法5、溶剂喷雾干燥法四、类型1、简单低共熔混合物2、固态溶液3、共沉淀物五、固体分散体的速效原理六、固体分散技术在药剂学中的应用第三节微囊化技术一、微囊的定义和特点二、囊心物与囊材三、药物微囊化的方法1、物理化学法2、化学法3、物理机械法四、微囊的性质五、微囊化技术在药剂学中的应用教学要求1、掌握包合技术的含义、环糊精包合物的特点、制备方法及在药剂学中的应用2、掌握固体分散体的制备、载体的应用及固体分散体在药剂学中的应用3、掌握微囊的定义、性质、制备方法及其在药剂学中的应用4、熟悉微囊大小的影响因素第十六章靶向给药系统(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靶向制剂的含义与分类二、靶向制剂的进展第二节脂质体一、概述二、脂质体的作用特点三、脂质体的制备四、脂质体的质量评价五、脂质体在医药上的应用第三节微球一、微球的定义、分类二、微球的特点三、微球的制备四、微球的质量评定五、微球在医药中的应用第四节纳米粒第五节主动靶向制剂教学要求1、掌握靶向制剂的概念2、掌握脂质体的概念、组成和结构及脂质体的作用3、掌握微球的概念及特性4、熟悉脂质体的制备及脂质体的质量评价5、熟悉微球的制备和质量评价6、了解脂质体、微球的靶向性以及提高靶向性的途径7、了解纳米粒的概念和作用特点药剂学实验教学大纲一、说明实验是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理工学科部《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生物技术本科专业二○一二年八月《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篇药物剂型概论第一章绪论教学内容:一、药剂学的概念与基本任务二、药剂学的分支学科三、药物的剂型四、辅料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五、药典与药品标准简介六、GMP,GLP、GCP七、药剂学的沿革和发展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药剂学课程的任务、内容及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剂型、制剂、方剂等名词的意义。
第二章液体制剂教学内容:一、液体制剂的特点、质量要求、分类二、液体制剂的溶剂和附加剂三、低分子溶液剂四、高分子溶液剂五、溶胶剂六、混悬剂七、乳剂八、不同给药途径用液体制剂九、液体制剂的包装与贮存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各类液体药剂的定义、特点、应用等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液体药剂的制备原则、方法。
第三章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教学内容:一、概述二、注射剂三、注射剂的制备四、输液五、注射用无菌粉末六、眼用液体制剂七、其他灭菌与无菌制剂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各种湿热灭菌法,注射剂的质量要求,制备工艺。
教学重点与难点:注射剂的特点及其生产工艺。
第四章固体制剂-1(散剂、颗粒剂、片剂、片剂的包衣)教学内容:一、概述二、散剂三、颗粒剂四、片剂五、片剂的包衣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片剂常用辅料的种类、性质及辅料选用原则,熟悉散剂的特点及一般制备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固体制剂的制备工艺通则。
第五章固体制剂-2(胶囊剂、滴丸和膜剂)一、胶囊剂1、概念2、特点3、制备工艺二、滴丸剂和膜剂1、概念2、特点3、制备工艺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胶囊剂、滴丸剂和膜剂的制备。
教学重点与难点:胶囊剂、滴丸的制备方法、特点。
第六章半固体制剂教学内容:一、软膏剂二、眼膏剂三、凝胶剂四、栓剂1、基质2、处方组成3、制备及质量检查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软膏剂、眼膏剂、凝胶剂及栓剂的处方组成及制备方法,熟悉栓剂作用的特点和影响药物吸收的各种因素。
药剂学教学大纲
药剂学教学大纲一、引言药剂学是医学专业中的重要基础课程,其教学内容涵盖药物的性质、用途、剂型、配方、制备等方面。
本文将详细介绍药剂学教学大纲的内容设置及教学目标,以期为药剂学教学提供指导和参考。
二、课程概述1. 课程名称:药剂学2. 课程性质:主干课程3. 适用对象:医学相关专业学生4. 学时安排:共计80学时,分为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三、教学目标1. 掌握药物的基本分类及性质;2. 熟悉各种剂型的特点与应用;3. 能够进行简单的药物配方和制剂过程;4. 具备良好的药剂学实验技能。
四、教学内容1. 药物性质与分类(1)药物的定义与分类;(2)药物的理化性质;(3)药物的质量标准。
2. 药物剂型与制备(1)固体剂型:片剂、颗粒剂等;(2)液体剂型:口服液、注射液等;(3)半固体剂型:软膏、栓剂等;(4)其它剂型:喷雾剂、缓释剂等。
3. 药物配方及制剂(1)配方学基础;(2)处方解析和合理用药;(3)常见处方的制备与调配方法。
4. 药剂学实验(1)药物的质量控制实验;(2)药物制剂的生产实验;(3)理化指标测定实验。
五、教学方法1. 理论课程采用讲授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讲解药剂学基础知识,并辅以案例分析和互动讨论。
2. 实验课程注重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以完成实验报告和经验总结为主要形式。
六、考核方式1. 理论考核:期中考试、期末考试;2. 实验考核:实验操作技能考核、实验报告评定。
七、教材与参考书目1. 主教材:《药物学》(主编XXX);2. 参考书目:《药剂学导论》、《现代制剂学》等。
八、结语药剂学教学大纲的制订是为了规范和提高药剂学课程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药剂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通过本大纲的实施,相信能够为医学专业学生的教学提供有效指导,使他们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能够胜任各项药物管理工作。
愿药剂学教学大纲的内容能够为药学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理工学科部
《药剂学》课程
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生物技术本科专业
二○一二年八月
《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篇药物剂型概论
第一章绪论
教学内容:
一、药剂学的概念与基本任务
二、药剂学的分支学科
三、药物的剂型
四、辅料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五、药典与药品标准简介
六、GMP,GLP、GCP
七、药剂学的沿革和发展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药剂学课程的任务、内容及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剂型、制剂、方剂等名词的意义。
第二章液体制剂
教学内容:
一、液体制剂的特点、质量要求、分类
二、液体制剂的溶剂和附加剂
三、低分子溶液剂
四、高分子溶液剂
五、溶胶剂
六、混悬剂
七、乳剂
八、不同给药途径用液体制剂
九、液体制剂的包装与贮存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各类液体药剂的定义、特点、应用等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液体药剂的制备原则、方法。
第三章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
教学内容:
一、概述
二、注射剂
三、注射剂的制备
四、输液
五、注射用无菌粉末
六、眼用液体制剂
七、其他灭菌与无菌制剂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各种湿热灭菌法,注射剂的质量要求,制备工艺。
教学重点与难点:注射剂的特点及其生产工艺。
第四章固体制剂-1
(散剂、颗粒剂、片剂、片剂的包衣)
教学内容:
一、概述
二、散剂
三、颗粒剂
四、片剂
五、片剂的包衣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片剂常用辅料的种类、性质及辅料选用原则,熟悉散剂的特点及一般制备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固体制剂的制备工艺通则。
第五章固体制剂-2(胶囊剂、滴丸和膜剂)
一、胶囊剂
1、概念
2、特点
3、制备工艺
二、滴丸剂和膜剂
1、概念
2、特点
3、制备工艺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胶囊剂、滴丸剂和膜剂的制备。
教学重点与难点:胶囊剂、滴丸的制备方法、特点。
第六章半固体制剂
教学内容:
一、软膏剂
二、眼膏剂
三、凝胶剂
四、栓剂
1、基质
2、处方组成
3、制备及质量检查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软膏剂、眼膏剂、凝胶剂及栓剂的处方组成及制备方法,熟悉栓剂作用的特点和影响药物吸收的各种因素。
教学重点与难点:软膏剂的常用基质、制备方法。
第七章气雾剂、喷雾剂与粉雾剂
教学内容:
一、概述
二、气雾剂的组成
三、气雾剂的制备
四、喷雾剂
五、吸入粉雾剂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气雾剂的含义、分类、特点,影响药物在呼吸系统分布的因素。
教学重点与难点:气雾剂的概念、特点、组成。
第二篇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
第八章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
教学内容:
一、药用溶剂的种类及性质
二、药物的溶解度与溶出速度
三、药物溶液的性质与测定方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药物溶剂的种类及性质,药物溶液的性质与测定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药物溶解度和溶解速度的定义与影响因素;增加溶解度的方法。
第九章表面活性剂
教学内容:
一、概述
二、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三、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与应用
四、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学性质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表面活性剂的概念,分类及其基本性质和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与应用。
第十章药物微粒分散系的基础理论
教学内容:
一、概述
二、微粒分散系的主要性质与特点
三、微粒分散系的物理稳定性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微粒分散系的主要性质与特点,粒分散系的物理稳定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微粒分散系的主要性质与特点。
第十一章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教学内容:
一、概述
二、药物稳定性的化学动力学基础
三、制剂中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
四、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
五、固体药物制剂稳定性的特点及降解动力学
六、药物稳定性试验方法
七、新药开发过程中药物系统稳定性研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各因素及解决药物制剂稳定性的方法,药物制剂的实验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稳定性研究的方法、提高稳定性的方法。
第十二章粉体学基础
教学内容:
一、概述
二、粉体粒子的性质
三、粉体的密度与空隙率
四、粉体的流动性与充填性
五、粉体的吸湿性与润湿性
六、粘附性与凝聚性
七、粉体的压缩性质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粉体粒径、堆密度及流性的测定方法,悉粉体学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粉体粒径、堆密度及流性的测定方法。
第三篇药物制剂的新技术与新剂型
第十三章制剂新技术
教学内容:
一、固体分散技术
二、包合技术
三、纳米乳与亚纳米乳的制备技术
四、微囊与微球的制备技术
五、纳米囊与纳米球的制备技术
六、脂质体的制备技术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固体分散技术、包合技术、纳米乳技术与亚纳米乳技术、微囊与微球、纳米囊与纳米球及脂质体的原理及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固体分散体技术、包合技术及微囊化技术。
第十四章缓释、控释制剂
教学内容:
一、概述
二、口服定时和定位释药系统
三、靶向制剂
1、被动靶向制剂的制备方法
2、主动靶向制剂的种类及特点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缓释制剂、控释制剂的类型与工艺。
教学重点与难点:缓释、控释制剂的定义、特点。
第十五章经皮吸收制剂
教学内容:
一、概述
二、经皮吸收制剂的分类
三、经皮吸收制剂的研究
四、经吸收制剂的制备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皮肤的吸收途径及经皮吸收制剂的分类。
教学重点与难点:经皮吸收制剂的概念、特点、基本组成。
第十六章生物技术药物制剂
教学内容:
一、概述
二、蛋白质类药物制剂的处方与工艺
三、蛋白质类药物新型给药系统
四、蛋白质类药物制剂的评价方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蛋白质类药物制剂的处方和工艺。
教学重点与难点:掌握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
三、实践环节及基本要求
四、学时分配表
五、课程教学的有关说明
采用多媒体教学
六、考核方式
1、本课程考试内容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分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加强平时考核。
2、平时出勤、实验报告撰写与实验完成情况占30%,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方式占70%。
撰写人:审核人:
系主任签字:学科部主任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