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理论论文]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论文
陶行知论文
以“陶”为眼着眼未来——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一些思考[文章摘要]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要学习他高尚的道德情操,研究他丰富的教育遗产,以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成为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智慧田野的播种者,人类文明的传递者。
[关键词]思想实践创新精神主动创造开辟道路自我升入xxxxx学院中文系后,我一直受着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的一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的熏陶,2004年毕业后一直在xxxxxxx小学担任语文教学工作,先后任教研组长、班主任。
工作中我更是注重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从中发现了陶先生很多关于小学教育方面的言行和做法,觉得深受感悟,所以在教育的时候,我常常把他的教育思想融入我的教育实践中,以他的教育思想来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
陶行知先生非常重视学生身上蕴藏着的创造力,认为它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与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
他也是最具有批评精神和创造精神的教育开拓者。
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践,行知合一的师德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不愧为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万世师表”。
当我们满怀信心跨入充满希望与挑战的新世纪后,作为教育工作者深感肩上担子和责任的重大,我们“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精神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
教育在培育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材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国家领导把“创新”与民族的兴衰,国家的存亡联系起来,创新已不再仅仅和我们国家的发展速度有关,而是决定我们的生死存亡。
因此,在新世纪里,将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思维、创新的体制、创新的教育方法与模式作为教育改革主题,这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共识和潮流。
在新形势下,我们联系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理论来看当今的教育改革,仍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他的那些极具时代精神、创造精神,又极富人民教育思想的真知灼见,都体现了当今素质教育的精髓内涵,成为我们不断吸取教育改革营养的源泉,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理论论文]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论文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理论论文]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论文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杯广泛的应用于学生的教学中。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论文篇一:《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的教育启示》内容摘要: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将“做”放在教学的中心环节,突出“做”的重要性,同时又不否定教和学的作用,将知与行统一,教、学和实践相结合,强调“教学做合一”。
这一教育思想对当前素质教育所强调的关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启示作用。
关键词:陶行知教学做合一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的教学论部分,也是他教育理论的核心和杰出创造。
在《教学做合一》一文中陶行知说:“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
它的涵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
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
教与学都是以做为中心。
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同时,他又说到:“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是教育现象之说明。
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
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而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
”从陶行知对“教学做合一”思想内涵的规定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几点:1.“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
”即三者应该“合一”不应该分离。
陶行知看到晓庄一位指导员的教学草案中把活动分为教的方面、学的方面、做的方面,认为这位指导员是把教学做分家,不是教学做合一。
因而提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
事实上,教学做是不能分家的,不然就教归教,学归学,做归做了。
2.“教学做合一”强调必须以“做事”作为出发点。
教师应该为教学生会做事、肯做事而教;学生应该为学会做事而学。
所以“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否则教与学便没有明确的目标。
3.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
这是“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的必然,所以陶行知说:“要想教得好,学得好,就须做得好。
实践陶行知教学思想(3篇)
第1篇摘要:陶行知是我国著名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我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出发,探讨如何在实践中贯彻落实他的教学思想,以提高我国教育质量。
一、陶行知教育思想概述陶行知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他提倡“生活教育”、“社会教育”和“民族教育”,主张教育要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活教育:陶行知认为,教育要立足于生活,以生活为中心,培养具有生活能力和生活情趣的人。
2. 社会教育:陶行知强调教育要关注社会,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3. 民族教育:陶行知主张教育要关注民族,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具有民族精神的人。
4. 教育即社会:陶行知认为,教育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教育要与社会相结合,为社会服务。
二、实践陶行知教学思想的途径1. 转变教育观念要实践陶行知的教学思想,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
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改革教学方式(1)注重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陶行知教学思想的核心。
教师应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加强实践环节:陶行知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3)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提高教师素质:教师是实践陶行知教学思想的关键。
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
(2)加强教师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提高教师对教育改革的认识和参与改革的积极性。
4. 优化课程设置(1)注重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在课程设置上,要注重课程的综合性,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
陶行知幼儿教育论文
陶行知幼儿教育论文《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及其启示》一、引言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幼儿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提出了许多关于幼儿教育的独到见解和主张,对当今的幼儿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二、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一)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他主张教育要与生活相结合,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他强调教育要与社会相结合,让幼儿在社会中学习,在学习中社会。
他还强调教育要与实践相结合,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二)创造教育理论 陶行知认为,创造是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创造的过程。
他主张教育要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让幼儿在创造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
他强调教育要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让幼儿在创造中体验快乐,在快乐中创造。
(三)民主教育理论 陶行知认为,民主是教育的灵魂,教育是民主的过程。
他主张教育要培养幼儿的民主意识,让幼儿在民主中学习,在学习中民主。
他强调教育要尊重幼儿的个性和兴趣,让幼儿在民主中发展个性,在个性中发展民主。
三、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启示(一)重视幼儿的生活教育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幼儿的教育应该与生活相结合,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习惯,让幼儿学会自己穿衣、吃饭、洗脸、刷牙等基本生活技能,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二)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幼儿的教育应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让幼儿在创造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尊重幼儿的个性和兴趣 陶行知的民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幼儿的教育应该尊重幼儿的个性和兴趣,让幼儿在民主中学习,在学习中民主。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个性和兴趣,让幼儿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学习和探索,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课程论文--陶行知教育思想基础
《陶行知教育思想基础》读后感陶行知,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同时又是坚定的民主战士和大众诗人。
他毕生致力于人民教育事业和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毛泽东赞扬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周恩来评价他是“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
宋庆龄赞颂他是“万世师表”。
我怀着对陶行知先生十分崇敬的心情,专心研读了《陶行知教育思想基础》这本书,受益匪浅,陶行知先生为改革教育,创立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生活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一系列求真、创新的教育思想。
时过境迁,重新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至今仍闪耀着夺眼的光芒,具有十分重要的现代价值。
感想之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先生在留美期间,深受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回国后,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努力使生活教育学说中国化。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
教育为改造生活服务,在改造生活的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
”他认为脱离生活,脱离劳动的传统教育,会扼杀儿童的身心发展,其结果培养的是一群无用的没有创新精神和胆略“书呆子”。
陶行知先生的这番话说明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是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发挥作用。
生活教育反映出陶行知作为中国本土教育家对于教育本质、目的、内涵、功能,以与学校作用、“教”与“学”之间关系等教育原理的哲学层面思考。
陶行知对“教育”与“生活”之间关系的描述为在生活中的教育、为了生活的教育、教育与生活相依相伴和从教育到生活。
对照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我们显然是做得不够,师生之间的关系仍未改变,学生依旧是依赖老师被动学习,虽然我们知道要体现学生的主体精神,学生应该主动学习,可是,目前的教育环境,并不利于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课堂上老师的居高临下的授课方式以与大量的教学内容和匆匆忙忙赶进度的压力下,学生并没有分配学习时间、选择学习内容的自由。
陶行知幼儿教育论文
陶行知幼儿教育论文一、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核心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我国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幼儿教育领域。
陶行知先生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些理念为幼儿教育指明了方向。
“生活即教育”强调教育要与生活相结合,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幼儿的认知能力和经验有限,他们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学会穿衣、吃饭、洗手等自理能力,这些看似简单的活动,实际上是幼儿成长和学习的重要环节。
通过参与生活中的各种活动,幼儿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生活能力,还能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会即学校”则打破了传统学校的围墙,将教育的范围扩大到整个社会。
幼儿教育不应局限于幼儿园的课堂,而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让幼儿接触社会、了解社会。
例如,带幼儿参观博物馆、图书馆、公园等场所,让他们感受不同的环境和文化,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同时,鼓励幼儿与社会中的人交往,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教学做合一”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幼儿动手实践,让幼儿在做中学。
例如,在科学实验活动中,教师让幼儿亲自操作实验器材,观察实验现象,从而理解科学原理。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二、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在当代的价值陶行知先生的幼儿教育思想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首先,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幼儿需要具备全面的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注重培养幼儿的生活能力、社交能力、创新能力等,使幼儿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其次,有利于促进幼儿教育的公平。
陶行知先生主张教育机会均等,让每个幼儿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在当前社会,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幼儿教育发展还存在不平衡的现象。
我们可以借鉴陶行知先生的思想,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为幼儿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缩小教育差距。
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理论的论文
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理论的论文陶行知创造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部分所构成的生活教育理论,这对于促进当前我国的教育理论发展、促进教学改革、培养创新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论文篇一《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中国目前教育的影响》摘要:陶行知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
他师从于杜威,继承和发展了杜威的教育思想,创造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部分所构成的生活教育理论,这对于促进当前我国的教育理论发展、促进教学改革、培养创新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启示陶行知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
早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留学美国,在伊利诺大学获文科硕士学位,又在哥伦比亚大学师从杜威研究教育,获“都市学务总监资格”文凭。
回国后,即以毕生的精力投身于教育事业,致力于教育的改造,探索中国人民的教育新路。
他在深刻批判封建传统教育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教育调查、实践和思考,创立了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核心内容的生活教育思想,这是改革传统教育的结晶,对我们在新形势下所进行的教育改革有着启示作用。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由“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原理组成。
陶行知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时,他的老师杜威博士教他“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在做中学”。
1917年,他学成回国后经过十多年的教育实践,认识到这种教育理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社会是行不通的,便大胆地把杜威学说翻了半个筋斗,把它改造了过来,创立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并把它付诸实践和运用到推广乡村教育、创办晓庄师范之中。
1、“生活即教育”如前所述,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生活,教育要为改造社会生活而服务,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联,是生活决定教育,只有与生活相结合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脱离了生活就不是教育,教育者的任务是要指导青年一代为理想生活而奋斗,不断改进现实生活,使生活不断前进和向上。
陶行知教育思想论文
陶行知教育思想论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兴旺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创造力,就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对创新能力进展研究,发现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思想,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所以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应该加强对创新能力的重视,对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加以培养,为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支持和保障。
但是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需要教师长期有意识的关注。
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对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并对教材中的创新资源进展充分挖掘,希望能够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课题是培养学困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渠道,因此,培养学困生的创新能力要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使之落到实处,真正提高学困生的创新能力。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创新精神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刺激,所以要想发挥出创新精神的影响作用,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相应的支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应该从学生创新精神的激发入手,积极探索激发创新精神的措施,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相应的辅助。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只有小学语文教师能够认识到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并在自觉对教材中的创新因素进展挖掘,启发学困生提问和质疑,才能够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索和学习中提高自身创新意识,从独特的视角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
“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质疑是创造力之母。
少年儿童天真好奇,但凡都爱问个为什么。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该鼓励引导学生敢于“提问”的积极性。
语文教学中,鼓励学困生大胆设疑,勇敢提问,且让他们对有价值的问题进展讨论、探究,培养他们敢于求索的精神。
例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学习学生困难质疑:桂林的山是怎样的?桂林的水是怎样的?教学《船长》一课时,学困生提问:谁是船长?他做了一件什么事?虽然这问题看似很简单,可对于一个学困生来说,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
陶行知教育论文(2)
陶行知教育论文(2)陶行知教育论文篇二《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摘要]陶行知(1891――1946),是我国“五四”运动以后最有影响的进步教育家,1917年留美回国后,积极提倡平民教育,认为以此可“推定国家的命运”,持“教育救国”论的思想。
1927年创办晓庄学校,著名的生活教育理论就是在这个时候确立的。
1936年后,他的思想发生了根本变化,从教育救国的道路走上了民族民主革命的道路,积极推行国难教育、抗战教育、民主教育。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一、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发展过程陶行知,原名文睿,安徽人。
1910年秋进入南京金陵大学文科学习,改名“知行”。
1914年赴美国留学,在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后,成了杜威的关门弟子。
1917年秋回国,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讲授“教育学”、“教育行政”、“教育统计”等课程,介绍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1922年初,他被聘为“中华教育改进社”主任干事。
1922年底,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并入东南大学,他任教育科主任。
1923年,他辞去东南大学的职务,与朱其慧、晏阳初在北京发起组织“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专任教育改进社主任干事,积极提倡平民教育运动。
这时,他认为“平民教育是改造社会环境的一个最重要方法”,可以“推定国家的命运”,幻想利用平民教育来“打通”贫富、贵贱的关系,从而来“创造一个四通八达的社会”。
这种主张,无疑是一种“教育救国”的改良主义思想。
在这个时期,他还经常在《新教育》上发表文章,批判旧传统教育,提出了改革教育的主张。
1926年,陶行知为“中华教育改进社”起草了《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书》,提出要“筹募一百万元基金,征集一百万位同志,提倡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并在1927年春,与赵叔愚在南京和平门外晓庄,创办了南京市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后改名为晓庄学校。
他著名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理论,就是在这个时候确立起来的,并且在“晓庄”加以试验。
陶行知教育思想论文
陶行知教育思想论文摘要: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科学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水平,教师教育关乎国计民生,培养师资,兴办师范教育是教育工作中的一项基本建设,陶行知先生对教师教育的价值、师德教育、教育的对象、内容和方法做出了精辟的论断。
[关键词]教师教育;师德;对象;内容;方法;价值师范教育的思想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其毕生所思考、实践的事业。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知识与文化的传播者,更需要知识自我的更新,教师自我发展的能力越来越成为教师的核心能力。
教师继续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教育形势的改革与发展,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心理健康教育、外语能力等迫切需要提高。
面临新形势,要正确地分析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从各方面吸取优秀的教育思想、理念,调整教师继续教育的思路,准确定位,明确主攻方向。
一、教师教育的价值陶行知先生曾说:“师范教育可以兴邦,也可以促国之亡。
”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民族素质的高低。
他曾在《介绍一件大事》中从小学教师的角度阐述了教师的作用。
他认为,“小而言之”,小学教员教出的学生之好坏,关系到“全村之兴衰”;“大而言之”,关系到“国运”,“民运”。
他不仅仅注意到师范教育对发展教育事业本身的作用,而且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把师范教育放到挽救贫穷落后的民族,改造旧的社会,创立新的国家的高度上去认识,把师范教育同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紧密联系起来。
二、师德教育是教师教育的根本陶行知在《我们的信条》中指出:“我们从事乡村教育的同志,要把我们整个的心献给我们三万万四千万的农民。
我们要向着农民‘烧心香’,我们心里要充满那农民的甘苦,我们要常常念着农民的痛苦,常常念着他们所想得的幸福,我们必须有一个‘农民甘苦化的心’,才配为农民服务,才配担负改造乡村生活的新使命。
”这是陶行知在推行平民教育、普及教育的过程中对教育工作者在师德方面提出的具体要求,同时,他更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这一理念。
陶行知理论论文:陶行知理论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陶行知理论论文:陶行知理论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摘要: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在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直接的指导意义。
本文结合陶行知教育思想,谈两个方面的粗浅认识:1.观念更新:对基础教育阶段的课堂教学进行重新定位;2.实践创新:对基础教育阶段的课堂教学进行过程优化。
关键词:陶行知理论;课程改革;教学评价当前,我国建国以来步伐最快、规模最大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蓬勃开展。
这次改革,将对教师的教育观念、学生的学习方式、学校的教育管理,乃至我们国家基础教育的总体思路,产生前所未有的震动。
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小而言之,将对全体学生的成长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大而言之,将决定我们国家能否在新的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作为一个来自基层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通过领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并结合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新学习,本人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这里不揣浅陋,拿出来和大家交流。
一、观念更新:对基础教育阶段的课堂教学进行重新定位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和学生之间是教与被教的关系。
在这样的理念支配下,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课堂教学也被定义为“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陶冶品德的过程”,于是出现所谓的“满堂灌”、“填鸭式”等等形式的教学方法,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实,陶行知老先生早就说过:“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明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他还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位道人用手一指,点石为金,一位徒弟在旁呆看,道人说:“你把金子搬去可以致富”。
徒弟摇摇头。
道人问他为何不要金子,徒弟说:“我看中你那个指头。
”这个故事固然可以有多种理解,但从教学的角度来说,很显然,它是要求教师的教学,应从纯知识的传授,转到对学生“注重方法的教给”的正道上来,在课堂教学观念上要注重改革创新,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要来一个大的反思,有时甚至是叛逆。
学习陶行知教育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学习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摘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提出了创新教育的教学理念,而且作为创新教学理念的发起者与奠基人,他的一生都在为创新教学做着贡献。
通过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才能为国家与社会输送高端人才。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理论;创新能力;教学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间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以此来适应时代的发展与国家建设的需要。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主张解放学生思想,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其编写的教育理论也影响着许多教育者,使他们的教学观念发生了转变,尤其是他提出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这一先进理念,更是创新教学的灵魂所在。
因此,广大教师与教育工作者要认真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并使其融入实际教学中,这样既能提升教学效果,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下面就是笔者对陶行知先生教学理论的一些实践,同大家分享一下。
一、启发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是进行创新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因此教师应当着重改善课堂教学的模式,结合陶行知教育理论,来塑造学生的创新精神。
笔者认为,应当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转变为启发式教学,也就是问题式教学。
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由此可见,问题意识是创新意识的源泉,是一切创新的根本。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多使用一些“想一想”、“试一试”这样启发性的教学用语,通过教师的引导,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比如在讲解三角形及正方形的特点时,以提问的方式来鼓励学生自主寻找答案,或者让学生实际动手制作这些图形,使其在制作中发现图形的特点。
陶行知先生在探讨教学理论时提出学校的教育模式不应该是一面教育一面受教,而应该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而问题式教学正是利用学生的问题意识,利用这种认知冲突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进而进行创新。
比如笔者曾观摩过一节地理课,教师在讲解到西部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资源缺乏,之后对学生进行提问:有什么样的办法能够改善这种情况?鼓励学生踊跃回答问题。
陶行知教育思想论文
陶行知教育思想论文引言陶行知,江苏丹阳人,教育家、哲学家、诗人、革命家,被誉为中国教育界的泰斗。
他对教育的思考和实践对中国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陶行知教育思想以其独特的观点和实用性质备受关注。
本文将深入探讨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和其在现代教育中的价值。
一、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1. 以学生为中心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
在陶行知看来,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不同的特点和潜能,应当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特长,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
2. 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陶行知主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他认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只有在实践中,学生才能真正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因此,陶行知鼓励学校和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项目中,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陶行知提倡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
他认为学生应该成为自己学习的主力,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
教师应该发挥指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思考和解决问题。
陶行知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辨能力,让学生在探索中成长。
二、陶行知教育思想在现代教育中的价值陶行知教育思想在现代教育中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以下是几个方面的具体体现:1. 引导个性化发展现代社会对个体的要求越来越高,个性的发展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
陶行知教育思想以学生为中心,追求个性化发展,可以更好地满足个体的特点和需求。
通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挑战。
2. 激发学习兴趣学生的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学习效果的关键。
陶行知教育思想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通过真实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陶行知鼓励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培养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态度。
陶行知论文
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摘要:陶行知创造了丰富的、有中国特色的幼儿科学教育思想;对陶行知幼儿科学教育的意义、内容、方法、师资,以及对现代的启示等进行深入的探讨,必将大大有助于推动幼儿科学教育的开展和改革; 幼儿教育课程改革, 常常使我们想起陶行知和他的教育思想;阅读陶行知文集, 常常引发我们对课程改革理论源头的探寻;陶行知, 是历史的, 却又是现代的、是逝去的, 却是永远的;在深人进行课程改革的今天, 我们需要再读陶行知,用陶行知教育思想宝库中蕴涵的课程思想,来丰富我们课程改革的理论;关键词:儿童观、实践、生活教育观、教、学、做合一幼儿时期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陶行知先生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指出,幼儿时期是人格和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他在创设乡村稚园室言书一文中写道:"从福禄信尔发明幼儿园以来,世人渐渐的觉得幼儿教育之重要;蒙台梭利毕业研究幼儿教育以来,世人渐渐的觉得幼稚园之效力;儿童学者告诉我们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的好,以后只顾顺着他继长增高的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倘若培养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定了不易变;"习惯要在生活中培养,陶行知先生在改造中国教育的实践中提出了生活教育的理论,他主张各种知识最好在生活中进行,习惯培养更应该如此,他在生活即教育一文中写道"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 ,即生活无时不含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说:生活即教育,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随手抓来,都是活书、都是学问、都是本领……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即是学校,生活即是教育;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幼儿卫生习惯的培养十分有必要;例如,幼儿园午休结束后,幼儿在穿衣服时,表扬她得衣服漂亮,并说弄脏了就不漂亮了;在玩桌面玩具结束后,问孩子玩具是否整洁,让幼儿尝试整理的物品;在幼儿游戏活动时,可以让幼儿按照自己扮演的角色的行为要求自己,克服幼儿一些不良的卫生习惯;这样会比传统的说教更容易唤起幼儿的共鸣;所以,读陶行知课程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我们要注重实践经验的总结、概括和提升;陶行知非常明确地指出“ 今日教育界责任之最重要且最紧迫者, 莫若利用教育学解决学校课程问题;该课程为学校教育之中心, 假使课程得有圆满解决, 则其它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由此我们可以这么演绎为幼儿设计课程, 即为幼儿设计教育, 亦为幼儿设计生活;尊重幼儿个体差异的观点而这也是当下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思想;这种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关系, 充分体现了他的这种核心理念,而陶行知也时刻关注着社会的发展, 关注着社会发展中的人的发展;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一些理念与陶行知的课程思想和课程理论有某种相通之处;可以说,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课程思想对幼儿教育课程改革有重要启示;我觉得陶行知教育思想和课程思想对课程改革的启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陶行知的儿童观与现代的师幼观儿童观直白地说就是我们教师如何看待儿童和对待儿童, 即如何认识儿童、发现儿童和如何教育儿童的观点;在对待师幼关系上,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幼儿,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幼儿,赞赏每一位幼儿的独特性、兴趣和爱好,赞赏每一位幼儿所取的成绩;陶行知说“ 人人都说小孩小, 谁知人小心不小, 你若小看小孩子, 便比小孩子还要小”、“ 儿童和青年, 在我们的世界里是最大,比什么伟人还要大;”、小孩之大,在于他们在于他们有着无限的创造潜能,是祖国的希望;我们要尊重幼儿, 信任幼儿, 要像陶行知那样, 与幼儿交朋友,把幼儿当做自己的老师;在课堂上我们要创设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环境;例如,有一次科学活动时,幼儿在讨论中提出,花生到底是果实还是种子的问题;当时我没有明确的告诉他们,而是请他们回家去寻找答案,可以请问爸爸妈妈,也可以去书上找;比赛谁找的答案最准确;像这样的活动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知识的现象,拉近了师幼之间的距离让幼儿更轻松、更有兴趣、更有积极性;同时, 我们又不能只看到幼儿“ 大” 的一面, 而忽视其不成熟的一面;陶行知说“ 儿童不但有错误, 而且常常有着许多错误,因此教育者的任务,正是要根据事实, 肯定他们的错误, 从而改正他们的错误;”在教育实践中,很多时候我们常常走过头,一味地表扬, 而放弃了引导和严格要求;陶行知的提醒是必要的;幼儿教育要回归“ 简单” ;改革不是把事情搞复杂, 同样, 课程改革也不是让课程越复杂越好;其实, 高明的教育应该追求简单;简单, 是指针对儿童的认知特点, 采用易为他们所理解和接受的方式, 把教育内容呈现给他们,而不是肤浅和简单化,其前提是教师准确地认识和把握幼儿的学习规律和心理特点;很多时候, 简单的也是丰富的, 朴实的也是深刻的;教师要向幼儿学习;陶行知说“ 不愿向小孩子学习的人, 不配做小孩的先生;”他又提出, 教师应该变成小孩子, “ 你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 学校立刻成为乐园, 你立刻觉得和小孩一般儿大, 一块儿玩, 一处儿做工, 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 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师生的互动和对话, 在互动与对话中, 学生可能成了教师, 教师反而成了学生, 这种角色的互换,是新型师生关系在课改中的体现; 新课程既要解放学生, 又要规范学生;怎样把握其间的“ 度” 呢陶行知指出“ 要从成人的残酷里把儿童解放出来” ;他提出了儿童的六大解放观点,解放他们的头脑、解放他们的双手、解放他们的眼睛、解放他们的嘴、解放他们的空间和时间;陶行知提醒我们, 当前的课程改革, 首先是解放幼儿, 即使规范也应在解放的思想指导下规范幼儿;我们对幼儿的解放与规范应相互结合、有的放矢;幼儿的知识经验必须是建构起来的而不是灌输的,幼儿的发展必须在操作中进行;陶行知提出玩具、学具、用具、工具;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主动实践, 在“ 玩” 与“ 动” 的过程中探究、体验、感悟和提升;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观社会、自然、生活是陶行知的课程资源观;陶行知遵循“ 生活即教育” “ 社会即学校”的主张, 对课程资源认识的视野极为广阔;他说“ 我们的实际生活, 就是我们全部的课程我们的课程, 就是我们的实际生活;” “ 全部的课程包括了全部的生活一切课程都是生活, 一切生活都是课程;” “ 家庭、店铺、茶馆、轮船码头, 都是课堂;” “ 您必须以大自然为您的生物园”;陶行知课程视野中的课程资源观是丰富的, 是多元的, 是在生活中生成的;陶行知在教学观上有许多真知灼见, 是他课程观和教育思想中的宝贵资源; 这次新课程改革强调幼儿接触生活,参加实践增进幼儿园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强调学科的综合性,注重联系幼儿的自身经验和生活实际;新的课程结构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幼儿经验的整合;本次课改的亮点是重视实践活动,密切联系幼儿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从幼儿自身经验中形成问题,从经验中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很相符合;陶行知深信生活是教育的核心,生活是第一位的;生活与知识、生活与教育紧密结合, 互为作用; “ 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 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能学以致用的学习才是最好的学习;其一,生活是教育的大课堂;我们就是要引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和社会, 在实践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今年寒假回园,正好是小朋友们分别一个月,重新熟悉起来的好时候,我们把好朋友这一主题放在了最前面;主题中的儿歌活动一对好朋友,告诉幼儿每个人都有一对属于自己的好朋友,高高兴兴地说着儿歌,做做游戏,在朗朗上口的儿歌里,幼儿又重新拾起朋友之间的友谊;其二, 生活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以往我们把课程、教本当做世界, 现在要把世界当做课程和教本;从吃的水果到自然现象到社会上的热门事,只要幼儿感兴趣的、能让幼儿得到发展的事都可以生成课程,来园第二个月正好是初春,处处鸟语花香,花儿开了,草儿绿了,我们利用大自然的风景,带着幼儿去公园里踏青,感受不同的春天的色彩,不仅在儿歌故事里感受春天,还让幼儿亲子到户外去感受春天的气息,幼儿开心极了;其三, 生活中的人们应该是我们的老师,我们应向他们学习;为生活的需要而教育,教育是为了生活, 为了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生活的需要而教育,教育是为了生活, 为了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正如陶行知所说“ 生活教育是运用生活的力量来改造生活, 它要运用有目的有计划地生活来改造无目的无计划地生活;” 课程改革除了在“ 事实” 层面上走进生活外, 更要在“ 意义” 层面上联系生活;陶行知说“ 空谈生活教育是没有用的;” 应怎么办要发现、制造和运用生活工具;;为了改造生活, 必须有工具;而与生活相联系, 则是为了摆脱书本的束缚;陶行知认为, “ 实际生活向我们供给无穷的问题,要求不断解决;” “ ‘ 生活即教育’ , 是叫教育从书本的到人生的, 从狭隘的到广阔的, 从字面的到手脑相长的, 从耳目的到身心全顾的;” 课程改革的实践已充分证明, 只要我们走进生活, 教育就将变苍白为丰富,变枯竭为鲜活,变无力为充满活力;三“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与新的教学观陶行知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是指,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这一理论很有针对性,他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主要教师的教,还要注意学生的学;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是师幼双方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和补充;教学不是机械灌输式的而是互动的过程;陶行知还主张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主张对儿童因材施教等;陶行知说“ 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 “ 教育上最重要的事是给学生一种改造环境的能力;”他又说“ 检讨过去, 把握现在, 创造将来;……一切为了创造;”这是一种呼声;在新课程中我们分明听到了陶行知的呼喊声;创造教育的理念是什么“ 处处是创造之地, 天天是创造之时, 人人是创造之人;” 这种理念基于对幼儿创造潜能的了解和信任,打破了创造教育的神秘感;我国的幼儿教育课程改革正在稳步进行,陶行知的课程思想对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是多方面的;我们高兴的看到课程改革的思路和理念与陶行知的课程思想有一定的契合,希望陶行知的课程思想在新课改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课题研究论文: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122612 教育理论论文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先生从小聪明好学,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不仅创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而且进行了大量教育实践。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它不仅批判了中国传统封建的教育,也对推动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
一、生活教育理论的含义和内容关于生活教育,陶行知先生在目睹了学生埋头读书的教育情形后,对此类教育进行批判与否定。
经过思考,为了摆脱学生枯燥单一的学习状态,陶行知先生创立了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核心的生活教育思想。
先生认为,教育必须为生活服务,脱离生活的教育,并不是真正的教育。
生活教育理论的内容有三方面构成,这三个方面体现了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内容和教育的方法。
第一,“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内容的核心思想和基本原理。
陶行知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成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教育。
”这可以理解为,想成为真正的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来激发力量。
先生的这一教育理论弥补了现在教育事业的缺陷,呼吁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
实践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内容论,教育内容必须尽可能地注入生活的血液。
第二,“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主张。
我们的教育应该放到大自然中,大自然处处是教育,孩子们能学习到更多、更广。
陶行知先生说过:“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所。
”社会空间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凡是社会空间所有的一切有用的物质条件,都可以成为资源。
陶行知认为“整个社会活动,就是我们的教育范围”。
学校应该充分利用社会、自然资源,将它们合理有效地放入学生的教材中,使他们体验真正的生活教育。
带领教育走出学校,是学生真正需要的优质教育。
第三,“教?W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
陶行知认为:“教学做合一”是一种正确的教学现象,能对别人产生好的影响的行为即是“教”,“学”即是自己有长进的地方便是学,“做”即是将行动与思想相结合。
陶行知幼儿教育论文
陶行知幼儿教育论文幼儿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点,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陶行知先生作为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于幼儿教育有着深刻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陶行知先生主张“生活即教育”,他认为教育应该与生活紧密相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教育的素材和机会。
在幼儿教育中,这一理念尤为重要。
幼儿正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渴望探索的阶段,他们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学习和理解世界。
因此,教师应善于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发现教育的契机,将教育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
比如,在幼儿用餐时,可以引导他们了解食物的来源、营养成分,培养他们良好的饮食习惯;在游戏活动中,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分享,发展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团队意识;在散步时,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感受四季的变化,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这种将教育与生活相结合的方式,能够让幼儿在自然、真实的情境中学习,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陶行知先生还强调“社会即学校”。
他认为教育不应局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整个社会都是教育的场所。
对于幼儿来说,社会是一个广阔而丰富的学习空间。
幼儿园可以组织幼儿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图书馆、超市等,让他们了解社会的不同方面,拓宽视野。
同时,家庭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长应积极参与幼儿的教育过程,与幼儿园密切配合,共同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例如,家长可以带幼儿参加社区活动,让他们与不同年龄段的人交流互动,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还可以在家庭中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让他们参与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自理能力。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在幼儿教育中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他认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实际的“做”应该是统一的。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例如,在手工活动中,教师可以先示范制作过程,然后让幼儿自己动手尝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理论论文]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论文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杯广泛的应用于学生的教学中。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论文篇一:《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的教育启示》
内容摘要: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将“做”放在教学的中心环节,突出“做”的重要性,同时又不否定教和学的作用,将知与行统一,教、学和实践相结合,强调“教学做合一”。
这一教育思想对当前素质教育所强调的关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启示作用。
关键词:陶行知教学做合一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的教学论部分,也是他教育理论的核心和杰出创造。
在《教学做合一》一文中陶行知说:“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
它的涵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
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
教与学都是以做为中心。
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同时,他又说到:“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是教育现象之说明。
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
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而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
”
从陶行知对“教学做合一”思想内涵的规定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几点:1.“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
”即三者应该“合一”不应该分离。
陶行知看到晓庄一位指导员的教学草案中把活动分为教的方面、学的方面、做的方面,认为这位指导员是把教学做分家,不是教学做合一。
因而提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
事实上,教学做是不能分家的,不然就教归教,学归学,做归做了。
2.“教学做合一”强调必须以“做事”作为出发点。
教师应该为教学生会做事、肯做事而教;学生应该为学会做事而学。
所以“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否则教与学便没有明确的目标。
3.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
这是“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的必然,所以陶行知说:“要想教得好,学得好,就须做得好。
”“‘做’成了学的中心即成了教的中心”,教与学在“做”中统一起来,这样的教才是真教,这样的学才是真学,正如陶行知所说的:“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乃是真学。
”
可以看出,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把“做”放在教学的中心环节,“做”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教和学都必须体现在学生的“做”上,否则就不是真教学。
但是,陶行知并没有否定教和学的作用,也不是简单地以“做”来代替教和学。
他明确指出:“我们要反对两种不正确的倾向。
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领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之错误倾向。
”前者否定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必然导致课堂教学的放任自流,后者则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置于被动位置。
所以,教学活动中的“做”也不完全排除讲授、谈话、练习等方法。
他只是针对“学非所用,用非所学”、重教轻学、重知轻行等传统教育的弊端,提出要把这些方法统一到实践上来,要求教与学都要与实践相结合,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在实践中求真知,在实际生活中探求真理检验真理。
正如他所说:“我们不能说种稻是做,看书是学,讲解是教。
为种稻而讲解,讲解也是做。
为种稻而看书,看书也是做。
”对此他还进一步从“知”与“行”的关系上进行了概括,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他所说的“做”实际上是知与行的统一,是广泛意义上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和科学实验活动,教学做合一也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在教学领域的具体运用,三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
面对传统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种种问题,国家提出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的重点而凸显出来,这启示着当前的教育者,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地从传统和现代的教育思想中去吸纳新的养分,以适应当前教育改革的步伐,为当前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陶行知说过:“最好的教育,要想让它有效,须是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是最有效力的法子。
”“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强调以“做”为教学的中心,如果教学不与做相联系,就可能会出现教师教“死书”,学生读“死书”的现象。
针对传统教育观念存在的种种弊端,陶行知的这种以“做”为中心、“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在解决当前素质教育提出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问题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启示:
首先,教法要以学法为基础而展开,做到因材施教。
根据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教法要根据学法;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教学生学。
因此,教师不但要研究教法,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学法;要在研究学法的基础上研究教法,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规律之后的教,才是真教。
为此,在课堂的教学中,我们要实行民主,形成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解放学生的身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掌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规律,做到因材施教,也只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才有可能培养起来,对此陶行知说:“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
其次,教学要以做为中心,培养学生创造精神。
陶行知认为:“教学做合一的理论也是集中在‘做’之一字”。
“做”的涵义,按照他的解释,“单单劳力,单单劳心,都不能算真正之做。
真正之做须是在劳力上劳心。
”。
“‘做’”是在劳力上劳心。
因此‘做’含有下列三种特征:行动;思想;新价值之产生。
”即“行动而发生思想,由思想产生新价值,这就是创造的过程”。
“做是发明,是创造,是实验,是建设,是生产,是破坏,是奋斗,是探寻出路。
”所以他认为“做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
事实上也是如此,陶行知在回答朱端琰之问中说,就他所知,古今中外所发现第一流的真知灼见,无不是从做中得来。
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是一部创造的史诗,是“做”出来的。
由此可见,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成为创造性人才,我们在课堂中就要始终强调教学做合一,并且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
再次,教学要实行“六大解放”,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相信学生中隐藏着极大的创造潜能,在教学中头脑必须始终贯穿着这样一根主线,即时刻要注意在“教学做”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调动学生创新和实践的积极性,并让学生在做中去尝试创新,要坚信这是完全办得到的。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为此,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我们要: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说;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解放他的时间,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知识,并且学一点自己渴望学的学问,干一点自己高兴干的事情。
这也即是陶行知所强调的教学要实行“六大解放”。
最后,教育者要更新传统教育体制,建立人才创新环境。
“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显然已经不同于传统教育方式,从教师的角度看,应该是创造性的教,或者说在创造性的做中教或教中做;从学生的角度看,教师要引导他们创造性的学,或者说在创造性的做中学或学中做。
从理论与实践想结合的角度看,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有一个从低到高的不同层次,虽然它本身也包含着传统教育的基本思想,但同时又超越于它。
这里,我们所强调的“教学做合一”相对属于一个比较高的层次,针对当前素质教育提出的目标,从这个新的层次出发,我们必须更新相应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与“应试教育”相联系的那套考试形式也必须扬弃,即教育者必须重新审视传统教育体制,要从当前的素质教育提出的目标重新设计教育体制,从而为创造性人才的塑造建立良好的教育环境。
综上所述,陶行知“教学做合一”、中心在“做”的教学思想,把传统教学中的以书本为中心,以课本知识为中心转移到以实践为中心,以实际生活为中心,它克服了传统教育中重教不重学,重知不重行,重教师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主体地位,以及教与学脱节、学与用分离的弊端,有助于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教与学的结合,学与用的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从而真正地培养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