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中国服饰文化

合集下载

第六章服饰图案的应用 ppt课件

第六章服饰图案的应用 ppt课件
(一)古典风格与图案设计 “古典”风格源于“古典主义”。具有 理性而严谨、沉稳而适度、典雅而精致、 富丽而精良、平衡而内在等艺术特征。 古典与经典相联,有着深厚的文化传承。 古典风格的服饰与图案有很大关系。
5
古典风格图案 设计强调传统 的造型、沉稳 典雅的色调、 在和谐中寻求 文化意蕴,图 案形象排列规 整秩序,理性 而严谨。
南亚国家,如泰国、印尼、马来、中国、朝
鲜、日本等。
7
夏帕瑞丽 晚装 ElsaSchiaparelli
8
第五章 服饰图案的应用
第一节 图案在不同服装中的设计应用 一、风格类服饰图案设计
(三)现代风格与图案设计 现代主义是20世纪初以后西方各个反传统的 艺术流派、思潮的统称,现代主义强调表现 心理对生活现实的真实感受,强调艺术的表 现和创造。
24
内衣的图案在色彩上的处理通常比较和谐,纹样选择上也比 较细致、秀美,在总体上表现一种和谐朦胧的美感。现代内 衣图案,也采用丝网印花技术加工图案,多用于手女和年轻 女性,用色活泼、花卉题材。
25
第六章 服饰图案的应用
第一节 图案在不同服装中的设计应用
二、功能类服饰图案装饰
(七)男装与图案设计
男装的图案装饰往往比较 少,主要的表现形式为几 何、文字或者抽象图案。 这些图案在主题上也表现 着一种阳刚之气,在视觉 上讲究稳健、明朗、确定 的效果。现代社会中阳刚 之美不再是唯一,阴柔之 美成为多样元样式的重要 体现。
儿童装图案的造型多与流行紧密结合第六章服饰图案的应用第二节服饰图案的装饰部位及装饰形式一整体装饰一整体装饰整体装饰服饰图案设计是指对单件服装进行的独立性装饰它相对局部装饰来说更具有自由性1单件装饰是指装饰对象只有单件服装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图案装饰方式第六章服饰图案的应用第二节服饰图案的装饰部位及装饰形式一整体装饰一整体装饰2系列装饰是指用多套服装通过一定的图案装饰而紧密的联系为一个整体同时单独的每套服装本身又具备一定的个性和完善性相同款式不同图案相同图案

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详案)

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详案)

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详案)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简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2.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3.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影响三、教学重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四、教学难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2. 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应用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传承和发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事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第二章:中国传统节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意义。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趣和热爱。

3.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传承和庆祝方式。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意义2. 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和习俗3. 常见的中国传统节日及其特点三、教学重点:1.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意义2. 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和习俗四、教学难点:1. 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和价值2. 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理解和应用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意义、庆祝方式和习俗。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中国传统节日事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第三章:中国传统艺术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及其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3.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和影响。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艺术的形式和特点2. 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和影响3. 常见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及其代表作品三、教学重点:1. 中国传统艺术的形式和特点2. 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和影响四、教学难点:1. 中国传统艺术的内涵和价值2. 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理解和应用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艺术的形式、特点、发展及其影响。

第六章 悠悠万事 唯此为大——“三礼”和服饰

第六章   悠悠万事 唯此为大——“三礼”和服饰

1. 建立规模宏大的服饰管理体系

传说中制定十二章纹的舜帝像
服饰等级制基础, 就是建立在服饰管 理与生产严密组织 与系统分工之上的。 在《周礼》中,我 们便看到了一系列 因服饰而设立的规 模宏大的专司官职。
服饰官员设置竟是如此的繁复多样,
是如此的名分清楚,是如此的分工到人程 序到位……,我们不难感受到从服饰材料 的生产组织到服饰因人因事因地而异的全 方位的管理安排,它起码说明了一个非常 正规化的管理系统机构就此确立。如果说, 我们在《周易》“垂衣治天下”抽象概括的 话语中感受还难以到位不免空泛的话,那 么,这里则是将这一理念具体坐实到政策 化、官员责任制等社会管理体制中来了。 也许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它的弊端会逐 渐现出,但在人类文明史上,这一系列举 措,作为服饰文化制度层面的重大创意与 建设,还是值得人们注意与研究的。
《礼记》:“天子视不上于袷,不下于带。国 君绥视,大夫衡视,士视五步。凡视,上于 面则傲,下于带则忧,侧则奸”,意思说臣 视天子目光不能高于交领,不能低于绅带; 臣视君不能高于脸面,不能低于交领;与大 夫相对可平视其面;若见士远在五步之遥就 可投以目光。大凡看人,若目光高于对方脸 面就是傲慢,目光低于绅带就是忧郁,而一 味侧视就是奸邪。
《天工开物》:琢玉图
它聚拢天下服饰技艺之士于一堂,变原本 各自封闭的独自琢磨为与天下同道者面对 面的请教、较量、商榷与交流。
在竞争中技艺超越技艺,在协作时智慧激 活智慧,职业大门类如此明确的分工可使 从事服饰创造者无衣食之虑而潜心钻研, 在行业内部精细的分工也可以使人们着意 于一个一个细小的环节而精益求精,而不 是原初阶段那样整体创制却难得面面俱到, 使得自身的技术素质与艺术潜能得以升华 与发展 。
服饰文化制度层面的重大创意与建设

中西服装发展史(考试资料)

中西服装发展史(考试资料)

第一章人类服装的起源一.单选题()1.D 的发明,标志着最早的缝纫工具的诞生。

A.石针B.骨锥C.石矛 D .骨针()2.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亚麻植物是在C发现的约1万年前的亚麻残片。

A.英国B.西班牙C.瑞士D.法国()3.原始人类的着装动机可概括为三类,即生理、心理需求论及A论。

A.性需求B.遮羞C.装饰D.异性吸引4.原始人类发明腹布、兜裆布是把性器官保护起来,这属于服装起源动机理论说中的C。

A.图腾崇拜说B.遮羞说C.身体保护说D.异性吸引说()5. C的发明,是人类服装起源中的一项重要事件。

A.织物B.纺坠C.骨针D.纺轮()6.人类最早的骨针出现的时间是B时期。

A.早期智人B.晚期智人C.直立人D.猿人()7.“冀州岛夷皮服,扬州岛夷卉服。

”出自于D 。

A.《春秋》B.《周易》C.《礼记》D.《尚书》()8. C出现的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促进了人类纤维衣料的产生。

A.蛮荒时代B.蒙昧时代C.野蛮时代D.文明时代()9. D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衣着状况。

A.文身B.人体装饰C.兽皮叶草D.纤维材料()10.人类为了抵御寒冷、酷热、干燥而创造了服装,这属于C。

A.身体保护说B.装饰审美说C.气候适应说D.护符说()11.世界上虽然有不穿衣的民族,但极少有不对身体进行装饰加工的民族,这是一种A的着装动机。

A.装饰审美B.异性吸引C.身体保护D.护符(C)12.以下哪种不属于人类着装动机中的心理需求论?A.护符说B.象征说C.遮羞说D.装饰审美说B)13.以下哪种学说不属于服装产生的起因,而是服装产生后的一种结果?A.吸引说B.遮羞说C.装饰审美说D.身体保护说(B)14.中美洲早期人类的泥塑人像代表的服饰形式说明服装与有着密切联系。

A.审美B.劳动C.身体保护D.异性吸引(B)15.在澳洲发现的原始腰带的最重要意义在于。

A.装饰B.实用C.护符D.象征二.填空1.原始社会的人体装饰现象有皮肤着色、文身、人为变形2.刺痕文身用于.肤色较浅的人群,瘢痕文身用于肤色较深的人群. 。

(教案)中国风礼服设计

(教案)中国风礼服设计

(教案)中国风礼服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介绍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及特点,理解中国风礼服设计的意义。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审美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创新设计手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相结合,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中国风礼服作品。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概述2. 中国风礼服设计的内涵与特点3. 创新设计手法在礼服设计中的应用第二章: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服饰的历史变迁,掌握其主要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服饰的起源与发展2. 主要传统服饰的类型及特点3. 传统服饰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第三章:中国风礼服设计的内涵与特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风礼服设计的内涵,把握其独特魅力。

2. 培养学生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设计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风礼服设计的定义与内涵2. 中国风礼服设计的特点3. 传统文化元素在礼服设计中的运用第四章:创新设计手法在礼服设计中的应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创新设计手法,能够灵活运用到礼服设计中。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创新设计手法概述2. 创新设计手法在礼服设计中的应用案例分析3. 学生实践:运用创新设计手法进行礼服设计第五章:案例分析与欣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中国风礼服设计的实践应用。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著名设计师的中国风礼服设计案例分析2. 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3. 优秀中国风礼服设计作品的欣赏与解析第六章:中国传统服饰元素的认识与运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悉中国传统服饰中的各种元素,如纹样、色彩、材质等。

2. 培养学生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中国传统服饰元素的分类与特点2. 传统元素在现代礼服设计中的创新运用3. 学生实践:选择一个传统元素进行创作第七章:中国传统工艺在礼服设计中的应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工艺,并能够运用到礼服设计中。

中国文化要义每章要点总结

中国文化要义每章要点总结

中国文化要义每章要点总结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最复杂的文化之一,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语言、宗教、哲学、艺术、音乐、戏剧、文学、建筑、服饰、食物等。

本文将对中国文化的要义进行总结,并按照章节进行拓展。

第一章:语言文化要义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众多的方言和语言。

汉字作为中国最主要的文字系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具有独特的象形意义。

同时,中国的文化也包括了丰富多样的口头语言、成语、俚语等。

语言文化的重要性在于它是沟通交流的工具,也是民族认同的象征。

第二章:宗教文化要义中国是一个多宗教国家,主要包括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

中国的宗教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宗教信仰在中国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精神支持和道德指导的作用。

第三章:哲学文化要义中国哲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法家思想等。

这些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许多关于人类生活和社会治理的智慧。

中国哲学文化对于中国社会的道德伦理和价值观念有着深远的影响。

第四章:艺术文化要义中国艺术文化包括绘画、书法、音乐、戏剧、舞蹈等多个方面。

中国绘画和书法强调意境和笔墨的韵律美,音乐和戏剧强调和谐与平衡。

中国艺术注重表达内在的情感和精神,以及对自然和人类世界的观察和表现。

第五章:文学文化要义中国文学是世界上最悠久、最丰富的文学之一。

中国文学以古诗词、古文、小说等形式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思想。

中国文学强调意境和修辞的运用,善于通过文字表达复杂的情感和哲理。

第六章:建筑文化要义中国建筑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中国传统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强调对称和平衡。

中国古代建筑以宫殿、庙宇、园林等为代表,体现了中国人对美的追求和对宇宙秩序的理解。

第七章:服饰文化要义中国的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民族特色。

传统的中国服饰注重色彩、纹样和细节的设计,反映了中国人对美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中国文化概况(汉英双语)第六章 传统服饰与艺术品

中国文化概况(汉英双语)第六章 传统服饰与艺术品

第六章
hapter Six
Learning Goals 1. to learn the representative clothing styles and art crafts in different dynasties 2. to learn the cultural codes of traditional clothing and art crafts 3. to compare Chinese clothing and art crafts with those of other countries 4. to know about Chinese bronze ware 5. to know about traditional handicrafts, paper-cutting and embroidery 6. to know about major art works of porcelain decorations
下一页
第一课
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服饰
中文
In the period of Yellow Emperor, there was a saying for clothing called“Shang Yi and Xia Shang”. Although the clothing materials were pretty common and rough, such as linen, natural silk, furs and even tree leaves, Chinese people started to make the Jade accessories on what they called “clothes”. Jade is the symbol of elegance and preciousnes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here is an old saying,“A gentleman is as gentle as a jade.”The pursuit of beauty for Chinese people has never ceased since then.

第六章 宋代服饰

第六章 宋代服饰
第六章 宋代服饰
化学工业出版社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中国服装远古 变化至今的过程,把握中国服装变化的内在 规律。
要求学生熟悉中国各个朝代的服饰变化 特征,总体把握中国服饰的风格。进一步开 拓学生创作思维的设计能力。
本章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宋代社会背景和理学思想对服饰 变化的影响。了解花冠在宋代流行原因。
通天冠服百官上朝时穿用,式样基本沿 袭隋唐之制,只是颈间多戴方心曲领。朝服的样式 统一,即朱衣朱裳、中单、束罗带、蔽膝、方心曲 领、挂以玉剑、佩绶、黑色皮履。官职的高低是以 搭配的不同来区别的。六品以下没有中单、佩绶、 玉剑。着朝服时,必戴进贤冠、貂蝉笼冠和獬豸冠, 并在冠后簪白笔,手执笏板。
穿朝服戴貂蝉笼冠 的宋代官员
公服是官员的常服,款式 承袭唐代,圆领袍衫,下 摆加横襕,腰束革带,头 戴幞头,脚穿麻鞋或革履。 公服的袍有宽袖广身和窄 袖紧身两式,幞头为硬翅 展角;革带、袍色为区分 官职大小的重要标志。四 品以上紫色,六品以上绯 色,九品以上绿色。
公服复原示意图
穿公服的宋代官员
衫是男子外穿的单衣,有 布衫、毛衫和罗衫三种材 质。以淡紫色为主的衫也 叫“凉衫”,是吊丧之服。 白色的叫“白衫”,深紫 色的叫“紫衫”。
二、女子服饰 宋代女子服装分两种:一为自皇后、贵妃至各级
命妇所用的“礼服”,一为日常所用的“常服”。 宋代妇女冬穿袄,夏穿衫,衣着特点是上淡下艳。 上衣服色一般是淡绿、粉紫、银灰、葱白等,以清 秀为雅;下裙服色一般是青、碧、绿、蓝、白、杏 黄等。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背景与服饰制度 一、社会背景 二、服饰制度 第二节 典型服饰形象及特征 一、宋代时期服饰
(一)男子服饰 (二)女子服饰 二、冠帽鞋履 三、军服 第三节 服饰材料、色彩和装饰纹样 一、服饰材料与织绣技术 (一)服饰材料 (二)织绣技术 二、服饰纹样与色彩 三、首饰与佩饰 四、发式与化妆 第四节 宋代服饰专用名词图释

袁仄《中国服装史》教材配套练习题库

袁仄《中国服装史》教材配套练习题库

袁仄《中国服装史》教材配套练习题库袁仄《中国服装史》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目录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名词解释二、简答题三、论述题第二部分章节题库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原始社会服饰第三章先秦服饰第四章秦汉服饰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服饰第六章隋唐服饰第七章宋代服饰第八章辽金元服饰第九章明代服饰第十章清代服饰第十一章民国服饰第十二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服饰•试看部分内容考研真题精选一、名词解释1蔽膝[武汉纺织大学2016、2015年研]答:蔽膝是古代中原地区一种男女皆用的服饰,属于古代下体之衣,是遮盖大腿至膝部的服饰。

蔽膝是古代遮羞物的遗制,其与佩玉在先秦时都是别尊卑等级的标志。

江淮之间谓之棉,自关东西谓之蔽膝。

蔽膝,又称绂、祎、韨,是遮盖大腿至膝盖的服饰,形似围裙而狭长,下成斧形,象征着权威,用不同质料、色泽花纹分别等级。

2襦裙[武汉纺织大学2017、2015年研]答:襦裙是汉服的一种,上身穿的短衣和下身束的裙子合称襦裙,是典型的“上衣下裳”衣制。

上衣为襦,一种短衣,长至腰间,有里,除交领外也有直领出现;下裙上窄下宽,下垂至地,不施边缘,裙腰用绢条,两端缝有系带。

襦裙出现在战国时期,兴起于魏晋南北朝。

3胡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研]答:胡服是古代诸夏汉人对西方和北方各族胡人所穿的服装的总称,与当时中原地区宽大博带式的汉族服饰,有较大差异。

后亦泛称汉人服饰以外的外族服装。

胡服一般多穿贴身短衣,长裤和革靴。

衣身紧窄。

古代常见胡服有圆领袍、曳撒等服饰。

胡服,流行于唐朝开元、天宝年间,装扮的特点是着翻领、窄袖长袍,戴浑脱帽,穿长裤,足踏高皮靴。

4直掇[武汉纺织大学2014年研]答:直掇是古家居常服、僧袍,起源于唐朝,是宋朝开始就有的一种汉服服饰。

直掇是男子的常用服饰,对襟大袖,后背中缝直通到底。

长衣而无襕者称直掇,亦称直身,宋代僧寺行者也穿这种式样的衣服。

而到了明朝时期,直掇的款式发生变化,在文人、士大夫中流行。

中国服装史

中国服装史

(1)续衽钩边:衣襟接长, 斜角绕至背后,以丝带扎系。 续衽:将衣服的前襟接长 钩边:滚边 (2)矩领,圆袖,下摆不开衩,领,袖,下摆的 边缘饰有素色或绣绘的滚边. (3)衣长至踝间
3
冕服
• 周“等级制度”,形成了完整的衣冠制度, 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冕服 中国最重要的礼服,帝王卿相祭服。
• (1)冕冠 前圆后方,代表天圆地方 冠顶称綖(板) 上玄下纁,前低后高 冠身两侧各施小孔,名“组”, 带冠后冠以发笄, 冕板上有12“旒”、每旒上有12颗玉珠。
北京山顶洞人骨针缝制兽皮衣服
穿孔的鱼骨、兽骨、兽牙、贝壳、石珠 用皮绳串起做装饰 装饰于头、颈、腰、腕、脚等
2 甲骨文记载 衣(上装) 裳(下装) 3 传说 “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之乾 坤”
4 原始宗教 图腾崇拜 十二章文 图腾纹样 5 服装材料 蚕丝—我国是发源地 嫘祖,丝织物生产的发明传播者 “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 苎麻—天然植物纤维 动物毛皮
第二节 夏商周、春秋战国
初始上衣下裳 发展冕服深衣 长衣长袍改为“胡服”
• 1 上衣下裳 上身为衣,下身为裙 ,对天地 的尊崇,体现在上衣下裳制和 玄衣黄裳的服色.
• 2 深衣(始于周,流行于战国) 上下连属,腰缝以上称‘衣’,以下称 ‘裳’ 裁制为12片,应一年12个月。 上合体,下宽广。
特点:
第五节 北方少数民族服装
• 北方民族,泛指五胡少数民族之地 • 1 主要服饰: 1)袴褶: 犹如汉族长袄, 腰束革带, 裤管宽松,长及足 2)缚裤:裤冠增大, 在裤管的膝盖处丝袋 紧紧扎系 以便行动
• 3)
裲裆:前后两片,布帛,肩部皮质 褡襻,腰间皮带扎系。
• 2 妆饰 薄鬓 长眉 额黄之妆 花黄 薄鬓: 将鬓发梳成薄薄的一片,形如蝉翼, 被修理成狭窄的薄片, 长度通常处在颈间, 动荡飘逸的美感。

中国古代的衣食住行与日常生活

中国古代的衣食住行与日常生活
宋元时期:马车、牛车、驴车等,还有轿子、滑竿等,还有船、船等,还有马车、牛车、驴车等
明清时期:马车、牛车、驴车等,还有轿子、滑竿等,还有船、船等,还有马车、牛车、驴车等,还有轿子、滑竿等,还有 船、船等
出行的目的和意义
交通:方便人们出行,促进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 旅游:欣赏自然风光,体验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 社交:拜访亲友,增进感情 朝圣:信仰佛教、道教等宗教的人们前往圣地朝拜,表达虔诚之心
添加文档副标题
中国古代的衣食 住行与日常生活
汇报人:
目 录
壹贰叁肆伍陆
添加 目录标题
中国古代 的衣着
中国古代 的饮食
中国古代 的居住
中国古代 的出行
中国古代 的日常生 活
第一章
单击此处 添加章节标题
第二章
中国古代的衣着
不同时期的服饰特点
添加标题
商周时期:以麻布为 主,色彩单调,款式 简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社会等级:居住建筑反映了社会等 级,如皇宫、官邸、民居等
建筑工艺:居住建筑展示了古代建 筑工艺,如木结构、砖雕、石刻等
第五章
中国古代的出行
不同时期的交通工具和出行方式
春秋战国时期:马车、牛车、驴车等
秦汉时期:马车、牛车、驴车等,还有轿子、滑竿等
隋唐时期:马车、牛车、驴车等,还有轿子、滑竿等,还有船、船等
春秋战国时期:服饰 开始多样化,出现了 丝绸和刺绣
添加标题
秦汉时期:服饰以宽 大、飘逸为主,色彩 丰富,款式多样
添加标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服 饰开始注重装饰,出 现了华丽的冠冕和配 饰
添加标题
隋唐时期:服饰以华 丽、繁复为主,色彩 鲜艳,款式多样

中国古代服饰教案

中国古代服饰教案

中国古代服饰教案.doc一、教案概述本教案以中国古代服饰为主题,共包含十个章节。

教案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服饰的历史演变、特点和文化内涵,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中国古代服饰的基本知识,并能够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服饰特点及其与社会背景的关联。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服饰的历史演变过程;识别不同历史时期的服饰特点;分析服饰与社会背景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文献等资料,观察和研究古代服饰;运用比较、分析和综合等方法,探讨古代服饰的特点和变化原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对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态度。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中国古代服饰的起源与发展1.1 中国古代服饰的起源1.2 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历程1.3 服饰与社会制度的关系第二章:夏商西周时期的服饰2.1 夏商西周时期的服饰特点2.2 皇帝与官员的服饰2.3 平民与奴隶的服饰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服饰3.1 春秋战国时期的服饰特点3.2 诸侯国的服饰差异3.3 服饰与社会思想的关联第四章:秦汉时期的服饰4.1 秦汉时期的服饰特点4.2 皇帝与官员的服饰4.3 平民与军人的服饰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5.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特点5.2 北方与南方的服饰差异5.3 服饰与宗教的关系四、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古代服饰文化》2. 图片资料:中国古代服饰图片、人物画像等3. 文献资料:古代服饰文献、史书等4. 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等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和速度;3. 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贡献;4. 期终考试:学生对古代服饰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六、教案内容第六章:隋唐时期的服饰6.1 隋唐时期的服饰特点6.2 皇帝与官员的服饰6.3 平民与军人的服饰6.4 女性服饰的特点与变化第七章:宋元时期的服饰7.1 宋元时期的服饰特点7.2 社会各阶层的服饰差异7.3 民族融合对服饰的影响7.4 服饰与社交场合的关系第八章:明清时期的服饰8.1 明清时期的服饰特点8.2 皇帝与官员的服饰8.3 平民与军人的服饰8.4 女性服饰的特点与变化第九章:近代中国的服饰变革9.1 辛亥革命与服饰变革9.2 民国时期的服饰特点9.3 抗日战争时期的服饰变化9.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服饰发展10.1 中国古代服饰的特点与影响10.2 服饰与社会变迁的关系10.3 传承与创新:对中国古代服饰的思考10.4 学生心得体会与分享七、教学活动1. 课堂讲授:教师讲解每个时期的服饰特点、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不期服饰的差异和关联,并进行分享;3. 图片分析:学生观察古代服饰图片,分析其特点和艺术价值;4.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物,展示古代服饰的穿着和特点;5. 学生展示:学生进行古代服饰主题的展示,包括演讲、展示PPT等;6. 心得分享:学生分享学习古代服饰的心得体会和思考。

初一地理第一节 地方文化特色

初一地理第一节 地方文化特色
第六章 中国的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
中国地图出版社
SINOMAPS PRESS
本节主要学习内容

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文
化特色的民居、服饰、饮食等的影响。
一、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地方特色
1.北京的传统民居叫什么? 2.从结构、用材和功能等方面说出北京的传统民居有 什么突出特点。 3.这些突出特点与北京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南方地区的传统民居主要考虑夏季通风,故追求宽敞通透, 且多以当地易取的竹木为原料。
民居与自然环境
影响
材料
自然环境
适应
民居
结构 样式
蒙古族
二连浩特
服装款式:蒙古袍宽大— —便于骑射 面料较厚重——能御寒
藏族
面料以皮毛为主。 款式:藏袍长袖、宽腰、大襟。天气 晴好时多袒肩、袒胸,将上半身衣服 围于腰间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财富 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民居、服饰、饮食和艺术等。 不同的自然环境会深刻地影响着地方文化。 我国自然环境复杂,各地区在不同的地形、气候、植被 等影响下,产生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


想一想
读教科书P24一组图片,分组调查 “吊脚楼” “蒙古包”和“窑洞”,思考下列问题:
小麦
青稞
读图说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要农作物是 什么?西藏自治区主要农作物是什么?
新疆烤馕
原料:小麦面粉 口味:咸或甜 制作方法:火炉壁上烘烤
藏族酥油茶
原料:红茶或砖茶、酥油、食盐和精制的香料 口味:咸或甜 制作方法:将茶用水久熬成浓汁,加以酥油、食盐和 精制的香料,在茶桶中用茶杆搅拌成水乳交融状,倒 进锅里加热即可。
地形特点: 海拔在1000~ 2000米之间, 地势较平坦

明代服装教学课件大学中国服装史_OK

明代服装教学课件大学中国服装史_OK

五梁 四梁 三梁 二梁 一梁
金带 金带 银带 银带 乌角带
云鹤花锦 云鹤花锦 盘雕花锦 练雀三色花锦 练雀三色花锦
笏板 象牙
象牙
象牙 象牙 象牙 槐木 槐木
11
品级
一品 二品 三品 四品 五品 六品 七品 八品 九品 杂职 法官
补子 文官 仙鹤 锦鸡 孔雀 云雁 白鹇 鹭鸶 鸂鶒 黄鹂 鹌鹑 练雀(鹊) 獬豸
五品 六、七品 八、九品
霞帔图案 蹙金绣云霞翟纹 金绣云霞孔雀纹
绣云霞鸳鸯纹 绣云霞练鹊纹
绣缠枝花纹
背子 蹙金绣云霞翟纹 金绣云霞孔雀纹
绣云霞鸳鸯纹 绣云霞练鹊纹
摘枝团花
41
❖ 蹙金:是用捻紧的金线刺绣,使刺绣品的纹 路皱缩起来。金线绣至明代更加精美,显现 出耀眼的光彩。除冠服应用蹙金绣以外,其 他衣物也多施以彩绣。
56
比甲
无领无袖的 对襟马甲, 较后代马甲 长,一般齐 裙。
57
穿 比 甲 的 妇 女
58
裙子:主要有晔裙、百褶裙、凤尾裙、合欢裙。 头饰:主要有包头、头箍、珠箍。
包头又名额帕,一般用乌绫为之,夏季则用乌纱,斜折 后裹于额上,在脑后交叉后再向前作方结。 珠箍则需裁剪后缝制而成,内夹衬较厚的锦帛,外缀金 玉珠宝,用时不需缠裹,直接裁即可。初为贵妇所戴,后 下层女子亦用。
66




金 玉
发 簪


钗 (
传 世
传 世
实 物




67
玉 挂 佩 ( 传 世 实 物 )
68
簪珠翠发饰 的贵妇及挂 玉佩的侍女
69
水田衣
水田衣是一种以各 色零碎织锦料拼合 缝制成的服装,形 似僧人穿的袈裟, 因整件服装织料色 彩互相交错形如水 田而得名。

隋唐时期的工艺美术

隋唐时期的工艺美术
狩猎纹夹缬绢
蜡缬、灰缬 实物判定:原定蜡缬作品后被判为灰缬。 制作: 蜡缬:用蜡在织物上画出图案,然后入染, 最后沸煮去蜡,则成为色底白花的印染品。 灰缬:用碱性的防染剂进行防染,工艺类似 于今天的蓝白印花。使用的是一种防染印花 方法。防染用的豆粉、石灰混合成的糊状物 俗称“灰药”,此糊状物是通过型版而漏印到 坯布上,形成花纹。待布匹浸染晾干后,去 掉“灰药”的部分是白色花纹,其他就是染上 去的颜色。
【袍·衫】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胯衫】
【半臂】
出土的若干半臂实物
【穿衣次序】
首先穿贴身衣,汗衫、裈、袜,头上束发
接着穿中层衣,半臂(或长袖,或加袄 子)、袴,头上戴巾子
然后穿外衣,襕袍衫(或缺胯衫)、靴子, 头上裹幞头
最后束革带,并视身份场合不同配戴若干佩件
2)、首服
隋唐五代冠帽、幞头是一种包头用的巾帛。早在东汉就已流行 这种装束,魏晋以后巾裹更加普及成为男子的主要首服。隋代幞头 较简便。初唐幞头巾子较低,顶部多呈平型,即为“平头小样”巾子。 以后巾子渐渐增高,陆续出现 “官样”巾子、“开元内样”巾子等。幞 头有软脚幞头和硬脚幞头。除幞头外,还有纱帽等。
2、宝相花纹 历史:不早过8世纪, 后长期流行。
形象:花卉图案化组合, 无法确指,早期莲荷, 以后牡丹,形象各朝不 同.
“宝相”二字是指“佛像” 的意思
宝相花纹织成锦
罗地蹙金绣—宝相花纹拜垫 绫地花鸟纹绣袋(展开图)
步辇图
隋唐胄甲
第三节 染织工艺
一、引言
地 位:最重要的工艺美术门类 国家重视:隋代(专门机构),唐代少府监 材质分类:丝、麻、棉、毛 织物规格:宽1尺8寸(一尺约合今30厘米),丝绸4丈为匹 、布5丈为端 分工细密:唐少府监织染署25作

第六章 第二节民俗旅游景观的构成

第六章  第二节民俗旅游景观的构成
白茶是有经发酵,亦不经揉捻的茶。
砖茶用绿茶、花茶、老茶等原料茶经蒸制后放入 砖形模具压制而成。
(二)饮酒的习俗 黄酒:黄酒是中国特有的品种,也是最古老的酒
种。
2. 白酒:白酒类名酒比黄酒类多。白酒的首要特 色是香型齐全,风格多样。
3. 果酒:果酒是以水果为原料酿造的。如猕猴桃 酒、椰子酒,名声最显著的葡萄酒。
(二)北京四合院
四面有房屋,当中有院,叫“四合院”。 院的 规模大小不等,大致可分为大四合居
以高深的天井为中心形成的内向四合院,四周用 独具一格的马头墙围起。
(四)窑洞
中国传统民居中独特的生土建筑。从建筑布局结 构及窑洞的样式差异上分为靠崖式、下沉式、和 独立式三种。
苗族的女装,颜色斑斓,以黑为主,款式多,配 件多,佩戴纯银饰物。
2、维吾尔族服饰
维吾尔族的女装式繁多。主要有长外衣、短外衣、 坎肩、背心、长裤、连衣裙等
3、朝鲜族服饰
传统的朝鲜族女装主要有裤、裙、短衣、袍。女 性多喜欢短衣配长袍
二、居住习俗
居住习俗是人们在居住行为上的民俗习惯。 (一)客家围屋 建筑布局与造型非常特殊。而且形式多样。平面 布局有方形、同心圆形、半圆形及其他变异形式。
第六章 民俗旅游景观的审美 第一节 民俗旅游景观的构成
一、服饰民俗 服饰是指人们穿戴的服装和与之并存的有关饰物。
1、服饰民俗的审美特征 (1)造型 服饰的造型与各民族的生产方式和居住环境有一 定的联系。常反映着民族适应环境的实用价值及 体现民族文化价值取向的审美取向。
(2)色彩 色彩在民族服饰中举足轻重。在一定程度上折射 出各民族的审美心理。
六、民族歌舞
各民族歌舞是民俗文化的体现形式。各民族人民在漫长的 历史长河中用歌声赞美自己的劳动、用舞蹈表现自己的生 活,逐渐形成了各自的艺术风格。

2021知到答案【 服饰图案欣赏】智慧树网课章节测试答案

2021知到答案【 服饰图案欣赏】智慧树网课章节测试答案
选项:
A:花卉图案设计
B:人物图案设计
C:连续图案设计
D:抽象图案设计
答案: 【花卉图案设计】
2、选择题:常见的图案设计技法包括哪几种?
选项:
A:省略法
B:夸张法
C:几何法
D:添加法
答案: 【省略法;
夸张法;
几何法;
添加法】
3、选择题:_______是将物体形象最典型、最突出的特征加以强调,使它更为鲜亮、剧烈、完善,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选项:
A:调和
B:均衡
C:对比
D:节奏
答案: 【节奏】
7、选择题:物象的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尺度或数量关系通常称为_________。
选项:
A:节奏
B:均衡
C:对比
D:调和
答案: 【均衡】
8、选择题:______是指依据人的视觉习惯和审美需求对形象的大小、形态、位置、方向等进行全面的比较、推断和调节。
选项:
A:四方连续图案
B:带状图案
C:二方连续图案
D:面状图案
答案: 【四方连续图案;
二方连续图案】
第四章 章节测试
1、选择题:______是将调好的颜色,匀称地、平整地涂在已画好的图形里的方法。
选项:
A:平涂法
B:推移法
C:渲染法
D:勾线法
答案: 【平涂法】
2、选择题:______是图案造型中最基本,也是常用的表现技巧。
选项:
A:二方连续
B:对称图案
C:四方连续
D:群化图案
答案: 【二方连续】
9、选择题:______二方连续是以散点的形式分布开来,之间没有明显的连接物或连接线,简洁明快。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教科书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教科书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教科书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多样文化的国家,其中传统民俗文化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和智慧。

正因为如此,学习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已经成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教科书旨在介绍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其在历史发展和当代社会中的影响。

第一章:民俗文化的概述1.1 什么是民俗文化1.2 民俗文化的分类1.3 民俗文化的重要作用第二章:风俗习惯与节日2.1 婚俗文化2.1.1 婚姻制度与仪式2.1.2 婚姻习俗的演变2.2 葬礼习俗2.2.1 中国传统葬礼的起源2.2.2 葬礼仪式与习俗2.3 传统节日与民俗活动2.3.1 春节2.3.2 清明节2.3.3 端午节2.3.4 中秋节2.3.5 元宵节2.3.6 其他民俗活动第三章:宗教信仰与民俗3.1 佛教与民俗文化3.1.1 佛教与寺庙建筑3.1.2 佛教与传统节日3.2 道教与民俗文化3.2.1 道教的起源与发展3.2.2 道教与养生文化3.3 儒学与民俗文化3.3.1 儒家思想与传统道德观念3.3.2 社会礼仪与传统节日第四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俗4.1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4.1.1 传统音乐与戏曲4.1.2 传统民间工艺与技艺4.2 保护与传承4.2.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法规4.2.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第五章:传统服饰与美食5.1 传统服饰的演变5.1.1 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5.1.2 传统服饰在现代社会的应用5.2 传统美食与烹饪技艺5.2.1 北方传统美食5.2.2 南方传统美食5.2.3 中国茶文化第六章:中国传统民间艺术6.1 中国传统绘画6.1.1 国画6.1.2 水墨画6.2 中国传统音乐6.2.1 传统乐器6.2.2 中国民歌6.3 中国传统剪纸第七章:民俗文化与现代社会7.1 公众民俗意识的培养7.1.1 学校与社区的民俗教育7.1.2 传统文化产业与旅游经济7.2 传统民俗文化与社会发展7.2.1 传统价值观与现代社会7.2.2 社会多元化与民俗文化结语通过本教科书的学习,读者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从而培养对自身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中国服装史讲义

中国服装史讲义
服色:有严格规定,“唐百官服色,视阶官之品”,这与前几代只是祭服规定服式服色之说不同,隋与唐初,尚黄但不禁黄,士庶均可服,唐高祖时(公元668年)才禁止服黄。贞观四年(630年)和上元元年(674年)两次下诏颁布服色并佩饰的规定,第二次较前更为详细,即:“文武三品以上服紫,金玉带十三夸;四品服深绯,金带十一夸;五品服浅绯,金带十夸;六品服深绿,银带九夸;七品服浅绿,银带九夸;八品服深青,俞石带九夸;九品服浅青,俞石带九夸;庶人服黄,铜铁带七夸。”一般士人未进仕途者,以白袍为主,曾有“袍如烂银文如锦”之句。
东汉25年A.D.~220年A.D.(定都洛阳)
二、男子服装与冠履:
袍服:秦汉男子以袍为贵,汉代以袍为礼服。有曲裾袍、直裾袍两种样式。
单衣:仕宦平日燕居之服,同袍式,内穿,很薄,无衬里。
裤:
早期无裆,称为“绔”
后发展为有裆之裤称“军”,合裆短裤称“犊鼻军”
内穿合裆裤之后,绕襟深衣已属多余。
首服:

冕冠:又叫远游冠
衫:衫较襦长,多指丝帛单衣,质地轻软,是女子常服之一。
裙:女子非常重视的下裳。面料多为丝织品,但用料却有多少之别,通常以多幅为佳。裙腰上提高度,有些可以掩胸,上身仅着抹胸,外直披纱罗衫,致使上身肌肤隐隐显露。这是中国古代女装中最为大胆的一种。裙色可以尽人所好,其中似以石榴红裙流行时间最长。另有众多间色裙;唐中宗时安乐公主的百鸟裙,更是中国织绣史上的名作。
女子服饰主要分为襦裙服、男装、胡服三种配套服饰。
襦裙服:
上着短襦或衫,下着长裙,佩披帛,加半臂,足登凤头丝履或精编草履。
襦:唐朝女子依隋之旧,喜欢上穿短襦,下着长裙,裙腰提得极高至腋下,以绸带系扎。上襦很短,襦的领口常有变化,如圆领、方领、斜领、直领和鸡心领等,盛唐时有袒领,袒领短襦的穿着效果,一般可见到女性胸前乳沟,这是中国服饰演变中比较少见的服式和穿着方法。襦的袖子初期有宽窄二式,盛唐以后,因胡服影响逐渐减弱而衣裙加宽,袖子放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拿大多伦 多皇家博物 馆藏 北魏 彩绘陶文武 士俑
(四)隋唐至明清服饰
服装样式的新变化:
唐 半臂、大袖衫、回鹘装 宋 褙子、袆(huī)衣 辽金元 左衽、辫线袄、织金锦 袍 明 清 比甲、水田衣 长袍马褂
服装上的配饰 唐 披帛 宋 玉环绶 元 瓦楞帽、姑姑冠 明 宫绦、凤冠霞帔 清 纬帽、瓜皮帽
袍服是北方少数民族的特色 服装,其特点是上衣长大, 一般长过膝盖或盖住脚面。 衣领有交领、圆领之分。衣 袖不长,均为窄袖。魏晋之 际袍服传入我国南方,逐渐 成为时尚服装。
妇穿 女袍 服 的 采 桑 及穿 农袍 妇服 的 农 民 服戴 的毡 猎帽 人、 穿 袍
袴褶(kù zhě) 袴褶是实际上一种上衣下裤的组合,它的基 本款式是上身穿大袖衣,下身穿肥腿裤。 这种服装源出于军中,服无定色。袴褶原 来是北方游牧民族的传统服装,到了南北朝时 期,这种服装开始在汉族地区广为流行,裤口 也越来越大,为了行动方便,人们用锦带在膝 盖处系扎,使之形成皱褶,称为“ 缚裤” 。 后来,衣袖和裤口愈加宽大,时称“广袖 褶衣”、“大口裤”,一时之间成为南北朝时 期盛行的服饰。
汉代梳髻、穿绕襟深 衣的妇女(湖南长沙 马王以前就已出现,但不能作为正 式的礼服。原因是古代裤皆无裤裆,仅有两 条裤腿套到膝部,用带子系于腰间。这种无 裆的裤子穿在里面,如果不用外衣掩住,裤 子就会外露,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不恭不敬的 事情。所以,外要穿着曲裾深衣。 随着服饰的日益完备,裤子的形式也得 到改进,出现有裆的裤子,曲裾绕襟深衣已 属多余,所以至东汉以后,直裾逐渐普及, 并替代了曲裾深衣。
骨针、骨锥—纺轮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衣料
人类最早的护体材料是自然物。
远古时期,人类生活在深山密林中,人们自然也就利用一 些能够随手得到的东西来护身御寒,比如树叶、茅草以及狩 猎得来的兽皮,穿着方式是最简单的披挂。
兽皮来源有限,而一般的树皮、树叶性脆易烂,所以韧性 纤维就开始被利用,这就扩大了人类服饰材料的来源。
服饰文化
本讲主要内容
一、中国古代服饰发展简史(★) 二、中国古代服饰的文化内涵(★) 三、中西服饰比较与思考
一、中国服饰发展简史
(一)原始社会服饰
(二)商周至秦汉服饰
(三)魏晋南北朝服饰 (四)隋唐至清朝服饰
(五)历代官服
(一)原始社会服饰
1、衣料 蚕丝 自然物—兽皮—亚麻—羊毛—
2、纺织
3、染色
凤沙单战 帛楚衣国 画墓图 》《(楚 绘人参曲 制物照裾 龙长式 )
楚国贵妇交 领、右衽直 裾单衣 湖北 江陵墓出土 实物
胡服
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颁胡服令, 推行胡服骑射。胡服与中原地区宽 衣博带的服装有较大差异,特征是 衣长齐膝,袖子很小;腰间束有附 带钩的皮带,可松可紧;脚上穿短 统皮靴。 中原上层人物惯于坐而论道, 穿长衣视为特权,一旦弃长就短, 不法古、不循礼,就成为改革大事。 其衣制与中原奴隶或其他劳动者 短衣相类似;不过胡服袴是连裆的。
襦裙的发展
魏晋时期裙腰日高,上衣日短, 衣袖日窄;后来又走向另一极端, 衣袖加阔到二三尺。
随着佛教的兴起,莲花等纹饰 大量出现在服装上,女裙讲究材质、 色泽、花纹鲜艳华丽,素白无花的 裙子也受到欢迎。
袍服
袍服和深衣的差别是袍为上 下通裁,深衣是上下分裁再 缝合。
甘肃嘉峪关出土砖画
信戴 使巾 帻 、 穿 袍 服 的
古代的下裳与今天女子穿的裙子有所不同,它有点象后世的围裙, 当然在裳的里面仍穿有裤子。这种裤子无裤裆,也无裤腰,只有两 个用带子系在腰间的裤管,而私处全靠裳来遮掩。
周代服饰大致沿袭商代服制而略有变 化。衣服的样式比商代略为宽松。衣袖有 大小两种样式,领子通用矩领。 这个时期的服装还没有钮扣,一般腰 间系带,有的在腰上还挂有玉制饰物,腰 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丝织的为“大带” 或叫“绅带”、另一种是皮革制成的为 “革带”。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陌上桑》
(三)魏晋南北朝服饰
服饰中新的样式: (1)袍服 (2)袴褶(kù zhě)
魏晋士人
玄学、道教和佛教在魏晋时期广泛流 行,互相影响,成为一时的风气。文人士 大夫阶层在这种时代思潮的影响下,崇尚 虚无,不拘礼法,更有甚者放浪不羁,追 求仙风道骨,在服饰上就表现为喜好穿宽 松的衫子,袒胸露怀,无拘无束,以宽衫 大袖,褒衣博带为尚。
女装男性化
男子服饰幞头袍衫是唐 朝男子的主要装束,至 天宝年间,妇女也模仿 穿着。先是在宫掖,多 为宫女所穿着,后来传 入民间,成为普通妇女 所喜爱的服饰。 女装男性化是唐代社会 开放的表现之一,妇女 穿着男装是当时一种时 尚。
穿襦裙或袍衫的贵 妇及侍女(张萱 《虢国夫人游春图》 局部)
大袖衫
大袖衫是盛唐时候的女 装,因为它的衣袖往往宽于 袖四尺,所以这种衣服被称 为“大袖衫”。
杂裾垂髾(shāo)女服
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的深衣制已不 被男子采用,但在妇女中间却仍有人 穿着。这种服装与汉代相比,已有较 大的差异。比较典型的,是在服装上 饰以“纤髾”。
杂裾垂髾女服展示图(根据传世 帛画及壁画复原绘制)
• 所谓“纤”,是指一种固定在衣服 下摆部位的饰物。通常以丝织物制 成,其特点是上宽下尖形如三角, 并层层相叠。 • 所谓“髾” (shāo) ,指的是从围 裳中伸出来的飘带。由于飘带拖得 比较长,走起路来,如燕飞舞。
褙子
宋朝流行一种叫褙子的外衣。 宋代的褙子是长袖、腋下开衩 (衣服前后襟不缝合),在腋 下和背后缀有带子。模仿古代 中单(内衣)交带的形式,表 示 “好古存旧”。
襦裙
宋代襦裙的样式和唐代的 襦裙大体相同。 身上的装饰并不复杂, 除披帛以外,只在腰间正中 部位佩的飘带上增加一个玉 制圆环饰物,它的作用,主 要是为了压住裙幅,使其在 走路或活动时不至会随风飘 舞而影响美观,称“玉环 绶” 。这种结环加玉佩方式, 一直影响到明清。
隋唐服饰
隋唐女装
隋唐女装有时装性,往往由宫廷妇女服装发 展到民间,又往往受西北民族影响而别具一格。
半臂 半臂,有对襟、套头、 翻领或无领式样,袖长齐 肘,身长及腰,以小带子 当胸结住。因领口宽大, 穿时袒露上胸。
高髻、锦半臂、柿 蒂绫长裙妇女(西 安三彩釉陶俑)
襦裙 在隋代及初唐时期,妇女的短 襦都用小袖,下着曳地长裙,裙 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 的甚至系在腋下,并以丝带系扎, 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 披帛 当时还流行长巾子,一端固定 在半臂的胸带上,再披搭肩上,旋 隋朝时期的短 绕于手臂间,名曰披帛。 襦、长裙、披帛女 服穿戴展示图 披帛多以丝绸裁制,上面印画 纹样,花色和披戴方式很多。披帛 会随女子行动时而飘舞,非常优美。
• 女子在穿这种服装时要梳椎状的回鹘髻, 上饰珠玉,簪钗双插,戴金凤冠,穿笏 头履。
梳回鹘髻、戴金凤 冠、穿回鹘装的晚 唐贵妇(甘肃安西 榆林窟壁画,张大 千临摹)
宋辽夏金元服饰
多姿多彩的唐没落了,取而代之的 是宋。“偃武修文”的基本国策,使程 朱理学逐步居于统治地位,在这种思想 的支配下,人们的美学观念也相应发生 变化,服饰开始崇尚俭朴,重视沿袭传 统,朴素和理性成为宋朝服饰的主要特 征。

棉 唐代以前,棉布被称为“白叠”,非常少见而 珍贵。唐代开始,棉布制作方式逐渐由西南地区进 入中国。宋元时黄道婆在黎族学会了先进的棉纺织 方法,大致到了明代,棉布便取代了丝与麻,成为 中国人最普遍的衣料了。
纺织
旧石器时代,人类发明了骨针、骨锥 等工具,开始了对兽皮的初步缝制,从 而使披挂物能够逐渐适合身体的形状。 新石器时代,产生了农业,创造出 纺轮等最早的纺织工具。
从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玉 雕人像得知,商代衣着为上 衣下裳制,上穿交领窄袖式 短衣,衣上布满花纹。腰束 宽带,腹前垂一兽头纹样的 蔽膝,下着裙裳。
商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玉雕人像
戴 卷 筒 式 冠 巾 、 穿 华 丽 服 装 的 贵 族 。
上衣在商代通常为窄袖短身,周代出现长大宽 博样式。下裳(chá ng)即裙,下遮开裆裤。衣裳 以宽带束腰。
亚麻、羊毛、蚕丝成为主要衣料。 ‧最早使用亚麻作物制成亚麻布的是公元前6500年安 纳托利亚也就是今天的土耳其人。 ‧到公元前3000年人们就开始利用羊毛。 ‧在中国,新石器时代(10000-4000年前)人们开始 养蚕获取蚕丝。
中国古代衣料的发展

中国很早就开始养蚕缫丝,考古学家在距今五千五百多 年的仰韶文化遗迹中,已经发现了大量丝绸残片。 是唐宋以前百姓主要使用的衣料,一般所谓的“布”即 指麻布。除了麻以外,葛、羊毛等也作为衣料,但是产量 较少。
这种服装为矩领, 领、袖、襟、裾 均有缘饰,肩上 有披肩,腰系绦 带,并在右侧挂 玉佩。此服属于 当时一般士之服 饰。
东周 窄袖织纹衣穿戴展示图 (根据出土铜人服饰复原)
春 秋 战 国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氛围, 推动了文化学术的发展,亦促进了 精美服饰的流行。 春秋战国时期的衣着,上层人物 的宽博,下层社会的窄小,已趋迥 然。
(二)商周至秦汉服饰
1、服饰中传统形制: (1)上衣下裳 (2)深衣制 (3)上衣下裤(少数民族) 2、服饰中几种主要样式: (1)深衣(曲裾、直裾) (2)胡服 (3)襦裙
商周服饰
从商代到西周,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兴盛时期, 也是区分等级的上衣下裳形制和冠服制度以 及服章制度,逐步建立的时期。
商代衣料主要是皮、革、丝、麻, 其中丝麻织物占重要地位。商代人亦能 织造极薄的绸子和提花几何纹的锦、绮。 奴隶主和贵族,平时已穿色彩华美的丝 绸衣服。
染色
纺织品出现以 后,人类又学会 采用天然染料染 色,染料取自植 物、水果、花朵。
中国目前出现最早的染色 材料记载是《诗经》,其中有 “采菉”、“采蓝”的记载。 蓝和菉的本意都是草的名字, 因为性喜潮湿,因此大都生长 在水边。当人们穿着素色的衣 服到河边汲水时,被蓝草的汁 液碰到而又无法洗去时,染色 就为人们所认识。蓝草染出的 色相是叫做“青”色,所以才 出现今天的“青出于蓝”的说 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