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家风
国学之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国学之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其中一门重要的学问便是国学。
国学涵盖了丰富的哲学、伦理道德、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知识,被视为塑造中国文化脊梁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学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被视为一种理想的生活境界和治国方略。
本文将从这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修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首要任务是修身。
修身即修养自己的品德和道德,以达到道德高尚和言行合一的境界。
在国学的观念中,修身要求个人要有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要做到自律、诚实守信,并且要追求心性的平和与内省。
修身的过程需要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和尊师重道的传统来培养,例如,读书人应该要尊重师长,孝敬父母,并且要有内心的大公无私和关爱他人的精神。
二、齐家“齐家”意味着家庭的和谐、稳定与幸福。
国学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石,一个人的修身与否与其家庭密切相关。
在齐家的过程中,人们要注重与家人的关系,尊重家庭成员,关心彼此的需求,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国学也主张尊重传统家风家训,如对孩子的教育要求、丈夫妻子的相互尊重与信任等。
三、治国“治国”是国学中一个重要的理念,它强调个人应该具备治理国家的能力和智慧。
治国不仅仅是个人的责任,更是对整个社会负责的体现。
个人的修身和家庭的齐家是治国的基础,只有在个人修身和家庭和谐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参与和改善社会事务。
国学提倡个人责任和社会意识,每个人应有为国家、社会作出贡献的意识,并发挥自己的智慧与能力。
四、平天下“平天下”即治理天下,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
在国学中,平天下强调的是一个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一个善于修身齐家治国的人,应该具备指导他人的能力和魄力。
平天下需要倡导公平正义、尊重多样性、关爱弱势群体等价值观念。
同时,平天下也要求领导者具备智慧和胸怀,能够适应社会变革和危机,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繁荣。
总之,国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是一种全面发展的人生哲学,提出了个体人生目标与社会治理之间的密切关系。
中华好家风文言文翻译
《中华好家风》夫家风者,国之魂也。
自古以来,吾中华子孙,承先祖之遗风,继往圣之绝学,家国情怀,根深蒂固。
是以,家风之传承,尤显重要。
今吾欲论中华好家风,以启迪后人,共襄盛举。
盖闻古之贤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是以,家风之好,首在修身。
修身者,正心也。
心正则身正,身正则家正,家正则国正。
是以,吾辈当以正心为本,勤学苦练,修身养性,以成大器。
其次,家规严谨,教子有方。
古有云:“教子先教德,养子贵养心。
”是故,家规宜严,教子宜慈。
严而有爱,慈而有度,方能使子女成材,光宗耀祖。
再者,孝悌之道,不可忽视。
孝者,善事父母;悌者,善事兄弟。
父母者,人之根本;兄弟者,国之栋梁。
孝悌之道,乃立身之本,为人之道。
故人当以孝悌为先,尊敬长辈,关爱幼辈,和睦相处,共筑和谐之家。
又其次,和睦邻里,亲善乡党。
邻里之间,守望相助,亲善相待。
乡党之间,和睦相处,团结互助。
如此,方能构建和谐社会,国家亦因此而强盛。
此外,勤俭节约,自强不息。
古人云:“勤俭持家,百事可成。
”勤俭者,节用也。
节用则家富,家富则国强。
自强不息者,勇于担当,锐意进取,奋发向前,为国家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再者,崇尚科学,追求真理。
科学者,国之瑰宝也。
追求真理,乃人生之至高境界。
吾辈当以科学为指针,勇于探索,严谨治学,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努力。
最后,忠诚爱国,矢志不渝。
忠诚者,信守承诺,坚守道义。
爱国者,心系国家,情牵民族。
矢志不渝者,无论何时何地,均以国家利益为重,以民族大义为念。
综上所述,中华好家风,乃修身、家规、孝悌、邻里、勤俭、科学、忠诚之集合。
吾辈当以此为准则,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今译:《中华好家风》家风,是国家精神的体现。
自古以来,我国子孙后代继承祖先的优良传统,继承圣贤的绝学,家国情怀深入人心。
因此,家风的传承尤为重要。
现在我想论述中华好家风,以启迪后人,共同推进这一伟大事业。
据说古代的贤人,通过修身来管理家庭、国家,最终达到天下太平。
《论语》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
《论语》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也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其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于塑造和传承中华民族的道德伦理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探讨《论语》中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和平天下的思想,并阐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修身思想:做一个“君子”孔子在《论语》中强调了修身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人首先要修养好自己的品德,成为一个“君子”。
在构建一个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个人的修身是基础,也是根本。
孔子教导我们要始终坚持道德准则,注重品德修养,提倡仁义礼智信等美德。
只有通过不断地修身养性,我们才能达到自律和自我完善的境界。
在现代社会,修身的意义愈发重要。
面对各种诱惑和挑战,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良好的行为规范。
通过内心的修炼,我们才能提升自我的道德素养,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和谐。
齐家思想:构建和谐家庭在《论语》中,孔子也强调了齐家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人要把家庭和睦和谐,做到家庭成员间和睦相处,各尽其责。
只有家庭和谐,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子女,促进家族的繁荣。
孔子告诫我们要尽到做为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的责任,建立和谐的家庭伦理。
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变迁,家庭关系的维系变得更加复杂。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常常面临工作和家庭的平衡问题。
然而,通过学习《论语》中的齐家思想,我们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们要秉持家庭的核心价值观,关注家庭成员的需求,通过互相理解和信任来建立和谐的家庭。
治国思想:倡导仁政和善治《论语》中的治国思想主要包括了仁政和善治。
孔子强调,作为一个国家的领导者,应当注重国家的发展和民众的福祉。
他倡导仁政,也就是以仁爱之心来管理国家,促进国家的和谐与稳定。
在现代社会,治国思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个有良好治理的国家能够创造公平、公正、和谐的社会环境,提供有利于人民发展的机会。
通过学习《论语》中的治国思想,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国家管理的原则和方法,从而促进国家的繁荣与进步。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意思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句流传久远的古训,它概括了一个人从内在修养到外在作为的完整过程,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核心理念。
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首先,“正心”是指要端正自己的心态,保持一颗纯净善良的心。
这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基础。
在儒家思想中,心是人体的主宰,它决定了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
如果心态不正,就会产生各种杂念和邪念,导致行为上的偏差和错误。
因此,要时刻保持一颗正直、公正、无私的心,不断修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以达到更高的境界。
其次,“修身”是指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提升自己的品德和修养。
在儒家思想中,修身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反省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培养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修身包括了很多方面,比如要讲究礼仪、注重言行举止、保持谦虚谨慎等等。
通过这些修养的提升,一个人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接下来,“齐家”是指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使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互敬互爱。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在儒家思想中,齐家是一个人尽孝尽悌、传承家风的重要体现。
通过齐家,可以培养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和友情,增强家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家庭的繁荣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再往上,“治国”是指要治理好国家,使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
治理国家需要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卓越的领导能力,需要注重法治、德治、民本等多方面的因素。
在儒家思想中,治国平天下是一个人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
通过治理国家,可以为人民谋福利、为社会谋发展,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双赢。
最后,“平天下”是指要使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
这是一个更加宏伟的目标,需要全球各国共同努力、协作共赢。
在儒家思想中,“平天下”是一种高尚的理想和追求,它体现了人类对于和平、发展、进步的共同向往和追求。
通过平天下,可以实现全球和平与稳定、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知行合一 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
知行合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知行合一,是指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只有将知识付诸实践,才能产生实际的效果。
修身齐家,是指个人修养和家庭建设。
个人的修养和家庭的和谐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治国平天下,是指国家治理和世界和平。
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是全球和平的重要保障。
三者相辅相成,互相支持,是实现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
一、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实现个人品质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只有理论和实践的相互作用,才能产生更好的效果。
例如,人们在学习知识时,如果没有实际的操作经验,理论只是一种抽象的概念。
而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消化知识。
同样,许多科技项目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科技进步。
知行合一还包括道德修养。
道德修养不仅仅是理论上的道德规范,更包括在实际行动中遵守道德准则。
例如,遵守社会规范、尊重他人、实事求是、诚实守信等,是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表现。
在社会发展中,对个人品德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更加注重个人的修养和道德行为。
二、修身齐家修身齐家是社会和谐和个人成长的基础。
个人的修养和行为准则对家庭和社会的和谐至关重要。
因此,需要从个人做起,强调家庭和谐,塑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在中国文化中,儒家思想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理念。
其中,修身和齐家是首要任务。
修身是指个人从内心做起,注重道德和品行的修养,学会对自身要求严格,塑造高尚的品质。
齐家是指家庭的和谐建设,要求家庭成员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提高家庭成员的整体素质。
三、治国平天下治国平天下是国家发展和世界和平的重要保障。
一个稳定和谐、富强发达的国家,不仅可以提高国民生产总值和人民生活质量,更能对全球和平发挥重要作用。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推动全球发展,增进国际合作。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
中国坚持和平发展,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将继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促进经济持续发展,推进社会改革和民生保障,为全球和平和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论语》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的方法和途径
自我反省:通过自我反省,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而改进
读书学习:通过读书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道德修养
实践锻炼:通过实践锻炼,增强自己的能力和信心
接受他人帮助:通过接受他人帮助,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品质
修身的重要性
修身是个人成长的基础:通过修身,可以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提高个人素质和修养。
治吏为先:强调官员的素质、能力和道德水平,建立严格的选拔和考核制度
民生为本:关注人民的生活和福祉,推动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治国的重要性
治国理念:《论语》中的“为政以德”Biblioteka 治国方略:以德治国、礼治为先
治国实践:孔子及其弟子在鲁国的政治活动
治国效果:社会和谐、政治清明、文化繁荣
05
平天下
《论语》中关于平天下的思想
子女教育:注重品德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家庭规矩:建立家庭规矩,规范家庭成员的行为
家庭文化:传承家庭文化,弘扬家庭传统美德
04
治国
《论语》中关于治国的思想
以德治国:强调道德、仁义的重要性,认为君主应该以身作则,推行道德教化,使民众心悦诚服。
礼乐治国:认为礼乐是治国安邦的重要手段,通过礼仪规范和音乐教化来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人才治国:重视人才的作用,认为君主应该善于选拔和任用人才,以才干和品德为标准,不拘一格降人才。
法治治国:主张以法律为治国之本,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和普遍适用性,提倡公正、公平、透明的司法制度。
治国的方法和途径
以德治国:强调道德、仁义、礼智的重要性,通过教育、感化等方式来治理国家
依法治国:制定法律、法规,规范社会行为,保障公民权利,维护社会秩序
孔子家风家训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和思想家,他的家风家训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孔子家风家训:
1.诚实守信:孔子强调诚实和守信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人应该言行
一致,保持真实和正直,以树立良好的品德和信誉。
2.孝敬父母:孔子特别强调孝道,他认为孝顺父母是人伦关系的重要
基础。
他教导人们要对父母尽心尽力,孝敬他们,照料他们的日常生活。
3.尊重师长:孔子重视师道,他认为要尊重并向师长学习。
他强调师
德和学生的勤奋学习,以提高自己的素养和知识水平。
4.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子认为个人修身,家庭和顺,国家治理和
世界和平是一体的。
他主张个人和家庭的和谐和善治是社会稳定和繁荣的基础。
5.和谐友善:孔子提倡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他教导人们要尊重他
人,关怀他人,保持和睦的相处。
他认为只有以友善和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人,才能建立真正的人际关系。
这些孔子家风家训凝聚了孔子的思想和价值观,强调了个人道德修养、家庭美德和社会伦理的重要性。
它们对后代人教育和行为的规范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并且仍然对今天的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大学》原文是“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大意是说: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要先治理好他的国家;要治理好国家的人,要先整顿好自己的家;要整顿好家的人,要先进行自我修养;要进行自我修养的人,要先端正他的思想……思想端正了,然后自我修养完善;自我修养完善了,然后家庭整顿有序;家庭整顿好了,然后国家安定繁荣;国家安定繁荣了,然后天下平定。
这是儒家思想传统中知识分子尊崇的信条。
以自我完善为基础,通过治理家庭,直到平定天下,是几千年来无数知识者的最高理想.然而实际上,成功的机会少,失望的时候多,于是又出现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积极而达观的态度相互结合补充,几千年中影响始终不衰。
《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物格而后知至后的译文为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家族;家庭家族管理好了,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目录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译文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知研究万事万物。
中华传统家风家训
中华传统家风家训1.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 忠诚为国,孝顺父母。
3. 和为贵,谐共生。
4. 仁爱待人,厚德载物。
5. 立志坚定,奋发向前。
6.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
7. 勤俭持家,廉洁奉公。
8. 尊老爱幼,亲情至上。
9. 兄弟和睦,齐心协力。
10. 夫妻恩爱,白头偕老。
11. 交友贵信,共谋发展。
12. 敬业乐群,勤奋好学。
13. 谦虚谨慎,敬奉祖先。
14. 立德树人,传承家风。
15. 为人正直,诚实守信。
16. 尚武精忠,爱国敬业。
17. 勤学好问,求知务实。
18. 乐善好施,扶贫帮困。
19. 居安思危,防患未然。
20.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21. 养生之道,在于和谐。
22. 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23. 忠诚为国,廉洁自律。
24. 弘扬家教,崇尚家风。
25. 温良恭俭,让利于民。
26. 专注一事,精益求精。
27. 孝敬父母,天经地义。
28. 爱护环境,珍惜资源。
29. 读书明理,报效国家。
30. 教育子女,以身作则。
31. 家和万事兴,国和万事强。
32. 忠诚正直,坚守信仰。
33. 厚德载物,自强不息。
34. 勤学苦练,成就一番事业。
35.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36. 同心同德,共谋发展。
37. 立志报国,担当责任。
38.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39. 修身齐家,家教为先。
40. 仁爱宽厚,为人处世。
41. 尚德修身,立德树人。
42. 勤奋好学,发愤图强。
43. 诚实守信,言行一致。
44. 兄友弟恭,家族和睦。
45. 夫妇恩爱,共建家庭。
46. 交朋友贵,同道共行。
47. 尊师重道,敬业乐群。
48. 扶贫济困,行善积德。
49. 谨慎行事,遵纪守法。
50. 养生之道,身心健康。
51. 忠诚为国,鞠躬尽瘁。
52. 传承家教,弘扬家风。
53. 谦虚谨慎,好学不倦。
54. 家庭和谐,国家安宁。
55. 仁爱待人,和谐共生。
56. 忠诚为国,矢志不渝。
57. 勤俭持家,持之有度。
58. 孝敬父母,尊敬长辈。
历史名人的家训和家风
历史名人的家训和家风家训和家风是历史名人家族传承的宝贵财富,它们承载着家族的价值观、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这些家训和家风不仅是家族成员的行为指南,也是他们成功的秘诀和精神支柱。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几位历史名人的家训和家风,让我们一起领略他们的智慧和品格。
一、孔子家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的家训可以总结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孔子强调个人修身养性的重要性,认为只有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
他的家风以孝道为核心,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和尊重。
孔子教育子弟要有礼貌、尊敬长辈,注重孝道和忠诚,以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做出贡献。
二、林则徐家训:敦俭立志,廉洁奉公林则徐是中国清朝时期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的家训是“敦俭立志,廉洁奉公”。
林则徐注重家风的培养,教育子弟要勤俭节约,树立远大志向。
他强调廉洁奉公,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反对腐败和贪污现象。
他的家训和家风为他日后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他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信任。
三、田汉家训:爱国奉献,艰苦奋斗田汉是中国现代作家和词曲创作家,他的家训是“爱国奉献,艰苦奋斗”。
田汉注重家庭教育,教育子女要爱国心切,热爱祖国,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福祉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强调艰苦奋斗,努力工作,追求卓越,不畏艰难困苦。
他的家训和家风为他的创作事业和社会贡献提供了坚实的支持,也为他赢得了人们的赞誉和敬佩。
以上是几位历史名人的家训和家风,它们体现了他们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也是他们成功的秘诀和精神支柱。
这些家训和家风对我们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希望我们能够传承和发扬这些优秀的家训和家风,为建设美好的家庭和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让我们用他们的智慧和品格指引我们的行为,努力成为更好的人。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出自《礼记—大学》。
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学经典思想--八项条目的主要内容,更是儒学“内圣外王”思想的体现。
儒学“内圣外王”其核心是修身,关键是齐家,以修身为界,分为“内圣”与“外王”,是历代知识分子孜孜以求的高尚境界,体现了儒家积极入世的态度。
修身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即“内圣”的集中体现,也是“内圣外王”的核心。
总体来说,修身不仅要有爱国的思想,还要有爱国的本领。
主要是指内求,尤其是自我的道德修养,“不以恶小而为之”。
“不以善小而不为”,特别强调“慎独”。
怀有敬畏之心,谨慎的遵守道德准则。
齐家是指孝敬父母长者,家庭和睦,爱自己的家庭、配偶、子女,特别是从严管好自己的配偶、子女。
特别是为官者,更要对配偶子女利用自己地位和权力的影响力,谋取非法利益的要严惩不贷,绝不能姑息养奸甚至庇护。
治国是指学以致用,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国家管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富有强烈的爰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平天下即使天下平,“平”在这里是指公平、公正,和谐秩序。
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境界,要有强烈的爱国情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才能治理好国家,才能使天下公正和谐。
“修身”是“齐家治国”的基础与核心,“齐家”是“治国平天下”的关键,家是国的缩小,国是家的放大,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风连着党风,党风连着国运。
新时代的家风家训之曾国藩
新时代的家风家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时代的家庭价值观念也在发生着变革。
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培养积极向上的家风和明确的家训,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变化,培养健康、坚韧的家庭力量。
首先,新时代的家风应当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尊重长辈、敬重师长,培养孝顺之心,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要注重培养家庭成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每个成员都能在新时代中保持活力和创造力。
其次,家训要注重素质教育。
在新时代,纯粹的知识面已经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
家庭应该注重培养家庭成员的综合素质,包括情感管理、人际沟通、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能力,使家庭成员在各个方面都能够全面发展。
再者,家庭要注重家庭成员的个性发展。
新时代强调个性发展,家庭成员应该被鼓励追求自己的兴趣和梦想,而非过于强调传统的规范和束缚。
家庭应该是一个支持和引导成员发展的平台,为他们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
此外,新时代的家风还应注重科技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面对信息爆炸和科技的高速发展,家庭成员需要具备良好的科技素养,同时注重社会责任感,培养对社会的关切和责任心,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最后,家庭要注重沟通与包容。
在新时代,社会发展变化迅速,家庭成员之间要保持良好的沟通,理解和尊重彼此的差异,保持包容的心态。
只有在相互理解与支持的基础上,家庭才能形成紧密的联系,共同面对生活的挑战。
总体而言,新时代的家风家训需要既注重传承传统文化,又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
家庭要成为每个成员成长的温床,培养出具有全面素质、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人才。
这样的家庭力量不仅可以促进家庭成员的全面发展,也有助于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新时代的家风家训与曾国藩的观点曾国藩是清朝末年的名将,也是一位重视家庭教育的儒家学者。
他在《曾文正公家书》中详细论述了家风家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深刻的观点,这些观点对于新时代的家庭教育仍然具有启示意义。
首先,曾国藩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原文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原文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出自《礼记·大学》的儒家经典句子。
原文: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译文:
古时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采邑;要想管理好自己的采邑,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知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采邑;采邑管理好了,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指一个人应该从自身修养开始,逐渐扩展到家庭、国家和整个世界。
这一理念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强调了个人修行的重要性,以及通过家庭和国家的和谐来达到社会的稳定与繁荣。
本文将阐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涵和行动方案,以及其对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意义。
一、修身修身是指一个人内在的修养和自我完善。
一个人想要成为一个有德有才的人,首先必须注重个人修身。
个人修身的关键是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遵守道德规范,坚持诚信正直。
同时,个人修身还包括学习各种知识,提高自我素质,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积极的心态。
只有通过不断地自我修炼和自我提升,个人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齐家齐家是指在家庭中守住道德规范和家庭伦理,维护家庭的和睦与稳定。
一个人在家庭中的角色是父母、子女、兄弟姐妹或者配偶,都应该尽到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对于父母而言,要教育子女,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于子女而言,要孝敬父母,尊重长辈。
兄弟姐妹之间要和睦相处,互相帮助。
夫妻之间要互敬互爱,共同经营家庭。
只有通过维护好家庭的和谐与稳定,才能培养出更多的社会有用之才。
三、治国治国是指在社会和国家级别上实践修身齐家的理念,促进国家的稳定和繁荣。
治国的关键是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法律,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政府要负责为人民提供教育、卫生、安全和福利等公共服务,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保护,实现社会的公平与公正。
同时,治国也需要人民的参与,每个人都应该履行自己的公民责任,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四、平天下平天下是指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实现社会和谐与平等。
社会的平等是指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公平的待遇和机会,不受社会地位、财富和权力的影响。
通过平等的社会制度和法律,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发展。
社会的和谐是指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尊重和合作。
只有通过倡导和践行平等与和谐的理念,社会才能追求共同的幸福和发展。
任氏家训家风家规名言50条
任氏家训家风家规名言50条1.家和万事兴,和睦为家训家风家规的基石。
2.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训家风家规应体现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
3.以孝为本,是任氏家训家风家规中最重要的价值观。
4.忠诚守信,是任氏家训家风家规的核心原则。
5.善待家人,彰显了一个人家训家风家规的质量。
6.尊师重道,是任氏家训家风家规中培养后代正直品格的重要方面。
7.勤俭持家,是任氏家训家风家规的经济管理原则。
8.勿贪污,须遵守任氏家训家风家规的廉洁原则。
9.乐善好施,是任氏家训家风家规中践行仁爱的重要方式。
10.勇往直前,是任氏家训家风家规中追求进取的精神追求。
11.清廉正直,是任氏家训家风家规中的道德准则之一。
12.和而不同,任氏家训家风家规中鼓励家庭成员保持独立思考。
13.善待弱者,是任氏家训家风家规中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责任。
14.敬老尊贤,任氏家训家风家规中推崇传统价值观的体现。
15.守时守约,任氏家训家风家规中体现了严守规则的原则。
16.忍辱负重,是任氏家训家风家规中磨炼人品品质的重要方式。
17.安分守己,是任氏家训家风家规中要求家庭成员保持自律的要求。
18.恩威并施,任氏家训家风家规中平衡严厉和宽容的重要原则。
19.善于思考,任氏家训家风家规中培养家庭成员批判思维的重要标准。
20.尊重他人,是任氏家训家风家规中重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
21.知识改变命运,任氏家训家风家规中鼓励家庭成员积累知识。
22.博闻强记,是任氏家训家风家规中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方面。
23.勤学苦练,任氏家训家风家规中鼓励家庭成员持之以恒的努力。
24.和谐家庭,是任氏家训家风家规中追求家庭幸福的目标。
朱子家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
朱子家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朱子家训,是中国宋代思想家朱熹所著的一本家庭伦理教诲之书。
自问世以来,广为流传,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朱子家训中所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和平天下的道路。
修身为先,朱子家训中的核心思想就是一人修身,等于毛发披坚执锐的义士。
只有通过自我修养,培养内在的品德和道德观念,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
朱子在家训中强调了两个方面的修身要点:一是要慎独,即在独处时要反省自己的言行,纠正自己的缺点并改进自己的不足。
二是要慎言,即在言谈之间要遵循礼仪,不说伤人的话,不妄自尊大。
齐家为本,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只有家庭和睦、和睦共处,国家才能安定。
朱子家训中强调了家庭的准则和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责任。
例如,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楷模;夫妻要相互尊重,相互扶持;子女要孝顺父母,尊重长辈。
通过齐家治国,我们能够培养出对社会有益的下一代。
治国平天下,朱子家训对于国家治理和社会秩序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朱子认为,国家的治理应以仁爱为基础,以诚信和忠诚为原则,以公正和公平为目标。
他主张君主应行仁政,关心民生,尊重人权。
同时他也强调了官员的职责和道德标准,要求他们廉洁奉公、以身作则,为国家和人民谋福祉。
只有通过正义的统治和道德准则的遵循,国家才能实现治理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
朱子家训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以其深刻的人生哲学和家庭伦理观念,成为中国文化传统中的经典之作。
它教导我们应当努力修身齐家,通过个人的努力去改变自己和家庭,最终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天下的和平。
总之,朱子家训弘扬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路,并给予了我们宝贵的人生智慧。
我们应当以朱子家训为指南,以仁爱和道德为准则,去改变自己、家庭和社会,为实现和谐稳定的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只有通过全面的发展和完善,我们才能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知识讲解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大学》原文是“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大意是说: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要先治理好他的国家;要治理好国家的人,要先整顿好自己的家;要整顿好家的人,要先进行自我修养;要进行自我修养的人,要先端正他的思想……思想端正了,然后自我修养完善;自我修养完善了,然后家庭整顿有序;家庭整顿好了,然后国家安定繁荣;国家安定繁荣了,然后天下平定。
这是儒家思想传统中知识分子尊崇的信条。
以自我完善为基础,通过治理家庭,直到平定天下,是几千年来无数知识者的最高理想。
然而实际上,成功的机会少,失望的时候多,于是又出现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积极而达观的态度相互结合补充,几千年中影响始终不衰。
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物格而后知至后的译文为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家族;家庭家族管理好了,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目录出处原文译文附注读解出处《礼记·大学》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译文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知研究万事万物。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家风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家风摘要:《礼记·大学》中这样记载:物格而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的来之不易,修身与齐家无疑与家风息息相关,良好家风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关键词:家风齐家个人社会一、家风的形成家风即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的能影响家庭成员精神、品德及行为的一种传统风尚和德行传承。
(一)家风形成的因素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齐家是至关重要的一点,也是承上启下的一个关键词,同样地,这也是儒家思想传统中知识分子尊崇的信条。
在不断完善自我的基础上,通过治理家庭,最终可以一统天下,换得天下太平。
这便是自古至今无数学者心中的最高理想。
然而事实是,成功的机会少,失望的时候多。
也应了那句“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于是又出现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积极而达观的态度相互结合补充,几千年中影响始终不衰。
由此可见家风的形成不仅与家庭修养、社会大环境有关,同样与经济条件以及其他外部条件有关。
(二)良好家风的形成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的家风不好,然而家风就现实而言确实有好有坏。
有的家庭可以从小给小朋友灌输尊老爱幼、文明礼让的思想,而有的家庭则是以恃强凌弱、钻社会缝隙“榜样”教育小朋友。
都言“养不教父之过”,可鉴,父母的家庭教育对子女所具有的影响是巨大的。
良好家风的形成也在于父母的言传身教,出自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即便经济条件等外在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良好家风的形成,为人父母,依然要为子女的未来以及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负责。
做到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这样,才能有助于良好家风的形成。
二、家风的影响家风不仅有影响与个人的成长成才,同样作用于社会的发展。
在家庭中,父母的言行举止无疑对子女存在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庭条件以及父母的感情状况等问题固然会影响到良好家风的形成,然而,好的家庭更应该教育子女如何面对各种社会中的不良影响,防止子女误入歧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家风摘要:《礼记·大学》中这样记载:物格而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我们由此可知,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的来之不易。
河山一统是个漫长而好大的工程,然而与这相对比的又是修身这一件如此精细的事情。
在这条漫漫长路上,修身与齐家无疑与家风息息相关。
由此,良好家风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关键词:家风;齐家;个人;社会一、什么是家风家风即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的能影响家庭成员精神、品德及行为的一种传统风尚和德行传承。
二、家风的形成1、家风形成的因素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齐家是至关重要的一点,也是承上启下的一个关键词,同样地,这也是儒家思想传统中知识分子尊崇的信条。
在不断完善自我的基础上,通过治理家庭,最终可以一统天下,换得天下太平。
这便是自古至今无数学者心中的最高理想。
然而事实是,成功的机会少,失望的时候多。
也应了那句“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于是又出现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积极而达观的态度相互结合补充,几千年中影响始终不衰。
由此可见家风的形成不仅与家庭修养、社会大环境有关,同样与经济条件以及其他外部条件有关。
2、良好家风的形成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的家风不好,然而家风就现实而言确实有好有坏。
有的家庭可以从小给小朋友灌输尊老爱幼、文明礼让的思想,而有的家庭则是以恃强凌弱、钻社会缝隙“榜样”教育小朋友。
都言“养不教父之过”,可鉴,父母的家庭教育对子女所具有的影响是巨大的。
良好家风的形成也在于父母的言传身教,出自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即便经济条件等外在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良好家风的形成,为人父母,依然要为子女的未来以及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负责。
做到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这样,才能有助于良好家风的形成。
三、家风的影响家风不仅有影响与个人的成长成才,同样作用于社会的发展。
在家庭中,父母的言行举止无疑对子女存在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庭条件以及父母的感情状况等问题固然会影响到良好家风的形成,然而,好的家庭更应该教育子女如何面对各种社会中的不良影响,防止子女误入歧途。
这能间接性地保障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拥有正确地、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同样地,人们常说的一个家庭可以影响一个社会,也影射出社会中出现的弊病。
2、家风对个人成长、成才起到的作用杨树桐先生认为,一个家庭或家族的家风要正,首先是要注重以德立家、以德治家。
其次,还要书香不绝。
坚持走文化兴家,读书树人之路。
要想以德立家,做到以德治家,第一重要的是一家之长在道德方面的表率作用和开创作用。
也就意味着父母的言传身教尤为重要。
美国爱德华家族之所以能够英才辈出,是因为第一代爱德华德行高洁,为他的后代树立起了一座崇高的道德灯塔。
他的道德光芒,长久地指引着后代们踏上成人成才的正道。
同样,我国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徐,挺身捍卫国家民族利益的壮烈行为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怀,为后辈树立起一座伟大的道德丰碑,受其德恩泽被,其子孙至今已传至九代,代代都是卓有建树的政治家和科学家。
因而,一家之长一定要端庄自己的言行,因为那是榜样的力量。
家庭其他成员也要规范自己的行为,因为正面的行为,会在家庭内交相辉映,而负面的,则会发生交叉感染,最终一发不可收拾。
鉴于此,司马光在《温公家范》中谆谆告诫,长辈们一定要“以德业遗子孙”。
意在让前辈们、家长们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教育子女仁爱敦睦、明理向善,愈发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其次,还要书香不绝。
坚持走文化兴家,读书树人之路。
中国是一个高度重视学习、重视读书的国度。
特别是从隋大业年间开设以科举考试擢拔才俊的制度以来,不仅高门大户,便是寒门庶户,也要倾力供孩子读书,期盼学子金榜题名,以光耀门庭。
可以说,绵延了一千二百多年的科举制度,不仅是我国育才选材制度上的一个伟大创举,而且在提升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素质方面,也居功甚伟。
这种“学而优则仕”的选材制度,也造就了千万个“书香门第”,使文化的因素在匡正家风的进程中发挥了强大的影响力和渗透力。
书香不绝不仅有可能改变家庭的命运,它还能改变一个人、一个家庭的精神面貌。
读书,不仅可以正身,还可以医愚、医俗、医贫,教我们明是非,从而提高个人修养,获得人生感悟,对子孙后代的教育意义而言也是不可小觑的。
家风的培养,也许就在于读书与否上存在了差距。
眼下,家风似乎已被不少的家庭遗忘了,据说是因为家规束缚孩子成长的思维。
然而,我们经常在大街上或是在单位里听到对某人的评价中会带有“家风不好、缺教养”这样的词汇,虽然听起来会有些刺耳,但其中反映出的问题就是家长并未做好表率作用。
举一个极为简单的家风作为参考。
在餐桌上,作为晚辈,在饭菜上桌之前,应该摆摆餐具、端端菜之类的事情;开饭前,应该是先等长辈动筷子,晚辈才可动;吃饭时,要做到食不言;饭后要主动承担一些家务、收拾桌面;敬酒时,应当在长辈的杯沿之下等等。
这些看似琐碎的事情,如果放到青少年未来的生活中时,才发现,餐桌礼仪竟是如此重要。
而在一家之风中,餐桌礼仪尚且如此,日常生活中,需要教育的地方便可想而知并不少,也并不简单了。
2、家风对社会发展起到的作用治国之道的第一条就是“奉公勤政,报国恤民”。
虽说古人把从政做官当作毕生志向,但是“胸怀天下”是古代行政伦理的核心。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在家训中就表达了奉公为国的精神。
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主张的仁、德、礼。
不仅做好了孔氏的表率,致使孔氏家族在至今为止的几千年中人才辈出,仍影响着一代代中国人。
从一开始的不被接受,到最后,这种家风俨然成为了国风。
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
”家庭是社会和国家的细胞,家风则是国风的天然基石和集中体现。
中国社会转型加速,但家庭作为个人肉体和心灵港湾的作用未发生根本改变。
优良家风传统的传承培育,既是国家社会的责任,也是家庭和个人的使命。
只有好的家风,才有好的国风;只有重温家风,才能重整国风!根据如此古今圣贤的说法,家风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风可以代表一个国家的风气。
而国家说到根本边是人民的家,由此观之,家风就更重要了。
只有一家人相互和睦,互相帮助,一个国家方能够繁荣昌盛。
只有社会风气好的国家,才能称得上是富国强民,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说是个强国。
四、传统家风在新时期下的重要性传统家风作为社会文化的一方面的体现,在道德意识、伦理观念的灌输和培养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家风既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家庭这个社会细胞的特殊体现,又承担着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任;它是古今人生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人们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教育思想的精华所在,起到了自觉在社会普及道德教育的脊梁作用。
五、大学生应如何批判地继承现有家风社会在进步,人类科技日新月异。
科学技术知识已在人类社会显示了它超凡的本领,帮助人类解决很多问题。
然而科学只是手段,却不能解决现实世界的信仰危机和道德滑坡。
文化与道德的缺失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将会演变为人类的灾难,不只是在思想上,在经济、政治、环境等等方面,凡是涉及思想的正统上都会产生分歧。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很多不符合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传统风尚的事件频频发生:公交车上不让座、见到有人跌倒不扶、见到有人遇难旁观,随地乱扔垃圾、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等等。
这些本应做好的事情,竟然愈发演绎成为现代国人缺乏的道德之一,真的是令人心痛。
传统家风固然存在值得我们思考与改进的地方,正如在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吸收西方的民主独立精神,年轻人自主意识比以前强烈,反对教条束缚。
然而,在社会道德体系面临挑战的时候,我们自然明白时代在不断的进步、变化,在探讨当代家风的过程中,我们必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优秀的文化传统得到发扬光大,发挥出家风的作用。
家风文化在封建社会里,在传播文化、教育后代及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均起过巨大的作用。
虽然传统家风中有很多是讲君臣之礼,父子之道,有很明显的封建烙印,但其中的勤俭持家、睦邻乡里、助人为乐、勤奋治学、谨言谦恭、立志高远等内容在当代还是有其丰富的内涵,特别是对我国现代的家庭教育更有重要意义。
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道德文化的复兴,终将体现于教育体系之中,传统家风对现代家庭教育的意义,对于创立具有新时代精神的中国家庭教育内容,发挥其伦理教化与维护社会稳定等功能,古为今用,显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再者,由于国家愈发倡导计划生育政策与人权政策,鼓励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以及鼓励家长做孩子们的好朋友,导致现在的孩子们早已成为小公主、小皇上,家长则扮演着宫女、丫鬟、佣人或是老妈子的角色,试问,这样的现在是否造就了很多高分低能的青年?这样的年轻人走向社会之后不置可否适应现实的社会,或是说,越来越多的现象发生之后,社会会不会随之发生可怕的变化?这些都是不敢想象的后果。
“爱子有道,养正于蒙”。
传统家训非常强调早期蒙养教育的重要性。
“家训鼻祖”的《颜氏家训》中就提出:“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
”这样方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颜之推自己从小就勤于学习,所以对后代子孙的教育中都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这也是传统家风教育为现代人提供的现实参考。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流传的“重人文、重教育、重亲情”的文化精神,以一个家庭为一个基本的单元或是团体,应努力发挥先贤的优势作用,结合现在科技知识带给我们全新的认知,同时又要纠正科学现代化带来的人情淡薄、人心冷漠的弊端,恢复理想、信仰、道德的尊严与热情。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做到理智地对待事物。
批判继承传统家风的同时,辩证地对待家风在社会中的影响。
参考文献:[1] 杨树桐. 感悟集[M]. 内蒙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0:197-206[2] 曾子.大学[M].孙虹钢,译.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100-271[3] 王应麟.三字经[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10-45[4] 颜之推.颜氏家训[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4:300-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