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基础大纲

合集下载

804机械设计基础考试大纲

804机械设计基础考试大纲

804机械设计基础考试大纲
以下是机械设计基础的考试大纲:
考试内容
一、机械设计基础概述
1. 了解机械的定义、特征及基本构成。

2. 了解机械设计在制造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3. 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设计流程。

二、机械设计基础知识
1. 掌握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能和应用。

2. 了解机械零件的常用材料、热处理和制造工艺。

3. 熟悉机械设计中的标准、规范和常用设计数据。

三、机械传动与传动装置
1. 掌握各种传动方式的原理、特点和应用范围。

2. 掌握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等传动装置的设计计算和选型。

3. 熟悉传动装置的安装和维护要求。

四、机械轴系及零部件
1. 掌握轴、轴承、联轴器等零部件的种类、特点和应用。

2. 掌握轴系及零部件的设计计算和选型方法。

3. 熟悉轴系及零部件的安装和维护要求。

五、机械的平衡与调速
1. 掌握回转件的平衡原理和方法。

2. 熟悉机械系统的调速原理和方法。

3. 了解机械系统的振动与减振方法。

考试要求
1. 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机械设计计算。

2. 熟悉常用机械零件、传动装置和轴系零部件的种类、特点和应用,能够进行选型和设计计算。

3. 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和规范,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简单的工艺分析和结构设计。

4. 掌握常用的设计软件和绘图工具,能够进行基本的机械制图和三维建模。

《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 通过对液压和气压传动基本知识的学习,应熟悉液压和气压传动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还应了解与本课程相关的技术政策和法规,树立工程意识和标准化意识,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与创新精神二、课程基本要求:机械基础和其他自然科学一样,有其自身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在学习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由浅入深,系统地进行学习,这样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通过对机构和零件受力分析等知识的学习,应掌握一般构件的受力分析、构件基本变形和强度的计算方法;● 通过对常用机械工程材料和钢的热处理方法的学习,应了解机械工程常用材料的种类、牌号、性能及应用● 通过对常用机构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的学习,应初步具有分析一般机械功能和动作的能力● 通过对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结构和标准的学习,应初步具有使用和维护一般机械的能力3、课程任务: 通过本门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工程力学、金属材料及金属冷热加工工艺、公差配合与互换性、液压传动基础知识;机构的结构、运动特性,初步具有分析和设计常用机构的能力。

初步掌握机械动力学某些基本知识。

了解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设计计算和维护等,初步具有设计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及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及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获得实验技能的初步训练。

适用专业:一、课程性质和任务1、课程性质: 《机械基础》是一门技术基础课,是机电和近机、非机专业的必修课78本大纲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机电类各专业《机械基础》教学大纲课程编码:课程名称:2、课程内容: 本书主要包括工程力学基础、机械工程材料基础、机械传动、常用机构及轴系零件、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等内容。

选用教材:〈机械基础〉 顾淑群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机械基础学 时:三、《机械基础》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TOPIC 14 轴瓦结构和轴承材料了解轴瓦的作用,轴瓦的分类,工作的条件,所选的材料轴瓦的作用,轴瓦的分类,工作的条件轴瓦的作用,工作的条件讲授2TOPIC 15 滚动轴承的类型和代号知道滚动轴承的构造、工作的条件和方式,以及滚动轴承的类型代号工作的条件和方式,以及滚动轴承的类型代号类型代号讲授2TOPIC 16 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掌握轴承的轴向固定方式,了解轴的支承结构形式,熟悉滚动轴承的配合。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1. 课程概述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是机械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机械原理与工程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课程全面介绍机械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理解机械工程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 熟悉机械工程领域的基本术语和专业技术;- 掌握机械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并能够进行初步的设计计算和评估;-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3.1 第一章:机械工程概述- 3.1.1 机械工程的定义和历史发展- 3.1.2 机械工程的学科体系和专业知识结构3.2 第二章:力学基础- 3.2.1 矢量力学- 3.2.2 力的合成与分解- 3.2.3 动力学基本定律3.3 第三章:材料力学- 3.3.1 弹性力学- 3.3.2 塑性力学- 3.3.3 疲劳与断裂力学3.4 第四章:流体力学基础- 3.4.1 流体力学基本概念和假设- 3.4.2 流体静力学- 3.4.3 流体动力学3.5 第五章:热力学基础- 3.5.1 热力学基本概念和规律- 3.5.2 热力学过程与循环- 3.5.3 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3.6 第六章:电气与电子基础- 3.6.1 电路基本概念和定律- 3.6.2 电机原理与应用- 3.6.3 传感器与自动控制4. 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 讲授:教师以PPT和板书的形式,结合实例进行课堂讲解;-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机械工程实验,培养实践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 讨论: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课程设计:组织学生进行机械系统的初步设计和实施。

5. 考核评价方法为了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考核:-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参与度等综合评定;- 实验报告:学生需根据实验内容,撰写实验报告并进行展示;- 期中考试:对上半学期所学内容进行笔试和计算题等形式的考核;- 期末考试:对全学期所学内容进行综合考核,包括理论和计算题。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机械工程学科的一门核心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本课程涵盖了机械零件的选择、设计、分析、制造和测试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使其能够独立设计和开发机械系统。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机械零件的类型、结构、材料和制造工艺等基本知识。

2、掌握机械系统的工作原理、组成和性能特点,能够进行简单的机械系统设计和分析。

3、能够应用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等基本理论进行机械系统的分析和计算。

4、熟悉机械系统的测试技术,能够进行测试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5、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机械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机械零件的类型、结构、材料和制造工艺等基本知识。

2、机械系统的工作原理、组成和性能特点,能够进行简单的机械系统设计和分析。

3、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等基本理论在机械系统中的应用。

4、机械系统的测试技术,包括测试方案的设计、实施和数据处理。

5、机械系统的优化设计和创新设计方法。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实验操作、小组讨论和课外作业等。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度、课外作业和实验成绩等。

2、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和实际应用能力。

3、设计作品:学生分组完成一项机械系统设计任务,通过作品展示和答辩的方式进行评估。

六、教学资源本课程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和参考书:选用优秀的机械设计基础教材和参考书,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料。

2、实验设备:提供各种机械零件和机械系统的实验设备,让学生能够进行实验操作,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机械设计与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与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与基础教学大纲引言:机械设计与基础是机械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本文档将提供一份机械设计与基础教学大纲,用于指导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和学习。

一、课程名称:机械设计与基础二、课程编号:MEC101三、先修课程:工程力学,工程材料学四、学分:3学分五、总学时:54学时(理论课程:36学时,实践课程:18学时)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以下方面的能力:1. 理解和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概念。

2. 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流程。

3. 熟悉并灵活运用机械设计软件进行设计和分析。

4. 能够解决实际机械设计问题并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5. 培养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能够与其他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协作完成项目。

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1.1 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定义1.2 机械设计的基本流程1.3 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规范2. 零件与装配设计2.1 零件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2 装配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3 零件参数化设计3. 机构设计3.1 机构的构成和分类3.2 机构的运动分析和合成3.3 机构的选择和设计4. 设计计算与分析4.1 轴系、连接和传动的设计与计算4.2 结构和强度的设计与分析4.3 摩擦、磨损与润滑的计算与分析4.4 热力学和流体力学的设计与分析5. 制图与CAD5.1 机械制图的基本原则和规范5.2 三维CAD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应用6. 项目实践与创新设计6.1 小组设计项目的实施与管理6.2 机械创新设计的方法与实践7. 实验与实践环节7.1 机械设计软件的使用和实践7.2 机械设计案例的分析和实践7.3 机械创新设计的实践和展示评价方式:1. 日常表现(10%):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30%):对教学内容1-3进行考核。

3. 期末考试(40%):对教学内容4-6进行考核。

机械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旨在通过对机械技术的系统学习,培养学生的机械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为日后的进一步学习和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1.掌握机械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理解机械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作用;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内容1.机械技术基础概述–机械技术的定义和分类–机械技术的发展历程–机械技术的应用领域2.机械性能与材料力学–机械结构的设计原则–力学基础知识–材料力学基础知识3.机械元件与机械零件–机械元件的分类和功能–机械零件的分类和选用4.机械制图与CAD/CAM技术–机械制图的基本规范和方法–CAD/CAM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5.机械加工工艺与装备–机械加工工艺流程–常用机械加工设备及其特点6.机械测量与质量控制–机械测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机械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7.机械设计基础–机械设计的基本步骤和原则–机械设计中的考虑因素8.机械工程实践与创新–机械工程实践的基本要求和方法–机械工程创新的原则和实践案例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和案例分析,传授机械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3.学习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研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五、考核方式1.期中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机械技术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相关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3.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完成机械设计项目,并进行设计报告和现场展示,考核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4.平时表现:考核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外学习等。

六、参考教材1.《机械技术基础教程》- 夏广仁,机械工业出版社2.《机械技术基础课程教程》- 李志彬,清华大学出版社3.《机械技术基础学习指南》- 张亚民,高等教育出版社七、教学资源1.机械实验室:提供实验设备和实验器材。

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基础教学大纲一、引言机械基础是机械工程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和生产制造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提高机械基础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制定本教学大纲,旨在规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机械基础的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基础的定义、特点和发展历程;2. 掌握机械基础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等;3. 能够运用机械基础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如机械零件的设计和制造;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其机械设计和制造的综合素质;5.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使其能够适应现代机械制造的需求。

三、教学内容1. 力学基础(1)力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刚体力学;(3)运动学基础;(4)动力学基础。

2. 材料力学(1)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2)非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3)材料的断裂和疲劳。

3. 机械设计(1)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2)零件的设计与计算;(3)轴系设计;(4)传动装置设计。

4.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1)CAD/CAM技术概述;(2)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3)三维建模与工程图形学。

5. 实践教学环节(1)实验教学: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等实验;(2)作业与设计任务: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和设计任务,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授课,讲解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实践操作:开展实验教学和设计任务,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3. 讨论与研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研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4.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2. 期中考试:考核学生对于机械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3. 期末考试:综合考核学生对于整个机械基础学科的掌握情况。

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基础》教学大纲一、说明1、课程性质和内容机械基础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为学习专业技术课程和今后在工作中合理使用、维护机械设备,以及进行技术革新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

内容主要包括:常用机构、机械传动、常用轴系零件等知识。

1、机械传动摩擦轮传动、带传动螺旋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轮系2、常用机构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变速机构3、轴系零件常用连接轴、轴承联轴器离合器制动器2、课程的主要任务和要求通过教学,为学生学习专业课内容以及今后的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分析解决机械类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使学生掌握力学基础知识,掌握常用机构机械传动轴系零件的基本知识、工作原理及应用等问题,能对常用机械传动装置和螺纹联结进行功能分析及简易计算,会查阅有关技术资料和选用标准件。

在学习机械基础课时,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运用机械制图、工程力学、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等课程的基础知识、联系日常生活、专业工种中的具体实例,培养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本课程具有涉及面广、联系实际较强的特点,教学中要加强现场实际、教具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不断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点,讲情基本理论、简化理论力学的推导、突出结构特性及其应用,切忌抽象的做理论推导,让学生的知识结构具有条理性和简明性。

二、学时分配表三、课程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摩擦轮传动和带传动教学要求:熟悉摩擦轮传动和带传动的传动类型、传动特点和应用场合。

掌握摩擦轮传动和带传动的传动比、包角和带长的计算,了解带的新标准及其选用方法、带传动机构的装配。

熟悉带传动的张紧装置。

教学内容:§1—1摩擦轮传动一、摩擦轮传动的工作原理和传动比二、摩擦轮传动的特点三、摩擦轮传动的类型和应用场合§1—2带传动一、带传动的工作原理和传动比二、平带传动的形式、主要参数、类型和接头方式三、带传动的结构和类型四、普通带传动的主要参数、选用要点和正确使用五、平带传动和带传动的特点六、带传动的张紧装置第二章螺旋传动教学要求:了解常用螺纹的种类、应用场合及装配,掌握普通螺纹的主要参数及普通螺纹、管螺纹和梯形螺纹的标记识别。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本课程为机械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的掌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制造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1.了解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掌握机械制造过程中的材料选择和加工工艺;3.熟悉机械制造中的常用工具和设备的使用;4.学习机械制造中的常见工艺控制方法;5.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1.机械制造技术概述–机械制造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机械制造的组织与管理–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2.材料选择与加工工艺–材料的基本性质与选用原则–常用材料的机械加工性能评价–常用加工工艺的原理和应用3.工具与设备的使用–常用手工工具及其使用方法–常用机械设备的分类和原理–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维护4.工艺控制方法–尺寸和形状的测量和控制–加工表面质量的控制–加工过程参数的控制5.实践操作与问题解决–基本机械加工操作的实践–常见机械加工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制定机械制造工艺方案的实践操作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等形式,介绍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2.实践操作:设置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操作机械设备,培养实践操作能力;3.讨论与交流:鼓励学生参与讨论、互相交流思想和经验,加深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和实验操作表现等;2.作业和小组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协作能力;3.期末考试:对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进行考核。

六、教材及参考资料主教材: -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程》 - 《机械制造工艺学》参考资料: - 《机械制造工艺实习指导书》 - 《机械制造工艺及装备》七、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总共设20周,每周3学时,按如下进度进行:周次内容第1周课程介绍及概述第2周材料选择与加工工艺第3周材料选择与加工工艺第4周工具与设备的使用第5周工具与设备的使用第6周工具与设备的使用第7周工艺控制方法第8周工艺控制方法第9周工艺控制方法第10周实践操作与问题解决第11周实践操作与问题解决第12周实践操作与问题解决第13周实践操作与问题解决第14周实践操作与问题解决第15周实践操作与问题解决第16周实践操作与问题解决第17周实践操作与问题解决第18周实践操作与问题解决第19周复习与总结第20周期末考试以上为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大纲,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获得一定的机械制造技术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应用机械制造技术奠定基础。

2024版年度《机械设计基础》教案大纲

2024版年度《机械设计基础》教案大纲

2024/2/2
6
02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
2024/2/2
7
功能原理
实现预期功能
机械设计的首要目标是确保产品能够 实现预期的功能,满足使用需求。
能量转换与传递
机械系统通常涉及能量的转换与传递, 如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或将力从一
个部件传递到另一个部件。
运动与力的传递
机械设计中需要考虑运动与力的传递, 确保各部件能够按照预期的方式运动
载荷大小和性质
轻载荷可选用球轴承,重载荷应选用滚子轴承或滑动轴承。
2024/2/2
转速
高转速应选用球轴承或高精度滚子轴承,低转速可选用 滑动轴承。
刚性要求
对轴承刚性要求高的场合,应选用滚子轴承或滑动轴承。
调心性能
对轴的挠曲变形或轴承座孔不同心时,应选用调心性能 好的轴承。
23
轴系结构设计方法
2024/2/2
2024/2/2
13
零件结构设计原则
满足使用要求
保证零件在预定工作条件下正常工作,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工艺性良好
便于零件的制造和加工,降低生产成本。
经济性合理
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零件的制造成本。
美观大方
零件外形应美观大方,符合人们的审美观念。
2024/2/2
14
零件强度与刚度计算
2024/2/2
28
销连接设计
销的类型选择
销的尺寸确定
销连接的强度校核
销孔的加工要求
根据使用环境和负载要求, 选择合适的销类型,如圆柱
销、圆锥销等。
根据连接件的尺寸和负载要 求,确定合适的销的直径和
长度。
为保证销连接的可靠性,需 要对销连接的强度进行校核, 包括剪切强度和挤压强度。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机械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它综合了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等方面的知识,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及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1、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设计计算方法和选用原则。

2、培养学生初步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机械传动系统的方案设计和分析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4、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创新思维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掌握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运动分析和力分析的基本方法。

2、掌握常用机械传动(如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等)的工作原理、特点、设计计算和结构设计。

3、掌握常用轴系零部件(如轴、轴承、联轴器、离合器等)的工作原理、设计计算和结构设计。

4、了解机械系统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三、课程内容(一)绪论1、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任务。

2、机械设计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3、本课程的性质、内容和任务。

(二)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1、运动副及其分类。

2、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

3、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计算及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4、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和结构分析。

(三)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1、速度瞬心法在机构速度分析中的应用。

2、用相对运动图解法对平面机构进行运动分析。

(四)平面机构的力分析1、运动副中摩擦力的确定。

2、考虑摩擦时机构的受力分析。

(五)机械的效率和自锁1、机械的效率计算。

2、机械的自锁条件。

(六)机械的平衡1、刚性转子的平衡计算和实验。

2、平面机构的平衡。

(七)机械零件设计概论1、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

2、机械零件的强度。

3、机械零件的耐磨性。

4、机械制造常用材料及其选择。

5、机械零件的工艺性及标准化。

(八)连接1、螺纹连接的类型、特点和应用。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机械基础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工科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课程作为机械工程专业的入门课,将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其未来深入学习和研究机械相关课程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解和应用能力;2. 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包括机械零部件的图纸阅读,简单机械的组装和拆卸;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三、课程内容1. 机械原理1.1 力学基础知识1.2 运动学基本概念1.3 动力学基本概念1.4 静力学基本概念1.5 能量原理和动能原理1.6 力结构分析2. 机械设计2.1 零件图纸的基本要素和构图方法 2.2 机械零件的尺寸和公差2.3 零件装配和组装工艺2.4 常用机械元件的选择和设计2.5 机械传动和控制3. 实践教学3.1 机械实验室实验3.2 机械装配实践3.3 设计和制作简单机械项目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演示和实践教学。

课堂教学将重点讲解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实例讲解和讨论活跃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评估方法本课程将通过书面测验、课堂讨论、实验报告等方式进行评估。

其中,书面测验将占50%的成绩权重,课堂讨论和实验报告将占50%的成绩权重。

通过这些评估手段,旨在全面评价学生对机械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践能力。

六、参考教材1. 程褚华.机械工程基础[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2. 陈传礼.机械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七、教学资源本课程将提供教学所需的实验设备、教室和实验室场地以及学习资料。

学生可以在教学实验室中进行实践操作和学习。

八、教学团队本课程将由机械工程系的专业教师进行授课,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机械工程实践经验,并将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机械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机械原理和基本工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系统学习,学生将掌握机械基础领域的核心概念和技能,为其未来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机械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机械结构、机械运动学和机械动力学等方面的知识;2. 掌握常见的机械元件和部件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如轴、齿轮、螺母等;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机械系统的建模、分析和设计,并能够运用相关软件进行仿真和优化;4. 培养解决机械工程问题的能力,包括故障排除、维修和安全检查等;5.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有效参与机械工程项目。

三、课程内容1. 机械基础概论- 机械工程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机械工程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机械工程师的职责和素质要求。

2. 机械结构与材料- 机械元件的分类和特点;- 常用材料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机械结构设计原则和方法。

3. 机械运动学- 机械运动的描述和分析方法;- 运动副和机构的分类及其特点;- 常见机械运动学问题的求解方法。

4. 机械动力学- 牛顿定律及其在机械动力学中的应用;- 力、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 刚体的平衡和运动分析。

5. 机械元件与部件- 轴、齿轮、轴承、联轴器等机械元件的工作原理和设计; - 常见机械部件的选型和使用方法;- 机械传动装置的设计和优化。

6. 机械系统建模与仿真- 机械系统的建模方法和技巧;- 机械系统的仿真和分析工具;- 机械系统的参数优化和性能评估。

7. 机械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机械工程实验室的常规操作和安全规范;- 机械工程实践项目的组织和管理;- 机械故障排除和维修技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介绍机械基础知识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模型;2. 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机械实验和仿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3. 综合应用法:通过案例分析和课程项目,培养学生解决机械工程问题的能力;4. 团队合作法:组织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项目实践,培养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机械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基本的机械工程原理和应用,为将来深入学习机械工程相关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 掌握机械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原理;2. 理解机械工程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意义;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机械工程问题;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课程内容1. 机械工程基础知识a. 机械工程的定义和发展历史b. 机械工程的重要概念和术语c. 机械元件和机械系统的分类和结构2. 机械力学a. 力、力偶和力矩的概念与计算b. 静力学和动力学的基本原理c. 刚体力学和刚体运动学d. 牛顿定律及其应用3. 机械工程材料a. 金属材料的特性和应用b. 非金属材料的特性和应用c. 材料力学基础d. 材料的选择和设计原则4. 热力学基础a. 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定律b. 热力学过程的分析和计算c. 热力学与机械工程的应用5. 流体力学a. 流体的基本性质和流动规律b. 流体静力学和动力学的基本原理c. 流体力学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四、课堂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传授机械工程基础理论和概念。

2. 实验实践: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进行机械实验,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 讨论互动:组织小组讨论、课堂互动,促进学生思维碰撞,共同解决问题。

4. 课程设计:安排课程设计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机械工程问题,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五、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课程作业完成情况等。

2. 课程考试:进行闭卷考试,测试学生对机械工程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验报告:根据实验课程完成实验报告,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书面表达水平。

六、参考教材1.《机械工程基础》(第三版),作者:XXX2.《机械力学导论》(第二版),作者:XXX3.《材料力学基础》(第四版),作者:XXX4.《热力学与热工学》(第五版),作者:XXX5.《流体力学基础》(第三版),作者:XXX通过学习机械工程基础课程,学生将在机械工程领域建立坚实的基础,为将来的学习和实践奠定基础。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为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设计的一门基础课程。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够应用机械设计软件进行设计与分析,并获取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1. 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掌握机械零件的基本设计方法和计算原理;3. 熟悉机械设计软件的使用,能够进行零件三维建模和装配设计;4. 能够分析和评估机械设计的性能和可靠性;5.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1)机械设计的概念与分类(2)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3)机械零件的功能、特性和要求2. 机械零件的设计(1)标准零件的选择与使用(3)轴类零件的设计与计算(4)轴承的选择与安装(5)齿轮传动的设计与计算3. 机械设计软件的应用(1)CAD软件的基本操作(2)三维建模与装配设计(3)有限元分析与性能评估4. 机械设计案例分析(1)实际机械设计案例的讲解和分析(2)学生个人或小组设计项目实践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包括理论讲授、实例演示、案例分析、软件操作实践等。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1. 主教材:《机械设计基础》2. 参考书目:(2)《机械设计与制图》(3)《机械CAD设计与计算》(4)《机械设计案例分析》六、考核与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3.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综合应用能力。

4. 设计实践项目:学生个人或小组完成一个机械设计项目,包括设计方案、设计报告和实物展示。

七、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期的周数和课时安排,制定具体的教学进度安排和实施计划,确保课程内容的全面覆盖,并留出一定时间进行案例分析和设计实践。

八、其他注意事项为了提高课堂效果,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和CAD软件操作能力。

机械类各科教学大纲

机械类各科教学大纲

机械类各科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本教学大纲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机械类相关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能够在机械工程领域中具备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以下内容:二、机械基础知识1.力学:包括静力学、动力学、弹性力学等内容,并能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机械问题。

2.材料力学:学习材料的性能、应力应变关系以及破坏机理等,并能评估材料的适用性和耐久性。

3.热学:学习热力学和热传导等内容,并能分析机械系统中的热工问题。

4.流体力学:学习流体的性质和流动规律,能够分析和解决与流体有关的问题。

三、机械设计与制造1.机械设计:学习机械设计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进行机械零部件的设计、选型和优化。

2.机械制造工艺:学习机械加工、焊接、铸造等制造工艺,熟悉机械零部件的加工过程和工装夹具的设计。

3.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掌握常用的CAD/CAM软件,能够进行机械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计算机辅助工作。

四、控制与自动化技术1.控制理论:学习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数学模型,能够进行系统的建模和稳定性分析。

2.自动控制:学习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等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能够设计和实现简单的自动控制系统。

3.机电一体化技术:学习电气和机械的基本知识,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构成和应用。

五、实验与实践能力1.机械实验:进行常见的力学、热学、流体力学等实验,熟悉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数据处理方法。

2.项目实践:参与机械相关的项目实践,掌握项目管理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六、工程伦理与安全1.工程伦理:学习工程师的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了解知识产权和科研诚信等问题。

2.安全知识:学习机械工程安全的基本知识,了解相关法规和标准,能够识别和预防潜在的安全风险。

七、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授、实验演示、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等。

学生将通过这些方法加强理论知识的理解,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八、课程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考试、实验报告、项目报告等多种形式,旨在全面评估学生的机械类知识和能力。

2024版《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2024版《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辅导学生进行方案设计
针对学生的设计方案,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建议,帮助 学生完善和优化设计方案。
解答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遇 到的问题
针对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时 给予解答和指导,确保设计过程顺利进行。
课程设计成果展示与评价
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 安排适当的时间和地点,组织学生进行课程设计成果展示, 以便互相学习和交流。
根据机械零件的特殊要求,选 择非金属材料,如塑料、橡胶、
陶瓷等。
复合材料
根据机械零件的综合性能要求, 选择复合材料,如金属基复合
材料、树脂基复合材料等。
材料选择原则
满足使用性能要求、工艺性能 良好、经济性合理和环境友好。
03 机械零件设计基础
轴承与轴的设计
轴承类型与选择
了解各种轴承类型、特点及应用 场景,掌握轴承选择方法。
制定评价标准 根据课程设计的要求和目标,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对学 生的课程设计成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进行课程设计答辩 组织学生进行课程设计答辩,就设计思路、设计过程、设 计成果等方面进行阐述和答辩,以便进一步检验学生的设 计能力和水平。
课程设计总结与反思
指导学生进行总结
引导学生对课程设计过程进行总结,包括设计思路、设计方法、设计步骤等方面的总结, 以便在今后的设计中加以借鉴和应用。
学生未来学习方向建议
深入学习机械设计理论 建议学生继续深入学习机械设计相关的 理论知识,掌握更加扎实的设计基础。
关注机械设计前沿技术 建议学生关注机械设计领域的最新技 术和发展趋势,保持与时俱进的学习
态度。
拓展现代设计方法
鼓励学生积极学习计算机辅助设计、 优化设计等现代设计方法,提高设计 能力和水平。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能;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机械设计。

二、教学内容1.机械设计概述1.1机械设计的定义及其重要性;1.2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2.材料与机械设计2.1常见工程材料的特性和选择;2.2材料的强度和刚度;2.3材料的可靠性和寿命;3.基本结构设计3.1机械零件的连接与固定;3.2机械零件的运动;3.3机械零件的传动与传动比计算;4.机械设计方法4.1机械设计的基本步骤;4.2机械设计的相关软件及其应用;4.3机械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5.机械设计标准及规范5.1国内外机械设计标准介绍;5.2设计计算和技术文档的编制;6.机械设计案例分析6.1常见机械设计案例的分析与讨论;6.2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机械设计案例的实践;三、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实践操作:鼓励学生完成一些基本的机械设计任务,并运用相关软件进行模拟设计和分析。

3.病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些实际的机械设计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机械设计中的难点和疑惑。

四、考核方式1.平时考核: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2.课程项目:学生完成一份机械设计方案,并进行报告和答辩。

3.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材和参考书目教材:1.张三.《机械设计基础》.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2024年。

2.李四.《机械设计与应用》.科学出版社,2024年。

参考书目:1.王五.《机械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24年。

2.赵六.《机械设计基础案例分析》.机械工业出版社,2024年。

六、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机械设计概述第二周:材料与机械设计第三周:基本结构设计第四周:机械设计方法第五周:机械设计标准及规范第六周:机械设计案例分析第七周:复习与总结第八周:期末考试以上为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根据课程的具体情况和教学资源,可以适当进行调整和优化。

《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基础》教学大纲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本课程主要分为机械传动、机构和液压传动三部分内容。

各部分内容如下:机械传动部分:磨擦轮传动、带传动、螺旋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及轮系等。

液压传动部分:液压传动的基本知识,液压系统的常见元件和基本回路。

机构部分: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棘轮机构、槽轮机构等。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1)、掌握各章的基本概念,熟悉机械传动的传动类型。

传动特点和应用场合。

(2)、熟练掌握传动比的计算,标准齿轮的计算,了解轮系的应用特点和分类,掌握定轴轮系的传动计算(3)、熟悉铰链四杆机构和基本类型,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掌握凸轮机构的分类及某应用特点,熟悉机械式变速机构的常用方式和工作原理熟悉键连接的类型、轴的种类及滑动轴承的结构类型、应用特点。

(4)、了解液压传动的特点、液压传动的两个基本原理、流量和压力和基本概念,掌握液压传动原理和液压传动四大组成部分的功用。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引言要激励学生学习好本课程,为学习专业技术课程打好基础。

(2)结合专业需要列举应用实例,以扩大应用知识面。

(3)液压系统的组成,可选用液压设备或液压系统教具进行讲解。

二、学时分配三、课程内容及要求模块一绪论教学要求明确机器、机构、机械、构件与零件的的概念,教学内容:(1)机器:是人为实体(构件)的组合,它的各组成部分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并能代替或减轻人类的体力劳动,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实现能量(信息)的转换。

(2)机构:是具有确定相对运动构件的组合。

(3)机械:机器与机构统称为机械。

(4)构件:是机械中相互之间能作相对运动的物体。

教学建议:从日常所见的机器设备入手,引导学生建立概念;模块二磨擦的传动和带传动教学要求:1、熟悉磨擦轮传动和带传动的类型、传动特点和应用场合。

2、掌握传动比,带传动的包角和带长的计算方法。

3、熟悉带传动的张紧装置。

教材内容:1、磨擦轮传动的基本概念(1)摩擦与摩擦力F=FN(2)摩擦轮传动原理(3)摩擦轮传动的传动比i=n1/n22.带传动的工作原理和传动比(1)带传动的定义(2)带传动的工作原理讲述要点1)带传动是利用带作为中间扰性件,依靠带与带轮之间的摩擦力或啮合来传递运动和运力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中等职业机械设备装配与自动控制专业理论学时:88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机械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设备装配与自动控制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它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机械原理、机械零件、液压、机械传动等方面的知识,以扩大学生的视野,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

2、课程任务《机械基础》要求掌握机械原理的初步知识、机械传动、常用机构、零件、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熟悉常用零件的性能、分类、应用和相关的国家标准,能对一般机械传动系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计算;了解常用液压元件的类型、用途,熟悉液压的基本回路,能对机床典型液压系统进行初步分析,为学生专业技术知识和今后进行技术革新打好基础。

二、本课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学习这门课程与《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等课程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是培养机械专业中级人才的基础,为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提供了条件,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

三、课程内容绪论教学要求:1、了解我国机械发展历史2、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内容3、理解机器和机构的定义、特征及组成,理解构件和零件的区别及运动副的定义和分类。

4、了解机械传动的分类教学内容:一、课程概述二、机器、机构、机械、构件和零件三、运动副的概念及应用特点四、机械传动的分类教学重点和建议绪论概括介绍了教材的主旨和内容,建议力求通过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到学习《机械基础》课程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只有真正确实“学以致用”的正确思想,才能学好《机械基础》第一章带传动教学要求:1、了解带传动的组成、工作原理、特点和类型。

2、掌握V带的结构和类型、普通V带传动的主要参数、选用及使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3、掌握带传动的张紧原理和方法。

了解同步带传动的特点及类型。

教学内容:§1-1 带传动的组成、原理和类型一、带传动的组成与工作原理二、带传动的类型§1-2 V带传动一、V带及带轮二、V带传动的主要参数三、普通V带的标记与应用特点四、V带传动的安装维护级张紧装置§1-3 同步带传动一、同步带传动的组成与工作原理二、同步带的类型三、同步带的参数四、同步带传动应用举例教学重点及建议本章是教材具体内容的开始,学习机械基础的关键是理论联系实际,建议根据专业需要从生产实践中选取实例进行教学,并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实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章的知识链接发球知识内容的拓展,建议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补充讲解。

第二章螺旋传动教学要求:1、了解螺纹的形成、种类、应用;掌握普通螺纹的主要参数、螺纹代号与标记。

2、了解螺纹传动的特点、形式、运动方向的判定、移动距离及速度的计算。

教学内容:§2-1 螺纹的种类和应用§2-2 普通螺纹的主要参数§2-3 螺纹的代号标注§2-4 螺旋传动的应用形式一、普通螺旋传动二、双螺旋传动三、滚珠螺旋传动教学重点及建议本章以表格的表达豆腐地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一目了然。

建议教学中不要进行过多的原理性推导和证明,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了解螺纹的种类和应用,理解普通螺纹的主要参数,认识并掌握螺纹的代号标注,掌握普通螺旋传动及其差动螺旋传动的实际应用及计算。

本章圆柱螺纹线和管螺纹两个知识链接发球知识的拓展,建议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补充讲解。

第三章链传动教学要求:1、了解链传动的定义、传动比、常用类型和应用特点2、了解滚子链、齿形链的结构及应用特点教学内容:§3-1 链传动概述一、链传动及其传动比二、链传动的应用特点§3-2 链传动的类型一、传动用短节距精密滚子链(简称滚子链)二、齿形链教学重点及建议:建议教学中对链传动的应用特点加以重点讲解,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能真正理解链传动的应用特点;对滚子链的结构、主要参数以及标记的讲授,是本章的教学重点。

建议老师根据自行车链条实物进行分析讲解。

第四章齿轮传动教学要求1、了解齿轮传动的定义、传动比及应用特点,了解齿轮、传动的基本要求、常用类型。

2、了解渐开线的形成、性质、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性。

3、掌握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正确啮合条件和连续传动条件。

4、了解斜齿圆柱齿轮的传动特点、啮合条件;直齿锥齿轮的传动特点、啮合条件。

5、理解齿轮轮齿的加工原理和加工方法;了解齿轮的根切现象和齿轮变位的概念。

6、了解齿轮精度要求和赞扬原则,了解齿轮轮齿的失效形式、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教学内容:§4-1 齿轮传动的类型及应用一、齿轮传动的常用类型二、齿轮传动的应用§4-2 普通螺纹的主要参数一、齿轮传动对齿廓曲线的基本要求二、渐开线的形成及性质三、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性§4-3 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一、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各部分名称二、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三、外啮合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四、直齿圆柱内啮合齿轮简介五、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和连续传动条件§4-4 其他齿轮传动简介一、斜齿圆柱齿轮传动二、直齿圆锥齿轮传动§4-5 渐开线齿轮失效形式教学重点及建议: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多采用直观教学法和精讲多练教学法,由浅入深,详略得当,先讲后练、边讲边练,巩固所学知识,切忌满堂灌。

特别是“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等重要章节要适当增加练习的时间,举一反三,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

第五章蜗杆传动教学要求:了解蜗杆传动的组成、特点、基本参数及啮合条件。

教学内容:§5-1 蜗杆传动概述一、蜗杆传动的组成二、蜗杆的分类三、蜗轮回转方向的判定§5-2 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和啮合条件一、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二、蜗杆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5-3 蜗杆传动的应用特点一、蜗杆传动的润滑二、蜗杆传动的散热教学重点及建议本章在教学内容上要注重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对重点、难点问题可采用螺旋式递进的学习方式进行;建议在教学中要抓住蜗杆传动与齿轮传动的比较,从传动特点、主要参数等方面入手,采用对比方法,学习和掌握蜗杆传动。

第六章轮系教学要求:1、了解轮系的组成、应用特点和分类2、掌握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及回转方向的判定教学内容:§6-1 轮系分类及其应用特点一、轮系的分类二、轮系的应用特点§6-2 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一、定轴轮系中各轮转向的判断二、传动比三、惰轮的应用§6-3 定轴轮系中任意从动轮的转速计算一、任意从动齿轮的转速计算二、轮系末端是螺旋传动的计算三、轮系末端是齿条传动的计算教学重点及建议:本章重点、难点是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而关键点是传动路线的分析。

在本章的教学中,要注意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本章重点、难点都是分析计算,但关键点“传动路线”却是教学的核心,在教学中,要牢牢抓住传动路线这一主线,重点和难点也就容易讲清了。

第七章平面连杆机构教学要求:1、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的组成、基本类型、基本性质。

2、了解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

教学内容:§7-1 平面连杆机构的特点§7-2 铰链四杆机构的组成与分类一、曲柄摇杆机构二、双曲柄机构三、双摇杆机构§7-3 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一、曲柄存在的条件二、急回特性三、死点位置§7-4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一、曲柄滑块机构二、导杆机构教学重点及建议:要在熟练掌握教材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善于运用生活中觉的实例导入新课,辅以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将现代教具与简单教具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愿望。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讲究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动手做一做、想一想,努力启发学生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达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

第八章凸轮机构教学要求:1、了解凸轮的定义、分类、凸轮机构的组成及应用特点。

2、了解凸轮机构的基本类型、工作过程和从动件的工作规律。

教学内容:§8-1 凸轮机构概述§8-2 凸轮机构的分类与特点一、凸轮机构的分类二、凸轮机构的常用结构三、凸轮机构的应用特点§8-3 凸轮机构工作过程及从动件运动规律一、凸轮机构工作过程二、从动件常用的运动规律教学重点及建议用图解法绘制凸轮轮廓曲线的基本方法可视教学对象情况予以考虑。

图解法绘制凸轮轮廓是按照相对运动原理来绘制凸轮轮廓曲线的,也就是“反转法”。

用“反转法”绘制凸轮轮廓主要包含三个步骤:将凸轮的转角和从动件位移线图分成对应的若干等份;用“反转法”画出反转后从动件各导路的位置;根据所分的等份量得到从动件相应的位移,从而画出凸轮的轮廓曲线。

第九章其他常用机构教学要求:1、了解变速机构的定义、分类、应用及工作原理。

2、了解换向机构的定义、分类及工作原理。

3、了解间歇运动机构的定义、分类及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9-1 变速机构一、有级变速机构二、无级变速机构§9-2 换向机构§9-3 间歇机构一、棘轮机构二、槽轮机构教学重点及建议:除了教材介绍的一些机构外,还有大量的不常用的机构和特殊用途的机构,平时应注意观察各种机构的工作特点,比较各机构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应用场合。

第十章轴教学要求:熟悉轴的用途和分类;熟悉转轴的结构和轴上零件的固定方法。

教学内容:§10-1 轴的用途和分类§10-2 转轴的结构一、轴上零件的固定二、轴上常见的工艺结构教学重点及建议:以少、精、宽、新为原则,注重讲重点、讲难点、讲思路、讲方法、讲工程应用。

利用框图、类比等来组织教学内容,可通过学生讨论,安排参与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机会发表的学习见解。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教与学融为一体。

第十一章键、销及其连接教学要求:1、了解键连接的功用和类型。

掌握平键连接的结构和标准,了解普通平键连接的选用。

2、了解销连接的功用和类型。

教学内容:§11-1 键连接一、平键连接二、半圆键连接三、花键连接四、楔键连接及切向键连接§11-2 销连接教学重点及建议由于课时安排比较紧,除课堂讲授外,可根据具体情况规定一不定期分量的内容,组织学生自学;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实物、教具,并进行参观和现场教学。

第十二章轴承教学要求:1、了解滑动轴承的组成、结构形式、特点和应用2、了解滚动轴承的组成、类型和特点,熟悉滚动轴承主要类型的代号和选用原则。

教学内容:§12-1 滚动轴承一、滚动轴承的结构二、滚动轴承的类型三、滚动轴承的代号四、滚动轴承类型的选择五、滚动轴承的安装、润滑与密封六、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12-2 滑动轴承一、滑动轴承的结构特点二、滑动轴承的润滑教学重点及建议考虑到老师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有些教学内容及其讲授次序和教学方法可由老师灵活掌握,部分课程内容可安排学生自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