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水环境标准
4环境规划 第4章 水环境规划2016.6.24
Ⅳ
建立排污量与环境 质量标准间的定 量关系、污染源 影响评价
政策协调 行政决策 Ⅶ
负责分配、工程规划、环境 、技术和经济综合优化 Ⅵ
分析实现目标可供选 择的方法,规划不同 总量的控制途径,进 Ⅴ 行指定功能,可达性 分析
确定环境保护目标的系统分析过程
28
4-3 水环境规划基础
2.水环境功能划分步骤 技术准备→定性判断→定量计算→综合决策
17
六、规划实施与评估
一个规划的成功与否,决定于最终规划 方案能否被采纳、执行。 不管规划方案是以何种形式被实施,实 际上都体现了规划自身的价值与作用。 对规划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18
六、规划实施与评估 水环境规划时,特别要注意几个问题:
①根据目前和将来水体的用途,严格
划分保护区,首先要保证饮用水源的 水量和水质;
11
一、基础信息采集与问题诊断
找出水环境的主要问题包括水量、水质、水
资源利用等方面问题。
查明问题的根源所在
要通过污染源的调查分析、水质的监测以
及水资源利用状况的调研,进而作出水环境
污染现状评价和水资源利用评价。
12
二、确定规划目标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同时考
虑客观条件,从水质和水量两个方面拟定 水环境规划目标。 规划目标的提出需要经过多方案比较和 反复论证,在规划目标最终确定前要先提 出几种不同的目标方案,经过具体措施的
这种区划方案的分析研究成果,同样可用直线展布 图及配套表格来直观全面地加以定量描述 。
41
河流水质功能区划方案的直线展布图,可采用 以下的标识符号来表达各种信息要素:
第四章-水环境影响评价1
cp: 建设项目水污染物的排放浓度,mg/L; cs: 水污染物的评价标准限值, mg/L; ch : 评价河段的水质浓度, mg/L; Q p——建设项目废水排放量,m3/s; Q h——评价河段的流量, m3/s;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水体自净的基本原理
第四章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4.1 基本概念 4.2 相关水环境标准 4.3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4.4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及范围 4.5 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6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 4.7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4.1 基本概念
地表水是指存在于陆地表面的各种河流(包括河口)、湖泊、 水库。考虑到地表水与海洋之间的联系, 在进行地表水环境影响 评价时, 还包括有关海湾(包括海岸带)的部分内容。
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表(内陆水体)
[例]一拟建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为5800 m3/d,经类比调查 知污水中含有COD.BOD. Cd、Hg,pH为酸性,受纳水体为一 河流,多年平均流量为90 m3/s,水质要求为IV类,此环评应 按几级进行评价? 方法:污水排放量:为5000~10000m3/d之间 水质复杂程度:含有持久性污染物( Cd、Hg)、非持久性污 染物(COD.BOD)、酸碱(pH为酸性), 污染物类型数=3,复杂程度为“复杂” 水域规模:介于150 m3/s到15 m3/s之间,为中等河流 水质要求:IV类
( *水P污65染)源分类(重点掌握)
污染源按产生和进入环境的方式可分为点源和面源, 按污染性质可分为持久性污染物(如重金属、难降解有机物);
非持久性污染物(如耗氧有机物); 酸碱污染物; 热污染;
4.2 相关水环境标准
第4章 水体卫生 环境卫生学第八版
二、水体污染的自净及其机制
(一)水体的自净作用
–水体自净(self-purification ) :污染物在进入天 然水体后,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共同 作用,使污染物的总量减少或浓度降低,曾受 污染的天然水体部分或完全地恢复原状。
–有机物的自净过程:
氧化分解 生物化学
硝化
有机物
氧化分解 含氮有机物
(三)水体自净的基本原理
1. 物理净化作用
– 污染物通过稀释、混合(mixing)、沉淀 (sedimentation)、挥发(volatile),使浓度降低。
–混合:污水与水体水的彼此分散。 –吸附沉淀:污染物因重力作用、物理化学性质变
色度
• 洁净的水是无色的(15º~25º) • 有颜色的水影响人们饮用 • 当水有颜色时,首先应判明颜色来源 • 第一考虑:被废水污染的可能性
自然因素造成水的颜色
• 含腐殖质较多的地面水:棕色或棕黄色
• 含藻类较多的地面水:绿色或黄绿色
• 含低铁盐的地下水,抽至地面呈黄褐色
Fe2+
Fe3+
表色——包括悬浮物质在内的颜色
CaCO3(mg/L)
18 450
软水与硬水之分
德国度 ( º)
<8º 8~16º 17~30º >30º
CaO (mg/L)
<80 80~160 170~300 >300
CaCO3 (mg/L)
<144
144~288
306~540
>540
水质
软水 中等硬水
硬水 极硬水
一般水的硬度:地下水>地面水>降水
我国水污染的特征
(一)污染不断加剧,水质恶化日趋严重
水质标准规章制度范本
水质标准规章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水质安全,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适用于我国境内地表水、地下水、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的水质标准。
第三条水环境质量标准分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集中式供水水质标准、分散式供水水质标准。
第二章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第四条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分为五类: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
不同类别的水体功能和保护目标见附录A。
第五条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基本项目包括:水温、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总氮、氨氮、挥发性酚类、重金属、有机氯农药、微生物等。
第六条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限值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
第七条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频率和监测方法见附录C。
第三章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第八条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分为四类:Ⅰ类、Ⅱ类、Ⅲ类、Ⅳ类。
不同类别的水体功能和保护目标见附录D。
第九条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基本项目包括:水温、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总氮、氨氮、挥发性酚类、重金属、有机氯农药、微生物等。
第十条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的限值应符合附录E的规定。
第十一条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频率和监测方法见附录F。
第四章集中式供水水质标准第十二条集中式供水水质标准应符合以下要求:(一)水质应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二)水质监测项目、监测频率和监测方法见附录G;(三)供水单位应具备水质检测能力,或者委托有资质的水质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第五章分散式供水水质标准第十三条分散式供水水质标准应符合以下要求:(一)水质应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二)水质监测项目、监测频率和监测方法见附录H;(三)供水单位应具备水质检测能力,或者委托有资质的水质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第六章罚则第十四条违反本标准的,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责令改正,处以罚款;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第四章 环境污染防治法
机动车尾气污染领域,省级政府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排放标 准的机动车船大气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要报国务院批准。 目前,北京和上海已经制定实施了地方机动车尾气排放标 准。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达标排放、超标违法”的 制度,即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其污染物排放浓度不得超 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并缴纳相应排污费。超标 排放的,应当限期治理并处1-10万罚款。
Ⅰ类—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 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 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排污交易:排污指标交易、排污权交易、可交易的许可, 交易的是污染物排放许可。
第二节 物质污染防治法
一、大气污染防治法:※
1979年,我国《环境保护法(试行)》首次以法律形式对 大气污染防治作出了原则性规定。 【单选】
(一)一般规定:四个制度、一个管理体制
1、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体制:统一监督管理(各级环 保部门)与分部门监督管理(对机动车船污染由各级公安/ 交通/铁道/渔业部门监管)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3、水污染防治规划制度:
防治水污染应当按流域或者按区域统一规划。
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的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由国 务院环保部门会同国务院经济综合宏观调控、水行政等部 门和有关省级政府编制,报国务院批准。
跨省的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由有关省级政府环保部门会 同同级水行政等部门和有关市县政府编制,经省级政府审 核,报国务院批准。
袁兆华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第四章-水环境质量评价
q——排入河流的废水流量, m3/s ;
06
ρ2 ——废水中的污染物浓度,mg/L。
07
例1:河边拟建一工厂,排放含氯化物废水,流量2.83 m3/s,含盐量1300 mg/L。该河平均流速0.46 m/s,平均河宽13.7m,平均水深0.61m,上游来水含氯化物100 mg/L,该厂废水如排入河中能与河水迅速混合,问河水氯化物是否超标?(设地方标准为200 mg/L)。
解:计算起始点处完全混合后的初始浓度:
考虑纵向弥散条件下的下游10km处的浓度: =1.10μg/L
忽略纵向弥散时的下游10km处的浓度:
练习题2:一个改扩建工程拟向河流排放废水,废水量q=0.25 m3/s,苯酚浓度为ρ2 =35µg/L,河流流量Q=6.5 m3/s,流速ux =0.5m/s,苯酚背景浓度ρ1=0.6µg/L,苯酚的降解(衰减)系数K=0.2d-1,纵向弥散系数Ex =12m2/s。求排放点下游10km处的苯酚浓度(忽略纵向弥散系数) 。
解:在岸边排放时,
在河中心排放时,
01
概述 价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03
评价范围应包括拟建项目可能影响的主要地区。
要求:
02
预测建设项目在各个阶段对地下水环境的直接影响和由此影响而引起的其他间接危害,并针对这些影响和危害提出防治对策。
主要任务:
有针对性的设置评价专题。 地表水和地下水评价统一布置、同步进行。 充分利用现有资料。 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单项组分评价方法 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方法
BOD
很高
高
较低
低
硫化氢
强烈气味
臭味没了
无
第四章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面污染源
指分散或均匀地通过岸线进入水体的废水和自然降水通
过沟渠进入水体的废水。
三、水体自净
水体能够在其环境容量的范围内,经过水体的物理、化
学和生物的作用,使排入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随时间的
推移,在向下游流动的过程中自然降低,称之为水体的自 净作用。 物理自净:蒸发、凝聚、吸附、自然沉淀等
化学自净: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等
注:调查面积是指以排污口为圆心,以调查半径为半径的半圆形面积。
海湾环境现状调查范围
污水排放量 m3/d >50000
20000~50000 10000~20000 <5000 调查范围 调查半径/km 调查面积(按半圆计 算)/km2
5~8
3~5 1.5~3 ≤1.5
40~100
15~40 3.5~15 ≤3.5
地表水水质要求
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为依据,划分为五类:I、II、III、IV、V。 水质级别要求越高,相应的评价级别也高。
如受纳水域的实际功能与该标准的水质分类不一致 时,由当地环保部门对其水质提出具体要求。可根据建
设项目及受纳水域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评价级别。
一、评级工作等级
例:某污水中含有六价铬、COD、BOD、挥发酚、氨氮、 硫化物,此污水的复杂程度?
受纳水域的规模
河流:按多年平均流量或平水期平均流量划分。
♠大河: ≥ 150m3/s; ♠中河:15~150 m3/s; ♠小河:<15m3/s。 湖泊和水库:以枯水期湖泊、水库的平均水深和水面面积划
分水域规模。
当平均水深≥10m时 大湖(库):≥25km2 中湖(库):2.5~25km2 小湖(库) :<2.5km2 当平均水深<10m时 大湖(库):≥50km2 中湖(库):5~50km2 小湖(库) :<5km2
中国国家环境全集1-20章
中国国家环境全集1-20章第一章: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本章阐述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包括可持续发展、污染防治、资源节约等内容。
强调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可行性。
第二章: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本章介绍了中国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建立与发展过程,包括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环境监测与评估等方面。
第三章:大气环境保护本章详细阐述了大气环境污染的成因及防治措施,包括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环境监测和治理技术等内容。
第四章:水环境保护本章介绍了水环境污染的来源与防治策略,包括水质标准及排放标准的制定、水环境监测与保护技术的应用等方面。
第五章:土壤环境保护本章探讨了土壤环境污染的产生原因和预防措施,包括土壤质量标准的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技术的应用等内容。
第六章:固体废物与危险废物管理本章详细介绍了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的管理与处理方法,包括废物分类、处理与处置的标准、废物回收和再利用等方面。
第七章:噪声与振动控制本章阐述了噪声和振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包括噪声与振动监测、防治措施和管理标准等内容。
第八章:辐射环境保护本章介绍了辐射环境的形成与控制措施,包括辐射监测、防护与控制标准的制定和应用等方面。
第九章:生态环境保护本章探讨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保护措施,包括生态系统保护、物种保护和生态修复等内容。
第十章:自然保护区管理本章介绍了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与管理,包括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修复和监督管理等方面。
第十一章:环境保护科技与工程本章详细阐述了环境保护科技与工程的发展现状和应用成果,包括环境技术研发、环境工程设计和环保设施建设等方面。
第十二章:环境教育与宣传本章介绍了环境教育与宣传的重要性和推广途径,包括公众宣传、环境意识提升和环境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等内容。
第十三章:环境监测与评估本章探讨了环境监测与评估的意义和方法,包括环境监测技术、数据分析和评估标准等方面的内容。
第十四章:环境保护与城市规划本章详细介绍了环境保护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和协调要点,包括生态城市规划和环境管控措施的整合等方面。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及范围
1 2
人为造成的环境水温变化应控制在: 周平均最大温升≤1℃ 周平均最大温降≤2℃ 6~9 饱和率 90%(或 7.5) 2 15 3 0.15 0.02 (湖、库 0.01) 0.2
3
4 5 6 7 8 9
溶解氧 ≤
高锰酸盐指数≤ 化学需氧量COD≤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氨氮NH3-N≤ 总磷(以P计) ≤ 总氮(湖、库,以N计)≤
《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
分四类: 一类:海洋渔业水域、海上自然保护 区和珍稀濒危海洋生物保护区; 二类:水产养殖区、海水浴场; 三类:一般工业用水、滨海风景旅游 区; 四类:海洋港口水域、海洋开发作业 区。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掌握本标准的适用范围; 掌握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分级; 掌握污染物按性质及控制方式进行的分类; 掌握污染物排污口设置的有关要求; 熟悉新、改、扩建项目按年限执行不同污染物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限值的有关规定; 了解第一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二、常用水环境标准
常用标准 《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 1996) 《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
《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依环境功能分类和保护目标,依次划分五类: I类: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II类: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 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 III类: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 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IV:一般工业用水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V:农业用水、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水环境质量标准
水环境质量标准一、引言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人类和其他生物来说,水的质量至关重要。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的发展,水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
为了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制定并遵守水环境质量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二、水环境质量的评估指标1. 溶解氧溶解氧是衡量水体富氧程度的重要指标。
水中的溶解氧对于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衍起着关键作用。
2. pH值pH值反映了水体的酸碱性,对于维持水体生态平衡和水生生物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3. 氨氮氨氮是水体中的一种重要有机氮物质,过高的氨氮含量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
4. 总磷和总氮总磷和总氮是水体的主要营养盐,过高的含量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起水华和藻类大量繁殖,对水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5. 水温水温是影响水体生态系统和生物生理过程的重要因素,过高或过低的水温都会对水生生物产生不利影响。
6. 悬浮物和浊度悬浮物和浊度是水中固体颗粒物质的指标,过高的含量会导致水体浑浊,影响底栖生物的生存。
7. 重金属重金属是水体中的有害物质,过高的含量会对水生生物和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三、不同水域的质量标准1. 地表水地表水是人类饮用水的重要来源,其水质标准应严格控制。
常见的指标包括溶解氧、氨氮、总磷、总氮、重金属等。
2. 地下水地下水是人类饮用水和灌溉水的重要来源,其水质标准应具有更高的要求。
除了常规的指标外,还需要关注地下水的碱性和矿化度。
3. 河流和湖泊河流和湖泊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质标准需要更加综合地考虑对生态系统的保护。
除了前述的指标外,还应包括生物学指标和水体透明度等。
四、水污染防治措施1. 加强水污染源的管控制定严格的水环境排放标准,对污染源进行监管和执法。
加强工业、农业、生活污水等领域的治理,推动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2. 提高水处理技术和设施加大对水处理技术和设施的投入,提高废水处理和饮用水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推广先进的水处理技术,提高水处理工艺的能力。
3. 加强水资源保护和节约利用通过建设水资源保护区和建立水资源管理制度,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
水质标准规章制度
水质标准规章制度第一章绪论第一条为了保障人民生活用水安全、保护水资源,维护水生态环境,提升水质标准管理水平,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我国水质监测、评价、控制、保护和管理领域。
第三条水质标准是衡量水体质量的指标,是国家对水质的基本要求和水质监测、评价、控制、保护和管理的依据。
第四条水质标准按照水体类型、用途、区域等不同情况制定,包括地表水、地下水、生活饮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灌溉水等各项标准。
第五条水质标准应当科学合理、严格可行,保证水质安全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第六条水质标准的制定、修订和发布应当依据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经过专家评审和公众意见征询。
第七条水质标准应当定期评估更新,与国际接轨,逐步提高水质管理水平。
第八条地方各级政府应当按照水质标准要求,加强水质管理和监测能力建设,做好水质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工作。
第二章水质标准体系第九条水质标准体系包括基础标准、污染物限值标准、监测技术标准等内容。
第十条基础标准是指水体的基本性质和特征,包括色度、浊度、pH值、氧化还原电位等指标。
第十一条污染物限值标准是指水体中各类有毒有害物质的最大允许浓度,包括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农药、药品等。
第十二条监测技术标准是指水质监测和评价的技术规范,包括采样方法、分析方法、数据处理方法等。
第十三条水质标准应当根据不同水体类型、用途、区域等情况,设置相应的基础标准、污染物限值标准和监测技术标准。
第十四条水质标准应当与环境质量标准、卫生标准等相衔接,形成完整的环境质量标准体系。
第三章水质监测与评价第十五条水质监测是指对水体中各项指标进行定期、定点的检测和测试,获取水质状况数据。
第十六条水质监测应当按照水质标准和监测技术标准要求,采用国际先进的监测方法和设备,确保监测数据准确可靠。
第十七条水质监测覆盖范围应当涵盖地表水、地下水、生活饮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灌溉水等各类水体。
第十八条水质监测数据应当及时上报、公开,为水环境管理、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第四章水体卫生
择 水
(2)在水中存活的时间比致病菌的稍长或差不多
的 指 (3)在粪便污染的水中可均匀分布且稳定
示 菌
(4)适合在各种水体中生存
的 条
(5)对氯或其它因素的抵抗力比病原菌强或相当
件 (6)生物学特性稳定,检验方法简单易行
目前最好的指示菌是大肠菌群、粪链球菌、产气荚膜 杆菌;减毒株脊髓灰质炎病毒、大肠杆菌噬菌体
体温调节
营养运输
废物排泄等
2 在保证个人卫生、改善居民生活卫生条 件等方面也起到重要作用。
第四章 水体卫生
4
水资源现状
可再生,但速度有限; 经济发展、人口爆炸:
水紧张: 1000-2000m3/人(占有量) 水缺乏:< 1000m3/人 我国:2300m3/人——为世界平均水平1/4,
第四章 水体卫生
第四章 水体卫生
1
第四章 水体卫生
Water Environment and health
水资源的种类及其卫生学特征 水质性状的评价指标 水体的污染源和污染物 水体的污染、自净和污染物转归 水体污染的危害 水环境标准 水体卫生防护 水体污染的卫生调查、监测和监督
第四章 水体卫生
但用水量占全球13%。
分布不均 环境污染
第四章 水体卫生
5
Environment and human
第四章 水体卫生
6
第四章 水体卫生
77
水和水 体?
一、水体(Water body): 是河流、湖泊、沼泽、水库、地下水、冰
川和海洋等“贮水体”的总称。同时也是一 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水、悬浮性物质、 溶解性物质、底质和水生生物。
沉着。 沐浴,不溶性物堵塞毛孔,对皮肤敏感者还有刺
第四章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第四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6学时)教学重点:熟悉环境目标、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思路、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任务。
教学内容:概述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地面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地面水环境污染的控制与管理第一节地表水体的污染和自净教学重点:掌握水质污染因子的分类;熟悉水环境保护目标及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
教学难点:1.掌握水质污染因子的分类;2.熟悉水环境保护目标及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
教学内容:一、地表水环境的基本概念二、环境目标三、水环境标准四、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思路五、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任务一、地表水资源1地表水环境的基本概念地表水是河流、河口、湖泊(水库、池塘)、海洋和湿地等各种水体的统称,是地球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地表水体的环境质量是由水质、底部沉积物和水生生物等三部分的状况决定的。
人类开发活动常影响地表水体水量和水质并引起水生生态系统的变化,破坏水资源的正常功能。
本节重点介绍由于开发行动排放污染物对地表水体水质的影响。
2 水体污染水和大气一样有一定的组成成分。
一般来说,天然水中含有三大类物质:一是溶解物质,包括钙、镁、锰、铁、硅、铝、磷等的盐类或其它化合物;二是胶体物质,包括硅酸、腐植酸胶体等;三是悬浮物质,包括粘土、微生物等。
未受污染的天然水体所含各种成分(即所谓“本底含量”)也会由于地区、季节的不同有一定的变化。
适于人类及其它生物生存和工农业生产的水质,对其各种成分的要求都有一定范围,超过一定限度,特别是有毒物质超过一定数量,就会给生物的生存环境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危害。
※※※小知识※※(1)水体污染的概念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的影响可使水的感官性状(色、嗅、味、透明度等)、物理化学性质(温度、氧化还原电位、电导率、放射性、有机和无机物质组分等)、水生物组成(种类、数量、形态和品质等),以及底部沉积物的数量和组分发生恶化,破坏水体原有的功能,这种现象称为水体污染。
第四章 水环境质量评价
三、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 (一)预测工作的准备 1.预测时段与范围
(1)预测时期
预测时段:
地表水预测时期分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三个 时期。冰封期是北方河流特有的情况,此时期的自净 能力最小。因此,对一、二级评价项目应预测自净能 力最小和一般的两个时期环境影响。对于冰封期较长 的水域,当其功能为生活饮用水、食品工业用水水源 或渔业用水时,还应预测冰封期的环境影响。三级评 价或评价时间较短的二级评价可只预测自净能力最小 时期的环境影响。
规定WQI值用整数表示,这样就将水质指数分成从010的11个等级,数值越大,则水质越好。(10:天然 纯净水;0:腐败的原污水)
2、布朗水质指数
1970年,R.M.Brown等发表了评价水质污染的水质指数 (WQI)。他们对35种水质参数征求142位水质管理专家的意 见,选取了11种重要水质参数。即溶解氧、BOD5、混浊度、 总固体、硝酸盐、磷酸盐、pH、温度、大肠杆菌、杀虫剂、 有毒元素等。然后由专家进行不记名投票,确定每个参数的 相对重要权系数。
第二节 水环境影响评价
目的:一个预测;一个确定; 一个分析;一个解释;一个提出。
一、工作程序、评价等级和评价标准 1.技术工作程序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工作程 序可分为四个阶段(见图):
第一阶段:了解工程设计、现场踏勘、 了解环境法规和标准的规定、确定评价 级别和评价范
围、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纲,在这阶段还要 做些环境现状调查和工程分析方面的工作; 第二阶段:详细开展水环境现状调查和监测,做 仔细的工程分析,在此基础上评价水环境现状; 第三阶段:根据水环境排放源特征,选择或建立 和验证水质模型,预测拟议行动对水体的污染影 响,并对影响的意义及其重大性作出评价,并且 研究相应的污染防范对策; 第四阶段:提出污染防治和水体保护对策,总结 工作成果,完成报告书,为项目监测和事后评价 作准备。
环境质量评价第四章
环境质量评价第四章第四章水环境质量评价水中污染物的时空分布受以下因素影响:①污染源的排放特点;②河流水文学、水力学参数③水体物理化学条件及水生生物学特性。
一、水污染指数a的评价指数类型:由相对污染浓度值构成的叠加指数;由绝对污染浓度构成的分级型或评分型;由绝对污染强度的概率构成的统计类型。
水污染评估包括:污染强度:污染物的浓度和他们的影响;污染范围:各种污染强度所影响的范围;污染历时:各种污染强度持续的时间。
1.综合指数i或ipH值的标准指数单位:i=,ph≤7.0i=,ph>7式中:iphj――j点的ph标准指数单元;phj――j点的ph监测值;phsd――评价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下限;phsu――评价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上限。
2.n. l. 内梅罗河污染指数法(n.l.Nemerow)计算公式为水的用途分为:接触使用的(pi1):饮用、游泳、造饮料等。
间接接触(Pi2):鱼类养殖、工业食品制备、农业用途等。
不接触使用的(pi3):工业冷却用,公共娱乐、航运等。
不同用途的水有相应的水质标准。
总水质指标:pi=w1pi1+w2pi2+w3pi3W1、W2和W3是用于不同目的的水份额。
3、有机污染综合评价值其中I是测量值,O是评估标准。
溶解氧前的符号表示其对水质的影响与其他三种污染物相反。
什么时候前三项分别大于1,第四项小于1时,a大于2,a≥2作为始污染的标志。
4.分级指数一种与国家地面水质量标准相配套的方法。
将地面水分为6级,前三级与标准同时,根据不同浓度造成的污染程度,将污染水质分为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
参数:臭、色度、do、bod5、cod、挥发酚类、cn-、cu、as、总hg、镉,六价铬,铅,石油,大肠菌群。
用评分制方法评价,分值越高,水质越好。
评价结果表示出水质等级和主要污染因子。
水质等级:所有评价因子浓度都在ⅰ-ⅲ级范围时,表示式中AI:各评价因子对应的得分,P:总分的水质等级。
水的环境质量标准
水的环境质量标准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l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水的环境质量标准概括:水的环境质量标准是指为保护水资源、维持生态平衡、保障人体健康而设定的一系列水质指标要求。
主要依据用途分为不同等级,以下为简要内容:生活饮用水标准:①微生物指标:细菌总数、大肠杆菌群等,确保无病原体。
②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色度、浑浊度、嗅味、pH值、总硬度等,保证水的感官与基本化学性质良好。
③毒理学指标:重金属(铅、汞等)、有机污染物(苯、农药残留)等,限制有害物质含量。
④放射性指标:总α、总β放射性,确保辐射安全。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①分类管理:根据水域功能分为Ⅰ~Ⅴ类,Ⅰ类最优,适用于源头水等,逐步放宽至Ⅴ类,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②水质参数:包括但不限于溶解氧、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等,反映水体自净能力及污染状况。
③生态指标:如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多样性,评估生态系统健康。
地下水质量标准:①类别划分:依据主要组分和特定污染物指标,分为适宜、限用、不宜三类。
②控制项目:重点关注硝酸盐、氟化物、砷等对健康影响较大的指标,以及反映地下水污染程度的综合指标。
这些标准为水环境保护、治理及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各国和地区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具体标准。
第四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
测定 1
2
3
4
5
次数
COD 14.1 15.2 19.7 17.8 16.5 (mg/l)
n 水质现状评价
4 评价方法
· 单因子指数评价法(标准型指数单元)
单因子指数: Ii= i/Si
(第三章为Pi=Ci/Csi)
对溶解氧:
对pH:
式中:
- 溶解氧的评价标准
评价: Ii值越小水质越好,
Ii > 1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本章在介绍水体受污染的形式及其自净过程、水质 模型的基础上, 论述地表水环境影响的识别、预测和评价
(重点为地表水体的水质)。
J 地表水体的污染和自净 J 河流和河口水质模型 J 湖泊(水库)水质模型 J 水质模型的标定 J 开发行动对地表水影响的识别 J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
■
应能包括建设项目对周围地面水环境影响较显著的区域。
在此区域内进行的调查,能全面说明与地面水环境相联系的环
境基本状况,并能充分满足环境影响预测的要求。
■
在确定某项具体工程的地面水环境调查范围时,应尽量按
照将来污染物排放后可能的达标范围、污水排放量的大小、受
纳水域的特点,以及评价等级的高低后决定。
■
河流环境现状调查的范围,需要考虑污水排放量大小,河
明确包括水质要求和环境效益在内的环境质量目标。
■
2)根据国家污染源排放标准, 对建设项目可能带来的污染性
质和污染赖宁嘎进行预测和评估
■
3)选择合理的水质模型, 建立污染源和环境质量目标之间的
输入响应关系。改变设计情景进行各种条件下的情景计算和分析,
得出建设项目的各种环境影响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本标准项目共计109项,其中地表水环境质 量标准基本项目24项,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 表水源地补充项目5项,集中式生活饮用水 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80项。
2.适用范围
•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江河、 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具有使用功能的 地表水水域。具有特定功能的水域,执行相 应的专业用水水质标准。 •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适用于全国江 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具有使用功 能的地表水水域。 •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和特 定项目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 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
Ⅰ类 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低背景含量。适 用于各种用途 Ⅱ类 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适用 于各种用途 Ⅲ类 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 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 Ⅳ类 以农业和工业用水要求为依据。除适用于农业和 部分工业用水外,适当处理后可做生活饮用水。 Ⅴ类 不宜饮用,其他用水可根据使用目的选用。
第四章
• • • •
水环境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 海水水质标准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第一节 地表水环境标准
• 一、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 • 地面水指存在于陆地表面的各种河流 ( 包 括河口)、湖泊、水库。考虑到划水与海洋 之间的联系,还包括了有关海岸带之的部 分
1 主要内容
• 本标准将标准项目分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 准基本项目、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 地补充项目和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 地特定项目。按照地表水环境功能分类和 保护目标,规定了水环境质量应控制的项目、 限值以及水质评价、水质项目的分析方法 和标准的实施和监督。
五、水质监测
• 本标准规定的项目标准值,要求水样采集 后自然沉降30min,取上层非沉降部分按规 定的方法进行分析。 • 地表水水质监测的采样点、检测频率应符 合国家地表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 •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水质超标项 目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后,必须达到《生 活饮用水卫生规范》的要求。
第二节
地下水质量标准
• 一、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 • 1 主要内容:地下水质量标准规定了地下 水的质量分类, 地下水质量监测、评价方 法和地下水质量保护。 • 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地下水, 不适用于地下热水、矿水、盐卤水。
二、地下水质量分类及质量分类指标
• 1. 依据我国地下水水质现状、人体健康基 准值及地下水质量保护目标,并参照生活 饮用水、工业、农业用水水质最高要求, 将地下水质量划分为五类。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 标准限值,见表2。
表3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分析方法
基本项目
水温 pH
分析方法
温度计法 玻璃电极法
测定下限(mg/L)
溶解氧
碘量法
电化学探头铬酸盐法
0.5 10
基本项目
五日生化需氧量
分析方法
稀释与接种法
测定下限(mg/L)
二、海水水质分类
• 按照海域的不同使用功能和保护目标 海水 水质分为四类: • 第一类:适用于海洋渔业水域,海上自然 保护区和珍稀濒危海洋生物保护区; • 第二类: 适用于水产养殖区,海水浴场,人 体直接接触海上运动或娱乐区, 以及与人 类食用直接有关的工业用水区 • 第三类: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 海滨风景 旅游区。第四类:适用于海洋港口水域, 海 洋开发作业区。
• 对应地表水上述五类水域功能,将地表水 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值分为五类, 不同功能类别分别执行相应类别的标准值。 水域功能类别高的标准值严于水域功能类 别低的标准值。同一水域兼有多类使用功 能的,执行最高功能类别对应的标准值。 实现水域功能与达功能类别标准为同一含 义。
三、基本项目中的常用项目 标准限值,见表1
2.综合评价
• 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 , 采用加附注的评分 法。具体要求与步骤如下: • 1)参加评分的项目,应不少于本标准规定 的监测项目,但不包括细菌学指标。 • 2)首先进行各单项组分评价,划分组分所 属质量类别。 • 3)对各类别安下列规定(表2)分别确定 单项组分评价分值Fi
表2
类别 Ⅰ Ⅱ Ⅲ Ⅳ Ⅴ
• 与近海水域相连的地表水河口水域根据水 环境功能按本标准相应类别标准 值进行管 理,近海水功能区水域根据使用功能按《海 水水质标准》(GB3097- 1997)相应类别标 准值进行管理。批准划定的单一渔业水域 按《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 进行管 理。 • 处理后的城市污水及与城市污水水质相近 的工业废水用于农田灌溉用水的水质按《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 进行管 理。
1.单项组分评价
• 采用单项组分评价地下水质量时应遵循的原则: • (1)按本标准所列分类指标分为五类,代号与 类别代号相同。 • (2) 不同类别标准值相同时 , 从优不从劣 :如 挥发性酚类 Ⅰ、Ⅱ类标准值均为 0.001mg/L, 若水质分析结果为 0.001mg/L 时 , 应定为Ⅰ 类 , 不定为 Ⅱ 类。 • (3) 使用两次以上的水质分析资料进行评价时 , 可分别进行地下水质量评价 , 也可根据具体情 况, 使用全年平均值和多年平均值或分别使用多 年的枯水期、 丰水期平均值进行评价。
2.地下水分类指标
• 根据地下水各指标含量特征,地下水指标 分为五类,它是地下水质量评价的依据。 以地下水位水源的各类专门用水,在地下 水质量分类管理基础上,可按有关专门用 水标准进行管理。
三、地下水水质监测
• 监测要求: • 1.各地区应对地下水水质进行定期监测。 监测方法按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检验方 法》(GB5750-85)执行。 • 2.各地区地下水监测部门,应在不同质量 类别的地下水域设立监测点进行水质监测, 监测频率不得少于每年两次(丰、枯水期)
2
氨氮
纳氏试剂比色法
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0.05
0.01 0.01 0.05
总磷 总氮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 紫外分光光度法
四、水质评价的原则
• 1.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应根据应实现的水 域功能类别,选取相应类别标准,进行单 因子评价,评价结果应说明水质达标情况, 超标的应说明超标项目和超标倍数。 • 丰、平、枯水期特征明显的水域,应分水 期进行水质评价。 •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水质评价的 项目应包括本标准中的基本项目、补充项 目以及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 主管部门选择确定的特定项目。
• 按照国家综合排放标准与国家行业排放标 准不交叉执行的原则,造纸工业、船舶、 船舶工业、海洋石油开发工业、纺织染整 工业、肉类加工工业、合成氨工业、钢铁 工业、航天推进剂使用、兵器工业、磷肥 工业、烧碱、聚氯乙烯工业执行相应的行 业标准,其他水污染物均执行本标准。
引用标准
相关定义
• 污水:指在生产与生活活动中排放的水的 总称。 • 排水量:只在生产过程中直接用于工艺生 产的水的排放量,不包括间接冷却水、厂 区锅炉、电站排水。 • 一切排污单位:指本标准适用范围所包括 的一切排污单位。 • 其他排污单位:指在某一控制项目中,除 所列行业外的一切排污单位。
二、水域环境功能和标准分类
• 依据地表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 能高低划分为五类: • Ⅰ类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 Ⅱ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 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 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 Ⅲ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 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 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 Ⅳ类 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 直接接触 • Ⅴ类 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 求水域
• 3. 监测项目为:pH 、氨氮、硝酸盐、亚 硝酸盐、挥发性酚类、氰化物、 砷、汞、 铬 ( 六价 ) 、总硬度、铅、氟、镉、铁、 锰、溶解性总固体、高健酸盐指数、硫酸 盐、氯化物、大肠菌群以及反映本地区主 要水质问题的其他项目。
四、地下水质量评价
• 地下水质量评价以地下水水质调查分析资 料或水质监测资料为基础,评价方法分为单 项组分评价和综合评价两种。
• 利用污水回灌、污水排放、有害废弃物 ( 城市垃圾、工业废渣、核废料等 )的堆放 和地下处置,必须经过环境地质可行性论证 及环境影响评价,征得环境保护部门批准后 方能施行。
第三节 海水水质标准
• 一、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 • 《海水水质标准》 (GB3097 一 1997) 规定 了海域各类适用功能的水质要求 ,包括水质 分类与水质标准、水质监测方法以及混合 区的规定。 •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海域。
Fi
0
1
3
6
10
综合评价分值Fi的计算
F 1 F n
F
n
2
F 2
i
2 max
F
i 1
确定地下水质量级别
• 根据F值确定,按表3确定地下水质量级别, 再将细菌学指标评价类别注在级别定名之 后。如优良( Ⅱ类),较好( Ⅲ类)。
五、地下水质量保护
• 为防止地下水污染和过量开采、人工回灌等 引起的地下水质量恶化, 保护地下水水源, 必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有关规定执行。
标准内容
1. 标准分级 ①排入GB 3838Ⅲ类水域(规定的保护区和游泳区除 外)和排入GB3097中二类海域的污水,执行一级 标准。 ②排入GB 3838Ⅳ、Ⅴ类水域和排入GB3097中三类 海域的污水,执行二级标准。 ③排入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 执行三级标准;
排入未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 统的污水,必须根据排水系统出水受纳水 域的功能要求,分别执行和的规定。 GB3838中Ⅰ、Ⅱ类水域和Ⅲ类水域中划定 的保护区,GB3097中一类海域,禁止新建 排污口,现有排污口应按水体功能要求, 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以保证受纳水体水 质符合规定用途的水质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