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开平碉楼的建筑风格和修缮保护利用

合集下载

开平碉楼情况汇报

开平碉楼情况汇报

开平碉楼情况汇报开平碉楼,作为中国南方独具特色的建筑群,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瑰宝。

如今,我将向大家汇报开平碉楼的情况。

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是中国独特的民居建筑形式,被誉为“世界建筑之谜”。

这些碉楼建筑群主要分布在开平市区的东北部,总数约为1800多座,是中国乡村建筑中的一大奇观。

这些碉楼建筑形式独特,结构严谨,既有防御功能,又兼具居住、储藏、祭祀等多种功能,堪称中国传统建筑的杰作。

开平碉楼的建筑风格多样,既有汉族传统建筑的特点,又融入了西方建筑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这些碉楼大多建于明清时期,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洗礼,依然保存完好,展现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湛工艺和卓越智慧。

开平碉楼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除了建筑风格独特外,开平碉楼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这些碉楼见证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变迁和发展,记录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在这些碉楼中,不仅可以看到古代建筑的精湛工艺,还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风貌和风土人情。

因此,开平碉楼不仅是一处建筑景观,更是一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史的活化石,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开平碉楼所面临的保护和传承问题也日益突出。

一方面,受到自然环境和人为破坏的影响,部分碉楼的建筑结构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亟待修缮和保护;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一些碉楼所在地的环境也发生了变化,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因此,保护和传承开平碉楼的任务十分紧迫,需要政府、社会和公众共同努力。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开平碉楼,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大对开平碉楼的保护力度,修缮已经受损的碉楼建筑,确保其完好保存;其次,加强对开平碉楼的宣传和推广,增强公众对其历史文化价值的认识和重视;最后,加强对开平碉楼所在地的环境保护,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创造良好的条件。

开平碉楼与村落

开平碉楼与村落

1、按建筑材料分 、 混凝土楼又称“石屎楼”或“石米楼”,多建于清末民 混凝土楼 “石屎楼” “石米楼” 清末民 国时期,造型最能体现中西合璧的建筑特色。整座碉楼使 国时期 用水泥(一般由英国进口,当时称为“红毛泥”)、砂、 石子和钢材建成,极为坚固耐用。由于当时的建筑材料靠 国外进口,造价较高。目前开平现存混凝土楼1474座,在 开平碉楼中数量最多,占80.4﹪。
四、历史作用
• (一)避盗防涝 一 避盗防涝 碉楼的历史作用主要是“以避盗匪”。开平地势 开平地势 低洼,河网密布,常有洪涝之忧。1884年潭江大涝 低洼,河网密布,常有洪涝之忧 ,附近各地多屋被淹,开平赤坎三门里村民因及时 登上碉楼而全部活下来。
• (二)抗日据点 二 抗日据点 开平碉楼,在抗 日战争后期,为阻 止日寇开辟四邑直 通两阳之捷径—— 由新会、江门出广 州,连结成一条由 南路向广州撤退之 交通线,起过一定 作用。其中,以坐 落在赤坎镇腾蛟村 赤坎镇腾蛟村 的南楼最为出名。 的南楼
二、开平碉楼分类
按建筑材料分
石楼
按使用功能分
众楼
夯土楼
居楼
青砖楼
更楼
混凝土楼
1、按建筑材料分 、 石楼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地区,在当地又称 石楼 为“垒石楼”。墙体有的由加工规则的石材砌 筑而成,有的则是把天然石块自由垒放,石块 之间填土粘接。目前开平现存石楼10座,占碉 楼总数的0.5﹪。
1、按建筑材料分 、 夯土楼是用三合土,即黄泥、沙子、石灰按 夯土楼 比例混合拌成,运用的是中国古代的夯土技术。 当地多将此种碉楼称为“泥楼”或“黄泥楼”。 虽经几十年风雨浸蚀,仍十分坚固。现存100座 ,占碉楼总数的5.5﹪。
二、它是中国乡村移植外国建筑艺术的集中展示 在开平建筑中,汇集了外国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 建筑艺术。古希腊的柱廊、古罗马的柱式、拱券和 穹窿,欧洲中世纪的哥特式尖拱和伊斯兰风格拱券 、欧洲城堡构件、葡式建筑中的骑楼、文艺复兴时 期和17世纪欧洲巴洛克风格的建筑等在开平随处 可见。这些不同风格流派、不同宗教门类的建筑元 素在开平表现出极大的包容性,汇聚一地和谐共处 ,形成了一种新的综合性很强的建筑类型,表现出 特有的艺术魅力。

浅谈开平碉楼的保护与利用

浅谈开平碉楼的保护与利用

浅谈开平碉楼的保护与利用浅谈开平碉楼的保护与利用摘要: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江门市下辖的开平市境内,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其特色是中西舍璧的民居,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风格多种。

关键词:开平碉楼;保护;利用一、文化底蕴开平碉楼是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不可多得的主动接受外来文化的重要历史文化景观。

开平碉楼大规模兴建的年代,正是中国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阶段,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方式各不相同。

国内一些沿海沿江大城市的西式建筑,主要是被动接受的舶来品,而以开平为中心出现的碉楼群,则是中国乡村民众主动接受西方建筑艺术并与本土建筑艺术融合的产物。

不同的旅居地,不同的审美观,造就了开平碉楼的千姿百态。

开平碉楼寄寓了侨乡人民的传统环境意识和风水观念,是规划、建筑与自然环境、人文理念的优美结合碉楼这种单体建筑,主要分布在村后,与四周的竹林、村前的水塘、村口的榕树,形成了根深叶茂、平安聚财、文化昌盛的和谐环境。

开平碉楼最典型的代表了中国华侨文化的特质。

华侨是文化的传播者,中外多种文化的交融和碰撞是其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所带来的文化冲突势必广泛触及中国传统社会的方方面面和各个阶层,这也是世界移民文化的共同规律。

这种文化的冲突和交融,在开平表现得极为外在化。

开平碉楼是世界先进建筑技术广泛引入中国乡村民间建筑的先锋。

近代中国城镇建筑已经大量采用了国外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开平碉楼作为一种乡土建筑也大量使用了进口水泥、木材、钢筋、玻璃等材料,钢筋混凝土的结构改变了以秦砖汉瓦为主的传统建筑技法,这为更好地发挥它的使用功能,同时又注意形式的变化和美感创造了条件。

二、碉楼的保护(一)申遗保护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007年6月28日,“开平碉楼与古村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在新西兰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得通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5处世界遗产,中国由此诞生了首个华侨文化的世界遗产项目。

开平碉楼

开平碉楼

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开平市,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一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于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

根据现存实证,开平碉楼最迟到明代后期(16世纪)已经产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成为表现中国华侨历史、社会形态与文化传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群体建筑形象。

这一类建筑群规模宏大、品类繁多,造型别致,分布在开平市的乡村。

广东开平市的田野上,一座座欧式古典风格的小楼与中国南方农村的传统土屋交错,形成中国绝无仅有的乡间景色。

碉楼中西合璧,融会了各种建筑风格的精髓。

开平境内最多的时候共有3000多座碉楼,目前尚存1800多座,分布在开平15个镇、办事处。

这些碉楼是上世纪开平华侨与村民主动把外国建筑文化与当地建筑文化相结合的结晶。

其数量之多,建筑之精美,风格之多样,堪称世界最大的“碉楼博物馆”。

其特色是中西合壁的民居,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风格多种。

自明朝(1368—1644年)以来,开平因位于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之间,为“四不管”之地,土匪猖獗,社会治安混乱;加上河流多,每遇台风暴雨,洪涝灾害频发,当地民众被迫在村中修建碉楼以求自保。

开平碉楼虽然仅有100余年的历史,但它见证了一个多世纪以来华侨的不屈不挠与风雨沧桑,每一座碉楼背后都凝聚着一段辛酸往事,也饱含着人间最美好的真情。

2007年6月27日,当“开平碉楼与村落”仅用11分钟的时间就毫无争议地入选世界文化遗产时,世遗大会的评估结论是:它“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开平碉楼为多层建筑,远远高于一般的民居,便于居高临下地防御;碉楼的墙体比普通的民居厚实坚固,不怕匪盗凿墙或火攻;碉楼的窗户比民居开口小,都有铁栅和窗扇,外设铁板窗门。

碉楼上部的四角,一般都建有突出悬挑的全封闭或半封闭的角堡(俗称“燕子窝”),角堡内开设了向前和向下的射击孔,可以居高临下地还击进村之敌;同时,碉楼各层墙上开设有射击孔,增加了楼内居民的攻击点。

开平碉楼中西交融建筑形式探讨共3篇

开平碉楼中西交融建筑形式探讨共3篇

开平碉楼中西交融建筑形式探讨共3篇开平碉楼中西交融建筑形式探讨1开平碉楼是中国南方独特的传统建筑形式,具有防御、居住、储藏、品尝等多种功能。

而在它的建筑形式中,融合了中西文化的交融,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首先,开平碉楼中融入了西方的建筑元素。

在明清时期,广东地区与外国特别是西方的贸易往来逐渐发展,西方建筑风格的影响也逐渐渗透到当地建筑中。

因此,一些西方元素开始出现在碉楼的建筑中,比如有些碉楼采用了西方式的拱形窗户、凸起的墙壁、锤形梁等元素。

这些元素不仅美观大方,也给建筑增添了一份异国情调。

其次,开平碉楼融合了中西文化的交融。

开平碉楼的建筑形式中融合了不同的文化和民族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比如,碉楼的墙体采用了中国传统的灰瓦和粉瓦交替的构造方式,但同时也运用了西方的砖石砌筑技术。

而在碉楼的门窗造型方面,既有中国传统的庭院式门窗,同时也穿插了一些西方的拱形门窗,构成了古朴典雅的建筑造型。

最后,开平碉楼中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

碉楼作为南方民居的代表之一,在形态的表达上也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

比如,碉楼通常采用方形、圆形或多边形的平面形式,寓意着“天圆地方”的观念。

而在装饰和构造上,碉楼大量使用了传统的彩雕、木雕和石雕等民间工艺,展现出浓郁的地方风情。

综上所述,开平碉楼的建筑形式融合了中西文化的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它不仅是中国南方独特的传统建筑形式,也是文化交融的产物。

在现代社会,碉楼虽已失去了原有的防御功能,但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建筑风格仍为人所称道。

我们应该致力于碉楼的传承和保护,让它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和建筑艺术的珍贵遗产。

开平碉楼中西交融建筑形式探讨2开平碉楼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典范,同时受到西方建筑风格的影响,呈现出中西交融的建筑形式。

本文将从碉楼的历史背景、建筑外观、内部空间布局、建筑材料等方面,探讨开平碉楼的中西交融建筑形式。

一、历史背景开平碉楼始建于明代,盛行于清代,起源于粤西市镇大屯。

开平碉楼与古村落介绍

开平碉楼与古村落介绍

开平碉楼与古村落介绍
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境内,是中国岭南地区独特的建筑形式之一。

它们是一种木结构砖瓦建筑,通常建于山坡上,由多层塔楼和过厅组成。

碉楼的主要功能是为了防御,因此其外墙通常很厚,有些墙壁甚至有三层,能够抵御炮火
和风雨。

碉楼的屋顶则呈多边形或圆形,也有的采用了传统的岭南风格,如“牛脊式”屋顶。

古村落是指保存有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群落,具有一定历史价值和文化遗产价值的村镇。

在中国南方,特别是江南地区,有很多古村落,如浙江乌镇、安徽宏村、福建土楼等,它们的建筑风格独特,保存完好,是中国传统村落文化的代表。

在开平市境内,也有一些保存较为完好的古村落,如鹤洞古村、大洲古村等。

开平碉楼和古村落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独特建筑风格和历史价值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同时,这些古建筑也是当地居民的生活场所,是他们生活、工作和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

因此,保护和传承这些古建筑,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开平碉楼与村落保护和利用之我见

开平碉楼与村落保护和利用之我见

开平碉楼与村落保护和利用之我见发表时间:2016-03-16T17:23:44.437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20期供稿作者:李少珍[导读] 开平市华侨博物馆广东开平 529300 开平碉楼是中国乡土建筑的特殊类型,是一种集防卫、防涝、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近现代民居建筑。

李少珍开平市华侨博物馆广东开平 529300提要:本文在对开平碉楼与村落这一珍贵、独特的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现状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保护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保护的迫切性,提出了保护和利用的对策。

笔者在开平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领导小组办公室以及开平市文博部门工作多年,从事开平碉楼与村落保护和利用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经验,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和看法。

关键词: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保护和利用对策开平碉楼是中国乡土建筑的特殊类型,是一种集防卫、防涝、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近现代民居建筑。

她产生于明代后期(16世纪),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成为表现中国华侨历史、社会形态与文化传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亦中亦西的建筑奇葩。

开平碉楼与村落于2007年6月28日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华侨文化方面的世界遗产,也是中国第35处、广东省第1处世界遗产。

今天1833座碉楼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开平大地之间,熠熠生辉,在开平市经济社会发展中正彰显出她们无穷的魅力和影响力。

如何保护好利用好祖先留给我们的这笔珍贵的文化遗产,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保护开平碉楼与村落的意义保护开平碉楼与村落对团结世界华侨、华人,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凝聚侨心,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目前,全球有华侨、华人3400万人,分布在1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开平碉楼与村落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唯一的华侨文化遗产,她不同于殖民文化,她是中国草根侨民主动吸收外国先进文化,将西方先进文化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力见证,成为中国华侨文化的丰碑。

开平碉楼与村落环境的保护

开平碉楼与村落环境的保护

开平碉楼与村落环境的保护开平地处珠江三角洲的西南部,是我国著名的侨乡。

开平碉楼源于明朝后期,随着华侨文化的发展而鼎盛于20 世纪初,据说历史上开平有3000 多座碉楼,被民间称为“中国碉楼之乡”。

根据开平市有关部门的三次普查、统计,开平现存碉楼1833 座,分布于全市18 个镇,主要集中在塘口、百合、赤坎、蚬岗、长沙五个镇。

2007 年6 月28 日,“开平碉楼与村落”成功载入《世界遗产名录》。

徐嵩龄曾指出:遗产以旅游方式向社会公众开放,既是一种趋势,也是一种社会责任。

通过旅游开发“以游养保”,既可以满足游客需要,又能解决碉楼保护的经费问题。

但旅游使遗产资源商业化利用,有可能使其面临退化和枯竭的危险。

单从碉楼本体的保护来看,以保护现状为主,加固维修为辅。

在修缮过程中,坚决要保存原有的建筑形制、建筑结构、建筑风格。

而碉楼地处的村落原生态环境,也同为重点保护对象。

1.分级管理,立法保护根据开平碉楼的建造年代、规模、建筑风格和地域分布的差异,制订分级保护措施。

现存的碉楼基本可以分为三类:在遗产申报的四个提名地即塘口、百合、赤坎、蚬冈四个镇,共有231 座碉楼,占开平碉楼总数的12.6%,这部分属于一级重点保护对象;不在提名地但也很具代表性的碉楼属二级保护对象;价值比较一般的碉楼属三级保护对象。

制定专门的法律条文对碉楼进行保护,可以避免由于人事变“开平碉楼与村落”的保护及旅游开发研究动或非理性、不科学的行为所带来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和可能存在的弊端,从而确保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工作正常、有序、理性和科学地进行。

2.政府“托管制”与欧洲的“信托基金会”比较《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经费由开平市人民政府负责,省人民政府和江门市人民政府可以适当给予补助。

”类似的模式在国外也有。

欧洲的古堡和开平碉楼有着相似的地方,即它们的所有权大多属于建造者的后代。

欧洲的许多古堡仍属于私人财产,而城堡的维护和开发费用也只能由堡主自己承担,而要完成这项工作对于他们来说实在是难度太大了,他们不得不寻求其他出路,和专门的文物研究机构合作,因此,在欧洲古堡的保护与开发中,类似“托管”这种模式就得到了运用。

建筑风情:开平碉楼:融汇中西建筑之美

建筑风情:开平碉楼:融汇中西建筑之美

开平碉楼:融汇中西建筑之美Kaiping Buildings Are Combinationof Chinese and Western Art盎然的青苔和斑驳的墙壁缠绵,清浅的池塘在夏夜也许会有“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意境,让人霎时间有回到了旧时的感觉。

开平碉楼与村落,数百年来依旧保留着传统的建筑风貌和文化。

凝固的历史在广东江门侨乡下辖的开平市,现存碉楼1833座,有“无楼不成村”之说。

碉楼是一种形状似碉堡的中国民居建筑,兼具居住和防御功能。

碉楼星罗棋布,规模宏大,种类繁多,其融汇中西的建筑风格最为让人津津乐道,因此开平碉楼也成为了中国乡土建筑的一种特殊类型,是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不可多得的主动接受外来文化的重要历史文化景观。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凝固的艺术、凝固的民俗,而在这凝固的空间之中,岁月蹉跎,时光流逝,人聚人散,万物生长,演绎着一代又一代的悲欢故事。

2007年6月开平碉楼与村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碉楼的兴起和发展,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着密切关系。

明代末年,开平匪寇横行,社会治安混乱,加之这里台风暴雨频繁,洪涝灾害多发,为了应对这些天灾人祸,当地百姓在村中修建起碉楼,于是这种建筑形式逐渐ARCHIECTURE建筑风情普及开来。

清代晚期,开平百姓为谋生而大批出洋,经过几代人财富的积累,逐渐成为生活比较富裕的侨胞,因此这里也成了土匪集中作乱的地点。

这些海外华侨为了家眷和财产安全,回乡时纷纷选择这种带有防御性质的碉楼作为建造新屋的首选形式。

流亡过海外的开平人借鉴融合国外众多建筑风格,其中有伊斯兰风格,罗马风格甚至还有希腊风格。

到了民国时期,开平碉楼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数量最多时可达3000多座。

走在侨乡阡陌之间,于时空错位之中,你是否感受到这片热土的底蕴和厚重?功能各异这些高大的碉楼墙体坚固、开窗窄小,矗立于周围低矮的民居之间。

防御外敌时居高临下,各层的墙体上均设有射击孔,增加了楼内居民的防御火力点,各碉楼之间也能形成交叉火力,设计得非常巧妙。

中国古代建筑系列之九——开平碉楼(转帖)

中国古代建筑系列之九——开平碉楼(转帖)

中国古代建筑系列之九——开平碉楼(转帖)开平碉楼开平碉楼分布在广东省开平市,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一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

开平碉楼最迟在明代后期(16世纪)已经产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成为表现中国华侨历史、社会形态与文化传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群体建筑形象。

这一类建筑群规模宏大、品类繁多,造型别致,分布在开平市的乡村。

其特色是中西合璧的民居,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风格多种。

开平碉楼种类繁多,若从建筑材料来分,可以分为四种:石楼、夯土楼、青砖楼、混凝土楼。

石楼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地区,在当地又称为“垒石楼”。

墙体有的由加工规则的石材砌筑而成,有的则是把天然石块自由垒放,石块之间填土粘接。

目前开平现存石楼10座,占碉楼总数的0.5﹪。

夯土楼分布在丘陵地带。

当地多将此种碉楼称为“泥楼”或“黄泥楼”。

虽经几十年风雨浸蚀,仍十分坚固。

现存100座,占碉楼总数的5.5﹪。

砖楼主要分布在丘陵和平原地区,所用的砖有三种:一是明朝土法烧制的红砖,二是清朝和民国时期当地烧制的青砖,三是近代的红砖。

用早期土法烧制的红砖砌筑的碉楼,目前开平已很少见,迎龙楼早期所建部分,是极其珍贵的遗存。

青砖碉楼包括内泥外青砖、内水泥外青砖和青砖砌筑3种。

少部分碉楼用近代的红砖建造,在红砖外面抹一层水泥。

目前开平现存砖楼近249座,占碉楼总数的13.6﹪。

中国古代建筑系列之九——开平碉楼(转帖)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江门市下辖的开平市境内,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

其特色是中西合璧的民居,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风格多种。

根据现存实证,开平碉楼约产生于明代后期(16世纪)。

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开平碉楼的兴起与开平市的地理环境和过去的社会治安密切相关。

清初即有乡民建筑碉楼作为防涝防匪之用。

开平碉楼与民居保护开发现状与其开发模式的思考

开平碉楼与民居保护开发现状与其开发模式的思考

图1 马降龙村空化程度调查图在跟当地村民的交谈中,我们获悉,马降龙村刚开发的时候,政府会用大巴运送旅客过来参观,但是随着时间推移,政府的扶植力度逐渐减弱。

收购时,政府承诺一年30万,2007年政府给村里发放35万。

但是,逐年减少,去年政府只发放24中,部分居民表示租给政府多长时间都可以租,但是并不愿意出售。

由于政府刚刚开始对其进行开发,大部分村民都对政府的开发还是有一定期待的。

1.2 私人承包的开发模式图2 仓东村琴社教学场所未开发村落现状加拿大村,整个村只有 11 座建筑,其中一座碉楼建于年前,其余十座为民居。

这些房子囊括了开平乡村民居建筑的三种风格:碉楼、庐、三间两廊,多建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间,至今几乎都保存完好。

但是,全村只有一位居民,通往民居和碉楼的路径都被野草覆盖。

武溪村,有5户人口居住,其中3户为租户。

由于偏远并未受件,排水设施也并不好,有到很好的管理,曾经发生多次偷窃事居民反映其住的房子地势低洼,汛期池塘里的水会倒灌屋内。

青龙里和三元里,并未被任何旅游公司或者政府开发,村里大概有七幢碉楼,虽然应该都列入名录《世界遗产名录》,图3 加拿大村关国暖故居现状图4 三元里碉楼现状2 碉楼开发中所面临的挑战经过4天的调研,我们走访了很多种类型的开发模式,黄金小镇这种私人纯商业的模式,马降龙村这种由政府扶植的运营模式,以及仓东村这种教育文化的开发模式。

作为特殊历史时期,特殊自然和人文环境下产生的特殊建筑,碉楼在新的历史时期已经失去了原有的主要功能——基于防洪御匪的居住功能,进而大多成为人去楼空的历史“遗址”。

目前遗产地内列入遗产清单的40座碉楼(居庐)只有1座尚在居住,其余39座均已作为遗址保存;开放游览的10座,其余处于关闭状态(表1)。

表1 “开平碉楼与村落”遗产区碉楼保存利用状况表遗产区名称遗产区碉楼(居庐)数量现状功能使用状态文物居住关闭开放 建筑与装饰2020年2月下 。

广东开平碉楼简介

广东开平碉楼简介

• 建筑保护:广东开平碉楼年久失修, 需要采取措施加以保护和修复,以免损 坏 • 文化传承:广东开平碉楼是华侨文化 的代表,需要加以保护,传承广东地区 的文化传统
03
广东开平碉楼的杰出代表与景点推荐
广东开平碉楼的代表性建筑及其特点
立园:立园是广东开平碉楼的代表性建筑之一,是 华侨谢维立先生于20世纪初兴建的私家园林
• 碉楼建筑风格:广东开平碉楼建筑风 格独特,融合了中西建筑元素,体现了 广东地区建筑文化的多样性 • 文化传统:广东开平碉楼的建设体现 了当地民众自强不息、勇敢坚韧的精神 风貌,传承了广东地区独特的文化传统
历史意义:广东开平碉楼见证了当地的 历史变迁和社会变革,具有重要的历史
意义
• 防御功能:广东开平碉楼在历史上起 到了防御土匪和战乱的作用,保护了当 地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 社会变革:广东开平碉楼的建设见证 了当地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 反映了社会变革的历史进程
风格
• 民国时期,碉楼建筑风格更加多 样化,出现了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 • 碉楼建筑功能也发生了变化,除 了防御外,还出现了用于居住、经 商等功能的碉楼
广东开平碉楼的主要建筑风格
土楼:土楼是 广东开平碉楼 的初期形式, 主要以泥土为 主要建筑材料, 建筑风格简单
01
• 墙壁厚,有较强的防御功能 • 窗户小,利于防御敌人进攻
DOCS SMART CREATE
广东开平碉楼简介
CREATE TO展
广东开平碉楼的起源及其地理位置
起源:广东开平碉楼起源于明朝末年,当时因战乱 频繁,当地民众为了自卫和保护家园而兴建了碉楼
• 16世纪末,广东开平地区开始出现 了碉楼建筑 • 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碉楼建筑逐 渐普及,成为当地独特的建筑风格

08开平碉楼

08开平碉楼

广东开平塘口镇自力村碉楼群
• 可以说,开平作为华侨之乡、建筑之乡和艺 术之乡,她的特色在碉楼上都得到了鲜明的 体现。对碉楼资源进行保护和挖掘,对于研 究华侨史和建筑艺术,对于开发旅游资源和 开展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第六节、价值
• 开平碉楼与村落具有突出的历史、艺术和科 学价值: • 一、它是中国乡村主动接受外来文化的历史 见证。
开平碉楼
第一节、开平碉楼介绍
• 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开平市, 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 是一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 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 • 根据现存实证,开平碉楼最 迟在明代后期(16世纪)已经产 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成 为表现中国华侨历史、社会形态 与文化传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群 体建筑形象。这一类建筑群规模 宏大、品类繁多,造型别致,分 布在开平市的乡村。
广东开平塘口镇自力村养涧别墅
第四节、造型
• 碉楼的下部形式都大致相同,只有大小、高 低的区别。大的碉楼,每层相当于三开间, 或更大;小碉楼,每层只相当于半开间。最 高的碉楼是赤坎乡的南楼,高达七层,而矮 的碉楼只有三层,比一般的楼房高不了多少。
广东开平赤坎镇加拿大村碉楼群
• 碉楼的造型变化主要在于塔楼顶部。从开平 现存的一千四百多座楼来看,楼顶建筑的造 型可以归纳为一百种,但比较美观的有中国 式屋项、中西混合式屋顶、古罗马式山花顶、 穹顶、美国城堡式屋顶、欧美别墅式房顶、 庭院式阳台顶等形式。

其特色是中西合壁的民居,有古 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风格多种。 • 自明朝(1368 — 1644年)以来, 开平因位于新会、台山、恩平、新兴 四县之间,为“四不管”之地,土匪 猖獗,社会治安混乱;加上河流多, 每遇台风暴雨,洪涝灾害频发,当地 民众被迫在村中修建碉楼以求自保。

开平碉楼调研报告

开平碉楼调研报告

开平碉楼调研报告开平碉楼调研报告一、引言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是中国传统的农民建筑形式之一。

碉楼通常是砖木结构,分为三到四层,是徽派建筑和南方水乡建筑的典型代表。

本调研报告将对开平碉楼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历史背景、建筑特点以及当下的保护现状。

二、历史背景开平碉楼最早可追溯到明代,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开平是一个多河道纵横、交通不便的地区。

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免受外部侵略,当地农民开始修建碉楼作为防御设施。

在明代和清代,碉楼的规模逐渐扩大,并逐步演变成为集居、防盗、防火、观风景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建筑。

三、建筑特点1. 堡垒式设计:开平碉楼常采用堡垒式布局,外围设有围墙和护城河,形成天然的防御体系;楼内设置有防御洞门和射击孔。

这种布局使得居民可以在危急时刻躲避攻击,保护自己的安全。

2. 砖木结构:开平碉楼的主体结构多由砖石和木材构成,砖砌外墙厚实且坚固,木质结构具有弹性,能够抵御自然灾害如地震和台风的袭击。

这种结构设计使得碉楼能够在众多水道交错的地势复杂的水乡地区得以建造和保存。

3. 装饰精美:开平碉楼的外观装饰精美,常用彩画、绘塑、灯彩等形式。

楼梯、门窗、梁柱等构件上都镶嵌着精致的雕花图案,展现了江南传统建筑的细致工艺和艺术价值。

四、保护现状及挑战1. 入选世界文化遗产:2016年,开平碉楼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为其保护和传承提供了国际认可和重要支持。

目前,相关部门在对碉楼进行修缮和维护方面已经有了一些措施。

2. 商业开发压力:由于其特殊的建筑风格和优美的环境,开平碉楼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然而,一些碉楼周边的商业项目正在扩建,对碉楼的保护构成了压力。

必须平衡开发和保护的关系,确保碉楼能够长久地保存下去。

3. 意识普及有待加强:尽管开平碉楼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但许多当地居民对其文化价值和保护重要性仍然缺乏了解。

相关部门应加强宣传,提高居民对碉楼的意识,让他们参与到保护工作中来。

广东省开平碉楼保护管理规定

广东省开平碉楼保护管理规定

广东省开平碉楼保护管理规定Guangdong Province Kaiping watchtower protection and mana gement regulations编订:JinTai College广东省开平碉楼保护管理规定前言:规章制度是指用人单位制定的组织劳动过程和进行劳动管理的规则和制度的总和。

本文档根据规则制度书写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第一条为加强对开平碉楼的保护与管理,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开平市行政区域内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碉楼的保护和管理(包括碉楼内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和史料价值的器械、家具、衣物、字画、壁画、雕塑、手稿、书籍、照片、图纸等相关物件,以下统称开平碉楼)。

第三条保护、开发与利用开平碉楼,必须保持其真实性及完整性。

对由碉楼、民居及其相关公共设施组成的村落以及碉楼周围的自然环境都应当进行保护。

第四条开平碉楼所在地各级人民政府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碉楼保护工作。

文化行政部门是开平碉楼的行政主管部门。

建设、规划、国土、房管、公安、侨务、民政、旅游、环保等行政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保护和管理开平碉楼工作。

开平碉楼所在地的村民委员会可以建立群众性的保护组织,对碉楼进行保护。

文化行政部门应当对群众性保护组织的活动给予指导。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开平碉楼的义务。

第五条属于集体和私人所有与使用的开平碉楼,其保护管理经费由所有人与使用人负责,政府可以酌情给予补助。

由集体或者私人委托政府管理使用的开平碉楼,其保护管理经费由开平市人民政府负责,省人民政府和江门市人民政府可以适当给予补助。

鼓励多渠道筹措开平碉楼保护经费,建立开平碉楼保护专项基金。

开平碉楼经费由开平市文化行政部门统一管理,不得挪作他用,并接受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开平碉楼论文:开平碉楼与村落的演变与空间营造研究

开平碉楼论文:开平碉楼与村落的演变与空间营造研究

开平碉楼论文:开平碉楼与村落的演变与空间营造研究摘要:开平碉楼与村落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本文以空间营造的角度,以时间序列,对开平碉楼与村落的演变与场所营造进行研究。

关键词:开平碉楼;族群迁徙;演变;空间营造abstract:the buildings of kaiping watchtowers and villages are a special type of chinese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this paper makes a study on the evolution and place making of these old architectures in the sequence of tim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ce creation.keywords:kaiping watchtowers;migration of ethnic groups;evolution;space creation1前言开平碉楼与村落位于广东省江门市下辖的开平市境内,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长期动乱的社会环境与兴盛的移民文化所催生的产物,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

开平市是碉楼分布的中心、也是数量最多的地区,据普查,开平的18个乡镇现存碉楼1833座,俗称“中国碉楼之乡”。

据记载,开平市的历史建制沿革,可追溯到秦朝,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设立郡县,岭南历史上首次形成了与中原相关的制度文化。

开平属于当时的南海郡番禺县地,后南朝、隋朝、唐、宋时期均属义宁县,后经历史变迁,明万历元年,岭西兵备佥事李材督师镇压陈金莺等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后,在现今开平的大沙、马冈、龙胜、苍城、金鸡一带,设置了18个屯,其中在仓布村设置的开平屯,其名有“开同敉平”之意,是希望通过设屯驻兵,保一方太平。

这便是开平立屯之始。

广东开平碉楼历史研究

广东开平碉楼历史研究

广东开平碉楼历史研究广东开平市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和文化的城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群体就是碉楼。

这些碉楼不仅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而且反映了开平人民的生活历史和传统文化。

本文将对广东开平碉楼的历史和研究意义进行探讨,介绍碉楼的种类和特色、历史沿革、科学价值以及历史文化价值,以期引起人们对开平碉楼的和深入研究。

碉楼是一种具有防御功能的建筑,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

开平碉楼则起源于19世纪末,当时由于社会治安不稳定,为了保护家庭和财产安全,当地人民开始修建这种防御性建筑。

碉楼的建筑风格独特,一般分为多层,下面几层作为储藏室或饲养动物的地方,上面则用来居住或存放粮食。

这些碉楼多采用砖石或混凝土建造,墙壁厚实,窗户狭小,具有很好的防御性。

开平碉楼的历史沿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当时,开平人民为了保护家庭和财产安全,开始修建碉楼。

20世纪中期,碉楼的数量达到了顶峰。

这期间,碉楼的建筑风格和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简单、朴素变得更为复杂和豪华。

不同时期的碉楼特征也不尽相同,为研究当时的社会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开平碉楼不仅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而且蕴含着丰富的科学价值。

在建造过程中,人们运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建筑工艺和结构布局理念。

例如,许多碉楼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结构,使得建筑更加坚固耐用。

此外,碉楼的通风和取暖设施也非常完善,充分考虑了居住者的生活需求。

这些先进的建筑理念和技艺为今天的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开平碉楼作为历史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

一方面,碉楼承载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历史和传统文化,反映了开平地区的社会发展历程。

另一方面,碉楼也是中国华侨文化的一种体现。

许多碉楼是由华侨出资修建的,其建筑风格和装饰特点也受到了海外文化的影响。

在民俗习惯方面,碉楼内的布局和陈设反映了当地人民的信仰和风俗习惯,是研究开平地区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宗教信仰方面,碉楼也具有特殊的意义。

许多碉楼的墙壁上雕刻有精美的宗教图案和象征符号,如佛教的万字符、道教的太极图等,这些元素反映了当时人民的宗教信仰和追求。

开平碉楼

开平碉楼
• 2007年6月28日,"开平碉楼与古村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在新西兰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 上获得通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5处世界遗产,中国由此诞生了首 个华侨文化的世界遗产项目。
建设沿革
1912年,司徒氏人为防盗贼而建南楼。楼高7层19米, 占地面积29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每层设有长方形 枪眼,第六层为了望台,设有机枪和探照灯,抗战时期 司徒氏四乡自卫队队部就设在这里。同年,谢创同志的 父亲谢永珩先生兴建"中山楼",为纪念孙中山而取名。
建设沿革
自明朝(1368年--1644年)以来,开平因位于新会、 台山、恩平、新兴四县之间,为"四不管"之地,土 匪猖獗,社会治安混乱,加上河流多,每遇台风暴 雨,洪涝灾害频发,当地民众被迫在村中修建碉楼 以求自保。
明末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社会动荡,盗匪常 常袭扰百姓,为保护村民的安全,芦庵公的第四个 儿子,关子瑞在井头里村兴建了一座瑞云楼。这座 楼非常坚固,有防洪和防盗两项功能,一有洪水暴 发或贼寇扰乱,井头里村和毗邻的三门里村的村民 就到瑞云楼躲避。
开平碉楼
邓娟丽 153013012
简介
• 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江门市下辖的开平市境内,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集 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其特色是中西合璧的民居,有古希 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风格多种。
• 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文化价值
• 开平碉楼最典型的代表了中国华侨文化的特质 华侨是文化的传播者,中外 多种文化的交融和碰撞是其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所带来的文化冲突势必广泛 触及中国传统社会的方方面面和各个阶层,这也是世界移民文化的共同规律。 这种文化的冲突和交融,在开平表现得极为外在化。仍然保持着自己的传统, 中西建筑文化融合的乡土建筑在乡村很少,主要在县镇有所表现。

基于比较分析的开平碉楼特征与保护利用

基于比较分析的开平碉楼特征与保护利用

基于比较分析的开平碉楼特征与保护利用开平碉楼是中国南方特有的古代建筑,始建于明朝,主要分布在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一带,是中国南方地区的古代建筑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平碉楼在建筑形态、建筑构件、装饰等方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在今天,如何保护和利用好开平碉楼,是广东省文物界、旅游界和文化爱好者关注的焦点。

首先,开平碉楼具有独特的建筑形态。

开平碉楼的建筑形态以多关门为特点,它高耸壮美,起伏曲折,虽在岌岌嶙嶙的山峦之间,仍可以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比较分析发现,开平碉楼的建筑形态是较为独特的,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古建筑。

在保护方面,应该支持和鼓励教育界和文化爱好者开展相关研究,利用现代技术和技能,复制重建和修复存在的开平碉楼,逐步拓宽其在文化、艺术、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应用。

其次,开平碉楼的建筑构件十分考究,更凸显了碉楼建筑的艺术价值。

比如,开平碉楼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楼体的“三重墩”,这些墩多为流线形或蒲圆形,是当时中国古代石雕的精华。

开平碉楼内的挑梁、彩绘等也有独特的技法。

在保护方面,应该加强开平碉楼建筑构件的重建、修复、保护,让更多人深入地了解碉楼建筑的技术与特色。

最后,开平碉楼不仅仅是建筑形态和建筑构件的堆叠而成,更重要的是背后的历史文化意义。

开平碉楼是广东省囊括了中国南方历史文化起伏的一个缩影,它承载着南粤文化的独到之处。

在保护方面,应该通过建设纪念性的文化公园、博物馆、文化展示中心等,让更多人了解开平碉楼历史,增强民众文化认同感,增进社会和谐。

综上所述,要保护好开平碉楼这座南方地区唯一的石质民居建筑群,需要把自然环境、建筑形态、建筑构件、历史文化价值等方面纳入考虑范围,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探索可持续性发展模式。

同时,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提高广大民众对开平碉楼的认知和了解,保持对开平碉楼的热情关注和持续支持。

广东省开平碉楼建筑研究

广东省开平碉楼建筑研究

按使用功能分
开平碉楼可以分为众楼、居楼、更楼三种类型:
●众楼 碉楼建在村后,由全村人家或若干户人家集资共同兴建,每户分房一间,为 临时躲避土匪或洪水使用。其造型封闭、简单,外部的装饰少防卫性强。在 三类碉楼中,众楼出现最早,现存473座,约占开平碉楼的26﹪。
●居楼 也多建在村后,由富有人家独资建造,它很好地结合了碉楼的防卫 和居住两大功能,楼体高大,空间较为开敞,生活设施比较完善, 起居方便。居楼的造型比较多样,美观大方,外部装饰性强,在满 足防御功能的基础上,追求建筑的形式美,往往成为村落的标志。 居楼数量最多,现存1149座,在开平碉楼中约占62%。
碉堡楼建筑特点
开平碉楼融合了中国传统乡村建筑文化与西北方建筑文化的独特建筑艺术, 为多层建筑,高于一般的民居,比普通民居坚固厚实坚固,不怕匪盗凿墙或 火攻;窗比民居开口小,外设铁板门窗。碉楼上部四角都建有突出悬、挑的全 封闭或半封闭的角堡,角堡内开设了向前和向下的射击孔,可以居高临下地还 击进村之敌;同时,碉楼各层墙上开设有射击孔,增加了楼内居民的攻击点。 开平碉楼的上部造型最具表现力,运用外国建筑中的穹顶、山花、柱式等建筑 元素,融入了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多种风格,形成了千楼千面的建筑式 样。这些不同的建筑造型反映着楼主人的经济实力、审美情趣和受外来建筑文 化影响的程度,是开平碉楼最引人入胜的地方。
《让子弹飞》“鹅城”拍摄场地
文化意义
开平碉楼罕有的体现了近代中西文化中国乡村的广泛交流; 它融合了中国传统乡村建筑文化与西方建筑文化的独特建 筑艺术,成为中国华侨文化的纪念丰碑,也是那个历史时 期中国移民文化与不同族群之间文化相互影响、交融、促 进人类共同发展的最有说服力的历史见证。它还突出的体 现了中国华侨与民众主动接受西方文化的历程。同时,开 平碉楼丰富多变的建筑风格,凝聚了西方建筑史上不同时 期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建筑成群,成为一种独特的建筑艺术 形式,它极大的丰富了世界乡土建筑史的内容,改变了当 地的人文与自然景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 形成系统的建筑艺术和人文景观。
保持原貌
恢复和保持开平碉楼的历史原貌, 是修缮保护至关重要
的一条。为了做到这一点, 有的要完全采用传统工艺; 有的要
采用传统工艺与新工艺、新技术相结合; 有的要使用传统材
料; 有的要使用新材料或进口材料; 有的要请回老工匠施工;
有的要请回老技术人员当顾问、当参谋; 有的要到实地做试
光, 为子孙万代造福。
考古价值
开平碉楼, 从它出现至今已有150 多年, 虽然不能算.. 很
长.. , 也不能算.. 很古.. , 却为.. 稀有.. , 被称为.. 一种已消逝的文
明.. 。稀就稀在开平碉楼规模之大、数量之多、特色之奇, 在
我国建筑文明史上绝无仅有。.. 物以稀为贵, 以奇为珍.. 。
多座。这些碉楼按建筑材料划分: 有石楼10 座, 有三合土楼
100 座。有砖楼249 座, 有钢筋混凝土楼1474 座; 按使用功
能划分: 有砖楼1149 座, 有钟楼473 座, 有更楼211 座; 按建
造年代划分: 有清代( 1644~ 1911) 的314 座, 有民国时期
( 1912~ 1949) 的1519 座, 其中二、三十年代的有1500 多座,
等国, 所在国的建筑风格在他们脑海里烙印很深, 他们也很
仰慕这些风格。于是, 他们就把这些建筑绘画艺术风格带
回开平, 移植在开平乡村土地上, 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开平碉
楼。现存的1833 座开平碉楼中, 有古希腊的廊柱, 有古罗马
的柱式、拱和穹隆, 有欧洲中世纪的哥特式尖拱和伊斯兰风
格拱, 还有欧洲城堡构件、葡式骑楼等等, 简直令人眼花缭
开平市塘口镇自力村的十几座碉楼, 无论外观与内饰,
都有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建筑绘画艺术风格的痕迹。古
典柱式成为碉楼建筑构图的主题, 同时追求稳定感; 半圆形
券、厚实墙体、圆形穹隆、水平面的厚檐口等被广泛采用; 建
筑轮廓上讲求整齐划一与条理性。尤其是碉楼顶层的四角
亭, 四根古典式圆柱, 配以圆形穹和尖顶, 最明显地反映出
些不协调的现代建筑物, 决不要在人们的视角范围内
再建新房、修公路等。使开平碉楼周围具有与之相适
应的、浓郁的原汁原味的南粤山水田园风貌。
合理规划
开平, 要成为一座以碉楼为中心的旅游观光城。因此,
要统一规划旅游线路, 在不破坏碉楼景观和周边自然环境
的先决条件下, 修建道路、停车场、吃、住、行、玩等服务场
建筑评论
广东开平碉楼的建筑风格和
修缮保护利用
.. .. 李耀南
.. .. 在地处广东西南部的开平市, 有一道令世人瞩目的亮
丽风景线, 这里的大小村镇耸立着数以千计的、以西洋建筑
特征为主、中西合璧的碉楼, 它们星罗棋布, 千姿百态, 令人
叹为观止。据统计, 现存碉楼1833 座, 据说鼎盛时期达3000
开平碉楼, 过去曾为开平人防涝、御匪、抗敌、居住发挥
了重要作用。今天, 开平碉楼仍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价
值。经过修缮和有效保护, 可以用于游览观光, 也可以建成
主题公园, 进行历史和文化的教育, 造福于子孙后代。经过
统一规划, 分步分点建设, 可形成集旅游、古文化和饮食于
一体的碉楼风景区, 以带动开平相关产业的发展, 为开平地
要让开平这座令人向往, 令人流连, 令人陶醉的碉楼城, 演
奏出一曲曲美好乐章。
( 作者单位: 广东耀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42 建筑.. 年第6 期
的? 是巴洛克, 还是罗可可? 众说纷纭。据我观察, 无论是
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古波斯, 还是俄罗斯、意大利、西班
牙、法国、德国、美国的建筑风格, 都融进了开平碉楼建筑
中。可以说, 开平碉楼是中外多种建筑风格和建筑类型相
互交融的产物。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绘画艺术在开平碉楼中留有
痕迹
三、修缮、保护、规划和利用
修缮, ..辞海.. 释曰: .. 美要眇兮宜修缮.. 。修缮, 就是在保
护的前提下, 修理、修补、整治、整新, 使文物建筑物恢复、保
持原有的古、旧、土之美。
开平碉楼的修缮、保护和利用, 我认为应本着.. 先保护
后修缮, 先规划后利用.. 的原则, 统一规划, 统一调度, 突出
开平碉楼是一个多世纪前的建筑群, 凝固了多少历史和文
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开平碉楼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
不仅可以通过碉楼考察考证同期的历史和文化; 还可以考
察、挖掘开平碉楼的由来和发展; 研究开平碉楼的建筑设
计、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技术、建筑技巧和建筑风格;
探索修缮、保护, 有效利用开平碉楼的规划、方法、措施, 使
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交流价值
开平碉楼, 是我国文明史的一部分, 具有很高的经济、
社会、文化方面的国际交流价值。通过碉楼文化让世界了
解开平, 让开平走向世界, 促进开平经济、社会、文化的发
展, 使开平成为.. 地球村.. 的一颗明珠。这个价值是不可能
用金钱来衡量的, 而且是永恒的价值。
所。使游人流连在中西合璧古老艺术之乡中, 使游客能尽
情游览观赏、了解并亲身体验碉楼风情和民俗。
统筹兼顾
开平碉楼的修缮, 从规划到设计, 从设计到施工, 都要
坚持.. 统筹兼顾.. 的指导思想。所谓.. 统筹兼顾.., 就是既要
重视开平碉楼的考古、游览、观赏、使用等功能, 还要重视修
缮过程中的建筑艺术、修缮技术和修缮诀窍, 只有统筹兼顾
了一百多年的风格。它盛行于意大利的巴洛克, 主要风靡
于意大利、法国、佛兰德斯、西班牙、荷兰、美国和加拿大等
国。我国的建筑史上, 也一度受巴洛克艺术风格的影响。
开平部分碉楼建筑的主体多数以方型为主, 就是受此影响,
有着巴洛克建筑艺术风格的痕迹。
西方建筑风格开平本土化
由于开平华侨众多, 分布在世界各地, 尤其分布在欧美
乱。但是不同的是, 开平碉楼底层大部分用石头砌成, 朴素
无华, 乡土味浓, 适用防御和居住, 富有中国古建筑特色。
所以, 开平碉楼是西方建筑风格与中国建筑特色的糅合, 各
国各地、各种风格流派都有。因此, 开平碉楼具有极大的包
容性, 它将东西方多种建筑艺术和风格汇聚在一起, 和谐共
处并使之本土化。开平碉楼不愧为建筑之精美、风格之多
好利用、保护和修缮, 才能使开平碉楼这一特定时代、特定
地域、由东西方多元文化交融产生的建筑文化, 永远放射出
夺目的光彩。
和谐创新
修缮开平碉楼, 始终要注重.. 以和谐为主, 以创新为
贵.. 。碉楼与环境的和谐, 碉楼与民居的和谐, 碉楼与人尤
其是旅游者的和谐, 这是修缮开平碉楼的一条主线, 一定要
牢牢把握住。同时, 要注重创新, 包括修缮全过程、全方位
的创新。但创新要与和谐有机结合起来, 使开平碉楼.. 整旧
如旧.. 、.. 整古似古.., .. 整土像土.. 。经过修缮, 达到.. 形似.., 更
要.. 神似.., 使之产生.. 修缮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的奇效。
综上所述, 通过对开平碉楼的修缮、保护和有效利用,
样、数量之众多、内涵之丰富的我国罕见的建筑文化遗产。
二、历史和现实的价值
开平碉楼不仅是开平的宝贵财富, 也是侨乡文化的典
建筑.. 2002年第6 期41
范, 更是中华文明的遗产。它既具有历史价值, 又具有现实
价值。主要表现在: 考古价值、艺术价值、经济和社会价值
以及交流价值。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其价值, 为中华民族争
开平碉楼这笔世界文化遗产永放异彩。
艺术价值
开平的碉楼, 是一组中西合璧的建筑艺术群, 具有极高
的文化艺术鉴赏价值和建筑艺术研究价值。凡到过开平游
览过碉楼的人, 无不为如入异国他乡、领略异域风情所倾倒
而流连忘返。开平碉楼仿佛是一座建筑艺术的殿堂, 带给
人们艺术美的享受。
社会和经济价值。
占83%。经国务院2001 年6 月批准, 开平碉楼被列入全国
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正在进行申报.. 世界文化遗
产.. 的工作。
一、建筑风格
开平碉楼的建筑风格, 与分布于我国的其他地区的建
筑大不一样。不论是闽粤赣的碉楼, 还是山西的碉楼; 不论
是福建南靖的土楼, 还是江苏周庄、浙江乌镇的民居, 惟有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建筑艺术风格。
巴洛克风格在开平碉楼中也留有痕迹
巴洛克风格, 以建筑艺术上更强烈、更浪漫的结果.. .. ..
夸张熟练的设计及施工技巧, 以取代早期建筑的清晰明确,
表现出更加浪漫和一种个性情感的极度张扬与浮华矫饰之
风, 强调人生的享乐与欢快调子。它是当时欧美社会历史
进步与经济发展的产物。它本身就是一种风格, 一种风靡
验, 有的要外出考察借鉴经验。使修缮后的碉楼保持古、旧、
土的原有风貌。同时略留修缮后的痕迹, 以备后人考古何年
代修缮过, 为历史记载下修缮和保护的不朽一笔。
保护环境
不仅要对碉楼进行认真细致的修缮, 而且要将碉
楼与周围的环境统一协调起来。充分保护和利用好环
境, 把环境这一因素包含在整个碉楼的修缮、保护和
开平碉楼融中西方建筑艺术于一域、集防卫与民居于一体,
既有欧美风情, 又有中国特色, 乃中西合璧的绝妙之作, 被
誉为.. 令人震撼的艺术长廊.. , .. 活生生的近现代建筑博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