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食和月食-教案

合集下载

日食和月食教学教案

日食和月食教学教案

日食和月食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食和月食的基本概念,知道它们产生的原因。

2.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天文知识的热爱。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途径,探索日食和月食的奥秘。

二、教学内容1. 日食和月食的定义2. 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3. 日食和月食的观察方法4. 日食和月食的历史和文化5. 日食和月食的预测和观察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观察方法和文化意义。

2. 难点:日食和月食的预测和观察技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日食和月食的基本概念、产生原因、观察方法等。

2. 演示法:通过实物模型、图片等展示日食和月食的产生过程。

3.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日食和月食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 讨论法:分组讨论日食和月食的观察技巧,分享各自的观察心得。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片、观测工具等。

2. 教材:天文知识教材、日食和月食相关资料。

3. 场地:教室、天文观测台等。

4. 观测工具:望远镜、摄像机、照相机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日食和月食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2. 讲解:详细讲解日食和月食的定义、产生原因、观察方法等。

3. 演示:使用实物模型或动画演示日食和月食的产生过程。

4. 观察:组织学生观察日食和月食现象,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

5. 讨论:分组讨论日食和月食的观察技巧,分享观察心得。

七、教学活动1. 观看日食和月食的纪录片,了解日食和月食的神奇现象。

2. 制作日食和月食的模型,加深对日食和月食产生原因的理解。

3. 进行日食和月食的观测实践,提高观察能力。

4. 举办日食和月食的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地解释日食和月食的定义。

2. 学生能够理解日食和月食产生的原因。

3. 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观察方法观测日食和月食。

4. 学生能够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和体验。

语文教案案例日食和月食

语文教案案例日食和月食

语文教案案例——日食和月食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食和月食的基本概念,知道它们产生的原因。

2.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日食和月食的定义2. 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3. 日食和月食的发生规律4. 日食和月食的观测方法5. 日食和月食的相关文化知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日食和月食的基本概念、产生原因和发生规律。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进行解释。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日食和月食的基本概念、产生原因和发生规律。

2. 演示法:展示日食和月食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日食和月食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日食和月食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基本含义。

3. 讲解产生原因:详细讲解日食和月食产生的原因,引导学生理解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4. 讲解发生规律:讲解日食和月食的发生规律,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出现频率和变化规律。

5. 演示日食和月食:展示日食和月食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日食和月食的现象。

6.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7.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日食和月食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日食和月食产生原因和发生规律的掌握情况。

3. 课后作业:布置与日食和月食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总结日食和月食的基本概念、产生原因和发生规律。

2. 请学生绘制日食和月食的示意图,并简要说明其形成过程。

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两套)

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两套)

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第一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食和月食的定义、成因及观测方法。

2. 培养学生对天文现象的兴趣和观察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提高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日食和月食的定义2. 日食和月食的成因3. 日食和月食的观测方法4. 日食和月食的历史与文化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日食和月食的成因2. 日食和月食的观测方法四、教学准备:1. 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2. 日食和月食的图片或模型3. 观测日食和月食的器材(如望远镜、地球仪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日食和月食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日食和月食的定义、成因,引导学生理解日食和月食的自然科学原理。

3. 演示:利用地球仪等器材,模拟日食和月食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天文现象。

4. 实践:指导学生使用望远镜等观测器材,观察日食和月食,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5. 讨论:组织学生探讨日食和月食在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7. 作业:布置有关日食和月食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第二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食和月食的定义、成因及观测方法。

2. 培养学生对天文现象的兴趣和观察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提高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日食和月食的定义2. 日食和月食的成因3. 日食和月食的观测方法4. 日食和月食的历史与文化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日食和月食的成因2. 日食和月食的观测方法四、教学准备:1. 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2. 日食和月食的图片或模型3. 观测日食和月食的器材(如望远镜、地球仪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日食和月食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日食和月食的定义、成因,引导学生理解日食和月食的自然科学原理。

3. 演示:利用地球仪等器材,模拟日食和月食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天文现象。

日食和月食教学教案

日食和月食教学教案

日食和月食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食和月食的概念,知道它们产生的原因。

2. 让学生掌握日食和月食的观察方法,能正确观察和描述日食和月食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日食和月食的概念2. 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3. 日食和月食的观察方法4. 日食和月食的观测实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日食和月食的概念、产生原因、观察方法。

2. 教学难点: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观测实践。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日食和月食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观测日食和月食的工具,如望远镜、相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日食和月食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日食?什么是月食?它们有什么特点?2.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3. 课堂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分享,进行讲解,详细介绍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观察方法等。

4. 动手实践学生分组进行观测实践,使用望远镜、相机等工具观测日食和月食,并记录观测结果。

5. 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日食和月食的特点、观察方法等,反思自己在观测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6. 布置作业7.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观察方法等。

8. 课后拓展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日食和月食的历史,进行课后拓展学习。

9. 教学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观测实践、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日食和月食的掌握程度。

10. 教学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观察方法等,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 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就日食和月食的相关问题进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3. 观测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日食和月食的观测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六年级下册日食和月食公开课教案

六年级下册日食和月食公开课教案

六年级下册日食和月食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日食和月食的定义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日食和月食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让学生掌握日食和月食的发生原因。

1.2 教学内容:什么是日食和月食?日食和月食的发生原因是什么?日食和月食之间的区别是什么?1.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展示日食和月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种自然现象。

讲解日食和月食的定义:解释日食是月球挡住了太阳的光,月食是地球挡住了太阳的光。

讲解日食和月食的发生原因:说明月球和地球的相对位置导致了日食和月食的发生。

讲解日食和月食的区别:指出日食是白天发生的,月食是晚上发生的;日食是太阳、月球和地球的相对位置关系,月食是地球、月球和太阳的相对位置关系。

第二章:日食和月食的观察方法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如何观察日食和月食。

让学生掌握观察日食和月食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2.2 教学内容:如何观察日食?如何观察月食?观察日食和月食时的安全注意事项是什么?2.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展示日食和月食的观察方法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种自然现象的观察方法。

讲解如何观察日食:说明使用特殊的日食眼镜或投影方法来观察日食,避免直视太阳造成眼睛损伤。

讲解如何观察月食:说明使用肉眼或望远镜来观察月食。

讲解观察日食和月食时的安全注意事项:强调不要直视太阳,使用适当的观察方法来保护眼睛。

第三章:日食和月食的历史和文化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日食和月食在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文化意义。

3.2 教学内容:日食和月食在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有哪些?日食和月食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何意义?3.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展示日食和月食的历史和文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种自然现象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讲解日食和月食在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介绍古代人们对日食和月食的观测和解释,以及一些重要的日食和月食事件。

讲解日食和月食在不同的文化中的意义:介绍不同文化对日食和月食的信仰和象征意义。

第四章:日食和月食的观测实践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如何观测日食和月食的方法。

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两套)

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两套)

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第一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食和月食的概念,知道它们产生的原因。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日食和月食的定义2. 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3. 日食和月食的观察方法三、教学重点1. 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2. 观察日食和月食的方法四、教学难点1. 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的理解2. 观察日食和月食的方法的应用五、教学准备1. 课件:日食和月食的图片、视频等2. 教具:地球仪、月球仪3. 学具:学生手册、彩笔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第二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食和月食的概念,知道它们产生的原因。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日食和月食的定义2. 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3. 日食和月食的观察方法三、教学重点1. 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2. 观察日食和月食的方法四、教学难点1. 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的理解2. 观察日食和月食的方法的应用五、教学准备1. 课件:日食和月食的图片、视频等2. 教具:地球仪、月球仪3. 学具:学生手册、彩笔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日食和月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日食和月食的定义,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3. 知识讲解:讲解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引导学生理解日食和月食的形成过程。

4. 观察与实践:引导学生运用教具进行观察,加深对日食和月食产生原因的理解。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察日食和月食的方法和心得。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日食和月食的观察方法及应用。

七、作业布置1. 绘制日食和月食的示意图,标注出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

2. 观察生活中的日食和月食现象,记录下观察过程和感受。

六年级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设计

六年级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设计

六年级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食和月食的定义、原因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日食和月食的定义及原因。

2. 日食和月食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1. 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及其观测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日食和月食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彩笔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日食和月食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日食?什么是月食?它们有什么特点?2. 探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教师播放日食和月食的科普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并总结出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3. 学习日食和月食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日食和月食的图片,分析它们的特点,如:发生时间、观测地点等。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日食和月食的特点,并分享给全班同学。

4. 实践操作: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加深对日食和月食的理解。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日食和月食的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日食和月食的定义、原因和特点。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6. 拓展延伸:教师提出与日食和月食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日食和月食对地球有什么影响?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分享。

7.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如:绘制日食和月食的示意图。

8.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知识掌握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练习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日食和月食的定义、原因和特点的掌握情况。

日食和月食绘本教案中班

日食和月食绘本教案中班

日食和月食绘本教案中班日食和月食是大自然的奇妙现象,也是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日食和月食,我设计了一堂以日食和月食为主题的绘本教案,适合中班的孩子们。

教案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理;2. 培养孩子们对日食和月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3. 提高孩子们的观察和描述能力;4. 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1. 绘本《日食和月食》;2. 月球和地球模型;3. 彩色卡纸、剪刀、胶水;4. 彩色笔、彩色粉笔;5. 日食和月食的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

老师向孩子们展示日食和月食的图片,引导孩子们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现象。

然后,老师向孩子们介绍日食和月食的概念,让孩子们了解日食和月食是怎么形成的。

二、绘本阅读。

老师向孩子们朗读绘本《日食和月食》,让孩子们通过绘本更直观地了解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理。

在朗读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们观察绘本中的插图,提问孩子们对日食和月食的疑惑。

三、制作月球和地球模型。

老师给孩子们提供月球和地球的模型,让孩子们观察模型并用彩色卡纸、剪刀和胶水制作月球和地球的模型。

制作过程中,老师可以向孩子们解释月球和地球的运动轨迹,让孩子们更直观地理解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理。

四、小组讨论。

老师让孩子们分成小组,讨论日食和月食的不同之处,并向其他小组展示他们制作的月球和地球模型。

在讨论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们提出问题,激发他们对日食和月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五、绘画活动。

老师让孩子们用彩色笔和彩色粉笔在纸上绘制日食和月食的场景,并让他们描述自己绘制的作品。

在绘画活动中,老师可以鼓励孩子们发挥想象力,绘制自己对日食和月食的理解。

六、总结。

老师引导孩子们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让他们总结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理,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对日食和月食的看法。

同时,老师可以向孩子们介绍更多关于日食和月食的知识,让他们对科学产生更大的兴趣。

通过这堂以日食和月食为主题的绘本教案,中班的孩子们不仅了解了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理,还培养了他们对日食和月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和描述能力,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两套)

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两套)

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两套)第一章:日食和月食的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日食和月食的定义及产生原因。

让学生掌握日食和月食的观察方法。

1.2 教学内容:什么是日食和月食?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是什么?如何观察日食和月食?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日食和月食的概念及产生原因。

采用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观察日食和月食。

1.4 教学步骤:1.4.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日食和月食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1.4.2 讲解日食和月食的概念:讲解日食和月食的定义,解释产生原因。

1.4.3 讨论观察方法: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观察日食和月食,分享各自的观点。

1.4.4 总结观察方法:总结讨论结果,给出观察日食和月食的正确方法。

第二章: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深入了解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

2.2 教学内容: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是什么?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

2.4 教学步骤:2.4.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日食和月食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4.2 讲解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详细讲解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让学生深入了解。

第三章:日食和月食的观察方法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日食和月食的观察方法。

3.2 教学内容:如何观察日食和月食?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日食和月食的观察方法。

采用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观察日食和月食。

3.4 教学步骤:3.4.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日食和月食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3.4.2 讲解观察方法:讲解如何观察日食和月食,包括观察时间、地点、所需器材等。

3.4.3 讨论观察方法: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观察日食和月食,分享各自的观点。

3.4.4 总结观察方法:总结讨论结果,给出观察日食和月食的正确方法。

第四章:日食和月食的观测实践4.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际观测,加深对日食和月食的理解。

六年级科学《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4篇

六年级科学《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4篇

六年级科学《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4篇六年级科学《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篇1各位评委、老师们:你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日食和月食》。

一、教材分析《日食和月食》是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材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中的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分为"了解日食现象"、"推测日食的成因"、"推测月食的成因"三个局部。

日食和月食,是同学们听说过或观察过的两种有趣的天文现象。

从教材的角度来说,把这两种现象作为同学们学习的主题,有三个目的:一是因为这两种现象对同学有吸引力;二是这两种现象都涉和了同学在本单元要建立起的有关宇宙的基本概念,即天体是运动着的,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是地球、太阳、月球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形成的;三是培养同学们从现象到实质的逻辑推理能力。

本课是同学们在学习了"地球的运动"以和"在阳光下"两个单元以后认识发展的必定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一局部内容是同学认识天体运动的典型资料,也是本单元学习的一个基础局部。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同学通过中年级的科学课学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科学态度,并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方法和能力,比方模拟实验,类比推理能力。

而教材对月食局部的光学传达原理进行了淡化处置,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

同时也没有强调用文字表述月食的形成过程,而是让同学通过模拟实验和类比推理,自身总结月食发生的原因。

这种说课稿,既体现了同学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也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教学理念。

三、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同学知道什么是日食和月食,明白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培养同学的实验能力(做日食成因的模拟实验),推理能力(根据日食现象推想日食的成因,根据日食的成因推想月食的成因)和想象能力(空间想象力)。

3、通过认识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的关系,使同学体会到自然事物(天体)是相互联系的、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指导同学认识日食的成因。

六年级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设计

六年级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设计

六年级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食和月食的定义、成因及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日食和月食的定义2. 日食和月食的成因3. 日食和月食的特点4. 日食和月食的观测方法5. 日食和月食的历史和文化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日食和月食的定义、成因、特点及观测方法。

2. 教学难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及观测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 利用多媒体展示日食和月食的动态过程,增强学生直观感受。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测日食和月食的经验。

4. 结合历史和文化背景,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日食和月食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什么是日食?什么是月食?”2. 新课导入:讲解日食和月食的定义、成因及特点。

3. 案例分析:展示日食和月食的动态过程,让学生直观了解其形成原理。

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如何观测日食和月食,并分享各自的观测经验。

5. 课堂小结:总结日食和月食的主要知识点,强调观测方法及注意事项。

6. 拓展环节:介绍日食和月食在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日食和月食定义、成因和特点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对观测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3. 观察报告:课后收集学生的观察报告,评估他们对日食和月食的实际观测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2.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日食和月食的实地观测,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2. 邀请天文专家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3. 开展日食和月食主题的科学展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初中物理月食日食教案

初中物理月食日食教案

初中物理月食日食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食和月食的定义、成因及观测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天文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 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 日食和月食的观测方法。

教学难点:1. 日食和月食的成因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课件:日食和月食的图片、动画演示。

2. 模型:地球、月球、太阳的模型。

3. 日食和月食的观测工具:太阳镜、望远镜。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对天文现象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听说过日食和月食吗?它们是什么现象?2. 学生分享自己对日食和月食的了解。

二、探究日食的成因(15分钟)1. 展示日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认为日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日食的成因。

3.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模型演示日食的成因,解释太阳、地球、月球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4. 学生总结日食的成因:当地球、月球、太阳处于一条直线时,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向地球的光,形成日食。

三、探究月食的成因(15分钟)1. 展示月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认为月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月食的成因。

3.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模型演示月食的成因,解释地球、月球、太阳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4. 学生总结月食的成因:当地球、月球、太阳处于一条直线时,地球挡住了太阳照向月球的光,形成月食。

四、观测日食和月食(10分钟)1. 教师演示如何使用太阳镜和望远镜观测日食。

2. 学生分组进行日食的观测,并记录观测结果。

3. 教师演示如何使用望远镜观测月食。

4. 学生分组进行月食的观测,并记录观测结果。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学生总结日食和月食的成因、观测方法及注意事项。

2. 教师对学生的观测结果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观测活动。

教学延伸:1. 邀请天文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天文现象的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天文观测活动,培养学生的观测兴趣。

日食和月食教学教案

日食和月食教学教案

日食和月食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食和月食的概念,知道它们产生的原因。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对天文现象的兴趣。

3.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日食和月食的定义2. 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3. 日食和月食的发生周期4. 日食和月食的观察方法5. 日食和月食的相关故事和传说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发生周期,观察方法。

2. 难点: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的原理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

2. 利用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形象理解日食和月食的产生过程。

3. 小组合作,共同探讨日食和月食的观察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太阳、地球、月亮三者之间的关系。

2. 新课导入:介绍日食和月食的定义。

3. 讲解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利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形象理解。

4. 讲解日食和月食的发生周期,引导学生思考日食和月食的规律。

5. 讲解日食和月食的观察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7.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日食和月食的概念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日食和月食产生原因的理解程度。

3. 评价学生对日食和月食发生周期的记忆程度。

4. 评价学生对日食和月食观察方法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准备1. 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日食和月食的图片、视频等。

2. 准备日食和月食的相关故事和传说的资料。

3. 准备观察日食和月食的道具,如太阳模型、地球模型、月亮模型等。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天文新闻,了解最新的日食和月食观测信息。

2. 引导学生进行日食和月食的观测实践,如观察日偏食、月偏食等。

3. 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日食和月食的历史,了解古代人们对日食和月食的认识。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日食与月食教学设计

日食与月食教学设计

日食与月食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的规划和组织过程,目的在于有效传授知识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能动性。

对于日食与月食这一天文现象,教学设计需要精心构思,结合生动的教学方法和实验,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些自然奇观的形成原理及其科学意义。

一、教学目标设定知识目标:理解日食和月食的基本概念和形成原理。

掌握日食和月食的分类、周期及观测方法。

理解日食和月食对地球及其生物的影响。

能力目标:能够解释日食和月食的天文学原理。

能够进行简单的观测和实验,验证日食和月食的形成机制。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天文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安排导入与激发兴趣:通过展示日食和月食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天文现象的好奇心和兴趣。

知识讲解与探讨:分别介绍日食和月食的定义、分类(全食、偏食、环食等)、形成原理(地球、月球、太阳的相对位置关系)、周期性(月球的轨道周期与地球的公转周期)等相关知识。

解释日食和月食的观测方法和观测工具,包括望远镜、特制的日食眼镜等。

实验设计与操作:设计简单的实验,模拟地球、月球和太阳的相对位置,以展示日食和月食的形成过程。

让学生通过实验,自主探索和验证日食和月食的基本原理。

讨论与分享: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日食和月食对地球生物及社会的影响。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实验结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对学生的表现和成果进行评价,激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索。

三、教学方法选择讲授法:通过清晰简洁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日食和月食的概念和原理。

实验法: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日食和月食的形成过程,加深理解。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和知识分享。

展示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真实的日食和月食影像,增强学生的视觉印象和理解。

启发法:通过提出问题和挑战,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实施教学准备:确保教室设备和实验材料的准备充足。

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资料和展示内容。

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两套)

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两套)

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第一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食和月食的定义、成因和观察方法。

2. 培养学生对天文现象的兴趣和观察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提高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日食和月食的定义及成因。

2. 日食和月食的观察方法。

三、教学难点1. 日食和月食的成因解释。

2. 如何在实际观察中正确操作。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日食和月食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观察日食和月食的道具(如特殊眼镜、月亮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日食和月食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这些自然现象。

2. 新课导入:简要介绍日食和月食的定义及成因。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引导学生理解太阳、地球、月球之间的关系。

4. 观察方法:介绍如何观察日食和月食,注意事项。

5. 实践操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日食和月食的观察。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深入了解日食和月食的相关知识。

科学《日食和月食》教案(第二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食和月食的定义、成因和观察方法。

2. 培养学生对天文现象的兴趣和观察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提高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日食和月食的定义及成因。

2. 日食和月食的观察方法。

三、教学难点1. 日食和月食的成因解释。

2. 如何在实际观察中正确操作。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日食和月食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观察日食和月食的道具(如特殊眼镜、月亮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日食和月食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这些自然现象。

2. 新课导入:简要介绍日食和月食的定义及成因。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引导学生理解太阳、地球、月球之间的关系。

4. 观察方法:介绍如何观察日食和月食,注意事项。

5. 实践操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日食和月食的观察。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深入了解日食和月食的相关知识。

日食和月食绘本教案小班

日食和月食绘本教案小班

日食和月食绘本教案小班日食和月食是天文学中非常有趣的现象,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这些天文现象可以成为他们学习的好素材。

通过绘本教案的方式,可以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关于日食和月食的知识。

本文将介绍一份针对小班幼儿的日食和月食绘本教案,帮助老师们更好地教授这一主题。

一、教案目标。

1. 让幼儿了解日食和月食的基本概念;2. 培养幼儿对天文现象的兴趣;3. 提高幼儿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绘本《日食和月食》;2. 大型图片或模型展示日食和月食的过程;3. 一些简单的手工材料,如纸板、颜料、画笔等;4. 一些相关的玩具或模型,如太阳、月亮、地球等。

三、教学活动。

1. 导入活动。

老师向幼儿们展示一些关于日食和月食的图片或模型,引导幼儿们观察并描述这些天文现象。

然后,老师可以问一些问题,如“你知道日食和月食是怎么回事吗?”“你们有没有看过日食或月食呢?”让幼儿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历。

2. 绘本阅读。

老师向幼儿们朗读绘本《日食和月食》,让幼儿们通过绘本了解日食和月食的基本概念。

在阅读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幼儿们观察绘本中的插图,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日食和月食的过程。

3. 制作手工。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日食和月食的过程,老师可以组织幼儿们制作简单的手工模型。

可以让幼儿们用纸板和颜料制作太阳、月亮和地球的模型,然后让他们自己动手操纵这些模型,模拟日食和月食的过程。

4. 角色扮演。

老师可以组织幼儿们进行角色扮演,让其中一部分幼儿扮演太阳、月亮和地球,另一部分幼儿扮演观察者,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幼儿们更加直观地理解日食和月食的原理。

5. 总结。

在活动结束前,老师可以向幼儿们进行简单的总结,让他们回顾一下今天学到的关于日食和月食的知识。

可以通过问答的方式,让幼儿们回答一些问题,巩固他们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反思。

通过这样一次关于日食和月食的绘本教案,幼儿们可以通过观察、阅读、手工制作和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更好地理解日食和月食的知识。

科学六年级《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

科学六年级《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

科学六年级《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科学六年级《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通用6篇)日食和月食都是天文学中一种有趣的现象,但它们究竟是怎么发生的?接下来店铺为大家整理了科学六年级《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

科学六年级《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九年义务制教育小学自然第11册第15课教学目的和要求1.科学知识与技能知识——知道日食、月食是自然现象及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科学探究——经历科学探究活动,能对问题结果进行猜测,形成探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的方法,进行观察、实验,根据有关信息作出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事实,敢于发表不同的观点,乐于合作交流,保持并发展乐于探究的欲望。

教学设计理念从自主观察中发现自然现象,以独立思考、小组集中讨论来找出日食与月食的成因,充分体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教具准备“日食与月食”的教学挂图、“三球仪”、CAI课件等教学程序一、课件引入:1987年9月23日上午,在天空中发生了一个特殊有趣的现象——明亮的天空突然变得昏暗了,透过墨色玻璃看,发现太阳右上角的光被一星体遮住了,太阳出现了一个弧形的小缺口,渐渐地,缺口越来越大,太阳像一轮弦月挂在天空中…师: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个现象就是日食。

你觉得有趣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它的成因,好吗?(板书:日食和月食)二、自主探究:1.关于“日食和月食”,你知道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学生此时可能会问:(1)什么叫日食,什么是月食?(2)日食有几种?(3)日食与月食各是怎么产生的?… … …2.出示日食图,结合书上的图,同桌研究、讨论:(1)在日食发生的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现象?(2)太阳肖可能被哪个星球遮住了?为什么?(3)太阳光为什么会被遮住?为什么一会儿又重新复原?3.演示“三球仪”,学生小结:(1)日食究竟是怎样形成的?(2)介绍日食的种类。

4.学生自主探究月食的形成:(1)月食发生在农历的什么时候?这时地球、太阳和月亮的位置是怎样的?(2)月食时,月亮的哪一边先出现阴影?为什么?(3)月食是怎样形成的?三、总结拓展:1.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还有没有什么疑问?2.运用“日食”、“月食”知识破除类似“天狗吃月”的迷信说法。

日食与月食教学设计(精选3篇)

日食与月食教学设计(精选3篇)

日食与月食教学设计(精选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日食与月食教学设计(精选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日食与月食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2、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

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过程与方法:1、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对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

3、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科学研究方案的重要性。

2、能够大胆地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

3、意识到模拟实验与推测和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

4、意识到天文现象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

【教学重点】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教学难点】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教学准备】有关日食和月食信息的图片、照片、课件、录像资料、书籍等;乒乓球、玻璃球、手电筒、观察记录表;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日食和月食的信息。

【教学过程】一、认识日食发生的过程及特点。

1、设疑激趣: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月相变化,知道月球的圆缺变化是在一个月内发生的,可是有时在一个晚上就能看到月球圆缺变化的全过程,你们看过吗?这叫什么现象?太阳是否有时也会有圆缺现象?(出示日食发生过程的图片)这叫什么现象?你们听说过日食和月食吗?关于日食和月食你有什么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日食和月食》。

2、讲述:我们先来研究日食发生的过程及特点。

3、(播放日食发生的过程录像)讨论并交流:日食发生过程有什么特点?从这些特点中你有何推想?4、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整理并适时补充日食发生过程的一些其他事实性资料。

语文教案案例日食和月食

语文教案案例日食和月食

语文教案案例——日食和月食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食和月食的基本概念,知道它们产生的原因。

2.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语文知识描述日食和月食的现象。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日食和月食的定义2. 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3. 日食和月食的观察方法4. 日食和月食的历史记载5. 日食和月食的文学创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观察方法以及历史记载。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语文知识描述日食和月食的现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日食和月食的基本概念、产生原因、观察方法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日食和月食的历史记载和文学创作。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日食和月食在人类历史和文化中的意义。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日食和月食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导入新课。

2. 讲解:详细讲解日食和月食的产生原因,让学生了解其科学原理。

3. 观察:指导学生如何观察日食和月食,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4. 案例分析:分析日食和月食的历史记载和文学创作,体会自然科学对人类文化的影响。

5.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日食和月食在人类历史和文化中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运用语文知识,描述一次日食或月食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拓展:1. 日食和月食的预测:介绍古代科学家如何预测日食和月食,如中国历史上的张衡、郭守敬等。

2. 日食和月食在其他文化中的意义:介绍不同文化对日食和月食的解读和信仰,如印度、埃及等。

七、课堂互动:1. 提问环节:学生在课堂上提问,教师解答,加深对日食和月食的理解。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日食和月食的观察方法,分享各自的见解。

八、语文知识运用:1. 写作练习:要求学生以日食或月食为主题,编写一篇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 演讲比赛:组织学生进行日食和月食主题的演讲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初中科学日食月食教案

初中科学日食月食教案

初中科学日食月食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日食和月食的定义和成因。

2. 掌握日食和月食的发生条件和观察方法。

3. 能够解释日食和月食的现象,并了解其在天文学上的意义。

教学重点:1. 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和发生条件。

2. 日食和月食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1. 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和发生条件的理解。

教学准备:1. 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

2. 日食和月食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日食和月食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 提问:你们对日食和月食有什么了解?它们是什么现象?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科书,了解日食和月食的定义和成因。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日食和月食的成因,解释太阳光、地球、月球之间的关系。

2. 讲解日食和月食的发生条件和观察方法。

四、实践操作(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制作一个日食和月食的模型,模拟日食和月食的发生过程。

2. 每组进行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观察和提问,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发生条件和观察方法。

2. 强调日食和月食在天文学上的意义。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绘制日食和月食的示意图,加深对日食和月食的理解。

2. 让学生收集有关日食和月食的历史资料,了解日食和月食在我国的历史观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的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日食和月食的现象。

通过自主学习和课堂讲解,让学生掌握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和发生条件。

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日食和月食的发生过程。

通过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和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作业布置,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日食和月食的理解。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同时,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食和月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漫漫的宇宙中,经常会有一些奇特的天文景观,比如:在晴朗的夜晚,我们常常会看到流星或流星雨;月亮会由缺变圆,再由圆变缺;每个月的十五、十六,月亮总是最圆的。

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种非常奇特的现象,准备好了吗?
二、看录像,揭题,猜测日食成因
1、放录像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现象?【板书:日食】
在古代,人们把日食称为“天狗食日”,认为是不祥的预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课《日食和月食》,一起去揭开它们的秘密。

【板书课题】
有人拍下了一次日食时不同时间段的照片,老师把它们按时间先后从左到右排列起来了。

按理说,太阳会发光,,而且白天时,正对着我们,可是为什么会变黑呢?观察一下图片,你发现了什么?(太阳为什么会变黑)
(1)太阳射向地球的光被月球挡住了
你看到月球了吗?(没有)科学研究是要讲证据的。

那你能找出证据来说明它很有可能是月球吗?
虽然你没有证据说明这个物体很有可能是月球,但你看到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被一个物体给挡住了,所以我们看不到太阳。

那么这个物体到底是什么,我们可以先找出它所具有的特点,再作推测。

你觉得这个物体具有哪些特点?
(2)形状——圆形或球形
(3)离地球最近的星球是月球
(4)你觉得挡住太阳光的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5)这个物体是运动的方向是怎样的?
师:当日食发生的时候,太阳在边天空,拍摄照片的人一定是面向南边,那么左边是东,右边是西。

我们看太阳哪一边先被遮住?(西边)太阳亮面出现的时候也是西边先亮的,所以这个物体是(自西向东)运行的。

月球围绕地球运动的方向也恰好是自西向东。

小结:我们看到日食发生时,太阳好像被一个物体挡住了,而这个物体的特点是:圆形或球形,站在地球上看它是自西向东在运动的。

而离我们地球最近的星球——月球正好符合这些特点,所以我们猜测:可能是因为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所以发生了日食。

【板书】
三、模拟实验
1、引入实验:
科学的猜想是否正确,需要实验来验证。

今天,我们能不能让地球、太阳和月球给我们演示一遍日食,来证实我们的猜想呢?
很多科学现象不能真实地去演示,科学家们又想出了一种容易操作又比较科学的方法,就是寻找一些与事实比较接近的事物来进行模拟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看来,今天我们也只能靠模拟实验来证实自己的猜想了。

2、出示实验材料:
老师找了一些与这三个星球比较相似的物体来代替:手电筒会发光,代表太阳;大球代表地球;小球代表月球。

3、出示实验要求
那我们如何来做这个模拟实验呢?
如果我们仍然处在地球上,就不能全面地观察到真相。

所以今天的实验,我们并不是作为一个地球上的人去观察,而是在地球外面去观察它们三者会出现什么现象。

出示要求:
(1)手电筒代表太阳,大球代表地球,小球代表月球;
(2)小组中三个同学分别手拿手电筒、大球和小球;
(3)打开手电筒照向地球,表示太阳光射向地球;
(4)小球绕大球转动一周,表示月球绕地球一周;
(5)在适当时候调整三者之间的距离,看看能不能出现月球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

(6)填写实验记录单。

学生拿出桌下的材料,分组实验。

四、交流讨论
1、初步理解
(1)位置关系
学生回答,【板书画图】
(2)交流填空
师:要形成月食,还需要什么条件?
【板书:三者成一直线】为什么要三者要成一条直线?
(3)课件讲解:那么,这时候,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的影子刚好落在地球上,处于月影中的人就看不到太阳了,就形成了日食。

【板书:挡住光】
2、本影、半影、全食、偏食、环食
(课件出示日全食、偏食、环食图片):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日食的图片。

师: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日食时候看到的景象会不一样呢?
(课件出示两幅示意图):两幅图中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月球影子?(3种)师(对照两种图片):像这种全黑的月影叫本影,处在本影中的人则完全看不到太阳,这种现象叫日全食;像这种光线相交后产生的影子叫伪本影,处在伪
本影中的人则只能看到太阳的边缘一圈部分,这种现象叫日环食;像这些半明半暗的影子叫半影,处在半影中的人则只能看到太阳的一侧,这种现象叫日偏食。

请同学们再仔细看图,出现这3种不同的月食与什么有关?(月球与地球的距离、人在地球上的位置)
3、日食时间
小结过渡:真是收获不少,我们对日食又有了更多的了解。

同学们想不想亲眼目睹日食的真实景观?可是这个事我们说了不算,它要是不出现,我们也看不到。

那么日食在什么时候能出现呢?有没有规律呢?根据科学观察,每个月的农历初一,月球才能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

今天老师看了一下日历,真是好运气,刚好是农历三月初一。

你们看到日食了吗?上个月前个月的初一你们看到日食了吗?(没有)那是怎么回事呢?
(出示图片)看了图片,谁能说说是怎么不是每个月地初一都能出现日食?
师:所以,即使是农历初一,三者也不一定在一条直线上。

只有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恰好在一条直线上时,才能出现日食。

4、说成因
谁能对照黑板的示意图和你们的实验记录单来说一说日食是怎么发生的?
师指导学生说完整。

课件出示:(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

)齐读。

五、证实猜想
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看我的先前的猜想。

刚才我们的模拟实验有没有证明我们的猜想?
播放日食演示录像: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下科学家的发现。

科学家经过更加细致的观察,更加科学、规范、严密的实验,所得出的结论也与我们的结论完全符合。

看来今天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好,同学们当了一回小科学家。

六、月食
1、猜测:我们已经揭开了日食的神秘面纱,那么月食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出示月食图片)
谁能说说月食呢又是怎么发生的呢?
(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大家的意见一样吗?
2、画图:如果真是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而导致月食,那发生月食时,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地球处于太阳和月球的中间)在《作业本》中用铅笔画出三者的位置。

(《作业本》中的月球印得太大了,请同学们把它改成地球,然后画出月球的位置。


交流。

这三者应该怎么样?
3、讲解讨论:(出示课件)师简单讲解。

你们的意思是不是这样的?
看起来很有道理,那这个问题你们又怎么解释?出示问题:
师(出示图片):①月食也有月全食和月偏食,是怎么回事?(如果月球完全处于地球的影子中时,这边夜晚中的人就完全看不到月球,就是月全食;如果月球只有一部分处于地球影子中时,那么人们就还能看到一部分月球,就是月偏食。


②从有人类文字记载以来,从来没有出现过月环食,这又是为什么呢?
看来,这个观点还能经得住考验。

4、解释成因:下面,谁能用刚才解释日食的方法,比较完整地说说月食是怎么发生的?指名说,指导说完整。

师生一齐说:当地球处在(太阳和月球之间),三者(成一条直线),地球就(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地球上处于夜晚的人(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部分或完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月食。

5、将我们的观点写到《作业本》最后一题中。

6、延伸:在《作业本》中有这个模拟实验的方法,请同学们课外时间来做一做这个实验,进一步证实我们的观点。

七、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模拟实验证明了日食形成的原因,也知道了月食的成因。

不止是太阳、地球和月球,宇宙中所有的天体都在运动,如果你能注意观察,勇于探索,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八、作业
1、完成《作业本》剩余作业
2、做月食的模拟实验
板书:
日食和月食
日食月食
月球挡住
太阳射向
成一条直线
地球的光挡住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