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之谜-读后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硅谷之谜——读书笔记

偶然间发现这本《硅谷之谜》,怀着好奇心翻开,然后就放不下了。如李开复在序言中所说,《硅谷之谜》是《浪潮之巅》的续集或姊妹篇,是对《浪潮之巅》的补充和更新,但在理论的高度上,《硅谷之谜》则又上了一个台阶。前面几章和《浪潮之巅》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不过不失做为了解时代的佐料。精髓是最后两章,从相当的高度讲述伟大的公司的成长经历和硅谷之所以能始终站在时代的浪潮之巅的原因。

怎么说呢,很多事情都是由系列偶然因素促成的,当然这里面有必不可少的必然因素,不过这不是要表达的重点。

对比人类工业史,其实新中国在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几十年是相当不容易的,而在那个时期几乎实现了人类花了两百年才完成的工业革命并进入信息时代。尽管这产生了很多问题,不过总的来说成就是卓越的。正是在网络泡沫破裂的时候,中国产生了BAT和华为这样的大公司,难能可贵的是我们的创新精神和创业环境也比世界上很多地方好。尽管和硅谷相比差了很多,不过这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对比以严谨著称的日本,虽然在二十年前打造了世界一流且价格相对低廉的产品,但是他们那种相对死板的工作环境,大大打压了创新,于是在Google、特斯拉、Facebook和亚马逊以及中国BAT这样伟大的公司雨后春笋般崛起的时候,日本企业只是在重复二十年前的事情而没有产生伟大的公司。中国制造在一定程度上是贬义词,幸运的是我们的领导人有锐利的眼光和卓越的智慧,及时提出供给侧改革,提倡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事实上国内现在创业不缺钱,风投和天使投资都比较成熟,而且我们对失败很宽容,人们的创业激情也正高涨。近两年除了共享经济没有出现引领世界的东西(在线支付和即时通信已经出来好

久了),而且共享经济几乎被玩坏了。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还有几家共享单车相继倒闭的消息,再次宣告着创新是做N+1的工作而不是N-1的简单模仿。长远来看,这是很好的事情,让很多人能静下心开发自己的产品而不是浮躁地跟风吹一个巨大的泡沫。对比硅谷,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其实第一个感触就是,印象中曾经世界第一的美国和富裕而优越的欧洲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我们只是习惯拿美国商业最发达的硅谷地区来和我们自己对比罢了,相差太多也是可以接受的。曾经的美国汽车行业在公会的挤兑和日本汽车业的打压下已经急剧萎缩,而美国的其他传统企业也正在走下坡路。高福利的欧洲子民们已经耗尽战争掠夺的财富,暮气沉重的状态和严重的债务危机随着英国脱欧显露无遗,欧洲经济的疲软显示了欧洲方方面面的没落。我们是完全可以昂起头的,这是我们的时代。

然后就是文化和历史对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硅谷的出现源于一个偶然——IBM在旧金山湾建立实验室。对比其他地区新建实验室却并没有带来一个地区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繁荣,这里面肯定有必然因素在推动。

硅谷在本是蛮夷之地,因为淘金热而繁荣。这些淘金者来自于世界各地,他们带来了不同的文化,因此形成了硅谷地区特有的文化“底蕴”,也是以后硅谷的公司能迅速成为跨国公司的原因之一。这些来自不同地方拥有不同文化和信仰的人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冒险精神。因为冒险精神,他们才会远渡重洋来到这里,也正因为冒险精神,他们才会敢于不断尝试新的东西,于是才有可能出现引领世界的伟大公司。

一个地区长期的繁荣,当然有很多因素,就捡几点印象最深刻的吧。

追求卓越。比如苹果公司,天才乔布斯将产品做到了极致,无论外观的美感

还是产品的实用性和稳定性。工程师们在乔布斯“要么实现它,要么走人”的强势下,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这本身就是追求卓越的体现。后来iPhone一问世就能引领世界智能手机的潮流也就不奇怪了,尽管那个时候已经出现了不少智能手机操作系统。

对失败的宽容。事实上很多民族对失败都是不宽容的,尤其是日本。在日本,如果你失败了,就会跳出很多人来指责你,说你事先没考虑好,工作没努力……这种对待失败的方式,使日本生产出了世界质量一流的产品。但久而久之人们必然对失败有一种深深的恐惧,这就直接影响了人们的创新精神。淘金热促使了硅谷的繁荣,大家都知道,不是每个人每天都能淘到黄金,于是这种对失败的宽容一开始就根植于人们心中。办企业也不是那么容易,如果没有对失败者的包容,就没有多少人在一次失败后继续尝试,也就不会出现这么多伟大的公司。为什么苹果卖那么贵,原因之一是他要为昂贵的研发成本买单。我们看到的可能只是iPhone手机,而在产品发布前苹果公司可能要进行过上千个实验项目,这些项目中绝大部分都失败了,这些失败的项目当然也得算进最终产品的成本里。如果没有对这些失败的包容,也就不会有一流的产品。

管理模式。很多大企业都难以摆脱“大公司病”,也就是效率低,机构臃肿而官僚作风严重。如果在工业时代,这些弊病还不至于拖垮一家公司,不过放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这将是致命的。硅谷的信息公司大多采用扁平化管理,管理者和雇员是协约的关系而非上下级关系。上级对下级有否决权而没有“生杀大权”,这样就不会有那种为了升职而欺上瞒下的情况。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减少了沟通成本,提高了效率,这样才能在市场瞬息万变的情况下保证产品始终处于时代潮流的前列。

高成本。硅谷无论是房价还是生活成本都是世界上最高的地区之一。正因为生存成本太高,企业和个人要想在这里立足或发展就必须要产生更高的利润和价值,不然只能沦为发展的牺牲品。于是一大批过气的产业和跟不上变化的人就只能打铺盖卷走人,留下来的只能是精英,这也是追求卓越的原因之一。相比日本及国内某些高新园区,很多已经快倒闭的公司,政府不愿意看到自己一手扶持的公司倒闭,公司也乐意靠在政府身上残喘,甚至滋生一种为骗取政府补贴而开公司的风气,其命运可想而知了。

思维方式。所谓时势造英雄,一种思维方式当然也只能适应一个时代,拥有生产资料(原料、机器、资本、房产等),按照一定的生产流程或某一规则就必定能创造财富的思维方式,属于工业时期。当然不适合信息时代,信息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变化,没有人能预测明天会发生什么,最重要的不是你拥有什么而是客户需要什么。于是你的产品就必须能根据市场变化迅速更新,否则就会为市场淘汰。于是,对于公司最重要的是获取足够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生产财富。这听起来有点像人们所说的“大数据思维”,其实差不多吧,只是后者更专注于从数据里面获取价值,前者倾向于一种理念。当然还有追求“表达个性”的思维方式,千篇一律的东西必然缺乏不可替代性,更不用说引领潮流了。与众不同的你何其幸运,何必让自己变得和别人一样。

知识的重要性。这里不是在说具备什么样的知识就能怎么怎么样,而是想表达知识为生产生活做了多么伟大的贡献。主要集中在“三论”,也就是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对现代工商业和生活水平提高的贡献,在人类文明进化史上,“三论”的贡献完全可以与“牛顿三定律”和“爱因斯坦质能转换方程”比肩。三论先后提出于二战结束后的硅谷,那正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期,也正是得益于三论的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