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安全生产管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_高建明

日本安全生产管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_高建明
日本安全生产管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_高建明

第17卷第3期2007年3月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h i na Sa fety Sc i ence Journa l

V o l.17N o.3

M ar.2007

日本安全生产管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高建明 魏利军 研究员 吴宗之 研究员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29)

学科分类与代码:620.2060 中图分类号:X921 文献标识码:A

资助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2004DEA71080)。

【摘 要】 针对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分析日本安全生产发展历程和特点,并借鉴日本经验,提出进一步加快建立健全我国安全生产监管体系、法律法规体系、颁布实施安全生产规划、建立强有力的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在我国探索开展伤害预知预警活动和重点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等一系列完善我国安全生产体制和机制的建议;给出了我国完善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框图。通过对日本安全生产特点研究,结合我国安全生产面临的严峻形势,对探索增强我国企业和从业人员安全意识,逐步完善安全生产工作方式、方法和机制,以期为提高我国安全生产工作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和有益的借鉴。【关键词】 伤害预知预警(KTY); 安全生产; 日本; 建议; 启示

M anage m ent ofW ork Safety i n Japan and Its En li gh ten m ent to Ch i n a

GAO Jian-m ing W EI L-i j un,Research Fe llo w WU Zong-zhi,Research Fell ow

(China A cade m y of Safety Science&Techno logy,Be ijing100029,China)

Abstract: The develop i n g histo r y and features of w or k safety i n Japan are analyzed.By referri n g to its exper i e nce,a series o f suggestion to perfect the w ork safety syste m in China are put fort h,such as further consumm ati n g Ch i n a s'syste m of supervision and la w for w ork safety,progra mm ing forw ork safety,establis-hing an effective tec h-supporti n g syste m,i m ple m enting K iken Yochi training(KYT),defining enter prises 'responsibility and so on.Fra m e w ork of perfect superv ision syste m for work safety in China is a lso g iven. Through study ing the features of w ork sa fety i n Japan and co m bining the severe situation of China,it is very he l p fu l to the exploration on ho w to i n tensify en ter prises'and e m ployees'safety consc i o usness,and to perfectm ethods and syste m for work sa fety in Ch i n a.

K ey words: KYT(K i k en Yochi tra i n i n g); wo r k safety; Japan; suggesti o n; en li g htenm ent

0 引 言

日本作为工业发达国家之一,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6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12.5万亿美元),是我国的2.1倍(2.2万亿美元)。但近20年来,日本因生产安全造成的死亡人数基本稳定在1500~2500人之间,作为有近5356万劳动力的国家,其安全生产管理成效很大,是世界上安全生产成本最低的国家之一[1]。

从1960 2004年日本因生产造成的死亡人数人变化情况[2]如图1所示。

*文章编号:1003-3033(2007)03-0105-07; 收稿日期:2006-08-16; 修稿日期:2007-02-28

图1 日本因生产安全造成的死亡人数变化情况

研究日本安全生产发展历程,有如下特点:

1)在1960 1970年之间,日本处于战后复兴时期,经济高速发展,事故死亡人数也急剧增加,年平均死亡人数为6201人,并于1961年达到最高峰,达6712人。

2)在1971 1981年,特别是1972年《劳动安全健康法》颁布以后,事故死亡人数大幅度下降,年平均死亡人数为3928人,年平均死亡人数值较上一阶段(1960 1970年)减少36.7%。1980年死亡人数为3009人。

3)1982年至今,日本进入后工业化时代,事故死亡人数保持平稳下降趋势,年平均死亡人数为2201人,年平均死亡人数值较上一阶段(1971 1981年)减少44.0%。2005年,死亡人数为1514人。

日本安全生产发展历程揭示了日本安全生产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深入分析日本在安全生产管理中,例如:健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强化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以及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和机制等一些较好的做法,学习并借鉴其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对完善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提高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

1 日本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

日本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主要有法律、政令、省令、公告等。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有:

①劳动基准法; ②劳动安全健康法;

③工伤事故预防法; ④有毒有害物质控制法;

⑤化学物质控制法; ⑥爆炸物品控制法;

⑦作业环境测量法; ⑧废弃物法;

⑨环境基本法; ⑩高压气体控制法;

劳动安全卫生规则。

1947年日本成立劳动省后,颁布了《劳动基准法》。《劳动基准法》是日本最高级别的安全生产立法,依据该法又先后制定颁布了《劳动安全健康法》(1972年)和《劳动安全卫生规则》,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可操作性和时效性。《劳动基准法》的第五章为 安全与健康 ,共有14条,主要包括防止伤亡事故、安全装置、性能检查、禁止制造有害物、安全健康与教育和健康等内容。

《劳动安全健康法》共有12章122条,是日本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法律,主要包括:总则、工业事故预防、安全卫生管理的组织与职责、工伤与职业病预防措施、机械安全管理、有害物质安全卫生管理、工人上岗要求及管理办法、保持和促进劳动卫生管理办法、创造舒适工作环境的要求、许可证的管理、安全卫生促进计划、劳动安全咨询和劳动卫生咨询的管理、监察等。同时,在《劳动安全健康法》颁布后的30多年内,根据日本安全生产形势不断发展需要,已进行了20余次修改、完善。

《劳动安全卫生规则》共有总条款、安全标准、卫生标准、特殊管理办法等4个部分,涉及了与工人安全健康有关的所有方面,以保护工人安全健康为主线,囊括了从标准、法规制定,安全生产监督、检验,到工伤保险与补偿等,是安全生产管理者的工作指南。经过不断发展,日本已建立起健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4]。

2 日本安全生产监管和服务组织机构

自1947年日本劳动省成立以来,其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名称虽有变化,但安全生产管理职责一直延续下来,比较稳定[5]。2001年1月,日本厚生省与劳动省合并成立了劳动厚生省,合并后的劳动厚生省把安全生产与职业病防治结合起来,以强化职业安全与健康的监管。劳动厚生省属中央一级政府,内设劳动基准局,具体负责劳动安全卫生事宜。

106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hi na Safety Sc ience Journal

第17卷

2007年

日本在其47个都道府县设立了劳动基准局,负责各都道府县相关工作,机构设置比照中央一级政府,均有安全卫生课。直接进行安全生产监督的则是设立在各地方的347个劳动基准监督署,它们是劳动厚生省的派出机构,接受劳动厚生省指挥、领导;劳动厚生省还有直属的国立劳动安全研究所、国立劳动卫生研究所、国立健康和营养研究所等3个研究机构,主要为政府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日本安全监管部门对从事安全卫生服务的社团组织与中介机构实施认可委托制度,对获取资格的社团中介机构委托其开展相应的技术服务。除了劳动厚生省垂直领导的政府组织体系以外,还有一些与安全生产有关的非政府组织,在政府授权的条件下代行一些检查与监督职能。如依据《工业事故预防组织法》成立的日本劳动安全卫生协会、日本矿山安全卫生协会、日本道路运输安全卫生协会等6个协会;日本劳动安全技术研究所、锅炉协会等受权的检验和监察职能机构;安全卫生合格评定研究所等受权的合格评定机构。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基金会、促进会等组织。

日本设有专门的安全与健康科研机构,如产业安全研究所、产业医学综合研究所、日本劳动研究所。它们的研究成果,为政府制定或修改安全生产法规、标准及有关方针政策提供参考。同时,也有一些组织和大学从事安全与健康方面的研究,如中央劳动灾害防止协会、日本职业健康协会、职业健康促进会、日本产业医科大学的工业生态科学研究所等。

3 日本安全生产监察方法

日本安全生产监察对所有适用于《劳动基准法》和《劳动安全健康法》的企业进行安全健康监察和指导,保护工人安全。监察内容主要包括:

1)企业安全健康管理体制;

2)保护工人安全健康的措施;

3)机械设备安全及有害物质处理;

4)对工人就业的指导措施;

5)健康管理;

6)安全健康改进计划。

日本《劳动安全健康法》明确规定工伤事故的预防通过监督官的执法监察和技术检查进行。2000年,日本安全监督官有3500多名,分为劳动基准监督官、产业安全专门官、劳动健康专门官和劳动健康指导医生。监督官主要由两部分人员组成,其职责为:

1)具有司法警察权限的监察人员:必要时他们可进入企业,检查企业执行劳动安全健康法规情况,发现有关不安全或事故隐患等情况时进行调查,查阅有关材料,甚至命令停工检查,情节严重者有权对该企业提出上诉。

2)技术人员:主要进行必要的技术方面检查,对一些不安全因素或事故隐患提出具体的整改意见或建议。

监督官根据拟定的监察计划及企业呈报的各种计划和报告等对企业进行现场监察指导。对于违法者和屡犯者,监督官有权行使司法警察的权力,将其送交检察院予以司法处罚。但在此过程中,监督官仅有司法警察的权限,无权确定和收受罚款。

监督官在对企业进行监察之后,要立即向所属的署长报告监察情况,署长结合以往的监察结果综合考虑违法内容,决定处理意见,包括再次监察或司法处分等。

4 制定并实施安全生产规划

日本自1958年第一次制定安全生产规划以来,每5年制定一次安全生产规划,已实施了9次[6]。第一个至第三个安全生产规划主要是针对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高速增长、每年因工伤死亡人数多达6000人的状况,以防止伤亡事故多发为目的。第4个至第9个安全生产规划的重点放在如何确保实现更高水准的安全生产工作,推进雇主自觉、积极地开展安全生产活动,减少事故隐患,努力实现零事故。

2003年3月,日本公布了2003 2007年度的第10个安全生产规划。该规划由规划目的、周期、目标、重点领域以及主要事故预防对策构成。它以保护劳动者安全、消灭死亡事故、确保中小企业的安全卫生、推进劳动安全卫生对策、开展降低风险的安全卫生管理以及提出就业形式的多样化、流动化的安全管理对策等5个基本方针为目的。

该规划的主要目标:将工伤死亡人数减少,争取每年死亡人数有大幅度下降(低于1500人),在计划实施期间,工伤事故减少20%以上;减少尘肺病等重大职业病,消灭容易引发死亡的缺氧、煤气中毒等事故的发生,减少由负荷过重劳动及工作压力过大等原因引起的职业性疾病。

相关预防对策主要包括:

1)建筑业、制造业、公路交通运输业、第三产业等不同行业的防止工伤事故对策。

107

第3期 高建明等:日本安全生产管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2)预防职业病、化学物质危害、劳动卫生、过重劳动危害、创造舒适工作环境等确保劳动者健康的对策。

3)促进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应用、中小企业的安全卫生管理、对就业形式多样化、流动化等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对策。

同时,要求各地区在此规划的基础上,制定符合本

地实际情况的安全生产规划。另外,要求各相关研究机构和中介组织以及企事业团体积极开展相关研究。

5 伤害预知预警(KYT )活动

伤害预知预警活动,简称KYT (K i k en Yochi Tra i n i n g)活动,是针对生产的特点和作业工艺的全过程,以其危险性为对象,以作业班组为基本组织形式而开展的一项安全教育和训练活动。它起源于日本住友金属工业公司的工厂,经中央劳动灾害防止协会的推广,形成了该技术方法,目前已在日本获得广泛运用,是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中普遍开展的一种安全活动。实际证明,该方法对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关注安全生产,落实企业和员工的主体责任,消除作业过程中的危险有显著作用。

KYT 活动主要适用于相对固定的生产岗位作业、正常的维护检修作业、班组间的组合(交叉)作

业、抢修抢险作业等。

开展KYT 活动的主要步骤:

1)由班组长针对当班生产任务划分作业小组,指派人员担任作业小组长,作业小组长组织作业人员,持KYT 卡片到作业现场开展KYT 活动。2)作业小组长向作业人员介绍工作任务及程序,调动作业小组参与人员查找或预测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

3)作业小组参与人员结合本职工作,辨识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4)作业小组长将收集到的危险因素及其对应措施的信息,整理记录在KYT 活动卡片上。再次对所有作业小组参与人员进行一次复述,待所有人员认同后,进行签字确认。

5)作业小组负责人确认后开始作业。作业完毕后,应在当天将卡片交班组长检查认可。必要时,班组长应到现场进行检查验收。

卡片的保存时间一般为班组半年和车间一年,保存期间的卡片要作为班组职工开展安全教育的材料,供开展KYT 训练活动使用。

日本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如图2

所示。

图2 日本安全生产监管体系

108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Chi na Safety Sc ience Journal 第17卷

2007年

6 对我国的启示

一些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7],安全状况相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呈非对称抛物线函数关系。大致可划分为4个阶段:

一是工业化初级阶段,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生产安全事故多发;

二是工业化中级阶段,生产安全事故达到高峰并逐步得到控制;

三是工业化高级阶段,生产安全事故快速下降;

四是后工业化时代,事故稳中有降,死亡人数很少。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经验表明:一个国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5000美元左右以下时,高速的经济发展很难避免工业事故和伤亡的增加和大范围波动。虽然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加,但2005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不到1800美元[8],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决定我国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处于初级阶段,这必然对我国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使我国安全生产工作长期面临严峻的形势[9]。如何科学分析、应对我国安全生产形势,提高我国安全生产应对能力,研究日本安全生产的历程与经验必将对我国安全生产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我国现行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是在2001年后逐步形成的,主要体现为 强化综合、淡化专业 ,以利于实现政企分开,精简政府机构。但由于缺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建立统一高效的监管体制经验,现行的体制仍存在机构设置不规范、宏观管理、行政执法和协调平衡职能混淆、监管主体权责不对称、监管技术保障体系不健全、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和监管队伍力量薄弱、事故监测预警体系不完备、安全规划不健全和安全文化建设落后等[10]诸多问题,这已经直接影响了安全生产监管的有效性。

6 1 统一安全和卫生职能,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系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安全和卫生是一个有机整体,二者关系极为密切,在本质上具有同一性。按照国际通行管理方式,并随着我国安全和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按照 精简、统一、效能 的原则,安全和卫生政府主管部门必将是一种必然要求,以更有利于对企业的安全和卫生进行统一的规划、规范与监督管理。同时,要加速健全我国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建设高素质的安全生产执法队伍,从职责分工、体制和机制上为应对安全生产形势提供基础保障。

6 2 注重引导和服务,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

日本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比较完善,详细规定企业安全生产的标准和要求,监督官现场发现问题,不作经济处罚,而是提出整改意见,更加注意引导企业自觉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性。同时,注重指导与服务,发挥社团组织的作用,对中小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困难,在政策和财政上明确给予帮助,为中小企业加强安全生产技术进步,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创造了条件。日本已连续制定实施了10个安全生产规划,这对科学规划日本安全生产、提高日本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要做好我国安全生产第一个规划实施工作,以对我国安全生产进行科学规划,建立有效规划实施保障体系。企业是安全生产的主体,政府应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针对我国现状,研究采用何种有效的方式、方法和途径,如何引导、规范企业真正落实主体责任将是人们长期研究、开展的重点工作,以尽快真正建立起适应我国国情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6 3 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即安全生产的核心

日本明确规定企业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其必须掌握企业安全管理状况,企业在生产计划、组织实施、验收评价、改进完善等各个阶段必须制定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制定并落实事故防范措施。同时要求,不同规模企业应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的安全健康管理人员、医生,加强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

企业必须对生产设备和设施定期检查,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安全卫生设施、劳动防护用品,定期为员工进行健康检查。同时,也对各种违法单位和个人都提出了明确的处罚办法。正是由于建立起的企业主体责任监督落实保障体系,才能使企业真正将安全生产作为企业生存的第一需要,才能真正提高企业对做好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才能真正调动企业做好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在我国,很多企业片面追求利益,不能自觉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在安全生产上 缺斤少两 ,这实际在很大程度上是企业对安全生

109

第3期 高建明等:日本安全生产管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产存在认识偏差,没能真正认识到安全生产工作对企业的重要性。

6 4 强有力的安全生产技术支撑机构是安全生产

的保障 日本已建立起包括专业安全生产科学研究机构、安全技术服务机构等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各单位各司其责,开展相关技术服务。如中央劳动灾害防止协会每年定期组织举办全国性大会,参加人员包括政府监管部门、专家、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参加人数高达万余人。并在会议期间设立了各类专业安全技术研讨会、信息交流发布会、安全产品展示洽谈会等,为提高全民安全生产意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日本非政府安全生产组织的收入来源,一般

由政府拨款、政府项目款、劳动安全卫生服务收入等组成。如日本国际安全卫生协会2001年财政年度总收入为9.8亿元(人民币),其中政府拨款占22%,项目费占34.2%,自营收入占40.9%,且这

类公益性机构税收很低。一些纯公益性、非创收性的机构,如负责安全卫生宣教的国际劳动安全卫生交流中心所有经费均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列支。而我国虽然也有一些安全生产科学研究机构和中介组织等技术支撑机构,但因各种因素导致安全科学研究投入不足、中介服务机构片面追求利润,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还有很多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还未能真正建立起权责清晰、高速运转的支撑体系。

借鉴日本安全生产经验,完善后的我国安全生产监管体系框图如图3

所示。

图3 完善的我国安全生产监管体系框图

7 结 论

1)研究、借鉴日本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和先进做

法、经验,对完善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方式,提高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应加快完善我国安全生产体制和机制,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对企业的引导、规范,研究探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的有效方式、方法。

3)我国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分析表明, 三违 是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我国企业中

广泛宣传、开展伤害预知预警活动(KYT)将是提高企业员工安全意识,杜绝 三违 ,减少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

4)按照已颁布的我国安全生产 十一五 规划中明确的目标、重点工作,督促各地区和各部门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规划,并建立严格的监督保障体系,认真执行安全生产规划。

5)加大对我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机构的建设支持力度,抓好重点研究机构的建设和运行机制完善,尽快建立起强有力的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为建立我国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提供技术支持。

110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Chi na Safety Sc ience Journal 第17卷

2007年

参考文献

[1] W illie H a mme r .职业安全管理与工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 Japan i ndustria l safety and health asso ciati on .政府P resent sta t us o f Japanese i ndustry sa f e ty and hea lt h[R ],2004[3] 范维唐.我国安全生产形势、差距和对策[M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3[4] 施卫祖.日本安全监督管理启示录[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0,10(2):47~51[5] 罗云.21世纪安全管理科学展望[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0,10(1):27~31

[6] Japan i ndustria l safety and health asso ciati on .G ene ra l gu i debook on i ndustr i a l hea lth[R ],2005[7] 李毅中.谈谈我国的安全生产问题[OL ].http ://www.ch i nasafe t https://www.360docs.net/doc/6514424911.html, .cn /,2006-06-29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O L ].http ://www .sta ts .

gov .cn /,2006-02-28

[9] 高建明,吴宗之,魏利军等.国内外安全生产发展规划编制的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14(11):109~112

[10] 吴宗之.面向2020年我国安全生产的若干战略问题思考[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7,3(1):3~7

六部门在京联合举行《职业病防治法》

系列宣传活动

2007年3月5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铁道部、国资委、全国总工会等6部门在北京站联合举行《职业病防治法》系列宣传活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王德学参加了启动仪式并讲话。

王德学在启动仪式上指出,多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国职业卫生状况依然严峻,各级安监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部门联合执法,促进《职业病防治法》贯彻落实。他希望通过这次宣传活动,能够提高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民工群体的自我保护意识,并引起社会各界对职业卫生的广泛关注,从而有力地推动职业卫生工作更好地开展,最大限度地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和健康权益,为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铁道部副部长彭开宙,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纪检组组长张鸣起等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也出席了此次宣传仪式并讲话。启动仪式结束后,各部门领导向群众发放了职业病防治宣传材料。职业病专家在现场接受咨询,回答现场群众关心的问题。

111 第3期 高建明等:日本安全生产管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第17卷第3期2007年3月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h i na Sa fety Sc i ence Journa l

V o l.17N o.3

M ar.2007

韩 华 高级工程师,现任北京

市勘察设计研究院环境地质与水

文地质研究所灾害防御研究室主

任。天津大港人,1972年9月生。

1995年本科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1999年

硕士毕业于长春科技大学应用数学专业,2002年博士毕业于北方交通大学工程力学专业。毕业后进入现单位工作至今。近几年主要从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2005年作为主要负责人完成北京市路政局 山区公路自然灾害及应急对策调研 课题。2005 2006年,作为主要成员参加 北京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规范 的编写、研讨工作,近期完成院资助课题 二维岩质边坡动力反应分析 。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多篇。

许淑芬 工程师。1971年10月

生,1994年6月本科毕业于武汉大

学分析测试科学系精密仪器专业,

1999 2002年在浙江大学环境工

程系就读,并获工学士学位。

1994 2002年在浦江县环境监测

站工作,2002年至今在浦江县环境监察大队工作,现任副队长,主要从事环境监测技术的研究。2001年取得工程师资格,参加的课题 浦江县城区环境综合整治研究 获得浦江县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曾在县环境科学学会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其中《简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内容和特点》获县科协优秀论文三等奖,在《环境科学动态》上发表了《简论环境法中的民事责任》一文,并获金华市环境保护科学产业联合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多次获得市级先进个人称号。

李 强 李强,北京师范大学资

源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1967年11月生,1992年毕业于北

京师范大学地理系,获区域地理硕

士学位;2004年在日本九州大学取

得工学博士学位。目前研究方向

为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疏散策略与应急管理,主要侧重研究在规划和管理中如何充分考虑人的主体行为,并对此进行模拟分析。主持和参与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基金项目、国家 十一五 科技支撑项目以及建设部、发改委的多项研究项目。已发表论文30余篇。

邹高万 哈尔滨工程大学建筑工

程学院副教授,在站博士后,目前主

要从事火灾实验和数值模拟方面的

研究工作。四川德阳人,1973年

12月生。1997年本科毕业于哈尔

滨工程大学热能工程专业,毕业后

留校工作。2001年硕士毕业于该专业,2005年博士毕业于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 2005年12月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热物理博士后流动站。2003年在香港理工大学合作研究一年。已在《中国安全科学学报》等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

高建明 硕士,工程师。1979年

生,2003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化

工与环境学院。毕业后在中国安

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工作,主要从事

危险化学品与重大危险源安全管

理、风险控制和风险分析、事故预

防等研究。先后参加了安全生产方面国家 十五 科技攻关计划、国家 十五 滚动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资金项目等研究。已在《北京理工大学学报》、《中国安全科学学报》等期刊上发表了9篇学术论文。

《大国崛起》读书笔记

《大国崛起》读书笔记 历史的光环像一阵风,这里吹吹,那里也吹吹,不可能只停 留在一个地方,不可能永远沐浴着某一片土地。近现代以来,大 国的兴衰,此起彼伏,汹涌澎湃,演绎着一曲曲惊心动魄的历史 沧桑之歌。从大国的兴衰之中,我们可以品悟、借鉴到许多知识、经验,用以兴盛我 历史的光环像一阵风,这里吹吹,那里也吹吹,不可能只 停留在一个地方,不可能永远沐浴着某一片土地。近现代以来, 大国的兴衰,此起彼伏,汹涌澎湃,演绎着一曲曲惊心动魄的历 史沧桑之歌。从大国的兴衰之中,我们可以品悟、借鉴到许多知识、经验,用以兴盛我们伟大的祖国,使我们的国家能够跻身于 世界强国之列。历史之风陆续吹遍了西欧一些国家,让它们在历 史的舞台上叱咤风云;而处在清末的东方之国,却将这股风拒之 于窗外,最终被无情的历史之鞭抽打的遍体鳞伤,一边呻吟,一 边在时代的后头慢慢地踱动。 而这种拒人于门外的行动,正是由于人们的极端思想造成的。封 建制度下的自给自足、狂傲自大、小农意识等思想,深刻地影响 着每一代中国人,使他们在落后与先进的泥淖中苦苦挣扎,不知 究竟走向何方。这些守旧的、落后的、腐朽的思想,造成了人们 闭关自守、以土地为中心的非商品意识,从而遏制了资本主义的 萌芽,牵制了政治体制的变革与更新,在文化教育、科技等各方

面均落在了时代的后头。 大国的崛起虽然有各式各样的历程,然而每一个国家的崛起与衰弱,都有着相似的情况。其中,不管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国家的 兴盛,思想文化上必须有一个突破,一个较前面历史的新的突破。而无论这种突破是彻底的,还是不彻底的;是以先人的思想为基 础的,还是承接未来的,都可以从思想层面上为一个国家的变革 垫下厚实的基础。 思想文化不仅仅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对于一个国 家而言,在政治、经济、教育、科技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下 面结合大国兴衰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具体谈谈这些联系。 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思想文化促进政治体制的改革。随着时 代的进步,以往的政治体制必然不会适应社会的发展,陈旧的政 治体制日益暴露它的种种弊端,阻碍了历史的前进。此时,新的 顺应历史潮流的思想文化往往会深入人心,促进人们对政治体制 进行改革的勇气与决心。17世纪上半叶,英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 已不再适应新生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阻碍了英国工商业资本主 义的发展。而国王处处限制资产阶级的利益,加强自身的权力集中。但国王忽视的一点是,此时资产阶级思想渐渐深入人们的日 常生活中去了,人们对封建王朝已不再抱有太大的希望,资产阶 级带给人们的利益远远胜于封建王朝的统治。随后,爆发了资产 阶级革命,推翻了以贵族为中心的封建王权政治体制,建立起了 有利用维护资产阶级统治利益的君主立宪制。

日本全面质量管理

日本企业的质量管理,经历了1946-1954年引进和推广美国的统计质量管理阶段(SQC),1955-1970年推行全面质量控制阶段(TQC),1970年以后质量管理技术方法大发展阶段。 目前,日本大多数企业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日本的全面质量管理有以下鲜明的特点:把质量管理提到了经营思想革命的高度。日本企业界认为,抓住质量管理中心环节,即可带动企业经营管理的全部链条。 因此,通过建立和运行以质量为中心的综合管理体系,组织企业所有部门、全体人员积极参与,从而科学地、经济地开展研制、生产、售后服务等经营活动,为用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实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日本企业突破了以往狭义的质量概念,由产品质量扩大到产量、成本、交货期等多方面。不是仅仅局限于生产过程,而是强调“以市场、顾客、消费者为中心”,动员企业的所有部门和人员,在设计、试制、生产、销售、服务的全过程中实行系统的质量管理。 倡导企业中所有部门的积极参与。它不仅仅限于质量管理和生产管理部门,也涉及到新产品开发、成本管理、市场营销管理以及劳务管理等部门。日本企业认为,质量管理不单单是质量部门的事,强调企业的所有部门都有责任来保证产品质量。 在日本企业,从企业领导到每一个从业人员都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参加质量管理活动,如自愿或半自愿组成的质量活动小组就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据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估计,1962年-1972年日本企业通过质量管理小组提合理化建议500万项,增加250亿美元的收益,比日本1955年的国民生产总值还要多。 全面质量管理的触角延伸到了对供货方的引导和控制。在企业之间,通过订货企业对外协企业的质量管理指导,把外协企业紧紧地扣住,从而推动企业经营管理的全盘工作。

论美国崛起的原因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崛起之路对中国的启示 ——对美国历史上贸易保护和自由贸易之争的思考 自从资本主义降生以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主义之争始终是各国不同政治经济派别分歧的重要成份。随着时代的变迁,一国可能从主张自由贸易转向贸易保护,也可能从贸易保护转向自由贸易。一般来,在国际经济危机时期,贸易保护的声音往往抬头;而在繁荣时期,自由贸易又容易成为潮流。对于强国来说,自由贸易是占领弱国市场,打败弱国企业的旗帜;对于弱国来说,贸易保护是抵御市场强权,发展民族工业的盾牌。当一国从弱变强时,它就会开始赞同自由贸易;反之,当一国由强变弱时,它又会回到贸易保护主义路线上去。可以说,美国的历史就是根据本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力量强弱交替运用贸易保护和自由贸易两种主张的历史,而美国也正是因此才从一个殖民地国家变为世界第一流的强国。不仅如此,由于英国力图保持世界工场的地位,美国运用贸易保护手段曾遇到很大的阻力。如果不是英国炮舰调动了美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激情,美国很难实施贸易保护政策。如果不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也许今天的美国也许就如同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一样,徒有广袤的土地、丰富的资源,却仍受发达工业国的控制和掠夺,仍然贫穷落后。因此,对于今天追求强大的中国来说,破解南北美洲不同历史命运的奥秘,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一、禁运催生了美国制造业1781年10月,英军将领康沃利斯于约克敦投降。1783年,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但是独立战争的胜利并没有自然而然地带来繁荣和发展。独立战争期间,由于对英贸易的滞阻,北美的制造业得到了一定发展,但从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看则仍远落后于英国。战争结束后,英国利用自身强大的制造业和商业优势,一方面对美国的出口实施严厉的商业限制,包括禁止美国货进入西印度群岛;另一方面则向美国大量倾销英国货。独立前夕,北美平均每年运往英国的生铁为3929吨,1791年下降为797吨[1]。烟草、稻米、蓝靛等大宗农产品的出口也大幅度下降,由此带累商业和航海业停滞,造船业衰落。据统计,从1784年到1786年,美国从英国进口的货物总值约为760万英镑,而同期美国向英国出口则仅为249万英镑,逆差高达521万英镑[2]。出口萎缩、市场缩小,使价格大幅下跌,商人、农场主纷纷破产,债务链条破裂,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动荡,许多地方爆发了农民起义,最著名是的谢司起义[3]。在美国史上,1781年至1789年被称为“危机时期”[4]。从竞争的观点来看,其实质是英国挟裹着其市场竞争的强者优势对新独立的弱小的美国进行打击,以经济殖民来代替政治、军事殖民。危机给美国上层社会带来了广泛的冲击,“美国向何处去”一时成为报纸和小册子所讨论的焦点。在一片喧嚣声中,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主义的两大声音至今仍清晰可辨。推崇自由贸易多为南部大种植园主、北部大商人。在危机时期,南部大种植园主兼并了大量小农的土地,巩固了竞争地位,他们虽然对英国限制出口不满,却得益于优质廉价的工业品。因此他们主张自由贸易,一方面要求英国取消出口限制,另一方面试图摆脱英国的商业垄断,开拓南欧、

日本生产管理

来源: 商务周刊(北京) ——访问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有感 杨壮专栏 2000 年以来,全球汽车年均增量超过300万辆,以此速度发展,全球汽车总量已经达到6000万辆。在这个活跃的市场里,今天的日本丰田早已非当年靠低价抢夺市场的阿蒙,而是建立了卓越的全球产销体系的行业领导者。在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等传统欧美厂商相继出现市场份额或赢利性危机之时,丰田以对手望尘莫及的成本控制、利润率和品牌认知度蒸蒸日上,不断挑战行业的既有体系,并有可能在今后几年中超过全球第一的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 丰田汽车的业绩令人肃然起敬,对于商业领导者而言,这又是特别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由于两国经济与文化的深刻联系,中国企业如何从日本企业身上学习宝贵的商业管理经验,改善自身思想理念以及经营体系,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丰田生产模式(TPS)的核心就是降低成本,消除浪费,提高品质,不断改善。最近,我随一个中国企业家代表团专门拜访了丰田汽车公司,通过实地考察,对TPS的内涵和外延有了进一步的感悟和体会,最突出的感受是,日本企业的经营模式和生产体系之所以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取得如此卓著的成就,是由于日本企业与西方不同的独特领导力和管理理念所致。 不同的领导力和管理方法将导致不同的结果。在丰田的案例中,值得我们反思的是,究竟是哪些不同造就了丰田的辉煌? 领导自上而下,管理自下而上 丰田生产体系的核心来自于公司上层领导对公司核心理念、愿景、使命以及管理哲学的设计。但是这种领导理念绝不仅限于战略的制定和制度的规划。优秀的管理自下而上,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必须要重视现场管理,亲自深入到生产系统的基层中去,对人、设备、物品和操作的每一个细节有清晰的认识。现场管理的核心是组建更好的管理体制,使人(Man)、方法(Method)、材料(Material)、设备(Machine)、计策(Measurement)达到最佳成果,产生效益和质量。 在日本企业中,中层管理者被称为监督者。其职能就是在现场把握种种状况,每月至少开两次质量小组会议,对产品质量、材料、设备和浪费的消除进行讨论,从而改善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丰田公司认为西方管理体系往往把管理权和领导权放在高层,对员工采取发号施令的态度和行为。这种做法的直接后果就是很多管理者对现场管理完全失控,不了解生产流程的核心所在,难以提出改进流程的切实建议,降低浪费更是无从谈起。而丰田公司生产体系所注重的现场管理,能够把质量控制体现在生产过程之中,体现了中层管理者的权力。这种对细节的熟悉和掌握保障了丰田产品一贯的高质量和低成本。 生产的本质是人才的培养 丰田公司的文化认为,企业的核心力量是企业的员工,特别是一线工人。不论采用如何先进的现代化工艺技术,没有员工的能力和热情以及对工作内容的熟悉和把握,企业不可能完成生产任务。同样,先进的技术难以彻底解决产品质量中的复杂问题,而每一个员工的能力和特性往往能够在经验和协作中攻克具有技术难度的课题,解决现实中的各类问题。在丰田,领导力不是上层的空洞体会和战略制订,而是体现在员工的知识技能和主观能动性。一般员工不再是简单的机械操作者,通过培训和小组活动,不断提高技术和对生产过程的理解,能力不断增强。因而在日本,这一现象被称为“蓝领工人白领化”。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丰田公司的上层管理者要定期到各工厂轮流开会。会议结束后,主管副社长及其他高管查看生产现场,让流水线上的段长发表对辛苦工作的成果体会。这些高级管

人教部编版高中历史主要大国崛起的原因与启示初探考点

人教部编版高中历史主要大国崛起的原因与启示初探考点 一、英国的崛起 1、开始崛起:1588年,打败西班牙,开始建立海上霸主地位。 原因: (1)、地处大西洋沿岸,地理环境优越。 (2)、资本原始积累;能够把金银等财富转化为资本,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霸权确立:18世纪后期,英国打败了荷兰和法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逐步建立起"日不落"的殖民帝国,在世界上拥有最广大的殖民地。 原因: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克服了专制制度,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3、达到顶峰:19世纪中期以来,英国在世界工业中居垄断地位,有"世界工厂"之称,是当时世界无可争议的头号霸主。 原因: (1)、最早开展和完成工业革命,在工业革命中重视科技的创新,成为世界第一个工业强国。 (2)、占有世界上最大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 (3)、自由主义的兴起,取代了重商主义。

二、美国的崛起 1、开始成为经济大国:1894年,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 原因: (1)、幅员辽阔,地理环境优越,资源丰富。 (2)、西部领土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和广大的国内市场。 (3)、欧亚移民,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必要的技术与经验。 (4)、内战后政治相对稳定,大量欧洲资本涌入。 (5)重视科技和教育。 2、一战后势力扩大,在华盛顿体系中占主导地位。 原因: 充分利用第二次科技革命成果;一战中大发战争横财,力量更加强大。 3、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确立:二战后初期,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北约组织成立,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 原因: (1)、二战中获得巨大利益,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黄金储备。 (2)、西欧国家普遍衰落。

当今日本社区儿童教育发展的新趋向

当今日本社区儿童教育发展的新趋向 关键词:教育儿童发展保育本社日本网络化儿童教育社会教育教育发展 摘要:《当今日本社区儿童教育发展的新趋向》...本教育界正在考虑让中小学生去幼儿园和保育所体验生活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同时,鼓励幼儿园教师与保育所的保育员(日本称保育士)考取小学教师的资格证书,并参加小学一年级的授课活动,使之做到心中有数... 一、网络化的日本社区儿童教育 长期以来,日本十分重视利用社区资源来教育儿童,力图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育职能,并已构成一个全社会对儿童施以教育的网络化整体。具体体现在: (一)家庭、社区、学校三者的横向合作。各个地区努力使学校与家庭、社区的公司、老年人之家、各种社会教育设施建立密切的联系,让儿童接触社区的各类居民,让家长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获取更多的经验,让学校在与各种社会教育设施的联系中加强合作,以便更有效地开展各种园外活动,而且这种联系对于传承社区文化传统也颇有益处。 (二)学前教育与中小学教育的纵向合作。除了让学前儿童去小学校参加生活科的授业以及参加一些文体生活外,当前日本教育界正在考虑让中小学生去幼儿园和保育所体验生活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同时,鼓励幼儿园教师与保育所的保育员(日本称“保育士”)考取小学教师的资格证书,并参加小学一年级的授课活动,使之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提前做好儿童人小学学习的指导工作。这样,通过孩子之间、教员之间以及家长之间的交流,使孩子顺利地完成幼小衔接。 (三)各级各类行政机关、教育委员会携手,构成一个综合的行政推动的整体。社区儿童教育不再只是特定社区内的教育事业,并不局限于文部行政系统的范围,而是全社会的共同

新加坡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及其启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514424911.html, 新加坡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及其启示 作者:李平安喆 来源:《管理观察》2015年第29期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也随之而来。在探索政府与社会的良性发展问题上,政府如何实现从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顺利过渡成了当前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不断发展的今天,城市社区管理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将在政府职能转变、公民权利意识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社会建设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对新加坡城市社区管理模式的分析,对我国城市社会管理模式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若改进建议。 关键词:新加坡社区管理启示 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城市个体的发展直接关联着城市圈和城市带的整体实力和未来发展进程。所以,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要顺应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趋势,并且实现社会由常态向新常态的顺利过渡的目的,探索建设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将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新加坡与我国同属新型工业化发展国家,但在社会治理道路探索方面,新加坡明显要比我国走得更早更远。本文主要以新加坡城市社区治理模式为例进行探讨。 一、新加坡的城市管理模式 新加坡的社区管理采取政府主导与社区自治相结合的方式。自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就开始广泛探索建立一种适应其未来城市发展道路的社区管理模式。相其相比,我国自90年代才开始城市社区自治管理模式的试点运行。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探索与实践,新加坡在城市社区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社区建设以城市规划为经,以制度建设为纬 在社区建设方面,城市规划作用尤为突出。新加坡尤为重视规划的技术考量,并且每五年对城市规划和社区管理进行全面探讨。目前,新加坡将全国划分为五个社区,由相应的社区发展理事会管理。这五个社区又进一步分为87个选区。在以选区为基础设计的社区治理组织机构中,从纵向管理层次上看,人民协会是全国社区组织的总机构,除管理全国五个社区发展理事会外,更统筹着各社区发展理事会下设的居民委员会、邻里委员会、公民咨询委员会、民众联络所等职能部门以及选区体育俱乐部、少年网络俱乐部等相关活动部门。①人民协会在政府强有力控制下,统筹兼顾下设各个组织机构,共同发挥监督政府行政运行、建言献策、执行政策法令、发展社区福利、健全民主法治等作用。新加坡在城市规划方面的突出贡献在于其所开创的“公屋”体制,包括自1960年开始实施的公共住房建设五年计划和于1964年进一步采取的居者有其屋政策。政府设立专门的建屋发展局,发挥政府的强制力度保证财政资金的保障与供

美国崛起对中国启示

美国崛起中的种种因素对我国现代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借鉴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认为美国崛起对中国启示如下: 1、美国强调依法治国,有着相对完善的法律体系。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国家强大的根本,我们现阶段的中心任务是进行全面的经济建设,这需要有强大的法律保障,为经济的发展扫除障碍。依法治国,有利于社会的安宁和稳定,亦可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优良的环境氛 2走的都是先经济后政治的路线,美国在经济领先世界半个多世纪后才扛起世界领袖的大旗,中国经过改革开放后近3 0 年的发展虽然拥有可观的整体经济实力,而且是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但仍然抱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着眼于国内的建设,并且认为自己只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我要求作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决不能因为个别经济指标跃居世界第一就沾沾自喜甚至狂妄自大 3、不断调整适合国情的国策与政策,要随时调整自己的国策,发展经济,增强实力。社会制度、外交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都是影响国家实力的重要因素。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应以更广阔的视野观察世界、观察中国,既增强信心和机遇意识,充分把握住重要战略机遇期,也要提高忧患意识,加强战略谋划,增强应对能力,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4、美国重视科技、人才和教育。美国第一次把专利权写进了宪法,用国家根本大法来保护发明创造,这大大的激发了整个社会的创造热情。正是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独占鳌头。第三次工业革命更是爆发于美国,从此,美国一直处于科技的前列。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国家崛起的必要条件。美国善于吸收人才,有着一系列的人才保障制度。美国的崛起,人才不可谓不关键。教育是国家之根本,是百年大计,是人才和科技的摇篮。中国现在的教育水平不可谓高,中西部的教育依然很落后,要想振兴中西部,振兴中华,教育必须先行,国家必须得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这也是所有历史性大国崛起的宝贵经验。

大国崛起对中国的启示

- - XXXXXX 商学院课程论文 题 目 大国崛起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国贸103班 XXX 国际商务系 XXXXXX XX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系 别 学生学号

【摘要】一个国家的崛起,即一个民族的崛起。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与国之间的较量靠的是科技。同时,一个健全而民主化的大国政治体系也是必不可少的。五百年来,九个世界性大国先后在历史的舞台上登场。历史就像是大国兴衰更替的链条,一环扣一环,有始无终,兴亡无常。而今日之中国就是这条链环中的一个环节。中国正在崛起,而正在崛起的国家有的最终成长为世界性的大国,也有的行百里而半九十,功败垂成。 【关键词】历史经验,和平崛起,经济,政治,文化 一、中国的现状 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许多国人或许会为此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自从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GDP增速令世界瞩目。在全世界都把羡慕的目光投向我们国家的时候,除了扬眉吐气之外,我们是否还缺少了什么?仅仅从国内生产总值这样一个华丽外表来衡量一个国家是非常不客观的。翻开历史的长卷,再次揭开国人那段屈辱的近代史,我们也许会十分诧异。据安格斯·麦迪森的统计,1820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是欧洲的1.22倍,1890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是日本的 5.28倍;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从1700至1820年间一直领先于欧洲和日本。但在1820年后的20年即1840年,中国却被英国在鸦片战争中打败。1895年在甲午战争中又被日本打败,中国因此失去香港、澳门和台湾,还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同样的遭遇也在西方大国上演:西班牙掠夺了美洲大量的金银,到16世纪末,世界金银总产量中有83%被西班牙占有。然而英国在16世纪末实际上还是一个人口很少的小国,它的无敌舰队在英西海战中竟不敌英国的貌似不堪一击的弱小舰队。富国被穷国打败,事实的确如此。一个没钱的国家绝对称不上是大国,但一个有钱的国家不一定就是大国,即便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们热捧经济增长,但是我们会发现石油之城波斯湾,其人均财富恐怕连美国都比不上,却战火不断。先是海湾战争,接着又是伊拉克战争,结果把富可敌国的伊拉克人民打得流离失所。由此可见,财富为我们通向强大奠定了基础,而要实现强国之梦,则还有很多。 二、各大国崛起的历程给中国带来的启示 (一)、大国崛起——英国

日本社会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

日本社会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 日本社会(社区)教育的起步虽晚于欧美国家,但发展却很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就逐渐形成并完善了自己独特的社会教育模式,整备了一套完整的社会(社区)教育体系,使社会(社区)教育不仅适应,并促进了国家振兴,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而且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新科技革命的兴起,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不断进步,新教育理论的不断更新,特别处终身教育思潮的广泛流传,日本社会(社区)教育越来越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从而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综观日本的社会(社区)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可发现日本社会(社区)教育的诸多特点和经验。中国与日本虽然基本国情不同但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国,具有2000多年的文化交流史,日本文化的一部分是由中国传人而发展起来的,两国在教育上有很大的相似性。借鉴日本社会(社区)教育的成功经验,可以促进我国社区教育快速、健康发展。其对我国社区教育有很多启示。 一、建立社区教育法律、法规,推进社区教育深入展开 日本社会教育的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根据《日本国宪法》第26条“教育权利”的思想和《教育基本法》(1947年)的原则,日本政府又颁布了《社会教育法》(t949年)、《图书馆法》(1950年)、<博物馆法》(1951年)等—系列与社会教育有关的法律。 日本《社会教育法》第3条对其国家及地方公共团体的任务作出如下的规定:“国家及地方公共团体必须依据本法及其他法令的规定,通过设置和运营奖励社会教育所必须的设施,举办集会、制作与颁发资料以及其他方法,努力创造环境,以便全体国民能够利用一切机会和—切场所,自主地根据实际生活需要提高文化教养水平”。该条表明,为创造一个全体国民可以自主开展社会教育活动的教育环境,国家及地方公共团体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从而有力地促进了社会教育的发展。 日本有关社会(社区)教育的法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进步、人口结构的变化、家庭生活的变化、都市化、高学历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等社会结构的变化,为使社会(社区)教育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要,日本有关社会教育的新的法令法规不断对《社会教

生产管理日语用语

生产管理日语用语 日本語意味/関連汉语 …に関して.…について.关于 …によれば.…に基づい て. 根据 将来の災い.后患 持ちこたえる.頑張って 続ける. 坚持 〔接続詞〕(譲歩を表す) …だけれども.にもかか わらず. たとえ…であっても. 尽管 できるだけ.極力.なる べく. 尽量 …に基づいて.…によっ て. …に準じて. 据 残しておく.残る.留下 物料 受け売りその場で商品を仕入れて すぐその場で売る. 现炒现卖 もとの.元来の.本来の.原 〔介詞〕…に基づき.… に準じて .…に応じて. 按 Aは従でBが主A为辅B为主 あらまし簡単な紹介?説明简介 明らかはっきりしている清晰 与える与える给予 宛名收件人姓名?ース地线 後入れ先出し法后进先出法安全安全

安全衛生管理委 員会 安全卫生管理委员会安全基準安全标准 安全検査安全检查 ?ンペ?安培 ?メ-ジ(思想?感情に対する) 形象.形.姿.?メ-ジ 形象 偉大大きい.高い.偉い. ぬきんでている 伟 移動する(ある場所?状態に)移動 する. (状態が)変わる,移り変 わる. ある状態から別の状態に なる. 转入 移動移动 一括总括起来一時的暂由 育成培养 維持维持 維持破壊されないように守る こと 维护 一覧表一览表印鑑图章?ン?プット输入?ンボ?ス发票受け取る接收 売掛金集金する.掛け取りする. 帳面に収入として記入. 应收帐

受入検査验收,进货检查打合せ协商 売上高营业额 売掛金应收帐款 運用运行 運転資本营运资本 営業利益营业利润 ゛ンジンENG发动 ゛ラ-まちがいが起こる.出错 影響影响 援助帮助 鉛筆铅笔 ゝ-ダ定单 ゝブザ-バ观察员 応用应用 行う行う.する将 お客さまは神様顾客是上帝 終わる終わる.終わらせる. 打ち切る.けりをつける 结束 親母亲 送り状发票 同じ同じ一样 覆う覆う.かぶさる覆盖 応急措置应急措施汚染污染

大国崛起读后感2000字3篇

大国崛起读后感2000字3篇 篇一:大国崛起读后感 《大国崛起》读后感 《大国崛起》是一本气势恢宏的书。花一周时间读完,仔细品味,过程中有很多感悟与惊喜,感悟在两三年之后再次接触这几个大国的沿革变迁,确实好的书多次读每次都是不同感觉;惊喜在我好久不读历史书了,这次读这本书竟然发现我在半年之后,还是对这些历史有着较充分的兴趣,半年前读了本关于宋代的简约介绍的历史书。《大国崛起》是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解读15世纪以来9个世界性大国崛起历史的书。书中提到的9个国家的崛起历程,带给人的不仅仅是国家崛起的震撼,更多的是一国家如何在顺应发展潮流中通过经济的崛起从而实现国家崛起的思考。《大国崛起》浓缩了海洋时代上出现的各个强国发展的精华,让我再次感受的强国的不易。 葡萄牙,论面积还不如中国的许多省份,15世纪时还不到100万的人口的小国,当初仅仅是为了获取香料这个简单的愿望,却开创了真正意义上走向全球的大航海时代。他的成长,如同一艘小船经历了海上的大风大浪,日益看到耸立在海中央明亮的灯塔,最终成为了第一代世界大国。我们可以看到,国家的昌盛并不是以人口、面积来衡量的,葡萄牙所展示的就是他磅礴的勇气和不屈的傲气。他用他磅礴的勇气和不屈的傲气向全世界证明他们的力量不可小觑。 德国,在这个普及的国家中仅柏林洪堡大学就有29位科学家加冕过诺贝尔奖。我们从中可知,国家总在不断的发展,而人类短暂的生命永远也无法比拟一个国家漫长的历史,人类渺小的功绩永远也无法比拟一个国家的莫大的荣耀。所以,培育下一代的人才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有自强的精神,才有自立的可能,才能赢得其它国家人们的尊敬。中华民族,在很多地方需要学习别国。我们有韧劲,却缺乏思考、也缺乏自省;我们有力量,却缺乏动力,也缺乏勇气。恰似德国在二战后勇于反思和敢于悔过的行为,最终才得到了全 世界的原谅与支持,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集中营纪念地长跪忏悔,真实地展示了这样的精神。那么只有正视历史,直面失败,历史才不会重演,成功才会到来。在务实上,我们做的比起别国也差的很远,搞浮夸,搞假政绩,搞表面繁荣等等无用的行为,根本不能从本质上,从实际上提升我国的国力。所以我们始终只能从面积和人口上说是一个大国,而从人均数据上讲却不能说是一个强国。 对于中国乃至任何一个国家强大的战略,我有个简单的体会: 一是重视科学和教育。回顾五百多年来大国发展的历程,思考九个大国崛起的关键因素,其中都离不开重视科学和教育,尤其是德国。德意志民族诞生了黑格尔、康德、马克思、贝多芬、歌德等思想界和艺术界的伟人,而位于柏林的洪堡大学就有29位科学家加冕过诺贝尔奖。精心培育下一代是历届德国政府的重要任务。二战后德国迅速崛起,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创造了高度的物质财富和社会文明。德国再次崛起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一大批杰出的各方面的优秀人才,尤其是工程技术领域,这也奠定了德国现代工业的基础。今天,德国生产的汽车、电子、通讯等产品遍及全球,世界各国的青年学子都喜欢到德国留学,今天德国的经济发展和文明程度令人叹服。 二是选择适合本国特点的发展道路。在于几百年来,西方主要大国的强盛无不是在历史发展的重要关头选择了适合本国特点的发展道路,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放眼欧美大国,无论是葡萄牙、西班牙通过海洋冒险成就霸

日本社区教育及其启示

日本社会教育的特色和启示 摘要:日本的社会教育有一系列的法律, 有完备的社区教育设施, 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社会教育模式。其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 已经构建起比较完备的社区教育体系。借鉴日本社区教育的成功经验, 可以促进我国社区教育快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 日本社会教育;社区教育;借鉴 日本和中国的社会制度不同,教育制度也不同,但日本和我国一样,也习惯于把教育分为三大类,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可是,日本的社会教育含义与我国的社会教育含义稍有不同,它具有区域性和公共性两大特性,与我国所指的社区教育这一术语非常接近。日本的社区教育属于以地域为中心而展开的社会教育范畴。 一、日本社会教育的历史发展 日本社会教育的发展历史大致可分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和战后两个阶段,从“教化”走向民主。二战前,日本的社会教育纯属对公民的教化,灌输忠于天皇,一切为了天皇的军国主义思想。二战后,从建立民主的和平的文化国家这一目标出发,政府根椐《日本国宪法》和《教育基本法》的精神,制定了关于社会教育的三个法案,即《社会教育法》(1949年)、《图书馆法》(1950年)及《博物馆法》(1951年)、统称“社会教育三法”,使明治以来的社会教育首次获得了法律依据,确认了社会教育在整个教育制度中与学校教育处于并列的地位。日本把社会教育视为国民的权利,社会教育行政的职能也从战前的统治监督作用转变到社会教育的扶植、指导的作用上来。此外,建立了各种类型的社会教育设施和组织机构,如公民馆、图书馆、博物馆、妇女会馆,以及市民学校、农民大学校等。 二十世纪70-80年代以来,在终身教育思潮的推动下,日本就逐渐形成并完善了自己独特的社会教育模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社会(社区)教育体系,它对振兴国家、促进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二、日本社会教育的现状 二战后,日本社会教育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重要,了解其优势和缺陷,有利于我国的社区教育更好地发展。 1、日本社会教育的活动内容 战后日本指导理念的先进性,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比如,民主主义的社会教育制度,“作为国民权利”的社会教育理念,学习者的“自我教育”理论,“主体形成”的社会教育学说,等等。但是与此相对的是,体现在实践活动方面,却有范围狭窄和内容贫乏的缺陷。特别是对生活在社区内的在职人员开展岗位培训、失业人员的再就职训练、弱势人群的生存技能培训等与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直接有关的活动内容,均几乎与社会教育隔绝,这一背离世界潮流的做法亦引起人们的议论。 2、日本社会教育的对象和组织形式 《社会教育法》规定,日本社会教育的对象是面对地区内全体成员,除《学校教育法》所规定的学校教育活动之外,人生发展各个时期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都属于社会教育的范畴。这其中既包括针对年轻夫妇进行的家庭教育和育儿教育;还包括为充实社区内青少年的业余生活而进行的青少年教育;更有为社区范围内所有成年人提供的适合其工作和生活所需的成人教育;为社区内所有家庭主妇提供家政学习与参加社会活动的妇女教育;以及为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所提供的各种社交活动与继续学习机会的老人教育等。 日本社会教育的形式多样,有(1)讲座、讲演、座谈、展示等;(2)函授及利用视听教育;(3)学校开放;(4)利用社会教育设施等。公民馆、图书馆、博物馆是日本社区教育活动的主要载体,它们为社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满足不同年龄段居民对学习的要求。在这里人们可以根据各自需求和兴趣,通过不同形式,达到文化修养、职业培

国外社区管理先进模式对我国社区管理模式启示

国外先进模式对我国社区管理模式启示 摘要:本文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的社区管理模式,结合我国目前城市和农村社区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国外先进社区管理模式的办法,得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社区管理模式。 关键词:社区社区管理模式启示 一.国外先进国家的社区管理模式的分析。 欧美国家在社区管理上政府行为和社区行为一般是分离的,而亚洲国家和地区在社区的组织管理模式一般是政府行为和社区行为的结合较紧密这种关系上紧密程度的不同,使社区的组织管理各具特色在众多的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模式中,较为显著的是以美国为代表的社区自治模式以日本为代表的混合模式和以新加坡为代表的政府主导模式。 1.1美国城市社区管理模式。 美国社区中心存在于社区中,每个社区至少有一个社区中心,根据管理方式的不同,社区中心的组织结构原则的确定也有统一的标准社区中心的管理层由一名中心主任、两名副主任、一名出纳员、一名秘书和一名执行主任构成。社区中心的经费来源于捐献政府资助以及其它方面,中心的布局合理,有足够的地方开展活动,设备设施能满足不同需要,为不同年龄层次居民提供服务。 1.2 美国社区自治模式的特点。 社区自治模式体现为政府行为和社区行为相对分离,政府对社区的干预主要以间接的方式进典型的社区自治模式国家是美国,美国的市是州政府的分治区,市政体制采用的是议行合一或议行分设的地方自治制度,实行高度民主自治,依靠社区自治组织来行使社区管理职能因此,美国社区自治模式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1)实行民主管理。 美国城市社区没有政府基层组织或派出机构,实行高度民主自治,依靠社区居民自由组合民主选举产生的社团组织如社区管理协会社区管理委员会社区管理服务中心等来行使社区管理职能。 (2)社区建设有序合理。 在制定社区发展规划时美国政府特别强调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其对城市建设中满足社区居民的要求,保证居民生活质量的部分考虑得非常细致周到,从而保证了周围环境不被破坏 (3)公众积极参与社区管理在美国。 公民为自己所在的社区机构或组织提供无偿志愿服务已成为一种自觉意识美国社区志愿者年已达万人,占成年人口总数的,提供公益服务的机构或组织,绝大部分工作是由志愿者来承担因此,美国社区管理基本是政府规划指导资助,社区组织具体实施的运作方式 2.1日本城市社区管理模式。 日本社区管理内容,日本社区管理是地域中心的管理模式,日本的地域类似我国街道的行政区域,而地域中心则等同于我国街道办事处地域中心是区政府根据人口密度和管理半径划分的一定区域的行政管理机构,隶属于区政府地域中心部地域中心负责收集居民对地域管理的意见地域中心的经费是政府拨款,经费的使用严格按照规定和标准进行。 2.2日本混合模式的特点。

论20世纪美国崛起的历程及启示

论20世纪美国崛起的历程及启示 一、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 美国的领土面积937万平方公里,地域十分辽阔,面积大约为整个欧洲的3/4,拥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占有着北美大陆最富庶的心脏地带;美国的中部大平原,幅员辽阔、土地肥沃,不仅是美国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农业区,其土地属于最肥沃和最高产的土地之列,可耕地约占总面积的2/5。与加拿大共有的五大湖泊所蓄淡水约占世界淡水总量一半。除此之外,它还蕴藏着丰富的金属矿和能源矿源,其中:锡占世界总储藏量的40%,铜、银锌各占世界总储藏量的16%,金占世界总量的10%,烟煤、无烟煤占世界总量的20%左右等等,此外还有数量十分可观的石油和天然气。所以,美国的繁荣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一点为美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和环境基础。美国地理环境优越性还在于它良好的地缘政治。由于太平洋和大西洋两个海洋的保护,美国本土避免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损伤,反而还利用战争的机会聚敛财富;而美国南北都是弱国,没有邻国的威胁,不必担心遭受外国军队的入侵。享有着如此优越的地理条件,美国自然成为了美洲的领袖,更成为世界的霸主。 美国在其崛起过程中拥有得天独厚的安全环境和国际条件。东西两岸的两洋隔绝使美国可免于卷入欧亚大陆的战争和冲突,美国周边不存在强国作为邻国,南北的加拿大和墨西哥都弱于美国,广大的西部边疆成为转移东部社会矛盾的安全阀。从而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为美国在20世纪快速的崛起提供了物质基础和良好的安全环境。 二、20世纪美国崛起的历程 一个国家的崛起是从各方面崛起的,绝不是单个方面的崛起就能实现一个国家的崛起,而是多个方面同时进行的。美国也不例外,为便于比较清楚的考察20世纪美国崛起的历程,所以分别从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方面来分别梳理。 (一)经济崛起历程 在现代,与一国实力关系最密切的要素是它的工业生产[2]。20世纪美国在经济领域的崛起首先是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开始的,1894年美国的工业产值94.98亿美元,英国则是42.63亿美元,第三位德国为33.57亿美元,分别居于世界第二和第三

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对中国发展的启示

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对中国发展的启示 历史就像是大国兴衰更替的链条,一环扣一环,兴亡无常。而今日之中国就是这条链环中的一个环节。中国正在崛起,而正在崛起的国家有的最终成长为世界性的大国,也有的行百里而半九十,功败垂成。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因此,研究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对于今天正在向现代化转型的中国有着极其深刻的意义。 随着15世纪新航路开辟的展开,欧洲的航海家们用新航线连接起一个完整的世界,世界相对孤立的格局由此打破,而大国崛起的旅程也由此真正地揭开序幕。从此大国强国的兴衰将不再是封闭舞台上自我演绎的故事相互的注视,融合和冲突影响着所有剧情的走向。在近现代,有九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登场,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九个大国的兴衰发展史无疑对而今中国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我们不妨从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科技四个方面进行解析。 经济是基础。大国崛起都是以经济强盛为基础的,没有经济的支撑很难成为世界性的大国。第一次工业革命让英国稳坐世界霸主的位置,成为日不落帝国,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巨大的殖民领土,让18世纪的英国真真正正完成了大国崛起,成为世界的中心,世界市场就以英国为中心初步建立论。亚当斯密的《国富》将自有资本和自由竞

争的理念将英国经济真正推向世界的中心,此后的百年自由经济理念在世界经济史上发挥重要作用。第二次工业革命,德美后来居上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德国、美国借此发展军事以及政治,促进国内繁荣和国际地位的提高。经济大危机后,政府干预政策让美国迅速从经济萧条中缓过气来,得以筹备战争,也因此大发战争横财,在二战后成为西欧各国的大债主牢牢把握着欧洲经济的命脉,从此,美国发展为超级大国,且至今从未被超越。 经济实力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能成为大国的关键一项。中国曾经的闭关锁国,让中国远落后于西方,之后一系列对经济的探索都以失败告终,要发展的中国首先经济必须要抓起,要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发展市场经济。虽然中国的经济发展在改革开放后已经取得重大成果,但是在中国现今国情上说,这些成果相比于发达国家是远远不够的。而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开展,全会提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将有望取得更辉煌的成果。总之,由于经济是一个国家的强盛的根基,中国必须坚定不移地把经济建设作为工作重心,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稳定也是一个国家崛起的重要因素,而这政治稳定不仅体现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各组织运行有序,

日本社区老年服务体系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社区老年服务体系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一、老龄化与少子化的双重挑战 日本是最后一个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工业国家,却是全球老龄化进程最快、老龄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日本从“老龄化社会”进入“老龄社会”(老龄化率从7%到14%)仅仅用了24年的时间,而且,其老龄化程度还在继续加剧。2009年日本100岁以上的人口逼近4.04万,同比增长10%,其中87%的百岁以上老人为女性,在世界范围仅次于拥有超过9.6万百岁老妇人的美国,但美国总人口相当于日本的两倍多。预计2013年其老龄化率将达到23%,2038年将达到30%。与此同时,不满15岁的童幼人口急剧减少。自1999年以来,日本15岁以上的劳动力人数减少了2%,同期65岁以上的劳动力增加了19%,而25岁至34岁的劳动力减少9%。2007年日本15岁以下的儿童人数为1738万人,比2006年减少了14万人,创历史新低,是1982年以来连续20年的减少之最,创下1920年国情调查以来的最低纪录。目前日本15岁以下儿童占全国人口的13.6%,预计到2015年这一数字将下降到12.3%,约为当时老龄人口比的一半。 二、经济衰退与财政重负的双重制约 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历了第二次石油危机引发的通货膨胀和经济萧条,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税收减少,财政收支结构不平衡。老龄化一方面使整个社会的高龄者抚养能力下降,另一方面也要求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支出不断扩大。在2007财年的预算中,社会保障支出创下历史新高,达到21.14万亿日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82万亿日元。随着老年人口中患病人数的增加,医疗费的支出也以每年9%的速度递增,财政压力明显加大。因此,日本政府制定了社会保障费自然增幅每年压缩2200亿日元的目标,但实现的可能性愈发令人担忧。鉴于高龄老年人医疗制度饱受批评,日本自民党厚生劳动问题联合会议于2008年5月做出决定,在2009年度暂不实施压缩计划。厚生劳动省也开始探讨通过“其他途径”申请社会保障费。 三、养老需求多重化与扩大化的双重诉求 日本传统的老年服务体系是1963年建立起来的,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以此为核心的体系也在不断的修订,由最初的公费医疗发展成为老人保健,再逐步演变为护理保险制度。这一系列变化的根源就在于:传统的老年福利服务体系在巨大的养老需求之下面临着挑战,同时服务效率较低下,更无法满足老年人正常融入社会,发挥自身价值的需求。20世纪80年代,日本社会福利政策中曾经出现了回归传统养老模式的思潮,提倡家庭养老责任的“日本型福利模式”,试图解决高度经济成长时期未能引起重视的养老服务问题,但是为时已晚。日本面临的是老龄化问题与少子化问题所引起的人口结构扭曲,回归传统养老模式只能是画饼充饥。因此多重化与扩大化的养老诉求成为摆在日本政府面前的一道必答题,而这也成为社区老年服务体系建立的前提。 日本社区老年服务体系的内容与特点 一、多重服务,内容丰富 (一)家庭帮助服务事业。由市町村政府派出不同类型的社区服务人员,如医生、护士、康复师和家庭服务员等,到那些体弱多病、生活不能自理又无适当的护理人员的老人家中,进行走访并提供多项服务:照料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帮助家务,定期上门了解患病老人的病因、观察病情,发现问题及时与医院联系会诊,到老人家中进行诊疗护理,对老人及家属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